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让人范文

时间:2023-11-10 13:18:07

拱手让人篇1

拱手礼让:拱手是传统礼仪当中最基本大礼仪,古代童子入学第一课必学拱手。拱手是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 其历史非常悠久。传统汉族的拱手一般作为一种仪态,坐立时将手拱合在身前,表示礼貌,清代以后逐渐将拱手作为一种礼仪动作,用到生活当中,另外传统拱手样式并非抱拳样式,清代以后拱手样式逐渐变为抱拳样式。

一般拱手方法:左手在上。

丧事拱手方法:右手在上。

(来源:文章屋网 )

拱手让人篇2

【关键词】架桥;说桥;综合性学习

“Endless Bridge” hands-frame as a bridge

Cao De-sheng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traditional old “, said the bridge” mode to highlight the “bridge” program is superior, “said Bridge,” teaching is not only effective, but also a number of learning methods used to transport the concept of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the Run i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some basic concepts.

【Key words】Bridge; said bridge; comprehensive study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分别是:《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和《说“屏”》。由于五篇课文中有两篇都和“桥”有关,所以,教材把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设计为“说不尽的桥”。然而,我本人就自己教过的两级学生的教学效果来看,让学生收集资料后介绍各种各样的桥(以下简称“说桥”),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架一座桥(以下简称“架桥”)。

2007年的那一级八年级学生,我采用了传统的“说桥”模式。即先将学生分成兴趣小组,分别安排桥梁知识和桥梁文化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桥梁分类”“桥梁建材” “桥梁设计”“桥梁之最”“中外名桥”“桥的故事”“桥的命名”“桥诗”“桥联”等各子小组。小组内的同学设计互动问题,准备好资料,教师参与安排指导。然后用2课时进行成果展示。各个小组分别把各自收集的资料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中“中外名桥”小组还给大家展示了一些名桥图片,两堂课安排得满满的,但却把很多学生听得直打哈欠,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0年的这一级八年级学生,我采用了“架桥”的方法。在将要教学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时,学生们对我说:“老师,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用石头架桥的游戏,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一文,我们也想自己架一座石拱桥,咱们学校离河边近,能不能让我们到河滩上去架桥玩?”我觉得这个提议很有创意,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到了那天,我把学生带到学校后门外的河滩上,4人一小组,让学生自己用片石架一座拱桥,架好后看能不能站个人上去。这个单元学了《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从课文中知道了中国石拱桥有“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三个特点,如果试验成功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活动开始了,学生们兴趣高涨。各小组找来片石、废砖头等材料开始架桥,第一次有很多小组都失败了。后来,他们采用了少数成功的小组的经验:先找两块大石头做桥墩,在这两个桥墩之间用细沙石磊起一个小土堆,然后用片石在小土堆上从两边桥墩向中间砌桥拱,拱合拢后,再用手掏掉拱下面的小土堆,这样,一座石拱桥就架好了。第二次,大部分小组的石拱桥4个人站上去都没跨,学生们忘乎所以地为他们的成功欢呼。他们看着自己亲手完成的杰作,欣赏着石拱桥那优美的弧线,直观的体验了石拱桥超强的承重能力,理解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

以上就是“说桥”和“架桥”两种不同的方法。相比之下,“架桥”方案明显优于“说桥”。不仅教学效果更好,而且我认为“架桥”方案更好的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一些基本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了综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内容综合”方面强调:“注重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综合”。“架桥”的方案中,“拱”涉及到数学上的弧形和物理上的力学方面的知识,是让学生对这两门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过程。

2.体现了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要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通过实践活动,沟通学生同社会生活、大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句话非常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学习的特点: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我国在总结以往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充分体现了实践活动在基础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架桥”的方案中,学生在学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后,自己动手架一座石拱桥,正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一个理解运用的过程。

3.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笔者非常赞同学者庞维国的观点。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这样的学习就是自主的。“架桥”的方案从提议到实施全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充分体现了自主性。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架桥的过程,4人小组里的成员,有着细致的分工和充分的合作。4个人中,有捡片石、废砖的,有安桥墩的,有磊小土堆的,到了架拱这个环节,则要4个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可以说,合作是架桥成功的前提。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架桥”方案的提出是学生自主确定活动计划的过程;架桥是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的探索过程;架桥成功后的喜悦以及对中国石拱桥特点的充分理解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过程。正确的架桥方法是学生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出来的,这正是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架桥”的方案比“说桥”方案,更好的践行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所以,就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来说,我认为“说桥”不如“架桥”。

拱手让人篇3

1.1设计构思

桥梁设计的主题,应与整体区域规划的主题相一致,使桥梁成为反映整体区域文化的亮点。目前南宁市高新区内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建筑风格也是以现代风格为主,因此桥梁建设主要以现代风格为主。作为环相思湖水系的改造工程,应该反映当地的地域文化,也就是浪漫的相思文化,让“一寸相思千万绪”的精髓发展开去,让相思湖畔的桥梁成为南宁一个名片与亮点。桥梁的建设是配合打造江北环城水系———环相思湖水系工程的需要,桥梁景观需与总体景观要求相一致。

1.2桥梁结构

高新七路桥采用上承式拱梁组合体系拱桥,桥梁主跨跨径为48m,全长72m,总宽25m,见图1。主梁采用单箱五室结构,顶板宽为25.0m,底板宽为17.0m,梁高1.0m。箱梁顶板厚25cm,底板厚20cm,腹板厚50cm。主拱采用圆端形实心截面,高1.2m,宽8.0m。拱轴线采用半径43.33m的圆曲线,矢跨43.092m,矢高5.736m,矢跨比1/7.5。主拱与主梁之间设置斜向镂空的拱上立柱,立柱间距5.0m。拱座后设置斜向撑杆,斜撑采用0.8m×1.0m矩形截面,在梁端配重,通过张拉主梁纵向预应力,对斜撑施加轴向力,以平衡由主拱传递到拱座上的水平力。为进一步获得桥下游船和行人良好的通行视野,采用宽梁窄拱的设计思路,主梁采用单侧7m大悬臂的结构形式,25m宽的主梁与8m窄拱之间通过立面宽0.8m的斜腿支撑进行连接,使船上游人和桥下行人在桥下视野通透,拥有更舒适的通行体验,见图2。桥梁设计的特点除了宽梁窄拱、斜腿支撑之外,无推力自平衡体系(见图3)的设计也是一大亮点。软土地基的地质条件若采用有推力体系,将会产生较多的地基处理费用,造成结构体系的不合理和结构造价的不可控。设计采用的桥梁方案通过拱圈和边跨主拱平衡臂及主梁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将拱圈的水平推力有效转化为下部结构的竖向力,并在边跨设置压重块以平衡主、边跨的不均等荷载,保证恒载作用下拱脚的无推力状态。

1.3景观设计

将桥梁的景观设计和结构设计两者融合起来考虑,是体现桥梁景观的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方式,是桥梁景观设计最有力的表现方式。本桥通过对结构构件尺寸和外形比例的优化比选,对结构景观设计进行了充分考虑。(1)主桥采用轻、薄的大悬臂结构,将梁高本身就小的主梁掩藏在阴影之中,在行人、船行和侧视的车行等多个视角,看到的均是纤薄、富有跨越感的结构外露面,现代气息强烈。(2)桥下人行和船行视角空间的镂空处理,更多地考虑了旅游观光河道的使用要求,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思路。(3)在结构自身比例协调、通过结构展现桥梁美感的基础上,运用涂装、亮化照明、附属设计及桥头景观绿化等多种表现手段对桥梁景观细节进行完善,充分展示桥梁景观设计的特点和亮点,使桥梁呈现出融功能和景观于一体的良好效果,见图4。

2桥梁施工

桥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工艺,根据桥梁设计的特点,由边跨向中跨对称施工,先浇筑施工完成自平衡体系,张拉部分预应力,后浇筑中间合龙段,张拉通长束形成整体,最后拆除施工支架,形成拱梁共同承载的桥梁体系。主要施工流程见图5。

3结语

将结构与景观协调融合的尝试,在高新七路桥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良好的设计和施工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的交通出行要求,环境协调、人性化处理的景观设计也让桥梁更好的融入环境,成为南宁市环相思湖水系心圩江———可利江连通运河景观河道上富有特色的一景。

拱手让人篇4

一、看图识字

儿童往往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的。图画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并作用于大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对于象形、指事、会意类的汉字,可以运用形象的图画,把字的音、形、义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三》“朝”字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朝”的汉字演变过程――月亮缓缓落下,一轮红日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而后慢慢升高。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演示,既牢牢记住了“朝”的字形,又懂得了“朝”字是“月落将尽、红日初升的大清早”的意思。

二、归类识字

汉字中较大多数为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声。在教学中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从形旁入手,或同化沟通,或对比区分,达到认识一个形旁,连带认识一长串汉字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操场上》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拍球”的“拍”和“跳绳”的“跳”分别是什么旁。当学生脱口而出是提手旁和足字旁时,再用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打、拔、拍”和“跳、跑、踢”,并通过这两个偏旁顺带认识了“扔、抓、捡、捉、指”以及“蹦、跨、蹬”。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字音、字形,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识字能力。

三、字理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依据构字原理帮助学生认识汉字,会使抽象的汉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对字义理解深入透彻,记忆起来就轻松愉快得多。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花钟》的“播”字时,我从“播”的篆体字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播”的提手旁代表的是人的手,右边的上半部是“米”字头上加一撇,表示谷种。农民伯伯用手把谷种播撒到田里去,就形成了汉字“播”。通过字理教学,当生字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不再是抽象的笔画符号,而是一幅幅直观的图画,较之抽象的符号识记,这样“讲”理的识字,其“质”是根本不同的。

四、情境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天真好奇、充满童趣的小W生来说,积极创设情境,或直观活动、或动手实践、或实验展示、或媒体演示等,以情境引学,以境助学,能有效提高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一课,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教学“拱”字的:“同学们看这个‘拱’字,大家仔细观察,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拱’字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追问:“那提手旁跟什么有关系?”学生提出这个字跟手的动作有关后,老师告诉学生“共”字是合在一起的意思。请一位学生表演“拱手”的动作,先让学生评价,老师进而补充介绍:“拱手在古代是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和‘感激’,是一种礼仪。拱手时伸出左手搭在右手上,抱拳于胸前。”接着请同学们学着课文插图中戴嵩拱手向小牧童请教的样子,伸出两只手合在一起做拱手的动作。这样通过创设直观的实践演示情境,让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生动起来,学生学得开心、记得深刻。

五、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是相对于“孤立识字”而言,顾名思义就是将识字教学置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理解、认识生字,实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不仅认识个别生字,而且能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与实践能力。

例如,教学《自己去吧》一课的“吗”“吧”时,笔者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思考“小鸭是怎么学会游泳的?”引出小鸭和鸭妈妈的对话:“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而后用卡片出示生字“吗”“吧”,进行如下识字教学:

(1)拼一拼,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它们?让学生学会用“加一加”的办法快速识记生字。

(2)说一说,想想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相同?让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有“口”字旁,都是轻声,都在句子的最后面。

(3)理一理,教师指出这样的词叫做“语气词”,别看它们是轻声,而且总是出现在一句话的最后面,它们的作用很大。

(4)读一读,通过朗读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吗”“吧”的区别。

此外,识字方法还有很多,如歌诀识字、故事识字、猜谜识字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创设轻松、愉快的识字情境,讲究识字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识字教学,就能让学生爱识字、会识字、善识字,开创识字教学新天地。

拱手让人篇5

关键词 酒店传统与现代运河拱宸桥对话

一、项目背景

运河宾馆项目位于杭州拱墅区桥东地块,此“桥”即为拱宸桥,拱宸桥横跨京杭大运河,为石结构三孔桥。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每当帝王南巡,这座高高的拱形石桥,象征着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在历史上,拱宸桥地区是一个异常繁荣的商业区域。明末清初,这里船只 交织,商贾云集,经营日以续夜,其中“北关夜市”更是作为杭州十八景之一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随着运河整治及申遗工作的推进,拱宸桥区块城市规划建设、旧城改造突飞猛进,特别是拱墅区政府的入迁、运河文化广场和金华路商业板块的相继建成,这里一跃成为杭州城北极具潜力的商住区块,并催生了城北副中心的快速形成。如今,拱宸桥地区已经成为拱墅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业五个方面的中心。

然而在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经济快速发展的杭州城北中心地区, 在04年时还没有一家四星级以上的高档次酒店,成为本地区文化休闲、商务以及旅游等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兴建一家较大规模的高档次酒店以提升拱宸桥区块的商务接待能力和城市形象势在必行,在拱墅区政府和浙江宏鼎工贸集团的联合运作和推动下,五星级的运河宾馆项目应运而生。

二、设计命题

项目用地西面隔运河文化广场、运河博物馆距京杭大运河、拱宸桥仅250余米,北面为已建成拱墅区政府办公楼以及在建中步行商业街区,南面为高层居民区。一边是传统深厚的运河历史文化,一边是蓬勃发展的现代城市文明,运河宾馆在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地理环境下应该以怎样的形象去和存在了成百上千年的运河、古桥对话,应该怎样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丰厚的场所去承接现代城市文明和现代人对生活审美的需求,这样的命题,是我们从接到这个项目的设计任务书开始就无法回避,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并通过设计去解答和体现。

三、设计立意

很显然,作为一个按五星级酒店标准设计的现代化酒店,生硬的去套用传统形式从而达到与周边建筑环境的融合是保守而又不切实际的,在我们看来,传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是在时空中不断的延续、变化和发展的,“连接过去、存于现在、展示未来”才是这个项目建筑设计所面临的任务。

我们的目的是将传统文明和现代气息成功的融合在一起,让它既有东方传统文明的神韵,也有现代建筑的时代气息,在对周边环境和场所精神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后,我们终于找到一个最为关键的音符:拱形,拱宸桥身上最具代表性最有形象意义的元素,简洁的拱形形体的巧妙应用使得新的建筑与广场、老桥之间建立起非常巧妙而又浪漫的关联,让人在现代的建筑形象中看到了传统的影子,而传统的环境中又有了新的生命,古代拱宸桥的“拱”表示为拱手以表达对帝王的欢迎与敬意,运河宾馆的拱形特征则一方面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对入住酒店的宾客的欢迎与礼遇。

四、建筑设计

A、设计条件

项目总用地面积10446平方米,南北方向长约150米,东西方向进深约70米,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不超过35330平方米,建筑高度不超过90米,业主对本项目设计要求主要包含三点: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符合五星级标准;有利于以后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及组合性。简单的说就是要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完美统一。

B、总平面布局

由于项目用地并不宽裕,特别是作为主入口的东西方向的进深只有70余米,所以基地内建筑的布局余地并不大,怎样与周边的城市空间相协调就成为非常值得思量的内容,项目基地较为规整,东面及南面均为规矩方正的单元式住宅,所以酒店裙楼设计采用矩形平面,不仅与地形条件及周边建筑较为协调,而且对于布置酒店的复杂功能来说相对余地较大,24层的建筑主楼则采用面向运河广场的拱形平面,一方面在形式上取得与拱宸桥及广场的呼应,另一方面拱形也削弱了从广场方向看过来的高层建筑的巨大体量,降低了建筑对广场的压迫感,同时拱形的平面布置也让尽量多的酒店客房能够享受到开阔的广场及优美的运河景观。

建筑主入口设于西侧金华路,处于隐含的从拱宸桥穿过运河广场中心的轴线的东端,交通方便且容易辨识,主入口前设酒店入口广场作为运河广场的延续和空间过渡,在用地南侧及北侧分别设置酒店配套功能人行次入口,东侧与现有居住区之间设置员工入口及货运入口,各入口互不干扰,各行其道。

C、平面设计

酒店设计过程是一个综合思维的过程,需要理性设计与感性设计的高度统一,作为现代商业建筑的一种类别,它的第一个切入点就是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定位是首先需要确定的。因为不同档次、不同市场定位的酒店,在具体功能设置上是有所侧重的,通过与业主深入交流,在周详考虑了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及酒店所处地段的消费特征后,决定在满足酒店五星级标准的基础上对酒店复杂的功能做了有主有次,有强有弱的划分,重点突出了餐饮、办公、会议等商务功能而削弱了歌舞、KTV等娱乐功能,以避免当前同类型酒店功能特征的雷同,使得酒店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功能上有自己的独特性。

酒店设地下两层,其中地下一层为机动车停车场,设置部分商业配套用房并与西侧拟建步行商业街通过地下通道相连,以实现二者的商业利益互相补充,地下二层作为非机动车停车、设备机房以及及员工餐厅等服务用房。

酒店设5层裙楼,首层设置酒店大堂、大堂吧、自助餐厅等,大堂结合酒店装修设置江南水乡特色的亭台水榭,体现了建筑的传统文化韵味。二~四层分别设置中餐厅、宴会、会议、SPA、等功能,突出酒店的商务功能特色。

主楼共24层,其中6~23层为客房层,根据客房的楼层、景观条件分别设置面积不等的普通标准间、豪华标准间、商务单人间、商务套房等,以满足市场的差异化需求,24层设空中景观酒廊、雪茄吧,由于主楼平面为面向运河的拱形平面,使得大部分房间都能够享受到运河以及沿岸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

D、建筑造型

建筑的主楼及裙楼均采用面向运河的拱形设计,拱形的处理方式大大降低了主楼及裙楼对广场、道路的压迫感,避免了由于用地进深过小带来的限制,让建筑与环境的分界面变得柔和,容易相处,对于裙楼来说,为适应拱形带来的逐层退台创造出多层次的室外屋顶平台,在其上布置绿化园林景观,休憩桌椅等,从而使之成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生物气候界面,不仅节能环保,更是在用地紧张的现代城市中创造出难得的绿色室外休闲空间。

在色彩上建筑以黑白灰为主―传统江南建筑最常用的色彩基调,与周边灰色沉稳的建筑环境融为一体;在材质上采用玻璃幕墙结合石材、铝板的方式,在建筑内部的人能够一览无余的享受运河以及广场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而对于广场上的人来说,不仅能隐约看到建筑上古桥的倒影,更能与建筑内部各种公共空间以及空间中的人取得一定的互动。这样,通过对运河宾馆形体、色彩、材质三方面的仔细推敲,让建筑的现代气息蕴藏在古老的风情之中,实现了建筑与运河以及古桥的对话,完成了与环境的完美互动。

五、结语

在建筑行业传统与现代的讨论由来已久,怎样不拘泥于传统而又尊重和发扬传统一直是大家争论的重点,通过运河宾馆这个项目的实践,我们找到了答案,建筑形式不是唯一和确定的,没有哪一种美学的规则是永恒不变可以一直套用的,我们应从用户的需要出发,从场所的需要出发,充分促进传统和现代各种文化的碰撞、对话、交流和融合,才能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价值观发展潮流的新建筑。

拱手让人篇6

按照梵蒂冈博物馆提供的各种参观路线来看,无论如何行走,人们最终都要经过西斯廷教堂。每天,数以千计的人驻足于此,举目仰望天花板上熠熠生辉的壁画,获取美妙而生动的宗教体验。天花板的正中央,在天使簇拥下,上帝耶和华伸出他那苍劲全能的创造之手,在亚当的手指上轻轻一点,人类就此诞生,那是上帝力量与天才人类米开朗基罗碰撞出的完美火花。

如今,为了让这火花更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西斯廷教堂耗资19亿欧元装置了更高效的LED照明系统,它们不但不会对壁画造成破坏,还能将教堂内壁和屋顶上的壁画线条、颜色、光影处理得更加清晰。

外观像一座堡垒

如果单从西斯廷教堂的建筑外形看,你怎样都不会将这个简陋的、长方形砖石建筑物与欧洲排名第三的艺术殿堂联系起来。这幢于1473年由教皇西斯都四世发起创建的教堂,长40.25米,宽13.41米,高20.73米。它的外观单调乏味,缺乏装饰,像一座堡垒。教堂的设计师为巴西奥・蓬泰利,由建筑师乔瓦尼・迪多尔塞负责建造,它的名字“西斯廷”得于当时的教皇之名“西斯都”,西斯廷教堂建成后的第一次弥撒时间是在1483年的8月9日。1483年8月15日,为了庆祝圣母升天节,人们在西斯廷教堂举行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庆祝活动。此后,它被用作罗马教皇的个人祈祷所,也是教宗选举的举行处。

而今的西斯廷教堂属梵蒂冈博物馆(原教皇宫殿)的一部分,位于博物馆的西南角。不过,它仍保留一些宗教功能,比如教皇去世后,遗体要放置在祭台前,人们相信他的灵魂在这里受到“审判”,再比如红衣主教们在这里举行秘密会议选举新教皇。教堂上方还有梵蒂冈图书馆,有珍贵藏书100多万册,其中很多来自中世纪。

西斯廷教堂的顶部呈拱形,两边墙上都有圆拱形的挑高大窗,窗与窗之间有装饰性的壁柱,给人以支撑拱顶的错觉。墙面被划分为三部分,窗与窗之间的墙面绘有历代教皇的画像,而墙壁比较低的部分则是按照传统挂着挂毯。教堂的地板为拜占庭式的大理石镶嵌地面,仿照中世纪表现宇宙的图案。一道雕刻精美的大理石屏风将西斯廷教堂为神职人员提供的祭坛区域和普通民众集会的地方区分开来,著名的唱诗班画廊就在大理石屏风的旁边,祭坛则设在西斯廷教堂的最西端。

兴建西斯廷教堂时,罗马教廷掌握着强大的政治实权和巨额财富。教堂完工后,为装饰内部,教皇西斯都四世召集了一大批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以耶稣基督为题目,为西斯廷教堂绘制壁画。其中有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兼做教堂内部装饰的监工)及当时绘画界的顶尖人物波提切利、吉兰达约等等,这项壁画工程一直持续到1483年才完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教堂南北两侧的壁画就是在那个时候绘制的,南侧的墙壁以摩西生活场景为主,北侧则主打基督生活场景。

在一些重大的礼仪性场合,侧墙的下面部分会用描绘《圣经》故事和使徒行传的一系列挂毯遮蔽,这些挂毯都由拉斐尔设计,并于1515至1519年在布鲁塞尔的阿尔斯特作坊进行织造。它们只会在特殊的场合出现,以增加节日气氛。

米开朗基罗认为被宿敌设局

在米开朗基罗之前,西斯廷教堂拱顶部分只有简单的星空画作为装饰。没有人想到,30年后,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会做出重新装饰拱顶的决定,且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一位在当时并不出名的艺术家、新晋的人体雕塑师――米开朗基罗。

1505年,米开朗基罗按照尤里乌斯二世的旨意来到罗马为其修建陵墓,陵墓没修成,米开朗基罗反倒与尤利乌斯二世大吵一架,匆匆返回佛罗伦萨。待两人和解,米开朗基罗再次回到罗马工作时,教皇让他去装饰西斯廷教堂的拱顶。这一年,米开朗基罗33岁,对于新安排的任务,他满腹牢骚。米开朗基罗本想借口对绘制壁画一无所知,一推了之,无奈教皇极力坚持,他只好勉强接受。

当时的米开朗基罗满腔怒火,他认定这是对手布拉曼特设下的局,“是布拉曼特,每次都是布拉曼特,他劝教皇让我去画西斯廷礼拜堂,根本就是居心叵测……他以为我不会画画,他以为我的作品比不上他最爱的那个拉斐尔,他想看我失败,他想要羞辱我。”一旦米开朗基罗把拱顶搞得一塌糊涂,很快,他就会失宠于教皇,然后一无所有。很显然,米开朗基罗看到了其中的利弊,在对手的不断挑衅下,米开朗基罗于1508年5月10日正式开工,他想用穹顶画向世人证明,那些他之前在那儿作画的人,注定要败在他的努力之下。事后来看,米开朗基罗确实完成了一幅伟大的艺术杰作,在穹顶画方面,无人能出其右。

最开始,教皇只要求米开朗基罗在穹顶的上方描绘十二使徒,结果,米开朗基罗放弃《新约》故事,转而从《旧约》中寻找灵感,他要设计出够大够壮观的作品,画满整个拱顶,让它呈现出蓬勃生气。无疑,《创世纪》可以提供最佳素材。要知道,在20米高的拱顶上绘制《创世纪》的巨幅图画,其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先不说作为雕刻家的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技巧,光是搭建起悬在半空供人作画的脚手架也绝非易事。为了在不打扰教会人员聚会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米开朗基罗巧妙地利用四面墙来支撑脚手架,让脚手架的面积不断扩大。由于缺乏画壁画的装备,米开朗基罗从佛罗伦萨找来助手,写信向朋友请教一些壁画的技法,尽管青少年时期在画家工作室学过壁画,但对于米开朗基罗来说,已是20年前的往事,他甚至从未动笔好好画过。

而米开朗基罗要改造的穹顶,面积相当于1.5个篮球场。在500多平方米的天花板上作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定颜料、混合颜料、让石灰熟化、制作要用的灰泥、决定绘画的主题内容、动手绘制草图、然后将草图转描到拱顶上,每一步骤,米开朗基罗都亲力亲为。他曾从佛罗伦萨召来过六七名助手,然而数月之后,除了留下两人负责磨颜料和抹灰泥外,其他的都被辞退。仅花了4年的时间米开朗基罗就完工了,西斯廷教堂1512年正式开放,时人以“极其罕见”、“十分巧妙”来称颂它,并发出“很难说还有人在我们的时代里曾见过与它相类似的东西”的感叹。

我的胡子向着天,我的头颅弯向着肩

为何这位才华横溢但却经验不足的雕刻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西斯廷教堂天花板的重绘? 500年后,当人们启动修缮工程的时候,终于有机会对米开朗基罗的画法和技巧一探究竟。事实上,在天花板上,米开朗基罗从没打算直接绘制,他先是画出每个人物的草图。然后,米开朗基罗利用“扑粉法”(先把草图刺出许多小孔,然后再用碳粉在草图上拍打)将草图转移到墙面上,这样天花板上就会留下图案的大致轮廓,把纸拿开后,米开朗基罗再将这些黑点连在一起。

但“扑粉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年老的教皇想在死之前看到天花板完工,不断敦促米开朗基罗。于是,米开朗基罗把碳粉换成了刻刀,直接将草图的线条刻在墙面上。为了尽快完工,米开朗基罗承受着极其严酷的体力折磨,他一周7天,一天18个小时站在脚手架上,保持着仰脖的姿态。为了描述这四年的辛劳,他甚至写了一首诗:“我的胡子向着天,我的头颅弯向着肩,胸部像猫头鹰。画笔上滴下的颜色在我的脸上形成富丽的图案……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在后背缩短,仿佛是一张弓。”

1508年冬天,经验不足的米开朗基罗在画第一幅大洪水时吃到了苦头,他用的灰泥过于湿以至于整幅画上都布满了霉菌,只得重头来过。承受巨大挫折之余,米开朗基罗还要忍受尤里乌斯二世的急性子,拱顶完成一半时,教皇看得目瞪口呆。米开朗基罗却发现,拱顶上大洪水里的人物小得看不清楚,原来近距离作画,导致他误判了规模大小。

当米开朗基罗开始着手于拱顶的第二部分时,他下定决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他利用透视短缩法和远近画法的技巧,想象一个人物在空间活动时的位置,以此呈现出完美的透视效果。他创作出了活生生的立体人物,让壁画上的每个人看起来都有立体感,就像3D特效再现一样。在当时看来,这种呈现画面的方式无异于神迹再现。

到1511年时,米开朗基罗终于允许人们拆除一部分脚手架,之后他在弧窗上工作了14个月。1512年10月31日,教皇一览拱顶全图,第二天,西斯廷教堂举行了正式的开放仪式。脚手架上艰苦的工作使得37岁的米开朗基罗变成了一个驼背的“老头儿”,在西斯廷教堂,他利用自己的天才与汗水创造了俯瞰人间的天堂圣地,24年后,他将再次在那儿搭起脚手架,以最惊艳绝伦的笔触完成圣经故事――《最后的审判》。到那时,《最后的审判》将彻底震惊整个梵蒂冈。

“无花果叶运动”

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在位时,推崇、阳刚之躯、完美与理想的化身,故此米开朗基罗的穹顶壁画中满是理想化的。但这些想法到16世纪40年代不再是正确的,过度的暴露成了问题。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的圣坛墙上绘制《最后的审判》时,由于描绘的人物过多,作品尚未完成就遭到了教皇内侍比亚乔的抱怨,他声称这看起来就像妓院或澡堂,闻听此言,米开朗基罗以其特有的方式进行了回击,他将地狱的判官画成比亚乔的模样,头上长着驴耳朵,腰部缠绕着毒蛇。

如今,《最后的审判》中许多原本的人物已经被小心地遮盖起来,这并非米开朗基罗所为,一切都源于梵蒂冈的审查制度。教皇庇护五世对教皇宫殿内暴露的生殖器深感恼怒,下令对其设法掩盖,教会人员从《圣经》中找到了解决方案,用无花果叶子为他们挡住了下身,于是梵蒂冈的审查制度就演变成了“无花果叶运动”。而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理所当然成为无花果叶运动最早的目标之一。

与人工掩盖的损害同时发生的,还有西斯廷教堂内蜡烛、油灯、烧煤火盆的油烟和雨水对壁画的侵蚀。穹顶壁画完成50年后,庇护五世对它进行了第一次修复。此后数百年间,人们又尝试了多次修复,但这些努力都没有什么效果。1980年,人们正式对西斯廷教堂中米开朗基罗的壁画进行了修复。工作中,修复人员将一种名叫AB-57的溶剂涂在一平方英尺大小的画面上,几分钟后迅速擦掉。这种含有水、碳酸氢氨、碳酸氢钠、甲基纤维素和清除剂的液体不会损伤原画,方便清理污迹。这项修复工程耗时12年,对西斯廷教堂拱顶的整修和清洗引发了广泛的争论,赞成者认为这番努力的结果使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得以恢复原貌,持反对意见者则表示这些天顶画被清洗过度――今天看到的色彩远比米开朗基罗当年绘制的要明亮,其许多重要特征(例如阴影效果)已消失殆尽;他们认定这些伟大的艺术品遭受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拱手让人篇7

拱形的浪漫空间

现在所说的“地中海风格”,起源于9-11世纪的地中海北岸,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那里盛产灰岩,造就了灰白手刷墙面绵延的风貌;那里的蓝天碧海让瓦、窗、门、栏也都保持着一片蓝色景致;那里有海风的吹蚀,将房间里的家具勾勒出独特色泽和斑驳;那里手工艺术盛行,大量铸铁、陶砖、马赛克、编织等软饰可供使用,大多数房子都有铸铁的把手和窗栏;那里采用简朴的方形吸潮地砖;那里的建筑设计通常不对称、不规整,高高低低的……所有这些淳朴、天然的材料,地域和民族特点鲜明的色彩,风格独具的饰品、家具,以及古老神秘的波斯情调,勾勒出一种纯净、自由、亲切、淳朴而浪漫的自然风情,也是地中海风格的精髓。

为了利用好充沛的光照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众多的回廊、过道、穿堂随处可见拱门与半拱门。这些拱门与半拱门、马蹄状的门窗也正是“地中海风格”的建筑特色,他们通常采用数个连接或以垂直交接的方式,在走动观赏中,出现延伸般的透视感。廊亭、餐厅、休息室均采用了拱门设计,跟屋外的花草风景零距离接触,内外相连形成浪漫空间。

纯美的色彩方案

所以地中海家居的颜色特点就是:无须造作,本色呈现。在选色上,它一般选择直逼自然的柔和色彩,在组合设计上注意空间搭配,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且不显局促、不失大气,打造开放式的自由空间。

让客厅立刻“地中海”起来的方法是换一个拥有大面积颜色的沙发。白色椅面的沙发座椅,如同给客厅铺展了一片白沙,夏日感十足,以格子、条纹和花朵图案为主的沙艺,简约而不简单的蓝白组合图案最易传达出地中海乡居的独有神韵。如果你觉得这样的颜色太素,不像地中海阳光那么浓烈,那么,你可以在沙发区铺一块图案繁复的欧式地毯,来表现鲜明的异域感。墙面的颜色不应太过浓重,使用淡蓝色,可以让圆拱穹顶更加明朗、柔和。

卧室的舒适度对于屋子的主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实木的床体和与之配套的床头柜是常用元素,浅色的床头灯,点了淡蓝色的墙面。仿佛被水冲刷过的耀眼的白色穹顶与淡淡的蓝色相连,典型的中海风格用色。明亮的金色窗帘头和浅植物色的窗帘,感觉清爽且汲取自然光线的效果明显。卧室里选择同色系的布艺,既可以与墙壁相配又表现出欧式古典风格的雍容华贵,置身其中便可以享受到轻松和安逸的感觉。

不修边幅的线条

线条是构造形态的基础,因而在家居中是很重要的设计元素。地中海沿岸对于房屋或家具的线条不是直来直去的,而是相对自然的弧度,因而无论是家具还是建筑,都形成一种独特的浑圆造型。

家具的设计往往集饰与应用于一体,在柜门等组合搭配上避免琐碎,显得大方、自然,让人时时感受到地中海风格家具散发出的古老尊贵的田园气息和文化品位,其特有的罗马柱般的饰线简洁明快,流露出古老的文明气息。

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或在庭院里修剪花草,又或者在阳台上架上烤炉,这样轻松的生活步调会让人们希望时间被无限制地延长。在地中海地区,人们很难清晰地分辨出室内和室外的界限,室外空间集聚了地中海住宅的多种特色,是室内建筑的一种延伸。带有阳台和花园的住宅随处可见。墙面、地面和小径与主建筑采用相同的材料,平台和院子的围墙多用石砖砌成。室外家具除了舒适度之外,会更多考虑耐用性。镶嵌马赛克工艺图案的桌子以及铁艺椅子是晚宴的功臣。

独特的饰方式

在构造了基本空间形态后,地中海风格的饰手法也有很鲜明的特征,其住宅少有浮华的饰,生活空间的休憩区力求柔软舒适,在蓝白主色调中加入一点红,也可以营造纯朴轻松的环境。至于家具的选择,擦漆做旧处理的家具是打造地中海风格首选,这种处理方式除了让家具流露出古典家具才有的隽永质感外,更能展现出属于被海风吹蚀的地中海专属印迹。在客厅一侧的休息区摆上这样的家具,再加上用绿色小盆栽、白陶饰品和手工铸铁烛台,地中海风格的田园式房屋就在你的巧手下诞生了。

拱手让人篇8

关键词:隧道 大变形段施工 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093-02

隧道工程是一项设计复杂、施工复杂、质量要求严格、且隐蔽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尤其对于某些工程地质较差地段,隧道施工尤为艰难,且易造成塌方等严重的工程事故。本文结合十天线金洞隧道的实际工程情况,对在此类地质、工程条件下的隧道大变形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金洞隧道位于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陕西境内汉中至略阳(陕甘界)公路段,隧道全长2380 m,是略阳连接线上最长的一座隧道。

1.2 工程地质

金洞隧道原设计围岩为中风化片岩,裂隙较发育,岩体呈碎石压碎状结构,基本为V级围岩。但在具体施工中,发现围岩极差、洞内岩层含水量大、富水岩层暴露空气有泥化现象、初支下沉量大、局部地方有偏压现象,开挖易造成塌方。

2 工程难点

针对金洞隧道工程地质原因,隧道施工采用了双层I18、I20、I22型钢,φ50 cm,锚杆23根Φ42×4×4.5 m注浆小导管。但在此种强支护下,仍出现了初支表面开裂、钢支撑变形、左侧拱腰出现喷射混凝土剥落、局部初支下沉倾线等现象,因此将施工方法变为大变形段施工。

3 大变形段初支施工工艺

3.1 超前钢管施工

该段掌子面围岩为强风化绿泥石片岩,岩体破碎,拱顶围岩呈绿色,用手即可剥落。两侧围岩呈灰白色,手捏呈粉末状,有弱膨胀性,开挖即会引起拱顶就大范围的塌落现象。因此在开挖前对掌子面进行封闭,再打超前注浆小导管,根据围岩的实际好坏隔一循环打一次,不断的调节插入的角度,小导管从拱架腹部穿过并焊接。以此来减少围岩的塌落,同时也构成一个安全的施工空间。

由于岩层含水量大,在注浆时遇到了注浆量少的问题。现场采用注浆口设止浆塞,注浆顺序从两边拱脚到拱顶对称向上注浆,对每根管在第一次注浆后两三分钟进行二次注浆的方法,保证注浆量。

3.2 掌子面开挖

开挖采用三台阶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顺序为先进行上弧导坑开挖,拱部初期支护;再进行预留核心土开挖,下台阶中部开挖;然后进行下台阶侧壁部开挖,下台阶初期支护。开挖时尽量避免放炮造成的岩体扰动,拱顶采用人工开挖,两侧采用机械开挖,开挖后立即对岩面进行初喷。

3.3 钢支撑安装施工

为保证拱架弧度满足设计要求,踩用两台冷弯机分别对两种型刚进行加工。在钢支撑安装前进行成品拼装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拱架焊接点要错开,不能出现在同一截面,严禁钢支撑加工拱架焊接点和法兰盘连接处出现在隧道拱顶,在钢材实验合格方可使用。初支采用双层钢架,内层为H175型钢,外层为I20型钢,拱间距为50 cm。在钢支撑安装时,要留有足够的变形量,先进行内层H175型钢安装,螺栓要上齐全,法兰盘骑缝焊接,拱脚垫设钢板。为了使钢支撑更好的受力,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对Φ25连接筋进行“[”形加工,让连接筋和拱架腹部有足够的焊接面,间距0.5 m,同时在两侧拱脚处采用I16型钢对两钢支撑的腹板连接进行焊接。为了使双层拱架更好的受力,减少施工难度,在H175型钢施工一段后,根据现场监控量测资料,待H175型钢下沉趋于稳定后进行外层I20型刚施工,施工方法同H175型钢施工工艺。

3.4 中空自进式锚杆施工

由于隧道复杂的围岩情况,采用中空自进式锚杆施工。中空自进式锚杆主要用于断层破碎带开挖支护施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取代普通砂浆锚杆,克服了普通砂浆锚杆诸如塌孔、无法插杆、注浆不饱满等难题,发挥了锚杆支护的作用,提高了围岩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围岩的整体稳定,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锚杆的安装如下。

(1)使用前,检查钻头、钻杆是否通气,如有堵塞应处理通畅后使用。

(2)连接钻头和锚杆、钻机和钎尾、钻机连接套和钎尾、锚杆和钻机连接套。

(3)锚杆对准设计的锚空位置,钻机应先给水,然后钻进,由于岩体破碎,在钻进时钻头易堵塞,因此应放缓钻进速度,做到多回转,少冲击,时刻注意水从钻孔流出的状况。在遇水堵塞时,后撤锚杆50 cm左右,反复扫孔后等水通畅后慢慢推进。

(4)用钢管将止浆塞通过锚杆外露端打入孔口10 cm左右作为封孔进行注浆,锚杆根数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注浆应在喷射混凝土完后进行,注浆前应对注浆设备进行检查,调节好浆液的水灰比,整个注浆过程应连续灌注、不停顿,必须一次完成,观察浆液从止浆塞边缘流出或压力表达到设计值,即可停泵。

3.5 喷射混凝土施工

喷射混凝土具有支护及时、强度高、密实性强、操作简单、灵活性大等优点,特别是在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配合钢拱架和系统锚杆作为联合支护,其优点更为明显。就新奥法原理而言,容许围岩产生变形,同时在围岩变形过程中,通过围岩自承体系和支护结构对围岩变形进行控制,达到让围岩变形的适度释放而不是彻底释放的目的。喷射混凝土的风压、水压、喷头与喷面的距离、喷射的角度、喷射的粒径影响着对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和厚度的控制。由于该段是富水岩层,岩层含水率大,造成围岩粘结性差,在开挖时有小范围的塌落,喷射混凝土时仍有小块不停跌落,在喷射混凝土施工中遇到回弹率过大和局部受自重影响拉掉岩层的现象,这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喷射过程中应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料,尽量保证骨料的连续级配。在喷射过程中不断调整喷射参数,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厚度。

3.6 衬砌施工

仰拱单层施工拱架成环布设,为增加仰拱地基的承载力,在钢筋混凝土施工时,预埋Φ160PVC管,管口外裹土工布,防止管内堵塞。待仰拱施工完后,采用Φ89×6钢管桩加强仰拱地基承载力,管长8 m,环×纵=2m×3m垂直打入仰拱,采用高压注浆。二衬主筋采用Φ28钢筋,厚度为80 cm,待初支下沉平稳后方可进行二衬施工。

4 施工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认真审核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做好技术交底,明确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

(2)施工方法采用环形核心土开挖方式,掌子面与仰拱距离应控制在15 m左右。

(3)加强洞内排水,打超前排水孔,采用橡皮管引至离掌子面30 m外的中心排水沟,中心排水沟前端设挡泥坝,及时清理泥化的底层,保持中心排水沟排水畅通,仰拱底禁止积水。

(4)加强现场监控量测,多设监控点,分别对初支、二衬、仰拱测量,做到水准仪一天一测,全站仪三天一测,初支应每天做收敛测量。同时,做好测量和收敛现场记录,及时对测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出现变形较大的及时上报。

5 结语

上述是本人对十天线金洞隧道大变形段施工技术的简单总结,由于各地地质差异、隧道施工复杂,大变形段施工技术在不同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等情况下的应用、改进还有待进一步的总结、探讨。

参考文献

[1] 曹国金,姜弘道,张建斌.锚固技术的支护机理和实验分析研究动态[J].地下空间,2002,1.

[2] 贾剑清.复杂条件下隧道支护时效可靠性及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6.

[3] 夏剑.浅议喷射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注意事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上一篇:落花生课件范文 下一篇:动物音乐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