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国家范文

时间:2023-12-02 11:13:43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1

关键词:世界;木薯;生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030-03

木薯(Manihot esculereta Crantz),属大戟科木薯属,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起源于热带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世界木薯栽培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统计,2011年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木薯,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是木薯主产区,其中非洲的种植面积最大,亚洲次之。木薯主要种植于南纬30度到北纬30度之间、海拔2 000米以下、年均气温18℃、无霜期8个月以上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目前,木薯已成为广泛种植的主要旱粮和饲料作物,是许多热带地区的人民日常主要食物之一。本文将使用FAO所提供的1991―2011年的数据对世界木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发展现状分析

据FAO的有关数据资料显示(下同),世界木薯收获面积从1991年的1 633.3万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1 964.4万公顷,年均增长率为0.93%,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1995―1998年出现过小幅波动。亚洲、非洲和美洲是木薯的主产区。2011年,非洲木薯收获面积为1 305万公顷,占全球收获面积的66.4%;美洲收获面积为266万公顷,占全球收获面积的13.5%;亚洲收获面积为391万公顷,占全球收获面积的19.9%。世界木薯种植面积位居前十位的生产国(主要是以2011年各国种植面积的多少作为排序依据,以下简称“种植大国”)分别是尼日利亚、刚果(金)、巴西、印尼、泰国、安哥拉、莫桑比克、加纳、坦桑尼亚、越南,这十个种植大国的木薯收获面积占世界木薯总收获面积的71.7%左右。

尼日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薯种植大国,其收获面积从1991年的255.1万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373.7万公顷,呈稳定的增长趋势。该国收获面积占世界总收获面积的19.1%。刚果(金)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二大国,该国的收获面积逐年下降,从1992年的247万公顷下降到2010年的185万公顷,2011年又上升至217万公顷。该国收获面积约占世界总收获面积的11.1%。巴西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三大国,该国的收获面积起伏不定,最大的年份为1995年,约194.6万公顷,最小的年份为1996年,约150.9万公顷,该国收获面积约占世界总收获面积的8.7%。印度尼西亚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四大国,该国的收获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120―140万公顷之间,收获面积最大的年份是1996年,约141.5万公顷,最小的年份是2009年,约117.5万公顷。其收获面积约占世界总收获面积的6.1%。泰国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五大国,该国的收获面积除2002年、2005年外,大多数年份的产量都在100万公顷以上,收获面积最大的年份是1993年,约为143.8万公顷。最小的年份为2006年,约为98.6万公顷,该国收获面积约占世界总收获面积的5.8%。安哥拉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六大国,收获面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1年的40万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107万公顷。其收获面积占世界总收获面积的5.5%。莫桑比克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七大国,该国的收获面积起伏不定,但基本上维持在90万公顷至120万公顷之间。其收获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5%。加纳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国,该国收获面积从1991年的53.9万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89万公顷,总体呈现逐年缓慢上升的态势。坦桑尼亚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九大国,该国收获面积起伏不定,总体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越南为世界木薯收获面积的第十大国,该国收获面积呈逐年缓慢的上升趋势。

二、世界木薯总产量的发展现状分析

世界木薯总产量从1992年的1.62亿吨上升到2011年的2.52亿吨,其中除1995―1998年出现较小的波动外,总体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35%。世界木薯总产量位居前十位的生产国(主要是以2011年各国总产量的多少作为排序依据,以下简称“主产国”)分别是尼日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泰国、刚果(金)、安哥拉、加纳、越南、印度、莫桑比克。排名前十位的种植大国中九个都位于排名前十的主产国名单中,仅有坦桑尼亚被排除在外,被印度代替进入十个主产国。这十个主产国的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6.18%,说明世界木薯生产仍集中于这些主产国。2011年,亚洲木薯的总产量为0.7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0.4%;非洲木薯的总产量为1.41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5.89%;美洲木薯的总产量为0.3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3.62%。非洲为木薯三大主产区中的最大产区。

尼日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薯主产国,1991年尼日利亚的木薯总产量为2 6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6.18%,2011年该国木薯总产量上升为5 240万吨,占世界木薯总产量的20.77%,年均增长率为3.58%,总体呈现细微波动中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巴西是世界木薯的第二大主产国,总产量从1991年的2 453万吨上升到2011年的2 544万吨,基本呈现平稳的发展趋势,但木薯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在不断下降,1991年其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5.27%,到2011年其总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10.08%,年均增长率为0.18%。印尼为木薯的第三大主产国,总产量从1991年的1 595万吨上升到2011年的2 401万吨,总体呈现逐年平稳小幅度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06%。泰国为世界木薯的第四大主产国,总产量起伏不定,产量最小的是1998年,约1 559万吨,产量最大的是2007年,约2 692万吨,总体呈现细微波动中较小幅度上升,但木薯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在不断地下降,1991年其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27%,到2011年其总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8.69%,年均增长率为2.28%。刚果(金)为世界木薯的第五大主产国,其总产量起伏不定,产量最小的是2002年,约1 493万吨,产量最大的年份是1991年,约1 937万吨,总体呈现细微波动中小幅的下降趋势,1991年其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06%,到2011年其总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6.17%。加纳的总产量从1991年的164万吨上升到2011年的1 433万吨,总体呈现较大辐度的上升趋势。安哥拉的总产量从1991年的570万吨上升到2011年的1 424万吨,1997年之前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4.68%。越南的总产量起伏不定,产量最大的年份是2011年,约988万吨,产量最小的年份是1998年,约177万吨。印度的总产量起伏不定,产量最大的年份是2009年,约962万吨,产量最小年份是1993年,约541万吨,总体呈现波动中较小幅度上升。莫桑比克的总产量起伏不定,产量最大的年份是2006年,约666万吨,产量最小的年份是2003年,约396万吨,总体较平稳的上升趋势。

三、世界木薯单产的发展现状分析

世界木薯平均单产从1991年的9.8吨/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12.8吨/公顷,年均增长率为1.34%,总体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说明世界木薯的种植水平在逐年提高。世界木薯平均单产每年以0.2―0.3吨/公顷的速度增加,其中2006年的平均单产为12.1吨/公顷,比2005年增加0.8吨/公顷,是21年中平均单产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在10个主产国中,尼日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泰国、安哥拉、加纳、越南、印度这8个国家木薯的平均单产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印度的平均单产为世界最高,2011年平均单产为36.5吨/公顷,是世界平均单产的2.85倍;而刚果(金)和莫桑比克两个国家的平均单产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莫桑比克的单产水平为10个主产国最低的,2011年平均单为6.4吨/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刚果(金)2011年的平均单产为7.2吨/公顷,仅为世界单产水平的56.3%。三大主产区中,2011年非洲木薯的平均单产为10.8吨/公顷,美洲木薯的平均单产为12.9吨/公顷,亚洲木薯的平均单产为19.6吨/公顷,亚洲为三个主产区中平均单产最高的产区。若按单产对世界木薯生产国进行排序,单产位于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泰国、柬埔寨、马拉维、印度尼西亚、中国、越南、巴拉圭、巴西、贝宁,在这10个国家中仅有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巴西是单产、总产量和种植面积都位于世界前10位的国家,而柬埔寨、马拉维、中国、巴拉圭、贝宁是只有单产位居世界前十位而总产量没有位居世界前10位,说明这5个国家的种植规模较小。

四、结论与探讨

1.世界木薯收获面积从1991年的1 633.3万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1 964.4万公顷,年均增长率为0.93%,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世界木薯平均单产从1991年的9.8吨/公顷上升到2011年的12.8吨/公顷,年均增长率为1.34%,总体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世界木薯总产量从1991年的1.62亿吨上升到2011年的2.52亿吨,总体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35%。

2.尼日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刚果(金)是位居世界木薯总产量前5名的国家。1991年以来,尼日利亚一直是世界木薯产量最大的国家,其木薯生产在世界的比例逐年上升。10个主产国中巴西、泰国、刚果(金)3个国家的木薯总产量在世界的比例逐年下降。1991年巴西木薯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5.27%,2011年下降为10.08%;1991年刚果(金)木薯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06%,2011年下降为6.17%;1991年泰国木薯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27%,2011年下降为8.69%。10个主产国中加纳和越南的年均增长率最快,分别为11.45%和7.2%。

3.刚果(金)木薯的收获面积位居世界第二,但其平均单产仅为8吨/公顷,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使得刚果(金)木薯的总产量仅位居世界第五;印度是世界上单产最高的国家,在10个主产国中其种植面积最少,2011年印度木薯种植面积为22.1万公顷,仅为第一大主产国(尼日利亚)种植面积的5.91%,为第十大主产国(莫桑比克)种植面积的22.67%,高单产让印度跻身世界木薯十大主产国之列。

参考文献: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2

荷兰,一个领土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城的地方,并且三分之一的国土低于海平面,就是这样一个国家,17世纪它的东印度公司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葡萄牙、西班牙两个小国家则一度把地球分成两半各取之。看完这个片子的前三集,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根本不是按照版图的大小说大国小国,也不是按照人口的多少,同时也不按资源的多少说大国小国,而是看这个国家的人脑袋里面在想什么,手里在干什么。如果这个国家的人脑袋里想的是全球的大事,手里干的是全球的大事,那它肯定是世界大国,无一例外。

讲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特别提到日本和中国的差异,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们是怎么做的,美国人又是怎么做的。一个岛国,一个没有资源的国家,尤其是二战以后,一个被原子弹洗刷后的国家,就是凭这两句话――“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50年以后又是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大家想一想,《论语》是干什么的?《论语》是做人的嘛。算盘呢?是做生意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有两句话我非常信服,今年我家春节的对联要用上――“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曾经苦于找不到横批,看完《大国崛起》有了“国运决定家运”,或者是“家运系于国运”。当看完第9个大国的崛起之后,我心里一直在想,第10个大国正在东方崛起,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那么,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崛起过程中,在座的各位,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庆幸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无论是在亚洲、欧洲、美洲,伴随着国家的崛起,总会出现一批大企业。大家想一想,二战后,日本在废墟上建起的很多大公司如果没有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快速发展,怎会有今天?所有的著名品牌企业都有10到20年的高速增长,否则品牌怎么能出来?而在中国,什么企业最有希望崛起呢?

在中国,食品企业最有可能成为世界冠军!因为我们人多,形象地说就是胃多,13亿人13亿个胃,咱们的“库房”中储存着那么多的胃,每年经济好转,就出来一部分胃,就相当于出来一个“国家”,每年有一个“国家”进来喝奶,你看这厉害不厉害?我们的产业有希望,事业有希望,我们的业务有希望。最容易出现食品大国的是人口大国。既然乳品是食品中最主要的,因为全世界农业80%来自畜牧业,畜牧业中奶业占80%,所以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奶业是多么重要!

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只要有心,小客户一定会成为大客户,小人物一定会成为大人物,关键是自己,所以在蒙牛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与自己较劲”。

从IDF传来三个信息我特别在意:

第一个信息,牛奶是最有效、最有利于减肥的食品,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春风。全世界的食品三分之一是用牛奶做成的,全世界凡是厉害的国家都是喝奶的。国家发改委说可能中国还有10到15年的快速发展期,大家想一想,蒙牛的生意要大多少倍?现在我们是人均20公斤,如果我们达到印度的水平――人均100公斤,你们现在的生意要上涨多少倍?5倍!当你涨5倍的时候,稍微机灵点的客户,可能就会是10倍,再机灵点的可能就是20倍、30倍。那就看谁的脑袋里有东西。咱们的文化里很清楚:“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吨位决定座位,心态决定状态,脑袋决定口袋,心胸决定功勋。”还有,“财富不在口袋里,而在脑袋里。”

第二个信息,从上一届乳业大会,到这一届乳业大会的信息,全世界乳业50%的增长来自中国。我们又给它加了一句:中国乳业50%的增长来自内蒙古,内蒙古乳业50%以上的增长来自蒙牛。

第三个信息,我们没想到,蒙牛第一次参加这个会,特仑苏一出手就拿到了自主创新的大奖,而且淘汰下去的都是欧、美、澳的先进国家,这是亚洲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乳业奥斯卡”奖。

这三个信息告诉我们什么,中国派谁参加这样的世界乳业大会?北京队、上海队、广州队?参加世界乳业大会谁行?内蒙古代表队。内蒙古的六大产业,其中前三项就有乳业,我们今年400多万吨,全世界能进前三位。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3

【关 键 词】邓小平/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  

【 正 文 】  

从19世纪40年代起,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立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历史事实,突出强调了生产力、世界交往、世界市场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趋势和方向。邓小平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对外开放的思想、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的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等,赋予了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新的内容和时代价值,形成了邓小平的世界历史发展观。探索和研究邓小平的世界历史发展观,对于在全球化已作为现时代重要特征的背景下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发展的基本内容  

第一,邓小平在深刻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外开放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所依据的外在条件,把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认识发展到新水平。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十分清楚地阐明了他们的世界历史思想。他们指出,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力和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结果。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生产力、地理条件、交通工具等方面的限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是非常稀少的,各个民族处于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从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民族发展图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往范围的扩大,才最终突破了国家、民族的地域局限性,使民族历史开始逐步转变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P.88)。  

如果说在资本主义早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才初显端倪,那么在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相互联系和交往则更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企业甚至个人的活动,以国际市场和信息技术进步为纽带,越来越连接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开放、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世界整体,世界历史进入了它发展的新阶段,即全球化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邓小平在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这种新趋势的基础上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2](P.64 )他更主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P.78 )即中国要快速发展和繁荣稳定,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在条件。同时,邓小平还指出,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领域都要对外开放。他认为,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东西,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在“扬弃”的基础上拿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由此可见,邓小平在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新趋势的背景下提出的对外开放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在现时代下的具体运用,把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发展到新水平。  

第二,邓小平关于各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必须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的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经济“台阶式”发展的核心机制,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思想发展到新阶段。在世界历史条件下,世界市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造成了不断攫取剩余价值的无穷贪欲;而它的市场经济的交往形态,则赋予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扩张力量。这样,资本必定会创造出世界市场,换句话说,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而世界市场的建立必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进而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因为通过融入和参与世界市场,人们摆脱了各种不同的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通过全球的全面生产为人们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分析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指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俄国恰好又生存在现代的历史环境中,处在文化较高的时代,和资本主义生产所统治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它可以通过世界市场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东西而避免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的波折和痛苦。这为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二战以后,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由中心国家向外围国家发展的趋势。邓小平根据这种趋势从一方面指出,当前世界经济的整体繁荣依赖于世界市场的发展。因为国际间的商品、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在发达国家中间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 2](P.79)。因此,不断开发发展中国家的新市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世界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另一方面邓小平又指出中国要赶超世界水平,必须实施“台阶式”发展战略。而要真正过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必须立足于世界市场。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指出:“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2](P.290)而要立足世界市场,还必须通过改革以适应世界市场。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是通过改革适应世界市场的一个重大举措。由此可见,邓小平的世界市场思想,充分说明了各个民族国家,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经济“台阶式”发展的核心机制,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市场思想发展到新阶段。  

第三,邓小平关于在现代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所依据的最重要因素,把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动力的思想发展到新高度。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考察了近代科学技术在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和在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把科学技术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现代生产中,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生产工具的改革、生产新工艺的采用,都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深刻而准确地认识自然物的属性,有效地对其进行加工以及发现和创造新的劳动对象,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动密切相关;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知识水平的增长,体力和智力的强化,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武装。事实证明,18世纪中后期正是由于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持续、快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动力。  

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经历了一场伟大革命,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而是几乎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邓小平指出:“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3](P.8 7 )根据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系统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这种作用,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把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崭新概括。它说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和支撑力量,也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因素,把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发展到新高度。  

第四,邓小平关于在两种制度并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搞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政治保障,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条件下的国际矛盾运动作出了新判断。随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各个民族国家进入了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中谋求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发展时期,人类总体的发展历史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不仅具有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且还具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具有不同的性质、结构和运行机制;但是,随着世界历史条件下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又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地域性界限,而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作用。这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逐渐成为带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矛盾运动;另一方面表现在这种矛盾运动在扩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各个民族国家固有的社会矛盾运动产生碰撞和冲突,从而使各个民族国家的社会矛盾运动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运动相互激荡,“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此外,不一定非要等到这种矛盾在某一国家发展到极端尖锐的地步,才导致这个国家内发生冲突。由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1 ](P.115—116 )这就使世界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基本矛盾既表现为一定的民族性矛盾,又表现为各个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体现为民族性矛盾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间矛盾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种社会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对抗关系。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趋明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主要形式和解决对抗关系的主要手段,也由军事较量转向“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这既表现在国际领域两种社会制度比优势、比竞争力、比吸引力之间的较量和竞争,也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之间的较量和斗争。邓小平指出:“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技术,利用外资,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建设,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2](P.195)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方面必须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和平演变”的图谋;另一方面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邓小平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从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视角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作出了新判断。  

第五,邓小平关于要建设共同富裕的、比资本主义更为优越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出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背景下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后实现的首要目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最终指向是实现共产主义作出了新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不仅为资本主义创造了世界历史的前提,而且更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产生创造了广阔的前景。他们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1](P.87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之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建成的。由于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世界体系得以建立,最终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这些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成为社会上起主要决定作用的两个阶级,他们的斗争形式也成了社会的主要斗争形式,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必然的而且是世界性的。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的视野和方法,分析研究处在世界历史下的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第一次科学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是与我们最终建立的社会主义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始终认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只要能够建立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最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邓小平深刻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 2](P.382—38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已充分证明我们正在向这个目标迈进。 这是邓小平提出的世界历史的前进方向。 他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最终指向是实现共产主义作出了新的概括。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发展的现代价值  

第一,邓小平世界历史思想使我们能以更为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世界发展的趋势。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以及世界历史向纵深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将各个国家和民族卷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世界有机系统之中,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谋求社会发展时,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特点,同时也必须确立观察世界的正确方法。面对全球化的现实,深刻领悟邓小平世界历史思想的深刻内涵,会极大地拓宽我们观察世界的视域和思维空间,改变人们往往从本国或本民族出发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狭隘眼界,促使人们更加自觉地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去观察和处理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事务,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近两年来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问题的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这种全球化趋势,既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这对于我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正确地对待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对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趋利避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邓小平世界历史思想使我们能进一步认清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加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世界历史是各国间普遍联系和对外开放的历史。这种态势决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我们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验、管理办法,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才能以跳跃式的发展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邓小平指出,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东西,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尽可能地有选择地学习和利用,从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4

中国女足签运不错,与东道主加拿大、荷兰、新西兰同在A组,避开了世界各路强豪。作为首届女足世界杯的承办国、1999年杀入决赛的中国女足,在缺席了上届世界杯后,这次以2014女足亚洲杯季军身份第6次参加女足世界杯。

这届世界杯,中国女足由90后挑大梁,25人大名单(开赛前定23人)中,以参加去年亚洲杯的队员为主体,无一人有过世界杯经验,资历最丰的仅为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娄佳惠、古雅沙二人。名气最大的马晓旭因为状态原因落选,实际上她在前几年就已沦为国家队边缘人物,三次大伤彻底毁了这名天才球员。

中国女足崛兴于上世纪90年代,其时名将如云,但美女只有一个,韦海英。韦海英之后,美女不常有,“女汉子”常有。而在这届女足中,赵丽娜、王飞、张越、李佳悦……可谓美女如云。

时隔8年后再次参加世界杯,中国女足无论是将、帅的目标,还是球迷的期许,都是确保先小组出线。

教练:确保出线

1991年11月16日至11月30日,首届女足世界杯在中国举行,共有12队参赛。作为东道主,中国女足小组顺利出线,但在1/4决赛中爆冷0比1不敌瑞典,仅列第5。最终夺冠的是美国队,金球奖、金靴奖、铜球奖、铜靴奖均为美国队詹宁、阿克尔斯所获。

1995年瑞典女足世界杯,夺冠的是挪威队,中国队夺得第4。

1999年美国女足世界杯,是中国女足最为高光的时刻,迄今再未能超越。中国队一路杀进决赛,最终点球大战4比5不敌东道主,屈居亚军。

2003年,第4届女足世界杯原定在中国举行,由于SARS病毒肆虐,中国政府临时放弃了举办的权利。美国中途接手,连续举办女足世界杯。这一次夺冠的是德国队,中国队第6。

2007年,中国举办第5届世界杯,东道主仅获得第5,德国队蝉联冠军。彼时的中国女足已经开始衰落。

2011年,第6届女足世界杯在德国举行,中国队由于在亚洲区预选赛中被淘汰,无缘决赛圈。而在亚洲崛起的日本女足在德国捧杯。

2014年,中国女足在亚洲杯上获得第三,得以时隔8年之后重回世界杯的舞台。目前,中国女足排名世界第16位,同在A组的加拿大第8,荷兰第12,新西兰17,从排位上看,4队实力相差不算悬殊。根据规则,每个小组前2名和4支成绩最好的第3名进入16强,中国队小组出线不难。但仍大意不得,在今年的阿尔加夫杯上,中国女足1平3负创造了阿杯历史上的最糟糕战绩,一时让外界对这支球队忧心忡忡。

女足现任主帅郝伟为前健力宝青年队名将,1996年,中国国家队征召6名健力宝球员回国备战十强赛,“六小天鹅”(李金羽、李铁、隋东亮、张效瑞、李玮锋、郝伟)星夜勤王,尽管郝伟和李玮锋一道未能入选最后的大名单,但得蒙祖国征召,当时他仍觉得是巨大的鼓舞。

健力宝巴西留学归国后,郝伟先后效力于陕西国力、山东鲁能等队,退役后曾在长沙金德从事教练工作。

2012年初,郝伟任中国女足国家队主帅,一年后被扶正,到今天已经和中国女足一起走过了3年。谈起这次出征世界杯,对这支中国女足的定位,郝伟说:“现在我们没有完全的实力赢对手,但是谁想赢我们也不是那么好赢的。”对于成绩上的目标,郝伟说最少要小组出线,必须全力以赴打好每一场比赛,在他看来,这帮小孩不管遇到困难还是压力,从来没有放弃过梦想。

5月15日,在北京奥体中心完成集训的中国女足启程前往美国西雅图,进行下一阶段的备战,随后开赴加拿大参加世界杯赛事。出征在即,在首都机场,有不少球迷前来为女足姑娘们送行。一位70岁的老球迷说起中国女足:“我对中国女足有一个要求,就是绝对不能垫底,小组出线是基本目标。”他希望女足姑娘们能在本届世界杯上打出应有的气势,发扬中国古代代父从军的一代女名将花木兰的精神。

队员:颜值最高

5月14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为中国女足举行的出征仪式上,主持人张斌直言这支中国女足是史上颜值最高的一支队伍,“她们本来可以靠脸吃饭,但人家姑娘偏要踢足球。”

上世界90年代,中国职业足球甲A联赛红火,男足国家队也向世界杯、奥运会发起强势冲击,但却总是关键时刻掉链子。而女足,则延续着中国体育阴盛阳衰的传统,1999年美国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一路杀进决赛,为自己博得“铿锵玫瑰”的名号。在上世纪90年代那支女足中,当时作为球迷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孙雯,她是这支女足阵中的头号球星;另一个是韦海英,作为速度、意识、脚法俱佳的边锋,堪称“美貌与球技并重”,惜乎1997年就退役,远嫁香港,未能与孙雯在美国世界杯上并肩战斗。

女足球员中美女不多,有先天的原因,形象较好的女孩,或因自己或因家庭原因大多不爱踢足球;也有后天的原因,因从事这项对体能、对抗要求都很高的运动,女足队员的身材、貌相往往趋于男性化。在韦海英之后,再难见到美女球员,也就不奇怪了。其后女足国家队的美女球员,武汉籍的岳敏算一个,据说她早已离开了足球圈转战商场。另一名与岳敏差不多同期的女足运动员杨铭,则有着不输女明星的长相、身材,她退役前也没能入选国家队,但她曾参加“武汉小姐”选美,成绩还不错。与她同一届参加“武汉小姐”的有后来做演员的襄阳籍女孩任晗。(杨铭、任晗二人,《足球之夜》均曾予报道。)

此次出征加拿大的女足最为“青春”,同时也被誉为史上“最靓丽”的一支女足。本届女足是历届女足中最年轻的,平均年龄只有23.5岁,年龄最大的任桂辛27岁,最小的雷佳慧只有19岁。来自上海女足的门将赵丽娜因为面容姣好,喜欢自拍,成为“网络红人”,身高1.87米的她拥有模特身材,被封为“美女门神”,她还喜欢摇滚乐,会打鼓、弹吉他。中后卫李佳悦也曾因自拍而走红网络,因为神似高圆圆而被称为“女足高圆圆”。

这一届中国女足,肯定不是实力最强的一支,但绝对是颜值最高的一支。让我们一道为“最美女足”助威!期待她们在异国他乡为祖国增光!继承和发扬“铿锵玫瑰”的优良传统,在异域绽放!

加拿大女足世界杯分组:

A组:加拿大、中国、荷兰、新西兰

B组:德国、科特迪瓦、挪威、泰国

C组:日本、瑞士、喀麦隆、厄瓜多尔

D组:美国、澳大利亚、瑞典、尼日尼亚

E组:巴西、韩国、西班牙、哥斯达黎加

F组:法国、英格兰、哥伦比亚、墨西哥

加拿大女足世界杯小组赛A组中国队对阵:

6月6日,中国队VS加拿大队

6月11日,中国队VS荷兰队

6月15日,中国队VS新西兰队

中国队25人名单(大名单最终上报23人)

上海:李佳悦、唐佳丽、赵丽娜、刘俊

江苏:杨丽、许燕露、马君、王丽思

天津:王珊珊、韩鹏、李冬娜

北京:张越、古雅沙、赵容

广东:谭茹殷

河南:雷佳慧、娄佳惠

山东:李影、吴海燕

长春:任桂辛

大连:庞丰月、王飞

武汉:王霜

河北:刘彬彬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5

梵蒂冈城

梵蒂冈城位于罗马,占地约0.44平方公里,于1929年建立,城内大约有1490名常住居民,公民大部分是神职人员,包括了主教、神父、修女,以及著名的瑞士卫队(一支教皇的志愿近卫队),是一个由罗马主教统治城邦的国家。其领土包括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中世纪花园和其他一些建筑和博物馆。

摩纳哥

摩纳哥国土面积1.98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小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小的君主制国家。摩纳哥位于欧洲西南部,被法国和地中海环绕,人口大约3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该国的主要产业是旅游业,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个小国赌博和享受这里舒适的天气。

瑙鲁岛

瑙鲁岛位于南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是一个占地21.3平方公里的岛国。瑙鲁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于1968年获得独立,人口约9000人。

图瓦卢

位于太平洋的图瓦卢也是一个岛国,占地约25.9平方公里。图瓦卢于1568年被人们发现,一直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1978年获得独立。该国人口约10472人,由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图瓦卢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

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占地约62.1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五小国,也是欧洲理事会中人口最少的国家。然而,圣马力诺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01年的9月3日。该国的宪法于1600年颁布,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宪法共和国。同时,圣马力诺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有预算盈余,却没有国债。

列支敦斯登

列支敦斯登位于欧洲,被瑞士和奥地利环绕,占地159.8平方公里。列支敦斯登也是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该国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商务中心,注册公司比该国的人口还多,而且这里也是欧洲冬天最受欢迎的旅游地之一。

马绍尔群岛

马绍尔群岛是位于太平洋的岛国,首都马朱罗,土地面积181平方公里。群岛大部分由环礁和岛屿组成,大约有6.2万人口。马绍尔于1986年从美国独立,自然资源奇缺,美国给予经济资助。

塞舌尔群岛

塞舌尔群岛占地约450.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八小国, 8.4万的人口。这个群岛包含115个印度洋上的岛屿,主要产业是旅游业,重要经济来源系出口肉桂、椰干和香草,1976年独立。

马尔代夫

位于印度洋的马尔代夫无论从占地面积还是人口来说,都是亚洲最小的国家。马尔代夫占地约297.8平方公里,人口约39.5万,有1192个小岛,但是只有200个小岛有人口居住,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首都马累。主要经济来源是旅游业。

圣基茨和尼维斯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6

大国与小国的辩证法

执国际政经牛耳的大国主导了世界,然而小国却常常走在世界的前面,它们的出色有时超乎你的想象――全球人均最富的10个国家,8个是小国;“透明国际”评出的最廉洁的10个国家,前8位全是小国;世界经济论坛2008年评出的全球最具竞争力前5个国家,小国占了4个,而在该机构2009年1月评出的全球信息科技榜上,实力超强的美国仅排第三,小国占了前10名的8席;全球经济最自由的5个经济体,小国(或地区)占4个;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20个国家中,小国占13个……如果愿意,这样的名单还可以长长地开列下去――当今世界,时时处处在谈“大国崛起”,换个脑筋研究一下“小国崛起”,或许能有不同的收获。

世界上精彩的小国有很多,如后发国家发展的典范新加坡;多个领域走在世界前面的北欧诸国芬兰、瑞典、挪威、丹麦;恶劣环境下顽强生存的以色列;东西方冷战时期常处于冲突中心,转型后大破大立的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将人们眼中“过时”的农牧业做成朝阳产业的生气勃勃的新西兰;10多年前还是欧洲贫穷岛国,后来毅然放下百年来与英国的歧见,向世界敞开怀抱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宠儿的爱尔兰;油藏掘尽后大胆变革,在传统的阿拉伯世界力推民主、法治和市场经济,改善营商环境,在沙漠上创造奇迹的阿联酋的迪拜……

时代在变,潮流在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越来越不再讲求谁能在战场上打倒谁,而是比谁的价值观、谁的发展模式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谁能使人民过得富裕和幸福。这有些像近年来的奥林匹克赛场,虽然还是大国综合实力强,得到的金牌最多,但不少小国在某些项目上表现突出,也能连夺金牌乃至连破世界记录。过去,国家大、人口多,意味着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也更有安全感,甚至可以出去抢更多的财物和地盘;但人类已经跨过野蛮的殖民时代,在越来越文明的世界里,全球化打开了世界的市场,小国也越来越有机会靠着“一招鲜”、几招鲜而“吃遍天”。

小国当然也有不足。比如,最近一条新闻引起国际间的广泛关注。在伦敦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通过了一份经合组织的避税名单,4国被列入“黑名单”,另有38个国家和地区被列入“灰名单”,包括瑞士、卢森堡、比利时、新加坡等。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曾于会上提出将香港和澳门列入“避税天堂”,遭中方强烈反对,最终大会在最后一分钟达成协议,港澳未被列入黑名单。事件凸显中国与日俱增的大国影响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会后瑞士抱怨,自己身为欧盟成员国,却被德法等欧盟大国当作牺牲品于会上“祭旗”;新加坡亦有评论羡慕港澳于关键时刻有国家援手,而自己却无此幸运。

事件背后反映的国际政治现实颇耐人寻味。小国(或小经济体)若无大国的强力奥援,在起伏不平的国际政经风浪中,尤其在这次全球金融海啸的惊涛骇浪中,是难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虽然,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国际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日渐式微,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国仍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一不小心,很易沦为国海孤雏,这是小国的天然弱势。

小国的另一弱势是在经济上。由于国小人少,它们一般只能发展有限的几个产业,一旦国际市场逆转,小国首当其冲。例如,此次金融海啸中,以金融业为重要支撑的欧洲小国冰岛宣布国家破产,一度因大力吸引西欧外资而风生水起的不少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欧洲企业紧急撤资而立陷经济困境……缺乏战略纵深,抗风险能力较弱,这亦是小国的天然弱点。

以上这些,是大国不会或较少遇到的问题。而有些小国独有的优长,大国是难以学习的;相应的,一些大国占优势的领域,小国也难以企及。小国船小易掉头,通常反应灵活,能迅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而掉头不易的“大船”难以做到这一点;另一方面,当遇到大风大浪时,“小船”又较易翻船,不像“大船”般稳定。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尺亦有所短,寸也有所长,这是大国与小国的辩证法,亦是这个多元世界固有的图景。

小国是一面明亮的镜子

对大国来说,参考借鉴小国成功之道的意义在于:首先,大国最易滋长睥睨天下的民族主义情绪,而小国的成功能让大国查找自己的不足,成为大国难得的清醒剂;其次,大国综合,小国专注,小国在某个产业领域会有超强的表现,大国由此可以参照多个小国的经验,全方位地发展和提高不同行业的水平;第三,大国也是由不同的省、市、地区组成的,独立地看这些区域,无论从人口、资源还是产业格局观之,都与小国有近似之处,因此从地方的角度出发,学习成功的小国就有更大的意义。

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尤其在当前金融海啸下,国内有一种民族膨胀的心理涌动,有人甚至提出“已经不是中国向世界学什么,而是世界向中国学什么”。在这种语境下,提出“借镜小国”,是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得了?平心而论,中国确有令国人骄傲的理由,但自信与自大相差只有一步,跨过这一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历史学家在总结人类历史上强国衰落的规律时发现,一些国家在强大之后自我封闭,不再学习他国之长,是最终为世界潮流抛弃的重要原因。

大国封闭心态的滋长是开放社会的敌人。在今天中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正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国际社会的现实背景下,剖析这种膨胀的民族心理尤显重要,因为它很可能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障碍。借镜小国,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扑灭大国燥动的虚火,令大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他国。可从两个“比较”的视角阐述这一问题――

首先是纵向比较。英国经济学家麦迪逊的名著《世界经济千年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7年12月,英文版)指出,早在公元元年,大概是王莽篡汉的时候,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下同)的GDP已占世界的26.2%,鸦片战争前夕的1820年占32.9%,一直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比美国现在占世界GDP的比例要高得多;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忧外患加速衰落的情况下,1870年仍占17.2%。而现在,即使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GDP仅占世界的11.2%――不仅远未恢复汉唐荣光,甚至不如晚清――当然,今日正值上升期的中国与当年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衰落期中国不可同日而语,但数字会说话,如今我们虽小有成就,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相去甚远,有什么理由沾沾自喜、自高自大?清王朝自视“天朝大国”,结果一败涂地的教训值得记取。更何况,即便我们津津乐道的一些成就,也大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我们常说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固然是中国解决温饱问题的伟大成绩,但细思之下,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朝代,比如清乾隆时期,不是也用世界×%的耕地,养活了世界××%的人口吗?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的分析,可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视野的不同,决定观点与心态的不同,应当睁眼看世界,放眼观历史,而不要只看到眼前的米粒之微。

然后是横向比较。表面上,中国似乎“不差钱”,但事实上,我们的体量虽然很大,人均起来只能算是“小个子”;我们创造了世人称羡的经济奇迹,但问题绝不算少。在许多方面,中国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大国尚有较大的差距,不少小国在某些方面也远远走在我们的前头。当然,小国的一些好东西,大国由于情况不同或条件所限,是不必学亦学不好的。如北欧一些小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数倍甚至十数倍于中国,其福利国家模式便是中国难以复制的。国人假若容易骄傲自满,将来要讨论的恐怕不是中国的崛起,而是中国的衰落了。

中国当然是不折不扣的大国,但何谓“大”?充满智慧的古人说:有容乃大。虚心学习他国,大国学习小国,不是降格不是自卑,恰恰是对强国之路有自信的表现;而动辄“不高兴”,指责这个抗议那个,反而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是民族心理的辩证法。有没有健康的大国心态,对中国的未来十分重要。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7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局部战争接连不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给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并没有改变。当代世界的主题并非说世界和平已经到来,发展问题也非解决,而是讲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和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和长期任务。

所谓世界主题,是指关系到世界全局的整个世界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具有全球和战略意义的主要问题,它反映出一定时间内世界发展的突出特征和基本趋势。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际形势出现缓和。邓小平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并科学地分析了形势和多种力量的消长及相互关系,仔细地研究了世界诸多重要问题及对世界的影响,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科学判断。其依据是什么呢?从政治上看,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和平力量大于战争的力量;从军事上看,美苏全球战略部署没有完成,核武器巨大的毁灭性力量使谁也不敢轻易动手;从经济上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都面临发展问题。的确,冷战结束后,美苏对峙引发世界大战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国际形势继续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印证。然而,面对伊拉克,特别是南联盟被侵略和我驻南使馆遭袭击,人们难免要问世界的主题变了吗?我们认为,尽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十分猖撅,世界和平面临更加严重的威胁,但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仍然没有改变。

第一,国际形势继续趋于缓和。冷战、对抗没有给两个超级大国带来什么好处。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的主战场从军事领域转向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国都专注国内问题的解决,重视发展和社会问题。虽然霸权主义为自身独霸世界的战略利益发动战争,但当达到目的后就立即停战,免得陷得太深,拖垮经济。这些客观上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继续缓和。

事实上,苏联解体,华约消失,附属于两大阵营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不复存在,成了国际形势继续缓和的有利因素。尽管俄美对抗没有也不会消失,但双方有对抗,有妥协,又有合作。双方在科索沃问题上严重对抗,剑拔妈弩张,但最终还是坐下来谈判,达成了某种妥协。一些地区和国家因领土争端,民族、宗教等问题不断发生冲突,但经国际社会的调停和各自出于缓和的考虑,谈判或试图谈判解决分歧和问题,大都有所缓和,如以巴、叙以和谈,埃厄和谈等。朝鲜和韩国在自主统一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使热点降温。因此,从总体上讲,国际形势继续缓和将是今后世界发展中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而缓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具有世界上最庞大军备,特别是核军备的两个大国的军事势力客观上对世界战争起着制约作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事力量,尤其是战略核力量仍可以同美国一比高低,但经济不景气,国力衰落,难以承受大的战争。美国虽在常规武器上超过俄罗斯,而且综合国力较强,但它不能不顾及俄军事力量,特别是战略核力量。因此,在车臣问题上,美国和欧盟只能要求维护车臣的“人权”,或进行制裁,即不能采取实质性的步骤。另外,从现代战争的威力看,强者之间的胜利者和失败者都是投有的,要么两败俱伤,要么同时毁灭,尤其是核战争。所以,世界大战,特别是核战争的威胁及大国之间的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世界有望获得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三,和平是当代世界人民面临的头等大事,维护和平是世界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世界的根本问题。而和平力量日益壮大,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受害最深的还是人民,因此人民是坚决反对战争的,是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科索沃战争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俄罗斯两国及其人民强烈反对北约的侵略,美国及其意大利等盟国的人民纷纷进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反对对南联盟的野蛮空袭。目前世界人民更加关心和注意维护世界的和平。此外,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可以说,随着第三世界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维护和平的各种因素的增多,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第四,目前世界各国都毫无例外地面临着一个发展问题,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首先,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迫切需要解决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过去大多数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结构单一,生产条件差,长期的殖民掠夺和统治,造成了这些国家严重的贫困和落后。独立后,这种状况基本上没有变。特别是由于不合理、不等价交换等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仍十分困难,贫穷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发达国家在经过经济上的“黄金时期”和后来的低速发展后,“发展速度”和“再发展”成了其面临的共同难题或最大的问题。其次,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南方经济的制约。若南方经济进一步恶化,南北差距越来越大,北方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并不意味着战争的危险已降低到了零点,和平已经到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战争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物。因此,在认识世界的主题时,无视或试图否认战争危险性的存在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在实际上也是站不住脚的,而且是有害的。事实上,邓小平在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判断时,并没否认战争,相反,多次强调并提醒人们注意战争危险性的存在。他首次提出世界两个突出的问题是在1984年5月,而在同年的国庆讲话及会见外宾时,两次提到战争的威胁仍然存在。到了1990年底,他认为现在国际形势不可测的因素很多,矛盾越来越突出,比两霸争夺时复杂得多,乱得多。显而易见,邓小平经常反复告诫人们,不要以为天下太平无事,而要时刻警惕战争危险性的存在,要积极地维护世界和平。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不意味着世界已获得了共同发展的机会。首先,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还很严重。这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如在发达国家,前几年欧美经济增长缓慢,而日本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日本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而美国经济则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而世界经济不平衡表现最突出的还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达4万多美元,而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低的为100美元。其次,南方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1993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26万亿美元,西方七个发达国家占62.5%,其人口却只有世界总数的12%,而发展中国家占世界总人口74%,却只拥有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因此,从世界局势看,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间题更加严重。

那么,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的潮流,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撷科学概括了当今时代的突出特征,反映了世界发展的趋势。两极格局的终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尽管世界并不安宁,天下并不太平,但世界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将带着20世纪末的和平发与发展的主旋律进人崭新的21世纪。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必将成为新世纪时代的主流。其次,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共同的要。面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灾难,世界人民痛定思痛,真正体会到和平的珍贵,发展的必要,强烈渴望和维护和,反对战争;殷切地企盼和促进发展,反对贫穷。特别是二战结束后,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前进,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正是全世界人民这种共同要求和愿望的反映。再次,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战略目标,是世界人民长期而神圣的共同任务。目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还远远没有实现,而期望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望,显然是不现实的。目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充满着重重阻力,破坏和平与发展的行为愈演愈烈。因此,邓小平始终把和平与发展看成是世界诸多问题中需努力解决的两大主要问题,由于它与世界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世界人民需要认真对待,共同努力完成这个任务,以造福子孙万代,造福于全人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最大障碍。首先,冷战后的世界并不安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为谋求世界霸权,继续充当世界“警察”,无视世界潮流和世界人民的呼声,动辄武力威胁别国,甚至搞扩张侵略。其一,它通过双边和多边协定,不断加强军事同盟。其二,加强了海外的军事存在,将其作为干涉和侵略别国的前哨基地。其三,不断进行针对别国的单方或多方军事演习,显耀武力,威胁别人。其四,不断进行核武器的换代升级,保存了大量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其五,构造国家和地区导弹防御系统,打破国际军事战略平衡,谋求战略优势。其六,利用“人权”和所谓的“人道主义灾难”大肆施压,干涉别国内政,特别是绕开联合国,公然对国家进行裸的侵略和占领。所有这些,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因此一国之内战,两国边界冲突、甚至战争,充其量在一国之内或两、三国之间发生,而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的十多个国家,对弱小的国家进行侵略,则是在冷战时期美苏严重对抗的六七十年代也未曾发生过。而这种情况若不加以有效制止的话,这对于世界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其次,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本来就阻碍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使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更加艰难,同时也严重阻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从海湾危机到海湾战争,多国部队耗资达1133亿美元,而这些大都由科威特和其盟国分摊,而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重建需5000亿美元。对南联盟的侵略造成直接损失达1000亿美元。这不仅给受害国的经济带来了灾难,也给邻国经济带来了损失。同时战争导致大量资源、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其损失难以估量。此外,大量研制和装备新式武器,部署导弹防御体系,势必引发世界军备竞赛,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将是灾难性的。

总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目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严重障碍,是现代战争和世界不安宁的根源。在世界人民渴望和维护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仍极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违背了时代潮流,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最严重的威胁。

第一,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这是邓小平为我们制定的战略决策。他始终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看成是现代战争和世界不安宁的根源。历史上,中国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剥削,以后又受到霸权主义的欺负。中国是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坚决主张维护世界和平的,是反对霸权和侵略的。同时,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不仅有利于人类进步事业和世界人民,而且也有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和中国人民。正是由于这样的理由,邓小平把反霸权和维护和平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

第二,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他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为我国对外政策的第二条,并提出应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新秩序的准则。可见,这是他的一贯思想,也是我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点,同时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大贡献。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特征的,由少数大国主宰世界,严重损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冷战结束后,本应立即改变,但霸权主义者仍顽固坚持并大肆推行“新干涉主义”,又一次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了新的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取而代之以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其核心是强调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和维护各国的、独立和国家利益,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以及武装人侵和用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发展经济。新的国际秩序以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人类的发展为目的,建立在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因此必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给予极大的促进。超级秘书网

第三,大力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世界的多极化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十分明显。惟一的超级大国对世界的控制力在减弱,想独霸世界已力不从心。俄罗斯军事势力不容忽视,经济潜力较大,是重要的一极。欧盟、日本也分别是重要的一极。总之,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反对建立单极世界,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我国还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外交手段,在宣传建立多极世界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的同时,还同许多国家就双边和世界的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取得了许多共识,推动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力地反对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篇8

关键词:时代潮流;中国梦;伟大复兴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前我们的奋斗目标,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些目标既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反映了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也充分回应了如何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怎么走、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梦等时代问题。正因为如此,中国梦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音,它不仅照亮了人们奋发进取的现实愿景、更昭示了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同时也丰富了世界梦的基本内涵。

一、中国梦照亮了人们奋发进取的现实愿景

(一)中国梦深度凝聚“走什么路”共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虽然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也走过弯路,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追求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谋福祉,这才能够使我们党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能够不断地为强国富民的目标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梦,最终要实现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国家的强劲发展态势是实现中国梦的支撑,所以它才如此地强烈,如此地振奋人心。

(二)中国梦的现实依据是基本国情。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梦,绝不是别的什么梦。比如,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还需几十年的发展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再如,在资源方面,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近枯竭,更是无法和一些资源大国相比。中国梦的最终目标是要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用和平的方式,文明的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建好美丽家园的同时,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

(三)中国梦的近期目标进入倒计时。1987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在总量和人均上都完成了“翻两番”的任务,顺利地实现了“三步走”的前两步。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确立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八再次重申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这就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加具体的目标,更为可行的时间表,是可望而又可及的中国梦。

二、中国梦昭示了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一)中国梦是党执政使命题中之义。党的十六大提出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即“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党的十不仅重申了这一论述,并且把现阶段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使命的三大任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统一起来,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新的时代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并且维护世界和平,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庄严承诺,也是对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中国梦的具体诠释。

(二)中国梦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忧患意识。从国内看,我们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风险。从国际看,一些发达国家图谋限制、遏制中国发展,我们的民族复兴仍然面临重重阻力。这些,都决定了民族复兴将会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同时,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强烈的执政安邦的忧患意识,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洞察危机,未雨绸缪,知难而进,一往无前,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三)中国梦规划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发展路径。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只是摆在我们当前的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强调人的发展机会平等,中国梦还强调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中国梦规划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历史任务和中国道路,就是让社会事业全面现代化,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进一步改革开放,改革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总之,一切的发展都要围绕对人民的责任、围绕人民提出的要求,最终依靠人民群众,实现国家、社会和人民共同进步。

三、中国梦丰富了世界梦的基本内涵

(一)中国梦有利于实现世界梦。虽然近代中国处于落后被动局面,但在2010年我们重新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都证明中华民族是不缺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能力与意志的。提出中国应对人类有较大贡献,也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天下情怀”。随着中国梦的不断推进,意味着中国将为世界文明贡献更多力量和智慧。中国向世界展现着中国道路的独特魅力,它也必将鼓励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和平崛起道路。

(二)中国梦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认同。中国梦的提出与实现不可避免地要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复兴也不是简单地恢复昔日的辉煌、回归过去的兴盛,更重要的是提升国际地位、建构国际形象,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才是当今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正在帮助和重塑世界,给世界带来新的希望,为世界注入越来越多的正能量,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条件。只有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才能在世界公民中汇聚圆梦的能量,才能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国道路和中国生活方式的认同,以不断的自我警醒朝着圆梦的方向进发,中国梦才会真正实现。

(三)中国梦汇入世界和谐之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梦和世界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中国的扶贫事业,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的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今天,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说每一个中国人能够圆梦,也就是标志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圆了梦。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梦就是和谐世界的梦想,是世界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以自己的意志能力带来能与世界人民共同分享的发展与机遇。中国梦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迎难而上,妥善应对一个又一个挑战,使中国发展得更好。中国发展得好,既是中国人的福音,也是世界的福音。

参考文献:

[1]中央党校出版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系列讲话精神学习问答 2013年12月

上一篇:狼王梦范文 下一篇:总经理助理岗位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