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5 10:35:50

质量分析报告

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一、答卷情况

本学期末,在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统一安排下,我们对我镇小学一至五年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抽测、分析工作,下面就根据抽测情况,对我校小学教学质量作如下分析:

1、从成绩统计表分析来看,由于我镇重视非统考学科的教学,除语文、数学学科的成绩相对稳定外,英语、综合(科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也还比较扎实。语文学科学生的成绩都比较理想,优秀率、及格率都较高,数学学科随着年级的升高有所下降。可见,教师群体的整体教学还是比较认真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特别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

2、从各年级教师试卷分析的情况看,各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好。除个别题目比较灵活,得分相对稍低外,其他各项都掌握得较好。各年级大多数学生在图形操作、统计分析上都表现得很好,这说明教师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重视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年级、各学科的成绩大部分稳定外,也有的年级或学科成绩有所下降,试卷分析中反映的问题还很多:

(一)语文

1、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如学过的汉字不会书写,或写错别字等。

2、部分学生书写不够规范,不认真。

3、能力题,个别学生掌握不好。如五年级扩句或仿句不按要求去做。关联词掌握不好,从给出的关联词中选择还可以,随便给个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填得五花八门。

4、学生对阅读分析的得分率还是相对稍差,究其原因:一是平时训练得材料少;二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读懂文章就开始回答问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稍有难度的,如四年级阅读中的“饥荒”、“光景”,学生都不理解。

5、个别学生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语言空洞,词汇量小、不生动,叙述不流畅。达不到规定的字数,有错别字、病句等。

(二)数学

1、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好,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还没有逐步形成,不认真审题,个别学生甚至落题。

2、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加强,如:四、五年级制作统计图,个别学生计算不认真,不写名称;在平面图上辨别方向标出场所,不够精确,总有误差。3、部分学生学知识死,不会变通,分析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低。

3、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计算能力不强,准确率不高,尤其是计算题。

4、部分学生答题速度慢,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

(三)英语

1、记忆性知识掌握不牢。本次检测关于单词拼写题、语言规则题、各种英语小疑点等需要背会的知识,学生的完成情况不理想。

2、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此次检测,四、五年级各有一篇阅读文章,四年级连词成句,每个年级的情景会话,都需要学生能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大体看懂全文,学生根据语篇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整理能力都很差。

3、学生写作能力不强。本次检测,有二成学生写不出成形的文章,还有部分学生写的文章单词、语法错误太多,看不出写的是什么意思。

4、三、四、五年级的试题在对学生能力的测试中难度较高。三年级要求学生会抓住主要信息进行分辨,这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四年级直接出现字母发音规律认读单词并进行归类,加大了难度,并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五年级则出现书写partc部分的单词,提高书写的难度……

5、两级分化现象突出。一是同班学生之间的,另一方面是班级之间的。

(四)综合学科

我镇基本能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尤其是中心校,平时教学抓得紧,落得实。但由于学生、家长普遍觉得学好数学、语文、英语就可以了,对其它学科不太感兴趣,加上学生也是边学边忘,课后学生又不愿及时主动地去复习巩固,课本知识掌握得还可以,再加上条件限制,学生对于课外知识了解得不多。

三、分析教学现状及主要原因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行为影响教学成绩的提高

1、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有些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围着教师转,被动学习。有人来听课是一种教法,真正上起课来是另一种教法。

2、课标理解不透,教材挖掘不深,教法研究不足,学法指导不够。新课标教材,其编排意图,内容安排都具有很大的伸缩空间,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探究的自由。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例题讲解例题,就课文读课文,就练习做练习的现象严重,缺乏教学思想的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3、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够。许多课堂上,教师就是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凭借这些,即使最优美的语言文字也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远程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教学的重难点突破不够。

4、后进生辅导缺乏计划安排,随意性大,转化率低。可以说,每个班级都不同情况的存在一些后进生。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教师是力没少出,但效果不明显。

(二)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学校的教研活动基本能正常开展,但大多是老套路。一是教研组开展得不够深入,学科组、备课组群体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个别教师工作虽然很务实,但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不能主动地、充分的利用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教研意识、问题意识、反思意识也相对薄弱。三是缺少优秀资源的专业指导,没有开阔的视野和先进理念的支持。

(三)教学常规落实不到位

表面看起来,我们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都很到位,但在具体操作上缺少实效,实际问题还是很多。课堂上一些教师还是“满堂灌”,学生学习还是很被动。作业训练形式单调,布置作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作业效益不高。课外积累与动手训练较少,造成训练不全面。

(四)村小管理还有待加强

一是中心校成绩来看比较正常,无论是平均分还是及格率,成绩相差无几。但村小成绩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村小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加强;二是各学科之间存在差距。总的来讲,语文、数学成绩较好,英语成绩相对较差。目前我镇一部分村小没有开设英语课,即使是开设了,也参差不齐。加上村小教学设施不齐,任课教师水平差异很大,大部分是年龄偏大的老教师,他们知识结构陈旧,职称已经晋级,很多工作态度消极,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所以教学质量更是很难提高。学校领导平时又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对村小、教学点教师的教学情况检查甚少,指导不可能全面,同时又缺少整改监督措施,致使整改难到位,收效不大。

(五)学生状况

一是留不住优质生源。由于我镇离临江城区较近,再加上花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很多职工在临江买楼,这个学期以至下个学期往外转学的现象严重,造成了生源的严重流失。

二是家庭教育的隐性缺失。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素质及认识程度不够,再加上有些家长外出打工做生意或单亲家庭,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父母或亲戚照应,暂时监护人根本无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管不了,在管理孩子方面疏于管理,有些学生的家庭作业应付了事或干脆不写。即使老师与家长沟通,家长也不闻不问,或说管不了。这样缺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只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就导致了各班级中都有学困生。

三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大部分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能完成学习任务,还有一部分孩子厌学,只要一离开老师的视线对学习任务是能拖就拖,拖到放学没完成老师也得让他回家,回家就更不学习了。

四、今后教学设想及对策

根据我镇小学教学工作的现状,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效率。

1、认真备课,设计最佳方案。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先要吃透教材,然后翻阅各类教学参考书,最后根据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领悟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切实改进课堂教学。使教师尽快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保证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懂的,教师则坚决不讲。把握教学的节奏与容量,使教学时间安排得科学合理,保证学生在课堂里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主动积极地思维,实实在在地训练,学会动手操作等。教导处、教研组要深入课堂听课,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及时发现处理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之间也可以互听课,进行交流探讨,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质量分析报告范文(二)

一、试题分析:

我校组织的本次考试属摸底性质,因此从试题意图上看,能够立足于七年级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实际,紧扣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题目面向于全体学生,注重课本基础,考查课内字词,考查课文相关知识,与生活的关联不紧密,试题的样式古板,不够创新与灵活,基本上是就教材考教材。

语文试题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分为三大板块。

一是积累和运用。共涉及看拼音写汉字、背诵默写、修改病句、名著阅读,口语交际五个小题,共计25分。从试题中可以看出,字词均为课下注释,背诵前四个小题为课文内容或是诵读欣赏内容,属应该背诵范畴,只有第五个小题是让学生写出描写秋天的诗句,稍微宽泛一些,并无多大难度。修改的病句为经典性案例,只牵扯成分残缺和句式杂揉两类问题,名著阅读考察的是《汤姆·索亚历险记》,只涉及了作者国籍与姓名,主要人物等基本情况,口语交际为请求类试题,只需要学生能够讲出理由,表明请求意愿即可得分。

二是阅读。共设计了两个语段,一则是现代文,一则是文言文,共计35分。其中现代文阅读为原课文语段,前两个小题应该是语言的规范使用方面的语法问题,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考查。第三个小题和第五个小题考察了学生的阅读涉猎面,只能说相关,也不属于能力考查。只有第四个小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语段大意,才算得上一个能力考查方面的简单试题。文言文阅读也是原课文语段,主要考察了作品出处,文言虚词与实词,句子翻译,比喻句和概括主要内容几个方面。因在讲课过程中,这些知识或是能力都是基本课堂要求,所以没有答题障碍。

三是作文。总分40分,要求学生写不少于400字的文章,题目要求比较宽松,学生选材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从自己生活实际中容易得到,也比较容易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详略安排,便于抒发真情实感。

二、考试结果分析:

就试卷情况来看,三个板块的失分率都比较高。其中尤以积累和运用部分的失分最为可惜,看拼音写汉字一题中,肇事的“肇”字错误是普遍现象,大多数学生由于书写习惯的原因,在“户”字下面加上了一个口字,导致错误发生。在背诵默写中,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记忆似是而非,容易写错个别易混淆的字眼,导致失分。这说明学生的背诵关可能过得不是很好,或者可以这么说,背过了,可就是有些字写不出来,写不正确。修改病句中,90%的学生不能正确答出第一小题,找不到问题的症结,认识不到成分残缺的毛病,根本就不知道只要取掉“通过”或者“使”都能够使语句通顺,这说明学生平时用语不够规范。当然,此种现象的产生,也可能与苏教版语文科教材对语法的淡化有一定关系。口语交际中,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洋相百出,有给母亲上政治课的,有苦苦哀求母亲的,有的竟然用了“你不让我出去打篮球,我就自杀”这类让人目瞪口呆的语言,充分暴露出当代青少年学生礼仪缺失,不大懂得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的特点来。二是阅读考试习题本就与所选语段的关系不大,甚至大部分可以独立作答。大多学生表现出涉猎面较窄的缺憾,也表现出课堂上已经基本掌握,但不能用自己的话语精准概括的特点,凡此两种,导致失分过分严重。从试卷卷面上反映,现代文阅读17分,大多数学生得分均只能在7到9分之间,当中还有学生以0分出现的情况。文言文阅读中,学生对文章出处掌握不错,可是翻译起来,抓不住关键词语,甚至不能把两个分句有机地联系起来,导致失分过多。其次对比喻句一题,考查目的相当明确和简单,但竟然有学生一空未填,这就说明学生在听课时,可能能够意会文章内容,但对具体的解释不能入脑入心,浅尝辄止。三是作文方面,学生的字数都能满足要求,也能把填写的词语有效地表现出来。可是综观全文,总会觉得文章详略上安排很不得当,甚至有半数以上同学写不清产生这种行为或心情的原因,让文章成了空中楼阁,没有厚重的基础。大部分学生的语言停留在去写一件事上,强于记流水帐,却忽略文章主要的情趣的生动。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写的话语前言不搭后语,不通顺,无联系,而且是错别字满纸,实在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三、考试的反思:

针对以上指出的存在问题,去思考我们教学中还可能出现的偏差。

我不难看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一是表现在课前预习方面做得很不到位,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消灭字词,掌握文意都不能达到。二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听讲,根本达不到课下去积极背诵精彩片段的要求,学生在下课后,很少再去花时间巩固所学,本已经掌握的知识随着时间推移遗忘加剧得很快,更不用说主动去涉猎一些课外读物了。三是上课时没有养成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不注意听课方法的积累,导致一味被动接受老师所讲,概括归纳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还有一点,就是学生从语文课中得到的精神愉悦不够,熏陶不够,感染不够,其主要表现在语言的不够文明,礼仪失范,不懂得最起码的尊重,不会与他人进行平等的交流,道德品质低下,自私狭隘。

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今后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初始阶段,不排除使用强制性手段的可能。还应该加强检查与监督,真正做到在精讲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地强化训练,让学生们明白语文学习的规律。换句话说,就是一边进行素质教育,一边也不能让应该教育落空。另外,应该加强挖掘文章学习过程中的人文内涵,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不能只讲语法规范,不讲礼仪规范。

质量分析报告范文(三)

本次试卷共分听力、笔试二个部分。据试卷抽样分析及任教教师反映,认为本次测验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比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对听、说、读、写综合知识掌握及实际运用能力,内容覆盖全册教材,无难题、偏题。由于学生对英语知识掌握较好,本次英语基础题得分较高,部分同学答得很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把本次英语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本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听力题,第二部分是笔试题。

一、试题的特点:

(一)、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中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则,坚持依据于课本,但又避免教材中机械的知识,对于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如动词的时态的运用,重点短语等),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础。

(二)、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

英语作为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小学英语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确立以听说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读写跟上的原则进行。

(三)、渗透了能力考查的要求

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能力。在试卷的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活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二、答题情况

(一)、听力部分

听力测试旨在考查学生听音、辨音及听力理解和快速反应能力。听力共有两块内容,分别为:一、听录音标序号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或词组;二听录音,根据问句选择正确答句。整体来看,听力部分得分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失分多得也有。学生有的不能领会录音内容中的关键信息点,有的能听懂句子但是不能根据句子的整体写出单词的恰当形式,以至造成失误。

(二)、笔试部分

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语音、词、词组、语法等方面的考查。现分述如下:

一、语音题,由于部分学生分不清音标的发音,造成本题的失分率较高。

二、选择填空。内容都是书上平时的对话内容,部分学生做得很好,但也有很差的,原因是因为不能弄清楚句子的含义故不能准确找出答句。

三、找出对应句。本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对话理解能力,而且考查了学生正确使用和判断识别句子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答对,得分率较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出错。

四、填写正确形式。本题是学生考察学生对语法的掌握,考的语法点学生的掌握情况比较好,所以本题的得分也高。

五、填空。本题较为简单,学生多数完成的不错,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得分率也很高,但少部分学生因为对据以理解不够,对单词的拼写没掌握好,所以也做错。

六、阅读短文。此题除考查学生阅读能力本次还增加了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第一小节,看图填写序号,这种题型平时训练的少,所以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失分的也多。第二小节由于课文比较简单,总体上答得比较好,错误不多。

七、习作。要求学生不少于写出6个过句子。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而看,学习较好的学生写得不错,能够满分,但也有一部分较差的学生就不同了,出现很多错误,甚至还出现白卷。其原因就是学生基础不扎实,对英语失去了学习兴趣,没有下功夫去学习。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阅卷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3、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课标》规定“学生应达到一定量的课外阅读量”。其实,试卷上每一题都要求学生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要学的必要条件,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防止“二极分化”提早在小学出现。让所有学生能扎扎实实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让所有学生能在以后的持续英语学习中有更好的发展潜力。

5、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对差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让差生重新找到学习英语的兴趣,从基础抓起。

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18-01

病案管理学认为:归档病历应保持病历的完整性及正确性。病历的完整性包括保持病历不缺少相关医疗护理文件;医疗护理文件均有相关人员签字(包括医师、护士、患者)。医疗护理文件的正确性是指书写内容客观、真实。但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使归档病历缺少某些医疗护理文件的情况时有发生;也常常出现医疗护理文件在归档时仍然缺少医师或护士或患者签字;也时有医疗护理文件记录的正确性不够。医疗护理文件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记录,保持归档病历的完整性及正确性是医学研究的需要;是患者能够及时查阅病历的客观依据;是患者进行医保结算的依据;是医师对再次入院的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和治疗的依据。目前,由于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知识的不断增强,而使医疗纠纷次数明显增多,归档病历的完整性及正确性就成为院方和患者产生纠纷时患者或者院方进行举证的法律依据。因此,保持归档病历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就显得特别重要。

1 归档病历检查内容 2013年三季度我院患者出院总人数为2953,病案室主任抽查归档病历共66份,病案室质检员检查归档病历共2593份。病案室主任主要检查归档病历的内涵质量。病案室质检员检查如下内容:首页是否有漏填写项目,是否缺少出院记录、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术前小结、手术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麻醉前记录单、麻醉计划单、麻醉记录、麻醉后监护记录单、麻醉后随访记录单、麻醉总结、手术安全核查表、待产记录、手术风险评估单、麻醉、手术记录、产时记录、手术护理记录单、术后病程记录、会诊单、医患沟通记录、医患双向承诺书、临床路径同意书、护理记录单、病理报告单、器械检查单、常规化验报告单、特殊化验报告单、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体温单、住院病历质量评定标准等医疗护理文件。检查病历首页是否缺少相关医护人员签字,检查病历首页是否有漏填写项目。检查医师或护士的病历书写是否有漏签字,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手术同意书等知情同意书是否缺少患者签字,检查医嘱单是否有医师或护士漏签字,检查护理记录的书写内容是否正确,检查体温单是否有漏填写项目。检查病历的排序是否按规定的顺序排序。

2归档病历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病案室主任检查归档病历所发现的问题

2.1.1 诊断不完整,如:“扁桃体炎”应注明急性扁桃体炎或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

2.1.2 病程记录缺少内涵质量;

2.1.3 病程记录不简练,阴性症状、体征记录记录过多;

2.1.4 诊断不完整,“肺炎”是左肺炎还是两肺炎;

2.1.5 医嘱给予中药治疗缺少治疗分析;

2.1.6 上级医师查房不能完成每周一次;

2.1.7 检查异常结果无分析、未复查;

2.1.8 沟通记录缺少实质性内容;

2.1.9 病史有笔误;

2.1.10 病程记录不能反应疾病波动情况及治疗效果;

2.1.11对阳性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异常结果缺少诊断、治疗分析。

2.2 病案室质检员检查归档病历所发现的问题

2.2.1 医师未签字就把病历归档;

2.2.2 病历首页有较多的漏填写项目;

2.2.3 病历顺序排列错误;

2.2.4 入院宣教患者签名为患者家属签名不妥;

2.2.5 病历首页缺少责任护士签名;

2.2.6 护理评估单缺少患者姓名;

2.2.7 妇产科病历首页新生儿出生体重未写;

2.2.8 病历首页用手工书写不规范;

2.2.9 护士未把护理评估单等护理文件及时归档;

2.2.10 病历首页各科室联系人关系均空白;

2.2.11 医嘱重新抄写后有漏签字;

2.1.12 首页地址填写不全,如江苏省、镇江市空白;

2.1.13 儿科病历首页过敏药物未写;

2.1.14 医师和护士之间的病历质控流程不规范;

2.1.15 护理记录字迹潦草;

2.1.16 护理记录有铅笔书写的护理内容及签字;

2.1.17 儿科病历缺少临床路径同意书;

2.1.18 新上岗的医师疾病诊断书写不规范;

2.1.19 缺少相关检查报告单。

2.1.20 转科病历护士未对护理文件进行检查和完善就被送入其它科室。

3 病历质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个别医师责任心不强;

个别医师病历书写规范掌握不熟练;

个别医师安全意识不强;

个别医师法律意识不强;

科室病历质控医师责任心不强;

科室病历质控护士责任心不强;

科室对屡次出现的问题持续改进力度不强;

科室对病历质量持续改进意识不强;

上级医师质控病历责任心不强;

科室对病历质控不重视;

科主任对病历质量管理意识不强;

科室对病历书写、质控培训不够;

科室质量小组督查不够;

科室制度落实不到位;

个别住院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个别住院处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

病案室培训病历书写不够;

病案室指导各科室不够;

病案室病历质量统计指标不完善;

医务科对病历的督导、检查不够;

医务科考核、处罚力度不够;

医务科病历专项考核标准不详尽;

电子病历系统不完善;

科室制度落实不到位;

新制度、新规定宣传不到位;

新制度、新规定培训不到位;

新制度、新规定科室医师掌握不到位;

科室人力资源配备不到位;

医师在质控病历时,有其他人干扰;

医师和护士之间的质控流程不规范。

医师和护士之间协调不够。

4 2013年三季度和二季度病历质量比较分析(见表1和表2)

2013年3季度和2季度年病历质量存在问题的分析比较(病案室质检员所查病历)

表1

2013年3季度和2季度年病历质量存在问题的分析比较(病案室主任所查病历)

表25 结论 2013年3季度病历质量大于2013年2季度年病历质量。

6 持续改进建议

6.1 切实提高思想认识,重视病历质量。

6.2 各科室要组织医师认真学习并切实落实《住院病历书写基本要规范实施细则》。

6.3 组织学习优秀样本病历,要互相交流、学习、讨论、虚心请教。

6.4 医疗、护理文件书写要及时完成,医务科进一步加强病历环节质量督查工作。

6.5 病历质量与奖惩挂钩,对质量较差的病历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对不合格病历限期整改,对病历书写质量好的人员给予表彰。

6.6 检查结果立即反馈科室以予以整改。

6.7 科室主任要严查、严抓病历质量。

6.8 护理部严查、严抓病历质量。包括在院病历质量和归档病历质量。护士在检查病历时要认真、细心。护士要加强护理业务知识的学习,才能保证护理文件书写的正确性。

6.9 护士在把病历送入病案室之前,如果发现有医师未签字,立即通知医师签字后方可把病历送入病案室。

6.10 病案室工作人员向妇产科医师讲解病历首页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性。

6.11 护士长对关于护理文件书写、病历整理的新制度落实要进行督查。

6.12 护理部把护理文件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制作成PPT,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讲解,使护士长把护理文件存在问题的改善措施落实到每位护士。

6.13 护士长要督促护士把护理评估单等护理文件和病历一起送入病案室。

6.14 病案室工作人员发现医师用手工书写的首页,立即通知医师重新用电脑书写并打印病历首页。

6.15 病案室工作人员去挂号室调查,发现是挂号室的联系人关系代码和病案信息系统的联系人代码不一致,已请计算机工程师把挂号室的联系人关系代码和病案信息系统的联系人修改为相一致。

6.16 病案室工作人员向各科护士长讲解入院宣教患者签名为患者家属签名的不妥之处,因为其他人查阅病历时不知道患者签名为患者家属签名的入院宣教是否属于该患者的入院宣教,而且入院宣教患者签名为患者家属签名也不符合逻辑。如果患者本人不能亲自签名的,由患者家属代签名,可以这样签名,患者姓名:××× (家属的姓名代)

6.17 护士排列病历顺序紊乱的现象已经大大好转,护理部要及时给予表扬,以使护士能够巩固良好的表现。但对于新增加的医疗文件和护理文件的排序仍需掌握一定的技巧,如与麻醉记录有关的医疗文件和麻醉记录放在一起(根据时间的先后),手术风险评估单和手术记录是一个类别,把手术风险记录放在手术记录前面。

6.18 医师把医嘱重新抄写后,暂时不要把医嘱单原件丢弃,通知护士签字,并且经2人把重新抄写后的医嘱单和医嘱单原件核对后方可把医嘱单原件丢弃。若病案室工作人员再次发现重新抄写的医嘱单护士均没有签字,给予相关人员扣款500元/份。

6.19 护士在检查、整理病历之前先询问医师病历是否已检查和完善,病历经医师检查和完善后,护士再对病历进行检查、完善和整理。

6.20 责令护士整改书写潦草的护理文件,杜绝下次再出现书写潦草的护理文件。

6.21 挂号室、病案室、医师、护士、医务科召开病历首页书写方面的联席会议,共同把病历首页填写正确、完整。

6.22 病案室主任向儿科医师讲解病历首页填写过敏药物的统计学意义。

6.23 病案室工作人员向医师讲解病历首页填写江苏省、镇江市的重要性和意义。

6.24 病案室工作人员向护士讲解护士把护理记录重新抄写后,如有其他护士书写的护理记录,应把其他护士的姓名、患者的住院号码和姓名、需要重新抄写的护理记录日期、时间写在黑板上,限期其他护士在3天内完成补写护理记录和补签字。

6.25 新上岗的医师上岗前需到病案室查阅病历,从中学习高年资医师书写的疾病诊断,经病案室主任考核疾病诊断书写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6.25 病区护士根据医嘱进行整理病历和对病历进行排序[1]。如妇产科护士在对住院号码为“0049972”的病历进行排序时,根据医嘱查看检查报告单,医嘱表明病历应该有绒毛组织病理检查报告单,但在整理、排序时发现缺少绒毛组织病理检查报告单,就可立即通知医师完善病理报告单。

6.26 病案室工作人员对归档病历缺陷进行精确统计。

6.27 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方法对归档病历缺陷进行分析,找出归档病历缺陷的根本原因。

6.28 患者转科时,所在科室护士要把护理文件检查并完善后方可送入其它科室。

参考文献

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农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北缘,北起天山山地,南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东跨沙雅县,西至柯坪县,东西相距281公里,南北相距180公里。棉花产业是农一师阿拉尔市的主导产业,师市共有23个植棉团场(处)、乡,25家棉花加工企业。2010年,棉花种植面积132万亩,截至2010年度,已技改企业25家,共技技改生产线63条。

2010/2011年度农一师棉花质量分析报告以2010/2011年度(2010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农一师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结果客观、公正,检验数据真实反映农一师棉花的质量状况。

一、数据来源

2010年度,农一师棉花总产量26.41万吨,全师公证检验细绒棉10.0595万吨,占全师细绒棉总产量的38.43%。2010/2011年度农一师棉花公证检验量比例见图1。2010/2011年度农一师加工企业棉花公证检验量统计见表1。

我们通过对全师公证检验的10.0595万吨细绒棉的品级、长度、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反映农一师棉花质量状况,棉花涉及农一师24个加工企业。

二、农一师棉花品质情况

(一)品级

棉花品级是棉花外观和内在质量的综合反映,是评价棉花质量的主要指标。根据棉花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棉花品级分为7个级,品级指标数值越小,品级越好。

表2为2010/2011年度农一师加工企业公检棉花品级状况统计。棉花品级以3级为主,占49.98%。棉花品级好的加工企业结合送检量分析有:农一师五团玉尔滚民族分场轧花厂、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工副业开发公司和七团粮油加工厂,2级及以上棉花分别占85.33%、78.45%和64.65%且4级及以下棉花比率均低于5%。棉花品级差的加工企业是五团加工厂、十四团加工厂和十六团新开岭加工厂,4级及以下棉花分别占41.45%、35.05%和26.13%。

(二)长度

长度是反映棉花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棉花长度以1毫米为级距,从25毫米级至32毫米级分为8个长度级。棉花长度越长,可纺纱线等级越高。

表3为2010/2011年度农一师加工企业公检棉花长度状况统计。棉花长度主要集中在28毫米和29毫米,分别占43.11%和41.83%。农一师一团沙井子民族农场棉花最长,30毫米及以上棉花占50.12%;农一师二团加工厂、农一师十团加工厂和农一师六团加工厂的棉花长度较好,29毫米及以上棉花分别达到96.73%、94.54%和78.92%。棉花长度差的加工企业是南口加工厂和农一师七团加工厂,27毫米及以下的棉花分别达到30.41%和30%。

(三)马克隆值

马克隆值是棉花细度和成熟程度的综合反映。马克隆值过高或过低的棉花对纺纱均有不利影响,马克隆值适中的棉花才能获得较全面的经济效果。马克隆值在3.7~4.2范围内的棉花马克隆值级定为A级,为马克隆值较好的棉花,马克隆值在3.5以下和5.0以上的定为C级,其余为B级。马克隆值达到A级和B级的棉花为马克隆指标正常的棉花。

表4是2010/2011年度农一师公检棉花马克隆值级状况统计。棉花马克隆值主要集中在A、B级,分别占8%、36%。棉花马克隆值较好的加工企业依次是农一师五团玉尔滚民族分场轧花厂、农一师六团加工厂和农一师十三团综合加工厂,A级棉花比率分别达到38.4%、25.76%和15.11%。棉花马克隆指标正常比率高的加工企业依次是农一师五团玉尔滚民族分场轧花厂、农一师六团加工厂和农一师十一团棉副产品加工厂,A级和B级棉花比率合计达到89.61%、72.72%和62.12%。棉花马克隆值较差的加工企业依次是阿拉尔加工厂、农一师十二团棉花加工厂和阿拉尔良繁场,C级棉花比率分别达到84.69%、83.09%和76.38%。

(四)断裂比强度

断裂比强度是反映棉纤维拉伸强力的指标,对棉纱质量有重要影响。棉花断裂比强度越高,可纺纱线等级越高。断裂比强度从很差到很强分为5档,各档断裂比强度范围(单位:cN/tex)见表5,其中断裂比强度为强、很强档的棉花为纤维强度较好的棉花,断裂比强度为差、很差档的棉花为纤维强度较差的棉花。

表5是2010/2011年度农一师加工企业公检棉花断裂比强度状况统计。农一师二团加工厂棉花断裂比强度值最好,纤维强度较好的棉花占62.03%。大多数企业棉花断裂比强度集中在中等档,全师断裂比强度中等档棉花占71.04%。棉花纤维强度较差的加工企业依次是农一师七团加工厂、农一师十六团新开岭加工厂和农一师十三团综合加工厂,断裂比强度在差及很差档的棉花比率合计达到71.62%、43.12%和32.6%。

(五)综合质量状况

图2~图5是2010/2011年度农一师棉花与2009/2010年度农一师棉花公证检验各项指标比率对比图。

总体看,2010/2011年度农一师棉花以3级为主体,3级及以上棉花占87.11%,高等级棉花(1、2级)占总量的37.13%;长度集中在28毫米~29毫米,高长度级棉花(29毫米及以上)占50.479%;马克隆值级以B级和C级为主,马克隆值较好的棉花占42%;断裂比强度以中等档为主,断裂比强度中等及以上棉花占82.33%,断裂比强度强档及以上棉花占7.4%。

2010/2011年度农一师棉花质量与2009/2010年度农一师棉花质量比较,高等级棉花比以往都有所增长,品级3级及以上棉花比率低于上年度;高长度级棉花比率和28毫米及以上棉花比率比上一年度要高;马克隆值A级、B级棉花比率均低于上年度;纤维强度中档和差档棉花比率高于上年度,纤维强度强档棉花比率低于上年度。

三、农一师棉花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0/2011年度农一师棉花质量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数据来自中国棉花公证检验阿拉尔实验室,统计分析结果是公证检验数据的客观反映,本年度的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不能完整反映农一师棉花的质量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检验量。2010年度,农一师所有改制企业没有按改革要求全面实现包包送检,全师六成棉花没有参加公证检验。在中纤局、自治区纤检局及农一师领导的多方协调下,加工后期企业送检量有所增大,但多为机采棉及3级及以下等级籽棉加工的棉花。

(二)棉花的种植和采摘。近年来,棉花种植品种杂、品质差异较大,也影响棉花等级及内在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加之,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量外来拾花工从事棉花采摘工作,使保证棉花品质的“四分”工作流于形式,分级分垛工作名存实亡。

(三)加工企业的管理。农一师加工企业生产线大多为机采棉配置的大机型设备,加工能力强,加工速度快,存在开快车忽视质量的现象,影响加工质量。

公证检验数据已是国家掌握棉花质量最主要的统计信息,公证检验数据在国家棉花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新年度,我们希望农一师企业全面送检,通过科学的公证检验数据为师市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完整的棉花质量分析报告,为有效掌握师市棉花产量、质量状况,提高棉花质量,促进棉农增收,发展棉花产业作出贡献。

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考试命题分析;试卷命题质量分析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学生答卷质量分析,对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具体材料请详见:

一、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考试命题分析1、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整体的难易适中。2、评分原则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试题是填空及单项选择,这部分试题条案是唯一的,得分统一。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原则是,以知识点、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步骤为依据,分步评分,不重复扣分、最后累积得分。

三、试卷命题质量分析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两小时内解答各题容量是足够的,知识点的容量也较充分。平面向量考查基本概念,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形式,与非零向量的共线条件,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直线与二次曲线考查,曲线与方程关系,各种直线方程及应用,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的应用,方程中参数的求解,各几何要素的确定,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空间图形着重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线的位置关系、两面的位置关系、线面的位置关系、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距离计算等问题。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为减轻学生负担末列入试题中(但复习中仍要求应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该部份试题分数约占30%。三章考点放在平面向量、直线和二次曲线,其次是空间图形部份。故考查的主次是分明的,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学生答卷质量分析填空题:第1至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85%左右,其中大部份学生对书写向量遗漏箭头,部分学生将第3题的答案(-9,3)答成(9,-3)或(-9,-3)等。符号是不清楚的,反映出部份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并非完全掌握。第4~7题涉及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70%左右,其它学生主要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多数对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清楚。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尚好,答对率70%左右。第11~13题反而答错率占65%左右,主要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第1题选对的占80%以上,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中的公理及推论掌握较好。第2题选对的占70%左右,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和第6题,其次是第5题。第5题多数错选(A)或(B),可见学生对一般圆方程用公式求圆心和半径不熟悉,同时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和半径也掌握不好。特别是第4题平行坐标轴,坐标变换竟有33%的学生错选(B)或不选(空白),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第6题不少学生错选(B),反映出学生对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混淆,判断两向量相等的条件也不明确,才会出现如此的错误。第三题:(1)题是考查异面直线的成的角及长方体对角的计算。对本题的解答约80%的学生能找到异面直线A1C1与BC所成的角,但有30%~40%的学生不习惯用反正切函数表示角度,反而用反正弦或反余弦函数表示角度,教学中应引起跑的重视。计算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仅有20%的学生会用简捷方法“长方体的对角线的平方等于长、宽、高的平方和”。其余学生计算较繁琐。(2)题是考查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约有80%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有用解析法的,也有用向量法的,也有用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综合知识证明的“三点连线中,两线之和等于第三线则三点共线”,反映出各教学点对该问题给出了多种证明法和思路,值得提倡。第(3)题考查根据不同的己知条件选用向量数量积的表达式。第四题:1题主要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学生的解答,多出现两种方法,按轨迹满足椭圆定义求解或按求轨迹方程的四大步骤求解,但解答中又出现不少错误。第五题:1题是考查由给定双曲线的条件求它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但不少学生将双曲线中的参数a,b与随圆中的参数a、b、c混为一谈,对渐逐近线方程掌握不好,不能根据渐逐线的位置,写出渐近线的方程。2题主要考查用向量法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但不少学生随心所意,反而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严格讲这是错误的,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学生在证明中逻辑混乱,逻辑推理叙述不严密,在矩形的证明中,用“垂直证明垂直”。对向量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求向量的坐标时,差值的顺序不对,导致计算错误。第六题: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一是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二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本题评阅结果,有近60%的考生得满分,这些学生是掌握了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清晰,能迅速地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证明ΔABC和ΔBDC是直角三角形,求出BC和CD后,又用三角函数计算CD与平面所成的角。有的学生构造三角形思路灵活,连接AD得直角ΔABD,在此三角形中求出AD,又在直角ΔDAC中求出CD,最后在直角ΔDBC中求出DC与平面所成的角,即∠DCB。在20%的学生错答的原因是找不准直角,把直角边当成斜边来计算,导致解答错误。有近20%的学生空间概念较差,交白卷,有的认为AB与CD是在一个平面上且相交,完全按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答本题,如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这是完全没有空间概念的主要表现。五、通过考试反馈的信息对今后教学的建议通过以上考试命题,试卷质量,答卷质量,基本概况的综合分析,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是非常必要的。将考试成绩通报各教学点,对互通信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分析和探索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教育(高职)的教学规律,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通过考生的答卷分析,各教学点要开展教研活动,分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

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一、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采用新密市教体局教研室统一试卷,从考试反馈情况来看,各科试卷结构合理,难易程度适中,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错误,能较好的体现通过考试测评学生学习状况,对学生下段时间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特别是试卷的内容能体现现代评价思想,不完全注重学生的知识的记忆,而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检测的结果

本次教学质量检测,全校有594名学生参加,13个教学班,30个学科。其中语文学科从平均分来看,一一班、二一班、二二班、六一班、六二班人均均超过80分;从优秀率来看较高的班级有六一班、六二班分别超过了百分之八十,其次是五二班和五一班也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数学学科从平均分来看人均在80分以上的班级有一一班、一二班、一三班、二一班、二二班、三一班、六一班、六二班;较上学期多了三个班级。优秀率较高的班级有五一班为百分之八十六点六,一二班为百分之七十点六,一三班为百分之七十二点七,六一班为百分之七十,也较上学期有较大的提高;英语学科人均在及格以上的班级有三一班7505,三二班67.5,四一班68.7,四二班70.6,五一班60,优秀率较高的班级有三一班百分之三十二点七,四一班百分之三十五点七。

就班级而言,人均(只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均超过了170分,优秀率较高的是一二年级,都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多。

说明;一、二年级语文、数学按90分为优秀计算;三、四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按85分为优秀计算;五、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按80分为优秀计算。

具体统计数字见《来集镇矿区小学2009-2010学年下期期中考试成绩统计表》

三、取得的成绩

通过本次期中检测,可以看到我校前一段的教学工作是扎实有效的,整体成绩无论是平均分或者是优秀率等都较上学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首先是因为学校在本学期中继续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定时对教师教案撰写、作业批改进行检查通报,有力的强化了教师对常规教学过程的责任心。学校领导也能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深入教师课堂听课,与教师们一起研究教学工作,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其次,学校根据教体局关于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解读,积极推进双模教学工作的要求,我校在教学教研上能抓住课标解读这个工作重点,继续深化快乐五合一教学模式,在三月底我校成功的举办“双模推进暨优质课比赛”活动,从而有力的推进了我校教学工作的进程。

其三,学校继续推行周清制度,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学生习惯的养成也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不足

1、从整体来看,我校因为种种原因与其它较好的兄弟学校相比,成绩上还有一定的距离,与我们的整体教学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距争创新密一流学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2、教学管理上的粗放式还有待进一步细化,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有待进一步落实。

3、教师对课标解读工作认识的不到位,导致学习流于形式。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或不明,课堂教学效益不高。部分教师为了应对考试,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运用内容却没引起足够重视,造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

4、学生思维训练不到位,课外阅读量没有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语文方面,我们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积累环节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们远远未达到,作为学校,作为教师,这都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数学教学中,更加重视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目前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努力的方向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管理,抓好常规教学工作。学校应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扎扎实实的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学习,特别是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是教育思想在该学科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的依据。学校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让每一位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理解课程标准理念。在学习课标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继续加强教学研究。学校领导、教导处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教师们一起研究课堂,研究教学;充分发挥各学科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我们的老师清晰地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4、继续落实周清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总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通过教师们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付出,去迎接更新的考验,我们坚信,我们将取得更为辉煌的成绩。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二)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为了加强和促进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致力于构建学习型校园,鼓励教师争做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我们采用了如下做法:

1、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业务学习制度。每周的业务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科的教研组长都要认真组织科组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讲理论、读专著、看光碟、评课例、谈收获等形式,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发言,认真笔记,用心体会。

2、让更多的老师外出学习。一学期来,除了镇内兄弟学校间的交流,我们还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外出学习,到莞城中心小学、松山湖小学、万江中心小学、寮步香市小学、莞城英文学校、大朗中心小学、常平中心小学、黄江梅塘小学等学校听课、听讲座。特别是3月26日,我们还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前往韶关参加名师大课堂活动,让教师受益匪浅。

3、听评课和开讲座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办相关辅导员的作用,请教办辅导员到校听课和作讲座。学校行政实行包科听课的办法,深入课堂听课。教师间通过跟帖评课的形式参与听评课,要求授课老师贴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听课老师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起进行教学交流,既提供了交流平台,又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还提升了老师们的听评课水平。

4、要求青年教师“拜师学艺”,中青年骨干教师“带徒传艺”,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等方面全面进行指导……

5、加强转岗教师的培训、督导。我校教师转岗现象较多,为了让转岗教师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教导处经常找相关教师谈心,交流心得,并深入课堂听课指导。

二、抓实常规管理,提高教学实效

以《东莞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意见(试行)》为指导, 充分发挥教导处和教研组作用,抓实抓好教学常规,向常规管理要质量,使教学管理基本实现了制度化、常规化、科学化,确保了教学工作稳步进行。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各学科教师均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把握学科的规律和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教好每一门课程。

2、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一是要求各教研组 能动地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查批教师教案 ,深入课堂进行调研,为开展科组教研提供依据 。二是积极指导各教研组 有计划地 开展 各种 教育教学研 讨 活动, 活跃了教研氛围,增强了教师们的教研能力。

3、严格教师的备课。依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备课要求,教导处严把备课关,抓好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每学期至少检查2次教案,有记录有通报,并提出建议。

4、狠抓教师的上课管理。采取指定听课、随堂听课等不同形式,深入课堂检查落实,监控和指导老师的上课,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及良好习惯,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求教师在课后将得失进行梳理,撰写简单的教学后记,记录闪光点,总结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5、督导教师的作业批阅。要求教师要坚持指导好学生的书写,做到整洁、美观;批阅要及时、认真、严谨,错题要引导学生订正,漏做的作业要求学生及时补做。

6、注重各科培优扶差工作。要求各科培优扶差工作有对象、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跟踪、有测评、有分析,以求夯实基础,培养特长,提高我校的合格率和优生率。

7、严肃考风考纪,规范考评,强化质量分析。不论大考小考,我们都要求公正、公平,做到了单人单桌,杜绝作弊行为。及时改卷、评卷、分析教情学情,抓好改进提高工作。

8、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本学期,我们 加强了 对 学生 进行 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和 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求班主任利用好班会课,严抓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科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督查,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

9、加强电教设施、教学设备和图书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组织教学,凸显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0、加强毕业班的管理工作。根据 我 校学生情况, 我们 配备了优秀教师担任毕业班的教学 工作 ,教导处要求各任课教师制订出了各阶段的目标与措施,使师生明确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和奋斗目标,同时加强研究 考试 命题 的 特点,提高新授课和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心组织每次考试,并细致做好质量分析,组织教师认真进行查漏补缺,逐步提高 。学校多次举行毕业班教师座谈会,了解毕业班教育教学现状,研究布置备考工作;召开毕业班学生动员会,为学生加油、鼓劲, 努力 提高毕业班教学水平 。

三、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学习热情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是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发展才能和特长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阵地。本学期,我们除了抓好常规的兴趣小组活动以外,还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科教学的特点,分科组重点开展如下活动:语文科结合我校大部分学生书写比较差和习作能力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低年级开展规范书写活动,在中高年级开展了书信比赛活动和“小主人看大岭山,文化名城有我参与”的征文比赛。数学科主要围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了应用题比赛活动。英语科主要抓学生的听力训练和高年级的阅读、习作为主,开展了三四年级英语听力竞赛和五六年级英语现场作文比赛活动。通过活动 , 提高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开拓了视野, 发展 了 才能和特长 ,促进了 学生素质 的 全面提高 ,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好苗子 。

四、坚持以研促教,提高科研水平

2、坚持“以研促教,科研兴校”的理念,重视抓好教学科研工作。 积极带领广大教师进行教改教研活动,把教研和科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潜心研究,勇于创新,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重视抓好课题的立项和实验过程的跟踪管理, 适时指导、帮扶,不断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科研水平。

C、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各科组、各科任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质量抽查的重要性,不要只重视考试成绩,更要重视成绩背后隐藏的诸多教学上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质量抽查是研究教学,促进教学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善于利用质量抽查的平台来深入研究分析教学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二、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书写、答题规范等方面)。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答题格式。平时教学中不单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也要关注学生的书写是否工整美观,卷面是否整洁,要求学生在做作业和答卷时尽量做到不涂改。如果做错了,应用横线轻轻划掉,并在旁边改正。

三、重视和加强“培优扶差”工作,抓好“临界生”的转化,努力提高“两率一分”。“培优扶差”要有计划,要讲究方法与策略,避免空谈,要把工作做细,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出实效。另外,对差生的辅导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辅导上,还应深入学生的心灵,找到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四、抓好基础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学不能立足于死记硬背,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语文学科要加强识字、写字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学生写好字,最好能做到每天有练字作业。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要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水平,作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参加活动,鼓励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真实的感受。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作文选,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宽学生的视野,多模仿、借鉴别人的写作技巧。数学科要加强“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切忌将概念、公式、结论等直接灌输给学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感悟中理解、掌握知识。要多向学生问个“为什么”,努力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这样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英语学科要关注语音教学,尤其是尾音,相似音,相近音等。不孤立传授单词,努力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在句中学词,在篇中学词。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阅读技巧。课堂教学要追求实效性,让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都有目的、有意义。

六、勤于对比,发现差距,及时改进。对比是个好方法,要勤于对比,如优差生之间的对比,平行班之间的对比,兄弟学校之间的对比,教学方法的对比,辅导方法的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发现问题,进而研究之、解决之,努力提高教师工作的效率。

七、科任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互通信息。对学生中存在的现象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八、建议每一位教师都备一本记错本,将平时学生在作业中容易错的知识点记在记错本上,然后在出练习或复习时根据这些错题出练习,加强针对性,这样效率会更高一些。

九、使用好练习册:加强训练,及时校对,努力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正并做好跟踪工作,确保学生将错题真正弄懂。并定时将错题反复呈现,让学生订正,勤检查、勤督促。另外,建议学生在错题处用红笔更正,其他地方不要乱画,如打“√”,以便于以后提高复习效率。

十、毕业班要进行分层分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订立不同阶段目标,深入分析每一个个体,做好知识的系统复习;早计划、严落实、勤反思、多研究。要悟透课标精神,吃透教材,啃透学生,摸透各类题型,争取知识点复习到位、能力点训练到位、方法指导到位、习惯培养到位。工作重点是抓合格率,训练难度不宜太深,将毕业考查定性为水平性过关测试。复习中要做到讲练结合,尽量照顾中下生。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三)

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结束后,我校召开了教学质量分析会,针对期末统考成绩对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查摆问题,制定措施,以有效提高今后教学质量。现将教学质量分析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中心学校领导批评指正:

一、期末检测情况分析

从学校整体成绩看,语文成绩较好,数学成绩比较低。一、二、三年级成绩较好,四、五年级成绩较差。就每个班来说,学生成绩差距相当大,最好成绩与最低成绩相差20几分很常见,甚至有相差70左右分的;从新老教师对比上看,语文学科老教师明显好于老教师,数学学科新教师好于新教师;领导任课成绩不比教师任课成绩好;从答题情况分析,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掌握不扎实,能力发挥部分缺乏思考分析能力、答题质量不高、语文作文成绩一般,学生书写比较差。总体来说,全校教学成绩不令人满意。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剖析

根据教学成绩,我们认为我校教学工作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首先,教学管理滞后。学校领导为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干扰,不能把教学工作提高到应有的重视高度,重视教学有时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行为缺乏跟进;教学的指导性不足,还不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持之以恒的、科学的、规范的指导,指导停留在层面上;督导不足,学校领导不能及时地深入课堂,检查指导教师提高授课质量;有效的教学研究机制不能完全有效运转,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没有形成制度,缺乏后续发展。

其次,课堂教学质量低。从检测中发现,很多知识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至多换了一种形式,但是学生不能正确解答,这说明学生知识的掌握很不牢固,也缺少足够的学习能力和应答技巧,而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由此可以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远没有达到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目标。纵观教师的课堂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技术、技能没有得到有效、充分的运用,旧有的教学观念、思想、手段仍然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情况很普遍,备课不充分,讲课随意性大,不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个别仍然是“满堂灌”,语言生硬,方法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缺少足够的练习与辅导,做到了面向全体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特殊性,缺乏有效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措施和手段。再次,教师素质整体偏低。虽然有一部分教师从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但是掩盖不了全校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的事实。由于本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接受新思想、新技能、新方法能力低,年轻教师少,这在客观上对教学质量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也为我校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努力形成了相当的干扰。从另一个角度看,全校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机制、措施不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第一,新的教学理念的深入普及没有到位,2004年新课程改革开始以来,虽然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多轮次的新课程理念培训,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对新课改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贯彻,旧有的教学思维、习惯、方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课堂合理的情境创设、技术应用、先进教法得不到使用,学生主体性体现不出来,重知识的备课、枯燥的教育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第二,新技术学习跟不上课改要求,虽然学校每学期都安排一定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但是从效果上看很不理想,会制作高级一些课件的教师数量极少,运用先进教育技术授课的课时数远没有达到规定的数量,一方面是因为没学会,另一方面没有认识到技术的重要,不愿意用;第三,教师基本功能力呈下降趋势,近几年,在推行课改的过程中盲目追求新、奇、活,放松了对教师基本功的提高,教师的语言、两字、课堂控制、写作能力等基本功不如以前,致使授课粗糙,把握不住细节,难以取得高效;第四,校本研修实效性不足,没有进行集体备课,虽然开展了一些校本教研、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示范观摩、说讲评课、计算机培训,但是对教学有实用性、有显著帮助的研修活动缺少,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第五,学校领导的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由于受地区条件影响,许多家长对子女的学习还不够关心和重视,家长有点小事就不让子女去学校学习,更有甚者去亲戚家恭喜也要带上孩子,少则一两天,多则四、五天。学校开家长会到会的家长不足三分之一,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家长支持,处于被动状态,学生成绩下降了,有些家长也不闻不问。近几年,由于许多家长外出务工,造成家中无人照管,便把孩子带出,造成辍学。过二、三年又回到家中,看孩子大了,便强硬要求随班就读,其结果是孩子跟不上,学习吃力,老师教不会,成绩也一塌糊涂,极大地影响了班级的成绩。

三、今后采取的主要措施

1、首先要搞好领导自身的工作。保证学校领导不脱离教学;建立领导听评课、指导教学检查制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改进工作作风;从观念上、行动上向教学转变,确保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不放松。

2、夯实教师素质。持续开展教师基本功习练和技能培训,分阶段分年龄段制定目标、方法措施,坚持以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科研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为核心,通过示范观摩、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教育成果评比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深刻领会课改实质和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质量观,掌握满足学生发展和教育教学需要的技能方法技术,从而使教师整体素质有质的飞跃。

3、加强管理,强化落实。学校要制定教育资源利用制度,严格执行,切实保证先进的教育技术、资源得到有效应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应用评比,并将结果纳入教师量化考核,激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建立适应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的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实施每月一小结,学期末总结,下学期初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引导教师认清形势,明确职责,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教学成绩差的教师采取诫勉谈话、责令检查等措施,对教学成绩连年优秀的教师予以多种形式的表彰等,从优劣两方面着手,促进教师向教学要质量,向工作要质量。

4、狠抓课堂教学。多层次召开会议,深化领导、教师对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认识,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根本这样的认识。本学期,一是将以听评课为主要措施,提高教师课堂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二是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说讲评课对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三是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局和中心学校组织的观摩活动,进行典型引领;四是重新选拔骨干教师,定任务,明职责,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桑蚕干茧质量分析报告中桑蚕干茧质量指标检测数据,源于由中国纤维检验局批准、具备桑蚕干茧公证检验资格的实验室,依据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按照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工作规程试验后取得。2011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量占全国桑蚕干茧产量的18.5%,受检桑蚕干茧经济价值逾44.3亿元,公证检验对我国桑蚕茧质量提升和公平交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蚕茧生产流通形势

(一)蚕茧产量小幅提高。依据商务部2011年桑蚕茧产量数据,我国桑蚕鲜茧产量为63.9万吨(折合干茧约25.6万吨),同比提高3.41%;蚕茧产量增加的省份主要有浙江、广东、广西、重庆、四川和云南;蚕茧产量减少的省份主要有江苏、山东和湖北,产量分别减少7399吨、1200吨和3988吨。

(二)中西部茧丝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仅“东桑西移”工程惠及的安徽、江西、广西、重庆、四川、云南和陕西等7个省份,桑蚕鲜茧产量就达到了41.7万吨,同比增产6.42%,占全国总产量的65.2%。其中广西年产鲜茧23.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6.2%,鲜茧产量已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

(三)各蚕茧产区主要蚕品种保持稳定。全国各蚕茧产区共有主要蚕品种17个。经各蚕品种检验量统计分析,使用量最大的3个蚕品种为箐松×皓月、芙蓉×湘晖(两广2号)和秋风×白玉,所占比例分别为43.13%、9.38%和9.14%,3个蚕品种检验量占到总检验量的61.65%。江苏、浙江主要蚕品种为箐松×皓月和秋风×白玉,其中:箐松×皓月品种占两省总检验量的66.29%,秋风×白玉品种占29.63%;山东主要蚕品种为箐松×皓月和9405×9406,所占比例分别为44.80%和29.31%;广西、广东主要蚕品种为芙蓉×湘晖(两广2号)和873×874,所占比例分别为60.43%和27.14%;四川、重庆主要蚕品种为871×872、7532和洞庭×碧波,所占比例分别为27.60%、22.02%和18.07%;云南主要蚕品种为箐松×皓月和873×874,所占比例分别为69.98%和25.52%。

(四)茧丝价格上半年持续上涨,下半年先抑后扬。2011年上半年茧丝价格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上涨趋势,2011年6月茧丝价格上涨到全年最高点,干茧和生丝的平均价格分别上涨到10.32万元/吨和39.74万元/吨。从7月份开始茧丝价格呈现激烈的下行趋势,出现了恐慌性下跌,到9月份茧丝价格已跌至全年最低点,干茧和生丝的平均价格分别跌至8.40万元/吨和33.49万元/吨,但随着国家茧丝办关于国家储备厂丝的公告和对秋茧心理预期的影响,茧丝行情开始出现反弹,到2011年12月,干茧和生丝的平均价格已上涨到9.02万元/吨和34.59万元/吨。全年干茧和生丝平均价格分别为9.37万元/吨和36.62万元/吨,同比分别提高1.52万元/吨、19.32个百分点和7.91万元/吨、27.56个百分点。

桑蚕干茧质量状况

(一)综合质量保持稳定,质量指标同比有所提高。全年我国蚕茧综合质量整体较好,质量指标同比有所提高。经公证检验的桑蚕干茧平均质量标志为4A3360Ⅱ,与上年持平。

桑蚕干茧主要质量指标分布状况如下:毛茧出丝率:全国平均值为33.39%,同比提高0.22个百分点,指标值主要集中在29%至39%之间,占总检验量的79.72%。解舒丝长:全国平均值为605.9米,同比提高5.5米,指标值主要集中在450米至700米之间,占总检验量的64.45%。解舒率:全国平均值为61.27%,同比提高1.50个百分点,指标值主要集中在45%至70%之间,占总检验量的88.84%。上车茧率:全国平均值为85.16%,同比提高0.55个百分点,指标值主要集中在80%至90%之间,占总检验量的75.96%。清洁/洁净等级:全国平均值为4A43,同比提高0.11级,指标值主要集中在4A和5A之间,占总检验量的91.30%。万米吊糙:全国平均值为4.4次,同比减少0.3次,指标值主要集中在2.0次之6.0次之间,占总检验量的89.17%。

(二)不同产地蚕茧质量差异依然存在。我国地域辽阔,适宜蚕茧生产的地区分布广泛,但由于蚕茧产区气候环境、技术水平、管理政策等条件不同,主要蚕茧产区的蚕茧质量仍存在一定差异。全年综合质量等于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为浙江(5A3362Ⅱ)、山东(4A3871Ⅲ)、云南(4A3570Ⅰ)、四川(4A3463Ⅱ)、广西(4A3349Ⅱ)和陕西(6A3556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为江苏(4A3257Ⅱ)、江西(4A2946Ⅱ)、安徽(5A2663Ⅱ)、重庆(4A2849Ⅲ)和广东(4A2738Ⅲ)。

在公证检验量超过500吨的蚕茧主产地市中,综合质量名列全国前茅的地市(自治州)主要有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5A3874Ⅱ)、绵阳市(4A3670Ⅱ)、资阳市(5A3360Ⅱ),山东省日照市(5A3872Ⅲ)、临沂市(4A3873Ⅲ)、泰安市(4A3871Ⅲ)、滨州市(4A3773Ⅲ),云南省普洱市(4A3472Ⅰ),浙江省杭州市(5A3665Ⅱ)和江苏省南通市(4A3569Ⅱ)。

(三)不同茧期蚕茧质量差异较为明显。总体看来,全年各期蚕茧质量与上年基本相同,春茧和晚秋茧质量最好,早秋茧和中秋茧次之,秋季混杂茧和夏茧质量较差。

1.春茧。综合质量仅次于晚秋茧,平均质量标志为4A3463Ⅱ,其中毛茧出丝率指标在全年各茧期平均值中最优,指标值为34.09%。

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7篇

中纤局对2007/2008年度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2007/2008年度桑蚕干茧质量分析报告》发表如下。

数据来源

本质量分析报告的数据均来源于2007/2008年度(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桑蚕干茧公证检验试点工作的桑蚕干茧样品检验结果。

2007/2008年度公证检验桑蚕干茧共计1465批,472001包,净重8752.91吨,占2007年全国桑蚕干茧生产总量的2.8%(2007年全国桑蚕鲜茧生产总量为77.9万吨,折合干茧约31.2万吨,数据来源于商务部2007年全国桑蚕种桑蚕茧桑蚕丝生产统计信息)。

桑蚕干茧质量状况分析部分依据《桑蚕干茧》(GB/T 9176―2006)和《桑蚕干茧试验方法》(GB/T 9111―2006),运用桑蚕茧自动缫丝测试仪检测的相关数据,共计1076个样本(批),净重6787.52吨,涉及山东、江苏、广西、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广东、四川共9个蚕茧生产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2007年春、夏、中秋、晚秋和秋(秋季统茧)共5个茧期。由于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在引入公证检验制度的接轨期间(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仍按照原交易规则和合同约定使用立缫检测设备和方法进行检验,共389个样本(批),净重1965.39吨,此部分未纳入质量状况分析范围。

2007/2008年度桑蚕干茧公证检验量统计分析

(一)按省份统计

桑蚕茧产地涉及广西、江苏、浙江、四川、重庆、山东、云南、广东、湖北和河南共10个蚕茧生产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省3770.56吨,占总检验量的43.1%;浙江省2559.00吨,占总检验量的29.2%;江苏省1031.23吨,占总检验量的11.8%;广西壮族自治区669.98吨,占总检验量的7.7%;重庆市419.05吨,占总检验量的4.8%。(相关数据见表1和图1)

(二) 按试点环节统计

根据2007/2008年度桑蚕干茧公证检验计划任务安排,茧丝交易市场环节实际完成2362.39吨,占检验量的27.0%;蚕茧收购加工环节(茧站类企业)实际完成2555.16吨,占检验量的29.2%;蚕茧使用环节(缫丝生产类企业)实际完成3835.36吨,占检验量的43.8%。(相关数据见表2和图2)

(三)按茧期统计分析

2007/2008年度公证检验的桑蚕干茧虽然涉及春、夏、早秋、中秋、晚秋共5个茧期,由于当年度公证检验实际开始时间为9月20日,所以秋茧的检验量占到总检验量的86.0%,其中晚秋茧和中秋茧的检验量分别占总检验量的34.9%和33.7%。(数据见表3和图3)

桑蚕干茧质量状况

(一)综合质量状况

2007/2008年度经桑蚕干茧公证检验的桑蚕干茧平均等级(清洁、洁净)成绩为3A39,平均毛茧出丝率为28.92%,平均解舒丝长为486.4米,平均万米吊糙为6.1次,2007/2008年度桑蚕干茧质量标志为3A2948Ⅲ。综合质量等级高于全国平均质量等级的省份为:山东、江苏,综合质量等级最高的省份是山东;接近全国平均质量等级的省份为:广西、浙江;低于全国平均质量等级的为:河南、湖北、重庆、广东和四川,综合质量等级最低的为:四川。桑蚕干茧主要指标结果见表4至表5。

(二)茧期―产地综合质量状况

春茧:平均质量为3A3151Ⅲ,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平均质量最高,为4A4175Ⅱ;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和广东省,广东省平均值最低,为3A2129Ⅲ。

夏茧:平均质量为2A2736Ⅳ,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为4A3650Ⅲ;低于平均值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和重庆市,重庆市的平均值最低,为A1925Ⅴ。

秋茧:平均质量为2A2840Ⅳ,高于平均值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均质量最高,为3A3043Ⅱ;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为2A2636Ⅳ。

中秋茧:平均质量为3A3060Ⅱ,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山东省的平均质量最高,为3A3567Ⅰ;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为3A2554Ⅲ。

晚秋茧:平均质量为3A2951Ⅲ,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的平均质量最高,为4A3660Ⅲ;低于平均值的为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和重庆市,重庆市的平均值最低,为2A2546Ⅳ。平均质量结果见表6。

(三)各茧期质量状况

2007/2008年度经桑蚕干茧公证检验的桑蚕干茧平均质量为3A2948Ⅲ,综合质量高于全年平均质量的为:春茧、秋茧(统)、晚秋茧,综合质量最高的为晚秋茧,平均质量为4A3153Ⅲ;低于全年平均质量的为:夏茧和中秋茧,综合质量等级最差的为夏茧,平均质量为3A2735Ⅳ。(各茧期主要质量指标平均值见表7至表8)。

(四)主要指标分析

全国平均指标综合分析(指标范围均为下限值)

1.毛茧出丝率:全国平均值为28.92%,高于全国平均值的有706批,占65.6%,低于全国平均值的有370批,占34.4%。指标值主要集中在26.00%至37.00%之间(频次数大于50次),占总批次的83.1%。(毛茧出丝率指标分布见表9)

2.解舒率:全国平均值为56.30%,高于全国平均值的有611批,占56.8%,低于全国平均值的有465批,占43.2%。指标值主要集中在50.00%至70.00%之间(频次数大于100次),占总批次的82.7%。(解舒率指标分布见表10)

3.等级:全国平均值为3A39,高于全国平均值的有920批,占85.5%,低于全国平均值的有156批,占14.5%。指标主要集中在3A至5A之间(频次数大于100次),占总批次的96.0%。其中:3A级比例为10.8%;4A级比例为62.6%;5A级比例为22.6%。(等级指标分布见表11)

4.万米吊糙:全国平均值为6.1次(Ⅲ型),低于全国平均值的有978批,占90.9%,高于全国平均值的有98批,占9.1%。指标主要集中在2至5次(频次数大于100次)之间,占总批次的83.4%。(见表12)

5.解舒丝长:全国平均值为486.4米,高于全国平均值的有805批,占74.8%,低于全国平均值的有271批,占25.2%。指标主要集中在400米至700米之间(频次数大于50次),占总批次的88.8%。(见表13)

6.上车茧率:全国平均值为79.04%,高于全国平均值的有615批,占57.2%,低于全国平均值的有461批,占42.8%。指标主要集中在70%至90%之间(频次数大于150次),占总批次的89.2%。(见表14)

按产地、茧期分析

春茧涉及广东、广西、山东和重庆等4个省份;夏茧涉及广西、山东、四川和重庆等4个省份;秋茧涉及广西、河南和重庆等3个省份;中秋茧涉及重庆、山东、江苏和浙江等4个省份;晚秋茧涉及广西、河南、湖北、山东、四川、浙江和重庆共7个省份。(按产地-茧期主要质量指标平均值见表15)

1. 毛茧出丝率

春茧:平均值为31.19%,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41.60%;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和广东省,广东省的指标值最低,为20.84%。

秋茧:平均值为29.38%,高于平均值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指标值最高,为29.95%;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指标值为28.38%。

晚秋茧:平均值为30.74%,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四川省,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38.51%;低于平均值的为浙江省、湖北省、重庆市和河南省,河南省的指标值最低,为24.91%。

夏茧:平均值为26.58%,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34.80%;低于平均值的为:四川省和重庆市,重庆市的指标值最低,为18.64%。

中秋茧:平均值为26.69%,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和江苏省,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33.20%;低于平均值的为浙江省和重庆市,重庆市指标值最低,为20.65%。

2. 解舒率

春茧:平均值为62.42%,高于平均值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指标值最高,为74.00%;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和广东省,广东省的指标值最低,为48.85%。

秋茧:平均值为57.62%,高于平均值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指标值为59.90%;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和河南省,河南省的指标值最低,为56.40%。

晚秋茧:平均值为55.72%;高于平均值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和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指标值最高,为65.14%;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四川省、河南省和湖北省,湖北省的指标值最低,为43.41%。

夏茧:平均值为43.54%,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51.86%;低于平均值的为:四川省和重庆市,重庆市的指标值最低,为35.33%。

中秋茧:平均值为62.21%,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和江苏省,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67.18%;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和浙江省,浙江省的指标值最低,为56.00%。

3.等级

春茧:平均值为3A36,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4A06;低于平均值的为:广东省和重庆市,重庆市的指标值最低,为2A35。

秋茧:平均值为3A62,高于平均值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指标值为3A75;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和河南省,河南省的指标值最低,为3A45。

晚秋茧:平均值为3A57;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4A35;低于平均值的为: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四川省的指标值最低,为2A85。

夏茧:平均值为2A63,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4A50;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和四川省,四川省的指标值最低,为A48。

中秋茧:平均值为3A78,高于平均值的为:浙江省和江苏省,浙江省的指标值最高,为4A29;低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和重庆市,重庆市的指标值最低,为3A20。

4. 万米吊糙

春茧:平均值为5.7次,优于平均值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指标值最优,为3.5次;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和广东省,广东省的指标值最差,为7.8次。

秋茧:平均值为5.5次,优于平均值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指标值为3.2次;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和河南省,河南省的指标值最低,为7.2次。

晚秋茧:平均值为6.5次;优于平均值的为: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山东省,浙江省的指标值最优,为3.1次;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河南省、湖北省和四川省,四川省的指标值最低,为9.1次。

夏茧:平均值为8.5次,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的指标值最优,为5.2次;低于平均值的为:四川省和重庆市,重庆市的指标值最差,为9.2次。

中秋茧:平均值为5.1次,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山东省的指标值最优,为3.0次;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指标值为7.5次。

5. 解舒丝长

春茧:平均值为550.5米,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759.5米;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和广东省,广东省的指标值最低,为436.0米。

秋茧:平均值为435.9米,高于平均值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指标值最高,为500.9米;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指标值为396.2米。

晚秋茧:平均值为532.4米;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655.6米;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四川省、河南省和湖北省,湖北省的指标值最低,为428.0米。

夏茧:平均值为354.8米,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指标值为505.8米;低于平均值的为: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市,重庆市的指标值最低,为256.8米。

中秋茧:平均值为558.2米,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和江苏省,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614.5米;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和浙江省,浙江省的指标值最低,为504.0米。

6. 上车茧率

春茧:平均值为81.78%,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93.68%;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和广东省,广东省的指标值最低,为66.40%。

秋茧:平均值为85.63%,高于平均值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指标值最高,为89.32%;低于平均值的为:重庆市,指标值为79.86%。

晚秋茧:平均值为82.02%;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四川省,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93.03%;低于平均值的为:浙江省、重庆市、湖北省和河南省,河南省的指标值最低,为72.60%。

夏茧:平均值为73.93%,高于平均值的为:山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的指标值最高,为92.35%;低于平均值的为:四川省和重庆市,重庆市的指标值最低,为50.75%。

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8篇

一、数据来源

2013/2014年度中国新体制棉花质量分析报告,依据GB 1103.1―2012《棉花 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 2012年11月21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了新修订的棉花国家标准GB 1103.1―2012《棉花 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和GB 1103.2―2012《棉花 第2部分:皮辊加工细绒棉》,并从2013棉花年度(2013年9月1日) 起开始实施,取代GB 1103―2007《棉花 细绒棉》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对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等主要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并综合生产、市场和政策等多方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而成。

本报告所称的新体制棉花,是指按照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并在棉花产地经过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成包皮棉。

本报告所称的棉花年度,起止时间为当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2013/2014年度即为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

按照品种及纤维长度,我国棉花分为细绒棉和长绒棉,长绒棉仅在新疆有种植,占全国棉花总量的比例极低,其检验依据为GB 19635―2005《棉花 长绒棉》,与细绒棉的检验依据不同。细绒棉按加工方式的不同分为锯齿加工细绒棉和皮辊加工细绒棉,皮辊加工细绒棉占全国棉花总量的比例极低,其检验依据为GB 1103.2―2012《棉花 第2部分:皮辊加工细绒棉》。因此,本文所统计的质量指标数据,均以当年度新体制棉花锯齿加工细绒棉的公证检验数据为基础计算而来。

二、检验数量与进度

(一)检验数量。2013/2014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细绒棉公证检验涉及的产棉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5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及生产建设兵团所产棉花因其在品种、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上的差异,而在一些质量指标上各具特点,因此,本报告中对其分别统计分析,并分别简称新疆地方、新疆兵团),涉及加工企业1789家,比上一年度减少0.94%,检验量3268万包、741万吨,分别比上一年度增加2.67%、2.92%,检验量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

从新体制企业检验数量及近5个年度的变化趋势所间接反映出的产量情况看,西北内陆棉区的产量占比在2011/2012年度有所回落之后,已稳步回升。新疆地方及新疆兵团棉花产量稳步上升,已占据全国产量的60%以上,新疆已成为我国棉花最主要产区。长江流域棉区近三个年度产量趋于稳定,其中,湖北省2013/2014年度产量显著上升,安徽省2013/2014年度产量有所下降。黄河流域棉区近三个年度产量略有波动;其中,山东省2013/2014年度产量稳步上升,河北省2013/2014年度产量显著下降。

(二)检验进度。2013/2014年度新体制棉花细绒棉公证检验进度延续了2012/2013年度的“快收快加”、高峰期集中的态势,并且高峰期更为集中,检验量的峰值到来更早,收购加工结束也更早。这反映出连续的收储政策使得市场预期更为明确,交储成为收购加工企业皮棉销售的首选和最主要渠道。

三、指标结果

(一)颜色级(棉花的颜色级指标与原标准中的品级指标并无对应关系。根据现行棉花国家标准,颜色级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个类型,其中白棉分为1到5级,代号分别用11、21、31、41、51表示;淡点污棉分为1到3级,代号分别用12、22、32表示;淡黄染棉分为1到3级,代号分别用13、23、33表示;黄染棉分为1级和2级,代号分别用14、24表示)

颜色级指标是GB 1103.1―2012《棉花 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首次引入的棉花质量指标,它依据棉花的黄色深度(+b)确定类型,依据反射率(Rd)反映出的明暗程度确定级别,通过类型和级别在颜色分级图中对应的区域确定棉花的颜色级。按照中国棉花颜色分级图,我国锯齿加工细绒棉共分为4种类型、13个颜色级,其中白棉3级为标准级。从类型来讲,白棉和淡点污棉使用价值较高;淡黄染棉由各种僵瓣棉和部分晚期次棉、污染棉、烂桃棉,或是淡点污棉变异而来,使用价值较低;黄染棉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的,因多年存储变异,或回潮率大的籽棉未及时晾晒而变黄,这类棉花品质极低。各个类型中,1级为最好。白棉5级、淡点污3级、所有淡黄染、黄染棉,均不符合国家制定的2013/2014年度国家收储的质量控制标准。

从2013/2014年度新体制棉花检验情况来看,西北内陆棉区的棉花颜色级指标最好,白棉占到总量的97.66%,新疆、甘肃、陕西等西部省份颜色级指标低于国家收储标准的棉花均在其本省份总量的1%以内。黄河流域棉区颜色级指标介于西北内陆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水平之间,其中陕西该指标明显优于平均水平;长江流域棉区颜色级指标最低,湖北、湖南两省更是因为自然灾害,淡点污棉占本省棉花比例分别达到7.10%和11.34%,远高于1.19%的全国平均值。为此,在收购晚期,国家放宽了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入储质量标准范围。

(二)轧工质量(根据现行棉花国家标准,锯齿加工细绒棉的轧工质量分为好、中、差三档,分别用P1、P2、P3表示)

轧工质量是指籽棉经过加工后,皮棉外观形态粗糙程度及所含疵点种类的多少。2013/2014年度国家收储的质量控制标准要求轧工质量在P2及以上。

从2013/2014年度新体制棉花检验情况来看,新疆棉的轧工质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地省份中,天津、河南、安徽的轧工质量较好。由于机采棉加工方式的特性,新疆兵团棉花中轧工质量为差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

(三)长度(棉花长度并非指单根棉纤维的长度,而是根据一定数量的棉花所有棉纤维长度分布的数理统计量。根据现行棉花国家标准,细绒棉长度级分级及长度值范围分别是:25毫米级,25.9毫米及以下;26毫米级,26.0~26.9毫米;27~31毫米级以1毫米为级距依次类推;32毫米级,32.0毫米及以上)

长度是棉花最重要的内在质量指标之一,与棉花的整体使用价值密切相关。细绒棉的长度由25毫米级至32毫米级依次分为8个长度级,其中28毫米级为标准级,30~32毫米级的棉花使用价值较高,25~26毫米级的棉花使用价值较低、26毫米级为2013/2014年度国家收储的质量控制标准。

2013/2014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细绒棉逐包检验平均长度(对各棉包进行逐包抽样检验,各样品检测长度值的算术平均值)为28.37毫米;长度级加权平均值(对各棉包进行逐包抽样检验,实测长度后计其长度级,各长度级级值与该长度级占总检验量的比率乘积之和)为27.92毫米。从各产棉省份棉花逐包检验平均长度看,江苏棉花长度最长,达到29.00毫米;其次是陕西、河北;山东、新疆的情况也较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山西、甘肃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份的逐包检验平均长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江西,仅达到27.60毫米;黄河流域棉区各产棉省份棉花平均长度有显著回升,特别是山东、河北两省,逐包检验平均长度较上一年度增长超过1毫米。

对比近5个年度的数据,2013/2014年度我国棉花长度指标已连续3年下降,逐包检验平均长度和长度级加权平均值均降至5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逐包检验平均长度较上年降低0.11毫米,比近5年平均水平低0.33毫米;长度级加权平均值较上年度降低0.12毫米,比近5年全国平均水平低0.34毫米。全国低于当年国家收储标准规定的最低长度的棉花占比3.31%,同比上一年度增加0.99个百分点;全国长度级低于长度标准级的棉花占比28.63%,同比上一年度增加4.17个百分点。此外,长度值离散范围有所回落,但30~32毫米长度级的棉花明显减少。

(四)马克隆值(根据现行棉花国家标准,马克隆值级的分级、分档及马克隆值范围分别是:A级,A档,3.7~4.2;B级,B1档,3.5~3.6;B级,B2档,4.3~4.9;C级,C1档,3.4及以下;C级,C2档,5.0及以上)

马克隆值是棉花细度和成熟度的综合反映,是棉花主要的内在质量指标之一,与成纱质量有密切的关系。棉花的马克隆值越高,一般棉纤维成熟度越好;马克隆值过高,则成熟过度,纤维较粗,纤维抱合力差、成纱强力和条干均匀度不理想;马克隆值过低、细度过小、成熟不足,则容易产生有害疵点,织物染色性能差;只有马克隆值适中,棉花的细度适中、成熟适中,才具有最高的纺纱性能,获得较全面的使用价值。

细绒棉的马克隆值共分为3级5档,按马克隆值从低到高依次是C级的C1档、B级的B1档、A级的A档、B级的B2档、C级的C2档。马克隆值级A级的使用价值较好,B级的使用价值正常,C级的使用价值较差,其中C1档低于当年国家收储的质量控制标准。

2013/2014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细绒棉马克隆值级A级占比29.97%,较上一年度下降1.38个百分点;C1档和C2档占比1.77%、3.97%,分别较上一年度上升0.92和2.14个百分点。各产棉省份中,甘肃、陕西的棉花马克隆值级最好,A级棉比率均超过半数;山东、新疆次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北、河南与全国水平相当;安徽、浙江棉马克隆值级不及全国大部分产棉省份;江西棉的C2档占到80%以上,虽较上年有所好转,但平均马克隆值仍高出正常范围,棉纤维细度过大、成熟过度问题突出,马克隆值级不及其他产棉省份。

对比近5个年度的数据,2013/2014年度马克隆值指标有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马克隆值A级的占比显著降低,比近5年平均水平尚低3.12个百分点;马克隆值C2级的占比显著增多,比近5年平均水平增加了9.38个百分点。其中,黄河流域棉区各省份马克隆值C2档棉花增加最为明显,河北、山东两省马克隆值C2档棉花占本省总量比例分别增加了8.8和13.4个百分点,山西、天津两省更是增加了31.3和40.1个百分点。

(五)断裂比强度[根据现行棉花国家标准,断裂比强度的分档与断裂比强度值范围分别是:很强档,31.0cN/tex及以上;强档,29.0cN/tex~30.9cN/tex;中等档,26.0cN/tex~28.9cN/tex;差档,24.0cN/tex~25.9cN/tex;很差档,24.0cN/tex(不含)以下]

断裂比强度是重要的棉花内在质量指标,与纱线的成纱强力有很好的相关性。细绒棉按断裂比强度值和使用价值从高到低依次分5个档,即很强、强、中等、差、很差。

2013/2014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细绒棉平均断裂比强度值27.99cN/tex,略低于上年,下降了0.13cN/tex,已连续两年下降,为5年来最低水平。

各产棉省份中,江苏、江西棉花断裂比强度最强;其次是河北、山东和山西棉花,且比上一年度有显著上升;湖北、甘肃棉断裂比强度较差,且已连续两年下降,陕西棉断裂比强度很差,且较上一年度有大幅下降;全国最主要产棉区新疆棉断裂比强度近3年来逐年下降,成为拉低棉花断裂比强度全国平均值的主要原因。

对比近5个年度的数据,2013/2014年度断裂比强度指标有所下降,中等占比减少,差及以下占比大幅增加。断裂比强度平均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量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的新疆棉断裂比强度值大幅下降,低于其他所有产棉省份。

(六)长度整齐度指数[根据现行棉花国家标准,长度整齐度指数分档与长度整齐度指数范围分别是:很高档,86.0%级以上;高档,83.0%~85.9%;中等档,80.0~82.9%;低档,77.0%~79.9%;很低档,77.0%(不含)以下]

长度整齐度指数是重要的棉花质量指标,用以表示棉纤维长度分布均匀或整齐的程度,对纱线的条干、原棉制成率有重要影响,同时对纱线的强度也有影响。细绒棉按长度整齐度指数和使用价值从高到低依次分为5个档,分别是很高、高、中等、低、很低。

2013/2014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细绒棉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82.41%,比上年度平均值低0.07%,比近5年平均水平低0.12%。长度整齐度指数为很高和高的棉花占比最多的省份是山西;其次是甘肃和江苏;浙江、江西、陕西、河北、新疆地方的棉花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以及高和很高占比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安徽、新疆兵团棉花中,长度整齐度指数为低和很低的占比明显多于其他省份。

各产棉地区中,甘肃、山西、江苏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最好,且山西棉花该指标已连续两个年度稳步回升;河北、山东与平均水平持平,但已连续两个年度稳步回升;江西棉花该指标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已连续两个年度连续降低;安徽、湖北棉花该项指标较差,且连续两年逐年下降;新疆兵团和河南棉花该项指标最差,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连续两年下降。

对比近5个年度的数据,2013/2014年度长度整齐度指数为中等的占比已连续3年明显回升,但高和很高的占比连续3年降低;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已连续3年下降,降至5年来的最低水平。

(七)综合评价

2013/2014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细绒棉综合质量有所下降。从颜色和轧工质量来看,颜色级以白棉和淡点污棉为主,白棉2级和白棉3级占比最多,淡点污棉主要集中在淡点污2级;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气候影响棉花颜色呈乳白色,略带棉花本色黄,淡点污棉占比较高;轧工质量主要集中在中,占80%以上;除新疆外,各省份轧工质量为中的棉花占比均占到90%以上的绝对多数,占比最多的达到99.9%。从纤维长度来看,平均长度与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两项指标均连年下降,至5年来最低水平;其中,长度指标主要体现在30毫米以上的棉花显著减少;长度整齐度指数指标表现在中等的占比虽然连续3年明显回升,但高和很高的占比连续3年下降。从纤维内在品质来看,马克隆值指标较上年度水平下降非常显著,断裂比强度指标略有下降,但平均断裂比强度降至5年来最低水平;其中,马克隆值主要表现在A级占比明显减少,C2档过成熟棉占比大大增加;平均断裂比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新疆棉该项指标较差,并连续下降。同时,检验结果也显示出,各省份棉花各指标的波动有所加剧,表明棉花质量的一致性下降。总体来说,国棉综合质量有所下滑。

四、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各地的情况来看,影响本年度棉花质量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产业政策、国家标准、市场形势、生产环节等几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的气候特点和年度内的气候变化是影响棉花质量波动的决定性因素。据中央气象台对2013/2014年度气象条件的分析,在播种及幼苗生长阶段,大部棉区光温水匹配较好,部分棉区低温、春旱、强降水影响棉花播种出苗。其中,湖北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大到暴雨日数有5~10天,部分棉田遭受渍涝灾害,影响棉花播种和幼苗生长。在蕾铃期,新疆棉区气象条件总体较好,黄河流域棉区多雨寡照、长江流域棉区高温干旱影响棉花蕾铃生长,蕾铃脱落增加、坐桃率降低,无灌溉条件的棉花出现萎蔫,甚至枯死,棉花产量与品质普遍下降。在裂铃吐絮和采摘期,大部分棉区多晴好天气,棉花收晒顺利,但黄河和长江流域部分棉区阶段性阴雨寡照、强降水影响棉花吐絮采摘,其中,新疆棉区9月中旬后期降水偏多、北疆及阿克苏地区气温偏低,对棉花吐絮采摘略有影响;下旬初北疆部分棉区出现不同程度霜冻,棉花提早10天以上停止生长,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有不利影响。华北地区9月17日―23日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下旬后期多雾霾,导致部分棉区光照不足,影响棉花正常裂铃吐絮,长江流域棉区大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多阴雨天气,致使棉花蕾铃脱落增加,纤维品质下降,特别是9月下旬湖北、湖南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导致部分棉田渍水倒伏,湖南大部10月15日―22日出现5~7天阴雨天气,影响棉花采摘晾晒,导致品质下降。

(二)产业政策。为稳定棉花生产,保障棉农受益,国家在2013/2014年度延续了临时收储政策,在春播开始前即预案,明确在棉花市场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时,国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棉花敞开收储,临时收储政策有效遏制了棉价的大幅下滑、维护了市场的稳定,避免了“卖棉难”、保护了棉农利益。在较为弱势的市场行情下,交储成为加工企业的首要甚至是唯一选择。一方面,收储对棉花质量的要求使得企业主动重视质量,自觉参加公证检验,有力地推动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深入;但另一方面,由于收储价明显高于市场价,部分企业为了能够多交储,将质量指标较低的棉花与较高的棉花掺混加工,从而达到收储的最低质量指标,混等混级问题有所加大,同时,生产企业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快速回笼资金,对籽棉进行快速收购、快速加工、快速交储,部分地区即使阴雨天气也未停止加工,棉花未经充分晾晒即交售、加工,客观上降低了棉花的综合指标。

由于国储棉出库价格低于入库价格,加之国内外棉价差的拉大,少数不法企业通过将出库棉或者进口棉回包,重新与新棉掺混加工进行交储,形成“转圈棉”。对此,相关部门组织了重点整治,严肃查处并曝光了十余起“转圈棉”案件,有力震慑和遏止了加工“转圈棉”行为。

国家标准。2013/2014年度是新修订的棉花国家标准实施的第一年。新标准取消了在质量指标中长期占重要地位的品级指标,新引入了颜色级和轧工质量指标。对新标准的理解和适应尚需要一个过程,虽然相关部门在前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标准宣贯,但由于棉农及棉花行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新标准的理解与执行尚有不到位的地方。一些加工企业片面理解颜色级的类型划分标准,将不同地区的棉花跨区域调运,掺混加工,以得到期望的颜色类型,也客观造成了混等混级问题。

(四)市场形势。2013/2014年度,棉花生产成本仍然居高,纺织服装消费依旧疲软,国储棉库存居高不下,新棉价格仅能依靠国家收储勉强维持,市场依旧表现出明显的“收储市”。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国家收储一定程度上造成供求关系的固化,质量条件未能涵盖异性纤维含量等评价指标,使得棉花加工与纺织生产供需双方在质量指标上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主要表现出的几个问题包括:一是企业对挑拣异性纤维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二是收购资格的放开和加工能力的过剩导致抢购籽棉,跨省、跨地区收购现象严重;三是老体制的小包棉企业和无资质大包棉企业扰乱市场秩序;四是长江流域部分区域受自然灾害影响,棉花色泽、长度等指标差,虽然国家在后期放宽了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棉花的收储质量标准,但在前期部分加工企业从新疆及黄河流域等地跨省份调运籽棉,与本省份籽棉掺混加工,以达到将质量差的棉花交储的目的;五是一些企业不顾对棉花纤维长度的损伤,通过增加皮棉清理次数及力度(采取“大清大排”快速加工方式),使皮棉达到较好的外观,从而获得更好的差价率。以上因素导致棉花品种混杂、等级混杂、产地混杂的情况依旧突出,加工出的皮棉综合指标好的比例较低。

(五)生产环节。

1.品种影响。品种是影响棉花质量的主要内在因素,种植品种混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棉花的质量。自2000年种子市场放开后,棉花育种企业发展迅速,棉花品种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一个县的种植品种有几十个之多的情况。同时,由于近年来棉种行业严重亏损,棉种市场秩序较混乱,假冒伪劣种子充斥市场,难以形成主打的品种和品牌。农民在选择棉花品种种植时以片面追求单产高、衣分高,抗病虫、色泽好为主,并不注重棉花内在品质,造成棉花细度偏粗,长度偏短,可纺性差。由于不同的品种其内在纤维品质有很大区别,在棉花收购时不同品种的棉花混收,造成品质混乱,棉花加工企业难以收购加工高质量的优质棉。

2.栽培管理的影响。一方面,棉花栽培管理过程中,盲目追求高密度 、田间施肥种类单一,并且使用的农药种类带有很大盲目性,加上棉田残膜回收量甚少,或基本上不回收,导致残膜逐年增加,宜棉区耕地有限,棉田只能向非宜棉区扩张,加之劳力不足,管理粗放,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低。另一方面,我国多数区域棉田分散,特别是在内地,规模化种植条件差,客观上导致质量指标的不一致。

3.采摘方式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棉农采摘棉花时较为粗放,棉农按质量采摘、存放意识差,采集方式随意性大。部分棉农习惯揪桃剥棉,个别地区甚至还有拔秆剥桃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用工成本的大幅上升,棉花采摘雇工困难,对采摘的质量要求放松,棉花早采现象严重,少数地区一次性采摘,未成熟的棉桃被采,造成棉花质量下降。

4.交售方式的影响。虽然国家三令五申在棉花采摘、运输过程中禁止使用塑料编织袋,但农民出于成本考虑,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根治。此外,棉农在户外摊晒籽棉时,由于受环境条件影响,极易造成动物毛发及杂物混入,形成异性纤维。异性纤维问题已成为纺织使用中突出的质量问题。另外,由于担心综合指标低的棉花卖不出去,棉农有意识地将优等棉花和低等棉花掺混在一起优劣混卖,形成资源浪费,造成棉花品质普遍中等偏下,高品质棉花匮乏。

5.棉花加工的影响。由于棉花加工企业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加工过程中未正确处理好产量和质量的关系,轧工速度控制不当、排杂不彻底或不排,导致棉花长度整齐度差,进一步恶化棉花长度,同时含杂较高,棉结、索丝多。

五、有关建议

为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损失,防止流通环节中人为的质量破坏,保护棉花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我国棉花的整体可纺性,针对上述质量指标检验结果和影响因素做出如下建议:

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棉花作为经济作物,其生产直接受市场供需关系与价格影响。现行价格结算体系下,质量好的棉花价格优势不明显。因此,应进一步研究更加合理的结算价格级差,淡化单一质量指标对价格的影响,避免内在质量无法通过价格级差有效反映的情况,拉大高品质棉花价差,通过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引导企业自主自愿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棉花质量水平,改善我国棉花库存量大、优质棉比例少的结构性矛盾。

合理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在保证我国棉花供给总量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宜棉则棉、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引导棉花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重点调整低产、分散、多灾产区;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培育种植标准化、生产自动化、产业规模化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引导纺织企业兼并、重组,建立大型棉花企业集团,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从而提高我国棉花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进一步深化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经过近十余年的努力,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变粗放型外延经济增长模式,往精细化内涵方向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改革成果与其他行业的结合与应用,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如棉花公证检验结果在纺织配棉中的应用、公证检验证书与现代物流的结合、公证检验结果的“大数据”应用与质量分析等,同时,要进一步改进棉花国家标准,从而可以更为高效、客观、全面地评价棉花质量水平,指导生产与贸易结算。

(四)继续加大棉花质量监督力度。受目前棉花产业链整体水平所限,棉花质量变化与市场形势走向的相关性较强,因此要继续加强棉花质量监督力度。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有效性,继续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监控企业的监督检查;二是针对纺织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长期存在的混等混级和比较突出的异性纤维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三是继续完善公证检验对建立公正、公平的棉花市场交易环境,维护各方利益的作用;四是加快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设,积极实施棉花加工企业分类监督管理,发挥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在企业贷款、公证检验资格等方面的作用,督促棉花加工企业落实各项质量义务;五是密切关注棉花市场质量状况,做好棉花质量分析,加强安全风险预警和隐患排查,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质量风险。

(五)加大科技兴棉力度。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应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在加强良种培育、提升科学植棉水平、改进生产工艺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应加大对机采棉在育种、栽培管理、采摘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专项研究力度,提高机采棉及其清理加工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机采棉质量指标,使机采棉与手摘棉针对不同纺纱需求,优势分别得到发挥。

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9篇

《2014/2015年度中国棉花质量分析报告》以本年度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的细绒棉的公证检验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为涉棉的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分析棉花形势、研究棉花政策、扶持棉花产业提供重要依据。

一、数据来源

2014/2015年度中国棉花质量分析报告,依据GB 1103.1―2012《棉花 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 国家标准,对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等主要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并综合生产、市场和政策等多方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而成。

本报告所称的新体制棉花,是指按照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并在棉花产地经过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成包皮棉。

本报告所称的棉花年度,起止时间为当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2014/2015年度即为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

按照品种及纤维长度,我国棉花分为细绒棉和长绒棉,长绒棉仅在新疆有种植,占全国棉花总量的比例极低,其检验依据为GB 19635―2005《棉花 长绒棉》,与细绒棉的检验依据不同。细绒棉按加工方式的不同分为锯齿加工细绒棉和皮辊加工细绒棉,皮辊加工细绒棉占全国棉花总量的比例极低,其检验依据为GB 1103.2―2012《棉花 第2部分:皮辊加工细绒棉》。因此,本文所统计的质量指标数据,均以当年度新体制棉花锯齿加工细绒棉的公证检验数据为基础计算而来。

二、检验数量与进度

(一)检验数量。2014/2015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细绒棉公证检验涉及的产棉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5个 ,涉及加工企业1542家,比上一年度减少13.81%,检验量2271万包,514万吨,分别比上一年度减少30.51%、30.61%,检验量为近4年来最低水平。

对比近5个年度的新体制企业检验数量,西北内陆棉区的检验量占比在2011/2012年度有所回落之后,已稳步回升。新疆地方及新疆兵团棉花检验数量比去年有所回落,但其占全国检验量的比重却在逐年上升,达到80.9%,新疆已成为我国棉花最主要产区。内地棉区2014/2015年度棉花检验量大幅下滑,黄河流域棉区同比下降58.04%,长江流域棉区同比下降74.39%。

(二)检验进度。2014/2015年度新体制棉花细绒棉公证检验的检验量从第六周开始迅猛增加并迅速达到峰值,高峰期比上一年度晚了3周左右,反映出产业政策调整初期市场的观望情绪较重;市场预期企稳后,延续了上一年度的“快收快加”、高峰期集中的态势,并且高峰期更为集中;春节前合计检验量占到全年度检验量的97.3%,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

三、指标结果

(一)颜色级。颜色级指标是GB 1103.1―2012《棉花 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首次引入的棉花质量指标,它依据棉花的黄色深度(+b)确定类型,依据反射率(Rd)反映出的明暗程度确定级别,通过类型和级别在颜色分级图中对应的区域确定棉花的颜色级。按照中国棉花颜色分级图,我国锯齿加工细绒棉共分为4种类型、13个颜色级,其中白棉3级为标准级。从类型来讲,白棉和淡点污棉使用价值较高;淡黄染棉由各种僵瓣棉和部分晚期次棉、污染棉、烂桃棉,或是淡点污棉变异而来,使用价值较低;黄染棉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的,因多年存储变异,或回潮率大的籽棉未及时晾晒而变黄,这类棉花品质极低。各个类型中,1级为最好。

从2014/2015年度新体制棉花检验情况来看,西北内陆棉区的棉花颜色级指标最好,白棉所占比例最高,达到94.78%。黄河流域棉区颜色级指标介于西北内陆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水平之间,其中河北、陕西、天津白棉占本省份棉花的比例优于平均水平;河南棉花颜色级指标最差,淡点污棉3级达到49.53%,远高于1.41%的全国平均值。长江流域棉区颜色级指标最低,其中江西白棉占比最高,其次是江苏、安徽两省份;各省份淡点污棉3级占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比实施颜色级指标两年来的数据,2014/2015年度我国棉花颜色级指标较上年度有所提高,其中,白棉占比较上年度增加了9.79个百分点,全国以白棉2级、3级为主,但白棉1级占比下降了6.32个百分点;淡点污棉占比较上年度下降了10.03个百分点,同时淡点污棉3级略有上升;淡黄染棉及黄染棉占比较上一年度基本持平。

(二)轧工质量。轧工质量是指籽棉经过加工后,皮棉外观形态粗糙程度及所含疵点种类的多少。从2014/2015年度新体制棉花检验情况来看,新疆棉的轧工质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机采棉加工方式的特性,新疆棉中轧工质量为差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内地省份中,陕西、江西、河南的棉花轧工质量为差的比例高于其他省份。

(三)长度。长度是棉花最重要的内在质量指标之一,与棉花的整体使用价值密切相关。细绒棉的长度由25毫米级至32毫米级依次分为8个长度级,其中28毫米级为标准级,30~32毫米级的棉花使用价值较高,25~26毫米级的棉花使用价值较低。2014/2015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细绒棉逐包检验平均长度为28.53毫米;长度级加权平均值 为28.09毫米。从各产棉省份棉花逐包检验平均长度看,陕西棉花长度最长,达到29.41毫米;其次是江苏,长度略低于陕西,达到29.33毫米;新疆、湖南、甘肃、河北、河南、山东的情况也较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湖北、浙江、天津、江西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棉区,除山西省棉花平均长度降低0.99毫米外,其余各产棉省份逐包检验平均长度与上年度基本持平;长江流域棉区各产棉省份棉花平均长度有显著回升,较上一年度平均增长0.53毫米。

对比近5个年度的数据,我国棉花长度指标连降3年后,在2014/2015年度首次有所回升。其中,逐包检验平均长度较上年度增长0.16毫米,比近5年平均水平低0.11毫米;长度级加权平均值较上年度增长0.17毫米,比近5年全国平均水平低0.11毫米。全国长度级低于长度标准级的棉花占比13.54%,比上一年度减少15.09个百分点。此外,长度值离散范围继续回落,30~32毫米长度级的棉花有所增加。

(四)马克隆值。马克隆值是棉花细度和成熟度的综合反映,是棉花主要的内在质量指标之一,与成纱质量有密切的关系。棉花的马克隆值越高,一般棉纤维成熟度越好;马克隆值过高,则成熟过度,纤维较粗,纤维抱合力差、成纱强力和条干均匀度不理想;马克隆值过低、细度过小、成熟不足,则容易产生有害疵点,织物染色性能差;只有马克隆值适中,棉花的细度适中、成熟适中,才具有最高的纺纱性能,获得较全面的使用价值。

细绒棉的马克隆值共分为三级五档,按马克隆值从低到高依次是C级的C1档、B级的B1档、A级的A档、B级的B2档、C级的C2档。马克隆值级A级的使用价值较好,B级的使用价值正常,C级的使用价值较差。

2014/2015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细绒棉马克隆值级A级占比34.97%,较上年度上升5个百分点;C1档和C2档占比2.69%、14.7%,分别较上年度上升0.92、降低5.05个百分点;B级占比较上年度基本持平。各产棉省份中,江苏、甘肃的棉花马克隆值级最好,A级棉比例均超过半数;新疆次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西、山东、山西、河北棉马克隆值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天津棉的C2档占到97%以上,较上年明显增高,棉纤维细度过大、成熟过度问题突出,马克隆值指标最差。

对比近5个年度的数据,2014/2015年度马克隆值指标较上年度有所回升,但还略低于5年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马克隆值A级的占比较上年度显著上升,比近5年平均水平高了1.65个百分点;马克隆值C2档的占比虽较上年度有明显下降,但比近5年平均水平仍高了3.18个百分点。

(五)断裂比强度。断裂比强度是重要的棉花内在质量指标,与纱线的成纱强力有很好的相关性。细绒棉按断裂比强度值和使用价值从高到低依次分5个档,即很强、强、中等、差、很差。

2014/2015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细绒棉平均断裂比强度值28.04cN/tex,略高于上年,上升了0.05cN/tex,但比近5年平均水平还是低了0.15cN/tex。

各产棉省份中,河北棉花断裂比强度最强;其次是河南、陕西和山东棉花,其中陕西棉花断裂比强度比上一年度有显著上升;浙江、安徽、山西棉断裂比强度较差,且均比上一年度大幅下降;全国最主要产棉区新疆棉断裂比强度较上年度上升0.68cN/tex。

对比近5个年度的数据,2014/2015年度断裂比强度指标有所提高,强及以上占比略有下降,中等占比明显增加,差及以下占比大幅下降。断裂比强度平均值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量占全国产量一半以上的新疆棉断裂比强度值有所提升,拉高全国平均值。

(六)长度整齐度指数。长度整齐度指数是重要的棉花质量指标,用以表示棉纤维长度分布均匀或整齐的程度,对纱线的条干、落棉率有重要影响,同时对纱线的强度也有影响。细绒棉按长度整齐度指数和使用价值从高到低依次分为5个档,分别是很高、高、中等、低、很低。

2014/2015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细绒棉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82.34%,比上年度平均值低0.07%,比近5年平均水平低0.15%,且已经连续4年下降。长度整齐度指数为很高和高档的棉花占比最多的省份是陕西;其次是甘肃和河北;江苏、天津、江西的棉花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为高和很高档占比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江苏、河南棉花中,长度整齐度指数为低和很低档的占比明显多于其他省份。

各产棉省份中,陕西、河北、甘肃棉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最好,河北、天津、山东、河南棉花该指标已连续两个年度稳步回升;湖北、河南、浙江较差,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浙江棉花该项指标已连续两年逐年下降;山西棉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最差,近三年该项指标波动也最大。

对比近5个年度的数据,2014/2015年度长度整齐度指数较好,其中低及以下档的占比已连续三年下降,比2010/2011年度下降了1.22个百分点;高及以上档的占比打破三年来的下降趋势,较上一年度大幅上升;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则延续下降态势,降至5年来的最低水平。

(七)综合评价。2014/2015年度全国新体制棉花细绒棉综合质量有所提升。从颜色和轧工质量来看,颜色级以白棉和淡点污棉为主,白棉2级和白棉3级占比最多,淡点污棉主要集中在淡点污2级;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气候影响棉花颜色呈乳白色,略带棉花本色黄,淡点污棉占比较高。轧工质量主要集中在中档,占比为93.95%;全国各省份轧工质量为中档的棉花比例均占到90%以上,浙江、湖南两省达到100%。从纤维长度来看,平均长度和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两项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长度指标体现在25~27毫米长度级的棉花显著下降,而30~32毫米长度级的棉花有所增加;长度整齐度指数指标表现在低及以下档的棉花略有下降,而高及以上档的棉花大幅增加。从纤维内在品质来看,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两项指标较上年度均有小幅回升;其中,马克隆值主要表现在A级占比显著增加,C2档过成熟棉占比小幅降低;平均断裂比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新疆棉该项指标略有回升,其他大多数省份棉花的平均断裂比强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总体来说,国棉综合质量有所提高。

四、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各地的情况来看,影响本年度棉花质量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产业政策、市场形势、生产环节等几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的气候特点和年度内的气候变化是影响棉花质量波动的决定性因素。据中央气象台对2014/2015年度气象条件的分析,在播种及幼苗生长阶段,大部棉区气温偏高、水热条件较好,部分棉区低温、强降水、沙尘暴影响棉花播种出苗。其中,长江流域棉区大部4月持续多雨寡照、5月强降水过程频繁,出现渍涝灾害,影响棉花生长;新疆南部冷空气活动频繁,南疆盆地大部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影响部分棉花生长发育延迟。在蕾铃期,新疆棉区气象条件总体较好,黄河流域棉区阶段性干旱、长江流域棉区阴雨寡照天气影响棉花蕾铃生长。其中,河南中西部、陕西关中和东南部、河北中部等地7月下旬出现轻至中度、部分地区重度农业干旱,6月至8月中旬,长江流域棉区强降水过程频繁,部分棉田出现积水,棉田遭受渍涝灾害,蕾铃脱落增加。在裂铃吐絮和采摘期,全国棉区大部棉花收晒顺利,仅黄河和长江流域部分棉区出现阶段性阴雨寡照、强降水,棉花吐絮采摘受到一定影响。其中,9月中旬后期新疆北部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10月中旬初北疆、哈密地区及巴州大部、阿克苏部分地区出现霜冻,棉花提前停止生长,棉花产量和品质受到不利影响;黄河流域棉区9月多阴雨天气,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南部、黄淮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出现强降水,降水日数普遍有12~18天,影响棉花正常裂铃吐絮;长江流域棉区8月下旬至9月中旬多阴雨天气,棉花烂铃烂桃增加、裂铃困难、采摘受阻,导致品质下降。

(二)产业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市场调控机制的部署,2014/2015年度,国家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并在新疆启动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同时明确今后一段时期从严控制进口,引导国内纺织企业多使用国产棉,减轻棉花库存压力。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一是实现了市场调控的“价补分离”,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对加快产业升级具有积极的作用。二是有利于棉花种植优势区域转移,改变国内现有分散种植模式,鼓励棉花种植向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方向转变,促进以棉花良种、精量播种、机采棉等为代表的精准棉花种植技术发展,走现代农业的路子,进一步提高棉花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将棉农和棉企推向市场,立足“消费导向”引导棉农生产、棉企加工,提高用棉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的话语权,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棉农改变观念,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籽棉质量,有助于加工企业在加剧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把控,填补我国高品质棉需求缺口。

(三)市场形势。2014/2015年度,国内棉花失去收储价格支撑,市场回归,新棉价格报复性大幅下跌,棉花生产成本仍然居高,纺织服装消费依旧疲软,国储棉库存居高不下,棉农棉企观望情绪浓重。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棉花加工和纺织生产供需双方直接对接,收购价格与籽棉品质直接挂钩,使得今年棉农棉企普遍更加注重质量,国棉“三丝”多、混等混级现象有所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一是棉花、棉纱、棉布市场自2014年7月中下旬重心迅速下移,棉企、纺企、棉农遭受巨大打击,更有许多棉企和棉农萌生退意,棉花种植将继续萎缩。二是棉花价格一路走低,棉农种棉几乎没有利润,从采摘、存放、交运等环节出现随意粗放心理,再加上惜售心理,籽棉在农户手中积压,易带来品质一致性下降、混等混级等质量问题。三是纺织需求不旺,又没有了收储托市,棉花产业整体加工产能过剩,将面临继续洗牌。无资质的小包型棉花加工企业,以及“两小一土”等低成本非法经营的企业因其体量小、经营灵活、加工成本低而呈现开工趋势,造成资源抢占、质量下降等问题。四是通过近两年的摸索与实践,仍有少数企业不能很好适应新的棉花标准要求,还是存在用过去的品级概念去检验的惯性思维与做法,从而影响企业效益。棉花标准体系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部分棉花质量参数设置与下游纺织生产应用没有完全接轨。

(四)生产环节。

1.品种影响。品种是影响棉花质量的主要内在因素。我国的棉花品种繁多但优良性状突出的比较少,加之近年来供种渠道不断增加,品种更新换代加速,种植品种混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棉花的质量。由于近年来棉种行业严重亏损,棉种市场秩序较混乱,假冒伪劣种子充斥市场,难以形成主打的品种和品牌。各棉花品种其内在纤维品质有很大区别,棉农在选择棉花品种种植时以片面追求单产高、衣分高,抗病虫、色泽好为主,并不注重棉花内在品质,造成棉花细度偏粗,长度偏短,可纺性差。再加上籽棉交售的流动性、随意性大,收购企业不按类型品种等分类收购,造成了棉花纤维和棉花品质一致性的下降,给纺织企业配棉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2.栽培管理与交售流通环节的影响。棉花栽培管理过程中,棉农盲目追求高密度、田间施肥种类单一,棉田残膜回收量甚少,或基本上不回收,导致残膜逐年增加,宜棉区耕地有限,棉田只能向非宜棉区扩张,加之劳力不足,管理粗放,并且我国多数区域棉田分散,规模化种植条件差,客观上导致质量指标的不一致。在交售流通环节上,棉花采摘、运输过程中使用塑料编织袋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根治。此外,棉农在户外摊晒籽棉时,受环境条件影响,极易造成动物毛发及杂物混入,形成异性纤维。由于担心综合指标低的棉花卖不出去,棉农有意识地将优等棉花和低等棉花掺混在一起优劣混卖。形成资源浪费,造成棉花品质普遍中等偏下,高品质棉花匮乏。

3.采摘方式的影响。我国大部分棉区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手摘方式。棉农采摘棉花时较为粗放,按质量采摘、存放意识差,采集方式随意性大。部分棉农习惯揪桃剥棉,个别地区甚至还有拔秆剥桃的现象;近年来随着用工成本的大幅上升,棉花采摘雇工困难,棉花早采现象严重,少数地区一次性采摘,未成熟的棉桃被采,造成棉花质量下降。

自2001年起,新疆兵团开始大力推广机采棉技术,棉花生产机械化率逐年提高,目前,兵团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已达93%,棉花收获机械化率为66.3%,农机管理标准化团场达到85%。机采棉的快速发展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也带来了含杂多、 “三丝”多、长度短等质量问题。当前的机采棉均是将原有的手摘方式的棉花按照机采的要求进行种植,而未根据机采棉的实际需要进行培育棉种,所以并不是真正“适宜机采”的棉花。由于机采棉在采收过程中,缺少对采收对象的选择性,极易将地膜残片等异性纤维一同收集,造成异性纤维增多、杂质大等问题。再加上后续加工中,为了除杂干净,过度烘干开清,造成了对棉花强度、长度等内在指标的损害,增加了短纤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采棉花的市场竞争力。近期,个别地区还出现了“手机棉”,即手采棉和机采棉掺杂在一起,混充手采棉。这种棉花会给纺织企业配棉造成严重影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 棉花加工的影响。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实施三年来,很多棉花加工企业已经适应交储带来的收益和便利,专心应对收储,放弃了对下游用棉企业客户关系的维护,一旦推向市场,便有些无所适从。一方面由于棉企加工利润越来越少,出现劳动用工减少,质量管理不到位现象。一些企业加工过程中未正确处理好产量和质量的关系,轧工速度控制不当、排杂不彻底或不排,导致棉花长度严重损伤、短纤含量增加,同时含杂较高,棉结、索丝多。另一方面各类小包棉等无证企业有卷土重来之势,其质量意识淡薄,生产的小包棉多是白板包,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利于打击和追责。

五、有关建议

为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损失,防止流通环节中人为的质量破坏,保护棉花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我国棉花的整体可纺性,针对上述质量指标检验结果和影响因素作出如下建议:

(一)继续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实践证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可以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国储库存压力,减轻财政负担,起到稳定生产、保障棉农利益、促进下游纺织企业健康发展的作用。但当前的政策机制带来的一些问题也亟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如何合理制定并适时公布棉花年度目标价格、指导棉农和棉花经营者预先做好生产和经营计划;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完善符合国情和现阶段发展要求的棉花价格形成机制;如何因地制宜地完善内地各产棉省份不同的价格补贴机制,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指导作用;如何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引导棉花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管理的新模式;如何将目标价格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相结合,保护整个产业链的良性运转,引导各方共同关注质量,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二)进一步深化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兴棉力度。继续深化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改变粗放型外延经济增长模式,加强改革成果与其他行业的结合与应用。一是要加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相关机构之间的沟通协作,积极推动棉花产业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棉花公证检验结果在纺织配棉中的应用、公证检验证书与现代物流的结合、公证检验结果的“大数据”应用与质量分析等。二是继续完善棉花国家标准,从而可以更为高效、客观、全面地评价棉花质量水平,指导生产与贸易结算。三是加大科技兴棉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加强良种培育、提升科学植棉水平、改进生产工艺。四是应加大对机采棉在育种、栽培管理、采摘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专项研究力度,提高机采棉质量指标,使机采棉与手摘棉针对不同纺纱需求,优势分别得到发挥。

(三)继续加大棉花质量监督力度,提升国棉质量水平。受目前棉花产业链整体水平所限,棉花质量变化与市场形势走向的相关性较强,因此要继续加强棉花质量监督力度。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有效性,继续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监控企业的监督检查;二是针对纺织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长期存在的混等混级和比较突出的异性纤维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三是继续完善公证检验对建立公正、公平的棉花市场交易环境,维护各方利益的作用;四是加快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设,积极实施棉花加工企业分类监督管理,发挥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在企业贷款、公证检验资格等方面的作用,督促棉花加工企业落实各项质量义务;五是密切关注棉花市场质量状况,做好棉花质量分析,加强安全风险预警和隐患排查,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质量风险。

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10篇

我校在全县教学质量评比中一度排名比较低。滞后的因素很多,首先是人员素质,其次是学校管理。现在“向管理要效益、以创新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教学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规化轨道,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努力克服实施课改的压力,成绩已渐从低谷中走出来,虽与优秀的学校差距尚存,但对比历史,我们还是可以为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

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学校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追求的管理目标,也是学校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我校教育工作在教育局正确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理解支持配合下,马家乡小学教育得以健康、持续的发展。为了更好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能力,促进千佛小学教育更好发展,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分析、报告。

一、主要成绩

1、教学工作目标:教学管理有特色,教师教书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教学质量、师培质量居同类学校前列,我乡教学管理得到县教育股认同。

二、四、六年级由市县抽考,语数外科数据(略)

从优生的情况可以看出我校的六年级和五年级语文优生分数比较低,处于落后位置。其余各年级各学科的优生分数都保持在了85以上,属于相对正常范围内波动。

从平均分看四年级数学、五年级语文数学的平均分都低于了70分,处于相当危险的地位。英语科和科学科平均普遍很低,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从学校来看,中心校、村小的成绩都比较接近,水平相当。毕业班各学科的成绩都处于落后的位置,需要引起校长和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三、主要措施

1、树立教育质量观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特别是重塑千佛小学教学质量观,学校行政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千佛中心小学校教学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和年级组和教研组,经常性地举行教研活动,对教学质量采取了规范的严肃认真的评比。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广泛、深入的讨论,形成了全面发展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观、全过程的质量观、全方位的质量观。有了这一教学质量观,教学管理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我们始终没有偏离这个价值取向。

2、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指导马家小学教育实践

《千佛小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方案》在2004年8月全乡教师会上首次亮相,得到了全镇教师的广泛支持,当年下期开始分步实施,通过4年的实践,不断完善,更加科学。

《千佛小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方案》促进我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本方案涉及各班教学成绩的多个方面,包括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生人数、优生率、巩固率等全方位的考核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考核方案,加大了教师的紧迫感,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

3、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向过程要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全程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具体要求,它包括教学管理常规、教师施教常规、学生学习常规。要建井然规范的教学秩序,向过程要质量,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①、教师明确教学管理要求。学年初召开教学管理工作研讨会,总结上学年教学工作情况(含教学质量分析),讨论、制定全镇本学年教学工作思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等。同时要求各校制定相应方案和制度。方案、制度的出台,领导、教师清楚明白,工作起来思路清晰准确。

②、严肃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

课程计划的落实。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是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最起码的条件。教学环节的考核管理。教导处每两个周对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表扬,对做差的教师给予帮助,指导。在对教学环节的管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大面提高教学质量应切实做到“功夫在课前,着力在课内,弥补在课外”。

规范各项考试考核。期末考试和各项考试工作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

4、完善教学质量激励机制。我镇的教学管理除了有刚性的评价方案和制度外,还有荣誉激励机制、经济激励机制、情感激励机制,充分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完美。

5、统筹全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成就学校的关键是教师,成就教师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教师培训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又一重点。每学年初都要拟定千佛小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考核办法,培训领导组工作的分工等)。千佛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培训、实践、考核”。培训:①、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到校理论讲座(上课示范)。②、本乡(本校)优秀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专题讲座或经验交流。③、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师培训。实践:教研组以课堂教学、教材教法为主的教学研究,通过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实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等形式,让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考核:考核评价是校本培训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培训要求、内容不同而考核的标准、方式不同。通过实施“培训、实践、考核”的培训模式,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实践教育理论,提升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素质。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1、教育管理只停滞现有水平,教育质量潜伏着下滑的趋势。

2、教学质量可能会有滑波的主要原因

(1)、我镇盛行外出打工挣钱,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学生不重视读书,没有意识到读书所能带来的长远利益。

(2)、由于家长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学生数量巨大。

(3)、学校内部管理还有待加强。与教学管理相匹配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还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的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相当配套程度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

(4)、教学质量奖励经费短缺,绩效工资未能兑现,尽管有好的评价方案,没有足够的奖励金费相配套也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5)、教师队伍缺乏真正的名师,没有很好的榜样模范作用,导致一些新教师毫无动力,停滞不前。

3、提高教育质量的策略

(1)、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学校管理是办学的关键。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应该有正确的质量意识,并有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2)、人治管理、法治管理、“无为”管理、德治管理各有其优点和劣势。今天的人本管理思想应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将校长人格魅力与教师观念、情感结合起来,将教师的精神追求与物质需求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校才有生机、各方工作才能和谐的推进。

(3)、学校务必做好“节约增效”财务管理,努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物质保障。

(4)、营造抓教育质量的大环境。

五、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③、教辅资料问题很不公平,有的学校违规征订了很多资料,而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没有订任何教辅资料给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希望教育局态度更明确,要么严格要求,不允许任何学校违规征订资料,如够违规,严惩不待;要么放松对征订教辅资料的限制。否则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再遭遇到不公平的教辅资料问题的话,教学质量的评比肯定将处于劣势。

④、在小学毕业调研考试中,部分学校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希望教育局加大对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学校的处理力度,确保调研考试的公正性。

⑤、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现在没有了升入初中的压力,也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教育局应该有一个的方案。

以上建议来自基层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心声,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如有不当之处,请局领导批评指正。

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二)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最直接的标准。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临江市教育局、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经过全体小学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答卷情况

本学期末,在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统一安排下,我们对我镇小学一至五年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抽测、分析工作,下面就根据抽测情况,对我校小学教学质量作如下分析:

1、从成绩统计表分析来看,由于我镇重视非统考学科的教学,除语文、数学学科的成绩相对稳定外,英语、综合(科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也还比较扎实。语文学科学生的成绩都比较理想,优秀率、及格率都较高,数学学科随着年级的升高有所下降。可见,教师群体的整体教学还是比较认真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特别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

2、从各年级教师试卷分析的情况看,各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好。除个别题目比较灵活,得分相对稍低外,其他各项都掌握得较好。各年级大多数学生在图形操作、统计分析上都表现得很好,这说明教师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重视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年级、各学科的成绩大部分稳定外,也有的年级或学科成绩有所下降,试卷分析中反映的问题还很多:

(一)语文

1、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如学过的汉字不会书写,或写错别字等。

2、部分学生书写不够规范,不认真。

3、能力题,个别学生掌握不好。如五年级扩句或仿句不按要求去做。关联词掌握不好,从给出的关联词中选择还可以,随便给个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填得五花八门。

4、学生对阅读分析的得分率还是相对稍差,究其原因:一是平时训练得材料少;二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读懂文章就开始回答问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稍有难度的,如四年级阅读中的“饥荒”、“光景”,学生都不理解。

5、个别学生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语言空洞,词汇量小、不生动,叙述不流畅。达不到规定的字数,有错别字、病句等。

(二)数学

1、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好,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还没有逐步形成,不认真审题,个别学生甚至落题。

2、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加强,如:四、五年级制作统计图,个别学生计算不认真,不写名称;在平面图上辨别方向标出场所,不够精确,总有误差。3、部分学生学知识死,不会变通,分析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低。

3、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计算能力不强,准确率不高,尤其是计算题。

4、部分学生答题速度慢,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

(三)英语

1、记忆性知识掌握不牢。本次检测关于单词拼写题、语言规则题、各种英语小疑点等需要背会的知识,学生的完成情况不理想。

2、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此次检测,四、五年级各有一篇阅读文章,四年级连词成句,每个年级的情景会话,都需要学生能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大体看懂全文,学生根据语篇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整理能力都很差。

3、学生写作能力不强。本次检测,有二成学生写不出成形的文章,还有部分学生写的文章单词、语法错误太多,看不出写的是什么意思。

4、三、四、五年级的试题在对学生能力的测试中难度较高。三年级要求学生会抓住主要信息进行分辨,这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四年级直接出现字母发音规律认读单词并进行归类,加大了难度,并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五年级则出现书写partc部分的单词,提高书写的难度……

5、两级分化现象突出。一是同班学生之间的,另一方面是班级之间的。

(四)综合学科

我镇基本能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尤其是中心校,平时教学抓得紧,落得实。但由于学生、家长普遍觉得学好数学、语文、英语就可以了,对其它学科不太感兴趣,加上学生也是边学边忘,课后学生又不愿及时主动地去复习巩固,课本知识掌握得还可以,再加上条件限制,学生对于课外知识了解得不多。

四、分析教学现状及主要原因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行为影响教学成绩的提高

1、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有些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围着教师转,被动学习。有人来听课是一种教法,真正上起课来是另一种教法。

2、课标理解不透,教材挖掘不深,教法研究不足,学法指导不够。新课标教材,其编排意图,内容安排都具有很大的伸缩空间,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探究的自由。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例题讲解例题,就课文读课文,就练习做练习的现象严重,缺乏教学思想的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3、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够。许多课堂上,教师就是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凭借这些,即使最优美的语言文字也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远程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教学的重难点突破不够。

4、后进生辅导缺乏计划安排,随意性大,转化率低。可以说,每个班级都不同情况的存在一些后进生。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教师是力没少出,但效果不明显。

(二)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学校的教研活动基本能正常开展,但大多是老套路。一是教研组开展得不够深入,学科组、备课组群体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个别教师工作虽然很务实,但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不能主动地、充分的利用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教研意识、问题意识、反思意识也相对薄弱。三是缺少优秀资源的专业指导,没有开阔的视野和先进理念的支持。

(三)教学常规落实不到位

表面看起来,我们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都很到位,但在具体操作上缺少实效,实际问题还是很多。课堂上一些教师还是“满堂灌”,学生学习还是很被动。作业训练形式单调,布置作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作业效益不高。课外积累与动手训练较少,造成训练不全面。

(四)村小管理还有待加强

一是中心校成绩来看比较正常,无论是平均分还是及格率,成绩相差无几。但村小成绩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村小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加强;二是各学科之间存在差距。总的来讲,语文、数学成绩较好,英语成绩相对较差。目前我镇一部分村小没有开设英语课,即使是开设了,也参差不齐。加上村小教学设施不齐,任课教师水平差异很大,大部分是年龄偏大的老教师,他们知识结构陈旧,职称已经晋级,很多工作态度消极,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所以教学质量更是很难提高。学校领导平时又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对村小、教学点教师的教学情况检查甚少,指导不可能全面,同时又缺少整改监督措施,致使整改难到位,收效不大。

(五)学生状况

一是留不住优质生源。由于我镇离临江城区较近,再加上花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很多职工在临江买楼,这个学期以至下个学期往外转学的现象严重,造成了生源的严重流失。

二是家庭教育的隐性缺失。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素质及认识程度不够,再加上有些家长外出打工做生意或单亲家庭,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父母或亲戚照应,暂时监护人根本无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管不了,在管理孩子方面疏于管理,有些学生的家庭作业应付了事或干脆不写。即使老师与家长沟通,家长也不闻不问,或说管不了。这样缺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只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就导致了各班级中都有学困生。

三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大部分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能完成学习任务,还有一部分孩子厌学,只要一离开老师的视线对学习任务是能拖就拖,拖到放学没完成老师也得让他回家,回家就更不学习了。

三、今后教学设想及对策

根据我镇小学教学工作的现状,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效率。

1、认真备课,设计最佳方案。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先要吃透教材,然后翻阅各类教学参考书,最后根据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领悟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切实改进课堂教学。使教师尽快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保证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懂的,教师则坚决不讲。把握教学的节奏与容量,使教学时间安排得科学合理,保证学生在课堂里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主动积极地思维,实实在在地训练,学会动手操作等。教导处、教研组要深入课堂听课,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及时发现处理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之间也可以互听课,进行交流探讨,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三)

我校在“抓管理促质量、以创新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教学管理逐渐科学化,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现从期末考试情况对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分析。

一、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从平均分看一至五年级语文的平均分都高于了76分,80分以上的班有7个,数学平均分1-4年级都在84分以上,五年级数学均分普遍较低在75分以下,科学科均分都在80以上,英语科平均分三年级80分以上,四年级低于60分,五年级一个班低于68分,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2、试卷答卷情况分析:语文试卷能紧扣教材,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难易还较适中。知识面较广,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灵活运用。有一定的难度。阅读题量大,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作文题材范围广泛,有利于学生组织材料,有内容可写。数学试卷知识面较广,题目难易适中,紧扣教材,基础知识题目较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说明平时训练扎实。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从答卷看,还需加强学生的思维拓展训练,加强学生的习惯培养。

二、主要措施

1、树立教育质量观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重塑教学质量观,学校为教师减负,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教学和教研上,经常性地举行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常规管理办法,形成了全面发展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观。有了这一教学质量观,教学管理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我们始终没有偏离这个价值取向。

2、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班教学成绩的多个方面,包括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生人数、优生率、巩固率等全方位的考核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考核方案,加大了教师的紧迫感,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

3、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向过程要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全程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具体要求,它包括教学管理常规、教师施教常规、学生学习常规。要建井然规范的教学秩序,向过程要质量,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①、教师明确教学管理要求。学年初召开教学管理工作研讨会,总结上学年教学工作情况(含教学质量分析),讨论、制定全镇本学年教学工作思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等。教师人手一份教学常规管理办法,领导、教师清楚明白,工作起来思路清晰准确。

②、严肃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

课程计划的落实。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是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最起码的条件。教学环节的考核管理。教导处每两个周对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表扬,对做差的教师给予帮助,指导。在对教学环节的管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大面提高教学质量应切实做到“功夫在课前,着力在课内,弥补在课外”。

规范各项考试考核。期末考试和各项考试工作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

5、抓实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成就学校的关键是教师,成就教师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培训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又一重点。每学年初都制定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考核办法,培训领导组工作的分工等)。培训模式是“培训、实践、考核”。培训:①、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到校理论讲座(上课示范)。②、本乡(本校)优秀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专题讲座或经验交流。③、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师培训。实践:教研组以课堂教学、教材教法为主的教学研究,通过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实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等形式,让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考核:考核评价是校本培训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培训要求、内容不同而考核的标准、方式不同。通过实施“培训、实践、考核”的培训模式,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实践教育理论,提升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素质。

三、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只停滞现有水平,教育质量潜伏着下滑的趋势。

2、教学质量可能会有滑波的主要原因

(1)、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学生不重视读书,没有意识到读书能带来的长远利益。

(2)、由于家长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学生数量较大。家庭教育缺失。

(3)、学校内部管理还有待加强。与教学管理相匹配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还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的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相当配套程度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

(4)、教师队伍缺乏真正的名师,没有很好的榜样模范作用,导致一些新教师毫无动力,停滞不前。

四、今后教学设想及对策

1、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学校要加强组织教师强业务学习,继续转变教师观念,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作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岗位练兵,要求教师认真听课、深入评课,相互学习、总结经验。教导处加强听随堂课,使教师克服平时课堂中的随意性,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学目标和重点

结合每学期教学计划交流,让全体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掌握本册教材的教学总目的要求,熟悉每单元教学要求,单元教学重难点,制定详细单元教学策略。鼓励教师边备课边在书中点批和眉批,注重标注哪部分是重点,哪个知识点怎样落实,采用哪种方法等。

3、充分运用各种资源,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运用好远程下载资源,借鉴其中有用的课件,图片,案例等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数学课难以理解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借助直观教具,学具加强操作演示,也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语文课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口语交际训练,重视朗读能力的指导,增加课外阅读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创新学生的思维。英语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单词积累,记忆,理解,注重口语训练,注重书写指导。

4、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培养优生和辅导后进学生。课堂教学中,作业批改中,练习设计中,课后辅导中,对两种类型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优生侧重挖掘潜力,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后进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语文方面字词要掌握、要求背诵的部分要牢记;数学方面计算能力一定要过关,计算题一定要会做。中间学生侧重鼓励,向优生看齐。学校教研组组织学生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

上一篇:客户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问题分析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