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音乐会范文

时间:2023-10-06 06:09:56

动物音乐会

动物音乐会篇1

一个美好的夜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一年一度的音乐会。 小猪,小狗,兔子,猴子,公鸡,百灵鸟,小花猫,猫头鹰这九位表演明星再次闪亮登场。小猪的大鼓敲的可起劲了,小狗弹的吉他很美妙,兔子吹的口琴月亮之上很动听,猴子的拉的手凤琴一张一合看起来很卖力,声音飘的很远很远,小花猫也不像以前那样三心二意的了。让台下的观众也不由的为他鼓起掌来。在看那小狐狸也不骗人了。公鸡大声歌唱着,好像要与帐瓦蒂争个高低,百灵鸟为公鸡伴奏。猫头鹰正在注视着周围的动静。音乐会一直到深夜才结束。

这个夜晚小动物们过着都很开心,这场音乐会举办的非常成功。

动物音乐会篇2

这天,森林异常热闹。原来是由河马大叔组织的一场大型音乐会。“嘟……嘟……大家安静,安静,森林大剧院有史以来最盛大的音乐会即将拉开序幕,请报名的人员,按名次上台表演,1号是小老鼠甜甜,2号是夜莺妞妞,3号是孔雀蹦蹦,4号老虎壮壮,5号是小狮子豆豆……”乌鸦帅帅受河马大叔的委托,当了这次音乐会的主持人,此时,正在吹着口哨维持秩序,并依次念上表演顺序,念完都累得他口干舌燥,毕竟这次表演总共有20多名选手呢!

报完名次后,伴随着一段音乐,森林音乐会拉开序幕,第一个上台表演的是小老鼠甜甜,她比较害羞,上台后,结结巴巴的自我介绍,“大—大—大家好,我叫甜甜……我……”她脸憋得通红,她的小伙伴猫咪贝贝见她这样,就带领伙伴们一起喊加油。甜甜才鼓起勇气往下说:“我要为大家演唱一首《老鼠爱大米》,希望大家喜欢。”老鼠甜甜调整心情,投入到歌曲中去,她唱完后,大家鼓起热烈的掌声。第二个上台的是夜莺,但是她却没有准备好,上台时匆匆忙忙,洒落了身上的羽毛,尽管如此,他仍大大方方的唱完了一首《两只蝴蝶》。第三个是孔雀蹦蹦,她一上台就跟着音乐扭起了腰,还带领着大家一起跟着《健康歌》的旋律蹦蹦跳跳,使得全场气氛十分活跃。老虎壮壮大大列列的走上台,豪放的唱了一首《龙的传人》,不禁让人掌声更加热烈,小狮子豆豆则是初出茅庐,但他的表现却令人意想不到,非常有气势,接下来,小乌龟则唱了一首自创歌曲《可爱的乌龟》,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表演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仍沉醉在歌曲中……

只听乌鸦帅帅宣布,小老鼠甜甜获勇气奖,夜莺获“快乐女声”的称号,孔雀获互动奖,老虎获人气奖,狮子获才艺奖,小乌龟则获创想奖……大家分外高兴,不管是获奖的,还是没获奖的,都互相拥抱,表达心中的喜悦。

“这次唱的不过瘾,明年我还报名参加比赛。”老虎说。大家纷纷点头,“是呀,是呀,下次我也要参加。”于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在大家的惬意中结束。

税镇中学初一:张晶晶

动物音乐会篇3

[关键词]音乐 魅力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069-01

一、音乐的起源

关于人类音乐的社会起源,可以追朔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还没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1]随着人类的劳动和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的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原始音乐的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音乐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和劳动而诞生,随着人类的消亡而终止。

二、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一)音乐有治疗和康复作用

早在四千多年前,古埃及利用音乐为病人减轻疼痛,称“音乐是灵魂之药”。音乐疗法20世纪中期在美国正式兴起,以1950年美国成立音乐治疗协会为标志,已确立的临床治疗方法达上百种,并形成了许多理论流派。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音乐治疗进入亚洲,目前,在日本和我国台湾较大的医院都有专门的音乐治疗师。在我国80年代就进行过“音乐手术”[2]。如65岁的孙霞在治疗白内障手术时医生为她播放了《军港之夜》这首歌曲,在手术过程中,局部麻醉的她一直听着轻柔的军港之夜,降低了对手术的恐惧。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首次推出了“音乐手术”,而后音乐手术在其他的临床实践中也进行了推广。

(二)音乐能促进动物发育

音乐促进动物发育的历史还要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寿恩博士进行的一次有趣的实验说起。寿恩博士在动物园里演奏大提琴,同时观察动物的反应,结果发现,蟒蛇昂首静听并随着音乐的节奏左右摆动;蝎子起舞并伴随着音乐的抑扬变化,表现其兴奋程度。此外,熊直立静听,狼恐惧嚎叫,大象愤怒,猴子不断地点头,做出各种姿态。动物虽不具备人对音乐的那种审美和鉴赏能力,但它们能“欣赏”音乐,这说明了音乐的感染力既普遍、又原始,因此有专家认为,音乐确实影响动物的生理及其行为的变化。[3]

在动物中音乐造诣最深的当首推鸟类,这不仅在于鸟的声音响亮,而且还在于他们唱的曲调风格多样富有韵味。有人专门研究过鸟的鸣叫,在这些声音里除了表达警告、求偶等意思外,还夹杂着很多重复的不可思议的优美歌声。野云雀能发出许多音符,这些音符能编成三音和五音乐句,而且歌曲变化无穷。对于动物的音乐感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动物追求生活美的本能,动物的音乐天赋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音乐能影响动物的心情行为变化。早在许多年前,国内外就有人发现,在给奶牛喂食和挤奶时听音乐,可以加大奶牛的进食量和产奶量。2007年媒体在河南省偃师市候氏镇布家村奶牛养殖场看到有一位少女在牛棚里对牛弹琴,经养殖场主介绍,奶牛每天听两小时舒缓的音乐,可多产奶5%-16%,这也是音乐的作用。挤奶时放音乐,可促进奶业分泌,增加产量,喂饱后放音乐,可促进奶牛吸收和消化,增加进食量。

(三)对植物的影响

一般人认为“草莽无知”,认为植物既无大脑又无神经,不具备视觉和听觉功能,不懂什么是美好的音乐。但事实上许多动植物都是懂得音乐的,音乐对它们可以起到神奇的功效。植物会感受音乐,并能起舞。研究发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一样,会产生电流,植物体内如同一块活电池,音乐能使植物体内产生电流差,从而产生电流。植物细胞产生的电信号通过各种途径在植物体内传送。传到植物体内的声信号可以变成电信号,从而使其具有感知能力。同样的植物电信号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改变有影响,利用处理杂音的方式能将植物体内的电流变成声,在改变成音乐后,可发现不同植物能感知不同音乐。[4]

宋代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音乐家擅长弹琴,对不同音乐颇有研究,并会作曲。他看到一种虞美人草听到《虞美人曲》就会把叶子蜷缩起来,他见此十分惊喜,又弹其他的曲调进行比较,虞美人草没有反应。[1]

植物能听音乐,当听到欢快的音乐时会加快生长,法国科学家把耳机放在了番茄上,每天放动人的音乐,番茄长到了2斤重;苏联人听说此事,依法炮制出了2.5斤重的萝卜和蘑菇。英国人用音乐培育出1.3公斤和2.5公斤的卷心菜;给西红柿每天听音乐,结果产量增加4倍;印度给水稻听一种“拉加”的东西,结果水稻产量增加了25%-60%;对生产烟叶施以同样的做法,结果产量增量5%。无数实验说明,不同频率的音调能调节植物的新陈代谢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都来热爱音乐吧。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音乐,让音乐为我们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林惠芬.中国音乐疗法的历史溯源.中国临床康复,

2006.3.

[2]张娜,刘春英.音乐疗法对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及分析.现代临床护理,2008.3.

[3]邢艺凡.音乐疗法的文献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5.

动物音乐会篇4

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提出“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美……表现确定的情感或激情完全不是音乐艺术的职能。”他断言:“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或者是错误的。……音乐只能作为音乐来领会,只能通过音乐自己来理解,只能从它本身来欣赏。”汉斯立克这一音乐美学思想的提出,后人为之命名为“自律论音乐美学”。“自律论音乐美学”立足于从音乐自身的形式要素及其构成中寻找音乐的本质,而不是从音乐与某些外界对象的联系中求得对音乐的解释。它完全把音乐独立起来,割裂了音乐与人、自然、社会等等外界事物的联系。音乐是凭空产生的吗?当然不是。它是由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人是有感情,有意识的,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及过程当中,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而他律论者则把乐音运动本身误认为是“感情的火焰”,主张“感情在音乐(实指‘音响’)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这基本上是一种混淆审美主客体之区别,排斥思想和理性的热烈的“唯情主义”理论。针对自、他律论看共同犯下的错误,李曙明先生在《音心对映论》中提出了“和律论音乐音学”的思想,并“从辩论唯物论者的立场指出把音乐艺术当作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来考察、研究,将音乐艺术看成是物质(乐音运动)与精神(心灵运动)的动态对映系统”。

音乐艺术是一种动态的“音”与“心”的对映系统,它的存在方式与人类的实践活动关系甚为密切。那么,音乐与人的意识(即情感)活动,与周围客观存在之间有何微妙关系?要进一步认识音乐艺术的存在方式,我们还应该追溯一下有关音乐的起源问题,看一下它的产生归咎何处。

在我国古代关于音乐的起源问题各家学派各持已见,主要分为两类值得注意,一种认为音乐音律,源于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运动以及作为情感外化的语言声调。如《尚书》中“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乐记》中“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音乐抽象于自然声态、动态,在自然宇宙运动中产生了天地、阴阳之气,由天地阴阳运动产生了风,由风运动产生了声,再由声产生了律,由律产生了音。如《淮南子》曰“乐生于音,音生于律,律生于风,此声之宗也。”《乐记》中“地气上升,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度曲须知》曰:“六律五声八音何仿乎?仿天地之自然也。自然者,为于莫为,行所不得行,古圣固而律吕之,声歌之。”等等。

无论是天或阴阳五行说还是人的内部生命情态的外化,关于音乐的起源问题,二者并不相互冲突。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曰:“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物。”由此可见,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都是天地、阴阳之气蕴育造化而成。至于天、地、阴阳五行学说虽然说是万物之“根本”,但,对于人类的生理体验以及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关系更为密切的应该是人的意识(即情感),因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支配于人类的意识情态,而音乐又是自古以来众多文人墨客借以抒感之“物”。那么什么是“情感”呢?

在《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中“情感(feeling),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复杂而稳定的态度体验,亦即具有稳定而深刻社会内涵的高级感情。它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种。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他们就会持欢迎的态度,而体验到喜爱、愉快、崇敬的情感:”反之则会“体现到憎恨、愤怒、鄙视的情感。而这些“都是大脑皮层活动的主导作用下,皮下中抠和内脏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包括机体内变化的机制、外部表情的机制和中枢过程的机制。情感和情绪具有适应生存、心理动力、组织调节和信息沟通四大功能,它在人的整个心理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古人在《乐记》中“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之“心”与现代的情感(喜、怒、哀、乐、敬、爱)实质上所指是同一的。并且“心”(即情感)在音乐中的作用,都不能脱离“人类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无论是创作、表演、还是‘欣赏’,无不是音心对映系统运动过程。”作曲家的创作是“感于物而动”之心的运动“通过技术技巧的中介去努力寻觅,捕捉构成自身(即‘心系统’运动)的对映性音响(即‘音系统’运动)的过程。”

作曲家的创作结晶,以乐谱的形式体现,它是音乐运动的静态符号或存在。这里体现的主要是作曲家“一心”之功效。表演者(包括演唱、演奏者)根据作曲家“一心”之功效,并结合“音乐艺术的文化历史规范,自身的知识结构、真善美能力、修养、情操类型,艺术技巧的储备以及‘超’时时空的‘幻想’、‘想象’水平,对乐谱进行研究并将其转化成振动着的音系统过程。”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之“心”与作曲家之“心”。二“心”“神交”心心相映,并转化为现实的充满灵感的音心对映系统。

对于欣赏者而言,他们是“在根据听到‘音响’进行能动的自我心系统运动的对映性‘创造’。”“只要‘欣赏者’的心系统运动与特定作品的音系统运动,具有‘弹性审美场’制约下的对映性,真诚性,个性,那么,这些千万种同异不等的‘心系统运动’就都具有不可代的一次性、权威性。”

作曲家之“心”是“感于物”而后动,并“经过人内在生命情态内化过滤,人的音乐审美意识的提炼,概括、抽象”,进而形成静态“音”系统,是“一心一意”者,这一对映系统离不开“心”(即情感)之动;以此类推表演着(演唱者或演奏者)是“二心合一”,欣赏者是“三心合一”。这也正映证了关于音乐起源于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运动以及作为情感外化的语言声调的说法。

动物音乐会篇5

音乐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财富。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音乐逐渐物质化和价值化,进而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中国现阶段的音乐商品的形式及音乐的文化、娱乐服务活动商品化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特别是在我国现代商业环境下,音乐商品开始在各个方面展示它独特的作用和魅力,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商业环境下音乐商品化形态分析

1.音乐商品化的定义

音乐商品化是音乐作为艺术品进行社会传播的媒介物质化,是精神劳动产品的物质化和价值化,是音乐与音乐载体的综合,是参与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的劳动产品。

2.音乐商品化的表现形式

具体来讲有实物音乐商品和服务音乐商品两种,实物形式一般表现为CD、音乐专辑等等,服务形式一般则表现为娱乐场所或者音乐厅、剧场的音乐演奏表演等等。

(1)实物化音乐商品

实物化音乐商品主要是伴随着唱片工业的发展,以及与之紧密结合的商业包装而产生的。音乐创作者、演奏者向唱片制造商出卖音乐商品,唱片制造商对录制的母版加工制作,使这些音乐商品复制成数以万计的单张唱片投放市场出售,唱片商从中赢得高额利润,音乐创作、演奏者获得相应的报酬。表演者以自己可以接受的价格达成协议。其实质是,他们的音乐表演以商品形式被买进,又以对公众的唱、奏等表演服务行为被公司以商品的形式出售给听众。

实物化音乐商品的发展,极大推动音乐的商品化,催生出新的社会分工与社会服务形式,还推进了音乐商品化的另一种形式――音乐的文化、娱乐服务活动形式的极大发展。

(2)大众传媒音乐商品

主要有几类:①广告音乐。在现代化传播媒体条件下的广告音乐,是一种高投入、高效益的音乐商品。企业广告宣传片除了需要优质的画面、恰当的解说外,其音乐也是至关重要的。②影视音乐。从1896年电影诞生到今天影视业空前繁荣,音乐一直跟随着影视的发展而前进。影视的历史就是影视音乐的历史,影视的发展始终是与音乐相伴的。③数字音乐。MP3音乐、RM音乐、手机音乐等数字音乐形式成为音乐发展的最前沿。它们的出现,加快了社会音乐商品化的进程。在这个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数字音乐的出现是科技发展的体现,商品化也必然成为其本质特征。④网络音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于网络传媒的依赖性远远高于对其他的传统传播形式,许多原本需要通过传统渠道传播的音乐尤其是通俗歌曲,通过改变其原有的包装形式,以先歌曲后歌手,先流行后版权的方式出现在互联网上。这类音乐通过改变传统的发行模式,在传播上采用与以往相逆行的运作方式,成为时下流行音乐商品的重要传播方式。

3.音乐商品化的特征

音乐商品化是社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与发展顺应了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的需要。它具有一定的价值与公益性,这主要是::

(1)它推进了艺术创作的发展

在影视音乐的创作方面,早在20世纪30年代,一些包括普罗科夫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米约、伯恩斯坦,聂耳、冼星海等在内的著名音乐家就开始为电影进行音乐创作。他们的创作,既丰富了其自身的艺术创作,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更丰富的内涵,又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音乐商品化对艺术创作的推进作用将会表现得更加充分。

(2)它推动了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任何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人的精神与物质需要。音乐的商品化来源与人自身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又要求有不断更新的技术加以支持。音乐有着稍纵即逝的抽象性特点,如何记录声音、如何听得更好,一时成为科学家技术发明着眼的热点。从早期的留声机、胶木唱片、钢丝录音机到今天的Hi-Fi音响,音乐的商品化一方面为技术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动力,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与物质需求。

(3)它可以催生出新的社会分工

新的产业必然要求有新的技术与服务与之相对应,如唱片工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相关技术人员从事生产;唱片的销售,又使唱片制造商、发行商、制作人、经纪人,介入到音乐商品化中。音乐的商品化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可能。

(4)它促进社会商品化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在这个商品经济的时代,音乐商品存在着巨大的供求市场,这个市场一方面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有音乐才能的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因此,音乐的商品化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音乐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有利的。

(5)它可以挽救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音乐音响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改变传统音乐传播与传承方式,对于一些濒临消失与灭绝的音乐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记录与保存。过去,音乐艺术稍纵即逝的特点使得艺术家们不得不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播与记录音乐,而现代的音像记录技术使得大师们的演奏不再成为绝响。以著名的《二泉映月》为例,民间艺术家阿炳不仅是二胡演奏的名家,也是琵琶等其他民族乐器演奏的高手。据说他一生创作、演奏的曲目多达700余首,但目前存世的仅有《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等6首二胡曲和琵琶曲,而且这存世的6首经典曲目也是依靠一架老式的钢丝录音机的记录得以流传的。从这一角度讲,是技术拯救了艺术。

(6)它能够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的层次

从卡鲁索的歌剧录音、雅沙・海菲兹的小提琴录音,到1913年柏林爱乐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录制成功,商业唱片使聆听行为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音乐的演绎可借由唱片录音的形式,一再地重现,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其另一层次的价值。从早期的留声机、胶木唱片、钢丝录音机到今天的音响,人们对音乐的要求从早期的如何记录音响到今天的如何听得更好;而唱片商品的销售使唱片制造商介入到音乐创作、演奏者和听众之间,使得音乐商品不仅在艺术的规律下存在,还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由此,音乐的商品化一方面为技术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动力,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与物质需求。

三、音乐商品化过程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其两面性。音乐商品化的出现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作为一种具有商业属性的精神产品,在市场交换过程中,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音乐形式与音乐内容的本末倒置

如今的音乐,从创作到表演都要经过重重“精美”的包装才呈现在公众的眼前。“包装”是近些年来在流行歌坛被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不可否认,商品在进入市场前的广告宣传及产品的包装设计等都是举足轻重的。但这种对于音乐创作的“包装”在形式上美则美矣,却忽视了其内涵――音乐本身所要传达的精神与实质。有些唱片公司与各类经纪人,为了达到高收益的目的,不惜以牺牲社会公共道德为代价,制作出一些偶像;对于受众,尤其是人生观与世界观尚不明确的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知识产权非法使用

在唱片业方面,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谋取高额回报,不惜生产大量盗版产品,极大程度地扰乱了市场。近年来,虽然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原创音乐被应用到电视广告等许多方面,滥用、盗用他人音乐为电视、广告配乐的现象正日渐减少,但媒体中相关的报道也还时有出现。

3.拜金主义倾向

商品化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一种“物化”,这种“物化”指人们的劳动成果只是被当成商品来看待,只用金钱衡量。这时,可能不仅仅是劳动产品的物化,作为劳动者也被物化了。艺术表演者看不到自己的价值,看不出真正美好的是自己,他们看到的只是金钱,即使他们仍在唱着、奏着动听的歌曲。这种自我定位日渐模糊,只剩下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

4.忽略创作本身的价值

创作行为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精神活动。创作者在创作时的狂喜,表演时自我同世界与人群的互动,都是一种至高的精神享受。但如果一切创作行为都与商品挂钩,艺术的生产不再只是精神活动,而成为物质的体现,创作的价值与意义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光彩。

四、结论

市场是人口、购买欲望和购买力三因素的结合,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结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市场有着不同的活动方式、内容及性质,商品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商品有别于一般物质商品的特殊性。音乐商品运载的是音乐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以其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生活。它既体现一般商品的特点又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

因此,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市场观以避免种种负面影响。中国社会音乐商品化应遵循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推动音乐事业发展的原则。

其次,要正确处理音乐商品的价值与负面影响之间的关系,在体现音乐艺术价值的同时,注重音乐商品文化内涵,依循商品化的客观规律。我们既不能因其带来的价值与公益而忽视其被“异化”的种种不良表现;也不能因其负面作用而因噎废食。

动物音乐会篇6

关键词:乐记;音乐;政治;道德;礼;乐;篇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及日常劳动中所产生的艺术品种,是反映人类精神面貌的产物;而音乐又是主观、客观相互作用的饰现。音乐有感于物体而动,对客观外在的一切事物有感而发。在《乐记》中强调“感而后动”,反映了自春秋战国时期,到后来的东汉、西汉,“情感论”已经取代了“功能论”,成为当时社会音乐论的主流。在《乐本篇》中,音乐从“本体论”的高度,点明了第一阶段的主体、客体关系。也就是情感的来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的,用声音塑造情感形象。在强调人心动态结构的同时,阐释音乐是受人心感悟与情感制约的,因此,音乐从其本身就萌生了动态。在通常状态下,音乐又是一种声音变化的艺术形式,其表现形式比较独特,将乐音按常规组织在一起,如果乐音短促且暗淡无力,其体验者内心必生哀伤之情。音乐所体现的各种形式不是固定的,它是通过作者对外部世界的体验,以主体的审美心态及对美感体验的感悟,二者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是对老子《道德经》含概的继承与发展。

《乐记》的《乐本篇》在叙述上述问题的同时,也叙述了音乐与政治的关系,文中用了六句话阐述了音乐可以反映政治。治世之音乐具有安定民众,精神乐观的情感形象,音乐作为反映政治的具体方法,是通过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以及存在变化音的七声音阶,来反映社会中人情事物的。

《乐记》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这是它体现的重要内容,从我国早期音乐产生的萌芽时期起,音乐就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工具。自春秋战国以来,音乐就被当作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 《乐记》着重坚持音乐的文化礼仪,其意义不容低估,这是对中华礼乐文明的一种传承。“礼、乐”作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用以征战和法治社会所进行的政治体现。

《乐记》之“乐象篇”阐述我们作为人的“人性”是源自自然的,人有许多天生的本性自身就存在的。以音乐的特殊语言来塑造具体的音乐形象;用“高音”象征天,用“众音”来象征地,用“始终”来象征四季,用“音阶”的快速滑动来象征风雨,描写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则,及大干世界间万物的彼此关系。

《乐记》之“乐象篇”着重阐述了人的气质,表述人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是人类天生所具有的潜质,人的心理情感受外部的影响而不断变化。音乐的表达方式是以“心术”方式体现,从音乐的专业术语中,我们可以感知音乐所反映的内容。当音乐旋律表现为“含蓄、缓慢”时,体现悲思、忧愁的情感音乐内涵;当音乐表现“宽广、和谐”节奏时,音乐旋律体现欢快、明朗的内涵等。

《乐记》之“乐情篇”讲的是音乐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必然产物。“礼”又是人类理性的必然产物,是为适应人的精神需要所产生的。“礼、乐”所发映的是天、地、神、明、人、及社会伦理的种种关系。“黄钟”“大吕”都不是音乐常规表演所能体现的,究其音乐内涵的决定性因素是它的精神之所在。音乐有认识、教育、审美、使用功能,可以使人们的行为更规范,能辅助君主大治于天下。“乐”可以使人平易近人,宽容慈爱,“礼”可以使人庄重威严,使社会和谐,“礼”的手段是谦让,“札”也能使音乐形式更具丰富性,但只求“丰富”不讲“节制”会使人或社会之心态、现象更加放纵。“礼尚往来”与“乐要节制”其意义是近同的,二者的关系从手段与目的来讲,“礼、乐”有教育人与引导社会净化风气、和谐之功效。

《乐记》之“乐施篇”有两种解读;其一是“天子之为乐也”,“乐施篇”之内容颇具远古的音乐史;其二它体现由“内”向“外”,泛指各类艺术的象形轮廓。在《碣石调・幽兰》中,所记载文字没有“南风”字样,其“谱”很可能为后人之作。天子以“乐”赏赐有道德的各路诸侯,以当代“乐舞”行列、排列距离,象征各路诸侯的修德之高低。

《乐记》之“魏文侯篇”是魏国之君发表儒学有关“新乐”和“古乐”的差异学说,畅谈了由“新乐”,与“古乐”的不同审美效果。文中记载“堂上”“堂下”管弦乐器和着鼓的节拍,在体现音乐节奏快慢的特点时,有各种打击乐器,突出在旋律结构中的音乐元素。君子用音乐――言志、治国、修身,治家等,应用于“和平天下”之景。古乐、新乐彼此相对比中,“奸声”用音不合规范,本质上只追求音的享受。文中的“溺音”指的是郑音、宋音、燕音与齐音四类,其中各有各的不足;郑音不守规范随意性强,是一种过分的表现;宋音柔美;燕音密度大,过于浮躁;齐音怪僻,过于做作。溺音的实质问题是形式上“过份”,内容上不合“道德”。

《乐记》之“宾牟贾篇”指乐舞开始时,表现等待的一幕场景,用“乐象”再现过去的事实。从“乐言”的角度分析“乐象”的意义,每一乐段均是“段”与“成”的一种乐曲构成,其区别主要是“成”为大曲中可以独立出来的一章,而“段”并不独立于整个乐曲。音乐中“铿”的声音象征号角气势,也象征着威武之君子,从钟声中想起武臣;“磬”声象征谦明,也是志向的象征;君子听到“琴瑟”就会想起正人;“竹声”象征着团结,君子昕到竹声就会想到守城之士; “鼓声”象征运动,听到鼓声仿佛看到了前方将士们的嘶杀,君子听音不是单一的停留在层面上,而是感悟音乐所包含、表现的内涵。

《乐记》之“师乙篇”里言说“音乐”是一种文化,通过音乐可以提高文化修养,影响人的行为与能力,道德精神、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可借助音乐歌唱的艺术形式来实施。停止错误的道德弘扬方法――即四种错误感觉:冲破压力而上行的感觉、如同物体下坠的感觉、似断似连的感觉、干净利落的感觉。在汉代把音乐歌舞作为人的内在需求,应该是这一时期最能体现的“美学”命题。

《乐记》的“乐论篇”及“乐礼篇”所言,人的一生在贫穷中生活就思变,劳作辛苦疲倦就怨天忧人,疾病疼痛未必不呼父母。

《乐记》作为一部古典乐论专著,不仅集“乐论”之大成,也是对我国人类文明进步的记载,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这一文化记载概括了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教育等各学科,分类比较明确,足以说明当时的西汉统治者,对“礼乐之邦”的中华民族文明形式,给予了认证、推动、弘扬、发展,将人文的两个方面“礼”与“乐”加以确认,使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与西方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音乐的进步发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各种音乐遗产的整理,在世界音乐艺术史上也较少见。

动物音乐会篇7

一、渲染背景气氛

电影主要是通过画面向人们展示其主题思想,而有音乐衬托的电影画面更加生动。随着电影中音乐元素的添加,电影配乐技术迅速发展,到今天音乐与电影的结合已经达到辉煌的时期,音乐为电影带来了魔力,让观众在音乐所营造的电影世界里享受到美好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音乐对电影的衬托作用主要体现在其营造的背景气氛,有效地弥补画面所不能充分表达的东西,主要体现在:

1.渲染环境气氛

电影中的音乐基本上会有一条基线,围绕整部电影的主题所表达的一种感情设置一个基调,也可以成为大背景音乐。另外,根据需要烘托的局部氛围,用不同曲调的乐谱进行衬托。不同题材的电影,其背景音乐也有着显著的不同,一般战争题材的历史剧采用沉重、厚实的音乐做背景,而青春昂扬的励志类电影则会采用青春、明快的曲调来渲染。无论是采用什么形式的音乐,其主要目的在于塑造和烘托整个电影的环境气氛,在电影的情节与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视听和感情的桥梁,充分展示出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呈现给观众最本质最美好的作品。

2.渲染时代气氛

不同时代的电影需要不同时代的音乐来搭配。电影自身的产生和发展史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音乐的发展也不例外。电影史有着深深的社会烙印和时代的特征,在电影发展的初期,尤其是有声电影产生之后,当时的电影配乐技术还比较落后,根据当时时代的特征和需要,编排革命需要的激扬、奋进的曲子搭配在电影中。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电影穿插的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也非常丰富,极大扩展了电影的内容表达方式。尤其是现代电影往往在音乐上狠下功夫,用音乐提升整个电影的品质。一部电影作品通常会编配多个不同的音乐形式,或忧伤、或舒缓、或激扬、或感慨,犹如人生经历的酸甜苦辣,在人们内心引起感情的共鸣。同时演绎现代人的生活,反映这个时代的主题精神。

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

电影画面主要是通过人物表演呈现给观众,这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展示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音乐所表达的东西所采用的方式是不同的,抽象的音乐通过人们的听力与想象力,勾画出更加生动的人物形象,另外通过不同的音调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充分显示出人物在情节变化中的性格和思想变化。人物形象是电影中的灵魂和主线,主要是通过发生在人身上的事和变化进行主旨的表达,因此,在绝大多数的电影中,人物伴随音乐的出场或者情景的变换,其思想或者感彩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不同场景的音乐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变化,在男女主角甜蜜地依偎在甲板上时,优美、甜蜜的音乐表达出两人内心无限的甜美和对爱情的珍惜。在影片的最后,意外发生时,悲戚的音乐在此时显得那么无助、哀伤,所有的情绪此刻集聚在一起,犹如世界停止呼吸,时针停止转动,人是多么渺小,只能在悲伤的音乐中想象和留恋男女主角之间的珍贵爱情。尤其是经典电影,往往听到电影中的音乐,自然而然会联想到电影中动人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犹如在脑海中放映。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思想的表达方式是难以用语言表达或展示出来的,正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跟随音乐的旋律能使人联想到电影,想象出电影中的人物与情节,这就是音乐带给电影的力量,音乐的烙印深深地刻在电影的发展史中。电影音乐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即抒情作用。通过抒情曲调在电影中的穿插,表达人物内心的各种情绪,刻画人物内心无法用肢体和言语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为电影增添空间感。音乐能够刻画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感情,增强影片感彩的浓厚感,并在故事与人物之间形成一种天然的连接,推动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在观众看来,不再单纯是一部作品,而是社会现实生活的某一个角落。电影之所以被称之为艺术,正是由于其反映社会现实而又高于现实,超越现实需要艺术性手段进行雕饰,而音乐是其艺术性手段之一。

三、连接分镜头,组合电影整体

电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高于现实生活,是社会关系的艺术表现。但与社会现实生活不同的是,电影是由许多个分镜头通过隐形的线索组成的,电影的主题即为这条隐形的线索。但电影的各个分镜头并不是简单地组合成一个整体,简单相连的电影镜头是干瘪的、索然无味,甚至是无厘头的,需要音乐将分镜头连接在一起,这是音乐的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电影所拍摄到的镜头的空间是狭窄的,需要扩充空间感、立体感。音乐是无约束的,可以弥补画面的局限,甚至有些电影跨越相当长的时代,从古至今,音乐在此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的连接和贯穿作用。著名的电影《集结号》,主要的一条主线是由号来连接的,音乐在其中也是以号开始,每个时代需要各自时代的音符。品味其中的音乐让人回到那个记忆久远的年代,品味那个时代独有的韵味。作曲家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其手下创作出会跳跃的音符,抓住每个人心灵底处最后那一根弦,仿佛听到遥远年代的召唤,跟随那音乐穿越时空,身临那些或曲折、或平和的电影情节中。虽然每个画面是独立串成的,但此时却插上了音乐的翅膀,连接为一个整体,生动、活跃起来。

音乐与电影的结合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电影音乐既有音乐自身的特性又有着与单纯的音乐不同之处。音乐是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与感人的情节、优美的画面,构成一部电影的整体视听。电影与音乐互相融合,电影的发展同样对音乐的进步作出了贡献,有了电影情节的音乐,内容更丰富,音乐所表达的内涵更有韵味,在形式上更优雅,而在内容上却贴近生活,与现实同在。因此,音乐与电影二者结合,共同缔造了电影艺术和音乐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动物音乐会篇8

[关键词] 俄罗斯电影; 音乐; 情感; 内心; 生动; 渲染

电影音乐在影片中可以起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让人物的情感表现得更加生动,同时对人物的情感起到充分的渲染。音乐能表达情感,比如快乐、恐惧、希望……表达情感是音乐含义中重要的方面,我们总是以指向基本的人类情感的形容词来描述音乐和音乐体验。我们谈论“快乐”和“忧郁”的音乐,“悲伤”和“凄楚”的旋律。情感作为一种人们听到并识别出的特性存在于音乐之中,正如人们听到并识别出大调和小调、不协和音和协和音之类。由于音乐不是一种具象主义艺术形式,它不能“模仿”或者以某种其他方式“表现”情感,所以我们直接体验到音乐的情感特性,而不必通过一个表现来迂回。我们不是听到一个快乐或快乐的人的“表现”,我们听到的是“快乐的音乐”,更确切地说,我们听到的是听起来快乐的音乐。为什么音乐听起来快乐、忧伤或者悲痛?因为特定的音乐特征使我们联想到特定的情感,音乐和情感基于某些体验到的相似性而联系起来。俄罗斯电影的某些片段里正是把特定的音乐特征和特定的情感联系起来,并且这种联系可以在电影音乐里加以利用。

一、电影音乐起到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电影音乐在特定的情境中,会对人物的内心进行刻画,随着影片的向前推进,音乐也会随之起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活动,是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段和功能。通过画面很难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但是运用音乐的效果,却非常容易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刻画。同时音乐的节奏变化还可以完美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类型以及情绪的转换,情绪、情感的高潮与缓和,人物内心的记忆闪回与幻觉,等等。

前苏联故事片《乡村女教师》是一部苏联早期的优秀故事片,描述了十月革命前,年轻的女学生瓦连卡毕业后来到偏僻的西伯利亚乡村当女教师,为贫苦农民和矿工子女的教育献出毕生精力的事迹以及她与革命者谢尔盖之间的纯真爱情。影片《乡村女教师》故事中的时间跨度相当广大,以一个乡村女教师的全身职业历程,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前苏联壮烈的卫国战争。影片《乡村女教师》诗情画意地向我们观众展示了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女教师的生活。她在她自己的树人立业的岗位上,做出了极其不平凡的育才培德工作。影片的音乐具有较大的比重,作曲家在创作中吸取了俄罗斯动人的抒情音调,并以交响乐队的丰富表现力加以展开,使影片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油画般的凝重色彩。片头出现的主题音乐以俄罗斯民歌常用的小调式写成,由深情的弦乐为主奏出,奠定了全片音乐的抒情基调。影片的音乐辅排并不仅仅着眼于场景与气氛的渲染烘托,而往往伴随着人物的思想活动出现,起到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作曲家还运用丰富的乐器音色来刻画不同的情绪。如当谢尔盖被捕,瓦连卡默默踏上去西伯利亚的遥远道路时,单簧管的孤寂凄凉的音色静静地叹唱着,表现出她此时此刻的痛苦心情。当她陪同矿工的儿子普罗夫去考中学时,长笛和双簧管吹奏出抒情的旋律,表现了瓦连卡的喜悦和信心。最后,年迈的瓦连卡在学校里遇见了已培育成材的昔罗夫,小提琴和双簧管以温暖亲切的音色描绘了师生久别重逢后的激动心情。具有艺术歌曲特点的插曲《在喧哗的舞会中》,是瓦连卡在毕业舞会上遇见谢尔盖时所唱,动人的旋律真诚地抒发了瓦连卡对谢尔盖的一片真情。影片中还穿插了一些俄罗斯民间音乐。如瓦连卡与谢尔盖举行婚礼时,手风琴、短笛、小提琴等奏起了热烈奔放的西伯利亚乡村舞曲,既强烈地渲染出婚礼的喜庆气氛,又使观众领略到俄罗斯民间音乐的迷人风采。

影片最大的特点是一种只有那些堪称大师才具有的诗意,像大卫?里恩,在朴素的叙事中注入了一种壮丽的抒情,整个影片就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欢快的舞蹈场面,俄罗斯美丽而辽阔的原野以及动人的音乐,其中两次革命一次以马塞曲一次以国际歌来区别,时钟、地球仪成为象征时代变换的符号。影片层次分明,将蒙太奇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一部苏联学派的典范艺术电影。

二、电影音乐让人物的情感表现得更加生动

电影音乐可以把人物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音乐的介入使人物情感的刻画如鱼得水,让人物的表演更加生动,而且栩栩如生。同时,电影音乐还让影片主题更加具体和鲜明,在抒发人物内心情感上可以更具体地体现人物微妙而且丰富的内心活动,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达到的。

《你从前是这样》是1950年由伊萨科夫斯斯基词,杜那也夫斯基曲的音乐喜剧艺术片《幸福的生活》中的插曲。影片原名为《库班哥萨克》,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库班的哥萨克用自己辛勤的血汗,把荒旱的草原变成富饶良田的事迹。精明能干的伊里奇集体农庄女主席毕百灵,在去集市的路途中,与年轻时的恋人——红色游击队集体农庄主席吴雅邂逅相遇,触动了她过去的思情,心中既惆怅又惊喜,于是唱起了这首充满情思的歌曲。歌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女中音唱出,采用带有俄罗斯民歌中的分节歌形式,全曲每一句首都用弱起拍开始,把女主人公那回忆,思恋而又亲切的情感表现得十分生动,当唱到“为什么,今天又和我会面”时,出现了临时变化音b7,把毕百灵突遇恋人时那不平静的心情表达得栩栩如生。第二部的女声合唱,是变化发展了第一部分后半段的音调,加深了前面那不平静与思恋的情绪。

上一篇:拱手让人范文 下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