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阅读范文

时间:2023-11-05 08:01:08

励志文章阅读

励志文章阅读篇1

中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教育的灵魂是人文精神。因此,阅读教学不能仅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下工夫,更应侧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接受汉语语言美熏陶的同时,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辛弃疾,“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秋瑾,“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等仁人志士沟涌交流,从而使学生“追问生命意韵,寻求精神醒悟,达到至高境界,关怀终极人生”。

二、要注重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课文的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从而使学生自己学习其他类似文章。由此看来,阅读教学的完整过程是由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组成的。

对于课堂阅读教学,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教师“导”得好,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主动获取语文知识。首先应使学生认识到选入课本的文章,其典范性,不仅是思想内容鲜明、深刻、突出,而且不唯语言生动,形象优美,更重要的是作者以其简洁的语言,准确有力地再现了其思想内容和特点,使学生明白阅读文章,要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从表述思维的角度学习其语言的特点,这是阅读的中心任务。其次,教师备课应深入文章的思路,通过把握作者的思想特点开展语言文字的教学。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生活的一种工具。因此,课外阅读不容忽视,否则会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欣赏水平低下,阅读缓慢。阅读教学应确保学生基本的阅读量,树立大语文观念,做到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

三、要重视运用现代阅读理论指导阅读教学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出关键性的语言信息,结合读者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的思考。阅读能力包括:①认知能力;②筛选能力;③阐释能力;④扩展能力。21世纪是信息社会,以高效率的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因此,阅读教学应与时俱进,重视现代阅读理论的作用。运用现代阅读理论指导阅读教学,关键是体现“整体性”原则,就是对阅读材料做宏观理解,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再理解词语和文字,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分析和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进而对阅读材料进行再创造。

四、要努力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一种教学观念。

提倡研究性阅读教学,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研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掘语言文字蕴涵的美,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既对作品内涵有深刻的领悟,又融入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地理解,实现理性和感性的逐步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性阅读,真正发挥其自身创造性以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研究性阅读真正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的效果。

1.要引导学生在研中感悟。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在交际运用中必然伴随人的思想感情。语文训练必须把语言形式和其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当做一个整体。所以阅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人文因素。

2.要引导学生在研中读写。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研究性阅读更注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的示范作用,针对不同课文的语言特色,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课内外学习和语言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供良好机会,以“写”促使他们研读课文内容,分析作品的写作方法和特色,并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写作中,真正读写结合。

五、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所谓阅读要有独立的见解,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习的结论是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得出来的,是个体对阅读材料的独立认识和见解。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教师必须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

1.尊重思想自由,使学生敢想。

要使学生敢想,教师就必须热情鼓励和细心呵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努力做到:①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如教学中教师的反馈不要过早,以保证学生在不受老师的影响下作深入的思考;教师对学生的答问不要过早表态,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以保证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要引导学生比较,从而认识各种见解的价值。②在学生认识错误时,对学生不指责,更不嘲讽,而是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导,让他们纠正不正确的想法,悟出正确的见解。

2.要激欲励志,让学生肯想。

励志文章阅读篇2

关键词:小学生 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04

1 前言

素质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在于知识结构的构成。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拓展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主阅读的效率。

首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鼓励,相互交流,同时也可以形成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自主阅读的兴趣,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使阅读从学习转变为兴趣。

其次,选择适当的阅读素材。在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时,要注重对于教材的选择,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阅读的效率。例如,针对小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或者短篇文章,使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不至于因素材的枯燥或乏味而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再次,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鼓励。兴趣总是与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成功和进步会使学生的心情更加愉悦,对学生产生自信和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对学生取得的成果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其可以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形成自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端正态度,培养以下几个良好的习惯:

3.1 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在阅读中随时进行思考,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自主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更有代入感。

3.2 全神灌注的习惯

在阅读中培养全神贯注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起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如果在阅读中经常走神或者不够专注,就会使得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读了后面忘了前面,造成记忆的模糊,违背阅读的初衷。

3.3 敢于质疑的习惯

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知识量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会经常在阅读中遇到疑难问题,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大胆发言,敢于提出疑问,向老师或他人请教。实际上,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阅读中,对于相同的素材,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的新颖见解要进行鼓励,培养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质疑精神。

3.4 读写结合的习惯

读书笔记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随手记下自身的想法和感悟,对于文章中出现的疑问进行记录,对于优美的词句进行摘录,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阅读的质量,还可以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记录的疑问可以自主思索,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而对自身的感悟和优美的词句进行整理,便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组词造句能力和写作能力,为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在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形成坚韧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身的意志和行动尚处于发展阶段,独立性还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暗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时,可以树立起优秀的榜样,鼓励学生学习他们的良好习惯和精神,使学生可以主动去锻炼自身的意志和品质,增强自身的信心和毅力。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体活动的方法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先进的集体会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于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通过小组活动、集体竞赛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竞争的压力,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形成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并在长期的坚持下,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5 结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实质仍是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其自律性。要使学生喜欢阅读,善于阅读,可以进行自主阅读,从而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喻平.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2,(1):2.

[2]王丽英.浅谈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6):222-223.

[3]牛双响.再探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方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3):199.

励志文章阅读篇3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人文素质的提高,志愿者更多地参与到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公共图书馆活动中来。但是在当前情况下,相当多的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尝试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意义认识不足,尚未走向成熟。[1]青岛市图书馆在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志愿者服务,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少儿阅读推广为特色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

1 青岛市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

青岛市图书馆为市属公共图书馆,每年举办少儿类阅读推广活动110余场次,并创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品牌“书海拾贝?快乐引航―― 小贝壳快乐营”。在志愿者的参与和协助下,该品牌开设近十个活动版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阅读推广活动体系。

2 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

2.1 招募方式

2.1.1 团队合作

青岛市图书馆通过高校和民政局等渠道,联系若干信誉较好且较为适合进行少儿阅读推广合作的社团或志愿者组织,通过交流沟通,将青岛市图书馆作为其志愿活动基地。目前,青岛市图书馆与青岛魔术协会、中国海洋大学志愿服务小组、青岛二中兰心结志愿服务团、青岛七彩华龄志愿服务团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1.2 公开招募

通过图书馆网站、报纸以及图书馆宣传栏等渠道招募志愿者通知,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名之后,经过双方沟通,确定8名长期志愿者,长期志愿者服务期最少6个月,期间根据活动需要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2 志愿者的培训

2.2.1 集中培训

对于团体志愿者,首先根据志愿者组织的时间和人数进行统一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其次根据志愿者兴趣和特长进行专门的阅读推广活动介绍和活动技巧培训。在培训中详细讲解阅读推广活动的具体内容,并根据活动特点、遵循的原则以及活动流程等为志愿者做详细介绍。

2.2.2 实习培训

在集中培训结束后,还需要对志愿者进行实习培训。实习培训事安排志愿者观摩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个的阅读推广活动,并在活动中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辅助。确保志愿者们经过两到三次阅读推广活动的辅助和参与,基本能够掌握活动的细节和规律,并可能够逐渐独立负责一个版块的活动。在实习培训中出现问题以及不能胜任等情况时,工作人员及时与志愿者沟通,进行相应指导改正或者更换志愿者。这样可以保证培训后的志愿者可以满足活动效果的需要。

3 志愿者的管理与分工

3.1 志愿者的管理

3.1.1 直接管理

个人申请和公开招募的单个志愿者,因其分散性不便于统一协调和管理。可安排每名工作人员负责两至三名志愿者,对其进行直接管理。

3.1.2 间接管理

有合作关系的志愿者团队,因其本身具有组织和纪律性,可采取间接管理的方式。由相关部门部将志愿者应遵守的规章制度与志愿者组织进行沟通协调,由志愿者组织根据图书馆的要求对志愿者们进行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起监督作用。

3.2 志愿者的任务分工

3.2.1 独立任务

独立任务主要针对团体志愿者开展。图书馆工作人员向志愿者团队提供馆内资源和条件的说明,并以公益性为前提,由志愿者团队提出活动形式和方案。双方对活动策划进行分析讨论,并进一步对方案进行优化。在方案确定以后,由志愿者团队专门负责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图书负责提供场地以及活动报名等事项。比如青岛市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奇趣空间活动版块,便是由青岛二中兰心结志愿服务团负责策划与组织,青岛市图书馆提供场地和活动报名。

3.2.2 协助任务

此任务主要针对个人申请志愿者以及公开招募志愿者。图书馆根据自身主办阅读推广活动情况,在人员不足时安排志愿者对活动的进行予以协助。青岛市图书馆的巧手时间、亲子读吧、木偶剧场等活动版块中多数都是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导下辅以志愿者的协助。

4 对志愿者的激励

志愿者(英文名称为Volunteer)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国家、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的人。[3]但是,根据新华网和中智库玛在线系统联合调查显示,大多数人任务对志愿者采取激励机制较为合适。[4]为调动志愿者们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图书馆可对志愿者们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激励原则为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4.1 精神奖励

在日常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及时对表现较好的志愿者们进行口头的表扬;向志愿者组织以及个体志愿者的工作单位发表扬函;为学生志愿者组织提供志愿者证明或社会实践证明,并在年底评选十佳小志愿者;推荐评选全馆年度十佳志愿者,以及向市文明办推荐市十佳志愿者等。

4.2 物质奖励

为志愿者们提供免费午餐;在条件允许时制作带有“***图书馆志愿者”字样的T恤;为志愿者们提供服务时的活动照片等。

5 结语

励志文章阅读篇4

近年来,我国的语文课堂教学不断的得到了改革,个性化阅读教学也逐渐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得到了推广。虽然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逐渐得到了认可,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W生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特别是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往往受到局部限制,因此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进一步的探究落实。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若能正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先进的阅读理论为指导,明确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本质,贯彻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就一定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我就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个性化阅读体现开放性、创造性和理解的多样性

西方接受主义理论认为,解读是一个过程,是多向多元,没有固定答案的。阅读是对文本的进一步深如、提升和再创造。读者因年龄、知识、阅历、生活的态度等的不同,而造成解读的差异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要允许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理解。以《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归纳为例,我们一般都认为刘兰芝的婆婆为代表的封建家长残害了年轻人的幸福爱情。如果从另一角度看,刘兰芝只顾埋头苦干而不懂穿着打扮,导致了婆婆的嫌弃。从当代社会的角度来说,是不是引人深思呢?

因此,我们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既要珍视自己的阅读感受,也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不能按照老师或教学参考书对学生的理解作出对或错的评价,而应在考虑学生思考角度、生活的时代后作出相应的教学引导,教师要允许学生“一题多解”,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敢于批判性地阅读,鼓励学生提出有创意的结论。

二、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读后反思

个性化阅读,要训练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这就要通过阅读体验,并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想象。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主动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心阅读,深入地理解课本内涵,才能真正获得阅读的愉悦。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提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很好地把握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文本阅读,需要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的写作心情。文学大师鲁迅说过:“作品的一些紧要、极精彩处往往不易看出,能看出,就是能力。”个性化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在平平淡淡处看到新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独特魅力。

学生的阅历不一样,对文章的阅读感悟就会不完全一样,因此领悟出的东西也不一样。要让学生读出个性,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文章与生活阅历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了语文教育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三、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这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基本途径

“阅读塑造个性,阅读化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中学生完全有独立阅读文章的天赋。阿基米德9岁的时候就开始阅读关于欧几里德定律的文章;富兰克林青年时期也于工作之余阅读了无数书籍;节目主持人王志曾访问过余秋雨,问:“你的写作才能是怎样来的?”余秋雨说:“我还要感谢我的父亲,下乡时,他带去了两大箱书,让我很早地接触了在那个时代别的孩子很难看到的东西,如《史记》《红楼梦》《水浒传》《家》《春》《秋》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个性化阅读就是建立在学生广阔的阅读的基础之上的。要实施语文个性化阅读,必须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和各种报纸杂志,写好读书笔记,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整篇文章,教师尽量少一些支离破碎的讲解。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也要应尽可能地多阅读,及时补充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视野。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贺州市农村高中语文个性化解读文本有效指导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015C239)的研究成果]

励志文章阅读篇5

《读者之声》作为编辑与读者沟通的有效平台,一直由邵传玺老师负责。2000年3月,邵老师从上海药物研究所退休后,马上投入到《家庭用药》杂志的创刊筹备工作中。杂志顺利出刊后,他又积极承担起集体订户的联络和征订工作,当时数千份的订阅量成为杂志最初发行的重要基础,直到现在,这些单位仍是杂志的老订户。十年来,他用丰富的经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时时感染着鼓励着编辑部的所有同仁。

2001年3月,唐蓉青读者来信说,希望《家庭用药》在适当的时候从双月刊改为月刊,这也与编辑部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杂志社马上进行了变更刊期申请,从2002年第一期开始,正式改版为月刊。

2002年2月5日,农历马年即将来到,我们邀请了11位从创刊开始就主动支持、关心本刊的朋友来编辑部一聚,共商办刊大计。

座谈会上,我们听到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比如,顾秋年先生和盛士铭先生提出,可以用一些著名医学专家的照片作为杂志的封面,这项建议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涛的帮助下,于2004年6月真正得以实施。朱雪寿读者提出,“药博士信箱”的容量少了,应该增加这块内容,以加强杂志的服务功能。这项建议也被采纳,“药博士信箱”的内容从1页增至2页,获得了好评。

与会读者一致认为,杂志越贴近老百姓,就越受百姓欢迎,也就越有前途。他们希望《家庭用药》杂志今后能经常组织一些科普报告、知识讲座等,以扩大影响力,这些建议都陆续得到采纳。

读者来信

文章有深度、有见解、有责任感

阅读改变生活,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改变命运。阅读《家庭用药》使我和众多读者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增进了健康,享受到了更多的生活乐趣。我是一个高血压病人,多年来通过阅读贵刊“心脑血管之友”栏目的一系列文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少盐、戒烟限酒、按时服药、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现血压控制良好,因此我特别感激《家庭用药》杂志。

励志文章阅读篇6

关键词:自主阅读;兴趣;个性发展

自主阅读是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文字或信息的行为方式,是学生在看的同时,运用大脑读取、加工、整理知识信息,再进行感知、思考、推理、分析、发现、想象、评价、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人们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工作、生活、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阅读兴趣与阅读目的的契合

自主阅读仅凭兴趣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目的和计划,就好比大海捞针,耗尽终身也徒劳无功。尤其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朱熹所说的“居敬持恒”十分重要,即读书要有纯净专一的心境和坚定远大的志向,在此基础上做到志趣契合,有选择地读书。

1.自主阅读要有所选择

如果是教科书及其参考书,应以教师推荐的为主;如果是课外书,应以专家推荐的名著为主。

2.自主阅读要分清主次、轻重

如果是与自己课程学习成才关系密切的书,要精读,即专心致志地反复读,深刻领会,重要及精彩内容最好倒背如流;如果是与自己课程学习成才有一定关系的书,要通读,即达到一定程度深入了解,或把握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如果是扩大知识面的书,做到大致浏览、随便翻翻就可以了。

二、阅读方法与阅读效果的契合

阅读方法科学与否?能否熟练掌握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效果。

1.画出重点句子

重点句子往往位于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找出重点句子就可把握文章的主题、结论、作者的意图。

2.整体把握材料

学会由整体到局部阅读材料。通过标题、起始段、结尾段把握材料整体结构、中心思想,然后从局部与整体关系角度分析局部材料。

3.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泛读是一种“只求大意”的读书方式,其特点快速;精读在前者基础上进行重点阅读,目的在于获取新知识,寻求新启发。凡属于重点文章都要精读,读懂、读透;凡属于查阅性的、扩大知识面的,可以粗读。只有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才能在扩大知识面的基础上提高阅读的效率及效果。

三、教师组织引导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契合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组织引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具体做法如下:

1.顺应学生的思维做进一步的启发、提示性指导

2.迎合学生观点做进一步的鼓励、拓展性引导

3.根据学生理解体悟的独特性、差异性做进一步的针对性引导

4.选择共同的阅读题材,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课堂平台,通过观点展示、比较、辩论,为研习性阅读开辟切实可行的途径,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从而引导学生走向个性化的阅读发展道路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无疑是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它对学生成才乃至一生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使学生的人生从此步入一种新的艺术境界,而且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提供了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力。

励志文章阅读篇7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文本多元解读;个性化;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106-02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笔者自悟:自己之所以一如既往地热爱语文,喜欢写作,不正是得益于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吗?于是,我毅然选择了让阅读在教学语文的活动中如同呼吸一般自然。

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尤其应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我着重从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培养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入手。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 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教学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正如语文新课标所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民主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为,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如一位教师教学《变色龙》一课,刚讨论完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学生A举手发言:“我觉得警官奥楚蔑洛夫并没有断错案,赫留金才是罪有应得。”老师在对学生A的提问作了肯定和鼓励后问:“你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学生A说:“开始时,小狗一副的可怜相;而赫留金却得意洋洋,完全没有受了害的感觉。我认为他想嫁祸小狗以获得一笔赔偿费。”这个发言轰动了教室,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同学探索的好奇心。教师因势发问:“对于这位同学的说法,大家有什么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吗?”学生们纷纷搜寻文中相关内容,不久便有多名学生举手 学生B:“我同意同学A的看法。就如警官奥楚蔑洛夫说的,狗那么小,够不着赫留金。” 学生C:“我也同意。当有人说出是赫留金用烟卷戳狗时,赫留金很凶,还用自己兄弟当宪兵吓唬人。可见他做贼心虚。” 学生D:“我认为,虽然事情的真相是赫留金不对,但奥楚蔑洛夫根本不曾以真相为依据来断案。所以,谈不上有没有断错案。”……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断案的依据始终是狗的主人,而非事实,足见其性格特征。只有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才有课堂上的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促,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个性特长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养分”。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文本多元解读才得以真正开展。

二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致女儿的信》一文中 ,我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写法、重难句子、早恋现象、现代人的爱情观等方面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学完那篇文章,我还推荐他们阅读鲁迅的《伤逝》。学生感觉收获很大,围绕“爱情”这一主题还自创了很多佳作。

三 赏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每人都能读有所获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真所谓“看人生因作者不同,看人生又因读者不同。就如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不同:经学家看见淫,道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西方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人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的说法。总之,我力求让学生读每篇文章都有收获。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

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在教学《生物入侵者》一文前,我大肆宣传“生物污染“的危害及部分人的麻木不仁,在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戛然而止,让他们自己去查相关资料。结果,学生搜集的资料比较齐全,涉及到的书之多,出乎意料。如《我国加大防治生物入侵力度》、《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现状》、《入侵生物,朋友还是敌人》等。因大量的阅读,学生自然见多识广,再加上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合作探究,因而上课的效果相当不错。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让创造性品质的阅读受到格外的重视和尊重。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我们期待着,阅读如同呼吸般自然。

参考文献

[1] 钱梦龙《一个哈姆雷特还是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0期

励志文章阅读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 高中语文 习惯

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问题:“现在的学生,读课文语不成句,背课文缺言少语,写作文胡言乱语,语文综合素质基础较为欠缺。”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都有同感。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学生不爱读课外书,学生的阅读量少,语言的积累量严重不足,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欠缺。学生在这样缺言少语的学习境况下,必然也就难以理解文本的深层隐含之意。其实,同仁们光抱怨是不解决问题的,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跟着你走入那无限的阅读空间去,培养学生能够从阅读素材中寻找到他们所应该感知与获取的过程和方法。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理解

语文课外阅读中的课外是相对于课本本身而言的。课本上的文章称为课内,课本上没有的文章称为课外。课外阅读就是以课本外的读物为学习材料而进行的读书活动。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够进一步的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为他们的语言知识积累奠定基础。学生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能够对课内的文本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延伸,从而积累自己的语言阅读量。

二、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解题策略

1.阅读时间问题。多年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在考试功利的阴影下,好多教师担心课外阅读会抢占课内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成绩,从而校内课外阅读化为乌有。部分语文教师将一些高中新课标必读的课外书籍规定在寒暑假进行阅读,而家长又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一票否决。长此以往,学生真正捞到手的宽松阅读时间几乎是零。渐渐地,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完成作业就完成了学业,除课本外都是“闲书”。久而久之,要想让学生将心灵放飞在语言的天空里去体验美丑善恶实在太难了。难道我们真的每天就拿不出一定的阅读时间吗?我认为当然不是,只不过是完全为了高考服务的一种托词或习惯而已。教师、家长天天保证定时给学生一段开放、自由、宽松的阅读时间,应该还是能做到的。存在的困难充其量也只是个“坚持”的问题。

2.阅读资源问题。“家无藏书”,这是社会大环境造就的普遍现象。实际上,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确切说好多家长也真不知该给孩子“藏”什么书。为此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更艰巨了。如果学校能够定期配购课外读物,定期开放阅览室,学生能随时查阅解读各种图书,有这样的便利条件那当然更好。但目前初中阶段达到这一条件并不容易。在现有的情况下,教师尽自己所能,组织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到学校,组建班级图书角,班级阅览室,师生还可以力所能及地查找一些阅读材料充实班级的资源库。其实,这也是为了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素材的需要,也是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基础,只不过是见效不那么明显罢了。

3.阅读成效问题。阅读不同于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审美的欣赏,情感的体验。因此,如何显示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读而又获,他们才能有兴趣读,主动读。为此为他们构建阅读效果展示的平台就很重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展个人读书笔记展览会,个人阅读点评集交流,小组阅读成果展示会,小组合作分门别类编写作品选等等,还可将这些资料充实到班级书库中。另外,阅读后还要去指导写作,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阅读成为作文指导的重要部分。

4.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也是部分老师最关心的问题。课外阅读应当是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课内学到什么,可以寻找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这样课外阅读对课内教学也是一个深化和加强。其实,我认为,课本所选文章也只是我们这一主题教学的引子,仅靠那三四篇文章的讲解阅读,恐怕远远达不到我们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且有些篇目对不同阅历,不同地域的学生来说也许并不合适。因此课内有些篇目倒不如有选择的稍作放弃,从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课外阅读入手去引导和教学,也许这样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优化课外阅读的几点补充

1.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阅读资料,自寻其食。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人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些物质手段,为此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媒体、报刊杂志、网络等形式去寻找与课内文本教材相符的一些文章资料。学生在自寻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他们语文动手实践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与兴趣。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延伸了课内语文教学,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习语文的激情与兴趣。

2.鼓励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探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会因个人特征、个性的不同而有所异。教材文本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载体与依托,学生应该从文本中通过比照阅读寻出自己的独特深思与感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写阅读感悟、举办演讲、开展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对阅读文本作深层次的探究,并为他们的独特见解提供展示的机会,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完成这样的活动,并予以表扬他们的创新之处。

3.鼓励形成系统化的阅读教学。我在语文教学中认为,教学无论怎样改革,课本是基础,这是很多人认同的指导思想,我也不反对以课本为本。但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出的应当是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内阅读空间,而不是局限于课本。如果按照课本内容扩展课外阅读,将其常规化并整合保留活动成果,未尝不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如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为一组,组长是主编,组员各有头衔:副主编、美术设计、版面设计、编辑等等。封面每组自行设计:大头贴,个性签名等。每天语文课前3-5分钟定为“美文欣赏黄金时”(美文是根据课本内容提前布置的作业),学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查阅,第二天一名同学到台前朗读,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感情充沛。学生评议,达不到要求接着“培训”。朗读好的,可以给组加分,作品收藏于班级书库中。这样每个同学每日查阅着,收藏整理着别人的、自己的“大作”,忙得不亦乐乎。这样有计划地实施课外阅读教学,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在这样激情的活动中得到提升。教师也大可不必担忧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事实上,此种做法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总之,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激情,保护好他们的学习信心,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郑玉琼.高中语文教学反思[J].教研天地,2006,(11).

上一篇:匆匆朗读范文 下一篇:八一建军节快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