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5 11:12:33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本

中国xx研究所和xx公司色织厂共同研制的新产品防静电仿毛华达呢,已试生产出。织物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纺织工业部标准,

防静电性能指标明显优于日本工业标准和所列举的性能指标。下面就试制中的质量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质量管理体系

xx公司色织厂生产系统有纺纱、染纱、准备、织造、整理等主要车间。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从纺纱到成品形成了一条较完整的生产线,多年来以外贸出口产品为主,今年为100%出口。2003年出口合格率为xx%,2004年1-6月份出口合格率为95%,比去年同期增长6.01%。多年来,从生产和质量管理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公司有一套与生产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专职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200人,占全公司在职人数的13.3%,由厂长和工程师主抓质量工作。质量检查科具体负责各车间的产品质量,各生产车间的关键环节均设有质量检查网点。同时,由质量检查科派出人员专职监督和抽查,实行三级检验,并在原传统的管理基础上吸取了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把质量工作同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同时建立了百分考核制,并在中层科室和车间干部中举办了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

二、质量保证措施

为对以后的试产提供依据,公司从原料、原纱一进厂就进行化验、测试,同时为严格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了。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在新产品试制中,全厂充分发挥车间和[[职能科室]]的配合作用和各检测网点的把关作用,同时广泛宣传防静电新产品的意义,启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每周定期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预测分析和处理生产中发生的问题。为了及时了解到新产品的质量情况,xx纺织科学研究所xx总工程师亲访用户,及时把质量信息反馈给色织厂。

三、质量水平分析

(一)下机质量及入库质量(略)

(二)物理指标(略)

(三)染色牢度(略)

(四)防静电性能指标(略)

上述情况说明,本产品的主要指标达到了纺织工业部的标准,防静电性能指标明显优于日本同类产品,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能。因此,防静电仿毛华达呢的生产工艺是可行的,试制是成功的,水平是先进的。

四、问题和方向

防静电仿毛华达呢的试制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初试时由于批量较小,受加工条件和经验的限制,在后整理加工中出现了一些色差,使制成品并不十分完荚,没有百分之百的达到预期目标。目前,此问题已找到解决的办法。今后工作重点是在严把质量关的基础上,加大对产品的结构、性能方面的研究,增加[[产品功能]]使之更适应市场需求。

xx公司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范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各类水利工程的质量事故处理时,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管理、监理、勘测、设计、咨询、施工、材料、设备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程规范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影响使用寿命和对工程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和危害的事件。

第三条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因质量事故造成人身作伤亡的,还应遵从国家和水利部伤亡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发生质量事故,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事故原因,研究处理措施,查明事故责任,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第五条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实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水利部负责全国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工作,并负责部属重点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作。

各流域机构负责本流域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工作,并负责本流域中央投资为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及国际边界河流上的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负责本辖区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工作和所属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作。

第六条工程建设中未执行国家和水利部有关建设程序、质量管理、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或违反国家和水利部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和合同管理制及其它有关规定而发生质量事故的,对有关单位或个人从严从重处罚。

第二章事故分类

第七条工程质量事故按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和对工程正常使用的影响,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

第八条一般质量事故指对工程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并不影响使用寿命的事故。

较大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延误较短工期,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对工程寿命有一定影响的事故。

重大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较长时间延误工期,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对工程寿命有较大影响的事故。

特大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造成特大经济损失或长时间延误工期,经处理后仍对正常使用和工程寿命造成较大影响的事故。

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类标准见附录。

第九条发生质量事故后,项目法人必须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项目主管部门接事故报告后,按照管理权限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般质量事故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

较大质量事故逐级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报告。

重大质量事故逐级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报告并抄报水利部。

特大质量事故逐级向水利部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要严格保护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出书面记录,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进行拍照或录像。

第十一条发生(发现)较大、重大和特大质量事故,事故单位要在48小时内向第九条所规定单位写出书面报告;空发性事故,事故单位要在4小时内电话向上述单位报告。

第十二条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工期,项目法人、主管部门及负责人电话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部位以及相应的参建单位名称;

(三)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四)事故发生原因初步分析;

(五)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六)事故报告单位、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第十三条有关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按照管理权限向上级部门报告或组织事故调查。

第四章事故调查

第十四条发生质量事故,要按照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条规定的管理权限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成员由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确定并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五条一般事故由项目法人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项目主管部门核备。

第十六条较大质量事故由项目主管部站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备。

第十七条重大质量事故由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水利部核备。

第十八条特大质量事故由水利部组织调查。

第十九条事故调查组的主要任务: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财产损失情况和对后续工程的影响;

(二)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三)查明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者应负的责任;

(四)提出工程处理和采取措施的建议;

(五)提出对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条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单位、各有关单位和人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文件或材料,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或干扰调查组正常工作。

第二十一条事故调查组提交的调查报告经主持单位同意后,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第二十二条事故调查费用暂由项目法人垫付,待查清责任后,由责任方负担。

第五章工程处理

第二十三条发生质量事故,必须针对事故原因提出工程处理方案,经有关单位审定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一般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较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备案。

第二十六条重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特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并报水利部备案。

第二十八条事故处理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需原设计单位或有资质的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方案。需要进行重大设计变更的,必须经原设计审批部门审定后实施。

第二十九条事故部位处理完成后,必须按照管理权限经过质量评定与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或进入下一阶段施工。

第六章事故处罚

第三十条对工程事故责任人和单位需进行行政处罚的,由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经授权的流域机构按照第五条规定的权限和《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进行处罚。特大质量事故和降低或吊销有关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资质的处罚,由水利部或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由于项目法人责任酿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整改;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进行通报批评、调整项目法人;对有关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由于监理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整改并可处以罚款;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处以罚款、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水利工程监理资质证书;对主要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监理从业资格、收缴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监理岗位证书;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三条由于咨询、勘测、设计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整改并可处以罚款;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处以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资格;对主要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由于施工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自筹资金进行事故处理,并处以罚款;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处以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对主要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水利工程施工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五条由于设备、原材料等供应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对其进行通报批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六条对监督不到位或只收费不监督的质量监督单位处以通报批评、限期整顿、重新组建质量监督机构;对有关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质量监督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七条对隐情不报或阻碍调查组进行调查工作的单位或个人,由主管部门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八条对不按本规定进行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而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或贻误处理时机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九条因设备质量引发的质量事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规定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各类水利工程的质量事故处理时,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管理、监理、勘测、设计、咨询、施工、材料、设备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程规范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影响使用寿命和对工程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和危害的事件。

第三条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因质量事故造成人身作伤亡的,还应遵从国家和水利部伤亡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发生质量事故,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事故原因,研究处理措施,查明事故责任,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第五条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实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水利部负责全国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工作,并负责部属重点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作。

各流域机构负责本流域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工作,并负责本流域中央投资为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及国际边界河流上的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负责本辖区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管理工作和所属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作。

第六条工程建设中未执行国家和水利部有关建设程序、质量管理、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或违反国家和水利部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和合同管理制及其它有关规定而发生质量事故的,对有关单位或个人从严从重处罚。

第二章事故分类

第七条工程质量事故按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和对工程正常使用的影响,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

第八条一般质量事故指对工程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并不影响使用寿命的事故。

较大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延误较短工期,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对工程寿命有一定影响的事故。

重大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较长时间延误工期,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对工程寿命有较大影响的事故。

特大质量事故是指对工程造成特大经济损失或长时间延误工期,经处理后仍对正常使用和工程寿命造成较大影响的事故。

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类标准见附录。

第九条发生质量事故后,项目法人必须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项目主管部门接事故报告后,按照管理权限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般质量事故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

较大质量事故逐级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报告。

重大质量事故逐级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报告并抄报水利部。

特大质量事故逐级向水利部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要严格保护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出书面记录,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进行拍照或录像。

第十一条发生(发现)较大、重大和特大质量事故,事故单位要在48小时内向第九条所规定单位写出书面报告;空发性事故,事故单位要在4小时内电话向上述单位报告。

第十二条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工期,项目法人、主管部门及负责人电话;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部位以及相应的参建单位名称;

(三)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四)事故发生原因初步分析;

(五)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六)事故报告单位、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第十三条有关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按照管理权限向上级部门报告或组织事故调查。

第四章事故调查

第十四条发生质量事故,要按照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条规定的管理权限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成员由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确定并实行回避制度。

第十五条一般事故由项目法人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项目主管部门核备。

第十六条较大质量事故由项目主管部站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备。

第十七条重大质量事故由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水利部核备。

第十八条特大质量事故由水利部组织调查。

第十九条事故调查组的主要任务: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财产损失情况和对后续工程的影响;

(二)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三)查明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者应负的责任;

(四)提出工程处理和采取措施的建议;

(五)提出对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条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单位、各有关单位和人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文件或材料,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或干扰调查组正常工作。

第二十一条事故调查组提交的调查报告经主持单位同意后,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第二十二条事故调查费用暂由项目法人垫付,待查清责任后,由责任方负担。

第五章工程处理

第二十三条发生质量事故,必须针对事故原因提出工程处理方案,经有关单位审定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一般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较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备案。

第二十六条重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特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并报水利部备案。

第二十八条事故处理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需原设计单位或有资质的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方案。需要进行重大设计变更的,必须经原设计审批部门审定后实施。

第二十九条事故部位处理完成后,必须按照管理权限经过质量评定与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或进入下一阶段施工。

第六章事故处罚

第三十条对工程事故责任人和单位需进行行政处罚的,由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经授权的流域机构按照第五条规定的权限和《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进行处罚。特大质量事故和降低或吊销有关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资质的处罚,由水利部或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由于项目法人责任酿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整改;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进行通报批评、调整项目法人;对有关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由于监理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整改并可处以罚款;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处以罚款、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水利工程监理资质证书;对主要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监理从业资格、收缴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监理岗位证书;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三条由于咨询、勘测、设计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整改并可处以罚款;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处以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资格;对主要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由于施工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令其立即自筹资金进行事故处理,并处以罚款;造成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的,处以通报批评、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对主要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水利工程施工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五条由于设备、原材料等供应单位责任造成质量事故,对其进行通报批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六条对监督不到位或只收费不监督的质量监督单位处以通报批评、限期整顿、重新组建质量监督机构;对有关责任人处以行政处分、取消质量监督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七条对隐情不报或阻碍调查组进行调查工作的单位或个人,由主管部门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八条对不按本规定进行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而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或贻误处理时机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工程事故;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 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意外的变故或灾祸称为事故。在工程建设中,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为当前人力所不能预防而造成的意外损害或破坏称为“自然灾害事故”;由于设计、施工、管理或操作时的过失所引起的事故称为“责任事故”。任何事故都可造成结构的局部损坏或整体破坏,都可造成物质、经济甚至生命的损失。我国建设部规定:凡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工程,必须进行返工、加固或报废,因此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 万元以上的称为重大工程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 万元以下,5 千元(含5 千元) 以上的为一般工程质量事故;经济损失不足5 千元的为质量问题。

一旦事故发生后, 尤其是重大事故发生后, 往往要进行调查、分析与处理,通过寻找事故根源,明确事故责任, 做好善后工作, 同时,更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防止事故再度发生。本文就事故调查与分析的基本内容做一概要性介绍。

1基本情况调查

事故发生后, 往往头绪繁多, 甚至议论纷纷, 只要坚持按原则办事, 按事故调查程序办事,一定能明确事故的原因。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对建筑的勘测、设计、监理、施工等资料的收集, 对事故现场的调查以及对有关人员的询问, 查阅竣工文件等。

1. 1事故情况调查

发生事故的时间、经过, 事故见证人及有关人员的调查询问;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破坏的特征,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现场的保护情况;当时的气象条件, 是否发生过不可抗拒的因素,破坏时的荷载情况。建筑物用途,使用单位及人员情况,使用方法是否得当。工程竣工验收情况,使用荷载,使用环境条件,使用变更维修记录,使用目的是否恰当, 有无发生过灾难性荷载。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状况, 使用单位及人员的反应等。

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 水文气象、环境条件。建筑结构的主要特征, 事故发生时的工程进度情况或使用情况。 开竣工日期;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有关情况以及该项目的建设程序; 竣工验收和交付情况;设计图纸有无改变; 工程有无分包; 分包商的资历水平; 合同执行情况以及原材料供应、使用情况, 供应商的资质; 质检部门的有关情况。

当然, 调查有时要根据事故情况和工程特点,确定重点的调查项目, 如砼工程,对砼的质量应重点调查,钢结构则应对构件损伤和焊接部分重点调查。有时还可以分两步调查, 首先通过一般, 找出初步原因,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一步调查。

1. 2有关资料的收集

有关地质勘测报告, 与实际有无异常情况, 勘测单位的资历水平, 破坏时的地质条件、环境状况; 周围有无其它引起破坏的因素等。

设计单位的资质、任务委托书, 主要负责人及设计人员的资历水平, 设计的依据; 设计文件和施工图, 计算简图是否正确,构造处理是否合理, 技术标准是否明确,有无技术交底书, 设计图纸是否获得设计院盖章认可。

监理合同, 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的资历水平,内部分工情况。监理日志是否填写准确及时,签证手续是否齐全, 签证是否及时完备。 关键工序及特殊工序的监理记录, 原材料和关键部位的实验记录,质量问题通知单, 质量情况汇报及处理意见等。

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 施工负责人的有关情况, 施工合同, 具体技术负责人的资历水平, 施工员的资历水平,劳务的使用情况,技术工人的等级,有无上岗证, 工程分包情况, 原材料和地方材料的采购情况, 使用机械设备的性能L施工时间、气温、风雨、日照等记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交底书, 图纸会审纪要, 原材料合格证及现场试验记录, 质检记录, 施工日志,混凝土及砂浆强度检验记录, 测量放线记录, 打桩记录,混凝土施工记录, 预应力张拉记录, 焊接试验, 变更设计纪要,特殊处理记录等。

2必要的测试与分析

2. 1必要的测试

1) 对地质情况重新进行勘探, 以检验原地质报告是否准确可靠,桩基要进行测试, 以检验其承载力以及桩身的质量等。

2) 测定建筑物中所有材料的实际性能。混凝土可用回弹仪或本体取样等手段测定建筑物的实际强度, 从建筑物中截取钢筋进行必要的化学成分分析和强度试验;砌体结构要测块体、砂浆的强度;钢结构的焊条、钢材以及焊缝的质量等。

3) 表面缺陷的观测。测量构件的裂缝宽度、长度、分布情况, 以协助判断构件的受力及变形状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焊缝的外观质量以及构筑物破坏状况等。

4) 内部缺陷的检查。可用锤击法、超声探伤仪等检查构件内的孔洞、裂纹等的缺陷;钢筋探测仪检测主要钢筋的分布及数量;砌体结构应检查砂浆的饱满度、砖石块体的搭接错缝等情况。

5) 必要时可作缩尺模型试验或现场承载试验, 通过试验检查结构的实际承载力、抗裂性能与变形情况。

2. 2分析与计算

在基本情况调查和必要检测的基础上, 选择有代表性或怀疑为首先破坏的构件进行复核验算。

对于结构构件, 验算时可取结构发生事故时的实际荷载, 结构的实际强度, 实测的构件截面尺寸, 依据国家或行业规程进行。除强度的验算分析外, 必要时还需对变形、裂缝宽度等进行验算、分析。

3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事故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地反映事故的全部情况, 只要以事实为依据, 以规范为指导, 以科学分析为基础,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正确判断和处理事故。报告要准确可靠, 全面及时, 重点突出, 抓住要害。一般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1) 工程概况: 重点介绍与事故有关的工程情况;

2) 事故情况: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及发展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3) 事故调查记录, 实测数据;

4) 复核分析, 事故起因推断, 必要时进行模型试验的报告;

5) 涉及事故的人员、单位及主要责任;

6) 对工程事故的处理意见。

4 结 语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a.施工工序质量检查中施工班组要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操作,对该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自我检查,并作好记录。b.在进行主体分部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时,须按规定及时填写好检验批、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检验评定表,作为完成工作量、考核质量水平的资料。

2质量事故的应急及处置

2.1质量问题处置

1)质量问题的分类:a.轻微质量问题:对分项工程的使用功能、结构安全、寿命没有影响,只需采取简单的返修措施能满足要求,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不含)以下的质量问题。b.一般质量问题:对工程的使用功能、结构安全、寿命有影响,需采取较复杂的返工或返修措施,才能满足要求或预期用途,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含)以上、5000元(不含)以下的不合格。

2.2质量事故应急响应

1)施工现场发生施工质量事故,现场人员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以防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进行拍照或录像。2)施工队现场负责人立即将事故实际情况,及时上报现场施工员,现场施工员必须立即到达施工现场,并立即以口头、电话等形式及时上报项目部质量事故应急小组组长。项目部质量事故应急小组组长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2.3质量事故的处置

1)质量事故处理的原则。处理事故要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2)事故处理要形成事故调查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过程、损失情况和原因;技术鉴定情况;确认事故主要责任者,责任单位,提出工程处理的方案及预防措施;对事故责任单位提出处理意见。3)发生事故的项目应按照事故调查报告中的处理方案进行整改,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填写《事故处理记录》,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相关资料应纳入工程档案中。本文来自于《山西建筑》杂志。山西建筑杂志简介详见

3与工程建设有关方沟通

1)项目施工过程中,公司、项目部应与工程建设有关方沟通,包括与业主、监理、设计、分包方等的沟通。2)需要沟通的信息范围包括:工程信息(包括与工程有关的要求);合同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改;建设方问询的处理、建设方反馈,包括投诉。3)处理方式包括立即进行沟通、事前进行沟通、事中根据需要进行沟通、事后再进行沟通等。沟通的方式包括:拜访、电话、会议、电子邮件、传真、文件、回访、调查表等。总而言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优质工程质量才能创出精品工程,才能在市场占有份额。而工程质量的好坏则要以人为本,对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 施工 事故处理

一、工程施工事故的分类

1、按事故发生的事件划分

工程施工事故分为工程质量事故和施工安全事故。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凡未达到设计文件、承包合同和建设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造成(或隐含)危及工程的功能、使用价值和工程结构安全的事故。施工安全事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因人为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危及或造成人员身体健康和人身伤亡的事故。

2、按事故后果划分

建设工程施工事故分为未遂事故和已遂事故。未遂事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质量和不安全的苗头,经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事故发生,未造成经济损失、延误工期、人员伤亡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均称为未遂事故。已遂事故是指已发生的施工事故,并造成了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及其他不良后果的事故。

3、按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划分

建设工程事故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一般事故通常是指经济损失在5000元至10万元额度内的质量事故或未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安全事故。重大事故是指危及工程结构安全性、可靠性和功能要求的质量事故或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安全事故。按建设部1989的《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中指出,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1)一级重大事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重大事故:①死亡30人以上;②直接经济损失在300万元以上。

(2)二级重大事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重大事故:①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②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

(3)三级重大事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三级重大事故:①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②重伤20人以上;③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

(4)四级重大事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四级重大事故:①死亡2人以下;②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③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

4、按事故责任划分

建设工程施工事故分为指导责任事故和操作责任事故。指导责任事故是指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因指导或领导失误造成的事故;操作责任事故是指操作人员违背技术标准、施工及安全规程所进行的违章作业而引发的事故。

5、按事故产生的原因划分

工程施工事故可分为技术原因、管理原因、社会与经济原因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等引发的事故。技术原因引发的事故是因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材料及机械设备性能不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等要求而造成失误所引发的事故;管理原因引发的事故是指因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程序及施工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不严格等引起的事故;社会与经济原因引发的事故是指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社会秩序混乱、生产资金供不应求而造成停工待料、职工的工资奖金分配不公平所造成操作者情绪低落等均会有可能诱发事故;自然因素,如暴雨、洪水、狂风、地震、滑坡等发生突变,未能做出充分预测和防范准备而引起的事故。

二事故处理程序

工程施工事故(含质量与安全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如下图:

1、事故发生

施工和监理人员应善于洞察事故苗头,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未遂事故的出现。如果一旦事故发生,应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扩大,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并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妥善保护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可以拍照录像。

2、事故上报

事故发生后,应按规定逐级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决不允许隐瞒事故或避重就轻。对于一般事故每月汇总集中上报有关部门;对于重大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建设主管部门及检察、劳动(如有人身伤亡)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书面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事故报告单位等。

3、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特别是对重大事故调查,应由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组成调查组负责进行。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协助进行技术鉴定、事故分析和财产损失的评估工作。调查组在调查工作结束后10日内,应将调查报告送交组织调查的部门审查,经同意后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有:与事故有关的工程情况;事故发生的详细情况,如发生时间、地点、工程部位、性质、现状及发展变化等;事故调查中的有关数据和资料;事故原因分析和判断;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临时防护措施;事故处理的建议方案及措施;事故涉及的有关人员及责任情况等。

4、事故处理方案

制定事故处理方案,必须要对事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充分的数据资料,广泛听取专家及其各方面的意见,经科学论证,决定该事故是否需要做出处理。如果事故需要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制定安全、可靠、适用及经济的事故处理方案。

5、事故处理方案的实施、检查和验收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造林是指片0.67公顷以上(含0.67公顷)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沙、荒滩(简称“四荒”,下同)人工造林,采伐、火烧迹地更新(简称“迹地更新”,下同)造林,低效林改造和补植、补造;乔木林带和灌木林带两行以上(包括两行)、林带宽度超过4米(灌木3米)、续面积0.67公顷以上(含0.67公顷)的造林。

第三条各种造林,包括国家、集体、合作,国有企业等的造林,必须执行本规定。对外商、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经营等的造林管理可参照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实行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需要制定植树造林长远规划和年度造林计划,组织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完成植树造林规划和年度造林计划确定的任务;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内当年造林的情况应组织检查验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护林组织,负责护林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在大面积林区增加护林设施,加强森林保护;督促有林的和林区的基层单位,划定护林责任区,配备专职或兼职护林员,建立护林公约,组织群众护林。

第五条国家对造林绿化实行部门和单位负责制。属于国家所有的宜林“四荒”,由林业主管部门和其它主管部门组织造林;属于集体所有的宜林“四荒”,由集体经济组织组织造林;属于个人以租赁、拍卖等形式获得使用权的宜林“四荒”,由个人负责造林。

铁路公路两旁、江河两岸、湖泊水库周围,各有关主管单位是造林绿化的责任单位。工矿区,机关、学校用地,部队营区以及农场、牧场、渔场经营地区,各该单位是造林绿化的责任单位。

责任单位的造林绿化任务,由所在地的县(市、区、旗)级(简称“县级”,下同)人民政府下达责任通知书,予以确认。

第六条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同级人民政府制订的植树造林长远规划组织编制造林总体设计、作业设计和年度造林计划,确定各造林责任部门和单位的造林绿化责任,报同级人民政府下达责任通知书。

第七条实行采伐迹地更新与林木采伐许可证发放挂钩制度。对没有按规定完成迹地更新造林任务的林木采伐单位或个人,暂停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直至完成迹地更新造林任务为止。

第八条造林坚持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和适地适树适种源、良种壮苗、科学栽植的原则。

造林种苗要达到或超过国家和省级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推广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提高造林质量。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采用穴状、鱼鳞坑、带状等整地方式,保留原生植被带,维护林地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

第九条各种造林(零星种植除外)必须编制造林作业设计,报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严格按造林作业设计组织施工。

造林作业设计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依据批准的项目造林规划或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造林计划,以造林小班为作业设计单位编制。造林作业设计成果包括作业设计说明书和作业设计图。

第十条造林当年以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下达造林计划和造林作业设计作为检查验收依据。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全面自查,省、地(市)两级林业主管部门联合检查,国家林业局抽查。检查(含自查、抽查,下同)必须严格按照造林检查验收的有关规定执行。检查单位和检查人员必须对造林检查验收结果全面负责,对造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将每次检查的数据记录于相应的造林档案。

(一)造林成效检查验收内容:面积核实率、合格率、成活率、作业设计率、建档率、检查验收率;

(二)抚育管护检查内容:抚育率、管护率、造林保存率以及抚育措施、数量、质量、幼林生长情况。

国家林业局根据各地统计上报的上一年度的人工造林、更新造林面积,组织开展全国人工造林、更新造林实绩核查,核查内容、方法、标准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各种造林项目管理,建立造林档案,并逐步完善国家、省、地、县四级造林管理信息系统。外商、民营企业、个体私营等投资的造林项目也要建立档案,报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原因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发生造林质量事故。

(一)续两年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

(二)当年更新造林面积未达到应更新造林面积50%;

(三)除国家特别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沙荒风口、严重水土流失区外,更新造林经第二年补植成活率仍未达到85%的;

(四)植树造林责任单位未按照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的要求按时完成造林任务的;

(五)宜林“四荒”当年造林成活率低于40%的;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地区及灌溉造林,当年成活率41%—84%,第二年补植仍未达到85%的;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地区,当年成活率41%—69%,第二年补植仍未达到70%的。

第十三条造林质量事故标准分为三级:一般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和特大质量事故。

(一)一般质量事故: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片造林质量事故面积33.3公顷以下;其它片造林质量事故面积66.7公顷以下;

(二)重大质量事故: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片造林质量事故面积33.4~66.7公顷;其它片造林质量事故面积66.8~333.3公顷;

(三)特大质量事故: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片造林质量事故面积66.8公顷以上;其它片造林质量事故面积333.4公顷以上。

第十四条由于下列原因之一造成第十三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依法分别追究相应立项审批单位、规划设计单位、组织实施单位、检查验收单位的相应责任;对项目法人单位和项目法人代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或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造林项目予以批准的;

(二)未经原审批单位批准随意改变项目计划内容的;

(三)不按科学进行造林设计或不按科学设计组织施工的;

(四)使用假、冒、伪、劣种子或劣质苗木造林的;

(五)对本行政区内当年造林未依法组织检查验收或检查验收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六)未建立管护经营责任制或经营责任制不落实造成造林地毁坏严重的;

(七)虚报造林作业数量和质量的;

(八)其他人为原因造成造林质量事故的。

第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本规定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履行而造成本地区发生重大、特大造林质量事故的,国家林业局将建议和督促对事故负责的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对重大、特大造林质量事故的预防、发生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比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造林质量事故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工作应当自事故发现之日起30日内完成,并由调查组提出调查报告;遇有特殊情况的,经调查组提出并报国家林业局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依照本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或者其他法律责任的意见。

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对有关责任人员应当自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调查报告提交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必要时,国家林业局可以对造林质量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员,直接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当地或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或举报造林质量事故情况。接到报告或者举报的有关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应当立即组织对造林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造林质量事故发生后,有关县级、地级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立即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并应当配合、协助事故调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事故调查。违反规定的,国家林业局将建议地方人民政府对所属林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人给予降级或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事故、事故分析与加固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近年来,我国的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不可抗力等自然因素和设计或施工等某方面的原因,建筑工程质量仍存在许多问题,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对这些建筑物加以修复和改造,使其继续发挥作用和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中较常见的问题。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勘察、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存在某些失误,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工程出现了构件强度降低、刚度和稳定性不足及使用功能性、建筑外观受到严重损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严重的还将导致工程事故,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或造成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对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以预防和加固.正确处理工程质量事故,既是搞好工程建设的需要,也是一个称职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想准确的处理工程质量事故,首先要正确分析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一.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很多,现分别介绍一下:

(一)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即不作可行性研究、又无证设计或越级设计、无图施工、越级承包或违法转包等

(二)地质勘察问题。不认真进行地质勘察,随便估计地基承载力;勘测钻孔间距太大、深度不够、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导致基础设计错误等。

(三)设计计算问题。即结构方案不正确;结构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少算或漏算荷载;内力计算错误;结构构造不合理等

(四)建筑材料、制品质量低劣。即结构材料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化学成分不合格;水泥标号不足,安定性不合格;钢筋强度低、塑性差;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防水、保温、隔热、装饰等材料质量不良等

(五)建筑物使用不当。即没有验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加层或任意改变用途,加大设备荷载;甚至在结构或构件上凿各种孔洞、沟槽;以及没有进行必要地维修清理等。

(六)施工中忽略结构理论。盲目施工,造成不应发生的塌方、移位或裂缝;不能正确区别构件在使用和施工阶段的受力性质;施工工艺不当。即土方开挖、回填没有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各分项工程施工顺序组织不合理;砌体工程组砌方法不当而出现通缝;混凝土拆模时间太早,造成裂缝或者局部倒塌等。防水细部不按规程操作。

(七)施工组织管理不正确。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施工规程操作;对现场材料与构件不按规定检查验收;没有健全的各级技术管理制度;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技术措施组织不当;土建与其他各专业施工单位配合协调差等。

(八)灾害性事故。即地震、大风、大雪、火灾、爆炸等引起的整体失稳、倒塌事故。

二.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方法很多,按事故性质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倒塌事故:指建筑物整体或局部倒塌。

(二)开裂事故:包括砌体或混凝土结构开裂

(三)错位事故:包括建筑物方向、位置错误;结构构件尺寸、位置偏差过大及预埋件、预留洞等错位偏差超过规定等。

(四)地基工程事故:地基失稳或变形、斜披失稳等。

(五)基础工程事故:包括基础错位、变形过大,强度不足,设备基础振动过大等。

(六)结构或构件承载力不足事故:主要指因承载力不足留下的隐患性事

故。如混凝土结构中漏放或少放钢筋;钢结构中杆件连接达不到设计

要求等。

(七)建筑功能事故:包括房屋漏水、渗水,隔热或隔声功能达不到设计要求,装饰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等。

三.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为:

(一)事故调查内容包括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调查,一般可分为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补充调查。初步调查内容包括工程情况、事故情况、设计资料、其他资料。详细调查包括:设计情况、地基基础情况、结构实际情况、结构上各种作用的调查、施工情况、建筑物变形观测、裂缝观测。补充调查往往需要补做某些试验、检验和测试工作,通常包括对有怀疑的地基进行补充勘测、测定所有材料的实际性能、建筑物内部缺陷的检查、荷载试验、较长时期的观测。

(二)事故原因分析应建立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其主要目的是分清楚事故的性质、类别及其危害程度等级,为事故处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因此,原因分析是事故处理工作程序中的一项关键工作。在进行原因分析时,应着重弄清楚确定事情原点、正确区别同类事故的不同原因和注意事故原因的综合性。

(三)结构可靠性鉴定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结构可靠性鉴定,就是根据事故调查取得的资料,对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进行科学的评定,为事故的处理决策确定方向。可靠性鉴定是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的规定,对结构进行验算,最后做出结构可靠程度的评价。

(四)事故调查报告包括: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与事故有关部分的工程情况;事故概况,主要包括事故发生或发现时间、事故现状和发展变化情况;事故是否已进行过处理,包括对缺陷部分的封堵、为防止事故恶化而设置的临时支护措施;如已进行过处理,但未达到预期效果,也应予以注明;事故调查中的实测数据和各种实验数据;事故原因分析;结构可靠鉴定结论;事故处理的建议等。

(五)确定处理方案;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实地勘察结果和确认的事故性质,以及用户的要求确定。同类型和同一性质的事故可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案。如结构或构件承载力不足,可采用结构卸载,或通过改变结构受力体系以减小结构内力,或用结构补强等方案处理。在选用处理方案时,应遵循前面提到的原则,尤其应该重视工程实际条件,以确保处理工作顺利进行和处理效果的可靠。

(六)事故处理设计包括;应按照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考虑施工的可行性、重视结构环境的不良影响

(七)事故处理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的标准、规范的规定进行,并应注意把好材料质量关、认真复查事故实际状况、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施工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八)工程验收和处理效果检验;事故处理工作完成后,应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交工验收文件。为确保处理效果,凡涉及结构承载力等使用安全和其他重要性的处理工作,常需做必要地试验、检验工作。常见的检验工作有;混凝土钻芯取样,用于检查密实性和裂缝修补效果,或检测实际强度;结构荷载试验;超声波检测焊接或内部质量;吃、罐等工程的渗漏检验等。

事故处理结论:工程质量事故经过处理后,都应有明确的书面结论。若对后续工程施工有特定的要求,或对建筑物使用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也应明确地在结论中提出。

【参考文献】

[1]崔千祥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科学出版社2002.8

[2]雷宏刚.土木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作者简介】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质量事件 质量事故 管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HAF001/02/01)规定了核电营运单位须向国家核安全局和所在地区监督站报告建造阶段事件,但只给出了几项事件报告准则,没有“质量事件、事故”的概念,而国内各核电项目由于各自的项目特点及背景等情况不同,对质量事件、事故的定义、分级原则、报告方式、管理范围、管理深度等方面也不尽相同。

山东海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核岛是“总承包,中外联合管理”模式,常规岛&BOP及送出工程 为“业主负责、委托管理”,项目参建单位多、接口复杂、管理流程长、项目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和质量意识各不相同。如何在确保各级管理者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项目建造中的质量问题信息、处理进展状态、并及时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将有关信息向监管单位报告的情况下,又能在已确定的项目管理模式下,有效地按照质量保证分级的控制原则,合理确定业主对质量事件、质量事故管理范围和管理深度,是重点考虑的问题,主要原则为:

――质量事件、事故分级应具体明确,便于实施;

――质量事件、事故报告方式应确保质量问题信息传递快速、准确;

――质量事件、事故调查组织职责应明确,确保调查效果;

――调查组组织独立,确保调查结果客观、公正;

――积极倡导核安全文化,调查行为开放、透明;

――开展经验反馈,确保纠正措施闭环管理。

3 海阳项目质量事件、事故管理的具体实施

3.1质量事件、事故分级

通过参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7月20日颁发的《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0]111号文),结合国内同行管理实践,并在广泛征求现场工程管理单位、总包单位、施工单位的意见下,海阳项目以是否“造成人员伤亡”为基准,来划为“质量事件”和“质量事故”。

“质量事件”定义为由于行为人能力的局限性或行为的不恰当性等因素,引发了质量问题,并导致的一定数量经济损失或工期损失的事件。根据造成的工期影响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程度,质量事件分为3个等级:未遂质量事件,一般质量事件和重大质量事件。

“质量事故”则根据《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0]111号文)定义为“指由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工程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使工程产生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质量缺陷,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根据质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质量事故分为4个等级: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别重大质量事故。

各级质量事件与事故的判定准则如下表:

3.2质量事件、事故报告

为确保业主相关管理部门和领导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现场质量状况,要求相关单位在事件或事故发生后以“口头通告”和“书面通告”的方式报告事件、事故进展。各级质量事件、事故报告要求如下:

对于未遂质量事件,承包商无需立即上报,只需在月度质量事件清单上体现。

对于一般质量事件和重大质量事件,工程管理单位需在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口头通告业主,并在质量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填写《质量事件/事故报告单》进行书面通告。

对于质量事故,工程管理单位需在在事件、事故发生后20分钟内口头通告业主,并在18小时内填写《质量事件/事故报告单》进行书面报告。《质量事件/事故报告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质量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公司;事件的简要描述;预计事件将造成的结果;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已采取的行动等。

3.3质量事件、事故调查处理

1)对质量事件、事故的调查处理分工

根据海阳项目管理模式,确定调查分工职责如下:

对于质量未遂事件,如属于责任公司内部事件,不涉及外部接口问题,则由责任方自行组织调查、处理,调查、处理结果需形成纸质文件,以备查验,无需上报;当质量事件涉及承包商之间的接口时,由其共同的工程管理单位负责协调。

对于轻微和一般质量事件,由工程管理单位组织调查,调查、处理结果应形成报告,逐级上报。当质量事件涉及核岛与常规岛及BOP之间的接口时,由业主协调。

对于重大质量事件和质量事故,由业主安全质保组织,工程部、技术部等部门参与成立调查组,工程管理单位进行配合。

2)调查报告

为尽快掌握调查结果,我们要求质量事件、事故在15天内完成调查,工程管理单位在调查完成后3天内通过正式信函方式上报至业主。对于特殊情况的,如涉及技术问题需要进行评审的可适当延长,但不能超过30天。

――质量事件、事故报告的内容一般涵盖以下方面:

――质量事件、事故发生项目或单位的概况;

――质量事件、事故发生经过和事件、事故救援情况;

――质量事件、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质量事件、事故项目有关质量检测报告和技术分析报告;

――质量事件、事故对将来项目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影响分析评价;

――质量事件、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质量事件、事故责任的认定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质量事件、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此外,为确保调查结论充分有效,也为后续经验反馈活动的开展和质量改进,要求质量事件、事故调查报告必须附具有关文件支持材料。

4 总结与思考

海阳项目工程建设已全面进入施工高峰期,施工面大,施工交叉接口多杂,现场土建施工、焊接等工作中,由于施工技术人员不熟悉质量保证要求和中美标准差异等原因,人为原因产生的质量事件也偶有发生。项目质量事件、事故管理体系虽已建立,在施工现场实施,但是实际运行时间短,还将面临实践压力,如:

1)质量事件、事故管理范围尚未覆盖对设计、采购及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质量事件和事故的管理;

2)一般质量事件和重大质量事件以具体的“问题事例”作为分级判定准则,两者“问题事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质量问题造成的工期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在没有经过事件调查,事件产生的影响较难估计,从而对通告事件级别带来影响。另一方面,“问题事例”不能完全代表现场将会出现的问题类型,不利于后续质量事件的管理。

3)现场对质量事件与不符合项的关系问题。

如何通过对质量事件、事故的有效管理,提高项目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已成为质量管理的重点,后续,随着工程实践,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家核安全局,《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HAF001/02/01)[R],1995.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施工活动中发生的工程损害纳入质量事故处理程序。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与处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2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2.1安全事故调查

2.1.1特别重大事故南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南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1.2事故发生的项目部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调查、取汪,为调查组提供一切便利。不得拒绝调查、不得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若发现有上述违规现象,除对责任者视其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和罚款外,责任者还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2.1.3伤亡事故调查程序:调查前的准备一一事故现场处理与勘查一一物证收集一一事故材料收集一一证人材料收集一一影像及事故图一一事故原囚分析一一事故责任分析一一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和事故预防措施一一根据事故调查情况撰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2.1.4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②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③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⑤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2.2安全事故处理

2.2.1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2.2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员没有受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2.2.3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事故责任项目部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出的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建议,编制洋细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经公司安全部门审批后。严格组织实施。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后,由公司安全部门负责实施验汪。

2.2.4对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_T伤认定、劳动鉴定、工伤评残和_丁伤保险待遇处理,南公司T会和安全部门按照国务院《lT伤保险条例》和所在省市综合保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2。2.5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2.2.6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公司或项目部(分公司)安全部门应负责将事故详情、原因及责任人处理等编印成事故通报,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从中吸取教训,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每起事故处理结案后,企业安全部门应负责将事故调查处理资料收集整理后实施归档管理。

2.3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

2.3.1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一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蜜责任:①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②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③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2.3.2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一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②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③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④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⑤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⑥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2.3.3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①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②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③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④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2.3.4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②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③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④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2.3.5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②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③阻碍、干涉事故凋查工作的;④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2.3.6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汪旦《{;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提供虚假证明的中介机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及其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3.7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员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②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

3结论

上一篇:移动手机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节能设备调查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