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范文

时间:2023-10-21 13:30:49

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篇1

少年儿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留守少年儿童更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未来。解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问题,不应该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更是希望你、我、他,乃至全社会每一个爱心同胞都来共同努力,为留守少年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让这些“留守的花朵”越开越美丽。请献上您的爱心,关爱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丰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教育。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

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

第三,道德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所以他们的自制力和自控力特别差,如果没有及时给予指导,很容易走入误区,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1.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3.从社会的角度看。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4.从政府的角度看。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5.从国家的体制与制度角度看。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保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不为”,而非不能。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地关注。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乡一二元体制的一个衍生物。本文主要以英德市大洞镇苗花管理区的留守儿童在文化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侵害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调查和分析的重点,发现该管理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与父母关系紧张、生理与心理健康欠佳、容易受到社会上的各种侵害等问题。本文主要提出留守儿童问题的严峻性与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构想与对策,从而更新社会与家长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使社会及广大家长广泛关注留守儿童。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就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中产生了一个特殊未成年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孩童时期是人的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关爱与呵护的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极易在心理、生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很多偏差性的问题。在我们湘西这片的留守儿童群中,甚至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虽然国家在近几年加大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也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有效政策与措施,加强文化与心理的教育与引导力度、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等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现状,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持持续增长的趋势。据新华网的全国妇联的最新研究报告给出的最新数据指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人。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地关注。

关注留守儿童篇2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长工作;心理健康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家中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祖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对我园留守儿童的调查,目前2~6岁的“留守儿童”占幼儿园幼儿总人数的14.0%,其中,55.5%的留守儿童是父亲外出,6.5%的留守儿童是母亲外出,38.0%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44.4%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7%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这些孩子由于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

留守儿童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幼儿教育机构,无法改变留守的现实,也无法解决留守家庭的现实困难,那么正确指导留守儿童的家长,与留守儿童家庭的沟通,做好留守儿童的家长工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那么,留守儿童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又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家长的工作呢?

1 建立留守档案

在开学初,幼儿园各班级通过填写家庭联系册、家庭问卷调查、家长会、家访以及其他途径掌握了解班级中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从中再筛查出留守儿童对象,逐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指导。而建立较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对于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用。我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样式如下:

2 开通心理渠道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留守儿童的家长从心理上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背”上留守儿童的“名声”。社会上有大量的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将留守儿童定义为时代的产物,归纳进“弱势群体”,太多的关注和议论使部分家长存在心理顾虑,以至于在正常与他人交往时或入园之后,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受到他人的歧视或欺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说自己是留守儿童,认为留守儿童是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人,从小在心理上受到伤害;有的是怕老师因为孩子是留守儿童不给予孩子关心或照顾等等。这些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家长个人心理上对“留守”的拒绝和对孩子的保护。主要表现为:不太愿意填写老师发放的留守儿童问卷调查表,不乐意参加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开展的专题讲座,不乐于参加幼儿园组织的留守儿童“亲情弥补”游戏活动等。在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中尤其以祖辈的这种心态最为突出。

“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那就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思考别人的问题是做好留守儿童家长工作地基础。要想做好留守儿童家长的工作,同理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既会教孩子又会帮助家长,能与家长沟通的教师才是具有魅力的教师;既能同理学生又能同理家长,教师能和家长形成共识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针对留守儿童家长身上所存在的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先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入手,从“心”入手是开展工作最关键的第一步。主要策略如下:

2.1 积极开通幼儿、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幼儿园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让大家正确认识留守儿童问题,了解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辅导专家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介绍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后,使教师开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更加科学化,从而有能力建立幼儿园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

2.2 沟通是最优先的事。口头沟通、书面沟通、网络沟通都是途径和方法。日常工作中,教师主动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沟通,利用来园、离园时间、电话的形式、家长会、家教知识宣传栏、网络聊天等,及时与家长沟通,亲切地与家长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加强心理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在园信息,并注意留意家长的性格、心理状况、家教观念等,做到对家长情况心中有数。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爱,感受到集体中老师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教师将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尊重理解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传递给家长之后,一般会解开这部分家长的顾虑和心结,向老师敞开心扉。打开了第一个大门,教师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幼儿园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引导和教育。

2.3 关注留守儿童,实施科学教育,落脚点在幼儿,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教师必须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掌握针对不同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当教师摸清班级留守对象后,根据实际情况投入一定的精力去观察了解这些孩子,掌握他们的家庭状况、孩子个性特征、性格爱好等。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享受着与同伴交往的快乐,获得了家庭之外的幸福体验,在和谐的集体中身心健康成长。

3 共享教育资源

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很多的,因为心理问题导致智力发展、身体发育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其他儿童有很大的差距和不同。但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笔者对黄冈老城区留守儿童调查和反馈的信息,对我园留守儿童的观察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有80%以上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善于与人交往,不独占、不自私、独立能力强,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智力发展正常,与其他独生子女或非留守儿童并无差距甚至发展更好。幼儿园针对这些留守儿童的鲜活事例,让其他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共享这些教育的资源和成功的家庭育儿经验,给广大家长提供借鉴和启示。育儿经验交流会,让家长的现身说法:举行班级家长培训会,让家长介绍教育方法;幼儿园家长学校专题交流活动或举办育儿成功经验交流专刊,让家长主动参与学习;邀请优秀家长担任教育志愿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给孩子们上课等等,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教育效果最大化。

4 提供适时援助

“留守儿童”是社会现实,是有别于非留守儿童的较特殊的群体。家庭环境、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自身发展、生活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别,使不同的孩子有着各自的发展空间,使不同的家庭需要不同的“援助”策略。尤其是在留守儿童中有一些“特殊儿童”,他们有的明显表现为内向孤僻、不合群、不愿与别人交往,生

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缺乏安全感等;有的自私霸道如专横跋扈,不听任何教导,或者过分淘气;有的儿童则有焦虑心理、抑郁症状等等。而造成这些特殊儿童的原因与家庭环境和监护人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不同的“援助”方法,目的在于指导和帮助家长建立亲子关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儿童获得健康发展的机会与条件。

4.1 观念上的“援助”。人最难改变的是观念,尤其是老年人。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由于孩子年龄小,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于是许多祖父母、外祖父母往往认为孩子可怜,对孩子给予无限关爱,把一切事务都包办下来,过分保护和溺爱,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也有的老人从安全原因出发,觉得孩子在自己手上责任重大,万一有什么事不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于是对孩子的行为采取简单地限制,不准外出玩耍,缺少正确引导。说教、包办、溺爱、过度保护等等。

针对这些家长的特点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家长学校组织专题讲座的形式,从理论上对家长进行引导,从为孩子健康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针对案例进行剖析。②以年度评选“优秀爷爷奶奶”、“优秀爸爸妈妈”的形式,表彰科学教子的家长。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具有科学家教理念,孩子体智德美全面发展。③教师针对问题、针对个体,采取一对一专门指导。观念上的“援助”是最根本的、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援助。

4.2 方法上的“援助”。俗话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家访或电话,提醒孩子的父母,如果他们都外出,则要更注意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时间不能相距太久,经常用电话或其他形式与孩子进行交流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如果是父亲或母亲单独外出,则要注意弥补另一半亲情对孩子的影响,可以利用节假日增加相聚的次数。有的家长因独自带孩子,缺少教于的方法,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家教培训活动、经验交流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等等,让家长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导致孩子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有的还可以让家长随时来园,参与孩子的活动,既增进亲子关系,又学习观摩教师的教育方法。

4.3 情感上的“援助”。虽然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可能在智力、非智力因素上与其他非留守儿童无太大区别,甚至有过人之处,但是因为父(母)在外工作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正是情感培养的关键期,他们对父母关怀和爱护有着强烈的需求。早有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或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孩子情感上的缺失,教师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商讨,征得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志愿者家庭,非留守儿童的家庭充当志愿者邀请留守儿童到家做客或小住,班级为单位集体出游等,以弥补孩子感情上对父(母)亲的缺失;另一方面让留守儿童的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幼儿园专门组织的留守儿童亲子活动。目前社会上比较认可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就是非常好的情感弥补形式。

关注留守儿童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 广播 公益 线下活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贵州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有800多万人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大部分都留守在家,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独自生活。因为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存在代沟,或者许多农村老人文化水平不高,在与留守孩子相处过程中,严重缺乏沟通和教育,留守孩子感受不到爱,对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2016年1月,贵州综合广播正式开设《留守儿童来信了》节目。这是贵州省首档,也是目前唯一一档专门关注留守儿童的广播节目。节目通过对留守儿童事例进行深入采访报道、畅通孩子们的倾诉渠道并帮助他们实现心愿、邀请心理专家解答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惑等形式,从小处着手,把关爱留守儿童做到了实处。

一、节目创意来源于线下公益活动的启示

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喝农药中毒身亡。而在此前三年,2012年11月19日,也同样是毕节市七星关区,5名留守儿童被发现在垃圾箱生火取暖时闷死。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身体健康,还是未来发展都值得社会各界关注。本着关注留守儿童,践行媒体责任的原则,贵州综合广播策划实施了“温暖贵州・大手牵小手――关注留守儿童”公益活动。

让梦想温暖起航,让希望长出翅膀。2015年9月24日,“温暖贵州・大手牵小手――关注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在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小学启动。启动仪式以一次主题班会的形式,现场分享了野角小学留守儿童的来信。喜欢跳舞的闵芊芊在信中表达了自己想学跳舞、做一个快乐留守儿童的愿望,现场她收到了活动组为她准备的一双舞鞋。她说,等妈妈回来的时候,要穿着新舞鞋跳舞给妈妈看。上三年级的吴雨洁在信中说,“爷爷眼睛视力不好,看不见东西,希望他能好起来。”活动组专门给吴雨洁带来了一套由贵州综合广播主持人录制的“有声读物”和书机。此外,野角小学的148名留守儿童都获得了一份装满文具用品的礼包。活动现场设立了首个“留守儿童信箱”,这个信箱定期收集留守儿童的心愿和梦想。

2015年11月27日,“温暖贵州・大手牵小手――关注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又走进都匀市归兰水族乡奉合中心学校,为孩子们送去寒冬里的温暖。活动组还联系贵州省福利发行中心为奉合中心学校送去180多套课桌椅、50套教师办公桌、10个学校图书架等价值14万元的教学设备。同时,全省第二个“留守儿童信箱”在该学校挂牌。

2016年1月11~14日,“温暖贵州・大手牵小手――关注留守儿童”之“乘着高铁看爸妈”公益活动举行。来自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小学和黔南州都匀市奉合中心学校的10名留守儿童乘坐高铁从贵阳出发,一路南下探望远在广州打工的父母。博物馆、广州塔,繁华的广州,对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从未见过的大城市,这里还是爸妈打拼的地方。站在433米高的广州塔上,一位留守孩子说,她在那一栋栋高楼里看到了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也理解了妈妈没有留在家里的原因:“他们都是为了我好。”

“温暖贵州・大手牵小手”活动自2015年9月启动以来,截至2016年12月,已先后在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小学、黔南州都匀市奉合中心学校、遵义市务川县蕉坝乡乐居完小、凯里市十四小、天柱县凤城镇润松小学、渡马乡共和小学、晴隆县紫马乡紫马小学、安顺市紫云县四大寨民族小学挂牌了8个“留守儿童信箱”,同时开展了“让梦想温暖启航”“乘着高铁看爸妈”“筑梦未来・新学期图书捐赠”“五月雨季・为你撑伞”“六一・欢乐颂”“心灵课堂”“为荣誉而战”“金秋圆梦・梦想解码”等12场线下活动。

持续的线下活动,让活动组的记者、主持人真正走近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留守儿童信箱收集的来信,让活动组的记者、主持人们更加懂得孩子的需求。一档专注于关注留守儿童的广播节目呼之欲出。2016年1月6日,《留守儿童来信了》正式播出。节目每周六16:00~17:00直播,21:00~22:00重播,其宗旨是对留守儿童个体和群体进行关注,挖掘孩子们的快乐天性,从正面去引导他们,感恩父母,快乐生活。

二、线上线下配合,活动和节目收效明显

每次线下公益活动都针对留守儿童来信中反映出的普遍问题,用一个个有创意的策划,润物细无声地去帮助孩子们。晴隆县紫马乡紫马小学的孩子们来信中说,大部分留守孩子因为常年在大山生活,与外界缺乏沟通,没有具体的理想和追求,很多孩子今后的梦想只是早点长大,像爸爸妈妈一样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来信了》节目组针对这些问题,专门在紫马小学以“为荣誉而战”为主题开展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追求,在实现理想过程中,要具备拼搏奋斗、团结合作、沟通表达、乐观感恩的品质。

2016年以来,务川县蕉坝乡乐居完小的许多留守儿童给《留守儿童来信了》节目组写信,“上学的路非常泥泞,鞋子经常都被打湿。”“希望能有雨伞和雨鞋,就不用穿着湿透的鞋子上课了”。接到来信后,《留守儿童来信了》节目组联系爱心企业为乐居完小的150名留守儿童送去了150套书包、雨伞、雨鞋和学习用品。

凯里市十四小学因为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孩子们普遍存在卫生习惯差的问题。在“六一”儿童节当天,《留守儿童来信了》节目组来到凯里十四小,跟孩子们一起想出了好点子。现在在凯里十四小学每间教室的门口,都有一个专门用来给孩子们洗手的盆,孩子必须先洗手再进教室。近期收到学校的反馈说:孩子们已经渐渐养成了爱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

线下活动和线上节目是一种协作配合的关系。留守孩子大多来自山村,条件艰苦,没有电脑、手机等现代通信设备。因此,线下活动中,在各乡村小学设置“留守儿童信箱”,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困难、困惑与心愿写在信里,寄给《留守儿童来信了》节目组。而线上节目则代替孩子们发声,把他们的呼唤与需求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线上的宣传,得到一批爱心企业的支持,让“温暖贵州・大手牵小手――关注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开展得更加得心应手。在凯里十四小举办活动过程中,爱心企业通过《留守儿童来信了》节目了解到孩子们的需求后,专门为学校捐赠10万元,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同时,《留守儿童来信了》节目组归纳总结留守孩子的普遍问题,针对来信中留守孩子的需求,每个月在线下开展“微心愿”活动,帮助他们实现一些小心愿。每个季度邀请相关专家、文艺工作者、心理辅导师、大学生志愿者走近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在寒暑假,开展“乘着高铁见爸妈”活动,带领一批留守儿童走进父母打工的城市,了解父母的工作,学会体谅自己的父母。带领留守孩子从山村走入城市,通过看一场电影,参观博物馆、水族馆、图书馆等形式,开阔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种下梦想的种子。

三、强化宣传,唤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持续关爱

“温暖贵州・大手牵小手――关注留守儿童”活动得到各级媒体广泛报道,影响力较大。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凤凰资讯、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多彩贵州网、当代先锋网、贵州卫视、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均对该活动进行过报道或转载。同时,每场活动都通过“一直播”“易直播”“印客”等网络直播平台实现现场直播,平均直播时长为1小时/次,平均收看网友达1万人次。有网友在直播平台上评论说:“关注留守儿童,这样的直播比一些所谓的女神直播更有意义。”“看完直播,感动落泪,向关注困难群体的媒体人致敬!”“确实,留守儿童在物质上没有那么缺乏,而他们缺乏的是心灵的沟通。”

目前,在线上节目和线下活动影响下,关注留守儿童行动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响应。“温暖贵州・大手牵小手――关注留守儿童”在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野角小学启动后,得到社会关注,获得近40万资金建设了学校文化宫,孩子在文化宫中可以阅览书籍、排练舞蹈、练习乐器,极大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在紫云县四大寨民族小学,《留守儿童来信了》节目组联系爱心企I为该校555名留守孩子送去价值近5万元的帽子、围巾、手套、暖手宝等保暖物资。同时为了方便孩子们的上学路,还为四大寨乡晒瓦村送去20万元的通村道路建设资金。

天柱县凤城镇红带希望小学学生、8岁的留守儿童杨绍枥,患有先天性大小便失禁,每天要换3~5片尿不湿,而他的父亲一直在浙江打工为他挣医药费。杨绍枥收听到《留守儿童来信了》之后,写信给节目组说:“我的心愿是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正常生活。”节目组对他的遭遇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仅仅7天时间,就帮助杨绍枥筹集善款3万多元,并受邀参加上海广播节“情义东方”全国广播公益慈善盛典,得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爱心支持,帮助杨绍枥进行检查治疗。2016年12月6日,杨绍枥成功手术,从此他将摆脱伴随其8年的尿不湿……

关注留守儿童篇4

一、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的成因

1.家庭心理教育欠缺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心理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正常的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更容易发生情绪问题,主要是因为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心理的支持。由于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和家长进行交流,儿童的心理得不到发泄和表达,在长期的过程中,会导致儿童的心理体验能力发育不足,甚至对待父母的心理出现扭曲的问题。

2.学校身心健康教育欠缺

父母外出打工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必然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自身主要的情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习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在学习上得不到适当的鼓励,其对学习逐渐变得冷淡、消沉,课堂中注意力被更加有趣的东西吸引,无法集中,导致作业完成情况不佳。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成绩长期得不到提升,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应付六年制的义务教育,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

3.留守儿童自身因素

大多数留守儿童家中只有老人,其在学习时普遍得不到监督或教育,对于学习没有目的,再加上许多家中有农活需要做,留守儿童普遍会将课余时间放在干农活上。再加上经济情况的影响,许多家长之忙于自己的工作,基本上不会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最终导致留守儿童自身有较大的学习压力,从而放弃学习,将关注重点放在其它地方。

二、关注心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在生活上积极主动关心

教师想要开展有效的身心健康教育,最为重要的便是在生活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关心、呵护。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定期到留守儿童的家中进行走访,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了解留守儿童在家中的实际生活。对于心理方面有问题的留守儿童,教师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教育,用温和的语言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帮助留守儿童。

2.在心理上细心关怀

教师想要有效地帮助留守儿童,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留守儿童,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必然是对学生有关爱,发自真心去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各项实际困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自愿、乐于接受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之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用耐心、真心、善心、爱心去逐渐感染学生,抚慰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创伤,在学生心中种下信任的种子,让留守儿童自愿、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从而便于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3.与家长在联系上实现多样化

留守儿童在父母离异之后或父母外出打工之后,父母无法长时间约束、关爱学生,对于学生的关爱只能通过定期往家里打钱来满足,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导致学生对钱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到时间就会有钱用,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容易叛逆,容易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多来往,从而逐渐学坏。对此,教师需要尽量多地与学生家长取得交流,并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要求:1.尽量多回来探望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孤独、没人管束;2.在生活方面不要过多地满足孩子,过多地满足只会让孩子负面成长;3.尽量找到稳定的工作,将孩子留在身边。这些要求家长几乎都会接受,并付出相应的行动。同时,教师也可以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留下学生,给学生进行补课,或让其他的任课教师进行辅助。通过与家长取得良好联系,进行共同教育的方式,必然能够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身心健康教育本身就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身体、情绪、态度以及心理。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身心健康教育更是非常重要,只有对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教育,才能够促使留守儿童消除自卑、消极等负面情绪,真正健康地成长。

关注留守儿童篇5

如今,在我们身边,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比比皆是。关注留守儿童,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注留守儿童,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你认为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那些?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请你向当地政府提建议

提示:1.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学习压力大、自卑。

2.缺乏安全保障(家庭照官不力,容易犯错误甚至犯罪)。

建议:1.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心里咨询室,老师应该把爱播撒到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

2.政府利用节假日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3.社会各界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4.父母尽可能回到孩子身边,给孩子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帮助和关爱。

Dear Mayor:

I'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m writing to tell you something aroud us. Nowadays, there are many left-behind children whose parents work away from their hometowns. Most of them are from the coutryside, you know, they have many problem. They are always lonely and stressed out because they are short of their parents' love.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easy to make mistakes even do some thing against the laws, because they're short of their families' care.

How to solve their problems? In my eyes, the government can set up a parents school for these children on holidays, you can organize" hand-in-hand" activity to call on more people to help them. You can also raise money to donate to these children. As the song says:"If everyone gives their love,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It'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se children if we want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Best wishes to you!

Sincerely,

关注留守儿童篇6

【关键词】留守儿童;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学校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甚至部分中老年的农民纷纷走入城市打工,这样在广大农村也随之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些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接收教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给他们的天伦之乐,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很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一些少年儿童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道路。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已有2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的后备军。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农村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一、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父母在远离家乡的外地打工,由于忙于工作和回家困难,很少回家与孩子团聚,他们不了解自己小孩的成长情况,更说不上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一两个月才有可能与孩子通上一次电话,在这次难得的通话中,绝大多数家长往往都是根据临时监护人或学校老师电话反应过去的情况对自己的小孩关心的话少,粗暴训斥孩子的话多。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大多年事已高,有的可能还要种田。他们无法和孩子在生活、文化、娱乐、习惯上进行沟通,也不理解孙子辈的内心想法;有的还采取“棍棒出孝子”做法、有的又过于溺爱;甚至有极少数的因为儿女不孝,把怨愤施加给孙子身上;有部分临时监护人是孩子的叔、姨,他们认为只要给他们吃饱就尽到责任了,放任其自流……,如果让打工在外的父母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两者之间做出选择的话,他们往往选择前者,他们把对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家庭教育能力的下降或缺失是孩子们的身心全面发展时常处于失控状态下,这样就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许多问题:

(1)个性心理出现问题。 这个特殊群体由于缺少家庭长期的正确教育,时间长了,他们中不少人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与老师、同学、监护人交流,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脾气暴躁、易冲动发怒、攻击性强等等。

(2)行为修养发生偏差 父母长期在外,都会觉得有些对不住孩子,为弥补他们的愧疚,他们往往会给孩子以经济补偿,这样就会导致部分孩子好逸恶劳、行为习惯差、花钱大手大脚、沉溺于电脑游戏;有的甚至因钱不够用而产生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这些孩子自私自利无爱心、自我管束不严、不能自理生活,有的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产生很坏的影响力。

(3)厌学情绪严重。在这个群体中,部分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管理,回到家里无人监督,这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慢慢的他们对学习就会丧失兴趣,课上不认真听讲。甚至有极少数学生由于晚上沉迷于上网,白天在课堂上睡觉,作业不按时完成,有的根本不做,影响很坏,严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班主任工作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才能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就需要其他方面的教育来弥补,班级管理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阵地。班主任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制定一系列教育管理方法,如:谈心、家访、班级开展“我们是一家”的主题班会,每逢重大节假日都把留守儿童带回家,在学校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般的温暖。

(1)建立信息化的制度。在每学期开学前对本班“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摸底,由班主任分工领头和任课教师进行逐一家访,填写“留守儿童信息表”,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全面掌握其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及留守代管情况。班级所有老师与留守儿童挂钩,采取包干制,随时注意留守儿童的不良动态。

(2)建立亲情培养制度。班级设立亲情角,让每位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上一次电话,有可能的还可以进行视频聊天。

3建立心理咨询制度 班级可以设立心理咨询角,安排一名任课教师兼职心理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感情上的困惑,学习的苦恼,生活中的烦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

(4)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可以广泛开展“牵手留守儿童”活动,在班级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给予帮助。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最大限度的发挥班级教育功能,通过家校互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使班级管理责任从班主任延伸到家庭。

关注留守儿童篇7

论文摘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好,整个社会都将为农村下一代教育的缺失付出代价。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一、留守儿童在受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格发展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外出打工夫妇一年才回家一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

2、学习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留守儿童”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

3、思想品行问题较多。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

4、安全隐患较多。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打工地入学的高昂费用及各地不同教材影响教育衔接,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

3、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4、农村学校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农民工流入地的教育部门应加快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入学就读的问题。政府要制定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在父母打工的城市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免除不合理收费,使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

3、构建一个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因人落实教育保护方案。

学校方面:开展法制安全讲座,促进“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的开展。适当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兴趣小组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随时洞察学生心理,通过家访、座谈、结对帮扶等办法,给这些学生以更多关心。针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在情感发展上缺少支持的现状,教师要及时进行角色置换,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关注和疏导他们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问题的临时父母;抓住节假期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使学校、家庭产生合力效应。 转贴于

家庭方面:留守儿童父母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在外出打工之前,一定要将自己在外打工的情况、联系方式等告知学校,并主动地与学校加强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状况;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最好每周联系一次,还要经常与临时监护人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要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多回家与孩子团聚,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

社会方面:大力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监督,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氛围。各媒体、单位、组织、个人都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留守”儿童成长做出努力,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适当开展少年儿童活动,弥补儿童离开父母后的空虚感。有关部门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整治,加大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共同营造孩子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

4、发展是硬道理。留守儿童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和生活问题,更是经济体制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所有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让我们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消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为建立起和谐、安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殷世东,朱明山.中国教育学刊[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88-90.

[2]周兴旺,李喜.每个父母都能成功[M].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387—416.

关注留守儿童篇8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面面观

1.性格孤僻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尽管大多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

2.有自卑心理情绪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3.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激进冲动,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

4.产生怨恨父母心理

有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并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这些孩子因心理与教育出现问题,已构成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据公安部调查所显示的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可见,对他们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不健康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

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但因受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的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或袒护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的心理。

3.受不成熟“自我认定”的影响

“自我认定”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与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自我认定”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三个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这三个方面的自我都有一定的看法和评价。“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往往会产生不成熟的“自我认定”。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便认为自己脑子笨;有些学生一开口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便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差,等等。又如,有些同学见自己的独立能力不如别人,又看不到自己独立能力差的产生原因,便自我认定自己生来就笨手笨脚。因苦恼、困惑,造成了自信心的丧失,甚至自暴自弃。

4.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社会上出现了大中专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现象,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留守儿童”看到父母挣了钱回来很风光,而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却在家待业,便产生了不如早点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之对策

1.平等对待,不给留守儿童贴“坏标签”。

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对留守儿童,我们不能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只看到他们的短处而看不到长处,这就挫伤了他们进取的积极性。对待这些学生要从“短”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这些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这样不给学生贴否定性“标签”,而是利用肯定性标签作正向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发展特长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倾注真情,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

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有了爱,人与人之间容易沟通,有了爱,倔强的人会变得格外驯良,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留守儿童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平时受的批评较多,往往有自卑心理,如果还经常用批评的方式去教育这些学生,结果会事与愿违,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留守儿童干涸的心田,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3.搭建平台,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结。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又无法得到家长的关注和引导,而现在的监护人往往都只关心生活,不关心心理的需求,因此容易发生心理障碍。为及时了解、排除这些心理障碍,教师在班级开设了“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的驿站”,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与学生“结对子”,帮助其解开心灵的疙瘩,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关爱留守学生的主题班队会,为提高心理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上一篇:电影飞夺泸定桥范文 下一篇:田野的春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