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集范文

时间:2023-11-17 20:10:09

安徒生童话集

安徒生童话集篇1

建国以来在各种《安徒生童话》译本中,可以说影响最大、评价最高、版本、版次和印数最多的当属叶君健的译本。这个译本以其高质量的译文,不仅在中国受到广泛的好评与欢迎,而且在丹麦也备受称赞,叶君健还因为翻译这部作品荣获丹麦女王玛加丽特二世授予的“丹麦国旗勋章”。因为安徒生也曾荣获过这个勋章,所以这样一来,安徒生与叶君健就成为作者与译者因同样的作品获得同样勋章的唯一先例,并在世界文坛留下了一桩佳话。

关于叶君健荣获勋章的由来,他在1992年2月3日给我的信中曾简要做了介绍。信别提到丹麦许多家报纸对叶君健的中译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在《安徒生童话》80多种文字的译本中,中译本“是水平最高的译本”,因为“只有中国的译本把安徒生当做一个伟大作家和诗人来介绍给读者,保持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译林出版社在出版叶君健的《安徒生童话选集》之前,作为出版者,我再次细读了他的译本,深感丹麦媒体的评论非常准确中肯。我深切感到叶译本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把安徒生融人于童话中的“诗情”完美地译出来了,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叶君健在给我的信中还说:“世界任何国家的安徒生译者,都没有获得过丹麦的奖励。我在丹麦访问时,丹麦文化部长也这样说。”叶君健何以会获得如此殊荣呢?

这得先从《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谈起。安徒生所写的童话,不像以往的许多童话多是民间故事整理出来的,安徒生写童话之前已经是个作家,他是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及对生活的感受进行了童话的创作,他的童话不仅写给孩子看,也给大人看。在安徒生童话中,作者怀着满腔热情表达对人间的爱、对人的尊严及人类进步的赞颂,在他的笔下即使是反面人物也往往蠢得可爱,虚荣得可爱,使人们在滑稽中悟出善与恶、美与丑,这种体现在歌颂中的“诗情”和内在美,用叶君健的话来说那是安徒生童话的“灵魂”。

再从叶君健的译本看,他也真正领会到这个“灵魂”。记得1983年春叶君健应邀南下苏州出席首届全国英语翻译征文比赛的评委会,晚上聊天中我问他:“世界文学名著那么多,您怎么想起花那么多的精力去译安徒生童话?”他说:“安徒生父母是鞋匠和洗衣工,从小家境贫寒没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对文学有一颗赤诚和执著的心;我也是出身寒门,走上文学道路也经历了艰难坎坷的历程,类似的身世,使我在读安徒生作品时,仿佛能较容易地体察出他观察社会及生活的那种感受。当然,真正吸引我的还是那些童话的艺术感染力。安徒生童话既有美丽的幻想,更有深邃的内涵;他运用童话的形式,同情穷人,颂扬劳动,并不失夸张地揭露上层社会的丑恶及陋习,使人们在苦笑之中产生联想。如1844年发表的《丑小鸭》,深含寓意地昭示人们:受到歧视、讪笑、的丑小鸭,原来是最美、最善良的天鹅,安徒生童话中总是洋溢着一种浪漫主义的诗情!正是这种幻想童话、道德讽刺、诗歌语言三者结合的诗情,激起了我的共鸣及喜爱,促使我下决心去研究和翻译。”这一席话,当年听来并不怎么在意,如今回想起来,恰好为叶君健所以能成功翻译《安徒生童话》做了很好的注释。

叶君健在翻译中强调译者对原著的“再解释”,他没有局限于把安徒生当作只是讲故事的人,而是把他当作一位诗人、哲学家,并在“再解释”中解读出蕴含在童话中的“诗情”,又凭借他对安徒生思想及艺术的系统研究以及自己扎实的中外文功底,终于能在中译本中再现了原著的这种“诗情”。叶君健曾说过:“我一进入安徒生童话人物的生活和感情中去,我的感情也就立时活跃起来。”

(选自李景端著《与名家零距离》)

Translator and Anderson's Fairy Tales

By Li Jingduan

It was more than 80 years ago that the famous fairy tales by Hans Christian Anderson (1805-1875) were first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The first tale was The Little Match Girl translated by Zhou Zuoren and published in 1911. Many more were translated by prominent writers and translators and published in the following decades. However, all these were rendered into Chinese either from English or from Japanese. It was not until the early 1950s that Ye Junjian (1914-1999), a preeminent writer and translator, translated Anderson's fairy tales directly from Danish. In 1955, Ye published his first selection of the Danish author's fairy tales. In 1983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Anderson's fairy tales, all translated directly from Danish by Ye over decades, was published in China.

Of all th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Anderson's fairy tales, Ye's works have been most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and have seen most reprints. His high-quality translations are not only well received in China but also highly appreciated in Denmark. In 1988, Ye was awarded the Order of the Dannebrog by the Danish Queen, making him the only translator in the world who shared the honor with the author for the same masterpieces.

Some Danish critics commented that Ye's translations were the best of the translations of Anderson's fairy tales in more than 80 languages the world over. Ye was the only translator of Hans Christian Anderson's fairy tales that ever won the Order of the Dannebrog.

Why was Ye so exceptionally credited?

I chatted with Ye one night in the spring of 1983 when he worked as a juror for a nationwide English translation contest. I asked him why he had chosen Anderson's fairy tales of all the world literary masterpieces. He explained that he felt close to Anderson partly because they both had a similar poverty-stricken family background. Anderson's father was a shoemaker and his mother a garment washer. Though without proper school education, Anderson loved literature and pursued it with heart and soul. Ye also came from a poor family and experienced difficulties in pursuing his dream of writing and translating. The similar family background and life experience enabled Ye to understand Anderson with relative ease. What really attracted the young Chinese was the artistic charm and inspiration in the Danish author's works. These tales express both beautiful dreams and profound morals. They sympathize with the poor, sing of work, and satire the defects and scandals of the upper classes. These tales radiated a romantic spirit in the eyes of Ye. Inspired by the dreams, moral satire and the poetic language of Anderson's fairy tales, Ye devoted himself to translating Anderson's works in a unique style.

Ye's translation focused on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s. He never thought of the author merely as a storyteller. In Ye's eyes, the master was a poet and a philosopher, so he endeavored to release the poetic charm in the fairy tales through reinterpretation. Based on his profound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anish author's art and thought as well as his own profound linguistic expertise, Ye successfully and vividly recreated Anderson's original poetic charm in the Chinese versions.

安徒生童话集篇2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作品 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主题

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童话大师,其在一生中,共创作发表了168篇童话作品。关于安徒生童话作品的研究日益增多,但以往大多是从语言风格、人道主义思想及社会批判性等角度来研究,较少涉及其宗教思想在童话中的渗透和影响,而他本人的基督教信仰,以及其作品的基督教主题往往为人们所忽略。

一、安徒生的基督教信仰

安徒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首先,他是在欧洲“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创作其童话的,这种文艺充满基督教精神,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其次,安徒生从小就受到宗教思想的熏陶。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鞋匠家庭,其父母笃信上帝,宗教氛围很浓,父母信仰的耳濡目染使安徒生从小就将上帝当做自己灵魂的庇护和拯救者。他奉行宗教仪式,14岁时进入慈善学校学习,功课之一就是宗教,因而宗教意识与信仰在他的创作中自然而然地有所渗透。安徒生对上帝的信仰极为虔诚,他有一个著名的祈祷:“上帝,请让我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在赞美你!”曾有一件他童年的逸事,那时还是穷苦人的孩子的安徒生到别人家的地拾麦穗,被一个性格暴躁的管家追打,当棍子要落下来时他大叫:“你敢当着上帝的面打我吗?”结果那个管家不仅没有打他,反而奖励了他。这件小事给安徒生的成长和人生观造成了重要影响。安徒生一生曲折坎坷,经常受到别人的排挤、攻击。正是宗教精神支持着安徒生,这不仅表现在安徒生的生活之中,而且影响到他的童话创作。安徒生在在自传《我的一生》中就深刻表达了对上帝的情感和对基督教信仰的虔诚。自传中他还回忆了自己在14岁受坚信礼时的一段给他留下永难泯灭的经历,并创作出了《红鞋》。在人生的紧要关头,安徒生都会祷告祈求上帝给他勇气和依靠,因为他深信自己是特别蒙受上帝祝福的人,也深信在任何苦难的背后,都会产生美好的结果,这种信念,使得这位敏感、内向的诗人,对人生之未来、世界之明天,都充满了信心和盼望。

二、安徒生作品的基督教主题

安徒生认为,上帝就像一位深爱着人类的父亲一样,在每个人心里都种下了善良的种子。正是源于对上帝的热爱、眷念、感恩和坚定的信念,基督教文化深植于安徒生的心灵深处,给其生活和创作带来极大影响,成为其精神支柱和创作动力。在安徒生的童话中,赞美诗、主祷文等基督教特有的词汇有着惊人的重复率,个别作品甚至直接摘录圣经诗句,具有强烈的基督教意识与气息,表达了安徒生的宗教情怀和宗教理解。研读安徒生童话,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基督教文化完全融入他的童话故事中,上帝的力量战胜了邪恶,真善美战胜了假恶丑,人性的光辉改变了贪婪自私的行为,真诚与博慰了凄凉寂寞的心灵。

1.博爱主题

基督教教义的本质就是和睦、博爱和慈悲。人们应该彼此相爱,要爱人如爱自己。基督教最原始的蕴含即“爱和奉献”,再也没有比耶稣为拯救人类在十字架上牺牲自己的生命的爱更伟大。这种基督的牺牲精神深深地烙刻在安徒生的精神世界里,并体现在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博爱思想也是其本质和灵魂:爱他人胜于爱自己,为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既要爱亲人、爱朋友、爱素不相识的人,更要爱敌人。在其作品中,主人公大多是忘我地,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感情,即使是无所回报,也无怨无悔。例如《坚定的锡兵》:锡兵爱上“小小的舞蹈家”,自己被扔进火炉里去,仍望着那位心上人,眼睛一忽儿也没有离开她,对她的爱是那么的忠诚,最后锡兵化成一颗小小的锡心,表达了他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改初衷的伟大爱情;《野天鹅》中柔弱的艾丽莎为了救助哥哥,忍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日夜不停地编织着披甲,忍受着被当成巫婆烧死的惩罚;《海的女儿》中美丽的人鱼公主为了追求不灭的灵魂和伟大的爱情,忍受难耐的痛苦,成全了所爱的人,放弃了自己三百年的生命,平静而勇敢地面对变成泡沫消失的命运;《拇指姑娘》中娇小的拇指姑娘不仅勇于追求光明,而且乐于助人,细心照顾素不相识、生命垂危的燕子;《白雪皇后》中小小的格尔达穿越白雪皇后的寒冷宫墙,为了把具有邪恶力量的玻璃碎片从小伙伴加伊身上取出来,用温柔和爱融化加伊冰冻的胸膛,冲破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使小加伊得救;《犹太女子》中的骑士以宽恕和慈悲对待曾经羞辱和折磨他的土耳其人,等等。童话中的这些人物把基督教教义所蕴涵的“仁慈、平等、博爱、奉献”发扬光大,尽管他们柔弱,甚至渺小,但身上蕴涵着强大的力量和信念,这就是爱的力量和对上帝的信念。他们遵守着上帝的教诲,心中充满着爱与宽恕,即使受到了恶毒和不公正的对待,也能够以德报怨、以善报恶,用自己的博爱之心去感化那充满邪恶的心灵。对于这些善良、纯真、有着博爱胸怀的主人公们,安徒生设定了美好的结局:柔弱的艾丽莎在最后一分钟使哥哥们穿上了她织好的披甲,恢复了人形;美丽的人鱼公主通过善良的行为创造了一个永恒不灭的灵魂;拇指姑娘的善行得到了回报,小燕子引领她来到了光明和温暖的国度。安徒生知道,他的读者是儿童,儿童是最富于幻想,也是最善良、最纯真和最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们看到那些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后流下的怜惜和同情的眼泪,这是人类善良天性的体现,也是基督教文化所倡导和积极建构的博爱思想的基石。安徒生之所以塑造了一个个具有纯洁心灵的使徒形象,是因为他们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上帝的使者。

2.原罪―忏悔―救赎主题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人天生就有罪,罪与生命同时诞生。如果人类忽视了人生来就有罪的事实,而放纵自己追求各种欲望,他们必将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从而受到更大的惩罚。因此,人类需要忏悔与救赎。由于原罪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命运,是人性中无法克服的弱点,单纯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拯救自己,因而需要信仰上帝来拯救。“有浓厚的基督教意识的作家在宣扬宗教思想时往往把人物置于原罪―忏悔―救赎的发展格局中”。安徒生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栖身的十九世纪,是牺牲与救赎的世纪。他的童话因此不免带有忏悔与救赎的思想,其中蕴涵的深层次的人性美及探询灵魂生命的语境往往能让人久久回味。惩恶扬善和劝人皈依上帝是《圣经》故事的一个基本主题,也是安徒生童话着力阐释的一项主要内容。所以,安徒生在把基督教的“仁慈、博爱、奉献”等思想融入童话世界中时,并没忘记把基督教的原罪意识与灵魂的忏悔和救赎思想传达给孩子。《踩着面包走的女孩》中的英格儿因为怕弄脏鞋子和衣服而在面包上行走;《沼泽王的女儿》中的赫尔珈白天是美女而内心却非常残暴,夜晚是青蛙却又温柔慈善;《红鞋》中那个可爱美丽的小姑娘不能抑制自己想穿红鞋子的欲望,忘记了唱圣诗和念祷告;《安妮・莉斯贝》中的母亲贪慕虚荣到贵族家当乳母而抛弃自己的亲生孩子,等等。通过这些人物,安徒生给孩子们讲述了人性中无法克服的缺点:自私、虚荣、骄奢、贪婪、邪恶、残忍等。这就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原罪,只有得到灵魂的救赎才能拥有孩子般的纯洁,从而接近上帝,进入天堂。于是,故事中的人物因为违背了上帝的神圣教诲而受到惩罚:踩着面包走的英格儿因为自己的傲慢和虚荣而陷入沼泽,与冰冷丑陋的癞蛤蟆、火蛇、苍蝇为伍;《恶毒的王子》中的王子被钻进耳朵里的小蚊虫弄得最后发了疯;《红鞋》中小姑娘未能逃脱严厉的惩罚,那双红鞋控制着她的腿,双脚不停跳着舞,好像整个人被控制住似的,没有办法停下来,只好让刽子手把穿着红鞋的脚砍掉。思索安徒生之所以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发出如此严厉的责难,就是要让孩子们正视人性中罪恶的意念和丑恶的行径,自省自戒,远离邪恶,实现灵魂的救赎。安徒生对人性是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他在确定人类“原罪”本质的同时,也将人性的复杂多样性展示给读者,有罪性和恶性,也有善性和神性,这与基督教对人的看法是一致的。当人们对上帝充满了信念,焕发出人性的光辉时,正义就可以战胜邪恶,善良战胜残暴,仁爱消除恶性。在《野天鹅》中,巫婆的魔法之所以不能在艾丽莎身上起作用,是因为艾丽莎太善良纯真,本可以把艾丽莎变笨、变丑的三只癞蛤蟆,在她的额头和胸口上躺下后却变成了三朵美丽的花。凭着对上帝的坚定信念,《沼泽王的女儿》中的赫尔珈脱落了难看丑陋的青蛙形,落入沼泽中的英格儿也脱离沼泽回到了人间。同时,安徒生还强调自救在救赎中的作用,《踩着面包走的女孩》中的英格儿克服了虚荣和傲慢,在悔恨中得到了宽恕,变成了一只鸟儿,心中只有怜悯和慈悲,在寒冷的冬天里把不多的食物分给饥饿的鸟儿,她的灵魂也从沉沦中得到了超升;《安妮・莉斯贝》中抛弃自己亲生孩子的母亲通过忏悔,灵魂得到了宽恕,最终升到另一个境界中去;《红鞋》中的小姑娘面对困境,寻求上帝帮助,直到她断绝了欲望,净化了思想,要刽子手砍掉她穿着舞鞋的脚时,才停下脚步,不受舞鞋控制,最终得到“宽恕”,获得身心的解脱。通过这些作品,安徒生希望孩子们在基督教光芒的照耀下,克服人性的弱点,使灵魂得到救赎,进入上帝的国度。

三、结语

安徒生童话作品中强烈的基督教倾向,正是安徒生本人虔诚的、宗教情感倾向在其童话作品中的映射与体现。宗教是他理想追求与人生梦幻的交织,是他情感的流露和宣泄,也是他思想的集中体现。安徒生的童话生动活泼,充满着烂漫童趣,在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熏陶。可以说,安徒生成功地通过基督教文化,去慰藉、唤醒和照亮生活在“黑暗中”的孩子们,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与同情、善良与真诚、平等与正义的大同世界,告诉他们:人的灵魂“永远是神圣、幸福、善良和不灭的”。

参考文献:

[1]安徒生著.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全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莫运平.基督教与西方文学典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2):73-77.

[3]浦漫汀.安徒生简论[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

安徒生童话集篇3

其实,童年时的小安徒生,是个特别调皮的男孩。因为父亲是鞋匠,家庭比较贫困,他被送去慈善学校读书。有一段时间,安徒生迷恋水彩画。学校发的作业本,课本上的空白处,都成了他涂鸦的阵地。幸运的是,班主任老师非常善解人意,不但没有批评安徒生,反而特意赠送了他一盒彩笔。

一次偶然的机会,安徒生参观了一个泥塑作品展览,他立刻被那些活灵活现的泥人所吸引,决定放弃画画。于是,每天放学后,当别的小朋友做游戏时,总能看到他躲在一边,将一团团泥捏来捏去。

因为天资聪颖,安徒生学什么都特别快,没用多久的时间,他做出来的泥塑,也变得惟妙惟肖,逼真可爱,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欢。就在老师鼓励安徒生好好学习时,他忽然又一次郑重宣布,不想再学泥塑了,要去写故事!

原来,就在一个月前,他从邻居家发现了一本儿童故事书,内容非常精彩。他突发奇想:“我也要写故事,给全世界的小朋友们看!”

但是,这一次,老师开始生气了,她大声呵斥安徒生:“小小年纪,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这样三心二意,你还是别上课了,回家去反思吧……”

安徒生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里,奶奶听他说明事情原委,笑了笑说:“别想不开心的事情,好好放松一下吧!我今天做好了番茄酱,你和弟弟去给你们的姑妈送一份。谁先完成任务,我会奖励一大块巧克力蛋糕!”

想到有美味的蛋糕吃,安徒生立刻垂涎三尺。他按照奶奶的吩咐,和弟弟一起出发了。走出村子不远,就看到了一片小树林,让人郁闷的是,一共有三条小路,到底哪条才是最近的呢?正当安徒生犹豫不决时,弟弟抢在前面,顺着其中一条路跑远了。安徒生却拿不定主意,犹豫了好半天。

等到他完成任务归来,弟弟早就开始吃蛋糕了。奶奶意味深长地说:“只要选对方向,哪条都可以达到目的地。”

安徒生终于明白了奶奶说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专一。从此,他全心全意开始学习写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从30岁开始,每年圣诞节前,安徒生都会出版一本童话集。迄今为止,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一百五十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

好词:众所周知,脍炙人口,善解人意,半途而废,三心二意,垂涎三尺

好句:在他短暂的一生里,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安徒生童话集篇4

于是在这样的思绪下,不知怎的,想起安徒生。

提到这个名字,当今世界自然不会有谁陌生,好几代不同的人或怀念或自豪地回忆,“我就是读安徒生的书长大的!”

我最早接触到安徒生的作品,是四岁左右,或者是那之前更年幼的岁月,在摇篮里听母亲轻读那些童话,只是那些片段大多都模糊了。我记得自己第一次看的是《海的女儿》,结尾处小人鱼在夕阳中化作泡沫的场景让我哭得稀里哗啦。我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提到安徒生,总是冠以他“童话大师”的称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越来越无法理解大多数人的想法。

我读安徒生,早已不再满足于“故事”的本身,我看到的是一个看尽人间聚散离合的作者,在无数次心灵的撞击之后写下的冷峻赞歌。《卖火柴的小女孩》展现给我们的是人们对光明的追求,是那个时代人性的冷漠;《海的女儿》放在现在,结局早已被改为艾丽儿和亚力克最终得以结合,而它的原文则是忍受巨大痛苦的人鱼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成了爱情的殉葬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夜莺》,夜莺一生不倦地为皇帝唱着歌,却在失去知己后死去,它的胸脯上,刺着一朵可爱的玫瑰花……

卖火柴的小女孩死在对光明的向往里,她别无选择;海的女儿死在自己的爱情里,她不愿有多余的选择;夜莺则成了“热爱”的殉葬品,就像张爱玲笔下“屏风上的鸟,死也死在屏风上”。

所有的这一切,都太过凌厉。安徒生不应该被冠上“童话大师”的头衔,他的伟大不能被当作“童话”而被人们随着年龄增长而抛弃。儿童正是花一般的年纪,他们的心灵不应该被现实的悲哀太多地侵蚀,“很久很久以前”、“最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诸如此类的字眼是最适合他们的,光明、美好、幸福、和乐,诸如此类的主题才是他们应该读到的。

所以,我读安徒生,远离童年好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读那本貌似“幼稚”的童话集。安徒生,在我看来,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群中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他的笔,凄美而尖锐,委婉而凌厉,真正地做到了以小见大,以他独有的睿智和机敏发泄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悲哀。

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把鲁迅和安徒生放在一起作比较,这样的说法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无稽之谈,甚至是我一时兴起做的无聊拼接,也许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吧。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种族的两个人,用不同的角度却表现着类似的思考。安徒生是丹麦的象征与骄傲,而在中国人眼里,鲁迅何尝不是中国的脊梁。他们面对的是不同民族在不同时间的黑暗与绝望,抒发的却是同一个梦想:光明、安宁。

一个人与一个社会相比,力量显得太过渺小,一个文人若是敢于与黑暗相对抗,敢于不懈地战斗、默默地忍受,那样的力量又怎么计量?在我看来,安徒生的文字里就隐含着这样奇异的力量,隐藏在看似温柔美好的文字背后,隐藏在安静宁和的氛围之中,但又有几个人能真正明白他的愤怒与压抑、顾虑与无奈……

生在21世纪,我无法与安徒生对话,无法知道他的意愿与想法。但是,一代大师的作品被定性为“童话”,这到底是对安徒生的亵渎,还是对讽刺艺术的美化?

评点 邓济舟

安徒生童话集篇5

1、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2、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17岁发表诗剧《阿尔芙索尔》,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5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地发行和出版。

(来源:文章屋网 )

安徒生童话集篇6

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安徒生童话集篇7

摘要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168篇童话作品。他的童话作品,无论是鞭挞丑恶,揭露现实,还是赞美善良,追求理想,都寄寓着一种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

关键词:安徒生 童话 人道主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作为世界文学童话的鼻祖和大师,安徒生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争取未来的一代”的伟大事业中,他整整写了43年,直到生命结束共创作了168篇童话作品,那诗一般的语言、宛转曲折的情节,使他的童话在他生前就已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读物。安徒生曾经说过:“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所以在进行童话创作时,安徒生始终面对现实,对人间的关怀,对人的尊严的重视,对人类进步的赞颂,构成安徒生童话的基本主题。无论是反映贫苦人民不幸命运的作品,揭露统治阶层可笑行径的作品,抑或是歌颂美好人物崇高品质的作品,都寄寓着一种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希望我们人间的生活变得更合理、更美好,这也正是安徒生童话的独特魅力所在。

作为一名现实主义大师,安徒生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的美德,对于遭遇不幸的人们给予深深的同情,揭露现实生活的不合理性。《沙丘的故事》中的渔夫雨尔根本是一位富家子弟,但一场风暴夺去了他父母的生命,养父、养母将他抚养长大,使他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渔夫,后来又蒙受了不白之冤,未经审判就被关进监狱,关押整整一年,他所钟情的姑娘也被大海无情地夺去了生命。“他的命运现在只是一连串的艰难的日子、痛哭和失望。他像一个美丽的花根,被人从土壤里拔出来,扔在沙子上,听凭它腐烂下去。”最终他失去理智,变成白痴,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被活活地埋在沙丘之下。他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永远的幸福!哈利路亚!”是的,对于他来说,对于那些生活不幸的人们来说,死不是痛苦,而是幸福。《她是一个废物》中的洗衣妇,整天站在河里拼命地工作,却换不来一家人的温暖,最终力不能支晕倒在河边。可是那位市长,那位饱食终日的老爷,非但不同情她,反而说她是个废物,死了倒是一件好事。也许对于那些生活不幸的人们来说,死倒的确是一件好事,他们从此可以不再承受世间任何的苦难与折磨。这不合理的现实,吞噬了一个又一个善良无助的人们。《影子》中那位为追求真善美而献出毕生精力的学者被吞噬了,《柳树下的梦》中那位善良忠实的手艺人克努得被吞噬了。在这黑暗的罪恶的现实中,连孩子也不能幸免于难。《母亲的故事》中的那位母亲,为寻找自己被死神带走的孩子,交出了自己的眼珠和黑发,忍受了种种折磨,可当死神让她看过孩子福祸莫测的未来以后,她却恳求死神:“请把我的孩子从苦难中救出来吧!还是请你把他带走吧!”宁愿选择死别,也不让自己的孩子留在世间受苦,这最痛苦的抉择,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的不合理性。《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那位单纯可爱的小女孩就惨死在距烤鸭火炉只隔咫尺的街头。小女孩在饥寒交迫中,为获得一点温暖先后五次擦亮了火柴,伴随着五次火柴光亮而出现的幻觉,使得作品的社会批判内容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深刻。头三次火柴点燃后在小女孩的面前出现了温暖的火炉,诱人的烤鸭,美丽的圣诞树,但是它们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小女孩得到的只是饥饿、寒冷和忧愁,这幻觉与现实的交替对比更加显示出现实的黑暗和残酷。第四根火柴擦亮后,老祖母出现了,贫穷可以使人的亲情发生改变,小女孩的父亲不会因为小女孩在冰天雪地里卖火柴就对她好一点,相反地倒是会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而打她。世上唯一对她好的人就是老祖母,但老祖母已经死了。当第五次火柴燃起,老祖母就抱起了可怜的小孙女。“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飞到既没有寒冷,又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地方去了。这个去向,正是作家借以否定现实的幻想中的理想社会。

在关注现实生活中不幸者命运的同时,安徒生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愚蠢的统治阶级和剥削者,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在安徒生的笔下,那些贵族老爷们被剥去了神圣而华丽的外衣,露出了隐藏其后的自私、虚荣、无知、愚蠢等不良品性。《夜莺》里的贵族官吏傲慢自大,“任何比他渺小一点的人物,只要敢于跟他讲话或者问他一件什么事情,他一向只是简单的回答一声‘呸’可是他们却分不清母牛、青蛙和夜莺,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他们。”可就是这群无知又狂妄自大的人占据着国家的统治高位,享受着丰厚的待遇。这一类人物外表华丽高贵,头脑却是无比地空虚,他们孜孜以求的只是个人利益。《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那些王宫大臣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说谎骗人,和那位虚荣愚蠢的皇帝一起上演了一出闹剧,让那位皇帝在众目睽睽中赤身露体地游行。这一系列反面人物的塑造,表现了安徒生对黑暗和罪恶的深恶痛绝,对人类生活的深刻体察。如果这类人继续占据着统治地位,那么人类的生活就不可能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安徒生总是希望我们人间的生活能够变得更美好,这充分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然而现实的丑恶却使安徒生的心情变得沉重。但是安徒生同样欣喜地发现,面对不合理的现实,人们并不总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而是为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周围的一切而不懈地努力着。在《园丁和他的贵族主人》里,安徒生通过主人与园丁的对比描写,歌颂了忠厚、勤劳而有智慧的园丁,他以自己的辛勤耕耘获得了世人的赞誉。《拇指姑娘》里的善良娇美的拇指姑娘,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不愿嫁给那个奇丑不堪、愚蠢之极的老癞蛤蟆的儿子,也不愿嫁给那个富有而浅薄、性喜阴暗的鼹鼠,于是跟着燕子来到了光明温暖的国度,做了花中的安琪儿的新娘。《丑小鸭》中的丑小鸭,从小在苦难中长大,受尽歧视、排挤和攻击。偌大的世界似乎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世俗的偏见,旧的习惯势力都使得他感到抑郁,可是他对于美的追求却并未因此而停息。当他找到长期向往的白天鹅时,虽然也担心会因为自己的“丑陋”而被他们啄死,但还是毅然“飞向那些高贵的鸟儿”,为接近这美的化身而宁愿付出任何代价。当他从水面侧影发现自己“再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鸭子,而是“一只白天鹅”时,特别是当那些高贵的鸟“用嘴来亲他”时,“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野天鹅》中的艾丽莎,为解救被施了魔法后变成野天鹅的十一位哥哥,忍辱负重,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日夜编织着破解魔法的披甲,就是在押赴刑场的途中也没有中断她已经开始了的工作。最终,她的哥哥得救了,而她自己也获得了一位国王的爱情,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毫无疑问,安徒生在歌颂人们对真善美追求的同时,也在给读者这样一种启示:人生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只要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丧失自己的勇气和毅力,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去追求真善美,那么就一定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也正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

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荆棘、坎坷和斗争,甚至还有牺牲。有多少伟大的人物,为了真理,为了正义,历尽艰险磨难,以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却从不后悔,就在于他们有一个不灭的人的“灵魂”。这个“灵魂”激励着他们为把人间变得更加美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光荣的荆棘路》这篇童话里,安徒生热情地颂扬了那些造福人类的伟人和人才的殉道者:苏格拉底、荷马、哥伦布、伽利略、贞德、克利斯仙二世、格里芬尔德、福尔敦等这些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革命家和爱国者。在最后安徒生满怀激情地写到:“光荣的荆棘路看起来像环绕着地球的一条灿烂的光带。只有幸运的人才会被送到这条带上行走”,“当灵魂懂得了它的使命以后”,“你在光荣的荆棘路上所得到的一切创伤――即使是你自己造成的――也会痊愈,恢复健康、力量和愉快。”“这条光荣的荆棘路,并不在这个人世间走到一个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是他却超越时代,走向永恒。”

安徒生一生一直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关注着社会人生,在这样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前进着,鞭挞丑恶,颂扬美德,用自己的作品激励人们为把人间的生活变得更合理、更美好而努力奋斗。他的作品处处都荡漾着人道主义精神,这种对于人类命运的深沉关怀,使得安徒生的童话具有了异乎寻常的深刻内涵,也正是这一点使安徒生的童话超越了时代,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

[2] 叶君健:《安徒生童话选集》译者前言,译林出版社,1994年。

安徒生童话集篇8

《安徒生童话》是著名的童话故事,四大童话之一。是由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该作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

其中被人们熟知的有:《海的女儿》、《丑小鸭》、《屎壳郎》、《野天鹅》、《夜莺》、《雪人》、《瓶颈》、《拇指姑娘》、《园丁与主人》、《冰雪女皇》、《小猪倌》、《笨蛋杰克》、《豌豆上的公主》《坚定的锡兵》、《肉肠签子汤》、《老爹做的事总是对的》、《飞箱》等。

(来源:文章屋网 )

上一篇:谢谢你给我的温柔范文 下一篇:落下的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