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日记范文

时间:2023-09-15 19:39:15

放风筝日记

放风筝日记篇1

因为无事可做,孟大爷经常与老伴一起在离家不远的广场上放风筝。饮食上老伴给他控制得很好,加上自己几乎每天的放风筝运动,孟大爷的血糖倒是一直还算平稳。要说起孟大爷与风筝的感情,那可真是勾起了他最想说的话题。孟大爷生在“风筝之都”潍坊,那里的风筝文化可谓悠远深厚。光是他的故乡,孟大爷就说起来停不住嘴。

“风筝之都”潍坊

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这里是中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风筝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郑板桥也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潍县志》记着:“清明,小儿女作纸鸯,秋千之戏,纸鸯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清末,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全国许多地方的商贾都来潍坊购买风筝,一时间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

潍坊还举办国际风筝节,这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每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风筝都潍坊举行,自一九八四年开始,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

去年4月16日,中国潍坊举办的万人同放风筝活动,以10465只同时放飞的风筝,刷新了2010年加沙6198人在此项目上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放风筝之益

放风筝是孟大爷从小的爱好。与每个潍坊人一样,孟大爷也是以风筝为荣的,说起来就滔滔不绝。对于放风筝对身体的好处也是。

孟大爷说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可以舒展筋骨,让身体随着放飞的风筝而不停地移动,从而活动四肢百骸;同时,由于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获得消除冬日气血积郁、祛病健身之功效;此外,放风筝时,双眼面对蓝天,飞行的风筝千姿百态,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近视和弱视。

放风筝也是一项健脑运动,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仅仅处理好放风筝和风向风速的关系,就得让放飞者动一番脑筋:风筝飞起来的必要条件是地面有风,但风速过大也不好放飞,因为这时空气水平方向力量过大,风筝不易“抬”上来,也很难控制;放风筝最怕的是风向不定,因为此时风筝最容易“栽”下来。

放风筝能使人情绪开朗、心境愉悦。放飞时,大脑高度集中,无疑会消除人的内心杂念;放飞者极目蓝天,其心胸也会感到开阔;此外,选择景色怡然的室外环境,放飞风筝,如同一次人与自然的美好对话。

风筝的原理和类型

孟大爷开始自己做风筝也是一次突发奇想,尽管他身在“风筝之都”,但是从小就背井离乡的他,并不会制作风筝。一次与朋友放风筝后,朋友调侃他,作为潍坊人,他应该会制作风筝啊。于是孟大爷开始学习制作。这说难不难,说易也并非易事,不过这学习和制作过程同样也给孟大爷带来了许多的欢笑乐趣。

孟大爷首先了解了风筝的原理和类型。孟大爷说,这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孟大爷说,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至今还展示有中国风筝,都认为它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而且风筝对后来的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类:①软翅风筝。一般常见的禽鸟风筝属于此类。②硬翅风筝。常见的元宝翅任务沙燕风筝即属此类。③龙型风筝。主要以龙头蜈蚣风筝为主,也是潍坊风筝的一大特色。④板子风筝。即人们传说的平面形风筝。此类风筝较多见,扎制容易,飞升性能好,又适合表现多种题材,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一种。⑤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⑥桶行形风筝。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的风筝,像宫灯、花瓶、火箭、酒瓶等皆属此类。⑦自由类。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

制作风筝

风筝的制作方法可以分为扎、糊、绘、放四个步骤。扎就是扎制风筝的骨架;而糊就是将纸或都是丝绢粘贴在扎好的骨架上;绘就是在糊好的风筝上作画;最后一步就是拴角线,而后拿风筝去放飞。

孟大爷给记者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风筝制作过程:

1 用小锯在每根木棒的端口处锯一个缺口(见图5-1)。

2 测量出其中一根木棒的中心,做个记号,并把这个记号放在另一根木棒的一点上,这个点距这个木棒的一端距离是20厘米(见图5-2)。

3 用木胶把交叉的两个木棒粘在一起,用绳子缠绕几下后捆起来(见图5-3)。

4 拉直绳子,沿着4个被锯开的小口,缠出一个风筝的外框(见图5-4)。把绳子拉紧,然后把绳子的两头系成一个结。在木框的四端被绳子缠过的缺口处,每处都再用绳子用力绕几圈后拴紧。现在,风筝的框架已经完成。

5 把风筝的框架放在一个塑料薄膜上,以便做出一个样本。样本要画在沿着风筝框架线周围外2.5厘米处,以便允许多出的边折过来盖住绳子。

6 沿着画好的线,小心地剪出样本。然后把多出来的塑料折上包住绳子,用胶条把它们黏紧。

7 用一根绳子系在横向木棒的一端的缺口处,把这根木棒弄弯曲约10厘米的弯度,然后把绳子的另一端系在横向木棒的另一端。

8 加上套,在两根木棒的交接处的地方弄一个小孔,用一条大约150厘米长的绳子,把这根绳的一端通过小孔拴到木棒交又处,把套的另一端拴在风筝底部的木棒缺口处。

放风筝日记篇2

记住了吗?^_^

风筝飞起来了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几个小伙班最大的快乐就是放风筝了。 星期天的中午,我约上几个好朋友到草地上放风筝,首先,我们先分工,谁牵线,谁举风筝,接着我们各守其责,我双手高高举起蝴蝶风筝,代兆龙双手紧紧的抓住风筝线,王小帅站在一旁喊着:“1-2-3放!”我举着风筝跟着风筝跑了一段松开了手,风筝摇摇晃晃的飞起来了。

不一会儿,风筝高过树梢了,“太好了,风筝飞喽,哈哈哈……“王小帅开心的叫着,我也跟着风筝飞起的方向一边跑一边喊着:“风筝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 看着越飞越高的风筝,我仿佛也飞到了高空,自由快乐的飞翔!

记住了吗?^_^

放风筝日记篇3

放风筝的原因唐代诗人高骈写有《风筝》一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入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风筝真正的命名,《询刍录》记载: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对,后于鸢首以竹为笛,风入笛管发出悦耳之声,好似“筝”鸣,俗称风筝。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在古人眼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所以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这个习俗在《红楼梦》中就有:当风筝放飞升高后就有意把引线剪断,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它可以带走晦气、烦恼、苦闷、忧患与病痛。于是有人便将自己的苦恼事写在纸上,扎在风筝上,让它随着风筝一去不复返。值得一提的是,人们还常常在清明节放风筝。放风筝作为清明习俗之一,流传已久。从元宵节后放风筝活动一直持续到清明节,所以古时也把清明节称为“风筝节”。古时放风筝是一项具有意义的户外活动,目的是为了放掉身上的“晦气”。

当然,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放风筝早已冲去旧时的“巫术”色彩,人们只不过是借此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已。如今放风筝成为了一项颇受大众喜爱的娱乐活动,人们在户外放风筝大大舒展了平日紧张严肃的气氛,调节了忙碌的生活节奏。

清明节要踏青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着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 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赵之珩表示,由于全国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因而踏青节也就有先有后。农历二月二为福建一带的踏青节,三月三为陕西一带的踏青节。北京、东北由于春来得特别迟,到了五月初五才开始踏青。由于踏青是一项有意义的习俗,因此代代流传。

放风筝日记篇4

论文关键词:童年,风筝

 

我的童年是孤独的。曾有许多的日子,我是独自与我的风筝共同度过的。

六岁那年的初春,我着了魔一样地迷恋上了风筝。我家在村子的最南头,南面是个偌大的大土坑,土坑以南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地。那时小年还没过便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孩子在麦地上放风筝了,而后放风筝的人就越来越多了。一个暖暖的下午我一个人走出院门,一抬头看见高阔的蓝天上正飞着数不清的花花绿绿的风筝,一下子震惊了。在那以前我好像没见过放风筝,或者说没注意过,更没见过那么多的风筝一块儿放。坑南的麦地上,好多大大小小的孩子正在欢快地放着他们的风筝,有的来回地走着,有的将线一扯一扯的,还有的正在飞跑着放飞自己的风筝。就在那一刻,我对风筝着了魔。我久久仰望着天上那数不清的风筝,一种狂热的羡慕在心中迅速地滋长着……

回到家里,我迫不急待地向妈妈要起了风筝:

“妈妈妈妈,我要放风筝,你给我买只风筝吧!”

然而妈妈却一口回绝了,说一只风筝要好几块,还要买线拐子,下来要十几块呢。这是我所预感到的,因为一来我的年龄还很小,二来我也知道家里并不富裕,不像那些有钱的人家。于是,我便不再奢望买风筝了。

然而,小孩子一旦对一种事物着了迷,那种迷恋是怎么也无法控制的。我像中了魔似的整天想我的风筝,想得白天不说话,想得晚上睡不着,想得夜夜梦风筝。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又向爸爸要了一次风筝,然而又是被回绝了,说买风筝太贵。后来爸爸又说,我还小,明年春天他一定给我买风筝。于是,我便只好继续做我的风筝梦了。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村里的一个老爷爷那里了解到了做风筝的一些知识,于是回到家便一个人默默地做起风筝来。我找来了竹篾和细铁丝,窗纸不好找、不好糊我便用塑料布代替。我照着记住的风筝的样子一个劲儿地做啊做啊,做了大半个下午终于做好了。虽然那风筝样子不怎么好看,可对那时的我来说真已经是很不错了。我的风筝是与众不同的,因为它的身子是塑料布做的,颜色是乳白色的。我翻箱倒柜地找来一个棉线团将棉线缠到一截木棒上,这就是我的线拐子了。我激动地把棉线头系在风筝的胸线上,然后就欢呼雀跃地向坑南的麦地跑去。我一个人牵着风筝在麦地上兴奋地飞跑着,飞跑着,终于将风筝放上了天。在那一刻,我的心里盈满了幸福。然而好景不长,它刚放上去几秒钟便出了问题,头老是向左下方栽,栽了一会儿后竟栽到了地上。我赶紧请教放风筝的大孩子,他们说我的风筝不平衡,要在风筝上系布条儿尾巴才行。于是我赶紧跑回家给我的风筝系布条儿尾巴,接了一截又一截,一直接了一米多。拿到麦地里一放,果然好了许多。尽管它仍常常向左边偏,但已是很轻微了,根本没有了栽下来的危险。我就高兴地放啊放啊,天黑了也舍不得回家,直到妈妈喊了我三遍我才恋恋不舍地收起我的风筝向家里走去。这时,麦地上早已没有别的人了。

我终于有自己的风筝了!那个晚上我无比地快乐无比地幸福,只盼望着第二天的早晨能早早到来,早早到麦地上去放我的风筝……

然而第二天,我幼小的心灵却受到了重重的打击。那天上午当我在麦地上再一次放飞我的风筝的时候,好几个大一些的孩子却开始讥笑起了我,说我的风筝难看、不平衡,就像一只丑陋的蝙蝠。我没有说什么,因为我的风筝的确不漂亮而且不平衡。而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去那片麦地上放风筝了,而是到离他们很远的东面的那片麦地上去放风筝。在那片麦地上,我一个人孤独地放着我的风筝,一天又一天,然而却已没有了第一天放它时的愉快心情。我喜欢我的风筝,然而现在这喜欢中却掺进了丝丝的讨厌,同时也怨起了爸妈不给我买漂亮的风筝。而再后来,我就不再放我的风筝了。我默默地把它放在寂寞的立柜顶上,就这样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春天。

一年过去了。

第二年的初春,当天上又飞满各种形状的风筝的时候,我对风筝已不再那样迷恋,而爸爸却在一个暖暖的午后给我买了一只漂亮的风筝。这时我想起了去年爸爸说过的话,说今年要给我买一只风筝。看到风筝我心里先是一阵欣喜,可那欣喜只那么一瞬就退去了。我对风筝的狂热迷恋已经过去了,况且爸爸买来的这只风筝也使我想起了去年所遭到的讥笑。不过,我还是拿着它到麦地上放了起来。但是,几天后我就不再放它了。

从那以后,我没有再放过风筝。

童年的风筝,留给我的是一个缺憾。

而其实,童年的缺憾,又何止是这一个呢?

然而,童年时的那个风筝的缺憾却并不全是伤感的,它也是纯真和美好的,令我怀念。这个缺憾或许会给我童年的记忆蒙上一层阴影吧?然而不是,真的不是。相反,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童年是美好的,难忘的,是令我永远深深怀念的。那些缺憾,其实也是美好记忆中的一部分。缺憾是自然的,客观的,缺憾应该存在。然而我的童年,是美好的,我怀念我的童年。

世界因缺憾而真实,人生因缺憾而深刻。

放风筝日记篇5

风筝飞起来了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几个小伙班最大的快乐就是放风筝了。星期天的中午,我约上几个好朋友到草地上放风筝,首先,我们先分工,谁牵线,谁举风筝,接着我们各守其责,我双手高高举起蝴蝶风筝,代兆龙双手紧紧的抓住风筝线,王小帅站在一旁喊着:“1-2-3放!”我举着风筝跟着风筝跑了一段松开了手,风筝摇摇晃晃的飞起来了。

不一会儿,风筝高过树梢了,“太好了,风筝飞喽,哈哈哈……“王小帅开心的叫着,我也跟着风筝飞起的方向一边跑一边喊着:“风筝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看着越飞越高的风筝,我仿佛也飞到了高空,自由快乐的飞翔!

记住了吗?^_^

放风筝日记篇6

偶然收拾起旧日的东西,忽地发现了儿时的一只老鹰风筝,虽然岁月的流逝使它褪去了昔日的色彩,可在我看来却依然那么五彩缤纷,在这风筝中我仿佛看到了童年跟着外爷看高飞的风筝……

嫩绿的叶儿已开始枯黄,柔和的秋天已悄悄来临了。这大概又到了故乡放风筝的时节了。记得儿时我牵着外爷的手去滨江路看放风筝。街上,人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多,天上,有无数只风筝,仿佛是一群群偏偏起舞的蝴蝶。外爷那饱经苍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仿佛透过飞舞的风筝看到了什么。我也有的情不自禁,拿起风筝就跑,外爷叫我放线,风筝飞上天空了!风筝在蓝天中飞呀飞,好高好远……

风筝是我对故乡的印象。自从我踏上深圳这个通都大邑,我已经几年没有回家乡去了,我十分想念我的爷爷、奶奶。我望了望天空,发现了一些云形成一只老鹰,飞腾于山岭之间。我脑海中忽然地一闪,这难道不像我故乡的老鹰风筝吗?噢,它是风筝的魂,故乡的风筝魂……

顿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让风筝高高地飞在蓝天上,带着我的思念,飞回我的家乡去!

放风筝日记篇7

关键词:风筝 风筝文化 民俗文化

风筝是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的一项群众性体育娱乐活动。我国是风筝历史最为古老悠久的国家之一,放风筝是老幼皆宜、健康身心的娱乐性体育活动。它既能就地取材、制作方便、容易普及,也可以精细制作,显示不同民族的精湛工艺水平和美术构思。近年来,由于放飞技术的发展,风筝日益成为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所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放风筝也逐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受欢迎的媒介。

风筝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大约在十二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从此,这项古老的活动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发展,形成各有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特色。可以想象,人类在开始发明风筝的时候,一定是在追求一种神奇。一种能由人类自己驾驭的飞起物,足以让人高兴至极。因为那时毕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风筝开始寻找运用之路,具有传统历史的中国文化开始向风筝这一工艺中融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土地上,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越是历史久远的东西,留给后人的悬念越多。像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很多追宝寻艺的故事,也只是小说中的内容,很难考究其历史的真伪。风筝,在中国的历史上,在过去的历史上,一直被视为是一种“雕虫小技”。在历史记载的文史资料中,有关风筝的内容很少,人们仅能从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载中寻觅风筝的起始源头。

1 风筝的起源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但就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1.1 斗笠、树叶说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在空中飞行。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1.2 帆船、帐篷说

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已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后来又有了帆船。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1.3 飞鸟说

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因而有人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风筝因此而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据中国的史料《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2 风筝文化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因物喻义、物吉图案,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对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图案,称为“双凤朝阳”,它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2.1 求福: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美,但经过充分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传统的北京沙燕风筝中,以“福燕”为代表,在整个硬膀上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其它的取其寓意的风筝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献寿”、“五福捧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五福献寿”等,周代《洪范》篇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寿。其它的求福吉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制的搔杖,专搔手够不到的地方,因能尽如人意而得名)。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还有“连年有鱼”、“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2.2 长寿: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有万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享几千年寿命的仙鹤及色彩缤纷的绶带鸟,有据传食之可以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达长寿的“寿”字有三百多种字形,变化极为丰富。源于佛教的“万”字纹样,寓“多至上万”之意。在沙燕风筝中,腰部的图案就多为回转“万”字纹样。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还有“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

2.3 喜庆: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喜喜”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喜喜”风筝碰等,与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庆有余”,“福禄寿喜”,“双喜福祥”。喜庆图案颇具情趣的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吉、百寿、百福、百喜等图案,如“百鸟朝凤”。寓美满婚姻、夫妇和谐的还有鸳鸯图案风筝等。

2.4 吉祥:龙、凤、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龟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后来以龟背纹代替。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关于龙的话题,中国是个尚龙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龙是有着特别的意味,龙是有着鹿角、牛头、蟒身、鱼鳞、鹰爪的神奇生物,被视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以瑞禽仁兽及其它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中国传统风筝――龙头蜈蚣长串风筝,尤其是大型龙类风筝,以其放飞场面壮观、气势磅礴而受人喜爱。

3.民俗文化对风筝的巨大影响

民俗文化是传承文化,是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民俗的社会现象。风筝,作为一民俗事象,它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与诸多民俗事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着民俗文化的巨大影响。这既表现在风筝的题材方面和扎制绘画方面,也表现在风筝的放飞方面。动物是风筝题材的重要方面,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有,如龙风筝、凤风筝、仙鹤风筝、孔雀风筝、鹰风筝、燕子风筝、鸳鸯风筝、蝴蝶风筝、麒麟风筝、狮子风筝、十二生肖风筝、鱼风筝等等。这些大量的动物题材的风筝的出现,应该说与对动物崇拜是分不开的。例如,“龙”风筝和“凤”风筝的出现,确切地说是人们对“龙”和“凤”崇拜的具体体现。龙,是人们幻想的动物,传说中的四灵之一,是掌管雨水的神,《山海经》中有“应龙畜水”,“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之说。龙能给人带来祥瑞,具有变化的神力。在上古神话中,人们则把黄帝的形象和龙联系在一起。《左传・昭公十七年》记:“太昊氏(伏羲)以龙纪,故以龙师而官名。”《补三皇本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阙里志・古冢》有“黄帝生寿丘”的记载。炎黄子孙便自认为是龙族,龙的后代,龙的传人。云南哀牢少数民族以“龙”为图腾标志,世代相续,皆身画龙,衣加尾,以示为龙的后人。龙还是封建社会皇权的象征。今天,人们仍以“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对“龙”的崇拜,产生了“龙文化”,便有了以“龙”为题材的“龙”风筝。

风筝在艺术家眼中是工艺品,因为它是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它的出现源于人们对天空的好奇与渴望,两千多年前,它承载了古人的梦想乘风而起,从此期望自由的心得到慰藉;而后它不仅担负起通信的重任,还渐渐将文化、娱乐、健身融于一身。千百年来,尽管风筝的形式不同,但是,它却一直与中国的民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它生自民间,所以具有质朴健康、寓教于乐的特点。在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独特民族审美观与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像其他文化现象一样,风筝在审美风格方面也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区不同,风筝的风格也各有千秋,唯其如此,风筝的王国才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

4.结语

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参考文献:

[1]柴茂智.风筝.北京出版社,1991.

[2]梁俊雄.试论我国民间节目的体育文化特征.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3.

[3]朱鹰.风筝.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放风筝日记篇8

我不知道你去武汉后是否还记得我们儿时的那些日子,那些放风筝的日子。每当星期天,你都会邀我一起去河边的沙地上放风筝,那里的风很大,风筝可以飞得很高。而每一次我们的风筝悬挂在高高的天空上时,你都会说“春天真好,我希望我的世界全是春天,不要夏天的炎热,秋天的悲寂,也不要冬天的冷酷。只要春天,只要春天的和美与温暖。”

那时你和我都很天真,但我喜欢冬,喜欢冬的清冷。

又是一个星期天,你还是与往常一样约我去放风筝,只不过你的神情有些怪,尽管你竭力地掩饰着。到了河边,与往日不同,你却只让我放风筝,我隐隐约约感到气氛似乎有些不太对,不过也没多想,便拿起风筝跑了起来。其实,我不喜欢春天还有个原因春风有时太无常,所以风筝不好把握。

当风筝掉下来时,你说你要走了,我的心似乎也断了线。

是的,如你所说。你走了,时间是2008年5月28号,正值春末,和春天一起走的。于是,我更加厌恶春天了。

之后几天,我尽量不去想你,但与你一起的那些日子像剪影般在我脑海挥之不去,也不断侵袭我的心。

几星期后,你来信了,说你肯定会回来的,还让我准备好风筝,在春天放。一遍遍读着你的信,我也慢慢想通了,既然你已经走了,那我就不应一直痛苦,应想一想你回来的时候。从此,我竟然也不再那么讨厌春天了。

李琪,不仅世界会为你留住春天,我的世界也会为你留住春天——等你回来!

上一篇:古语名句范文 下一篇:异地恋的句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