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范文

时间:2023-11-23 12:30:06

长江水

长江水篇1

我有一次特别难忘的游玩,一想起就让我特别高兴。

记得一天骄阳似火的下午,妈妈跟我说要带我去长江水世界玩。我们高高兴兴地坐上小轿车出发,小轿车在路上高速行驶,很快我们就到了长江水世界。到了长江水世界后,阿姨去买门票,我们排着队一个接着一个进入园内。大家讯速换上游泳衣,都迫不及待地跑进游泳池。到了游泳池,我们都爬上水上滑梯,这里真高啊!我深呼吸了一口气并躺滑梯顶端顺着滑梯往下滑,哇!真刺激呀!水都扑到了脸上,我们几个小伙伴都哈哈大笑。

之后我们又玩了丛林漂流,刚开始我们坐在气垫上顺着水流平稳着向前漂,欣赏两边的美景。突然有个同伴掉到水里,大家都慌了手忙脚乱的,后来因为气垫失去平衡,我们都掉进水里,还喝了点水,还好我们都及时爬上了气垫。

到了傍晚,我们都依依不舍地回家了。今天大家玩得真开心呀!我永远忘不了这印象深刻的情景。

长江水篇2

我国内河水运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内河水运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格局,长江干线已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通航河流,对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内河水运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为进一步发挥水运优势和潜力,现就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有利于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内河水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等优势,加快发展内河水运,实现水运与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发展多式联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益,有利于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增强国防交通功能,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二)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有利于调整优化沿江沿河地区产业布局。内河水运在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重大装备运输中具有独特优势,加快发展内河水运有利于推动电力、钢铁、汽车等沿江沿河产业带的发展,推动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优化流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

(三)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内河水运发展,发挥长江横贯东中西部地区、西江航运干线联接西南与粤港澳地区、京杭运河沟通南北地区水运大通道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地区间资源、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有效利用和优势互补,符合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等重大战略要求,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四)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发展交通运输与减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矛盾日趋尖锐。大力发展内河水运,有利于加快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污染物排放,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发展目标

(五)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发展内河水运作为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重点任务,坚持深化改革,加强统筹规划,强化科学管理,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切实提升内河水运的质量效益和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六)主要原则。坚持科学发展,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运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坚持科学统筹,统筹协调水运、水利、水电发展,统筹协调水运、公路、铁路发展,统筹协调水运资源开发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充分发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发展内河水运的积极性。坚持科技创新,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推进内河水运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七)发展目标。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成比较完备的现代化内河水运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运输效率和节能减排能力显著提高,水运优势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2020年,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建成1.9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长江干线航道得到系统治理,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对外开放的通道和优势产业集聚的依托。长江等内河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建成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运输船舶实现标准化、大型化,长江干线运输船舶平均吨位超过2000吨。

三、主要任务

(八)建设畅通的高等级航道。按照内河水运“十二五”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以及《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快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上游1000吨级航道延伸至水富,适时实施三峡水库库尾航道整治;中游实施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和航道治理工程,全面改善通航条件;下游加快实现航道规划标准,巩固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建设成果,稳步推进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工程。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加快红水河龙滩、右江百色等枢纽通航设施建设与改造,打通西南地区连接珠江三角洲的水运通道,进一步完善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大力推进京杭运河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加快实施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江汉运河、湘江、沅水、赣江、信江、合裕线、柳江-黔江、淮河、松花江、闽江等航道建设工程。相应建设其他航道及界河航道,进一步延伸航道通达和覆盖范围。对新建水利水电枢纽和桥梁等基础设施,要充分考虑内河水运发展要求。对已存在碍航、断航问题的内河航道,要在充分论证通航价值和可行性的基础上逐步建设通航设施。

(九)构建高效的内河水运体系。全力推进内河水运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内河水运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航道、港口、船舶和支持保障系统协调发展、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内河水运体系。发挥港口枢纽作用,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内河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实施船型标准化,严格船舶更新报废制度,以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为重点,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优化船舶运输组织,促进干支直达和江海直达运输,发展专业化运输,引导水运企业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水运行业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水运科技与管理水平,开展航道整治、船型标准化、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攻关,推进水运信息化,建设水运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推进航运要素集聚和大通关信息资源整合,提高口岸综合服务效率。

(十)保障内河水运平安运行。加快建设长江干线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现代化水上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体系,加强三峡坝区等综合基地建设,完善长江干线基地、站点布局和功能。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的安全监管责任。强化重点水域安全监管,服从防洪调度,积极应对地质灾害和极端气候,建立重大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和预警、预报、预防制度,提高航道应急抢通能力,有效降低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提高船舶安全性能,加强船舶管理和动态监控,强化内河危险品运输、滚装运输、水上客运和渡运的安全监管、应急处置和治安防控能力建设。

(十一)实现内河水运绿色发展。在航道、港口工程建设和运行中,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和水功能区划要求,更加注重保护水生态环境,依法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和水生生物保护区、关键栖息地,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措施。推广先进适用的港口装卸工艺和装备,有效降低港口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强船舶流动源污染控制,推动船舶防污设备配置,对新建内河运输船舶安装油污水处理(或储纳)和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设施,建设船舶污染监视监测系统,防止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建立内河水运污染事故应急响应机制,配备污染应急处理设备,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建设船舶生活垃圾和油污水的岸上接收处理设施。严格执行和逐步提高船舶排放标准,2013年1月1日起,禁止生活污水排放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客船(含载货汽车滚装船)以及单壳油船、单壳化学品船进入三峡库区。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老旧船舶。

(十二)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按照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发挥内河水运的比较优势,与其他运输方式形成优势互补的一体化运输体系。建设以长江干线为主,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共同组成的沿江运输大通道。促进高等级公路、铁路与内河港口的无缝衔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多式联运,延伸港口服务腹地范围。依托内河主要港口,科学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拓展港口配送、加工、商贸、金融、保险、船舶贸易、航运交易等现代综合服务功能,发展现代物流。

(十三)带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发挥长江、西江、京杭运河等内河航运干线跨区域、通江达海、物流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临港产业开发园区,促进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带动内河水运需求的稳步增长。以畅通的航道为基础,高效的服务为支撑,平安、绿色的水运体系为保障,推动沿江沿河新型工业化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规划指导。把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列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切实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有序推进。全面落实《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和《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做好内河水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发展重点,建立项目储备,抓紧组织实施,同时做好与水利、土地利用等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在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和修订流域综合规划过程中,要统筹水资源综合利用,充分考虑内河水运发展要求。

(十五)加大资金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内河水运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国家将继续增加投资,加强航道、支持保障系统和中西部地区内河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安排一定资金,引导船型标准化和提前淘汰老旧运输船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财政性资金用于内河水运建设,并根据建设需要逐步扩大资金规模。鼓励和支持港航企业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建设港口码头及物流园区。深化支持内河水运发展的金融政策研究,积极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维护。

(十六)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内河水运发展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出台航道法,完善水运管理相关法规,加快制定促进水运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依法保护内河水运资源,维护内河水运合法权益,规范部门、地方和企业的行为。

(十七)保护岸线资源。加强内河港口布局规划、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制定港口岸线利用规划方案,保障内河港口可持续发展。强化规划实施监管,严格港口岸线使用审批,鼓励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公用港区,保障港口岸线资源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切实保护港口岸线资源,未依法取得岸线使用许可的,不得开工建设码头设施。

长江水篇3

"他们为什么要砍树呢?"儿子满脸疑惑地问道。

"因为当地的人们生活非常艰苦,为了吃饱肚子,他们就去砍树卖钱或改种粮食。"

"那就没有办法不让土冲到水里去了?"儿子很失望地说到。

"办法当然是有的。如果人们多种些树和草,它们的根不停地长长,把周围的土紧紧地抱在一起,土就不会乱跑了,也不会跑到长江把江水搅混了。而且树和草还可以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一些有毒气体吃进去,然后造出很多氧气供我们呼吸,因为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需要氧气,所以我们不仅要种树植草,还要爱惜它们。妈妈的任务就是研究在长江两岸种什么样的树和草,既能帮助当地的农民过上好的生活,又能防止山上的土流入水里,还能让我们周围的环境更加美丽。"

"妈妈,这下我知道了,等我长大以后,我也要种好多好多树,这样长江的水就不会黄了。"说到这里,儿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环保小花絮

*一只汉堡包,毁掉一片林

小朋友都爱吃西式快餐,可是你知道吗?美国每年要砍伐大面积的南美热带雨林改做牧场,以保障汉堡包的牛肉供应。据说,每制作一只汉堡包就需毁掉相当于一间厨房面积的森林,而这片土地上却生长着20米高的大树(相当于七八层楼的高度)和50种之多的珍稀植物。

*日本的节水日

长江水篇4

长江水量居世界第三位;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比黄河长800余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孙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长江因其资源丰富,支流和湖泊众多,它横贯哺育着华夏的南国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长江水篇5

【关键词】水源水;污染; 应急处理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镇江市某水厂位于长江镇江段下游与大运河抽水站长江引河段交叉处,由于平时抽水站不启用,在洪涝灾情出现时才启用。水厂取水口设在抽水站长江引河段,引河段1 000 m,引河段长江入口的上游2 000 m范围内有某发电厂,化工厂、化肥厂等工业企业污水排放口。

1.2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水厂上游5 000 m范围内的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按照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污染前、后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检测,结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几年来对该水厂的水质检测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2007年4月7日上午8时20分,镇江市卫生监督所接某水厂报告,该水厂源水取水口水质受到污染,颜色为红黑色。为确保供水安全,水厂已紧急停止制水、供水。要求派人协助调查水源污染原因。接报告后,我所立即派卫生监督员立即赶赴该水厂进行调查。

基本情况该水厂,位于镇江市东郊,1995年建厂,现日供水量:2.3万~2.5万吨/d;供水人口:4.2万;供水范围:东至大港化工开发区、西至丹徒化肥厂、南至鼎胜铝业,约80 平方公里;水厂取水口设在长江某抽水站处引河段,引河段1 000m,引河段长江入口的上游为某发电厂,取水口距水厂500 m;水厂采用常规水质净化消毒处理,水处理剂是液体聚合氯化铝,消毒剂是液氯。

2.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取水口处无船只停靠、无其他漂浮物和围网捕鱼活动等,取水口水位属正常水位。取水口源水水质发红发黑,并且整个水源引河段水(1 000 m)均是一样。

引河段1 000 m范围内未发现化工污染源,引河段长江入口上游3 000 m、下游1 000m内,依长江入口向上游有某发电厂码头、纸浆厂和化工厂排污口,对上述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企业内均有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排放记录资料。

该水厂集中式供水卫生许可证在有效期范围,从业人员20人均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水质净化消毒所采用的水处理剂液体聚合氯化铝和消毒剂液氯均符合相关要求。水厂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检测,每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检一次。建厂以来,水源水检测记录提示,有过3次挥发性酚、氨氮指标超标严重的水污染情况。

2.3水样检测根据现场调查情况,通知市疾病控制中心,结合上、下游污染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性质,对水源取水口水质、出厂水质进行检测。

2.4现场处理

2.4.1立即向当地地方政府汇报相关水源污染情况,并请求政府启动相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4.2要求该公司与市疾病控制中心、环保等部门联系,请求到现场,对水源水质采样分析,对污染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检测。

2.4.3会同环保部门对该水厂水源长江口沿江上、下游污染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2.4.4水厂启动水污染应急预案,通知各相关单位,特别是各用水大户,水厂将降压供水,希望用户做好储水工作。

2.4.5与邻近的大港自来水公司联系(在化工开发区有阀门隔断,只要打开阀门,主管网就相互连通),请求加大制水量,做好应急供水准备,必要时开阀向该水厂管网供水。

2.4.6要求水厂立即购买足量的活性炭,水质净化剂和消毒剂,准备对水质的应急处理。

2.4.7要求水厂对反应池、沉淀池、滤池进行排泥冲洗,一旦水源正常后立即开始制水。

2.4.8加大减压供水水质的跟踪检测,一经发现水质问题,立即停止向用户供水。

2.5调查结果

2.5.1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发现,取水口引河段长江入口上游3 000 m、下游1 000 m内的某发电厂码头、纸浆厂的污水处理排放情况正常,而化工厂在夜间对工厂内污水排放沟进行清理,清理出的大量污水污物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违规进行排放,短时大量污水及排水沟内残留污物,在污水排放时一起被冲刷下来,流入长江,排放的污水在流入长江后未得到有效的稀释,造成约70 m宽,5公里长的黑水带。该水厂取水口引河段长江入口位于其下游,由于水厂取水,黑水带在水流作用下流入引河段,故水厂水源水受到污染。

2.5.2市疾病控制中心水质检测结果,水源水水质色度、挥发性酚、铁等指标超标严重。

2.5.3当日下午1时15 分水源水质在水流作用和抽水站排水后,水质得到明显改观,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样对水质检测分析,水源水基本符合制水水源的要求,公司开始制水,同时在制水过程中,投入大量的状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24 h投加活性炭。同时对成品水进行化验分析,符合标准后恢复供水压力,正常供水,同时要求加大供水期间的水源水、出厂水水质检测频率,确保供水水质的安全卫生。

3 讨论

本次以长江水为源水的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是典型的由上游工业企业违规排放工业污水引起。

根据本次以长江水为源水的水源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原因分析以及采取的措施,为预防水污染事故的的再次发生,提出一下建议。

3.2.1以长江水为源水的选择应便于防护、地方政府在水源保护区上游对污染企业的审批,应严格控制,并应加强对污染企业信誉的监管,本次黑水污染水源水事件就是由于污染企业违规排放污水所致[1]。

3.2.1供水单位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水源上、下游的污染情况,制水的特点,制定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本次水污染事件能及时查出分析污染源,供水单位启动突发水污染应急方案,措施积极,处理恰当[2]是关键。

3.2.3为保证卫生安全供水,区域之间的供水管网应预留相应的应急互连接口,以便为双方提供紧急供水水源,一旦水源水污染源不能排除,应急安全供水[3]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蔡宏道.现代环境卫生学.人民出版社,1995:320-520.

2蒋力,刘晓宇.一起水源污染事故的调查分析.职业与健康,2004,20(7):96

长江水篇6

2014年至2016年,全省将完成水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到2016年,贵州高等级航道达到700公里以上,水运能力达2000万吨以上,港口码头吞吐能力突破3000万吨。

据悉,未来几年,贵州将重点强化航道提等升级,构建“两主四辅”出省水运交通体系,扎实推进乌江、红水河航道规划等级由四级提升为三级,打通贵州“北入长江、南下珠江”,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两条出省水运主通道,确保实现航道通过能力最大化。同时,加快建设赤水河、都柳江、清水江、锦江四条水运出省辅助通道。进一步提高赤水河航道通过能力,计划到2016年全面建成赤水河航运扩能工程,改善航道217公里,形成1000万吨/年通航能力;推进都柳江和清水江航电一体化,结合旅游航运发展,研究编制东入沅水锦江航运规划。(新华网)

2400万元珠江沿岸改造临水设施

据悉,广州将投资2400万元改造珠江沿岸临水设施,杜绝安全隐患,相关招标在广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可查。据了解,本次招标单位为广州市珠江堤防管理处,具体招标内容包括改造无护栏公共岸线9000米,无护栏的临水台阶共49个,亲水平台两个。与此同时,堤防防洪(潮)标准也提高到200年一遇。计划工期4个月。

招标文件显示,此次需要改造的珠江沿岸临水设施安全隐患位于荔湾区、天河区、海珠区、白云区及大学城等珠江沿岸。无护栏公共岸线段将根据原有珠江堤防的设计断面,结合现状地形条件建设。无栏杆的临水台阶,如果其没有水上交通功能,则在临江侧统一安装固定式栏杆,并闭合。如其有水上交通功能,则安装加锁的活动式栏杆,并落实专人管理。(羊城晚报)

柳州市政协就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龙头献计献策

10月9日,柳州市政协召开“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柳州怎么办”专题议政会。各派、工商联和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就如何将柳州打造成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龙头城市献计献策。

据了解,目前,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已经进入到国家战略编制阶段,柳州市作为规划中的其中一个城市,“一枢纽一基地三中心”的地位设想已经通过自治区认可,将由自治区向国家上报后确定。“一枢纽一基地三中心”就是在珠江—西江经济带中以柳州为中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以柳州为现代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以柳州为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柳州日报)

河池海事助力红水河百里画廊采风

10月21日,“天下河池美·神奇红水河”——两岸四地书画摄影家走进河池采风活动正式在大化辖区拉开序幕,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和内地的103名艺术家,共聚山清水秀的河池,携手打造河池旅游文化新品牌,共同传播红水河文化。

此次活动从参观“红水河百里画廊”开始启动,河池海事局提前介入,制定了安全维护方案,并提前开展航道碍航大检查,对巡航中发现的碍航船舶立即要求驶离航道消除安全隐患。10月21日活动当天,河池大化海事处派出了1艘海巡船、4名执法人员,对旅游客轮进行护航,对游览水域进行清场,确保了红水河百里画廊采风活动顺利安全进行。(黄婕、许凯)

广东港口团参展第八届中国(深圳)物博会

10月14日至1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交通运输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交通运输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展会,广东港口组团以广东省沿海港口发展“三大战略”(亚太中心、南北枢纽、珠江门户)为主线,以沿海港口积极实施亚太中心战略、内河港口加快构筑网络化公共服务体系为主题,充分利用物博会这一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广东港口的服务水平和形象风貌。

据悉,今年以来,广东省港口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但港口企业的运营受到了国家清理进出口环节收费的大环境、船公司和货主压缩港口服务费用、以及物价持续上涨所形成的压力,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次组团参展,意在为积极开拓国际、国内港口货物运输市场,继续保持港口生产的稳定增长。(广东省交通厅)

那吉航运枢纽工程通过竣工初步验收

9月26日,那吉航运枢纽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检查顺利结束,这标志着广西一个兼具航运、发电、电灌、养殖、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投产运营。

据了解,该工程位于右江中上游河段,坝址右岸距田阳县22公里,是郁江干流综合利用规划十个梯级中的第四梯级,距百色市29公里,是百色水利枢纽的反调节水库。工程批准概算118221.49万元,批准项目建设工期为51个月。工程建成投运后,每年发电2.53亿千瓦,年缴纳税费约1600万元,保障广西大部分地区未来的能源供应。水库蓄水后可渠化河道56公里,作为西南水运出海南通道的右江,航道通行能力将由原来的100吨级提升到 500吨级,随着鱼梁、金鸡、老口等枢纽相继建成,右江将实现全线渠化,达到通航1000 吨级的三级航道通航。(广西交通新闻中心)

铁山港5、6号泊位工程通过自治区发改委核准

近日,北海铁山港5号、6号泊位工程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核准。5 号、6 号泊位均为15 万吨级通用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为764万吨。

据了解,5号、6号泊位工程项目位于铁山港西港区、铁山港区兴港镇新岭近岸海域,其南侧为铁山港1至4号泊位,计划总投资约194209万元,建设工期为24个月。该项目码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码头水工、装卸工艺、码头前沿停泊地、调头地、堆场、仓库、港内道路、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通信、环保、生产及辅助建筑物等。项目码头前沿顶高层7.5米,前沿停泊水域底高层-18.1米。项目建成后,船长289米、宽度45米、满载吃水17.9米以内的15万吨级散货船均可自如靠泊码头,满足大宗货物进出港需求。(广西交通新闻中心)

第七届泛太平洋海运(亚洲)会议深圳召开

第七届泛太平洋海运(亚洲)会议10月16日至17日在深圳举行,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约600多位业界高端人士参加。结合美国经济复苏、欧洲经济不明朗以及新兴国家经济下滑等国际宏观经济情况,各方对当前全球航运业形势进行深入剖析,从集装箱运输、海运物流、港口竞争力等多个角度展开探讨。泛太平洋海运(亚洲)会议是全球海运领域知名度最高的国际会议,为全球港口城市和航运企业的沟通交流、合作共赢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中国新闻网)

梧州海事局取消、免除部分涉企收费项目

为切实减轻航运企业负担,促进航运业持续健康发展,自10月1日起,梧州海事局取消、免除部分涉企收费项目,并暂停执行部分与收费项目有关的管理规定。

据了解,该局取消、免除部分涉企收费项目包括:取消LNG船舶进出港的强制性护航,海事部门要主动为船舶巡逻护航,不得向船舶收取费用;免除货物托运人或其人承担的集装箱开箱查验过程中的送检取样费用;取消船舶供受油作业布设围油栏规定,避免船舶因供受油作业支付围油栏布设费用;暂停执行国际航行船舶驶离国内港口前船上污染物清理规定,避免船舶挂靠多个国内港口被重复多次收取污染物清理费用;暂停执行内贸运输煤炭物理性质检测规定,以减少检测费用。(梧州日报)

南宁海事让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走进校园

为加强对学生这一特殊受众群体的水上安全知识教育,10月24日,南宁海事局联合运管部门到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覃排小学开展活动,将水上交通安全知识送进校园。活动以现场演示为主,结合事故案例分析,针对救生衣的穿着展开。最后,执法人员在活动现场将一批救生衣捐赠给学生渡口。此次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主要针对瓦窑和新村两个学生渡口,培训学生约200人次,共捐赠救生衣25件,激发了学生学习水上交通安全知识的热潮,获得了当地群众的好评。(黄文彩)

广西海事联合开展橡皮艇拆装培训

长江水篇7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中国第一大河,它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经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10个省、区、市,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1/5。

二、长江水污染情况: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流域内城市有186个,人口超过200万的特大城市有4个。资料显示,长江流域年污水排放总量多达250多亿吨,占全国40%以上,其中80%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长江,目前长江干流60%的水体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速度,长江水污染程度在加深,长江水污染形势很严峻。有关资料显示,长江的污染状况超出我们的想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增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质恶化已危及城市饮用水、珍稀水生物日益灭绝……专家预言,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10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据调查,长江的污染来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2003年,长江流域废水排放总量已达164亿吨; 二是农业污染严重。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村生活污水等。 三是船舶污染。长江航运业十分发达,船舶每年向长江排放大量的污水和生活垃圾,这些都对长江水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

三、长江水资源污染的保护措施:

我认为,要有效保护长江水资源,必需大力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注重水资源优化和节约利用,在上游搞好水土保持工程,关闭沿岸污染严重的工厂,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并通过宣传教育唤起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应该明白:保护母亲河——长江,就是保护人类文明的血脉和摇篮,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自己!因此,我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长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让碧水蓝天常在,让江河湖海常存!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三年级八班

长江水篇8

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它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干流经青海、、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个省(市、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支流伸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个省(区)。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长江流域水资源特性突出:它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匀;长江水量巨大,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是黄河水量的20倍,且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分布不均匀。

长江流域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其特征是长江水资源保护立法的对象属性,也可以说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的前提条件,立法的必要性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要求对其水资源保护问题予以充分重视

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利用,水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与其它环境要素和资源都息息相关,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海洋环境、生物环境与之进行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将它们连接为不可分的环境整体;水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都不能离开的重要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讲,水资源不仅与森林、草原、生物、土壤、矿藏等资源息息相关,而且是一定区域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基础要素。因此,可以说,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与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直接相关,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一切规划与设想,也都是建立在长江水资源的基础之上的。的确,在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丰富的水资源伴随其间的其它资源为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开发利用资源、迅速发展经济的各种契机。但是,一切规划和设想为我们描绘的美丽蓝图都是建立在长江流域资源可永续利用的前提之上的,如果没有充足的水量或符合人类生存需要和经济发展要求的水质,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或是一纸图画而已。而要真正实现这些设想,就必须对水资源有充分的认识。

一方面,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在当今,水荒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工业发达国家中,当年总用水量超过河川总径流量的15%时,就会出现水荒和农业干旱。我国河川年总径流量约为26300亿立方米,到2000年总耗水量将达到13000亿立方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国从70年代开始出现水荒,如今已蔓延到全国,目前我国的实际用水量已达5300亿立方米。有关专家研究指出:由于自然条件和开发条件的限制,年取水量10000~12000亿立方米,将是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可能限度,再增加供水将十分困难。据1993年统计资料,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仅为21%左右,可供水量比1980年仅提高128亿立方米,当流域出现枯水偏旱年,约缺水226亿立方米。目前,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已受到给水不足的制约。现状已不容乐观,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长江水资源则会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今天的长江流域,除供水已出现紧张外,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水资源是可以不断更新、不断补充的可更新资源,可以寻求可持续开发的途径,使当代人和后代人都能源源不断地永续利用。只要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可以实现永续利用的。但是,水资源的可更新、可补充能力又是受自然条件限制的,是有一定限度的。任何无节制的开发,都会导致其受到破坏,并使其更新能力下降。因此,必须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管理,以保护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得以实现,否则,长江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1、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过程中的市场无功能和流域资源保护的特殊性在客观上要求实行统一管理。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对长江水资源进行保护,而要保护水资源首先必须解决谁来付费的问题,在市场机制下,这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另外,长江流域水资源又是一种公共资源,它不同于一般私人物品,不具有消费上的排他性,不是你用了我就不能再用,而是只要它存在,你可以消费,我也可以消费。长江水资源的这种特性,会引起需求与供给无法自动通过市场机制相互适应的问题。

并且,由于长江流域水资源是一种流域资源,它具有整体流动的自然属性,以流域为单元,水量水质、地上水地下水相互依存,组成一体,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开发利用、治理互为影响;它同时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可用于灌溉、发电、供水、养殖、航运和旅游等多方面,有着开发的多部门性和对城乡供水、卫生保健、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水力发电、内陆渔业、水上运输、休闲娱乐等人类活动的多方面利益。另外,还存在着洪水泛滥成灾的危害以至于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始终贯穿于防洪和洪水控制的考虑。长江虽然从生态系统上看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其干支流、上下游却被人为地划分成了多个行政区域,形成了实际上的分割管辖的现象。

2、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客观上要求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统一管理从理论上论述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仅仅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绝不止于此;事实上,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已经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

1.长江流域水质性缺水问题严重。

2、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

3、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出现了国外污染转移、资源破坏、自然景观破坏等种种不良现象。

4、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二)长江水流域水资源的公共资源和流域资源属性要求对其进行统一管理。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市场无功能性、对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性以及其开发利用形势的严峻性均在客观上要求设置公共权力,对经济个体盲目地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的行为加以干预,通过采取“集体行动”,解决资源保护的“付费”问题,切实保证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永续利用。过去,我国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也采取了行动,建立了管理机构,但效果却不明显,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出现了恶化的趋势。究其原因,是我们目前设置的公共权力不符合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特性或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是依照一定的决策原理和环境观念形成的。对此,必须要有正确而清醒的认识。

长江流域水资源首先是一种公共资源,它具有公共资源的一般属性,如供应的联合性、有限性、和使用的分散性、高度相互依存性与不可分性。作为共同财富和公共产品,对水资源的使用,必须集体行动。个体对公共资源的自由选择与利用和社会的公共资源的分散管理,将产生破坏性竞争。根据决策理论,在 公共管理中,管理主体越多越分散,管理责任就会愈是趋于松弛,对资源的保护就愈为无力,资源的状况则愈坏。反之,权力越统一,责任就越大;权力越是集中并趋向单一中心,责任就越明确,越统一,责任就越大;权力越是集中并趋向单一中心,责任就越明确,权力主体之间的破坏性竞争和摩擦就越小。因此,在构建整个水资源保护体制时,必须实行统一指挥,加强调控,推行主要管理功能部门化,确立单一权力结构和单一行政领导系统。同时,水资源作为公共资源可以联合使用和各种可能使用方式的互相依存的重要性质及其因此而产生的复杂难题,在水资源管理中需要有广泛的协调和处理机构间冲突的机制,需要有必要的权力交叉与分割。伸言之,在同一背景和理由下,水资源保护管理既需要集权,也需要分权与平衡。因此,在水资源管理体制中,一般都存在着权力分散的特点,形成了权限重叠、权力分散的多元化体制。事实上,在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的构建中,一直存在着集权与分权的难题。一方面,统一领导须在部门协调的原则下实现,集权不是大一统的权力垄断;另一方面,功能上的权力分散又将形成权力行使和管理责任的混淆,导致管理的无责任性与混乱性。如何合理解决这一矛盾,的确需要进行探索。这一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许多国家经过多年实践,大都选择了趋向集中和倾向单一决策、指导、控制、与执行中心的方向;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权力越来越向一个政府部门聚集,越来越向中央政府聚集。中国水资源保护管理实际上也正在走上这条道路,只是由于在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上还未形成有效的协调与处理机制,才造成了一些问题。

其次,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它作为一种流域资源,既是一种环境资源又是一种经济资源,具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跨行政区域性和使用的多元性特征,而无论是对流域水资源的何种使用都涉及到对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问题。一方面,长江流域水资源被行政区划分割为不同的管辖范围,由不同的主体分别行使管理权;另一方面,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并不因为行政区划而改变其发展规律。我国目前水资源所有权主体严重缺位,加之水资源的多重使用价值,使得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个体利益的考虑远远大于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考虑,使用水资源的外部不经济性和事实上的无偿性虽然在各种立法中通过规范公民个人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行为、建立各种监督管理制度似乎得到了解决,但由于种种原因却疏忽了对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的限制,其结果只能是整个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失范,最终导致流域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淮河流域严重污染的原因正是如此,我国水资源保护立法只注重规范市场主体而忽视政府机关,管理体制的设置只重视区域机构而忽视流域机构的弊端暴露无遗。因此,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的构建中,同样也存在着集权与分权的问题,存在着管理权力是否向一个部门、一个方向聚集的问题;但是,其集权与分权的对象却不是同一级政府的不同部门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而是必须从流域管理的特征出发,建立专门的符合流域水资源保护要求的机构,站在全流域水资源保护的高度,摒弃地方观念和部门利益,统一管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只有设置这样的专门机构并由中央特别授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分权与平衡机制,确立协调原则和程序,才能真正解决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三)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和实践现状在客观上要求制定专门的法律,统一规范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行为。

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保护与公共权力的设置在实质上具有同一性,保护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而目前最经济也是最大的集体行动和公共权力体就是国家及其行动。国家要采取任何行动,都必须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以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在现代法治观念下,无论是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还是国家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法律也以其特有的规范性、概括性、普遍性、强制性发挥着其它手段和措施所不具备的作用,成为国家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有力武器。因此,制定法律并实施法律对于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是完全必要的,法律在这一领域中的作用也是得到了充分认可的。在我国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不时要不要立法,而是立什么样的法?该立法的目标、任务、功能、作用是什么?目前已有的法律制度为何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我国,国家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是写进宪法的一项基本国策。以宪法为基础,国家也已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基本上实现了水资源保护活动的有法可依。但这些法律法规都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流域水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突出。我国现行的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主要有四部,它们是《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从表面上看,这四不法律对我国的水资源保护问题已作出了全面的规定,但实际上在立法理论与实践中,这四部法律本身及其相互之间都存在着问题。其主要问题表现为:

1.四个法律的关系不清。上述四部法律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从理论与实践上看,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显然都不是同一层次的问题,在立法上也应有不同的法律效力等级,才有利于对不同的行为形成规范体系,目前这种立法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需要。

2.几部法律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四部法律都对管理体制作出了规定,确立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主管部门和协管部门,但四部法律实际上是由两个主管部门分别起草然后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立法时缺乏综合平衡,立法时间有先有后,也缺乏通盘考虑,污染防治法早于水法,水法又早于环境保护法,不可能使得几部法律很好地协调。各个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够,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特别是缺乏程序性规定,致使一些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不明、具体实施时困难重重。

3.各管理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不明。由于我国目前行政机关的设立都没有专门的组织法,各部门的职权都是由各部门自己先制定方案,后报经国务院批准,各部门难免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从而忽视整体利益,造成权力设置的重复或空白,只有分工没有协作,既不能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又不能形成整体效益;反而因为各部门的权力竞争造成对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损害。这种现象在流域水资源保护中十分典型:污染管理者、资源开发者、排污者相脱节,管理者只收费不治理、资源开发者既要开发又要治理、排污者只交费什么都不管。其结果只能是流域水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

4.一些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明,职权不定,难以实现法律规定的管理目标。在四部法律中,关于流域水环境保护仅有《水污染防治法》有所规定,但其规定却是相互矛盾的。该法第四条规定:“……重要江河的水源保护机构,结合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而根据我国目前的机构设置,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设水资源保护机构,根本没有什么水源保护机构;然而从《水污染防治法》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其它规定来看,显然流域水污染防治就是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职责。由于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明、权力不清、职责不定,当然无法发挥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作用,致使流域水资源保护举步维艰。

正是由于以上几个方面问题的严重存在,才造成了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的混乱,以致于在淮河流域出现严重的水污染时,现行制度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为理顺淮河流域该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不得已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中设立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授予该小组以行政权,行使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的行政管理职能。抛开已有的机构,另设临时机构并委以重任,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正常现象;更何况,淮河流域是在污染已万分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事后立法。如果每一流域都要等到象淮河流域一样了再来设置临时机构,那么,《环境保护法》也好。《水法》也好。《水污染防治法》也好,都不过是一纸空文。预防为主也好。可持续发展也罢,只不过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因此,必须认真吸取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教训,通过立法和修订现行法律,理顺各有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各项制度能在流域水资源保护中发挥作用,保证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还需特别指出的是,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流域特性是不可忽视的,即使在对现行法律作出修订使之能适应流域水资源保护的要求后,根据流域特点制定专门性立法也是必须的。每一个流域地理位置不同、流域范围不同、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不同、径流量不同、所担负的社会功能不同,等等。诸多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差异导致了各流域资源保护重点的区别,如淮河流域以防治已经出现的严重水污染为主,黄河流域以水土保持为重点,松辽流域预防与治理并重,长江要以预防为主;即使是每一流域都共同负有防治水污染的责任,由于每一流域的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污染源与污染物的数量种类成分等不同,对每一流域所设置的保护制度也应该是有差别的。尤其是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属于预防性立法,它要更关注或注重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法律调整,更大程度上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目前国务院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一些原则和制度可以在全国适用,但却不具有长江水资源保护的特征针对性;也有松辽流域、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由流域各省(区)联合会签管理规定,但对长江流域这样一条涉及范围广、涉及地方省市多、资源保护任务和重点差异大的流域来说,不仅仅是达成协议的难度大,而且协议达成后的执行难度更大、也很脆弱。因此,从对长江流域水资源有效保护的角度出发,当然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制度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保护体制。

在关于长江水资源保护立法的研究中,我们首先看到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它具有显著的双重属性:长江流域水资源既是一种环境资源,具有公共资源的一般属性,即供应的联合性、有限性和使用的分散性、高度相互依存性与不可分性;又是一种经济资源,具有以长江流域为本体的特殊性,即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管辖的跨行政区域性和开发利用方式的多元性。其次,我们也看到了长江流域水资源在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以及由此而显现出的长江流域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替代性。但是,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已经出现的质量性缺水、区域性污染呈上升趋势等问题和目前才初露端倪将来可能出现的因不合理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而严重影响整个流域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及早进行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门立法的必要性。记忆犹新的淮河流域严重污染状况和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教训,时刻在告诫我们,长江水资源保护必须切实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如果等到长江流域变成了又一个淮河流域,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将不堪设想。法律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以其特有的概括性、普遍适用性、规范性和国家强制性为人们设定行为模式,通过引导、激励、限制、禁止等各种形式告知全体公民可以做、应该做、不能做的条件、范围和程序;它可以将未来可预见的各种情况纳入规范的轨道,也可以避免各种冲突与矛盾。从法律的功能与作用来看,它必然是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最有力的武器。另外,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公共资源属性,也决定了市场机制或价值规律的无功能,必须要设置公共权力,而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能够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权力机构当然是也只能是国家。而在权力法定的现代法治观念下,设置公共权力机关并赋予其一定的职责权限,规定其活动原则和活动范围,也是法律的基本职能。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制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专门法律都是必要的。

建立在必要性、可能性基础之上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当然还必须具备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可操作性、和内外部的协调性,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和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实践,可以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办法》作出如下基本设想:

(一)《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办法》的基本结构。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办法》可由六大部分构成:

1、总则。规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立法依据、基本概念、基本对策或原则、适用范围等。

2、监督管理。规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及其权限、机构间勾通协调原则和程序以及适用于整个流域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3、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保护。具体规定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种行为及其开发利用者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权利义务,规定各项保护制度。

4、流域水污染防治。具体规定各种向长江流域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规定排放水污染物的管理程序和具体制度。

5、法律责任。具体规定各种违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办法》的行为及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6、附则。规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办法》的生效、解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等。

(二)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的设置原则

在长江流域水资源既是公共资源、其具有公共资源的一般属性,又是流域资源、也具有流域的特殊属性的认识基础上,构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效率原则。效率原则在许多国家都是评价政府活动及体制的合理性的重要标准之一,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机构的效率始终应作为设置体制的基本目标。而管理系统的专门化和管理体制的单一权力机构,有助于减少决策和办事过程中的消耗,可以增长效率、克服无责任性和混乱性。如果将长江水资源保护管理权分散于多个政府部门或各区域性部门,不只是简单的确定权力分工,为实质上是使机构之间具有了竞争性,这种竞争既有正面效应,如调动个部门的积极性,形成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共同努力;也有负面效应,为鼓励个部门利用一切可行的机会去追求短期利益提供了便利。因为,如果一个部门不这样做,则其他部门便会这样做。其结果是导致长江流域水资源这样的公共资源的开发走到可悲的地步。当相关的方面包括了大量的权力重叠和交叉的小公共权力,而各个小的公共权力又只能够规范几个较小的与作用方面有关的权力的行为时,“公众悲剧”就会在几个较小权力的竞争中发生:而个较小的权力机构沉溺于权力的病态竞争,则无法去注意和实现该权力的真正目标,从而导致效率低下或不计效率,使公共权力变成否定性的负值游戏。因此,应充分认识“系统专门化才能增长效率”的意义,吸取过去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中普遍存在的因权力分散而导致的低效率的惨痛教训,避免“公众悲剧”和“非集权化的恶性循环”的发生。在此意义上,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的构建必须以效率作为基本目标,选择通过加强大权力者或通过增加专门机构的决策能力、增加对专门化系统的组建、合并与强化的体制。具体而言,就是要真正赋予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以决策权、监督权、协调权和执行权,使其能够担负起统一管理的责任,保证管理的效率。

2、协调原则。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公共性和对其使用方式的多元性决定了其资源保护管理的任务绝对不可能是单一机构就能完成的,必须有各相关部门的配合,而这种配合必须是协调的。协调是为了避免采取互不相容的政策,控制各机构的活动与决定,使大家步调一致地追求已确定的共同目标和目的。协调既要避免矛盾、又要解决矛盾,既有预防性、又有战略性,既有程序性、又有实质性。在对长 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管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权力的交叉与分割,存在实际上的权力相对分散的多元化体制,也必然会出现分权与平衡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正确处理统一管理与分权的关系,在保证管理效率的前提下,确立合理解决矛盾的原则,建立广泛的处理机构间权力冲突的机制。这种机制表现在法律上就是要明确各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与权限,明确各部门行使职权的法律程序和行为范围,以协调各部门在长江水资源保护管理中的关系。在协调原则下,统一管理是基本目标,各部门在这一目标下分权与平衡:必要的权利交叉既有侧重点又有勾通程序,适当的权力分割也不是互相推诿和扯皮的借口。统一管理机构与分管机构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配合和依存的关系,它们各自均有明确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竞争,而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管理目标各负其责。具体而言,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在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长江流域内的各区域性环境保护部门、水利管理部门以及渔政渔港管理部门、航道管理部门等均是协管部门,各部门应在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进行管理;同时,还必须接受统一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及时调整工作方向,避免因权力的竞争损害权力目标的实现。过去,正是由于没有统一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才出现了管理上的种种混乱,现在要制定有关法规,当然首先要解决好管理体制的协调问题,确立各部门间的正常关系,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3、民主决策原则。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从一定意义上看就是对长江水资源这种公共资源的分配与控制。在对长江水资源供给的分配中,不仅需要有效,也需要公正、合理。使这种分配有益于实现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有益于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即公众的长远利益。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便是应用正义与公平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合作与参与,需要有对决策过程的了解和提出批评的权利,更需要有参与和对决策进行修改的程序。因此,在功能性权力集中的同时,还必须建设决策性权力的协调合作机制,以使决策科学、公正、合理。保证合理、公正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于民主决策与功能权力集中的复合结构之中。多元的决策与集中的控制执行相结合才能构成“完善”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为保障民主决策原则的实现,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的构建中,就必须充分注意各管理机构、各管理相对人的民利,在法律上赋予他们相应的地位与权力,设置必要的程序,保证这些权力的实现。

(三)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职权。

要使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承担起统一管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责任,必须改变其仅作为流域协调机构的现状,使起成为真正的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执法主体。其职权范围因包括:

1、规划计划权。具体为负责制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规划和计划、总量控制计划、污染防治计划、供水计划等。

2、监督检查权。具体为监督检查流域规划和各项计划的实施和流域内各行政区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检点工程对长江水资源的影响,检查各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3、获取信息权。具体为流域内各行政区对所辖江段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汇报,要求各地区进行排污申报,指定重点工程、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定期汇报,根据具体情况要求个别部门和单位进行临时汇报等。

4、监测权。具体为负责长江的水文、水质监测及省(市、区)界水质变化情况监测。

5、建议权。建议流域内各行政区决定限期治理、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整治等。

6、许可权。包括取水许可、沿江设置排污口许可、污染物排放许可等。

7、纠纷处理权。包括对跨行政区的水污染纠纷、用水纠纷等的处理权。

8、行政强制权。对长江流域水资源造成危害的单位和个人采取直接的和间接的强制措施的权力。

9、行政处罚权。对长江流域水资源造成损害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行政处罚的权力。

(四)《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办法》的制度体系。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制度体系应是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各项制度间也应具有逻辑的联系,根据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的整体构想,其制度体系与结构紧密联系,主要制度包括:

1、关于全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的制度。具体包括规划计划制度、目标责任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水资源保护基金制度、总量控制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和奖励制度。

2、关于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制度。具体包括开发利用许可证制度、供水分配制度、生态补偿费制度、水利工程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岸边工程的水资源保护制度、航道利用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渔业资源开发的保护制度、水土保持制度。

3、关于全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制度。具体包括污染防治许可证制度、排污申报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重大水污染事故申报与应急措施制度、船舶污染源控制制度、陆源污染的控制制度、开发利用项目污染的控制制度。

上一篇:泰国水灯节范文 下一篇:生命之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