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语文范文

时间:2023-10-18 08:15:46

快乐语文

快乐语文篇1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常常使老师和同学们费思伤神,尤其是一写文章就感觉才思枯竭。怎么样才能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让老师乐教,让学生乐学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教者。”孔子认为“乐学”是学习地最高境界。

快乐从听、说开始,学会聆听,学会说话,是语文学习地两大突破口。教师应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有序的听说训练,使学生轻松地形成各种语文能力,有效提升语文素养。因为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害怕老师提问,老师从课堂教学中渴望得到学生的探究、研讨,似乎成为了一个矛盾共同体,无法逾越。

快乐在阅读中延续。要学好语文,就得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有益读物,让每个学生从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但是作为课业量很大的高中生,每天埋头于题海中,何来阅读?如何从其它的有益的书中汲取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也成为语文教学的瓶颈。因此如何阅读显得更加重要。

快乐在习作中升华。传统地作文课往往流于形式:如何解题、立意、构思,如何写得有文采……这样的作文课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枯燥的写作技巧,学生很难将所学应用于作文中。写作时,学生只好搜肠刮肚地东拼西凑,这样地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可谓是“广种薄收”。

教师怎样让写作成为学生原意随时都付出的行动?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方面:

一是还原生活,作文来源于生活,这不仅是前人的经验总结,也是对作文本身最直接地定义。因为生活每天都在上演,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并且这些知识与素材都是最有生命力和最富时代感的。学生一旦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他们就会发现平静的心湖中荡漾着动人的激情,雄奇地深山里孕育着鸟语花香。

二是还原作文本质。作文的本质是抒写心曲,写想写的,写能写的,尽情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从而改变为写作而写作的被动局面。学生习作有内容可写,乐于表达,作文才能真正还原成一种表达自我的表达方式。

三是作文与做人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也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人生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快乐语文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寓教于乐;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142-01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标准答案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敢想、敢问、敢为、敢当。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一、读一读

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获得读书的本领――“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品味语言,克服摒弃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式的讲读方法。

二、说一说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儿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讲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都能围绕着(小蝌蚪)长长的尾巴长出两条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成了青蛙)。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也形象地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这样的说话训

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学习态度。

三、演一演

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画家乡》这一课,通过五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孩子对自己家乡的描述,歌颂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日新月异。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按小组分别扮演“五个孩子”,表演他们置身于家乡怀抱的情景。比一比,谁能把不同地方的孩子的心情、动作和语言表达地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看到祖国的建设变化巨大而感到欢欣鼓舞,从而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

四、议一议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如教《乌鸦喝水》一文,有个学生反驳说:“乌鸦想的方法不好,乌鸦可以用吸管吸水呢!”有个学生建议说:“它用两只手抱起瓶子也能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争先发言:“乌鸦没有手,它有翅膀,瓶子很滑,它抓不住。”“那它可以把瓶子打破再喝!”……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场面,连平时胆小的学生也不甘寂寞,跃跃欲试,参与唇枪舌战,气氛十分活跃。

五、画一画

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唤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如《四个太阳》一文。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作力,画出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课后,我也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并通过比较,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在表达的同时更好地来体会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

快乐语文篇3

快乐的语文节

周夏继 信阳市?负忧?芳液尤?

三天的语文节在同学们的依依不舍中结束了,这次语文节让我结识了语文王国的许多新朋友,提高了我的语文素养,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作为语文节的一名小主持人,我发现语文节人让我在语言表达,应变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感谢班主任程老师,也感谢全体同学给了我这次机会。这次语文节给我留下映像最为深刻的是“词语积累大赛”。这个比赛让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词汇,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发言,按照题的要求答题,比如说:描写人物外貌,描写人物性格品质,描写说明、晓理等方面的词汇。各小组跃跃欲试,纷纷抢答,场面热烈而紧张。同学们的词汇量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真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

通过这次语文节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平时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没有注意积累,读书的面太狭窄,没有注意发现与动脑,所以看到其他同学的妙语连珠给了我深深的启示,今后我一定要用心去学习语文多观察,多积累,多动脑,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快乐语文篇4

著名的儿童教育学专家冯德全说过:“快乐不仅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标志,是人生幸福的主要目标,还是成才和成功的重要动力。因为快乐使人富有理想,焕发活力,能使人全面发挥生理、心理的潜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还能使人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冯老这一段话告诉我们,快乐也是一种能力,它使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把各方面的事情做好。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本真的快乐,才是我们语文老师所追求的。接下来,结合本人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快乐课堂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精心创设课前导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开始“乐学”起来。

创设导入情景目的是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意境、舒适的心境、愉快轻松的气氛,让学生未深入课文学习就能被吸引,从而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一开始就“乐学”起来,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让学生初步学习课文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问题:“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文的插图,那位光着身子的人就是皇帝。皇帝为何光着身子?因为他很穷买不起衣服,还是他正在进行泳装表演呢?”刚说完,同学们就哄堂大笑。很多同学举手回答问题,都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并且理解得相当准确。创设这个问题,虽简单,却犹如一粒“开心糖”,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生乐学的动机,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二、善于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快乐因素”,维持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乐学”起来。

语文本应是充满趣味与魅力的学科。要想提高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在课堂上要积极贯彻“快乐语文”,既增强了语文课的趣味,也有助于提高了学生学语文的自觉性,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善于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快乐因素,是维持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乐学”起来前提。那怎样去发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呢?这就要求老师深入研究教材,在充分理解教材,准确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去发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并在教学中要善于对例子进行再创造。如善于抓住课文中妙趣横生的词语、句子。教学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时,在品味妙趣横生语言这个环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体会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不仅仅是语言生动的表现,还表现他对绿色蝈蝈的热爱之情时, 我设计一个简单且有趣的的问题,你们对于你喜欢的动物会有哪些称呼?问题一出,称呼五花八门 ,什么“宝贝”、“乖乖”、“小白”、“小胖”等等。 顺着孩子们的答案顺势进行引导 ,我把“宝贝”、“乖乖”、、两个词特意读轻音,并把它拖长,听起来真是肉麻,让学生听起来感到有些怪,并觉得好笑。我接着引导,听起来真是肉麻说明“宝贝”、“乖乖”、、这些称呼注入人的情感。而“小白”、“小胖”还能让我们联想到他们的颜色和体型。 这就在笑声中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文中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其作用是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绿色蝈蝈的热爱之情。

三、教师要用心教学,并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是让学生长期达到真正“乐学”基础和保障。

顾名思义,就是要有“爱心、耐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具有爱护学生、平等对待的爱心、还要循循善诱的耐心。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我们的学生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下健康成长,我们不仅要关心每一位学生,而且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并且积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交流,让学生们也爱我们,什么都愿意说愿意讲,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会使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去学习。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技巧和策略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然而在诸多因素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用心”的教育――这是教育的起点和核心。

快乐语文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快乐; 情境

所谓“快乐语文”就是给同学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灌输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理念,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挖掘出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大潜力。这和中国国家队外籍主教练米卢所倡导的“快乐足球”有异曲同功之妙,这不是一种训练的手段而是一种理性的心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实现“快乐语文”:

一、“快乐语文”首先要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梦”的乐园

“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这是当今语文教学在高扬人文性旗帜的背景下的一次理念的升华。确实,童年是多梦多彩的季节,孩子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对这个五彩的世界,他们有着太多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而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放飞孩子们的多彩梦而存在的。在那里,荷花会与他们共舞,小蝌蚪在着急地寻找着妈妈,卖火柴的小女孩希望和他们共享幸福……许多字连缀在一起,仿佛起了魔力,教人奇思,让人遐想。孩子们在追“梦”中,原有的灵性得以迸发,潜藏的悟性得以唤醒,与此同时,他们对祖国语言、民族感情也开始了美好的体验。那么,语文教学该怎样还孩子以“梦”的快乐与自由呢?

1. 教师要倾心营造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

研究表明,恰当的情境刺激有利于孩子的自主体验、想象放飞、个性张扬,能诱发和促使“梦”的发生。毫无疑问,儿童与阅读的文本间存在着必然的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只有当儿童与文本间产生了某种撞击,文本才会展现出无限丰富的意义,儿童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而情境,正是二者联系的桥梁。儿童置身于情境中,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就这样,文字材料被激活为生动的场景、形象的画面、动态的世界,孩子们神游其中。他们的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精神在对话。由于有了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原本凝固的语言被充分激活了。

2. 要学会欣赏学生“梦”的异彩。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欣赏“我”的“梦”,正是儿童自由成长的心声。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天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智慧的幼芽就在这种“精品化标准化的教育”中淹没了。因此,欣赏每一个孩子的“梦”就是要珍视孩子童真的想象世界和精神需求。

3. 放飞学生“梦”的翅膀。

要让孩子“自己说话”,“说自己的话”,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以获得他们自我的满足;还要组织孩子们进行交流,让他们在相互的碰撞中得到视野的拓展。并且,要让儿童回归远离了的生活世界,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空间,要为儿童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户,以拓宽儿童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蓝天下的“学校”,大自然的“无字书”,也是滋润儿童的甘泉,把孩子带到野外去,用心聆听那风声、泉音、鸟语……让孩子每时每刻都能呼吸到山野吹来的空气。一只蝴蝶翩翩掠过,一朵花蕾悄悄绽开,一缕蓝烟袅袅升起……这都是在向他们悄悄传递着成长的力量,并渐渐地渗入他们的灵魂和血液,使他们逐渐感知语文世界的魅力。

二、放飞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展开个性的翅膀,在课堂中飞翔

1.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拔。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一堂完整的课,更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2. 尊重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在困难中奋起。

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不要冷淡,责怪,不当的批评学生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的主动性大大削弱,从而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改善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敢想,敢说,敢做,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要为他们的与众不同而喝彩,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语文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 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要想重新启动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孩子们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的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1.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教师要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

2.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我们可以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积累中爱上语文。

3.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

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迷醉。主要可以采用媒体激趣,小组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在情趣中“乐”语文,在研讨中“析”语文,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

快乐语文篇6

一、说好普通话更好地学习语文

我校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来自农村,他们说话时方言很重,比如“燕子”会说成“样子”,“买肉”会说成“买lou”,语文课首先要培养他们说普通话的习惯。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开口,于是我就找来一些有趣的绕口令,既简单又好说,先让一些普通话相对较好的学生讲,起到演示的作用,然后每个学生依次讲。有时学生们会大笑,有时说的人会不好意思,但是经过几次训练后,大部分学生都敢开口说普通话了,不再用方言进行交流,为学好语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习兴趣进行快乐教学

“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灌输,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很难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乏味、机械。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参与到教学中来,他们就不会显得那么无所事事了。比如,在教学古文《黄生借书说》时(这是学生最不愿听的课,古文内容枯燥艰涩不易理解,也是学生最易睡觉的课),我先给学生介绍了作者袁枚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然后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选定一个负责人,让他们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试着翻译,教师在各组间巡视,并帮助他们解释一些生涩难懂的词。最后让各组选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示范翻译,并把一些重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感到很新鲜,既能充分地表达自己所知道的,也能充分地展示自己,于是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举手想到讲台上展示。有的学生讲得很好,离标准的翻译很接近,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可以自己掌握很多知识;讲得不对的地方,其他同学给予善意的笑声,大家给予纠正,最后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一改往日死气沉沉的面貌,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快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一些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使其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比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学生们很快就弄懂了文章的大意。在这种情况下,我找来几个学生现场表演,找一个比较严肃的学生扮演齐王,找一个口齿伶俐且相貌端正的学生扮演邹忌,找两个大胆口齿利落的女生分别扮演妻和妾。学生们表演得很投入,在一言一语、一招一式中尽情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惟妙惟肖的动作、准确到位的语调,把邹忌一开始的顾影自怜,到后来看到徐公的恍然大悟,表演得淋漓尽致;妻、妾、客人的话语虽然少,但三个学生的表演也极认真,演出了他们的形态。通过表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组织演出的过程也是他们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表现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既让课堂教学活泼、生动、有趣,又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真正的快乐教学。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增添课堂趣味

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浓、表现欲望强烈的年龄,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竞赛的方式,还可以借鉴电视综艺节目的新颖形式。例如“一战到底”,让学生一人挑战多人,回答一些与语文知识有关的问题,或是对接一些古诗词等。学生好胜心都很强,往往是谁也不服谁,愈战愈勇,不肯轻易认输,大家都积极热情地参与着,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在公平开放的竞技中增长了才干,健全了心智。

快乐语文篇7

关键词:语文课堂 快乐 教学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想方设法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要把课上“活”,把学生教“活”,让课堂教学快乐起来。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快乐呢?

1、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活力

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只要整天快乐、安全就行了。然而进入一年级后,学生要按照一些明确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无疑给我们增加了工作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学生由无拘无束、自由天真的状态过度到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上来?我觉得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既要考虑内容的有趣性,又要注重传授方式的新颖性。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滑稽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夸张的手势……都可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将专注的目光投向于你。同时,我们还应该对教材烂熟于心。

2、多鼓励,多赏识,让学生变得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开始。对于一个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小孩子,他们不懂得什么叫自信,但他们都喜欢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喜欢在竞争中获得胜利,进而获得老师和同学赏识的目光。作为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合适的场合予以鼓励、表扬,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他们的心理太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安慰了。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成绩,老师的鼓励,说不定就会唤起他沉睡的心灵,继而获取更大的成功。 当然,表扬与赏识、鼓励,要适度,要因人而异。对于“优生”不能过分地表扬,那样会让这类同学飘飘然,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而对于差生,我们必须呵护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用心去沟通,去鼓励,让他们摒弃“破罐破摔”的心理,进而取得一点点的进步。

3、因“趣”利导,激发学习热情

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每个人都是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一定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其中。

4.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要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设计作业时应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可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秋姑娘的信》,我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秋姑娘的信》。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5、思维开放,“快乐求新”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哪怕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意见,与一般思维迥异的思维方式,都应细心谨慎地呵护,千万别随意抹杀。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开启并发散开来,学生就会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肥皂泡》一文地喻理是这样的:靠“吹”出来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无庸置疑,这非常符合一般人的认知规律。但有一位小朋友就敢于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大胆地把“肥皂泡”作为另一形象的代言人,她这样喻理: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大多喜欢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早就觉得该为他们喜爱的肥皂泡说说了。于是,群策群力,很快地把原文中的贬义于肥皂泡的词句,彻底换成褒义与肥皂泡的词句。看:“得意洋洋地凸起肚子”换成“饱涨着生活的热情”;“飘飘然真成了神仙一般”换成“飘呀飘呀,越飞越高,努力使自己的能量释放再释放……”;“在肥皂泡的眼里,还有谁被瞧得起呢?”换成“在肥皂泡的眼里,还有什么比拥有生命更可贵的呢?它尽情地感受着‘生命之美’,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生命之美’呈现给人们”;“它神气活现地说:‘我呀,天下第一……’”换成“它自豪地说:‘我的生命充实又美丽,尽管……’”……

这种打破常规思维的禁锢,敢于向本本、传统挑战的精神,是何等的可贵。这不但发展了学生求异求新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尝到了“发现”的无穷快乐。

6、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快乐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民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是无庸置疑的。但当学生有了新异独特的见解时,我们应该肯定,甚至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不过,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主题,不着边际时,我们可以说:“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当学生的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下时,老师可以说:“关于这个问题,老师想可能是这样的……你们看可不可以?”在平等的读书、讨论、研究中,教师既能作为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又能把持大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快乐氛围中,让师生的意见达成共识。这是何等美妙的教学境界。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快乐起来,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教学永远快乐着!

参考文献:

[1]裴海安主编,《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社出版

快乐语文篇8

一、调动学生快乐感官

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会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或感官认知或喜或悲。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地组织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快乐的感官体验,才能更好的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他们有效地进行学习。首先,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是热情洋溢的,当学生情绪低落时,我们应运用教学幽默来活跃课堂气氛。其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是多才多艺的,课堂上应用合理的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具图片、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感官,因为学生较乐于接受形象的具体的新鲜事物。当学生从感官上涌起了兴趣后,会处于兴奋之中,会乐此不疲地自主去求知。例如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课,可准备教具以比赛的形式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比赛“摘苹果”、“蚯蚓钓鱼”、帮生字“找朋友”的……小学生都有不认输的心理,为了赢得比赛,都很积极地去认识生字、新词。学生在玩中识字、学词,兴趣自然高昂,整节课堂精彩不断,学生都学得其乐融融。学生的快乐感官一旦调动起来,整个课堂将会是充满着和谐与宽松,学生将如鱼得水般地求知,再也不用教师苦口婆心地苦教了。因此,当发现学生情绪不对或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就有必要运用教育智慧重新调动他们的兴趣,从视觉感官或听觉感官上吸引学生,让他们摆脱苦读厌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情境。

二、让学生品味赏识之乐

被肯定就是得到赏识。赏识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激励、肯定学生的优点与成绩,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也可以这么说“赏识激励成功,赏识挖掘潜力”。作为一个教师,要学会发现及欣赏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当学生体会到老师肯定了他的付出、对他有所期待时,他会无比的快乐,也会给他带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为了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赏识与肯定,教师备课时,对每个学生都要做具体分析和研究,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适时的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探讨、回答,如果他们回答正确,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如果他们回答错了,或者不够完整,教师应加于提示、引导,把问题化难为易,尽量让他们自读自悟,以收获发现及创新之乐。同时对他们敢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勇气给予表扬,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及学习的乐趣。

每当学生读书沉闷无激情时,我会不失时机地说上一句:“老师喜欢你们像上回那样充满激情的读书声。”你别小看这是简单的一句话语,可它却如一根魔法棒似的,马上激起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激情。在批改学生的短文时,我常常“鸡蛋里挑骨头”,总能在学生稚嫩的文字里写上一些暖人心脾的话。我会根据学生所写的习作内容写到“你的语言真丰富!”、“老师很喜欢你文中的某句话”、“你这位小作者真有爱心”等赏识性的话。这样一来,学生最高兴的是讲评短文的时刻了,目睹他们看着批语津津乐道的样子,我感到无比的幸福,我想他们一定比我还高兴啊。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记得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成功的鼓励都会使他们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好语文。

三、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会快乐

1、启发想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思考的快乐

思考,并不是困难与痛苦的事,而是一件容易与快乐的事,它可以带给学生更多喜悦。不管在什么时代,“思考”和“想象”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根源,是能使人成为人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我给他们创造机会,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热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常会提出一些老师料想不到的问题,如讲到要下雨时,学生提到:“为什么蚂蚁要把家往山上搬?而不往山下搬呢?向下走不是会更好走吗?”听到学生的提问后,我没有粗暴打断,而是首先表扬她肯动脑筋,问题提得有水平。紧接着,我请大家来回答这个疑问。其他学生根据自己平常所掌握的知识,帮助该名学生解答了这个问题。如果我一开始就否定了这个问题,而根据教学设计继续下面的内容,那不是失去了一次让学生展开思考和想象的翅膀的机会?虽然这节课的教学进度被拖了下来,但在帮助别人解答问题的同时,学生都有所收获,而这些是课堂外接触的知识。再者,想象的翅膀折断了可再也接不起来了。

2、鼓励质疑,让学生感受创新的快乐:

学生的思维一直以来都被老师的权威所取代,不敢对“司空见惯”置疑,对“完美无缺”置疑,对教材置疑,对教师置疑……我在课堂上解开他们的精神枷锁,使他们感受创新的快乐。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书本不一定全对,老师的话也不是圣旨,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每节课上,我都会设计质疑的环节,引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比如以语言因素为例,学生可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前后矛盾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

3、指导实践,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学以致用”说的是学习最终的归宿。学语文到底也是为了运用。在小学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我尽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实习”。布置学生写日记,定期选择那些生动的、有特色的日记,加以修饰,张贴在课室后面的“优秀作业”展览上。每日利用每节课的两分钟预备铃,布置学生背诵一首古诗,积累四个成语,学习一条格言警句,并做到当天巩固……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张贴在墙上时;当学生感觉到自己“出口成章”的时候,他们脸上兴奋、激动的红晕比天边的彩霞还绚丽。

四、要想课堂快乐、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尊严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如果学生对自己没有自信,如果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很坏、愚蠢。那就没有效率可言。学生在什么时候学习最有效,在教师认为他很好,父母认为他很好,同学也认为他很好,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好时,这个时候他学习就是最有效的。2、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3、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自己属于这个集体,都觉得在这个集体里,自己被认同,被认可。他们能够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没有取笑,没有冒犯,没有孤单,没有被抛弃,没有边缘人物,没有陷入自私自利的泥潭。这样的班级里有最优秀的学生,但他们不会孤芳自赏,也不会离群索居。

上一篇:隐形翅膀范文 下一篇:测量平均速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