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资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3 08:25:48

增资方案

增资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号)、《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业生产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的紧急通知》(政发电〔〕10号)和呼和浩特市关于矿业治理整顿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我县矿业秩序管理,规范矿山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群众利益。

二、目标任务

通过全面整顿治理,依法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增强矿山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依法保障企业利益和群众的合法利益,实现矿业产业和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矿业生产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成立矿业整顿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联合整治督查组,办公室设在政府办,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协调和督查结果汇总工作;联合整治督查组分别由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带队,抽组监察、发改、经贸、国土、农牧、环保、林业、安监、水务、交通、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全县矿产资源开发进行专项排查治理整顿,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分别负责整治督查的召集工作和督查结果汇总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全面排查阶段(6月20日--6月30日)

按照《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政发号)、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号)、《自治区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煤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能源〔〕2605号)和《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局6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我县境的各类矿山、交通干线和城市周围砂石采石场和煤炭物流中心的环境状况、企业用地手续、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地质环境治理、草原作业许可和生产经营行为等进行专项检查。

各乡镇要协调相关部门对各自辖区范围企业进行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责令企业进行限期整改。监察、发改、经贸、国土、农牧、环保、林业、安监、水务、交通、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要组织精干力量,进行彻底的排查,全面查清查实有关情况。

(二)整改整顿阶段(7月1日--7月10日)

对排查出的安全生产制度不落实,以采代探、超层越界,违规排放、乱排废弃物,违法占用林地、耕地、草原等违法行为和企业证照不一致的违规行为及隐患,要勒令企业立即限期整改;对于无证生产、占地补偿不到位、生产运输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问题的企业要立即停产整顿,待整改完成并经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申请复工生产。对于未按要求进行积极整改的企业,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依法吊销有关证照,同时责令企业做好停工期间的厂区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稳定,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做好监督监管工作。

(三)总结提高阶段(7月11日--7月20日)

全面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完善企业有关手续,提高企业认识,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各企业和有关部门要将排查整改方案和整顿整改总结上报矿业整顿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逐步探索建立企业投资诚信制度,严格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行为。

五、具体要求

(一)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违法开采、越界开采、偷采盗采、私采滥挖、证照不一、证照不全、安全生产和环保措施不达标等行为,重点打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无证勘查、无证开采、圈而不探、以采代探、违规占地等违法行为。要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要求,依据《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严禁非法采矿的通告》(武政告字〔〕3号),切实加大打击力度,对各自辖区盗采矿产资源、私采滥挖行为的矿点,责令其自行拆除生产设施设备,关闭非法采矿点,停止一切非法开采活动。对拒不停止非法开采活动的违法人员,公安、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及时介入调查,依法查处,构成非法采矿罪的一律立案查处。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号)文件精神,各乡镇对各自辖区的“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工作负有主要责任,对私采滥挖等非法行为,发现两次的,纪检监察部门对乡镇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上级督办和群众举报仍然存在并发现两次以上的,对乡镇主要领导给予降级等相应处分,并追究有关领导干部责任。

(二)严格环评审批制度

严禁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饮用水源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及附近从事生产破坏活动,对上述区域已经存在的矿山企业,按照《关于切实加强矿业生产管理依法保护环境保障民生有关规定的通知》精神,暂时可开采,但是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步进行清理整顿或关停取缔。企业要尽快完善有关手续,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加强监管,确保企业不得以采代探,不得扩大探、采矿面积。

进一步严格环评审批制度,加强对粉尘、噪音、地下水污染的监管和治理。矿区要探索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后应尽量回用,不能回用的要达标排放,可能造成地下水资源污染的应当采取防渗漏等防护措施。

国土、环保、林业、农牧业、水务等部门要加强联合监督检查,督促矿山建设单位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禁施工扰民和破坏、污染环境。在目前植被保护较好的地区开发矿产资源,必须认真做好开采区表土覆盖和生态恢复工作,制定可行的生态恢复方案,报环保、林业等有关部门批准实施,边开发边治理。有关部门要对开发建设全过程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护好森林和草原生态。

(三)严格用地审批制度

各矿山开采必须依法征地,项目用地、征地补偿标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补偿或安置方式要征得被征地农民同意,确保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草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办理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手续。

国土部门要坚持“源头控制,预防和控制相结合”的方针加强监管。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和降低土地破坏程度。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二是加强土地复垦工作,坚持土地复垦与提高开采工艺相结合,努力实现“边开采、边保护、边复垦”的原则,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用途,实现矿山土地可持续利用。三是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国土部门要进一步充实执法力量,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定期对辖区的矿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要依法从严、从快查处。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采矿权标识制度,在开采作业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立采矿权标识牌,标明矿区位置、矿种容,接受社会监督。

(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各矿山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依法采矿,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矿山企业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三同时”手续。

强化对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周期管理,一是对新建、改建、扩建非煤矿山企业未经安监部门审批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不得开工建设,如开工建设,立即责令停建,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二是非煤矿山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初步设计确定的建设工期施工。三是实行试生产(运行)备案制度,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经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通过的,不得投入生产。在竣工验收前确需试生产(运行)的,建设单位必须组织单项工程验收,并制定试生产(运行)方案及应急预案,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后,才能进行试生产(运行)。四是试生产(运行)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确需延长的要向安监部门提出申请,延长期限不超过3个月。五是建设单位要在试生产(运行)结束前1个月向安全监管部门提出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并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正式生产运行。

安监部门要严格监管,确保安全生产。严肃查处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要限期整改,必要时停产整顿。对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山企业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安监部门要联合有关单位督促井工矿企业逐步安装使用“六大系统”(即: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在规定时限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企业,立即进行停产整顿。

(五)严格交通运输管理

矿山企业开工建设要科学确定矿用车辆行驶路线,并采取工程措施固定行驶线位,最大限度减少对当地生态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交通、运管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治理超载超限工作力度,确保公路交通安全畅通;严禁在公路安全控制范围从事采矿、采石、取土、爆炸作业等危及公路安全的活动。

交通、交警、路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大运输车辆联合监管力度。一是按照户籍化管理要求,对矿产开采车辆、驾驶人建立工作台账,实行“一车一档”,严格办理注册登记、挂牌工作,督促无牌无证车辆完善相关手续,定期对矿山开采车辆进行交通安全检查和检测,不断提高车辆的登记率和检测率。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车辆,坚决予以停运,同时切实加强对矿山开采车辆驾驶人员的教育、培训、考试和审验工作。二是不断净化矿山周边道路通行环境。对需要进入矿山的运输车辆,由交警部门严格审核发放《道路通行证》,并明确运输路线、时间和行驶速度,矿产运输车辆必须采取封闭保护措施,严禁“超长、超宽、超高”及客货混载车辆上路行驶。三是加大对运输车辆的违章查处力度,公安交警和公路路政部门要实行联合执法和共同监管,对在道路上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超速超限行驶及随意遗洒、飘散运载物的行为予以严厉查处,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除依法进行处罚外,必要时取消其矿山开采运输资格。四是禁止机动车辆离开道路通过草原、耕地等非运输途径行驶,违者按照有关规定依法赔偿损失。

(六)严格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制度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矿山开发企业出资,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能力的专业企业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各矿山企业要立即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预防和治理因矿山开采造成的矿区沉陷、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要与开采工程同步实施。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对未按规定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要限期恢复治理,规定期限仍不恢复治理的要责令其停止开采,使用保证金进行恢复治理,工程费用超出保证金及其利息的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

(七)加强危爆、易制爆和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公安、环保、卫生、安监、质监等有关部门对贮存、运输、使用危爆、易制爆和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要进行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抽查。严格落实企业各项有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保障合法购买、依规运输、安全贮存、规范使用,确保安全使用,不发生任何泄露事件。各有关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使用管理措施,对危爆、危化品的使用和管理严格实行“双人双发、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的“四双”制度,纸质、电子收发记录存档、保存。

(八)严厉打击非法转让矿权行为

转让探矿权、采矿权要符合法定条件,要依法依规足额缴纳股权转让交易个人或企业所得税,经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同意后,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批准,各有关部门方可依法为其办理法人变更登记。国土、工商、税务、经贸等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禁止以出租、买卖、承包、融资、参股或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对于非法转让行为要依法进行严厉查处。

(九)加强尾矿库、沉陷区的监管

安监、环保、国土等有关部门要联合监管,一是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尾矿库不允许投入使用,要对企业尾矿库及排污设施和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排查和检测,企业不得擅自违法排污,特别是重金属和涉重金属企业要加强日常监管和监测工作,不得违规排放含有重金属和涉重废水而导致周边水体受到污染的事件发生。二是对无合法矿石来源、规模达不到产业发展规划要求、非法建设尾矿库的企业要依法关闭。三是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监督企业认真做好矿山沉陷区治理工作,切实保障治理措施到位,确保安全。

(十)加强产业监管,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发改、经贸、国土、环保、农牧业、林业、税务、水务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每月定期巡查,对矿山开发项目从勘探、项目核准备案、建设、竣工验收到生产运营进行全过程监管,凡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依法及时处理。加强对项目建设的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矿山建设项目税收贡献少、证照不全、证照不一且存在毁坏环境、草原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未按规定程序开展前期工作,擅自开工建设或未按期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治理、安全验收、足额交付占地补偿的,有关监管部门要立即责令其限期整改,发改、经贸部门要对其进行存档记录,在两年暂停对违规项目单位开展前期工作和核准申请的受理,一年暂停受理该单位法人建设其它矿山开发项目。对于在项目申报和建设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违反法律法规的,要依法予以惩处,在一定时期限制其投资建设活动。

探矿权人在领取勘查许可证后,应当在6个月组织开工,并向县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送开工报告。已经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的,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之规定,由县国土资源局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建议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探矿权人被依法吊销勘查许可证,自勘查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6个月不得申请探矿权。

(十一)建立健全补偿机制

增资方案篇2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四个实施方案的通知》(〔2001〕14号)精神,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制订的《关于调整浙江省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关于调整浙江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增加浙江省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这次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干部、职工的亲切关怀,也是继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由于这项工作涉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这件事情办好,促进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严格禁止各地各部门自行出台其他增资项目或提高增资标准。

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费所需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分级承担。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筹措资金,把调整工资等有关政策落到实处。对部分财政确实困难、增资资金难以落实的地区,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清理整顿自行建立的津贴、补贴,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要求和原则,实行规范、严格、透明的地区附加津贴制度。清理、整顿自行建立的津贴、补贴和建立地区附加津贴的工作,由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另行组织实施。

关于调整浙江省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四个实施方案的通知》(〔2001〕1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调整工资标准办法。从2001年1月1日起,将机关行政人员基础工资标准由每人每月180元提高到230元,级别工资标准由十五级至一级每人每月85元至620元提高到115元至1166元(调整后的工资标准见附表一)。

在调整机关行政人员工资标准的同时,适当调整机关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标准(调整后的工资标准见附表二)。机关工人的奖金部分按照其在工资构成中的比例相应提高。

二、调整新录用(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

(一)在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同时,适当提高机关新录用工作人员试用期及期满后的工资标准(调整后的工资标准见附表三)。

(二)相应提高机关新参加工作的工人学徒期、熟练期及期满后的工资标准(调整后的工资标准见附表四)。

(三)机关新录用(参加)工作人员,除工资标准按新规定执行外,其他有关事项仍按浙人薪〔1994〕63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从2001年起执行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规定。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发放对象是年度考核为称职(合格)及以上的人员,奖金标准为当年12月份本人的基本工资,下一年1月份兑现。已经实行年终一次性奖金制度的地区和单位,不得重复发放。

四、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应填写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变动表,并按规定进行审批。审批权限,省直和中央部属在浙单位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各市、县(市、区)如何审批,由各市研究确定;省管干部报省委组织部审批。

五、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所需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分级负担。对部分财政确实困难、增资资金难以落实的地区,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当地政府也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筹措资金,认真落实增加工资的政策,不得发生拖欠工资现象。对于省财政补助后仍难以按调整后的标准足额兑现工资的地区和单位,要坚决取消自行建立的津贴、补贴,以优先保证基本工资的发放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实。其他地区和单位也要认真清理、整顿自行建立的津贴、补贴,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要求和原则,实行规范、严格、透明的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并纳入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的轨道。

六、省直和中央部属在浙单位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工作,由省人事厅负责部署、协调,各部门(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各市、县(市、区)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工作,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同级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增资方案篇3

企业筹资决策应具有超前意识,对未来融资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增强筹资决策的预见性。筹资规模。企业的筹资决策应量力而行,筹投结合,提高资金的效益。企业筹集的资金过多,造成资金的闲置及不合理利用现象,增加企业的负债经营的规模,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非常不利。再者,资本结构对企业筹资决策有重要影响。最优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企业的负债经营规模和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假设企业拟筹资20亿元,分别有A、B、C三种筹资方案。假设三种方案的资本总额、税前利润及税前的利润增长率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资本构成。A方案的无负债,资本筹集全部为普通股;C方案资本构成为债务、普通股各占一半比例,B方案的负债比C方案低。假设企业的税前利润增长率为20%,A方案的普通股利润将以20%的增长率增长,B方案的利润增长率为24.90%,而C方案的增长率却高达33.33%。这是因为以C方案筹资时,企业要支出8000万元的债务利息,为企业带来了一部分的财务杠杆效益,因而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收益。

如果企业的税前利润下降,则C方案的普通股利润的下降幅度比A方案的利润下降幅度大,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再将B方案与C方案相比,两个方案都有负债,只是负债的比例不同,根据图表可知,负债比例越高,预期股利也会增加。当然,如果企业效益不佳,税前利润下降时,C方案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由表1可知,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其获利能力与筹资结构和资本结构有重要影响。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说明:DFL=EBIT/(EBIT﹣I),其中,DFL为财务杠杆系数,EBIT为税前的利润,I表示债务利息。以A、B、C三种方案进行分析,其财务杠杆系数分别是1、1.25、1.67,财务杠杆系数表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即当企业税前利润增长一倍的时候,以A方案所筹集的股票利润每股可增长一倍,以B方案则可增长1.25倍,以C方案可增长1.67倍。但是,如果企业的税前利润下降一倍时,以A方案所筹集的股票利润每股会下降一倍,以B方案则会下降1.25倍,以C方案则要下降1.67倍,因此,负债越高,企业的预期获利可能是最大,但是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假设企业将筹资20亿,有两种方案,A方案和B方案的债务和股票筹资各一半,A方案利率为6%,B方案利率为12%。通过计算可知,A方案比B方案的每股预期股利下降了0.43,利息率偏高,导致企业的获利能力减小,且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以维持企业的日常经营。目前,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以及筹资方式受到限制,导致中小企业的筹资困难,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小企业的筹资决策应建立在相对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之上,不断拓宽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为企业经营发展筹资所需的资金。再者,企业筹资决策应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和资本结构来确定筹资规模,尽量减少负债经营的规模,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侯权洪罗琪琛单位: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

增资方案篇4

定向增发方案通常意味着上市公司吸纳更优质的资产,或者展开具有良好盈利前景的投资项目,因此在“定增群体”当中寻找投资标的,也有着较多的获利机会。然而一般投资者往往无法直接参与定向增发方案,因此看上去更多的处于被动地位。

但如果从二级市场溢价率的角度进行挖掘,也能在披露定增方案的公司当中寻找到较好的投资机会,即二级市场价格较定增价格溢价并不高的时候,投资风险较低,中长期持有的获利概率较高。如能结合定增方案进行具体分析,则能更好的提高收益率。

定增价格是个博弈结果

事实上,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方案当中,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定增价格。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时的股票发行价格不能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0%。上市公司可以在三个日期中任选一个作为定价基准日,分别是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和发行期的首日。

这意味着包括上市公司和定向增发的参与方在内,都会审慎选择定向增发方案制定和披露的时间周期。在一次理性的定向增发中,上市公司和定增参与方都不太可能选择股价极度高估的时期推出方案,因为过高的定增价格会极大的削减定增参与方的参与意愿。

从这个角度看,定增价格是个博弈的结果,通常在估值适中或者偏低时实施,才能够获得参与各方的认可。

市场低迷时期机会更多

在市场资金热情高涨的大牛市当中,定向增发方案的推出通常毫无例外的会引发一轮爆炒,A股2006至2007年的情形即是如此。但从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定增价格(预案)推出后,二级市场价格即被迅速拉抬到远远高于定增价格,其间并没有很好的操作机会,“风险一收益”比也并不乐观。

反而是在市场低迷时期,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群体中会给予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较好的操作机会。因为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二级市场1介格较定增价格的溢价率较低。

在表二中我们列出了今年2月份以来披露定增预案的公司,并统计了其截至2014年3月12日收盘时二级市场价格较定增价格(或预案价下限)的溢价率。可以看到,有较多的个股溢价率并没有超过30%,甚至有一些公司目前的二级市场价格低于定增价格。

结合定增方案具体分析

值得指出的是,溢价率在存在定增方案的个股中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因此并不能说溢价率低于30%的个股就存在绝对的盈利机会,高溢价率(超过30%)的个股就没有盈利机会。

事实上,高溢价率的个股往往也意味着定增方案较好,同样也存在投资获利机会。因此只能说二级市场溢价率较低时,投资的安全边际较高,“风险一收益”的对比更为合适。

另外,在定向增发方案披露之前一段时间内的二级市场走势也需要重点考虑,以往定向增发或借增发的题材故意控制股价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在定增预案披露前,如果股价已经经历快速上行兑现了利好,方案披露后“见光死”的可能性大。这种情况下,即使二级市场溢价率较低,或者二级市场价格低于定增价格,也不应考虑介入。

增资方案篇5

【摘要】近段时间以来,我国A股市场逐渐向好,许多公司也就抛出了股票增发方案,其规模甚至超过了08年的增发规模。增发本来无可厚非,但上市公司不能为了圈钱而圈钱,置股民利益于不顾,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希望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增发予以更为严格的审批和监管。

【关键词】增发股价再融资监管

一、背景介绍

今年以来,我国股市环境逐渐向好,上证指数从去年10月份最低的1664点一路上涨,最高涨至3478点,深圳成指也从最低的5577点涨至13943点,都已经实现翻番,可谓涨势喜人。然而,此时许多上市公司就已经按捺不住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增发再融资方案,如万科拟公开增发募资112亿,用于扩张二线城市的房地产项目建设以充实公司流动资金;金地集团的非公开发行4亿股的方案获得了证监会的核准;保利地产80亿定向增发方案也获得通过,还有华侨城、京东方、中工国际等公司已经实施了其增发方案,此外,还有许多公司正在排队等着增发方案的审批,试图从股市中分得一杯羹。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了07、08年的情形,当时我国股市正处于牛市期间,许多公司抛出了它们的巨额融资方案,如中国平安提出的千亿融资方案,该公司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约800亿元)和412亿可转债,总融资金额高达1600亿元,但最后该方案遭到市场的一致抵制,投资者们认为平安融资是为了弥补其在富通集团投资的亏损,纷纷用脚投票,公司股价也是一路下跌,该方案也就没了下文了。不过其影响却非常深远,A股指数也一路狂跌。有市场人士认为,正是由于这些不断出台的所谓的“再融资方案”是导致A股惨烈下跌的直接诱因。上市公司这种不顾股民利益,肆意增发圈钱的行为确实非常不道德,也严重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增发本来无可厚非,如果公司有好的项目急需资金,当然可以通过这种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但不能为了圈钱而圈钱,圈了钱却没有地方可投,既不能给股东带来收益,又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也没有帮助,其导致的结果是:增发以后虽然净资产增加,但资金的整体盈利能力反而下降了。中国股市不能沦为上市公司的“提款机”,这对我国股市长期的发展非常不利。必须要有所措施遏制上市公司的恶意圈钱行为。

二、增发的股价效应

增发是指上市公司为了再融资而再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行为,根据发行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公开发行和定向发行,其中公开发行针对的是普通投资者,而定向发行主要针对的是机构投资者。

我国上市公司的增发始于1998年,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2006年4月颁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条件和方法做了新的规定,其规定包括:(1)原则上全体上市公司都可以通过增发募集资金。(2)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百分之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3)除金融类企业外,最近一期期末不存在持有金额较大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4)发行价格应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

增发到底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国外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对增发的反应一般为负的,并把这种影响称为增发的股价效应。实证分析表明,市场在公司提出增发预案和公告增发日时股价效应最为明显。在此方面,胡乃武等(2002)选择了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为时点,刘力等(2003)则选择了董事会公告日为时点,分别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的股价效应进行了研究,证实了这种增发的股价效应的存在。

当然,这种效应与增发选择的时机会有很大的关系,当行情向好时,投资者情绪比较乐观,后市看涨,从而部分抵消了增发的负效应;当行情不好时,投资者情绪比较悲观,此时很可能会加剧这种负效应,导致股价下跌。由此可见,增发对股价的影响跟投资者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但我国A股市场作为新兴市场,在基础制度建设以及市场成熟度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市场投资者多为个人投资者构成,市场中投机情绪相对浓厚。拿最近一些增发股票的公司为例,云南铜业(000878)在7月23日公布了增发预案,拟定向增发三亿股股票,募集不超过60亿元资金用于购买五家子公司资产,该公司股价的表现如何呢?该公司股价在当天就直接涨停,并在接下来的两天内连续涨停,股价由增发公告前的26.20元在三天内涨至34.87元。中工国际(002051)在7月24日公布增发预案,拟定向增发3600万股,募集6.48亿元用于收购中农机公司100%的股权,该公司的股价也在增发公告后的三天内连续涨停,股价从公告前的19.75元涨至26.29元。如上所述,增发股票的表现跟所处的行情有很大关系,中工国际和云南铜业公布增发预案时,正好处在大盘上涨趋势中,投资者也比较乐观,所以这些增发的股票相对来说有比较好的表现。增发股票表现不佳的例子也有很多,如前几天的万科(000002),该公司于8月27日公告,拟公开增发股票以募集112亿资金,该公司股价当天就下跌了2.28%,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一路下跌,股价从增发公告前的10.95元跌至8月31日的9.40元。公司的增发公告很容易引起股价短时间内大涨大跌。

此外,公司的股价在增发前后纵的可能性也很大,上市公司很可能会和一些大机构联合,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拉抬股价,吸引投资者购买,来促使增发方案能顺利实施。这种操纵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增发公司股票价格的走势。

三、结论

股票增发是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途径,起着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增发不能成为一些劣质公司圈钱的工具,这不仅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信誉问题,还会扰乱市场秩序。有关部门应该对上市公司的增发加强监管,提高其增发门槛并监督其资金用途,完善市场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参考文献:

[1]李子白,余鹏.A股市场增发的股价反应及因素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2009,(1).

[2]刘力,王汀汀,王震.中国A股上市公司增发公告的负价格效应及其二元股权结构解释[J].金融研究,2003,(8).

[3]谢百三,陈霆.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现象剖析[J].当代财经,2001,(10).

增资方案篇6

GDP增长速度为7%,增长速度与2001年相比有所回落。

方案一,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为7%,增长速度与2001年相比有所回落。在此方案下,主要是考虑连续四年以来国债的发行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财政支出对债务收入的依存度过高,2002年增发国债的力度保持不变,当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不再继续升高,初步设想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依然保持在1500亿元左右。依据该方案,货币政策不做大的调整,社会货币供应量继续保持减速运行的趋势,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率由上年的13.9%回落到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从2001年的13.5%回落到11.5%左右,相应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从9.9%回落到8.5%。该方案将会产生一定的通货紧缩压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明显回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将出现2%的负增长,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在加剧,GDP的实际增长率与潜在的GDP增长率的差距在扩大。这一方案较好地兼顾了经济增长与稳定的平衡关系,财政赤字也处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其不足之处在于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状况未有明显改观,就业的压力持续加大,登记失业率与失业人数继续上升。另外从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看,GDP比2001年的增速又有所回落,企业及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可能会趋于谨慎。

GDP增长速度达到7.5%,与2001年相比增幅基本持平,较好地保持了经济增长的连续性。

方案二,GDP增长速度达到7.5%,与2001年相比增幅基本持平,较好地保持了经济增长的连续性。此方案下要求当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800亿元左右,力度有所加大,通过国债建设项目拉动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稳步增长,投资需求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民间投资需求仍呈谨慎态度,预计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3.5%,增速平稳;此种方案同时要求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不能再持续下滑,当年M1的增幅要求达到13.5%,货币供应量紧运行的矛盾有所缓解,当年货币流动性比率可望从上年的38.1%提高到38.6%,货币政策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初步得到发挥。在此方案下,国民经济运行呈现良好的“较高增长、较低通胀”格局,物价总水平虽然有所上升,但增幅不大,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为0.5%,处于可控制的通货膨胀范围之内。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关系处于较好状态,城乡居民收入总体上维持较快增长,为推进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

GDP增长速度达到8%,增幅较2001年有明显提高,但同时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国际收支平衡构成较大压力,当年贸易收支顺差出现大幅度下降。

方案三,GDP增长速度达到8%,增幅较2001年有明显提高,但同时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国际收支平衡构成较大压力,当年贸易收支顺差出现大幅度下降,顺差将由上年的156亿美元下降为14亿美元。此方案下,要求发行长期建设国债达到200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加500亿元,财政赤字相应增加达555亿元,财政支出对债务收入的依存度继续提高,使未来的偿债压力加大。投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加快增长的主要力量,初步测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4.5%左右,与2001年相比增速又有所加快,社会投资率达到40.1%的高水平;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出现积极松动,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14.5%,增长速度有所回升,货币供应量(M1)增长率连年下滑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该方案能够维持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加快,能使就业压力加大的矛盾适当缓解,但同时该方案下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存度进一步加大,中长期偿债压力开始累积,而且国际收支可能由顺差转为逆差,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上涨1%,与2001年相比涨幅有所加快。

增资方案篇7

【摘要】对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方案,根据园林植物配置应用方案原则,结合实地调查、科学研究,采取折算费用法、增量分析法、劳动生产率指标、缩短工期节约固定费用、缩短工期的生产资金节约额等合理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然后对比、论证,寻求最佳的园林植物配置方案,从而达到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劳动消耗和缩短工期、提高园林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方案;经济分析

【Abstract】Garden plants of different configuration options to configure appli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garden plants, combined with field surveys, scientific research, to take conversion cost method, incremental analysis, labor productivity indicators, reduce the duration of fixed cost savings and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the production capital such as saving a reasonable amount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and then contrast, argues that finding the best configuration of garden plants, so as to achieve to ensure project quality, reduce project cost, consumption and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labor saving and improve overall economic landscape construction effects.

【Key words】Garden plants; Configuration; Economic analysis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园林植物新品种的不断涌现,在园林工程建设领域,园林植物配置是一项重要的设计、施工、观赏性强的分部工程。园林植物配置的应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要求我们把这些园林植物应用于园林工程建设之前,不仅要求我们实地调查、科学研究,更需要我们对此提出合理的技术经济分析,通过分析、对比、论证,寻求最佳的园林植物配置方案,从而达到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劳动消耗和缩短工期、提高园林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果的目的。

1. 园林植物配置应用方案原则

在园林工程中,植物材料是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在设计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可以创造空间、界定空间边缘,能够增加环境色彩、提供观赏休憩、塑造空间个性。植物是有生命的材料,不同于建筑、绘画等,它不仅随着季节的变换产生不同的风景艺术效果,而且随着植物物候期的变化,其形态、色彩、风韵也各不相同,故在园林工程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案中,更要重视植物的造景特色,做到主题突出、层次清楚、特色鲜明,具有完整的主调和基调,造成既有变化又有完整统一的绿色环境,足以产生和谐的艺术效果。

1.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进行园林种植设计时,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如街道绿化的主要功能是蔽阴,医院、工厂、庭院的主要功能是防护和噪声隔离,综合性公园要从多种功能出发,有集体活动的大草坪、有遮荫的乔木、有艳丽气氛的成片的花灌木,有安静休憩的密林、疏林等。

1.2考虑园林艺术的要求。

首先总体布局上要协调,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其次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四季皆有景可赏。第三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的效果。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来配置,如鹅掌楸、马褂木主要观其叶形,桃花、紫荆、丁香主要春天赏其色,桂花主要秋天闻其香,成片的松树形成“松涛”是闻其声。第四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不仅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还要注意植物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的个性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1.3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的同时,要选择树干高、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绿篱要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种在山上、高速公路护坡的植物,要耐干旱、故土能力强。水边植物要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对象性格的树种和被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是植物能正常生长。一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得到统一。二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选择植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也可采用引种驯化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种类,或能够创造满足所要求生态条件的外地植物。

1.4种植的密度和搭配

植物种类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一般常用快、慢长植物适当配置的办法来解决远近期过度的问题。树木配置时,要注意和谐,渐次过度,避免生硬,应兼顾快长树与慢长、,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观叶与观花数的搭配。植物配置时还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之间的合适比例。此外,种植设计时还要考虑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尤其是名贵古树,可在原有树木基础上搭配植物种类。

一般来说,在保证风景园林功能和质量、不违反劳动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原则下,经济合理是选择植物配置方案的主要原则。所谓经济上合理就是要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质量、工期、社会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经济上合算的方案。根据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方案使用不同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常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有折算费用法、增量分析法、其他指标分析法。

2. 园林植物配置应用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分析方法

2.1折算费用法

2.1.1方案的有用成果相同条件下。当方案的有用成果相同时,一般可通过比较费用的大小来决定优劣和取舍。

2.1.1.1采用的方案要增加投资时,可通过式1比较各方案折算费用的大小选择方案。

式1:Zj=Cj+Pj · ic

式中:Zj——第j方案的折算费用

Cj——第j方案的工程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费、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工资、设备的使用费及修理费、设备的折旧费、施工设施(洒水车、吊车等)的成本或摊销费、防治施工公害及其费用、管理费等。

Pj——第 j 方案的投资额

ic——基准投资收益率

该式应用较广泛,因为在采用某一植物配置方案时,往往是通过一次性较大的投资(如用低矮地被植物替代冷季性草坪),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经常性费用的消耗,取得经济效果。

2.1.1.2在采用方案不增加投资时,可以通过式2比较各方案工程成本的大小选择方案。

式2:Zj=Cj Cj=B+a.x

Bj——第j 方案固定费用(固定成本)额

aj——第 j方案单位产量的可变成本

x——种植的数量(面积)

上式也可按单位产量工程成本进行比较。即C'j=aj+B/x

式中C'j——第j 方案的单位产量工程成本。

在多方案比较时,可以方案折算费用的大小作为评价准则,选择折算费用最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折算费用方法简单,评价准则直观明确。

2.1.2当方案的有用成果不相同时,一般可通过方案费用的比较来决定方案的使用范围,进而取舍方案。如今有些植物配置方案不仅具有绿化功能,还结合生产大量销售为目的,如经济观赏园、中草药植物园等等。针对这一类方案,通常可用式3数学分析的方法和图解的方法来进行。先要列出对比方案的工程成本,即C1=B1+a1x

C2=B2+a2x

根据上式计算结果,绘出对比方案的工程成本与产量的关系曲线,

a1,a2——I1,I2方案的单位产量的可变费用

当产量X>X0时,方案I2 优;当产量X

2.2增量分析法。

在分析评价植物配置方案时,常常会遇到新优地被植物、新抗病虫树种、新优花灌木等方案的一次性投资额较大的方案,年经营成本(或生产成本)较低;而对比“旧”方案的一次性投资额虽较低,但其年经营成本较高的情况。此时可用增量投资分析来对方案做出评价。即通过计算增量投资收益率和增量投资回收期,以此判断对比方案相对经济效果,据此选择方案。

2.2.1增量投资收益率。就是增量投资所带来的经营成本上的节约与增量投资之比。

设I旧、I新分别为旧、新方案的投资额,C旧 、C新为旧、新方案的经营成本。

如I新.>I旧,C新

R(新-旧)为:R(新-旧)= C旧 -C新I新-I旧×100%

当R(新-旧)大于或等于基准投资收益率时,表明新方案是可行的;当R(新-旧)小于基准投资收益率时,则表明新方案是可行的。

2.2.2增量投资回收期。即增量投资所带来的经营成本上的节约来补偿其增量投资的年限。

当各年经营成本的节约(C旧-C新)基本相同时,其计算公式为:Pi(新-旧)= I新-I旧/C旧-C新

当各年经营成本的节约(C旧-C新)差异较大时,其计算公式为:(I新-I旧)= ΣPi(新-旧)i=1(C-C)

计算出来的增量投资回收期,若小于或等于基准投资回收期,此时,新方案就是可行的,反之,新方案不可行。

2.3其他指标分析

2.3.1劳动生产率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由下式计算:Pj= QjMj(1+aj)

Pj ——第j 方案的工人劳动生产率;

Qj——第j 方案的产量;

Mj——第j 方案所确定的生产工人人数;

aj ——第j 方案的辅助工系数。

2.3.2缩短工期节约固定费用。由于缩短工程工期节约的固定费用可按下式计算:Gj=Bj(1-TjT0 )

式中:Gj——第j方案缩短工期节约的固定费用

Bj——第j方案工程成本中的固定费用

Tj——第 j方案的工期

T0——预定工期(或合同工期)

2.3.3缩短工期的生产资金节约额。因缩短工期而减少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额可按下式计算

Fj=fj(1-TjT0)

式中:Fj——第方案缩短工期生产资金节约额

fj——第方案资金平均占用额(月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该项工程固定资金占用额)

增资方案篇8

一、股权投资基金概述

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或PE),是指通过对少数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公司、基金合伙公司或契约式基金组织,投资于事业项目和非上市公司股权的一种金融制度创新安排,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种以定向募集、组合投资、整体核算、专业管理为运作特点的新型投融资工具,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目前习惯沿用“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名称来表述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是一种向成长性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和管理服务,并通过股权转让获得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作为支持创业和创新活动的投资制度,股权投资能够有效支持创业和创新活动,极大的刺激国内实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它一方面可以培育出大批类似微软、英特尔、思科、苹果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性企业,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二、股权投资基金相关规章制度

2005年11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对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注册资本以及在主管部门的备案等日常经营管理进行规范,使我国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和管理有法可依,2007年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了创业投资企业的纳税抵扣问题。政策后,各省级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了管理办法和税收政策优惠,对促进创业投资企业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8年,我国管理部门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股权投资基金利用投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之机实现资本退出铺平了政策性道路。2009年10月,创业板实现挂牌交易,让股权投资基金拥有了一个实现快速增值的场所,也为我国众多创业投资基金参与创业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当前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及发展

近几年,我国的股权投资基金获得了长足发展,无论从基金数量还是基金资产规模等获得了迅速增长。总体来说,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股权投资基金数量增加,控制的资产总额相应迅猛增长。2010年末,全国备案创业投资企业数量增加到706家,资产规模达1502.89亿元(不含承诺资本额)。

2、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保持稳步增加态势。从投资案例数量看,2010年新增投资案例为1507个,年末投资案例余额增加到5129个,历年累计投资案例由2006年的2380个增加到2010年的6622个。2010年度新增投资金额为235.37亿元,年末投资余额为729.53亿元,历年累计投资金额由2006年的219.2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45.49亿元。

3、股权投资基金对被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呈现出由集中到较为分散的状态。2006~2010年度,股权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持股10%~30%的案例一直占第一位。但是,2010年,持股比例5%以下的案例占比提高到30.26%,同比上升4.31个百分点。2006~2010年度,创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持股10%~30%的金额也总体上占第一位。

4、投资行业相对集中于传统制造业、新材料工业和金融服务业。2006~2010年,创业投资企业对传统制造业产业、软件产业、新材料工业和金融服务业等4个行业的投资案例数量较高。从投资金额看,投资金额居前三位的行业也分别是:金融服务产业、传统制造业产业和新材料工业产业。

5、投资阶段主要集中在起步期,特别是扩张期。2006~2010年度,在起步期和扩张期进行投资的案例占多数,在种子期和成熟期进行投资的案例都相对较少。

6、股本退出案例和金额总体呈“双增”局面。2010年实现股本退出案例数有357个。截至2010年末,股权投资企业累计实现股本退出案例1493个。2010年实现股本退出金额达32.23亿元,截至2010年末,股权投资企业累计实现股本退出的金额达115.96亿元。

7、经济社会贡献显著。2010年,股权投资企业所投资企业的年末就业人数108.8万人,股权投资企业所投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合计达253.69亿元,销售额合计达7615亿元,2010年股权投资企业的当年新增投资额仅为232.52亿元,只相当于全社会国内生产总值的0.06%,但其所投资企业创造的GDP增加值却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47%,两者相差6.83倍,倍增效应明显。股权投资企业所投资企业缴纳税金358.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87%,相当于当年全社会税收增长速度23%的1.3倍。

8、股权投资基金持股期限较短。持股不足1年的股本退出案例占比较高,而持股7年以上的股本退出案例占比反而较低。

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方向

随着国内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壮大,掌管的资金和投资项目越来越多,以及IPO节奏放缓,特别是监管部门对股票发行人创投股东持股锁定期的要求,必然导致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发生变化。笔者认为,未来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方向必将向以下几种方向发展:

发展方向一:实行项目长短期搭配,寻求潜力行业。清科数据显示,8月在境内市场IPO的15家VC/PE支持的中国企业,共实现了35笔VC/PE的退出,平均账面回报率为4.67倍,但相比去年同期平均十多倍的回报率,已大幅回落。回报率的降低增加了项目投资风险,对高市盈率取得的PRE-IPO项目更是如此。为了降低项目投资风险,部分股权投资企业开始转变思路,减少PRE-IPO项目在资产配置中的比重,增加早中期项目的配比。比如,达晨创投将PRE-IPO项目占总投资项目的比重减至20%,早期项目8%左右,中期项目约占62%-72%。

发展方向二:转型为资产管理公司,从资产管理中获取利润。随着股权投资基金利用项目IPO获取利润率的降低,基金管理公司必然要为掌握的大量资金寻找出路,寻找其他相对稳妥、利润相对较高的业务。例如,去年硅谷天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更名为硅谷天堂资产管理公司。一年来,硅谷天堂将已发行股权投资基金的PE投资占比降至约30%,新发行基金则明确PE投资比重降至25%以下,同时,加大对中早期项目与并购重组(包括定向增发)的投资力度,形成中早期投资、PE投资与并购重组的“三驾马车”业务链。

发展方向三:国有创司实现市场化转型,力争在创投行业中处于有利地位。今年,湖南省国资委与湘投控股集团已同意湘投创业投资增资扩股申请。对一家国有创司而言,引进民间企业战略投资,打开了市场化运作的一扇门。转型基金管理公司,一方面是让公司管理团队参股基金管理公司部分股权,形成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另一方面形成激励机制,鼓励国有创司更好的留住PE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宁.关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12期

上一篇:讲文明树新风范文 下一篇:泰山风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