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一处景物范文

时间:2023-11-30 12:55:15

家乡的一处景物

家乡的一处景物篇1

【设计思路】:

只要提起家乡,谁都会倍感亲切,只要谈起家乡的山水,谁都会滔滔不绝,情真意切。根据教材

“君自故乡来”这一主题,让孩子们通过艺术的眼光发现家乡的美,挖掘家乡的美,尽情表现家乡的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家乡资料的活动,孩子们更加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

2、通过“介绍家乡,夸夸家乡”

的活动,感受家乡的自然美、人文美,增进孩子们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朴实无华的情感。

3、能用流畅的话语写出家乡的美,突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发现家乡的美,并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

用流畅的话语,有顺序地写出家乡的美.

【教学准备】:

1、安排课前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图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旅游?

生:可以看到很多的名胜古迹,优美风景。

师:那老师就考考你们,谁能够把这些美丽的景点与所在地联系起来!(引出知识天地二)

师:这些地方美吗?

生:美

师: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在那里没有气势雄伟的山川,没有秀丽清澈的湖水,没有曲径通幽的园林,但是它却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地方,是哪一个都无法比拟的。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地方呀?

生:家乡

师激情诉说:对,是家乡,美不美,家乡水,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让人觉得别有一番风味。今天我们就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慧眼去把家乡的美景看得清楚楚,用我们的妙笔把家乡的美景写得活灵活现!

出示主题

君自故乡来

二、七嘴八舌话家乡

师:无论我们身在哪里,家乡都会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无比的自豪!有很多诗句俗语都表达了这层意思,我们一块儿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引出知识天地第一题)

师总结:家乡,心中最美的词汇。你们的家乡都在哪呢?结合自己的生活填一下我们知识天地的第三小题吧!

教学安排:让生填完之后,开火车式的说一说!

师:家乡(郑州省会城市),她有自己独特的美!接下来,我们来个小比赛!“家乡美”pk赛!看谁把家乡夸得很美!

问题呈现:(分组)

“家乡美”pk赛,看谁把家乡夸得更美!

我的家乡在哪里呢?

你知道家乡有什么美丽的风景吗?

你知道家乡有什么名胜古迹吗?

你知道家乡有什么物产吗

你知道家乡有什么美食吗?

注意:在学生说的同时,师要板书归类。(以郑州为例)这部分训练,其实也把素养考场部分融入其中!

风景:我的家乡风景优美,有许多美丽的公园。有___,有____,有____,但我更喜______。

名胜古迹:二七塔、商城遗址……其中最出名的是

物产:新密大枣,荥阳柿子

美食:烩面……

注意:可以让生简单来说,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课堂是学生的天地,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并且训练生的观察力,培养其热爱家乡的美的感情!

师总结:家乡在同学们的话语中是如此的宜人!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家乡的美丽风光吧!(把学生组织到教学活动中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播放郑州风光短片——郑州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风土人情、风味特产以及发展中的郑州新貌等等。

还有关于郑州的歌

郑州什么多?梧桐树多。大街小巷都栽有,夏天遮阳冬挡沙。

郑州什么多?文物多。掘地三尺自然现,全国排名数第一。

郑州什么多?商场多。连锁超市到处见,真方便。

三、

例文导读,细致指导

师总结: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出了家乡的美,那么怎么样才能把家乡的美有序的介绍出来呢?我们来听一听一位小朋友是怎么介绍自己家乡的!

(引入听力部分)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听读能力,并从短文中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安排:

1、

学生审题,师读听力。

2、

师检查听读效果

3、

师从中分析写作技巧。

(有层次,抓住几个特点来写。)

师总结:家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家乡的风景名胜,文化古迹,绮丽风光,独特的风俗景观,在你眼中都是最美的,其实除了抓住这几个方面来写之外,我们也可紧紧抓住一个方面来写,以此突出城市的美!怎么写呢?我们一块儿来看一下《郑州夜景》,看它是如何点出美的?

(引出精读训练)

教学安排:

1、

学生自读,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并继续好习惯,画出好词句。

2、

生再读,填写文后问题。

3、

师挑答,检查阅读效果。

4、

分析文章的写法!

(抓住一点,变换景物来写!)

师总结:听完,看完这两篇文章,我们大概了解如何来介绍自己的家乡美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实践一下!

教学安排:

由pk赛简单说——小巧嘴详细说

风景:我的家乡风景优美,有许多美丽的公园。有___,有____,有____,但我更喜______。

名胜古迹:二七塔、商城遗址……其中最出名的是

:二七塔介绍

二七塔位于

意义:(

是为了……建造的)

双身并联式塔身,

又称“双塔”

塔全高63米

共14

层,塔顶

五角星

钟表

整点

音乐报时

白天

人来人往

川流不息

音乐喷泉

时高时低

吸引

游客

周围商场林立

各种活动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灯的世界光的海洋

塔披上了

金碧辉煌

广场上

人们活动

街道上

灯光闪烁

犹如……

物产:新密(

)大枣,像(

);荥阳(

)柿子,像(

)……

美食:烩面……

色,香,味来介绍。

设计意图:有简单说到详细说,层次梯度明显。

四、

再说家乡,作文指导

我们的家乡很美,今天我们就要用手中的笔绘画心中那最美好的地方。可以写热闹繁华的二七,可以写美丽的公园……该如何来写呢?我们再来说一说。

题目:

的家乡》、《君自故乡来》、《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内容:

【可以这样写】

开头:巧设悬念,最后点出家乡的一处景物。

例:提到我的家乡郑州,让人不能不想到那个热闹又繁华的地方——二七广场。

中间:要清楚的把家乡的景物介绍给读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的。可以按空间方位,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里到外等。也可按时间顺序,如春夏秋冬,早中晚。如果该景点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介绍出来更好。

例:二七广场中央的二七纪念塔,从远处看,像什么?近看它的最顶端是什么?加入自己的感情,整点时你从它身边经过时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加入想象更好)它是为什么而建?把它的历史意义写出来,更能加深读者的印象。

晚上的二七更漂亮,二七广场四周就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从颜色,形状来写,加入想象更美。

结尾:向读者发出邀请。

例: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对郑州有很深的了解了呢?如果有兴趣,请到郑州来参观一下吧!

【也可以这么写】

开头:百里挑一式。

我喜欢郑州的……我喜欢郑州的……但我更喜欢郑州的……

中间:抓住景物特点,语句优美。学会当美容师,打扮打扮句子。可用上比喻句(春天松花江江水湛蓝,蓝得像茫茫大海,更像无边无际的天空)、拟人句(一棵颗樱桃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排比句,引用古诗句,名言,谚语,歇后语,用上优美词句。

郑州又叫绿城。绿城广场上美丽的鲜花最吸引人的眼球了。从花的形状,颜色,多用比喻,拟人句。

结尾:总写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建设家乡的决心。

师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怀揣对家乡的爱,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家乡的美景写的真真切切,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附件:

我的家乡郑州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它是我的家乡。

郑州也叫绿城,市树法国梧桐随处可见,每走一段距离,就会看到一个美丽的游园,还有紫荆山公园、碧沙岗公园、绿城广场、人民公园呢!

郑州市还有许多标志性建筑物,二七塔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为了纪念二七大罢工而建的。听妈妈说,她小时侯二七塔是郑州最高的建筑,但是现在,有许多高层建筑都超过了二七塔。郑州东区更是高楼林立。

郑州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动物园、科技馆、海洋馆、世纪欢乐园、水上世界……

晚上的郑州也特别漂亮,各种颜色的路灯和霓虹灯闪闪烁烁,光彩夺目,简直是灯的海洋。

我爱郑州,我爱我的家乡。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一定要把郑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我的家乡郑州

我的家在河南郑州,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原大地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它不仅有秀丽的景色,而且还有丰富的物产,同时也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商贸城。

早在3500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新郑境内)。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后来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为亳。就是现在的郑州。当你参观商代遗址、二里村遗址、大河村遗址时,你会为郑州悠久的古文明、灿烂的文化而由衷的赞叹。

屹立在市中心的“二七”纪念塔雄伟壮丽,是这座城市的光辉象征。造型新颖别致的河南省博物馆是省会郑州的标志形建筑之一,馆内展出文物1000多件,均属馆藏精品。参观河南博物馆,你仿佛进入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时间隧道。

漫步郑州,沿街整齐高大的梧桐树,宛如一把把天然巨伞组成美丽的林荫道。景观道两边月季花盛开,高大的楼房拔地而起;立交桥如同横空飞架的彩虹;金水河像一条绿色的绸带绕城而过,一片片绿地,一处处园景,会使你深深地感受到,城在花园中,人在景中游。

假如你想到郑州来描绘一幅山水画,那我可以为你作的向导,带你去寻风景看名胜,黄河游览区、桃花峪风景区、雪花洞风景区、嵩山风景区、等等,保你目不暇接,有画不完的美景。绘不完的彩图。

郑州还有丰富的特产,有久负盛名的黄河鲤鱼,新郑大枣。还有荥阳柿饼、广武石榴、新密的金银花、中牟大蒜、郑州西瓜等。不仅家乡人喜欢,还畅销全国及港澳地区,深受各地客商的青眯。

郑州还是京广铁路、陇海铁路的交通枢纽。是连接我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有亚洲最大的货物编组站,新郑机场又为郑州开辟了新的国际航空港,为郑州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郑州东区的建设,使城市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郑州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开创了良好开端,为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翻开了郑州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家乡的一处景物篇2

乡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国策。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出台的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政策,使土地利用商业化、集约化成主导趋势。同时,在土地兼并整合的过程中,分散的乡土遗产景观和破碎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的存留将面临着巨大风险;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认识到乡村建设不同于城市建设,有独特的内涵和操作方式,建设风貌乡村和宜居乡村过程中保护乡土文化景观遗产和生态基础的重要性,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地理和人口状况不同,不同地理环境,乡土景观保护策略也不尽相同,亟需总结梳理,下面就传统聚落聚集地区和山地乡村的乡土景观保护策略进行探讨。

二、传统聚落聚集地区乡村乡土景观保护策略

传统聚落、特色民居是经过大自然优化选择的结果,凝聚了当地居民朴素择居经验和筑造技术,是和自然环境配合最默契的建筑形式,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作为乡土景观的主体,最早引起人们的注意,对其的保护应考虑以下3个方面。

1.纳入世界遗产保护体系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具有丰富的乡土聚落遗产景观资源,除了苏杭水乡分布于平原地区外,大部分都集中在偏远的山区,如闽浙山区、皖浙赣山地、鄂湘西山区、秦巴山地、川黔湘山地等。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独特的聚落布局形式和建筑形式。偏远的山区由于交通的闭塞,乡土聚落很少受社会变革的冲击和战争的破坏,一般保留较完整。对于传统聚落集中、建筑形态保留完整、建筑特色鲜明,具有稀缺性、原真性和典型意义的传统聚落,应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争取纳入世界遗产保护计划。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大陆国家,人文历史悠久、乡村文化遗产丰厚,很多乡村以各种遗产形式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意大利的马泰拉石窟民居、法国普罗旺斯古城、波兰中世纪古镇托伦、奥地利瓦豪文化景观、匈牙利霍洛村、斯洛伐克巴尔代夫镇、英国爱丁堡老镇等。中国古村落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越来越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重视,一批保留完整的古村落也先后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西递和宏村、永定土楼等,通过加入世界遗产体系,获得政策保障、资金和技术支持。

2.纳入历史名镇、名村保护体系近年来,随着旅游热、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的兴起,一些潜伏较深的古村落被画家、驴友、摄影家、建筑师一批又一批地挖掘出来,如浙江楠溪古村落、京郊爨下底村、江西婺源古村落、山西临县古村落、福建永安市古村落等。这些村落的布局和建筑的形态很难被归结为某一种典型样式,像一种演化过程中的方言,处于没有定型之前的混沌期,也是建筑语言最为活跃生动的阶段。这些村落都像是结合自然地形量身定做的结果,结构布局不拘一格、新奇别致,建筑形态生动活泼、出人意料,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它们体现乡村居民的择居、筑居经验和生存智慧,是中国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和创作灵感的宝库,对这些乡土聚落景观资源的发掘整理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对于达不到世界遗产保护级别的历史村落,处于演化进程的传统村落可以申请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争取纳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计划。为此,中国文物局和建设部先后公布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录,到目前为止,共有528个村镇被纳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计划。

3.活态保护与静态保护因地制宜一些处于自然环境优越的山区的聚落,景观内容形式丰富,便于转化为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又引导、激励乡土景观的保护和建设。但是,近年来,伴随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这类乡村景观的保护也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超饱和的游客量干扰了生活在古村落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乡村居民对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渴求和保护古村落建筑风貌要求相矛盾,其保护方式应因地制宜。对于保护级别低的村落适宜采用让当地居民生活于原来的村落,向游客展示一个活态的、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场景的方式。对于濒危的、保护级别较高的村落适宜采用将原有居民迁出古村落,只保留展示、餐饮、住宿一类旅游功能设施和服务人员,把古村落作为一个静态的文物机构展示出来。但应注意,在周边开辟建设具有现代功能设施的新乡村,村落选址规划和建筑造型设计要特别慎重,如果规划设计不当,会破坏历史遗产保护区的原有乡村风貌和生态系统,新居民点的建设应成为景区规划内容一部分,对原有历史文化景观遗产起到丰富补充的作用,乡落选址应和当地的山水肌理相呼应,建筑造型应采用传统建筑造型符号和语汇和原有建筑形式相协调。

三、山地乡村乡土景观保护策略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南北纬度跨度大,东西地形高差大,山地景观资源丰富多彩。其中一些自然景观突出的山区率先进入世界自然遗产或双重世界遗产名录,如武陵源、九寨沟、武夷山、黄龙、泰山、黄山、峨眉山、庐山等。但是对于广大山区的乡村来说,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中国文物保护计划的毕竟是少数,这些山村由于交通条件限制,虽坐拥美景,却藏于深山无人识,因此,对其保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纳入自然保护区保护体系1994年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67号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一些植被茂密、动植物群落完整集中、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山区纳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体系,截至到2013年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达到407处。此外,每个省还有自己的自然保护区规划,全国省级自然保护区数千个,这些保护区基本上涵盖全国70%的山区,因此,对于生态系统良好,动植物群落丰富、集中的地区可积极争取纳入自然保护区体系,通过自然保护区条例,约束人的行为,保护乡村的自然基底和生态景观。

2.纳入地质公园保护体系为了保护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并融合其他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的独特的自然区域,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56次常务委员会议中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计划(UNESCOGeoparks),并确定中国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之一。为配合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8月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一些地形、地貌等地质环境独特具有典型意义的山地被纳入国家或地方地质公园保护范围。截至2014年1月,国土资源部一共公布七批共240家国家地质公园。至2014年,中国已有29处地质公园进入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对于地形、地貌具有美学价值、科普价值的山区应积极申请地质公园保护计划,借助世界地质公园体系保护该区域乡村的地形、地貌。

3.纳入风景名胜区保护体系1982—2014年,国务院公布了八批22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当于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中国旅游规划的早期形式,这些风景名胜区大都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体,很大一部分处于山区。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产业能够有效带动区域内乡村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乡、中外文化的交流,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并可以刺激和引导乡村景观保护和乡村环境建设,对周边的乡村景观保护和环境建设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

4.风土景观与村落重建,纳入旅游服务链条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三大保护体系叠加在一起,基本上覆盖了中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如秦巴山地、太行山区、鄂西山区、湘西山地、云贵湘山区、皖浙闽赣山区等。加上省级的自然保护区和省级地质公园,基本上覆盖全国80%以上的山区。地处于这些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内核心区域的村落,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保障,奇特的地质景观和发育良好的生态景观资源是这里乡土景观的主导特色,虽然经典性文化遗产景观资源不多(如历史名人,著名历史事件、重大考古发现),但是风土类型的泛文化景观资源非常独特和丰富,如独特的建筑材料,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结构、道路架桥的形态、挖井取水方式、磊石造田的方式等等,这些泛文化的风土景观具有方言和濒危物种般的价值和意义。但是,这些村落往往受独特地理环境的制约,交通条件不太发达,自然景观资源和风土景观资源没有转化为旅游优势。因此,要保护乡土景观,关键是改善当地乡村交通条件,以便把当地优越的自然景观资源作为旅游资源推广出去,把村落建设纳入旅游服务链条,把乡土遗产景观纳入旅游规划线路,刺激和引导当地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改善服务条件和乡村环境,使乡村成为景区的一道景观和画龙点睛的一部分。

四、结语

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由于地域环境不同,乡土景观特色、结构各不相同,具体保护方法各有侧重,但是总体目标定位是一致的。我们要遵循生态主义、人性化、历史文脉延续等一致原则,坚持争取多层次、多维度的保护平台,发展乡村旅游,引进市场机制,加强政府引导、系统谋划,提高居民文化素质等多策并举、因地制宜,相信传统乡土景观的自身特色价值必将在乡村开发建设中得到提升。

家乡的一处景物篇3

[关键词]羁旅诗 思想情感 鉴赏

我国古代,特别是唐朝时期,由于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羁旅诗。这类诗情真意切,真实的表现了诗人滞留他乡的艰难,生活漂泊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的向往,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这些感情是人类自古以来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试说明》上“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备受命题人的青睐,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

因此,掌握羁旅诗鉴赏的技巧,能帮助我们备战高考,准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对于羁旅诗思想情感的鉴赏,我们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看诗人所叙何事

古诗由于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一般诗人在诗歌中皆或者叙事或者写景或者抒情,而诗人写景叙事的目的一般也是为了抒情,因此要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我们首先应该从诗人叙述的事情入手。

例如: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渭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此诗二、三联皆为叙事,第二联诗人叙述了自己魂飞万里,在梦里回到远方的家乡,而“五更愁”又点明时间,说明自己整晚因为乡愁而睡不着觉,可见诗人客居他乡时思乡之切,第三联,作者宕开一笔,通过进一步叙事抒发自己的愁绪,翻开爱读的书籍,已经无法安心读书,即使读书也无法排遣自己的愁绪,登酒楼而醉饮或许可以忘掉忧愁。

这首诗,诗人通过叙述自己整晚不能入眠,在睡梦中回到家乡以及无法安心读书,而要借酒消愁的经过,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思乡之情,从诗人的叙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深沉的怀乡之情。

二、看诗人所绘何景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往往都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抓住羁旅诗中景物描写的字、词、句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诗一、二联写诗人月夜江中竹舟的所见,诗人坐在顺江东下的船中,凭月色可以依稀看到岸边细草在微风中摇动,望一望船上的桅杆正高耸夜空,船正顺水而下,眼下的环境里,除了细草微风,危樯夜舟,诗人什么也感受不到。诵读第一联,我们可以想到为什么诗人对细草、微风,危樯、夜舟,有这么敏锐的观察呢?细想一下,那是因为诗人夜不能寐,内心漂泊因漂泊不定而忧愁不已,因而对外在的景物才有了如此细微的洞察。

而第二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写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星光在远处天边闪烁,月色把江水与天色连成一片,这些景物描写表明了天地之大,这样开阔的意境,不仅让人联想:天地之大,作者的归宿却不知在何处,普天之大竟然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作者的孤独、落寞之情可见一斑。

《旅夜抒怀》这首羁旅诗一、二联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寂、伤感之情,理解了一、二两联中作者写景的内容,也就不难体会作者的情感了。

三、注意特殊的表现手法

古诗的语言大多比较含蓄、委婉,诗人在诗歌中表情达意往往会采用一定的手法,因此在羁旅诗鉴赏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

(一)以乐景衬哀情。

例如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的是一幅绚烂、热烈的春天美景,而三、四句诗人又发出了“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如何理解诗人的叹息呢?原来杜甫写作此诗时正客居成都,多次想要回乡,但是因为连年战争、时局动荡、道路受阻而未能成行,所以思乡之情应该是非常迫切的。由此可见,诗人之所以在一、二句的一、二句中描绘如此美景,目的是以乐景衬哀情,用美景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

(二)侧面落笔。

例如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诗中诗人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诗人从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对于一首羁旅诗,能准确把握作者所叙的事,所绘的景,注意诗人所使用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另外,还应关注一下作者的生平及题目中出现的注释等等内容,就不难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了。

家乡的一处景物篇4

《八声甘州》(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柳永世称柳七,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婉约词派代表。

《八声甘州》是一首慢词。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抒写羁旅行役之苦。

二、疑难辞句

1、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霜风:秋风;凄紧:凄凉逼近。残照:落日余辉。

2、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是处:到处;红:花;翠:绿叶;冉冉:渐渐。

3、争知我,倚栏杆处,正任凝愁。争:怎;任:如此;凝愁:秋思深重。

三、课文串讲

上片描写登高所见秋景。

上片按照先总后分的层次展开,分为四个层次;(1)点明时间,季节,写秋景全貌;并制造了气氛;(2)写无生命的事物,风;关河,残照;(3)写有生命的事物;花残柳败;(4)写长江,用一个“语”字给无生命的长江赋予了秋思。

上片写景,为下片抒情奠定了基础。

下片抒情,抒发思乡愁情。

下篇抒情转折有四次:(1)“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不忍登高,却还要登高,描写自己复杂的心情;(2)“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不想浪迹他乡,却不得不在他乡淹留。(3)抒情角度转变,“想佳人,——正任凝愁”,从自己转到佳人,又从佳人转到自己。写佳人对自己的思念,也是在写自己的思乡之苦。(4)从家人又回写自己,突出自己心中的愁思深重。

学习要点:

1、掌握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具体情感内容。

事业无成带来的郁闷,怨愤,异乡漂泊引起的对家乡的无限离愁和思念,是柳永羁旅行役之苦的具体内容。

2、重点掌握“登高临远”四字是贯穿全篇的关键句。

“登高临远”四字贯穿全篇:起首“对”字已经隐含作者登高望远。上片的景物描写都是登高远望所见;下片直接点明“登高临远”,而下片的种种感受都是“登高临远”时产生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正是通过“登高临远”四字把前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

3、具体分析上片的结构。

上片按照先总后分的层次展开,分为四个层次;(1)点明时间,季节,写秋景全貌;并制造了气氛;(2)写无生命的事物,风;关河,残照;(3)写有生命的事物;花残柳败;(4)写长江,用一个“语”字给无生命的长江赋予了秋思。

上片写景,为下片抒情奠定了基础。

分析下片抒情转折的特点。

下篇抒情转折有三次:(1)“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不忍登高,却还要登高。(2)“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不想浪迹他乡,却不得不在他乡淹留。(3)抒情角度转变,“想佳人,——正任凝愁”,从自己转到佳人,又从佳人转到自己。写佳人对自己的思念,也是在写自己的思乡之苦。

重点分析“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内涵。

(1)长江无语,全不顾游子的秋思,反衬作者的愁苦之情。(2)作者自叹事业无成,年华虚度;(3)江水流入东海,而自己却无法回家。

重点段落分析:

家乡的一处景物篇5

1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禀赋

1.1自然旅游资源

1.1.1山水旅游资源。该县属江南丘陵地区,全县山地面积约25.1万hm2,占总面积的83.1%,森林覆盖率高达82.5%,有县级自然保护小区19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境内共有大小山峰219座,东部及北部山峰起伏,平均海拔大于1000m,中部与南部遍布低丘岗地,较多狭窄的沿河盆地夹杂其中,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大彰山位于婺源北部,山脉纵横百里,其中主峰海拨1630m,因自然生态景观独特,1997年被评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公山以理学泰斗朱熹而命名,山中有其祖墓,至今仍有朱熹手植的古杉群,目前已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当地还有郭公山、五龙山、莲花山等,海拔均超过1000m。婺源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境内川流密布,到处可见瀑布、飞泉、溪流、水塘及人工蓄水库,山水相映,美不胜收。主干河道星江河发源于东北部及北部的山脉,高砂水、横搓水、赋春水、小港水从婺源境南汇入星江河。婺源全县有516.4km的河流总长度,其流域面积达到2621.9km2,相当于土地总面积的88.97%。

1.1.2生物旅游资源。婺源拥有丰富的森林植被、良好的生态,珍贵的动植物更是遍布山野。据统计,该县草本植物有5000多种,木本植物共计有94科235属615种,而且名贵树种较多,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南方红豆杉、银杏、银杉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鹅掌楸、闽楠、樟树、花桐木、楹树等。挂牌保护的名木古树有6000多株。目前超过300年的古树有200余株,800~1300年的古树有32株,有文公山的古杉群,还有虹关的古樟,庆源村的古银杏、晓起村的老樟树等,均在800年以上。境内生存有20几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境内还有世界濒临绝迹的鸟种———黄喉噪鹛;有国家4A级景区、世界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鸳鸯湖,每逢冬季,湖内鸳鸯达2000多对,占全世界已知野生鸳鸯数量的2/3。

1.1.3天然岩洞群。灵岩洞群位于西北部古坦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岩溶地貌的代表,由卿云、莲华、涵虚、凌虚、萃灵、琼芝等36个溶洞组成。洞内泉流澄清皎洁,水石相映成趣,形态各异的石笋、石花、石柱、石幔更是琳琅满目。千百年来,灵岩洞群以它独有的“怪石、异水、奇穴”景观,吸引着无数游人。灵岩洞群至今仍保留有“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名人题墨2000多处。灵岩洞也因此享有“第一东南洞,历观唐宋游”的美誉。1993年灵岩洞群风景区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现为国家4A级景区。

1.2人文旅游资源

1.2.1明清徽州古村落景观。婺源现有村庄171个,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古建筑遍及县域。明清时期的古祠堂、官邸、民居、书斋、戏台、井台、廊桥、亭阁、宝塔、石雕、木雕、砖雕、石碣、石碑等遍布全县。目前婺源的古祠堂有113座,古府第28栋,古桥187座,古民居更是数不胜数[1]。该地区已有3个古村落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村”,分别为沱川理坑、江湾汪口和思口延村;有12个古村落被列为“全国民俗文化村”;有10个古村落被列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13处古建筑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建筑大多集中在沱川、浙源、江湾、溪头、思口、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古村落,这些古村落也因此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另外,李坑、延村、江湾已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江湾正在努力争创国家5A级景区。

1.2.2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地处“吴楚分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环境铸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婺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典雅的徽剧、古朴的傩舞、儒雅的茶道,精湛的“三雕”及歙砚制作技艺,彩灯、地戏、抬阁别有情趣,绚丽多彩,其中婺源傩舞、徽剧、“三雕”及歙砚制作技艺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婺源徽剧是一个古老剧种,徽剧的发展为后来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对其他地方剧种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对我国戏曲发展史的研究有一定价值。婺源傩舞风格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史研究的“活化石”。婺源歙砚是我国四大传统名砚之一,其制作历史悠久,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被历代书画家誉为“砚国名珠”。婺源“三雕”艺术是指古建筑中的砖雕、石雕、木雕,它随徽派建筑的兴起而发展。婺源“三雕”极具艺术价值,对当代的建筑艺术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婺源是著名的茶乡,自古文风昌盛,婺源茶道融入了儒家“敬、和、俭、静”的思想,表现出了“汤清、心清、气清、境雅、器雅、人雅”的特点。彩灯、抬阁、地戏均是当地节庆的一种活动形式,其中婺源抬阁还享有“中华一绝”之美名。

1.2.3历史遗迹。婺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境内至今存有大量的历史遗址及名人遗迹。善山商周遗址,文化堆积层厚达2m,面积约3000m2,出土有西周早期制作的兽面纹青铜鼎和商周陶器、厚始瓷器残片、陶纺轮、石礁、石网坠、骨针等古文物,为研究我国奴隶社会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清华古窑址自唐至明代曾生产过青瓷、影青瓷、青花瓷等日用品器具。吴楚分源碑位于婺源县北浙岭脊上,距婺源县城64km,碑系清康熙年间所立。横槎古战场,太平军与清军曾在此激战。春秋吴太子鸿墓位于婺源县湖山村水口,《江南通志》云:“勾践灭吴,流夫差二子,其长子鸿逃于此死,因葬焉。”其他还有西汉长沙王吴芮墓、五代堆婆冢、宋朝朱熹的紫阳镇一世祖墓和文公山四世祖墓、朱子庙遗址、明兵部尚书潘鉴墓、清皖派朴学大师江永墓。另外,鄣公山还是当年红色革命时中共浙赣省委所

在地。

1.2.4生态农业景观。婺源是全国首批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婺源有茶林约0.9万hm2,其所产绿茶具有“叶绿、味醇、汤碧、汁浓”等特点。婺源县内种有油菜约0.7万hm2,每年3~4月份,是婺源最美的时光,怒放的油菜花铺天盖地,蔚为壮观。婺源有荷包红鲤鱼养殖场,其所饲养的荷包红鲤鱼头小尾短,背高腹圆,全身色泽橙红鲜艳,形似荷包。1985年钓鱼台国宾馆将其列入国宴,受到外国元首的赞赏;1994年被选为江西省“九运会”吉祥物,赐名“跃跃”。江湾雪梨也是当地一大特色农业景观,婺源还有多处梯田农业景观及立体生态农业景观。

1.2.5全国著名的县级博物馆。婺源博物馆是国家重点博物馆,也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馆藏十分丰富,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可谓婺源人文古迹浓缩之精华。博物馆区面积超过50000m2,展厅面积超过6000m2。馆内藏有商代到清代文物1万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有近1000件,国家一级文物就有40多件。文物专家王世襄对婺源博物馆进行考察后,发出感叹:“数赣皖学问家多出水溪;愿区县博物馆皆步婺源”。

2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2.1乡村旅游资源种类多、质量高对照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初步统计,婺源共有旅游资源主类8个,亚类23个,基本类型53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4个主类,9个亚类,18个基本类型;人文旅游资源4个主类,14个亚类,35个基本类型。国家标准规定的8个主类旅游资源,婺源县全部都有,亚类旅游资源与国家标准的31个亚类相比,占了74.2%,基本类与国家标准的155个基本类型相比,超过1/3。婺源有珍稀动植物、自然景观等各类自然保护小区19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婺源共开发了25个旅游景区,其中有7个4A级风景区。2003年,婺源县作为“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2005年婺源生态农业旅游区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2008年被正式评为全国首批“中国旅游强县”。

2.2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相互辉映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相互交织、融合,又相互陪衬、烘托,为景区的综合开发及纵深开发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婺源自然景观类型多,包括山丘、谷地、怪石、独峰、峰丛、岩洞、瀑布、岸滩、河流、湖泊、驿道、森林、珍稀动植物等,而人文景观则有古村落、古建筑、古墓、古战场、摩崖石刻、碑碣、名人、事件、地方风俗、饮食习俗、民间演艺、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名人故居、观光农业、旅游节庆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合二为一地造就了“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湾、李坑、汪口、思溪、理坑等许多保存良好的古村落,与周边的山、水俨然一体,粉墙黛瓦的村落均被青山绿水环绕,其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出一幅山水画。婺源不仅景色秀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自古文人荟萃,曾有“东南邹鲁”与“书乡”的赞誉,有云“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鼎盛。

2.3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婺源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是多而散,且分布很不均衡。①旅游资源分布非常分散,不集中。婺源很多景点均无章地散落于境内,景点之间相距甚远。另外,还有很多知名景点靠近婺源边境,离县城很远,江湾、晓起靠近东部边境,理坑、大障山、灵岩洞靠近北部边境,而鸳鸯湖则靠近西部边境。分散的景点既给管理部门带来了挑战,也给游客带来很多不便。②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婺源目前开发了3条旅游线路,分别为东线、北线、西线。婺源自然景观多分布在北线和西线,西线旅游资源分布较少,且没有已开发的古村落景点,而东线则是古村落相对集中,很多历史文化名村及名俗文化村分布于此,但自然旅游资源比较缺乏。③旅游资源参差不齐。婺源虽拥有大量的旅游资源,但有些旅游资源因质量不高很难开发,如有些村落只有零星的或规格不高的旅游资源,很难达到开发条件。

3结语

家乡的一处景物篇6

---说说古诗中的白描艺术

安徽 鲍亚民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和彩色,后来借用、演化为一种文学写作风格或文学写作手段,即描写事物文字简炼单纯,不加任何渲梁和烘托。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一首描写美好春光的诗,画面非常优美。诗的语言精炼自然,音韵和谐婉转,读来意味无穷。诗人用白描手法把寻常话语点缀入诗,不假雕琢,不尚工巧,风味独特。诗的突出特点是,先构思“不觉”之图景来凸现“觉”的真意,寓“觉”于“不觉”之中。后抓住春夜这一特定时辰,在“觉”中写“不觉”,从而突现“觉”。尤其未句“花落知多少”,情致横溢:美好的春天是该珍惜啊!诗小含量大,意味隽永。全诗看似纯粹描写景物,好读好懂,却渗透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慨叹!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前两句集中写“我”的衰老,后两句集中写“童”之天真烂漫。“少小”与“老大”相比极写时间相隔之远,“鬓毛衰”的描写为“不相识”、“笑问”作了很好 的铺垫。“客从何处来”的问话,形象地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故乡的陌生。时间把“我”划为异乡人,可“乡音”却牢牢拴住“我”的乡思乡情。这首诗,纯用白描,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塞山寺,夜半歌声到客船”。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这首诗宏大开阔且整体相融,诗体清迥,不雕不饰,读来却形象生动,宛若图画展现眼前。诗作把形象、色彩、音响交织融汇,而且所写景物的远近、明暗、位置、层次又十分巧妙和谐。夜泊旅人的心情也与诗景融成一体,天衣无缝。从景物层次上看,远处是秋夜的霜天,无边的残月,啼叫的栖鸦;近处是江畔的枫树,渔舟的火光,桥下夜泊的客船。远与近,宏观与微观交融和谐。从景物色彩上看,有霜天残月,有江枫渔火,冷色与暖色分别交织在树、桥、舟、寺的阴影之中,使色彩呈现出或明或暗的景观。这夜泊的特有气氛,已使旅客产生孤寂之感,而震荡天宇的“夜半钟声”,更给旅客增添了满怀愁绪。诗作用纯然无饰的白描手法把景物、色彩、音响与游人的心情,揉合为一体,足见诗人艺术造诣之高超。

古诗中的白描诗,不事雕琢,胜似雕琢,不意渲染,胜似渲染;“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诗人用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事物和景象蕴含深挚的情意,用直白的描写直通曲幽的意境。我们在阅读时要细加体味。

家乡的一处景物篇7

[关键词]电影《暖》;美丽乡村;莫言;映像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创作的《红高粱家族》被张艺谋导演拍摄为电影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帮助莫言的作品顺利进入到影视世界,他的一系列作品开始被搬上银幕。作者早期创作的《白狗秋千架》于2003年被改编为电影《暖》,导演细腻展现了莫言笔下的美丽乡村,嫁接了文学和电影、乡村与城市、自然和现代的桥梁。影片《暖》将莫言小说中美丽的乡村形象搬上银幕,呈现出了原始乡村的自然美、原始美,将现代人的怀旧情绪、思乡意识洞悉得恰到好处。现代化的城市已经见不到任何原始而自然的风景,高楼大厦、水泥公路铸就了整个城市所有的住所和通道,人们每天都面对冷冰冰的人或物,这种无力感、落寞感使得大家开始向往乡村的美好图景,期望在精神世界里找到安稳的慰藉。莫言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小说《白狗秋千架》反映了中国城市和乡村发展差异的真相,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还未和乡村形成很大的距离,然而正是因为这点才使得作者笔下的乡村更具美丽、自然气息。电影《暖》在2003年被搬上银幕,此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浪潮,城市发展的速度匪夷所思,城市人的心灵世界也遭遇了从未有过的枯竭之旅,他们开始极度渴望回到乡村美好的环境和感受乡村独特的气息,这是对以往事物怀旧的重要表现。导演霍建起很细腻地洞悉到现代人的问题和需要,希望通过电影的形式来满足人们内心的渴求,呈现出莫言笔下的美丽乡村。《暖》的拍摄选择了江西古徽州作为基地,那里还保存着古代小桥流水、诗情画意的场景,这种对立于现代文明的环境正好符合了观众的内心追求,增加了这部电影成功的筹码。整部电影在凸显乡村自然气息的同时也引导了观众寻找自身隐藏已久的美德,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来审视自身的迷失之处,在电影的世界里获得新的启示。

一、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和电影《暖》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早期创作的小说《白狗秋千架》围绕着男女主人公在乡村发生的一系列戏剧性故事展开描述,是作者提出“高密东北乡”文学地理概念的首部作品,开启了莫言作品风格的新篇章。小说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井河十年后回到家乡引起的人或事的变化,井河在村头就看见了自己的初恋情人暖和一条陪伴他们一起长大的白狗,再次相见触动了他的情感和回忆,家乡的风景和人都让他进行了一次反省和洗涤。井河在上大学前曾经答应过暖一定把她接到城里去,但是暖在一次荡秋千过程中摔伤了眼睛,后因失明而下嫁给村里的哑巴,并为他生了三个哑巴儿子,婚后暖和哑巴的生活和谐而困苦。井河因为未实践当年的承诺而愧疚在心,所以他决定去看望暖一家人,井河了解了暖的处境后异常难受,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弥补对暖造成的伤害。在归去的路上遇到了白狗,他跟随白狗到了高粱地并看见了暖,暖提出想要一个会说话的孩子,这个请求让井河左右为难。

著名导演霍建起取材于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将其拍摄成一部以唯美乡村为背景的电影。现实生活艺术化是电影《暖》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导演希望用诗意化的乡村环境来淡化原著的凄婉感,散发出电影独特的魅力。中国乡土文化在这部电影作品中得以延续,通过优美的乡村、动人的情感来酿造电影气氛。对于观看过《红高粱》和《暖》两部电影的观众很难想象这两部电影原小说作者都是莫言。整部电影没有过多沿用小说中的气氛和主题,而是经过影片独特的手法来塑造主要人物和场景,只是通过小说叙事结构和营造的秋千意象来进行拓展。

电影《暖》虽然取材于小说《白狗秋千架》,但是两部作品在美学特征、表现形式上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小说映像化的过程已经消除了其本身的文字意义,通过破灭来获得重生。电影和小说的叙事逻辑完全不同,所以《暖》对小说进行了大范围的改动,使得两类艺术发挥出各自的特色。莫言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意在突破原乡神话的模式,将现实凄凉、灰暗的一面表现出来,旨在引起读者对生活和命运的深度思考,电影则不然,它极力营造出童话似的人物和环境,但是也并未落下现实的疼痛,而是通过一种温情的方式来告诉观众生活是美好的,在寻梦和怀旧的过程中我们总能找到抚慰心灵的地方,美丽乡村的呈现正是现代人极度渴求的环境和世界。

二、《暖》中对小说美丽乡村的映像

(一)优美的乡村风景

电影《暖》还原了小说中美丽的乡村,将潺潺的流水、青绿的山坡、宁静的夜空呈现给广大的观众。现代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迅猛拓张,高楼大厦、水泥钢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须接触、生存的环境之一,而乡村小桥流水、缕缕青烟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现代文化在给予人方便的同时也剥削了人们心灵栖息的权利。正是因为人们对乡村诗意的想象和怀念,所以导演将极其原生态的乡村风景搬上银幕。影片选择了江西古徽州作为拍摄基地,借助该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来打造小说中的世外桃源之境,无论是人还是景,都呈现出一种纯洁、干净的面貌。麦场的秋千给人眷恋的感觉,湿地的芦苇随风荡漾,好似一幅优美的油画,乡村道路两边堆积着黄灿灿的麦垛,一到夏天就长出绿油油的水稻,顺着电影镜头总是可以看到蜿蜒向下的小路,感受乡村中独特而清新的气息,仿佛置身于古代诗词描绘的田园中。作者莫言曾经对电影《暖》的成功进行过点评,他认为这部电影抓住了现代人内心的渴望之处,将优美的乡村风景作为电影的固定主题,满足了人们隐藏已久的怀旧情结。

(二)怀旧的乡村器物

影片《暖》通过突出乡村器物来勾起观众的怀旧情绪,旨在营造出乡村特有的韵味,延续中华民族优秀而久远的文化。在主人公井河心中,家乡不仅仅是那些人那些事,更重要的是故乡的打谷场,只要一看到打谷场他就有一股回归的感觉,稻谷的味道和打谷机的声响成为他儿时永存的记忆。影片中劳作的农具也是凸显乡村自然美、原始美的器物之一。对于农民而言,乡村器物不仅是劳作丰收的工具,更是他们的左右手,帮助他们获得生存的保障,农民通过农具来获得和土地交流的机会,赋予了他们极高的智慧。电影《暖》并没有凸显乡村器物的实用性,而只是作为一个电影的工具之一,农田的作用也不再局限在撒种、割稻,还成了乡村伙伴们游戏玩耍的地方。导演挖掘了乡村器物人文价值之外的意义,将怀旧基调附着在器物上,让观众感觉到乡村独特的气息。

(三)动人的乡村真情

《暖》的男女主人公帮助影片塑造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脉络,将美丽乡村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物、景延伸到情。男主人公井河是一个从乡村走到城市继而又回归乡村的游子,他对女主人公的追求以及乡村女性向往城市生活的情怀都在电影中得以呈现。暖从小就和井河一起长大,他们互相爱慕着,而哑巴却只是村子里放鸭子、干杂活的人,小武生是跟随省话剧团到村里表演的,暖便把走出乡村的希望寄托在小武生身上,此时的井河和哑巴都是怅然无措的,只能将这份真情隐藏在心。井河考上大学走出了乡村,他游走在城市边缘,再次回到乡村时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无根的游子,当看到自己曾经心爱的人和哑巴在一起时他心里五味杂陈。井河怀着愧疚感去看暖的一家人,当暖的女儿跑过去提示哑巴爸爸有客人来时他感到了恐惧,他害怕井河将暖和女儿带走,虽然井河说明自己已经在城市成家立业,但是这种恐惧仍未消失,女儿对井河的喜爱让哑巴感到难受,他对妻子和女儿的温情想说却不能说。暖和井河、哑巴、小武生之间的乡村真情令人为之动容。

(四)回归的乡村游子

男主人公井河因为工作的缘故需要回乡一段时间,他走在故乡的路上都觉得自己是被召唤回来的,走出乡村和再次回归时都让他感慨不已。乡村游子在电影中有着双重复杂的身份,首先他是以一个乡村人走进城市,对于乡村人来说这是一种至高的优越感和荣耀,可对于城市人来说他仍然不属于城市的一员,而只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游离在城市边缘,他无法对城市产生任何影响,自然也不会造成任何危机。从城市回到乡村的井河帮助乡村带来不一样的气息,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他能迅速、有效完成,他为以暖为代表的乡村女性带去了希望。井河的回归不仅是单纯的地理位置转移,更重要的是他重拾了自己儿时的乡村记忆,因为暖和对暖的承诺他决定留在乡村,帮助暖和暖的女儿实现她们的愿望。在哑巴等其他乡村人看来井河的回归带有一定的危机感,虽然他能解决乡村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对于哑巴的家庭来说这次回归也是一次颠覆,他们平静的生活从此被打破。游子的回归为美丽的乡村带来了一丝改变,导演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启示观众游子已经成为乡村一群独特的人群。

三、结语

乡村在电影中的呈现使得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人文环境,从而审视了自身对乡村渴望的需求。城市现代化发展越快和乡村的距离就越大,落后、封建成为乡村的标签之一,现代人在厌烦了城市冰冷的建筑和人心后才发觉到落后的乡村才是真正的心灵栖息地,他们试图去触摸乡村的优美和宁静,通过回忆来获得一丝丝的慰藉。乡村在缓慢的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较大的改变,现代器物、文化进入乡村,打破了这块土地独有的宁静,乡村人渴望进入城市的行为和乡村倾斜的变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莫言在创作《白狗秋千架》时所描述的乡村还未遭到城市快速进程的破坏,一切都是原生态、超自然的景象,乡村女性向往城市生活的本真、乡村游子生存于城市的艰难、乡村中人与人的真情都在小说中得以完美的呈现。导演独到的眼光挖掘到了小说的内涵之处,他深刻了解当代人内心的饥渴和怀旧情绪,通过电影的形式来还原乡村优美风光、风土人情是最恰当不过的形式,将最本真的事物艺术化,提高电影的文学内涵。

[参考文献]

[1] 刘丹凌,屈独芳.生活在别处――电影《暖》的文化阐释[J].中外文化交流,2004(12).

[2] 黎鲲.灵动・哀愁・悠远――从电影《暖》的意境谈起[J].南昌高专学报,2010,25(06).

[3] 魏萍,张清.从《白狗秋千架》到《暖》――对小说创作与电影表现的对比思考[J].电影文学,2006(02).

[4] 吕新娟.温情脉脉的忏悔――谈小说《白狗秋千架》到电影《暖》的演变[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家乡的一处景物篇8

走进周庄,转过隔开新街的影壁,像倏然闯进一处梦。你不曾料到,刚刚漫步走过水泥沥青堆成的寻常街市,怎地一下子时光倒流百年?眼前这长街曲巷、黛瓦粉墙,古朴中透着似曾相识的亲切,那亲切又翳着一层久违的新鲜。你生怕踏破这梦境,双脚蹭在石板路上,竟不知该向哪里迈步。

疑惑间,衣带般绕来绕去的水巷过来牵着你的思绪,由不得你再去打捞记忆深处的印象。你只须循着水巷去寻找,三步两步,一挂高挑的拱桥不经意地倚在石条岸边,精致得如镂空的玉环。小心踏上拱桥,周庄顿时立在面前。街楼古屋参差,逶迤着,摩肩接踵地向你涌来,倒显得桥下的水流淌得如静止一般。如果时间有分量,这河水远比古屋旧巷来得沉重。眼下它只是沉沉地绿着,像一整匹长长的翠绸向前滑动,滑过河棚,滑过埠头,滑过家家户户堂前廊下,滑向田野,又流成一条喧腾的河……

——选自谢大光《走进周庄》

【技法解读】

不同地点,景物往往风格各异。在江南,放眼望去皆是小桥流水;在戈壁,跃入眼帘的则是千里黄沙。由此可见,写家乡之景,关键在于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中国江南水乡的周庄,值得描写与赞美的景物一定有许多,最让人留恋的是什么呢?自然是周庄之水、周庄之桥、周庄之巷。抓住景物的特点雕琢,描绘出来的画卷也便不同寻常了。

【运用范例】

家乡的美丽在哪里

湖南益师艺术实验学校 唐博文

我的家乡益阳,没有雄伟的泰山,也没有神奇的漓江;没有独特的张家界,也没有诱人的桃花源。我真想知道,家乡将她的美丽藏到了哪里?

奶奶笑着问我:“孩子,你难道忘记了桃花江畔的那片竹海吗?”是啊,家乡不是有片广阔的竹林吗?放眼望去,不管是山上还是溪边,不管是河岸还是田边,不管是庭院里还是房屋边,处处长满了绿得令人心醉的竹子。阳光透过竹叶,斜照在清凉的地面,远远看去,就像一片片撒落在地上的碎银。听着奶奶的讲述,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欢乐的时光。爷爷自豪地对我说:“美丽的竹子,和桃花江一样有名啊,你可不能忘了它!”

妈妈笑着问我:“孩子,你难道忘记了洞庭湖里的那片荷花吗?”是啊,家乡不是有片美丽的湖泊吗?那次,在妈妈的带领下,我第一次来到了洞庭湖,也第一次看到了荷花。小船在那一望无边的洞庭湖里穿行,大片碧绿的荷叶不时撞入我的眼帘。它们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像一个个翠绿的大圆盘,又像是一把把撑开的小雨伞,把清澈的湖水映得绿绿的……看着这美丽的荷叶,我也不由得跟妈妈一起,吟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爸爸也笑着问我:“孩子,你难道忘记了会龙山上的那座古寺吗?”是啊,我怎么能忘记那个童年的乐园呢?在那里,我不仅坐上了过山车,还第一次见到了金碧辉煌的栖霞阁;我不仅坐上了观光椅,还第一次见到了充满神话的白鹿寺;我不仅坐上了飞天轮,还第一次见到了令人神往的立波亭……我清楚地记得栖霞阁上那副古迹斑斑的对联:“晋朝古刹,沧海桑田存胜境;明代浮云,青山绿水隐名僧。”当时,爸爸一边吟诵,一边与我说起了那些千年前的故事。我顿时发现,身边的一草一木原来是那么的美丽而神奇。

我明白了,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原来都是如此的美丽!此时,我真想大声地对您说:如果我是诗人,一定要用最美的诗歌去赞美她;如果我是音乐家,一定要用最美的旋律去歌颂她——我美丽的家乡——益阳!

【亮点解读】

写家乡的文章太多,想写出特色不容易。从内容的选择上看,本文突出了地域特点,就益阳这座江南小城而言,百里竹林、万亩荷花、千年古寺,无疑代表了她的灵魂。从切入角度看,用长辈们的“三问”引出家乡的三幅美景,可谓独具匠心。同样写景,前两幅侧重描写,第三幅重在挖掘文化底蕴。不同笔墨交相辉映,家乡美景也就尽收笔端了。

【新题演练】

题目:心灵深处有一种声音。

要求:(1)以记叙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2)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

【审题指导】

审题时有几个方面不可忽视:一、“声音”是写作的主体。站在物的角度,可能是自然里美妙动人的声音;站在人的角度,可能是人物感人至深的话语。二、“一种”限制的是数量。也许值得我们写作的声音有很多,但在这篇作文里,重点写到的只能是一种。三、“心灵”突出的是情感。也就是说,不能只是叙说或描写某种声音,而应该写出这种“声音”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与震撼。

【思路点拨】

上一篇:我的收藏作文范文 下一篇:池上的诗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