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则电影范文

时间:2023-12-08 05:31:02

青春守则电影

青春守则电影篇1

[关键词]成长经验 同性情感 中产趣味

当今的台湾虽然有电影大师以及名震各个电影节的作品,但是从制片量上讲,80年代到90年代出产数量一路下滑,到1998年台湾电影生产不到二十部,多半均为政府出资的辅导金影片。台湾电影已经落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然而台湾校园青春电影一直以来都有不俗的成绩。追溯它的源头,从林清介1979年拍的《一个问题学生》至今已经将近30年的历史。经过台湾新电影时期的积淀,步入后新电影时期的台湾校园青春电影已经也有了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新世纪以来台湾校园青春电影又有一股热潮《蓝色大门》(2002)《盛夏光年》(2006)《不能说的秘密》(2007)《夏天的尾巴》(2007)到《九降风》(2008),《蓝色大门》《盛夏光年》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成长经验的叙述

成长经验这一叙事主题是在台湾新电影时期确立的。“当代台湾电影在成长经验这一叙事主题上的审美创造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从个体的成长经验上升到对生与死这一具有普世意义和哲学意味的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二是把对台湾历史的反思编码到个体成长经验的书写之中”。台湾新电影中对青春的书写、对个体成长经验的关注直接影响了后新电影时代的校园青春电影。

进入后新电影时代,台湾校园青春电影继续演绎着个体的成长经验这个叙事主题,但已经和新电影时期有了很大不同。其中一个不同就是他们已经不再把沉重的历史编码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体现出平面化、无深度的后现代化特征,成为了一种纯粹的个体成长经验的描述。《蓝色大门》记录着两个高中女生和一个男生三人之间成长的故事。这时的校园青春电影只是记录少年时那份纯真的友情、懵懂的爱情。《盛夏光年》中电影中是一个校园同性异性三角恋的故事,影片中选择了有挑战性的话题,但是这并不能阻挡影片对少年启蒙情感的深入探讨,对一种成长经验的叙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到联考到大学,我们一步步看到了另一种情感的启蒙与成长。

另一个不同就是:他们不再以童真的视角切八成年人的世界或者以联考的形式来表现校园青春与成年人之间的对抗、他们的电影中不再以成人世界为最后着落点,而是基本上完全聚焦在学生的世界里。这样的选择对成长中的校园青春是一个挑战,因为在―般的青春片里“成人是困扰的来源,借着反抗承认世界,青少年得以证明自身的存在。而认清成人世界的残酷与复杂,则是成长的关键”这对青少年的成长经验的叙述提出了新的方式《蓝色大门》中只有孟克柔的母亲和体育老师两个成年人,他们基本上什么也没做:晚上,孟克柔碰到体育老师在街头跑步,问他说:“老师你想不想吻我?”当时老师迟疑了,第二天来找阿孟却被阿孟和张士豪阻断,他没有任何挣扎就放弃了:阿孟的母亲只是摆摊卖水饺,某天晚上女儿问她:“爸爸不在你是怎么过来的?”母亲只是说:“不知道耶,就这样过来了啊”,谈话就这么简单地结束了。《盛夏光年》中有余守恒母亲的背影、课堂上出现的一些老师和一个开早会的教导主任,但他们都没有太多的戏份,就几秒钟而已。后新电影时代。台湾电影人用另一种方式书写了校园青春的成长经验。

同性情感的表达

90年代以来,同性恋情在台湾电影中几乎成为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方面与台湾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迅速庞大不无关系,中产阶级能用理解的态度来真正的正视这个问题,是台湾从现代社会跨入后现代社会的必然结果。此外。台湾电影人对国际影展美学观的严重迎合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后新电影作者在90年代对同性恋情的大胆探讨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00后校园青春电影创作,但是能把同性恋情用在对青少年性启蒙意识的深切思考中,无疑在青少年情感的启蒙方面涂上了重要的一笔。《蓝色大门》中孟克柔觉得自己爱上了闺密月珍,她天真的以为只要被男生吻过就不是同性恋,所以她问张士豪、问体育老师愿不愿意吻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因为同性朋友之间太亲密会觉得自己会不喜欢异性,也许真的会因为同性朋友之间太亲密而习惯他、喜欢他,甚至爱上他。像《盛夏光年》。小学时因为一个约定,康正行和余守恒做了形影不离的朋友。直到有一天,康正行和新转来的女生慧嘉一起逃学到台北过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喜欢女生。第二天偷偷到图书馆看有关论性别的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发现自己就是爱上了余守恒。影片中他的内心独白:小学时要是勇敢一点不答应老师的这个约定,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个问题也许不需要回答,但是它却思考了两种可能性。

适合大众的审美

有的学者认为“台湾新电影偏颇的美学观(过于浓重的自传色彩、不重视情节的叙事风格和晦涩生硬的视听语言)在后新电影时代不但没有纠正,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这加重了台湾华语电影在主流商业电影市场的衰落”这种说法对于后新电影的大部分电影来说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台湾校园青春电影却恰恰是一个例外。

首先,近年来的台湾校园青春电影迎合了中产阶级的趣味。目前,中产阶级已经成为台湾社会最为庞大的阶级,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美学观也成为电影市场成败的关键。21世纪初的校园青春电影就把中产阶级唯美、温和的美学观体现无余《蓝色大门》、《盛夏光年》中的世界唯美单纯,都是叙述了三个中学生之间的情感故事,对于同性情感也只是温和的记录着他们的过程,并不武断的下结论:成长经验也只是纯粹的经验。影片不再承载沉重的内涵、不再从反思历史、也不再上升到有哲学意味的人生思考。

其次,它在细节、画面、音乐等方面非常能打动人,观感很舒服。这些电影剧情简单,在细节处打动人心,像《蓝色大门》中月珍怕被拒绝用别人的名字写情书、孟克柔在教室的墙壁上写下自己的心事“我是女生我爱男生”、张士豪看到后写的“到此一游”,这种无言的诉说和交流方式让人禁不住想起那些菁菁校园中的记忆。感同身受。此外,他们不再把影片中故事发生地放在都市中的高中,而是选择了小城镇中的学校,《夏天的尾巴》、《不能说的秘密》中蔓延的绿色稻田、干净的小桥流水、路边的彩色风车、美丽的大海和校园风光,这些美丽的景观都让观众觉得赏心悦目。再加上恰到好处的音乐更是动人心弦,让观众的思维定格在那段青春岁月。很美很温暖。

青春守则电影篇2

从第一部电影作品开始,张一白始终不离都市、不弃青春,获得当年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影片的《开往春天的地铁》,说的是七年之痒的青春情感迷城,而《好奇害死猫》更是关照底层的青春欲望,《夜。上海》则把视野拓展到海外,用异域的视角去展现当代上海的真挚与温暖。

这个异域是日本。一个日本的化妆师迷失夜上海,与赵薇扮演的出租汽车司机相遇,见证了女司机的一段暗恋,“我爱你,你爱我吗?”这句简单但饱含深情的台词,成为影片打动人心的力量。女司机暗恋的维修工将在明天迎娶别人做新娘,而这份爱始终没有向他表白。日本化妆师被这份淳朴的爱感染,发现一直守候在身边的真情。

简单的故事主线,却被导演拍出丰富的青春群像。张一白具备了张弛有度的群像塑造能力,对演员表演的控制力也比《好奇害死猫》有了进步。

当然要说点赵薇。《夜。上海》还是很能体现她在表演上的才华。人物塑造的整体感相对很强。赵薇的表演比较接近于港台演员,优点是段落感会有精彩火花,但人物整体感不足,容易走神或者是掉链子。这些毛病,她在《夜。上海》中已经基本克服了。她塑造的林夕,应该能得到大家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喜爱。

虽然是中戏戏文系出道,但张一白在影视圈独树一帜还是因为他创造的青春影像,包括音乐电视、电视剧以及现在坚持的城市电影。其实,影像未必是他最大的优势,我觉得他最大的特长是对影片创作全部元素的把握,《开往春天的地铁》就是经典。我一直觉得音乐是内地导演的弱点,如何让音乐成为影片角色,很多当代内地导演基本缺乏这样的能力。我至今记得《开往春天的地铁》中,高圆圆隔着地铁的门看着聋哑少年时响起的音乐。同样,《夜。上海》中,音乐也让人难以忘怀。音乐像一个天使,看着夜幕中的不归人。

作为影片的投资方,激动影业也是有着清醒的决策,与日方的合作,降低了风险,也使得影片凝聚了日本以及中国等华语地区最优秀的青春偶像。当然,目前内地电影院线市场是难以用什么规律与经验去预测一部中小投资影片票房的,《夜。上海》能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赢得年轻观众的好评,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胜利,毕竟它是讲述了一个和青春有关的故事。

青春守则电影篇3

******团支部现有团员4名,青年30名(其中青年党员14名),他们如同一粒粒充满活力的种子,撒遍部门班组和专业管理的各个岗位。2020年,*****团支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服务生产、服务青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全体团员青年奋发图强,用敬业和担当谱写了一首铿锵有力的“青春之歌”!

一、勇于担当,*****部是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的队伍。

*****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团员青年中真正起到了带头作用,成为部门党支部的好助手。团支部以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通过“学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观看开幕式、“一学一做”、《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成立青年研习社等多种活动形式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营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浓厚氛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公司号召,进厂驻守保电,居家隔离的团员青年则在支部的组织和号召下参与社区自愿者活动,为驻厂职工、离退休人员及困难家庭提供及时帮助,解决一线驻守职工后顾之忧,为汉川公司打赢全面防疫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恪尽职守,*****部是一支技术水平过硬的队伍。

积极开展“拜名师,做高徒”活动,指定专业骨干为青年员工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系统的培训,几年来,多名青年走上班组长、技术员、专责等主要技术岗位,成为新生的技术骨干。

2020年#5百万机组首次大修,团支部紧急成立青年突击队,近20名团员青年在支部的带领下,齐心协力、积极投身到大修工作之中,团支部组织各专业青年骨干开展“我为大修做承诺”动员会,整个501A修过程中,在团支部的带领下,完成了发电机、汽轮机本体、主机配气机构、锅炉本体、制粉系统等核心设备的检修任务,消除了影响公司安全生产多年的“汽轮机轴系中心偏差”、“主机#1瓦振动超限”等重大设备缺陷,为这次保质保量地完成公司首次百万机组大修任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业精于勤,*****部是一支敢于开拓创新的队伍。

*****部长期坚持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写论文、克难题、创造发明。支部青年科技竞赛成绩硕果累累:“一种炉压开关现场试验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百万机组网源协调采样探究与改进》课题成果获得2019-2020年度电力行业创新成果奖、**代表集团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大赛三等奖,并被授予“优秀技能选手”荣誉称号,是集团公司唯一获奖选手。机控班班长****被授予第一届“国家能源集团青年五四奖章”。

四、长袖善舞,*****部是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队伍。

*****部始终践行“家园、舞台、梦”的理念,为团员青年员工提供宽广的发展平台,在公司历次的“明珠之夏”系列活动中,团支部组织青年积极参加企业文化活动,培养挖掘除了一批优秀的歌手、矫健的舞者、篮球健将、羽坛冠军、游泳蛙人、辩论高手、演讲者……***代表集团公司参加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的2020年度电力文化故事汇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此外,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开展的“精准扶贫”号召,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小学捐赠少儿读物300余本;给学生上“电力科普知识”公开课;为扶贫点留守儿童和老人讲“冬季防触电、防火灾方面的实用知识”。

青春守则电影篇4

这便是青春的专利。对少年来说,世界就像一部荒诞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剥下层层表皮之后的残酷内质不断冲击着少年的价值观。原来世界远不是童年时想象的那般模样。

而年轻的锋芒怎么会甘心偏安?旺盛的血气怎么会默受玷污理想的委屈呢?这时,自由就越发让人向往,现实就越遭到反抗。

上两代的香港少年有一个小传统,当你失意之后就去“行船”。一个人背起简易的包袱,跟着货轮到陌生的水域和以前只曾听说过的港口,独自出走,面对大海,像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里15岁的主人公田村卡夫卡一样,带着伤痛,寻找着意义。

谈及香港,就不得不说到叛逆青春们的集体烙印。《天若有情》和《阿郎的故事》这两部电影,以一种最接近成长本质的真实形式,把路边摊、摩托车和青涩的爱情悲剧当作符号,记录了青春期的率性和对世界的反抗。

少年们把热情寄托在玩命的风驰电掣之中,把不满夹杂在轰鸣的排气声浪之中,在头盔下充满的燥热空气中体会着,寻找着答案。

作家冯唐曾说:“世界上有两种长大的方式:一种是明白了,一种是忘记了不明白,心中无牵挂。所有人都用后一种方式长大。”青春寻找了一路,到头来却转了360度,回到了原点。

电影里,阿郎浪子回头,当初的和骄傲消散,只剩下屈服于现实的唯唯诺诺的中年人为生计奔波;小说里,出走到四国小岛的田村卡夫卡最终放弃了世界尽头,回到了家。

事件最终的结果,和少年们最初所想的大相径庭。然而正是在这看似多余的过程中,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变得成熟,青春寻找到了答案。

原来,反抗和逃避绝不是坚强。田村卡夫卡说自己要成为世界上最坚强的15岁少年,最终才认识到,接受才是坚强。

我们终于知道了该如何面对世界。原来真正的自由离不开规则的支撑,选择了一种自由也就选择了一种规则:遵守规则是为了自由。我们终于知道了该如何追求自由。可以体会爱,可以享受自由,这不就是人生的意义么?

“行船”的少年最终还是要在转了一圈之后回来,带着一份终究会明白的感悟;周云蓬最后还是安定了下来,签约了唱片公司。

这迷茫的青春360度的寻找,跟最后的回头一样重要,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经历,都是青春的本质。在寻找中,少年体会着自己独特的青春味道;在回头时,少年已变得更加成熟。

青春守则电影篇5

生命最初的阶段就如同一个悠长的夏天,有着耀眼的光和律动的节奏,美景铺陈开来,叶子绿得发亮,天空蓝得不掺一丝杂质。谁都以为那样云淡风轻的日子不会结束,以为仲夏的美梦没有尽头。女孩裙角飞扬,笑容荡漾在稚嫩的脸上;男孩目光坚定,开始向往远航。每个人都像极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相信付出与收获对等,相信勇气和爱的力量。 

 

歌曲“young and beautiful”是根据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中的插曲。电影以20世纪20年代“大萧条”前期的美国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在纸醉金迷的社会中的情感经历和人生起伏。作为电影的插曲,这首歌曲既是对电影的呼应,又不局限于电影的内容。风头正劲的灵魂乐歌手lana del rey向来适合演唱有复古味道的歌曲,她的演唱风格与电影中的旧时代背景完美契合。钢琴伴奏将她那富有质感的低音衬托得更加迷人,甚至让人觉得歌词描述的就是如lana del rey一般的女郎:她有如火的红唇、精致的面庞,爱情、金钱和名望仿佛来得毫不费力;她犹如上帝的宠儿,拥有令人艳羡的人生;她尽情挥霍着青春的时光,以为美丽永驻、来日方长。然而,沉酣一梦终须醒,当她终于意识到世事并无长久可言、青春如花期般短暂时,她开始品味繁华过后的无尽苍凉。

 

青春守则电影篇6

[关键词] 岩井俊二;电影美学;观影体验;王家卫

在他的电影中,总是能够让人体会到一种在表面繁华背后渗透出的莫名的哀怨感。这种哀怨不是表演出来的,是通过故事的构建而自然流露的,正因如此在当今影坛则显得尤为珍贵。他总将画面的色彩纯度调至极限,无垠的绿色田野,蔚蓝且清澈透明的天空,如此美丽的意境又怎能不打动观者?那么,创作这些影像的人是谁呢?他就是被誉为“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的日本新生代电影导演――岩井俊二。

一、导演岩井俊二其人其作

岩井俊二被誉为最具潜质的新近“映像作者”,曾从事过电视剧、MTV及广告片的拍摄工作。1993年,拍摄的短篇电视剧《烟花》使当年的日本电影导演协会破天荒地把年度导演新人奖颁给了他。翌年,岩井倾尽全力拍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剧情片《情书》,影片上映后在票房和口碑获得了双丰收。此片奠定了他作为“日本新电影旗手”的地位,随着这部电影的成功,岩井以前制作的录像短片也陆续公映,其中《梦旅人》获得柏林电影节新闻审查员奖。

不知该如何为这位电影导演做一个最准确的评价。究竟应该称之为“导演”“作家”“画家”,还是“音乐人”呢?他的身份似乎是模糊的,除了导演工作以外,岩井会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在《四月物语》中,他身兼数职,包办了影片的编导、音乐、发行、宣传等多项工作。可谓是多才多艺的全能型电影人,更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原创者。少年时代的岩井就已经爱上了电影、音乐、绘画和文学。他的小说已经发行了很多,如《情书》《燕尾蝶》《华莱士的人鱼》《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些作品也均被拍成了电影,这种由文学创作转化成影像创作的行为方式,对其而言不仅已是惯例,也是其电影创作的重要方法。岩井作为横滨国立大学毕业的油画专业高材生,在绘画方面的功力也为他在电影创作中唯美主义风格的确立提供了可能。他不仅可以为自己的电影绘画分镜头剧本,而且也使自己执导的影片画面的色彩、构图和基调等视觉因子颇具美感特色。

二、品读岩井俊二电影的审美趋向

一部电影首先且直接带给观众的就是“观影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往往是通过光、影、声、电等综合技术手段实现的。对于电影艺术作品的受众而言,这种体验不仅体现在对电影画面、情节、音乐等外在因素的直观感受,同时也体现在对影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所要表达的精神理念的感悟上。其实,这些都是电影这门综合性艺术形态在其美学特征及艺术价值等方面的集中体现。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不仅是在现代工业作用下的商业产品,更是受众与电影创作者产生情感和精神共鸣的物质媒介。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在此方面的特征与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下面就试图从美学的角度对其作品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取向进行剖析。

(一)青春美――青涩的唯美主义倾向

1 主题的青春化特征

青春是其影片的惟一题材,青少年时代校园中发生的故事是其作品的主要线索和背景。《情书》虽然是从角切人。但该片所要表达的却是主人公(男藤井树)对年少时期的青春时光的追忆和纯真爱情的祭奠之情;《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由岩井执导的又一部力作,这是继《情书》《燕尾蝶》之后,届时已经39岁的岩井对逝去青春的再次追忆。片中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残酷的青春故事。13岁的少年雄一和同班的星野本是好友,在一次暑期旅游发生意外后,险些丧命的星野变得暴戾无常,他以虐待同学和朋友为乐,内向的雄一更成了被欺辱的对象。雄一变得越来越自闭,逃遁在莉莉周的歌声中寻找慰藉。莉莉周是个走红的女歌手,在她的BBS里,有个叫“青猫”的人渐渐成为雄一的精神寄托。枯燥无聊的学校生活在孩子们的聒噪中虚度着,在看似单纯的世界里,却隐藏着不可思议的故事……

如果《情书》表达的情绪是凄美,那么《关》则走到了黑暗的尽头,尽管故事中风景依旧如画,天空依旧纯净,但它表达的却是暗淡的青春絮语。通过本片,可以看出岩井电影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绝非肤浅的青春颂歌,更不是简单的青春偶像剧。作为一位有着责任感的电影人,凭借自己对现实的批判和审视态度才能拍摄出这种带有强烈悲彩的青春主题电影。岩井俊二作为一名新锐电影导演也绝非是位完美主义者,他所要表达的是在唯美的外衣包裹下的青涩与怀旧之感。

2 画面的唯美主义表达

观看过岩井电影的观众,几乎都被其电影中精美而恬静的画面折服,这也是他的电影带给观者的重要观影体验――视觉感受的唯美性。唯美主义风格可看做是岩井电影的主基调,这可能与他早年学习绘画、有较强的美术功底有关。纵观其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均在镜头语言、画面组织和色彩调配等方面颇见功力,不论是分镜头的设计,还是色彩基调的把握,都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可称得上将电影视觉语言唯美化表达推到极致的大师,如将岩井俊二的多部影片的镜头定格处理,都可堪称经典,作为观者,不能不为其对画面的静态美把握得如此到位而感到惊叹。《烟花》如此,《情书》如此,《四月物语》的成功也得益于此,美丽的画面加上淡淡的哀愁构成婉约的视觉风格。

3 人物的偶像化选择

岩井电影中的主人公大多是恬静而美丽的,导演经常会有意选择日本当红偶像明星担当主演。如,在《情书》中少年藤井树的扮演者柏原崇。在《四月物语》中的主演松隆子……偶像明星的策略应该与导演考虑到电影的商业价值不无关联,但也要看到导演对影片人物的角色设定上还是持谨慎态度的,这种人物形象的偶像化倾向与其电影所承载的主题是相契合的。尤其在《情》中女主人公那感人至深的表演在影片中可圈可点,演员恰到好处的表演不但展现了影片内容。更加服从了影片的主基调。

(二)戏剧美――叙事散文式的情节构建

矛盾冲突是产生戏剧美感的主要手段。构思精妙、剧情感人是岩井电影的又一重要特征,精巧设置的剧情性也是他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另一种“观影体验”。还以《情书》为例,该片通过女主人公对在事故中逝去的未婚夫不为人知的生前事迹的追寻,观众被带入了导演事先设定的情节中,随着故事一点点铺开,谜底被一层层揭示,死者10余年前的一场暗恋则一点点地展现出来,最终使观者对那位逝去的主人公(男藤井树)对青春的爱的执著而感动。故事的发展是那么自然,不流一丝雕琢之匠气,使观者不禁叹服编导如此强劲的驾驭故事的能力,也领略到这种散文诗般的戏剧美感在影像中的呈现。从表面上看,影片的叙事方式及其情节推进是悠长且略带沉闷的,但它却通过精妙的设计和缜密的线索来吸引观众。在貌似平淡中,给予观众新奇和感悟是其编剧得以成功的法宝,在岩井的电影作品中非常多地体现出这种“外散内紧”的情节构建模式, 这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

(三)纯情美――理想主义的东方精神体现

在岩井的电影中,无论其画面的景致,还是背景的音乐,乃至其所要阐述的精神内核都给观众非常一致的体验,它们美得那么纯粹、那么绝对。他是用电影这种手段来传颂东方理想主义精神的布道者。他的电影无疑是温柔、细腻的,但又是强硬、残酷的;他的电影唯美婉约却又诡异刺激;他游离在主流与异类之间,没有背离任何一方。理想与爱是岩井电影的主旋律,特别是对暗恋的表现分外突出,那种青春期异常执著的理想,对爱的理想和渴求在暗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小男孩默默地陪在离家出走女孩的身边,一路上就满足于默默跟随……(《烟花》);为了考到东京的学长,努力考进同一所大学,在学长认出她时,她感到的是幸福吧……(《四月物语》);在借书卡上写下自己名字,也是那女孩的名字,故意在放学回家路上对那个女孩做些恶作剧,蹲在女孩身旁让她摇自行车照明的时候,他一定也是满足的……(《情书》)。这种含蓄的爱情观可能只有东方人才能理解,这也是属于东方的爱情理想。在岩井的电影中,理想是神圣的,也正因为神圣才不可企及。对于纯粹的理想。实现与否并不重要,重要在于对理想膜拜的过程。如果真的要去实现理想,那就一定会失败。《梦旅人》中的三个病人,《燕尾蝶》里的元盗们,他们在岩井构建的电影世界里注定要失败。在影片里,人们追逐理想的过程是充满激情的,人们说着寓意深刻的话:“天堂是存在的,当人死去时灵魂飞向天空,在碰到云彩的那一瞬间,就会化成雨点落下来。”他们寻找的理想是天堂,在《燕》里,天堂已经触手可及,但仍然失之交臂,那是必然的。而其他电影中,守望者的理想也无一例外地破灭,因为只是守望着。无限靠近却无法触及,纯情却凄婉的美。这又使笔者不禁想到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红楼梦》,二者在美学特征上或许有着某些不谋而合的地方。就如前文提及的:“在表面繁华的背后,是淡淡的哀愁。”

三、岩井俊二与王家卫电影作品的美学比较

岩井俊二被誉为“日本的王家卫”,可见,二者在电影创作上可能会有一定的相近之处。笔者借此对中日两位优秀电影导演的电影美学加以比较,望能阐明二者美学的异同。

二人均属亚洲新锐电影导演,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具有东方独特气质的人文特征。如岩井电影里含蓄、哀婉的美感表述;王家卫电影中传统元素的运用手法等,尽管他们所属国籍不同,但不论是东瀛扶桑,还是中国香港,仍有其共通之处,那就是都处于有很强条理性和规矩性且高度发达的现代体制之下,致使导演过于沉迷于一些小情调和小感觉的灵性发挥之中。也正因如此,他们电影的受众群是以并非主流阶层的都市“小资”人群为主。虽然,岩井不如王家卫在国际影坛的声望和地位,也没有在各大国际影展上屡获殊荣,但在笔者看来,论电影的艺术价值和格调上较之王却毫不逊色。

青春守则电影篇7

青春,我们不止一次的寻找着青春的含义,字典中没有给我们满意的注解,然而有一条我是坚信的,拥有伟大使命感的青春将是一场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的文章,青春必将在奋斗中闪光。共同阅读看为青春奋斗演讲稿2020,请您阅读!

为青春奋斗演讲稿1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即隆重举行新学期第一次升国旗仪式及开学典礼,具有非凡的意义。

站在新学期的门槛前,我相信我们的同学已确定了目标、定好了计划、下定了决心!

或许还有少数同学,没有收心聚神,还沉浸在假期的氛围里不能自已;或许还有少数同学,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还没有足够的准备;也或许还有少数同学,可能没有分到心仪的班级,没坐上理想的座位,或多或少还有点失落。这可以理解,但不可因此而耿耿于怀。对于成长中的一个人来说,这只是外因,最根本的还要靠着自己的刻苦努力。

每一个同学都心怀梦想,每一个同学都承载家庭的希望。为了我们心中的梦想,我希望每一个同学,无论在哪个年级,无论在哪个班级,都要静下心来,把读书视为第一任务,把学习作为人生第一需要。“读书是为了遇见最好的自己”,“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书中有诗和远方”。

无论哪一类班,要求是一致的;

无论考多少分,起点是一致的;

无论潜质如何,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无论基础好坏,在老师眼里,你们的潜质是一致的!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要灰心气馁;

无论受到怎样的委屈,都要保持冷静,第一时间告诉班主任。

在新学期,追求新表现、追求新进步。值此晨会,提四点希望和要求:

一.尊师爱校,在美丽的校园里展示自己文明的风采

在春天的这个时刻,我曾说过:

在美丽的校园里,请:

不要用谎言来欺骗自己的内心;

不要用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懒惰;

不要用大声喧哗来暴露自己的浅薄;

不要用不雅行为来暴露自己的轻浮;

不要用肠胃饥饿来暴露大脑的空虚;

不要以随手乱丢来降低自己的素质;

不要以插队无序来破坏文明的秩序;

不要贪图几分钟小睡而让自己的房间和床铺变得杂乱无章;

更不要逞一时之强给父母和自己带来悔恨。

点点滴滴展示素质、举手投足显示素养。总之你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行为与美好校园相和谐的人。

尊师爱校,文明守纪。

尊师主要体现在微笑目视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爱校主要体现在爱护学校一切教学设施、体育设施、生活设施。特别是教室一体机,属于高端教学设备,倍加爱护。

文明主要体现在“三管好”,学校是文明的窗口,文明走路、文明进校、文明就餐、文明就寝。在争创省级文明学校中起到榜样作用、模范作用。

守纪主要体现在时时处处模范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模范遵守《中小学生守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是同学们的学校,学校的品质是师生一同创造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勇于发掘自己,发展特长,彰显才智,让自己成为学校的骄傲。

二.严以律己,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一在时间上严格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时间表是学校重要的权威,也是学校程序的重要体现,全体同学务必在预备前到校,放学铃响后起身离开教室,放学回家。迟到、早退、旷课将通报到班到人,影响学生个人素质评价,影响班主任工作绩效考评。

二在行为上严格要求,行为是心灵的展现,是修养的体现。作为中学生,我们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话语得体、行为规范。行为端庄、着装得体、举止文明、落落大方;虽然我们处于个性张扬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所约束,我行我素。我们的衣着、装饰乃至发型都要符合中学生的礼仪规范,展示青春阳光的精神风貌。

三在态度上严格要求,不拖拉、不懒散、不懈怠;我们的同学不是不聪明,不是头脑笨,为什么考试没有高分?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告诫中学生,如果你把时间交给网络、把思考交给电视剧、把交友交给手机,你将一事无成。

四在品德上严格要求,恪守做人的本分。

五在生活上严格要求,保持艰苦朴素的品质。

六在安全上严格要求,珍爱生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七在在空间上严格要求。我们同学的活动空间主要在校园,这是文明而纯净的场所。校外的空间很大,但并不完全适合我们,如网吧、歌厅、游戏厅就不适合我们。希望同学们不要涉入,要让自己的学生时代行走在安全文明的空间里。

八在同学交往上严格要求自己。注重细节,注重礼节,把握分寸,建立纯真质朴的同学情谊,不要让交往变得庸俗,不要让友情变得暧昧。我们正处于人生的春天,纯真美好是这个季节应有的风景。

三.认识自我,在心中促成人生的目标

蒙田说:“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罗素说:“一直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高中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无数成功的范例告诉我们:谁把握了高中,谁就最大程度地把握了美好的未来!因此,每一位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潜能特长,选准成才的方向,选准适合自己的高等院校,并为能够跨入高校之门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四.把握当下,为人生的成功作出积累

当下在哪?在平时,在平时的一点一滴、在平时的一分一秒、在平时的一题一练。

我们的老师积极参与岗位研修,立足课堂、教学相长。我们学校有一批学科带头人吴骧、仇媛媛、李德刚、赵德军、余茂淮、贾荣信、高乃明;有一批中青年骨干赵守圣、史学保、张建国、张勇传、潘辰宁、张应军、吴丽良、张书军、花志胜、曹红、胡继潮、杨风雷、权杰、赵仁龙、戴绍旭;有一批青年新秀朱继筠、张晓慧、金雪梅、夏雪、周利婕、杨瑞、吉洁、杨尚金,他们承担着我校教育教学的重任。

我们的学生立足个性发展,积极展示自我,健康成长。

为青春奋斗演讲稿2各位老师、家长、大记者、小记者们:

大家上午好!青春因梦想而激扬,我们展示个性,张扬,用我们的文字讲述我们的时代。很高兴,今天我能够有机会站在这个演讲台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一年来当记者的快乐生活。我当小记者已经有三年多了,今年可谓是我参加活动最多的一年。事实上,这一年来我们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秀的活动,我们采访,我们参与,我们用我们的笔记录我们的经历,我们用我们的头脑传达我们的思考,也许这并不能在考卷上给我们多出几分,但是,我们的人生这份大大的档案上却添上了不同寻常的一笔。

我们访问农村,看到新农村的种种的变化,感悟祖国、家乡的经济发展;我们远赴北京,体验奥运前的古都风采,明白我们人生的积极的意义;我们在休博会期间采访,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人文魅力,挖掘萧山作为吴越之地的历史沉淀和如今我们生活的高品质之美;我们和老外一起过中秋,在交流的欢乐中学习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成为世界了解我们萧山的一扇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的体验和收获,然而我们所参与的、得到的还有更多。因为它,我们得以用我们稚嫩的诗,描述我们的梦;用我们清新的散文,抒发天地的情;用我们纪实的报道,讲述他人的传奇。在一次次的锻炼的过程当中,我们学会相信,只要努力,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自信的人。因为这一片给我们展现自我才华的土地的存在,我和很多人一样,离我们的文学梦,更近了一步。通过小记者团,我们这些写作爱好者用文字相互结识与理解;通过小记者团,我们很多人爱上了那种等待与惊喜的感觉;因为小记者团,我们心中那颗文学的种子开始萌芽,也许有一天,我们之中有的人会走上这一条充满了美和荆棘的道路,追随着我们的天赋,去成就我们少年时的梦。影星约翰·巴里莫尔说过:“人不会老去,直到悔恨取代了梦想。”

我们伴着小记者团成长,也许不久将来在座的各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离开这里,去到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但我们的心不会老去,会一直年轻,因为我们过去、现在、将来都会不断地进取,告诉这个世界,我们不会留下遗憾。一个有价值的生命,一定是竭尽全力地使用自己;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一定是充分地现出自己。小记者团使我们有机会得以展示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impossibleis nothing.

现在,我已经养成了每周写文章的习惯。也许有一天,你收到稿费的时候,可以用它们去办一张借书证,向文学殿堂更进一步;也许有一天,你所发表的的作品可以贴满一个本子;也许有一天……

就这样,认识文学和新闻,并且,不知不觉爱上他们。从前,这里有“80年代后”,现在是“90后”,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后”,我们长大了,但“新生代”一直会有更多的新生代的少年怀着文学梦走进来。今年,我们有很多新的同伴来到这里,我相信,在接下来的1年,一定会是更加丰富多彩的一年。那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谢谢大家!

为青春奋斗演讲稿3青春是人生一道洒满阳光的风景,是一首用热情和智慧唱响的赞歌。

人世间有许多东西失去了还可以得到,惟有青春,对任何人来说都属于“一次性消费”,而且是易耗性消费,所谓“人生易老”,所谓“如白驹之过隙”,所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说的就是它。

青春,既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话题,又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有时是无限美好的生活的滋味,平平淡淡中的一种温馨的享受,有时又是一份静静的逍遥,有时是一份思念的遐想,有时是一个甜甜的无边无际的憧憬。于是,诗情画意的梦,天真纯洁的幻想、无忧无虑的日子,就这样自自然然地汇集成一个灿烂的青春季节。

也许平淡无奇的世界使你感到孤寂和落寞,周而复始的生活节拍让你备尝烦躁和无聊。但蓦然之间,你发现在天蓝风轻的春光中,一切都像是透明的,而感到一种超然的力量在心底滋生;也许你为时光的悄然流逝而感到无助与无奈,可当你沉浸于茫茫书海,真实地度过青春的每一分钟,你就会觉得青春的生命在静静延伸。

生命易老,时光飞逝,无论失败或是成功,它总是青春的痕迹。我们拥有青春,就如朝阳永远向上;我们拥有青春,就如山溪不羁奔流;我们拥有青春,就如幼蚕破茧而出……

拥有青春,就应该拥有春的幢憬、夏的蓬勃、秋的浪漫、冬的深刻。年青的朋友,让我们高举爱国的旗帜,继承前人开创的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强国富民之路上高歌猛进;让我们的青春之火,在21世纪的挑战中闪光;让我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在共创祖国辉煌的征程中闪耀夺目的光彩!

为青春奋斗演讲稿4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最近一部很火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取景在南京的几所高校,看的时候感觉十分亲切。去到电影院的时候,我发现观众里,有正值青春二三十多岁的人,还有缅怀青春的四十多岁的人,为什么这些人,都会被这部以青春为名的电影所吸引?我想,这正是因为,青春,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的起点,梦之船从每个人的青年时代起航。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刚刚过去,今天,我要做一个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演讲,演讲题目是“青春梦想曲”。

在我眼里,青春就像一幅画,就像一首歌,更像多个乐章交织起来的交响乐,这第一乐章就是“心中有梦”。

生而为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会让做梦,我们爱做梦,我们无法抑制自己不去做梦,这个梦,就是理想,就是人生目标。提出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在座所有出版人的,更是我们青年员工的,编出一本好书,卖出一本好书,宣传一本好书,这就是我们青年员工该有的理想。

青春梦想曲的第二乐章就是“敢于追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设计师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外交部翻译室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百度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6岁,这些青年人不仅心中充满梦想,而且敢于追求梦想,做出了令人赞叹的成绩,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勇敢追梦。

青春梦想曲的第三乐章就是“勤于圆梦”。停留于脑中的梦想是空想,只有脚踏实地地实干,才能实现梦想。实干就是闻鸡起舞,埋头苦干。就是你追我赶,争先创优。就是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拓宽各类学科的知识面。青春只有一次,时间不等人。

我自己是一名青年编辑,来自江苏人民出版社第一编辑室,我们编辑室自从2009年以来,每年都得到了江苏省团工委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我们在工作间隙自由而热烈地交流思想,讨论选题,个人有困难时同事之间彼此无私帮助,可以说我们编辑室每天都在勇敢地追梦,勤奋地圆梦,每天都在奏响着青春梦想曲。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把个人的梦想融汇到集体的梦想当中去,梦想才能成为现实。借这次演讲的机会,我想向各位领导提出一个建议,可不可以在集团和各单位团委的领导下,组织青年员工,定期召开沙龙会,集团下各个单位的青年员工完全自愿出席,每期主持人轮流设立,每期主题可以涉及时政热点、出版业的新闻,还可专门讨论一本书、一个电影、一个选题。这样的沙龙会,可以促进集团内部青年员工之间的互相了解,激发创意灵感,让我们彼此交流梦想,共同圆梦,一同奏响青春的梦想曲。

谢谢大家!

为青春奋斗演讲稿5有人说,年轻就是青春。也有人说,年轻就是资本。我们应该在年轻时勇敢去诠释属于自己的青春,靠自己的青春赢得更多的资本。要知道,年轻时,就该出去闯闯,寻找属于自己的正真舞台。

有一个姑娘,有一些任性和嚣张,还有一些叛逆和疯狂;有一个姑娘,眼神清澈,笑容无翳,纤腰长腿,小麦肤色,行处灵动如流水,说话噼啪似炒豆。她健康,她个性,她的青春像一树一树的繁花,粉白黛绿,灿烂得令人妒忌。这姑娘,是米莱,又是钱小样,但归根结底是王珞丹,独一无二的王珞丹。这位新晋80后甚至90后代言人,人气已冲到了火星上,她的爆红,原因无他,正是青春的胜利,青春的酣畅淋漓。

我的青春我做主

粉丝“丹磁”们最初爱上王珞丹,是因为《奋斗》里的“米莱”。虽不是女一号,但这角色实在太讨巧:美貌和财富齐备,善良与风趣兼具,偏还痴情得九头牛拉不回,这样的女孩,人间烟火中怕是难觅芳踪。相比之下,《我的青春谁做主》里的“活宝”钱小样更草根,更现实,深得80后的欢心。

谈起钱小样,王珞丹用八字评价:“亦正亦邪,亦动亦静”。钱小样是谁?是王珞丹,也是你,是我。她有我们全部的缺点:自以为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别人碰过的不算壁,自己不栽过的不算跟头”。她满脑袋理想,满肚子主意,为自己做主不惜离家出走,擎着中专文凭就敢从银川杀进北京,由着个性一顿瞎扑腾,然后被现实呛得七荤八素。

然而这个一根筋姑娘的可喜可贵,正在于她的百折不挠、乐观无敌,无论生活如何打击她,始终“傻笑”着蹦不息;在于她有一个大路通天的幸福彼岸不去,偏要向长辈禁止的阴沟里踽踽独行,当她学会背起责任,俯下身躯,却永远学不会放弃爱情;在于她的知足常乐,蚂蚁有蚂蚁的幸福,别人吃一碗还吃不饱,咱有一粒就乐半年。

王珞丹形容自己的性格是:红色与蓝色的综合体。一面,如红色热情阳光,笑神经发达,经常自个儿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能玩能闹,旱冰、攀岩、架子鼓,样样精通;另一面,又如蓝色安静平和,没戏拍时就宅在家里,看书,弹琴,写博,遛狗,睡觉,完全自得其乐,爱好广泛的好处即是,永远不会闷。

拍戏,她喜欢挑战不同角色,立志做“千面女郎”,她也爱尝试新事物、新领域,自己设计过衣服。“也许将来会做服装设计方面的工作呢,不一定一辈子当演员啊”。她像个孩子,永远有好奇的眼和蓬勃的心,贪婪抓取着异香的糖果。而世界如一个五光十色、充满能量的大魔方,不断诱惑着她去探寻,她的未来不可限量。

青春守则电影篇8

[关键词] 青春电影;集体记忆;残酷物语;消费青春

青春电影,这一概念近年来作为类型片种出现于中国电影的理论探研中。究其源头,是美国的校园电影,20世纪60年代传入日本后,重点展示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情感,70年代末,“‘青春片’的概念首次由日本影评家提出。”①

在中国内地,长期以来无“青春片”概念,但并不代表没有此类电影,相反,中国早期电影《桃李劫》(1934)、《新女性》(1934)、《十字街头》(1937)、《马路天使》(1937)等可谓名副其实的青春残酷物语,并且在中国电影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缺少的是理论体系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第六代导演出道之初推出的风格各异的作品,其实也都是形形青春日子和情感的展现,可称“青春片”或青春电影。进入新世纪,随着国产电影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作为以中小成本制作为主的青春电影展示别样风景,第六代导演的嬗变与回归及新锐导演的加入,使内地青春电影在进入21世纪以来既有对过往青春的怀念,更有对当下年轻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更加深厚,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如《十七岁的单车》(2000)、《北京乐与路》(2001)、《站台》(2000)、《无法尖叫》(2004)《青红》(2005)、《孔雀》(2005)、《红颜》(2005)、《独自等待》(2005)、《十三棵泡桐》(2006)等。同时具有商业化倾向的青春片也逐渐增多,其多元化有其丰富性的一面,却淡化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青春片所拥有的深刻文化意义和独特个性。

一、“第六代”导演叛逆中的回归

20世纪90年代,第六代导演是青春电影创作的主力军,鲜明的反叛风格和边缘人物表达,使他们的影像风格更显另类。进入新世纪以后,“第六代”导演在继续坚持记录当下青年人生活和质朴的影像风格的同时,逐渐被主流意识形态接纳,逐渐成为内地电影创作主力军,“王小帅浮出水面之后也完成了一部讲述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的生活,因为一部自行车而发生联系和冲撞的《十七岁的单车》(2000)。”②《十七岁的单车》城乡两个青年与一部单车的不乏辛酸的故事,反映了他俩各不相同又殊途同归的成长过程。而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的《青红》则将视线转向刚翻过的一页,青红的父母为了给女儿一个好前程,千方百计想返回上海,为此粗暴地扼杀了青红刚刚萌芽的爱情,青红脆弱之身难以抵抗强势的父权,青红的追求者小根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张扬的《向日葵》表现的是普通而不另类的青春成长史,着力表达在成长中父子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中失去画画的手的父亲,将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的叛逆表现为不愿做时时向阳的“向日葵”,而《向日葵》之所以能够触动每个人的神经,是因为其表达出来的个人印记具有普遍意义,中国的大部分家庭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王小帅、张扬、娄烨们不再刻意追求青春的叛逆和颠覆性,不仅仅是个体“自我”的言说,更是将人物置身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平淡而不平凡的叙述中流露出淡淡的感伤和脉脉温情,是对青春成长的感伤和无奈,表达的是这一代人的集体青春记忆。

“贾樟柯的《站台》(2000)和《任逍遥》(2001),继续着他青春生命的酸涩旅程。”③他继续表现边缘化、草根化的小城镇青年的生存状态。《站台》中的崔明亮、尹瑞娟们和《任逍遥》中的斌斌、小济是生在不同时代,具有相同特点的小人物;长镜头传递出漂泊、迷茫的不确定情绪。《站台》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成长史,在追求流行文化和爱情的时间流逝中青春已然不再,泯然众人矣。《任逍遥》中的斌斌和小济则在幻想着“你想干啥就干啥”的逍遥人生。通过人物在飞速向前的时代中对物质追求的叙述,将年轻人特有的盲目、感性、挣扎、压抑、瞬间的快乐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济和彬彬打劫银行后,长达三分钟的长镜头诉说了这代青年的迷惘和茫然。

可能因为这批导演已人到中年,他们的青春电影对青春的表达大多集中在七八十年代,凸显此成长时段的集体记忆,而不是淡化历史记忆转向个体的叙述,这有异于20世纪90年代前期他们的个人化、私语化的创作。他们不约而同运用各种叙事元素重构过去的时代特点,将个体的青春成长融入对集体回忆的回想之中。《站台》中充斥着零零碎碎的80年代的记忆碎片:喇叭裤、蛤蟆镜、摇滚乐、电子表、录音机、红棉吉他……《站台》也本是那时的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青红》中的地下舞会、高跟鞋、喇叭裤、纯真情书、偷尝禁果等实为异曲同工之妙。《向日葵》则将历史的大背景融入平凡人家的日常生活中,唐山大地震、逝世、粉碎“ ”等大事件均在剧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中表露出来。对时代而非自我的回顾,对集体记忆而非个体生存的表述,让人们恍惚中对电影的主题阐释感觉模糊:新世纪以来第六代导演从叛逆到回归的重要表现,就是对时代、集体、社会等宏大叙事逐渐超越对个体意义上的成长经验和青春记忆的表述。

二、“新锐”导演的青春残酷物语

浮出于新世纪的几位导演,无论长幼,对青春题材有着别样的情怀,因其直面现实的锐利,堪称新锐。如顾长卫的《孔雀》和《早春》、李玉的《红颜》、颢然的《青春爱人事件》、吕乐的《美人草》《十三颗泡桐》等,可谓青春残酷物语。这些青春电影多表现青年女性无论是改变命运抑或安于命运,皆遭遇种种创伤和无奈。

《孔雀》充满冷色调的影像风格中着力刻画充满梦想的女子高卫红与命运和时代抗争的青春故事――消瘦清秀的女孩,一种清教徒似的气质,但内心刚烈执拗,可以为了梦想狠得下任何心。在高卫红单纯、充满幻想的世界中,周围的各色人物近乎病态,然而,影片在冷峻的视角下展现她梦想的破灭和青春的逝去,整体弥漫着彻骨的伤感,反衬青春的苍白。李玉的《红颜》中的小云和顾长卫另一作品《立春》的女主角王彩玲,不同的遭遇却有近乎相似的残酷命运,一个是16岁的少女怀孕生子,一个因丑陋怪异的行为相貌,在周围白眼中“耻辱”的活着,呈现出来的是或阴暗或冲动或懵懂的理想追求,以及理想幻灭、尘埃落定的过程。相对于其他的“大龄青年”,继拍摄知青题材影片《美人草》后,2006年吕乐又完成了讲述中学生题材的《十三棵泡桐》,这是一部更为典型的青春片,造型极像李宇春的女主角风子特立独行,刀子是他的生日礼物,又是她的吉祥物,骑着骆驼的沙漠勇士麦麦德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风子的脑海中,刀子和勇士构成她内心的叛逆和干净,她和淘淘、包京生的暧昧关系使整片充满着青春期的懵懂和单纯。而学校老师的冠冕堂皇和父母的简单粗暴彰显现实的残酷和青春的无奈。

虽然顾长卫说《孔雀》“是一部拍摄给中国人看的电影,更具体一点地说,这部电影是自己对那个时代的回顾”,但顾氏平实乃至不动声色的风格中,兄妹三人青春、梦想、爱情的随风而逝,那份过于沉重的感慨是不同于第六代的。

三、娱乐化倾向的消费青春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大众文化发扬光大。“这些大众文化类型致力于世俗梦想的表达,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游戏和文化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形而上的关怀变成了‘性’ 而上,娱乐游戏至上、消费至上。”④新世纪以来,中国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反抗性与颠覆性逐渐减弱,一些青春片大多表现“都市时尚青年”的情感消费生活,一派小资情调,以娱乐性、消费性走商业化之路。如张婉婷的《北京乐与路》(2001)就以全新的方式演绎北京地下摇滚乐青年的情感故事。影片有知名音乐人罗大佑亲自担任音乐总监,随着动人的音乐旋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生活在边缘的年轻人为了爱情、事业而奋斗的故事。全然不同于90年代初张元《北京杂种》的愤青色彩,而是洋溢着年轻人追求自由的奔放性格;再加上港台当红明星吴彦祖、舒淇为主角;甚至还有俗套的“三角恋”故事,使得影片更显娱乐色彩和消费倾向。事实上,一些青春电影已与“偶像剧”合流,越来越多地运用流行音乐、舞蹈、动漫等特色元素,整体格调充满青春时尚和明快节奏。

“主动迎合时代背景、强调人物的都市身份特征、营造纯粹的银幕都市青年生活时空,在此过程中唤起观众对此话语场的归属感。”⑤《独自等待》(2005)就采用了这种叙事策略。精致的画面语言彰显北京的都市感和时尚感,解构了以往第六代导演眼中的古老灰色城市。导演伍仕贤大量运用运动镜头,以MTV影像风格行云流水般展示城市街道的亮丽和年轻人的鲜活青春,沉寂、烦闷、紧张一扫而光,在饱含激情中迎接挑战。《独自等待》的语言亦涌动着强烈的时尚流行色彩,容易引起都市年轻人的共鸣。

显而易见,这样的策略有着不必隐讳的商业意图,彻底告别了第六代导演曾经以群像面目出现的以呓语或是呐喊表达出的非常个人化和情绪化的青春言说。同时,还必须看到,此类电影所展示的流光溢彩的都市青春与大多数底层青年人的生活是脱节的,甚至是格格不入的。这不是青春消费,而是消费青春。如若一味将青春电影商业化,我们要问的是,青春电影一以贯之的主题和价值意义何在?与青春偶像剧的区别何在?戴锦华教授曾对此论道:“所谓青春片的基本性,在于表达了青春的痛苦和其中诸多的尴尬和匮乏、挫败和伤痛。可以说是对‘无限美好的青春’的神话的颠覆。”她还认为,青春偶像剧是“青春神话的不断复制再生产,它作为特定的世俗神话的功能,正在以迷人、纯情、间或矫情的白日梦,将年轻的观众带离自己不无尴尬、挫败的青春经验,或者成功地以怀旧视野洗净青春岁月的创痛”。⑥从某种意义上说,青春片和青春偶像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青春片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显然大于矫揉造作的青春偶像剧。

新世纪以来,各种风格特征的电影相涌而出,作为以中小成本制作为主的青春电影在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下,也呈现出类型各异的风格特征,既有坚守者,又有回归潮,更有追求商业娱乐效应的纷繁错综、碰撞交融,对内地青春电影的发展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淡化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春电影所拥有的深刻文化意义和独特个性。

注释:

① 阎景翰:《写作艺术大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79页。

②③ 陈墨:《当代中国青年电影发展初探》,《当代电影》,2006年第3期。

④ 陈旭光:《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⑤ 刘帆:《小议都市青春电影中的标准语境》,《电影文学》, 2007年第1期。

⑥ 戴锦华:《电影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3页。

上一篇:广州中英文学校范文 下一篇:会计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