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游范文

时间:2023-12-08 15:53:47

农家游篇1

关键词:庆城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

1现状

从2000年开始,毗邻周祖陵的几户村民利用自家的院落窑洞,以简单的农家特色饭菜办起了“农家乐”小院,周祖陵游客的吃饭休息问题得到了解决。2006年,在庆城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村依托地处城郊和紧靠周祖陵风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兴建了周祖农耕文化饮食一条街,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几年来手工臊子面、土暖锅、炖土鸡、炒土鸡蛋等清淡素雅、风味独特的乡村小馔已成为周祖陵“农家乐”的品牌。游客们在体验“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学农家艺、享农家乐”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其乐融融。截止目前,周祖陵景区的“农家乐”已发展为13家,直接从事“农家乐”的农民已达150人,经营床位100多张,年收入达50多万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

2存在的问题

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广大农民对发展“农家乐”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农民主动开办家庭“农家乐”。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周祖陵“农家乐”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农家乐”建筑和周围环境不相协调,卫生条件较差,设施简陋,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等许多问题。另外,特色不突出,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等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周祖陵“农家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2.1经营理念上,业主只重视特色,忽视了人居环境、服务水平的重要性部分业主在利用农家小院、治理美化环境、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上投入较少,在“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使整个“农家乐”设施失去了原有农家生活的优势,严重地制约了“农家乐”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2旅游产品质量低,类型单一,低层次重复开发“农家乐”旅游配套设施不全,卫生状况较差。一些农家接待点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没有水厕,排污排水通道不畅;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此外,“农家乐”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还很少。

2.3安全缺乏保障在用电方面,由于开办“农家乐”旅游,导致农户家用电器增多,负荷加重,而一些农村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极易漏电走火;部分“农家乐”接待点房前屋后堆满各种杂物,消防设施缺乏,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农家接待点对如何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尚无必要的制度和规范。

2.4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农家乐”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但由于“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一些“农家乐”旅游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2.5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家乐”的业主大多环保意识淡漠,将大量残羹剩汤、纸袋酒瓶等生活垃圾随意到处倾倒。因此如何把脏、乱、差隔绝于农家乐之外,帮助“农家乐”走上健康环保的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6“农家乐”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周祖陵“农家乐”季节性较强,游客基本都集中在每年4~10月份,其他时间较少,主要原因是没有一年四季都有可玩赏的风景和可参与的节目。二是对周祖农耕文化、歧伯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黄土风情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

3规范的措施

为了促进庆城县“农家乐”旅游这个新兴事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根据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3.1理顺“农家乐”旅游的管理体制尽快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全面激活“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关键。从“农家乐”旅游现状来看,“农家乐”旅游一般为农民自发开发建设,对“农家乐”的审批立项和规划建设,旅游部门基本上没法插手,不能对“农家乐”旅游进行很好的行业管理和对外宣传。因此,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旅游规划指导和规范管理方面参与备案审批,以真正形成行业对口管理,推动全县城郊乡村“农家乐”旅游的管理工作。

3.2广开财路,加大资金投入当前“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农民自发投入,经济实力普遍较差。因此,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旅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群众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以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同时,政府应针对“农家乐”这一现象专门出台真正具有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快速发展。

3.3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农村旅游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各地要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可采取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和方式,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并注意精心培育当地最佳窗口形象,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的提高。

3.4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农家乐”旅游之所以在短期内快速兴起,其中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得益于其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所以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对于促进今后“农家乐”旅游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3.5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要对“农家乐”旅游进行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自然人文环境,在房屋建筑,环境营造,活动设计,节能环保等方面下功夫,做精“农家乐”品牌。

农家游篇2

关键词:农家乐;旅游;餐饮;管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而呈现出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类型,而农家乐旅游近年来受到了许多都市人们的青睐,在他们节假日期间,远离喧嚣的钢筋水泥丛林来到市郊或农村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体会乡村的宁静休闲,品尝原滋原味的农家饭菜,体验乡村生活,给人一种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享受。经营农家乐餐饮,为农家乐这一颇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故搞好农家乐餐饮对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饮食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做好农家乐旅游餐饮的现实意义

1、体现了乡村旅游特色,满足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需求

农家乐餐饮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极浓的地方风味,它利用当地农村自建的餐厅厨房作为自己的经营场所,以自家种植或野生的农产品作为餐饮原料,以当地或自家的劳动力作为员工,而进行经营和管理。首先,农家乐餐饮为顾客提供的菜品所用烹饪原料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原料,各种植物性原料是他们自己在自家田地里所种植或在田野里所采摘,化肥和农药的残留量低,这些农家蔬菜在无污染条件下种植,颇受城市消费者喜爱,如野生荠菜、野生酸姜、山野菜、芝麻叶等。动物性食物原料是自家养殖或当地溪水中自然生长的,在放养或散养条件下,动物成熟期较长,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如野生鲫鱼、柴鸡等。

2、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家乐餐饮中的菜品所使用的原料,多以自家种植或养殖,由田地直接到厨房加工,减少了中间运输、采购、深加工等环节有效的节省了餐饮成本。在菜品加工过程中,多以自家聘请的厨师或自家人员,在菜肴制作过程中,本着节约的原则,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及其他辅料调料的节约量;此外,就餐环境中的设备设施简易,不需要像高星级饭店进行豪华装饰,减低了很多成本。同时农家乐餐饮在经营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他们经过简单的学习训练,就能适应期岗位,且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很快的进入角色。

二、农家乐餐饮当前存在的问题

1、餐饮场所布局不合理,缺乏科学规划

农家乐餐饮场所多以自家设计建造的房屋为主,食品生产场所和旅游者就餐场所不分,有些共处一房,设备生产用具简陋,在菜肴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及噪音影响就餐情绪,间接损害了旅游者的旅游情趣;食品加工场所中热、冷菜制作场所不分,菜品及面点主食制作场所共混一起,洗涤及初步加工和炉灶共处一起,这些极不符合餐饮行业的标准化要求,故必须对餐饮场所做出科学的规划。

2、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首先,农家乐餐饮经营单位多处在城乡结合处或农村,在监督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执法部门在管理中执行难度加大。经营者法律法规及健康意识淡薄,一部分经营者不愿意办理有关的许可证照,抵制或逃避监督检查,厨师和服务人员以家庭成员为主,如果在从业中不进行健康体检,一旦出现不适应从事餐饮业的人员,就对旅游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其次,卫生制度不健全,缺乏卫生知识。许多农家乐餐饮单位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菜品制作和服务人员缺乏食品生产安全意识,多数未经过相关的知识培训,在个人卫生方面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食品卫生知识极度匮乏,如食品加工生熟分开、荤素分开、食物中毒的预防等。

三、解决农家乐餐饮存在问题的办法

1、合理规划农家乐餐饮场所的布局

农家乐餐饮餐饮场所的布局不同于酒店或星级宾馆的餐饮部,它有自身的特点,在布局的规划及设备设施的配置上,应根据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餐饮业经营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科学合理规划:(1)整体经营场所应分区,旅游者就餐区和菜品加工区应分开,清洗区和原料加工出应分开,初步加工区和烹调区应分开。(2)清洗区应配置多个不同用途的清洗池,不可共洗一池。(3)切配区应本着生熟分开,荤素分开,红白分开,不可共用一案。(4)烹调加工间装置好排油烟、排水设备及垃圾废弃原料的处理。(5)整个经营场所应做好防蝇、防蚊、防鼠工作。

2、加强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

农家乐餐饮管理应有政府统一指导管理,各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如卫生、工商、旅游等部门,加强执法力度,尽快制定出农家乐行业标准,使其经营达到有规可以,按规经营,严格限定农家乐经营户的就餐人数,经营范围,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健康体检合格后持证上岗。严格执行采购制度,限定其经营品种和制作方法,不断提高监测水平,增强对山菜原料的鉴别能力的监测水平,确保食品安全,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加强饮用水的监测,尽可能减少水质污染,严格控制食品污染关键点,合理进行卫生督导,在保证菜品原滋原味、新奇特色基础之上,确实保证菜品的卫生安全质量。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首先,对员工的卫生知识的培训:从业人员大多数为自家或自雇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卫生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故加大对经营负责人和员工的卫生及法律知识的培训,如对烹调原料的采购储存和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餐具的清洗消毒保洁要求,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培训,经营负责人应以身作则,带动示范,从自身做起,从而使整个从业人员改变自己不良的卫生观念和习惯以达到按规操作的目的。其次,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农家乐餐饮虽然与星级酒店相比则简单随和,但不可过于随便只有通过对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的提升,才能提高农家乐自身的档次及美誉度。

参考文献:

农家游篇3

我无聊的看着电视,打着哈欠,实在是没有事情可做。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笑着说:“无聊吧,要不,我带你到咱家的地里去看看!”“好啊!”坐在炕上的我一嘣三尺高,一个翻身,直接跃下了炕,鞋也不好好穿了,把带子塞进了鞋里就行了。

门口,爷爷正在发动拖拉机,一抬头,就看见了跟在奶奶身后的我,就笑着说:“哈!看来田里要来一位小客人喽!走,上“机”吧,今天啊,爷爷就带你来个免费的“农家一日游!”

于是,我和奶奶就坐着摇篮一样的拖拉机,望着绿油油的菜地,听着不知名的小虫子的合奏,闻着各种水果的果香,一路上晃晃悠悠的来到了地里。

爷爷扛着锄头去锄草,临走时给我和奶奶布置了一个任务:摘蔬菜用来做午饭吃,刚说完,爷爷就走了,奶奶走向西红柿地里,一回头,看我还傻站着,就说:“怎么还站着呢!上那去摘东西吧!”说完,奶奶就伸手指了一片同玉米杆组成的“围墙”。“嗯?那些玉米杆上也没玉米啊?再说了,玉米杆那么高,我也够不到啊!”我说完,就望向奶奶,想让她给一个回答。“唉呀!不是让你去弄玉米,从那里钻过去,去“偷”土豆。“啊?去偷土豆!这可是在干坏事,可是我又不敢去再问奶奶,没办法,我只好猫着腰,弓着身,从来米缝里钻了进去。

好不容易破了玉米围墙,可我又犯愁了,这么一大片土豆,我该怎么挖呀?我傻站着,实在想不出怎么办,难道我要用手挖?而且,这还是别人家的土豆呢!正巧奶奶像是救星一样过来了,还拿着铲子,我连忙拉住了奶奶说道:“奶奶,不可以偷土豆!”“嗯?谁偷土豆了?”奶奶嘴里说着话,手底下也没闲着,把铲子往土里一叉,手一往下压,“呼……”泥土就被铲干净了,露出了满是泥的土豆宝宝。奶奶又麻利的拉起了土豆,大手一抖,泥就没了,奶奶并没有也不回,直接扔进了身后的筐里,我急了,大叫道:“这不是别人家的土豆吗?”奶奶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意思,笑着说:“那是咱们自己的地。”

农家游篇4

农家乐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源于

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劲动力

衢州发展农家乐旅游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下,当初个别农民敏锐把握市场机遇,在景区景点周围和城郊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利用现有的房屋设施,开设农家餐馆等项目的农家乐旅游业。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农民增收致富欲望的不断增强,我市农家乐旅游业蓬勃兴起,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柯城区的七里乡农家乐旅游业,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柯城区七里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属怀玉山千里岗山系,山高谷深,气温相对较低,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农家乐旅游业启动前,七里乡主要经济来源为山上毛竹、山下高山蔬菜和山外劳务输出等,农民收入较少。2004年4月,七里乡范围内的2家造纸厂、1423口竹丝腌塘全部关闭停产,随着造纸厂的关闭,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被切断,农民的生活问题怎么解决?原本就非常贫困的农民,今后如何才能脱贫?经过多方论证,2005年初,我市确定把柯城区七里乡确定为全市提升农家乐旅游业的示范点,重点培育,鼓励和支持七里乡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率先发展农家乐旅游业。2005年5月,衢州市第一批整村推进的农家乐旅游业在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杨坞等村开办兴业。开业后的第二年,黄土岭村被授予首届“浙江省魅力新农村”的荣誉称号。

在柯城区的黄土岭村、衢江区的下呈村、江山市的碗窑村、常山县的石门坑村等第一批省级农家乐旅游业特色村的示范带动下,我市农家乐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特色农家乐旅游业已成为衢州特色乡村旅游的一张“金名片”。2006年全省农家乐旅游业工作现场会在衢州召开,衢州市发展农家乐旅游业的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农家乐旅游业的有序推进得益

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

发展农家乐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提升农家乐旅游业,仅靠一家一户是不够的,特别是衢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多数农民的生活条件并不宽裕,筹建公共基础设施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在推进农家乐旅游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

坚持规划先导。规划是先导。只有规划好了,农家乐旅游业发展才有方向和目标。近年来,各地农家乐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农民对发展农家乐旅游业的热情高涨。为防止各地农家乐旅游业“一轰而起”,各级各有关部门依据衢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布局,编制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农家乐旅游业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重点对景区和山区农家乐旅游业进行详细规划,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和富民美村格局,并以规划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建设档次,使农家乐旅游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快步迈进。

实施重点扶持。为充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因势利导推动农家乐旅游业建设,市、县(市、区)均出台了扶持农家乐旅游业的政策,并设立农家乐旅游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家乐旅游业的宣传推介、公共设施建设等补助。市里按村总人口300元/人的标准对市区农家乐旅游业特色村实施补助。柯城区对前三批发展农家乐旅游业的农户,一次性给予1000元以上不等的补助。各地农家乐旅游业经营户还可享受税费减免、政府买单培训、结对帮扶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支农惠农政策。

结合村庄整治。我们将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作为农家乐旅游业的基础环节来抓,将推进农家乐旅游业与“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紧密结合,在完成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发展农家乐旅游业特色村(点)。我们先后在七里乡的黄土岭村、航埠镇的严村村和黄坛口乡的茶坪村等农家乐旅游业特色村投入资金,修建通村道路和村内道路,并建造村口牌楼、停车场、生态休憩亭等配套设施,对“赤膊墙”进行全面粉刷,对富有特色的民居进行修葺和保护,使传统的建筑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展示出山村的和谐宁静之美;同时,对村内主要路段进行绿化、洁化、亮化和美化,全面实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使农村面貌明显改观。

推出文化大餐。我们着力在“乐”字上做文章,依托农村秀丽多彩的田园景观、淳朴自然的乡村文化、生态文化和农耕文化,将土菜大餐与文化大餐紧密结合,注重凸显乡土特色、古村落保护复建、体验农事乐趣等,推出采摘游和畲乡风情节、文化大篷车等文化大餐,让游客在品尝农家土菜大餐的同时,享受到了乡村风情、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真正做到“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乡土乐”,使农家乐旅游业“乐”的内涵得到深度挖掘。

打造特色品牌。开展各项专题活动,加大综合宣传力度,推介衢州农家乐旅游业特色品牌。一是借助媒体开展宣传推介。通过央视七套的“我们的新农村――走进衢州”栏目和《浙江信息报》、《衢州日报新农村建设》专栏等,集中宣传推介衢州农家乐旅游业农家乐旅游业特色村(点)及农家乐旅游业精品旅游线路,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和都市市民了解和关心衢州的农家乐旅游业。二是借助各类专题活动和展销会宣传推介。通过实施农家乐旅游业“三万工程”(即万名都市市民游农家、万名城区居民亲近农家和万名大学生感受农家)、参与省旅交会农家乐旅游业展区和上海生态衢州推介会等,扩大衢州农家乐旅游业的影响。三是借助农村各类特色文化活动进行宣传推介。借助“乡村欢乐节”、“周迅家乡橘海休闲游”、畲族文化旅游节、传统节日钱江源“抢婚”节等活动,增添衢州农家乐旅游业的人气,吸引大量外地顾客来衢州休闲旅游。

规范服务管理。加强服务管理是推动农家乐旅游业有序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促进农家乐旅游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农办、旅游、质检等部门十分注重对农家乐旅游业的服务与管理。一是帮助建立健全行业服务组织。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农家乐旅游业协会或服务中心89个。二是帮助制订农家乐旅游业日常操作规程。先后制订《农家乐旅游业特色示范村认定规范》、《农家乐旅游业食宿经营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评价》等,加强卫生防疫、消防安全、技术监督、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动态管理。三是帮助开展农家乐旅游业从业人员培训。对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上岗证。四是实行认定评定制度。依据《日常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农家乐旅游业特色村和星级经营户开展认定评定的申报工作。

农家乐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市农家乐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实现了从数量型向量质并举型、粗放型向提升型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柯城区石梁镇至七里乡、衢江区大洲镇至黄坛口乡等农家乐旅游业经济产业带,小小的农家乐旅游业真正起到了小村庄联结大世界、小经营开拓大市场、小投入获得大回报的效果,体现了农村三次产业相协调、经济与文化相衔接、发展与和谐相融合的效应。

一是促进了农村相关特色产业的发展。农家乐旅游业集“吃、住、游、购、乐”于一体,其发展的背后是一个不断发育成长的农村特色产业链,通过联动发展,大做农家乐旅游业“土”字文章,帮助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致富。首先,带动了种植业发展。根据游客的需要,一方面,抓好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笋竹和花卉、风景林等基地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抓好板栗、香、杨梅、桃李等干鲜果基地的配套建设。其次,带动了养殖业发展。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各地积极引导农家乐旅游业经营户及周边农民利用农家庭院、山地放养等形式,大力发展土鸡、土鸭、山羊和清水鱼等特色养殖业。再次,带动了旅游产品开发。为增加游客“购”的品种,各地积极发展根雕、竹产品等工艺品加工企业,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的联动发展,而且丰富了农家乐旅游业“土”的味道,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和游客需要。

二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农户经营农家乐旅游业,大部分是农民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经营活动,投资少、风险小、经营灵活、经济效益可观,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农家乐旅游业使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成为最佳结合点,为农民利用农田、农舍和山水生态资源发展经济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不仅有助于盘活农户家庭的闲置资产,拓展农业和农村资源的功能,而且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好门路,有助于农民,特别是“4050”农民的充分就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转移就业和农村的分工分业。2007年,全市农家乐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吸纳农村劳动力2621人。

三是促进了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融合。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的交流,促进了城乡社会的融合,迎合了城市居民走近农村、亲近自然、体味田园之乐的需求。同时,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也为促进城乡居民交流、扩大消费、繁荣经济搭建了平台,城市居民的文明意识、现代化的理念、进步的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地农民。农家乐旅游业带来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有效地推动了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融合,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是促进了农村投资环境的改善。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是发展农家乐旅游业和增强市场吸引力的重要保证。我们优先将一些发展农家乐旅游业条件较好的村庄列入村庄整治建设的范围,全面实施环境洁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着力营造便捷、安全、卫生、舒适的休闲旅游环境,吸引更多的工商企业主前来投资,如投资1000多万元的龙潭山庄,就是七里乡政府引进上海客商开发的。

五是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构建。农家乐旅游业作为我市一种典型的复合型、开放型生态经济形式,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向人们灌输着强烈的尊重自然、融入自然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20字要求,从农家乐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中均可得到印证。

农家游篇5

1西宁市农家乐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1规模小,档次低。

西宁市农家乐多在家居院落经营,地域空间狭小,活动场所受到限制,接待能力有限,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小于。有些农家乐娱乐功能不全,“农家乐”的收入主要靠餐饮,很少有唱歌、跳舞、住宿等配套的娱乐服务。

1.2消费品牌单一,缺乏特色。

目前,西宁市大部分的农家乐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农户对农家乐的发展经营发誓模仿性较强,普遍存在着消费品种单一“经营方式重复”缺乏特色等问题。大多数农家乐只能提供餐饮、、卡拉OK、锅庄舞等重复单一的娱乐活动,使游客逐步失去了对农家乐的兴趣,阻碍了农家乐的长远发展。

1.3乡土文化挖掘不够。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就越强烈。目前西宁市的农家乐对生态文化、乡村民俗文化以及农业文化、地区文化的挖掘非常有限,没有充分反映出“农家乐”旅游以“农产、乡色、民情”为卖点的特色,城市游客的知识性、体验性旅游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1.4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西宁市“农家乐”一般都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由于没有经过一定的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突出,制约了“农家乐”的发展和“农家乐”品位的提高。其次,“农家乐”经营者小农思想较重,缺乏全局和长远规划,急功近利,诚信服务意识差,漫天要价、拉客宰客现象偶有发生。

1.5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农家乐”旅游村(点)主要建在城市郊区或农村地区。从西宁市的情况来看,“农家乐”旅游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旅游公共配套设施普遍不足,农村生活污染比较严重,厕所简陋且卫生条件比较差,影响了游客出游的热情。

“农家乐”旅游村(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经过几年的发展,普遍出现了环境退化的现象。许多地方污水处理等生态环保设施几乎是空白,村民及经营户环保意识不强,塑料袋及其它生活垃圾充斥乡村的河道,恬静的田园意境遭到破坏。部分比较成熟的“农家乐”旅游村(点)游客数量连年递增,但由于没有合理的环境容量控制,过重的环境负担破坏了原有的景观特色,造成了空气、水等自然资源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环境的吸引力逐步降低,不利于“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西宁市农家乐旅游发展对策

2.1抓好规划,明确农家乐旅游发展方向和目标。

发展农家乐旅游,主体是农民、前沿是农村,如何发挥做到既追求发展速度,又避免盲目建设、一哄而上的激进行为,成为农家乐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从西宁市的情况来看,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和“一步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农家乐旅游发展。一是创造必要条件,增加规模,扩大总量,并把旅游专业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之一,从多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二是把发展农家乐旅游作为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资金和建设项目,重点改善旅游专业村的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三是在行政审批、收费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推动措施,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促的态势,举全市之力把发展农家乐旅游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提升农业、致富农民、发展农村、拓展旅游的一项重要举措抓实抓好。

2.2抓好监管,促进农家乐进一步健康发展。

明确规定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环境卫生、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基本条件,由旅游主管部门按照标准严格检查和验收,合格后挂牌营业,杜绝因入门标准低而出现盲目发展、参差不齐的无序现象,为规范农家乐旅游夯实基础。旅游、卫生、工商、环保等部门采取抽查、巡查、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时掌握农家乐旅游经营情况,依法依规惩治提供假劣商品、欺客宰客、胁迫消费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一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农家乐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全面增强农家乐旅游的生命力。在加快农家乐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从严格规范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入手,保证农家乐旅游健康发展。成立农家乐旅游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在旅游经营、市场信息、对外推介、规划设计、客源组织、培训服务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引导,维护行业信誉,打造农家乐旅游品牌。

2.3挖掘乡土文化,开发特色产品。

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配置看,乡土化特征是“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核心优势。西宁市各“农家乐”旅游应做足乡土文章,充分挖掘乡土文化,提高产品和服务档次,加快产业升级。

“吃”,要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各类乡土风味小吃,让客人吃得新鲜、吃出情趣、吃出健康。“游”,要有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乡土建筑、醇厚质朴的民俗民风,让游客感受到乡村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人文之美,避免把与乡村毫不相干的外来景观、文化移植到农村。“购”,要提供本土生产的特色农产品,为便于游客携带,在包装设计上体现轻巧、便携、美观。“娱”,通过富有西宁地方特色的农事活动和休闲活动,引导游客积极参与。

2.4实施生态建设,强化生态保护。

农家游篇6

兰溪市地处浙江省中西部,钱塘江上游,巨江、婺江汇合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全市1313平方公里,人口66万,辖15个镇乡(街道)646个行政村。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镇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家乐休闲旅游迅速发展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更好地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健康、规范地发展,2006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以规划为先导,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围绕“2006年中国乡村游”这一主题,着力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要素,全面推动农家乐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休闲方式日益丰富,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农家乐休闲旅游框架体系已初具雏形,逐步形成了以诸葛八卦村民俗文化、芝堰古村、马涧杨梅观光和云水山庄休闲度假等一大批富有浓郁地方特版权所有色、产业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各种不同类型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已发展到31个(其中全国农业观光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1个,兰溪市级农家乐特色旅游村个,今年拟申报省级农家乐特色村3个、金华市级农家乐特色村4个),经营户数2141户,直接从业人员4230人,累计投资12270万元,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2.6万人(其中首次推出的兰溪五十里杨梅长廊观光游就接待了2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930万元。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以规划为先导,确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战略

我市十分重视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6月份,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工作方针,高起点编制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指导和引导具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村(点)开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不断深化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推进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版权所有

2、措施得力,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培育农家乐休闲旅游上档次、成规模

结合我市实际,围绕古民居古建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和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周边的景区、景点为依托,将农事活动、水上风情和农业观光等可参与性强的项目揉合到农家乐休闲旅游中去,不断拓展休闲旅游项目,吸引城镇居民来休闲度假;同时鼓励乡村开发旅游商品,重点开发新时尚的生态旅游产品、独创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大众化的休闲度假产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由单一产品向多层次产品、高品位产品结构转变,通过调整优化结构,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素质,做大做强做精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轨,涌现出诸如诸葛八卦村、芝堰古村及云水山庄为代表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

3、加强宣传,围绕“2006年中国乡村游”这一主题,积极开拓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

宣传促销是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树立一个地方对内对外的形象,扩大影响,培育市场,取得旅游最终效益的有效手段。在宣传促销中,我市做到整体策划,重点突出农民风俗、农业观光和农村风情,以培育名牌、打造名牌、宣传名牌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按照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现状,精心策划编制了芝堰、马涧等2条精品休闲旅游线路,重点对外宣传推荐。利用3月26日“2006年中国乡村游”金华开游仪式在我市芝堰村举行的契机,抓住机遇,加大宣传投入,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努力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4、政策扶持,着力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建设

我市制定和出台了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各项优惠措施,简化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申报程序。对农家乐休闲旅游证照办理、税收、规费所需的费用实行减免或降低收费标准。将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培训纳入“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享受同行业培训的补助标准。引导农户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同时加强对农家乐旅游村(点)的管理,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壮大已有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培育和发展新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

5、强化管理,以创建省、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为抓手,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健康发展

为了使农家乐休闲旅游规范经营,我们以创建省、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为抓手,加强对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引导和规范管理。经营户必须有工商、卫生部门的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实行岗前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并将有关管理制度公布上墙,公开接受游客监督。为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参照兄弟县市的做法,积极开展星级经营户的评定和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村(点)评选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保证农家乐休闲旅游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农家乐休闲旅游整体规模不大。各景点各自为营,旅游各要素相互脱节,缺少相关的产品配套联动,旅游景点过于简单、单调。

2、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氛围不浓。很多景点缺少文化内涵,缺少包装宣传,经营户自身宣传意识不浓。

3、旅游服务环境亟需改善。农家乐休闲旅游是窗口服务行业,但很多经营户服务意识不强,旅游服务方法传统,优质服务差距较大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直接影响了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的发育、发展。

四、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建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为抓手,以开拓市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工作方针,在增加农家乐休闲旅游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质量,逐步扩大规模,努力实现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的新突破,将农家乐休闲旅游培植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这一工作思路,今后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培训、座谈会、问卷调查和星级评定等形式,对农家乐经营户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依法规范经营,健康发展。整合旅游资源,促进各景区景点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产生规模效应。

2、围绕农民风俗和农业观光两条主线,着力挖掘民俗文化、土特产资源及农事参与活动,深化和拓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内容。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纪念产品,使游客能充分体验和感受农村的风情民俗和地方文化,全面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品位。

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拓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部门合作,科学设计线路,优化产品组合,编印宣传手册,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通过网络宣传等形式,加大对项目的宣传推荐力度,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知名度。对特色鲜明、服务规范、条件成熟的农家乐休闲旅游,要加强策划包装,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促销,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泛吸引游客。

农家游篇7

关键词:旅游者;农家乐;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也随之在不断提高,很多人习惯用旅行去给自己放松,减轻压力。而近些年来,一种新型的休闲娱乐方式似乎是得到了更多人的亲睐——农家休闲游。这种休闲方式能够让人们尽情的享受生活,沐浴阳光,感受自然,从生活中去感悟,从朴素中得到,让人们真实的体验到那种生活方式。虽然这样的休闲活动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乐趣,但是,因为人们的介入,也许已经破坏了那种天然的自然的生态,而且毕竟这算是旅游的一种方式,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管理是不能过让它发挥最大的潜能的,所以我们更多的要做的是在我们享受与得到的同时,我们也要使农家休闲游更好的持续下去。

一、“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现状

(一)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意义

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农家乐”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满足我们不同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促进消费和产业带动的需要。三是巩固农民增收的需要。依托城镇,针对城市居民需求,利用农民自有的资源开展经营“农家乐”,正是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

(二)“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几种类型

一是农家餐饮经营型。主要以解决游客就餐为经营导向,以满足游客价廉、味美、舒适、随意的消费需求为经营策略,以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为经营特色,在一定程度是伴随城市居民向农村流动的延伸和拓展,是城市的“社会饭店”。二是山水养殖科普型。以提供动植物观赏、花果采摘为主,寓农于乐,把农业基地和“农家乐”经营户有效结合,拉近城镇与农村的距离,在互动中实现双赢。三是避暑休闲度假型。依托山水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舒适惬意、自主参与为主要特色,以旅游团体踏青、工薪阶层度假和中老年人休闲为主要服务对象。

(三)“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特点

一是经济实惠,参与者广泛。多数“农家乐”都是采取低廉价格的经营策略来吸引消费者,通过“薄利多销”来支撑生意,让一般人不仅消费得起,而且能经常消费。二是自然环境较好,旅游需求性强。三是经营形式多样化,可以自营和租赁经营相结合。

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一)无序性

市场开放比较混乱,无可置疑,如今的“农家乐”已成为乡村的致富新途径,农民增收的新渠道。看着这诱人的前景,很多地方也是急着上马,一哄而上搞“农家乐”,这就造成了“农家乐”缺乏管理,市场开发重复现象严重,低层次建设多。特色开放少。几乎现在的“农家乐”多数内容差不多,村村户户相似。

(二)市场经济意识差

策划和管理人才匮乏,旅游活动简单单一,游客回头率低。从管理的角度讲,农家休闲游是否存在一个正规的管理者,能够针对农家休闲游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方法;是否能利用这个管理方法把农家休闲游发展的更完善、更健康。从经营角度讲,经营者们是否具有一定的能力经营农家休闲游,并且对于经营者们的税收是否有一个具体的部门对之相监督。质量与安全的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卫生是否能够达到标准,相对应的各种设施是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这些都是不可不考虑的因素。潜在的风险,目前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农家乐的经营方式,但却都是短期性,存在的周期性很短。就是因为没有计划与规划好,很多地方都遭到了破坏,不能一直存在。这个时候就应该由当地的经营者共同形成一个地区联盟,规范一个标准,各经营者照着标准去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品牌,对整个地区的发展都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会更大程度的提高地区知名度。这对每一方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同时这样做也能让地区农家游的生命力更持久。

三、如何保持“农家乐”的长期发展

(一)增加新农家特色菜肴。用民间文化丰富内涵

饮食文化的魅力不容小瞧,在饮食文化挖掘上必须坚持在传统上创新、在同质上求变的原则,即在传统制作手法和土特产品基础上通过借鉴和创新,开发出具有独特、新颖风味的农家菜肴。可以有意识地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风俗文化等特点。我国民间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优秀的民间文化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农家乐与民间文化关系千丝万缕。正确认识传统民间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充分挖掘蕴藏在农村传统民间文化的精髓,激发农村文化活力,有利于提升农家乐的文化内涵。

(二)用生态文化提升品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农家乐大都分布在山区,山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农家乐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文化品位。

在旅游景区建设时要充分考虑现代旅游的发展需要,统筹食、住、行、游、娱五大要素布局,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接待条件,将村里“农家乐”旅游景点建设纳入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搞好“点面结合”,努力体现自身的应有特色,把一些“农家乐”旅游景点打造成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经典旅游产品。

(三)注重监督,加强环境保护

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针对目前“农家乐”档次较低的现状,规范管理,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高起点上,加强对农家乐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保护方面的监督;指导经营户针对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增设文化娱乐方面的场地设施,丰富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档次;可以扶持有条件的“农家乐”成为“农庄乐”。要加大对经营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监督指导经营者做好垃圾、废水的安全处理,把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四)开阔视野,宣传促销

要以“农家乐”为依托,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发展需求,适时调整种养殖结构,把绿色高效农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结合起来,生产出“农家乐”需要的优质原材料。

加快旅游市场的培育,采取各种方式做好旅游宣传,搞好区域合作,营造“农家乐”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注重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不同资源的共融互补和各景点的联动发展。

农家游篇8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d affirmed the domestic development peasant family happy traveling's excellent situation, simultaneously also pointed out Our country Peasant family happy traveling existence several questions, proposed the current peasant family happy traveling development should the government lead, the science plan, the excavation connotation, the expanded influence, to set up the br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农家乐问题对策

key word: Peasant family happy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农家乐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家乐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 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实行“黄金周”假期后,农家乐开发骤然升温。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农家乐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简陋,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

“农家乐”的发展多属自发行为,在布局上存在随意性,基础设施简陋,环境净化、美化、绿化无法跟上,因此,“农家乐”参差不齐,高低不一,不能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另外没有齐全的卫生设施,如污水、垃圾随处可见,厨房、厕所、院落的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2)服务项目单一,缺乏农家特色

“农家乐”与本地民俗文化的结合还不够,大多“农家乐”仅限于吃饭、住宿,外加销售一点土特产,可供游客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娱乐活动不够,旅游产品仅限于住“农家屋”、吃“农家饭”、游“民俗村”,知识性和趣味性不强。许多活动项目开始城市化,不伦不类,既没有本地特色,也和城市相距甚远,距离参与层面及文化层面尚有一定差距,缺乏留住游客的有效措施,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3)环保问题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

由于大部分的“农家乐”点规模少、基础设施落后,很多乡村游客旅游归来后,都在抱怨景区停车难,停车场缺乏安全保卫人员和措施。“农家乐”不少景区是村集体或私营业主自行开发的,旅游景区的设置、安全设施的规划甚至连最基本的导向指示牌也没有,让游客进入其中就像是无头苍蝇瞎转悠,人流量大的时候特别危险;有的“农家乐”点连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也没有,有的游客甚至还被狗咬伤、猫抓伤的现象发生;大多“农家乐”是在现有老旧土木结构民房内改造而成,电线老化,电器增多,加上房前屋后堆满杂物,消防设施缺乏,从业人员没有必要的消防知识,使目前的“农家乐”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其次,经营人员卫生状况不尽人意,厨房卫生不容乐观。

二、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具体来说,农户应在下几个方面巧下心思:

(1)突出“农”字

“农家乐”,“农”是根本,“乐”是关键。农家乐一句农村传统习俗提供特色饮食,特色娱乐、特色住宿 等产品是有人能享受到与平时不一样的环境及使用到不一样的食品们并感受到平时不一样的风情,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所以要正确理解把握“农家乐”内涵,其优势在“农”字上,农村风光、农舍民情、农家饭菜、农事活动,这些才是吸引城里人的法宝。

(2)注重“乐”

活动项目的设计应在体验性、参与性、趣味上应大做文章,农家乐的核心在于 “乐”,而且这种乐趣必须与“农”紧密相连,二者相辅相成。将乡村的自然风光、农村生活体验、趣味劳动、文娱节目相结合,形成其独特的魅力。

(3)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农家乐以其有别于城市的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特色,所以环境是农家乐发展的基础。因此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将资源保护与开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任何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短视做法都会最终损害长远利益,良好的自然环境能对农家乐旅游的开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

旅游纪念商品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中意的特定的商品,是地域性、装饰性与纪念性相辅,文化与娱乐相融的一种特色工艺品。好的旅游纪念品通过各地游客的选购,或带回自留纪念,或馈赠亲友同事,不仅能加深对该旅游景区的印象和记忆,还能起到极好的形象宣传。同时,旅游纪念品属于旅游者的“额外消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无限消费,是提高旅游附加值的重要途径,也为景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总之,“农游合一”的“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规范, “农家乐”旅游势必成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先锋,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国胜.县镇域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思考[J],旅游调研,2006年第7期

上一篇:元旦联欢会手抄报范文 下一篇:财务会计基础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