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的诗意范文

时间:2023-10-06 13:14:17

池上的诗意篇1

古诗词三首

推荐阅读

漫成①一首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là)鸣。

注释:

①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

②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

译文:

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风中飘荡的灯笼照着夜空,马上就要到三更天了。栖息在沙滩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唯有船尾鱼儿跳出水面时偶尔发出响声。

扫码听读《漫成一首》,思考:作者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诗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写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诗中寄寓着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雨后池上①

[宋]

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②明镜③照檐楹④。

东风忽起垂杨舞⑤,更作荷心⑥万点声。

注释:

①池上:池塘。

②淡磨:轻磨,拂拭。

③明镜:比喻平明如镜的水面。

④檐楹(yíng):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⑤舞:飘动。

⑥荷心:荷花。

扫码听读《雨后池上》: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分析诗中是如何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的。

参考答案:1.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明净的水面就像轻轻磨过的镜子映照着岸边房屋的倒影。忽然一阵东风吹起,长长的柳条随着清风袅娜起舞,树上的积雨被风摇落,洒向池塘,荷叶上发出了噼里啪啦的万点响声。

池上的诗意篇2

大部分读者是因小说认识池莉的,人们会谈起她笔下的武汉街头,以及那些鲜活的市井人物。

池莉的名字与文学界的新写实主义相联系,成了20世纪80年代后女性写作的重要标识。自1990年以来,池莉的作品深受青睐,而《来来往往》等作品被影视改编后,池莉更为广泛地被大众所熟知。

2016年夏天,池莉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诗集,《池莉诗集・69》,收录了69首个人诗歌作品。有评论者认为:“这些作品里,有作为女人、母亲、爱人、写作者、个体生命的私语和诗情。充满了丰富的物象和想象,植根于日常生活,又时不时遨游在午夜梦回的灵魂飞地;既有楚辞的大胆浪漫,又有女性的摇曳多姿。”

池莉说,自己身上有种“不合时宜”的特质。她是末代知青出身,却迟至2000年才发表了第一部知青题材作品《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而非伤痕文学热门之时;她自幼爱诗,却迟至2016年才第一次出版诗集,而非诗歌最热的20世纪80年代。

“我们太热闹了,太追潮了。”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专访时,池莉表现出快人快语、不惑不惧的直爽。

创作中,池莉用这份“不合时宜”的冷静剖析着现代生活。现代生活物象和日常情景,如“智能手机”和“高跟鞋”,皆被池莉自如地放进了诗中,在《池莉诗集・69》第一辑“现在”里,出现了这样的诗歌题目:《连看电影都不解乏了》《总是路上堵车了》。

“现实生活永远需要更贴切的表达,这是我每天醒来就会有的意识,也是每逢下笔的清醒意识。”池莉说。在池莉的写作里,没有对文学式样的偏好,只要哪一种式样更适合表达的贴切,她就选择它。

灵魂出窍,鬼使神差

《t望东方周刊》:这是你第一次将诗歌作品结集出版。马拉美说:诗歌是舞蹈,散文是漫步。你怎么定义诗歌?作为作家,你如何保持语言的纯粹和轻灵?

池莉:“在某些瞬间某些灵魂出窍某些鬼使神差的文字现身手指”――这就是我对诗的定义。

马拉美作为19世纪法国诗人,他的时间和地点,注定了他说什么。20世纪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认为诗歌是“嚎叫”。葡萄牙当代诗人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则认为人与诗句应该“怀着夏日母性的心肠/成为一棵树”等等。不同时空的诗人都会有自己对诗的理解和阐释,都很美妙,都值得我们去悉心阅读。

我正是通过不断地大量阅读和写作,保持自己的个性语言,同时有意识地学习和训练更加符合自己母语的精妙表达。 池莉

《t望东方周刊》: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两位女演员朗诵了一位巴西诗人的诗作《恶心与花》,随后该诗引起了热烈讨论,你如何看待此事?

池莉:我当然很开心。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我在圈内开玩笑,建议朗诵唐诗宋词,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或“大江东去浪淘尽”,被嘲笑得一塌糊涂。我觉得这次里约奥运会为我出了一口气。多年来,国内读者对文学诗歌的热情,一般都是靠外国作品或诺贝尔文学奖来激发,这次也不例外,不是新鲜事。但无论如何,能够热烈讨论一首诗,总是大好事。

文学写作不是新闻报道

《t望东方周刊》:你的创作似乎并没有“高效”地回应文坛热潮,而是打了一个时间差,这是一种“不合时宜”吗?

池莉:文学写作是透视、沉思与审美,不是第一时间的新闻报道。我的写作视线何时聚焦成像、作品何时瓜熟蒂落,题材与书写时间没有必然联系,比如二战题材,全世界的作家们至今还在写。

有意思的是这个问题,让我再一次佩服我们中国人的高效率。我们已经养成了不分青红皂白的高效率,对文学作品的要求竟然也是同样,以至于形成惯性思维。总是有人这么对我说:我们公司做得很好,我们乡做得很好,我们的产品已经走向世界了,请你来体验一下生活,给我们写个小说。我哑口无言。我的“不合时宜”命中注定。

《t望东方周刊》:你在小说中塑造的角色,哪一个与你本人最为相近?

池莉:你觉得哪一个像我都可以。如果要我告诉你,那么我在我的小说中是粉身碎骨的,每个小说中都有我的一点点,都没有很多。

《t望东方周刊》:在中外文学史上,你有最喜欢的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吗?

池莉:中国文学史严重不全面,又严重不真实,太多以讹传讹了,导致我不喜欢中国文人。不过喜爱的作品却很多,没有“最”,都同样喜欢,从《诗经》到屈原的《九歌》,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元小令,从明清小说到民国杂文,正如我喜欢玫瑰也喜欢牡丹,喜欢梅花也喜欢桂花,还喜欢芦苇和青草。

外国文学史的问题在于,我外语不好,不能阅读原文。通过翻译与介绍吧,一是盲人摸象,二是有许多误导,导致我不知道应该喜欢谁。不过喜爱的作品也是很多,也是没有“最”,也是都同样喜欢。

我倒是很纳闷这个提问:一个人,特别是作家,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怎么可能只有一部呢?文学作品是百花园又不是金字塔啊。

停止刷屏,读诗、静坐

《t望东方周刊》:《池莉诗集・69》的宣传活动极少,这种“隐遁”是一种选择吗?有趣的是,很多自媒体公号都自发地引用了其中的诗句,你是否留意过?

池莉:是的,我注意到了,这些自媒体与民间热爱我作品的读者,很给我鼓舞。现在的宣传大都流于“装”和“假”,为洁身自好,是的,我自愿选择隐遁。

我的静心已经不需要使劲去办,静心就是我的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

第一,天生如此:我从小就讨厌急躁热闹起哄。

第二,通过经历顿悟: 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忽然回眸一瞥,奋斗人生的艰难坎坷、得失轮回皆清晰可见,只觉得一颗心咯噔落下,踏踏实实了,从此自绝于文坛江湖,把所有心思和精力,全部集中于自己身心,修补自己的生命缺陷,建设自己的生命本源。

其实也不那么难,对于一个成名作家,只要不怕被冷落和遗忘,就不容易浮躁了。

《t望东方周刊》:研究表明,碎片化的手机阅读使人的注意力分散,加重焦虑。你会有被裹挟进碎片化阅读的时刻吗?在嘈杂和焦虑中,该如何保留一息尚存的诗意? 由池莉小说《生活秀》改编的同名电影剧照

池莉:就算是大面积流行病,也会有人拥有免疫力,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不存在碎片化阅读。沉迷于刷屏、沉迷于物质、沉迷于拜金、历史也曾沉迷于鸦片――当一个族群没有了精神追求,就容易麻木,麻木了就容易沉迷,我们这个族群已经丧失自我意识千百年了。

保存诗意的办法说难很难,说易也易。日常生活中不妨偶尔试试:停止数钱,停止刷屏,停止打麻将。读诗,静坐;静坐,读诗;读诗,静坐――你会有惊喜的。我们太爱热闹了,太追潮了,被太多垃圾拥塞大脑了,别说保不住一息尚存的诗意,我看保住一息尚存的健康呼吸都难。

《t望东方周刊》:听闻最近你惊异于男女老少都在引用“生活还应该有诗与远方”。网络语言的流行,是否在某种意义上统一了人们的表达方式?

池莉:我只能遗憾地说,中国连网络语言都更有自己的性格脾性。现在年轻人对于网语的创造和运用,尽管很有才,却也更凌虐,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然后造成男女老少众口一词千人一面趋之若鹜,人人都以会说同样的网语为时髦。我承认一再被惊呆。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癌症晚期青年、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学徒,上来都称呼我“亲”时,我何止被惊呆,我崩溃!俨然在疯人院。

《t望东方周刊》:很多文学青年借由媒介的改变寻找到了文学上升路径,他们可能运用自媒体发表自己的作品,而不必依赖文学期刊的认可。在新的媒介条件下,有志于创作的后来者如何能够顺利成长?

池莉:文学作品可以从竹简刻字到羊皮纸卷书到钢笔书写到电脑打字,可以从手抄本到口口相传到印刷出版到电子网络,历史在进步,工具在进步,发表形式自然会不同,这个极其正常,不必纠结。最关键在于文学作品是否能够表达作家个人智慧和人类灵魂,有志于文学写作的青年们,也要从根本上意识到这一点,或许才能够顺利成长。

池上的诗意篇3

关键词: 《五山堂诗话》 性灵 伪体 袁枚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1)04- 57-62

日本诗话作为中国诗话域外繁衍的一大支脉,是在中国诗话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开拓我国古代文学的域外追踪研究和汉字文化圈内比较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文化价值。近年来,它在东亚各国日益成为学术热点。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多偏重于宏观研究,整体考察其特点、价值,微观个案研究相对而言亟待充实。日本诗话中有众多论述中国诗歌的精彩之作,它们就诗史、诗体、诗作、诗论等方面均有详细论述。其中江户时代诗人菊池桐孙所撰《五山堂诗话》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诗话。

菊池桐孙(1772-1855) 关于菊池桐孙的生卒年有异说。可参[日]松下忠著《江户时代的诗风诗论》(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第553页),第三章第十二节“菊池五山”辩之甚详。,字无弦,称左大夫,号五山,别号娱庵、小钓舍等,是江户时代性灵派诗人。著有《五山堂诗话》、《五山堂诗存》、《水东竹枝》等。《五山堂诗话》(以下简称《诗话》)系汉文撰写。在诗歌主张上,崇尚性灵,排斥生僻;诗歌宗尚上,主张唐宋兼师,排斥伪诗。这既是对当时诗坛弊习的纠偏,对山本北山等反古文辞派观点之鼓扬;也根源于对中国古典诗学之受容。剖析《五山堂诗话》的诗学主张,梳理其与中国诗人诗论的渊源影响关系,无疑对当今的古诗研究具有借鉴价值。

一 诗学主张:倡导性灵 排斥生僻

日本江户时期的诗坛,自享保时代受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文学复古思潮的影响,荻生徂徕(1666-1728)开创古文辞派,主张学习七子、倡唐明诗风。近至天明、宽政年间,山本北山(1753-1812)、市河宽斋(1749-1820)等人兴起,以清除萱园拟古复古之风为己任,尖锐地批评徂徕“不知诗道”,强调作诗言志,提倡“清新”诗论。自此,海内诗风靡然一变。菊池五山正是活跃于文化、文政时代的又一位倡导清新性灵的诗人,他所形成的性灵诗说既是当时众师友相互影响的成果,也与来自海西彼岸的清代诗人袁枚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菊池曾师从于两位反古文辞派的中心人物:市河宽斋、山本北山。市河宽斋论诗主袁枚性灵说,他曾校刻过《随园诗抄》、《随园诗话抄》,著有《全唐诗逸》、《谈唐诗选》等。宽斋为首的江湖诗社尊性灵一派,在当时诗坛影响甚巨。1902年,重野成斋为岸上操(质轩)编纂的《明治二百五十家绝句》作序,谈到明治维新前后的汉诗风时说:“往时萱园之诗,风靡一世,其弊陷肤廓,五山、诗佛之徒,换以清新奇警,犹公安、竟陵于李、王。”[1]21《五山堂诗话》还记载市河宽斋赠诗云:“世人久被法华转,后辈谁教俗骨清。薄幸杜郎年未老,衰残白傅目几盲。张军今已属君手,肯许成他竖子名。”[2]29可见,面对当时的古文辞派末流之弊,宽斋对其弟子扫清诗坛“俗骨”的期许颇高,而五山虽自谦 “不敢当”,但口气间正以诗坛“清俗”之“杜郎” 按,菊池五山曾有“扬州小杜”之号,关于此号之由来,可参考《五山堂诗话》卷一:“余名节不检,尝在伊势题一酒楼云:‘……薄幸自知如小杜,直将此际做扬州’。滕粲堂遂镌‘扬州小杜’印见贻。”(第29-30页) 自任。同时,菊池五山对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山本北山也十分敬重,以之为师。北山著有《作诗志彀》、《孝经楼诗话》等,他在后书中专设《清新》一章,提出“得唐之真,在于清新”的主张,强调诗人应该创作“真诗”、“真性之诗”,反对摹拟复古。

但菊池氏与北山清新诗风的主张深受袁宏道影响不同,他在性灵诗观的形成上更多的是受袁枚的影响。袁枚《随园诗话》自舶至日本后即迅速风靡诗坛,“诗家宝重,不啻拱璧” 市河宽斋在《随园诗钞凡例》就袁枚的流行状况指出:“《随园诗话》行于此邦几二十年,诗家宝重,不啻拱璧。”载长泽规矩也,《和刻本汉诗集成》(补篇第4辑),日本:汲古书院,1987年版,第192页。 ,“一时讽诵,靡然成风”[日]田能村竹田《竹田庄诗话》言道:"近辇下子弟竞尚《随园诗话》,一时讽诵,靡然成风,书肆价直为之顿贵,至抄每卷中全篇收载者而刊布焉。"载蔡镇楚《域外诗话珍本丛刊》(第6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第491页。 。菊池《五山堂诗话》正是仿《随园诗话》之体制而撰,分条编次,或述评或记事,或采录诗歌。他的性灵诗观正是在中日诗论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首先,五山论诗以性灵、性情为首要因素。他说:“诗者,情所由发,苟无所兴,则一月可不作,境致一到,则一日累几篇,亦不为多。若必以诗为课,则夭阏性灵,桎梏才情。”[2]225五山主张诗歌之作必由“情”的自由发抒,为情造文,而非为文造情。“以诗为课”,是对“性灵”“才情”的扼窒。“性灵”实分为性情、灵机两方面,重视天分灵机也是菊池性灵说的重要内涵。他认为“五言对仗极有佳者,天机一到,固不待椎凿而定”[2]60。这与袁枚“诗文之道,全关天分”[3]488、“诗不成于人,而成于其人之天”[4]494的主张十分相近。

菊池本身虽然并没有对性灵观作过系统的论述,但其评论诗歌时往往称颂性情之作。其云:“袁子才不喜黄山谷,而喜杨诚斋,与余天性若有暗合,……盖黄诗奥峭耳,苦艰涩。杨诗尖新,易入心脾故也。”[2]52对以抒写性灵、清新自然著称的杨万里诗五山极为赏识,而对有伤性情、以艰涩著闻的黄诗则颇为嫌恶。又如其论大诗佛诗“能于淡处著力”,因而能自树一帜;称朝川鼎诗作佳在“淡雅”;论国府碧“诗才高迈,绝近诚斋”。

五山针对当时诗坛“轻近体截句而重长句累韵”的现象,提出雄作大篇“只须学力”,但是诗歌妙处却不在此,“弦外有音,味外有味”[2]28-29,方称诗中三昧。菊池欣赏七绝,他认为律诗不如七绝感人,以二者分别比作“雅颂”、“国风”,谓“雅颂不如国风之感人之深”也,因为七绝一体“优游不迫,委婉有余,性情之微,寄托之妙,外此而无可摅者”[2] 236-237。以“弦外音”、“味外味”论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的影响。而菊池对诗歌的篇幅、体裁的独特见解正是建立在对性情、神韵而非后天的学问的强调基础之上。

其次,菊池与袁枚一样标举性情之作,实质在于诗写真情实感,须发自胸臆,贵在真挚自然,绝非杜撰做作。对于那些并非出于真情的应酬、虚套之作如寿诗、哭诗,他给予严厉批评:“博求寿诗,此弊今犹不已。庸人俗子以是为孝,不知累粪堆瓦,原自不堪侑爵。纵令有佳作,不过祝嘏浮辞耳。”[2] 57“寿诗犹可恕也,又有募哭诗者。夫七情中,哀重于喜。……今取其重者,求之行路人,不通之甚!”[2] 57寿诗与哭诗如果是真情表露,当然无可厚非,菊池氏所批评的是那些情不由衷的应景之作。菊池氏进而认为作诗时铺叙的事、情都不应失实。如诗话卷一引述服子迁对岛归德仿杜甫作《秋兴》八首时,引宋林贞讥郑少谷语“时非天宝,官非拾遗,徒托于悲哀激越之音,可谓无病而呻”作为讥刺[2]51。又如卷六批评当日诗坛铺叙失实之病,“年齿方奢,而动有衰颓之语,不出,而便发倦游之叹,四面无山,强称青岑,一时有雨,犹说夕阳”[2]239菊池认为此类滥用之语,是“自陷于欺罔矣”。有趣的是,袁枚亦曾批判那些“日之所未瞻,身之所未到”之类缺乏实感的假诗赝作,他认为即便为之,也不过“如茅檐曝背,高话金銮”。

又次,五山对剽窃摹拟、填塞典故等妨碍性灵的诗作批判不遗余力。诗话卷二引述祗园南海所作痛击剽窃的游戏之文,认为“其言虽涉谐谑,其诮世亦深矣”[2]81。又如,他认为“诗中填塞故事,最为下乘”,反对滥用典故,痛斥正德、享保之际信奉明七子的萱园之徒,“舍草玄、题凤、投辖、下榻、德星、剑气等字,而不能成诗”,所作“痴重庸腐”,全失“俊逸之气”[2]240。与五山同为宽斋门下“双璧”的大诗佛曾在《随园诗话序》中描述他们共同倡导的清新性灵诗风,云:“我辈创立帜于清新性灵之真诗坛,伪诗城垒不攻而降,不战而破,……所谓清新性灵者,吐自己之胸怀,不尝古人之糟粕是也。此之谓真诗,所谓专主于活,不参死句是也。”[5]244

最后,五山在倡导性灵的同时,也对性灵派的弊病有所批判与修正。他反对“捏造字面”、“用生字”,主张“以意胜,不以字胜”。如其批判六如,谓“诗用生字者,六如之癖也,其人淹博该通,虽不无凿据,然亦古人所无。古人以意胜,不以字胜。”[2]65六如是指释慈周(1737-1801)释慈周撰有《葛原诗话》八卷。其论诗宗宋,好用新语奇僻之字,故引来不少批评者。如[日]林瑜《梧窗诗话》说:“近人好奇字,盖六如老衲为之张本。是学宋诗者之弊病也。”(载蔡镇楚《域外诗话珍本丛刊》第7册,第487页。),其论诗宗宋,好用新语奇僻之字。五山认为“诗虽嫌陈腐,亦无妄自捏造字面之理,韩文杜诗无一字没来历,古人郑重乃如此,……且所谓新变者,一换意思极令斩新之谓。其胜人处,不必在用生字也。”[2]64-65五山一方面排斥“陈腐”,另一方面,也反对“捏造字面”,并以杜韩为例,力说“来历”的重要,认为诗之“新变”在意不在字。他曾尖锐地指摘当时诗坛七病,其中第二、第七病分别是:“略古喜新,自炫其奇”“捃险摭僻”,“毫无意致”;“鄙情俚语,率易成篇,满口咳唾。”[2]133喜好新奇、摭拾险僻、鄙俚情语是性灵派容易导致的流弊。五山不喜略古喜新的“奇”,他认为真正的“怪奇”应出于“不得已”,并引东坡“凡人文字,当务使平和至足之余,溢为怪奇,盖出于不得已也”[2]65之语为证。要之,五山的性灵诗论并非单一层面的诗论,他在倡导性灵诗风的同时也十分注意过求生新所产生的流弊:生、僻。

二 诗歌宗尚:唐宋兼雄 排击伪体

菊池五山性灵诗观反映在诗歌宗尚上有两个特点:排斥伪体;唐宋兼师。在中国诗论史上,唐宋诗之争是由来已久的热点问题,自南宋张戒、严羽,到元代方回、明前后七子、公安三袁,直至清代各诗歌流派等等,尊唐、宗宋及唐宋诗的各自价值一直是争论焦点。同样,在海东彼岸,它也成为诗话议论的重要内容。江户时代中后期有关唐宋诗之争的讨论比比皆是,并经历了从“尊唐”到“尊宋”的转变。以荻生徂徕为首的古文辞派崇尚唐明诗,对宋诗竭力诋毁。反古文辞派兴起,北山、宽斋等高举宋诗徽帜,但亦非反对唐诗。五山继承了反古文辞派的观点,主张唐宋兼师,反对古文辞派的伪唐诗,同时对鼓吹宋诗所致的伪宋诗之弊有所反思。

首先,排击伪体。菊池五山对伪诗深恶痛绝。

人或谓余曰:陆秀夫当祥兴乱离之日,负幼主播越海滨,犹日书《大学章句》以劝讲,近迂而愚矣。方今明七子之徒弃甲崩角,余喘无几,而老生宿儒犹有抱济南《诗选》、《绝句解》以教子弟者,得无非诗中陆秀夫乎?余曰:然。唯秀夫虽迂,犹知奉正统,七子非伪僭乎?[2]41-42

济南《诗选》指旧题李攀龙的《唐诗选》;《绝句解》是荻生徂徕、服部南郭等编选作为青年示范的诗集。针对当时有人将师法明七子的古文辞派末流顽固不化,比作南宋末负帝投海的名臣陆秀夫食古不化的迂愚行径,菊池大不以为然,认为与陆秀夫“奉正统”行为相比,七子之徒只能算伪僭之举罢了。因而,菊池对排斥伪唐诗不遗余力的山本北山的功绩赞颂不已,称其“云雾一扫,荡涤殆尽,都鄙才子,翕然知响宋诗,其功伟矣”。然而伪唐诗虽被扫除,却又生出“伪宋诗”来:“余谓先生曰:伪唐诗已尘矣,更有伪宋诗,可谓又生一秦也,何如?……谁居瘳之者,必当有任。”[2]28-29自北山标举宋诗后,当时诗坛则又倾于另一极端,即伪宋诗横空出世,末尾所谓“必当有任”,言下之意,五山似乎正以此自许。

值得注意的是,五山对于伪唐、伪宋诗,虽都深恶痛绝,但二者之间,却仍存差别。他说:

均之伪也,唯作伪唐诗者,刻鹄类鹜,其言虽笨,犹且不失君子体统。宋诗失真,则画虎类狗,其言庸俗浅陋,与诽歌谚谣又何择焉。……故学宋诗必须权衡,唯有才识可以揣度,不然则鄙俚公行,几凶大雅,不如作伪唐诗之为犹愈也。[2]42-43

伪唐、伪宋诗都弊摹拟失形,然后者更可鄙,因为摹拟唐诗尚不失君子体统,而规模宋诗则易陷俗陋,且会使一些道听途说者认为宋元诗都是如此而一并鄙弃,是过尤大者。因而,学习宋诗更需慎重,“唯有才识可以揣度”,不然退取其次,不如作伪唐诗。五山的评论可与中国清代诗人赵执信《谈龙录》中关于拟唐、拟宋诗的一段讨论相参观,其云:“攻李何王李者曰:‘彼特唐人之优孟衣冠也。’是也。余见攻之者所自为诗,盖皆宋人之优孟衣冠也。均优也,则从唐者胜矣。”[6]314

此外,五山伪诗之论还可以与袁枚诗论相参观。如其云:“世之称唐明者,取材有限,规模已定,譬如栋梁楣毕备,然后营宫室,虽拙工结构,原自不难。至宋元则不然,譬如造凌云之台,架空构虚,出人意表,精巧自非输般,安能得措手。宜乎,伪唐诗之多,而真宋诗之少也。”[2]42袁枚《随园诗话》有云:“七律始于盛唐,如国家缔造之初,宫室粗备,故不过树立架子,创建规模;而其中之洞房曲室,网户罘,尚未齐备。至中、晚而始备,至宋、元而愈出愈奇。明七子不知此理,空想挟天子以临诸侯:于是空架虽立,而诸妙尽捐。”[3]177五山与随园都将唐诗比作栋梁、框架等,总体结构已定,由此营造宫房,即是“拙工”也甚易。至宋元,诗歌则如造高台,“愈出愈奇”,难度自然提高,非得如鲁班者不能胜任。因而,五山得出“伪唐诗”多而“真宋诗”少的结论。虽与随园不同,五山将明诗与唐 诗归为一类,其实是针对当时日本诗坛多以明配唐的舆论而发。袁枚就十分明确地指出明七子是“空架虽立,而诸妙尽捐”,也即菊池所谓“伪唐”。

其次,唐宋兼师。五山曾自述他与“专宗唐诗”的友人因是诗歌观点“趋向小异”,他竭力称扬宋诗有自身的特点价值。事实上,五山反对轩轾唐宋。这一方面来源于反拨天明年间古文辞派的靳靳于分唐界宋,是对其师北山、宽斋诗学观的继承与发展。北山就曾在《随园诗话钞》新刊本序言中说:“试以平心公判诗之世界,唐宋岂有优劣之分哉!”另一方面,五山观点也来源于中国诗论的影响。他曾就唐宋之争引述清人蒋士铨的言论,其云:“唐宋之辨,人动问及,余亦难言之。近读清蒋心余集,得其《辨诗》五古,论得痛快,极获我心,今抄传以代鼓舌之劳。”[2]192-193蒋诗出自《忠雅堂诗集》卷十三,讥刺明七子“唐宋分藩篱”实为“愚贱”,认为“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宋诗实际上开拓了新的诗运,主张“唐宋皆吾师”。当然,五山的观点也可能受到了袁枚的影响,袁氏论诗,“深非分朝代、割时期之说,重言申明”[7]540,他“雅不喜”论诗区别唐、宋,判分中、晚,因为诗乃 “人之性情”,而唐、宋乃“帝王之国号”,“人之性情,岂因国号而转移哉?”[3]196

为了替宋诗争得平等的地位,五山还总结了唐宋诗各自的特点,例如在语辞使用上,“唐诗自有唐诗字面,宋诗自有宋诗字面”,若随手混用,犹如化饭道人,“钵中所受新旧精粝纷然相糅”,“余目为化饭体”[2] 209-210。有趣的是袁枚也曾有过极为相似的言论,他说:“开口言盛唐及好用古人韵者,谓之木偶演戏;故意走宋人冷径者,谓之乞儿搬家。”[3]148此外,五山还从整体上分析了唐宋诗的特点,他认为:“唐人诗不胜学,宋人学不胜诗;唐诗温润,有春水四泽之象,宋诗磊,有冬岭孤松之象;唐则满朝诗人,宋则不过数家,只斯数家,优足与全唐诗人抵敌,此宋诗所以称雄也。”以“温润”、“磊”为唐、宋诗各自特点,切中肯綮,以“春水四泽”、“冬岭孤松”作譬,也贴切生动地描写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7]3的特点。五山说宋只数家足以与全唐诗人匹敌,难免过誉,但从当时廓清诗坛迷雾看,亦有其存在价值。

三 诗学受容:菊池与中国诗人、诗论

菊池倡导性灵的诗学主张与兼师唐宋的诗歌宗尚,既源于对当时日本诗坛风潮的反思,也与其深厚的中国古典诗学修养密切相关。他在《诗话》中曾屡次阐发自己研学汉诗的历程,明晰地呈现出对中国诗人的选择、接受、转向乃至融会脱化的轨迹。以下主要从诗歌取向与诗学渊源两个方面寻绎其受容情况。

其一,在诗歌取向上,菊池对唐宋金元明诸名家,均有师法,且经历了由择善而从到“吸诸家之精英而出之”的过程。

菊池以“五山”为号,就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诗歌审美趋向,“五山”指唐代的白居易(香山)、李商隐(义山),宋代的王安石(半山)、曾几(茶山)以及金代的元好问(遗山)。他说“家徒四壁立,书仅五山存”[2] 35,虽然是贫窭书生的境况描述,但也间接地反映了审美的选择。一方面,这五位诗人都是被古文辞派排斥的中晚唐、宋、金诗人。另一方面,这也与其主张唐宋兼师的诗歌宗尚相一致。

即从《五山堂诗话》看,菊池对中国诗歌的师法与崇尚较一般持门户之见的狭隘诗论家不同,他对唐宋诗人都十分推重。他说:“杜、韩、苏,诗之如来也;范、杨、陆,诗之菩萨也;李近天仙,白近地仙,黄则稍落魔道矣。”[2]137菊池以杜甫、韩愈、苏轼为如来,或取其博大深邃;以范成大、杨万里、陆游为菩萨,或取其更易求索;李白飘逸如天仙,白居易则更近现实。菊池推重的诗人,唐、宋各有四位。虽是摘评,也可见其对唐宋宗尚无有偏颇。此外,还可从《诗话》所引诗人作品数量窥见一斑,其中征引最多的是陆游、杜甫、苏轼、杨万里、韩愈、范成大,基本上唐宋兼顾,但偏重于宋诗风,这当然亦与其反古文辞的主张相关。

其实,五山唐宋兼雄的诗歌宗尚并非一朝而就,他经历了不断求法、转变的过程。他说:“余十年以前作诗,开口便落婉丽,绝不能作硬语。……尔后欲矫其弊,枕藉韩、苏,方且有年,始得脱窠臼。”[2] 43通过学习韩愈、苏轼,成功地矫正早年婉丽之弊。五山晚年则对白居易、杨万里的诗风更为欣赏,甚至认为二人可上跻老杜。如云:“白香山以诗为说话,杨诚斋以诗为谐谑,二公才力故当不减少陵,只欲新变代雄,故别出此机杼以取胜耳。”[2] 63指出白、杨二人别出机杼,是出于“新变代雄”的考虑,颇有见地。尤其是杨万里,五山“酷喜”其诗,诗话屡屡称引 如《五山堂诗话》卷一引杨诚斋“雪白一川荞麦花”,以之为宽斋《上尾道中》“荞花烂熳野田秋”一句所本。又,卷一论诗歌中的地名,引诚斋“里名只道新名好,不道新名误后人”句为佐证;又,卷二,论诚斋诗句“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的出处。 ,谓其“胸中别有一冶炉,金银铜锡皆而出之”[2] 232,然而五山并不主张轻学其诗,“恐其因以伤指耳”[2] 201。他说:“人但知学黄者堕魔障,而不知学杨者,亦堕魔障矣。不善学之祸,杨恐过于黄。余常戒子弟莫轻读诚斋集者,为此故也。”[2] 52因为学诚斋诗,易致“漫然铸物”而“无一成形”。

五山学诗,于中国诗人的取法上经过了多次转向,最终以“转益多师”为尚。对此,他有过详细的记叙:

余诗见屡变,少时例趋时好,奉崇李、王,小变为谢茂榛,亦皆弃去。既学温、李、冬郎,年垂三十,始窥韩、苏门户,颇有所悟,一切谢纤弱者。后又获诚斋集,深喜其超脱,然方皋相马,不必相似。今日所主在吸诸家之精英而出之,未知后来意见果能几变也。[2]51-52

年少时五山未能摆脱古文辞派窠臼,趋于时好,崇尚明代李攀龙、王世贞,随后小变为谢榛。后来全弃之,改学晚唐温庭筠、李商隐、韩。年近而立,方才觉悟而学习韩愈、苏轼之诗,尽弃纤弱。此后又为宋代杨万里的超脱清新深深吸引。最后想集诸家精英,自成面目。

其二,在诗学渊源上,对其影响甚巨的中国诗人当属袁枚。在日本,菊池有“本邦之袁子才”之称。日本加藤良白《柳桥诗话》曾就二人的异同作过精彩的阐述:

评者谓:五山先生,本邦之袁子才也。……盖其似者三,不似者三。举世推为诗伯,其似一;诗话哄传,纸价为贵,其似二;声色之好,老而不废,其似三矣。子才氏园池之胜,栋宇之丽,……而先生祝融屡灾,移居不定,其不似一;子才氏之著书,莫不开雕问世,而先生一点心血,又为火所,其不似二;子才氏以穹碑巨制,为世所讥,而先生之文,莫有白璧之微瑕,其不似三也。[8]517-518

加藤总结了二人的三同三异,所述生平遭际的差异透露出对五山的同情,在文学成就的评价中,也暗藏着对子才的微讽以及对五山的揄扬。且无论加藤氏的轩轾正确与否,这段议论至少反映了当时诗坛明确肯定了二人在诗话创作与诗才影响上存在着极大相似性。实际上,无论是诗歌主张、论诗方法、选录标准以及表述方式,乃至选录对象等等方面,菊池都受到《随园诗话》深刻的影响。前文已略有阐述,此处稍作补益。

首先,二人在诗学主张上都主张性灵,因而在诗歌的宗尚对象也存在相似性:不喜黄庭坚诗而喜杨万里诗。如前引五山言论:“袁子才不喜黄山谷,而喜杨诚斋,与余天性若有暗合。”这一议论来源于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不喜黄山谷诗,而古人所见有相同者。……余尝比山谷诗,如果中之百合,蔬中之刀豆也:毕竟味少。”很明显,对这两位诗人诗歌的喜恶实际上指向的是对奥峭、尖新两种风格的选择。在面对讽喻诗歌的时候,五山也很明显祖述了袁枚的主张,其云:“讥刺之诗以讽托不露为妙。”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有云:“讥刺语,用比兴体,便不露。”

其次,在论诗方法、选录标准、选录对象上,菊池也受到袁枚的影响。菊池喜于诗话中摘录所欣赏诗作,并常与袁枚一样采用随时随地采诗的方式,如“余于仙台得三诗人焉”、“江湖晚近才子极多,其尤者,吾录二人”。他还仿随园广录女性诗歌的范式,“每逢闺秀诗,必抄存以广流传”[2] 95。其六卷诗话中收录日本诗作有限,其中却有不少女性诗人。如卷一载友人土井德人之妻松涛女史诗作;卷二载东湖女弟子林文凤诗作;卷五称颂北山先生女弟子文姬、云章的诗歌;卷六载闺秀多田氏诗作。就如何操持选政,五山也有与袁枚相近的言论,其云:“盖选诗者,门户须宽,捃摭须博,若使宫角不相容,则公道废矣。”[2]58袁枚则云:“选诗如用人才,门户须宽,采取须严。能知派别之所由,则自然宽矣。能知精采之所在,则自然严矣。”[3] 222

然而,五山并非一味承袭随园,在诗话中他对随园的观点也时有修正,如卷一批驳《随园诗话》对苏轼诗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之“银海、玉楼”的阐释,认为袁枚“当下雪时专飞道士家,不到别人家”的议论十分“鹘突”,并引《侯鲭录》记载坡诗典故所出,以证明子才之“不深考”[2] 53;又如批驳《随园诗话》以吴仁叔妻、维琳禅师的诗分别误为郭晖远妻、某客之诗歌,斥之为“子才皆以为今话,可谓食三日祭肉矣”[2]53。然而这些只是一些微观见解上的差异,并不妨碍菊池在整体上对袁枚诗学思想、诗论体例等方面的推崇与融会。

综上所述,菊池五山《五山堂诗话》从域外角度论述中国诗歌,角度不同,理解各异,颇多精辟之见,既可为当今的文学批评提供新的视域和阐释维度,亦可见中国诗文创作之风和诗论之见对日本汉诗和诗话创作的影响之深。

参考文献:

[1]王晓平.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2][日]菊池桐孙.五山堂诗话[M].[韩]赵钟业《日本诗话丛编》(第7册).韩国:太学社,1992.

[3]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4]袁枚.小仓山房续文集[M].《袁枚全集》(第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5]张伯伟.清代诗话东传略论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王夫之等.清诗话[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7]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三联书店,2008.

[8][日]加藤良白.柳桥诗话[M].蔡镇楚《域外诗话珍本丛刊》(第6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9][日]长泽规矩也.和刻本汉诗集成[C](补篇第4辑).日本:汲古书院,1987.

[10][日]田能村竹田.竹田庄诗话[M].蔡镇楚《域外诗话珍本丛刊》(第6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11][日]林瑜.梧窗诗话[M].蔡镇楚《域外诗话珍本丛刊》(第7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12][日]松下忠著,范建明译.江户时代的诗风诗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On Poetry View of the Poetic Conversation of Wu-shan

hall and its Influence from Chinese Poetics

Liu Huanping

(Chinese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

Abstract:The poetic conversation of Wu-shan hall was wrote by Japanese poet Ju-Chi Tong-sun. It included review of ancient Chinese classic poetry and poetic comment. Some of these review was very competitive. Ju-chi advocated temperament and inspiration in poem. In the meantime, he excluded crude and eccentric word in poem. In addtion, he proposed to study poetry of Tang Dynasty and Song Dynasty at the same time. Furthermore, he resolutely resist false poetry which completely imitate others' poem. So research of The poetic conversation of Wu-shan hall would be helpful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study.

池上的诗意篇4

唐诗中有一诗句,其偏旁含金木水火土五行,久无人对。句云:烟锁池塘柳

至明代,吴下张令夷在《迂仙别记》中,让迂公对曰:冀粟陈献忠。此五字中含东西南北中五方,是以五方对五行。

又陈子升在其《中洲草堂遗集》中,作了三个对句,寓于四首《柳波曲》诗中。皆以五行对五行。

其一为:灯垂锦槛波。

所在之诗为:“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灯垂锦槛波,烟锁池墉柳。妄梦五湖湄,郎家大堤口。”一般地说,诗中之对仗,若未单独使用,不当作对联看。但陈氏在两诗自序中说:“客有以‘烟锁池塘柳’五字具五行以属余为对句,因成《柳波曲》二首,与好事者正之。”可见“灯垂锦槛波”是专为对“烟锁池塘柳”而作的,相对独立,故这里作对联看了。灯垂,亦作“灯填”。

其二为:烽销极塞鸿。

所在之诗为:“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东枝罢春水,南翼怨秋风。”(《续作锁柳销鸿之曲》)

其三为:钟沉台榭灯。

所在之诗为:“烟锁池塘柳,钟沉台榭灯。灯心红缕密,柳眼绿波澄。”(《烟锁沉引》)

《巧对续录》载有一文土和武士的两个对句。文句云:秋唫涧壑松。武句云:炮镇海城楼。

二百多年来,武土这个对句最为流行,似乎成了“烟锁池塘柳”公认的标准对句。

又《小豆棚》言,山西景芝荣,幼时即有才名。三岁时姊嫁归宁,父命其作诗,应声曰:“前日于归去,今朝反面来。愁容何易改,顿觉笑颜开。”父命其对“烟锁池塘柳”一联,又对道:浪暖锦堤桃。暖,即暖之异体字,为取“火”旁而用之。

又《南楼随笔》谓江苏地方有一对句,曰:炮架镇江城。

又《清稗类钞》所收对句为:灯深村寺钟。

近人也有不少对句。《名联趣谈》说,二十年前北京大学某教授就有一个为:茶烹凿壁泉。该书中,梁羽生先生还介绍了其他一些联友的对句。

陈敬之有两句。其一是:烽销漠塞榆。其二是:桃熛锦浪堤。熛,本指火红之炭,此指红色。

骆广彬也有两句,而且也是寓于诗中的。一是:港城铁板烧。铁板烧,是一种菜的吃法。先将铁板烧热,旋即在上面放置鲜肉和蔬菜,盖一下就吃。此句所在之诗为《旋厅赏酌》:“烟锁池塘柳,港城铁板烧。旋厅添绿蚁,风物览逍遥。”

其二是:汀培锦柱灯。汀,水中小洲。培,培土而植灯柱也。此句出自《白天鹅酒店夜宴》:“烟锁池塘柳,汀培锦柱灯。招邀珠海夜,觞角满高明。”

陈正龙有一句,曰:灯铭水墨楼。铭,记也。

张耀君的对句是:灯销深圳桥。

此外,尚有人对作:灰堆镇海楼。

慕羽先生以“燕衔泥垒巢”,“燕”下四点,又可解作“火”,“五行”齐备,又可解作五言诗之一句,意境也不错,惜“巢”字不属“木”部。

池上的诗意篇5

珍珠泉坐落在院前街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大院内西侧,略成长方形,面积1240余平方米,深广清澈。因旧城东南隅护城河中有南珍珠泉,所以该泉又称北珍珠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溢水标高26.28米。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银色水泡自水底翻涌而上,日光相映,如泻万斛珠玑。正如清代人王昶在《游珍珠泉记》中所述:“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

人们传说,珍珠泉的串串“珍珠”是当年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所化。远古时代,历山(今干佛山)下出了一个大贤人――舜,他自小就跟着当地百姓在山下耕种,在群体生活中逐渐显示出超人的品格和才能,三十多岁就被人们推举为首领。尧听说后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后连国君之位也祥让于舜。舜勤于政事,常四方巡视。有年,舜远行南方,而山东一带遭受了大旱,娥皇女英便带领父老兄弟早晚祈祷上天降雨,但姐妹二人膝盖跪出了血天空仍没有一丝云影。

姐妹俩又带领大家向龙王要水人人双手都磨出血泡,终于挖出一口深井。正在这时,南方传来舜帝病倒于苍梧的消息,娥皇,女英当即启程南行。看着挥泪话别的人们,她们禁不住一串串泪珠洒落大地。突然,“哗啦”一声,泪珠滴处,冒出一股股清泉,泉水如同一串珍珠汩汩涌出,这就是今天的珍珠泉。后人有诗曰:“娥皇女英异别泪,化作珍珠清泉水。”

珍珠泉泉水由玉带河北流进濯缨湖,经百花洲注入大明湖。根据钻探得知,珍珠泉一带的地质情况是最上面为1.1米厚的第四系粘土砾石层,其下为40米厚的为长岩,闪长岩下面为奥陶纪白云质石灰岩,这泉水即从白云质石灰岩中涌出。

珍珠泉自古以来颇负盛名,历代多有文人题咏。金朝的雷渊,明朝的晏璧边贡李攀龙,清朝的蒲松龄等文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阴历正月十六日,清圣祖玄烨南巡经过济南,御览珍珠泉后也赋《观珍珠泉》诗一首,并题“作霖”二字(已失传)。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四日,清高宗弘历题《珍珠泉》诗一首,刻碑立于泉北岸,至今尚存。

1980年对泉池进行整修。池岸以青石砌垒,四周铁护栏改饰以汉白玉雕刻石栏。池内水中偏东立石碑一方,上刻泉名。珍珠泉,字涂朱红色,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高启云1980年书。南岸,1983年建一水榭,造型优美,如展翅大鹏。榭内悬匾额“浮玑”,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予昂1983年题书。池内荇藻浮动,锦鳞戏游:泉周植以花木,妖娆多姿。

珍珠泉为济南第三大名泉,在她周围有许多小泉,如濯缨泉散水泉溪亭泉等,被称为珍珠泉泉群。

濯缨泉(王府池)。在王府池子街中段路西。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取《孟子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之意命名。清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山水二》载:“濯缨泉称湖,前在德王宫内,今在院署西墙外百余步,俗称王府池,围圆四十余丈,由地沟北流,穿民居,出起凤桥下,至院后会珍珠泉水,经百花鹊华两桥人大明湖。”昔日,池中有一沙渚,当地人多于此捞鱼虾故名“捞虾渚”。清初山东巡抚李树德于沙渚中央建亭,人称“王府池新亭”。其亭造型玲珑,彩绘秀美,栏杆精雕,多饰“亚”字图样。亭周绕以回廊,廊接虹桥,景象万千。

由于这里景色秀丽,世人以唐朝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喻称之。解放前亭废水面亦缩小。现泉池长30米,宽19米,池岸石砌。盛水期水势甚佳,色洁如璧,水涌似珠,纷纷扬扬,撤满泉池。东西池岸民居错落,南北岸边杨柳婆娑。树丛之间藤架遮荫,下设石桌石凳,暑天,附近居民常于此乘凉、品茗。

散水泉。在珍珠泉东,清巡抚院署大堂东南侧。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呈方形,长宽各1.6米,深2米,水清。1981年重新修建,上建石栏,南石壁外刻有“散水泉”三字,为李予昂题。

溪亭泉。又名王氏溪亭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在珍珠泉东8米处的假山下,呈长方形,以自然石砌岸。因附近溪水潺,亭阁翼然的园林景物而得名。1980年重建,山石上刻书法家王讷所题“溪亭泉”三字。

灰泉。位于濯缨泉(王府池)西北隅。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为方形水池,水盛时尚涌流。因盛水季节湮于王府池中,故有人亦称之为王府池或濯缨湖。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濯缨湖,在城内倚北台珍珠泉,散水泉,濯缨泉朱砂泉汇为湖,周广数亩。本日灰泉,元人改今名(灌缨湖)。”

知鱼泉。名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亦著录,称“知鱼池泉”。位于王府池子街6号院内。原为官宦府邸中的泉子。

朱砂泉。金《名泉碑》,清《七十二泉记》著录。位于芙蓉街94号院内。泉池长方形由块石砌垒,盛水季节水清,注入王府池中。1994年被覆于水泥地下。

在济南诸泉中,珍珠泉名气甚大,与趵突泉不相上下。乾隆皇帝甚至认为珍珠泉要优于趵突泉,他在诗中写道;“济南多名泉,岳阴水所潴。其中谁巨擘,趵突与珍珠。趵突固已佳,稍籍人工夫。珍珠擅天然创见讶仙区。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

池上的诗意篇6

谭仲池生活阅历丰富,创作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视野开阔,境界高远,但其诗歌的根底还是脱离不了生他养他的一方乡土。在《山野秋雨》当中,诗人如此歌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山峦:“滴在浓浓的绿色上/声音淡而幽远/暗云渐渐浮高了/山峦蒙上了一层蓝白的雾帘/小鸟不再弹唱/拍翅栖进深深的树丛/去拥抱迟走的温暖/这些湿润而清亮的日子啊/拉长了我对大山缠绵的思恋/ ”②这首抒情小诗意境沉静,韵味绵长。类似的诗篇还有很多,如《边城》《水边吊楼》《山里望月》《在河湾》等,如梦似真,情意绵绵,充满了迷幻色彩。再如他的《春雨》:“象串串珍珠/洒落在花枝翠叶上/装饰了绿色的天地//雨姑娘走过彩虹桥/又泼下/碎金万里//轻风从太阳身边吹来/春日的梦/又香甜又美丽/”③这首充满梦幻色彩的诗歌,像是一首童谣,显示了诗人的赤子之心,童真之美就在于心灵的纯净和善良,人最初一念之本心,荡涤心灵的污垢。

在沈从文的《边城》里,曾经为世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湘西风情画卷,而其中最为惹人爱怜的要数“翠翠”,她自然、淳朴、健康,是理想人性的代表。“湘女多情”,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就是这个词语最好的注脚。而屈子早在《九歌》当中就描绘了“湘夫人”这个美好的湘女形象:“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的纯情、美好成为了中国诗文化当中关于女性美的核心意象之一,影响深远,台湾现代著名诗人郑愁予的笔名也来源于此。谭仲池的诗歌当中也有大量的对于“湘女”的描写,比如《眼睛》:“那汪明净的湖/荡漾着迷人的光波/该是月亮溶进水中/才有这流盼的清澈/久久地凝视啊/这清波的梦影里/可流淌着吴刚的恋歌/”④这首小诗清丽、婉转,犹如一曲天籁之音。特别是这里使用了“吴刚”的意象。吴刚折桂,徒劳无功,隐隐表达了对一种无望而持久的深沉的爱恋的向往,以及对于没有功利性的纯真之爱的讴歌。在技法上,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诗歌表现方法和意象的继承和创新,白描之中突有传神的点睛之笔,令人叹服。而在这个欲望化的时代里,纯洁的爱,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

对于健康的人性美的呼唤,是谭仲池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他的《春思》写道:“那年,我们在山城相见/枝头的花朵/燃烧着殷红的火焰/你没有很多的言语/只愿低头走过小巷弯曲的石板路//今日,我们天各一方/屋边的竹林/涂染着浓重的绿色/尾梢在风里拥抱阳光的温暖/落叶在地上守着枯黄的寂寞/远方的人呵/”⑤这首作品以具象来写抽象,诗情画意,完成了一幅具有古典美的风景画。在这里,湘女的柔媚、热辣,和清澈、真纯混融起来,让人叹为观止。在对往事的回忆里,寂寞和清冷,以及年华逝去的淡淡哀愁,都被“阳光的温暖”所融化,只留下美好的记忆。这也正合了他在《岁月不会老》的诗里吟唱的“越过自己重复的日子/便能孕育崭新的青春”⑥的乐观向上的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坠叶飘飘》一诗里,则赞颂了爱情的坚贞:“坐在树上想你时/我不怕狂风骤起/就是吹落成一片枯叶/也要飘坠在你的窗前//也许你在打扫书阁庭院时/会把我和其他落叶一道点燃……”⑦这首诗同时赞颂了富于献身精神的无怨无悔的爱恋。

在诗人的作品里,还有不少充满哲理的思索,沉淀着生活的智慧。比如《花开了》:“花开是一片彩色的笑/笑声传送着芬芳/她靠着篱笆沉默/眼前的风景写满了忧愁//知道爱才不会有孤独的日子/知道美才不会有单调的色彩/ ”⑧这首小诗精致优雅,曲折有致,在情感基调上有着“明-暗-亮”的变化,充满了禅悟之美,激励我们要用“爱”和“美”来谱写多彩的人生,对抗物欲的侵扰。即使从日常小事上,诗人也能得到机智的颖悟,比如这首《我哭》:“我哭了/哭出的泪声/滴醒了窗外的花梦/是因妻爱我太深了/竟使我从不敢远行//幼时的风雨骨骼/孩时的血火心灵/都被温柔成一个瘦弱的影子/不再有激奋的歌吟//我哭了/面对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只能欣羡别人的铁马风尘//我的爱妻呀/你可还有异外的灵性和智慧/把我塑成另一个属于你的男人/ ”⑨能够被多情的湘女爱着,坠入温柔乡,这看起来是幸福的事,但却让丈夫感到了被束缚,无法实现男儿汉驰骋天下的报复,这乍看起来有一点矫情,但却很符合现代社会的夫妻生活的现实。事实上,从叙事文学作品,比如小说,描写夫妻之间的微妙的情感变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现代生活当中的两性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主题,以诗歌的方式表现出来,却别具一格。用诗性的经验来表达类似的主题,比较叙事文学来说,更容易被人接受,也显得从容得多。当然,除了家庭关系之外,男女之间也会产生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的情感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往往是一个大难题。在《女人的背影》当中,诗人感叹道:“最神秘、迷人的是/女人的背影/那是一首含蓄的诗/能读出清雅的风韵//千万不要让我看清你呵/那样会割断我美好的回忆/ ”⑩这首诗首先表达的是朦胧之美,距离产生美感;其次,表现了诗人对于异性的尊重,对于美好的事物,应该持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态度;再者,也隐含着诗人对于无节制的性的警惕,遏制人性当中欲望的诱惑。

在《绿野》当中,诗人将两性关系推及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中,向往一种友好、和谐的美:“那是我们共同的向往/酿出这片蔚蓝的湖泊/你携着我的手/走向绿色的波浪/我为你揭开胸前的纽扣/想让你听我的心海是怎样激荡/我不敢大口呼吸呵/怕警醒你甜蜜的梦幻/ ”{11}在如梦似真的氛围里,诗人采用了隐喻的手法,将诗的境界从细微琐屑的日常生活当中拓展、提升到了一个广阔、深远的场域。当然,在个人的日常生活的自我吟咏之外,谭仲池先生的诗歌写作还有另外一种类型,那就是从“小我”到“大我”的写作。这一类型的抒情诗,和新中国前三十年颇为流行的“政治抒情诗”的方式有所不同,应该说是这一类的抒情诗,在新时期的社会现实下的发展和新变。以郭小川、贺敬之等为代表的老一代的政治抒情诗模式的诗歌创作,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政治性,反映当时的大的社会主题,在抒情情态上,往往用“我们”来取代“我”,个人的情感被集体的情感所代替,个体的情感需要基本上是不受重视的。而且,这一类抒情诗还会带来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划分了“我们”,那么,相应的,就会产生一个对立面――“他们”,这种隐含着的敌对的立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情感的客观程度而使其情感状态陷入迷狂之境。这也是为什么在20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政治抒情诗的模式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特别是进入到20世纪的90年代之后,诗人甚至会有意无意地规避这一类的诗歌抒情模式,仿佛那些坚硬的善变之物会在翻云覆雨之间玷污诗歌的美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诗歌创作的道路越来越趋向于自我封闭,并降低了对于社会现实的介入力度。谭仲池的诗歌创作中的另外一翼就是“大我”的书写,它介于“我”和“我们”之间,开辟出来另外一条诗歌的道路。这里既有个体的生命经验,也兼顾集体的需要和限制,可谓是一种有益的诗歌抒情方式上的探索。

谭仲池在2010年底创作出了6000行的长诗《东方的太阳》,201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极大的反响。在谈到创作这首歌颂祖国母亲,歌颂东方文明的政治抒情诗的初衷时,谭仲池说:“中国历经磨难而不衰,中国有今日,中国能够在面临诸多挑战和严峻考验的世纪之初,实现腾飞,靠了什么?什么是中国的灵魂和精神?什么是中国的道路和未来?什么是中国的经典和创造?我清楚,如此重大的命题当然非诗所能表达和阐释,但我依然朦胧感觉到诗神完全可以施展它的魔力,用诗的思想深邃,诗的意境和富有音乐美的节奏韵律,一定能极雅致和纯粹庄重而又生动形象地构画一座中国现代文明的金字塔,应当让中国放射的思想光芒照亮历史新纪元。”{12}这首诗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风雨历程的描写,以艺术的方式来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祖国历史和现实的河流上游动。我是在寻觅五千年文脉的苍凉履痕;寻觅龙的化身和精神;寻觅母亲带着她的儿女走过的何其曲折、艰难,却又是悲壮、雄浑的生命历程;寻觅生动表意的象形文字和骨骼;寻觅西方人永远不能破解的东方神韵。”{13}

在诗集《水和天堂》的第三辑“天涯履痕”当中,描写了诗人在新疆、、云南、浙江、成都、西安等地旅行时的见闻,和一般的纪游诗不同,谭仲池除了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之外,还将现实和传说融汇在一起,将个人和集体用情感的红线串联起来,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谱写荡气回肠的美妙诗篇。在组诗《抒情的天山》当中,描写到天池时,他说:“天池,我不怪你也让我痴恋/只因观天望地你一如当初清纯/可你知道现今乘车腾空而来的湘人/心中都在崇拜一种怎样的神圣/ ”{14}怀有敬畏之心,方能洞悉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火焰山》里,诗人用饱满的情绪讴歌了吐鲁番人民的勤劳、善良、智慧和勇敢:“血液和汗滴 勇敢和双手/在山间无数的沟谷中/挽着石头雕刻溶化石岩播种/终于滋润出绿荫,开掘出清流/描画出村庄,催放出果实和智慧,爱情的花瓣/于是在吐鲁番人走过的千万条风雨路上/每个脚印里都燃烧着/信念和创造的辉煌火光/ ”{15}在这些诗篇里,集中描绘了在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背景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大西北时表现出的兄弟情深。在组诗《放歌》当中,诗人用奔放的旋律,浪漫的情怀表达出真挚的热爱:“阳光璀璨的上午/贡嘎的土地上,藏柳特别的青翠/整洁而宽广的柏油公路/散发着青稞成熟的芬芳/一片金色的波浪托着汽车飞翔/ ”{16}那些洁白的哈达和羊群,辉煌的神殿和雪山,都在净化和装点着我们的记忆和灵魂。

诗集的最后三辑基本上是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如《天安门上空的雪》《祖国赞美诗》《让我们祝福祖国》《激情中国》《为祖国祝福》等等。“祖国”这样的词语已经很少在个人的抒情诗写作里出现了,这么集中的对于“祖国”的描写在当下的诗坛实属罕见。《你是一棵树》《光荣属于英雄的南海舰队》《请给总理捎句话》等赠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代英雄的赞颂。在《愿祖国永远年轻》当中,写道:“那是一个铺满阳光的窗口/那是一条流着春风的公路/那是一座载着鲜花的桥梁/那是一个飞翔着梦幻的塔楼/那是一片奔腾着热气的土地/那是一片播种着希望的原野/那是一个宁静的港湾/那是一个威严的哨所/十三亿人民十三亿颗心/十三亿次祝愿十三亿回眷恋。”{17}在这里,抒情的基调高昂、低沉兼备,夹叙夹议,将壮阔、豪迈的胸怀展现出来,让人心潮澎湃,壮怀激烈。由此看来,诗人写出《东方的太阳》这样的辉煌巨制并不那么出人意外,上述诗篇都在为此默默做着酝酿和准备。

应该说,《水和天堂》这部诗集,是诗人谭仲池的一部重要的作品,能够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在《诗,写自己的心情》当中,诗人说出了自己的艺术观:“要别人记住你的诗,喜欢你的诗,没有别的办法。靠炒作和自吹自擂会适得其反,唯一的选择,就是要真正写好自己的心情。要使自己的心情,同美的词韵、美的形体幻化成比好心情更奇妙、更自然、更真切、更透亮、更丰富、更深邃、更委婉的诗篇。”{18}可以说,诗人很好地实践了他的诗歌观。他非常重视诗歌的接受和传播,尽量使用优美的词语,动听的韵律来表达真情实感,使读者容易理解,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和当下诗歌写作当中的晦涩和自我封闭刚好相反。谭仲池的诗歌富于想象力,以浪漫主义的基调来表达深沉的情感,塑造意象和意境来深化哲理和智慧。在语言运用上,将口语典雅化,纯净化。诗人还注意吸纳东西方优秀的诗歌传统,将其灵活运用,在句式和结构上都有创新,做到了诗的音律美和形体美的结合。在作品主题上,既有发自个人心灵深处的吟咏,也有歌颂时代和祖国的诗歌,声情并茂,恰如其分,既能体现时代生活的真实经验的客观性,同时对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位又有一定的反映。这些都是诗歌必备的优良品质,在当代诗歌写作当中,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当中,以其难得的公共性和想象力而具备了独特的品质和价值,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和考察。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4}{15}{16}{17}{18}谭仲池:《水和天堂》,香港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第14页、第21页、第24页、第40页、第57页、第72页、第47页、第54页、第77页、第154页、第156-157页、第172页、第193页、第270页。

{12}{13}谭仲池:《我写长诗》,《湖南日报》2011年6月10日。

池上的诗意篇7

1.古诗三首

1.我会读。

二类字:白昼zhòu

耘田yún

供gòng耕织

稚zhì子

银钲zhēng

玉磬qìng

水满陂bēi

浸寒漪yī

易错字:白昼zhòu

zòu

供gòng

gōng耕织

稚zhì

zì子

银钲zhēng

zhèng

玉磬qìng

xìng

水满陂bēi

pēi

浸寒漪yī

多音字:gòng口供

供品

供耕织

gōng

提供

供应

供给

2.我会写。

听写生字:白昼

耘田

桑树

春晓

(书写提示:“昼”的下半部分是“旦”,不要多加一横写成“互”,“晓”的右上角不要多加一点。)

默写古诗:略

3.我能翻译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zhòu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gòng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②[绩麻]把麻搓成线。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⑥[阴]树荫。

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稚zhì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④[磐}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儿童早晨起来,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线穿起来当铮。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村  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陂]池岸。②[漪]水中的波纹。③[腔]曲调。④

[归去]回去。[信口]随口。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4.课文重点梳理。

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

代诗人

,通过对农村生活中大人

耘田

、绩麻,孩子

学种瓜

场面的描写,反映出农村的紧张劳动气氛和富有情趣的生活,表现出农村孩子的勤劳纯朴、天真烂漫。

②“四时田园杂兴”中“杂兴”的意思是

,没有固定的题材。题目告诉我们,这些诗写的是诗人在

居住时春夏秋冬四季的所见所感。(随兴而写

田园

③《稚子弄冰》作者是

代诗人

通过对稚子脱冰、穿线,敲击,冰块破裂等情景的描写,表现出孩童生活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孩童的尊重与喜爱之情。

④“稚子弄冰”中“稚”的意思是

,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写的是

(幼小的小孩子

取冰玩耍)

⑤“草满池塘水满陂”中写出了仲夏生机勃勃景象的词语是

;“陂”的意思是

。(满

池岸)

⑥《村晚》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描写了夕阳西下,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奏的景象。表现出了牧童的无忧无虑以及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⑦这三首诗都写了儿童的活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童孙”

,《稚子弄冰》中的“稚子”

,《村晚》中横卧牛背、

的“牧童”,都给人以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感觉。(学种瓜

脱冰作戏

信口吹笛)

⑧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的意思是

,“供”的意思是

,读了这两句诗,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

。从这两句诗可以体会到

(理解,懂得

从事

小孩子还不懂得耕田纺织的事,也在桑树下的阴凉处学习种瓜

在大人的耳濡目染下,孩子也在桑树荫下学种瓜,体现孩子们对劳动)

⑨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磬“指

,“玻璃”不是现在的玻璃,指的是

,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听到了

。)下列对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描写声音为主,表现出“玉磐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B.这两句诗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C.这两句诗描绘了孩子从金色的盆子里取出冰,用彩色的丝线穿上,用手提着,颜色艳丽,充满情趣的情景。

D.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戏耍、听着孩子们呼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的景象。

(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一种天然玉石

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冰碎的哗啦声

B

6.拓展延伸。

有关儿童的古诗: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我会读”答案:

zhòu

gòng

zhì

zhēng

qìng

bēi

池上的诗意篇8

“咚咚咚…”,一阵清脆的敲门声,“咚咚咚…”,又一阵敲门声。哦,原来是叶绍翁正敲门呢!敲了很长时间,诗人终于按捺不住了,心里不禁自我安慰:“也许呀,是园子的主人怕游客穿的木底鞋上那诠高低不平的齿锯踩坏了园内的青苔才久久不开柴门,不让我进去的”。想到这儿,诗人有点儿扫兴。他不想千里迢迢的赶到这里,又一无所获地回去。诗人决定再在这儿停留一段时间——说不定主人会出来开门的。

“咦,好红的杏呀!真美!”诗人抬头一瞧,被一支伸出墙外的红杏吸引住了。看到红杏,诗人的心里高兴起来:红杏的出墙意味着春天已经到来,也意味着园子里一定是鸟语花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幅画在诗人心中成了形:远处定有片池塘,池塘中有座假山,池水清澈见底,水面上有鸭子在“嘎嘎”地叫。池塘旁有几棵垂柳,它们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头顶上不时有一群群鸟儿飞来。花儿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红的、紫的、黄的、都绽开笑脸,迎接春天。许多小蜜蜂都飞来忙着给花儿们授粉。蝴蝶们也飞来了,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真美!

上一篇:家乡的一处景物范文 下一篇:新加坡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