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04:15:53

世界科学论文

世界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

微世界为学生提供了“做”中学的环境,学生可操纵模拟环境中的对象,构建自己的实验体验,参与测试实验系统的行为。微世界一般的活动结构包括了创设有趣的情境、探究、解释、应用、评价等内容,最主要的活动部分是通过操作进行互动探究的活动。互动性是微世界的特点之一,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让孩子掌握观察、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等探究技能。以“光合作用”概念为例,由于光合作用发生的过程,是一个微观、复杂的过程,肉眼很难观察到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因此可以用光合作用的微世界进行教学,整个教学流程及学生学习行为参与过程(如图2所示)。光合作用微世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利用传感器进行光合作用的模拟实验,建构关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的概念,并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掌握对照实验设计与实施的探究技能。光合作用微世界的活动内容结构如下表1所示。又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ofColorado.)开发的交互仿真虚拟实验微世界(phet.colorado.edu/zh_TW/),网站里很多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领域的微世界资源。其设计理念是通过互动探究的实验,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技能并深刻理解概念或现象。例如支撑自然选择的概念认知,微世界创设了一个草原情境,通过一些按钮操作能够选择和控制草原上的动物、植物的种类、环境类型以及兔子的性状等,然后学生可以通过图表看到动植物数量的变化,从而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再如生态平衡的微世界,通过学生动手参与探究活动,控制草原上动植物的数量,发现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多次尝试设置不同生物数量的活动中建立起能够维持生态平衡的数量关系,从而理解保持动植物数量一定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总而言之,微世界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做”中学,掌握解决问题的探究技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二、思维参与——利用微世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也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根据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高阶思维是在目标分类学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如分析、评价、创造属于较高水平层次的能力。根据斯滕伯格的思维理论,思维有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使用性思维。微世界的探索活动需要学生高阶思维的参与,如作出假设、推理结论、分析数据、生成新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等思维能力,因此微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光合作用微世界的思维参与过程如下(如图4):1.促进学生探究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用适当的技术可以来支持学生学习,微世界提供的活动,凸显在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推理能力。微世界提供的探究环境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将思维集中关注高层次的认知过程,脱离低层次的计算,可以帮助学生建模并可视化思维过程。微世界的实验操作是理想化的,减少了很多的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干扰,让学生的思考更加集中和深入。同时实验的操作过程可以重复和再现,学生在有层次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后的数据和图表中、评价中运用推理能力帮助建构概念。例如在微世界中的反馈和评估项目,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从这些练习中可以培养和检测学生的探究推理能力。如下面的题目(如图4),学生在探究光合作用后,让学生分析哪种情况下水草的寿命最长。该题,需要学生运用推理分析能力及光合作用的概念解决问题。答案是D的水草,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光、二氧化碳和在叶绿素下进行,然后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在A、B项中缺乏光照,C缺乏二氧化碳。通过整个微世界的各个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推理能力。2.促进学生分析科学数据能力的发展微世界的实验数据常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图表能够直观展现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变量变化另一个变量发生的相应变化的情况。通过识别图表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实验中收集资料,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实验后需要对这资料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说明,在微世界中,会通过各种数据表整理数据,用图表来解释事物整体格局、发展趋势并通过证据建构和解释概念。例如在生态平衡的微世界里,通过草原上植物、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的图表,让学生分析一段时间内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及要维持生态平衡的条件(如表2、图6)。还通过数据可以让学生对未来草原上植物、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进行推测(如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狼灭绝了,兔子数量增加,草不断减少;进而理解如果持续下去那么草会被兔子吃完,而兔子因缺乏食物而无法繁衍下去,最终导致生态失衡。图表还是培养学生预测、假设等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它来研究分析对象的发展趋势并作出预测。从图表中观察到植物、兔子、狼在这30.8年间的数量变化,可以帮助学生推测分析时间与动植物数量变化的趋势,根据动植物之间数量变化的关系,预测这个生态系统是否能够持久达到生态平衡的状态。

三、情感参与——利用微世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为提高学生的情境兴趣和探究欲望,微世界会设计成游戏的模式,并在设计学习任务上体现多样性、新奇性、活泼性和挑战性。学生如果能够顺利完成一个挑战,掌握一个技能、创造一个作品,就能够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态平衡的微世界,其任务的设计是有挑战性的,即让学生设置植物、兔子和狼的数量,看能否使生物能够保持平衡更加长久(如图7)。在界面中有评价如“游戏结束,你的分数是34分……,你能做什么去消除这种不稳定呢这些有挑战性的任务都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又如在探究人的膳食平衡概念时,有一个饮食与运动的微世界(如图8),设计了人的肥胖程度与食物、运动关系的有趣任务。如果你挑选的食物含卡路里过高,而且运动量过少,就会很快肥胖起来(如图8左边的人形象发生变化),直观有趣地展现饮食平衡与适量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会让学生对膳食平衡、运动有更深刻的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喜欢开展各项生物探究活动时,他们将对生物学科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形成对生物学的高度热情,或为将来会成为生物方面的专家、一生从事生物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微世界能够有效促进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为建构复杂(或抽象)概念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架。在利用微世界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技能和高阶思维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数据分析能力、探究推理能力方面,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探究生物学的兴趣。另外基于网络的微世界,可以重复学习和使用,学生还可以利用课前或课后进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人机交互学习、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微世界,在进行教学时要恰当运用好微世界,则需教师课前要做好研究,了解微世界的教学活动的结构,自己动手操作微世界,了解它的主要目的、功能、操作的关键以及在课堂中恰当选择时机去应用。当然,微世界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作为众多教学工具的一种,是技术在教学中的一种应用,是帮助建构复杂(或抽象)概念的一种有效的工具。教学中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微世界只是为教师的生物教学提供了多一种的选择,只有运用恰当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世界科学论文范文第2篇

科学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产出形式。撰写科学论文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功。

学习撰写科学论文是每一个研究生的必修课,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好。

什么是SCI论文?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板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

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

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

IS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

进入SCI系统的刊物分为两类,即内圈和外圈,前者的影响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称为SCI刊物,后者称为SCIsearch刊物。

衡量期刊特性的,除了影响因子外,还有及时指数(Immidiacy Index)和被引用半衰期(Cited Half Life)。

及时指数是指一种期刊当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的次数与当年的文献总数之比。此指标表示期刊论文所述的研究课题在当前的热门程度。

被引用的半衰期是指一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次数逐年累计达到被引用总数的50%所用的年数。

被引用半衰期反映期刊论文研究题目的延续时间,即期刊论文时效性的长短,或知识更新的快慢。

在选择投稿的刊物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指标。

SCI论文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

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在世界著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

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

就基础研究而言,在什么样档次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便具有什么样档次的水平,一目了然,一般不再需要鉴定。如果成果不是在国际知名的SCI刊物上发表,便很难被认为是国际水平的。

发表SCI或SSCI论文是与资源所基础研究领域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是联系出国深造时使国外导师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

好文章的起码要求:

Clear: 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楚、表达清楚

Complete:内容完整、结构完整匀称,切忌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Correct:科学内容正确(不出错)、资料数据正确(数据可靠、可信)、语言正确(无语法错)

Concise:论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学内涵、使用定量方法

怎样撰写向SCI刊物投稿的科学论文?

据估计,属于语言和写法方面的原因而退稿的,占30-40%;属于实质性内容的原因而退稿的,占60-70%。

为了有的放矢,应该首先分析向SCI刊物投稿命中率低、退稿率高的原因:

无新意,重复他人工作(国际刊物最欢迎的是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工作);

有新的发现,但未能很好地提炼、升华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单纯的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理论的分析;

仅仅是区域性(Local)的工作,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的的工作(General),即仅仅是国外方法在中国某一地区的应用,而不是提出新的方法;

文章组织得不好,文字功夫欠佳,国外审稿人难以看懂。

怎样使研究工作具有新意?

采用新技术、新仪器对自然过程进行观测,取得新资料;对新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新概念;在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理论。

用新的思路、理论或方法对前人取得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新的结论。

立足于我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如黄土高原、黄河、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等),发现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对前人建立的模式或理论提出质疑,建立修正的模式。

怎样对观测资料进行提炼、升华?

以新的理论、概念为指导。如地貌学的临界理论、复杂响应理论。

建立模型:经验统计模型;有物理基础的模型;模糊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分形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

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

在GIS平台上进行研究成果的集成与表达。

怎样进行文章的组织?

文章的结构

语言

图表

提要: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目的、方法,主要发现、结果、结论。应具有自明性。

关键词:准确、规范、不要太偏(否则会影响文章的引用)

前言:提出问题

介绍论文的背景,本领域的前人研究与现状,尚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方法(理论或观测技术)

所取得的资料(资料是如何取得的,对资料精度的分析)

分析与结果(逻辑推理、理论推导、建立模型、模型的验证);

结论。

语言:

使用严格的科学术语,不使用未经定义的似是而非的说法,对于自己首次提出的概念要给出明确的定义;

语言要准确,少用语言,切忌将科学术语生硬地译回到中去,使国外审稿人不知所云;

要有较强的逻辑性,推理要由充足的理由(已知的原理或事实的依据),不要做大跨度的跳跃。可以看一点逻辑学的书,包括数理逻辑,以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写出地道英语论文的窍门:

多读,多记,多背,不妨采用小学生学作文的方法,多背一些句子甚至段落。

当语言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可直接写出英文,而不要先写中文,再逐句甚至逐词。只有能用英语思维的人才能写出好的英文。

多投稿,国外审稿人常会对语言进行修改,与你的写法对照,会有很大收获。

图表:

地图是地理学家的特殊语言,是地理研究成果的结晶。

用相关图、变化曲线、分布图来表示所取得的成果,比语言叙述要直观得多,而且也更加具有定量意义。

以表的形式列出必要的观测数据,国外审稿人对此很感兴趣。

不同类型科学论文的写法:

分类

(1)实验性论文

(2)报道性论文

(3)理论性论文

(4)综述性论文

实验性论文

1 前言

2 实验方法

世界科学论文范文第3篇

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即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称ESI,是由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基于SCI和SSCI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ESI拥有衡量科研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强大分析评价功能,一经推出便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分析评价工具①。根据武汉大学邱均平教授的科研竞争力指标体系,评价特定学科的竞争力应该从学科生产力、学科影响力、学科发展力、学科创新力这4个方面进行。根据ESI数据,学科生产力用近11年来发表的论文数(即ESI论文数)表示,学科影响力用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和高被引论文数来表示,学科发展力用高被引论文占有率表示,学科创新力用热门论文数表示②。本文以ESI为基础,从上述四个方面对进入ESI前1%的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进行评价,力求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与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ES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一年中提供的7次数据,统计分析了进入ESI排名前1%的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数、总引用量和篇均被引频次及其排名变化,以及高被引论文的情况。这7次数据具体包括:(1)2010年3月统计的199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的数据;(2)2010年5月统计的2000年1月1日-2010年2月28日的数据;(3)2010年7月统计的2000年1月1日-2010年4月30日的数据;(4)2010年9月统计的2000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的数据;(5)2010年11月统计的2000年1月1日-2010年8月31日的数据;(6)2011年1月统计的2000年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的数据;(7)2011年3月统计的200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的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学科生产力

机构的论文数量可以代表该机构的科研产出能力(即科研生产力),而学科的论文数量则反映该学科的学科生产力。被ESI收录的论文都是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的论文,论文的质量相对较高。因此,ESI中论文数量及排名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生产力状况。

3.1.1论文数及其排名

如图1所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数量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由1754篇增至1995篇;论文数排名同样处于上升状态,由65名升至58名。图1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总数及其排名以上数据表明,中国农业大学的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生产力在2010年3年至2011年3月间,无论从论文数量的增长还是从排名变化上来讲,都处在持续快速提升之中。

3.1.2与国内机构的对比分析

本文统计的7次数据中,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进入ESI前1%的研究机构数量分别为:887、857、867、882、899、915、931个。进入前1%的大陆高校和科研机构有19个;农口高校中有6所: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7月首次进入)和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7月首次进入);“985”高校中有12所,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于2010年5月和7月首次进入。中国农业大学的植物与动物科学的论文数量在大陆机构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科学院,且比排在第三位的浙江大学多427篇。由于ESI数据每次更新时进入排名前1%的机构数量都会发生变化,同一学科不同时段的排名绝对值并不能完全反映该学科的实际排名位置或排名变化情况。为了更好的表示学科的排名情况,本研究提出无量纲的R值,即校正排名值,对ESI的绝对排名值进行校正。R介于0-1之间,1指排名第一,0指排名最末。R越接近1表明该学科在ESI前1%的机构中排名越靠前,反之则越接近0。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真实,下文将利用R值对中国农业大学和国内及国外机构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如图2所示,国内进入ESI植物与动物科学前1%机构的论文数R值均呈上升趋势。图中19个机构可明显划分为三个梯队:排名前三的机构为第一梯队,其R值均高于0.9,其中中国科学院最高,中国农业大学排第二,第三为浙江大学;排名第四至第七的机构为第二梯队,其R值在0.7一0.9之间,分别是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其余机构皆属第三梯队,其R值均小于0.7,这12个机构与中国农业大学还有较大差距。在进入ESI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前1%的“985”高校中,只有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论文数排名进入前100名。且从7次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农业大学的论文数增长量高于浙江大学。由此可见,中国农业大学的植物与动物科学在国内研究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学科生产力仅次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生产力增长速度还明显高于浙江大学,从R值来看,中国农业大学比浙江大学也有明显优势。

3.1.3与国外机构的比较分析

本文选取国外论文总引用数排名前十的机构及中国农业大学关注的瓦赫宁根大学、加州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德州农工大学和霍恩海姆大学5所高校(其中瓦赫宁根大学、加州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总引用数排名在前10之内)进行比较。如图3、图4所示,本文所选择的国外大学或机构排名基本保持稳定;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数量排名增长迅速,并且排名在霍恩海姆大学之上,但与其他11所国外高校或机构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上述比较可知:在国内,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生产力处于领先地位,仅次于中国科学院;国际上,其学科生产力排名比较靠前,但与排名前十的机构还有一定差距。

3.2学科影响力

量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同时要注重质的提高。论文数量反映的是学科生产力的状况,论文总引用数量则是学科影响力的重要体现。论文总引用数量越高说明机构的学科影响力越高,学术辐射范围越广,所受关注越多。

3.2.1论文总用引量

(1)论文总引用量及其排名如图5所示,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总引用量处于持续快速增长的状态,由7121次增至9457次;论文总引用量排名同样处于上升之中,由219名上升至172名。由此可见,从总引用量来讲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影响力处于较快提升的状态。图5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总引用量及其排名(2)与国内机构的比较分析如图6所示,国内进入ESI植物与动物科学前1%机构的论文总引用量R值均呈上升趋势。图中机构也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排名前三的机构为第一梯队,其R值在0.8以上,其中中国科学院最高,浙江大学排第二,中国农业大学第三;排名第四至第七的机构为第二梯队,其R值在0.6一0.8之间,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R值低于0.6的12个机构皆属第三梯队,这些机构与中国农业大学还有很大差距。用R值来表示邱均平教授提出的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③,论文总引用量R≥0.90的学科为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又划分为三个档次:论文总引用量R≥0.99的为世界顶尖学科;0.95≤R<0.99的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学科,0.90≤R<0.95为世界高水平知名学科。由此可见,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正在快速地向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列迈进。(3)与国外机构的比较分析如图7、图8所示,本文所选取的12所国外大学或机构植物与动物科学总引用量排名R值基本保持稳定,相对而言只有霍恩海姆大学R值变化较大;中国农业大学总引用量R值排名虽处于明显上升趋势,但与所选国外机构还有明显差距。所选国外高校或机构中,中国农业大学的总引用量排名仅与霍恩海姆大学比较接近,与其他11个机构差距很大。中国农业大学总引用量名次持续提升,而且上升速度明显高于所选国外高校或机构。

3.2.2高被引论文数

ESI中的高被引论文,是根据论文在相应学科领域和年代中的被引频次排在前1%以内的论文。高被引论文的内容一般属于该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是诸多研究成果的提炼,它是学科影响力的另一个重要评价指标。2010年5月统计,2000-2009十年间,中国农业大学共有高被引论文33篇,其中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属于中国农业大学的为16篇。2011年3月统计,中国农业大学共有高被引论文41篇,其中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属于中国农业大学的为21篇,较2010年5月增加5篇。41篇高被引论文中属于植物学与动物科学领域的论文是20篇,其中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属于中国农业大学的为11篇。中国农业大学高被引论文中,被引次数最多(224次)的是刘金华(通讯作者)发表于SCI-ENCE(2005年)的论文;其次为张大鹏(通讯作者)发表于NATURE(2006)的论文,被引129次;第三为叶德(通讯作者)发表于PLANTCELL(2005),77次。这三篇论文均属于植物学与动物科学领域,且这三种期刊5年影响因子分别为31.052、32.906和10.679。在前述41篇高被引论文中,有20篇属于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占中国农业大学高被引论文的48.8%。可见,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发展力在中国农业大学所有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根据《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09》的研究成果[16],2009年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量世界排名前十的机构其高被引论文均在100篇以上;而国内高被引论文数最多的机构中国科学院有35篇,其他机构均在10篇左右。由此可见,中国农业大学的高被引论文数与国外顶尖机构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在国内已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综合上述论文总引用量和高被引论文数两项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影响力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其学科影响力处于领先地位,但与世界顶尖机构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继续大幅提升。

3.3学科发展力———高被引论文占有率

学科发展力用高被引论文占有率来表示。高被引论文占有率=高被引论文数/数,该比率越高说明该学科在以后的发展中越有可能产出更多优秀成果,更有能力保持该学科的持久核心地位。根据2011年3月数据,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论文总量为1995篇,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共20篇,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高被引论文占有率约为1%。根据《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09》的研究成果,2009年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占有率世界排名前十的机构均在15%以上;国内排名前两位的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均在2%以上。由此可见,与国外顶尖机构相比,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发展力存在相当大差距,很难在短时期内达到它们的水平;与国内领先机构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国内领先的地位。3.4学科创新力———热门论文数截止到2011年3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的热门论文为0篇。根据《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09》的研究成果,2009年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热门论文排名前三位的机构均拥有5篇以上热门论文;热门论文数在1—5篇的机构有174所;国内仅有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拥有热门论文。由此可见,同国内大部分机构类似,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创新力与世界顶尖机构存在较大差距,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4结论

世界科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医学毕业生 论文撰写 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289-01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的人类未知领域被认识、发现、开发,这些科学成果传播的最好媒介和途径就是“文章”。 据国外资料统计:世界图书资料每15年增长1倍,而近50年已增长10倍。世界每年发表自然科学论文600万篇,如果再算上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论文,数量就更加惊人。所以,论文写作在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医学院校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医学人才的重大任务, 要成就一批当代合格的医学人才,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尤其应该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论文撰写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条较好途径。“写作”是人们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1] 医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工作实践中总会遇到一些依靠现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必须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进行论文撰写十分必要。

一、高职医学毕业生对论文撰写不够重视的现状

高职医学毕业生对于学生论文撰写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有很多高职院校基本还没有开设论文撰写指导课程,更没有把毕业论文作为高职医学毕业生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没有作为指标就没有评判标准也就没有训练指导,最终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于护理记录、交接班报告书写、医嘱的处理甚至是科研能力都较为薄弱,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质量。

1.观点表达不清

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都可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在动笔之前似乎想了很多,但写出来就很少,或者根本写不出来。这说明想得还不够多,思绪可以是“天马行空”,但写论文需要逻辑构思。思绪是意识流,写作是文字流,从意识流到文字流,大部分东西被过滤掉了。[2] 论文撰写就会存在构思混乱,论述课题逻辑性差,观点不能明确表达的现象。

2.缺乏原创性

论文撰写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就是常说的缺乏原创性,往往是全部引用别人的观点,没有做到旁征博引。

3.格式错误

在确立论题的时候不知所措,即使是确立了论题,在写作的时候也会出现各种格式错误的现象,导致毕业论文无法完成。

4.可读性差

医学论文撰写应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独创性)、可读性等内容。[3] 由于医学生对论文撰写领会不深,写出的东西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或是可读性,还停留在普通写作水平层面上,导致论文无法通过。

二、高职医学毕业生对论文撰写不够重视的原因

1.原因分析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在医学论文撰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高职医学人才培养的更好实现。为使我国高职医学院校毕业生在论文撰写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现主要针对高职医学院校毕业生在论文撰写不够重视方面作出相关分析,以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1.1作为选修课的误区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医学写作课程的开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学校将医学写作作为选修课,让学生自学,由于生源素质差,加上非专业课,学生普遍不予以重视,形同虚设,难谈学习效果.[4]

1.2开设写作课程时间过早

虽然有的院校将医学写作作为一门必修课,但课程开设一般是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对于论文及写作没有概念。由于医学课程专业性非常强,需要专业老师通过指导与实践相结合来进行授课,学生对于一些医学名词、医学术语等还不能透彻理解,会觉得现在学习为时过早,姑且听之。

1.3对写作的厌倦心理

对于一直以来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高中生来说,本身就会对写作产生一种莫名的厌倦心理,再加之文学功底较差,基于这样的状况多数学生对论文撰写未产生足够的重视,更不可能写出合格的论文。

1.4缺乏合适的教材

目前高职医学院校还缺乏能将医学、写作及临床联系紧密相配套的教学教材,或者说还没有找到更适合作为医学生论文写作指导的教材。

2.改进措施

高职医学毕业生如何写好一篇合格或是有价值的科学论文,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才有可能完成一篇合格的有价值的科学论文。为了摆脱高职医学毕业生论文撰写不足的现状,针对高职医学院校没有开设或是已经开设但还存在诸多不足的论文写作课程,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医学论文写作课程设置更合理化、科学化。

2.1作为必修课

将医学论文写作设置为必修课,选择合适的教材,聘请有丰富的编辑经验和写作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由于论文辅导老师的工作量很大,时间和精力有限,另外辅导老师可能不具备全面丰富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此时学报编辑可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作为特邀的论文辅导老师参与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指导,必要时还可以讲座的形式给医学生论文写作提供帮助和指导。

2.2灵活的教学方式

可采取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方式,改革枯燥的教学方法;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多进行论文写作,并参与论文修改和评论;教师可选择一些优秀的论文作为范文讲解,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使学生在学校打好基础,毕业后能写出和发表合格的科研论文。

2.3定期学习

定期组织学生到本校的编辑部去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编辑方面的知识,以加深学生对论文书写格式以及规范化的认识。

在高职医学院校开设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将有助于医学生论文写作及科研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医学生的医学论文写作水平和科研技能水平,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推动现代医学界学术的发展和传播,促进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邱瓞曾.医学科技写作[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7-9.

[2]卢绍华.浅谈高校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过程[J].现代教育科学,2012,(9):55~57,104.

[3] 史继学. 医学论文写作.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M],2008.

世界科学论文范文第5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8200多种重要期刊,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为主,同时收录部分基础教育、大众科普等,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全文文献总量2200多万篇。按年查询就可以获得该年发表的论文总数。表1(截至2008年5月29日)显示,科技论文数从1997年的100.4万篇增加到2006年的231.4万篇,10年间增加了1.3倍;在收录的论文数量中,在作者中用“学院”或“大学”查询,就可以得到高等院校作者的论文,从1997年的25.4万篇到2006年的93.0万篇,高等院校的论文数增加了2.66倍,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所占的比例也从1997年的25.3%增加到2006年的40.2%。2007年的数据目前仍在变化,但从2007年的总体比例来看,高等院校的论文比例仍然在升高,达到42.04%。在2006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统计论文数为40.5万篇,高等院校的论文数就占到66.07%。表2显示:2006年SCI、EI、ISTP三系统中国的收录论文总数达到17.2万篇,占国际论文总数的8.4%,按照国际论文数量的排序,跃居世界第二位。其中2006年高等院校为14.37万篇,占国际论文总数的83.7%,而2004年这个比例为80.7%。2006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7.1万篇,排在世界第5位。2006年高等院校占SCI、EI、ISTP三系统的比例分别为78.83%、83.71%和86.26%,高等院校论文在国际科技论文中所占比例很高。

高校的科研论文服务面向的不仅是科研申报、职称评定,也包括岗位考核、职务考核、研究生毕业或答辩,还包括本科院校的评估论文。当在网上看到武汉某高校教师用编织袋送科研成果时,开始还觉得惊奇,但从近几年高速增长的科技期刊统计数据和我们期刊编辑统计及处理的论文稿件数量情况发现,论文数量的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

高校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数低

文献计量学奠基人加菲尔德曾依据数据,发现引文计量是人才评价的有效工具,通过计量科研人员的论文被引数,可以衡量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必须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取他人的经验来进行。一篇学术价值很高的基础研究后,迟早总会引起同行的关注和引证。一般情况下,质量高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就多。按SCI网络版数据库统计,2001年~2005年SCI收录论文总数前6个国家论文、引文及篇均论文被引用次数见表3。2006年与2005年以相同的口径相比,中国SCI论文的总数增加了4.3%,被引次数由13.3万次增加到17.1万次,按1997年~2006年的统计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为3.93,比上一年度统计的3.85略有增长。论文价值可以用学术价值和形式价值来衡量。论文的学术价值是由其内容决定的,是指论文在内容上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在写作技巧上则要求文字简洁、观点鲜明、图表恰当等。论文的形式价值,主要体现在科技论文所发表的期刊和后带来的附加效应,如论文被收录和转载、引用和论文获奖等。中国科技论文被引频次低,宏观上也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国际论文的整体价值与论文水平。通过对2005年排名前20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被SCI收录论文统计数据对比发现,高等院校科技论文累计被引次数贡献率明显低于科研机构。

基本科学指标所统计的中国十大高校从1997年1月到2007年8月31日所发表的论文总数、总被引用次数和每篇平均引用次数(或称引用率),都大大低于哈佛大学、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显示了我国高校和国外著名高校在科技创新力上的巨大差距。高等院校科技论文是高等院校科技环境和科研能力的体现,也代表了我国科学研究的水平和创新能力。高等院校科技论文引用率不高的原因有三:其一,管理制度上有缺陷,以数量统计为依据的考核方法。过分依赖量化的考核迫使教师围着“论文”转。其二,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对于不同学科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和地理等不同学科,忽略了各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其三,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大部分科研工作者模仿跟踪多,自主创新少,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有原始创新的成果更加少,且封闭的研究环境导致了许多高校之间进行大量的重复研究工作。

当大量的高质量论文走向国际的时候,我们国内的期刊面对的又是怎样的环境呢?尽管我们知道科技无国界.但从科技文献引用的统计分析数据来看,熟悉的语言和容易获取的渠道是被引用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与世界优秀科技期刊相差很大。而一些国际性知名期刊和出版发行机构纷纷进军中国。争夺优秀稿源和市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朱作言院士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时指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任重而道远。国际上通常用“影响因子”来衡量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数字越高表明期刊的学术水平越高。国外一些国际权威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能达到20~30,可中国的期刊被引用率还很低,除个别能达到4,大多数都只有1或零点几。朱作言认为,这远远不能反映中国的学术水平。“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信息交流的重要舞台,没有一批国际知名的学术刊物,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就不能得到完整体现。”

科技论文发展状况的探讨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这是一项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总理在大连200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致词中说,要“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的确,创新力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词。自从20多年前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以来,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产出标志之一的科学论文,其数量一直在上升。2006年2月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确定:到2020年,我国的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要进入世界前5位。很明显,未来的科学论文的统计更多地侧重于以论文的被引篇数和次数为依据。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也就是10年多一点的时间,要想达到《纲要》的要求,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与排在世界第5的法国之间的差距是显著的。

高速增加的论文数量和低的引用率,反映了我国高校科研在目前制度下的弊端。在各个高校竞争激烈的情景中,能否得到政府的重点资助,能否申报到课题,能否发表数量多的科研成果,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处境。有研究显示,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高水平的教师,工作的重点并不是在科研工作上,而是在跑科研项目上。而得到的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和教师,其研究项目绝大多数靠研究生来完成,且一个项目分多个题目完成,同一题目又有多个研究生共同研究,而研究生必须才能获得答辩权,多个研究生基本内容相同的论文分别投向不同的期刊。同时,为职称评审、申报课题增加论文数量的砝码,将一篇内容的论文分为几篇。记得有位社会学专家说过.一种错误行为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主要原因应当从当事人自己身上找,如果发生在许多人身上,主要原因就应当从制度中找。

目前国内学术期刊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国内好的稿件普遍外流。因为高水平的论文一旦在国外的某些影响大的期刊上发表以后,被国际同行关注、引用的几率更大,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葛墨林表示,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稿件质量是关键。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建议,国内一些科研能力较强的学者要身先士卒,把优秀稿件优先投到国内的期刊上。“我们自己都不支持,谁来支持。”

近几年来,一方面随着高等院校科技环境的不断改善,科研人员越来越重视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国际交流渠道不断扩大,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次数、参与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和提高,科研论文的作者和科技期刊越来越重视参考文献的著录,参考文献的著录日益规范,科技期刊论文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这是我国科学研究环境改善和整体科研能力提高的体现。我们不应神话SCI,但SCI收录的论文及统计数据,从宏观上反映出国际论文的状况。我国大量的SCI收录论文未被引用、且篇均被引次数一直处于世界落后水平,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世界科学论文范文第6篇

医学科学工作者,无论人事医疗、科研、预防或教学工作,都需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获取知识与信息,也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最重要的形式是科技论文。医学科学论文的质量,既反映了医疗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医学发展动态,同时也是后人发现和发明的基础。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而是将科研与实践工作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推理,并形成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的论点,这样的书面记录才是学术论文。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目的

1贮存科研信息

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总结,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明、发现的基础(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不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传播科研结果

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对于科研工作,必须"开始它,完成它,发表它"(tobegin''''''''toend''''''''topublish)。因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明,都是社会成员的个体劳动或局部承担的科研活动的结晶。对于全人类来说,很有必要将少数人的成果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技术没有国界),才能使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论文付诸实施的。

这种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也可以传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克隆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绵羊,它无疑是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因此学术论文也是传播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且按照公认惯例,科学成果的首创权,必须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上,方能得到承认,而新闻媒体传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认的。

3交流实践经验

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一线的其他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这些经验与教训是十分宝贵的。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就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造福于人民。

4启迪学术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各种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通过论文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交流,并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5提高研究水平

科技论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凝聚着巨大的艰辛。在写作的过程中,随着思维的深化,可提高科技工作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6考核业务水平

发表科技论文的多少(数)与它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贡献大小(质),是评价科研工作者业务、科技成果的重要标准(必需是实事求是,科学的反映科研结果,决不允许造假)。当然也是进行业务考核与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尤其重要)。也是发现人才的渠道之一。

(二)医学学术论文撰写的要求

1思想性

撰写一篇医学学术论文,首先必需遵守医学科学的道德。其次要有自己鲜明的论点,即全篇的概念与判断要明确,避免含糊不清、主观、片面,以及脱离客观实际。

2科学性

科技论文的写作应该是为了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客观的真理,使之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医学科学论文的写作,则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疾患,保障人民健康,造福于人类的重大举措。因而,从论文的选题、设计、观察研究、归纳分析,直到结论,每一步都必须坚持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和严密的方法(1964年聂荣臻提出)。具体而言:

(1)选题: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否则将劳而无公。

(2)设计:为了真实的反映客观结果,需要排除一切可能影响结果的主观因素和偶然因素。因而选择的方法与采用的材料要有充分的可比性和随机性。

(3)观察研究:真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及过程,而无任何失真(真实性);准确的观察和记录,而无增减偏离(准确性);全面完整的收集资料,而无重要的残缺(全面性)。对于临床研究虽然有时是困难的,但是十分重要的。

(4)推理和结论:推理要有逻辑性,结论要有严谨性。不可夸张或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必须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佐证,而且只有在承受实践的基础上撰写的论文,才最有说服力。

3先进性也称创新性。

科技论文上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的科学记录,它不同于一般的专著和教科书,或工作总结。论文应有新的发现与发明,而不是一味重复过去的资料和结论。如搞基础研究,就应选题新颖,方法先进,有新发现或新观点。临床研究应采用更多的病例,或更加深入的观察,或有创新的治疗方法,且疗效更好。这就必需阅读足够的相关文献,了解过去与现在的行情。许多学术论文投向期刊后不被采用,往往其内容就是缺乏新意和创见(如报道100例阑尾手术的体会)。当然不同的期刊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如全国性期刊就应该达到国内外领先或先进,地方性期刊则要求地方性先进。只有这样科学才能不断发展,技术才能日益进步。

4实用性

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除少数纯理论研究的论文之外,绝大多数医学论文应结合医疗、预防的工作实际,力求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比如进行动物实验,不单纯是为了进行研究而研究,或为了写几篇文章而研究,而应在动物研究的基础上,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过渡到临床,造福于人民。论文的实用价值越大,其指导作用也就越大,越具重要性,读者也就越欢迎。

5可读性

医学学术论文的文字要应用规范化的语体文、包括科技语体。要求表达准确、简练、通顺,层次发明,论据严谨,图表清晰,最好还有一定的生动性。要使读者感觉到通顺流畅、毫不费解,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经历,获得最多的知识和信息。但应切忌华丽情感的修饰,脱离实际的夸张。

6规模性

科技论文写作要按一定的规范格式。尽管许多科技期刊有着自己固定写作格式,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日趋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如:计量单位一定要标准化)。规范化的格式有利于科技信息的国内、国外交流,也便于文献检索。

世界科学论文范文第7篇

对这两本杂志我不敢说倒背如流,但绝对是熟读。我又买了不少相关书刊,知道了很多有意思的、同时又是“正确”的知识,包括光速、相对论、引力、超新星、黑洞,等等等等。就连“目击”和“案例”这两个很有学术味道的词,我都是从《飞碟探索》上学到的。可以说《飞碟探索》是我的科学启蒙老师。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最吸引我的,还不是这些“正确”的知识,而是那些极有可能“错误”的知识:外星人绑架地球人、金字塔的神秘能量、月球背面的轰炸机、古文明早就发明了电视等。当时并没有什么特技高超的科幻电影可看,即便有,我可能也不屑一顾――我认为真实世界比那些科幻的东西更神秘!

我甚至专门搞了个笔记本,命名为《新子不语》,专门摘抄各种神秘事件的资料,期待有朝一日能从这些资料中看出内在的联系,见证奇迹。

现在,我马上就到40岁了,《新子不语》早就不知哪里去了。今天的科普事业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怪力乱神的东西不但孔子不谈,科普杂志也不谈了。《飞碟探索》早已转型为主流科普,不再讲那些离谱的世界之谜了。

事实上,如果你关注现在的科普文章,会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致力纠正人们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的:金字塔根本没有神秘力量、针灸的效果没有通过科学验证、火星上的“人脸”其实是自然形成的地貌。

这类文章可以称之为“负能量”科普。它的作用是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告诉我们世界其实没有那么离奇。我小时候爱看的那些,则可称之为“正能量”科普,它

的作用是让人对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愿意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索世界。

有句玩笑话说,如果一个人30岁以前不是左派就是没有良心,30岁以后仍是左派就是没有大脑。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一个人小时候不看“正能量”科普就是没有好奇心,长大了不看“负能量”科普就是没有大脑。

因为过去不靠谱的“正能量”科普实在太过泛滥,现在中国科普的主流是“负能量”。人们用科学论文和数据说话,以辟谣为己任。“负能量”科普更专业,更能激起读者的愤怒之情,所以也更容易被有见识的人传播。

因此,就今日中国而言,也许“负能量”科普比“正能量”科普重要得多。话虽如此,但我还想说一点,对科普来说“负能量”是很重要,那么科学研究呢?科学研究其实是正能量的。科学家做的绝大多数研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为了说明什么什么效应不存在,而是为了证明什么什么效应存在!如果你跟科学家说我知道针灸的疗效是假的,他们会表示你说得对,但他对这个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什么疗法能真的有效!对科学家来说,天生希望发现奇迹。

这种想要有所发现的欲望,这种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热情,并不是“负能量”科普给的,而是“正能量”科普激发的,是他们小时候看《飞碟探索》时获得的。

世界科学论文范文第8篇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期刊为1300多种。

SCI、SSCI交叉关系

SSCI对其收录期刊范围的说明中明确告知该数据库中有一部分内容与SCI重复,这是因为学科之间本身有交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文献中的自然反映。另外,SSCI从34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通过计算机检索文章主题和引文后,生成一个与社会科学有关的文献目录,此目录再经ISI编委会审核,选择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文献加入SSCI。因此SSCI也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自然科学文献,二者的交叉关系更为密切。

什么是SCI和SCI期刊的影响因子?

SCI是由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于1963年创建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之一。

ISI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所收记录包括论文与引文,其引文记录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书籍、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文献。所涵盖的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学及化学;行为科学。因此,SCI是一种为国际公认、并被广泛使用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科技文献检索工具,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被我们称做“SCI论文”。

作为一种独特的检索工具,SCI同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EI(工程索引)、SA(科学文摘)有着明显的区别,其独特性在于引入了“引文索引”概念。其作用是:将一篇文献作为查找的线索,通过收录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跟踪其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来掌握该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从而迅速发现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因此SCI每年均对其收录的期刊进行较为客观地评估,以当年一种期刊过去2年内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这2年内该期刊的总篇数,作为该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影响因子越高,说明该期刊中的论文被引用的机会越大,影响力也越大。从出版形式来说,SCI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1997年,ISI推出了SCI的网络版数据库WebofScience检索系统。该检索系统中的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其信息资料更加翔实,收录期刊更多,同时该系统充分利用WWW网罗天下的强大威力,检索功能更加强大,更新更加及时。

世界科学论文范文第9篇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期刊为1300多种。

SCI、SSCI交叉关系

SSCI对其收录期刊范围的说明中明确告知该数据库中有一部分内容与SCI重复,这是因为学科之间本身有交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文献中的自然反映。另外,SSCI从34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通过计算机检索文章主题和引文后,生成一个与社会科学有关的文献目录,此目录再经ISI编委会审核,选择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文献加入SSCI。因此SSCI也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自然科学文献,二者的交叉关系更为密切。

什么是SCI和SCI期刊的影响因子?

SCI是由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于1963年创建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之一。

ISI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所收记录包括论文与引文,其引文记录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书籍、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和其他各种类型的文献。所涵盖的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学及化学;行为科学。因此,SCI是一种为国际公认、并被广泛使用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科技文献检索工具,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被我们称做“SCI论文”。

世界科学论文范文第10篇

――诺贝尔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谈他给智障的儿子起名“光”的原因

在全世界发表的科学论文中,中国所占的份额已从1980 年的0.2%上升至2006 年的7.4%,首次超过了日本。但质量还不能与数量相匹配。科学论文按被引用程度计算的得分,世界平均数为1.0,中国则几十年来一直停留在0.35。但从1995 年以来的十多年中,这个数字已经倍增至0.73,而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中国两大专业方面,得分数已接近1.0。

――《自然》杂志高级记者特克兰・勃特勒谈中国在奥运赛场之外的伟大竞争

如果将这比作一场奥林匹克赛,中国得分为9.8,而美国则为2.3。

――长期在中国工作的美国疾控中心官员伊普将中国震灾后与美国卡特里纳飓风灾害后的应对措施作了比较后说

我猜测,围棋应是外星人创造的。当然,对于这一说法,我也没有证据。我只是觉得,围棋太深奥了,人类不可能创造出来。

――棋圣聂卫平称“围棋是外星人发明的”,因为围棋太难,很难想象是由四五千年前的人类创造

袁老就是有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配!

――《袁隆平陪老伴逛车展》的配图新闻热爆网络。与往常网络中总是充满仇富的讨伐声不同,对于袁隆平买车,网民却一边倒地支持

做公司要尽量培养“生人文化”,而不是“熟人文化”。中国企业不能令行禁止,就是因为大家都是熟人,制度没法执行。西方在这一点上就比较好,都是“生人心态”,都按照制度办事。

――中外公司文化的不同

容量缩水了,价格没变,这不就是变相涨价吗?

――可口可乐换了新包装,容量由以前的355ml 变为330ml,虽然价格没变,却照样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中国的年轻人已经加入了“全世界最孤独的一代”。他们通过手机等现代技术手段与他人联系。对90%的年轻一代来说,手机正变得比男女朋友还要重要。

上一篇:科学问题论文范文 下一篇:初一科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