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关注 始终关注

时间:2022-08-24 09:24:15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硬件的升级,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很多教师在经历诸多外在的变化时很容易追波逐流,迷失自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手段,促进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关注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49-002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的不应该只是表面的现象,而是应该更深入地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片面看中学生成绩,没有真正地做到开拓思维,没有真正地关注学生发展。笔者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管如何变化,教师应始终坚持一点,即在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认为,针对上述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做到“始于关注,始终关注”,建议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具体实施关注学生的理念在具体到教学行为时,可以归结为:1.关注学生的深度思维,做到整体关注;2.优化课堂提问,做到时刻关注;3.数学教学生活化,做到多维关注。

一、整体关注:聚焦学生思维

1.数学教师的整体把握

课堂是一个需要互动的场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把这些看法都说出来,相互交流沟通,不管是对于别人还是对方都是一种收获。所以,在课堂上师生要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要互动,学生和课本之间同样也要互动,学生、教师、课本是三位一体的,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紧密牵连在一起,不可分割。

教材就是知识的载体,通过那些文字,展现了各种各样的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思想。而作为一个教师,先要通观全局,看看整本教材的构架,包含了哪些教学思想,明确哪些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处理教材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站在自己的立场来面对教材,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处理课本,因为学生和老师的思维处于不同的水平,教师要知道采用怎样的形式和手段才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讲解,让思维得到拓展。

2.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

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笔者以为就要将学生思维的触角向纵深延伸,即纵深度。在平时的教学中,无论是应用题的解答,还是计算方法方面,我们都要有意识地去培养。正襟危坐的课堂不能放飞思绪,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宽松的环境,要珍视细枝末节,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怕旁逸斜出,只要学生敢说敢想,都值得去鼓励。

例如在“每日一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数,被4除余2,被5除余1,这个数是多少?学生们面露难色,笔者对此题进行了分解:首先进行变题引导,一个数被4除没余数,这个数是多少?学生张口即来(4的倍数):4、8、12、16、20、24……如果要余2呢?学生很快说出:6、10、14、18、22、26……同样“被5除余1的数”有:6、11、16、21、26……提示至此,学生中有了答案,笔者并未局限于此,但不仅仅拘限于本题,于是又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如下学习:(1)这个数最小是多少?(2)你能试着找出这样的5个数吗?(3)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第二天,同学们饶有兴致地拿出了答案,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更有甚者,能用“最大公因数”对本题进行了解释。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一些数学问题,学生收获更多的是解题的方法,思维的广度必定能得到发展。

二、时刻关注:优化课堂提问

1.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注重趣味性,太过于死板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很好地调动他们的思维。只有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课堂教学里面去。教师要多设置启发性的问题,让大家有思考下去和探索下去的激情。通过这些启发性思维,能够让学生把过去的知识和现在的知识融会贯通,让教学的效果更加好。

例如《确定位置》一课,“你坐在第几排第几个”,不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笔者话锋一转:“你能说出一个位置,让其他小朋友猜一猜他是谁?”情形就有天壤之别了。

2.课堂提问的思考性

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从全局出发,呈阶梯状上升,先简单的问题,然后再慢慢地加深难度,引导学生深入地进行思考。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来,不要问太过于深奥的、超出学生能力的题目。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而来,前面一个问题和后面一个问题要有衔接点,前后呼应,这样才能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点。如果某一个问题设计的过于难了,学生反应不过来,老师要适当地加以点拨,降低思维的难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要掌握的内容。

例如学习“角的认识”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过同一点画几条射线,接着设问:除了射线,你还能从中发现什么数学图形吗?学生积极地投入观察,经过一番思考,找出了不同的角,对角的边、顶点,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等相关知识也有所了解。

此外,在提问之后,要想让学生的积极性更高,那么就要对学生加以赞赏。课堂上,老师是引路人,而学生才是主体,如果老师经常赞赏学生,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学习起来也就更有劲了,长期下去,就能增加他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不光是回答对了要给予赞赏,就是回答错了,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答题态度加以肯定,让学生不再畏惧回答问题。

三、多维关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1.创设生活化情境

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认识更加深刻。处于小学期间的学生,对于游戏总是有很大的热情。所以,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讲故事,然后再适时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用轻轻松松的方式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得开心又高效。

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路线”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学完之后,脑海中的知识还是零碎的、片面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内化这一知识,笔者提出了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从学校到欢乐谷应该要怎么走呢?教师通过这样灵活的、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我们不是为了学数学而数学,学数学就应该要和生活联系起来,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其实是来自于生活的,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就要让数学回归生活。在课堂上多提一些生活知识,让学生和生活相关联的,让他们有更多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这样他们就会觉得生活里面到处充满了数学,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让他们学以致用。

2.开展实践性活动

老师可以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当然,这些实践活动必须和数学密切相关,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去调查“从家里到学校要走多少时间,一个月算下来一共要多久”,“自己一个星期吃零食要多少钱”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对数学更加有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加懂得观察生活。其实生活里面包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里面的事物,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起来,而不是做个书呆子。

例如教各种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生活里面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哪些是菱形的,哪些是圆形的,再讲三角形稳定性的时候,让他们去观察哪些东西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在教了长宽之后,让学生计算自己的课桌的面积和体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去掌握数学知识,还能运用到生活当中,锻炼了学生实际能力,把学生从纯粹的公式上拉出来,培养了他们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面对多变的环境,希望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要随波逐流,找准方向,高效教学,从学生出发,从教学实际和目标出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神经节苷脂和长春西汀在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 下一篇:内镜下治疗259例大肠息肉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