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院范文

时间:2023-10-10 02:45:01

农家小院篇1

到了南郊,脚下不再是乌黑油亮的柏油马路,而是变成了参差不平的土路;眼前不再是一栋栋直耸云天的高楼大厦,不再是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绿色,变成了农田耕作的美好图画;耳边不再是隆隆作响的机器声,不再是刺耳的噪音,而是变成了悦耳的鸟鸣,变成了各种家禽牲畜的叫声。采棉花的妇女、赶小鸡的孩子、满头大汗的农民,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农田生活。

进了那个农家小院的门,我的目光就被那一群芦花大母鸡所吸引,从中有2只大公鸡,她们足足有13只呢!她们每一只都那么肥,褐色的羽毛,显得格外有精神,她们咯咯叫着,一摇一晃的朝我走来,也许她们饿了吧,我抓了一把玉米粒,大鸡们一下子都涌出来,挨挨挤挤的,伸着脑袋,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想得到一些吃的。我有点害怕,听大人们说被母鸡啄一下是很疼的,我把玉米粒轻轻洒在地上,它们就争先恐后的开始埋头吃起来。有的鸡仗着自己身强力壮,就抢到最好位置,一点一点的啄起来,一边吃一边抬头,吃的可快了;有的鸡抢不到食物,就躲在一边,吃着其他鸡遗漏的玉米粒,我为了特殊照顾它,往往把米粒都撒在它跟前,但她还是抢不到,真是太笨了。在这群鸡里面,还有一个首领,它总能抢到好东西,它的毛是雪白雪白的,昂首阔步,十分傲慢,头上的大红冠特别显眼,红彤彤的,它的叫声十分高昂,很尖很响,跟别的鸡一看就是与众不同的感觉。

吃饱了饭,鸡都散去了,这时候,我看见一只鸡趴在茅草上,它是不是要下蛋了?我好奇的走过去看,耐心的等待着。过了一会儿,那只鸡走开了,我伸长脖子一看,哟!茅草上躺着一个圆滚滚的鸡哩!我赶紧打开鸡笼的门,轻手轻脚的走进去,鸡们都围了上来,我有些害怕了,但还是不住的给自己壮胆,轻轻的挪动脚步,走到茅草边,伸长胳膊小心翼翼的去拿鸡蛋,哟,还热乎着呢!我高兴极了,如获至宝的捧着一个圆滚滚的鸡蛋,生怕它们碎了。

我还爬上墙头摘冬枣、伸着胳膊摘向日葵,弄得满身是土,但我很快乐。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农家小院篇2

安家驹

乡下人家,是质朴又善良的;乡下生活,是和谐又朴素的;乡下风景,是美丽又迷人的。

今天,我走进了乡下人家的小院,来观赏乡下的风光。走进小院的大门,两棵大树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碧绿的叶,粗壮的干,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

再往里走,一个瓜架展现在眼前。长长的藤,浓密的叶,加上青绿色的瓜,真是别有风趣。瓜架两旁,是一片绿绿的芳草地。三叶草、蒲公英,五彩缤纷的野花,令人赞叹。

走过瓜架,一架长长的木梯摆在眼前,走到木梯的尽头,就是农家小院的屋顶。

向左看,阳光穿过大树,射进我们的眼里。那一束束笔直的光芒,发出七色光。

向右望,一个大网遮过房顶。在里面,一只只土鸡嬉戏着,玩闹着,不亦乐乎。

向后瞧,一条小河直穿过草地,流向远方,那清澈见底的小河上,划过一只只小船,荡起一层层涟漪。

农家小院落,颇具大乐趣呀!

指导教师

崔梅茹

农家小院篇3

夏季的一天,我来到了奶奶家。刚一进院门,一股浓浓的农家气息充满了小院,干干净净的小院中间有一个椭圆形的小菜园。菜园里种着很多蔬菜,有红彤彤的柿子;有绿油油的辣椒;还有紫檀色的茄子。柿子好像一张张笑脸在对我笑;而辣椒却挺着身子叉着腰,好像对我说:“你敢吃我吗?辣死你!”茄子得意洋洋的挂在枝头对我说:“我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美味可口,快把我摘下来吃吧!”……

在菜园中间有一颗石榴树,一朵朵红火的石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

在院里的角落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煤球,旁边还有一个炉子,这些就是做饭和取暖用的。

啊!奶奶的充满生机的农家小院,我爱你……我真的真的爱这个校园……

农家小院篇4

我幼时住在乡下的爷爷家。那里是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但朴素中也有一丝独特的美。

早上,我被大公鸡吵醒,走出房门,扑面而来的是繁花的清香。牵牛花在播放着春的歌唱,太阳花向我露出笑脸。因为儿时的我爱玩棍,便找来一根木棍在院子里挥舞。玩着玩着,一不小心,走到了鸡窝旁,鸡群像是发现了我,认为我干扰了它们的生活,就“咯咯”地叫起来,我吓了一大跳,慌乱中拿起手中的棍子一阵乱打,答案是什么呢?当然是它们叫得更欢了,有的甚至被惊得“飞”了起来。

中午,天太热了,我便想到大门口乘凉,谁知刚拿出凉席铺在地上,凉席一下子就变成了“电热毯”,我只好拿着扇子不停地扇动,温度才降了一些。

临近傍晚,天气变得凉快了,爷爷就到屋后的菜园里拔草,这时,我像牛仔一样走了出来,头顶一只小草帽,戴一副墨镜,正当爷爷好奇时,我猛一抬头,爷爷差点笑晕了。原来,我用口红在脸上写了两个字——“超人”,可我写错了,歪歪扭扭地写成了“走人”,为了增加原始感,还在脸上用泥巴画了三杠,瞬间我变成了“花脸猫”。

农家小院篇5

小狗“汪汪”地叫了起来,说:“我的功劳最大!你们晚上都睡着了,我没有睡,在看门,一旦有人进入,我立刻惊叫起来,小偷全被吓跑了。”

小猫“喵喵”地说:“上次你还把骨头全都给啃了。我天天都为主人看粮食,不让一只老鼠进来。”

小母鸡“咕咕”地说:“上次你还把主人钓回来的鱼都吃了。我天天在下蛋,要不主人怎么能天天都吃新鲜的鸡蛋?”

老牛“哞哞”地说:“农民小院里都少不了你们,都不要太骄傲了。”

农家小院篇6

女儿上幼儿园时,黄燕英从市场上带了一盘成龙的《醉拳》录像带回来,看得毛雅杯目不暇接,自此之后毛雅杯就痴迷于功夫片,每逢看到打斗场面,她都会凝神静气地观摩,默默记下片中招式。

毛雅杯经常跑去跟母亲汇报:“母亲,我又练成了一个武功!”然后就正儿八经地演练一遍给母亲看。为了证明女儿的武艺高强,黄燕英常常假装自己是坏人,跟女儿决斗,而在“武林高手”女儿的攻击下,黄燕英总是被打得“落荒而逃”。毛雅杯在与“坏人”母亲的打斗中,一次次体会到做大侠的成就感。

毛雅杯上小学三年级时,一天中午她闷闷不乐地告诉黄燕英:她打了人,老师让家长下午去学校……

黄燕英听得有点蒙,原来毛雅杯打的是一个男孩,这个男孩爱拽女生辫子,上午他把一个女孩拽哭了,毛雅杯揪住男孩的衣服,让他跟女生道歉。男孩不但不道歉,还动手打她,毛雅杯一怒,就跟他打了起来。老师把他们俩都批评了一顿,还叫他们下午把家长叫来。

黄燕英听后把毛雅杯训了一通:“你一个女孩子怎跟人家男生打起来了?”一旁的父亲说:“还不是你平时跟她练武搞的。”黄燕英不服气,“也不能全怪我们家杯子,她只是打抱不平……”父亲说:“女孩子得文静点,看她比男孩子还痞。”黄燕英训斥女儿:“母亲跟你练武,是陪你玩,不是让你去打同学的。以后有人欺负女生,你可以帮她找老师。”毛雅杯虽然仍不服气,但还是点点头答应了。

小“女侠”在磨练中成长

不久后,一位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学武的师傅杨大乐,在离毛家不远的地方开了武馆,他教出的学生大多在武术上很有成就,深得乡亲们的信赖。毛雅杯在学校门口接到了武馆的传单,她飞速地跑回家,好似捡了个宝贝,看完传单后黄燕英明白了女儿的意思,看着那双熠熠的眼睛,她不想让女儿失望,但每月500元的学费,她犹豫了。

黄燕英试着跟女儿商量说:“雅杯啊,姐姐哥哥都在上学,家里真的没有钱来供你学武了,而且你快要升初中了。”听完母亲的话,毛雅杯默默地点了点头,她从母亲手中收回那张传单,小心翼翼地折好后放回书包。看着女儿失落的样子,黄燕英很不忍心。

随后的一周,黄燕英每天做完饭后都要等好久才能等到女儿。一天黄燕英沿着女儿放学的路去找,在武馆门口,黄燕英看见女儿趴在武馆墙头上。看着正“偷师学艺”的女儿,黄燕英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觉得愧对孩子。周六一早,黄燕英就将床上的毛雅杯拉起来:“走,妈去给你找师傅!”毛雅杯迷迷糊糊地跟着母亲到了杨师傅的武馆。

黄燕英本想赊着学费先让女儿学着,谁知杨教练一听有“偷师学艺”的事,立马免费收了徒。就这样,毛雅杯开始跟着杨教练学习散打。她每天六点就起床在院子里扎马步,一直站到吃早饭,然后立马赶往学校。

为了给女儿提供更好的练习场所,黄燕英在院子靠墙的角落埋了一根树桩给女儿压腿,她还模仿武馆,找了个废弃的自行车胎,一端系在桩底部,另一端套在女儿的脚腕上,让她练习踢腿。

毛雅杯学习基本功一个月左右,便开始和学员们练习过招了。她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怕母亲担心,从不跟母亲说。有时候腿被对手踢得太疼,一瘸一拐地回来,黄燕英问怎么了,她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不小心碰到了。”

母亲放手让女儿高飞寻梦

武馆学武,回家苦练。毛雅杯的功夫突飞猛进。2004年九月,毛雅杯进入闽清职业中学就读,杨教练的武馆也搬到了闽清县城里。毛雅杯每天晚上回家不方便,干脆住在了武馆。周末回家,她就把新学到的功夫表演给母亲看。

2005年7月,“全国武术馆争霸赛”在浙江宁波举行。杨大乐教练带着几个得意学生也去了,没想到毛雅杯一举夺得冠军。比赛结束后,当时参赛的吉林武术队杨坤教练找到毛雅杯和杨大乐教练,想要让毛雅杯进入武术队。杨大乐教练一口答应下来。自己的学生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被吉林武术队看上,让他很自豪。

回家后毛雅杯跟家人一说,虽然舍不得女儿走那么远,但黄燕英还是替她开心,立刻表示赞成。2007年,毛雅杯被特招进吉林体育学院。黄燕英听到电话中女儿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心里替她高兴。她嘱咐女儿不要想家,在外面好好学武,跟同学队员好好相处,毛雅杯一一答应。

2008年,毛雅杯代表吉林体育学院参加河南卫视的武术节目《武林风》。她在电话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电视台每月第三周周六现场直播比武实况。黄燕英通知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几个参赛选手打过之后,毛雅杯出场了。黄燕英一眼不眨地盯着电视,脱口而出:“雅杯长高了。”

2011年,毛雅杯从吉林体育学院毕业后,被分到青海武术队。由于训练太忙,她很难抽出时间回家看看,母亲总安慰她说:“没关系,家里一切都好,你在哪里比赛,爸爸妈妈都知道,都看着你呢!不管你是输是赢,在妈妈心里,你永远都是冠军!”

为了迎接2013年10月至11月的“第十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作为青海队优秀队员,毛雅杯被推荐到国家队,在西安接受训练。世界武术锦标赛是国际最高水平的赛事,第十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共有80余个国家300多名运动员参赛,是参加国家和人数最多的一届,散打高手如云,毛雅杯压力不小。

毛雅杯的比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她在四分之一比赛中击败美国选手,晋级半决赛;又在半决赛中力克意大利选手进入决赛。

农家小院篇7

去年,北京市土肥站、昌平区土肥站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在昌平区鑫城缘果品合作社成立了北京首家都市农业科技小院。一年时间过去了,它为都市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科技人员与研究生驻地研究,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服务生产组织,促进草莓高产、资源高效利用和农民增收做了哪些事儿呢?日前,记者再次走访了小院。

1 架栽苗地两分离土壤减负人省力

依托都市科技小院打造的昌平草莓立体“双高”(高产、高效益)农业项目,已推广了10 多个村,示范面积达100 多亩地,约120 个大棚。

昌平土肥站王崇望站长告诉记者,草莓栽培是昌平传统优势产业。近几年,草莓地栽和连作灾害逐渐显现,土壤传播的病害较为严重。要解决“土传”病害问题,就只能在种植前用化学药剂或石灰等对土壤进行彻底消毒。这种消毒是灭杀性的,把土壤里的有益生物菌群和有害菌群都杀死了,土壤失去活性。再种植作物,前期要有相当长恢复期,进而严重影响草莓生长期和坐果期。因长期用药,大量有害物质释放在土壤中。加上定植前用药和栽培中定期不定期用药会对草莓安全造成一定影响。采用架式栽培,地上覆了膜,使草莓完全与土地分隔开,土传病害基本上不会再发生。由于脱离土地种植不用再对土壤消毒,从而大量减少消毒用药和化肥施用量,如磷使用量亩均可减少40 多千克,有效地避免了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的破坏。草莓上架后由于不与土地接触,病虫害大大减少,农药使用比地栽时减少4/5以上,再加上生物农药的使用,从而保证了农产品的绝对安全。

这种模式生产还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作强度,不用再翻耕、开沟、施肥等,穿着拖鞋干干净净在棚里就把活干了。

“对于架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最初农民并不太认可,觉得放着有地不种,而把草莓搬上架,还要拿出钱投资棚架。昌平区在市里扶持下,不算后墙管道栽培,一个大棚就给补2 万元钱,示范推广力度非常大。依托科技小院示范推广模式,让更多人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到架式栽培的好处。现在,不管是架式栽培、后墙管道栽培,还是小栽培架,农民普遍认可了温室‘双高’水肥一体化的架式生产模式。”王崇望说。

2 架栽投入看似高细细打量并不亏

大棚的栽培架大多用PVC 管和镀锌管,价格每棚约在3.5 万元,加上后墙在4.5 万左右,架子大约可用5~10 年。记者感觉投资有点大,但王站长细细算了一笔账:

“2014 年,西新城、东营、辛庄等村每棚约半亩地,地栽每棚种5 000株,架栽只有3 500 多株,株数少了近1/3。去年11 月初,架栽开花率已达50%时,农民用传统地栽种植开花率只有5%。架式试验示范棚第一穗果12 月1 号就进入采摘期,而农民地栽采摘要在次年的1 月1日。由于整个采摘期长了,架栽与地栽实际产量基本可持平。架栽后,过去的防风后墙还可以采用管道栽培2~4 行,增加栽培1 500~3 000 株,这笔收入就是纯多出的地栽产量,再算上架下蘑菇收益2 万元,整整多出地栽大棚收入50%。如果蘑菇品种好,收入理想可以高出地栽效益70%多。由于架栽产生的高效益和节水、节肥、节药及耕作费用,整体算下来,4.5 万元架栽总投入一年可以收回75%,甚至可全部回收。”

科技小院院长雷伟伟是中国农业大学研一驻地学生,经过一年的锻炼,如今讲起水肥一体化栽培那是头头是道。她告诉记者,架栽后一亩地每年可节水40 吨,节约基肥(鸡粪)2 吨(每吨500 元),亩节约化肥80 千克,少用药40 千克,节约土壤消毒费用600~2 000 元。架栽后,土壤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休耕,而且也大大降低了磷肥的过量施用对环境的危害。

3 传统种植老习惯再不改改真不行

在示范大棚现场,小雷院长给记者讲了个故事。西辛城的63 岁农民蒋瑞甫家2014 年上了架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小雷管老蒋叫蒋叔,管他老伴叫蒋婶。

采用架栽,施肥量大大减少了,蒋婶心里想,过去种地,我老头子每年10 月底11 月初都施30 千克开沟肥,你现在只让我往水里加5 千克,那行吗?咱这儿祖祖辈辈都施开沟肥,过去咱家每次还比别人多施点。如今一下子不施了,草莓能长好吗?老头子从爷爷那就这么种,他爹也是这么教他的,到他这儿也这么种了几十年。蒋婶动了自己的“小九九”,偷偷往水溶箱里多放了点,认为土栽时地大能包容,多放十几千克不算事,结果可坏事了,自家草莓叶全黄了。赶忙请去小雷,“你是不是施复合肥了?”“我施了‘开沟肥’。”“咱这是水肥一体化模式,不用再施开沟肥,你这是受肥害了。”“肥害?”蒋婶还是头回听说。在蒋婶家提起此事,蒋婶一脸不好意思,“虽然使用新方法,但传统的耕作方式根深蒂固,过去土地像筐,多少肥都能装,多少肥也都能漏下去,现在看来传统的种植老习惯,不改改是不行了。”她说。

4 水肥一体新农艺老农甘当小学生

正在蒋婶家聊着,来了几个老邻居,都是种草莓的老“把式”了,想一起交流交流。

“这种方法与过去比较,省力、省肥又能多赚钱,是个新鲜事。刚搞那会儿,天天恨不能多打几回水溶肥,天天都想往水肥箱里加肥。现在不那么想了,得听小雷她们的,别看她小,可她比咱接触新事早,不服不行啊。”老把式们说。

小雷也说:“在过去种了几十年地的庄稼老把式哪会听个小丫头的。但如今搞现代农业新技术,对老辈农民大伯是新鲜事,其实对我们也是新鲜事,只不过我们先接触了一步罢了。因此,说推广新技术难,其实利用科技小院这种模式推新技术,我感觉也不算难,越是新的、先进的技术,农民越是信服科技人员。科技小院不仅发挥了我在学校学的专长,也增长了自已的才干,还拓宽了视野。我已经修完研究生的学分,2015 年我会长时间驻村来研究架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以往一体化用的基质是草炭,这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现在正研究用椰糠代替草炭作基质,研究已接近尾声了,成果喜人。”

农家小院篇8

“出生在村里,好不容易考上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了,却又要在村里过将近3年。”张书华的很多好友觉得搞笑。

张书华所在的村庄,是河北南部曲周县一个叫王庄的地方。这里,有中国农业大学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建立的“科技小院”――其实就是普通的农家院落挂个牌子。除了每年冬天农闲时短暂到北京学习,张书华要在这里按要求读书、实验完成学业,向农民推广科技种田。农业大学的老师会不定期过来指导他的学习,同他一起推广农业科技。

中国农业大学老师张宏彦介绍,目前,农业大学已在全国建有74个类似的科技小院,涉及粮食、瓜果、蔬菜、茶叶、棉花等多个领域。

曲周县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1973年,老一代“农大人”等响应国家治理北方盐碱地号召,在曲周最苦最穷的张庄大队安营扎寨改土治碱,使昔日的盐碱滩变成米粮川,培养造就了两位院士、两位校长以及一大批专家教授。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再次牵手曲周县,在当地建设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为方便农民获得实用科技,第一个科技小院在高庄诞生。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常驻小院。为农民提供面对面交流和指导。如今,曲周县已有4个科技小院。

张书华是今年3月16日正式入驻王庄科技小院的。“这么大院子只有我一个人住刚来时晚上害怕,天一黑就去锁大门,看门窗上贴的剪纸都感觉像恐怖电影里的镜头…”张书华说起来有些腼腆。作为独生子的他,在家连碗都没刷过,到了科技小院后开始自己买菜做饭,“不会做就‘问百度’,第一次做的西红柿炒鸡蛋,炒完总觉得缺点什么,傻乎乎地又放根辣椒进去。”他笑道。

为尽快熟悉村民,张书华每天都要看上届师姐留给他的王庄村农户分布表,一有时间就到村民家聊天。“聊科技种田、家庭琐事,啥都聊,全村200来户人家,已经走了60来户。”他说。

到村里后,张书华天天都要到地里转。“前些天主要是关注农民追肥灌溉,现在主要是看小麦病虫害。白粉病、赤霉病陕要高发了,得提醒农民及时防范。”他说。

张书华是第五届入驻王庄科技小院的学生。第一届学生黄志坚来自广东佛山,曾以“一个人、一条狗、一个村”的故事在他们师弟、师妹中闻名。“小伙子虽是城里人,但来了后入乡随俗,穿的衣服也和我们一样露着窟窿。他整天泡在田间地头,村里每块地都知道是谁家的。大家喜欢他,后来非要选他当村支书。”村民王俊山说。

科技小院在当地主要开展深耕深翻、良种推荐、测土配方、宽幅播种、精量播种、春草秋治、水肥后移等技术推广。他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带着投影仪到各村集中培训、组织农民进行田间观摩、书写田间科技小黑板、手把手地指导交流……

如今,王庄村近200户人家全部改变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地习惯,周边村越来越多的农民也走上了科技种田的道路。

当地农民种麦子的习惯是过了正月十五就开始浇地,年后要浇两次。科技小院建立后。提出过早浇水只会让麦子长个头不长穗。要“水肥后移”。浇一次就行。“个别胆大的一试,不仅节省了浇地成本,产量还大幅提高,如今,全村人都按科技小院说的浇地了。”村民王拥军说。

“春草秋治也让我们很受益,原来都是春天草长得和麦子一样高了才打药,他们来了后让秋天草刚刚露头就打,既方便,又管用。”村民李宝臣说。

上一篇:寄宿学校范文 下一篇:礼仪小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