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书大全范文

时间:2023-11-25 08:04:17

故事书大全

故事书大全篇1

论文摘要 发生交通事故后,公安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划分事故责任大小、民事赔偿及是否追究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本文试从司法实践中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不同理解出发,剖析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属性,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论文关键词 交通事故 证据 交通事故认定书

交通事故乃至交通肇事犯罪已成为我国一种常见、多发、突出的社会问题。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交警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划分事故责任大小、民事赔偿及是否追究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但在司法实践中,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的不同理解,影响到案件的办理。

一、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属性

原《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公安部1993年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10号令),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以划分当事人事故责任大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2年第5期公布的罗伦富不服泸州市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案,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属具体行政行为,属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2003年《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被修改为交通事故认定书。

现在司法实践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存在争议,主要有具体行政行为说和证据说两种。

(一)具体行政行为说

持这一主张的人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交警部门依法行使职权在对交通事故调查取证的基础上,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有无违章行为,以及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作出的能间接引起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基于这一主张,既然交通事故认定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那么如果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交通事故的认定不服,就可以依据《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依法提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以实现法律救济。

(二)证据说

持这一主张的人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之一,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只能是证据的性质,不可能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可诉性。

笔者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虽然是交警部门依职权实施的确认当事人事故责任的行为,但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已被交通事故认定书所取代。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已被《道路交通安全法》改变为证据的一种,虽然二者相比较仅少了责任二字,但带来的却是性质的重大变化。另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工办复〔2005〕1号《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否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意见》中规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证据使用。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牵连的民事赔偿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因此,基于目前的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属具体行政行为。

二、交通事故认定的证据形式

根椐我国诉讼法中关于证据形式的规定,证据形式有:(1)书证;(2)物证;(3)勘验、检查、现场笔录;(4)视听资料;(5)鉴定结论(新刑诉法改为鉴定意见,统一表述为鉴定结论);(6)证人证言、(7)当事人陈述(民事、行政诉讼);(8)被害人陈述(刑事诉讼特有);(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刑事诉讼特有)。但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证据之一,并未规定其具体属于哪种证据形式,故又产生了一些分歧,主要存在勘验笔录说和鉴定结论说两种。

(一)勘验笔录说

持这一主张的人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主要是交警部门基于现场遗留的痕迹、物品的方位、长度等在交通事故现场的反映所做出的推定。基于这一主张,根据勘验笔录这一证据形式的特点,它只是对事故现场的客观反映,除非有证据证明现场勘验笔录没有客观、真实的反映,可以重新组织勘验外,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不存在相应的救济措施。

(二)鉴定结论说

持这一主张的人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交警部门的特定人员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运用专门知识对交通事故作出的责任的判断。基于这一主张,根据鉴定结论这一证据形式的特点,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则他们可以依照诉讼法的规定申请重新鉴定(认定)或者补充鉴定(认定),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笔者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属鉴定结论。因为事故认定必须基于对事故原因、责任大小的分析和推定,存在人为主观判断,不符合勘验笔录只能对事故现场做出的客观反映这一特性,而且作出事故认定还必须作一些痕迹、车辆性能等方面的技术检验、鉴定,因此不属勘验笔录。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规定: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究其特性,交通事故认定与司法鉴定极其相似,更符合鉴定结论的特征。而且公安部公复字[2000]1号《关于地方政府法制机构可否受理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复议申请的批复》中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事实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所作的鉴定结论。,说明公安部也认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鉴定结论。

三、完善交通事故认定的建议

交通事故认定书属鉴定结论,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交警部门及交警的鉴定(认定)资格

交通事故认定书属鉴定结论,那么作出交通事故认定的交警就是鉴定人。根据规定,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并经省级司法行政部门登记并公告,才能取得相应的鉴定资格,如未取得鉴定资格,其作出鉴定(认定)结论将不会被采信。但公安部《公安机关鉴定人(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并未将交通事故认定纳入公安机关检验鉴定项目,这就造成了交警无法被登记并成为司法鉴定人。笔者建议公安部根据相关规定的要求及早修订司法鉴定登记管理办法,将交警交通事故认定增加为公安机关检验鉴定项目,将其纳入司法鉴定依法管理的轨道。另外还应根据需要适当逐步提高交通事故认定人的资格条件。

(二)侦查人员作出认定交通事故认定

司法实践中,作出交通事故认定的交警(鉴定人)同时是该交通事故的调查人员,如案件符合刑事追诉标准,作出交通事故认定的交警(鉴定人)还是侦查人员,这显然是与刑事诉讼法中的侦查人员不得担任鉴定人的回避规定相违背的。因此,笔者建议在现行体制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可在交警部门成立专门交通事故认定科,或者在现在的交管科成立专门的事故认定组专门负责交通事故认定工作,调查、侦查人员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后移交给交通事故认定科(组)进行事故认定,实现侦查人员与鉴定人分离。

(三)不服交通事故认定的司法救济途径

根据我国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可申请重新或者补充鉴定。但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或者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人民法院在刑事、民事审判过程中发觉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或者违法情形时,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可否对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不予采信,并直接依据查明的事实来确定当事人的事故责任。目前法律法规对此均未规定,只有个别地方的规范性文件对这一问题有所提及,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认为交管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准确的,在决定不予采信之前,应征求公安交管部门的意见,妥善处理。可见广东省高院是对交通事故认定书在诉讼中的采信与否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道路交通安全法(草案)》时:草案二次审议稿第六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分析查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和形成原因,制作事故成因报告书。有些委员提出,上述规定改变了我国多年来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的实际作法,是否妥当,需要再作研究。一些地方和法院提出,我国公安机关每年通过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并加以处理的交通事故纠纷近80万件。如果公安机关只制作事故成因报告书,不再作责任认定,大量的交通事故纠纷只能由法院处理,法院难以承担。公安机关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方面有人力、有经验,由公安机关处理纠纷,有利于及时解决纠纷、方便群众和降低诉讼成本。据此,从既有利于快速处理交通事故又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考虑,法律委员会建议将这一条修改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说明国家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原想由交警部门制作事故成因报告书,而由相应司法机关根据查明的事实,分清责任大小,认定事故责任,但考虑到司法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司法机关技术、鉴定力量不足,仍维持原有由交警部门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度。笔者认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交通事故认定权是国家法律专门授权给交警部门的,并未将交通事故认定权赋予司法机关,司法机关不能根据自己查明的事实来确定当事人的事故责任,所以交通事故认定仍应当只能由交警部门作出。

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对交通事故认定专门规定复核制度,规定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向上一级交警部门提出复核,由上一级交警部门审查并作出复核结论。经审查认为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责任划分不公正、或者调查及认定违反法定程序的,应当作出复核结论,责令原办案单位重新调查、认定。原办案单位应当在十日内重新调查,重新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撤销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一级公安交警部门复核以一次为限。但如果重新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当事人仍有异议应如何处理,及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无异议,但司法机关在审理、审查交通事故、交通肇事犯罪案件时,经审查认为交通事故认定可能存在不准确或者错误的,能否提请复核,则未作规定。笔者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属鉴定结论,根据司法鉴定的相关规定,重新鉴定(认定)没有次数的限制,公安部不应规定重新认定(鉴定)以一次为限,当事人如仍有异议可申请委托具有认定(鉴定)资格的它县、市交警部门进行重新认定(鉴定)。司法机关认为交通事故认定可能存在不准确或者错误的,也可依法提请作出事故认定的上一级交警部门复核。

故事书大全篇2

【关键词】交通事故认定 行为性质 弊端 法律措施

交通事故认定,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定规的职权,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制定事故认定书。事故认定书作出后, 无论是作为交通肇事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还是作为民事案件处理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事故认定书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司法实务中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作用、认定机制存在的问题引发了不少争论,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在此,本文试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作用、认定机制存在的弊端及其解决途径作些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 关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作了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 调查情况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从该条的规定看,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应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从交通事故认定书所载明的内容看,显示的是具有书证的特性,他是一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根据一定的专业技能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分析与论证来确定当事人是否应当承担一定责任的过程。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的证据种类来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既不同于鉴定结论,也不同于证人证言,具有书证的特性,因由公安机关制作,故应为公文书证,具有较高的证明效力。

目前,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主要存在以下两种争辩观点:一是认为公安交警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交通事故认定书具有可诉性;二是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一种技术鉴定结论。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第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实施的主体是公安机关;第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职权而作出的行为;第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针对特定的交通事故而单方面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它代表着国家行政机关独立的管理意志,不以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志为转移;第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一经作出,即对特定的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交在履行管理交通秩序的行政职能中,针对被管理的行政相对人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故,持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的,可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 “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之规定,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持第二观点的人认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行使职能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评价性行为,与鉴定、评估一样,是以评估者的专业技术为基础,以居中者的身份,通过技术手段对事物作出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故是一种技术鉴定。其直接依据是2000年公安部下发的《关于地方政府法制机构可否受理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复议申请的批复》(公复字[2000]1号),该批复中指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事实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所作的鉴定结论。”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均缺乏依据。

首先,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作出有关该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事故责任认定与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同点是都是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的行为。但是,并非行政机关依据职权作出的行为都是具体行政行为。从行为后果上说,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成立后,对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权益产生实际的影响,对行政相对人产生直接的法律效果。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具有具体的、确定的影响当事人权益的法律后果,是把握是否具体行政行为的关键。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不能直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仅具有证明行为的性质、责任程度等作用,属于证据的一种,可以作为行政主体认定和处理问题的依据,也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交通事故纠纷的依据,但必须经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确认后才能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如果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该责任认定有误,依法还有不予采信的职权,也就是说不直接对权利义务产生实质性影响。2005年1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所作的答复《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否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意见》(法工办复字﹝2005﹞1号)指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证据使用。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牵连的民事赔偿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从上述分析和立法机关的解释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效力处于待定中,不管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否正确,都不会直接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

其次,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是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具有某一专业知识的鉴定人对特定的被鉴定对象的专业认知结果。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对鉴定结论有不同意见,只要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可以申请重新鉴定。但事故认定书是由特定的机关即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具有职权性和地域性特征,即使当事人对事故认定书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当事人或法院也不能再委托其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重新作出认定,而只能由法官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素养对认定书作出判断,然后决定采纳还是不采纳如果将事故认定书被当作鉴定结论,而当事人又不享有鉴定结论前提下的申请重新鉴定的权利,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就会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 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具有鉴定结论的特性。

二、关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作用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作用,概括地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作为交通警察机关对违章的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的依据,也就是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使用;其二是作为人民检察院公诉交通肇事案件的控罪证据;其三是人民法院定罪量刑和确定损害赔偿的证据。也就是说,事故认定书可以作为三种不同责任领域的证据使用,但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交通警察机关对违章当事人的行政处罚的证据,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但直接作为民事诉讼的责任承担依据及刑事责任的依据却与证据法基本理论不符,因为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及应当赔偿多少损失,人民法院应按照证据运用规则对相关的证据(包括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以及其它证据)进行审查分析后才能确定。 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公诉人过于看重事故认定书的证据效力,法官在审理交通事故案件时,一般也直接按照交通事故认定书所认定的责任作出判决,对律师或代理人就交通事故认定书提出的质疑不够重视,这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由于交通事故任认定书不仅是交通事故当事人承担何种程度民事责任的证据,而且还是承担何种程度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最重要的证据,对当事人的人身自由、财产利益和其它合法权益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事故认定书必须受到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接受司法审查的评价,人民法院在对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进行审理中,应对各类证据进行全面审查,针对当事人就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提出的质疑,应全面进行审查,如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人民法院应对作为证据使用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不予采信,改变公安机关的责任认定,以人民法院审理查明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依据,并作出判决。

三、 现行法律框架下交通事故认定存在的弊端

根据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当事人若对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不服,不可以以交警部门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不可以向上级交警部门或地方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能采取的救济途径只能是:在就损害赔偿问题提起民事诉讼的同时要求法院对确有错误的事故责任认定不予采信或予以纠正,或者法院在刑事案件的审理中对确有错误的事故责任认定不予采信。这样一来,我们不得不思索,仅仅通过这个途径,当事人的权利真的能得到保障吗?笔者发现,现行法律框架下交通事故认定已经暴露出许多弊端:

1、民事方面

(1)、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民事诉讼中,多数法院的立案条件就要求必须具有交警大队出具的事故认定书,否则不予立案。笔者认为,法院对损害赔偿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损害事实的发生,至于对损害的责任分配,法院同样具有这种责任,而不应将提供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立案的条件。

(2)、在现实情况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确定当事人双方责任大小的主要依据,法院在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往往采取的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即不对公安机关出具的责任认定书进行全面审查,即使当事人要求审查也没有意义,法院不受理关于撤销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诉讼请求,可以提出的仅仅是要求法院对该证据进行全面审查。再说,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是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法律性的。如责任认定过程中的所涉及的路况安全工程鉴定、车况技术鉴定、痕迹鉴定、车速鉴定、法医鉴定等一系列专业技术鉴定,都无不表明责任认定工作的技术性、复杂性等特征,虽然说法院是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是法官并非万能,他们尽管应该都是精通法律的专家,但是他们并不是研究交通事故方面的专家,完全寄希望于不具有专业知识的法官来推翻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这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不够的。

2、刑事方面

根据《刑法》第133条和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的,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在具体适用中,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提出了“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按照伤亡或财产损失后果和责任程度的大小给予刑事追究的标准,即达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伤亡或财产损失后果,且负主要责人以上的就应负刑事责任,这将产生一个十分可怕的后果。笔者假设一个案例:甲司机开车与乙行人相撞,致使乙行人当场死亡,如果公安机关认定甲司机承担同等责任,则按照司法解释,甲司机不构成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认定甲司机应承担主要责任,他构成交通肇事罪,并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其人身自由将受到公安机关的限制。即使责任人对该责任认定不服,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既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也不能对该责任认定提起行政诉讼,只有等案件从公安机关移送到检察机关,再由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所作出的责任认定有误,当事人不应负主要以上责任,决定不予采信事故认定书,才能解除责任人的人身自由限制,这给事故责任人的权利救济太晚了,无法有效及时地保护当事人的人身权利。

四、解决现行法律框架下交通事故认定弊端的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现行法律框架下的交通事故认定无论在民事方面还是在刑事方面都存在着弊端,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首先应加强对公安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的有效监督,《道路交通安全法》虽然专列第六章规定了行政监察监督、公安机关督察部门的监督、上级交警部门对下级交警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执法监督形式,但如何监督?新交法没有规定具体的办法和措施,根本不具有操作性。为此,应该制定各项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使各种形式的监督落到实处;其次,增强交通事故认定的透明度,建立交通事故认定的听证程序,在作出交通事故认定前,公安交警部门应招集肇事者、被害人及其家属、车主、保险人等有关当事人,就事故现场调查情况、车辆技术鉴定结论等向各方进行通报,并就拟作出事故认定所依据的法规,向各方当事人作出说明,听取各方当事人的意见;再次,从立法上完善不服交通事故认定的救济途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和取消国务院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关于上级交警部门对当事人提出异议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进行重新认定的制度,导致无法获得救济途径。要解决该问题,笔者建议应该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明确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规定为交警部门履行处理交通事故职责中作出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法律上有效地保障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保障交通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故事书大全篇3

一、 控制指标

1、杜绝死亡一人(含一人)以上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和影响恶 劣的事故。

2、杜绝经济损失3 万元以上的各类火灾事故。

3、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事故行为。

4、杜绝因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而引发各类事件造成重大不良社 会影响。

二、工作指标 各村、社区书记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村内的安全生产 工作全面负责,承担和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并按照国 家和省、市、区、街道有关规定,完成以下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街道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 法律、法规、政策及上级会议精神,亲自部署和参加重大安全生产 活动,及时批阅签发和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

2、充实完善村、社区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配备安全生产 管理员。健全村、社区内各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配备安全生产管理员。

3、制定村、社区年度内安全生产计划,完善村、社区内生产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健全村、社区内各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年度 安全生产计划、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和工作目标,与村、 社区内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督促 生产企业与车间、班组、个人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

5、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每季度至少主持召开一次专 题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分析本村、社区内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 的主要问题,制定事故防范措施。

6、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对村、社区 内安全生产情况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巡查,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上 报和处理。

7、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推进安全生产专项 整治。杜绝校园内因安全隐患(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 造成的伤亡事故,减少一般工伤事故。

8、按时参加上级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会 议精神。

9、建立健全本村、社区安全生产工作档案。

10、年度内超出控制指标,要自觉接受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和责任追究。

立状单位:×× 街道办事处代表签字:

责任单位:代表签字:

年月日

村社安全生产责任书 相关内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责任书范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有赖于治安部门的有力执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责任书范文,欢迎阅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责任书范文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

最新商铺消防安全责任书 为了全面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坚决杜绝各种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在我司______小区商铺经营业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按照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和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特签定本责任书:一、 责任目标:...

学生安全责任书的范本 _____(此处为学生姓名)学生家长:为了保证您的孩子安全,请您对孩子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对您的孩子的监督。我校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提醒学生和家长时刻注意安全,并签订《学校与家长、学生安全责任书》。

运输安全责任书范本 甲方: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乙方:某集团运输有限公司(分公司)为了进一步明确企业经营责任人的安全管理职责,加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杜绝特大交通事故,遏制重大责任交通事故,减少一般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某集团...

关于计划生育责任书 为认真贯彻《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纲要》,确保我村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四渡河村村党支部(甲方)与村委会主任及计生主管(乙方)签订本责任书。

关于目标责任书的范本 为充分调动DZ公司管理人员积极性,确保集团下达给DZ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集团(以下简称甲方)授权给以SSS为第一责任人的DZ公司管委会(以下简称乙方)负责该公司的经营管理。

最新的安全生产责任书模板 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公司《施工项目现场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浙江省水利水电建筑文明施工安全标准化现场管理规定》及国家法规、规章和行业规范,保障职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事故和职...

故事书大全篇4

关键词:交通事故认定书;证据属性;鉴定意见;立法建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根据该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做出行政决定所依据的主要证据,但《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相关法律没有明确定位交通事故认定书究竟属于哪一类证据,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中其证据属性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在司法实践中常常陷入困境。比如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可申请重新认定,导致当事人或者对错误的交通事故认定缺乏救济途径;交通事故认定者若出庭作证,其法律身份会出现到底是作为证人还是鉴定人的尴尬;司法机关常将交通事故认定书当成权威性的证据使用,而其本身却缺乏权威的身份认证和重新认定程序;法院若改变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责任认定又可能会陷入两难境地等等。这些困惑根源于交通事故认定书本身的证据定位不明确,下面笔者试着分析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属性,给其一个证据定位。

一、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定位

(一)学界观点

有关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属性,理论界大致存在三种观点:

(1)书证说。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交通部门依法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权,对双方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的确认文书,它是以其载明的内容来证明案件情况,无论从文书形式、行为性质或救济途径来看,均符合书证的特点。

(2)现场勘查笔录说。持该说的人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现场的勘查、技术分析和有关检验、鉴定所出具的法律文书,属于法定笔录之列。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也可以看出,交通事故认定书实际上是包括了现场勘验、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而勘验、检查笔录就交通事故而言应指交通事故处理人员对交通事故现场、车辆、人员等进行勘验或检查后,对勘验过程、勘验方法、勘验结果或检查结果作的文字记录。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就是一种勘验检查笔录。

(3)鉴定意见说。提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73条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交通事故处理部门的专业人员,根据交通事故现场的客观情况,运用其具有的交通安全专门知识,对交通事故的性质及各方责任的大小做出的分析判断,完全符合鉴定结论的特点。

(二)以上观点辨析及笔者之浅见

笔者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既不是书证,也不是现场勘查笔录,其实质上属于鉴定意见,但形式上不够完备,需要在立法中进一步明确。具体分析如下:

(1)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属于书证。交通事故认定书和书证都是以其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从书证的形成时间来看,书证是在案发时或者案发前就已经存在的,但交通事故认定书却是在事故发生后,公安交通部门调查了解情况后及时制作的文书,所以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同于书证。其次,从书证制作的主体和目的来看,书证一般主体制作的文书,其主要目的是通常是为了陈述事实、确认、变更或消灭某种法律关系等,而不是为了处理诉讼中的相关事宜。而交通事故认定书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职权制作的,目的就是对交通事故的成因、当事人的责任等作出判断和法律评价。故交通事故认定书有别于书证。再者,从客观性考察,交通事故认定书亦不是书证。书证形成之后,它就是客观的,其内容是不以诉讼中办案机关或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只能去发现、收集、认识或判断,而不能改变其原有的内容。然而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对双方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所作的综合评判,其中必然包含了交通事故办案人员的主观认识和判断,同时也会受办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办案能力的影响。这种主观认识有可能与客观相吻合,也有可能不一致。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属于书证。

(2)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是现场勘验笔录。交通事故认定书虽然包括了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内容,但这些只是办案人员运用相关科学常识、专门知识技能及法律法规来分析事故成因和确定当事人责任的证据,现场勘验笔录只是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众多根据之一,这是它与勘验笔录的根本区别。其次,交通事故认定过程是办案人员主观意志的体现,而现场勘查笔录仅仅是办案人员对案发现场的客观记录和检查,不涉及对专门性问题的主观判断和分析,故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属于现场勘验笔录。

(3)交通事故认定书本质上应归类于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指鉴定人根据公安、司法机关的指派或者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技能对案件中需要解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做出的结论性意见。笔者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本质上与鉴定意见的特征内合:第一,交通事故认定书是由法定机关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案件事故成因以及双方当事人的过错责任进行了专门的鉴定,最终得出的结论性意见。这符合鉴定结论由专门鉴定部门对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得出的结论性意见这一特点。第二,交通部门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运用了科学仪器以及专门知识的分析来确定事故成因及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其结论具有科学性,这与鉴定结论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凭借科学仪器和设备,分析研究案内有关专门性问题的结果具有相同之处。故从本质上看,交通事故认定书应该属于鉴定意见。

有学者反对鉴定意见说,认为事故认定书作为鉴定意见在主体上不适格,鉴定意见是由司法部门内设的科学技术鉴定人员,或者其他依法设立的鉴定机构内的鉴定人做出的鉴定,若对鉴定意见有异议,当事人可重新选择鉴定人,故其主体是不特定的,鉴定人还得具有解决某种专门性问题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能够对案件中的某种专门性问题作出科学的鉴定意见。而公安交通部门是我国的一个特定的行政机关,是其依职权做出的鉴定,其主体是特定的,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人员一般不需要具有相应的技术职称。但笔者认为,《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51条规定,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我们暂且不论这种救济方式是否合理,但对认定书存疑的,仍然可以选择重新鉴定或者补充鉴定,就这一方面来说,其主体也是不特定的,具有可替代性。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2条、第4条和第34条规定,交通事故的认定必须由具有3年以上交通管理实践、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颁发证书的交通警察作出,这表面交通事故的认定者也需要具备专门的资质。交通事故认定是一项非常复杂资质的工作,整个认定过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包括对交通规则的适用和解释,各种检验技术、侦查技术的运用,以及对事故现场的测量和勘查,还经常会涉及到道路安全工程鉴定,车况技术鉴定、痕迹鉴定、车速鉴定等专业问题。这与鉴定的专业性也相当吻合。

鉴定意见说反对者还认为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的主动行为,体现的是司法机关的意志;而鉴定行为则是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指派或聘请的鉴定人作出的,鉴定人一般不主动进行鉴定,而是被动地接受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指派或聘请,并仅对委托的事项进行鉴定,是一种被动行为。笔者认为是否依职权主动进行鉴定,只是启动程序的不同,属形式上差异,不能因此否认事故认定书在本质上仍属鉴定意见的性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在各种方面都体现出了其具备鉴定结论的专门性和科学性,因此,应当其将在本质上属于鉴定意见,归于七种证据形式之内。

二、立法建议

(一)明确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属性

1、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实质性特点和便于司法实践的延续性,将交通事故认定书界定为鉴定意见。通过上述比较分析,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在证据属性上与鉴定意见一致,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中确实发挥了鉴定意见的作用,笔者建议立法及司法机关直接将交通事故认定书定性为鉴定意见,以定纷止争,消除法律适用的尴尬局面,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2、从形式上补正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鉴定意见的要件:一是成立交通事故认定专门机构负责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工作,并赋予其机构和人员相应鉴定的资质;二是将负责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检查的侦查人员和鉴定人员分开;侦查人员由一般交通警察担任,鉴定人员则由具有专业职称资质的专门人员组成。

(二)完善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认定和变更程序

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鉴定意见的法律性质,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检查人员作出现场勘查检查,然后委托或者指派交通事故认定专门机构的鉴定人员鉴定。当事人或者司法机关对认定书有异议的,可委托上级有权作出事故认定书的专门机构重新鉴定,具体程序和重新鉴定的次数根据司法鉴定的相关规定来操作。

故事书大全篇5

这是一本充满着哲理的书,书上主要的内容都是鼓励我们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小故事,而且在每篇故事的最后,都会有一段总结性的小感悟,点明了故事的中心,浓缩了智慧的结晶。

这是一本美丽的书,它拥有着一件华丽的红衣裙(封面)和颗颗耀眼、闪烁的宝石(文字)。一个醒目的白色大标题方方正正的印在了封面的正中心《最精彩的哲理故事全集》。许许多多的人都喜欢看这样一本充满着智慧的书。

《最精彩的哲理故事全集》一书共收集了200多则古今中外最精彩的故事。内容涵盖了自强自立、努力奋斗、专心致志、坚韧不拔、冒险尝试、坚定信念、积极进取、灵活处事、团结一心、注重品德、孝顺父母和宏大宽容的方方面面。里面的故事形式多样,容易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果你认同了我的介绍,那么就快来选购这样一本《最精彩的哲理故事全集》吧!

故事书大全篇6

论文关键词 交通事故 侵权责任 因果关系 交通事故认定书

在机动车占有量剧增、道路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今社会,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不断提升,道路交通事故侵权已经成为侵权案件的一个主要类型。《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使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追究有了更为完善的依据,方便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处理。但是在肯定上述立法成就的同时,还要看到上述立法没有关于认定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规定。这就导致实践中追究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时候存在一定的混乱和问题。为确定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适用,及时处理交通事故侵权赔偿问题,减少社会纠纷、化解人民群之间的矛盾,本文选择交通事故侵权因果关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一、侵权责任法中因果关系理论概述

因果关系是连接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的纽带,是侵权责任认定中不可或缺的要件。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直接决定了行为主体是否承担侵权责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因果关系的认定是确定侵权责任的关键。但因果关系又不专属于侵权责任法,而是承担所有赔偿责任的基础。因此,为了准确认定交通事故侵权中的因果关系,有必要对我国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加以梳理。

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由特定的原因引起的,这种在时间顺序上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在哲学上被称为因果关系。但是不加区别的混淆哲学上的因果关系与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将哲学中因果关系的规则、理论适用于法律责任的认定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虽然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源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但是法律上因果关系不仅仅是引起损害后果的发生,而是确定侵权责任主体和侵权责任范围的依据,应该采取更加严谨的态度加以对待。

在肯定了哲学上因果关系与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区别之后,就要对我国法律实践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理论进行分析。由于侵权责任法没有对因果关系作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对因果关系的采用并不统一。主要存在必然因果关系和相当因果关系两种学说。必然因果关系说认为因果关系是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实质性联系。只有在加害行为必然引起损害后果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由于必然因果关系说对因果关系的认定要求非常严格,实践中常常造成对受害人保护不够。为充分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司法实践中又发展出了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与必然因果关系强调“必然性”不同,相当因果关系只要求加害行为存在引起损害后果的“可能性”。只要根据一般社会经验判断,加害行为可能引起损害后果,就认为行为与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与必然因果关系相比,相当因果关系的要求比较宽泛,这虽然有利于保护受害者,但是如果适用不当将会扩大侵权责任主体的范围,导致责任泛滥。

二、我国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认定中对因果关系的考量

(一)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法律定位

我国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公安部《关于对地方政府法制机构可否受理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复议申请的批复》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事实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所作出的鉴定结论。在公安机关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中起的是证据作用,其本身并不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根据上述法律和部门批复的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而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是在对交通事故基本事实描述的基础上认定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也就是对事故当事人之间侵权责任的认定。所以交通事故认定书证明的就是当事人之间侵权责任的归属。实践中法院也是肯定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效力,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责任划分来判定当事人的民事责任。于是,法院对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认定工作完全由交通事故认定书完成,侵权责任认定中因果关系的判定也交给了交通管理部门,成为交通事故认定书的重要内容。

(二)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因果关系考量

在我国交通事故处理实践中,交通事故认定书完全是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事故现场获取的资料和对事故当事人的询问制作的处理交通事故的意见。由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既是事故证据的搜集者,又是事故事实的认定者,这就导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认定事故事实的过程中会存在先入为主的感觉,很难全面的分析交通事故的前因后果,剔除与事故因果关系不大的证据。进而也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对事故的原因和所造成的后果进行系统的因果关系分析。这就造成交通事故认定书中欠缺对事故因果关系的逻辑分析。而因果关系的分析和判定又是判断侵权责任归属和范围的关键,事关当事人之间的切身利益,影响到交通事故纠纷的最终处理。所以,我国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对因果关系考量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事故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和对事故处理结果的接受程度。

三、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认定中的因果关系确定

既然交通事故认定书对因果关系的考量涉及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和交通事故的处理,是解决交通事故纠纷的关键所在,那就需要按照侵权责任归属因果关系理论对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认定中的因果关系进行确定。

(一)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因果关系之选择

在上文中我们对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理论进行了概述。虽然两大法系关于因果关系的理论表述不同,但是但是二者的目的和实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寻找加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确定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侵权责任的归属和范围。我国作为大陆法传统的国家,没有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基础,因此借鉴英美法系国家从判例法中提炼出来的因果关系规则难免缺少生存土壤。根据我国的成文法基础和司法实践,借鉴大陆法系侵权责任因果关系比较适宜。由于“相当因果关系学说不需要法官对各个案件都运用超越一般人的知识经验和专业水平去探求本质的必然连系,只要求在正常情况下加害行为能够引起损害结果。这种判断不是按照法官个人的主观臆断进行,而是法官根据社会上正常人的一般认知程度来判断的”豖。所以相当因果关系更符合社会大众的态度和理念,更贴近生活,具有社会基础,符合公平正义观念,并且容易操作和把握。所以,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认定中也应当采用相当因果关系。

(二)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因果关系之认定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是确定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清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责任。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因果关系的认定。根据上文分析,在认定交通事故因果关系时候应当选用相当因果关系理论。接下来就要从因果关系认定主体和认定过程进行分析。

首先,交通事故的处理主体是公安交通部门,公安交通部门承担了交通事故证据收集和交通事故事实的认定。由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权限过大、过于集中,这就需要强化事故当事人的地位,允许事故当事人参与交通事故的认定,发挥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真相第一知情人的作用。同时也保护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与合法权益。其次,要细化、充实对交通事故案件的原因分析。既然因果关系是交通事故案件处理的核心,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从案件的整体情况出发,全面把握案件的事实和细节,系统分析行为与后果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利用社会一般群众的经验和知识去确定加害行为在通常情况下是否能够引起损害后果的产生。

(三)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因果关系认定之监督

故事书大全篇7

2010年4月,来自英国BBC的知名动画片《巴布工程师》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后,受到小朋友们的广泛喜爱,中少大低幼在电视播出之前便慧眼识英雄,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与BBC经过几轮谈判,最终拿下了《巴布工程师》系列图书在中国大陆的出版权。借助电视片的热播和出版的精心策划,成功地组织了各类营销活动,使该系列图书出版三个月即突破70万册大关,一时在孩子们中间掀起了“巴布热”。目前《巴布工程师》的出版品种已达数十种,包括图画书、益智游戏、期刊、立体轨道书等诸多品类。截至目前,《巴布工程师》系列图书发行已突破300万册。

由全球风靡的“植物大战僵尸”游戏创译改造的同名系列图书更是今年少儿图书市场的重头戏。自年初由中少大低幼推出上市以来,一度刷新开卷及各类少儿图书排行榜单成绩,5月份更是雄居榜首。其实“植物大战僵尸”游戏近年来在全球的极度火暴早已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这款游戏的开发商美国宝开公司与中少社强强联手,双方秉承了对高品质的一贯追求。为了给新书预热,出版方从去年9月份便开始了以征集新编原创故事和绘画作品为切入点的营销活动。此后更是火速展开了《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的编写工作,图书故事由国内顶级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金波、白冰、葛冰、刘炳钧联合编写。目前已出版的图画书、趣味游戏书、立体拼插书、小学生练习册等四大品类共数十个品种。

在此次会上,中少大低幼还特别邀请了两套图书的主创作家——白冰进行创作思路和营销模式的讲座。现场精彩的表演和互动以及《植物大战僵尸》和《巴布工程师》的大幅精美背景板、动画片的播放、立体书的演示等都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和喜爱。

国际品牌合作初试啼声

麦克米伦世纪童书惊艳银川书市

本刊讯 (记者 韩 阳)在第22届书博会上,一个新的童书品牌——麦克米伦世纪,携众多凯迪克、纽伯瑞等世界童书大奖重量级作品强势登场。麦克米伦世纪由麦克米伦出版集团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共同投资设立, 致力于儿童大众图书的策划、引进和推广,凭借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全球范围内的优质少儿图书内容资源,依靠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卓越的出版平台与发行渠道,向国内小读者奉献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与畅销精品。本次推介会以“一个世纪宝贝的诞生”为题,以麦克米伦世纪图书的生产过程为线索,充满童趣地为大家演绎了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如何经由麦克米伦世纪之手,借力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移植到中国的童书土壤上,开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推介会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引进版图书的出版过程为核心,分为三部分:麦克米伦世纪图书原海外创作者的创作示例,麦克米伦世纪图书的编辑心得,以及著名阅读推广人、麦克米伦世纪图书译者孙慧阳女士的翻译体会。第二部分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发行公司总经理吴镝主持。各路经销商纷纷对麦克米伦世纪图书进行现场点评,气氛热烈。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程利民、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其洪、傅伟中等领导也莅临活动现场。程局长更以简短、有力的发言对麦克米伦世纪公司第一批产品的问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麦克米伦世纪享有对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全球各公司少儿图书的优先选择权,与全球其他市场同步,使中国少年儿童第一时间享受最新图书的阅读之乐。

《小巫教你讲故事》

新书分享会于书博会召开

本刊讯 (记者 韩 阳)6月1日,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在宁夏科技馆主办了一场名为“让故事陪伴孩子成长——《小巫教你讲故事》新书分享会”的活动,围绕着著名儿童教育家小巫的最新力作《小巫教你讲故事:好父母的必修课》一书进行。主持人、嘉宾与现场观众共同体验了“故事”的魅力,并对书中的理念和观点进行了交流。

故事书大全篇8

一、精心选择第一本———叩击心灵

我通常把《肚子好饿的毛毛虫》这个绘本故事做为师生共读的第一本,一只毛毛虫从卵壳里钻了出来,它不停地吃各种东西,最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深深地将学生吸引住了。这个美丽的绘本故事也让学生懂得:自己仿佛就是那一只小毛虫,只要不断地读书,多读这样的绘本故事,终有一天,就会像故事中的小毛虫一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精心选择的这第一本绘本,叩击着学生的心灵,将他们对绘本阅读的好奇心与兴趣调动起来,并从中看到了现在的自己,更看到了未来美好的自己。

二、大量引领阅读———快乐体验

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经历了美妙的第一本,接着我便会把很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绘本故事带到他们面前,一本接一本地讲给他们听,从学生的眼神里,从每一次讲绘本时的欢呼声里,我可以看到他们有多么喜欢这些绘本。读“鼠小弟”系列绘本,鼠小弟和它的朋友们那可爱善良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所以,当读完12本与“鼠小弟”说再见时,几乎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表达了内心无限留恋与依依不舍之情;读《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绘本,那只与众不同的,漂亮的花格子大象,让孩子们一见钟情,以至于写绘时,孩子们把跳绳的同学们都想象成了艾玛和它的同伴们,于是,那一次跳绳,一只只大象从绳上跳过的欢乐让小家伙们笑成一团。

三、巧妙设计安排———阅读方法指导

为了点燃学生绘本阅读的热情,让他们更深入、更细致、更广阔、更快乐地进行绘本阅读,方法指导至关重要。

1.“角色+游戏”的方式进行共读。

在进行班级共读绘本故事时,我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故事当中来,让他们融入故事情境,扮演其中的角色,在故事中游戏和玩耍,从而更快乐地游走于故事当中。

2.开展绘本漂流活动。

因为之前大量的绘本共读,已经让很多孩子深深喜爱上了绘本故事,所以,他们自己开始购买绘本故事。但个人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此时,我便让学生将自己的绘本故事写好名字带到学校里来,统一放在班级,全班同学传阅这些绘本。每天孩子们如饥似渴地读着这些故事,一本接着一本,故事漂走的同时,却把书的芳香与神韵永久地留在了孩子的心灵深处。

3.激励家长陪伴孩子共读绘本。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绘本之力》这本书中说:“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阅读的书,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因而,我倡导家长能够陪伴孩子共读绘本故事,能够将故事讲给孩子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许多家长感觉孩子明显爱读了,每天催促家长给其讲故事,而家长也觉得通过有趣的绘本故事与孩子沟通是个不错的选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4.借助图书馆的力量激励阅读。

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有很多绘本故事,我把这些故事的借阅当作奖品送给那些阅读数量多,阅读兴趣浓的孩子,以此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绘本阅读。为了得到这样的奖励,孩子们比赛读,一个比一个读得专心,读得投入,班级里的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厚。这样以课内共读为主、其他自主阅读为辅的多种绘本阅读方法的引领,使学生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形成了阅读的兴趣,为下一步进行文字式书籍的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读写相结合———想象力的培养

在读这些绘本故事的同时,我也让孩子们根据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笔写一写、画一画,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1.个人独立完成属于自己的写绘作品。

比如将故事讲到一半就停下来,让他们猜一猜下面会发生什么,写一写,画一画;故事讲完后让他们将故事续编下去,模仿作者的样子创作出自己的故事;根据故事中相同句式进行仿写等等,这是个人独立完成的写绘作品,个人的想象力在其中彰显。

2.小组合作创作整本的绘本故事。

例如在讲完《蚯蚓的日记》这个绘本以后,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了10个小组,每组6人,布置任务,让他们仿照这个绘本故事去创作“大象的日记”、“蝴蝶的日记”、“山羊的日记”、“恐龙的日记”等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创作出了一本本精彩而有趣的绘本故事。通过“读—写—画”这个过程,不仅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和合作性,从而更提升了他们对绘本的兴趣,为将来多读书、读好书埋下种子。“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最适合低段儿童的绘本指引下,我们班级的特色语文活动独树一帜。绘本阅读指导已经在学生心中燃起一盏阅读之灯,将要照亮学生一生的路,让生命因读书而美丽。

上一篇:四渡赤水的故事范文 下一篇:中国谜语大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