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范文

时间:2023-11-17 06:43:37

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篇1

我和老公的感情一直很好 ,可是自从婆婆过来帮我们带孩子,夫妻关系就急转直下,现在丈夫已经搬到书房睡了,家已经不像家了。

对于婆婆,且不说对孩子的教育上与我的观点矛盾重重,也不说她每天天一亮就叫早,就是婆婆对我老公的细致入微也总是让我陷入尴尬。我有时候忙,老公的内裤没有及时洗,但我再三声明我会洗的,可婆婆却非要马上帮儿子把内裤洗掉,并且是用她的下身脸盆洗。老公说他要买新内裤了,我赶紧声明明天马上去买,可当我第二天就买回来了一看,婆婆也给儿子买了两条。我跟老公沟通说我的丈夫该由我来照顾,我不喜欢老公穿别人买的内裤。老公却认为我所计较的都是小事,说我鸡毛当令箭,他妈妈帮他洗了衣服,我还不知好歹。除此之外,老公稍有伤风感冒,婆婆更是如临大敌,关心备至令我无法插手。我觉得,老公和婆婆的关系,就好像我和我两岁儿子的关系一样,绝不是一个成熟男人和母亲的关系。

尤其更让我为难的是,自从婆婆来了以后,我甚至给我妈打电话都要背着她,只要她一听到就给我脸子看,意思就是我妈没为我们做什么贡献。又快过年了,想给妈妈送点东西了都犯难,这叫什么日子啊!

我一直觉得,为了老公什么委屈我都能受,可现在连我们也分居了,我疑惑,我们苦心经营的难道就是这样一种生活吗? 宁波读者――苏美

婆媳之间,由于个性、年龄、角色等关系容易产生矛盾,这是事实。婆媳双方也容易从各自的角度来看待家庭问题,如果双方自我中心过重,矛盾冲突就会更多。

婆媳矛盾之婆婆篇

补偿心理。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当惯了媳妇的女人,一旦成为婆婆,难免会有补偿心理产生,希望把自己过去的“损失补回来”,往往会以自己的婆婆曾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儿媳。再一种补偿心理是――一手把儿子拉扯大,期望儿子长大后能给予她爱的回报,甚至希望独占儿子的爱。

依赖心理。亲子关系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亲子心理一体化倾向。亲子之间有一根似乎永不消失的心理上的“脐带”,让亲子成了心理上的“连体人”,而且往往是父母对子女的依赖性更大。子女成家之后就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亲子一体化心理的延续容易让婆婆心生嫉妒。二是亲子一体化心理还可能从儿子扩展到儿媳身上。于是,就有了婆婆对儿媳的过度关注。

年龄特征。一个女人成为婆婆之时大多正处在更年期前后。这一时期往往易烦躁、易恼怒,与一般人都较难相处,与媳妇这一特殊对象相处,自然就更容易生出事端了。

婆媳矛盾之媳妇篇

认知偏差。作为儿媳往往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婆婆在家庭关系上的地位认识不足,对接纳婆婆往往心理准备不足。有些儿媳理直气壮的“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儿”的观点,就是典型的反映。

角色固着心理。没有及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来适应生活的变化。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儿媳还把自己的角色固着在自己在娘家原生家庭中的角色上,往往不由自主地拿自己在娘家对妈妈的角色来面对婆婆。

苏美的故事中,敲门叫早,关注内裤等等,婆婆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苏美却忽略了自己潜意识中婆媳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个人”,“不希望我的家庭受到太多的打扰”,显然是存在心理偏差的,至少自我中心意识是很明显的。这样的态度很容易酿成婆媳矛盾。

婆媳矛盾之化解篇

适当调整心理预期――

婆婆“打扰”天经地义

决定人情绪感受的主要是人原来对某事物所抱的期望值。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绪冲突越大。婆婆对媳妇期望值不要太高,这样可以少一些失望,多一些意想不到的欣慰。儿媳对婆婆同样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而要预想到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生活方式,婆婆都会有很多方面与自己不一致,预想到婆婆也不会什么事情都处理的那么完美,如此就会少一些失望。

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调整心理预期。婚姻从来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双方的原生家庭关系式必然纳入新的婚姻关系中。你爱对方这个人,你就得准备好爱对方那个家。如此预期,你就会认为,婆婆不来带孩子“打扰”自己的生活也是天经地义的,就无所谓矛盾和烦恼了。

经常进行心理换位――

自己做了婆婆会怎样

心理换位就是在心理上互换位置,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去理解和处理。婆婆可以用当年自己做媳妇时的心情,来理解和体谅自己儿媳的难处,用待女儿的心情待媳妇,彼此增进理解,对儿媳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疼爱。当然,对媳妇也不要热心过头,以免媳妇产生干涉限制之嫌。儿媳更应该主动地进行心理换位,比如,想想自己怀抱中的儿子,花20多年的心血拉扯大之后,忽然一天离开自己与一个女孩去生活,自己心中也会生出许多的不舍和惦念,于是就会对婆婆的过分关注有了新的理解,甚至会为婆婆给自己养育了这么好的一个男人而心怀感恩,如此也就会对婆婆多一份尊重。

划清两种感情界限――

亲情爱情要分清

儿子与媳妇之间的爱,与儿子对母亲的爱,一个是亲情,一个是爱情,这两种情感互相不能替代,也不是你增我减或此消彼长。婆婆不要去吃媳妇的醋,更不要有意无意地去干涉甚至破坏年轻人的情感生活,生活上也不要过多干涉,只要他们过得好,做长辈的就应该高兴,这样才能与儿媳和睦相处,自己也活得开心。儿媳也要注意防止感情的混淆,那个众所周知的“我和你妈一同落水你先救谁”的故事,就是嘲讽那些分不清亲情与爱情的傻儿媳。智慧的女人都懂得,一个男人的可爱,首先就在于他爱他的妈妈。

恰当进行信息沟通――

有话好好说

恰当进行信息沟通也是化解婆媳矛盾的有效办法。信息沟通分为直接信息沟通和间接信息沟通。任何信息沟通都会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信息接受者所接收的信息,与信息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常常会有出入,甚至理解会完全走样。婆婆对媳妇所说的一些不利于婆媳关系的话特别是那些间接听来的话,最好是左耳过右耳出,不要轻信。必要的时候,有话最好与儿媳当面好好说。儿媳也是这样,对不利于婆媳关系的间接信息宁信其无,不信其有。怎样说比说什么更重要,与婆婆沟通讲究策略也是聪明儿媳的本事。

双方演好各自角色――

别跟婆婆使性

“一家一出戏”,这出戏唱得如何,就看戏里的每个角色演得如何了。婆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角色扮演过头,不要对小两口事无巨细的关注,老两口要与小两口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儿媳也要注意突破角色固着,意识到自己在新的家庭关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也要记住一句话:婆婆不是妈。跟娘家妈可以撒娇使性甚至耍赖,一不小心也拿来对婆婆怎能行?但又不能拒婆婆于千里之外,要主动拉近与婆婆的心理距离。

虽然不能简单地说婆媳关系如何关键在儿媳,但是,儿媳在家庭中必将越来越成为主角,要主动演好自己的角色。当然,婆媳关系如何,与婆媳关系最密切那个男人如何处理也十分重要,要从心理上“断奶”,化解婆媳之间的矛盾。

蕙君心理工作室

你有排解不了的焦躁吗?你有化解不开的烦闷吗?你可以通过邮箱和来信的方式,让蕙君陪你做一次心灵瑜伽!

婆媳关系篇2

浙江金华小芳

换位思考,体验一把做婆婆的感受

宋家玉:世界上有两种关系最难处,一是后爹后妈,再就是婆婆跟儿媳妇,本没有任何关系,却鬼使神差的愣往一块凑,关系难处是可想而知的。像小芳遇到的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太常见了,不过我还是提醒跟小芳类似的朋友们注意一个问题,在这里不妨做一个假设。

像小芳这样的年轻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概括地说为了孩子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砸锅卖铁,总之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好的出路。更多家长是走路怕碰着,吃饭怕噎着,暑天怕热着,严寒怕冻着,上学怕学不好,考试怕分不高,有病怕耽误了,长大怕学坏了,孩子的一切都牵动着做父母的心。父母们把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他是自己生命的传承,承载了我们太多太多家族的责任,祖祖辈辈的梦幻理想,几代人的事业追求,整个家庭光宗耀祖的梦及希望。然而当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逐渐一步一步远离父母的时候,尤其是把他的爱一点儿不保留的给了一个与自己父母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女孩子的时候,能想象得到作为一个母亲此时此刻的失落心境吗?这个女孩从母亲身边“夺走”的是什么?仅仅是一个儿子吗?不是,是这个母亲一生的希望,是她全部的“财富”!假如这对年轻人对母亲很尊重很孝顺的话,那样还好,母亲的失落感会小一些。假如不是呢?这位母亲的心境又会是什么样?她还会坦然地面对那个从她身边把自己的“爱”、自己的希望夺走的女孩吗?

这是一种置换思考,也叫换位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媳妇们体验了一把做婆婆的感受,尝试到了年轻人的不屑一顾给公婆们带来的影响和伤害。基于以上的体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儿媳妇真的只与婆婆的儿子有关吗?是像小芳说的只认识婆婆的儿子,跟婆婆没有任何关系吗?再者媳妇们无论是否守着公婆动辄就对自己的丈夫或孩子大发雷霆,只知道行使自己的权力,是否也考虑过自己所训斥的对像也正是婆婆公公的血脉、尊严和全部家族的希望,老年人的自尊心往哪里放?他们能从心里对这样的儿媳妇感恩戴德感激涕零吗?还有当婆婆看到自己家族的希望“低三下四”的去服侍恭维凌驾于家族希望之上的“贵妇人”的时候,老年人一生一世的尊严何处摆放!

婆媳关系篇3

和婆婆第一次见面时的尴尬,我至今难忘。那天,一进门,我小心翼翼地跟在准老公身后,满脸笑容地双手奉上礼物。她老人家的欢迎词掷地有声:“虽说是初次见面,彼此不了解,但咱俩是‘二手媳妇’碰上‘二手婆婆’,各自心中都有谱儿。做媳妇,你是过来人;做婆婆,我也是过来人。既然都有了实践经验,我想我们应该能好好相处。”准婆婆的直接让我愣了神,直到用胳膊肘碰了我一下,我才回过神来,强打精神,勉强挤出点笑容。再看准婆婆,一脸漠然和挑衅的神情。我不由得心凉了半截,知道自己碰上了厉害角色。

和前夫离婚三年后,千挑万选,我才决定和重组家庭。宽厚温柔,懂得体贴人,并且真心疼爱我和前夫的女儿娇娇。谁知选了丈夫却不能选婆婆,唉,要不都说二婚难呢!

庆幸的是,婆婆不和我们同住,只在周末或节日时,我才会拎上礼品跟在身后,到婆婆家走动走动。我暗自松了口气。

婚后,我和彼此体贴,十分恩爱。6岁的儿子浩天和我4岁的女儿娇娇,虽说偶尔有点小矛盾,但因为我们早就说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尽量避免私心,所以重组后的一家四口相处得还算和谐,没有出现鸡飞狗跳不能控制的局面,生活看上去开始在幸福的轨道上前行。

可是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浩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耍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腿骨折,医生说至少得在家休养一个月。我和工作都忙,不可能请长假照顾他。和我商量,只能把婆婆请来了。虽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可也确实没有其他办法。

听说宝贝孙子摔断了腿,婆婆撂下电话,急匆匆赶到了我们家。一看见躺在床上腿上打着石膏的浩天,她就流下了眼泪。

我赔着笑脸安慰:“妈,医生说小孩子恢复得快。您放心,过两个月,浩天又会活蹦乱跳的。”婆婆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你是站着讲话不腰疼!恢复得再好,这条腿也是断过的,谁知道会不会有后遗症。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我的宝贝孙子以前哪受过这罪呀……”

我的脸涨得通红。很明显,老太太是在指责我没照顾好孩子!我真想反驳她,孩子是在幼儿园摔伤的,这怪得着我吗?可这样的话说出来显然要引发“战争”,我只好强忍着委屈,一句话也没说。婆婆照顾孙子倒是很精心,可除此之外,她百事不管,全当我们不存在。她只洗浩天的衣服,只收拾浩天的房间,甚至熬粥也只熬浩天一个人的。一次,下班回到家,我进厨房准备做晚饭,刚好婆婆端着一碗粥出来。看着空空的锅,我终于忍耐不住,小声说:“妈,您既然要熬粥,多抓一把米,全家都有喝的了,何必让我再多费一次工夫?”老太太斜了我一眼,理直气壮地说:“我怎么知道你晚饭是怎么安排的?再说,我是来照顾我受伤的孙子的,不是来给你们一大家子当保姆的!”一句话呛得我张口结舌。

晚上,我满腹委屈地和说起这件事。叹了口气,轻轻搂住我,说:“咱妈脾气本来就不好,再加上心疼孙子,说话做事肯定有不当的地方,我替她向你道歉。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别和她计较,有什么气你冲我发,我保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说着,他拿起我的手往他脸上拍。只要老公能体谅我,我还有什么可埋怨的?再仔细想想,婆婆不在时,我还不是要照顾一家四口?现在婆婆帮我照顾浩天,我省了不少心,说起来还是应该感谢她。

婆婆患的是“婆媳关系恐惧症”

风平浪静的日子还没过几天,又出事儿了。那天,我在厨房做晚饭,忽然传来娇娇的哭泣声和婆婆的斥责声。我赶紧跑过去,只见娇娇坐在地上大哭,老太太黑着一张脸站在旁边。

我抱起女儿,问发生了什么事。娇娇哭着说:“我想让哥哥看看我今天画的画,奶奶就把我推到地上……”老太太冷笑道:“她扑到浩天身上,压得浩天惨叫一声。我们浩天够可怜的了,她还想让浩天一辈子残疾,起不了床啊!”这话有些太过分了,我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说:“妈,您这话说得太重了,娇娇还是个小孩子,哪有这样的坏心眼儿?”“哼,小孩子还不是跟大人学的!”一旁的浩天急得满脸通红:“奶奶,妹妹刚才就碰了我一下,真的没压到我。”“乖孙子,别怕,有奶奶给你撑腰。”

我知道,这个时候和婆婆讲理于事无补,反而会让冲突升级。我压住火气,一边拖着女儿离开,一边责怪她不知轻重。没想到婆婆还是不依不饶,阴阳怪气地说:“孩子不懂事,是大人教得不好,再不好好教育,长大可就来不及了……”

正好出差了,听着婆婆的话,我多日来的委屈一下子爆发出来,泪水奔涌而出,我一把拽起女儿出了门。

我心灰意冷了!诚心诚意待人,却换不来真心。既然如此,我何必再去勉强自己?我告诉自己:该做的事样样做好,该注意的礼节处处注意,但决不附加多余的感情。

从此,我下了班该做饭做饭,该洗衣洗衣,把家务做完,我便将女儿拉进自己的房间,陪她学习、玩耍,除了上卫生间,我们娘儿俩几乎不出卧室,当然我再没让娇娇进浩天的房间。

如此一来,我是清静了,却可怜了浩天。以前,娇娇放学回家就找他玩,跟他说幼儿园里的趣事,和他一起看书、画画、做游戏。而现在,他每天只能见到总是嗦嗦逼他吃东西的奶奶,很快,他就厌烦了。浩天开始嚷嚷着要下地行走,要出去玩,要去幼儿园。婆婆担心孙子的伤没有痊愈,自然不让,祖孙俩一天到晚吵个不停。听着祖孙俩的吵闹争执声,我竟有些幸灾乐祸。

我的表现当然被婆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出差刚回来,婆婆就把他拉到房间里训斥了老半天,还故意提高音量,说我对浩天不管不顾,说她整天看我的脸色……从房间出来后,脸色很难看。一直忍到吃过晚饭回到我们自己的房间后,他才用商量的口气对我说:“老婆,我也知道你难做,能不能对我妈热情一点?”我正一肚子苦水呢,干脆一股脑儿倾倒出来,便将婆婆的不是一一说给听。他越听眉头皱得越紧,最后干脆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了。

过了好半天,才抬起头,说:“看来我妈是患了‘婆媳关系恐惧症’……”原来,的前妻是个很泼辣的女人,一向得理不让人,就算没理也要吵得天翻地覆。她和结婚7年,就和婆婆斗了7年,搞得很为难,再加上经常出差,夫妻间沟通不够,感情越来越淡,最终分道扬镳。说:“其实我妈是个很和善的人,别说吵架,连大声说话都不会。以前每次和浩天他妈起冲突,她都被气得直打哆嗦,甚至还病了好几场。亲戚朋友都劝她,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让她学厉害点,别总是被人欺负……”

我回忆起头一次见面婆婆给我的下马威,婚后,她事事都要和我计较,我忽然明白了,在和前儿媳的相处过程中,婆婆吃亏吃怕了,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她的冷漠与不近情理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同时也是在警告我:她不是好欺负的。

理解与爱换真心

我理解了的难处,也不愿毁掉这段来之不易的婚姻。我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虽说日子和以前没什么两样,可心态变了,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婆婆仍然那么爱挑剔,用的话说是她的“婆媳关系恐惧症”经常要发作。比如她自己不做饭,可一端起饭碗就开始抱怨:米饭硬了,这道菜咸了,那道菜太油腻……如果在以前,我会反唇相讥:“下次你来做吧!”可现在,我会笑嘻嘻地看着婆婆,指着那盆汤说:“妈,您尝尝这个汤,味道绝对不错!您也夸夸我嘛,让我对自己有点信心,才能提高水平呀!”婆婆看到我撒娇,先是一愣,然后便掩饰着自己的窘态,小声说:“我又没说这汤做得不好。”我笑着对和孩子们说:“你们从来没夸过我一句,奶奶说了汤很好,今天得消灭干净。”桌上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大家争着喝汤。婆婆有些不好意思,低着头吃饭,不再说什么。

之后,我做饭前会主动问婆婆想吃什么,菜做好了先请婆婆尝,问她咸了还是淡了。一开始婆婆还是冷着脸,说吃什么都行,慢慢地,她有些过意不去,开始主动下厨了。婆婆的厨艺一般,可不管她做什么,我都赞不绝口。几次下来,婆婆在饭桌上很少挑剔了。

除此之外,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做完家务就钻进卧室,我陪婆婆看她喜欢的电视剧,询问男女主人公的关系,前一集讲了些什么。开始婆婆不搭腔,我就自言自语,故意说错人物之间的关系。婆婆终于忍不住了,纠正我的错误,怕我不明白,还详细地给我讲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我突然对婆婆产生了一种怜惜的感情:她每天足不出户,在家照看孙子,虽然说不上有多累,却有说不出的孤独。即使我和在家,也和她说不上几句话,再加上以前婆媳关系留下的阴影,她心情不好,对我发脾气是可以理解的。

想通了这些,我对婆婆更加关心了,先是主动承担周末照顾浩天的任务,鼓动她每周回去与公公“约会”。后来,脆让公公过来度周末。公公说家里人多,怎么也不愿意住在我们家。我说:“爸,我们没照顾好浩天,让他受苦了,也给您和妈添了不少麻烦,害得您和妈分开这么久。家里虽说人多,可一家人住在一起,和和睦睦的,多开心!”在我的再三劝说下,公公终于住了下来。婆婆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可我知道她心里蛮高兴的。

一家六口人住在一起,确实拥挤了些,也多了许多杂事,可孩子们高兴,大人也亲近起来。感叹地对我说:“现在,我总算知道天伦之乐是什么样了!”

家里充满欢声笑语,我和婆婆也相处得更融洽了。一天早上,我带女儿去幼儿园,婆婆将我们送到门口,有些矜持地说:“下午我去接娇娇吧,顺便把菜买回来,你不用那么急急忙忙往家赶了。”然后弯下腰对娇娇说,“娇娇,从今天起,奶奶去接你好不好?”娇娇懂事地点点头,甜甜地说:“谢谢奶奶!”那一瞬间,我看到婆婆的眼里有泪花闪烁。

婆媳关系篇4

进入21世纪以来,家庭剧已成为电视剧体系中炙手可热的题材,而在家庭剧中,婆媳关系是其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家庭剧的创作者为了让作品能够得到高收视率,通常对其中的婆媳关系进行渲染塑造,放大婆媳矛盾,将婆媳形象创作成一种典型,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琐事加以扩大,使之成为婆媳关系的导火索,创作故事情节。

一、家庭剧中婆媳关系构建

1、传统型婆媳关系

传统型婆媳关系主要是受到封建社会旧思想,崇尚旧社会时期,晚辈无条件服从长辈的不平等地位,在家庭剧中常常表现为强势挑剔的婆婆和屈从懦弱的媳妇。

在电视剧《婆婆来了》中,绣花怀了二胎,何琳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绣花正在垃圾桶旁捡别人扔掉的废品,何琳叫她一起回家,绣花认为婆婆嫌弃自己是因为第二胎又是个女孩。婆婆喜欢男孩,绣花就想要生男孩。重男轻女的思想如此的根深蒂固,但绣花从不认为婆婆有着错误的认知,事事遵从着婆婆的意愿,不敢反抗。

2、文化冲突型婆媳关系

在婆媳关系题材的家庭剧中,由于文化冲突导致婆媳关系出现矛盾的情况非常常见,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婆婆和儿媳妇生活的环境背景不同,所以导致思想观念不同。

在香港电视剧《我的野蛮婆婆》中,婆婆戈碧是一个女强人,为人挑剔又苛刻。她想要门当户对的儿媳妇,看不上平庸的周丽敏,但周丽敏是她的救命恩人,她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因此表面和颜悦色对待周丽敏,但在背地里却介绍其他出色的女子给自己的儿子。

“门当户对”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婚姻组合很看重的一个观点,众多父母认为“门当户对”的二人,接受的文化水平一样,思想观念一样,不容易产生矛盾。而在婆媳关系题材的家庭剧中,有很多的作品就是通过塑造“门不当户不对”的两人来制造婆媳关系的矛盾。

3、社会问题型婆媳关系

社会问题导致社会关系的失调,影响着社会成员的家庭生活、思想压力,甚至破坏了家庭和谐。在婆媳关系为题材的家庭剧中,有许多种婆媳关系矛盾的创作都是建立在社会问题上的,比如房价、物价、生孩子、教育等。

在电视剧《婆婆来了》中,何琳的好友刘小雅个性张扬、性格叛逆,她和婆婆的社会价值观不同,经常的发生矛盾冲突。由于年少轻狂,曾打过胎,很难再怀孕,婆婆因此嫌弃她无法生育,多次怂恿儿子,赶紧离婚,更是o儿子支招,让儿子对刘小雅漠不关心,让刘小雅知难而退。

这是利用了婆媳关系问题中常出现的“生育”问题,作为设置婆媳矛盾的主要导火索,也有多部同类型电视剧利用“生不生”、“生男生女”来设置冲突,这基本也成为创作者惯用的一个创作手法。

4、融洽和谐型婆媳关系

在大多数以婆媳关系为题材的家庭剧中,表现出来的婆媳关系大都是水火不相容的,家庭剧也正是通过放大婆媳之间的矛盾来创作家庭剧的戏剧冲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获得高的收视率。因此,真正融洽和谐型的婆媳关系很少在剧中能够表现出来,所谓的融洽和谐型并不是说婆媳之间完全的没有矛盾冲突,而是能够互相尊重理解,忍让包容。

在《媳妇的美好时代》中,媳妇毛豆豆夹在两个婆婆之间左右为难,但好在毛豆豆能够理解尊重自己的两位婆婆,在两位婆婆中充当剂,缓和着两位婆婆的关系。在自己和婆婆出现冲突的时候,她选择的方式并不是争锋相对,而是真诚的和婆婆进行沟通交流,让彼此双方更加的了解。而当两位婆婆出现矛盾的时候,她并不偏袒任何的一方,两边讨好,最终让两位婆婆冰释前嫌。

虽然在剧中婆媳也有争吵,但是告别了传统的“大战”的方式,而是用理智办法去解决,趋向于融洽和谐的关系,为我们展现了婆媳关系的另外一种相处方式,这部戏也让海清成为了新一代的“国民媳妇”。

二、家庭剧中婆媳关系剧的作用

1、激化矛盾

有了矛盾,电视剧才有了看点,任何的作品都需要有矛盾,怎样设置矛盾,解决矛盾其实就是整部作品中所要展现的事情。

文化的冲突就会激化很多的矛盾点,例如价值观、思想、文化等,《婆婆来了》将主要的矛盾设置在农村和城市的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上。婆婆王美嫦来自农村,男尊女卑观念深刻,认为女人应该相夫教子,儿媳妇何琳家境优越,知识水平高,有着城市小姑娘们的傲娇脾性和独立想法,这就决定了她们在一起相处无法顺风顺水。

社会现实问题也经常被作为婆媳矛盾设置的要点,也是《婆婆来了》中的另一对婆媳刘小雅和郑爱儿的主要矛盾点。刘小雅在酒店工作,由于长时间没有怀孕,婆婆和儿子一起将她骗去做体检,发现她曾经堕过胎,很难怀孕,本就不对盘,对媳妇就更加不满。

2、构置情节

一部好的电视剧离不开好的情节安排,情节的安排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发展进行的。根据目前的以婆媳关系为题材的家庭剧中,情节的结构大都是按照初始平衡――打破平衡――恢复平衡这三个段落来构置的。

在《当婆婆遇上妈》中,罗佳跟着大可回家,罗佳从洗手间出来时,大可妈妈还蹲下为罗佳整理裤脚,让罗佳很是感动,这是初始平衡。但之后大可妈妈表现了出对罗佳的不满,还安排儿子和局长女儿相亲,并对罗佳撒谎说大可有了新女朋友,希望能够让罗佳知难而退,这是打破平衡。在电视剧的最后,罗佳生下儿子,大可妈妈来到北京,在第三代的诞生下,恩怨似乎全都化解,这也是恢复平衡的情节点。

初始平衡――打破平衡――恢复平衡这三个结构段落是婆媳关系为题材的家庭剧的主要结构安排,通过这三点来构置每个段落的情节,使整部戏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时间顺序的、有规划结局的作品。

三、展现主题

以婆媳关系为题材的家庭剧所表达的是家庭中婆婆媳妇的人伦道德还有夫妻二人的情感纠葛的内容,在这一类题材中,他侧重的表现着一整个家庭的喜怒哀乐。这一类作品围绕着责任、亲情、婚姻等人性主题展开。

身上承担着家庭的责任是创作者想展示给观众的一个主题,所谓的责任,是对家庭的责任,身为家庭的一员,不论是婆婆还是媳妇,亦或是丈夫,都有着维护家庭和谐,保护家人情感的责任。在《婆婆来了》中,妹妹欠了高利贷,大哥还想盘菜园,王传志为了解决这些事情,哪怕和何琳离婚也要坚持卖房子,这是他身为兄长家人所要承担的责任,王美嫦为了不卖房子还能筹到钱,卖掉了一个肾,这是王美嫦为了家庭所做的牺牲,她为了保护家人,维护家庭,母爱的伟大得以彰显,是她身为母亲的责任。

爱情和婚姻不可混为一谈是创作者想要表现的另一个主题,创作者通过阐述婆媳关系的矛盾斗争,反映出婚姻情感生活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表达出现代人的情感需求。在《婆婆来了》中,何琳王传志在恋爱时就遭到了家里的反对,婆婆王美嫦多次让王传志他们两人分手,这注定了不被家人祝福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而后来何琳和王美嫦的不融洽也明白的反映出这一点。创作者通过种种情节的设置,其实是想要告诉观众:任何重大决定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珍惜身边人,得到祝福才会是幸福的。

婆媳关系篇5

网友“拿着鸡毛当令箭” :我和我婆婆本来不在一起住,结婚后关系还行。但自从生完孩子,从坐月子开始就矛盾激增,彼此见面分外眼红。听人说,婆媳关系总熬不过坐月子,是真的吗?坐月子,真的会让婆媳关系变差吗?

坐月子让婆媳关系变差,还真是有这样的说法,不过这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啥总是吵?婆媳之间真心不兼容吗?

重心转移,媳妇受冷落。宝宝出生,家人的重心都会转移到新生命身上。这个时候,作为媳妇,还没有从孕期呵护备至的地位中转变过来,心理上难免接受不了。而婆婆作为一家人的态度领袖,如果在月子里对媳妇的态度有所变化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婆媳关系的紧张。

话语交流,难免言语中伤。坐月子期间,媳妇卧床行动不便,很多事情只有通过话语直接表达,加之产后情绪容易失调,所以难免照顾不到彼此的感受,无意中说了一句狠话,就很容易加深婆媳之间的矛盾。

观念相悖,认为自己是对的。对于媳妇来说,生完孩子,就是功成名就啊,坐月子,那就应该是皇太后的待遇。而中国的婆婆似乎都有点传统的观念,认为儿媳妇娶回家就是应该伺候和孝敬自己的,毕竟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可是不容易的,即使是在坐月子期间,如果“被使唤”得太过,也会发点小脾气,撂挑子不干。

中间人失职。婆媳对战,儿子应该听谁的?这个问题就如同妈妈和媳妇同时掉进河里老公先救谁一样。老公作为“中间人”,会是缓和剂,也会是导火索,儿子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事情的发展方向。如果儿子不给力,墙头草,就会激化矛盾,起反作用。

妙招----矛盾虽然在,家庭仍相爱

毕竟婆媳双方,时代不同,观念不同,想把彼此“重新改造” ,那也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的相处中,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彼此不挑剔,劲往一处用,心往一处使。

第一招: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这一招讲究防患于未然,如果你和儿媳原本就属于不易相处的类型,那么就要提前未雨绸缪,为儿媳坐月子做打算。

要么亲娘上阵。亲妈和亲女儿,再大的问题都不会是问题,再大的矛盾都会不攻自破,而且还会把儿媳照顾得顺心顺意,舒舒服服的,有亲娘在身边,还怕月子坐不好吗?

要么花钱请月嫂。如果家里人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并且家里条件允许,那么就可以花钱请月嫂,一来受过专业训练,做事有保障;二来毕竟是花钱请的,用着也方便。

第二招:以柔克刚言语奉承

放下身段,以柔克刚。搞定儿媳,需要的是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感化和渗透。硬碰硬,只能两败俱伤,矛盾持续恶化。太极讲究以柔克刚,偶尔放低姿态,说不定会起到好的效果,毕竟儿媳也不是真的跟你过不去,留个台阶,也就顺着下去了。

婆媳关系篇6

[关键词]创业青年

[中图分类号]DF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25-02

一、问题提出

婆媳相处之道是一个值得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尤其处在深刻变迁的社会,婆媳关系是任何家庭都必须重视的一种家庭关系。一个家庭总是围绕着最真实、最可能的生活条件进行着各种家庭安排,用家庭社会学中的话语说就是“家庭设计”。一家子的生活总是基于资源禀赋、利益协调、人情孝道而展开的。在家庭事件安排上,家庭“权力中心”会作出家庭成员间的各种安排,我们把这种安排定义为“家庭策略”。其社会学完整定义为:家庭成员为了获得或者提高他们的集体性境况而进行的某些有组织的努力和尝试。家庭策略在这里被解释为当家庭面对社会变迁时,家庭及成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它体现在一系列的彼此联系的家庭决策中。家庭决策不仅仅是一种相互商量和民主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支配与被支配、充满着夫妻争执和父母与子女的争论。有的家庭处在新婚阶段,有的处在为人父母阶段,有的处在成家立业并举的阶段,家庭所处不同阶段成员的角色表现与要求是不同的,因此有些家庭就很可能因不同的家庭策略带来角色冲突、失调,导致家庭成员冲突,矛盾不可调和的局面;有的家庭因为给力的策略一家人和和美美,夫妻相敬如宾,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因此,家庭策略反映出各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话语权分配状况及家庭成员所具有的家庭价值观、家庭规范和成员表现的心理因素等。

二、关于小李家个案背景介绍

李某家一家6口人(非常规家庭),除自己外还有媳妇、儿子(3岁)、父亲、母亲、弟弟(未婚,在读研究生)。2006年之前,李某同父亲、母亲在城市X打工,弟弟那时正读高中,后来考上X市的一所本科师范院校。2006年年底李某回老家过春节,在期间因相亲认识魏某,两人彼此满意开始相处。因李某在X市待过挺多年,父母也都在同一个城市,两人春节后一同来城市X工作。李某干的是水电工,技术和干劲都过硬,老板也是靠着他赚钱。魏某来到X市找了份会计工作。父亲在一家金融单位上班比较轻松,母亲在一家会所干清洁工作。两人在父母的照顾下,日子算过得去,下班后可以享受亲情,吃饭也是父亲给弄好,全家人一起吃。2007年年底,李某与父亲商量,2008年春节完成人生大事――结婚,同时婚后就到老家那边发展,不再出来X市了。李某因深感结婚要花费一笔开支,更重要的是婚后的开支更大,仅仅靠自己那点工资来养家非常有压力。他心中有创业的想法,凭借自己的技术能够在水电行业做的更好,能赚更多的钱来维持家庭开支。父母亲在这件事上是完全支持的,就这样,李某同魏某2008年春节在老家完成婚姻,婚后开始了两口子的小家庭生活。但在婚后三年两口子关系急剧变化,吵架不断,话语隔断,离婚半年后复婚了。在儿子出生后媳妇与母亲(婆婆)闹的非常僵,到现在还不肯说话,媳妇和婆婆尽管同在一个屋檐下,但一家人却变成了两个孤立的世界。

这样的一种选择,打破了之前一家人在城市X共同生活的局面,那种家庭有无限的亲情,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有小两口不和父母站出来协调、沟通的场景。后面的家庭,家庭成员间距离的拉大,无疑会造成情感上的一种距离,点点滴滴可能因为父母没在身边而酿成的人情疏远。这个家在某些方面已经发生了改变,家庭所要承担的功能范围扩大了。作为父母一方,他们提供的生活照料减少了些许,但其角色承担更复杂了,需要给予远在千里的儿子新婚家庭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作为新婚家庭的青年,一方面是从来源于家庭向定位家庭的转变,没有父母在身边,小两口需要彼此的理解和关心、协作;另一方面,在创业立业的过程中,他们经历着一种特定的阶段,家庭和事业如何处理的问题,两者是否是冲突不可调和?还是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共营和睦?在这一代青年身上面临着考验,他们的家庭也因此面临许多问题和难题。

三、婆媳不和的原因及表现

(一)父权的存在给婆媳冲突埋下了隐患

在李某的家庭中,父亲对于家庭中大多事情持有主导权。从开始儿子回家相亲到成家立业的过程中,父亲把将来的家庭走向和安排等个人做法或者说意志灌输得淋漓尽致。小李结婚办酒席的形式、开销等都是完全按父亲的安排执行的,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钱用到刀刃上,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如何办好要办的事,那些面子的、打理的礼节消费省得越多越好,最终还是要会居家过日子,毕竟婚后还要承担更多的生活压力,创业要有启动资金,居住县城要租房,产后小孩子要营养品,父母亲在给他们计划着许多事情。面对一个新婚家庭,家庭面临着强大的经济压力。父亲在考虑这种状况时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儿媳、婆婆两人中起码要有一人保持工作状态,所以在儿媳产后是儿媳选择带小孩婆婆继续工作还是儿媳出去工作婆婆带小孩两者选择其一。基于这种安排,可以看得出来,作为父辈对于儿子的家庭还是处在一种管理之中,父母们想到的只有一点,在能力范围内全面扶持儿子把家庭事业建立起来,选择的背后就是为了给家庭带来更多一些收入。最终,小李夫妇选择了自己带小孩,两口子在老家县城先租了一套房子安顿下来,开始了两口子的小生活。

就这样,李某夫妇和父母亲分开过着常人一样的生活,相隔千里,当小两口不和时问题接踵而至,魏某对这个家充满了怨言,尤其在小孩生病力不从心时,想到的只有“为什么婆婆就不能回来照顾下她的孙子?”在农村观念意识中,奶奶带孙子是天经地义的,本着这种思想小魏给予婆婆猛烈的批评和指责,两人的关系一开始就跌入了低谷。从父亲的安排上看,这个家庭结构权力中心归于父亲,父亲是家长,享有权威,对于家庭事项由父亲把关。正如费孝通所说,“中国的家庭是一个事业组织”,是“棉絮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夫妇成了配轴”。这种家庭结构方式规定了家庭成员在关系处理上更强调家长的权威。

(二)儿媳的现代性直逼婆婆

小李家的策略安排延续着传统上“男主外女主内”的情形。这种延续是基于性别角色差异形成的。贝克尔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当男女在人力资本投资相同时,如果妇女在家庭部门里较男子有优势,那么,一个有两种性别的、有效率的家庭就会把妇女的主要时间配置到家庭部门,而把男子的主要时间配置到市场部门。媳妇无疑在家庭部门更具有优势,她被安排到家中照料小孩,洗衣弄饭。小魏由婚前的白领一族转变为准家庭主妇,每天只有感情与柴米油盐和无常家务劳动的激烈碰撞。面对着这样被安排的生活,魏某的心中存在一中剥夺感。在与丈夫的相处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感情照顾,这个矛盾引发了不和的家庭关系。同时在面对柴米油盐的选择上,日子过得吃紧,她的心中洒满了愤恨,理想的夫妇应该是鱼和熊掌两得齐全,如今却一面都得不到,婚前婚后的角色落差使她产生了满肚的愤恨,所有的负面情绪直接导向了婆婆。用费孝通教授的话说就是“女性情结,若有的话”,那么“婆媳冲突可能是女性情结的社会根基”。

(三)儿媳的传统性诉求直逼婆婆

儿媳对公婆的指责是在一系列的家庭琐事上产生的,每当自己生病力不从心时,小孩没人照顾,丈夫忙于在外,撒手不管,她的心里就把这种状况归源于婆婆的冷漠,把矛头指向婆婆。公婆这边本承着家庭的事先安排,从整体家庭利益基础上去维持着这种安排。家本位的思想是父母们牢固的观念,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为这个家庭创造多一点的利益,外出工作也是基于赚得一些收入,用现实的物质利益为儿子减轻些家庭负担,去帮助、扶持儿子的事业和家庭。这种安排在儿子在县城买房后变得更加牢固,因为父母主动承担起首付款,即使没那么多现实资金,父母们也是以他们的名义去借给凑齐的首付款,所以在儿子婚后的三年中,婆婆没有把角色转到家中帮儿媳带小孩,给他们料理家务,而是继续外出和老伴赚取收入偿还因购房而借的首付款。这是父母们的负担,这种计划不乏有些高度的紧密性。父母过的日子是省吃俭用,一心是存钱还款的生活策略。但作为儿媳的小魏,她不能理解,她的生活没有理解这些用心和策略,相反表现出来更多的是指责,暴脾气,对公婆怨恨,向他们说难听的话,对公婆的做法提出了一些让他们不可思议的事。她要求他们给她一个分家的仪式,要分得家中田地,粮食补贴款,分家了要给她备齐碗筷(这是农村分家时的一种普遍做法)。从中可以看出父母的“不作为”与儿媳的“诉求”没能相契相合,家庭的冲突变得不可收拾,儿媳以这种小利益琐事与婆婆闹得不可开交。

(四)基于一定经济利益要求是婆媳矛盾的导火索

家庭生活是以一定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尤其在这样一个创业家庭,家庭的开支是巨大的,父母能够为儿女在组建家庭不久给予经济支持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在考虑到经济资助的家庭策略时需要与时代、与个体的现实状况相吻合。如今的青年家庭,他们的个体价值观念、诉求、生活方式与父母们有了很大的改变。现代家庭中的经济大权一般由女性掌控,在新生的青年农民工家庭,儿媳已经具有掌握家庭经济大权的现实要求,她的小家庭期望从父母们脱离出来,而不再听从他们的安排,在经济上表现出与父母的经济独立。同时,她更期望父母能够给予这个小家庭帮助。也就是既要求独立又期望保持联系。这两者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婆媳矛盾。父母在给他们买房付首付款后,儿媳在经济上的独立性表现得更明显了。因交房后他们要面对按揭还款,同样是面对着还款压力,她更希望能出去工作,而不是在家做家庭主妇。儿媳与婆婆相比,儿媳觉得自己在经济市场部门更具有优势,婆婆在家庭照料、家务处理上更具有优势,所以她应该出去工作,婆婆在家中处理家务、照顾小孩。在儿媳的观念中,这是很简单的一种交换关系,婆婆现在年轻能干,帮家里料理家务,照顾孩子付出一些,到老了,儿子儿媳再来赡养他们,这是对双方有好处的简单利益诉求。其实,小李家的烦恼事归根于父母们的利益表现与儿媳的利益表现没能达成一致,没能达成到一条道上,导致家庭成员的冲突,成员关系的紧张。

【参考文献】

[1](加)大卫•切尔(著),彭铟旎(译).家庭生活的社会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美)加里•斯坦利•贝克尔(著),王献生,王宇(译).家庭论[M].北京:商务印馆,2009.

婆媳关系篇7

2008年4月1日,王志文与陈坚红在家乡上海成婚。孝顺的王志文,让母亲刘静娴跟随自己生活。8月16日,陈坚红诞下一个男婴,王志文给儿子取名“王子”。42岁做父亲,王志文志得意满;刘静娴半年内迎来儿子结婚、孙子降生两件人生喜事,乐得合不拢嘴。

陈坚红母子出院后,刘静娴配合月嫂照顾儿媳、孙子。9月的上海依然炎热,但刘静娴不让儿媳沾冷水,不让她吹冷风,家里的空调始终保持在26度。每隔两天,老太太给儿媳熬猪脚黄豆汤并劝儿媳:“女人生孩子亏气血,月子里必须补充营养,否则上了年纪容易骨质疏松。”

老太太照顾孙子也很精细。每次给孙子喂奶,刘静娴必将奶瓶、奶嘴用沸水消毒,牛奶刚好热到40度。月嫂羡慕地对陈坚红说:“你找了个好老公,还遇到个慈爱婆婆,真幸福。”陈坚红心里甜滋滋的。

王志了爸爸后,性格改变了很多:不再恃才傲物、咄咄逼人,懂得了退让包容,懂得了照顾别人情绪。他不再乱花钱,每次拿到片酬就存下来,这让婆媳俩都格外欣慰。

陈坚红崇尚西方妈妈的育子理念,觉得男孩子应该在摔打中成长,因此生活中的她是标准“狼妈”。儿子学步摔倒了,趴在地上哇哇大哭,刘静娴一路小跑过去抱孙子,被陈坚红阻止了:“妈,别惯着他,让他自己爬起来。”老太太红着眼眶走开。孩子不吃饭,老太太端着碗在后面追,嘴里央求:“宝贝,多吃点,别饿着。”陈坚红抢过饭碗:“妈,饿他两顿看他吃不吃。”刘静娴急了:“王子还小,咱们得有耐心。”“别惯出他毛病。”老太太不吱声,心里很难受。王子不满3岁,陈坚红就让他晚上单独睡小床……点点小事累积起来,让刘静娴对儿媳心生不满。

2011年3月,王志文从外地拍戏回家,母亲私下里告状:“你媳妇不会照顾孩子,心像铁一样硬,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女人。”王志文觉得妻子的育儿理念更利于儿子成长,但他又不便说母亲的不是。王志文“和稀泥”:“王子是坚红生的,她能不疼吗?妈,您就别操这份心了。”

为让家人过上优越生活,王志文接戏密度远超婚前。一年365天,他呆在家里的时间不足两个月。缺少他的,婆媳俩像两个错位的齿轮,碰撞不断。刘静娴35岁时丈夫因车祸去世,担心王志文和两个哥哥受委屈,她拒绝再婚,独自将3个孩子拉扯成人。老太太过了大半辈子苦日子,生活非常节俭。旧报纸、易拉罐、可乐瓶、废弃包装盒,她一样也舍不得扔,全堆到阳台上,积攒到一定数量就送到废品收购站换零钱。

这些事情,陈坚红尚能容忍。她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婆婆将上一顿的剩菜,掺到新炒的菜里吃。她委婉地提醒婆婆:“妈,剩菜对身体有害,别吃了。要么你单独热,否则新做的菜也不新鲜了。”老太太回答:“我一辈子都是这么吃过来的,还不是好好的?志文一个人挣钱养家不容易。”陈坚红误以为婆婆影射她吃闲饭:“要不是王子拖累,我也能出去挣钱。就算呆在家里,我也在创造价值!现在请个全职保姆,得多少钱?”陈坚红的话让老太太不好受,婆媳俩争执起来……

老太太给王志文打电话,说儿媳不尊重她。王志文安慰妈妈几句,挂断了电话。半小时后,陈坚红电话,说婆婆强势、嘴碎、爱管闲事。王志文劝慰妻子:“人上了年纪话多,看在我的面子上,别与老人计较。”

午睡起来,老太太喜欢约一帮老姐妹来家里打麻将。此前,老太太们一进门,陈坚红又是沏茶又是削水果,还不时坐在婆婆身边支招。现在,陈坚红与老太太们打声招呼,就陪儿子在房间里堆积木,再也不露面。

5月中旬,王志文拍戏回家,老婆在他面前说母亲的不是,要求他说说老太太;母亲在他面前说儿媳的短长,希望他枕边教妻。两个都是自己最爱的女人,王志文对谁也不能说重话,他选择了逃避……

传经送宝触动心灵

2011年9月,王志文召开家庭会议。他说:“你们本是陌生人,因为我才成了一家人。请你们给我个面子,多克制、担待,为王子营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他首先让妻子表态。陈坚红不忍丈夫为难,给婆婆道歉:“妈,我年纪轻,做得不好的地方请多包容。”老太太是长辈,也表现出高姿态:“妈嘴碎、瞎操心,你别介意。”

为融洽婆媳关系,两天后王志文驾车载着一家人赴崇明岛旅游。他请家人吃最肥的大闸蟹,还给婆媳俩拍了数十张照片。返家时,王志文送给母亲和妻子一人一只翡翠手镯。两个女人站在沙滩上,对着太阳看手镯,又是辨纹理又是数花纹,有说有笑。看来她们被自己黏合在一起了,王志文心里踏实了。

王志文的良苦用心,让婆媳俩相安无事了3个多月。这年12月,王子感冒发烧引发肺炎,在医院打了一个星期点滴。看着孙子额头数个针眼,老太太心痛如割:“我说要给王子多穿衣服,你偏让他耐寒锻炼,结果遭这么大的罪。”儿子生病,陈坚红也很心疼:“听您这么说,我是王子肺炎的罪魁祸首!”导火线一引燃,两人又开战了。

陈坚红喜欢网购,自己的衣服、化妆品,还有儿子的尿布、奶粉等,都从网上买。家里经常有快递,最多一天有7个快递小哥敲门。老太太埋怨道:“买这么多东西,得花多少钱呀?”陈坚红回答:“网购比去商场买便宜多了。”“有些东西完全可以不买,过日子就得细水长流。”陈坚红压制情绪:“咱们是两代人,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妈,你做什么我不阻拦,你也别干涉我的生活,好吗?”老太太被噎得哑口无言。

王志文拍戏回家,陈坚红在丈夫面前责怪婆婆多事。王志文皱着眉头说:“你就不能谦让一点吗?妈都七十多岁了!恋爱时我觉得你挺善解人意的,现在怎么变成了这样?”丈夫明显偏袒婆婆,激起了陈坚红的不满。婆媳矛盾,引发夫妻争执。

次日一早,陈坚红赌气带着儿子回娘家。3天过去了,母子俩迟迟没有回家,王志文开车过去接他们。岳母批评女儿时,隐隐透露出对女婿的不满。王志文一支接一支地抽闷烟,辛辣烟味呛得他连连咳嗽,连眼泪都咳出来了。陈坚红心疼丈夫,抱着儿子跟他回家了。

晚上,妻子与儿子睡熟后,王志文来到母亲房间。他轻言细语地说:“妈,好儿媳是夸出来的,不是吵出来的。您是长辈,以后多迁就坚红。”这话要是搁在平时,老太太不会多想,这次因儿媳回娘家给自己施压,她误以为儿子在间接责怪自己,儿子结了婚就与老婆一条心了……老太太越想越伤感。

第二天上午,老太太拿着换洗衣服,住回静安区的老房子。王志文心情糟透了,老婆不能说,妈妈也不能说,他不知该怎样做丈夫做儿子。傍晚,王志文去接母亲,老太太生气地说:“家里你不做主,接回去也是受气。”王志文知道,妈妈害怕孤独,不喜欢独居,她这是暗示自己让陈坚红一起过来接。

王志文连忙返家,将母亲的想法透露给妻子。陈坚红说:“又不是逼她走的,干嘛非要我低头?”王志文揽过妻子:“妈妈住得好好的,突然搬走了,别人还以为儿子儿媳不孝顺。你陪我走一趟吧。”丈夫将话说到这份上,陈坚红答应了。当晚,夫妻俩将老太太接回家。

此后,婆媳俩为不让王志文为难,由争吵发展为冷战。家里的气氛压抑沉闷,这不是王志文想要的生活。

2012年9月,王志文赴北京参加公益慈善活动,与姜文、孙楠等好友小聚。席间,姜文收到妻子周韵发来的彩照:她与婆婆站在剑桥上,微笑着面对朝阳。姜文自豪地说:“周韵与我妈情同母女,这两天带老太太在英国旅游。”王志文发出长叹,然后问姜文:“婆媳真的难相处,周韵怎么与你妈相处那么好?”

姜文认真地说:“一个家庭婆媳关系是否和谐,主要取决于那个儿子。两个女人都爱他,他应充当剂,逃避或偏袒任何一方,都会加剧矛盾。”自己在这些方面做得确实欠缺,王志文自责、愧疚,向好友取经。姜文分析:“虽然你年过不惑,但在婚姻课堂中还是名新学员,需要学习的课程太多。建议你好好看看电视剧《双面胶》。”

做温暖智慧的“双面胶”

返回上海,王志文在网上看电视剧《双面胶》,剧中男一号李亚平的生活状态与他何其相似?李亚平像双面胶一样,将婆媳俩黏合在一起。

王志文特意向婚姻专家咨询,如何才能做温暖、贴心的双面胶。

综合“李亚平”和婚姻专家的建议,王志文要求自己做到5点:永远和媳妇“心连心”;永远和妈妈“一条心”;永远在家务事中“不偏心”";对妻子充满“爱意”;对妈妈充满“敬意”。

王志文与陈坚红谈心,讲述妈妈的艰难:“我爸去世早,妈妈每月30多元工资要养活4口人,她几乎顿顿吃咸菜疙瘩,将鸡蛋省给我和两个哥哥吃。小时候,冬天我家里几乎没买过煤,都是妈妈挎着篮子在锅炉房废渣里捡来的。煤核拎回家时,妈妈满脸乌黑,只露出两只眼睛……那时妈妈是家里的大树,现在她老了,我们要做她的大树。”陈坚红了解到婆婆的艰辛,心里涌起疼惜。

在妈妈面前,王志文又说老婆的不易:“坚红是名模又是演员,完全可以出去干事业。为了儿子和这个家,她割舍名利做普通妈妈,内心也有挣扎和痛苦。”老太太开始换位思考,体谅儿媳。

王志文还经常给婆媳灌输“家和万事兴”的理念:“男人有个稳固后方,干事业才有信心。好多男人事业不成功、人生失败,就是倒在妈妈与老婆的内耗上。”婆媳俩心里五味杂陈。

2013年10月9日是陈坚红39岁生日,王志文以妈妈的名义送给妻子一件羊绒坎肩。陈坚红在镜子前试穿,款式、色彩非常适合自己。她来到婆婆房间:“妈,谢谢您的生日礼物。”老太太愣怔片刻,明白了儿子的苦心:“咱们做婆媳也是缘分,这是妈的一点心意。”陈坚红心里暖暖的。

陈坚红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住的是上世纪90年代盖的老房子。2014年春天,王志文给岳父母买了一套江景房。与妻子一道给岳父母送新居钥匙时,王志文又替妈妈美言:“给你爸妈买房子,是我妈的提议。她说咱们住复式楼,也不能亏待亲家亲家母。”婆婆的“暖心行动”,深深感动了陈坚红。

陈坚红投桃报李,以真情回馈婆婆。老太太的弟弟年近7旬,患病,生活条件一般。陈坚红与丈夫商量:“咱们条件好,为让妈妈安心,每月补贴舅爷2000元生活费吧。”两天后,王志文将银行卡交给妈妈,说出了妻子的心意。老太太心里倍感温暖。

偶尔,妻子在自己面前发母亲几句牢骚,要是在以前,王志文会如临大敌;而今,他幽默化解,且不向妈妈透露半点口风。同理,母亲向他诉说儿媳的短板,王志文也和风细雨地解释,且向妻子隐瞒得滴水不漏。他坚持做到好事两面传、坏事两面瞒。

在王志文的黏合下,婆媳俩的心结彻底打开,互敬互谅,和谐相处。小两口去参加活动或旅游,陈坚红经常将婆婆带上。每次出门,她还为老人化妆,将婆婆打扮得漂漂亮亮。2015年9月,网上爆出王志文的绯闻,老太太明知是莫须有,但还是警告儿子:“坚红是好儿媳,你要辜负她,我这一关就过不了。”

婆媳关系篇8

关键词:文学作品;婆媳关系;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155-02

婆媳关系以其特殊性在家庭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女性受传统儒家思想启迪的同时,也受到封建制度的压迫,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言,遵循着“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传统。媳妇更是恪守着“婆尊媳卑”的观念,对婆婆言出既从,百依百顺。顺从公婆、孝敬公婆是媳妇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婆婆成了封建家族制度的代言人,当苦媳妇熬成婆的那一天,也正是可以抬头的日子,下一位婆婆以自己的经验和标准教育者下一位媳妇,这样代代相传。因此,婆媳之间矛盾的激化程度相对较浅,文学作品中也多勾勒着婆媳之间的和谐图景。以后,个性自由解放的思想给人民以洗礼,为了彻底封建腐朽的制度,达到政治目的,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女性的解放,并以此为契机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相随出现了大量的表现婆媳关系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女性作家的出现,她们以更为亲切的口吻讲诉自己身边的故事,传达自己的心声,表现真实的生活。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自我意识的觉醒,媳妇有了反抗意识,开始维护自己的尊严,打破封建纲常,婆媳之间的矛盾便开始频频上演。

一、二三十年代小说――简单化 初见端倪

现代文学作品中最早涉及婆媳关系的是问题小说的出现。问题小说是浪潮之下出现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小说创作潮流,多关注社会人生存在问题,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人生是什么这样深刻的问题。涉及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个性自由、社会伦理、妇女解放等。关于婆媳关系的探讨也初见端倪,代表作品有,叶昭君的《阿风》、冰心的《最后的安息》、杨振声的《这也是一个人》等。

问题小说着力反映社会问题,表现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创作者多为受五四启蒙思想熏陶的青年学者,他们多用犀利的语言,以小说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只提问题,不开药方。问题小说中反映的婆媳关系也就没那么纯粹了。小说并非直接写婆媳之间的关系,而是将封建社会的苦媳妇作为中国下层人民苦难的化身,揭露社会问题表现社会黑暗的。如作品《这也是一个人》中,伊的衣服被丈夫因为赌钱而当了之后,寒冬之季,伊请求丈夫把棉衣赎回来,竟遭到婆婆和丈夫的毒打,丈夫死后伊又被卖,来换丈夫的出殡钱。作者塑造了恶婆婆的形象,以苦媳妇为叙述中心,着力表现了在婆婆欺压之下媳妇的悲惨命运,预示着在封建传统制度之下人民的悲惨生活,表达着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旧社会的愿望。

真正谈到婆媳关系,以婆媳之间平凡而又琐碎的矛盾冲突为叙述中心,表现婆媳关系的作品,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乡土小说。代表作品有许钦文的《疯妇》、王鲁彦的《屋顶下》。小说创作者多写熟悉的乡土人情,作品中婆媳关系逐渐生活化、复杂化,不再是简单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深入到内心层面。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反映婆媳关系,打破了恶婆婆苦媳妇的文学传统:媳妇有了反抗意识,开始维护自己的尊严,照应时代的呼声。婆婆仍把持着封建家族传统中的本位思想,总是以曾经的自己要求媳妇,导致婆媳矛盾的激化。他们之间的冲突不仅仅是由两个家庭的差异造成,更是五四启蒙运动以后,新旧思想观念之间的碰撞。在王鲁彦的《屋顶下》中,阿芝婶与本德婆婆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恶化的,阿芝婶刚嫁入婆家的时候,向婆婆说过,有什么错就骂她,然而婆婆懂得媳妇终归不是女儿,她宁肯多骂儿子几句。婆媳矛盾终究难以避免,当儿子告诉媳妇母亲爱吃黄鱼,媳妇特意买来黄鱼做给婆婆吃时,婆婆心疼钱,不但没能接受儿媳的孝心,反认为媳妇不会过日子,为此频频发生口角。面对这一矛盾,阿芝叔斥责了妻子,甚至要把妻子退回去,说宁可不要这样的老婆。媳妇勇敢地离开了丈夫和婆婆,走上了自己的路,她要靠着自己生活,把儿子一个个的养大,给他们都讨一个好媳妇。文中阿芝嫂的反抗和出走,正是女性个性解放以及自我意识增强的写照。

二、三四十年代小说――通俗化 摩擦碰撞

30年代的中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文学创作受政治影响强烈,出现了三大对峙而又互相渗透的文学派别。海派将文学创作与消费文化相结合,迎合小市民的趣味,具有明显的商业性质;京派文学以校园文化为主体,追求文学创作的自由;影响最大的左翼作家联盟倡导为工农兵服务,呈现出平民化通俗化的倾向。30年代的文学创作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由五四初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抨击转向对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热切关注,对婆媳关系的塑造却成为这一时期作家普遍忽略的题材,但也不乏涉及到婆媳关系的经典之作。曹禺的《原野》,作品以复仇为题材,写了婆婆焦母与媳妇金花子之间的婆媳冲突,展示了处于夹缝之中男性的无奈与无力,最早关于媳妇和妈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的经典话题正出于此。

40年代是硝烟弥漫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作家们开始普遍思考民族问题,挖掘社会民族的内涵,以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尽管这一时期出现了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上海孤岛文学及沦陷区文学不同的派别,作品积极响应提出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总方针,以工农兵为核心,拯救国家危亡。但因作品大都深入人民生活,关注婆媳关系的作品也在不断增加。巴金的《寒夜》、张爱玲的《金锁记》、萧红的《呼兰河传》等都是表现婆媳关系的经典作品。其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巴金的《寒夜》,作品在民族危亡、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之下,夸大了婆媳关系的矛盾与冲突的同时,将儿子置于这一矛盾冲突之中,且处于两难的境地,打破了婆媳叙事中隐退男性的历史传统。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小说――社会化 水火相容

50年代以后的小说创作以的《讲话》为方针,依然倡导走群众路线,为工农兵服务,政治色彩浓厚。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在张扬个性,极力表现自我的时代里,文学作品中对婆媳关系的关注才真正摆脱社会环境的束缚,独领。80年代婆媳关系的作品摒弃了宏大的叙述模式,开始贴近人们的生活现实,关注日常生活中平凡而又琐碎的婆媳矛盾。池莉的作品《不谈爱情》,以身份地位的差异性导致了婆媳矛盾的激化,立足于社会现实,开创了新写实主义在婆媳作品中的表现。铁凝的《玫瑰门》,以高度女性化的视角,写了婆婆与媳妇之间的斗争与妥协,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有着独立的人格和尊严,独立的经济能力,在家庭中独挡一面,不向自己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妥协。她们勇于追求自由的爱情,自由的婚姻,敢于面对现实。婆媳之间以相互的尊重和包容相处,虽然矛盾冲突不断,却更贴近当代家庭生活,流露出新时期女性的风范,体现了这一时期婆媳作品创作的总基调。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建立,90年代的文学创作多以农民生活为题材,婆媳关系关注的焦点由前期的写实主义传统转向农村,农村家庭背景下的婆媳关系,传统道德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婆媳关系成为衡量家庭伦理关系和睦与否的重要标志,也开始真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表现婆媳关系的作品不再是纯粹的文学创作,而是以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走进影视剧中,出现了一大片批网络作家。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最大程度地吸引更为广阔的社会群体,使婆媳关系与生活密切相连。六六的《双面胶》中,婆媳之间的矛盾重重,生活观念与消费观念的差异性,使婆婆完全不能理解媳妇的铺张浪费,尤其是当婆媳面对金钱利益时,冲突就会变得异常尖锐。将原本就脆弱的婆媳关系置于金钱这一敏感话题之下,家庭关系的维护就更加困难。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论是纯粹的文学经典之作,还是被现代人们所接受的搬上电视荧屏的当红网络作品,都以其反映社会生活的逼真性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价值。

从长远来看,婆媳关系会由纷争逐渐淡化。快餐式的生活节奏,使人们关注幸福的同时更希望拥有幸福。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会费尽心思花大把大把的时间研究婆媳关系,探讨如何处理这一关系,尤其是当婆媳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工作相提并论时,更显得微不足道。精神文明的发展也使婆婆不再一味干涉儿子的家庭,只要生活的幸福就好。

――――――――――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钱谷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曹禺.曹禺文集[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0.

〔4〕铁凝.玫瑰门[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六六.双面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董征宇.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婆媳关系的性别叙事[D].长春:吉林大学学报,2007.

上一篇:放风筝的日记范文 下一篇: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