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18:04:43

故事教学法论文

故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一)设计故事

即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故事。在故事教学法所有环节中,本环节是开展故事教学法的关键。故事可以自己编写、创作,或改编已有故事,但必须符合逻辑、情理,切忌胡编乱造。完成故事设计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确立主题,搜集材料,形成故事。[2]1、确立主题。这是本环节的重点,也是最困难的。教师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中提取核心内容,可能是些概念,也可能是些实践活动。从而确定要设计成生活故事还是科技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是人还是物?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等等。2、搜集材料。根据上一步骤中提取的概念或操作,进行相关故事片断的搜集。例如,本文所研究的是“信息基本特征”,所以应该搜集与信息的真伪性相关的故事,搜集与时效性有关的故事。3、形成故事。按照确立的主题,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搜集整理的故事片断有机的串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想像要客观,应该是有发生可能的事情,而不能玩“穿越”剧。而且,故事需要经过许多遍的改编,使其完整,使其更近事实。如果所设计的故事平淡如水,生拼硬编,那么学生不但融入不到故事中,反而可能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

(二)讲述故事

故事教学法具有满足需要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等基本特点,具体操作时可以采用口头讲述、播放视频或是讲演结合等方式。一个好的故事,还需要一个好的讲述者。在这一环节,教师必须很好把握故事情节以及高潮点(关键内容),并通过不同语气、表情或动作表现出来。也可以设置一些悬疑,然后通过不断抛出的信息,最终把答案引出。通过各种各样的讲述方式或手段,尽量使学生能够意会其中的含义。

(三)反思故事

一个故事讲完后,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故事中的重要部位,从这些关键点中提取教学内容信息,让学生对其加以巩固。只有通过此步,才能使学生从故事中真正读懂教师所讲内容,实现故事教学法真正目的。

(四)完善故事

下课了,故事也讲完了,可教师的工作还没完。因为,受上课班级不同、专业不同、季节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同一故事产生的效果可能有所异同。所以,教师必须做好课后小结,记录成功之处,也要记录不尽如人意甚至失败的内容、过程、表情等。总结故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必要的改进或补充,以便下次可以根据经验选择更适合的表达方式,使教学更加完美。

二、故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中的应用

在讲授大学“计算机基础”中有关“信息”内容时,为使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自信的传递性、共享性、价值相对性、依附性、可处理性、真伪性、时效性等特征,笔者尝试了故事法教学。具体内容的过程如下。今天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吧。故事的主人公叫二娃,他出生在一个幽静的近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二娃上学后,很刻苦很努力。十六岁那年,他考上了城里的一所重点中学。在二娃的眼里,城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到处是高楼大厦,公路纵横交错,各式各样的汽车来来往往,街上的行人络绎不绝……然而,令他最为激动的还是在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上申请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QQ号。“怎样才能最快地把QQ号告诉我的朋友们呢?”他心里犯难了。(请同学们帮他想想办法吧,同学们说……老师板书或PPT展示:1、几种主要的办法……)那时候,农村里的孩子能考上城里重点中学的寥寥无几。二娃的爹妈也时常告诫他要好好读书,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二娃是个懂事的孩子,他当然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一如既往地刻苦着、努力着。一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发下来了,二娃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二年级第一次班会,班主任完全打破了他的习惯做法,既没有给同学们排名次,也没有用来强调纪律,却安排同学们交流起学习经验和假期里遇到的奇闻趣事。二娃第一个进行了交流,除了学习方法外,他还给同学们介绍了他的家乡:那里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更淳朴,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好玩的……听得同学们都入了迷,甚至有同学感叹道:“这不正是陶渊明所写的世外桃园吗?”当然,城里的同学也交流了,他们说的主要是:吃汉堡,玩电游,看电影,去旅游,逛超市等等之类的话题。通过这次交流,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更深入了,同学的友谊更深厚了。(老师板书:2、班会上同学们互相交流)一学期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暑假,二娃回到了家里。第二天清晨,他扛着斧头和父亲上山打柴去了。走在自己熟悉的林间小路上,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青草味道,微风拂过,叶儿们“沙沙”地唱着歌,小松鼠嬉戏着跑开了,树枝上当然少不了鸟儿们的表演,真是你方唱吧我登场,好不热闹啊……享受着大自然为他俩安排的一切,二娃父子别提多来劲了,不一会儿,就把柴打够了。正准备收工呢,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由于无处可躲,他们只好冒雨往家赶,回到家时,衣服全湿透了。这时,二娃的妈妈迎了出来,告诉他们:“天气预报里说,今天会下大雨,你们怎么没带蓑衣和斗笠呢?”二人没说一句话,各自进屋去了。补充一句:放假时,班主任老师把他用过的收音机送给了二娃。从此,这家子有了一个爱不释手的宝贝。(老师板书:3、二娃妈出屋说了一句话……)打柴是件劳动强度很大的体力活,非常累人。这天傍晚,天还没全黑,二娃就迫不及待地上床了,而且很快进入了梦乡。在梦里,班主任给他们讲了个历史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位名叫伯希尔德•雅葛布的作家发表了一本长达172页的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里,详尽地介绍了希特勒军队的组织、参谋部人员配备、168名指挥官姓名、各军区情况,甚至包括新成立的一些分队的情况。希特勒看到这本小册子后勃然大怒,责问其情报顾问尼古拉上校这些关于国防军队的材料是从哪里得来的,尼古拉无言以对。后来希特勒使用特务手段逮捕了雅葛布,经过审讯,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小册子完全是从德国报纸布告、结婚告示等报道的片段材料中搜集起来的,比如:他从某某上校在某地出席某人的葬礼,推断出某部队驻扎到了该地,指挥官就是这位上校。事后,尼古拉不无感慨的说,雅葛布是他35年情报生涯中所见到的最杰出的情报专家,虽然他使用的工具只有一把剪刀、一瓶浆糊、一个卡片盒,但他有一个情报人员的头脑,以及长期坚持不懈地搜集、积累、研究和整理信息的恒心。”(老师板书:4、梦中故事……)二娃听着故事,暗下决心:“一定要向雅葛布学习。”这时,一只还不太懂事的老鼠从他的脸上滑过,把二娃弄醒了。在农村,这种事可不是什么新鲜事。正想二次入睡时,一声清脆的短信铃声响起,原来是二娃忘记关手机了。哦,如果你要问二娃的手机是从哪儿来的?告诉你,这是二娃新交的几位城里的好朋友用压岁钱为他买的。“这个时候谁会给我发短信呢?”二娃好奇地打开手机查看起来。短信内容是“温馨提示:您的手机号被李咏在‘非常6+1栏目’中砸中二等奖,请登录签收!验证码是:7117免费咨询热线400-666-9515”。中奖啦!天上真会掉馅饼?二娃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第二天天刚亮,二娃拨通了班主任老师的电话,把中奖一事告诉了他。班主任平静地告诉二娃,类似的短信他和他的同事们也经常收到,叫二娃不要轻易相信它。二娃这才安了心,把中奖的大事丢开了。(老师板书:5、中奖短信……)转眼,平淡而快乐、劳累而充实的假期又结束了。二娃扛起妈妈给他准备的一口袋马铃薯,登上了开往县城的中巴车。随着汽车马达轰鸣声的远去,故事也落下了帷幕。在板书中,第1点中讲到了信息的依附性、传递性,第2点中讲到了共享性,第3点中讲到了时效性,第4点中讲到了可处理性和价值相对性,第5点中讲到了真伪性。其实,在每点中均包含着其它特征。如:第1点中还包含了共享性。在教学实践中,板书内容可以在故事讲述中边讲边进行,也可以板书在课前完成,讲完故事后对照其讲解对应的教学内容。当然,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者虽然做到了讲一段故事就讲到一种或几种信息特征,学生们容易理解,但老师板书会打断故事的讲述,挫伤听故事的激情。后者可以使几种特征的讲解一气呵成,但预先完成的板书如果太具体就会“暴露”故事情节,使故事的悬念大打折扣,同学们听故事的兴趣也会降低。实践证明,只要板书得当,采用后一方案的效果更佳。

三、故事教学法应用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并不是所有内容均适用故事教学法,我们必须有选择地采用此法,且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故事设计阶段

一定要保证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但不要过于冗长。太过冗长,学生听故事的注意力难以保证。

(二)故事讲述时,绝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

也就是说,此时,教师必须保证清醒的头脑,把自己的“醉翁之意”自然的、恰当的、富有激情的赋予故事情节之中。而不是利用苍白无力的语言加上面无表情来“忽悠”学生,如果这样,那学生一定会还给你一个大大的“忽悠”———虽然在听,却没听懂你要讲什么。

(三)故事法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把握学生的听课状态,并作必要调整。比如,当学生注意力有所下降时,可能通过提高语调或是把某位学生引入到故事中去,让其成为其中的角色。

(四)一次课结束后

教师必须进行总结,改进,完善故事。由此说来,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创新的工作。

(五)是否采用故事教学法

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切忌滥用。比如,讲物理中的“万有引力定律”时,讲讲牛顿的故事是好的,讲到电灯时,讲爱迪生的发明也是好的。但如果讲一点内容都以故事的形式呈现,那故事教学法终将成为老一套,无任何新奇可言,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不会浓厚,效果定差无疑。

四、结语

不论什么方法,只要符合教育规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对教学活动有利,那它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具有很好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满足需要性,运用得当,可以强化同学们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本文仅是笔者对故事教学法的理解,以及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的粗浅实践心得,仅与同仁们共勉。

故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其实,故事就是点燃智慧的火焰,它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故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进而从故事中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二、“故事教学法”的应用

在课堂中讲故事对故事的本身有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接下来本文将对“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前提、对象范围和具体实践等相关性问题分别予以阐述。

(一)“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前提

此前已经有阐述,“故事教学法”首先要是合适的故事,要具有严密的知识相关性。类似很多文章中提及的“情境教学法”“类比教学法”等,在合适的故事前提下才是精彩、生动的故事,而学生的作业也将会变成相关联的其他故事,大大提高了知识的灵活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本文所涉及的对象范围

由于中职电子技术课程由半导体二极管导入开始,后面重在讲述三极管知识。其他章节例如集成运放、功放、稳压电源、数字电路等无不由二极管、三极管构成。所以,故事的对象要聚焦在二极管、三极管这一主角上来,再围绕二极管、三极管讲讲具体“故事教学法”的运用。

(三)“故事教学法”的践行

由于明确了电子技术课程中二极管、三极管的主体地位,接下来就将分别围绕二极管、三极管落实“故事教学法”。

1.二极管“故事教学法”。电子技术课程开始篇章就涉及半导体的概念,由此衍生典型器件是半导体二极管。而二极管的典型应用特性为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与该知识相对应的故事可采用学生们都熟悉的伊索寓言故事———《蝙蝠———鸟和野兽》进行改编。“鸟向野兽宣战,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当鸟类快要战胜野兽的时候,蝙蝠挥着翅膀对鸟类说:‘你看我长着翅膀,我和你们是同类。’而当野兽快要战胜鸟类的时候,蝙蝠又露出牙齿对野兽说:‘你看我长着牙齿,我和你们是同类。’”这个故事和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有很强的相关性。在课堂上,相关的角色扮演与填空也可以随即展开,如A方为鸟类,则K方为野兽。当VA>VK时,则鸟类要赢得野兽;反之野兽赢得鸟类。另外,PN结由蝙蝠扮演,书本中还有死区电压存在区间则对应着双方僵持不下阶段,而正向大电流烧毁二极管则对应着A方压倒性战胜K方,反向击穿是K方压倒性战胜A方。如此一般学生的思维将被打开,太极原理、此消彼长等故事将层出不穷,课堂趣味性大大提高。当学生深入理解二极管的应用特性后,随之而来的二极管的应用章节“半波整理、全波整流、稳压电源”都迎刃而解。抓住了学习的钥匙,问题由难变易,事半功倍。

2.三极管“故事教学法”。接下来谈谈三极管的“故事教学法”运用。在此也可称之为事例类比,角色扮演与替换。由于三极管是中职电子技术课程的核心器件,掌握三极管特性与应用也就掌握了中职电子技术的半壁江山。中职电子技术三极管部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环节:

(1)三极管的确切说法是电流控制器件。其存在三种工作状态:饱和、截止、放大。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水流类比电流,水龙头类比三极管来进行类比教学。水龙头也存在三种工作状态:当阀门拧紧则为截止;当阀门放开旋转至最大继续则为滑丝状态,滑丝状态则为饱和,多滑丝一圈还是两圈最大水流不变;中间的可调状态则为放大。整个过程形象具体,角色扮演性强,可类比性广。针对具体课堂,学生不但可以参与故事,而且以故事为剧本延伸为话剧与小品等,拓宽其参与度,增强其趣味性。

(2)三极管另一工作状态为动态特性即书本所阐述的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在此则可以用船在水中行驶,过桥的瞬时画面进行类比。(故事来源———温州大桥遭游轮撞击续:船高超申报通航高度)。书本阐述为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合适时的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分别对应水位不合适时的撞到桅杆和搁浅。

(3)对于三极管构成的串联型稳压电源典型应用电路。书本对四个组成部分分别进行了说明。依据备课惯例处理,作原理可概括为:从输出端取样与基准部分比较放大后,反馈到调整部分进行电压调整,从而实现串联稳压。学生学习该内容较困难,可以采用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进行类比。(故事来源———高速超速不行;牛车上高速也不行)以高速公路限速为例,以小汽车上限100千米/小时为基准部分。输出端电压U0由当下的行驶速度扮演,若当下行驶速度为120千米/小时,比较放大部分则对应120减100大于零,结果为超速了。接着要把这个结果反馈至调整部分,调整部分由刹车系统来扮演,轻踩刹车实现降速完成调整环节。这样学习电路变成了学习交通规则,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三极管的基本特性与应用基本包含与覆盖。采用“故事教学法”形象生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深入理解其应用特性。学生能熟练掌握三极管应用,由三极管派生的“功率放大电路”“数字电路”等内容也将迎刃而解。正所谓以“故事教学法”为抓手,以点带线,以线盖面,这样的学习方法将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结语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教学方法一定不能固化、墨守成规。因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课堂必然是多变的,所以“故事教学法”的运用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堂教学只有在教师的认真备课、学生的有机配合、课堂的有序进行和诸多其他用心准备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才能生动精彩。

故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故事教学法;现状;问题

所谓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来完成教学和教学目标,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从可查的文献显示,把故事当做一种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受到一些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和探索的,对故事教学法做了一些有意的研究和探索,使故事教学法研究获得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对故事教学法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其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故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一)故事教学法的价值研究

关于故事教学法价值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由于观察的视角不同,学者关注故事教学法的价值也不同,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2002年卡洛琳从故事角色角度提出故事教学法是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个人角色和感受生活机会的一种方法。米查勒·戴文德森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角度,用解释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本科生的妇女健康课堂进行了研究,发现故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参与性学习、安全的群体信任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贝丝·凯西等人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通过故事文本分析及实验研究,证明了故事教学法是儿童学习数学的有效媒介,尤其在故事教学情境中有利于提高女童的几何技能。史晓华、王妙芝等人在研究儿童英语学习后,认为运用故事教学法可以促进幼儿的英语语言发展,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成熟。蒋雪红在研究学生听说英语后,认为故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发展师生的创造性。

2.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纪玉华等人从语言学习中的语言重复行为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的语言重复与语言记忆之间的关系论证了三文治故事教学法在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践价值。认为以故事人物、情节为支柱,充分调动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联想活动,使英语课堂学习由难变易,由死变活,由苦变乐。除了英语课堂教学,故事教学法对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李永会在对故事教学法实施构想中认为,故事教学法能够激活课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文学性;能够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于丽岿、周琳等一线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进一步表明故事教学法在绘画、拼音等教学课堂中,增强了绘画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拼音的乐趣。陈亚夫研究思想品德课中的故事教学法时,提出运用故事教学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观念,解放人性,创建快乐课堂。

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国内学者对此探讨得相对比较少,而国外学者的研究也散见于一些学术论文中,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建立。米查勒·戴温德森认为故事教学法有助于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玛丽·弗兰西丝·拉索等人以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根据对7名儿童心理辅导的案例分析,认为运用沙盘游戏+讲故事的方法更加有利于指导者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使指导者和儿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谢莉尔等人认为,讲戏剧化的故事能使幼儿自由地参与到活动中,利于教师洞察幼儿的心灵,使师幼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

(二)故事教学法的教学策略研究

最早探讨故事教学法策略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纪玉华、许其潮等人根据语言重复的六种类型,从故事选择的角度,认为选择有意识有意义有乐趣类型的故事,可以比较好地促进英语学习的长时记忆。王妙芝进一步在对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的个案研究基础上,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实施故事教学策略,认为实施故事教学策略时要满足以下条件:(1)英语故事教学首先应成为教师的一种教育理念;(2)尊重学生,故事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3)故事教学要涵盖或者要包括重点学习的内容;(4)教学过程的情境化;(5)故事教学活动要多样化。吴宁生则从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角度更为具体地总结了实施故事教学法的策略:一是课前自述或表演;二是课中创编并朗读;三是课后互相交流与欣赏。蒋雪红根据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教学经验也总结了实施故事教学法的具体做法:一是讲故事前介绍学习生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二是鼓励学生猜测故事的发展,让学生用某种行为来表示理解和参与的活动;三是讲故事后表示理解并复述故事活动。

在幼儿园教学领域中,马萨·霍瑞以个案研究,发现故事教学法可以作为幼儿写作的一种方式,教师用自然、真诚、微笑等回应策略鼓励幼儿讲述他们的故事,成为教学的中心。随后,谢莉尔等人进一步发现开放式的激励、持续的激励、引导回答等策略有助于指导幼儿戏剧化地讲故事。国内学者王林锋和靳玉乐则将“故事中心课程”迁移到幼儿园教学领域,尝试探索课程与教学的二元互联,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故事中心课程”教学策略,包括四种教学策略:探寻共生故事策略、情境体验故事策略、言语传递故事策略、角色表演故事策略。于丽岿则从自身教学实践的角度根据总结了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策略:(1)根据绘画内容编故事的语言和情节;(2)边讲故事边绘画相应的部分;(3)鼓励幼儿想象或创编故事来绘画。李蓉讨论了故事教学法与幼儿教育有效融合,提出故事教学法运用的技巧:(1)尽量真实且带有童趣性地模仿角色的声音;(2)通过情节的润色来丰富故事内容;(3)让幼儿参与故事中角色进行互动;(4)在适当的时候设计一些提问。

综上所述,故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研究的时间比较短,但它对学生和教学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了故事教学法对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要求,对其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故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故事教学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教学效果也比较显著。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进一步认真思考,且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依据和方向。现将故事教学法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归纳如下。

(一)在整体研究水平方面

在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搜索论文共78篇,其中学术论文75篇,硕士学位论文3篇,博士学位论文没有。在阅读这些文献资料之后,发现经验性的论文占67%,具有学术性的论文仅占33%。在发表期刊类型方面,发表在普通期刊的论文多于发表在权威的核心期刊的论文。在研究主体方面,主要来自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他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总结或自我反思的。因此,国内关于故事教学法的研究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作为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它的学术研究比较贫乏,还需要后续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使故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得到有效的融合。

(二)在研究内容方面

根据整理和分析故事教学法的文献资料,故事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故事教学法的价值和各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教学策略两大方面。其中价值研究体现在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教学策略研究主要是实施策略、教学原则等。显而易见,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故事教学法本身及其理性层面进行了研究,而教师在特定的情景中如何运用故事教学法,以及使用故事教学法时的所思所想等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缺乏一定的研究。为此,这将是我们需要继续探讨的新问题,研究教师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情况和真实的感受。

(三)在研究方法方面

国内学者对故事教学法的研究方法大部分采用的是教育经验总结法和思辨法,这两种方法也主要是从研究者主观的角度总结和分析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国外学者大多数是采用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量的研究,用大量的研究数据为研究结果提供了科学依据,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普遍性和推广价值。相对来说,使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比较少,即对故事教学法的微观层面缺少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着重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故事教学法的真实感受和看法。因此,质性研究是继续研究故事教学法的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KOENING J.M,ZORN C R. Using storytelling as an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diverse student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2,41:393-399.

[2]史晓华.幼儿园英语故事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3]纪玉华,许其潮,蔡寒松.从重复和记忆的关系看“三文治故事教学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99-104.

[4]MICHELE R,DAVIDSON.A Phenomenological Evaluation:Using Storytelling as a Primary Teaching Method[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04,4:184-189.

[5]毛秀波.运用故事教学生动会话课堂——小学英语会话教学案例[J].英语教学,2005,(1):17-19.

故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同伴互学 作文 教学法

一、同伴互学作文教学法的内涵

同伴互学作文教学法是指通过学生互相阅读、讨论、学习教师批改过的学生习作以及教师“下水作文”的方式指导学生写作的作文教学法。

一位叫张万永的体育教师在小学的游泳教学课上发觉巧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认为由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加通俗、各种行为更有亲和力、动作更容易被模仿、意见与建议更容易被采纳;另外同伴之间争强好胜的特点也是实施同伴教育的良好条件。在实施同伴教育的过程中同伴教育者与同伴之间的心理暗示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以说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同伴教育也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社会适应性发展的目标。

二、中职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写作意识淡薄

学生写作意识淡薄首先表现在学生写作文基本格式不规范,不能选择合适的文体为自己服务。主要是指基本的文体意识不强,不能自成一体。写记叙文,不能顾及记叙的六要素,不能突出描写、抒情;写议论文,往往习惯于议论开头、讲个故事作为主体,以记叙代论证、最后议论收束结尾的形式;写散文、随笔则近于记流水账。简而言之,学生不会根据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文体。

学生写作意识淡薄还表现在学生不善于在“我”身上做文章。一方面学生生活圈子越来越小,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劳动,疏远了亲人;另一方面学生不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导致在取材方面往往感到无米下锅,所以就采取“编”或“套”的手段:要么编自己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要么套自己读过或背过的优秀作文。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不得力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不得力表现在:其一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批改了作文,学生大都只是看看自己的作文得分了事;其二教师讲评作文由于时间有限,课堂上朗读两三篇作文,往往由于受听觉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讲评作文最后常常成为一部分学生的事情;其三教师指导作文常以课文为例,讲写作技巧也是以课文为例,所以在学生看来教师指导作文空讲理论的时候多,“作家的技巧可望不可即”。

三、同伴互学作文教学法的思路

笔者尝试把同伴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移植到作文教学中来,并给以发展,侧重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学习,目的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同伴的身份互相学习写作文,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其思路如下。

一是教学媒介是学生、老师就同一个作文题各自所写的作文。

二是教学方式是学生阅读、讨论同学所写的作文和老师所作的修改、所写的评语,以及老师自己写的范文和写作说明。

三是要求至少保证每月进行一次正规作文训练,老师要写“下水作文”,并精心批改学生的作文,从中挑出有代表性的作文。每班选出不少于五份作文,与其他班级一起复印装订成册,分发到各班学生手中,组织学生阅读并讨论。老师也要参与学生的讨论。

四是学生阅读完同学的作品集后修改自己的作文,老师再进行批改。

四、同伴互学作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1.教师要教会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

结合话题作文的命题特点和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笔者把同伴互学作文训练的重点确定在记叙文和议论文训练方面(对于说明文主要做片段训练),从而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

(1)把握叙议各自的特点。

①记叙文:“表演”着讲故事。学生写记叙文常见的风格是交代式,即径直呆板地交代所要叙述事件的基本过程。针对学生从交代式记叙,教师引导学生在“表演”中讲故事、写故事,尤其要注意描写、抒情,要有意识地渲染煽情。

例如学生写《拜年》中的一段:“大年初一吃过早饭,我们一家人去给姥姥拜年。还未到姥姥家,老远就看到舅舅盖的新房子很惹眼。舅舅把我们接进了屋子,舅妈给我们端来各种各样好吃的糖果。妈妈、爸爸和姥姥、舅舅聊天,我看电视,不知不觉就到吃午饭时间了。”

就这一段,教师首先组织实验小组学生讨论,经过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言后,该学生综合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生读自己写的:“在碧水环绕、绿树覆盖与青山的怀抱中,舅舅家的白色的小别墅特别显眼。老远就听到竹林后的院落里传来的狗叫声。也许是狗叫声让舅舅来到院门外。只见舅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穿着笔挺的西装满面笑容地走了过来……”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学习,让学生明确写记叙文就是要注重细节,重视描写与抒情,甚至有意识地夸张、渲染、表演。

②议论文:“争吵”着讲道理。学生写议论文恰似做汉堡包,大都是论点加论据的形式,在摆出自己的观点后就把例子列举出来作为论证。针对学生“汉堡包”式的说理,教师引导学生“争吵”着论理,即采用学生当面论理、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争吵”着讲道理。“争吵”着讲道理,要求学生用最简短的话语把自己的例子概括出来,并且要用自己的话点明其中的道理为自己的观点服务的。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口头阐述,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论据,并用自己的语言详细分析论据,为论证自己的论点服务。

(2)立足自我发掘素材。面对作文题感到没东西写,套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或东拉西扯,胡乱拼凑一番,这是职校生写作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针对此现象,通过学生互学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开采自家金矿山”,启发、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体验、人生感悟。

故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参与式教学法就是让学员“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它要求教员尽量减少讲授,使学员的“参与”达到最大化。在课前,教员依据课程标准精心准备“问题”,学员对照这些问题细心准备“答案”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员分析总结,对学员的讨论情况作出点评。

1.1增加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防原医学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较为系统、严整的学科,似乎很难有颠覆性的理论产生,这种所谓“权威感”很容易局限学员的思维,压抑学员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开放性地增加一些前沿性的科学问题、科研动态以及国际时政,从而拓展学员的思维空间,增强学员的创新能力。

1.2增强学员“问”的主动性

“问”,一般是指课堂上教员对学员的提问,在这里则是指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而且更注重学员对教员的提问。所谓“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2]。增强学员向教员提问的主动性就是要鼓励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印象。学员的提问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更具有代表性,更容易引起学员间的共鸣。有时,学员提出和看待问题的角度是教员从未想过和想到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这个提倡创新的时代,我们有时缺少只是一些“想法”。

1.3增加上课形式的多样性

参与式教学法多为小讲课和分组活动。每个小讲课后,进行分组活动。分组活动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根据小讲课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实战练习,通过对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论,并由教员进行评论,使学员更加深刻地掌握小讲课所学的内容,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每节小讲课后,进行分组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辩论赛等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员确定一个大的主题,让学员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定一个题目,查找并了解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员需要,教员可以提供相应的基础知识。学员准备好之后,由教员组织一个讨论会或者发表会,让学员发表自己的文章。也可以由学员直接讲授,这种形式对学员要求更高,更能激发学员的责任感,使学员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这种形式对于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作用[3]。在防原医学“急性放射病”一章的教学中,我们尝试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学员参照课程标准,在对整个章节进行预习之后,自编故事脚本并分别扮演医生、护士和病人等角色,就急性放射病的受照事故经过、病人病程发展、症状、体征以及可能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表演。表演完毕后由其他学员进行评论,最后由教员进行总结和点评。学员在整个“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强的参与意识,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教学效果。

1.4增加考试形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考试形式可以基本衡量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这种形式容易让学员形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学员中所谓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屡见不鲜。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考试的同时也能促进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则这种考试形式更应倡导。比如,完成一篇与学科相关的论文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考试形式。一般来讲,论文所涉及的问题都比较深入,学员要想较好地完成论文,不仅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更要主动查找一些完成论文所需的文献资料,学习一些课程标准以外的专业相关知识,这样既有拓展又有深度的考试形式,使得学员学到的东西更加牢固,其效果是我们所追求的。除了论文,教员也可以使用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的题目进行开卷考试,这和论文的形式比较类似。此外,教员还可以组织学员自编试题,考试过后,再由学员自己讲评。众所周知,编制试题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出题者需对试题考查内容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才能出好题,这就促使学员在出题的同时更加深入、系统地将专业知识进行了二次学习。针对防原医学的学科特点,我们尝试性地选择完成论文的考试形式。教员启发性的提出一些论题供学员参考,比如“核战争条件下我们应如何判断和救治核伤员”、“放射源丢失你怎么看”、“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启示”以及“你还抢盐吗”。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也可以自拟论题),撰写了不少立题新颖、见解独到、思路清晰、条理缜密的好文章。

2实施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优点很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关注。

2.1传统教学法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法实施了几十年,生命力依然顽强,其组织严密,条理清晰,有很强的系统性。

而参与式教学法恰恰相反,它把知识化整为零,学员学到的知识较为零散。因此,我们在提倡参与式教学法的同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法,而应将两种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结合,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2参与式教学法要明确主题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始终遵循一个原则———不偏离主题。

就是要严格参照课程标准,始终要在明确主题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否则就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完不成教学任务。在进行讨论课时,问题不宜设定太多,要有针对性,要“精”。

2.3学员个体差异要加以关注学员性格有外向内向之分。

参与式教学课堂上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形,即性格外向的学员在课堂上非常活跃,不管是讨论还是提问都积极发言,而性格内向的学员则只作为一个旁观者,完全不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从而形成两极分化,达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性格内向的学员积极参与,也可以采取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员都有参与机会。此外,教员还要控制好每个学员的参与时间。学员在向教员提问时,因为基础差而提出过于简单甚至有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员不能因此嘲笑学员或表现出不耐烦,而要循循善诱,鼓励他们多提问、多思考,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防原医学部分章节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参与式教学有许多优点,深受学员的好评和欢迎。作为传统教学法的一种重要补充,参与式教学是适应当今社会形式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艺术化的教育模式,它没有固定的形式,给予了教育工作者极大的发挥空间。将参与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是提高防原医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必将成为防原医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故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体裁教学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应用实例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2-025-01

高中的英语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加强了内部结构,详细地描述了语篇的体裁部分。由于体裁的描述,不仅关系到高中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生涯,并且还关系到以后的工作过程。目前在许多院校的考试题中较大程度地出现了体裁这一特点,其中的阅读题为最首要的操作点,文章普遍选取具代表性的描写文、应用文等等。所涉及到的题材包含情感、教育、文化等等。以至于到高考的时候,对于体裁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将体裁形式的文章引导学生们去阅读,要让学生们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大意。因此,在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应用体裁教学法。

一、体裁的阐述

如果详细的将体裁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体育解说、产品说明书、学术论文以及诗歌等等。那么从文学的角度又可以分为故事、小说等类型,同时说明文以及议论文又是一种写作的方式。体裁教学法提倡的是将体裁的分析与体裁的概念集中的运用到课堂中。语篇的社会建构以及语言的建构,可以在体裁教学的进行中,透彻的了解,让学生们可以分析出文章的主要构架和相关含义。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初级的学生运用体裁教学法可以更为显著的体现学生提升层次的效率,通过学习,初级的学生会依赖这种语篇的形式,通过宏观的角度,可以增加学生们在阅读上和写作中的自信心。

二、体裁教学法教学的步骤

体裁教学法在教学步骤上一直围绕的是某一特定的语篇,将此语篇的具体结构拿出来开展教学活动,对于教学活动必须具备新颖的创新程度,才能够成功的带领学生们积极地去解构语篇,同时对于语篇的结构也会分析的比较透彻。此方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于体裁的语篇具备熟知的程度,让学生们锻炼成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语篇的内在结构充分了解,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具备主观能动性,科学合理的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提升。

具体的教学步骤可以有如下方式:

1. 摹仿的写作:为学生们准备一种体裁的语篇,让学生们自己练习写作相似的语篇,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深刻地了解到语言的风格以及结构的相对特征;

2. 体裁的分析:将文章的实例掌握后,分析其图式的结构;

3. 深入的分析:对于语篇的风格以及语言进行透彻的分析;

4. 摹仿的分析:为学生布置完要分析的语篇后,再为学生们提供相类似的语篇,让学生们有参照的进行分析;

5. 独立的分析:学生们自己去搜寻一些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然后对于找寻到的语篇进行评述和分析;

6. 小组的讨论:选择一篇学生们比较熟悉的语篇,将其图式结构打乱,然后让学生们调整成原来的语篇。

三、体裁教学法的优势

体裁教学法的优势,是别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比拟的,此教学方法不但具备语言学的分析方式,并且还拥有社会学的方式,对于文章的语境和语言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有着直接的影响。体裁实现了探索型学习,极大地提升了交际型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高中生不仅能够将语言的规则进行渗透,同时对刚刚学习的语言应该应用在哪种语境上,也处理的游刃有余。因此,体裁教学法给学生带来了优质的交际能力和理解的能力。

四、体裁教学法的应用

体裁教学法在应用前,必须有一个分析的过程,要对于四个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分别为语用分析、语篇体裁的结构解释、语篇结构的分析、词汇语法的分析。体裁较频繁出现的应该是记叙文,在高中英语中记叙文包含着历史、传记等。故事类的英文文章,在一般情况下,是包含着事件以及人物,然后具有地点和时间,因为是一个故事,所以具备着原因、经过以及结局。

应用体裁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让体裁教学法能够深入人心,成为最有成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一个体裁语篇的时候,应该对于体裁的结构带着一种不一样的眼光去分析,可以是批判性的,也可以是其他的眼光,因为体裁语篇在结构上是不相同的,所以学生们看待的眼光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们具备思考和创新的思维,要在语篇的结构上下功夫。同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掌握语篇的具体结构进行教学,但是不能够只重视结构,而不去对学生们进行语言点的讲解。教师要将教学的过程合理把握住,要让学生跟着体裁的思路一直进行下去,中途放弃的话,想要达成的教学目的就不能够完成。在体裁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使得学生们能够找准语篇的亮点在哪里,换言之就是核心部分要找准,才能提升阅读的速度以及整个语篇的理解能力。此外,对于语篇的语言因素也要讲解,在学生们对细节的部分有效掌握后,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裁的教学当中,在学习的阶段才能够有稳固的基础。

故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学科归属;故事化教学法

收稿日期:2013-04-28

作者简介:王蓓蓓(1983- ),女,平顶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大学语文》是为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设置的公共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教还是学都不尽如人意,教者似乎无所适从,学者也多意兴阑珊。细而究之,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是《大学语文》的学科归属限制了教与学的沟通,而故事化教学法能超越学科壁垒限制,建立有效的教学对话机制。

一、《大学语文》的学科归属问题新思考

《大学语文》设置的初衷是为了提高非中文专业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和基本人文素养,这一教学目的设定涉及德育、美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显然是与中文专业基础课程高度符合的,所以最初《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便由中文专业的教师来承担。徐中玉编写的《大学语文》(下称“徐本”)是《大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标本,“徐本”一至九版的修订就是一部大学语文教育演进史,溯其源流,便能较好地理解《大学语文》的学科归属问题。“徐本”第一版选编的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就连徐中玉30年后也说:“在编选文章时不免有些保守。”而在结构上则采用的是文学史的办法,这种做法实质就是中文专业基础课程的简化处理,但“这版大学语文一出版就受到热烈欢迎”。自此以后,虽然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层出不穷,但在学科归属的问题上并没有太多的异议,即《大学语文》归属中国语言文学。

这样的学科归属认识,既促使了《大学语文》出版红火局面的出现,又限制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学语文》的深入思考。《大学语文》既然是培养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阅读、表达技巧,那么它的选文为什么仅仅限于中文专业学生重点研修的篇目?再者,中文专业学生重点研究的选文,作为同年招录的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是否有时间、有能力和兴趣深入钻研呢?他们本专业的一些经典选文是否能承担起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目的的职责?凡此种种,皆由《大学语文》学科归属问题而来,它也是造成学生对《大学语文》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一学科归属的简单化处理,忽略了与教学对象学科知识的关联性,无法在教与学之间建构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

二、《大学语文》教材问题挖掘

随着各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各种各样的《大学语文》教材也层出不穷,如果说针对理工科学生编写的教材还能让人理解的话,那么专门为某一专业编写的《大学语文》就不免让人有点诧异了。公开出版的教材让人眼花缭乱,自行印发的也不在少数。

目前《大学语文》的编写,从内容上看呈现出两种主要的编写模式:一是单纯的选文,二是选文加文学常识介绍。后一种成为《大学语文》编写的主要模式。而就这两种编写模式而言,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容。以“徐本”第九版为例,编者在“序言”中说:“在加强教材人文性的同时,不忘对教材工具性的重视,增设了‘学文例话’一栏,分《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诗歌的阅读与欣赏》《小说的阅读与欣赏》四项……此外,附录的内容也有所调整,增加了《常用文言虚词例释》《文言特殊句法述略》《常用修辞格举隅》等内容。”这样的编写考虑可谓用心良苦,但站在中文专业立场的教学观念却丝毫没有改变,而且连课文篇目、索引也按照文学史年代、国别进行编排,其目的是为“习惯按传统的课文排序方式上课的老师提供了方便”。这种简化的中文专业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引起非中文专业学生的认可。

三、教学对象存在问题探讨

作为《大学语文》教学对象的学生,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他们是高度专门化的某一学科门类中的学生,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十多年来扩招背景下的学生。

高度专门化学科门类的区分限制了学生对其他门类知识的兴趣。中国传统学术的特点是文史哲不分,近代以来,在借鉴西方知识分类和教育分科的背景下,中国的大学教育也采取分科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固然有利于培养专门化精英人才,但弊端也同样由此而来。专业知识体系的封闭特征影响到了该专业学习者、研究者对其他知识体系的热情。《大学语文》既然学科归属上属于文学科,那么许多非中文专业学生出于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认同与维护,本能地会对《大学语文》生出一种排斥情绪,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乏其例。

再者,高等教育十多年来的扩招,固然在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由其导致的教育质量下滑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基础知识整体水平的下降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许多学生来说,应付本专业的课程已捉襟见肘,哪还有余力去对付本专业课程体系之外的《大学语文》?更为重要的是,与英语四、六级关乎就业好坏的现状相比,《大学语文》甚至只需要草草完成一个学期课程论文就足以应付过去,学生怎么可能为它付出太多精力?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便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成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故事化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以往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中故事化教学法虽被关注,但结合《大学语文》教学实际深入论述的并不多见。针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许故事化教学法是一有效的教学手段。

故事化教学法强调以故事带动知识的讲授和理论的分析,对学生的影响是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故事化教学法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建构不同学科学生共同的认知基础,从而在超越学科知识体系限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在不知不觉间接受《大学语文》的知识教育和人文思想的传达。

在《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实施故事化教学法应注重从选文的背景、作者、典故等的故事性讲述入手。仅以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来具体谈谈故事化教学法的实施。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词人,他戎马生涯、赋闲弄文的一生,本身就很具有故事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分析出宋代重文官而轻武官的行政传统,同时也要结合宋金关系讲述辛弃疾的尴尬人生经历。在这些故事讲述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辛弃疾是一员武将,很不幸宋代是个重文官的时代;辛弃疾是南宋的官员,很不幸他有北试于金的经历。”通过故事的讲述调动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深入了解到辛弃疾矛盾而复杂的一生,而这正是构成他作品本色的魅力所在。在这首词的讲授过程中,对用典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首词的下阕,辛弃疾连用了张翰、许汜、桓温三个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心兼天下却有志难酬的怅惘之情。以故事讲述法来阐述三个历史人物的故事,透析作者寄予在文本中的情感世界,既加深了对作品背景和主题的理解,学生听起来又觉得很有趣味,自然乐意接受。

以故事为基础,建构师生的教学关系,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基于学科门类和知识体系而产生的抵触情绪。同时,它也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整体基础水平相对下滑的学生接受能力,让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在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本丰富的内涵。故事化教学法是解决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矛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中玉.大学语文三十年[N].南方周末,2007-05-24.

[2]杨建波.大学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王纪人.大学语文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5]欧明俊.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2009,(10).

故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体裁;体裁教学法;大英阅读教学

中图号:H3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9451(2009)02-167-03

The Application of 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 in

Teaching 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

WANG Yajun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the paper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describes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English extensive reading.It turns out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reading competence.

Key Words:genre;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es;college English reading

2004年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了一个新的教学观念:大学英语教学应更重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强调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语篇分析,培养学生语感。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老师讲解为主,重点集中在辨认词义、分析语法结构、解释疑难句等语言的表层结构方面,忽视了语篇分析和整体理解等深层语义联系,忽视了阅读课本身所特有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假设判断、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认为阅读课的目的仅仅局限于扩大词汇量、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而已,正是教学中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倾向,使学生缺乏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达不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所以说,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和思索。实践表明: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运用体裁教学法,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

一、体裁及体裁教学法

体裁(genre)亦称语类,这是文学和修辞学常用的术语,最早是被人种学家正式引进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美国密歇根大学M Swales John在其名著 “Genre Analysis”中认为:1)体裁是交际行为的形式,有其交际功能;2)交际目的是确定体裁的重要因素;3)交际目的、话题制约着语篇形式、内容及语言难度。

体裁教学法(genrebased Teaching 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理论基础是把体裁概念和体裁分析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围绕语篇的图示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其目的是:1) 引导学生掌握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2) 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linguistic constructs),而且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social meaningful constructs);3) 引导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 schematic structure) ,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撰写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借以培养体裁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

“体裁教学法”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运用“体裁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能使学生掌握相对稳定的、可以借鉴和依赖的语篇模式,从而增强其理解语篇和创造语篇的信心。另一方面,从长远看,“体裁教学法”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体裁的结构和依据之后,就能对这些体裁运用自如,从而更好的理解丰富多彩的语篇。

二、体裁教学法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1967年,古德曼借助心理语言学的观点提出了崭新的阅读理论,他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进程,是作者、语言信息和读者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威廉斯(Williams Eddie)曾经给“阅读”下过一个非常简单的定义“阅读就是一个人看着并理解所写文字的过程”(1984)。随着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及对阅读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首先要具备篇章知识,即阅读文章体裁结构的知识。为此,在阅读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体裁意识,提高语篇教学地位

首先把语法规则教学重点转向语境、情景规则教学,即从语法词汇句子操练转向语篇教学,突出语篇的教学地位,由bottom up 转向top down, 以整体带动局部,以宏观牵动微观。体裁教学法特别强调语言交际目的和社会功能意义。所以针对任何一项教学内容首先关心的问题就是”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 by such a story (a description, an illustration or an argument)?

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不知辩体,往往使阅读带有盲目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运用体裁分析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章的体裁结构、篇章模式和篇章类型,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选择典型文章,分析其体裁框架及写作特点,并让学生通过不断地阅读实践,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有效的时间延伸开来,避免其局限性。

(二)强调体裁的规约和程式,熟悉并掌握各种语篇模式

大学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体裁的文章,利用体裁分析帮助学生分析正式书面语中常见体裁:记叙文(narration)、描述文(description)、说明文(exposition)、论说文(argumentation)、新闻特写(feature)和报导(report),使他们掌握这些文体各自的特点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具体来说,对于记叙文和描述文,首先应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和时间顺序,然后找出与它们有关的信息,按照文章中所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事件发展过程的顺序进行分析。

从文章的选材上来看,英语阅读材料大多都以说明文(exposition)和议论文为主。说明文多用来向读者提供知识,传播信息,解释现象,表明观点等;而写作中多由举例,比较,对比,分类,因果,程序,定义,叙述型段落组成。研究说明文阅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说明文的内容涉及科学技术、天文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医疗救护、饮食文化等话题。在议论文中,教学中重点要让学生区分文章的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或主题句,找出论据,研究论证,按照论点、论据和论证的递进层次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 “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 “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 “一般―特殊模式”(generalparticular pattern), “匹配比较模式”(matching pattern)。所有这些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直接面对的是语篇,“不具备篇章知识的读者是很难讲究阅读效率的 ”。因此,掌握其组成及其规律对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关注语篇情景语境,把握语域特征

明白了作者的交际目的和交际步骤之后,每一步的具体意义表达和办事技巧就显得更为重要。这类问题包括:文章是有关什么样的题材的;语篇的交际者是谁对谁;语言的交际媒介和渠道,语言在交际情景中的作用等。

三、体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中应用

应用这一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分析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从而可以快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范文分析

通过范文介绍一种体裁,重点分析其结构,明确语篇的社会目的。可以根据汉语篇章知识来确定课文的体裁类型,具体如:

1) 记叙文(narration)。这种文体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法,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见的记叙文有传记、故事、新闻报导、通讯、回忆录、游记等。第一,传记类: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第二,故事类:故事类文章多以人物、事件为中心,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按故事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展开叙述。

2) 说明文(exposition)。这种体裁的文章多用来向读者提供知识、传播信息、解释现象、表明观点等;多由举例、比较、对比、分类、因果、程序、定义、叙述型段落组成。在阅读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所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这是阅读理解说明文的关键。

(二)摹仿分析

选择一个同类型且结构类似的文章,要求学生以特定的方法分别进行练习。从而对所上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

四、结束论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体裁教学法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其实施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具体语篇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领悟语篇的宏观认知结构、交际目的和社会功能。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大英教学中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因此,体裁教学法在中国阅读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还需很长一段时间,还会遇到很多问题。然而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且将其逐步应用到课堂中,在不久的将来,体裁教学法必定会成为促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Swales John.Genre Analysi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Kay H,DudleyEvans T.Genre:What teachers think\.ELT Journal, 1998,62(2):21.

韩金龙,秦秀白. 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外语界2000(2):14.

故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有效写作教学 感悟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改以来,由于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堂出现前所未有的生气,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但令人遗憾的是写作教学没有多大改观。教学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写作知识和写作技法指导,教学过程依然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空洞的理论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让作文课堂也变成具有生命力的知识阵地,使作文教学也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实现有效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一、在教学中运用感悟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指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丰富情感,锤炼思想,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教学法。这一教学法的优点是可以引导学生亲自感悟生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水平,解决思维浅薄的问题。学生思维浅薄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生活阅历浅,对生活认识了解少。而语文学科“人文性”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语文与思维、生活紧密联系。写作离开了生活,犹如树木离开了土壤。作文是学生对生活深入思考的结晶,所以,我认为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是写作的根本。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丰富情感,锤炼思想。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思维训练渗透于每节语文课上。方法是每节语文课前进行5分钟左右的听说训练。具体步骤是每天课前安排一生上讲台给其他同学讲一件生活中或阅读中对自己有启发或引起感触的事情,老师引导其他同学听后谈自己的理解或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可以达到一石多鸟的教学效果。首先,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尽管大多数学生讲的是自己阅读过的材料,也可以达到让学生间接认识生活,提高思想的目的。)其次,锻炼了每位学生的听说能力。听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会随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增强,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再次,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第四,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经过学生讨论过的材料,学生已将它不同程度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自己的写作材料。第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有一节课前,一生饱含感情地讲了一位母亲在家里发生火灾后,将5个孩子举过墙头脱离险境而自己死于火海中的故事——《母亲的姿势》,其中最感人的是死了的母亲竟仍然跪在墙下,双手高高举起,保持着托举的姿势。这位同学流着泪讲完了故事,情绪激动地说,这则故事让我明白了“母爱伟大”中“伟大”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其他同学深受感染,纷纷表示赞同。我借机启发到,母爱的伟大不仅仅表现在这则故事中,其实在座的大家都沐浴在同样伟大的母爱中,只是我们平时没有用心体会罢了,以后大家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体会平凡生活中伟大的母爱。这一课前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又加深了对母爱的认识。又如,有一节课前,一位同学讲了一则故事叫《折翅后的翱翔》。其中,美洲鹰为了让自己的幼鹰将来能翱翔于蓝天,在训练它的翱翔能力的过程中,有一项最残酷的训练就是折断它的翅膀,让它的翅膀在再生中变得强有力。我听后觉得故事寓意很深,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问学生:“大家认为故事中的翅膀指什么”?学生纷纷发表看法,我觉得大家的说法到位了,就及时做了如下总结:同学们的看法中最贴近原文意思的是“翅膀是与生俱来的优势”,但其他同学说得都非常好,正因为翅膀是与生俱来的优势,老鹰才会那么残忍地折断它,为的是让幼鹰的优势受挫,来激发它奋发向上的精神,发挥它的潜能,磨练它的意志,让它获得成功的经验和能力,否则,优势就会变成成功的包袱和负担,就会让它失去成功的机会。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翅膀呢,你们怕不怕它被折断呢?学生这时候都心领神会纷纷议论自己的翅膀,并表示不怕折断。这则材料经过师生思想的交流碰撞,学生的理解加深了,思维开阔了,各个显得神采飞扬,非常满足。

(二)课下让学生阅读自己所喜欢的内容并对自己所喜欢的内容或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挖掘,从而透过自己所喜欢或熟悉的这扇窗户来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提升思想。有了思想,作文就有了灵魂,有了精神。有了精神的文章,语言就不会贫乏,写作思路也会很流畅。无须在外在形式上刻意下工夫,往往写出的文章却浑然天成。例如,我班有一同学喜欢体育,他平常关注或阅读的范围就是体育。他对体育认识非常深刻,对体育界的事情了如指掌。所以,他能用自己掌握的体育材料写所有的作文题,写出的文章思想深刻,材料新颖,非其他同学所能及。

二、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亲自探究典范例文,从而感悟并获得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教学法。新课程教学要体现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上面我肯定了思想和材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写作可以不要写作知识和写作技法。文章有了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材料,再加上高超的写作技法,不就更完美了吗?所以,写作教学在抓住生活与思维这两个关键因素之外,还得让学生具备应有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法。而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获得,要靠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感悟。老师引导的方法是通过精心准备教学材料,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实现。这一教学法得做到以下几点:

故事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0篇

所谓愉快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与之相关的材料或情景,为学生创设既感到轻松愉快又能产生积极注意的学习情境,以获得教与学的高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种种调控手段的总称。愉快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尤其是当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以后,即使离开教师的引导,他们也能学得较为扎实。学生因之而终身受益。

初中拿初中生来说吧,他们刚刚走进中学语文殿堂的大门,有的甚至还在门外观望徘徊。他们的语文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实在是微薄和低下。靠短短的三年时间,仅凭教材,教师与其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倒给他们,不如在传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领悟和发现语文内在的无穷魅力,让他们产生“我要学语文”的愿望、“我爱学语文”的情感和“我会学语文”的自信,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也必将成为自觉。那么,语文知识的掌握培养,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还有什么困难呢?

笔者以为,实施愉快教学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各级各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只有在使命的感召下才能促使其去探索改革教学方法、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并运用愉快教学法这条捷径。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法的尝试都是创造性的劳动,不会轻易取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的劳动本来就是非常艰苦的,而实施愉快教学法其劳动将更为艰巨。愉快教学法过程本身可能是轻松的,但为这轻松的过程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心血!

其次,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广博的知识面,同时还应具备从事教学的基本能力。这一点,在教育界同仁中已达成共识,笔者无需重述。只是如果要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愉快教学法,无论是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都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无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和一定的语言艺术功底,直接关系到能否愉快教学法实施及愉快教学法实施的成败。实施愉快教学法,主要在于教师怎样运用简明而准确、严密而通俗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化困难为容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有趣。离开这样的能力,实施愉快教学法便是纸上谈兵。诚然,语文学科中蕴藏着的美,有许多是外在的、浅露的,容易为学生发现和领悟。

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知识水平局限,其领悟能力和接收水平毕竟不高。愉快教学法以启发性和直观性的感性材料诉诸学生的感知为主要手段,是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规律的,因而也是必然的。

当实施愉快教学法的条件已经具备,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启发和直观教学便成了愉快教学法实施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一)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以愉快教学为宗旨、核心;(二)愉快教学法不要局限于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外活动中也应大胆尝试运用;(三)愉快教学法表现形式为课堂有生气,师生配合默契。但教师必须注意调控,不能太随意,否则将脱离教学内容的轨道,影响教学进程。

情感性内容,即各类文学作品和带有一定文学性的其他作品。以自身的生动形象性和情感感染性产生审美娱乐性,容易吸引学生,实施愉快教学法相对容易。主要利用教学内容本身或与之相关的材料,经教师加工处理以直观的语言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中,认识感受乃至发现具体作品的显性或隐性的美来。契合作品感情的范读,故事情节的精彩叙述,生动的人物分析,逼真的景物描绘欣赏,把学生带入深邃的意境中神游。或者辞格运用和词的锤炼的品味,乃至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轶闻趣事漫谈等,无不可以吸引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知识性内容,泛指情感性作品以外的其他教学内容。包括运用平实的说明文和大部分议论文等实用文体及相应的体裁常识及修辞以外的语基知识。如语法,字的形、音,词义 ,绝大部分应用文。这类教学内容本身缺乏趣味性,实施愉快教学法相对较难。唯其如此,我们就更需要实施愉快教学法。

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以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好情感性内容的愉快教学,以此带动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语文学科中情感类作品和知识性内容是有机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一旦对前一类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得扎实的话,一般也不会对后一类知识的学习感到厌倦。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感到自己知识的严重不足。要真正体会和发现语文学科中蕴含的美,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从而认识到学好知识性内容是学习情感性内容的基础和前提。当学生明白这一点后,便会产生“渴求知识的愉悦”。

(二)知识性内容的实用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注意假设一些为学生熟悉的情景,逐步让学生体会到,学语法是把话说得正确的需要;学修辞是把话说得好的需要;说明文能教我们认识事物和说明介绍事物事理;议论文能教我们怎样发现意见;应用文更是交际中不能缺少的……总之,我们不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是不行的,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羡慕能力的愉悦”。

(三)戒绝“一言堂”,变单纯的传授为引导启发学生自学学习获取知识为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愉悦”。

(四)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力避简单的灌输,注重点拨、启发,能使学生感到新奇并产生“领悟的愉悦”。

(五)适当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逐步形成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产生“能力形成的愉悦”。

(六)学生参加需要各种语文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充分展示,从而认识自己的不足,深刻感受能力的需要,从而能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和提高能力的愉悦”。

以上“愉悦”的产生,是实施愉快教学法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愉悦”的产生不仅能使学生获取大量的语文知识并从中得到一定的语文能力,它还有助于愉快教学法作为教学原则的运用,是教师必须遵循的。

上一篇:趣味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五步教学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