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的由来范文

时间:2023-09-21 15:32:05

劳动节的由来

劳动节的由来篇1

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 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五月一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节日,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

5月1日,国际劳动节,它是全世界工人阶级斗争的历史纪念,每个国家都很重视它,尤其是美国、加拿大、南非。事件起因是, 1880年美国工人游行集会要求8小时工作制。1884年,联邦贸易组织通过了一项解决方案,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从1886年5月1日开始执行每日8 小时工作制,但此后,工人们仍然被强迫每天工作10小时,12小时,甚至14小时,这使得该项立法明有实亡,而各地的联邦首脑对此却表示出十分冷淡和不友好的态度,于是一场为争取8小时工作的罢工开始了。

1886年4月,25 万工人参加了五一劳动节游行示威活动。此项活动由非政府国际工人联合会组织,活动的中心在芝加哥,商人和政府对这次活动愈来愈表现出的革命性感到恐惧,当地商界首脑要求增加警察和军队的数量。芝加哥商业俱乐部购卖了20xx美元的枪支用于警戒对付这次罢工,5月1日这次游行活动得到了芝加哥纺织工人、鞋工人、房屋装修工人的支持,5月3日,警察开始向罢工的人群开火,打死打伤四人,一些非政府人士号召第二天在haymarket 广场集会抗议政府的暴力镇压,这场集会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什么事件,但在最后一位讲演者登上讲台时,天下起了雨,广场上只剩下几百人,180 名警察进入广场疏散人群,这时一颗炸弹飞向警察中间,炸死一名,炸伤七名警察,警察立即向人群开火,打死一名打伤多名群众。

由于无法断定是谁扔的炸弹,这个事件成了攻击劳动节游行活动的把柄,警察查抄怀疑对象的家和办公室,有数百人在未指控下被逮捕,尤其是那些此次活动的领导者被袭击,8名芝加哥活动的积极倡导者被指控涉嫌广场炸弹事件和企图谋反,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开庭审判,判决其中4人于1887年11月11日绞刑。(另一名自杀于狱中,其它三名直到1893年才被释放)。

劳动节的由来篇2

This stanza comes from the worker’s big strike of American Chicago.On May 1 in 1886, Chicago of 20 in order to fight for practicing eight hours to work to make but hold the big strike, many ten thousand workerses pass by hard of bloodshed conflict, acquired the victory finally.For memorial this time the socialist that the worker’s one who exercise, July 14 in 1889, from all countries Marxist call represents the conference, Parisian solemn and impressive open in France.

On the conference, attend meeting to represent the consistent approval:Common festival that May 1 settl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proletariat.

This resolution get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worker responds to actively.On May 1 in 1890, the working class of Euro-American all countries leads off to go into the street, holding the grand demonstration and holding a meeting, fighting for the legal rights.From now on, every time round this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labors the people to all want the catcall, parade, to show to celebrate.

2、五一劳动节中文版由来如下:

这一节来自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20号为了争取练习8小时的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成千上万的工人经过激烈的流血冲突,终于取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一次的社会主义者,1889年7月14日,来自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号召的工人运动代表大会,巴黎庄严而令人印象深刻地在法国开幕。

出席会议代表一致赞同:五一为国际无产阶级定下的共同节日。

这一决议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带头上街,举行盛大的示威和集会,争取合法的权利,从现在起,国际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努力让人们都想通过电话、游行、表演来庆祝。

劳动节的由来篇3

五一国际劳动节又称“国际劳动节”、“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五一劳动节由来和历史,赶紧看一下吧!

五一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节,在每年的5月1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关于“五一节的由来”是这样的:

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 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

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

2、习俗

(1)中国五一劳动节习俗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不论网络电商还是线下实体店,都会举行大型促销活动,刺激消费。对于工作者来说,五一劳动节的小长假,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

(2)美国:劳动节发源地不过“五一”

劳动节起源于美国。但特殊的是,美国政府后来在设立劳动节时,自行规定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劳动节。每逢9月的劳动节,美国人可以放假一天,全美各地的民众一般都会举行游行、集会等各种庆祝活动,以示对劳工的尊重。

(3)俄罗斯:游行、集会、娱乐一个都不少

俄罗斯一直比较重视这个特别的节日,“五一”这天,俄罗斯全国放假,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及群众性游行。一般来说,“五一”游行的队伍要先穿过城市的主要街道、广场,最后在古老的或者宽阔的中心广场举行大型集会和庆典。

(4)日本:劳动节逢“黄金周”

日本5月1日前后的节日就很多,五月的假日连起来,一般日本人至少有一周休息时间,最长的甚至达11天。因此,在日本,劳动节专门的庆祝活动日渐被“五一黄金周”所取代。而且从4月29日开始,日本就已经进入了“黄金周”。

劳动节的由来篇4

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1917年3月8日,俄国彼得格勒的女工,勇敢地举起了“三八”节的战斗红旗,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制度、反对饥饿的游行示威。 游行。会议由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何香凝主持,会上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保护妇女儿童”的口号。这次活动显示了中国劳动妇女的觉醒和力量。

1938年3月8日,宋美龄动员妇女积极参与抗战救国。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关于三八节的还有一种意思:

劳动节的由来篇5

20xx年是第几个国际劳动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又称“国际劳动节”、“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起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为劳动者争取到的合法权益。

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 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关于劳动节的名言1.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 马克思

2. 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 —— 拉非悄四岚吕?

3.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 威廉放涞?

4. 有总是从无开始的;是靠两只手和一个聪明的脑袋变出来的。 —— 松苏内吉

5. 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 高尔基

6.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 —— 拉贩獾?

7.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 苏霍姆林斯基

8. 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 高尔基

9.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 马卡连柯

10. 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 —— 马卡连柯

11. 正如树枝和树干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 —— 奥涅格

12.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 高尔基

13.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 高尔基

14.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李绅

15.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 李大钊

16.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 陶铸

17. 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 米尔

18.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 卢梭

19. 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 卢梭

劳动节的由来篇6

[关键词] 季节性劳务稀缺 农村劳务市场 劳动力自组织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即农村劳动力供求进入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农村富余劳动力以中年以上的劳动力为主,多以农业剩余劳动时间的形式存在。剩余在农村的中年以上劳动力不仅只是从事自家的农业生产,还可以在农忙时节给一些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打工”。这些短期的季节性劳务行为逐渐形成了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了大量自组织现象。农村短期劳务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农村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市场化的结果。有关研究对农村季节性劳务稀缺的现象论述较少,对由这种稀缺而产生并兴起发展的季节性劳务市场更是研究缺乏。下文主要从农村季节性劳务稀缺现象的产生、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形成条件、农村劳动力自发组织的形式、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发展的前景和启示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农村季节性劳务稀缺现象的产生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政府加强了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和粮食直补政策,极大促进了西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土地荒芜的情况逐渐减少。这导致在西部一些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区,开始有季节性的出现短期劳动力缺乏的现象。

1.农村季节性劳务稀缺发生的基础

(1)集体土地分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户长期拥有了土地的自主经营权,成了独立的家庭经营主体,时期的“生产合作”转变成了农民的原子化生产。土地分产到户在一段时间里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解决了“吃大锅饭”没有生产效率的问题。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不能有效地组织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农村劳动力的互助合作关系已经淡化几近消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身是“统分结合”的,在实践中“分”的部分比较有效率和充分,但“统”的方面没有很好的范例和效果。在农村以户为元生产单位的客观现实,使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在特定农忙时期内,必须寻找一定的方式解决规模化用工的问题。

(2)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随着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不断扩大,西部劳动力向东部流动以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不断增强。人口流动是农村劳动力在追求经济收入最大化动机驱使下所采取的一种资源重新配置行为。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表现,从事农业生产收益较低从而追求高收入,是农民选择离开农业的直接动力。收入的差别构成了流动的动机, 人们有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职业或地区流动的趋向。西部一些省市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且长年甚至几年不返乡。他们已经完全脱离了农业劳动生产,成为“有田不种田,有地不种地”的不务“正业”群体。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总体过剩的形势没有改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三产业转移仍然是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方向。

(3)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在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客观限制,加上农民的素质普遍不高,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比较缓慢。由于国家长期以来缺乏对农业生产的充足投入,西部农业生产还是高劳动密集型,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较大,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还很大。在西部地区现代化的机械化水平相当低,牛耕在很多地方极为普遍。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季节性的“抢种抢收”十分明显。农忙时节,西部一些农村明显存在劳务稀缺的现象,特别是青中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种植业农业区。

2.农村季节性劳务稀缺发生的可能

(1)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规模偏小

在制度上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只是享有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能自由流动。在现实中,一些家庭早已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老弱人员在家里“照顾”生产,某些地区农村土地“代生产”现象大量出现。“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规模过小,使得家庭中劳动成员难以满负荷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导致家庭劳动成员可利用农闲时间为短期劳务市场提供劳务。”土地规模偏小也就意味着经营土地的收益较少,这也是农村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的原因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存在着较大的劳动力资源闲暇。但是农村劳动力整体性的闲暇和局部性的劳动力稀缺是同时存在的。当前“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已经占到较大的比例”,一般情况下这些家庭在农忙时节都会明显的缺乏劳动力。

(2)政策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近几年中央政府积极扶持“三农”,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工业反哺农业。农业税的取消和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激烈了家庭主要劳动力没有外出务工的家庭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劳动者的劳动年龄较长,男女都可以延长到70岁左右。当前留在农村的大量中年劳动力年龄都集中分布在45岁~55岁之间,这部分人员自身具有丰富熟练的农业生产技能,并且他们的经济收入都很低,除了从事低效益的农业生产,他们缺少别的增收途径。同时“举家外迁、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的农村劳动力已经占到一定比例”,这些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的土地就被那些具有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家庭承揽下来。在农忙到来时,这些承揽了更多土地的家庭就可能缺乏劳动力,他们就需要去雇用一些农民为自己“打工”,而那些在农村具有农业生产技能但又缺少增收途径的农民正好满足了这部分需要。

二、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形成的条件及其特征

劳动力季节性稀缺必然促进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的形成。随着这种在西部农村农民给农民打工的方式越加普遍,一种农村季节性的劳务市场正在悄然地形成。形成这种从事农业的季节性劳务市场,就是要解决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稀缺的问题。大规模出现农民出卖劳动力给农民的现象是需要一定主客观条件的,这也既是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形成的条件,也是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具有的特征,本文总结有如下四点。

1.传统农村“换工”方式的弱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时期的共同经营“生产合作”转变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自主经营“生产互助”。前者实现了劳动力的规模化效应,但脱离了生产实际不利于发挥个体的生产积极性;后者极大的提高个体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劳动力以家庭为单位被分散。在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较少的情况下,一个家庭在面临农忙时节的“抢种抢收”,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劳动互助采取“换工”形式,即“今天我去帮你家,明天你来帮我家”,通过这种简单朴素的生产交换实现了劳动力的规模效应。

换工方式存在的条件是劳动力缺口不能过大,只有劳动力缺口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种方式才能既保证实现劳动力的规模效应,又保证各个家庭都能受益而承担的风险又较小。

但是当前,在一些西部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稀缺的缺口太大,通过简单的换工制不能形成劳务上的规模效应,并且换工的流转周期越来越长,农户承担的时间成本和风险不断增大。当前,西部一些劳务输出较多的省市,在季节性农忙时节这种“换工”形式已经不再适应。

2.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意识增强

当前西部农村劳动者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基于传统农户之间的信任和支持而形成的生产互助逐渐减弱,而“打工”式的劳动力买卖关系越来越多。“对待在农户生产经营中某些阶段或环节上暂时缺乏劳动力的困难,再依靠过去那种邻里、亲友的互助协作的方式来解决,已变得逐步困难起来。正是解决这种困难的需要,许多农民把解决困难的目光转向了市场,直接推动了农村短期劳务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这种在农村给农民“打工”与在城市里给各种老板打工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劳动者一方出卖劳动力和劳动技能,而雇主一方购买劳动力和劳动技能。农村剩余劳动力也逐渐在农村开始“自主”的利用自己的劳动力资源,不仅为自己的农业生产所用,也为其他家庭的农业生产所用,但后者是一种劳动力资源的市场交易行为。

3.农户雇主市场心理不断成熟

市场心理表现为人们对运用市场手段完成交易的接纳和喜好程度。在农村邻里之间生产互助不仅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的需要,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需要。在农村这样一个熟人化的社区里,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是融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在时期,这两者完全同一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学者通常把农村生产关系发生的变化称为“农民原子化”,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农村生产出现了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原子化。原子化的不是农民个体,而是一个一个核心的农民家庭。

以前的“换工”形式一方面满足了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完成了巩固改善农户之间家庭关系的社会使命。农户不会去和自家有怨恨的家庭换工,而是选择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农户换工,这正好说明了“换工”的社会功能。由“换工”向“用工”转化,这意味着农村劳务完成了从传统熟人社区的劳工交换向现代化的陌生人市场式的劳务交易的变迁,说明了农户运用市场完成生产的能力的增强,也表明他们对这种在熟人社区中完成劳务买卖关系形式的完全接受,农村劳务已经由特殊的技术劳务交易向一般性的生产劳务交易转变。

4.劳动力市场组织化程度提高

农村剩余劳动力首先是经历了大规模的低组织化向外流动,形成了农村劳务输出市场,出现了一个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农民工群体。当前一些西部地区出现的农村劳务季节性稀缺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组织优化和重新配置。一些家庭存在有劳动力闲置的情况,这一部分劳动力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更重要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这与农业生产具有的季节性规模用工相矛盾。农村劳动力整合优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规模用工的需求,这必然促进劳务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

农村劳务季节性稀缺也就意味着农村劳务可能是季节性组织化,这在西部某些地区表现地十分明显。这些劳务组织没有正式的组织结构,一般由一个大家“信得过”的群众领袖“牵头”。在农忙时节组织成员内部首先组织起来完成自己的农业生产,再去招揽其他缺人手的农户的“生意”。农忙完成,劳务组织在形式上解体,等待下一个农忙节令的到来又迅速组合。这些组织的重建成本很低,而且几乎没有管理成本,且具有规模小、组织灵活、行动快捷的特点。它们既具备了市场化运作的高效率,又保留了熟人合作的低协调成本,配上内部合理的成果收益分配机制,其生存能力极强,发展前景广阔。

三、农村劳动力自组织存在的三种形式

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化的而不是分散的存在,大量存在的有组织的劳动力规模化地频繁的给一些农户雇主打工,推动着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的稳步发展和不断成熟。当前普遍存在三种劳务组织形式,即农户直接雇用型、农户中介雇用型、农户外包承揽型。

1.农户直接雇用型

农户直接雇用型是指农户按照自己的安排,根据自己拥有的信息去直接联系被雇用者,谈好价钱和说明具体从事的劳务,安排好时间和说明其他必要的情况。这种劳动力组织形式中,劳动力是被动的,即是按缺少劳动力的农户雇主的被动要求,无预见性地形成一个劳动群体,解决雇主在农忙时节的农务。这些劳动力之间可能之前没有任何联系,他们被聚集以后只是进行简单的劳动合作,他们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是被雇主安排的,可能缺乏有机联系。

2.农户中介雇用型

农户中介雇用型指在农户与其他被雇用者之间存在一个中介者,其本身也具有被雇用的身份。他承担起了沟通农户和其他被雇用者的作用,农户只需要和他谈妥用工的人数、价钱和劳动任务即可,组织劳动者就根据中介者自己的关系网络来自主安排。这种模式中最核心的就是中介劳动者,农户雇主把组织其他劳动力的权利移交给了这位中介劳动者,中介劳动者根据自己对其他劳动力的了解来进行劳动分工。这犹如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某个特定的中介劳动者承担了“企业经理”的职责,这样整个被雇用劳动力的组织结合更合理和有效率。

3.农户外包承揽型

农户外包承揽型中,农户是和一个已经组织完善的劳务共同体商谈,农户只需向这个劳务共同体组织支付适当的资金,这个劳务组织就按要求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农户并不和这个共同体的每一个成员直接发生关系。显然这种模式存在的基础是已经存在一个已经组织完好的劳动力群体,他们之间已经达成了去完成一定劳务的内部协定。这种模式中劳动力已经有相当高的自组织化程度,劳动力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和一定的需求农户进行劳务交易。农户与劳动力自组织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即谈判成本,但是劳动力之间的协调成本已经急剧减少。

当前这三种劳动力组织形式都广泛存在于西部一些农村地区。由农户直接雇用型到农户中介雇用性再到农户外包承揽型,三种农村劳务组织形式就是一个由完全松散型到有一定组织化再到完全组织化的不断发展过程。这是一种由较低组织化水平向较高组织化水平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农户雇主与劳动力特别是劳动力相互之间的不同程度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说明了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在形成中的不同成熟度情况。

四、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的前景及其启示

1.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的前景

农村季节性劳务组织在组织形式上已经存在农户直接雇用、农户中介雇用和外包承揽雇用三种,从社会人际关系的角度理解这种形式的演变过程,劳务市场正在经历由熟人模式――半熟人模式――陌生人模式组成的形态发展。农村劳务组织产生发展在特别的农村社区文化中,组织的成员构成本身就是地道的农民,这些组织的规模、形式都受制于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实际,具体来说制约农村劳务组织生存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农村基本土地制度和农村季节性劳务稀缺程度。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西部地区的农民收益较低,向外劳务输出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这不断刺激了广大农民减少甚至脱离农业生产,走上了专业“打工”的生存之路。这样土地的农业生产经营权存在事实性的大规模流转,土地集中化经营比较普遍。特别是在外务工获得了更多的收益之后,这更加坚定了这些农民工在城市自谋生路的信心和愿望。我国农村整体上向城市二三产业输出劳动力的潜力还很大,这也是经济学家常说的农村劳动力仍然严重过剩,从长远来看这个结论是正确无疑的。但是当前西部农村地区季节性出现劳务短缺的现象也确实存在,而且可以预见这种现象随着农村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将会更加普遍,由小面积的局部的问题演变成大面积的地区性的问题,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将会发展得更好。

2.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的启示

在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中,农业生产的回报率是远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在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下,这必然导致劳动力的大规模产业转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经营更加没有了竞争力,农业的产出与投入之比极低,充分说明了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效益低下。当前一些西部地区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是靠外出务工人员来保证,即这些地区的家庭“农民工”的收入占了农民收入的大部分。“农民工”确切来说不是真正的农民,他们已经直接服务于城市里的二三产业,长期脱离了农业生产。“三农”问题的关键还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从长远来看在于高效农业经营,当前能快速提高农民收入的“打工”收入不是长远之计。

当前西部地区广泛出现的农村劳务季节性有组织的交易现象,这对于提高农村生产效率也是有极大启发意义的。农村季节性劳务市场的出现,说明了实现中农村生产关系需要一定的调整。具体而言有以下问题:第一,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已经出现了市场性的劳动力组织,满足农村规模化用工的形式升级了,表明当前农村“分产到户”的经营模式从形式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当前的生产实际;第二,制度性禁止经营权流转已经被事实性的土地“转包”经营所突破,说明当前制度规定的土地经营规模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形势;第三,农村大量劳动力将继续转移,随之季节性劳务稀缺现象会更加普遍。在生产技术不能快速提高的前提下,农村季节性劳务稀缺的缺口会更大,这表明农村劳务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第四,由于受当前农村基本土地制度的制约和一部分农业生产者转移能力弱化的影响,农村季节性劳务组织的规模不会太大,它们的空间活动范围也不会太广,而且这些组织在市场化成长中需要克服众多潜在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崔传义:进入新阶段的农村劳动力转移[J].中国农村经济,2007(6),P4-8

[2]赵玺玉李宏勋:农村短期劳务市场兴起原因、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02.2 ,P36-38

[3]胡斌:农村劳动力流动动机及其决策行为.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转引自:赵玺玉,李宏勋.农村短期劳务市场兴起原因、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02.2 ,P36-38

[4]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经济研究,1997 年第2 期,转引自:赵玺玉,李宏勋.农村短期劳务市场兴起原因、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02.2 ,P36-38

劳动节的由来篇7

原来中国的五一劳动节是这样争取来的!

中国起源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20xx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首次纪念

1920xx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发表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题词和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同时,还登载了《旅法华工工会简章》及唐山、山西、长江等地的劳动状况调查。

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为庆祝这个节日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当天各地工人和知识分子共同集会。在上海,陈独秀指导下,5000多名工人召开了由中华全国工界协进会等7个团体联合筹备的世界劳动纪念大会,陈独秀当选筹备大会顾问。纪念会上,各界代表发表演说,工人提出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教育的"三八制"要求,并高呼"劳工万岁"、"中华工界万岁"等口号。会后,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新青年》纪念专号还刊登了李大创的《五一运动史》、、陈独秀的《劳动者底觉悟》、《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重要文章,以及上海、北京、天津、武汉等十多个城市和地区工人现状的调查报告。在北京,李大钊领导了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纪念活动。北京大学学生在这一天罢课,《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出版了"劳动纪念号"。学校内召开了500多名校工和学生参加的纪念大会,李大钊到会讲话。何孟雄等8名北大学生和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被巡警拘捕。邓中夏到北京长辛店,向铁路工人散发《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并发表讲演。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纪念歌曲

1920xx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首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共同创编而成的。

法定节日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1999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了1949年12月23日中国政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每年春节、“五一”和国庆节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形成了3个“黄金周”。

20xx年12月14日,中国国务院第二次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春节的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由7天调整为3天,减少4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3天。五一黄金周也将成为历史。20xx年起,五一黄金周变为五一3天小长假。

国际五一劳动节是怎样来的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国际劳动节或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

公元1866年在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时,提出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到公元1866年的五月一日,在美国的芝加哥市,有30多万工人举行了大罢工,要求实现八小时工作制,经过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权利。到1889年的五月一日在欧美各国许多工业城市的工人相继举行巨大的游行示威运动。因而于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决定了象征着工人团结、斗争,胜利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

劳动节的由来篇8

1、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高尔基

2、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卢梭

3、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马卡连柯

4、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5、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卢梭

6、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乌申斯基

7、五一要上班,短信来送福:快乐跟着走,烦恼无影踪;心情不受堵,工作也轻松;如意伴左右,事事皆顺坦。祝你五一劳动节加班愉快,心情舒坦!

8、珍惜劳动,节俭是美德;未雨绸缪,节俭是智慧;粗茶淡饭,节俭是励志;积蓄资源,节俭是储备。节俭是持家之道,节俭是兴国之路!

9、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10、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拉·封丹

11、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高尔基

1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毛泽东

13、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麽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乌申斯基

14、鸟儿叫,花儿笑,劳动节已来到;微风吹,艳阳照,工作烦恼全抛掉;柳絮飘,枝叶茂,平淡生活换新貌;短信到,祝福绕,愿你五一假期乐陶陶。

15、送一份平安给你,愿你驾车一路安全。送一份喜悦给你,愿你同家人的相聚短暂而快乐。送一份心情给你,愿你在五一的假期过的轻松自然。五一劳动节,祝你节日快乐!

16、劳动了一天辛呀辛苦啦,亲爱的亲爱的快坐下,请喝一杯茶,然后拿起电话,把快乐和忧伤跟我说说吧!

17、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苏霍姆林斯基

18、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

19、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米尔

20、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拉·乔乃尼奥里

21、谷雨季节人倍忙,点豆种瓜生希望。小河欢歌汗水淌,阳光普照禾苗长。辛勤劳动创辉煌,丰收在望笑声扬。祝你谷雨时节多快乐,幸福生活万年长!

22、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高尔基

23、勤劳不勤劳,自己说了不算,别人评价才算;劳动不劳动,今天你说了算,别人说了不算;祝福不祝福,谁都说了不算,只有我说才算。五一节日要你幸福!

24、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奥斯特洛夫斯基

25、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爱迪生

26、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不一不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朱自清

27、懒惰——它是一种对待劳动态度的特殊作风。它以难以卷入工作而易于离开工作为其特点。——杰普莉茨卡娅

28、“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鲁迅

29、五一是旅游高峰,到哪儿去人都太多,假期里,影院有好多好看的电影,不如我们看它几天电影,多过瘾呢!五一五一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劳动最光荣!

30、我的祝福是种子,撒播在字里行间的土壤里,你的笑容是我想收获的唯一果实!今天,我土地里盛开得最美丽动人的花朵是:祝你劳动节快乐!

31、我爱劳动把钱赚,吃苦流汗心里甜,歪招发财走捷径,有毒馒头把人害,掺假制假留骂名,千秋万代遭唾弃,勤劳走上致富路,节日到来乐开怀!

32、小蜜蜂,默默地、勤奋地奔忙着,劳动着。一天天,一年年,奉献着甜蜜。慈祥的母亲,也像蜜蜂,我永远忘不了那深深的母爱。祝母亲节日快乐!

33、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高尔基

34、五一假期就几天,趁此机会开心玩,祝你健康平安伴,烦恼忧愁抛一边,左瞧右看笑容甜,遍地黄金任你采,五一劳动节祝你,健康快乐万事顺。

35、短信会变成美味,文字会开出玫瑰,相互发送是一种约会,细读是为了体会寂寞滋味,人世间,只有朋友最珍贵!祝劳动节快乐。

36、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马克思

37、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38、劳动人民多光荣,全国统一放假期。出门在外不容易,五一节里要欢喜。一年到头多辛苦,今是咱们的节日。吃喝玩玩逛逛街,美美享受好生活。劳动节快乐!

39、劳动最光荣,人间赛天宫;劳动最伟大,幸福你我他;劳动最美丽,人人添新衣;劳动最崇高,红旗艳阳飘。5月1日劳动节,赞美劳动最迫切!劳动节快乐!

40、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上一篇:向日葵花范文 下一篇:太空旅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