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的日记范文

时间:2023-12-06 10:24:51

放风筝的日记

放风筝的日记篇1

放风筝周记300字【一】

春天来了,温暖的春风轻轻的吹着大地。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徐徐的摆动着。这可是放风筝的好日子呀!今天,阳光明媚,也吹着风。爸爸说这是放风筝的好天气,于是我们全家高高兴兴地去辽滨公园放风筝。快到达目的地时,我远远望去,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五颜六色,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有的是机器猫,有的是绿蜻蜓,还有的是花蝴蝶……真是好看极了。

到公园后我和爸爸妈妈先到卖风筝的老爷爷的摊位前买了一个我最欢喜的“米奇”的风筝。我们拿着风筝来到了公园的空地上开始放风筝。我拿着风筝,爸爸拿着线轴,开始尝试着让风筝飞向高空。可是跑前跑后,左蹦右跳的,风筝像是故意考验我们一样,总是从半空中摔落下来,好惨啊!看着别人的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而我们的风筝好久都没放起来,真着急呀!我和爸爸互换了一下位置,我仍然也没将风筝放起来。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来,真是天助我也!爸爸喊了一声放,我赶快放线,啊!我们的“米奇”终于又飞上天了!慢慢地,我们终于掌握了怎样放风筝。只要一吹风,就赶紧放线。摸索着放了几次,终于让风筝飞得更高了一点。看着放飞的风筝,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坚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任何事情都会做好,做成功。

放风筝周记300字【二】

前几天,奶奶刚刚从西安旅游回来,她回来的时候,给我带来了3只他们那的风筝,我喊好奇,过去一数,哇,有25只小风筝真可以当一条长龙了,我带着我的“长龙”奔跑着,果然我感觉到了着种风筝与我们的风筝的不同之处,当时风很大,我们一只只的放不一会儿风筝就放了上去,不过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也试放了很多次了!我看着长风筝,兴奋不已,因为奶奶说我们的风和他们那的风不同,他们风是从小往上吹的,而我们着却是平的,不太飞的上去,不仅我们非上去了,还可以在不会放的人那吹吹小牛呢!

到一半是线没了,可是现在拉回来的话,手会被线磨破的,还是算了,没办法了我依依不舍的,慢慢,慢慢的放掉了风筝,我向风筝眺望,急速跑到家里拿来了望远镜看了好久,它就像仙女的飘带一样飞向“天庭”,我一直看了好久,终于它在一个山顶上消失了。我问哥哥:“怎么办,还没有玩够,它就飞走了,难道还有两只也是这样?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下次一定不要放完线,放到一半马上收回!”哥哥笑着对我说:“没事,如果你马上收回那就不好玩了,就一点也不快乐。”我点了点头,说哦!第二次,我们有去放了,这次风小了点,不过也飞上去了,后来,因为风小,第二只风筝成功收回!回来对奶奶说,我们两次都成功了,没什么和他们那不一样的!

放风筝周记300字【三】

寒假最快乐的事就是放风筝了,每年放寒假的时候,我和爸爸还有妈妈一起去市民广场放风筝。

我首先把风筝先拿好,然后妈妈把风筝拿起来,接着爸爸大声一喊‘‘放’然后妈妈使劲把风筝抛向空中,我飞快地跑去,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一下子断了,风筝飞呀!飞呀!飞到了电线上。

我飞快地跑到电杆下,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等风把它吹落!

我站在那里等风吹过来,我觉得风马上要吹过来了,果然一阵风吹来把风筝吹了下来,我赶紧把风筝接过来。

我真希望我也是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风筝。让我也来试试在天空飞行的快乐。

最后,我和爸爸还有妈妈一起从市民广场回到了家。

放风筝的日记篇2

――题记

我总是在夏日缅怀阳春的草长莺飞,那该是一种往日情怀。

我总是在秋季追忆盛夏的树木成荫,那该是一种往日情怀。

我总是在隆冬思念金秋的硕果累累,那该是一种往日情怀。

我总是在来年的春天怀念寒冬的片片雪花,那该是一种往日情怀。

我总是怀着崇敬之心去怀念那些已逝而又无可挽回的年华、那些事、那些人。

阳春,我爱看漫山遍野点缀青山的红花,爱走近去看上面采蜜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我更喜欢在周末的午后和父亲走在乡间小道上,觅得一块平整的土地放风筝。我们慢慢放出细线,待一阵春风刮来,便起步奔跑――我终究难以成为一个放风筝的好手,风筝飞到一半便会跌落。父亲总会笑笑,传授我他小时候放风筝的经验――熟练地跑动、拉线、放线。我记得有一次因为风大,我们也玩得尽兴,没有注意到手中线已不够,突然之间,风筝便挣脱,随风而去。我们喊着,追着风筝飞翔的轨迹跑去,终于在另一块农田里找到风筝,迅速捡起且高兴无比。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我和父亲拿着风筝走在乡间小路上,迎面碰上我的老师。老师看见了我,走近了,问我:“放风筝去呀?”“嗯。”我兴奋地答道。老师又说一句:“你好幸福……嗯……再见!”年幼的我,当时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现在想来,那时的我真的很幸福。可惜,那是往日,是一种往日情怀。

盛夏,是一个明媚而伤感的季节,我一直记得母校有几朵我不知名的花在这告别的季节开放。记得那年作为一个孩童迈入那陌生的校园,我第一眼便可望见那鲜红的灿花。那六年,我哭过、笑过,一切都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暖人心。记得那个夏末,我们在懵懂中接过那红领巾,我们只知道戴上那红领巾我们便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也记得两年前的夏日,我们的母校第一次为毕业生举行送别仪式。在“今天你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你为荣”的口号呼喊下,我们走出那生活了六年的校园。那曾经的孩童时代属于往日,是一种往日情怀。

我还会在不经意间想起秋天,一个伤感、离愁与丰收、喜悦交织的季节。但是很可惜,现在我的笨脑暂时想不起那些往事。

严冬,寒冷中从来不少温情。我始终记得那一天,父亲为了给我送一碗面条,衣冠不整的样子。那是往日,是一种往日情怀。

我总是在逝去后才怀念往日,我,是不是有点后知后觉?

点评

本文语言虽然不华丽,但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文章情节多变,出人意料,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情趣性。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的形式,层次分明,思路清晰,以设问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放风筝的日记篇3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捂了一冬的人们无不陶醉在明媚的春光中。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人们陶醉于清新的空气中,无论城市乡村,人们放飞风筝的身影随处可见。

我国古代称放风筝为放鸢。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可见放风筝是极富情趣和养生意义的雅事。其实,放风筝不仅是百姓喜爱的文娱活动,而且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早在南宋时就有了“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泄内热”的说法。《燕京岁时记》里还有“放风筝,最能清目”的记载。

春季放风筝还是一项有益的体育健身活动。寒冬腊月,人们久居室内,气血郁积,春季到室外放风筝,可以呼吸到负离子含量高的新鲜空气,清醒头脑。放飞风筝,牵一线而动全身,放线收线,前倾后仰,时跑时行,时急时缓,动静结合,张弛相间,手脑眼协调并用,活动周身关节,是一项很好的全身运动。花开日暖的春季,“阳气生,发”,到户外放放风筝,可以使自身的“春气生发有序,阳气增长有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放风筝可以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获得消淤除热、祛病强身的功效。同时,放风筝时,昂首翘望,双眼极目蓝天,远望风筝飞行,能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改善视力、预防近视的目的。

放风筝,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放出精彩,超然自逸于生机勃勃的天地之间,大脑思维高度集中,内心世界的杂念随之烟消云散。什么烦恼忧郁、悲伤苦闷,一起随飞扬的风筝飘向蔚蓝的天空,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获得满足和愉快。

放风筝,老少皆宜、简便易行、省钱、无污染,目前在国外已有风筝医院、“风筝康复疗法”等等,在治疗神经衰弱、精神忧郁、食欲不振、高血脂、高血压、少儿发育不良和智力低下等多种疾病方面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近年来,我国每年都要举办风筝节,吸引了海内外的大批游人,风筝比赛还被列入国际化的大型体育项目中。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放风筝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外伤和交通事故。

放风筝的日记篇4

将竹篾浸水,待竹篾柔软时取出,再取一个长度切开,修成半圆,测好角度,最后用马拉纸糊上――这便是我的第一个风筝。老家土屋的光线不是那么明媚,略微的暗淡里却积淀着爷爷的似水年华。

犹记得那时,薄薄的阳光轻柔地洒着,地上还是新绿,风筝投下一个黑点儿。“爷爷,爷爷,给我,你玩了很久了!”我矮矮的身影一蹦一跳,一心想够着那根几近透明的线。“好,好,给你,小心点。”玩至高兴时,偶然回头,爷爷沧桑的容颜放着异常的光彩。

成长的脚印深深浅浅,不经意间,学业越来越繁重,也许久未放过风筝了。一次爷爷走近我书桌时,他的嘴巴张了张,却欲言又止。

记得那天,我看见爷爷坐在小院里,孤独地望着天空风筝的身影发呆,我看见他的眼中满是翻阅往事的迷醉……

“哎,孩子长大了,没空陪我这个老头子放风筝了。”爷爷轻声叹着。我明白,爷爷的心中有着别样的落寞。听着这句话,我的心不由一震。

是的,我已经记不起何时开始没有和爷爷放风筝了,也不知道爷爷最后为我做的那只风筝现在何处。

爷爷起身,走向了家里的小阁楼,紧接着就传来一片翻动的声音。我心生好奇,也上了阁楼。

一只大木箱已经被打开,我看见爷爷手里拿着一只风筝,正慢慢舒展风筝的两翼,还用嘴吹去上面的灰尘……

“爷爷,这风筝还能飞吗?”我问道。

“能啊,能啊,我稍微修整一下就能飞,这就是我为你做的最后一只风筝,都放在这里好多年了呢。青青,想去放风筝吗?”爷爷的眼睛里放出异样的光彩。

空气被漂洗得一片澄澈,我和爷爷来到河边宽阔的草地上,那里已经有许多孩子在放风筝。水面轻泛柔波,流转着纸鸢的倒影,也拨动着我的心弦,儿时的那段质朴的时光从我心头流过。

以前总是爷爷拿着线跑着,将风筝飞上天后,才将线轴给我。这回换我了,我拿着线,向前跑着,爷爷在后面,替我摆好风筝的羽翼,也跟着跑。不知何时,爷爷轻轻放了手,风筝飞上天了,和着风,在流淌的阳光中轻舞。可时光逝去,年华老去,爷爷已无当年的意气风发,没跑几步,已有些踉跄。看着晚霞中爷爷日渐佝偻的背影,我不禁有些辛酸,我不知我不见风筝的这些年,爷爷老去了多少?

与风筝再见时,我发现儿时的那段柔软的时光夹着淡淡的心酸,款款走来。与风筝再见时,我明白了,寂寞的人儿更容易老去,也许,我们的脚步再匆忙,也要停下来,多陪陪老人。

放风筝的日记篇5

-----题记

现已经8月,已经快接近夏天的尾巴。即将迎接的是深深的秋季,那是一个收获的节,也是一个渡了一层金色的日子。在那个季节里,对于农民来讲那是一个映像深刻的季节,因为大自然会在这个时候会给你回报,用回报换你的汗水与辛勤。当然作为现代人类来讲,这样的秋季其实没有什么别。 湛蓝的天空,徐徐的微风,一定要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孩子,拉着风筝,奔跑在田野上这样的画面才算完美。但现代的都市,已经看不到这样的身影了,或许在那么一隅可以偶现那么几个特例,那是多么的痛,努力的挣扎,生生的在天上拉开那么一个缺口,努力的拽动手中绳索,风筝偏偏飞得左右晃。远远看去,风筝像是喝醉酒的子,摇摇摆摆。风筝借着风的力量,努力想挣脱绳索的牵绊飞向那湛蓝湛蓝的天空,投入到那暖暖的云朵里,但还是跌了下来。那是绳索的错?不是,是找错了时机。

人生有几个值得这么跌跌撞撞呢,或许背负的太多,牵绊的太多,地点也选错了,时机也错了,换一个风筝是看看吧,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看法,所以最终留在手里的风筝,都是那些有着无数痛楚的经历。看着这些残破的风筝,这种痛,更使我难以忘怀,拿在手里的风筝抓得更紧了。

或许有些人会说了,咱换一个地方,找一个风大的。换换绳索,渐减负重,加加绳子的长度,少点牵绊,或许就会好的。换大海边吧,风大,沙滩大,视野开阔,人间仙境,一定可以把风筝放的很高很高的,确实不错。但是现实呢,或许不仅仅如此。你拉着风筝的一头,在沙滩上尽情的奔跑,看着风筝被风被云托起的时候,心底或许有无数的欢颜,那一刻真的很快乐,但是这种开心或许是不长的,隐藏着许多未知。或许一个大风就能够轻易拉断绳索,带走你的一切,留下的仅是绳子的另外一头。

或许还有人会说,你还可以继续放飞,你的运气并没有那么差,世界是美丽的,时间是公平的。是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痛楚并不会消失不见,但是快乐也是都在的,痛并快乐着。

大家都去放一放手里的风筝吧,失去的我想哪天,风自己会把它带回来的。敢于去尝试,即使满身伤痕,敢于去面对,即使伤心。如果不放飞,或许以后等你没有那个能力的时候,你会陷入无限的懊悔和无限的如果假设中,撩开心底的痛楚,晒晒太阳,准备迎接下一次的飞翔。

放风筝的日记篇6

曾经以为你就是我的天空,不管怎样,我都是你天空中飞翔的那只风筝。如今我的天空已经破碎,你再也不能为我撑起那片天空,再也不能陪我飞翔……十六岁的天空,我只能独自飞翔……

——题记

风筝

记忆里,你的手总是大大的,我的手总是小小的。你的手总是灵活地把风筝放到天空中,而我呢,拍着手,只能笑着,嚷着,跟在你身边跑。把头仰得高高的,看你放的风筝是那样的高。还记得吗,我曾问过你,为什么你总能放得那样的高,而我不行。你只是看了我笑了笑说:“因为你也是一只风筝,那有风筝放飞风筝的呢!”一句玩笑话,当时我很纳闷,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怎么会变成了一只风筝呢?望着我一副纳闷的神情,你笑了。并且指着天空被线拖曳的风筝问我:“如果风筝线断了,那么风筝还能不能在天空中飞啊?”那是我竟是如此的天真:“那风筝一定会哭的,因为它失去风筝线后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想飞哪就飞哪。那个风婆婆一定会欺负他的。”你听后,依然是笑而不语。

断线

每一个春天,你总会带我去放风筝。你说,你最喜欢放风筝。喜欢看风筝在蓝天下自在地飞翔。因为风筝总是勇敢的飞向天空,从不畏惧前方是否有着荆棘。即使是断线它也不会停留,还是会坚持一直展翅。

而今风还是那样暖和,又是一个放风筝的好时节。可你却再也不能陪我放风筝……医生说,你的生命将结束在这个风筝满天的季节。

自始至终,潮起潮落,一切都像一场梦。梦中,你苍白的脸上一双深邃的眼睛望着我,然后渐渐闭上了眼睛,再也睁不开了;梦中你的手是那样冰冷,然后从我的手里滑落,最后这冰冷的温度也不给予我;梦中,你那英俊的容颜被那块白布蒙上了……

啊,人生如梦,我多希望这是一个真正的梦。或许吧,它是一个梦。只是这场梦中,你再也醒不过来了……

飞?

我如一个断线的风筝在破碎的天空里摇曳着。我觉得有点茫然。我还能飞吗?

窗外有几只风筝在天空嬉戏着。空地里,孩子跟着父亲开心的跑着。铜铃般的笑声在我听来是那样地刺耳。我仿佛看见从前的我。可是,如今已经无数人非。阴阳两隔,思恋像一把利剑。每次都把我刺得伤痕累累。

悲哀,隐在无边的黑暗中瑟抖;麻木,躲在心的角落哭泣;灵魂,早已自由,在美好与丑陋中,编织着自己的归宿。

你知道吗?我真的很想你。我再也找不到从前那个优秀的我。我再也飞不高。我不能和你分享什么,也不能再与你一起放风筝。我只能在梦境里,苦苦寻找着你模糊的身影。我恨上帝,我恨命运,将这一切给予我。

难道生命真的是那么脆弱吗?仅仅是一个过程,一个转瞬即逝的过程,短暂得如天穹中一颗消隐的流星?

天空仍是如此灰暗,再也恢复不了神话里的那般美丽。我茫然,我消沉,我不知道我该何去何从。

独自飞翔

十六岁,失去爸爸的第一个生日。妈妈给了我一和磁带和一封信,她说,这是你给我留下的。

女儿:

生日快乐!我知道此时我已不在你身边。再也不能和你一起放风筝。你也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

其实你是一只风筝,一只属于爸爸的风筝。或许以前爸爸是你的风筝线,是你的天空,带你飞翔,保护着你,而现在风筝线断了,天空也有了阴霾。但是不要害怕。没有风筝线的风筝依然会飞翔,即使是在阴霾的天空中,风筝也能飞得很高很高。十六岁你也该长大了,你要勇敢的飞,虽然起飞的时候很困难,飞行的时候会遇到挫折,但是相信自己,只要你能飞你就能成功。爸爸会陪伴着你一直一直……人世间的爱不会因为死亡而结束。

I Believe I Can Fly,爸爸希望你做到。

很短的一封信,可包含着太多的爱。看完信我已泣不成声。我知道这是你在生死挣扎时,给你所牵挂的女儿留下的。爱,博大,深沉。爸,十六岁,我的天空虽然不再完美,但我依旧会飞。因为爸爸在,因为我相信我能飞……

If I can see it

I believe I can fly

Then I can do it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

If I just believe it

Spread my wings and fly away

放风筝的日记篇7

论文摘要:风筝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一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风筝文化逐步成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与中国的习俗、节日、文化融合使风筝的内容更加丰富,最终形成具有浓郁东方文化色彩的中国风筝文化。

风筝是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的一项群众性体育娱乐活动。我国是风筝历史最为古老悠久的国家之一,放风筝是老幼皆宜、健康身心的娱乐性体育活动。它既能就地取材、制作方便、容易普及,也可以精细制作,显示不同民族的精湛工艺水平和美术构思。近年来,由于放飞技术的发展,风筝日益成为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所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放风筝也逐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受欢迎的媒介。

风筝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大约在十二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从此,这项古老的活动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发展,形成各有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特色。可以想象,人类在开始发明风筝的时候,一定是在追求一种神奇。一种能由人类自己驾驭的飞起物,足以让人高兴至极。因为那时毕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风筝开始寻找运用之路,具有传统历史的中国文化开始向风筝这一工艺中融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土地上,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越是历史久远的东西,留给后人的悬念越多。像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很多追宝寻艺的故事,也只是小说中的内容,很难考究其历史的真伪。风筝,在中国的历史上,在过去的历史上,一直被视为是一种“雕虫小技”。在历史记载的文史资料中,有关风筝的内容很少,人们仅能从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载中寻觅风筝的起始源头。

1 风筝的起源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1.1 斗笠、树叶说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在空中飞行。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1.2 帆船、帐篷说

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已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后来又有了帆船。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1.3 飞鸟说

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因而有人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风筝因此而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据中国的史料《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2 风筝文化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对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图案,称为“双凤朝阳”,它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2.1 求福: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经过充分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传统的北京沙燕风筝中,以“福燕”为代表,在整个硬膀上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其它的取其寓意的风筝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献寿”、“五福捧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五福献寿”等,周代《洪范》篇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寿。其它的求福吉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制的搔杖,专搔手够不到的地方,因能尽如人意而得名)。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还有“连年有鱼”、“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2.2 长寿: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有万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享几千年寿命的仙鹤及色彩缤纷的绶带鸟,有据传食之可以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达长寿的“寿”字有三百多种字形,变化极为丰富。源于佛教的“万”字纹样,寓“多至上万”之意。在沙燕风筝中,腰部的图案就多为回转“万”字纹样。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还有“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

2.3 喜庆: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喜喜”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喜喜”风筝碰等,与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庆有余”,“福禄寿喜”,“双喜福祥”。喜庆图案颇具情趣的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吉、百寿、百福、百喜等图案,如“百鸟朝凤”。寓美满婚姻、夫妇和谐的还有鸳鸯图案风筝等。

2.4 吉祥:龙、凤、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龟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后来以龟背纹代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关于龙的话题,中国是个尚龙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龙是有着特别的意味,龙是有着鹿角、牛头、蟒身、鱼鳞、鹰爪的神奇生物,被视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以瑞禽仁兽及其它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中国传统风筝——龙头蜈蚣长串风筝,尤其是大型龙类风筝,以其放飞场面壮观、气势磅礴而受人喜爱。

3.民俗文化对风筝的巨大影响

民俗文化是传承文化,是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民俗的社会现象。风筝,作为一民俗事象,它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与诸多民俗事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着民俗文化的巨大影响。这既表现在风筝的题材方面和扎制绘画方面,也表现在风筝的放飞方面。动物是风筝题材的重要方面,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有,如龙风筝、凤风筝、仙鹤风筝、孔雀风筝、鹰风筝、燕子风筝、鸳鸯风筝、蝴蝶风筝、麒麟风筝、狮子风筝、十二生肖风筝、鱼风筝等等。这些大量的动物题材的风筝的出现,应该说与对动物崇拜是分不开的。例如,“龙”风筝和“凤”风筝的出现,确切地说是人们对“龙”和“凤”崇拜的具体体现。龙,是人们幻想的动物,传说中的四灵之一,是掌管雨水的神,《山海经》中有“应龙畜水”,“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之说。龙能给人带来祥瑞,具有变化的神力。在上古神话中,人们则把黄帝的形象和龙联系在一起。《左传·昭公十七年》记:“太昊氏(伏羲)以龙纪,故以龙师而官名。”《补三皇本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阙里志·古冢》有“黄帝生寿丘”的记载。炎黄子孙便自认为是龙族,龙的后代,龙的传人。云南哀牢少数民族以“龙”为图腾标志,世代相续,皆身画龙,衣加尾,以示为龙的后人。龙还是封建社会皇权的象征。今天,人们仍以“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对“龙”的崇拜,产生了“龙文化”,便有了以“龙”为题材的“龙”风筝。

风筝在艺术家眼中是工艺品,因为它是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它的出现源于人们对天空的好奇与渴望,两千多年前,它承载了古人的梦想乘风而起,从此期望自由的心得到慰藉;而后它不仅担负起通信的重任,还渐渐将文化、娱乐、健身融于一身。千百年来,尽管风筝的形式不同,但是,它却一直与中国的民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它生自民间,所以具有质朴健康、寓教于乐的特点。在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独特民族审美观与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像其他文化现象一样,风筝在审美风格方面也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区不同,风筝的风格也各有千秋,唯其如此,风筝的王国才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

4.结语

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参考文献:

[1]柴茂智.风筝.北京出版社,1991.

[2]梁俊雄.试论我国民间节目的体育文化特征.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3.

[3]朱鹰.风筝.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放风筝的日记篇8

一把特殊的椅子――让每个孩子都参与

走进新装修的牛顿实验室,满以为会看到窗明几净、桌椅摆放整齐的场景,没想到眼前的实验桌摆放得有些零乱,14张实验桌并不是整齐排列,而是按功能分成两个区域,前面7张,后面7张,前面每张桌子下面有4把椅子,后面每张桌子下面只有1把椅子。这样的教室布局是老师们共同商量决定的。这14张桌子把教室分成了两个区域,前面7张桌子是孩子们的交流区、研讨区,后面的7张桌子是孩子们的活动区(实验区、观察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一节以探究为主的科学课,总会有大量的实验用品,而孩子们由于年龄特点自制力不强,总会受到这些材料的干扰,影响了思维活动的深入。老师们采取的方法一般为“自助餐”,在教室的一角放上这节课所需要的实验用品,由专人领取,但这样做比较耽误时间。于是,我们将教室分区,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后面的专有区域开展,探究结束后回到研讨区进行小组交流,这样学生在研讨、思维、观察、交流等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活动区的每张桌子下面为什么只有1把椅子呢?谁坐呢?在以往的实验课教学中人人都爱做观察员、实验员,没有人爱做记录员,但是科学实验的记录又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为了让学生重视记录,科学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轮流让学生记录,还专门为记录员准备1把椅子,这样记录员就可以坐下记录了,而其他学生站着观察也比较方便,所以我们决定只给记录员留1把椅子。

这把特殊的椅子,让我们看到科学教师们正在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他们眼里不再是整个森林,而是一棵棵树木,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孩子。从他们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记录这件事就能看出他们肯定是用心琢磨了。他们想尽办法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发展。

一本特殊的“科学书”――让每个孩子都能创造

开学初的组内研讨会上,科学老师们谈到学生对做实验非常感兴趣,但都为不重视科学记录头疼,教研组长李实老师介绍了她的经验――自制“科学书”,给科学记录本改个名字,由孩子自己写科学书。告诉孩子们,这本书不是印刷的,而是书写的,因此全世界只有一本,无法复制。每个孩子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编者和修订者,因此从头至尾都要为这本书负责。书的内容是科学课探究过程中的内容,同时要在留白处写下自己的思考和困惑。为此,6年级(4)班的学生开展了这样一项课后探究活动:孩子们要查找中国珍稀动物资料,在自己的“科学书”上制作一张珍稀动物分布图。李实老师安排的时间是三个星期。一个学生家长在第一个周末就给老师发来短信:“李老师:您好!我是小宋的妈妈,冒昧打扰您……小宋天天查资料,又写又画,乐此不疲,不让我们插手代办……孩子的学习劲头让我们很惊讶”。

第二天李实老师找到这个学生,拿过她的“科学书”,看见每页都是那么整齐,尤其是在思考栏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的想法。李老师高兴地笑了。学生在做“科学书”时,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完成学习任务,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学会了分析、思考。为了完善自己的“科学书”,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一个个探究活动中,在学习中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一次特殊的比赛――让每个孩子都被肯定

3月27日那天学校的操场上可热闹了。你要是问为什么这么热闹?就连一年级的小同学都能告诉你:“今天是挑战王日,同学们都出来放风筝了。”是的。本月挑战王日的主题就是放风筝。本次挑战王日的项目除了常规项目“纸结构”和“纸飞机”项目以外,重点打造的是“风筝”项目。

六年级(2)班的李怡然同学是挑战王俱乐部的部长,她告诉我们本次挑战王日“风筝”比赛的评比内容包括“谁的风筝最大”“谁的风筝最小”“谁的风筝最长”和“谁的风筝最怪”。

早在一个月前挑战王俱乐部的同学们就向全体同学宣布了风筝比赛的规则、注意事项。他们还制作了海报、演示文稿,利用广播时间讲解风筝的做法,还为同学们发放了制作风筝的主要材料――竹条。

同学们拿到竹条后在班主任、科学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下,做风筝、放风筝。很多老师也加入了放风筝的队伍,有的老师玩得比学生还高兴。李实老师说:“放风筝不仅能让我们跟孩子们更亲密地接触,这项运动对我们的颈椎也有好处,我们以后要多放放风筝。”

校园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挑战王俱乐部的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专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校园里为全校师生创造了很多快乐的瞬间。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多一批被肯定的学生。

一次特殊的“科技节”――让每个孩子都有选择

2012年10月27日,“挑战天下”――中关村第一小学第九届科技节顺利举办。在这次科技节上我们又有很多新的做法,我们努力践行的思路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在团体竞赛环节,各个年级都投入到自己的竞赛中。三年级的学生乘着自制的纸船参加“纸船载人”项目的挑战。同学们坐进自制的纸船在小操场临时搭建的水池里急速前进。四年级学生设计制作了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六年级同学们精心制作的桐木条结构在喝彩声中经受着一次次的撞击,整个赛场一片热闹景象。

在挑战小屋板块中,学生们更是将科技精神进行到底。“挑战小屋”比赛激励着学生们不断克服困难继续闯关,在56个集动手动脑于一体的挑战活动中,实践所学的科学知识,体验动手参与的乐趣。此次活动的大部分项目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并准备相应的材料后组织同学参加的。新鲜刺激的疯狂科学体验让学生们大饱眼福。

看着学生们意犹未尽的样子,可以看出,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更加浓郁了。而这也正是学校为学生们安排大量科学课程、举办科技节的初衷,希望孩子们在不断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收获知识,获得成长,做最好的我。科技节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给学生创造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通过选择,去尝试、去发展自我。

上一篇:认命书范文 下一篇:婆媳关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