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事故反思范文

时间:2023-11-11 21:20:39

质量事故反思

质量事故反思篇1

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 问题原因 对策

一、缘起

对于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的兴起,目前国外学者大致有这样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由于对自然科学领域的规则、模式过分迷信,教育研究一度追求精神,但越是如此,其与人类经验的联系就越少。而叙事或讲故事则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中间道路,因为叙事主义者相信,人类经验基本上是故事经验。人类不仅依赖故事而生,而且是故事的组织者。故而教育叙事研究是出于对教育科学化追求中的研究方法的反思。

第二种看法强调,教育叙事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学科渗透与方法借鉴的结果。教育中的叙事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上,在社会层面上更是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思想式和组织知识的方式具有整体主义的品质。

第三种观点强调,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必然性的方法转向。有论者从当前国际教师研究的3 种趋向出发阐述了叙事研究的重要性:1)教育叙事是教师反思性实践的主要途径。2)教师的知识作为个人性实践知识,难免要以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来。3)教师叙事来自于对教师声音的关注,能提供一条倾听教师声音、从教师内部理解其文化的途径。

二、叙事理论的性质与特点

性质:

Connelly & Clandinin认为叙事是基于反思并通过个人的经验来制造意义,具有整体主义的品质「1。国内学者提出了相似的看法。如认为叙事是为了告诉某生什幺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为的序列。因此,叙事研究大体就是对叙事材料的分析,加工和重构过程。它普遍地存在于文艺作品以及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是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具体运「2。

特点:

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国内学者一致认同要看到其作为质的研究的总体特征,不能象规范性的量化研究,对其可靠性、有效性及普适性抱过高的期望。质的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不仅在于方法和手段的不同,还有一个研究结果的“代表性”问题。量的研究由于采取随机抽样,如果样本容量足够大,其结果的代表性就无人怀疑。质的研究不仅样本容量小,通常为个案研究,更主要的是,质的研究由于侧重对特定情境定对象的研究,其结果的“普适性”往往遭到质疑。质的研究者认为质的研究主要揭示的是文化的价值观念,而非行为表象,价值观念是具有“普遍性”的;此外,质的研究通过对“个性”的研究进而揭示“共性”的深层底蕴。简言之,质的研究者认为,通过与研究结果在某种程度形式上共鸣、共振或对话,读者自己便完成了对研究结果的“推论”。这与阅读文学作品、丰富读者的情感体验有异曲同工之妙。定量研究代表性好却不免肤浅,质的研究推论难但深刻「7。

三、教育叙事的方法

一般来说,教师做叙事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对自己的教学或课堂实践展开研究,以及对其他教师的教学或课堂实践进行研究。第一种类型的研究素材主要通过教师平时对自己教学资料的收集而获得,如收集自己的教学记录、教学日记、教学感想、自传以及与学生的交谈或访谈、书信和照片等。此处重点阐述的第二种类型则多采用研究者走进教室中进行现场调查(fieldwork)的研究方式。

1.现场观察

进入其他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时,应尽可能观察和记录所有的“东西”。作为观察者一定要有观察和记录所有的“东西”的愿望,就像进行“大脑录像”一样。不能只观察和记录与自己的研究主题有关的内容,从观察记录开始时就要注意经验的关联性、过程性和情景性。

2.生成现场文本

把在现场观察到的东西(经验)以故事的形式写出来。离开观察现场后,研究者必须马上开始现场文本的生成工作。要尽快像放电影一样去仔细回忆、快速书写现场文本,因为大脑记忆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遗忘。可以说,描述越详细、内容越丰富的现场文本在以后的研究中就越有利用价值。此外,研究者在生成现场文本时,还必须顾及一个重要的概念――“三维”(Three-dimension)概念是做有深度的叙事研究的关键「3。

3.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

这是分析和研究素材的过程,是叙事研究者探究经验意义的过程。研究者通过“反复回归经验、反复叙述故事”(re-live the narrative)(experience;re―telling) 「4的形式进行经验的重组和意义的诠释。为了使经验的诠释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叙事研究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习和阅读一些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文章,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进而深化探究的意义。

4.生成研究文本

这是叙事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但此阶段的研究文本还不是最终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它包括成为最终论文或研究报告前的许多版本的草稿。研究者要在“三维”中反复思考自己叙述的故事,斟酌对故事意义的诠释。此外还要注意研究的伦理问题。从研究伦理上来说,研究参与者必须是叙事研究文本的第一位读者,在未征得研究参与者同意之前,叙事研究的成果不宜公开「6。

四、教育叙事面对的质疑

近来,许多研究者发现教育叙事研究并非完美,就其本身而言存在诸多问题,在研究实施中也存在很多偏颇。这样的良性批评推进了对教育叙事研究的认识。

一、针对方法本身的批评

1.缺乏信度与效度

有论者认为,叙事研究的可靠性存在问题,研究度不高,研究结果难以验证。叙事研究主观性较强,研究易受研究者个人倾向的影响,随意性较大,叙事研究结论推广程度有限「14。

2.参与者的声音被削弱

有论者认为,叙事研究参与者的声音在最终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中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只要有重新叙说的存在,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中的故事就可能演变成反映教育研究者自己浓重个人色彩的故事,而非反映研究参与者声音的故事「12。

3.研究者卷入故事所有权纷争

有论者认为,研究参与者所叙说的故事会引发“拥有”的故事纠纷。尤其是在研究被社会边缘化的研究参与者的故事时,教育研究者可能会因为叙事报告中言说自己没有取得叙说权的故事而陷入故事所有权的纷争「13 。

二、针对方法实施的批评

1.研究的封闭性

教育叙事研究旨在揭示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而意义的解释是多元和开放处于未完成状态。目前的叙事研究中,研究者的意释是一次完成的。整个研究由研究者的提问引通过故事得出研究结论,再加上研究者的前设,叙事研究呈现出“过程―结果”的封闭性结构「10。

2.缺乏深度描写

有论者指出,唯深度叙事才能提供诠释经验意义的可能,唯意义诠释和经验分享才能达成真理的理解。目前叙事研究者注重描述事实,把叙事者的经历、职业生活场景用平实的语言清楚叙述出来,但对叙事者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缺乏深刻分析,没有进一步挖掘如何影响了叙事者而缺乏解释力度和深度「11。

3.叙事方式的偏颇

有许多论者认为,许多教师叙事作品存在“浪漫化”、“摄像化”、“消极化”的问题。甚至有论者认为,叙事的过程应该作镜式反映,既不能夸大,又不缩小,必须突出强调的要素都要具备「9。

4.报告的模式化

有论者认为,从叙事文本的写作方式看,目前大多数叙事研究者采用了几乎同样的写作框架和程序:研究背景――研究过程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8。

五、解决之道

解决国内教育叙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叙事究者要有跨学科视野,以开放的心态和思维进行叙事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对叙事研究方法本身进行反思。丁钢教授认为“要想做好叙事研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伟大的作家学习” 「9。而且,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不断对方法进行理性反思,努力摒弃主观偏见,从个案的选择、叙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和叙事文本写作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个案的选择。研究者要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就必须不断反思自己对样本的界定是否合适,即“该样本是否能够作为一个典型的、能够代表本土文化完整经验的个案进行正的研究”「5。

(2)资料的收集。个案叙事研究目标的达成,是基于对个案研究对象的深描,且深描建立于资料的分析和使用之上。叙事研究者要审慎地对待资料收集的全过程,按三个原则处理所收集到的资料。首先,研究者要详细描述资料的来源、特点和收集过程,并对资料作外在批评和内在批评,以判断资料的效度和信度。其次,对访谈资料和观察资料,研究者要注意考察研究对象与他人之间、自己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社会互动。最后,“研究者必须清楚地辨别并详尽地讨论资料的分析过程,并对资料是如何被分析和综合的做出回顾性的描述”。

(3)叙事文本的写作。叙事研究者要分清“表达”和“解释”这两种研究方法。故事的意义是通过表达自然呈现的,而不是通过人为的解释被赋予的。因此,在叙事文本的写作中,研究者要尽量使用叙事描述型语言,避免使用带有个人价值判断的解释评价性。

参考文献

1.2. F.M Connelly & D.J Clandinin Stories of Experience and Narrative Inquiry 1990(05)

3.4. Clandinin, D.J. & Connelly, F.M.2000.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M].Oxford: AltaMira Press

5.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3~104

6. 程方生.质的研究方法与教师的叙事探究[J]江西教育科研 2003(08)

7. 李小博 教师如何做有深度的叙事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08(08)

8. 刘良华 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 [M]2006(05)

9. 陶保平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M]2006

10.王凯 教师叙事四问叨[J]上海教育科研 2006(05)

11.吴振利 谈教育叙事研究的要旨[J]当代教育科学 2006(07)

12.13. 徐勤玲 国内教育叙事研究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育导刊 2006(09)

质量事故反思篇2

质量事故就是一个物体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和使用程度,而造成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那么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1:PO# 发生数量 C154344 60 产品代号 缺陷描述 46118-03 桶头 榫槽加工反 事故发生工序 事故定级 柜桶线 一级

立即纠正措施: 将右中闸板导轨垫板 B 拆掉,改装在由侧旁上(参照首检样板)

事故发生原因: 10 月 22 日 46118-03 的桶头主板在柜桶线打法式燕尾榫槽时榫槽加工反。原因为 1、因榫槽不是左右对称,车间员工未能区分主板的木皮纹理方向所要求对应的榫槽,导致加工反。 2、2、首检责任人武稿生也未看清图纸,导致错误未能发现。 3、PE 巡检漏验。

事 故 处 理 结 果

直接责任人: 处理办法: 请责任单位酌情考核。

管理责任人:

间接责任人:

预防措施: 落实首检跟踪责任制,降低看图失误率。 提高巡检的频率,杜绝漏检现象

品管 QA:

主管确认:

品管经理: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2:公司 调 查 报 告

事故

发生部门: 发生时间: 事故级别:

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类别 发生时间 涉及产品 涉及人员

质量

安全

生产

时 分)

事故级别 发生地点 涉及设备

一般

严重

重大

年 月 日(

1-2-14 原则:1 指 1 个工作日完成 D1-D2 内容;2 是指 2 个工作日内完成 D3;14 是指 14 个工作日内完成 D4-D5 内容。 事故/问题描述:

D1 情况说明

负责人: 组长(负责人):

日期:

D2 调查小组

小组成员: 主 管:

部门:

日期: 措施内容:

D3 临时措施

实施日期: 发生过程描述:

负责人:

过程描述

负责人:

日期:

事故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

D4 调查结果

(根本原因)

负责人: 责任认定/原因分析:

日期:

责任认定

(原因分析)

责任人签字: 方案内容:

日期:

处理方案 或建议

负责人: 纠正措施内容: 日期:

D5 纠正措施

实施日期: 验证过程描述: 负责人: 起始日期: 结束日期:

D6 纠正措施 验证

负责人: 预防措施内容: 验证结果:通过 未通过 日期:

D7 预防措施

负责人: 结论: 起始日期: 结束日期:

问题调查及时,处理彻底,纠正、预防措施有效,可以关闭。

D8 关闭说明

小组成员: 组长签字: 关闭日期: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3:报告编号:20140421

搭载部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H1340-40A 问题

一、调查背景以及事故描述 2014 年 4 月 21 日 品 保 部 质 量 员 在 内 检 过 程 中 发 现 分 段

H1340-411-421(40A)两处外板缝存在人为的开孔, 且其中一处已经伤 及母材,已造成较大的质量隐患,并对施工队进行通报批评。 二、调查详细情况及描述 经内部调查,此问题过程如下: 奉董施工队在申请 RT 报验的过程中,正碰上连续的阴雨天,由 于 PSV 分段狭小舱室较多,舱内造成较多积水,影响拍片。为了快速 进行除水,施工队主管人员临时安排人员进行除水,而采用的方式是 直接在外板上进行开孔,同时操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操作不当, 在一处开孔时割伤母材。 三、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分析:

奉董施工队为了赶报验进度,达到快速除水而直接在外板上开孔 放水,且操作人员技能不足,操作过程中伤及母材。

2、具体原因分析:

1.以牺牲质量达到生产和报验进度反映出施工队管理人员和

施工人员对质量重视程度不高;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20140421

2.舱室除水的方法错误,在外板板缝上直接开孔是结构检验

所不允许的,而且伤及母材,造成较大的质量隐患; 3.质量 4M1E 分析图如下:

OK OK 施工方法错误

质量意识不高 人员技能不足 OK

四、事故总结及问题思索 针对此事故,我们做出以下反思: 1、2、3、4、施工队为什么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随意开孔, 而且是主焊缝上? 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明确质量规范? 作业区内部是否有此类问题的处理记录? 此问题为什么要拖到品保内检时反馈出来?

五、处理措施 1、即时处理措施:

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20140421

1) 根据设计规范和船东,船检的要求,劳务队及时进行补救措施, 并报品保 UT 确认。 2) 作业区内部针对此问题进行全员宣贯和学习,并做好培训记录和 会议纪要。 3) 在此过程中施工队认错态度良好,积极进行修正,保证报验。给叁予奉董施工队通报批评,扣除月度质量考核分 2 分,如有再犯, 加大处罚。

长期预防措施:

1) 统一思想,提升质量意识。在劳务队内部和作业区内部加强质量 观念的提高,严禁野蛮施工,严禁劳务队将其他地方随意动刀的 坏毛病带到厂里。 2) 针对此次问题,部门所有的施工队和现场管理人员引以为戒,严 禁今后类似现象的再次发生。如果是班组下达焊缝上开孔指令, 就处理班组;如果是现场管理人员下达指令,就处罚现场管理人 员,处罚金额 500—1000 元/次。 3) 此事故报

告今后作为其他施工队的培训和学习教材,作业区要有 学习记录和人员签名。 学习签名:

质量事故反思篇3

[关键词]多角度读报法;对话质量;中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6-0241-02

中职学生上语文课,听的多,记的少;说的少,写的更少。形成这种“学”难以致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基础差的原因,有分析问题能力低的原因,更有训练少的因素在。尤其是后者,更是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的一个关键因素。对学生应用性测试,一位连拼音都认不全的学生,把几个话题让他准备,他的说话能力测试竟然比班级其他许多同学好。原因是他在课后一个劲地在心中默默地准备说话的内容,其他同学则有点自以为是,准备不充分。由此可见,训练是提高对话质量的关键因素。

笔者觉得在当代中职学生中适当采用读报法,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一种可行手段,毕竟看报纸、读报纸比读课文本身就要有趣得多。

读报法:读是阅读,但读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一杯香茶一支烟,一张报纸读半天”的有些单位人员闲事时读报的层面,应该是读书学习的读,是做学问的读。“报”也不仅指报纸,同时也应包含刊物杂志等文化载体。从而在多种形式上满足学生的兴趣心理需求。

多角度:利用报刊载体学语文不能仅局限于应用性语文文体范畴,应该扩大到广告、时事、文学欣赏、娱乐笑话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从听、说、读、写等角度去丰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真正做到语文生活化,达到“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1 什么是对话质量

常提“对话能力”、“对话水平”,那么“对话质量”是什么呢?人们从牙牙学语阶段就开始与大人对话,其实人的对话能力应该在语言定型期就基本具备了。所以我们常提的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其内涵应该是“对话水平”。

“对话质量” 的含义,(个人给它定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问话响应的时间)内,对话者所说的语句与问话意图相符的准确性、回答的语言质量的高低程度。对话质量有四个要素:反应时间、答案准确度、语言的精练度、遣词的精妙度。

一问一答之间,问话者在等待,所以反应时间应该有限制,这是敏捷特性。总理在对外国人所说的“对牛弹琴”不假思索地反击:“对,牛弹琴”,语言虽然幽默巧妙,但如果反应时间很长,那听众的评价肯定不理想。准确回答是对话者应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有一个职高毕业生,后来考上了杭州机电学院,回到温岭爱仕达电器公司应聘,公司人事经理评价他回答问题跑题。应聘失败的关键其实就是对话者回答问题缺乏准确性。“跑题”只是一个善意的评价,直接的应该是“连问题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还想应聘好职位?”语言的精练,遣词造句的精妙是对话质量的高标准,用图示法表示对话质量(见图1):

2 “多角度读报法”对提高学生“对话质量”的实践探索

2.1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提高对话质量的准确度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在他的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单一原点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本课题研究的“多角度读报法”,在教学实践中,也刻意去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课题组教师在对学生语文能力基本情况调查过程中,得到一个共同的信息:本校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不容乐观。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回答问题,在课后的思考练习,在期中、期末的试卷答题时,都存在平时教师讲过答案的题目基本能回答,遇到需要稍作思考的陌生题目就空白一片,很少有人能准确做答。学生缺乏基本的逻辑推理的能力。众所周知,在社会生活中,真正拿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工作问题的情况并不多见,此时需要的是实用的思维能力。

第一,形象思维长见识、成基础。电脑工作,靠软件;人脑思维,靠联系。语文知识,起步于形象,语文思维,则形象思维是基础。小学生学数学,先从识数开始,一个个数字由一个个苹果、梨等实物形象替代,进一步再换成抽象的数字。借用这种思维发展模式,培养中职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也可借助形象联系的初始力。报纸杂志中有许多生活事例,如小学生为了拿钱上网,杀了外婆一家四口的报道,学生读这则新闻后,头脑里一定会有一个持刀杀外婆的血淋淋的形象。这个形象会深刻地储存在脑海中,不用死记硬背也能随时提取。从这则新闻中,学生会增长见识:上网害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可悲的。这些血淋淋的事实,这些大喜大悲的火暴事例远比一首唐诗、一句名言更生动形象,它们化为读者脑海中一幅幅画面,信息易于记忆保存。这些事例多了,学生的见识肯定会增长许多,为今后的说话、写文章打下素材基础。基础性的形象对学生判断善恶产生的结果提供了借鉴的范例。

第二,理性思维多分析,善推理。比形象思维深一层的是理性思维,即逻辑推理。学生在“多角度读报法”尝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掘文本中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信息。报纸新闻中总会出现一些“交通事故类的事例”,出现在报刊中的往往是伤亡较大的。教师可以把这一类的新闻汇集起来,让学生做一个专题关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为什么当今世界交通事故成人类的第一杀手?”、“什么种类的交通事故伤亡的数字最大?”、“和外国比,中国的交通事故情况是严重还是较轻?”、“有些交通事故是真的交通事故还是其他的事故?”、“政府或个人有什么样的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措施呢?”、“你认为应该怎样避免呢?”学生如果真能完成这些问题任务,他的分析能力肯定会上一个台阶。例如,中国层出不穷的矿井事故,国际上也有,同样是专题关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读 报专题归类发掘问题[FK)〗解决问题归纳整理

通过这种程序,让学生的思维在每一个环节中逐渐养成,长期如此操作,学生的思考有了方向,思维的准确度也会相应的提高,思维的全面性也会相应加强。

2.2 增加学生信息的容量、提高对话质量的敏捷度

听得懂别人说的话是因为大脑中有关词汇,这些词汇的意思已经理解。日本人说“沙扬那拉”,明白那是“再见”。因为听者头脑中早有这个词汇,早知道它的含义,如果日本人再说一句别的,怕十个中国人有九个只剩干瞪眼了。同理,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头脑中缺乏一定的积累,特别是受网络的干扰,脑海中充斥着游戏,所以游戏的词汇信息挤占了太多的空间,日积月累,报刊信息的逐渐增多,在学生脑海中的容量逐渐加大,学生的词汇、语句的成分也增加了,在对话中,可提取的用以回答问题的资料也丰富起来。一个古代笑话:孕妇碰见一个秀才,秀才叹气道:“我做文章比你生孩子难啊!”孕妇问为什么。秀才答道:“你肚中有,我肚中无啊!”“无货”当然无法作答,“有货”自然敏捷度提高。报纸杂志的信息日渐丰富,但其词语句子基本都是通俗易懂的常用词句。所以长期耳濡目染会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从而缩短回答问题的思考时间。

2.3 培养语感,力求对话用语简洁精练

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尚文教授指出,“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语感是对言语对象的同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得到补充、调整。”仿用“天人合一”的词语,语感也可以说成是“语人合一”,即人的语言化为自身潜能,使用语言时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提取。

对话写作用语的精练简洁是一个人的话风或文风。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这个人讲话婆婆妈妈的,那个人直言快语。前者说话就显得唆,后者说话就比较干脆简洁。这和前文所说的对话时短时间内思维的不同结果,说话嗦的人思维反应慢,耗时多,语感也差;干脆利索的人思维敏捷,耗时少,语感也相对较好一点。好比学汽车驾驶,有的人一次性通过,有的人多次补考,这就是教练员说的“车性”,刚学徒时多数是没有车技的,车性好的学起来快。“车性”也可以说是“车感”。

中职学生语感的培养可以通过“多角度读报法”来培养。

首先,泛读报刊文本,寻找“语感”。球技好的篮球运动员有的场次也会有发挥不好的情况,别人会点评“他今天手感很差”,“手风不顺”。但教练相信他,让他待在场上找感觉。同理,让学生泛读各种报刊文章,多读广读,出声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唇、舌发普通话的音,力求标准。有些人读书喜欢用方言,这样不好,因为方言的用词与普通话有差别,不利于语言规范化。多读、光读做到口熟,先找口感,这就是“口到”。

其次,边读边记,捕捉“语感”。有的人说感觉是虚的、潜意识的,是不可捉摸的。这只是缺乏理性思考的人思维混乱的遁词。采用边读边记的方法,在读有所感的过程中,记下这种感觉,就像古人做读书评注那样。记的内容可以是精美的句子,可以是好的词语,可以是摘录段落,更好的是自己的体会心得,自己的感想反思。教师在操作中注意有任务布置,要求学生记感想,要求学生记什么,任务明确,学生的感觉形成书面文字,这样有利于读后的分析思考,这比在自己头脑中的潜意识易于捉摸了。

再次,讨论反思,强化“语感”。一般做语言翻译的人,语感特强,这种语感,不是天生的,因为大部分人不可能在幼儿时期再学外语,后天培养的语感,是在不断强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开车时间久了,停一段时间后不用想也能再开,车技变成人车合一的车感了。利用读报所记的心得体会,经过小组讨论,教师修正后,学生自身再进行反思,写下反思见解,必要时回炉重温,换角度再读再思考。在心中反复强化,这其实是一个文本信息变成自己知识的消化过程。也就是朱子所说的“心到”。心到后,心中的感觉明晰了,语感也强烈了。

培养语感,求的是用语习惯的干脆直接,人称直奔主题,少走旁道。不仅如此,语感强了,用语的敏捷度与准确度都会相应提高。培养语感,重在坚持、反复,在熟记的基础上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2.4 关注修辞,品味遣词造句之精妙

欧美人选总统,另有一个特别关注的标准,那就是总统是否幽默。对话质量方面,遣词造句之精妙应该是比较高的要求了。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而言,这条标准可以不做特别要求。说话也好,写作也好,善于遣词造句的人,应该是语言实用的佼佼者。学生在采用“多角度读报法”的过程中,报纸杂志为了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本中穿插一些幽默笑话,还有许多轻松诙谐的文本。

报刊中有这样一则幽默:敬爱的总理一次接见美国记者,美国记者看到外面一位中国老人弯着腰,就嘲笑道:你们中国人走路都弯着腰,而我们美国人走路是直着身子的。很机智回答,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你们美国人则走下坡路呢。幽默中暗含“中国向前发展,美国倒退”的寓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对方的嘲笑变成了自嘲。学生除了敬佩的精神,还要佩服他的机智与极强语言的能力。

对于有些新闻类的题材,文章的标题和开头部分作者往往下足了工夫,很能体现遣词造句的精妙这个特色,所以这都是学生学习的关注点,学生应该采用摘录成集,诵读识记的方法,来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红兵.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质量事故反思篇4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变电站 安全 事故处理

前 言

刚走上岗位的第一天,一位老师傅就对我说“变电运行工的最高境界就是事故处理”。可见事故处理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一项多么重要的工作。正确、快速地处理是运行值班人员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危害的基本措施。由于事故的突发性及不可预见性,变电站应重视培养运行人员事故处理的能力。下面就如何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来谈谈我个人的认识、见解。

1. 概述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把握好供电可靠的安全关,而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骨架,一旦发生故障,轻者造成了设备损坏、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供电,重则导致电力系统振荡或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变电站发生的事故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设备缺陷,二是外力破坏造成全系统或局部地区的停电事故。前者需要运行人员加强巡视,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设备缺陷并及时上报,后者则要考验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

近年来,我公司连续投运了多个变电站,变电站运行值班员较为紧张,许多变电站都是2000年后参加工作的青年员工,虽然平时紧抓业务学习,但运行工龄短,工作经验积累并不丰富。还有一部分运行人员由于刚参加工作,还未参加过仿真变电站培训和高级工培训。

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正确操作和事故处理,前者很大程度取决于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而后者则是对运行人员技术水平的综合考验,与各人的业务水平、反应能力、工作经验有很大关系。在目前情况下,如果有事故发生,部分运行人员很容易就会出现一种不知所措的情况,不能对故障做出精准的判断和处理。

2. 通过对我公司变电运行部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目前影响运行人员事故处理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规程、制度的执行

事故处理过程必须严格按规程执行,规程是用教训和鲜血写成的,其保证安全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处理操作很多,现场不可避免的很忙,这时就一定要做到忙而不乱,将规程制度牢记于心,严格遵守规程,决不可因任务多,操作忙而出现违反规程的事。在这方面因为忙乱而忽略规程制度最终导致事故扩大的事例实在太多了,大量的事故通报都证明了不按规程工作和习惯性违章是引发事故和扩大事故的主要原因,我们要吸取教训,严格执行规程制度。

2.2 值班质量

值班质量包括认真监屏、接班检查、班上巡视、值班的精神状态等几个方面,值班质量提高了,事故处理自然能快速反应。因为心中已对本站运行方式,负荷情况,缺陷处理等情况了然于胸,就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处理,不会心慌而自乱阵脚。监盘认真了,就能正确全面地把握事故发生时的征象;接班检查认真到位了,则能留意或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变事故不可预见为可预见,从而将其消除于萌芽之中。

2.3 班组的整体业务水平

在电力生产中,许多事故的发生都和运行人员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许多事故都是因为运行人员处理不当造成的。班组的整体业务水平决定着处理突发性事故的能力。发生事故时,光靠一两个人是不行的,需要每个值班人员都行动起来,相互配合、共同协作,迅速的处理事故。班组在提高工人文化水平、业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技术培训,使工人熟练的掌握本岗位设备性能、操作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多交流、多沟通,使班组技术水平全面提高,以应对各种突发性的事故。

2.4 值班长的组织指挥能力

值班长有好的组织指挥能力是关键。事故发生时值班员很容易出现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能否很快地正确判断,与个人的业务水平、反应能力、实际经验有很大关系,而值班长作为一个班的领头人,是整个班的灵魂,在这种情况下,就应突出其中心作用,指挥全值人员各司其职,迅速控制事故,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相反如果值班长经验不足或管理水平不高,就会自乱阵脚,整个局面将会陷于群龙无首,而造成事故处理不及时,甚至扩大事故。很多事例证明,在重大事故处理过程中,如果没有统一的组织指挥,整个局面将是一盘散沙,此时作为值班长对事故原因的判断、关键操作的决断、人员搭配和安排等问题都要进行全盘考虑,这就既要考验他的技术水平,又要考验他的组织指挥能力,因此值班长织指挥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2.5 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演习

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演习就是平时预先有针对性地设想好值班当天特定的环境下事故发生时,全体值班员应如何快速反应,在值班长的领导下能够正确处理好每一次预想事故工作,是防范事故的一项有力措施,是居安思危的一种体现,也是增强事故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培训手段。运行人员应以班组为单位,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天气突变等条件做好各种情况下的事故预想,使全班通过事故预想而统一认识,互相协作,那么在真的出现事故时自然就能配合默契。

2.6 仿真变电站培训

开展仿真培训是提高运行人员处理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它能演示平时不容易看到的事故现象及过程,真实性好,通过集声、光、状态变化于一体的多媒体软件进行训练,通过仿真培训,不但能通过提高处理事故的能力,拓宽处理事故的思维空间,还能调整运行人员的临战心理素质。

3.通过分析影响影响运行人员事故处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我们得出,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可以全面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

3.1 加大培训学习力度,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3.1.1 对变电运行人员进行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站长、安全员、运行技师到各值跟班,紧抓各值人员对各种规程、规定的学习,加大个人技术培训力度,在各值开展小范围的多种形式的现场技术培训。每月组织开展不同的现场培训,有《调度规程》培训、“二票”培训、《现场运行规程》培训、《事故处理规程》培训,并认真参加公司开办的继电保护培训班。

3.1.2 在值班期间,主动向检修、试验、保护人员虚心请教,主动了解和弄懂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培训工作坚持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正确掌握新设备的特性、动作过程和运行注意事项等。

3.1.3 从规程下手,强调规程的掌握和正确运用;从基本的一次设备及主接线运行方式、二次设备相关操作技能;到倒闸操作及设备巡视检查内容都要求每个值班员熟练掌握。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每个运行人员都要学会正确填写操作票、工作票,对每份工作票上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是否满足工作的需要以及工作票的不足之处都能查找出来,及时纠正和补充。

3.2 组织安全检查,加强重点设备管理和检修

由班站长、安全员对所辖变电站组织一次缺陷清查,对存在缺陷和设备隐患上报变电运行部,通知检修人员检修,保证站内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认真进行公司、部里组织的安全大检查,从人员、管理、和缺陷等方面认真查找问题。变电站内开展自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举一反三、查找设备和安全上的隐患及自身素质的不足,积极提高运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 加强对值班长、带班人员的培训

日常工作中进行值班长组织指挥能力的培养。参加工区组织各种学习培训,通过组织值班长岗位专业知识的培训交流活动,提高变电运行值班长的业务水平。对值班长应经考试合格,颁发专项培训证书。

3.4 组织好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

3.4.1 根据每个站的事故处理预案,运行人员必须对事故原因做出的准确的判断,并分析出保护的动作过程,对处理步骤进行评议,不断提高认识。同时,结合兄弟变电站典型事故的进行讨论,总结经验,丰富本站的事故预案;针对生产任务的要求、运行方式的改变、天气状况的变化及时地提醒、督促运行人员做好相应的事故预想,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故。

3.4.2 每个事故预案的内容要组织运行人员认真分析,深刻领会,并做好现场演习。每次演习结束后,运行人员都要对演习情况进行评述,统一认识,取长补短,以达到事故真的出现时能够步调一致、配合默契、迅速果断、处理正确。在演练中,锻练了运行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面对突发性的事故。

通过大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训练了运行人员对事故的分析、判断、处理能力及配合情况,使书面的预案转化为运行人员思想行动方针。

3.5 大力开展仿真培训

每个变电站对未参加过仿真培训的运行人员进行统计,上报变电运行部,组织仿真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模拟了一些实际工作中未曾遇到的事故现象。运行人员抓住仿真培训的有利机会,开拓了眼界,积累了运行经验。

变电运行部还鼓励运行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大大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值班员从网上下载变电站仿真软件,平时自发进行演练,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3.6 以上这些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定期举行运行人员技术大比武和业务考试,重奖重罚,提高全员的学习积极性,对成绩差者报上级备案。这样会不断提高运行人员对设备异常的判断能力、复杂情况的处理能力。培训工作要持之以恒,不能脱节,运行人员也要自我加压,应坚持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此外,还要加强与调度、兄弟变电站的交流,定期进行一些大型的事故演习,开阔眼界,从中汲取经验。

6. 结束语

通过思想教育、技术培训、事故演练等各种方式,运行人员在设备故障状态下,能够正确的判断故障性质并快速有效的处理。综合素质和事故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保证了电力公司的安全可靠供电。

质量事故反思篇5

灾害报道的不足

客观地说,在三起重大的灾害事件发生后,连云港日报都比较好地完成了灾害本身的报道,但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总结起来主要体现为“三多三少”。

1.报道来自官方的声音多,反映民间的不同声音少。梳理连云港日报对今年三起灾害事件的报道,在显著版面的显著位置出现的往往是领导的活动、领导的声音,很少有报道能反映来自民间的不同声音,或者及时给予不同声音以具有说服力的回答,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灾害报道的权威性。

2.总结成绩比较多,反思灾害比较少。每次灾害发生后,一般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这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党和政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也需要让老百姓知道,媒体不遗余力地予以报道,这没有错。不过,如果有关部门和单位把工作做得更细一点,更实在一点,有些灾害是可以避免的,有些灾害的损失也可以减小,这需要媒体深入采访,做反思性的报道。

3.有关灾害本身的报道比较多,有新闻性、可读性、科学性的如何预防灾害发生和减小灾害损失的报道比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服务性报道很难做出新闻性。二是媒体记者在灾害预防和减小灾害损失方面的科学知识相对缺乏,报道也自然比较少。

科学改进灾害报道之策

媒体在日常的报道内容、理念和方法上需要进行调整,以提高灾害报道的质和量,提高媒体的影响力。

1.完善灾害报道采访手册,提高灾害报道的质和量。一般媒体都有采访手册或者采访流程之类的书面材料,其中灾害新闻的采写是重要内容。《连云港日报采编流程指南》就对灾害报道的采访有比较详细的规定,比如采访对象的选取、采访内容的搜集等。但是,对于灾害发生前的预防新闻,灾害过去后的反思报道规定较少,记者平时的采访就缺乏计划性。要提高灾害报道的科学性,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灾害报道的研究,完善媒体报道的流程。

2.提高灾害预防新闻的接近性、服务性。媒体只有按新闻规律进行报道,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报道效果。笔者认为,做好落地新闻,是增加灾害预防新闻稿件的数量,提高灾害预防新闻的接近性、服务性的一个较好手段,连云港日报在实践中也进行了初步尝试。比如,8月26日,延安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后,连云港日报的记者迅速就连云港市双层卧铺客车的情况进行了采访,并于8月29日推出《GPS全天候监控 超远途配三名驾驶员 我市严管四十一辆长途夜班车》报道,及时向读者传递了连云港市长途双层卧铺客车的运行情况,还请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相关负责人就客车事故逃生给市民支招,让读者在阅读新闻中掌握了逃生知识。

3.提高灾害报道的开放度,在质疑和求证中提高灾害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近年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人们享受到海量信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因信息鱼龙混杂而无所适从。在灾害面前,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媒体必须理性地认识到,谣言并不一定是恶意的。民众之所以轻信谣言并传播这些信息,完全是出于求生的本能以及关爱亲友生命安全。在事关生命财产的消息面前,人们常常是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因此,媒体需要深入采访,快速辟谣,同时也应当解释谣言不可信的科学依据,让谣言在真理面前败下阵来。

4.提高科学素养,运用科学思维,反思灾害,提高灾害报道的建设性。媒体在报道灾害事件进展和善后工作的同时,需要克服怕得罪人的心理,以对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运用科学思维,及时推出后续报道,进行总结和反思,使人们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尽量减少今后的损失。

这里还要多提一件事情,笔者后来才知道,造成4月15日沈海高速连云港段特大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是“团雾”。“团雾”本质上也是雾,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出现的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团雾”外视线良好,“团雾”内一片朦胧。“团雾”预测预报难、区域性强,容易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这起事故也敲响了一记警钟,就是媒体人要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才能承担起做好灾害报道的重任。

质量事故反思篇6

在一份好的教育叙事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位教师敏锐的教育现象洞察力,看他是否用心地去品味教学生活,洞明、捕捉教学工作中有意味的现象和信息;可以看到教师灵活的教育合理行为抉择的应变力,看他如何在教学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和突发性的情况,当具体的任务、目标、场景随着情况发生改变,在行为上作出灵敏反应、灵活合理的应对;可以看到教师深刻的自我教育实践合理性判断的反思力,看他是否能通过文本的形式表达自身的教学行为与问题,并以表达梳理思绪,使个体经验概念化。可见,一份好的教育叙事,充分反映了“实践”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是一位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智慧的捕捉、分析表达与自我理解。教育叙事可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当前许多学校将叙事研究作为教师实践智慧培育的主要路径的缘由所在。

一、五类教育叙事

开展教育叙事的过程,提升的不仅是写作能力,更是教师自身的研究水平与教育理性水平。不同类型的教育叙事,促使教师分别与自己的传统经验、教学情境、学生、同事以及教育理论的互动并进行反思与理解。

(一)经验对话:与教师个体经验对话的反思性叙事

教师进行与个体经验对话的反思性叙事,常见的有教育日志以及教师的个人叙事等。此类叙事强调的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理解或描述。在叙事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的要点是如何在呈现自己与传统经验持续对话过程中的所得所悟,从而促成自己的价值不断的生成。

【案例1】 嘉兴一中赵宇慧在《积淀策略:助推“我”的教育教学能力成长》一文中,这样写道:“然而我是幸运的,走出校门就遇上了嘉兴一中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在新教师工作的头三年里,会安排三位工作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资深教师作为新老师的师父,并且会以定期交流考核的方式,对新教师的成长进行检查反馈。我的师父们皆为饱学强识之人,大量的阅读和积淀,让他们的课堂生动风趣、贯通古今。而他们对我的指导,也每每触及我的阅读量的不足。同时,学校专门负责新教师培养的副校长也经常与我们交流谈心,常提及作为文科教师,阅读的重要性。于是,我逐渐开始走上教师生涯的阅读之路。”

文中,作者追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头三个年头里,所经历的三位师父定期交流考核以及副校长的谈心与交流,使其逐渐走上阅读之路。通过这种师徒互助的过程,他很快进入教师角色,并形成了良好的专业化发展习惯――阅读。

(二)行动反思:教学情境行动改进的叙事

教学情境行动改进的叙事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案例、课例分析,研究行动报告类的叙事。此类叙事强调的是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并在行动中做到与教学情境的对话。在叙事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的要点是如何完美而高效地对自己的行动改变轨迹作一次记录与反思,并总结出经验。

【案例2】 嘉兴一中蒋雅云在《智慧反思:“我”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一文中,通过对《我的四季》的课堂中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这课的预设过于细致周密,问题太碎,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权与思维开放度不够,并记录了第二节改进课的设计。之后发现,这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效果极佳。这一表达,正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动的“反思、改进、再反思”的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舍恩指出“实践工作者借由其与情境对话的能力,创造了一个可理解的、和谐一致的构思。在反思性对话中,实践工作者解决重新框定问题的努力,将会衍生出新的行动中的反思”。 在本案例中,蒋老师的第一次研讨课,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置身于新的教学情境中,同时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行动困惑中,并产生了“如何打破旧我,突破重围?如何寻求变革?”这些与教学情境的对话,进而有了第二次的教学改进,从而在教学行动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此时的叙事,则是让教师产生一种与情境的对话。要知道,教师的“知”和“行”是密不可分的。

(三)倾听学生:与学生生命互动的叙事

许多时候,教师的实践智慧在于能够从学生那里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灵感,对与学生互动故事的追溯,也是教师获取专业智慧的主要源头。与学生生命互动的叙事大多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案例中。

【案例3】 嘉兴一中张建斌在《实践有效对话,发展教学能力》一文中提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参加工作尤其是2006年开始接手理科特长班以来,每一届都会出现几个超前学习且学习极其认真的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找我交流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和与我讨论时的清晰思维让我震惊,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我也很难直接答复,这就迫使我一次次更加深入地研读教材(甚至是大学教材),从而使我能日益从容地面对课堂,自信地面对学生。”

与学生互动的叙事,其实更多的是源自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文中的片段,作者回顾了他接手理科特长班后,有几位超前学习的学生,几乎每天与他交流问题,使他不得不加深研读教材。此类叙事往往能让教师在教育方法、策略上有所感悟。

(四)伙伴互助:同伴合作对话中的叙事

同伴合作对话中的叙事,表达的是教师与志同道合的同伴互助开展研究过程中的记录与分析。这类叙事多用于合作开展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如听评课、传统的师徒对话。

【案例4】 嘉兴一中廖立平在《以课堂修炼促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发展》一文中说:“我在教学‘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时是这样思考的:原来设计的是用试管吹气球的实验来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慢,但是实验中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仪器的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后来经过与同事的探讨与研究,进行了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滴入几滴洗涤剂,再加入NaHCO3、Na2CO3,生成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

这也是一种教育叙事的方式――描述性评价。这样的表达,教师没有作过多的价值判断,而是如实地描述了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他改进了实验操作以观察实验现象。这也是同伴合作开展叙事研究的一种方式。

(五)面向理论:与教育理论的对话

面向教育理论,教师也可以通过理论的学习理解,并与自身的实践经验建立起关系,从而生成智慧。这种实践智慧,主要来源则是教师与教育理论的对话。许多教师写的教育读书笔记恰恰是此类叙事研究的成果。

【案例5】 萧山十中楼红维老师读帕克・帕默尔《教学勇气》的读书笔记片段:“不停地阅读,不断地思索。直至我读到了它――帕克・帕默尔的《教学勇气》,它与我十多年的教学生活不谋而合。虽然它内容艰深,我花了一个多月才啃完,而且只能理解这本书的皮毛,但就是这皮毛却给我的教学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改变,或许当时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如今回眸,才发现其中的改变是多么让人欣喜。我似乎找回了改变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信念和勇气,我不想在教学技术和教学技巧中迷失了自我,消解了自我。于是,我细细去品味这本书那些拨动我心弦的文字:‘1.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2.如果我们不拓展教与学的能力,复杂、混淆、冲突缠身的快速变化将会损耗或拖累我们。’”

在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促成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的叙事,还有一种角度,那就是关注教育理论的融会贯通。也就是以教师自己的前见为基础,结合教学情境对教育理论进行同化或顺应。而这个对教育理论同化或顺应的过程就是教师与教育理论对话的过程。

二、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操作建议

叙事研究源于教育现象学,属于质性研究。它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做好叙事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策略支撑。

(一)确保叙事主题的典型性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关键不仅仅是讲故事,而是现象背后蕴含的教育问题。为此,一线教师选择叙事研究主题的主要标准是那个事件背后是否孕育科学性的教育观点,而不仅仅在于故事本身的跌宕曲折。在选择叙事主题时,教师需要考虑一下有意义的“教育教学问题”“教育教学冲突”,以反映一定的教育问题,考虑从自己教学经历中的典型事件、关键事件中寻找值得叙述的故事:可以是跌宕起伏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悄无声息的小事件,也可以是一堂促使自己里程碑式发展的公开课,也可以是一堂让自己经历滑铁卢之痛的失败课,还可以是课堂上一个促使自己顿悟的小细节。同时,除了叙说自己的故事外,也可以采写别人的故事,如某个外出听课、培训看到听到的对自己有促动的教育事件,也可以成为教育叙事研究主题的来源。 这样的主题选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研究者有计划地在一段时期内搜集、整理故事,不是基于一两节课的教学和反思就能够完成的。

(二)斟酌叙事表达的合理性

教育叙事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导向就是试图把艰涩枯燥的理论还原到生活中去,以展现生动而真实的教育生活,从而让理论思辨内容丰满起来,使抽象而复杂的观点生动起来。为此,教育叙事要以故事为文本,用意义来串联,叙述的是教师生命中真实的经历。教育叙事研究所呈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 情节性”,不是记流水账, 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叙事文本的写作要求研究者通过对事件、人物、场景的深度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事件的全貌,使读者对事件有一个整体性、动态性的把握;同时,深度解释渗透于深度描述之中,事件背后的意义在故事讲述之中自然地显现出来。一线教师的叙事研究,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现场的田野式反思,为此,必然要强化自己的主观立场,以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与现象洞悉能力。

(三)明确叙事隐喻的解释性

质量事故反思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安全生产现场会,总结前一阶段全公司的安全工作,吸取刚刚发言的两个部门的人身伤害的事故教训,目的是要全体员工都重视起来,认真扎实地开展反事故斗争,确保安全生产,确保企业稳定,完成全年各项生产任务。

应该看到,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一至三号机组已建成移交生产,四号机组已进入调试阶段;在役的三台机组运行情况总体良好,部分经济指标优于同类型机组,机组投产以来,已累计发电219017万千瓦时,为江苏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在机组投产的一年多时间里,也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问题,刚才行政部对投产以来的安全工作作了回顾,对发生的几起事故作了剖析,燃料部、发电部也就近期两起人身伤害做了分析,也都认识到安全生产基础还不牢固,安全管理工作还有薄弱环节。下面我就安全生产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认真吸取近期发生的几起事故的教训,真正做到“四不放过”

9月6日燃料部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暴露出少数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对现场危险点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自我防范能力弱,也说明我们的安全教育仍有不少薄弱环节和差距。

8月15日,发电部发生的导致氨水喷入双眼的人身伤害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是在个别职工中仍然存在有章不循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对可能造成的危害抱有侥幸心理。

这两起人身事故后果虽不严重,但性质很严重,既不是设备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值得我们与会的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去反思。同志们试想,连自身的安全都不能保证,怎么能实现我们“三地”的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对此,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及责任人要有清醒的认识。希望相关单位严格按照电力事故调查规程的要求、真正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

二、以加强执行力建设为重点,认真落实以行政第一责任人为首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实现“五个到位”

一是要强化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加大对“安全生产奖惩规定”的执行力度,以“三铁”反“三违”;二是强化安全目标的“三级控制”,部门是关键,班组是重点,要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严格执行各项违章和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居安思危,小题大做”,发生任何不该发生的事,都要追究责任,一追到底;三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检查与监察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安监人员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积极检查和分析事故“隐患点”和“危险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确保企业生产工作正常稳定,真正实现“五个到位”,即:安全思想教育到位、岗位安全职责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具体行动到位、事前预防到位。

三、以即将进行的一号机组首次大修为契机,强化安全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即将进行的一号机组大修是我们承包*电厂以来进行的首次大修,其意义和重要性在本周一的大修动员会上已经说了,希望检修公司合理组织好人力,协调好“三地”日常维护和外出检修工作,确保完成安全、质量、工期三方面的任务。

“三地”发电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要强化电量意识,想方设法降本增效,努力完成上级或与甲方签定的生产承包任务。

燃料部要吸取事故教训,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在确保设备完好的情况下,配好煤,尤其是在*一号机组大修期间,二号炉制粉系统薄弱,更要确保燃煤供应和煤炭质量。

航运部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针对航运的工作特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总之,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好会议精神,认真吸取前一阶段的事故教训,强化安全意识,确保人身安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健康水平。

四、认真开展反事故斗争,确保中秋、国庆两大节日及十运会期间万无一失

省电力公司近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关爱生命,杜绝违章、根除隐患”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下发了关于开展《反事故斗争工作方案》的通知

,我们要认真落实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反事故斗争,一查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二查安全措施的到位情况,三查两票三制的执行情况,四查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五查反习惯性违章的查禁和考核情况,对查出的问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事故预案,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以实际行动确保中秋、国庆两大节日期间全厂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确保十运会召开期间的电力供应,做到万无一失。

质量事故反思篇8

【关键词】比较视野;巴拉根仓故事;阿凡提故事

中图分类号:I20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77-01

“巴拉根仓”是一个符号化的人物称呼,蒙古语意为“丰富的语言”或“智慧的宝库”。巴拉根仓的故事是以巴拉根仓为主人公的蒙古族民间大型讽刺幽默故事群。

阿凡提,又译阿方提,是维语“先生”的意思,他通天彻地,学问广博,人不能及。以阿凡提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流传在西起摩洛哥,东到中国新疆伊斯兰的诸民族中。

一、巴拉根仓故事与阿凡提故事同质性分析

(一)替民众代言思想情感的故事内容。蒙古族巴拉根仓故事和维吾尔族阿凡提故事在表达思想内容和情感意绪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度。巴拉根仓故事与阿凡提故事之所以在蒙古高原与新疆大地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原因在于它们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反抗剥削、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这两个虚拟的符号化人物是广大民众情感愿望的代言人。广大劳动人民可以通过这样的理想化的爱憎分明的机智人物,痛快淋漓地抒发自己内心因遭受剥削和压迫而郁积的不平和愤慨之情。因此,这些幽默讽刺故事便成为了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精神品。

(二)幽默、讽刺、夸张的艺术表现特色。巴拉根仓故事与阿凡提故事在艺术表现方面也表现出了同质性,两个民族机智人物故事均以幽默、讽刺、夸张等手法作为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段。巴拉根仓和阿凡提都是贯穿各自故事的主人公,故事创造者和讲述者把具有极强感染力的幽默、讽刺、夸张叙述元素最大程度地集中于两位主人公身上,并通过主人公的言语、行为释放出来,形成极具乐感氛围的故事情境。

(三)善于“说谎”的人物共性特征。巴拉根仓与阿凡提都是普通的百姓,他们具有劳动人民敢于反叛的自由精神,在抗争的过程中运用了许多智慧与谋略,“说谎”是他们的最大特点。这种“说谎”更多地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和“挖陷阱”等思路,往往使对立者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陷入哑口无言的尴尬境地,极具讽刺力度和效果。当然,在民间流传的数量众多的巴拉根仓和阿凡提故事中也有一些发生于民众生活交往中的,不具敌意讽刺性的“谎言”,这一类“谎言”的表述效果主要是展现主人公的幽默。这一类“谎言”的存在,也增加了主人公性格的丰满度。

二、巴拉根仓故事与阿凡提故事异质性分析

(一)生计条件影响下的异质性分析。蒙古族生存的蒙古高原和维吾尔族生存的西部高原均条件恶劣,农耕和畜牧业是两地共有的生计方式。蒙古族作为历史上的游牧民族,虽在与汉民族融合的进程中接受了农耕生计方式,但畜牧业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巴拉根仓故事中涉及到的动物事项的内容很多,如《巴拉根仓巧夺羊》《神马》等。

维吾尔族生计方式中含有畜牧业因素,但是以农林业为主。吐鲁番、都善的无核葡萄和哈蜜瓜、库尔勒香梨、伊宁苹果、叶城大籽石榴、阿克苏薄皮核桃、阿图什无花果、库车白杏等都是全国闻名的特产。这些农林业生计元素在阿凡提的故事中也有所出现。例如《阿凡提卖葡萄》、《核桃与无花果》、《罪魁祸首》等故事都涉及到了瓜果等植物果实内容。

(二)民族性格与民族价值观影响下的异质性分析。蒙古族和维吾尔族都具有豪爽明快,富有幽默感的民族性格特征。但进一步比较品味中可以发现,蒙古族民族性格中更多些豪爽明快质素,而维吾尔族民族性格中更多些机智幽默质素。蒙古民族是马背民族,勇敢豪爽是被全体民众十分推重的人格品质。巴拉根仓故事中如《巴拉根仓的婚事》、《娶妻》等,就涉及到了比武招婿、三艺竞技等表现人物勇武品质的故事内容[1]。

而维吾尔族相比较之下更加重视知识,认为只有获得知识才能获得幸福.在维吾尔族的传统观念中,智慧观便是他们最主要的生存价值观。阿凡提故事中有些是通过缜密的富有逻辑推理性的故事情节来表现阿凡提幽默机智品格的,如《王袍》。有些故事径以“智慧”二字命题,如《比智慧》。

三、结语

巴拉根仓故事和阿凡提故事是蒙古族和维吾尔族两个民族遗传下来的独具民间特色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巴拉根仓故事和阿凡提故事曾给两个民族甚至其他民族的民众带来几多生存的信念和精神的愉悦,它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两个具体的民族,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产生巨大的生存体验化的艺术影响。在当下社会情境下,品读巴拉根仓和阿凡提故事,依然会带给我们许多文化和生存方面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白万柱.《巴拉根仓的故事》与《阿凡提的故事》比较研究[J].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1(4).

作者简介:

上一篇:财务会计基础知识范文 下一篇:五一劳动节英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