关注空巢老人范文

时间:2023-10-21 18:54:57

关注空巢老人

关注空巢老人篇1

关爱老人,是我们的义务。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老人,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上了年纪,就对他们有一种厌倦。老人,有时候会啰啰嗦嗦,但是,啰嗦中包含着对我们的情,对子女的爱和关心。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关注空巢老人的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关注空巢老人体会心得1人,必有一老,当你老了,是不是希望儿孙都能时不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看看你,是不是希望有人能陪你聊聊天。所以,我们都要学会换位思考。

从套上第一件义工红马甲到现在,我已经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次的义工活动。如:红树林的净滩、采苗、复种活动;中山路交通督导;为玻璃女孩义卖义捐;看望孤寡老人......其中,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一个暑假去探望社区空巢老人的活动。

那天,我跟着长青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来到第一位爷爷的家。

“叮咚,叮咚!”我忐忑不安地按下了门铃,门铃欢快地哼起了歌儿。“谁呀?”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爷爷走了出来。一看有人来看他,乐得合不拢嘴,“哎,哎,里边儿请!里边儿请!”我们走进去。老爷爷忙请我们吃桌上的茶点。

我清了清喉咙,紧张兮兮地问:“爷......爷爷,您......多大年纪啦?”

爷爷沉默了好一阵儿,才摇了摇头,略带嘲弄地慢慢说:“呵,七十多了,老了!老了!不重用咯!儿女们都用不着了!”

大家死一般地沉默。我想:爷爷说的也没错,像我们当家里的老人们想要做一些有务活,打打下手,我们常常是不停推辞:“不用,不用,老人家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原来这样会伤了他们的心呀。

好一阵子,陈同学才再问:“爷爷,您的家人们呢?都不在厦门吗?多久回来一次?”爷爷“哼哈”地苦笑了几声:“嗯,不在这儿,都在外地打工咯,有时候几个月回来一次,有时候一年回来一次。”爷爷看上去很难过,“不过还好,还有老伴。”

“哎!”从厨房里出来一位老态龙钟的奶奶,我们忙起身“奶奶好!”奶奶乐得不得了,开心地说:“坐,坐,好孩子!你们来看我们真好!真好!”

走出爷爷奶奶家,接下来,我们又去了好几家,给他们送去我们亲手做的饼干,为他们表演才艺,给他们带去些许快乐。回到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想到老人孤单的身影,看到老人蹒跚的步伐以及老人和我们在一起谈笑的情景。我觉得为人子女应该常常和长辈在一起,多给他们关爱。对他们来说再多的金钱,保健品都不如子女的陪伴及暖心话来得珍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天对老人多一些关爱,就等于关爱明天的自己,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关爱身边的老人。

关注空巢老人体会心得2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独到的魅力,但是中华民族,以深挚的情感,凝聚起全中国十三亿人口,以及海外的广大同胞、侨胞,那些传统美德是功不可没的.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古代有一个叫黄香的人,9岁就以自己的才华和敬老而闻名。冬天的夜晚十分寒冷,小黄乡读书到深夜,母亲叫他早点休息,他却钻进了父母的被褥。父亲问他在做什么,黄香从被褥里爬出来,说:“冬夜十分寒冷,我为双秦温一温床,好让二老歇息呀。”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出了小黄香是多么孝敬自己的父母啊。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宝库。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但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现。

幼儿园的时候,隔壁住着一位老爷爷,爸爸说是我们家的远方表亲。带着个老花镜,一到晴天就拿着藤椅子在阳台晒太阳,邻居们总说他脾气差性格孤僻。我也似乎从没见过他家里来人,楼下好像总是空荡荡的。妈妈却常说:"楼下的爷爷都70多了,家里人不常来看他,你下去陪他说说话好吧?" ,小孩子天性爱玩,当时楼里没有其他的小伙伴,就兴冲冲地拿着妈妈洗干净的水果下楼去。

老爷爷头发花白,国字脸上有很深的法令纹。

“爷爷你一个人住吗?”

“是啊,大家都走了,就剩我在这里啦”

我啃了一个红艳艳的苹果:“那我以后天天下来陪你玩好不好?”

“好好好...”他沉寂的眼眸里印着晴天的太阳光。

后来我常去楼下坐着,吃着他给我的东西,听他的藤椅摇摇晃晃放出吱吱的声音。记得那时候,爸爸妈妈都说我想他孙女似的,的确,老爷爷很疼我,经常给我买着买那,然后两个人站在伯伯的店铺门口吃东西。有一天,他终于拄了拐杖,那天他哼哼唧唧的说:“老了老了...”

一天,我很往常一样起床,准备先去下楼去,再去上幼儿园。却见妈妈走过来,抱着我,说:“去世了。”我想我当时真的是太小了,对死亡没有任何概念,迷迷糊糊的就去上了幼儿园。大家都哭哭啼啼的,穿着白色的衣服,我也不记得他的子女是否回来了,只记得那天我整个人晕晕的。后来他入了葬我却毫不知情。清楚的记得后来,我问妈妈:"爷爷呢?” 妈妈愣了,说:“走了,不回来了!” 什么都不懂的我天真的认为他只是搬走了,内心失落不已。

长大后,慢慢明白了什么是死亡什么是永远不回来了。那天爸妈和我站在伯伯店铺门口,我看着这十几年来一直存在的下水道小口,突然说了一句:“爷爷小时候对我可好了,我还记得他给我买我最喜欢的酸奶。”这下爸爸妈妈都愣了:“我们以为你早把他忘了,那时候你那么小!”我确实是忘不了,现在时常会记起他,拄着拐杖却要和我站在门口的爷爷,忘不了那吱吱呀呀的藤椅声。

空巢老人们也也许物质上得到了子女很好的照护,但他们最缺失的其实是儿女对他们精神上的温暖。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注空巢老人体会心得3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今天,我来到了爷爷的身边准备和他谈心,帮他做事。

我先帮爷爷扫了地,然后坐了下来,问“爷爷,跟我说说你的事吧!跟我说说你小时候和工作的事吧!”“好。我小时啊,生活条件挺苦的,吃的是糠菜,好一点就是萝卜。到了厂里,参加了工作,也不舍得花钱,就买点窝头和咸菜,也就五六分钱……”

还没听完,鼻子就酸了。想想现在的生活条件,顿顿都基本有肉,而那时呢?别说顿顿了,就算一年也吃不着点儿肉啊!望着那失去光泽的面孔,我仿佛尝到了那难以下咽的饭菜;摸着那粗糙的手掌,我仿佛看到了哪日夜辛劳的身影;听着那震人心弦的事,我仿佛经历了那饱受风雨的一生。

还是那句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想这句话的意思不用我再解释了吧。许多人都明白,可就是要欺负老人。一个男子,自己的母亲,亲身母亲,她的衣服竟都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这还不说,他还常常殴打老人。那位男子可以说是忘恩负义。老人一生饱受风雨,到了老年时,难道就不该享享福么?我们照顾他就不应该吗?还有许多老人患上了一种恐怖的病症——老年痴呆症。智力和四五岁的孩子一样,他们不更应该受到照顾吗?还有很多老人的孩子外出打工,把老人独自留在家里。

难道他们需要的是钱么?不,是关心!就算他们的生活再富裕,伙食再好,屋子再大,屋子再温暖,那他们真的开心吗?不,是伤心!他们需要的只是儿女的一份关心,希望的只是一家人凑在一起吃顿饭,渴望的只是儿女在自己的身边。儿女在自己的身边,就算生活贫寒,但心也是温暖的。

关注空巢老人,从我做起。

关注空巢老人体会心得4有人说,烟头是一种慢性自杀的毒药,让你进入死亡的地域;有人说,烟头是死神的礼物,让你成为死神的小白鼠;有人说,烟头是自杀的枪口,让你离死神一天一天的逼近。

一定有人会问:“空巢老人是什么?和烟头又有什么关系呢?”空巢老人一般住在偏远的乡村,他们的子女多数外出打工了,极少回家。就这样,那些老人们都非常孤独,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过着单调如一的日子,只有狗儿陪伴着。

老人们牵挂着外出打工的儿女们,但收到他们的信和接到他们的电话却是越来越少了。当老人们终于忍不住挂念而给儿女们打去电话时,往往是这样的:

“阿仔,什么时候回来啊?”

“回来?哪里有时间啊!天天加班呢,搵食艰难啊!”

“但是——”

“好啦!不要罗里啰嗦了,手机快没钱了。”

“嘀嘀嘀——”

......

没有法子,老人们就这般孤独地过着日子。除了期待,更多的却是失落。慢慢的,也就只剩下了悲伤。

就这样,老人们苦闷的时候,只好不停地吸烟。吸一口,咳一咳。再吸一口,又咳一咳,直到他们的肺变得千疮百孔。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些空巢老人的照片,有得了忧郁症的、有伤心过度而痴呆了、有因为吸烟而得了肺癌的......等到他们的儿女回去看他们的时候,已经太迟太迟了,这是多么的悲哀啊!

我多想要对这些子女们说:你们为什么这样的无情呢?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你们养大,真不该得到这样的回报啊!孤单、寂寞、无休止的等待,使他们的晚年就像坠落的残阳,不温也不热,却慢慢地被冰冷的黑夜一口一口地吞噬着。

因此,我们绝不能再让我们的父母成为空巢老人了。百善孝为先,我们一定要多回家看看,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和体贴,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幸福、温馨、安康的晚年。

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在晒着谷子的小院,儿女们正张罗着一桌家常菜。老人坐在摇椅上,给孙儿们讲老故事。彩霞满天,红彤彤的夕阳把温暖的余晖洒向院子,老人的脸上满是慰心的笑容......

关注空巢老人体会心得5生活中总有一些年迈的老人独自生活。因为儿女不在身边,他们生活很不方便。每逢节假日就倍觉孤单。

王奶奶就住在我家楼下,因为儿女都在外地,家里就她一个人,所以她的生活很不方便。因为腿脚不好,所以一次要买很多菜。我亲眼见她拎着大袋小袋的东西,走一会儿,歇一会儿,慢慢的往家里挪。还有一次,王奶奶到我家找我奶奶聊天,我奶奶说:“你真好,一个人在家,不用和儿子女儿打嘴仗,也不用和孙子抢电视,多好啊!”王奶奶听了伤感地说:“我好什麽呀!身边没有儿子女儿多没意思呀!虽然每年给我邮回来不少钱,但我觉得他要是能回来看看我,比拿多少钱都让我高兴!”说完,大滴的眼泪掉了下来。

如今,王奶奶在儿子的劝说下去了南京可能明年春天才会回来。无论对于王奶奶还是她的儿子来说,他们一家人总算是团圆了。可是究竟还有多少和王奶奶一样的空巢老人像候鸟一样的飞来飞去呢?尽管人们总是呼吁要关爱老人的晚年生活,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

“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献出一份爱心,拿出一份真心,关心这些孤单的老人吧!

关注空巢老人篇2

根据学院分团委下发的本学期团日活动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充分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的目标原则,本支部经过多方考虑和数次讨论,确定了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心系社会,心系空巢老人,让广大团员青年进社区、入农村,下基层等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奉献爱心、传递温情,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奉献精神。

二、社会背景

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如果适应不好,很容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但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空巢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安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关注空巢老年家庭,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让这些老人的生活空间更大,精神世界更精彩,有关部门倡导市民踊跃参与到“编外儿女”队伍中,给这些空巢老人尽一份孝心。老人需要经济支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作为共青团员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把关爱空巢老人视为己任,积极投身到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中去,为社会和谐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三、活动主题

“空巢不空心”关爱空巢老人团日活动

四、活动目的和意义

1.通过本次活动引导支部青年团员进社区、入农村,下基层等开展志愿服务;

2.在活动中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3.利用媒体、网络等传媒手段将空巢老人的情况告知公众,争取更多社会力量的帮助;

4.为山区的空巢老人尽一份孝心,带去爱和温暖,并配合人相关部门想方设法解决山区“空巢老人”的实际困难,让空巢老人空巢不空心,力争做到让“空巢老人”生活有照料、寂寞能排遣、生病得医治、困难有帮助;

5.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培养支部共青团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活动内容与形式

本次团日活动,我支部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题。到学校附近村庄的空巢老人家中看望空巢老人,为其带去关爱为活动形式。在首次看望后,将结合支部情况和所看望空巢老人的实际生活状况,确定两户人家进行长线活动。即每个月至少一个小组到老人一次,关注其生活状况,特别是在节日时,让空巢老人不再孤独。

在第一次看望活动结束后,本支部会将活动心得和所了解的空巢老人生平事迹以文章形式发表到本班博客和学校网站、报纸等网络和媒体。并到雁山区民政局了解调查更多空巢老人的详细情况,将调查情况公布,以期使更多的空巢老人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帮助。

六、活动时间和地点

1.情况调查

时间:2012年5月8日(星期二)

地点:雁山区民政局

2.看望活动

关注空巢老人篇3

关键词:空巢老人;情感化;医疗产品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7-0099-03

The Emotional Design Deals with the Empty Nesters’ Household Medical Products

TANG Jun,WANG Dong-yua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3, China)

Abstract :As a special group, the Empty nester is limited by both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prevent and discover disease of this group by using household medical products. Now, household medical products which are designed for the Empty nester are rare. This article mainly deals with the particularity of Empty nesters’ mood analyzes their demand for the household medical products and designs household medical products with emotional view so that there will exist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mpty nester and products.

Key words :empty nest elder ; emotional ; medical products

Internet :.cn

随着我国执行多年的人口政策带来的影响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老龄化问题越发的严重,“空巢老人”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由于“空巢老人”自身心理和生理方面已走向迟缓和退化,在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的同时,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家庭医疗设备与仪器的作用就显的格外重要。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家庭医疗产品,但是各类产品的功能相似,缺乏系统的情感化设计。因此,解决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在家庭医疗护理中的问题,将是设计师在未来设计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对空巢老人群体特征以及相关家用医疗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情感化设计原则,为空巢老人的家用医疗产品提供设计思路。

一、空巢老人对家用医疗产品的要求

(一)老年人家用医疗产品现状分析

目前市面上的医疗产品需求量逐步增加,但产品本身的设计缺少对老年人的特殊性考虑,极少探究他们对产品的情感需求。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易用性和审美方面。

1.易用性分析

当今市场的老人产品大多只是设计者主观推断进行的创作。客观上老年人在使用产品时需要满足情感需求。易用性设计原则中易学性、易记性、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慰。但是,有的产品只是将图形简化或字体放大,直观上让老年人方便使用,在老年人实际操作中却忽视了其身体的反应敏捷程度与大脑的记忆能力。也有的产品按键简单,老年人使用时看似易操作,当老年人操作出现错误时却无法退回甚至是重新开始,这种低效的操作使老年人心理上受到打击,加重了老年人的负面情绪,从而产生对产品的排斥。

2.审美分析

目前老人产品已经是标准化、批量化生产,而现代美学应该充分应用在这些老人产品中。不论是材质的美、结构的美、色彩的美,都可以辅助产品使老年人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加幸福感。老年人对美的需求更加值得设计师们去探究,不能简单的想象就进行所谓的“创新”,设计出一些造型前卫、操作复杂的产品。同时,有些产品主要是以白色、灰色以及冷色调为主,缺乏情感倾向和活力,也未能给老年人心理上带来期待感。

(二)生理特征的要求

生老病死是任何生命体所不能抗拒的,无论是普通的老年人还是空巢老人都是一样的。当人类步入老年期各个器官功能已经衰退,例如:认知能力的衰退,身体协调性及灵活度的变缓等,这些影响是老年人在使用产品时的障碍。由于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无人照顾,为他们设计的产品需要更加注重功能简单化、界面清晰化和操作无障碍化,让他们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可自行使用产品的各项功能。那么,针对空巢老人设计的产品就需加入行为引导或语音提醒等情感化设计元素,用于弥补空巢老人身体机能退化而带来行动上的不便,让其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设计中的便捷性与舒适性。

(三)心理特征的要求

空巢老人没有与子女共同生活,日常生活缺少家人关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子女间的情感也会疏远。因此,空巢老人在心理上会产生非空巢老人所没有的自卑感以及孤独感,甚至产生责备心理,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其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心理负担。为了带给空巢老年人情感上的慰藉和信任感,设计的产品在满足功能的情况下,首先,要使他们从视觉效果上获得愉悦感,其次,使空巢老人从产品中得到情感反馈,最终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的上升。

二、情感化设计在老年人产品中的重要性

情感化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中针对使用者精神方面的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人”应该是被关注的焦点,以人与产品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为着眼点。在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充分表达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目前,医疗产品总是与理性、功能性以及简单的造型联系在一起,总给人们呈现出一种“冰冷”“生硬”的感觉,如图1。情感化设计的目的就是要给使用者传达一种情感的设计理念,使产品满足使用者的精神需求,增加医疗产品的亲和力,从而消除使用者心里的恐惧与不安,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更加有效的服务。针对空巢老人这个特殊的群体,首先要消除他们对产品的排斥感,在家用医疗产品的设计中加入情感化设计,满足空巢老人审美需求的同时激发他们的使用欲望,从而获得特殊的情感体验。

情感化设计主要通过三个层面反映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1.本能水平

本能水平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外观的美感上。具体来讲就是空巢老人可以透过五大感官对产品的造型、材质、色彩等做出反应,创造所谓的知觉刺激,这些因素处于意识之前,会形成产品带给空巢老人的第一印象,同时也决定了其产品生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否可以激发消费。

2.行为水平

行为水平的设计主要是空巢老人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产品的功能、效率、可操作性。应该注意空巢老人需要自助使用;操作中的可逆性,即方便消除和返回。

3.反思水平

反思水平的设计要体现在产品的某种功能刺激了使用者内在情感,两者与之产生共鸣。反思水平往往决定了使用者对产品的总体印象。针对空巢老人的医疗产品设计更应该注重这一水平的设计,需要基于情感设计为空巢老人带来正面的情绪,体现出产品的专属性,使空巢老人的情感体验成为整个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空巢老人家用医疗产品设计的情感化探究

(一)产品造型与外观配色的情感化

产品的造型使消费者对此产品有最初的认知,消费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感受产品并由此获得内心的情感体验。对于空巢老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家用医疗产品这样一类特殊的产品,产品的造型需要打破已有的刻板形态,将独特的造型与产品结合,使它具有亲切感与熟知感,激发空巢老人的使用欲望,并给空巢老人带来安全感。

如图2所示的一款空巢老人家用血糖检测仪,其外观通过仿生叶子的形状进行设计,造型圆润,摆脱了现有市场产品规则的几何形体,屏幕被设计成不规则的圆形,使屏幕的造型与产品外观造型相呼应,再加上产品表面的一些凹槽设计就像叶子的脉络一般,给人焕然一新的视觉冲击。

外观配色主要以乳白色和草绿色为主。白色对于老年人是洁白,纯真;绿色对于老年人是和平、深远与希望。首先,产品造型很好地打消医疗产品给空巢老人带来的恐惧感,使空巢老人在情感上消除与医疗产品的距离感。其次,表面细节设计既给产品带了附加值也使其与外观配色相呼应,使空巢老人减轻心理负担的同时产生情感反馈。

(二)实用功能的情感化

家用医疗产品在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的同时,也要对基本实用功能进行细微的设计,让空巢老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体会到亲切感。图2中的空巢老人家用血糖检测仪在基本检测功能上加入了远程监测,当空巢老人每天进行检测之后,仪器会在5秒内出结果,产品的高效率工作为空巢老人带来了行为层上的体验,同时,他们的子女可以通过手机上的APP(Application)程序获得老人的实时检测结果,帮助子女更加及时的关心到老人的身体健康,有助于促进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当空巢老人使用仪器的时候也可根据语音提示进行简单操作,语音的发声者可以用子女的声音进行替换,使空巢老人在情感化设计的本能层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亲切感,使人―机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三)无障碍设计的情感体验

空巢老人使用产品的时候要保证他们生理和心理上都获得满足感,达到人―机―环境的协调发展,那么设计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不能让使用者去适应产品。以图2的产品为例,产品设计时需考虑使用时的安全性,这样就需减少产品外观的棱角设计;由于空巢老人反应灵活度降低,在操作血糖检测仪时会适当留出反应时间,每一步操作还会有语音提示来辅助老人,让他们自助、独立完成血糖检测,这样也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平等感。同时,针对空巢老人产品的界面设计也需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屏幕显示的数字比较大而且清晰、图标简单易懂,使空巢老人可以快速读取信息,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以图3为例。

四、结论

在整个社会中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自身的生理机能衰退和对心理抚慰的渴望,应该被我们关注。根据空巢老人生理和心理的特征,针对空巢老人的设计要融入情感化设计,使空巢老人与现代科技产品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联系,让产品的亲和力有一定的提升。本文针对空巢老人家用医疗产品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了空巢老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款家用血糖检测仪,在对家用血糖检测仪的外观造型进行创新性设计的同时,加强了其视觉效果以提高产品的吸引力;优化了语音功能以增强空巢老人与产品的情感互动;通过行为引导、界面图标的设计使空巢老人自助完成血糖检测,达到了对家用血糖检测仪的无障碍设计,使空巢老人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参考文献:

[1] 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吕洪超.色彩・情感・设计[J].文学界(理论版),2010(07):174-174.

[3] 杨文正.老年人家用医疗产品情感化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4] 马广韬,张淼.基于空巢老人家用自助医疗器械设计研究[J].设计, 2014 (07): 45-46.

[5] 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等.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 (03): 294-296.

关注空巢老人篇4

曹婷婷,女,辽宁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0级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摘 要: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的劳动力资源越来越的走向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空巢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成为一大难题。本文以辽宁省的空巢老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具体的分析出空巢老人生活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辽宁省;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对策研究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现今社会一大急需解决的问题,日渐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今社会多为独生子女,子女在外面临着工作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工作上,忽视对老年人的照顾。在农村这种现象尤为的突出,所以解决这一主要问题必须要对辽宁省的成像发展的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才能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辽宁省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现状

“空巢老人”的真正定义,指年龄在60岁以上、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而在农村,许多老人虽和子女同村而居,却也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和关怀。空巢老人的照顾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不同的方面满足老人们的生活保障。

首先就是慢性疾病的预防和防治,由于空巢老人大多年龄超过60岁以上,身体状况受到普遍的关注,以辽宁省的调查情况为例子,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骨关节炎、耳聋、眼疾(白内障)、冠心病、糖尿病、偏瘫、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炎、睡眠障碍、排尿问题、哮喘等。这些疾病都会对老年人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在对于空巢老人的需要在医疗卫生保健上予以更大的关注和照顾,定期的对老年人进行走访和身体健康检查。

其次,空巢老人的经济保障没有依托。由于家中的子女多外出务工,空巢老人在家中没有固定的生活保障,无论是社区和农村应该时刻的关注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随着家庭养老的模式的不断的弱化,老人在生活上缺乏相应的照顾和关心,组织义工和工作人员对老人们进行照顾是对老年人生活的最基本的保障。

再次,农村基础建设程度不够。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老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活动娱乐的场所,让老年人的不再感觉孤单,和外界进行交流,填补心灵上的孤独感。另外,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最后,加强对农村经济的建设。辽宁省的而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应该善于利用地区优势,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在农村发展相应的工厂,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升农村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让农村的青壮年能够在家乡就能实现就业和致富。这样就会减少空巢老人的数量,提升农村整体的生活质量,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二、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的对策

对于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辽宁省做出很多的努力,对于社区和农村的空巢老人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社区应采取干预措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农村的建设发展的水平,实现从经济上和生活上的同步。

第一,广泛的走访,建立老年人社会保障档案。了解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状况,深入到社区和农村走访,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家庭状况的空巢老人做出统计。针对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身体健康状况保障、心理健康保障等问题进行统计,全面的掌握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更具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定期的进行慰问和走访,组织体检和健康活动,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保驾护航。要尽快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农村老年保障医疗体系,满足农村老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第二,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在经济上和政策上为老年人给予更多的投入,政府可以在农村建设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养老场所,子女提供一定的经济投入,政府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通过家庭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同时维护老年人的合法的利益,对于没有履行养老义务的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向老年人普及法律知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政府将政策落到实处,建立老年人法律援助机制,帮助老年人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三,根据农村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的特色经济体系,发展农村的绿色农业,建设工厂。为青年人提供就业培训的机会,帮助农村劳动力掌握更多的技术,在家乡的建设中有用武之地,解决更多的农村人就业问题,减少农村的劳动力的大量的历史,为农村人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做出更多的努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这样农村家庭中的空巢老人现象也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第四,对老年人进行心理调试帮助,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空巢老年人的生活基本保障是一方面,空巢老人的心理适应能力更是应该关注的问题,由于空巢老人没有子女的陪伴,老年人的生活会倍感孤单。鼓励老年人走出家庭,老人们要扩充社交领域,积极主动接触社会,广泛参与户外社会活动和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感受生活乐趣,保持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

老年人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人们为社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是我们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百善孝为先,中国的传统美德应该得到广泛的传扬。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关注老年人生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我们的努力。(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瑞芬,蒋宗凤.空巢家庭问题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3).

[3] 向春玲.完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养老保障机制[N].河南日报,2008(5).

关注空巢老人篇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 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状况尤甚

相关资料显示,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尤其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非常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而老人劳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收入偏低。这种状况一旦出现了额外的支出,比如,医疗费支出,而医疗费又占大多数老人生活开支的很大部分,这种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难托病怕看病等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经济支持,尤其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倾斜。

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关注空巢老人篇6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现状;对策

1 我国空巢老人现状

空巢老人的理论基础是人口学中的“家庭生命周期说”,由美国学者默多克于1947 年提出,指从家庭里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配偶一方死亡这期间由夫妇二人组成的家庭[1]。我国对于空巢老人的研究始于90年代,目前多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2]。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1987年我国空巢家庭在老年家庭中所占的比例是16.7%,2000年上升到26.0%。家庭空巢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空巢老人数量上的急剧增多。2007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在各大城市的平均比例已达30%以上,个别大城市甚至超过50%,预计到2025年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是生存风险较大的群体之一,由于情感慰藉、健康医护、生活照料等方面的缺乏,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空巢综合征”,常表现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更加严重[4],因而研究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2 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2.1 焦虑心理

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感觉生活单调寂寞,缺少精神安慰,担心患了疾病怎么办,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失眠等。据报道空巢老人焦虑的患病率为27.15%, 可能与空巢老人缺少子女关爱、社会支持减少,娱乐锻炼不够等有关[5]。焦虑症成为影响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2.2 抑郁心理

空巢老人在现实生活当中容易遭受挫折、不顺心的事情,身边又缺乏可倾诉之人,这使得老年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抑郁症是老年人群中仅次于老年痴呆的常见精神障碍,其严重影响空巢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老人的健康[6]。西方国家关于老年抑郁发生率的报道结果在10% - 23% 之间[7],在国内有关报道显示 15.30% 的空巢老人存在抑郁症状[8]。

2.3 恐惧心理

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器官功能均趋于衰退阶段,任何改变在短时间内都难以适应,自理能力下降,对自身疾病了解不多,当身体上稍微感到不舒服时,思想高度紧张,终日忧心忡忡,总觉得自己得了大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赡养及死亡等, 心理负担加重, 常会产生忧虑或恐惧感。

2.4 孤独心理

空巢老人多数有一种孤独感[9]。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社会交往减少,常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孤独感。空巢独居老人是空巢老人中最为孤独的一部分老人。这种潜在的孤独感增添了独居老人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8]。

2.5 失落感心理

从工作到退休,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改变,从社会大舞台转移到家庭小舞台,特别是离退休干部从指挥者变为被动服从者,新的生活需要使他们接触的是许多家庭琐事,心理上不免产生失落感[10]。表现出两种情绪: 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 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2.6 衰老感心理

空巢老人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有记性,会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增强,甚至因为想见子女而生病,如果子女感到厌烦或者嫌弃罗嗦,就会出现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落感和孤独感。感觉体力和精力迅速衰退,有做事力不从心的感觉。

2.7 多疑、自卑心理

人的行为受感知觉、思维、情感、性格、智能等影响,有的老人由于大脑皮质功能的减退,上述心理活动发生变化,导致行为异常,产生多疑、固执、自责、自卑等心理。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十分敏感,有时会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的言行追根究底,把他人的窃窃私语看做是对自己行为的指责;当子女长时间不来探望时,会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或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子女对父母不孝顺等自责、自卑心理。

2.8 健忘、依赖心理

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加,机体功能却日渐衰退,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明明刚才还拿在手上的东西,一会儿就说不见了。在日常照顾与护理上,对亲属和医护人员的依赖性则日益增强,特别是在老人生病时,这种心理达到峰值。

2.9 空巢心理或空巢综合征

有研究表明,子女离家可导致家庭的空巢危机、婚姻满意度或父母幸福满意度下降,称为空巢综合征[11]。产生空巢心理的主要原因是面对着昔日曾热闹的家一下子变得空荡荡,老人会产生孤独、寂寞心理;“出门一把锁, 进门一盏灯”,这是空巢家庭的真实写照。同时,老年人又面临着退休后无事可干、行动不便,易导致老人的心理变异,产生诸如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 严重者会产生老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症等疾病。而丧偶的老人心理障碍更为明显,有时甚至会莫名其妙地产生心悸和害怕等现象。空巢综合征可导致内分泌、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和减退,抵抗力下降,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乏力、消化不良、心慌气短等症状,导致诱发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躯体疾病[12]。

3 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3.1 空巢老人改变自我认知观念, 加强自我心理调适

空巢老人应正确面对空巢的现实,摒弃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保持健康心态,树立正确人生观,增强生活自信心,应该认识到创造幸福的晚年要靠自己。空巢老人可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学习琴棋书画,种花养鸟、跳舞打球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适应能力;也可以参加社会活动和老年大学,充实自己,结交朋友,融入群体寻找快乐,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以重返社会,发挥余热,鼓励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和老有所成,重新确立生活目标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3.2 家庭给予空巢老人积极的心理支持

子女对老年人不仅生活上要全面照顾,更要精神赡养。其实子女只要回家看望一下老人,和他们聊聊天,你会发现父母的需要很简单,他们需要被关注。对子女来说,听老人讲述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听,如果子女学会倾听,至少可解决父母80%的心理问题。信息时代还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手段进行沟通交流,也可通过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进行沟通。这样,虽与子女天各一方,但彼此的心却能贴得更近,让老人感觉自己并不孤单。对于丧偶的老人,子女应该打破传统的禁锢,鼓励其再婚,这样有利于老年人摆脱抑郁心理。

3.3 社会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关爱空巢老人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全社会应重视空巢家庭这个特殊的群体。作为老年人“第二空间”的社区,可以为老年人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医疗护理服务等项目。社区工作人员要经常看望、陪伴所在社区的空巢老人,帮助空巢老人调整认知结构,转变认识,帮助他们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可以给他们安排适当的任务,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空巢老人人际间的交往,减少了其对子女的依恋,也让空巢老人重新学会融入社会,生活内容更加充实,生命意义更加丰富。社区可建立一支专、兼职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低龄老人是社区服务的一支生力军,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照顾,为自己的未来的护理要求进行时间储蓄[13];青年志愿者可采取与空巢老人结对的形式为老人提供服务[14]。社区医院可设立专业的老年人心理咨询场所和服务热线,普及老年人心理知识,及时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例如美国政府采取社会服务街区补助计划来帮助空巢老人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还通过建立互助社区,解决老人生活的难题,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人的孤独寂寞,政府更是以立法的形式确立起社会为老人服务的制度。

3.4 政府部门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促进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随着空巢家庭的逐渐增多,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减弱,社会养老取代家庭养老已成为必然趋势。政府部门应大力兴办养老院、敬老院、老人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机构;同时鼓励民营养老机构的开办,以补充国有养老机构在数量上的不足,并能改善国有养老机构的垄断地位。针对经济收入低的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情况,建议政府修改现行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当提高空巢老人的补贴标准。加拿大由于独居人口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处于一种独居生活的状态。政府为老人提供了老人公寓、辅助生活房屋、日间老人护理、护理安老院四种养老场所,为每位老人提供帮助。还有些国家为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专门制定了相关政策。例如:子女给予父母一定经济上的补贴后,可以获得所得税上的减免政策;在父母居住处就近买房,能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当父母需要照顾时,可享受一定时期的带薪休假政策等。

综上所述,“空巢老人”作为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比较突出的社会现象,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是当前和今后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空巢家庭”成批出现,给老年人带来了诸多的心理问题,若适应不好极易诱发各种身心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只有充分发挥个人、家庭、社区、政府的力量,构建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和促进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空巢老人问题。

参考文献:

[1] 肖方娅.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2] 汉仕.我国家庭空巢现象的成因及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1995;19( 5) :13-6 .

[3] 陈天勇,李德明,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 7):405-7.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137.

[5] 贾守梅,时玉洁,周 洁,等.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7; 21 ( 12):3224-61.

[6] 周成超,楚 洁,徐晓超,等.安徽省农村某镇空巢老人抑郁情况现状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 2 ):114-71.

[7] 刁利华,牛燕红,李燕玲.老年癌症病人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调查及心理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5 ) :336-381.

[8] 张玉峰“空巢”家庭之忧[J].经纪人,2005;6:14-51.

[9] 贾守梅,时玉洁,周 洁,等.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7; 21 ( 12): 3224-61.

[10] 李红艳,姜 晶,王 琳.住院老年干部空巢综合征的分析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2007; 13( 33) :3258-91.

[11] 梁浩材.社会医学[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4.

[12] 罗惠芳.空巢家庭问题的研究现状[J].现代护理,2006;12 ( 7 ):601-31.

[13] 张文范.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的战略意义[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3( 6 ):22-41.

[14] 陈雪萍,朱碧华,孙曙青.社区老年保健实施形式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 7 ):541.

作者简介:

王阿凤(1988-),女,汉族,江苏盐城,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危重症护理.

通讯作者简介:

关注空巢老人篇7

王巍:女,硕士研究生,副主任护师

通信作者:牛素英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指令性课题(13277728D)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06

空巢家庭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已成家立业或长期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年夫妇俩人或者是夫妇中的一人独自居住的家庭。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老人即称为空巢老人[1]。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面临着身体机能下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社会角色转变、经济困难、社会归属感差、老年歧视、卫生服务资源不足等问题,由此导致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着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我国空巢老人比例近年来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3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年)》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已接近50%,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2],家庭空巢化带来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已愈来愈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空巢老人负性心理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索,以期为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空巢老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空巢老人存在的负性心理

1.1焦虑焦虑已成为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空巢老人普遍性的心理健康障碍问题。有Meta分析显示[3],我国老年焦虑症的患病率为6.79%,焦虑症状的患病率为22.11%。Meroni R等[4]研究认为焦虑症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机体的康复进程和结局。焦虑不仅影响着空巢老人的社会关系、改变着老年生活适应性,而且影响着融入社会的水平、躯体健康水平,有研究发现抑郁症及孤独感协同存在,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5],应引起广泛的关注。

1.2抑郁空巢老年人广泛存在抑郁体验,有最新Meta分析结果显示[6],我国空巢老人抑郁症患病率已高达40.4%,和早期对空巢老人调查抑郁发生率为15.3%相比[7],有明显提高。抑郁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及生理活动,易诱发或促进躯体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国外有研究指出[8]抑郁等负性心理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且已经确定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抑郁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以其独特的“传染性”严重影响了其配偶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

1.3衰老感衰老感是老年人觉得自己已经上了年纪的主观感受。徐建萍[9]研究显示,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的空巢老人39.51%有衰老感。衰老感一经产生,可导致意志衰退,情绪消沉,进而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功能的降低,或导致新的心理或(和)生理疾病[10]。

1.4孤独感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情感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孤独感[11]。郭娓娓等[12]对266名老人进行访谈,结果显示80.1%的老人具有孤独感,且孤独感水平能够随着老年人社会互动次数的增多而降低。

1.5适应障碍由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有规律的生活,突然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老年人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情况。适应障碍作为一种负性心理,在空巢老人中普遍存在。张园[13]认为包括社会关系及自我效能感在内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点。

2空巢老人产生负性心理的因素

2.1性格特征“核心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我国现阶段的空巢老年人多生长于多子女、父母文化程度低、经济贫困的时代,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核心性格,当空巢老人面对当今繁荣、稳定、和谐的社会时,无限的感慨使得老年人衰老感加强,加之子女未在身边,受“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的束缚,负性心理逐渐增多[14]。同时,空巢老人对新兴事物接受力降低,固有的性格特征使其在承受压力时,采取的解决问题、转移注意和求助应对方式较少,常采用压抑、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直接影响了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及疾病治疗,内在的核心性格其对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2慢性疾病卫生部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明显增多。部分老年人常存在两种以上慢性疾病。Ling Gao等[15]在对801名老人研究中显示,19.9%患2种慢性疾病,15.7%患3种慢性疾病。马頔[16]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两周患病率高达62.8%,比非空巢老人高出13.8%。诸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常会引起多种心理反应,容易出现惊恐、焦虑等消极情绪。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服药种类和次数多、就诊率高、并发症多,高致残率、高致死率,而预后不佳等特点,这给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17-18]。翁孝琴等[19]研究指出慢病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相关饮食结构的改变,会导致患者尤其是对缺少情感依赖的空巢老年负性心理的增加。由于慢性病知识欠缺,无形中增加了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患者对未来生活未知的恐惧感和焦虑。上述因素所造成的负性心理又会进一步加重慢性病的进程,二者逐步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2.3经济状况空巢老人因缺少子女的经济支持,导致医疗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降低生活质量。根据卫生部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增加、费用补偿水平提高,但是在居民未利用医疗服务的原因分析中显示经济困难仍然是医疗服务未利用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20],我国空巢老人经济来源以自给自足为主,中低收入者居多,经济供养问题突出,多数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导致空巢老人难以有效的利用卫生服务,直接影响了其身体健康,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此类负性心理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2.4社会支持状况社会支持是指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社会支持程度影响着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相对空巢老人获得的配偶及子女的支持要多与绝对空巢老人及无子女老人,而低龄组的空巢老人相比中龄组与高龄组老人来说对支持利用度更高。有研究发现[21],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负性心理尤其是抑郁症状影响最为明显。当前,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政策及制度设计多是针对老年群体而言,缺乏专门针对空巢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康保障体系和医疗救助制度、心理筛查制度亦欠缺,这些因素的存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2.5传统文化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也受到传统的文化习俗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国内空巢老人普遍认为空巢是一个不好的人生结果,甚至是一个悲剧,中国的老年家庭一般会认为空巢是问题,西方空巢老人却多数人觉得空巢是一个理想和自然的状态,造成这种认知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化传统长期传承与积累的结果[14]。国内空巢老人产生负性心理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客观环境及文化压迫上,譬如对死亡的恐惧上,国内空巢老人没有受过生死观的教育,他们对生与死的观念是传统的,老人们喜欢谈生而忌讳谈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空巢的环境压迫,这种对死亡的恐惧与日俱增,由此带来的压抑和焦虑是空巢老人产生负性心理的重要原因。

2.6其他因素空巢老人负性心理产生与性别、受教育程度、有无配偶、体育活动频率等因素有关。

3干预措施

3.1改变传统观念,转变生活方式我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常局限在一个家庭里,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年人的主体意识常被老年人的无用论所替代。因此鼓励空巢老人尽可能地接触新事物,尽可能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强化空巢老人在积极老化过程中的主体优势,以便在激发空巢老人生活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突出老年人的主体优势。鼓励空巢老人在面临心理及精神问题时,主动寻求社区和社会机构的帮助,而不是选择沉默和自我承受。有调查发现[9],空巢老人尤其是城市的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相对较少,导致空巢老人在产生明显衰老感的同时,身体机能也明显下降,这种状况的持续,不仅使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受到明显影响,而且也增加了空巢老人负性心理的产生,因此,要尽可能的鼓励老人多出来活动,多积极参加群体性活动,通过集体活动这种方式驱走老人的孤独感,同时鼓励子女尽可能多的关心老人。

3.2采取多种方式,寻求情感支持国际卫生组织积极老龄化的观点指出,老年人应积极的寻求多渠道情感支持,互帮互助,减轻负性心理对晚年生活的影响。通过全国老龄委员会办公室官方资料显示,在这方面,国外有很多成功的先例,值得我们进行借鉴:德国开展“老年之家”活动,一些害怕孤独又不愿意去养老院的老人自发组建自己的小天地,在家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互相帮助,一起参加社会活动,让老人远离了孤独,也体会到了家的温馨;法国兴起“别墅家庭”,缺少温情的老人挑选一户人家,让他们搬到自己的家中,组成一个大家庭,重新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另外,在英国,“老少互助”这种模式也受到广泛的青睐,老人为大学生提供经济实惠的居住条件,减轻大学生负担,大学生为老人提供情感支持;以上的这些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宠物是饲养者社会支持的宝贵来源,宠物可以提供给主人一种特别的、多层面的依恋,使人感到被关注并用自己内部的力量自助,可以有效改善空巢老人负性心理,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22]。

3.3加强社会支持,发展公益事业社会支持在改善空巢老人负性心理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服务的来源分为非正式照顾体系和正式照顾体系,非正式照顾体系是在血缘、地缘基础上形成的,包括配偶、子女、邻居、朋友等,正式照顾体系是指有政府、社区、住院者团体等提供的各种服务性照顾。Gardner[23]认为充分的社会支持对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不仅使老人具有安全感,而且可以提高其生活满意度;Sun等[24]的研究也显示相同结果,M?ttus等[25]的研究结果稍有不同,与邻居的关系与生活满意度没有直接关联,而是以身体状况为中间变量发现二者间接相关。因此加强非正式照顾体系社区可以发挥优势,组织邻居之间的互动活动,鼓励不同空巢家庭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国家应积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倡导社会团体及慈善机构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的服务。在这方面,发达国家一些成熟的措施值得我们进行借鉴:日本设立提供日托服务的“托老所”,英国建设设施齐全的“老年村”[26],德国发展有助于促进代际交流的“多代屋”,美国的延续性护理社区模式(CCRCs模式)等措施,既保障了老年人的安全,又有效的降低了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不仅增强了空巢老人的社会融入度,而且有效的改善了空巢老人地负性心理。

3.4完善社会服务,健全法律机制社区作为社会的基层组织,在空巢老人的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完善社区慢病管理系统,建立空巢老人的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有研究显示[27],社区组织健康宣教讲座是十分必要的,解答并收集整理慢病患者急需了解的知识,在讲座中进行集中宣教,同时应充分的利用广播、宣传册、宣传画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空巢老人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挥法律强制作用,要求子女给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利用政策上的引导鼓励年轻人与父母生活,减少空巢老人负性心理情绪的发生。

4小结

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空巢老人问题已经不再是个体家庭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负性心理情绪的出现,不仅降低了其生活质量,而且对其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为了降低空巢老人负性心理对生活的影响,需要老人自我解放,加强政府职能,鼓励社会参与。笔者认为,我们要立足长远,为我国即将来临的老龄化挑战做好准备,当前除了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之外,还要积极干预青年期及更年期人们的精神健康,要使青少年了解空巢老人的现状,鼓励青少年走进养老院等活动,为将来我国老龄事业初步绘制蓝图,让处于空巢中的老人放松心情,笑对夕阳,还自己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参考文献

[1]张静.“空巢概念”的界定和规范使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765-1767.

[2]谷青芳.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6):1623-1624.

[3]苏亮, 蔡亦蕴,施慎逊,等.中国老年焦虑障碍患病率Meta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2):87-90.

[4]Meroni R,Beghi E,Beghi M,et al.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n acute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or traumatic injury,and their effects on rehabilitation:an observational study.Eur J Phys Rehabil Med,2013,49(1):31-39.

[5]Wang Z,Shu D,Dong B,et al.Anxiety disorders and its risk factors among the Sichuan empty-nest older adul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Arch Gerontol and Geriatr,2013,56(2):298-302.

[6]辛菲,刘晓芳,杨光,等.中国空巢老人抑郁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2):278-281.

[7]王云绮,沙莎,江长缨.个性化干预对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心理症状和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3):970-972.

[8]Lederbogen F,Str?hle A.Stress,mental disorder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Nervenarzt,2012,83(11):1448-1457.

[9]徐建萍.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空巢老人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2):13-14.

[10]段向红.军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0):332-333.

[11]Segrin C,Domschke T.Social support, loneliness,recuperative processes,and their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health[J].Health Commun,2011,26(3):221-232.

[12]郭娓娓,王有智.城市老人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9):1358-1360.

[13]张园.城市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4]黄耀明.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关爱:国内外文化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46-648.

[15]Ling Gao,Xue Cao,Min Zhang.The Study on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of Empty Nest Elderly[J].scientific Search,2013(5):137-139.

[16]马頔.济南市某城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及社区需求研究[D].安徽:安徽医科大学,2014.

[17]李晨钰.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情况及影响因素[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8]赵书亮.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19]翁孝琴,陈佐明,杨宾.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P物质水平与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3):512-514.

[20]周成超,楚洁,刘冬梅,等.城市社区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比较-基于山东省济南市的抽样调查[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2):24-29.

[21]张慧清,吴清爱.“空巢候鸟”老人的心理需求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902-2904.

[22]周建红,陶琼英,黄立新,等.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82-184.

[23]Gardner P J.Natural neighborhood networks-Important social networks in the lives of older adults aging in place[J].Journal of Aging Studies,2011,25(3):263-271.

[24]Sun X,Lucas H,Meng Q,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urban elderly people:a study from China[J].Qual of Life Res,2011,20(3):359-369.

[25]M?ttus R,Gale CR,Starr JM,et al.′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Neighbourhood depriv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in Edinburgh,Scotland[J].Soc Sci Med,2012,74(9):1368-1374.

[26]陈成文,孙秀兰.社区老年服务:英、美、日三国的实践模式及其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10(1):116-120.

[27]Ness TM,Hellzen O,Enmarker I."Struggling for independence":the meaning of being an oldest old man in a rural area.Interpretation of oldest old men´s narrations[J].Int J Qual Studies Health Well-being,2014(2):9.

(收稿日期:2014-07-29)

关注空巢老人篇8

关键词: 空巢老人 心理问题 孤独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城市向迁徙和城市中分家分居,老龄化进程加快问题、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空巢家庭是指那些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另立门户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外出打工等)老年夫妇或一位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1]。

1.空窠老人家庭增多的原因

1.1人口老龄化原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截止到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5.5%,达到了2.12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伴随着高龄化的快速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老年人口的激增,是导致空巢老人增多的根本原因。

1.2社会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1.2.1由于改革开放,城市基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因企业占地不断减少,被征地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种地与务工收入相比较,形成明显差距,外出打工人员面对较高的工薪,背负着养活老人孩子的压力,都不愿返乡。而父母也不愿意影响孩子前途,或牵制子女,宁愿空居家乡成为空巢老人。

1.2.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老人年轻时有工作单位,退休后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不愿与老人一起居住,留下空巢老人。

1.2.3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大家庭已经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四、二、一”家庭结构的独生子女到位外地求学、打工或成婚后,只留下两位老人独守空房[2]。

1.3自然原因

有些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子女死亡,所以造成空巢。

2.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子女的陪伴和社会的精神慰藉。当子女因就业或婚嫁离家而去,许多老人逐渐与社会接触减少,在家里无事可做,久之就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长期如此,很容易悲观、郁郁寡欢,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

2.1空巢老人的抑郁问题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心理适应机制和防御能力的减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随着老年人整体功能减退,康复能力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都不如从前,有些老人还会长期受一些慢性疾病的折磨,久而久之,直接使老人产生无用感,由此破坏老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

2.2空巢老人的睡眠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体内难以适应环境而产生睡眠-觉醒周期障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较常见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影响给老人造成情绪困扰,带来身心痛苦导致睡眠障碍。

2.3空巢老人的焦虑问题

躯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躯体疾病数量的增多,老人不适症状也越多、越重,尤其是疾病漫长过程中所带来的痛苦,导致心情紧张不快、痛苦、悲观、情绪低落,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症状[3]。另外,老人退休以后,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也随之减少,子女不在身边,与亲友联系少、沟通少都会直接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而引发焦虑。

3.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

3.1政府务工政策引导

从政府角度出发,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者的政策,在涨工资的同时,增长假期以便回家看看。对中小城市多进行基础经济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择业,有条件在家附近就业。一方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家中的老人,给老人们更多的陪伴,工作家庭两不误,更好地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3.2社区应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室

社区通过举办文娱活动,既可以锻炼老人们的生活,又可以使其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达到身心愉悦。各个社区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每逢节假日举行关于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例如下象棋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手工刺绣等活动,为空巢老人增添生活的乐趣。组织鼓励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队帮助,提供家政、聊天、陪护等服务。

3.3弘扬中华孝道提倡精神赡养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告诉我们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衣食无忧,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对于那些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与父母同住一起的子女,在一个城市的要多回家看看,不在同一城市的也可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多交流沟通,还可用网上聊天、视频等方式拉近与父母的距离,感受彼此心灵的贴近。

3.4空巢老人自身转变观念积极生活

空巢老人要从自身心理上认识到幸福晚年生活要靠自己,科学锻炼身体,健康合理饮食,广泛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饲养宠物等,不断充实自己生活。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重返社会,做到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重新树立生活目标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4.结语

空巢老人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一起解决。子女是与父母最亲近的人,也是照顾父母的最佳人选,应当让子女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明确的照看关系,把子女对老人的孝心、爱心,以一种责任的形式确定下来,给空巢老人继续独居下去的信心、爱心,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空巢老人自身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好离开原工作单位,开始新的“独居”生活的准备,为接下来的独居生活寻找新的乐趣,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只有老人、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改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邢洁,胡继春.“空巢综合征”的社会治疗[J].医学与社会,2006,19(6):8.

[2]王颖,何国平,贺达仁.“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9.

[3]胡志.“老年人身体疾病与老年抑郁症患病率”[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4):35-37.

上一篇:很感人的话范文 下一篇:小学暑假班英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