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范文

时间:2023-11-21 09:52:38

想象力篇1

—— 让.保罗.萨特

1934年,萨特写出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论自我的超越性》,这是他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心得。萨特沉醉于现象学的思路,这可以追溯到他的巴黎高师同学阿兰.德龙在咖啡馆里对萨特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是现象学家,你就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而且这就是哲学”。据萨特的终生情侣波伏娃回忆,听到这话,萨特激动得脸色都发白了(列维,第184页)。从此,在现象学的道路上,萨特一发而不可收,1935年,写《论想象》,1937年,《论心理》,1939年,《情感现象学理论纲要》,1943年,《存在与虚无》。所有这些现象学性质的著作,在思路上是一脉相传的,都可以追溯到《论自我的超越性》。

对传统哲学家而言,意识“居住”在自我里,而萨特所谓“自我的超越性”,恰恰是说,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意识都不在自我里。换句话说,意识在自我之外。所谓自我,是别人的自我、他我、他者。他者不在意识里,或者不在我的意识里。针对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立场:我思应该有能力伴随我的所有表现,萨特问道,我们是否应该从中得出结论说,事实上在“我”中住着“我们的”所有意识状态,并且真实地操作着我们的经验呢?“我思”不是作为康德的“我思”,而是没有“我”的思,这正是萨特以及在他之后的法国哲学的一个危险趋势,它把康德作为一切经验条件的先验意识变化为超验或超越的意识,而超越的意识或自我的超越性,恰恰在于“无我”的意识,越界的意识,或者干脆说,“无意识”。

用“无意识”与康德的“先验意识”互换,是否可以说,无意识是无我的意识,同时又是任何一个我的意识呢?但是,这种变化将最终把康德哲学置于危亡的境地,是对“批判哲学”的批判”。危险是由胡塞尔的现象学思路引起的。现象学如何处理意识中的“我”呢?康德的先验意识,被胡塞尔还原为在直觉经验中被描述的“事实”。“事实”与事实的区别,在于被加上了现象学的括号。在胡塞尔看来,“事实”的科学就是“本质”的科学,因为在现象之后再无本质。正是在这种无前提的现象学里,被还原了的鸡尾酒里冒出了哲学,在“世界之中”的纯粹经验。在被还原之前的鸡尾酒或我的生理-心理状态,应该被弃之不顾,否则,就谈不上“经验”的纯粹性。现象学放弃任何假说或理论前提,这是与康德哲学的根本差别。于是,现象学中的“我”是非人的,非个人的,“我”有一张非人的面孔。在现象学视角中,就好像是以第三人称而不是第一人称观察“我”。

胡塞尔对“超越”(transcendant)与“先验”(transcendantal)的用法与康德不同。萨特采取了胡塞尔的用法:即并不事先假定存在一个作为一切经验先决条件的先验领域,而只有“自然的态度”与“现象学的态度”之间的区别,萨特则称之为“非反思”(irreflechie)与“反思”(reflexive)之间的区别(在不同场合,萨特也称“非反思”的态度为“前反思”)。而萨特所谓“自我的超越性”之“超越性”(transcendance),则相当于一个现象学目光之回撤(或者“逃避”)的方向性。在这个意义上,又相当于现象学的意向性概念,因为意向性的要害,就是现象学还原的目光的方向性,总之,这里的所有现象学概念,都是相互适应的。

“自我的超越性”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含义,在于萨特创造性地理解了胡塞尔关于现象学意识的一句简明公式,这就是“一切意识都是对某件事物(也有人翻译为“某个对象”)的意识”。简单说,在萨特看来,这里的“意识”与“某件事物”不是一个东西,他们之间是“超越”的关系。换句话说,意识总是超越自己(“自我”)的界限去指向别的东西。至于这别的东西是什么,则五花八门,但总归是“他者”,正是与他者的关系组成了现象学的意识结构。现象学意识是对传统意识的超越,是意识之外的意识。这又是不可能的意识,因为那“某件东西”对意识是不透明的。意识面对的,是超越而又无法通达的东西,再不能在笛卡尔的“我思”之清楚明白的意义上说“我思,故我在”,这也等于宣告了传统意识的死亡。现象学的纯粹意识在萨特这里变成了“纯粹存在”:“因为它涉及存在的绝对性而不是意识的绝对性......事实上,在这里‘绝对’不是基于意识领域的逻辑构造,而是最具体的经验问题,它不是相对于这种经验,因为它就是这种经验,它也是一种非实体的绝对。”(萨特,1943,第23页)萨特的根据,就在于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概念吸收了布伦坦诺的立场:“一切意识都是对某件事物的意识”(萨特,1943,第28-29页)。于是,意识变形为某件事物,而某件事物变形为萨特意义上的存在或绝对。萨特又采用卢梭和黑格尔的概念,把这种情形说成意识的异化。异化也可以说明从“反思前的我思”到反思,这也是意向方向的变化。

现象学的“我”与意识所针对的事件一样,也是不透明的,因为“我”不再是生理-心理的我。我是空的或占据着一个空位,像无意识。又是与笛卡尔的判断相反,“我”为意识引进了不透明性,而不是清楚明白。意识变得昏暗起来,因为现象学的反思意识不再是自然而然的朴素意识。当笛卡尔以他的怀疑方法从我思得出我在的结论时,这个“我”连同“思”一样都是透明的。萨特这个不透明的“我”使人联想起莱布尼茨所谓相互之间没有可供出入窗户的众多单子,但是很不幸,萨特与莱氏的想象力在此处分道扬镳,因为与后者的判断相反,萨特有恶的想象力,他断定,他人就是地狱。借用莱氏的表达式,反其意而用之,也就是说,上帝为人类创造的世界,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坏的世界(萨特,1985,第27页)。也正是在这里,萨特扭转了胡塞尔现象学思维的方向。

萨特区别了两种意识,“前反思的意识”就好像意识在说“我思”,这有点像笛卡尔在怀疑他的手不是他自己的,或者他的身体是玻璃做的。但是,“我思”显然可以被叠加起来,即还有第二等级的,反思的“我思”,悬空“前反思的我思”之内容,对思考本身进行思考。这时,意识的方向发生了转变,“显然,这不是我抓住的具有我的性质的我的意识。” (萨特,1985,第27页)而是对意识的意识。应该指出,前反思的意识与反思的意识并不是两种意识,它们之间的唯一区别,在于当两者分别执行“一切意识都是针对某个对象的意识”这条现象学训令时,有不同的意向方向或意向对象。于是,就有了“鸡尾酒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一种高级调料酒”和“鸡尾酒里出来了现象学”的区别。而在这两种情况下,鸡尾酒都是一个事实。“我正在想”是一回事,而“我想我正在想”则是另一回事,两者处于不同的精神空间:如果说前者是意识本身,那么,后者就是对意识的意识,可是,在萨特看来,对意识的意识,将会异化为非意识,也就是存在或现象学所谓“现象”。“胡塞尔第一次重新认识到,前反思的思想在变成反思的思想时,经历了根本的转变。但是,难道不应该把这样的变化限定在失去朴素性吗”(萨特,1985,第30页)?在朴素的自然态度面前,反思的态度之所以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是一种新意识,一个虚无,要无中生有。要在沙滩上(因为原来作为基础的意识,比如笛卡尔式的我思,被还原了或被搁置不顾)构造空中楼阁。但这并不意味着丧失了真或事实,因为现象学的目光是真切的。

现象学的目光,来自对关于世界是否存在的判断(这是一种朴素的非哲学态度)不感兴趣的旁观者。实际上,这个目光中只有“他”而没有“我”。胡塞尔把这个目光称为“现象学的剩余”,萨特则称之为哲学在失去了朴素态度后留下的“我”。当然,这个“我”名不副实,所以我们宁可称它为“目光”,这个目光处理鸡尾酒这样的具体经验事实。一种不动心的目光,萨特说他面对彼埃尔的痛苦就像面对眼前墨水瓶的颜色一样,这像一种超出欲望的欲望,现象学的目光杀死了朴素的目光。“我同情彼埃尔”,“我恨保罗”,这样的心情平台肯定属于非反思的态度。现象学的目光求助于念头的瞬间转变,而在这个时候,世界上的一切没有发生丝毫变化:“在非反思的平台上,我去帮助彼埃尔,这是因为他正处于困难中。但如果我突然转移到反思的状态......吸引我的就不是彼埃尔,而是持久出现在我面前的我乐于助人的意识”(萨特,1985,第42页)。进一步说,反思抓住的是心情本身,而不是心情的物质承担者。如果我恨彼埃尔,被反思的心情所抓住的,是“恨”本身而不是彼埃尔,这正是现象学的目光。这种恨的效果是绝对真实的,尽管在实际生活中很可能是我误解了彼埃尔,我确实不应该恨他。所以,对我来说,这个被恨的对象实际上是不透明的。我与恨的关系,是我与他人关系之一种。反思中对恨的经验,就像当彼埃尔出现时我突然感到惊慌失措,有深深的排斥感。注意,萨特这里强调的,实际是瞬间和偶然的感受,所以他又把这里的排斥或厌恶与恨加以区别:恨的原因可能会追溯到从前的实际生活,但现象学的目光并不在理论上讨论原因,厌恶感是由事物的不透明性和陌生状态突然产生的,所以这决不排除我转而又喜欢彼埃尔。

胡塞尔在提出现象学还原概念时,本来是一个具有认识论意义的范畴。但萨特增补了胡塞尔的一句话,即现象学家是对事物的存在问题不感兴趣的旁观者,“不感兴趣”是胡塞尔著作中不多见的表露感情的语言。我设想萨特确实用心体会了这个“不感兴趣”而且又激动得脸都白了。我的根据是萨特据此写出他第一部也是他最出色的小说《恶心》,而在他各种文体的著作中,又多次用到同义词degout,意为失去食欲、对被吃的东西(可以延伸到被爱的人、事物的使用价值、事情的因果关系、事业的意义等等)厌恶、反感等。我可以恨,但我对恨本身不感兴趣。不感兴趣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但这决不意味着我失去热情。使我厌恶的东西同时在我之内(因为无论这种感受是否真有道理但对我来说是绝对真实的)又在我之外(因为它对我绝对不透明)。总之,感受过的,就是最真实的经历,即使这感受实际不过是一相情愿,是幻想。

朴素的意识充满惰性,反思则唤醒同一素材的活力,它具有神奇的魔力,变化着目光所审视的事物的形状。反思状态能永远保持经验的新鲜状态,就好像从无中生有。时间是由一个个分离的瞬间拼凑而成的,今日之我决非昨日之我。柏格森的时间之绵延乃时间之创造。这又是时间的不透明性,即我们不可能真切的回忆过去和预见未来。萨特为不透明性起了另一个名字,虚无。或者,“存在”不是它所是的东西,或“存在”是它所不是的东西。任何事物,当被一层层剥离了使用价值之后,它就消失了,只留下一个空壳。反思赋予这个空壳新的内容和活力,这很像是眩晕或陶醉状态,“完美”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这又是不断超越的或不断外在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但与时间问题联系起来,而且也超越了胡塞尔现象学之内在的时间意识,因为超越是与他者的关系。我并不认识我自己,我是我自己的他者,犹如我是我自己的巫师。我同时经历着令我难以忍受且让我陶醉的事情。所谓喜欢新鲜感受,就是热衷于震惊、灾难、毁灭、精神创伤,如此等等。

由于“我”经历了现象学还原,所以,我的感情状态不再是专属于我的。“我”丧我,结果,我成为一个被“我”描述的对象。人称代词在不知觉中发生了形状的改变。这时,“我”对我顿时变得陌生起来、不透明,“我”对我感到恶心、眩晕。换句话说,现象学的目光(思想)是“我”的生产者,而不是我生出思想。“吾丧我”,或我变成“我”的描述对象,它的严重性在于“我是我的他者”。自生的、意外降临的、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的念头把我收拢过来,而我不是这些念头的创造者。是的,这些念头属于非个人化的无意识,它不知疲倦地创造新的存在。用新的存在搁置(还原、逃避)旧的存在,就像过生日的感觉(不是今天的今天)。尼采的永世轮回,成为无休止的逃避,在摆脱中获得意外而丰富的惊喜。这些,就是自我的超越性。这里,有一个持续创造性的平台,它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或真实。这些,就是现象学还原所创造的奇迹。

1952年,巴黎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发表了萨特将近600页的巨著《圣.热内:喜剧演员与受难者》,这是一本奇书,至今没有中文译本,甚至也难觅评论。因为这本书不好归类,表面看好像是对热内生平及其作品的评论,其实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哲学著作。把这本书与萨特《自我的超越性》联系起来,会使阅读者有出乎意料的奇思妙想。

萨特把哲学引回到它的本色,一些爱智慧的箴言。表面上,热内像普通人一样,一天天重复着生活,但是,这种“再活”的态度,是活在片刻,是灾难性的充满精神创伤的片刻。活着的死与死了的活,时间的“前”、“当下”、“后”矛盾且荒谬地交互一起。词语的本色在热内这里发生了性质变化,因为他同时是职业小偷和天才作家。萨特以自相矛盾的笔调描述热内:热内是人世间受难的喜剧演员,经受着完美的折磨,在偷窃和破坏中陶醉自己。偷与被偷融为一起的片刻,就像杀人与被杀、思想与被思想须臾不分。萨特正是把这些精神状态称为“神圣”。神圣又是令人恐怖的生死或死生交替的变形生活。热内从小就丧失了父母,从此“没有来源”,在上帝的旨意下他无人管教,成为一个小流氓。这又是神圣的,是热内的复活仪式,因为他是已经被社会抛弃在坟墓里的死人,生活在社会的阴暗面。天才作家热内作品里的几乎所有角色(乞丐、惯偷、流浪汉、妓女等等),都是这样的“死人”。“他的作品里堆满了对死的思考”(萨特,1952,第10页)。就像海德格尔说的,“面对死亡的存在。”死的在,躲在阴暗角落里,没有阳光。但热内偏说这里有黑色的光,所有令人恐怖的灾难都是奇迹。对让人惊讶的事有兴趣,即使它是精神创伤。比如,复活,不就是死的变形?复活,就是在生命的每一时刻,都可以重新开始,就像作为一个恶人、惯偷,热内同时是一个伟大作家。这种变态令他痴迷神往,因为他总不是他所是的人,或者,他总是他所不是的人,因为他总生活在片刻,而片刻各有不同:他是罪犯、诗人、同性恋者。总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现自相矛盾:这事怎么可能是他(她)干的呢?但这事情真切地就是她(他)干的!快活复无聊,无聊复焦虑,焦虑复快活。身份的改变,不就是人的一次小小的死亡?游戏的结束?“快活得要死了!”“死”,总与极度快乐连接一起。萨特这里又一次提到尼采的“永世轮回”,时间的象征,它使我们呼唤的所谓“历史”,总被还原为像一个又一个神话事件,就像过生日时的感觉,像不是今天的今天。这,就是自古至今重复的日子。

热内生活在社会底层,但他没有过一天世俗的日子,他的每一天都是“神圣”的。在常人看来,他的日子是再俗气不过了,但他每每与时时接触的日常事物保持着距离。他想忘记那些物件的名字,因为那是一些令他心弛神往的不透明的存在,就像他“没有看见”他所看见的东西,就像他“看见了”他所看不见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这怎么不可能呢?因为热内是天生的现象学家,他有一些陌生而奇怪的印象,他的作品就专门写这些印象。热内需要却不想拥有他偷来的东西,在念头上与这些东西保持着距离,就好像是为了偷而偷。偷是他的使命,是来自上天的神谕。“为了偷而偷”的小偷,是小偷中的现象学家,因为这是一种反思的态度。热内祈祷上帝赋予他社会所拒绝他的,靠偷生存的权利,因为别人不理解他说的话,他的“社会”与“心理”身份都是孤儿。他像一个现象学家一样,生活在社会内容之外。热内有精神支柱,因为在偷东西的瞬间,他在内心选择了上帝作为自己秘密生活的见证,因为他的行为不在光天化日之下,因为上帝补偿了他母亲的缺失。他天真而快乐地偷,心地“纯洁”,没有悔恨和羞耻感,甚至在内心深处想着自己正在做神圣之事。热内的独特性在于,从degout或“失去食欲”中,从痛苦中获得快活。他对偷本身一点也不感兴趣,就像生活中别人的目光带给他痛苦。但是,这些素材的物质内容实在算不上什么,重要的在于,这些素材是引发现象学思维的象征符号,这甚至能使因盗窃而正在监狱里服刑的热内感觉就像住在皇宫里。他啃着窝头,吃相却像舞台上的喜剧演员。

热内的“我”真切地感到眩晕,因为他总在孤独中朝向不在场的东西,在毁灭中沉醉自己。深渊,一个想起来就感觉天旋地转的字眼,从那里冷冷地甩出一句话,全社会都听得见:“你是小偷!”。他生来就有越轨、犯罪的需要,就这样到死。他的“我”片刻又变形为天才思想家,时间,就是梦。“偷”是他恶的本性,传染到他的日常举止和思考方式;时间,就是令人讨厌的幻象,他没有未来,停滞在永远的此刻。背后的此刻,早已上了断头台。他的行为从来不可能在不中断旧秩序的情况下得以实现,所以,他总是在不是自己的名义下,变化他的行为。造反有理,他总在革命中。破与立同时发生。所有进出的门都紧锁着,自由只能破窗而入。活着,就是为了创造“罪恶”。对惯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恶,就是摧毁同一性和内在性,就是它此刻所不是的东西,就是“我”的他者。在他者问题上,萨特与勒维纳斯最大的不同,在于萨特朝向恶的而不是善的想象力。萨特不是无神论者,因为他有恶的宗教。恶就是非自己的存在,他人是我的深渊与地狱。从这里走出来快乐伦理学,绝望中走出了受伤害的快乐。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脸上流露着魔鬼附身后的微笑,换来异域中的灵感,尝试晦涩的自由、意识之外的无意识结构,用我所不是的东西说明我。

萨特的“我思”又一次与笛卡尔的沉思区别开来:“笛卡尔的方向与我相反,他把怀疑的方法用于‘我思’的内容,对意识说yes,意识将赐予他清楚明白。按照一种倒置的唯心主义,他把著名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用于他自己,只作为被感知者重新认识存在。可是,我们自己的清楚明白只在他者中发现我们的真理,是他者重识我们自己。对热内而言,真理与清楚明白保持距离,真理终将是高难而令人毛骨悚然的念头……”(萨特,1952,第40页)。怎么区别呢?他者在我思的视域之外,所以“要学会不可能想的想,忍受不可能忍受的忍受,把人们明知是假的东西当成真的”(萨特1952,第41页)。结果,总是突然降临令人恐怖的别者,对看不见的未来说话,心怀获得解放后的焦虑,不动声色的暴力,消失在他人的目光里。眩晕,不是因为念头太多,而是没有念头。念头在我脑子里随便掏个洞,逃之夭夭。不可能的事总令人神往,诱惑冒险,说改变了形状的语言。在通往不幸的道路上旅行,热内爱过一种忍受不了的生活,也就是毁灭希望,揭示出自己的生活本是无可救药的不幸。热内发明出许多精美的痛苦与折磨,拒绝希望与沉醉于不幸相反相成,以置于乏味上的兴致作为兴致,就像在萨德那里受折磨不是痛苦而是快活的手段。在活不成的滋润下径直回到生命的零度,孤独的热情,在那里,片刻的痛苦化做永恒。以失败作为人生的愿望,享受因丧失而获得的快乐。生命,来自虚无是为了重归虚无。缺少被爱的能力并不妨碍去爱的能力,两种不对称的爱。

萨特与热内一起,都想重塑人性,比如“变态的”爱,爱处于惯常不能爱的状态。同性恋者热内性变态为一个女人,他是自己的他者,喜欢“反常的”爱。他从来不说“我就是我”,而说,我是我的地狱,我与我保持距离。在自己不在场的地方生活,总不在自己应该在场的地方。在监狱里服刑的热内,每天都像睡在沙漠中的宫殿里。神圣的越轨,打破天平两边的平衡状态。热内只接受人们拒绝给他的东西。他的生命只是一个幽魂,他是一个活死人,他得到了神圣。越轨是魔法的代名词,这个词证明他还活着。他从无中而来,就像萨特说的,存在不过是虚无。人是非人,人终将变成一个东西。

悟性,是智慧中最神圣的能力。笛卡尔的怀疑方法,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靠的都是悟性。热内从恶中获得悟性,一种方法论的转宗。逻辑的理解力不是悟性,悟性是神圣的理解力。萨特语出惊人:作为方法论的转宗,恶的悟性比笛卡尔和胡塞尔的方法更加优越,因为它体验着“骄傲的痛苦”。它不导致胡塞尔普遍的先验意识、抽象的形式化的思想、笛卡尔实体化了的“我思”,而倾向于单独的微妙的“存在”,异化为黑色的光、意识的变节者、别一种精神自由(萨特,1952,第122页)。这使我不由想起德里达说的,真正的宽恕,是对不可原谅的事情表示原谅。最“不可原谅的”,不就是罪恶吗?这种态度,来自神圣而不是人的目光,别一种精神空间的别一种精神自由。在“去爱不可能被爱的事情”(德里达的思想)与“最可恨的正是热内最爱的”(萨特,1952,第124页)。之间,甚至连微妙的差别也没有。这在无意中暴露了人的一种最为隐蔽的天性,它同时是幸福与痛苦的源泉,这就是心理上的强迫症,心理中的死胡同,明知不可而思念之,抑制不住去想自己本来不愿意想的事情。在这样的意义上,所有强迫心理都是反思性质的,因为这里的“强迫想”已经不再是朴素的想。在效果上,就是瘫痪、懒散、病态的疯话。这些心理,充满着对惯常心理的背叛,它改变了萨特的语言。比如,他不得不创造新的概念:“自为”的存在,即不是自己的在。萨特把热内的“恶”并入这样的“自为”,它是“不在的在”或者“在的不在”。强迫症的想就是自为性质的想,是一种恶性的意愿,它比单纯的善有更复杂的心理情结。它以心理上的“不应该”和“不得不”作为表面特征,像弗洛伊德揭示的女孩暗恋父亲和各个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岳母与女婿之间心理上的微妙关系,它与中国式的婆媳关系形成巨大反差。所有这些,都是折磨,因为上帝创造的世界,是宇宙中所有世界中最坏的世界。人创造出上帝这个词,是与受折磨融化一起的,反之,人在痛苦中只有面对上帝才得到精神的自由。

灵感与恐惧在一起,四平八稳、规规矩矩,从来就不会有灵感,从习惯的目光中逃脱,比如设想不是人观察(事)物,而是(事)物默默地观察人。于是,奇迹发生了,它通向一个未曾有过的世界。那目光,那奇迹令人恐怖吗?诗意的恐怖。这里有目光的冒险,因为“我”的目光变形为“它”。这里,有被拆散和解构了的语言,事物窃走了词语,把自己化身为词。于是,词有了一个怪怪的身体,迷惑人误把词语本身当作了事物,从此,与其说人被事物激动起来,不如说人总是被词语刺痛。“重要的,是词语的物质形态出场。词象征着被意味的物质内容。对热内而言,词就是被意味事物的存在。变化词就是变化存在”(萨特,1952,第261页)。于是“热内用名词说话,不是为了标示,而是为了改变词的模样。他盯着监牢的围墙,射出一个词:宫殿。等待着,他什么也没有等来。但是……重要的,词在他的嘴里……事物化为词的显现,这就是实在”(萨特,1952,第262页)。萨特又说,“热内有意撒谎,知道被意指的事物并不存在。他只要对他来说淘空他所用句子的含义,让句子提供别的东西、迷惑人的万花筒。意指关系只是与旁边的他者之间的关系”(萨特,1952,第263页)。这是词的魔术,词的变形、变质、变性;一个词寄生在别的词中,别一词语掏空此一词语,一种变相的偷窃;一个词燃烬另一个词,使记忆连同刚刚消失的词语的物质性一起化为灰烬。这是语言的灾难,语言的恶行。哈姆莱特自言自语,说着一些疯话,可是在效果上,却也像我们自己在说话,究竟是谁患着精神分裂呢?最智慧的头脑,有最漂亮的旋转。魂灵在眩晕中变形,使我们超越时空的界限与哈姆莱特发生心灵感应:活着,还是不活?诱惑我们进了这个词的圈套,从此以后,曾经、此刻、将要活着的生命,遭受着永世轮回的煎熬。

所有这些,都是自我的超越性,萨特又一次对我们说。 参考文献

(法)贝尔纳· 亨利 · 列维 著,闫素伟 译,2005:《萨特的世纪——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

Jean-Paul Sartre ,1943 , L’etre et le Néant ,Gallimard .

Jean-Paul Sartre ,1985 La transcendence de l’ego , Librairie philosophique J.Vrin .

想象力篇2

艺术特色: 阴冷黑暗的城市里鱼龙混杂,阴谋在地下蛇行,危险一触即发――这是法国动画片《复活》给人的第一印象,它黑白对比强烈的视觉风格很容易让人想起漫画感十足的真人电影《罪恶之城》。不同的是,《复活》的制作方法更加特别。它采用动作捕捉技术,先进行真人拍摄,然后用电脑软件逐帧重建,制作成动画。从策划到制作完成,历时七年之久。凌厉风格包裹的是一个关于人类生存的古老命题:青春永驻乃至永生不死,是人类不竭的欲望、追求和想象。

默片表达

艺术特色: 《魔术师》像极了一部默片,许多对话完全借助肢体和表情来展现。壮丽的苏格兰风光和古朴的爱丁堡城市风貌,通过手绘的方式呈现出来,美得不可思议。一百多分钟的时间里,观众随着过气的老魔术师和孤女爱丽丝一起在爱丁堡流浪,体验着他们最艰辛、最酸楚的底层生活,品味着他们爱的温暖与感动。作者将情绪和节奏掌握得十分克制,辛酸用惹人发笑的幽默来表达,欢乐之中又常带有难言的隐情。言语上不赘笔墨,单用形象、动作与画面表达,如同压抑得即将爆发的宇宙。

民族表达

艺术特色:这部由爱尔兰、法国、比利时和匈牙利的国际团队联手打造、坚持走二维路线的动画片,绝不比皮克斯凭借3D技术引领风潮的美式动画逊色。《凯尔经的秘密》画面的精致与璀璨绝对出乎你的意料,非凡的视觉经验如同把观众抛入湖心,在翠绿、金黄与焦棕的缤纷里沉浮,于卷曲复杂的纹样中游弋。你会惊叹,原来先哲的经典也可以作为动画题材,而且不会使人感到枯燥;简简单单的人生哲理,照样能打动现代人的心灵。在如今以电脑建模技术取得天下的3D动画时代,如何再现那些隽永而又淳朴的古代传说,《凯尔经的秘密》给出了最佳答案。

绘本表达

艺术特色: 《艾特熊和赛娜鼠》传递了一种亲切的童年感受,并不复杂的故事和淡雅的水彩画面赚足了动画迷们的掌声。这部动画改编自比利时女作家嘉贝丽・文生的绘本作品,细腻呈现了柔和的水彩笔触和温馨的手绘质感。伴随着法国悠扬的小调,狄更斯小说式的朴实无华扑面而来。逾越种族的两只小动物捍卫友情的真心打动了世人,从此艾特熊和赛娜鼠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造型创新表达

艺术特色:会织衣服的圆虫子、植物一样迅速生长的水晶、绑在身上用来决斗的动物、被猎杀的大鸟,每帧画面都造型感强烈、新锐得可以进达利美术馆进行展览。导演拉鲁1973年把《原始星球》呈现在戛纳评委面前的时候,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赞扬。他们表彰的不是科幻感十足的寓言体故事,也不是因为这部动画表达了多么深刻的思想,而是为他创新的技法和动画中天马行空的形象所深深折服。

个性突出表达

艺术特色:黏土动画的魅力,至今仍是电脑技术无法替代的。在这个点击鼠标就可以创建世界的年代,还有人愿意花费数年时间,逐格摆拍黏土人偶,成为动画艺术创作领域非常可贵的现象。传统动画的创作不仅是对古老技艺的传承,还是对风格与个性的坚持,《玛丽与马科斯》就是这种坚持的产物。画里画外,这部作品都坚持用固执甚至有些不入流的视角看待世界,即使这种有棱角和脾气的个性给他们带来摩擦、碰撞与悲伤,但观众从中看到了生存的真实与力量,感受到了弱势群体结伴而行的感伤。

KUSO表达

艺术特色:影片用一打关节都不能运动的塑胶小人拍了一部无比欢腾与喧闹的创意喜剧,不讲逻辑的剧情,配合失真的造型比例,加上特意不讲究的细节,共同缔造了这部风格无厘头的定格动画。由于使用富有特殊质感的塑胶造型,更增添了荒诞和混搭的趣味,这部动画让我们回到了随心所欲摆弄人偶、排演戏剧的童年,完美地体现了动画破除现实规矩的想象力。优秀的剧本笑点丰富,美国乡村味道的漫画风和“贱贱”的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农场动物学音乐、印第安人洗澡、奶牛炸弹等细节绝对爆笑。

水彩表达

艺术特色:影片的水彩画面令人过目不忘,疏疏几笔即写意地勾勒出北极空旷又神秘的景色。人物的轮廓都以粗笔勾勒而出,这种粗犷质感与主题非常匹配。流畅的笔触和原始风格的音乐充满动能,唯美至极。

剪影表达

艺术特色:剪影动画在风格上近似中国民间艺术皮影戏的视觉效果,让人眼前一亮:人物单用轮廓和剪影就能揭示自身个性,华丽的背景让人目不暇接,无论是色彩斑斓的热带雨林,还是旭日东升的雪山,抑或璀璨夺目的黄金城,每个布景都花了大心思。奇怪的是,背景越华丽绚美,人物反而越明晰独特,完全没有被背景掩盖掉,不得不感慨主创们的创意概念和技艺。

神话表达

艺术特色: 《大闹天宫》的画面雄伟壮丽而又变幻莫测,片中的山、水、云、龙宫和天上的宫殿,皆在中国绘画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水彩、水粉画的技法绘制而成,逼真而又富有诗意。由山想到水帘洞和孙悟空;由水想到水晶宫和龙王;由云想到凌霄宝殿和玉皇大帝等,使观众始终都沉浸在千变万化、光怪陆离的神话气氛中,产生了“境能夺人”的艺术魅力。影片中孙悟空及玉皇大帝、龙王、太白金星、哪吒、托塔李天王等形象造型,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这部动画历时四年的制作完成在中国动画史上堪称石破天惊之举。

波普表达

艺术特色: 《黄色潜水艇》 是创作于1968年的一部音乐动画片。该片被认为是摇滚乐迷的必备“圣经”,是披头士乐队事业巅峰期的制作,多种动画制作手法和风格多元的配乐使此片创意满溢。简洁的物体轮廓和多重色彩的搭配与填充,使动画在视觉方面迷幻而花哨。英国城市景观、经典电影的人物形象等照片和素材,用拼贴的手法进一步丰富了动画。影片的主体是波普艺术混搭装饰主义风的手绘动画,保留了披头士乐队的舞台风格,片中披头士乐队纵情高歌,魅力经久不衰。

乡村风格表达

艺术特色: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以木偶动画的形式将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小说《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搬上银幕,增添了很多黑色幽默、耐人寻味的情节,比如狐狸爸爸向狐狸妈妈保证不再偷窃,却又爆发中年危机,故态萌发;狐狸爸爸不顾獾律师的劝阻,非要贷款把全家从地洞里搬到风景优美的树顶华厦;独生子阿什不满狐狸爸爸偏心眼儿,嫉妒表哥的运动天赋。这些家庭问题的加入,使原本单纯风趣的儿童故事具有了新的层次、新的意味。木偶肢体和形态的僵硬、不灵活通过丰沛有趣的细节得到弥补。这部融入生活、黑帮、西部、乡村和大盗元素的动画,天才的火花四溅,燃烧着追求自由的不灭热望,成为动画史上的杰作之一。

一句话评论――25部动画短片

1.《回忆积木小屋》(日本・2008)

一句话评论:遁入回忆之门,在纵向的维度里打捞遗落的人生。

2.《老妇与死神》(西班牙・2009)

一句话评论:死神和医生的夺命大战!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思考安乐死。

3.《像素入侵》(法国・2010)

一句话评论:虚拟侵吞现实,像素“和谐”地球。

4.《依巴拉度――时间篇》(日本・2007)

一句话评论:绝美幻想之城,看不见的城市。

5.《老人与海》(俄罗斯・1999)

一句话评论:玻璃上作画的神技,老人独挑大海的悲壮,与海明威最相得益彰的视觉形式。

6.《头山》(日本・2002)

一句话评论:关于世界如何被创建与毁灭的寓言。

7.《父与女》(英国 荷兰 比利时・2000)

一句话评论:等待是一种古老的情怀。

8.《平衡》(德国・1989)

一句话评论:运动与静止、集体与个人的辩证表达中,人性的真相徐徐揭开。

9.《对话的维度》(捷克・1982)

一句话评论:弱肉强食的演进。

10.《宅》(英国・2003)

一句话评论:谋杀无聊,蚕食无辜。

11.《没有影子的人》(瑞士・2004)

一句话评论:寻找自己的位置,创造自己的规则,怪咖与天才仅存一线。

12.《怪哉》(中国・2009)

一句话评论:水墨《聊斋》,中国式哥特。

13.《无翼鸟》(美国・2006)

一句话评论:不会飞翔的鸟,冲破生命局限、献祭理想的震撼。

14.《象之背》(日本・2009)

一句话评论:生命的真善美。

15.《悲伤故事的完美结局》(法国・2006)

一句话评论:黑白刮痕风格的画面,类似鱼眼镜头的透视,充满弹性的配乐,又一个关于“鸟人”的故事。

16.《猫汤》(日本・2001)

一句话评论:蒂姆・波顿的黑色,达利的幻想,cult+实验……当然,也许它走得更远。

17.《美人鱼》(俄罗斯・1997)

一句话评论:油画+玻璃=冰冷华丽的俄罗斯风情。

18.《平面世界》(英国・1997)

一句话评论:当遥控器停止,那个平面世界终将重获它的统治地位。

19.《精神分裂症》(法国・2008)

一句话评论:残忍的幽默。

20.《纸人》(美国・2012)

一句话评论:缘分天注定!

21.《哆基朴的天空》(韩国・2003)

一句话评论:每个人、每件事的存在都有它自身的意义。

22.《入学考试》(中国・2013)

一句话评论:有点儿本土“皮克斯”的意思。

23.《彼得与狼》(英国 波兰・2006)

一句话评论:人与荒野的对峙。

24.《文子的告白》(日本・2009)

一句话评论:弹射直坠的萌娃,心跳加速度!

25.《坠落的艺术》(波兰・2004)

想象力篇3

与企业打交道多了,看到它们不同的发展历程,甚至亲身参与了一些企业的变革,常常不由得感慨不已:为什么这些企业的命运差异就这么大呢?其实客观来讲,我接触到的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想做大事的,可以说每家企业老板都盼望着某一天能够做大做强,成为业内领先的企业,并且无论在“利”还是“名”上都能有较大收获。尽管也有部分企业嘴巴上说着什么“不求大、只求好”,“不要老盯着那些大企业,而要埋头做好自己的事”,但实际上从他们时不时地对那些火速发展的企业所发出的感叹——比如蒙牛、王老吉、雅客、达利园、盼盼、华龙、白象等等,还是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那种渴望一朝翻身的浓浓意愿。但问题是,这些企业曾经的规模与如今业内某些领先的企业其实相差无几,有的还略有领先,甚至有的更是业内的老前辈,但是为什么他们现在却远远落在后面了呢?

著名作家柳青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段话是说人生的,但对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很多企业的逐渐衰落或者停滞不前,其实就是在发展的“岔道口”徘徊不定,丧失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机会,也因而不可避免地滑向低谷。我接触过一家做方便面的企业,目前销售额大概在3亿元左右,尽管其销售规模并不大,但其老板却是方便面行业内的一位资深人士了,其从事方便面行业的历史比白象都还要长,但为什么白象都已经做到几十个亿了,它还在数亿元的水平徘徊不定呢?是这家企业不愿意把事情做大吗?不是!是这家企业缺乏方法吗?也不是!这家企业其实一直不断地在寻找着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方法,专家找了好几个,营销总经理也换了好几茬,各种营销手段也尝试了不少,当同行的对手在突飞猛进时,它发展的速度却十分缓慢,几年下来与对手的差距越拉越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的呢?

结合对其他一些企业的了解和分析,我对此总结了两点:缺乏想象力和实干!这就是造成企业命运高巨大差异的“紧要两步”!前者决定了企业的眼光和胸怀,决定了其能看多远、想多深、做多大;后者则决定了企业能不能把他想到的事情做成,决定了其能不能在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咬牙坚持下去!缺乏想象力,企业就始终只能局限于经验和思维定势之中,面对变化迅速的外部环境却无法准确洞察态势的发展及本质,甚至当机会来临之时也犹犹豫豫、婆婆妈妈,这样的企业注定了发展不大,不是能力限制了它,而是先天性的思维局限,对于这样的企业,不换老板根本无法走出困境!而如果缺乏实干,那么就算企业看准了机会也会白白让它溜走,这里面需要的就是企业要具备一种韧性,曾经台湾统一集团的高清愿发展统一超商,历经六年的亏损也坚持维持下去,终于使统一超商发展成为占据集团六成以上的零售事业,这靠的正是绝不放弃的实干精神!实干就是一种坚持,机会除了是给有准备的人,更是留给最终坚持下来的人——当然也是有想象力的人!

想象力代表着一种战略眼光,代表着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能够将企业做大做强并且持续成长的人,必定拥有着超凡的经营想象力;靠这种想象力,这些企业家总是在规模还不大的时候,仍然能够用一种超然的眼光来看待市场态势,他们胸有成竹,他们洞察行业本质,他们清楚地知道从哪里切入才能够突破局面!当年娃哈哈推出“非常可乐”,几乎整个地球人都反对,甚至嘲弄为“非常可笑”,但事实是“非常可乐”非常成功,这就是宗庆后的想象力使然!当年在糖果业中为什么只有雅客能够异军突起?为什么雅客能在短短半年内让业界瞩目?为什么雅客能够在一夜间破壁而出?为什么雅客能够颠覆业界传统的运作模式?为什么雅客迅速崛起而鲜有对手能及时跟进?为什么雅客能在短期内引领业界潮流?其实,雅客能够占尽这诸多锋芒,实在是因为糖果业太过于沉闷,糖果业的企业都太缺乏想象力,都太沉浸于传统的运作模式,只有雅客能够真正发挥出想象力,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在突破中不断积蓄着能量,一旦条件具备便喷涌而出而闪耀登场。面对这些优秀的企业,我们相信:成功一定有理由,而这个理由首先就是能够打破常规的想象力,是想象力使这些企业后来者居上,或者在竞争中持续领先!

而同时,又是实干使得企业能够将想象力转化成具体的成果,并且又能保障企业得以持续地发挥想象力,想象力与实干就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对双翼,缺一不可!缺乏想象力的实干是盲干、傻干、事倍功半地干,而缺乏实干的想象力则是空想、梦想、幻想!在我看来,企业成功首先必须要有想象力,通过发挥想象力来实现不断创新;其次认准了目标就必须坚持到底,把一件事做深做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家企业,当你同时拥有了想象力和实干,成功还会远吗?

想象力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培养;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388-02

想象,在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所以,新课标倡导“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那么,对于根据提供词语编童话故事,写想象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根据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 放飞思维,激活想象

童话、寓言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童话最接近学生的内心,反映着真挚的童心。因此,编童话故事给了学生一个释放心灵、宣泄情绪的机会。怎样顺利地打通学生想象的通道呢?课伊始,进行故事接力,创设了故事情境,激起了思维的涟漪;听声音,想故事,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学生浮想联翩,神思飞动。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良好的听说习惯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然后,以一组组词语为载体,一个个事物为主人公,由物及事,架起了思维的立交桥。大自然的鸟兽虫鱼、名山大川、文具五官都赋予了生命与灵性,在学生的想象中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2 自主选择,彰显个性

从习作的内容来看,学生可以选择习作中提供的词语.也可另选词语来编故事;从学习的方式上看,学生可以有个人空间,独立思考,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寻找合作伙伴,进行故事接龙,共同表演故事;从交流的对象上看,不仅可以和同学、和自己的科任教师交流,还能向听课老师请教、交流。课堂呈开放格局,凸现教学信息的立体化,教学过程的开放化,交际形式的多样化。通过组织双向、多向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和谐、自然、开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3 关注生活,乐于表达

虽然童话可以海阔天空,驰骋万里,但是,它仍然与生活、与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指导编写童话,不仅要充分联想事物之间的联系,还应调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写得有意义、有新意。在学生自由组合活动时,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联系对

实际生活的调查,以及口语交际“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的讨论,来关注环保这个主题;联系学生不爱护眼睛,体检中视力不达标者越来越多这一实际;联系个别同学不爱惜文具,不爱惜学校财产等行为;联系社会的旅游热等热点问题……一一反映在童话故事中。这样必将推动学生学会观察、敏于思考,更多地同时,为了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心态,除采用智慧果、智慧书签等激励手段外,还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创新的空间,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可以设计“故事大赛”,那样,竞技性强,课堂活跃,但可能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活动,而大部分同学只能当听众。基于这种考虑,我在教学设计中改为自由地把所编故事讲给别人听,在小组内让小主持人主持“小小故事会”,尽量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而把起点较高的“故事大赛”放到第二课时。课中还鼓励学生向听课老师请教,并且把交际活动拓展到课外,把同学当作邻居的小伙伴,通过这种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

4 共同学习,享受快乐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树立自己也是一位学习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的理念,构筑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平台,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和学生共同接力,合作表演,一起讨论,一同习作。其实,“人性最深层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对学生而言,对他们思想中的哪怕是一星创新的火花,都为他喝彩;对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的同学,鼓励他们用智慧果奖励自己,在与他人分享学习的成果,收获的快乐的同时,学会欣赏自我,体验和享受创新的快乐。对老师而言,学生对我们的赞美,就是一种快乐。

5 广泛阅读,储备丰富的表象

想象力篇5

赚钱需要想象力,具有想象力的人往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们总能很好地捕捉到商机,从而寻觅到财富。

有家旅馆处于偏僻之地,自开业以来一直生意冷清,处于重重危机之中。有一次,旅馆主人眼望着后面的荒山野岭出神。这里既没有诱人的风景,又没有闻名于世的古迹文物,如何才能将顾客吸引过来呢?主人苦苦思索着。

没过多久,该城的大街小巷张贴了一张奇特的海报,落款是“某某旅店启”,海报上写道:“旅客,您好。本旅馆附近拥有常流的清泉,后山有着大片空地,辽阔无垠,满山的青草一望无际。在这浩瀚的原野之上,还有许多花卉来点缀,果真是锦上添花。这个地方专门留做投宿本店的旅客植树所用。您如果有雅兴,欢迎前来植下一棵小树,本店会委托专人给您拍照留念。树上还可以挂上一块木牌,上面刻上您的尊姓大名和植树时间。这样,当您再次光临此地之时,一定能看到您亲自栽下的小树已经十分茂盛,真是让人浮想联翩。本店只收取树苗费50元,并将长期代管您植的树。”

没过多久,这张小海报便传开了,人们纷纷交头接耳:“哎,我看在旅馆后边植树作为留念,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我的小孩今年刚出生,我若到那儿给他栽一棵同龄树,那意义该有多深呀……”

渐渐地,旅馆不再为客流量少而发愁了,种植纪念树的人纷纷涌来,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因顾客不断增多,主人陆续招聘了一批服务员。几年后,该旅馆的后山上已是苍翠秀丽,呈现出一派诱人的景色。当然,旅馆主人也赚足了钱。

发挥想象力,看起来简单,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意,便创造出了惊人的财富。所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想象力篇6

我想确实应该向那些作者学习,他们有着惊人的的意力和想象力。

可是直到我关注他们微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们过的生活也是普通人的生活。

也许我从用我们这些东西都是最普通平凡不过的东西,但是却也通过各种不一样的想象力把它串联成一个平凡的故事。

我们就是创造者。

可是如果当年的输入法没有任何一点灵气的时候,他根本就不懂你在说些什么。这样的输入法恨不得让人想分分钟把他卸载掉。

你说我们一直都在寻找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软件,所以我们那么喜欢看那种仙侠故事和小说,只是因为那种人性之处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东西呀!

只不过因为他们的无知,所以这些道理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原因,可以说清楚。

每个人在天涯海角流浪之际,都想要寻找一个家。

我突然想到了那个一直都非常憧憬外面世界的丈夫,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个人出去旅行,到最后死在外面。

可是他的灵魂却一直思念着家乡,然后在死后回到了家。

想象力篇7

(一)

“金志玲!你别整天穿着睡衣窝在家里!对电脑的时间太久,你的青春痘永远不会消!女人不仅要悦人,更重要的是悦己!”

“金志玲!失恋失业没问题,做宅女玩自闭才会出大问题!”

“金志玲!其实你可以试试去广告公司做策划!”

大哥新婚不久就被集团公司派到美国俄亥俄州学习半年,冉苏胆子小。一人住套百多平米的房子睡不着,央求我住过去陪她。此刻,像知了一样喧嚣的人是冉苏,穿件性感睡裙像花蝴蝶一样在我面前走束走去的,也是冉苏。我抬起眼,立刻瞥见冉苏雪白粉嫩的大腿和做人的胸脯。即使身为同性,我也觉得挺有诱惑力,何况男人?

越是木讷的书呆子,越喜欢冉苏这类女生,我那严谨呆板的大哥金志坚,把冉苏捧得像女皇,我很怀疑婚后的大哥眼里除了金太太,还有没有我这个妹妹。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像我这样的双子才女,与冉苏这类天蝎座美女,天生犯冲。跟气场不合的人同在一个屋檐下,这里又是她的主场,我注定要倒霉。金志坚三月出国,我搬进金府,四月,我就丢了工作;五月,我找工作未果,着急上火,脸上冒出无数颗青春痘;六月,拿到硕士学位的男友去北京找机会,要我在留武汉和跟他一起北漂之间:选一,我选了前者,也就是选择了失恋;七月,七月流火,因为失业加失恋,因为青春痘,我窝在金府上网、看湖南卫视的快女比赛,做宅女。

我假装喜欢冉苏,因为她是我哥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可是,跟她愈熟悉,我愈觉得她肤浅自大配不上我哥。冉苏从不避讳我,当着我的面接电话,说说笑笑,然后拒绝那些男士的约会邀请。看她笑眯眯的桃花眼我就抓狂,她这是向我证明她贞洁忠诚对得起我哥呢,还是向我炫耀她的女性魅力?

不过冉苏关于我找工作的建议倒是可以考虑。从那家让我跑街扫楼的水货公司辞职后,我就再也不想做销售了。看人脸色我不怕,怕的是看那些素质低下的人的脸色。我学过素描,发表过文章,念过财务管理培训班,还上过法律选修课。我分明是个全才啊,为什么还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没错,像我这样想象力一流的才女,最适合的工作其实是策划。

(二)

我知道这年头找工作难,可是,被HR嘲笑没有策划案例就敢在简历上自吹自擂,差点怀疑我的人品素质,恨不得把我赶出公司,这我还是头一次遭遇到。跑到麦当劳坐了一下午,日暮时分,我才走出店门,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瞎逛。

海投的简历,除了明天还有一个机会,前面三场面试,统统以失败告终!机会少,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就是我金志玲换行业求职的结果。我心想,冉苏,都怪你出的馊主意!第一次面试被刷下来,你说我不该架着黑框眼镜,厚厚的镜片让我充满智慧的眼睛变了形,令HR无法感知我情感丰富的心灵;第二次受挫,你说我一身破抹布般满是口袋的衣服,不像是玩艺术的,倒像是丐帮七袭女长老。

今天是第三场,那个HR怎么说的:咦,文章还上过大刊卷首嘛!的确是才女,可我们需要的是有策划经验的人,不是诗人加作家!单是讽刺挖苦我几句也就算了,这家公司盛产潮人,我照冉苏的指示,戴了隐形眼镜穿了灰色套裙,典型的职场丽人装扮,在这里却显得不合时宜。那些潮人们看到我,要么视若空气,要么像见到修道院的嬷嬷,他们的眼神几乎可以杀人,简直令我无地自容。

路边灯缸酒绿,却不是我的风景。从四月到七月,我金志玲交了霉运。宅了几个月,居然不记得万豪酒店附近还有这家咖啡馆:“我们的故事”,看上去挺有特色,可惜我囊中羞涩,不然的话,个性如我,绝不会错过这问一看就与众不同的场所。

我留恋地望着咖啡厅的落地窗,正感慨人生与命运,一眨眼,竟看到冉苏在里面。

她站在窗前,与一个高大的型男搂抱了一下,型男接着她的肩膀,拍了又拍,两人这才落座,陷进看上去格外舒适柔软的大沙发里。

“我们的故事”。这家咖啡馆的名字取得真好。嫂子与谁共享他们的故事?一杯咖啡说明不了什么,那么拥抱呢?

我以我哥的名义发誓,绝不能允许冉苏在我眼皮底下红杏出墙!

(三)

俄亥俄州与我们时差十二个小时,每天上午,金志坚的MSN都在线。

他说他下周要考试,问我工作找得如何,又说嫂子对我的现状很着怠,叫我放下嫉妒心,多跟嫂子学习交际处世穿衣打扮,冉苏只比我大三岁,智商差不多,情商却高我一大截。

我被书呆子大哥送我的警训雷翻了,呆怔在电脑前,半天没打出一个字。

嫉妒?我嫉妒冉苏!这话一定不是金志坚的原创,而是冉苏自我感觉太好,想象力太丰富。

冉苏时髦漂亮人缘好,我也羡慕她八面玲珑长袖善舞,至于嫉妒,我承认,有时的确有那么一丁点儿。可是,叫我放下嫉妒心,跟她学习?学习跟男人搂搂抱抱共谱一段故事吗?可怜的大哥,我不能做长舌妇,影响他复习备考的状态。但愿我认错了人,也许,型男是我嫂子的亲戚。

可我昨晚戴了隐形眼镜,绝不会连朝夕相处四个多月的嫂子都认错。大哥的婚宴,我是酒席接待员,冉苏那些亲戚们,除了一个不知在法国还是北京的表侄子没赶来,其他人,就凭我金志玲的超人记忆力,但凡被我扫过一眼,必然永久地存进了我的记忆库里,从没见过她有什么型男亲戚呀!

更可怕的是,冉苏昨晚十二点才回家!从我八点半看到她,之间足有三个多小时,发生任何事都来得及,而我那位傻大哥,居然说他太太关心小姑,堪称模范嫂子!

“金志玲!好好收拾一下,这可是你最后的机会!”

“穿上我放到你床头的花裙子,戴那副绿色的强生美瞳!记得换穿迭芙妮的高跟凉鞋,千万不要夹双人字拖就出门!”

冉苏以为她是谁?在MSN上对我呼来喝去,指手画脚。我很想质问她昨夜行踪,忍了很久,终于叹口气,暂不与她追究。

人穷志短。即使是哥哥家,我也不是白住的,每月五百块的生活费,已经够少了,交了四个月,加上我在淘宝上买的衣服鞋子化妆品和书,目前本人银行卡里的钱只剩三位数的余额。跟嫂子的风流韵事相比,面试似乎更要紧,但我绝不会再由冉苏摆布,于是,故意反其道而行之,穿了我的七袋长老服,戴了黑框眼镜,夹了人字拖,朝见工的地址晃去。

(四)

面试之前先笔试,两道题目二选一。一道是“小议上海倒塌楼的压力差”,一道是“曾轶可为何成为争议可”。压力差是专家发明的东西,我不懂;曾轶可却是我最近关注的快女,这题目很好写。

参加笔试的人坐满整个会议室,我很怀疑招聘方会有耐心读完所有人写的文章。可是,反正无事,就当写篇博客,似乎也没什么损失。

足足等了两个钟头,最先交卷的我,却是最后一个被叫进去面试的人。

总经理办公室的大班台后,有人正在看我的大作,旁边一位疑似副考官的人把我上下打量了一番。瞪着我的七袋长老服,笑容慢慢变僵。 足足等了三分钟,大班台后的那个人才抬起头来看我。

“您是金志玲?”

真是废话,我不叫金志玲,难道还叫林志玲?我从黑框眼镜里翻了个白眼,把他给顶了回去。他不认识我,我可记得他!他不就是那个和冉苏在咖啡馆拥抱的型男吗?

“思维敏捷,观点独特,文笔流畅,可塑可造!张总监,您对她的评价这么高,我不签字同意就可惜喽!”型男没理我,一边扭头跟笑容僵掉的那位张总监说话,一边抓起手机走出办公室去接电话。

张总监叫着“冉总冉总”追出去,我看到大班台上印有冉燃字样的一盒名片,我的心里隐隐不安。

这位冉总回到办公宣时,张总监没有跟进来。 “很有想法!很有个性!虽然你从未做过广告业,还是可以试试文案这一职位的。”此人笑起来很眼熟,笑眯眯的桃花眼,充满蛊惑力。

“可是,你穿成这样来见工,难道是冉苏姑姑教你的?”他看上去有些疑惑。

听他自我介绍,看他责怪我穿衣另类的眼神,我的脸羞成了大红布。这位冉燃同学,正是冉苏那位法国归来、新近兼管武汉分公司事务的一侄子。

说曹操曹操到。办公室的门开了,冉苏进来,替我圆了场: “下班时问已到,冉燃,现在是私人时间,按辈分,你还得管金志玲叫阿姨呢。晚辈怎能挑剔长辈的衣着打扮呢?”

“我没有吹牛吧!求了你半晚上,你都不肯看在亲戚的份儿上,把笔试题目透露给我半个字,还给我扣上营私舞弊搞亲情贿赂的大帽子!怎样?完全按照贵公司的招聘程序,我的小姑照样能脱颖而出!”

冉苏冉苏!我金志玲是凭自己本事混社会的才女精英,一时半会儿命运不济,也用不着你私下里替我求情通关系。还是冉燃说得好, “公是公,私是私,公司要的是才女,而不是七大姑八大姨。”

我的手机这时响了,此刻是俄亥俄的清晨,金志坚一早起床就给我打来越洋贺电。哈,谁说哥哥婚后不再关心妹妹?有了冉苏这个眼线,我的一举一动,远在美国的哥哥,总能在第一时间知晓。

我一遗接电话,一边从黑框眼镜里朝笑得花枝乱颤的冉苏投去感激的眼神,冉苏却以为我这一眼是挑衅,高声道: “会写几篇文章就是才女?做这行最需要想象力,你行不?”

想象力篇8

摘要:想象是作文及作文教育教学不可跨越的重要内容,从想象和它占有作文材料的方式来看,它包括八种基本的类型:圆满式想象、嫁接式想象、化合式想象、分解式想象、置换式想象、梦幻式想象、异想天开式想象、无中生有式想象,它们各有其特点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作文;想象

想象不仅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应当也是作文必须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获取作文材料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想象是什么呢?就作文而言,它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和方式,是指根据已有的学识和经验,对我们的写作对象进行充实、完善、改造、加工的整个心理过程和思维过程。在作文过程中,想象的作用就是使作文材料变成我们需要的样子,简单地说,就是使那些不方的材料变方,不圆的材料变圆,或者是对作文材料进行充实和发展,或者是对作文材料进行嫁接,或者是把作文材料进行化合,进行分解,或者进行置换,或者进行复分解;或是把奇思妙想、梦幻当成真实的东西来写;或突发奇想,异想天开;甚至是无中生有……总之,它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材料更加充实完备,能更集中地指向我们要表达的那个中心。从想象占有材料的丰欠程度来看,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圆满式想象

就是对已经占有的作文材料进行充实和发展,使这个作文材料更加充实和完善,更具有表现力,更能为我们所要表达的中心服务。在进行作文的时候,有时我们搜索到的材料并不完整,显得有些支离破碎,但是我们又没有别的材料可以替代这个材料,这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运用想象来对这个材料进行“完美”的“修复”和“加工”,使它从支离破碎变成“完美无缺”,甚至是完美无瑕,能生动形象地展现我们的中心或主题。比如要写一个坏透顶了的恶霸,而我们只搜集到他凶神恶煞地抓住一个可怜虫的样子,就可以沿着坏的这条思路往下想,把他欺凌弱小的丑态想象出来 ,让他能鲜明生动地展现出自己的“坏”来。再如,我们要写一个天真无邪的8岁小孩对老师的敬爱之情,但是只搜集到他去卖东西准备送实习老师的过程:他拿出了自己积攒的所有积蓄——一元五毛钱,约了另一个同学又凑了五毛,两人经历了激烈的心理冲突,根据自己的好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找寻和挑选,走遍了一个商场和一条街,最终买到了九个生洋芋,五个烂香蕉,八个新鲜得还没有成熟的桃子,满心欢悦地回了家……后面的事情就不知道了。这时,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想象来充实后面送老师的部分,把这个孩子把礼物送给老师时的纯洁心灵和毫无功利目的的纯朴语言、对老师毫无掩饰的依恋之情想象出来,把老师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时那种难以言表的复杂心理想象出来……这样,这种天底下最纯真的爱就得到了平实而又深刻的展示。其实,这种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添油加醋”法。

2.嫁接式想象

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让猪生出象,让虎生出猫,让李结出桃,让鹿变成马……或把原本不相关的花嫁接到我们需要的木上来,或把原本不相关的木嫁接到我们需要的花上来,使获得的作文材料能更好地表现我们的中心。比如要写一个人正在变好。他原本是一个很坏的人,我们搜集到的材料中,坏的太多,好的太少,但是,为了能使他朝好的方面发展,我们不得不适当放大他的进步,给他以改过的信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甚至可以把别人做的那些好事移植一些到他的身上来。在这个移植的过程中,仔细捉摸他的进步动力,想象他变好的理由,并使它逐渐覆盖那些已经有些“发霉”了的东西。在作文材料的获取过程中,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搜集方式,可以说,所有的神话、童话、寓言、科幻等作文材料的来源都与这种想象方式密不可分,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虽为兽类,但是作者给他注入了人的思想、神的本事;《猫和老鼠》、《蓝猫淘气3000问》、《封神榜》、《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等等,如果没有这种移花接木式的想象的参与,作文材料就无法获得。凡是用到比拟的文章,都离不开这种想象方式。

3.化合式想象

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在获取作文材料的时候,把两个原本是独立的互不相关的材料拉到一起来,把我们要的那一部分留下,并把它们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更富有表现出力的材料的心理过程。比如要写一个同学的好,我们得到的是两个同学的相关材料,这时,就可以通过想象把这两件好事都合理的安装到这个同学的身上,让他的优点或品性得到更好的表现。这就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具体做法,

4.分解式想象

就是在搜集作文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是一块内容纷繁复杂的综合性作文材料,这个作文材料的内涵远远地超出了这次作文的要求,它的其中某一个部分就足以表达这篇文章的中心或主题,因此,就可以从中切取一个部分,并把它进行充实和加工,使它成为这次作文的最佳材料的心理过程和思维过程。比如要写一个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搜集作文材料的时候,我们得到的是一场完整的篮球比赛过程,这场比赛中能体现出若干人的某一方面的品性特点,当然也包括这个人的。这时,我们就可以以写这个人为核心,把别的人都当作他的陪衬,把材料意义都集中地指向他,并对他相关的表现进行合理的想象加工,使他更能集中地展示这个人的有关魅力。

5.置换式想象

就是在获取作文材料的时候,得到的不是一个材料,而是一组相关的材料,但是这组材料虽然与作文的中心有关,却又都不能拿来就用。如果我们把这些材料进行支解重组后,就出现了很多个不同的独立的材料,从而得到我们翘首以待的材料的心理和思维过程。在这种想象中,我们不仅得到了本次作文需要的材料,而且还为其它的作文准备了“预制板”,所以这种想象方式对于作文材料的获取是很有用处的。比如我们要写一个人的棒,搜集到的是两个人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都是正反两方面的,为了把这个人写得更棒一些,我们可以把他们的材料进行部分的交换,让这些材料能更好地承载我们的中心。

6.梦幻式想象

就是用像梦幻中的那种跳跃性的想象思维形式去获取材料的心理和思维过程。其实做梦也好,幻觉也好,它们都是想象的基本形式,只是这些类型的想象时空跨度大,不遵守现实原则。可以从天上到地下,可以从天堂到地狱,可以死而复生,可以为所欲为,生活场面可以是瞬息万变……。但是,正因为不遵守现实原则,可以为所欲为,就为我们想象作文的材料来源提供了一条方便的路径;当然也为一般作文材料的获取提供了方便。我们把这种梦幻的思维方式借用到作文材的搜索中来,在寻找材料时,也以一种非现实的方式去进行想象,把我们认为符合要求的那些材料进行必要的整合加工,进行合理的放大甚至是“不符合逻辑”的夸张,让它成为我们需要的那个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所用的想象就是梦幻式想象。比如在写有关未来和过去的想象作文,这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想象和思维方式。

7.异想天开式想象

就是用突发奇想的方式获取、加工作文材料的心理和思维过程。为了表达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材料不是现实生活中顺手就可以拈来使用的,现成的材料我们用不了,不现成的又没有,怎么办呢?可以采用假设的方式,提出一个假设,把建立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结果当成事实来写,这个假设和结果都是想象的。比如我就是杨利伟,当我坐着航天飞船在天空遨游的时候……;假如我是市长,我要做些什么等等。写这种作文,如果离开了异想天开,离开了突发奇想,就写不出来了。只有充分地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上大胆的异想天开式的想象,才可能获得相关的作文材料。再如写20年后的人事景物。20年以后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没有谁能把它确切地描绘出来,这样的作文怎么写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站在当代科技的前沿,用发展的眼光去估测20年后世界的发展趋势:或写出人物的巨大变化,或写出事情变化发展的动因和现实,或写出景物的变迁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能从目前的生活中找到相关人事景物变化发展的蛛丝马迹,并能较好地进行大胆的设想和想象,把他们应当拥有的变化想象出来,并描绘于笔端与别人一起分享。

8.无中生有式想象

就是用虚拟捏造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作文材料的心理和思维过程。我们之所以把这种想象称之为“无中生有”,并不是因为这些想象毫无根据,真是无稽之谈;而是想象的依据并不在我们的显意识之中,要说出个所以然,我们还真的一时说不清也道不明。不过,我们总有那种感觉,或莫名其妙地就把作文材料给“想出来”了。这种近乎直觉或顿开茅塞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无中生有的主要形式。正如鲁迅所说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临时把相关材料进行大胆的拼凑与组合,捏造出一些我们需要的人事景物来,又大胆地对这些东西进行改造和加工,使之更加充实完美,能有力地承载我们的作文中心或主题。

真正弄清了想象在作文中的作用,作文和作文教育教学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 《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2012年第6期

上一篇:论文大纲范文 下一篇:婚礼策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