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写动物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12-02 03:28:03

四年级写动物的作文

四年级写动物的作文篇1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写话习惯

1、规范的格式。如果要写到两三句话或以上,就要写成段落的形式,即开头要空两格。以后内容写多了,可以分几段来写,那每段开头都要空两格。

2、正确的标点。写话像说话,说话不可能不停顿不喘气,一直讲下去。那么停顿或喘气之处就要加逗号和句号。一句话没说完点逗号,一句话说完了点句号,表达疑问用问号,发出感叹用感叹号。还要提醒孩子,标点符号也算字,要占一个字的距离。即占一格。

3、通顺的语句。通顺的语句是写话最基本的要求,若语句都不能做到通顺,还谈什么写具体,写生动呢?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瓶颈,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小,本来说话就有些颠三倒四;另一方面因为孩子的说和写是脱节的往往说得很好,但写下来就变了样。怎么办?方法就是:练习!对于说话颠三倒四的孩子,要让他们多说,在说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调整语序,理清条理。对于说写不一致的孩子,提醒他们,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另外,要想让孩子的写话通顺流利,平时得多写写,如坚持每天写一两句话,每周写一两篇日记等。让家长不要着急,慢慢来,相信孩子一定可以突破这个瓶颈的。

4、不写错别字。在写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写错字、别字。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要做到一个字不错,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的,这需要平时有扎实的识字、写字的基础。但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向此方向努力,不是说高考准备严改错别字,错一字扣一分,那扣起来可真是太厉害了。所以,从小养成好的写话习惯将终身受益。

二、循序渐进地指导

1、指导会看图。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图,然后再写话,所以看是基础。这就要我们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看得懂才能说得明,所以,看懂图意,会看图是写话的前提。首先,有顺序。有顺序为的是写话更有条理性。观察的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其次,抓特点。抓特点为的是写话更具准确性。要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再次,找联系。找联系为的是使学生将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2、指导写完整。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一两句话写完整。因此,在一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中,就要教学生把握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力求把话写完整。让别人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3、指导写具体。学生到了二年级,已经具备了写完整话的能力。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加,孩子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发展和提升。这时,就要在如何写具体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重点写事物的主要情节,写与主要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要抓住细节判断人物可能说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动,人与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等,从而学会具体描写。

三、展开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只是描绘出了人物的动作、表情,而与之相关的人物的语言和心理却无法体现出来。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鼓励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使图中的事物动起来,使他们有动作、有语言、有思想,才能使画面内容丰富充实,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培养。

1、活用语文教材中的插图。

2、看图编故事。

3、重视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它是训练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一个好平台。

四、及时的激励评价低年级

我对孩子们的写话评价标准是:

开始写话之时:“一句通顺的话,一朵花”

一年级下学期:“一个精彩的用词或一个优美的句子,一朵花”

二年级上学期:“一段连贯的话,一朵花”

二年级下学期:“一段精彩的话,一朵花”

四年级写动物的作文篇2

写好一个人,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好”到什么程度,难以合理定位,通过张化万老师提供的针对同一题目分别出自四、五年级学生之手的两篇范文的对比,我们便可以清晰看到,同一习作内容,不同年级有着不同的要求。三年级学生曾经写过人,有教师对三年级学生就提出了写好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甚至是心理活动的要求,四年级再去指导这些描写,有必要吗?指导后又有哪些提升呢?事与愿违,即使到了五年级还是有很多学生写不好人。值得反思的是:我们是否犯了一个错误――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我这节课来讲,我在试教时发现,大部分学生观察视频的时候,会忽略人物神态、动作的细微变化,只关注旁人的表现,稍好一点的会用自己已储备的语言来表达,不善于用准确、精妙的字词来表达某一动作、神态。正如张化万老师所说,四年级学生动态观察能力薄弱,观察点是单一的。可是我们硬要学生细细观察、细细刻画,都是拔高要求,勉为其难,致使写人的作文教学走入了一条“死胡同”。

本着这样的思考,从确定上课内容到进行展示,一路下来,我最深的感受是:习作教学指导要贴近学生思维,这样才能确保班里的中下学生也能有效吸收习作技法。因为我们开展习作专项能力训练的初衷是为习作教学保底服务,为大面积提升习作质量保驾护航的,而不仅仅是培养写作尖子生。为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目标定位要降低。切莫随意拔高教学目标,高要求会扼杀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潜能。我在这节习作课中不要求学生细细刻画人物的一举一动,也是对学生思维的尊重。我原本设计的本次专项训练的名称是《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显然“突出人物特点”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偏高了,这是对五、六年级学生的写人要求。考虑到这一点后,我又将专项训练名称改为了《用典型事例写好一个人》,我认为,改的不只是个名称,更是目标定位的下调。

2.课堂容量要低。课堂容量一旦太满,就会冲淡教学重点,学生不易消化吸收。比如我第一次试教时安排了这样一个内容:根据学生写事情过程中容易就事论事、丢失主人公的问题,设计让学生找回事件中丢失的主人公,再进行合理选材把事例写具体,继而突显人物品质。试教后发现学生学得比较累,那么多条“鱼儿”都要抓,到最后一条也抓不住。

3.教师指导姿态要低。课堂用语中,教师给学生提要求时、小结学习方法时,一定要去掉如“典型”“特点”等学术化、概念化的语言。对这些高深莫测的词汇学生会望而生畏。比如我就对两个练习所提要求的语言做了一次改动。原先是冷冰冰的“根据人物特点,请选择合理的事例”,稍作改动后变为“下面哪些事例能表现李老师关爱学生?”这样感觉难度就降低了。

四年级写动物的作文篇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也难。

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总结过去,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而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囿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学生感到有话不会表达;其三,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没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的阶段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因而收效不大。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一难题呢?

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据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开辟两种渠道,分清三个阶段,抓住三个训练,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训练过程,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二、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内容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第四,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试举一例,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五年级四班又上作文课了。我迟迟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设计: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五分钟后,我才走进教室,要求学生自己起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奇怪,带问号的流动红旗》、《我明白了》等新颖的题目,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训练的两种渠道是: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分清三个阶段,遵循作文训练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训练”,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即低年级说写提早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训练课,以词句训练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训练,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突出三个训练,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作文训练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低年级注意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中年级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高年级要有意识地抓好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达到言之有理。

四年级写动物的作文篇4

[关键词]新课标;低年级;作文教学

小学低年级作文力图以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采用最新的方法,启迪刚入学孩子的思维,打开作文起步的思路。学生用眼看,有话可说;动笔写,滔滔不绝。从看图说话、写话、交际语言入手,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兴趣盎然说出来、写出来。让学生快乐、轻松地迈开作文的第一步。

一、培养兴趣,勤于练笔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写作也是一样,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不能让学生在作文起步阶段就有害怕写作的心理,学生一旦产生害怕的心理,将会视写作为一种负担和压力,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是很难写出好文章来的。所以,在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就是学习的一种乐趣,从而,愿写、乐写、想写。

首先,要从儿童实际水平出发,明确目标,创设儿童作文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语言心理的发展和现有的知识水平,一年级的下半学期,就可以开始让学生学写日记了,但要求不高,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只要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完整的话,就在本子上画上苹果或盖上“智慧星”。到了二年级才要求写一段通顺的话,正确使用上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些要求在科学、民主、有效的说话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是能够达到的。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学生才会有兴趣。要求过高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要求上不封顶,对于一些语言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篇幅可长一些,次数可多一些,只要学生乐意去写就给予表扬。

其次, 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日记交流活动。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日记交流活动。有时,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好日记;有时让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日记,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写得好的日记,把它贴在班上的“学习园地”里,让同学欣赏、学习。学生见到自己的文章上墙,心里很高兴,对写日记更感兴趣了。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有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天天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二、学会观察,合理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低年级学生初学写作,要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材料,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到生活实际中去观察事物,学生才能从生活的海洋中捕捉写作材料,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但有了生活的体验,并不等于会写出好文章,得学会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门户,是吸取各种知识的起点,是写作的眼睛;观察细致,作文才能写得充实具体。观察还要和想象结合起来,作文中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任何想象都来源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想象是不能凭空产生的,如,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作者在写小女孩五次擦火柴,从而展开五次幻想,这合理的想象使人读了对小女孩这个人物形象产生了终身难忘的感觉。怎么样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呢?

低年级以看图说话、写话为主要作文训练手段。要求学生在大致看懂图意后,必须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动作,用具体的动词准确表达。想象图中的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如,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41页的“看图讲故事”,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猴子的表情、动作,发挥合理的想象,还有天气有何变化。先四幅图整体观察,了解故事的梗概,接着再一幅一幅地仔细观察,然后再四幅图综合练说,最后想一想:猴子动脑筋了,为什么还把事情弄糟了?这样由“整体――部分――整体”一步步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到写的时候,学生就能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具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

三、先说后写,降低难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应该做到“先说后写”这一点。教学时,要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在教师面前或同学们中讲述自己的作文思路,然后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将自己讲述的内容写成文,即作文,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北师大版课改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58页阅读《我的路 》,阅读后要求学生写下来。这次习作比较难,先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的提问反复地练说,说通、说透,然后再写。因为学生思路开阔,所以写的速度比较快。这位学生仅用5分钟时间,就能写出一段通顺的文章:由此可见,“先说后写”是作文教学必须遵循的环节。

四、以读促写,有效模仿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写作不仅可以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灵气的熏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依样画葫芦中,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髓,在模仿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例如,学完了《我有一盒彩笔》这首诗后,让学生进行仿写,写完后根据诗的内容配上画。有的小诗反映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有的小诗反映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有的小诗描绘了美丽的校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我有一盒彩笔,我用它画明天的理想:我画清澈的河水,为了看清河里的小鱼。我画红色的太阳,为了让冬天温暖。我画小兔子长上翅膀,为了让它和小鸟一起飞上蓝天。”一首首图文并茂的小诗,反映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和爱心。

五、 加强阅读,积累语言

虽然教材大多出自名篇,但每册容量最多40篇左右,以这样的读书量显然不能提高读写水平。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就格外重要。注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得法以课内,受益于课外。阅读课上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早读课上进行朗读训练。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阅读课外注音读物,而且要求每位学生每个学期要买5本以上的课外读物。然后,利用课外时间,每天阅读5篇文章以上。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这个要求。有的学生甚至每天能阅读几十篇文章。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在班上定期举行“故事会”、“朗读比赛”、“速读比赛”等活动。学生读书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保证,不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写动物的作文篇5

到一年级下学期则分阶段进行“写好一句话”的训练。

1.练写“四素”句。

“四素”句即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记叙文的要素的句子(见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练写之初,可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使学生认识“四素”句。如:“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王冕学画》)教师将句子作如下分析: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了做什么?

夏天的傍晚 王冕 湖边 放牛

(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这样,学生一般就能理解什么是“四素”句。老师即可引导他们按照这样的形式写句子。学生会写后,又可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诸如“爸爸吃过午饭后立即赶到医院值班”(人、时、地、事)、“星期天,公园里有许多老人在下棋”(时、地、人、事)的句式,并且让他们练写。练写“四素”句,其内容依然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四素”句要素齐全,意思完整,内容比较具体,反复练习,可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练写“10句”。

即“看”“听”“说”“想”“感”“在”“是”“有”“被”“把”句。

例:

我看见一只小鸟落在草坪上。(“看”句)

李奶奶听到一阵敲门声。(“听”句)

李奶奶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说”句)

他想:我的笔哪儿去了?(“想”句)

我感到很高兴。(“感”句)

我在山坡上放牛。(“在”句)

你是我的好朋友。(“是”句)

雨伞被哥哥拿走了。(“被”句)

妈妈把我的书包补好了。(“把”句)

爷爷家门前有一棵大树。(“有”句)

以上10句的练写,指导方法也同“四素”句的练习:先认识,后仿写,再以生活为内容创写新句。训练时务必从简单到复杂,一句一句地练习到位。通过一段时间练写“10句”,优等生便可以逐步进行“连句”训练。对于较差的学生来说,可继续强化练句,到二年级可进入“连句”的训练。

二年级“连句”,从写好一句话到写好一个句群。“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这是大纲对二年级作文的主要要求。毫无疑问,一年级的“练句”为此已打下良好的基础。“写”的前提是“观察”。“连句”的关键就在如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因为“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按一定的顺序思维,有了一定顺序的思维也才会有按一定顺序的表达,即意思连贯的表达。

如何在一年级“练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连句”训练呢?

1.引导学生向课文学习。在讲读课文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熟读、背诵一些句群,体会其内在的联系,在头脑中积累一些句群的范式。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简单事件,按事件的变化过程写话。

3.出示图画,提示观察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景到人、由人到景等),要求学生按观察顺序写话。

4.引导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一会儿……一会儿……”“有……有……有……”等进行“连句”的训练。

5.开展“续句”游戏:请两组同学,每组四五人,以同一句话开头,分别续说,每人说一句,看哪组续得好,再把好的句群写下来。

6.调整排列错乱的句子顺序。

通过以上不同方式的“连句”训练,学生将会不断地从写好一句话向写好一个句群过渡,顺利达到大纲的要求,而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写好一个句群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片断作文训练。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从一年级抓起,重点应抓好写话训练。写话的“内容”来自于生活,把话写“完整”靠“练句”,把话写“连贯”则靠“连句”。因此在整个低年级写话训练中,“练句”是基础,“连句”是关键,“生活”是源泉。

四年级写动物的作文篇6

小学低年段单幅图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景物、动物和人物。背景和人物构成写人记事的写话内容,背景和动物构成了童话的写话内容,景和景,物与物分别形成了写景状物内容。众多的写话素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除教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之外,可以从图的实际内容出发,有目的地挑选景、选人、选物进行细致深入地观察和描述,不必样样都写。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人来写话,写自己想写的,这样学生会轻松愉快。《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关于小学二年级看图写话提到:能写几句心里话,写自己喜欢的话。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从写话起逐步教给学生方法,同时也培养个性,写的话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这也是我们尊重学生,尊重教学规律的做法。如单幅图看图写话《秋天的图画》(图一):先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观察,再把近处的苹果树、梨树和远处的田野、树木、远山以及空中的蓝天、大雁重新组合;组合之后,形成不同的内容:

1.(近处的)苹果+(近点的)庄稼+(远处)树+(空中的)大雁;

2.(近处的)梨树+(近点的)田野+(远处)山+(空中的)大雁;

3.(近处的)苹果+梨树+(远处)树+(空中的)大雁。

学生年龄小,观察不够仔细,选择景物凭主观喜好,所以要指导学生把图画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重新组合,突出主要景物,写出内容不完全一样的几句话。

多幅图看图写话,就是把单幅图写话的方法进行迁移,主要的是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看图写话的规律。首先,要指导学生把几幅相关联的图画组合在一起,读懂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以及图表达的主旨,用连贯的话写下来。再围绕整体的图意,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看仔细研读一两幅图,说清楚写具体。《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质量评价标准》语文二年级下册写话要求:围绕一个内容写话;把几幅图意写清楚,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听到的加以综合;句子通顺、内容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根据老师的教学经验,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要一小时左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指导学生看图、识图、写图,内容要达标;以及年龄小、书写慢等现实,可以从源头解决――多幅图写话应围绕一个意思重组图画,写话;这样可以化难为易,提高写话的速度和水平。

以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为例(图二):

以下四幅图从整体上看,图意是: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到野外快乐地寻找春天。这四幅图是并列关系,在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图意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画写话:可具体写一幅、两幅、三幅;也可以写第四幅:先添元素,再想象过程,最后写具体。学生的能力不同,智力发展有快慢,差异性选择其结果也不同,这是事实。“保护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写的”是写话评价标准中情感价值观的维度,不能忽略。学生能写喜欢的图、有真实感受,我们应该尊重。为此,我们建议:围绕一个主旨重新组合图画;有目的选择图画仔细观察;确定重点深入研究和描述是一种高效的看图写话的方法,不论单幅图还是多幅图都适用。教学得法,效果更高。灵活组合的图画,让学生写话有法可依,难度逐渐上升,学生可量力而写。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得到良好教学效果。

二、图文转换引导强

目前低年段学生写话存在三不强:观察顺序不强、思维连贯性不强、叙述条理性不强。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把看到的、想到的有条理、有顺序、连贯地写下来,我们常采用图示法引导学生,为写话搭建图文转换的桥梁,培养学生的思维。所谓图示法就是把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结构联系,用简单的文字或图形加以展示的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1] 看图写话中,最困难的是同时兼顾观察顺序,事物特征,人物动态、事情变化。如果把图画中的景、物、人事用图示意并加扼要的文字表示,W生可借示意图中的景物人物的“位置”“名称”和“特点”有序地描述清楚。如何做,以《找春天》(图三)为例加以阐明。

(一)分清主要元素是: 小男孩、小女孩、草地、河流;次要元素有桃花、房子等。

(二)标识图中物的位置、名称,简写图意:小男孩和小女孩在小河边,发现了春天。

(三)仔细观察,想象人物、景物的特点,用词表达。老师标词句,指导具体说话。

(四)回归整体看联系,以问题为支架,思考几幅图之间的联系,写好图画的结尾。

一般提的问题是:为什么小朋友到野外?(春天来了,野外的景色很美)他们怎么找的?(主要元素写具体)结果找到了吗?(找到春天的美,找到快乐)

总结图示法的做法:主次元素要分清,原位固定字代形,言语神色要写详,因果经过需点明。显然,示意图是图画转为文字的桥梁,是一条图文转化的有效途径。图示法其实是给看图写话的内容列提纲,为看图写话谋篇布局,它为今后的作文打基础,有现实意义。

三、 静画变动形象活

静图变动是看图写话的核心,对写话的质量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启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关键环节。

1. 拟人化写法,让图中的动物活起来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他们的思维模式里所有的小动物和他们一样会言语懂做事。尤其是学龄前的童话故事,给低学段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在看图写话时,思维很容易进入童话的世界,最擅长拟人化的描述。他们会给动物昵称,会根据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模仿人对话;会根据自身的经验模仿人的动作,人的表情;甚至会模仿自己的生活经历,让动物的生活习性拟人化。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引导学生拟人的写法,多说多练;在童趣中学习写话,会写具体写生动。拟人的写法是一种简单有趣的看图编故事的好办法,符合学生的水平。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类的故事比比皆是,学生容易模仿,读来很有童真童趣。它让写话的内容生动形象。

2. 演一演情境,让静止的人物活出来

不论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图画的类型大约有三种:写景物、写动物、写人记事,其中写人记事的较多。这类看图写话,不能忽视的是让画中人物“活”起来。创设情境演一演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故事背景,让学生如临其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中,再假象自己就是画中人;根据图画的前后变化,展开联想和想象,演一演人物的动作,说一说对话,猜一猜心理,观一观神情变化,用积累的词语或句式说出来。如此一来,画中的人物就活起来了。低年段学生的表现欲强,利用这一特点,我们不妨让学生主动演一演,在稚嫩的表演和语言表达中,活化了画面;最后记录下来就成了写话。所以演一演情景,表现了故事的因果过程,更重要的是把人物演活了,这是静画变动的另一好办法。

3. 白板激发联想,让跳跃的画面连惯起来

自从多媒体平台成为教学辅助工具开始,学生课堂丰富了很多,课堂学习的内容拓宽了许多。如今,交互白板的使用,原先呈现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师生共同构建的模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年级看图写话,图画是静止的,有的几幅画之间跳跃性较大,呈现在书本上的是“特写镜头”,省略变化的过程。这一些留白的地方就是培养学生动脑筋思考的契合点。白板的使用,可以填补这些空白。以看图写话《捉迷藏》时,图画如下:

(1)出读图,理清图意:

事情起因――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开心地捉迷藏。

事情结果――最后一个女孩被捉住了,排在第二的小男孩鞋掉了;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

事情的过程――图中留白。

(2)补白。补白的办法有很多,其中利用白板交互功能,画面生动,学生主动。事先把需要的视频、图画和主要的词语保存在自定义的资料库里。具体的做法是:

A、从资源库里调取播放捉迷藏的动画,让学生重温游戏的过程,观察捉的经过和动作。

B、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请一小组长把预先准备在资源库中的几幅过程性图画按照先后次序展示给同学们看,观察图上画了什么?老师板书。

(3)追问。引导学生思考作答,补充省略了的过程。现以《捉小鸡》(图四)为例。

A、“母鸡”怎么了?(跑累了、后面的同学跑得太快把她拽倒了、老鹰太厉害了她快挡不住了、后面的小男孩想要当“母鸡”……大家约好了,五分钟换人当“母鸡”……)

B、最后的“小鸡”怎么被捉住了呢?(母鸡和前面的小鸡左摆右甩把她甩掉了、她跑得慢被“老鹰”叼走了、她跑不动申请休息)

C、图上的“母鸡”和第四只“小鸡”哪去了?(根据生活经验猜想……)

D、后来小男孩怎么把鞋子跑丢了?(鞋子松了、被“老鹰”踩掉的、被花丛绊掉的……)

(4)请小组同学就四个问题选择自己认同的经过练说话,最后写下来。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的屏幕批注、遮w功能、缩放功能、智能笔圈注演示的功能、“慢镜头”多幅图回放功能等解决我们看图写话中的细节,使跳跃的内容连贯起来,并懂得结合自身经验把补白补完整写具体。实践证明,交互白板辅助看图写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

四、 添画延展思维好

课文插图往往体现作者的意图。教材中的插图内容丰富,故事性很强;有的最后一幅意尤未尽。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丑小鸭》的最后一幅插图“水中的白天鹅”为主要元素,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续编故事。一般设计的问题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长成什么样?看到什么?它会想到什么?它会跟原来欺负它的动物发生什么事?请你发挥想象添加几幅画,再把他们后来发生的事写下来。

学生思维发散性强,会写出两个完全不同主题的内容。一种,白天鹅受到大家的欢迎,原来欺负它的小动物和它友好相处;大家一起觅食、玩水、比赛捉小鱼、在河岸上晒日光浴;另一种,白天鹅从此骄傲起来,瞧不起其他小动物,最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好孤单,有一天它洁白的羽毛居然掉光了,又成了一只“丑小鸭”。相比而言,后一故事比前一个故事更有教育意义。小学生想象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教育他人,是很可贵的。插图出现在教材里,只要善于找到写话的训练点,它就会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了。如此这般,静止的画面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写话能力就是在灵活的运用中提高起来。

总之,小学低年段的语文课本中各式各样的精美插图,它们表现了山川秀色、鸟兽行踪、日月变化;蕴藏了人物的言行举止,表达着人物的喜怒哀乐,预示着事物的发展变化;透露了动物的“精彩生活”……只要抓住二年级看图写话的时机,想方设法让静画变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话的素材就会越来越丰富,内容越来越生动。只要“有序地观察”,让“静画变动”,以“问题支架”导思维,再“畅所欲言”就能“我手写我口”。运用这几环节的教学策略指导看图写话,学生就能有序看,主动想,灵活写,看图写话的质量就能落到实处。“静画”是内容,“变动”是手段;“静画变动”是看图写话的核心技术,让我们付诸教学实践,教学生看好图写好话。

参考文献:

[1]韩东圣. 图示法指导低年段学生看图写话探微[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2(5).

[2]刘会兰、刘小会.借助交互式白板给力看图写话教学[J]. 中国教育装备,2014(6).

四年级写动物的作文篇7

一、从说话入手,为写话作铺垫

刚读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看了一幅图,往往不知道怎样去表达,只是说图上有什么,而且说得杂乱无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并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下来。如在学习《家》这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从上到下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蓝蓝的天上有什么?蓝天下有什么?引导学生先说近处的景物,再说远处的景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整地把图意表达清楚。在课堂上我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看到一幅图就知道怎么去看,怎样去表达了。在学生学会表达图意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话说得美些。在学习了课文后,我有的时候就创设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这个环节,内化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还充分利用口语交际的训练,多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为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过渡到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会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

前苏联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训练孩子们从书本上收集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训练他们走向生活。”正式因为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语言积累少,才会产生“怎么写”和“写什么”的困惑。因此,一年级在学完拼音之后,我借助优秀的儿歌及注音文章,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背诵,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积累,丰富他们的语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初步掌握拼读的基本技能,自己可以借助拼音阅读课外读物,我鼓励他们在每天的阅读中摘录一些好词好句,搜集在“采蜜集”中,并鼓励学生背诵优美、富有童趣的句子或文章。另外,指导学生摘抄或剪贴一些名人名言,生活百科知识,奇闻异谈,成语等。每周抽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文章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使学生有用于习作的取之不尽的“宝库”。

如此天天的背诵、摘抄、积累的训练,使学生的书写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学生写好日记、倾吐心声奠定了基础。 转贴于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写话兴趣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在这段话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吗?“养小猫、下象棋、学武术、踢足球……”哪一件不充满了无限的情趣?小学生年龄小,对他们而言,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在训练过程中我尝试着运用兴趣的“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我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写他们感兴趣,乐于写的作文。

1.走进游戏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不妨用游戏的教学模式来诱发学生的写话激情,喜闻乐见的游戏成了驱散学生写话恐惧的良药,每个孩子都会情不自禁地参与进来。在愉悦的“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贴鼻子”等游戏中,学生会不用老师提醒就全神贯注地观察,津津有味地讨论,轻松、流畅地表达出自己所看、所听、所想、所思,在玩中收集了写话的素材,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

2.走进自然

神秘美丽的大自然常常令学生好奇、兴奋,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写话兴趣。如随着四季的更换,写写四季景色;还可以让家长带孩子到公园、动物园……让他们玩玩看看,看看写写,在大自然中体验,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写话。

四、运用赞美评价,享受写话乐趣

低年级的学生词汇量小,又没有什么写作经验,有的只写了一两句话,错字还很多;有的写成了流水账……可这毕竟是学生一生中写作迈出的第一步!而且还费尽了“心思”。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辛苦之作没有赞美、没有鼓励,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文章一无是处,慢慢就会失去写作的兴趣。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好的办法还是应该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美和鼓励,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写话的乐趣,增强写话的兴趣。

四年级写动物的作文篇8

关键词:看图写话;看仔细;想明白;说清楚;写完整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103-02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呢? 这几年来,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仔细地观察事物;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能由一事物想到它事物;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把看到、想到的事物,有条理地说出来。最后才是落笔于纸,有始有终,留字成文。

现在结合教学实例就以上阐述做如下交流:

1.看仔细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只有看清了图上的内容,在写话的时候才有话可写。不论是一幅图画或是几幅图画,它的画面都是很丰富的,可能有人物,景物,背景等等,所以在看图的时候要看清楚画面的内容。在引导学生看图时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四周到中间。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如教学《快乐十分钟》一图时,一副图,四个场景:单人跳绳、多人跳绳、打乒乓球、踢键子,男同学、女同学都在乐呵呵地做游戏。再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等。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这样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2.想明白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以老师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引导学生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为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为会说话的,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有时,还可以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

如教学《玲玲懂事了》一图时,有的学生在看图后依次写下“玲玲帮爸爸提菜,玲玲帮妈妈递盘子,玲玲帮奶奶盛饭,玲玲帮爷爷戴眼镜”就这样四句话,把图上的内容描述完了。美国教育学家西奥多oWo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先想清楚,要想写得实在并有想象力,就必须先在思想上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我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能把画面描述得更具体生动:“放学后,玲玲陪爸爸从菜市场买了一大篮子的菜,父女俩有说有笑的回到了家。玲玲看见妈妈正在做菜,十分辛苦,就来到妈妈的身边,一会儿给妈妈递盘子,一会儿给妈妈递佐料,母女俩忙得不亦乐乎。晚饭做好后,玲玲就抢着给奶奶盛饭夹菜,奶奶乐了,一直夸着玲玲乖。饭后,爷爷刚拿起报纸,玲玲就给爷爷递上了老花眼镜,爷爷笑了,也夸着玲玲懂事。 ”从看到想,这是形象思维转换成抽象思维的过程。学生的想象翅膀一旦张开,平淡的图画充满了生动的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想”是看图写话的灵魂,缺少了丰富的想象,学生就只能写出平淡无味的语句。

3.说清楚

说话是由看图、思考到写话的过渡,是写话的轮廓。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就已经把画面想全了,看细了,说出来就清楚了,有条理了,写起来就容易了。说图的时候先让学生完整地说一下图意,并提示学生要说的有顺序。如果是一件事,可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说,如果是写的景可以按方位顺序来说。在说话的时候,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自己脑中的词汇都用上。

在学生写话的过程中,我们常发现有学生“咬笔头”,那都是因为“说”没到位。由于低年级孩子日常使用的是对白语言,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语病,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识字量的限制,说话时,要求不能过高,无论说得好与坏,只要通顺就可以了。在教学时不能操之过急,耐心地辅导孩子有条理地说,连贯地说,用普通话大声地说,及时纠正语病。在说的基础上再动笔写,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在说的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三点:

(1)要让学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

(2)要表扬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鼓励学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我总是要求学生:"谁能和大家说得不一样?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表达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一幅简单的图画,在不同的学生眼里就是一幅不同的图画。

(3)训练要有层次的进行。动员全班学生参与训练,敢说敢讲。先让口语表达较强的学生先说,再大面积展开。对有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想好了再说,说完整、连贯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对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学生,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

4.写完整

写话是看图、思考、说话的最终目的,看、想、说都是为了写话打基础作准备的。有了这些基础和准备,学生就有内容可写,写起来就有条有理,容易了。低年级的写话,一年级以写好一句话为主,二年级则主要进行连句成段的句群训练。刚开始学习写话的时候,学生识字量有限,因此,不求生动具体,只要学生能把话写完整,写得通顺连贯,别人能够看懂即可。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写话训练后,学生具备了写完整的话的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写话的要求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具体,写生动。在写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完整,把段落写连贯,把别人说的好的词或句子全理地用到自己写的话中来,让自己写的话多姿多彩。此外还要加强书写格式、标点运用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的自信心,为打好写作基础,及顺利过渡到中、高年级的习作、写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面对困难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世界和平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