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境范文

时间:2023-12-13 15:20:45

面对困境篇1

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匆匆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做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面对困境篇2

1、要勇于面对困境,做到不退缩,方法总比困难多,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只是我们没有去尝试,被困难吓倒了而已。

2、面对困境,我们要依靠身边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我们可以借鉴。

3、面对困境,我们要平静的面对,要以理智的心态积极进行处理,不要自暴自弃。

(来源:文章屋网 )

面对困境篇3

摘要: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困境,并针对政策困境提出对策,以期为国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治理;政策困境;对策

AbstractThe statu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was introduced,and the policy difficulties of controlling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ere analyzed.The controlling policy was put forwar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controlling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 polluti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status;controling;policy predicament;countermeasure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发达国家进行了很多尝试。如美国提出过BMPS方法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日本提出的“环境保全性农业”概念,但其效果尚未得到全球公认,加之国情不同,不能在中国套用。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做了不少工作。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应该要摆到突出的位置,以有效地保护农业环境。

1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面源污染,即非点源污染,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的。点源污染主要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与部分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这种污染形式具有排污点位集中、排污途径明确等特征[1]。农业面源污染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以及灌溉水、工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对农田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大面积污染[2]。

1.1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当前,中国的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于不恰当地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这3类物质引起的。中国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为了保证粮食的最大量增产,广大农村地区普遍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在使用这3类物质增产粮食的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过量,致使残余的化肥和农药渗透进土壤和地下径流中,污染土壤和水源。农户在使用农膜时,由于环保意识薄弱,未及时或者疏于处理使用完的农膜,致使残余的农膜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

1.2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农业面源污染一个最突出的危害性在于其严重危害着水资源。目前,公认农业引起的面源污染是水体污染中最大的问题之一[3]。滇池、太湖和巢湖由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过高而产生了富营养化的现象。由于农业中不恰当的使用化肥和农药,致使多余的氮、磷随着水体流入到这些湖泊中,并最终导致这些湖区的富营养化。

1.3监测困难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不确定性和不易监测性。分散性表现在农业面源污染不是集中污染,而是大面积的非集中污染。隐蔽性表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由于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和排放的分散性致使其不易识别。不确定性表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其分散性而不易确定空间位置和范围。不易监测性表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其隐蔽性而使监测变的很难执行。

2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困境

中国真正开始着手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政府在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发展问题时,农业的重要性稍次于工业。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时,政府在执行上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存在着诸多的政策困境。

2.1针对性法律不完善

中国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到目前,中国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化肥安全使用环境管理办法》和《农药安全使用环境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在这些已经成文的法律中,大都涉及到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内容。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农业发展的环境保护和削弱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扩大化趋势。但是这些法律缺乏具体的规定性和针对性。中国目前成文的法律中只有针对秸秆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缺乏针对农药、化肥和农膜的具体管理制度。这对于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和有效的环境管理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2.2现有法律执行力不足

政府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时,往往只是停留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上,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执行力,即政府没有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采取足够的重视。使得虽然执法人员发现有人违法,却不能采取恰当的处罚措施。例如《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第19条、《水污染防治法》第39条等都涉及到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内容,但都没有规定相关的法律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处罚,但由哪个主管部门进行处罚规定不明确[4]。

2.3法律体系不完整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机制影响着政府偏重工业发展的环境保护而忽视农业发展的环境保护。已经成文的法律条文中,多数提出的措施都是按照处理点源污染的模式提出来的[5]。这种照搬治理点源模式的方法并不适宜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难题。中国现行的环境法律体系重点在于治理工业和城市的点源污染,农业污染和农村环境保护还缺乏系统的法律体系和框架。

3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对策

面对困境篇4

岳文静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重视度更是不断更新,造成现如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

的局面,这也造成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困境。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问

题,因此本文为大家介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对策

我国是一个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随着人们对精神世界

的追求,人们对文化的重要度正在逐步提高。伴随着人们对文化

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学习的殿堂,但是现如今也由此衍生

了一些问题,学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高校的辅导员人

数的激增,也使得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变得没有保证,使得高

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着困境,我们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

改进是我们现如今关注的重点。

1.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的困境

1.1 高校辅导员专业性差

高校辅导员专业性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高校辅导员的

要求不严格,导致其方向就出现问题变得非专业化,其的水平也

并不专业。各大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的要求也导致这种现象的出

现,使得现在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都是有着高学历的毕业生,即使

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经验上缺乏是不争

的事实。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不仅需要知识储备,更需要通过实

取得经验。虽然可能他们在不断的摸索中,了解了学生的主要问

题,找到了工作的套路,但是他们这个摸索的时间往往都需要几

年。虽然这时他们拥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不能否认与专业化的

辅导员之间的差距。辅导员这个职业的限制、要求并不多,这就

使得我们在定位上的认知就发生错误,让这个职业朝着非专业化

的方向进行,让高校辅导员专业性差出现。

1.2 高校辅导员的知识储备不充足

辅导员这个职业是与学生息息相关,并且其有管理的内容也

包罗万象,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的知识储备必须充足。有很多高

学历的人担任辅导员这个职业,但是有时我们不仅要求其有着高

学历,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要求的辅导员相近。但是有些辅导员

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储备不充足,使得其在与

学生的接触时无法进行指引作用。在高等教育不断普及的今天,

学生在很多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当前我国的辅导员无法胜

任这项工作,完全不能符合当代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期望,对大

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害,更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受到大家

的质疑。

1.3 高校辅导员的体制不完善

虽然,最近几年我国也陆续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诠释,

但是往往到了实际的实践时,就会有很多问题涌现出来。在当今

时代的背景下,对辅导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辅导员的目的已经

变成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个人魅力,成

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是高校辅导员的体制不完善在导致辅导

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的同时,导致学生的思想觉悟不高,也影响

学生的未来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实际中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不明确是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2.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困境的对策

2.1 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性

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性,是解决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面临

困境的主要对策。高校中辅导员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我们在对辅导员进行选聘时需要严格的选择。一方面这是保证队

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从社会心理层面上讲,高标准严要

求也是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被认同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关经验是

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将是否具有与从事辅导员工作

相近、相类似的既往经验作为准入资格之一,既为以后顺利开展

工作奠定好的基础,又可以扩大选才的范围。我们可以根据针对

辅导员工作需要的品质进行选择,能够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

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具备从事学生工作所需要的文化知

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才能够能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这样

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保证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性。

2.2 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的建设

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的建设,是加强辅导员专业化的

有效方法。教育教学在不断推陈出新,对于高校辅导员有着更高

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进行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在建立培

训制度后,我们可以使得辅导员在经过一系列的培训的情况下,

让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养用结合,

使辅导员逐渐成长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指导、就业

指导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专家和权威。为了能更好的实

施培训,避免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在进行具体实践时我们有些注

意事项。培训前,需针对培训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认

真听取一线辅导员的需求, 合理的制定培训内容和方法。 培训时,

严格的组织和管理,可以请这方面的专家来培训,以保证高校辅

导员能学以致用。培训后,应加强培训监督,对培训结果进行认

定与考评,按照培训效果的好坏对培训人员进行必要的奖惩,以

保障培训工作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2.3 加强对高校辅导员评价机制的建设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辅导员专业化重要的内涵之一,也是

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的难点所在。评价制度的好坏关系到辅

导员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发展,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主动

性的发挥。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

化,必须依据辅导员工作的内容、特点和性质,设计建立一套辅

导员工作目标的科学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规范管

理与科学考核。 总之, 完善对辅导员队伍的考核评估制度的同时,

必须要明确,考评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考评的各

个环节,巩固成果,不断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取得成效。

结语

高校辅导员对很多刚刚进入高校的学生重要性可想而知,由

此可见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辅导员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不仅仅关系到学生,更是关系到我国未

来的发展。在 21 世纪这个大背景下,教育已然成为了时代的主

题,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更应该成为国家未来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王梅香等.浅议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建设教

育,2007,(10).

[2]王道阳.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演变[J].思想教育

面对困境篇5

面临困境之一 

教育管理体制弱化,教育监管不到位。 

在全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县的教育管理体制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撤消原来的区教办,建立了由县教委直接管理的各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这样的管理体制,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上看,确实省掉了许多中间环节,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但如果从教育管理的角度看,这就给县教委对乡镇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因为全县有39个乡镇,完小以上的学校就有七、八十所,要能够保证教委的教管人员每一个月都能到这些学校进行一次督导显而易见是不现实的,有的学校一学期都很难去一次。这样,就形成了教育管理的盲区,学校如果有一个敬业负责的校长,学校工作还可能没有多大问题,如遇放任自流、甚至随波逐流的领导,学校的发展就可想而知了。 

对策:设立小片区教育管理中心。根据行政区划、交通便利及教育传统等综合因素,组建以 

大乡镇带二至五个小乡的小片区教育管理中心。中心主任由为主乡镇教育中心主任担任,其余原乡镇教育中心主任担任副主任,经费由县教委按学生比例给片区教管中心划拨,不设立专门的业务科室,由县教研室指派片区内一名骨干教师担当学科教研组长,各校选派一名学科县级骨干教师为成员,组成各学科教研小组,在片区教管主任的带领下,负责指导考核本片区的学科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大型教研活动的开展实行轮流制,这样可以推动片区内的教育管理的协调发展。另外,必要时,县教委可组织片区学科教研组成员与其他片区进行交换检查考核。 

面临困境之二 

评价考核体制建设严重滞后,素质教育难以推行。 

由于现行的考核体制是以成绩考核为主的运作方式,加之,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主要以升学率为主,学校对教师的评优评先、晋职晋级也以教学成绩为主要依据。这样循环的结果就是素质教育口号热火朝天,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我们暂不说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多大,但单从我们管理者自身的成长经历来说,决定我们人生的往往不是知识和成绩的高低,而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的教育应该首先是培养人的教育,因此推行素质教育是时代和个人发展的必然选择。 造成我县素质教育难以推行的因素有很多,有观念上的问题,有师资能力问题,有学校软硬件建设没有跟上的问题等,但主要的问题还是考核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 

对策:改变重选拔、轻发展;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笔试、轻口试;重量评、轻质评;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评价模式,建立学校考核以等级评价为主、实行升级申报验收机制,实行教师考核以定性为主、量化为辅的评价方式,实施学生考核以态度、习惯、情感、价值观为主导,辅之能力、方法、个性及创造性等,实行自我评价与班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鼓励推行合格+特长的考核方式。学科教学评价考核采取等级评价形式,允许学生除了必作题外的多考、选考、补考,切实确立考核评价促进学生成长的宗旨。 

面临困境之三 

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发展严重失衡;大班额现象突出,质量难以提高。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大有农村包围城镇之势,这样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大为减少,许多校舍空着他用,城镇学生猛增,学校容纳不下,只有扩班,校舍师资不够,只有组成大额班、超大额班,现城内小学平均班额均在75人以上,中学则更加严峻,有的高中班在80—90人以上。大班额现象的产生,严重加剧了城内学校的管理压力,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更为严重的是加重了教师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试想,当教师面对黑鸦鸦的一屋学生,连维持纪律都非常吃力,要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更难想象了,更不必说教学辅导了,因为连下去和学生讨论交流的通道都没有,个别辅导也是形同虚设;反之,学生连听课都比较困难,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长此以往不加以改善,彭水教育质量就会不进则退。教师的职业厌恶感将会直线上升。 

对策: 

1、把握全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及时调整学校网点。 

2、加大乡镇的教育投入,改善乡镇学校的办学条件,抢抓城乡统筹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前面提到的片区教育中心,充分发挥教育中心的辐射示范作用。 

3、积极利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惠农政策,加快实施班班通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配套的村级、乡级图书馆建设。 

4、积极开展以轮训、换岗学习等方式为主的师培师训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面临困境之四 

留守儿童增多,家庭、社会教育严重缺失。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且呈增长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县的留守儿童比例大约占学生总人数45%---55%之间,这些“留守儿童”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弱视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些成了“留守儿童”的孩子正处在受教育的年龄,由于远离父母,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群体的大量存在,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导致学校教育要肩负起学校、家庭、社会的三重责任,致使学校面临管理压力增大,教师教育压力偏大的困难。 

对策;学校各班级要采取建立较为完善的“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保持亲子定期通话;定期家访,定期召开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开展心理咨询、举办爱心活动等措施关注这个特殊群体。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寄宿制形式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群体管理。 

面临困境之五 

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师培师训亟待加强。 

根据重庆市彭水县2006年8月21日出台的2006—2010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 (草案)中关于师资的阐述:师资严重缺乏,根据重庆市教职工编制标准,按中限计算,全县应有教职工6334人,现有公办教职工4961人,缺编1373人,全县尚有代课教师647人,村小基本上靠代课教师维持教学。经过去年的两次招聘考试,现缺编教师已基本解决。从全县教师的年龄结构看,老教师偏多,青年教师偏少;从学历来看,原有公办教师基本达标,但招聘教师的学历就呈现良莠不齐的现象,有完全学历达标的,但更多的是高中、初中学历。 

对策: 

1、要切实加强对全县教师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努力转变教师观念,积极树立“以人为本、学生至上”的教育理念。 

2、严格实施教师教学基本功、学科基本功的年检制度,对没有过关的教师限期达标,鼓励教师进行升级考核,对达到优秀等级的教师实行重奖,把考核结果作为申报骨干、职称的必备条件。 

面对困境篇6

村级小学;办学规模;教师素质;办学条件 ;

【中图分类号】B503.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82-02

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村级小学。村级小学教师、学生、学校所数占全国相应比例非常高, 都超过半数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村级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村级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大幅度提 高,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100%。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由于长期对村级小学建设的不重视,使村级小学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严重落后,成为基础教育最薄弱的一环的事实。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村级小学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陷入困境。本文试从该问题着手,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村级小学发展对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1.1村级小学的概念界定

所谓村级小学,是指在我国农村兴办的小学,它的教育对象主要针对农村的适龄儿童,生源几乎全是农村人口。它是我国教育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村级小学对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村级小学。村级小学教师、学生、学校所数占全国相应比例非常高, 都超过半数以上,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村级小学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经济等原因,农村教育还是远远落后城市.教育水平还很低.农村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

中国教育要发展,光靠城市里的一些先进学校的精英教育是不行的。只有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特别是西部偏远地区农村教育的水平,起头并进,总体水平才能提高。中国的发展才能有后劲,我国的远景规划才能实现。全民的素质才能提高。国家才能建设成为一个强国。

2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2.1村级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

2.2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村小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代课教师。在四川的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撤乡并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乡、镇学校“抛弃” 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城镇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2.2.1教学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村级小学教师并不能任教于自己所学科目,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

2.2.2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在村小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中的中师、高中毕业生,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

2.3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

由于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依然不容乐观。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甚至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奇缺。

3村级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村级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村级小学教育,才能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3.1调整农村小学布局,提高办学效益

目前过于分散 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3.2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过硬的村级小学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村小办学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

3.2.1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村级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

3.2.2提高村小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为了解决村小教师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相对狭窄的问题,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村小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另方面,村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村小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意识到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提高对农村孩子教育的责任感。

3.2.3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

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保证将有限的教育资金用于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采用“喷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直接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通过对村级小学的危房改造、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村级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中国教育要发展,光靠城市里的一些先进学校的精英教育是不行的。这样的精英教育也许会培育出出一些拔尖人才,但不可能实现全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更不可能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只有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特别是西部偏远地区农村教育的水平,起头并进,总体水平才能提高。

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村级小学教育,才能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才能有后劲,我国的远景规划才能实现。全民的素质才能提高。国家才能建设成为一个强国。

参考文献

[1]李世庄.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N].教育导报2009-1-17.

[2](美) 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06.

[3]刘惠林.中国区域教育投资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0.434 [4.]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8.

面对困境篇7

【关键词】网络口碑传播 网络口碑营销 知识困境 口碑营销策略

网络口碑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消费者之间传播的关于一个品牌、产品、服务或厂商的观点和看法。互联网的出现, 一方面让一些消费者利用互联网作为评论、抱怨和推荐产品和公司的平台。

一、网络口碑传播的特点

(1)网络口碑的传播效率极高。网上口碑的传播主要以文字交流为主, 同时包括图片、多媒体信息、搜索引擎信息等。这些口碑信息出现在互联网上时, 本身已经是数字化的了, 通过、等方式可以直接作为信号来传输, 不需要编码和译码的过程, 减少了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

(2)网络口碑的传播方式多元化。在互联网环境中, 信息的传递存在多种形式。口碑信息既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接受者进行主动的传递, 也可以将口碑信息在网站上等待用户来获取信息, 进行被动的传递。

(3)网络口碑的传播具有匿名性的特点。网络的高度匿名性打破了传统的社会身份对于沟通传播的限制。

(4)网络口碑的传播具有互动性的特点, 与一般的信息只能从信息发送者向接受者传递不同,网络信息可以是双向传递的。

如今, 消费者已经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口碑信息。网络口碑的影响力在消费者购买中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联网的出现为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二、网络口碑营销面临的知识困境

网络口碑的营销正是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近年来, 网络口碑营销也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网络口碑营销就是利用消费者之间积极的网络口碑传播来带动产品的宣传和销售的一种营销策略。网络口碑营销的核心所在就是要有一群消费者愿意为企业进行积极的网络口碑信息传播。只有清楚地掌握了这些情况, 企业才能制定出有效地网络口碑营销策略。

网络口碑营销所面临的困境。现有对于网络口碑行为的研究发现网上口碑行为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网络口碑的供给量不足。网上社区的观察研究者也指出: 80- 90%的社区成员是潜水者。调查也显示相对于84%的人会通过口头的形式向别人推荐所看过的电影, 只有7%的消费者会在对看过电影进行网络评价。其次是很多网络口碑并不能客观反映产品的真实水平, 网上评论的可信程度不高.实证研究表明网上的评论呈“u”型分布, 消费者在非常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时才会去网上发表评论。

所以, 对于企业来讲首先需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增加消费者满意度, 从而促进消费者进行积极的口碑传播。但是, 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只是口碑传播的必要条件而并不是充分条件。从另一个角度讲,处于极端满意情绪的消费者的口碑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消费者,这是因为口碑是形成消费预期的重要因素。根据顾客满足理论,顾客满意程度等于预期价值和实际价值的差距,消费者看见夸大的口碑信息后, 必然会提高对于产品的预期价值,这将和实际价值的差距, 从而导致顾客的不满意。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此外,极端情绪的消费者的观点往往过高或过低地评估产品, 不能客观地反映产品的真实质量。对于消费者来讲, 有失公正的信息会误导其决策判断, 增加决策风险和成本; 而对于企业来讲, 不公正的负面口碑固然会影响其声誉, 而夸大的正面评价也不利于长期发展。所以消费者需要的是接近事实的客观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往往来自于态度适中的那些消费者。

为什么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查阅网络口碑时,网络口碑却面临短缺和不客观的现象呢?这源于网络口碑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公共产品就是这样的产品, 每一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 并不能减少任何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也就是说某一类产品和服务如果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两个基本性质我们就称其为公共产品。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人消费某些产品和服务时, 并不对其他人同时消费这种产品和服务构成任何影响。非排斥性是指我们无法阻止人们对于某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 或者说要阻止人们对于某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所要耗费的成本是无限大的。而网络口碑正是具有了这种公共产品属性。

正是因为网络口碑的公共产品属性导致消费者搭便车的行为倾向, 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消费信息而不是去提供信息。可见, 网络口碑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会导致网络口碑有效供给不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虚拟社区中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潜水”。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讲最优的选择是寻求口碑信息, 而不是供给口碑信息。根据购后失衡理论, 口碑行为是释放这种购后压力的重要形式。释放压力可以看作口碑行为的预期心理收益。非常不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消费者在购后, 产生的需要释放的压力大, 他们的口碑的预期回报更大, 所以口碑的意向更强烈。而在态度适中时, 预期的心理收益小, 从而降低口碑传播倾向。

三、网络口碑知识困境的解决途径及其营销建议

寻求社会价值取向为合作型的消费者的支持。1970年Kelley和Stahelski提出, 存在两种稳定的个体类型:合作者和竞争者。这两种类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对于别人的合作竞争倾向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后来的研究将这种稳定的个体差异称之为“价值取向”或“社会价值取向”我们可以认为具有越高的合作取向将越倾向于合作行为,进行网络口碑的传播的意愿更强烈。所以企业在进行口碑营销时, 首先争取获得社会价值取向为合作型的消费者的支持, 再通过他们将信息传播出去。

面对困境篇8

关键词:旅游管理;困境;应对方法

我国地域辽阔,山川秀美,河流众多,自然景色精美秀丽。人文景观、自然精美非常丰富,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新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注重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层次的享受,旅游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成了我国国民经济重要命脉。但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也日渐显现,我国旅游管理尚处于发展阶段,还跟不上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的步伐,阻碍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推动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一、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

1、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环节比较薄弱新形势下,我国旅游产业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远远达不到游客的要求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困境,主要体现在:第一,过于追求现代化,导致很多旅游景区周边地区绿化覆盖率低,交通不便,受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景区及周边环境不达标,难以满足游客需求。第二,旅游景区的垃圾及污水处理工作不到位、不达标,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管理部门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没有有效利用和保护旅游景点。如,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的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样的美景令人神往,但是却因沿途的垃圾而黯然失色,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在景区内乱扔垃圾,造成景区严重的环境污染。2、缺乏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能有效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现阶段,很多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都比较传统落后。如,在管理权限上,没有具体明确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甚至存在多个职能部门共同管理旅游景区的情况,导致职权不明、管理杂乱,出现问题找不到负责人,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导致难以有效开发旅游景区。如,吉林某旅行社导游徐敏超因与人发生冲突,在云南丽江景区砍伤20余人事件,伤员大部分是外地游客和导游,事情发生后,声称徐敏超患有精神病,试问这样的精神病患者为何能当导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管理体制的缺失,职能部门没有做好管理工作,对导游的聘用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云南丽江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当地经济的增长速度。3、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科学合理性首先,不同旅游景区的产品开发相似度太高,严重影响了景区为游客打造的独特体验,无法给游客留下独特印象。同时,一些景区打造的主题公园,由于建设水准太低,给游客留下负面印象,导致旅游产品的功能、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其次,同类旅游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一些竞争力较差的产品不能为所在旅游景区创造优渥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不同旅游景区的过度模仿,导致一些旅游产品丧失其竞争优势,并产生恶性循环。笔者大量的旅游经历发现,很多有明显区域差异的旅游景点,他们的特产几乎相同,如,大部分旅游景区的都是面粉做的糕点,一定程度上引起游客的厌恶感,也会降低到游客对该景区的好感度4、缺乏完善的旅游管理政策法规第一,由于地域的差异,我国不同地区的旅游政策法规也多存在差异性,很多法规还具有临时性的特征。不同景区在制定行业管理规范时,多立足于本地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侧重于保护景区的利益,导致游客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其次,一些旅游比较好的管理举措却没有响应的法律法规予以保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第二,旅游管理政策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很多旅游管理法律法规多侧重保护景区的环境、景点,没有制定相关的法规来保护游客的人生安全,限制了一些危险系数高的旅游景点的开发旅游,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5、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低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渐渐进入信息化发展时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而旅游产品无形胜有形,生产与消费具有特定性。因此,在旅游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手段,必然能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让游客轻松、愉悦,有利于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

二、解决旅游管理困境的应对措施

1、加快旅游项目建设第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拓宽旅游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渠道。要想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此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要制定科学、高效的专项资金管理措施,确保这些资金能在旅游项目的建设中大放异彩。因此,景区所在地的行政主管部门应不断完善本地的旅游项目,加快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相关信息,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申报,确保一些旅游项目快速发展。其次,有效吸引政府、社会、金融机构的投资,保证充足的资金去建设旅游项目,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二,高度重视旅游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旅游项目的开发、管理对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根据旅游景点的实际情况,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投资的拉动效应。旅游业与餐饮、住宿、交通、零售业等产业之间关系密切,所以,要重点开发示范效应好、拉动效应强的旅游项目,有效解决资金短缺不足导致的负面影响,还能有效改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产业管理水平。2、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机制第一,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法律条例等,根据旅游景点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些法规条例在保护景区、环境的同时还应重视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让游客旅游过程中能尽情玩耍,同时还能开发一些危险系数高的景点,一定程度上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第二,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首先,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来完善旅游管理体制,高度重视旅游行业的独特性,在管理过程中,结合劳务、产品的实际,合理分类,同时,要科学有效整合景区不同管理部门的职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加强对旅游计划与投资的管理,防止出现景点开发建设的重复性、盲目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景点的价值,防止出现旅游资源浪费。第三,加强旅游景点的产权管理。旅游景点的产权是经营性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在经营管理经营性资产和国有资源性资产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将经营管理权转给企业,形成完全产权关系;再如,与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实现市场化经营、值得一提的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必须分离,避免出现政企不分的现象,同时有利于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意识,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加强对旅游产业管理过程的监督现阶段,我国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较低,必须加强对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所以,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旅游质量管理条例,同时建立健全游客评价体系,让游客对所受到的旅游服务做出评价、提出建议,让旅游管理部门及时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如,青岛“天价虾”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行政措施加以解决,并确保其负面影响至最低,景观有相关的制度规定,也必须加强对企业营运过程的监督管理。如,根据景区实际,采取强制性措施、行政处分等手段加强对旅游业运营过程中餐饮、住宿等行业的管理,充分发挥行政手段的作用;同时,重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有利于旅游管理部门工作开展的顺利性,不断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4、提高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新形势下,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快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引进信息网络技术,加快景区网络平台的构建,加快旅游景点的网络式营销。其次,旅游景区可与宾馆、餐饮部门、交通等部门达成战略合作意识,共同构建网络共享平台,让酒店在宾馆、饭店中就能了解旅游景点的信息。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互联网对旅游信息的宣传推广作用,不断提高旅游景区影响力、号召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为旅游景点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不断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5、加强特色旅游景点创新以银川市为例。第一,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旅游种地。是宁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潜力大;其次,银川市有一些西北风格的山、河、湖、盆地、沙漠等自然景观,具有“西北盆景”之称;另外,银川历史、民族文化丰富。所以,旅游文化可定位成“多彩银川”,时尚与传统共存,活力与安逸共生。第二,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为加强纪念品设计的创新意识,可定期组织旅游纪念品设计比赛,综合选出最具特色的纪念品;其次,积极引进国内外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提高生产水平。第三,加强对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旅游演艺产品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演艺产品是对银川文化的深入解读,如著名的回族舞剧《月上贺兰》、《西夏乐舞》登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对西部文化的传承、银川市的知名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并加以利用,不断丰富旅游演艺产品,提高旅游管理水平。第四,彰显黄河文化,打造黄河金岸休闲特色旅游。黄河文化是我国传统的古老文化,影响深远。笔者认为,银川市应深入挖掘和丰富黄河文化内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健全配套措施,精心打造新的旅游精品特色文化。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经济价值、社会价值高。为提高发展速度与水平,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现有的问题,不断创新,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晓贤.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应对方法[J].中国商贸,2012(12):162-163.

[2]马楠.浅析我国旅游管理发展现状与策略——以扬州旅游业为例[J].群文天地,2011(14):174-175.

[3]毛凤玲.大银川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地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43-145.

上一篇:一门三父子范文 下一篇:销售团队绩效奖励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