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院实验范文

时间:2023-09-25 06:27:56

教科院实验

教科院实验篇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地属中等城市,具有“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特点,并与地方经济、地方产业有着天然联系。这些学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其办学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应用人才。在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学型院校中,实验课与理论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由于会计工作的敏感性和机密性,使得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因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怕单位财务资料外泄等原因而较难达到实践效果,所以会计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基本科学素养、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应用性复合型财经专业人才。探讨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对增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效果,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应用型人才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在会计教育中强调实验教学一直是会计教育的特点,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实现会计专业应用性培养目标的有利保证。本文所指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包括:一是以会计实验室及其硬件为物质基础;二是以实验教材及相关软件为实验内容;三是拥有高水平的实验师资为实验质量保证;四是具有一套完善的试验管理和考核制度。本文探讨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即是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

(一)经费投入不足,实验硬件资源有限。地方本科院校因地方投资、地方管理,教育经费不足,直接影响到实验室投资建设。会计实验室一般包括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一些院校虽建有会计手工实验室,但硬件设施有限,仅有一些手工实验台、投影仪、教学及学生手工模拟用资料等;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虽有计算机,但有关财务软件没有足够资金购买,仅有几种常用的基础财务软件,等等。

(二)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实验教学内容既包括与理论课衔接的各种实验,也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一是实验课时安排不足,实验课流于形式。地方本科院校实验课在教学计划中占的比重较少,理论课安排较多,实验课时安排不足。即使有实验课时安排,由于师资原因或学生重视不够或实验安排不合理、实验管理不规范等原因而使实验课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实验效果;二是实验教材不够系统。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升格本科院校时间相对较短,在教材建设方面还急需完善,实验教材的选用不够系统;三是实验过程中重模拟核算,而忽视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的实验。

(三)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实验课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实验课效果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年轻教师较多,从校门出来直接从教的研究生较多,他们相对来说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指导实验课时由于实践经验不足而影响实验课效果。

(四)实验管理、考核制度尚不规范。有些院校没有实验室管理制度,或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但不够规范,或执行不够规范,例如实验课开出率不足、实验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被损坏、实验资料乱堆放、查找不方便,等等;学生实验考核制度不健全,有些学生因为实验课比考试课容易达标而不重视实验课学习,从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加强实验室建设、做好配套实验内容设计、抓好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实验管理考核制度方面进行建设。

(一)充分利用实验室硬件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对会计实验室的投资有限,这是会计实验室发展的资金瓶颈,需要院级财务统筹安排。在实验室硬件条件短期内难以增加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硬件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二)完善实验内容。结合国家教育部对实践教学的规定,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一方面结合课程特点,增加与理论课衔接的单项实验课时,压缩理论课时;另一方面增加独立设置的综合实验课。

一是增加单项实验课,并充实实验内容。例如,《会计学原理》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章节可以安排为实验课,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可以在学完理论课后安排实验课,结合实训教材中的原始凭证,让学生自己“读懂”原始凭证,获取原始凭证提供的人员签字、业务时间、经济事项、经手人责任、凭证联次等信息,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根据原始凭证分析经济业务,判断会计分录,锻炼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成本会计》中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等可以通过提供制造业生产原始凭证,让学生练习费用的归集,然后结合有关生产数据练习费用的分配等。在实验过程中,原始凭证的设计很重要。《会计报表分析》可以由实验室搜集最近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报表数据进行独立分析,写成实验报告,再由实验指导教师总结分析。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

二是增加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并充实实验内容。例如,独立设置的《会计综合实训》、《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设计》等课程。《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以会计手工模拟核算为主,会计电算化为辅的综合模拟实验课。因其是综合实验,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要求很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会计制度设计、审计学以及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应安排较多的实验课时。手工模拟核算部分,可以让学生(或按岗位分成小组)独立进行会计处理,教师加以指导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职业判断能力。让学生准备一套会计相关资料,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查阅。在综合实验中要重视对会计岗位分工、凭证传递、内部控制的实验,让学生在掌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体会会计监督,并能够进行一定的会计分析。会计电算化模拟部分,因课时有限,而且学生在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已经对会计电算化非常熟悉,在进行手工模拟资料转化为电算化资料时,教师应侧重组织学生对会计资料初始化的练习分析,以及引导学生比较手工与电算化处理的差异等。《会计信息系统》一般以ERP软件为教学软件环境,学生在电算化实验室进行上机操作。可以结合目前中小企业使用较多的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在实验过程中应注重财务业务一体化部分,让学生熟练运用购销存以及应收应付系统,并结合税法知识、财务会计知识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注意比较计算机处理下原始凭证的生成与手工的不同,与会计制度设计相结合,理解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设计。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会计专业教师的“双师型”队伍建设问题,一直是近几年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有些院校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考试,借此提高教师综合专业素质。因为这类考试对实际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所以也可以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有些院校鼓励专业教师到校外实习,教师实行轮流实习制度;有的院校鼓励教师在校外企业或会计中介机构兼职,为企业做会计税务咨询等。通过这些措施,目的是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样对提高授课水平、增强实验课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为鼓励较高实践水平的教师从事实验课教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可以同样课时待遇。单项实验可以由该课程理论课教师指导,这样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同一个老师,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课中出现的问题,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应重点强调的地方,方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融合在一起。

(四)完善实验管理考核制度。完善实验管理制度,设置专职的实验管理员,管理实验室的开出、交接,实验室设备的检修、报损等,实验资料每年的购买、更新、搜集工作,以及计算机的维护、软件的更新等工作。完善实验课考核制度,细化实验课考核方式,例如《会计综合实训》实验课成绩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平时实验课的成绩,可以占总成绩的30%,由实验课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打分;第二部分为考核表,包括原始凭证装订、记账凭证编制、日记账登记、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科目汇总表编制、总账的设置和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等,占总成绩的50%,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最后的手工模拟资料打分;第三部分为实验报告,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对会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监督以及会计电算化初始化、电算化与手工的比较等的理解,占总成绩20%。通过量化、细化考核标准,设计一部分统一标准,一部分灵活能动性的标准,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规定实验的同时尽可能发挥学生实践的能动性。再如,《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课的考核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平时实验课的成绩,可以占总成绩的20%,由实验课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打分;第二部分为考试成绩,可以结合全国ERP工程师认证考试或由教师设计的考试,占总成绩的70%;第三部分为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10%,可以是学生对ERP某系统的理解,也可以是针对某系统的二次开发等。考核方式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之,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做好配套实验内容设计、抓好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实验管理考核制度等措施,完善会计实验体系建设,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人才的目标。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建勋,解振锁.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

[2]姜崧.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08.8.

教科院实验篇2

研究型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机制创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格局的逐渐形成,精英式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成为了研究型学院本科教育的核心趋向,这无疑是对理论基础、专业素养以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实验平台与实验教学机制的构建,是当前研究型学院当前面临的迫切课题。教学实验平台搭建与实验教学机制创新有着密切联系,这其中就涉及到实验内容、实验程序和实验设备的更新等。灵活、高效的实验教学创新机制,除了需要立足于实验设施、学科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之外,专业项目特色的形成以及指令性教学的统一也不应忽视,只有切实做好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融合,才能从根本上落实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内容,满足研究型学院实验教学的根本要求。

一、现阶段实验教学体制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的滞后性。作为高校教研室的附属单位,实验室建设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问题,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表现在仪器设备使用和实验用房建设方面,而技术人员之间交流和沟通的缺乏,既影响到了实验教学优势的发挥,同时也对资源效益产生了诸多不利因素。

第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待革新。从当前实验教学的项目和内容分析,无论是科研生产还是社会服务都与一线相脱离,难以发挥高新技术的优势,与知识经济内容相违背,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独立思考意识都有诸多不利。此外,实验考核方法的缺失也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这对于实验教学效果的优化极为不利。

第三,师资队伍素质有待加强。在经济因素影响下,教师大多不愿停留于实验室工作当中,激励制度的缺乏,更是导致人员流失问题极为严重,实验室队伍建设青黄不接。除此之外,不合理的职称结构与学历结构,也是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缺少对实验教学的足够重视,自然有碍于实验教学体制与管理的创新。

二、实验教学的机制创新与实践

1.构建科学化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第一,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对于研究型学院而言,受到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通常实验教学采取的分散实施模式,很难做到实验教学的统一化安排。因此,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可适当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学生实验可选择在晚上或是周末,满足教学安排需要和设备利用率需求,这是构建科学化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关键所在。

第二,网络管理软件系统的运用。开放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无论是内容开放还是时间开放,都依赖于良好实验环境的构建。网络管理软件系统在实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实验教学的网络化预约,学生可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实验时间。此外,网络预习系统也在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得到落实,通过虚拟实验室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学习指导过程,针对紧密测试仪器可完成对应的网络虚拟培训,这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发展。

2.实现科研与教学的一体化

作为研究型学院特色功能的集中体现,科研工作的展开,除了立足于现代化人才培养之外,还关注到自身的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工作,这与人才培养集成化趋势的形成有着必然联系。我们通常会通过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来衡量研究型学院的科研水平。实验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使教师生产实际与业务能力相结合,在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也使研究型学习的开展,真正在实验教学中得到落实,这对于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研究型学院中科研任务的直接承担者,教师和学生在科研任务完成中的重要性均不可忽视。

3.研究型学院师资优势的突出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研究型学院的显著优势,研究型学院中的专业领域学者在尖端技术研究开发方面有着较强的实力,通过对学术发展及专业信息的动态化管理来优化自身的研究方法与治学态度。因此,研究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机制创新,应当切实发挥自身的学院师资优势,通过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搭建,实现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有效结合,这对于研究型实验教学的实践创新有着积极影响。

4.研究型学院实验条件的有效利用

研究型学院实践教学机制创新,应当实现对实验条件的有效利用,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体现实验设备对教学内容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实验教学方式的随意性较大,且内容松散、系统性差,这些是实验教学创新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于研究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而言,课题研究、课题教学及创新能力培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这就需要将实验技能视为基本素养和意识,促进实验教学实践机制创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研究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的培养模式分析,机制创新的实现与研究型教学的专业发展及整体定位有着密切联系,它在促进本科生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也使教学计划中渗透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促进研究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相互融合,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呈现过程。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型学院本科教学在专业培养和教学计划设立中的核心环节。实验教学机制创新依赖于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这是联系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实验教学平台搭建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实验教学机制,这对于研究型学习的落实有着积极的指导与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艳玲.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110-111.

教科院实验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4402

在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关系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而会影响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由于在办学历史、硬件建设与师资队伍方面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不同类型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受硬件建设水平以及实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没有达到充分的发挥,其实验教学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以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对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创新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为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1 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

众所周知,财经类专业应用性很强,实践能力是财经类高校毕业生核心职业能力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作为应用经济学下的所属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亦不例外。对于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通过仿真环境,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以及《海关实务》等实践性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在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显著的互补性,实验教学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的助推器。也就是说,通过实验教学,应使得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深刻了解各项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和工作技巧,为参与毕业前实习和入职提供支持。具体而言,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应使得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以及《托收统一规则》等国际惯例,初步具备开展函电撰写、报价核算、托运订舱、进出口货物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能力,以为其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尽管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实验教学日益重视,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依旧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困境。

2.1 实验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不够清晰

实验教学是培养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在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已形成共识,但是最终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与实验课程在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紧密相关。目前,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验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实验教学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缺乏充分的认识。这使得,实验课程在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缺乏科学的定位或定位不够清晰,进而影响了实验课程的开设效果。

2.2 实验教学的资源投入有限

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目前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资源投入的强度相对较小。这主要表现为:首先,实验教学的硬件不够完善。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不同,经管类高校的实验教学通常需要计算机、服务器以及机房等硬件的支撑,而受到办学资源的制约,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门实验室通常较少,并且实验教学中采用的软件的类型和数量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此外,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实践类课程的师资较为短缺,大多数教师不具备从业经历,对最新实践活动缺乏深刻认识,实验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其已成为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中的一个“短板”。

2.3 实验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实验教学对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实验教学是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有效渠道。但是,另一方面,从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一些实验课程安排在毕业前夕,学生学习动机弱化,学习热情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消退,这使得,一些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实验教学的热情有限,并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满足于完成基本实验任务,很少对实验任务背后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进一步挖掘,从而使得一些学生对专业实践活动的理解不够系统、深入,难以形成全面的实践创新能力。

2.4 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缺乏完善的评估机制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实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不仅涉及到专业知识的讲解与实验过程的演示,其往往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与沟通,其效果通常难以直观观察,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才能对实验教学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目前,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验教学的管理基本上是通过系部完成,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机制缺乏或不够完善。这使得,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往往难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在实验教学中一成不变。显然,这不利于实验课程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实验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

3 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对于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是其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核心职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对于促进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结合上文分析,笔者认为,关于如何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破除实验教学困境,未来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科学定位实验课程的地位,不断优化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对实验课程进行科学定位,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外向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总学时一定的情况下,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合理确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课程的学时,并注意不同实验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构建各种渠道,不断加强与涉外型企业和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及其变化,并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整理,了解实验教学在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对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力求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新颖性。

3.2 逐步增加实验教学的资源投入

未来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的投入结构,逐步加大实验教学的资源投入,提升实验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水平,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另外,应注重实验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不断提升实验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保证各门实验课程均能拥有一支高效、稳定的教学团队,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资源,为实验课程的有效开设提供坚实保障。

3.3 完善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强化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

当前,在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鉴于此,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课程的授课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验软件的特点,科学选择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探索,逐步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另外,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实际参与程度和实验完成质量,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积极探寻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切实高质量完成各项实验任务,同时应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和易出错地方进行及时总结和归纳,以切实保证每次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不折不扣地实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保障。

3.4 构建有效的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评估机制

构建完善、有效的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评估机制对于提升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可通过构建内部评估体系与外部评估体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校内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对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应积极邀请校外实践领域的专家和从业人员对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赋予二者不同的权重,得出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结果。最终,通过依托校内与校外双重评估体系,推动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何解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

[2]俞毅.财经类院校实践课程的教学创新――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9(5).

教科院实验篇4

【关键词】物理实验 教学改革 开放-自主式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O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80-02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工科院校现代化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加快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所依托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二、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地位不高,重视不够

马克思说:“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的就是物理理论知识来源于实验,实验又用来检验物理理论知识。可见,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在院校教学中应该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它们相互转化,互为基础,相互依存,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事实上,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许多院校实验教学一直处于辅助教学的地位,甚至狭隘地把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某些理论。

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验教学条件比较差,实验教员的作用得不到尊重,实验教员始终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不能突出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限制了学员走进实验室的热情和主动性,也使参与实验教学的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打击,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实验教学已不能完全满足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的根本要求[1]。

2.教师重科研,轻教学

高等院校作为教育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育人,是培养学生,教学应该是所有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实验教学也包括在内。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政策导向和考评机制的重心却主要在科研上,科研成果比教学能力更重要,例如在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评职称、定岗位、聘任等方面强调的几乎都是科研成绩和论文数量。这种评价体制导致高校教师们越来越偏重科研,而很少潜心教学,甚至许多教师把教学当做一种负担而应付了事。这些教师一心想着申请科研项目和,不重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缺乏动手实践能力,不善钻研教学改革,上课只会照本宣科,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实验仪器也不能规范操作。这些客观上都助长了实验教学日益边缘化和形式化的倾向。

3.教学资源建设多,利用率低

目前,许多工科院校为了发展壮大,不断加大对教学硬件建设的投资,这其中就包括实验室的建设。大量的投资为实验室修建了豪华宽敞的教学大楼,购置了许多高科技实验设备,这些本应该会大大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由于这些院校的实验教学缺乏促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获得同步增长的教育机制,缺乏促使教师推进其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奖励机制,甚至为了方便管理和降低维护修理实验设备费用,许多实验室没有真正对学生全方位开放。这些因素就导致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和机会少,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很低,很多昂贵的实验设备基本没怎么使用。因此,虽然教学资源建设多,但是实验的实际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4.课程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多年来,由于受到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的影响,受到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和师资水平的限制,许多工科院校的物理实验教学总体上仍然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这些院校的教学体系陈旧落后,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学内容设计缺乏科学性(比如,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和研究性少),实验仪器也日益智能化。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物理实验课兴趣的下降,也不利于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应有的教育功能正在逐步减弱。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以及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的求学动机和目的不端正,不能树立远大理想,读大学混文凭找工作的观念比较流行。这些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抄袭数据和报告现象比较严重。

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那么具体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本人认为建立“开放式-自主式”实验教学平台是当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三、“开放-自主式”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开放-自主式”实验教学平台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个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中,很多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具体教学模式是:首先教师花大量时间讲解,从实验原理讲到步骤,要测量哪些数据,数据如何处理,应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详细介绍实验仪器。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是学生不需要动脑筋,重复教师的演示就可以完成实验。而且只追求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忽略实验过程本身的意义,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2]。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心在学生的新方法。具体模式为: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教师抽点学生们讲解实验原理,教师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自由争辩与讨论,让学生提出最佳实验方案,最后教师做总结并强调重点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如碰到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问题,查阅教辅系统上的资料,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更新教学内容,开设研究性课程,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教科院实验篇5

【关键词】眼科学;实验教学;高职高专

        眼科学实验是眼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眼科学实验与眼科学理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二者组成了眼科学教学的全部内容。实验教学是培养高职人才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1],通过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而且在实验中学生也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由于高职实验教学起步较晚,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一般地方院校或中专院校转型而成,因此高职实验教学底子较薄,基础较差,已成为高职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当前为适应经济发展及卫生服务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长,但与此同时教学质量并不能同步提高。在眼科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尤其在实验教学中显现出的一些问题,已极大地影响及阻碍了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1滞后的教育观念与现代实验教学的矛盾

        传统的教育政策及观念较守旧和落后,只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包括眼科学在内的多学科平衡发展。加上长期以来学校对眼科学教学投入不足,使眼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不尽如人意。

        1.1重理论轻能力:只强调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因而把实验教学置于从属地位,实验课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一些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多年得不到更新,虽然现行的教学计划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但理论教学课时仍远多于实验实习课时。另外,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短缺,使得一贯以来实验课的成绩都是从属于理论课,教学大纲上要求的许多实验教学内容都不能正常开展。实验成绩仅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30%,有的甚至不考核,因而实验课程考核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实践能力,势必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教师则为了保证学生的应试知识,不得不舍弃掉许多重要的实验教学内容。

        1.2师资力量薄弱:据不完全统计,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里,眼耳鼻喉科学教研室专职教师仅2~3名,大多院校没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部分专科教师学历偏低,缺乏系统的专科培训及临床实践,缺乏现代教育及教学的技能的训练,缺乏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知识面相对狭窄,工作能力不强,授课水平不高。实验技术人员只是作些简单的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工作,没有真正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作用。由于观念偏见和政策上的不配套,对他们都是使用多、培养和关心少,进修提高的机会更少,远滞后于当今实验教学的需要,再加上晋升机制不畅、待遇不高等原因,导致实验教学队伍不稳定,高学历人员难以补充,无法形成一支层次结构合理的技术梯队。

        1.3实验教学内容重旧落后、教学方式单调: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很少,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训及培养。实验内容如视力检査、泪道冲洗、测眼压等一成不变,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提高其学习兴趣。教材中已经把实验方法和步骤描述得很详细,学生只需照葫芦画瓢。在实验课上由实验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上课时由老师示范,然后学生模仿进行练习,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死记操作流程,练习时拼命模仿老师的动作,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发。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传递知识,而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另外,实验教学中缺乏科学的能力考核手段,只是由带教老师在实验结束时凭印象给分,导致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足。 

        2陈旧滞后的实验设施与当今实验教学需要的矛盾

        2.1实验室少:各院校普遍存在多学科、多年级、多班次、多人数合用同一实验室的现象,造成实验室人员拥挤、教学秩序混乱,各学科冲突日益增多。

        2.2实验教学设施陈旧落后、短缺:由于投入过少,实验室的实验教学设施明显落后及不足。一些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多年得不到更新,大多数不能用于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只能开设普通验证性实验,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短缺,使得教学大纲上要求的许多实验教学内容都不能正常开展及进行,学生们得不到直接参与操作训练的机会。教师带教难,学生操作练习更难。

       2.3实验教学安排不合理:实验教学安排课时少,教学手段简单落后,验证理论性实验过多,基本技能训练偏少,且缺乏系统性。

        3对眼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浅见

        3.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各院校的领导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和使用,要摒弃传统的旧观念,制定出合理的政策,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给予实验教师与理论课教师同等的待遇,在课酬、进修学习、评优及晋升等给予一定的优惠和重视,以吸引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水平的人员加入到实验教学队伍中来。另外,应对全体实验教学人员实行统一调配使用,通过竞争上岗、绩效考核与业务培训等措施,做到使用与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人才资源,尽快培养起一支思想稳定、业务过硬、技术全面、学历层次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以推动实验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摒弃或压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增加适应眼科学发展的新内容,注重实验教学与临床需要相接轨,缩小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眼科学专业性强,存在解剖结构复杂、生理功能特殊、专业术语深奥、眼科疾病种类较多、发病机理繁琐、眼科检查项目繁多等诸多问题。开展眼科学实验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眼的解剖生理;正确进行眼科检查;临床见习中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可系统地认识疾病发展规律;规范掌握眼科常用治疗操作。如可减少査视力、色觉检査、滴眼药水等操作内容,增加裂隙灯显微镜检査、眼底检査等技术操作。另外,可将实验教学课时数增加至50%,有的学校已增加至59.4%。

        3.3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率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运用。教学方式的改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师生互动的作用。如采用床边教学法、pbl教学法、病例讨论教学法等,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3.4改革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加大实验教学的考核力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考核,将实验课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加大到45%。建立健全相关的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等项目进行考核,采用口试、学生互评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评定出综合分。在实验考核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5增加实验教学的投入:学校加大对实验室投入,及时补充新仪器,新技术,使实验教学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和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和热情。在做好基础实验教学工作的同时,突出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的建设,强调要围绕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例如我校就加强了临床医学、护理专业的投入,建设省级专业特色课程。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实验教育个方面的改革,真正发挥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教科院实验篇6

关键词:实验教学;模块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1 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一批国内重点高校,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比如“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高校;另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一批有特色的中高职学校脱颖而出,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而处于第二层次的地方院校和独立学院的位置略显尴尬,既没有研究型大学前沿的理论,也缺乏中高职学校务实的技术。因此,地方院校和独立学校面临着迫切的转型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

《决定》的出台为独立学院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下的基本任务就是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直接融入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深度融合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发展道路。

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确立必然对实践性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国际贸易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更离不开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对实验教学的模式、内容和方法进行转型改革。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习、实践、创新、就业及创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使之切合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下广西外贸发展的形势以及适应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特色。

2 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2.1 实验教学体系的特征

(1)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实验环节中,应用手工、场景、电子、仿真、体验等诸多手段,围绕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要求,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从简单、被动、模拟操作到主动设计、创新性综合运用,逐渐提高实验内容的难度,构成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2)教学管理自主化。

在实验环节中,凸显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团队的作用,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为以学生管理为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这种把学生“小老师”与专任或兼任实验教师等同的做法,能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感和存在感,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3)教学组织探究化。

在实验环节中,采取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变身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教学安排先体验后专业操作,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问题的探究者,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积极开拓的创新意识。

2.2 实验教学体系的模块

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特点,构建“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全方位、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首先,我们将实验教学根据技能掌握程度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技能型”、“综合技能型”和“创新技能型”。

(1)基础技能型实验属于初级层次,侧重单一技能的训练,主要是演示性实验。该模块的实验一般为一门课程的辅助实验或者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重在基础,面向综合。例如外贸单证实验课程,紧扣单证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设计了商业发票、装箱单、运输单据、保险单据、报检单据、报关单据、结汇等各种单据的制作背景,从签订进出口合同、审核信用证、办理运输、投保、报检、报关、结汇等环节整合教学内容。

(2)综合技能型实验属于中级层次,侧重综合技能的训练,主要是设计性实验。该模块的实验一般指的是仿真实验,即在一个模拟的外贸环境中,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进出口商、银行、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等),并对进出口业务进行处理,旨在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群知识的能力。

(3)创新技能型模块属于高级层次,侧重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与科研、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该模块的实验内容可来自教学与生产实际、科研相结合的课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拟题目,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最终以论文形式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也可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竞赛,比如“挑战杯”商业策划书的撰写,或者模拟产品会布置展台及对产品的推介,等等。旨在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将三个层次的实验按照能力要求分成不同实验模块。每个实验模块体现了不同的实验培养目标和实验技能的训练。由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交叉与渗透,将专业课程群的实验分成若干模块使得教师能清楚认识不同实验课程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有的放矢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生为本的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这一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提炼素质全方位发展,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循序渐进(表1)。

最后,设置合理的考评机制。基础型实验以实验操作、实验规范、实验能力及实验结果综合统一折算为30%计入总成绩;综合型实验,以实时评估具体实验环节操作质量(60%)加上整体测评考试(40%);创新型实验以发掘优势为主,5级评分制。 2.3 实验教学体系的运作

基于校园网络技术和网络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采取开放性的运作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应包括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对象开放、实验场地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四个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的IP地址,登陆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操作。小组成员可以在宿舍进行讨论和互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报告。

为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应制定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以保证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规范化。

另外,要加强专业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专任教师应该提供到外贸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教学工作量计算向实验教师倾斜,稳定实验教学队伍。

3 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

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认为应该在现有条件下按以下步骤来具体实施。

3.1 了解当前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

通过这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明确本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行业和企业,合理确定调研的样本,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中心,对比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相近专业,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阶段的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对外贸人才的技能要求,从而确定实验模块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3.2 修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编制实验教学大纲

针对区域经济特征,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及差异化培养目标为基础,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从设计理念、教学定位、改革思路、计划方案及体系特色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国际贸易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手册。

3.3 实验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教科院实验篇7

【关键词】西安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 通识教育

实验教学跨学科专业共享模式的成因

艺术专业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不确定性和延伸拓展方面,其专业概念的阐释具有不可穷尽的特征。专业界定由于受到地域文化需求以及学校自身所定位的教育思想、体制、方法等的影响,使其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西安美术学院专业群的形成和演化深受西安美院历史的影响,促成了具有西安美院特色的本科专业教学体系。

在新形势下,专业美术院校以传统的纯美术为主的高等专业美术教育结构(西画、国画、工艺三大学科为基本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势必要进行专业的拓展、重组及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针对当前艺术类生源知识结构、毕业生就业市场不乐观的现实,加强实验教学通识教育,能从根本上支撑宽口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高等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验教学是艺术专业教学的基本载体, 教师教学与学生的艺术创作都是在实验室内完成的。传统美术学院多为单专业院系设置,各专业实验教学相对独立、封闭及固化,培养的学生常常缺乏多学科视角下的社会工作适应能力,无法适应本科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版画专业学生不懂得雕塑,雕塑专业学生不懂得公共艺术,即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专业方向之间也相对封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领域的交叉性越来越占主导优势,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市场所需求的以跨学科、多媒介、重实践、宽口径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客观上为专业界定的拓展与延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推动了美术院校实验教学跨学科专业共享模式的成形。

本科艺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本科艺术类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强化本科实验教学的通识实验课程,是由学科内封闭性转向综合化,从而达到“通与专”的有机结合的主要途径。按照西安美院内涵建设和本科教学的发展需求,2011年成立西安美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对各个实验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创新区和实验区进行重组(部级版画――影视动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设计系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部级版画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省级西安美术学院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筑环境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面加强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工作。经过五年的建设,西安美院实验教学跨专业共享模式已经成形,基本实现了多专业协同教学及社会与学院协同培养,搭建了跨领域、跨专业的教学实验平台。

目前西安美院拥有一级实验室13个,二级实验室20个,覆盖全院13个系27个专业,实验课程量占总课时的60%,实验室利用率达95%以上,形成了具有西部特色的本科艺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本科教学水平,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层次,发挥了西安美院在西部艺术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以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为基础的实验课程体系

艺术教育的功能决定了艺术专业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当代艺术教育理念决定了专业美术院校在培养少数高质量的纯艺术人才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服务于社会生活、为艺术生产到消费的互动作出贡献的应用型美术人才。

作为专业美术院校,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实践探索要在反思自身传统优势的基础之上,在既有的教育成果之上,在已构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术教育传统框架之下,以前瞻性的目光,在内涵式发展道路上不断调整自身的内在延续。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时俱进,课程体系也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从今天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上来看,一方面,要求毕业生在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跨专业能力,能够综合利用不同专业实验平台,实现从艺术概念向艺术实践的转化;另一方面,要求毕业生要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具备在多学科视角下的对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西安美院的实验课程体系中,通识实验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通识实验课程为学生铸造一个坚实的艺术素质基础,也为专业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互动环境,有力地支撑学院的专业教学和学科建设,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区域艺术教育水平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作用。

面对当前美术学院学生普遍通过应试性“技术”入学这一现实,2011年,西安美术学院实行“1+3”模式,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造型艺术部,加强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首先是培养学生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气质,以此来拔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艺术境界层次。作为一个艺术家,要把文化审美与技术相结合,共同构成艺术家特有的素质,这也是学生的艺术思维形成的核心所在。在本科艺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对造型艺术部投入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一级实验室,比如重点建设的中国古代雕塑写生实验室、西方雕塑写生实验室等,让学生通过对中西两种造型体系的学习,在自己艺术观念形成的早期阶段就能有效地避免造型思维上的单一化和概念化,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从而能够良好地向专业学习阶段过渡。此外,雕塑系还有专门面向雕塑专业学生开设的中国古代雕塑写生的二级实验室。

通识教育的核心是能力培养,强化本科实验教学的通识课程,由学科专业内的封闭性转向综合化,从而达到“通与专”的有机结合,这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理念下,西安美院实验教学体系与专业群建设相辅相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比如模型实验室面向艺术与科技专业、环境设计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工艺美术专业、公共艺术专业的教学;3D打印数码实验室面向雕塑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动画专业的教学。实验教学的通识课程模式鼓励各个专业的学生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实验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创新的技术手段,提升运用设备、工具的能力,从而带动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整合,使专业共享模式下的新兴课程开发具有可靠的基础。

西安美术学院本科实验教学共享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西安美术学院实验教学共享模式是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经过近年的发展,实验教学共享模式与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相结合,相关的教育实践成果也有了不少的收获。但在专业人才培养类型与目标定位方面、课程设置与社会优质资源的兼容方面,以及师资队伍水平与教学管理的制度创新方面还存在着各种问题。

首先,实验教学共享模式是服务于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的手段,通识课程往往容易被专业带头人认定为专业课程的附加课程,尤其是在实验教学共享模式下的造型基础方面的课程,往往在设计类专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缺乏艺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西安美院作为专业美术院校的历史优势和特色。强调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美术人才的培养和职业美术的教育,反映了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综合院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共性。作为专业院校,其实验教学体系如何贯彻和利用好专业美术院校优势,不仅仅取决于专业群建设的总体规划,还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断跟进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和调整文化通识课程、专业通识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及选修课程的比例,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同时积极开发和拓展创新型课程。

专业实验室与行业经济具有天然的联系,比如影视动画实验室、产品设计实验室、陶艺实验室等,应逐步推进其与社会优质资源对接的深度和广度,开拓合作办学的新路径,不断完善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有机结合的兼容机制,在专业教学中不断推动“产学研用”一体的项目型课程,并利用专业美术院校的前沿优势,不断挖掘专业实验教学的潜力,鼓励教师和学生将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通过实验平台转化为文化资源向社会输出,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专业美术院校的文化引领和艺术拓展的双重优势。

实验教学共享模式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面对新技术设备的实验课程,专业教师的实验室操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还有待提升。对于美术院校的实践课堂来说,教学方法上更应该侧重教师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工艺制作、加工手段、材料运用等处理手法,通过跨专业实验平台发挥艺术专业先天具有的应用媒介材料进行思考的特点,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高校与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单位,企业制度与学校制度的兼容直接影响着合作的效率和人才的质量。目前院校与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和其他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仅依赖于学校内部力量进行课程建设是远远达不到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的,还需不断集聚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和实验室的建设当中,建立完善的校企、校校联合的长效机制。

上述讨论是在西安美术学院不断整合专业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形成的。实践证明,明确实验室建设思路、合理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实验室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教学手段,促进实验教学共享模式与通识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开拓能力和创新意识,启发学生艺术心智的重要途径。发挥西部特色的综合实力,建设具有西安美院特色和优势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任务。

教科院实验篇8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多平台体系 建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11-01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本科院校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它是后续实验课程的重要基础,在教学计划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新建本科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由于环境、条件及运行模式的限制,难以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针对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创新和应用为主导,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建设,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和发展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 新建本科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由地方各专科学校在合并整合的基础上升级形成的教学型本科院校,实验设施比较落后。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考制度的改革、扩大招生,学生普遍存在化学基础薄弱的状况,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作为大学一年级的重要专业基础实验课,目前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化学科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成就难以反映到实验教学中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21世纪化学科技人才,改革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2 新建本科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

高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构成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体系重组、内容贯通”的原则,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加强无机及分析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为核心,从实验课程结构、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综合进行改革与整合,形成了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基础知识型到综合能力型的逐级提高的实验课程新体系。

3 整合与优化实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构成新建本科院校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实验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涵盖无机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实验常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包括常用化学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化学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重要化学原理的验证,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等,从而实现学生的“基础性”共性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必备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重在训练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 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多而教学课时少的状况,运用多媒体教学,逐步提高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比例,增强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知识讲解的实效,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容量和教学效果。在实验仪器方面,积极推广微量操作技术与方法,对于投资较大的实验,部分开设“虚拟实验”,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解决在实验过程中难于理解的问题,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5 增开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实验内容除了反映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以外,增设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实验。在实验类型上不仅提高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性选做实验的数量,而且内容不断改进、充实、丰富和提高,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扩展的余地,实现学生的“专业性”和“特色化”培养,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 实施开放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本校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针对学生各人的志趣而设立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竞争的能力。实验题目来自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学生的科研项目,选择优秀的学生到科研实验室,直接参与科学研究,实地参与科研实践,学生自愿组合,自由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加科研项目,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设计、研究、总结和报告,并积极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受到科研的全程训练,参加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7 完善实验考核体系科学评价学生成绩

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按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考试等内容综合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体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和实验课程主讲教师责任制,加强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估。实验考评改变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代之实施一套闭卷+开卷+课程论文等多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考试方法,考试重点从获取知识量向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转移。采取平时与期末考评相结合的方法,期末考评采用实验操作考核、实验理论笔试与实验操作考核、命题试验考核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测试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

8 结语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积极改革,开拓创新,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断总结经验,加大改革力度,探索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团.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

上一篇:中国幸福范文 下一篇:叶圣陶童话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