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贫困学生范文

时间:2023-11-29 06:18:19

资助贫困学生

资助贫困学生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13号)精神,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省政府决定,建立健全我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下简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政策自20*年秋季开学起实施。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从20*年开始,我省在全省城乡同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制度;高等教育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初步建立“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和生活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但是,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偏窄、资助标准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与我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省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皖、人才强省和中部崛起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这是继我省城乡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具有重大意义。

二、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目标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要求,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同时,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行“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

1.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2.经费合理分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担。我省承担部分的分担原则是,分级分担,职责明晰;结合财力,区别对待;鼓励支持民办教育。

3.政策导向明确。在努力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享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接受职业教育,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鼓励学校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大招生规模。

4.多元混合资助。统筹政府、社会等不同资助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

5.各方责任清晰。中央与地方、各相关部门及学校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完善制度,操作办法简便易行,并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顺利实施。

三、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国家奖学金制度。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含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奖励学生名额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确定的总人数,以及高校数量、类别、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在校本专科生人数等因素确定。

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与我省共同设立,用于奖励资助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含第二学士学位)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平均约占高校在校生的3%,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奖励资助学生名额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确定的总人数,以及高校数量、类别、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在校本专科生人数和生源结构等因素确定,适当向办学水平较高的高校,以及农林水地矿油核等国家需要的特殊学科专业为主的高校倾斜。

我省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生源为西部地区的,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为8:2,生源为其他地区的,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为6:4。我省应分担的部分,根据财政供给渠道实行分级分担,即省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省级财政分担、市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市级财政分担;民办高校、高职(含独立学院)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

(二)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中央与我省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约占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20%。具体资助面由财政部、教育部根据我省生源情况、平均生活费用、院校类别等因素综合确定。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左右,具体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确定的总人数,以及高校数量、类别、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在校本专科生人数和生源结构等因素确定,适当向民族院校、以及农林水地矿油核等国家需要的特殊学科专业为主的高校倾斜。

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的中专部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所有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农村学生(含县镇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期限为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我省高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与省、市按照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资金分担办法共同承担。

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生源为西部地区的,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为8:2,生源为其他地区的,中央与地方分担比例为6:4。我省应分担的部分,根据财政供给渠道实行分级分担,即省级财政供给的中等职业学校由省级财政分担,市级财政供给的中等职业学校由市级财政分担,县(市、区)级财政供给的中等职业学校由省级与县(市、区)级财政按8:2比例分担;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由省级与所在地市、县(市、区)级财政按7:3比例分担。

(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积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助学贷款享有同等优惠政策。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制订与贷款风险和管理成本挂钩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使用管理办法。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按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81号)执行。相关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完善内部考核体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和鼓励所属分支金融机构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应贷尽贷。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对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从事第一线工作且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国家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我省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另行制定。

(四)从20*年起,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新招收的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20*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在我省共招收185名免费师范生,省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20*〕3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细化实施办法,切实做好师范生免费教育各项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措施。高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4%-6%的经费,中等职业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要继续执行并不断完善现有的校内贫困生资助政策,不得因政府加大资助经费投入抵减校内资助。

要进一步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面向各级各类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项目。

普通高中以及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研究生的资助政策待国家政策出台后另行制定。

四、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工作要求

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针对性强,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受益人数多,工作层面多,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学校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把这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事抓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劳动保障厅等要密切配合,制订相关管理办法,指导、检查和督促各地开展工作。要根据国家有关配套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分工,不断完善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配套政策。各市、县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制订具体管理办法。教育、劳动保障部门要将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情况纳入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各学校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摆在突出位置,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立专门的助学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学校助学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助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确保资金落实。各级财政要足额安排、及时拨付应当负担的资金。省财政厅要按照我省资金分担办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各级政府应当负担的资金落实到位。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同级教育、劳动保障部门督促学校按规定比例及时、足额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经费,用于校内贫困生资助。要完善制度,严格程序,细化管理,确保助学资金及时发放、专款专用。

(三)规范收费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今后5年内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高于20*年秋季标准。要进一步严格收费立项、标准审批、收费公示管理工作,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加大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监督力度,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负担。绝不允许一边加大助学力度,一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要对教育收费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支出管理。

(四)强化责任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认定、学校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对于截留、挤占、挪用、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可行的资助对象评审机制,加强资助对象评定工作,严格把握资助的条件,保证资助资金真正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功能。

资助贫困学生篇2

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实践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为人民谋利益、巩固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2016年秋季,在上级组织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我校高度重视贫困生助学工作,统一部署,认真贯彻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紧紧围绕贫困生助学工作的目标,以实施"免""补"工作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构建了贫困生助学工作体系,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做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爱心助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现将2016年秋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

为了抓好扶贫资助工作,成立了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对贫困生的摸底工作,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所有学生及贫困生的建档工作,明确资助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深入思考,认真总结,对本学期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回顾。

2016年秋季,有23名学生享受补贴,每人625元,无建档立卡贫困生,共计金额14375.00元

1、规范操作流程,抓好过程管理

① 对困难学生实施资助的工作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经常性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本学期,我们实行资助活动公示、公开,增强资助工作透明度。公开、公正做好贫困学生资助的发放工作。对资助金的发放,我们严格按制度办事,经过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确定等几个阶段,接受监督,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放到最需要的贫困学生手中。

②为了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助困名额的确定、各个环节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资助均由学生本人或学生家长提出审请,班主任签字,校长审核盖章后,将贫困生档案资料建立专档,加大了资助面,避免多头资助,重复救助。

2、落实专项资金,抓好资金筹措

①规范资助政策,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对所属学生进资助,将政府的温暖惠及到每一位家庭贫困学生。

②加大救助的争资、引资工作力度。坚持政府资助为主、社会捐赠为辅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落实补助贫困学生的补助。广泛开展经常性助学筹资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方面的积极作用。

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监督检查

① 加大资助贫困生政策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开学初,学校通过专栏、新生入学须知以及利用会议向贫困生宣传国家、省和学校资助贫困生的政策、措施,让家长、学生、教职工对有关资助措施应知尽知。另一方面规范助学工作操作程序、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公布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②救助资金要严格执行帐务管理制度,分配、使用和发放实行集体研究制度。严格规范程序,确保救助金发放规范,杜绝救助资金在发放过程中代签、代管、托管、隔期发放、滞留、截留、顶冒等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救助资金发放及时、足额、准确。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贫因生资助是一项长期系统而艰巨的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保证。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想长期做好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要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学生资助的宣传工作。助学贫困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光靠几个人是无法做得最好的。因此,深入宣传,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发动社会力量,来帮助贫困家庭学生。

2、进一步做好贫困学生档案资料的更新工作。做好贫困生助学工作是一件非常繁杂的事情,每学期需要随时注意数据的更新。

资助贫困学生篇3

关键词:安徽;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93-02

独立学院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依托公办高校的品牌、师资和管理等优质资源,联合社会力量及其资金创办的新类型高校,是普通高校在新的机制和模式下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独立学院自1999年创办以来,快速崛起,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新增长点,满足了更多的人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不但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更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1]以安徽省为例,截止到2013年共有本科院校41所,其中独立学院占了11所。独立学院约占安徽省本科高校数量的30%。但是和公办院校的学费制度不同,独立学院是属于按照教育成本收费的范畴。据调查,安徽省独立学院的生均学费都在11000~13000元/年,特别是国际合作办学及艺术类的学生收费更高,普遍达到18000元/年。如此高昂的学费给普通学生家庭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压力,贫困家庭在这方面的压力就更加大。因此帮助和解决好在校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心理上的压力,规范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的学生资助体系已成为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安徽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历史

在2003年之前,由于独立学院还没有取得正式命名,贫困生资助问题还没有引起重视,很多人对独立学院的性质不够了解,高昂的学费令很多人误认为独立学院是贵族学校,上的起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所以基本上这一阶段独立学院的贫困生问题几乎被社会所忽视。

2007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发(2007)l3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同年6月,财政部、教育部又出台了(财教(2007)92号)《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将独立学院贫困生纳入到政策资助的范围。紧接着,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其颁发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皖政〔2007〕74号)中,将独立学院贫困生纳入国家政策资助的范围。[2]但是独立学院国家助学贷款额度和公办院校一样,每生每年最高只有6000元,这和高昂的学费相比,杯水车薪,所以,大部分的贫困生仍然感到压力很大。

二、安徽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情况

政策文件出台后,我省独立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办学情况,探索构建与公办普通高校一样的以“奖、贷、勤、补、助”为内容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具体来说,目前我省对独立学院贫困生的资助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奖学金:独立学院的奖学金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奖学金目的是为了奖优,助学金除了奖优也为了助困,但数量极其有限。②生源地贷款:贫困生或其监护人向家庭所在地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无需担保或抵押的助学贷款。③勤工俭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学校提供的一些校内岗位工作,通过自己劳动取得一定的报酬。

三、安徽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存在的问题

作为全国教育大省之一,安徽省生源较多,但是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在中东部地区来说相对落后,出现了贫困生资助与经济实力不相匹配的情况,安徽省的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状况仍然比较落后,具体而言,有如下一些问题:

1.资助制度不够健全。自2007年,安徽省政府颁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以来,我省独立学院资助工作在政策层面上得到了保障,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发现由于资助制度不健全而存在的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很多人对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意识观念比较淡薄。高昂的收费让很多人误以为独立学院是“贵族学校”,能上的起独立本科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殊不知在中国这样一个“读书改变命运”观念下,很多家庭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一切代价供养大学生。于是许多相对贫困甚至是贫穷家庭的孩子迈着沉重的步子、背负着几代人的希望走进独立院校。此外,在国家资助方面没有对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的专门文件,没有对独立学院贫困生收费性质不同而区别对待,如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公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都是6000元/年,而学费却几乎是公办院校的三倍,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独立学院贫困生的经济问题。二是因考虑到办学成本,所以部分独立学院没有制定明确的校级资助规章制度,不愿意太多学生贷款,在助学贷款上尽量不贷款。

2.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政府和独立学院本身资金投入不足,首先是独立学院本身投入不足。自2007年起,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和各地方政府就对学校资助贫困生工作都有了明文规定: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皖政〔2007〕74号)要求“从事业收入中提取5%的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据了解,我省独立学院资助达到这个要求的不多。其次是政府投入不足,按照(皖政〔2007〕74号)规定“普通高校资助面约为在校生的20%,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以我省某独立学院来说,截止2013年,在校生为3800多人,按文件规定的比例,应该接受资助的学生名额为760多名,而现实情况是资助名额数仅为534名。

3.资助的种类和形式单一。尽管近来来我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步,资助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但依然存在着诸如资助的种类和形式单一、额度不高等问题。表现在:一方面还是以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贷款为主要资助形式,社会资助以及独立学院的自筹资助为辅。另一方面以经济层面资助为主,经常评选完资助名额,给完钱就完事了,在经济层面完成了资助,却忽视了由于家庭贫困带给学生的心理层面的影响,对学生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辅导和帮助不够。另外,资助的数额也比较少,几千元的资助数额和数万元的学费相比较等于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真正困难学生的实际需要。最后学校资助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形式,且岗位偏少,专业技术含量较低,主要就是取报纸、打扫卫生等,学生参与热情不足。

4.对资助的监管不够。一是尽管一般院校都有专门的主管学生资助工作的部门,但是基本上缺乏对负责贫困生资助工作主管部门的监管。二是资助贫困生的工作在具体执行和落实过程中也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尽管,国家和省政府均出台了相关法规和规章来指导和约束贫困生资助工作,但对于资助工作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处理和惩罚措施,使得政策规定的资助制度在具体操作中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实施。此外组织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评选工作都是由各个班级辅导员来进行,很多情况下公平和公正难以得到保证。

四、安徽省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的建构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补充力量,贫困生资助问题关系到广大学生和公平受教育权和教育大业的持续发展,更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解决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问题意义重大。针对安徽省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大重视力度,积极探索应对之策。

1.完善独立学院资助制度。首当其冲是建立衡量贫困生的标准和筛选机制。为了保证贫困生能够享受贷款政策,应该由独立学院所在的省市结合当地经济实力和贫困生的实际,制定适合的贫困生衡量标准,供当地金融机构参考,帮助贫困生能享受到政策规定的助学贷款。另外,广泛吸纳社会力量,针对独立学院的特色,建立以政府、学校及社会共同力量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和强化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学生个人在资助和受助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3]用法律制度来保障资助工作法制化和科学化,让独立学院享受到与公办院校贫困生同等的待遇。三是加强对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监督和对不合理操作的惩戒力度,在具体执行中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赋予媒体、家长及学生对资助工作的监督权利,一旦发现不合理执行资助工作的院校或者相关部门,应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2.加大对独立学院资助资金的投入。首先,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政府要把对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和对公办院校资助一样平等地纳入到财政预算中,根据省经济水平和独立学院收费情况增加对独立学院资助经费的投入力度。除此之外,独立学院自身也要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正是因为独立学院由私人合作办学,重收益,一般不愿意投入太多,所以政府要监督其严格按照(皖政〔2007〕74号)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不低于5%的经费用于资助贫困生”。对于资助经费比例没有达到政策文件规定标准的独立学院,要采取措施缩减下一年度的招生名额甚至取消其办学资格。以此来督促独立学院依照政策和法律办事,加强对贫困生资助的力度。

3.优化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结构。首先是优化勤工助学的形式,在校内可以扩大学生勤工助学的范围,根据学生的专业设立多种相关的岗位,改变勤工助学只是单一简单的体力劳动的形式,把勤工助学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相结合;在校外可以发挥独立学院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主动寻找企业合作,为贫困生争取更多的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兼职和实习岗位。二是在经济资助之外,别忘了给予贫困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把经济资助与精神引导相结合。马克思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4]。因此,在物质帮助的同时不能忽视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有的尊重和人格关怀。三是政府要发挥作用,号召社会各界多关注独立学院的学生,营造社会各界共同资助的氛围,为贫困生争取更多社会资助,构建政府、社会和院校一体的资助体系。

4.建立符合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的考核体系。这里的考核首先是对政府及负责人的考核。明确政府教育部门及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的职责,以独立学院资助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业绩的标准。其次是考核学校及从事资助工作的负责人。一方面把独立学院自身是否建立起了完善的资助制度纳入到评估考核体系中,另一方面把资助经费是否达到政策规定的比例要求与该独立学院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挂钩,以此来督促独立学院不断完善对贫困生的资助制度。

参考文献:

[1]郭晓蕾.独立学院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7,(35)

[2]http:///xszz/index.asp安徽省学生资助网.

3]陈化水.独立学院贫困学生资助现状与对策——以广东省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4).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革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资助贫困学生篇4

新时期,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发展,各大职业院校相继扩大招生规模和收费制度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贫困生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家为了保障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已经建立了相关的贫困生资助政策和贫困生助学体系。但是还存在贫困生认定不科学、不合理;过分注重物质的给予,而缺失了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勤工助学工作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认真分析了职业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职业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措施。

1 职业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面临的问题

1.1 缺乏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机制

众所周知,贫困生的科学认定是职业院校实施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科学、合理的评定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并进行科学的认定,才能有效的利用国家的财政资源,从而真正的做到资助于贫困生。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都是以学生户籍所在地相关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和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来进行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但是,贫困证明的可靠性、真实性在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实际的操作中存在各种弄虚作假行为。不少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获得可观的助学金,不惜利用各种关系和人情来获得虚假的贫困证明。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相关开具贫困证明的部门和一些人受利益驱使等不规范的操作过程,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从而使职业院校无法准确的判断学生的家庭情况,从而导致职业院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不能合理、科学展开。

1.2 过分重视物质给予,忽视精神关怀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主要表现是,学校或社会主动承担贫困生全部或部分的学费和一些基本的生活费,从而来弥补贫困生物质上的缺失。为了解决贫困生的物质困难,各大职业院校做出了很多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质帮助,贫困将会被拒之院校门外,因此物质帮助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贫困生能够走进职业院校大门的基础。从这一点来看,不可否认,各大职业院校的物质帮助与支持对贫困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物质帮助确实在解决职业院校贫困生经济生活上的困难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和意义,但是由于过多的物质帮助,而忽视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就容易使他们陷入心理障碍。大家都知道,越是物质缺乏的人,心理就越敏感、越脆弱。况且很多职业院校在给予贫困生资助时更多的是把资助当成一种慈善、施舍活动,而不考虑贫困学生的心理感受,使贫困学生的人格尊严受到打击,从而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和伤害,这极大了危害了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容易造成贫困学生心理自卑,从而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不符合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弘扬的人文精神建设。

1.3 勤工助学工作不完善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校内的勤工助学工作普遍供不应求,而校外的勤工助学工作则相应比较紧缺。职业院校校内的勤工助学工作一般是:图书馆里担任图书管理员、餐厅窗口售餐员、计算机室管理员等劳务型工作,且需求人数极为有限,更主要的是,职业院校提供的这些勤工助学工作都不含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知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也没有任何作用。而校外勤工助学工作需求量比较大,工作性质相对较好,工作范围涉及到销售、服务、家教等各个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是,校外勤工助学工作没有相关的监控部门,从而学生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压工资、扣工资、超工作量现象比较严重,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贫困学生的身心发展。

2 完善职业学院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措施

2.1 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

贫困生认定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判断,它是一个集调查、认定、监督的系统过程。目前,贫困生界定标准模糊、制度不严密现象在我国各大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首先,要建立相关部门开具“贫困证明”的监督机制,确保贫困生家庭情况和申请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其次,职业院校要设立相关的国家助学金监督机制,对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同学一定的个人消费情况和学习态度方面的考察,从而保证贫困生受资助的权利和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合理性。

2.2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育职业院校的贫困生增强树立主体意识。学校在对贫困生的教育过程中,除了讲授知识,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诉求,重视他们的心理情感变化,鼓励、尊重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起主体意识。其次,关注贫困生的精神需求。各大职业院校在进行贫困生资助活动中,不仅要注重贫困生物质生活方面的帮助,更多的还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最后,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贫困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出发,努力促进贫困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3 加强勤工助学工作力度

首先,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努力提供足够多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不断满足学生需求,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工作,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与各大企事业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为学生提供更多稳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其次,高职院校还要还要结合自身特点,增加勤工助学工作的知识含量和技术性,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借鉴经验。

3 结语

资助贫困学生篇5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原则;策略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并轨的全面实施及扩招规模的加大,高校贫困生的总体数量和所占比例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引发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主动了解,弄清问题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寻求解决贫困生问题的良策。

一、高校贫困生现状扫描

高校贫困生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比其他同学更为深刻的理解生活的艰辛和世事的艰难,能正确面对现实和乐观向上,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自我。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经济压力,部分高校贫困生面临着许多问题,给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阻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一)学习生活面临困难

为了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他们不得不为了生活费而忙于奔波,有的因此而导致学业荒废。据有关统计,因学业不良而留级、辍学的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明显偏高。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由于经济困难,贫困生不得不克制自己在吃穿用方面的消费,经常为生活用品发愁,难以及时获取必要的营养物质,更不要提合理饮食和平衡膳食了,因而贫困生之间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等的差别,进而影响他们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当代大学生年龄较小,物质贫困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些贫困生对生活艰难缺乏积极认知,对于生活贫困过多的强调社会因素,有些学生觉得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怨恨家庭的贫困、父母的无能,进而发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会,甚至出现的倾向。个别贫困生由于强烈的生活体验,陷入对物质利益过分早熟和狭隘理解中,过分看中自身物质上的贫困,生活上自暴自弃,严重损害集体和国家利益,也是身心理扭曲变形的表现。

(三)“心理贫困”危机严重

所谓心理贫困,是相对于经济贫困而言出现的另一种贫困,指的是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由于经济贫困,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冲击,因而造成他们自尊而又自卑的两重性格。贫困生渴望和同学交往和交流,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思想上的压力。然而由于家庭的贫穷,使自己处于“低人一等”的窘境,一定程度上存在自身形象、风度、言谈等方面的不自信,从而孤僻不合群。

二、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由于经济压力,部分高校贫困生学习生活面临困难,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心理贫困”危机比较严重。为此,需要科学界定贫困生,健全有偿资助体系,强化精神解困。

(一)科学界定贫困生

贫困大学生的界定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直接影响到资助的公平。为了使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资助,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作用,一定要掌握界定的基本逻辑,明确界定的基本要求,讲究界定工作的技术方法,科学界定贫困生。贫困生界定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准、快”。“全”是指对全体学生的经济“收入”和支出进行全面测算和调查了解,确保全部贫困生都能得到帮助:“准”指各级各类测算和了解要准时、准确,确保每一项资金都资助给确实困难的学生:“快”指整个界定工作要快,尽快了解谁该得到资助、需要多少资助。另外,还要以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调查学生的消费支出情况,尽可能准确判断哪些同学应该得到多少资助。

(二)健全有偿资助体系

进入21世纪,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仍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要解决经费问题,当然首先要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为了保证学费这一高校经费特定来源,国家必须完善与收费政策相配套的助学贷款制度。就目前的资助方式看,“奖、助、补、减”几项需要政府和学校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政府拨款有限、学校经费紧张情况下,其覆盖和资助额都难以满足困学生的需要。只有转变资助方式,以赠与性为主的无偿资助和以延迟付费性为主的有偿资助结合,才既能体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又能在政府拨款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贷款保证学费来源,增加高等教育经费,顺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三)强化精神解困

贫困生,不仅经济困难,在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对少数名族贫困生的精神资助十分重要。通过精神资助使贫困学生获得经济、思想“双解困”是高校扶贫济困工作的基本要求。高等学院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少数名族贫困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多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一般来说,经济困难学生承受着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这种压力引导得好,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动力,否则就可能导致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更加自卑,甚至可能产生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让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健康成长,养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应该成为大学育人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覃殿益.民族院校贫困生问题解决途径新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6):118-121.

[2] 王海生.大学生资助观念和方式亟待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2000(5):38-40.

[3] 谢桂阳.请关注:心理脱贫――关于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2(3).

[4] 张裕用.竞争・合作――谁该在学校教育层面中占主导[J].教育科学论坛,2008(1):68-70.

资助贫困学生篇6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211816)

摘要:育人是资助工作的灵魂。独立学院要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为目标,将资助和育人有机结合,助人自助,构建融“经济帮扶、精神鼓励、素质强化”于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

关键词 :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6.007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016—02

课题来源: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SZYB2013027)。

收稿日期:2014—12—24

作者简介:张甲田(1985— ),女,江苏江阴人。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文闻(1982—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究

一、独立学院资助育人模式存在的困境

(一)资助政策缺失和资金投入不足。独立学院成立之初由于发展的不成熟,并未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惠及,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无资助和自筹资助的状态。直到2007年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将独立学院纳入国家政策资助范围。但随着高校的扩招,独立学院由最初的“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以笔者所在大学某学院为例,困难生比例从2009年的10%上升到2014年的31.7%,而国家助学金的分配名额五年来基本维持不变,甚至有所下降,国家助学金覆盖率从2009年的85.5%下降到2014年的53.8%,受助范围逐年缩小。国家助学金、各类校外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政策的缺失也使得独立学院贫困生受助比例和金额受到很大限制。

(二)贫困认定存在主观随意性。目前,独立学院的困难认定工作一般以学生生源地出具的贫困证明为依据,地方民政部门由于不涉及直接利益,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本着“送人情”的态度随意加盖公章,并未对学生的详细家庭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较少有学生提交家庭收入证明、户口信息、低保证明或重大疾病证明,证明材料单一、欠缺为学校审查学生家庭真实经济状况带来现实阻碍。在困难等级认定上虽然要经过“班级评议—辅导员—院系测评—学校评议”等看似合理规范的程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贫困生本人的人际关系往往会直接影响班级评议结果,因而辅导员认定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缺乏对困难等级的细化和量化标准的情况下,认定的结果很可能存在主观推断而有失公平性和客观性。认定不准确直接导致补助分配不恰当,极大地浪费了资助资金,为资助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三)助后监督机制缺乏。由于助学金的评比主要依据的是学生家庭的困难程度,不需要学生付出任何代价,许多贫困生争相抢夺这块“肥肉”,甚至产生“等、靠、要”的不良心态。更有学生在得到助学金后并未将其用于学习和正常生活开销,而是进出高档餐厅、购买高档化妆品和电子产品,随意挥霍助学金。独立学院的资助工作更偏重资助前的评比和分配,助后的跟踪调查和监督管理仍未及时跟进,难以对所有受助学生产生有效的制约,极大地影响了资助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资助与育人工作相脱节。目前,独立学院对贫困生的资助更多的还是以上级下达的资助工作任务为硬性指标,对贫困生的精神关怀、心理帮扶和素质支持仍相对薄弱。现有的育人实践活动也主要依赖于辅导员、学院层面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依托班会、学生会和社团等组织形式,教育对象一般是全体学生,缺乏独立性,教育效果难以显现,专门针对贫困生的教育活动缺少常态化的有效机制。独立学院贫困生家庭经济贫富差距较大、学习基础差,更容易出现自卑感、自尊心强、封闭、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贫困生的自身发展和校园的和谐稳定。独立学院很少设有单独的心理咨询中心,在实际工作中涉及贫困生心理辅导的也是少之又少,“素质支持”突显出薄弱与不足。

二、以人为本,构建独立学院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有效模式

(一)开拓资金来源和经费渠道。随着2013年全国各省市高校学费的普遍上涨,一方面,国家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独立学院资助政策的重视,增加资金投入比例,逐步放开国家助学贷款和学费减免政策,上调生均贷款额,在执行过程中指导学生做到“应贷尽贷”,保障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独立学院要依托母体高校的优势,努力挖掘杰出校友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在校设立专项奖助学金,为独立学院的贫困生捐资助学。最后,独立学院还可以充分整合自身内部资源,发动经济优越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自愿捐款成立“爱心互助基金”,专款专用,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发生突发事件导致贫困的在校生。

(二)规范困难认定体系,科学界定资助群体。困难认定是资助工作的基础,独立学院首先应对学生申请中涉及的家庭困难状况进行严格把关,要求提交相关证明,避免学生虚报造假,提高申请材料的可信度。其次,建立科学量化的困难认定指标,结合生源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各认定指标进行标准化的量化考核。再次,规范困难认定程序,学院应成立专门资助工作小组,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民主评议的量化考核结果结合日常表现,赋予不同权重,以最终的叠加分值确定困难等级,减小辅导员专断和个人主观认识、偏好等原因带来的偏差,最终在班级、学院层面审核公示。最后,对贫困生的困难等级实施动态调档,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和平时表现,及时增减认定人数、调整等级,杜绝“一次认定、四年不变”的状况发生。

(三)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系统,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独立学院的贫困生受辅导员单方管理,在各种奖助学金评定中,学院各专业困难生之间缺乏直观的横向比较,也容易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因此,学院应组建专门化、专家化的资助工作队伍,开发资助信息化系统。一方面,建立健全贫困生数据库,归档学生困难基本情况和所获资助;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发现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并与资助信息系统同步对接,直观反映学生的平时消费、成绩和获奖、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信息。指导贫困生进行资助项目网上申报,申报信息对所有学生公开,并设有匿名举报邮箱,便于学生有效监督,促进各项资助评比的公开、公平、公正。

(四)创新独立学院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独立学院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目前不少独立学院不仅与母体学校共享师资,在学生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也并未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独立学院应找准定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深入开辟第二课堂,通过社团、学生会和班委开展贫困生知恩、感恩、报恩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媒介开展诚实守信教育,使诚信意识入脑入心;通过选出学生榜样、邀请社会典型人物做报告帮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

(五)广泛搭建自助平台,建立资助育人长效机制。首先,为贫困生搭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联合心理咨询中心,为贫困生开展网络咨询、电话访谈、约谈服务,定期组织户外素质拓展和团体活动,帮助贫困生建立自尊、自信。其次,开展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院重点培养职业指导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实践能力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帮助学生制订成长成才计划,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最后,搭建贫困生创业就业和实践平台。整合师资力量,组建就业指导服务团队,筹集贫困生就业指导专项经费,开拓贫困生实践和创业平台,为贫困生最终走出校园、适应社会、走向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丹,翁渊瀚,侯芳.贫困生身份认定工作的路径分析与问题探讨——以南京工业大学贫困生认定工作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2]陈万柏,康立芳.贫困大学生资助与教育相结合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

[3]张利国,闫沙庆.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4]刘冬梅.论新时期高校贫困生育人体系的构建[J].学理论,2011(3).

资助贫困学生篇7

>> 民办高校增强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对策 对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 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地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武汉市地方高校贫困学生现状及资助工作探析 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资助工作探析 高校资助工作中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浅析独立学院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心理援助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研究 精准扶贫视野下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探究 国外高校学生资助模式及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分级管理资助工作的启示 精准扶贫视阈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探究 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探析 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如何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度 浅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构建的精准化 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贫困认定:高校资助工作的“阿喀琉斯之踵”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探讨 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思考与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auto=2

[6]何丹,孟祥龙,董伟英.国外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及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7(6)

[7]季枫.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创新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1)

[8]教育数据:贫困资助让每个孩子都成才[EB/OL].(2015-12-10)[2016-05-01].

[9]赵炳起.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J].教育财会研究,2006(4)

【作者简介】植子伦(1986― ),女,广西贺州人,硕士,广西师范学院辅导员。

资助贫困学生篇8

可以通过公益网站“中国教育资助网”查看相关贫困学生信息以及贫困原因,同时该网站会在资助完成后通过邮箱或者爱心人士提供的其他方式反馈贫困学生的联系方式及家庭情况,并建立爱心档案,以备爱心人士核实。

中国教育资助网是国内首家“一对一”公益资助的透明化公益网站,中国教育资助网秉承公益助学的理念,集万人之力,将分散的“爱心资本”集中起来,通过平台直接对贫困学生进行直接性资助,实现爱心“效益”最大化。同时,对公益真正做到透明有度,公益可查的开放型社会型资助平台。

(来源:文章屋网 )

上一篇:大连的大学范文 下一篇:七月十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