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范文

时间:2023-11-16 05:42:38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1

[关键词]水利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水利科技档案的形成和各种水利建设活动息息相关,对保存相关的水利资料和科学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利档科技案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加强对水利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实现水利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本篇文章主要对水利科技档案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具体的分析,就如何提高水利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逐渐实现现代化管理给出相关的建议。

一、水利科技档案的主要性质

水利科技档案有着独特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水利科技档案种类上的独立性。由于水利科研工作在工作的整个过程都具有独立性,研究成果知识在那一段时间有效,具有历史意义的档案,所以水里科技档案的种类具有独立性。(2)水利科技档案的规律性。水利科技档案能够反映出当时水利研究项目的发展规律,总结水利科研项目的特点,为以后的水利科研活动提供参考资料。(3)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水利科技档案不仅能够记录过去水利科研的整个过程,还能够为以后水利技术的发展提供保证。水利科技档案记载了水利科研的研究成果,是实践不断上升为理论的过程,人们可以在水利科技档案原有理论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再通过实践研究不断开发新的技术,促进现代水利科技不断发展。(4)水利科技档案的内容具有复杂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科技涉及到的学科越来越多,遇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具体全面的记录水利科技的发展过程和相关的重要技术,使得水利科技档案的内容十分复杂。

二、水利科技档案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1、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现在许多的水利科技档案馆都没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使一些水利科技档案馆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够真正实现水利科技档案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利科技档案管理不足,会导致一些档案由于不能及时存档而丢失,对水利科技的研究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档案馆的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高,工作没有积极性,导致水利科技档案的管理质量和效率都很低。水利科技档案馆缺乏对水利科技相关信息的保密制度,导致信息外流,水利科技档案的安全性降低[2]。

2、水利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低

现代许多的水利单位还是采用过去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没有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加强对水利科技的管理,水利科技档案的目录建立的不完善,要查找相关的水利科技资料会花费很大的时间,这些都不利于水利科技档案的管理。

3、收集的水利科技档案材料不全面

由于水利单位在管理上的不足,在整理水利科技档案的相关材料时不负责任,没有把水利项目的整个相关资料记录下来,导致水利档案的资料不全,并且缺失了很多关键性的技术,从而降低了水利科技档案的价值。水利科技档案馆的相关资料大多数都不是原始资料,很多都是复件,降低了水利科技档案馆材料的真实性。

三、水利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相关策略

1、建立完善的水利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提高水利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水利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完善水利科技档案的管理制度主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建设:(1)建立宣传机制,增加对水利科技档案管理的认识。政府要通过新闻、广播等方式加强水利单位对水利科技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水利单位在内部建立水利科技档案管理的宣传机制,主要通过开展座谈会、交流会以及开展一些关于水利科技档案管理的活动,来增加水利工作者对水利科技档案管理的认识。(2)建立档案管理责任制度。水利科技档案馆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档案馆的责任制度指的是主管者负总的责任,各级管理者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负直接的责任。(3)要建立完善的保密管理制度。水利科技档案中的许多技术对科研人员都有独立的专利性,加强对水利科技档案的保密性是对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利科技档案馆要建立严格档案使用程序,以防止关键技术的流失。

2、加强对水利科技档案的鉴定和管理工作

只有真实准确的科技档案才能够进行归档,这样才能够给人们提供准确的资料。水利科技档案馆在科技档案归档之前要做好科技档案的鉴定工作,有价值的科技档案进行存档,没有价值的科技档案就舍去。有些科技材料具有有效性,根据科技材料的有效性来决定资料需要存档的时间,对于已经超过了保管期的水利科技档案,不可以直接丢弃,需要经过专业鉴定人员的鉴定,确保材料无效后才可以丢弃,如果有些部分还存在保存价值,则只需要保存具有价值的那部分就可以。关于需要保密的科技档案,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之后,根据相关要求严格划分保密级别,便于水利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

3、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

在水利科技的现代化管理中要充分的利用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方法。过去传统的资料管理都是纸质管理,这种管理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此在进行水利科技档案管理时,要利用计算机设备。将相关的科技资料扫描到计算机上,将纸质版转换成电子版,在收集水利科技的相关资料时,可以录像制成视频,在计算机里存储也十分方便。利用先进的软件技术也可以加强对水利科技的保密工作,人们在进行查阅相关资料时,可以非常方便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利用信息网络及时的收集科技资料,可以提高水利科技资料的收集效率,并且及时的更新水利科技档案馆的数据库。

结束语

实现水利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对促进水利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水利科技档案真实的记录了水利科研工作的先进思想和关键技术,管理好水利科技档案,方便人们对水利科技的查阅和使用,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

参考文献

[1]姚婷婷,于雪菲.规划设计单位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及网络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4(04):21-22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2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和利用;规范化

科技档案是在各项生产、基建、科研设计、工程勘察和测量等科研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文字、录像等科技文件资料,记载了相关内容的基本构思方案和设计方法。其种类较多,如工程技术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科研档案、测绘档案等。它具有知识储备功能、依据凭证功能,情报功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提高效益功能。科技档案的有效管理和设计方案、实验开发及项目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其管理内容具有多样性,在实践中必须以科学技术为依托,重视科学信息技术的利用,达到提升档案管理与有效利用之目的。

一、科技档案的特点与重要性

科技档案具有专业性强、种类多样、成套性、现实性的特点。首先,不同专业形成的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整理分类各不相同;其次,专业门类繁多、类型复杂,多样化特点鲜明;第三,科技档案围绕一个科研项目进行,有规律地形成一系列成套的相关科技文件资料;最后,科技档案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它记录和反映着科技、生产、建设等活动,即使在归档后,也依然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在生产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基础建设、或企业管理中,科技档案在整个档案中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在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显重要。它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同时它也是一个单位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成功的金桥。

二、科技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内容分析

根据科技档案管理的特点,在实践中必须明确任务要求,从科技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内容着手进行分析。

1.建档管理规范化

科技文件材料归档管理对提升管理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由于材料自身的形成规律各不相同,为了达到有效管理,必须按照科技材料的形成过程、积累量和信息资源的开发条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1]。

2.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应用

不同的归属部门间涉及到不同的管理内容,必须保证信息资源的内容面向社会和大众,所有的服务方式都必须重视科技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建设。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为利用者提供信息资源,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进而达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2]。

3.管理岗位与制度规范化

科技档案管理除了包括常规性信息资源管理外,档案管理岗位必须明确,只有责任落实到人,才能做好管理。不同单位受自身发展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频繁的对人事进行调整,有些科研项目资料收集了一半,换了人员,前后若衔接不畅,则容易造成资料缺损。又比如在进行电子化档案管理过程中,人员操作不规范,信息录入不全面,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校对,则又会使科技文件资料出错。为了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遵循在规范化的发展理念,提供内容真实、详尽的科技成果材料,从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二、科技档案的管理方式及利用服务

规范的管理目的在于更好地提供利用服务。重视科技档案管理,加强利用服务,从而促进科技生产活动。

1.加强业务建设

科技档案业务建设是根本,档案开发利用的效果直接反映了档案资源规范化管理的水平。要从管理根源入手,提升管理的有效性,涉及到收集、整理和归档等方面,针对基础性业务的重要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禁止出现内容单一、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要不断丰富馆藏,扩大进馆档案范围,并保证档案材料的齐全、准确和完整[3]。

2.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管理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后再上岗。在当前管理实践中,有些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规范制度欠缺了解,有些科研人员对档案意识淡薄,资料保存不全。或者只重视科研活动的过程和科技成果的鉴定与报奖,而忽视科技文件材料的保存和积累,为了减少此方面的不良影响,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灵活应用现代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同时要积极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电子化、网络化现代办公技术和档案管理结合起来,进而达到优化管理形式的目的。

3.创新服务方式

科技档案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提供服务利用更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最大化利用为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档案管理中心,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无纸化科技档案管理,可设置专业的控制中心,并将全部的电子档案集中纳入电子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通过电子档案数据中心对其进行分类处理,进一步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效率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信息访问权限,设置免费电子文件的查找形式。该方式不仅能为相关科技人员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源,同时提升了单位时间内利用效率。通过可实行的在线服务方式来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服务,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管理上的创新,并不断扩展应用领域,把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4.扩大服务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有关键性的作用,包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档案管理最大的作用是为人所用,因此在实践中必须不断扩大服务领域。科技的方案管理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果仍然采用原有的单一性的管理模式,会在很多程度上限制各个服务领域的发展需要。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为了实现信息化管理,必须建立实体管理中心,将档案管理落到实处,使档案管理更好的面向社会服务。

结束语

科技档案管理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了突出其本质作用,在实践中根据其发展情况,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分析。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实现档案管理创新是摆在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难题,必须发挥档案管理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进而推动科技档案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规范的科技档案管理流程,为后续管理保留较大的空间,档案工作人员要立足于实践,从现有的发展趋势入手,不断突破,不断扩展科技档案的应用范围,充分利用档案信息的指导性作用,让大家及时了解动态进展。科技档案的有效管理与利用,将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志远.浅谈科技查新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青春岁月,2012(2):255-256.

[2]刘凤凰,陈丽羽.浅谈科技档案的开发与利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6):76-78.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3

【关键词】第三次产业革命;新材料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U2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第三次产业革命”与新材料技术

第三次产业革命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格局重塑,是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是数字化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她将改变制造业的投入方式和生产方式,使生产更个性化、分散化,降低了要素配置成本,模糊了服务业和制造业产业边界;她将改变技术要素与市场要素的配置方式,改变时间和空间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局限,重塑社会经济形态。新材料技术突破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前提,新材料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将起到基础和支撑作用。

面对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我国正着手规划,将新能源、信息技术等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角逐第三次产业革命。201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要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

2.新材料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地位和作用

1.新材料是现代高新技术和产业的基础和先导。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任何一种高新技术的突破都必须以该领域的新材料技术突破为前提。我国重大工程和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归结为材料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而新材料的突破往往会引发人类划时代的变革。新材料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将起到无可代替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2.新材料与现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组成部分,也是制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瓶颈。第三次产业革命将以新能源、信息和新材料结合为特征,如果新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不能突破,将直接影响到其它高新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

3.新材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背景是资源、能源问题的全球性紧迫,目标是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材料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环境友好材料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将起到重要作用。轻质高强的新型结构材料将体现节能降耗的巨大效益。生物医用材料将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新型绿色建材关系到资源充分利用。

3.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

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材料的低碳、绿色、可再生循环等环境友好特性备受关注。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大型跨国公司以其技术研发、资金、人才和专利等优势,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构成较大压力。从全球来看,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

1.新材料与其它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发展态势。如高纯硅半导体材料是太阳能光伏材料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材料,如生物芯片、半导体照明、仿生、通讯、遥控、数字化制造、节能等。

2.新材料上、下游产业结合更加紧密。新材料具有跨学科、领域、部门的特征,与信息、能源、医疗、交通、建筑等产业结合越来越紧密,新材料产业呈横向扩散和互相包融趋势。新材料与器件制造一体化,上下游产业纵向联合,产业链向下游应用延伸。产品高性能化、功能化和多功能化,开发和应用联系更加紧密。

3.新材料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高效、低能耗、可回收再用的新材料以及发展先进的数字化制造技术是新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新材料的发展将加强注重与资源、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注重资源再生利用,发展低能高效、无污染或少污染制造技术,提高产品人性化、环保化。

4.经济需求成为主要发展动力。有关统计显示,2010年全球新材料产值8000亿美元,新材料带动的相关产业主要有能源、生物、信息、交通和环保等。

4.我国发展新材料的对策

1.应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材料由资源型向集约型转变。完善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各地优势资源及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新材料产业骨干企业;通过支持企业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新材料企业集团,构建产学研用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

2.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及技术改造。鼓励支持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各种模式的创新联盟,由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共同参与,强化技术开发的实用性、先进性和集成性,通过知识产权的约定保障各自利益。

3.培育一批有典型示范效应的产业基地和园区,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加快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和产业化步伐。鼓励国外研究机构和公司参与产学研用联盟,在互惠互利及产权保护协议的基础上,开展合作研究、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

4.建立和完善高效的投融资体系。建立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风险投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风险资本与成长型新材料企业对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加大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对新材料产业的扶持力度,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对新材料产业连续、稳定的支持。

5.营造使用我国自主开发的新材料的机制和环境。鼓励优先使用我国自主开发的新材料,加大支持力度,对于战略性的重要新材料,如碳纤维等,可成立专门的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开展高端应用研究,在应用中实现改进和提高。

6.争取和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保证国内企业健康发展。高度重视利用反专利、反倾销手段为我国新材料的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保护我国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严格控制稀缺资源和资源型初级产品出口,强化我国具有资源优势的新材料的比较优势,构建良好的供应体系,共同培育国内材料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大新材料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发展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吸收国外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刘思华.当代社会生产领域变革及其第三次产业革命.生产力研究.2011;

钟惠波.透视技术创新与产业革命-以IT产业为主导的当代产业周期走势探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

杨国才.三次产业革命进程中知识要素作用的提升.生产力研究.2010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4

一、引言

图书馆的根本宗旨就是服务于社会大众,对于县市级图书馆而言,更是集地方文化交流、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普及等功能与一身,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县市级图书馆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方面的巨大能量也日益爆发出来。

图书馆蕴含大量图书,是人类文化成果的聚集地,同时也是新时期地方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及时、可靠而全面的信息资源库。置身于图书馆,既可以找到国内国外各个领域和方向的最新文化成果和科技进步的结晶,同时还能游走于古今各个时期关于某一领域最全面的信息资料,可以说,在图书馆可以收集到各个领域最全面的文献资料和信息。

科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汇聚了古今中外科学技术以及人类文明成果相关文献资料的图书馆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科技文献是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依托于及时、全面、可靠的文献资料和信息,而图书馆就是发展科技以及沿革人类文明所需的文献资料和信息的汇集地,在图书馆,可以收集到最全面的信息和资料,而这正是促进经济发展所必须的重要基础。作为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充分、高效的加以利用,才能使其在促进科技进步、经济腾飞以及人类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发掘出来。

二、县市级图书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农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一贯坚持科技兴农的农业发展战略,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农民,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县市级图书馆中收藏有大量的农业科普知识读本、杂志以及最近的农业科技成果文献资料,这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图书馆,了解其所需要的科技知识,并且图书馆还提供图书借阅、复印以及相关知识的解答等优质服务,这更加扩展了农民接触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渠道,使更多的农民可以在图书馆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和技能。

图书馆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一条有效而可靠的途径,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科技成果深入农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摒弃传统的靠天吃饭的落后农业生产思想,认识并接受农业生产过程中科技和知识的重大力量,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作为致富的有力工具,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并将其实际运用到生产当中去。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创新型农民涌现出来,但是,科技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巨大魅力还没有在农村全面展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机会接触到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和相关知识,在这种现实情况之下,县市级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农业科普的推广者作用,通过编制农业科技信息读本以及图书下乡等形式,为农民提供更加宽阔的接触农业科技知识的平台,使农民所掌握的知识得到及时的更新机会,不断激发农民创新意识和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和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促进农民科技知识储备以及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尽管我国的义务教育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在农村仍然存在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甚至文盲现象也大量存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创新能力,并导致科技兴农实现的难度大大加大,对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也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仅靠在农村推行农民进课堂、接受科技教育的方式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县市级图书馆的优势,县市级图书馆中收藏有大量农业科普类读本和资料,是农业知识的汇集地、农民朋友的信息库,是进行农业信息交流以及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普及的基地和中心,根据当地农民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使农民从其中获得所需要的生产知识,使图书馆的农民读者群体不断壮大,在农村营造出读书和学习科技知识的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广大农民科技知识储备以及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度

我国所极力推进的现代化建设战略的一项十分重要内容就是信息化,信息化不仅是指城市范围,还涉及到广大的农村,并且后者的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农业要发展,少不了及时可靠并且范围全面的信息,农业信息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当今发展势头最强、使用范围最广的技术当属以计算机、网络以及相关软件为典型代表的科技信息技术。县级图书馆在农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建设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市级图书馆可以充分发

掘和利用自身在农村科技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为当地广大农民搭建进行农业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以便为农民及时掌握现代化科技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农村经济的繁荣以及相关事业发展尽一份力。

三、县市级图书馆为企业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服务

评价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指标就是当地对信息的利用情况,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赢取市场竞争优势、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势必需要借助信息这一有效工具,依据所掌握的信息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除此之外,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所做出的投资、运作等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决策,也离不开及时、准确且全面的信息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讲,一个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成功与否与其所收集和掌握的信息资料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县市级图书馆对于地方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科研文化资料信息库,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市场经济所必须的相关信息,不仅包括大量的文献和网络信息,而且,还具有很强的信息生产和再加工功能。

县市级图书馆在地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是企业生产中所需要的新技术以及最近信息的重要提供者。对于企业,特别是广大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生存和健康发展、赢取竞争优势,唯一的出路就是根据市场需求,致力于对现有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并积极研发符合市场要求的新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在这一意义上说,及时、全面的掌握市场的最新动态以及产品生产的新技术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县级图书馆不但拥有十分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料,还可以提供比较完善的网络信息服务,利用现代化信息检索技术为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技术信息以及与生产有关的各个方面的资料信息,使其可以全面掌握市场的最新动态以及本领域中的竞争形势,并据此做出企业发展以及产品更新等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决策。(2)针对企业开展定期的专项跟踪服务。县市级图书馆不但可以为当期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而其,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借助网络资源优势,并且根据企业经营范围以及规模大小的不同,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积极展开最新科技成果的推介活动,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相关的行业发展趋势和相关的政策信息及时的向企业进行反馈;除此之外,可以向企业提供电脑联机信息咨询以及资料检索等服务,对于企业在市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服务,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需求,对自身所拥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多层次的开发,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整体方案,定期举办专题信息推介服务,向企业提品革新的相关信息,以便企业在生产及经营过程中有所参考和借鉴。(3)有利于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优胜劣汰的规则中获得长足发展,就要关注人才建设工作,致力于本企业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在丰富员工的知识储备、促进员工文化修养的提高,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充分利用当地图书馆丰富资源了。图书馆可以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可以满足企业员工对知识的渴望;并且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组织并举办专项知识讲座,更新企业职工的知识,使其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激发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且还可以普及互联网技术,使企业员工掌握更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实现自我提高。

四、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供特色服务

县市级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优势,符合当地广大用户的需要,而对于图书馆而言,其存在的意义正是在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其所需求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对于文献资料以及信息资源方面的需求,县市级图书馆对信息资源以及文献资料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对当地主要用户实际需求的具体分析。县市级图书馆在其网站中一般都设有专门的地方特色信息资源和文献资料的网页,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例如地方性信息资源资料汇编以及专题研究等,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地方图书馆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优势,提供网络合作咨询服务,在自身信息资源的基础之上,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聘请专家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解答广大用户的疑问,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解决不同层次用户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能使自身的信息资源不断的加以更新和扩充,满足时展的新要求。

总之,县市级图书馆可以为当地培养大量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激发当地农民接触现代信息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向企业提供一对

一的具体信息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些势必会带动当地经济的获得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炯声.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引领作用[j].科技资讯,2005(24).

[2]许雪萍,韩革.浅谈信息经济时代县、区图书馆的发展[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

[3]钟燕.图书馆在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举措[j].咸宁学院学报,2007(04).

[4]郭佳.论和谐文化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j].图书馆学刊,2008(01).

[5]石方夏.论图书馆在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大学学报(汉文版),2006(03).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5

当今的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 同时也要求我国图书资料建设事业尽快适应信息时代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信息高速公路虽然不是一个专门为图书资料工作服务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但为图书资料工作提供了电子网络服务环境,使读者由过去直接“走入”图书资料馆室变为“连接”电子网络之后间接“走入”电子化的虚拟图书资料馆室,这使图书资料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科学研究方式和信息交流方法,打破了地域、时间限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而高效的服务手段和工具,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弥补馆藏不足,并且通过因特网极大地丰富了自我的馆藏内容,但与此同时图书资料馆室也面临着新的抉择。

二、 图书资料建设的新思路

1.树立新观念

树立新观念本质上就是要把图书资料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的最前沿。信息时代的特点告诉我们,发展最根本的是两个因素,一是人才,二是信息。只要有一流的人才,掌握学科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信息,该学科就一定得到迅速的发展。两者之间也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没有最前沿的信息知识,就难以培养一流的人才。谁能尽快占有信息资源并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谁就能取得优势,创造出奇迹。而最前沿的信息知识获取是图书资料建设中的根本任务。树立新观念,就是要充分认识图书资料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图书资料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摆正位置,才能促进其发展。

2.研究新需求

图书资料建设的目的是要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读者的大量增加,新课程的设置、安排,不同专业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以及教师担负的科研项目都要求他们能及时得到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准确信息资源。因此,要不断研究师生的需求,才能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满足教学科研对图书、资料的要求。

3.赋予新职能

图书资料建设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应赋予信息化建设的新职能。图书馆、资料室不仅是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信息载体的管理中心,而且要成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现代信息服务中心。具体职能扩大体现在:

(1) 由以图书报刊为主体向音像网络信息扩展。传统的图书馆、资料室建设是以图书、期刊、报纸以及相关文字资料的采购、分类、借阅、管理为主,而在信息高度现代化的今天,就要针对变化的形势,创造新的服务模式。在图书资料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因特网,实现计算机网络自动管理,这一点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

(2) 由图书、报刊的订阅、分类管理等传统职能向信息资料的编辑、加工、信息扩展,即由源信息向加工信息转化,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现代图书馆、资料室的职能应该成为图书资料信息的加工转化中心,成为源信息与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适应现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资料信息的“开发人员”。因此,对图书馆、资料室的功能应该重新定位,对传统的组织设置,人员配置以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做深入的探讨,研究确定新的模式,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使其与时展相适应。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实现图书信息资料的社会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逐步被推向社会的中心。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做到这一点已经不是很难的问题。

三、 我国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图书资料馆室作为文献信息中心。面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等几大资源网的开通以及校园网的迅速发展与逐级完善,图书资料馆室的参与和适时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图书资料馆室应尽力提供更多的网上文献,除了供本馆藏文献或室藏文献的机读目录外,还要尽可能增加本馆室的机读文献数据,尤其是光盘数据,并积极扩大联网范围,主动与地区网、全国网、乃至因特网相连。面对网络化,图书资料馆室的信息化在行政管理、馆藏建设、自动化发展、业务培训等许多方面都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应采取下述相应对策:

1.图书资料馆室的自动化系统必须适应网络环境。

图书资料馆室的自动化系统不可能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应当是网络里的一个子系统,应能与网络兼容。这就对图书馆或资料室提出了两个要求:图书资料馆室在硬件配置过程中必须考虑设备的通用性,各馆室自建的机读数据库必须按统一的标准处理,从而才能适应网络环境。

2.图书资料馆室必须努力开发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已经成为国际竞争重点。为了开发信息资源,图书资料馆室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千方百计地收集信息资源;二是通过信息网络,积极利用信息资源,搞好资源共建、共享。通过信息网络,各图书资料馆室应进行文献采购协调,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订购,力争以现有的经费获取最大的效益。

3.图书资料馆室必须积极主动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相结合而成的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存贮、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它在信息中的广泛应用,是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管理中的一项重大改革。目前,我国图书资料界无论在信息资源收集,还是在信息加工、存贮、开发、传递方面,技术手段还较落后。要提高服务效率,实现信息化,各图书资料馆室必须加速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4.培养图书资料技术队伍。

伴随着图书资料馆室的信息化,原有的管理模式、业务操作、服务方法等,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因此,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图书资料信息工作人员,造就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显得极为重要。可以说,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引进、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技术队伍,将是确保图书资料馆室迅速、有效地驶入“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保证。

四、 结语

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成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等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图书馆、资料室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为社会提供多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服务,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信息化社会中的“信息仓库”,就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京.地方高等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

[2] 覃利.教学型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路和途径\[D\]武汉大学, 2004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6

一、区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1、远期目标(年)

2、阶段目标(年)

(三)基本思路

二、区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

(一)区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性产品(技术)

1、电子信息领域

(1)微电子技术

(2)高清晰、高灵敏显示器

(3)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

(4)计算机及软件技术

(5)半导体照明

(6)汽车电子

(7)信息安全

2、新材料领域

(1)生物降解材料

(2)高科技防伪材料

(3)生物医用材料

(4)新型建筑材料

(5)其他高性能材料

3、环保与节能领域

(1)城市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城市节能技术

(3)环保设备

(4)环境监测与治理

4、生物医药领域

(1)疾病诊断与治疗

(2)血液制品技术

(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二)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1、优先发展知识型生产性现代服务业

2、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三、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凸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2、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市重大科技项目

3、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二)打造“创新的空间”,加速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集聚

1、依托张江,建设知识创新基地

2、大力推进科技园区建设,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三)以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建设为抓手,推动创新高地建设

1、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力度

2、积极培育高技能人才

(四)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创新合力机制

1、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提升

2、推进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3、推进研发服务支撑平台建设

4、建立科技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

(五)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1、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2、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

(六)制订完善相关政策,规范引导创新活动

1、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法规的落实

2、制定相关科技及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一、区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加快推进知识创新区建设、深化“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核心理念为主线,深化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围绕“功能凸现、内涵深化”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区域内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使之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完善和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聚焦重点领域,着力提升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将区域科教资源优势转变为区域竞争优势,确实发挥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战略目标

根据国家、市科技发展战略,结合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发展的目标。

1、远期目标(年):区域创新体系高效运转,中小型科技企业集群化发展,若干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根据市要求,逐年提高区财政科技专项投入总量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和区域研究开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百万人年专利授权数量达3300件(其中百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达500件),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达到30家,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左右,基本建成知识创新区,成为立足、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科教中心区、创新型城区和知识经济密集区,成为重要的创新基地。

2、阶段目标(年):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区财政科技专项投入总量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5%,区域研究开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其中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比重达到65%),百万人年专利授权数量达1650件(其中百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达220件),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达到10家,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4%左右。

(三)基本思路

围绕把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区的目标定位,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探索产学研有效结合的体制机制。坚持聚焦国家和市科技发展战略,聚焦创新基地,聚焦自主创新企业,聚焦创新型人才,发挥区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化落实“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核心理念,以“三区联动”为重要突破口,坚持“两个优先、两个提升”的产业发展方针,进一步树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展优势产业和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早日建设成为知识创新区、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

二、区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

(一)区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性产品(技术)

1、电子信息领域

(1)微电子技术

重点研发高性能微处理器CPU/MCU、通信电子、有线或无线通信传输设备、电路交换或接口功能设备、消费类电子片上系统芯片(SOC)、智能卡芯片等。

(2)高清晰、高灵敏显示器

重点研发高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PLED),重点攻关快速反应型高分子电阻器,以及发光材料合成工艺、器件制备,建立具有自主研发部件和关键设备能力和知识产权的高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产业及其产业链,带动相关材料、行业发展。

(3)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

重点研发新一代无线宽带多媒体数字通信和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力争主导制定相关国内标准。

(4)计算机及软件技术

重点研发无线局域网加安密接入设备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监管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服务;重点研发交互式虚拟应用系统平台、嵌入式宽窄带视讯交换系统、网络交互式视频通讯系统、多媒体分发网系统等计算机服务;重点突破LINUX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动漫设计、信息安全、家庭网络核心SOC平台、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创新技术研究、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重点研发数据库及用户系统软件、金融分析系统、集成电路芯片分析验证系统、证券行情分析与服务系统等。

(5)半导体照明

开发对LED器件的主要指标进行自动测试、分选的装置,满足LED器件生产厂的需求。

(6)汽车电子

重点研发开展汽车总线技术攻关、汽车导航和安全系统服务、电子和液压制动系统、初定和底盘控制系统、电子空气悬挂系统和传感器等。力争在汽车动力总线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7)信息安全

重点研发新一代信息安全技术。

2、新材料领域

(1)生物降解材料

重点研发“一步法”低成本聚乳酸的制备,形成产业规模,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2)高科技防伪材料

光学高分子新材料及其防伪应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进高科技防伪产业的形成。

(3)生物医用材料

重点研发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材料。

(4)新型建筑材料

研发建筑材料的绿色制造及绿色节能型建筑材料。

(5)其他高性能材料

对纳米单体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高分子材料的环境友好技术、新型纤维材料(聚乳酸纤维)等先进功能材料和技术进行开发与应用等。

3、环保与节能领域

(1)城市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开展城市水环境质量综合改善技术、城市饮水安全保障技术、城市污水的高效处理与安全回用技术、城市水质安全保障技术设备和药剂、城市节水技术及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提高相关技术和装备的适用性,形成适用于我国城市水资源特点的应用技术体系。

(2)城市节能技术

开展清洁高效发电技术与城市新能源、节能(电、水)技术与水(大气)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攻关。

(3)环保设备

研发活性氧废气净化设备,发展以绿色产品设计、清洁生产、废旧产品回收利用为重点的环保设备技术。

(4)环境监测与治理

开展对生产与生活等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液体、气体、固体等污染物或污染因子,以及对生态系统指标进行的测试和检测等;重点开展对城市市容、城市环境卫生、水污染、危险废弃物等领域的环境治理、技术开发与服务活动。

4、生物医药领域

(1)疾病诊断与治疗

开展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愈后诊断高灵敏、高特异诊断试剂的开发。

(2)血液制品技术

开展人造代血浆技术的攻关和应用推广。

(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重点研发医用射线数字图象处理系统、直接数字化成像装置系统、移动式射线机等。

(二)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依托区域内大学、大厂、大院、大所资源优势,着力于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和产业能级的提升,按照“两个优先、两个提升”的产业发展方针,着力推动区域产业结构朝着科教主导功能方向转型,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全区经济总体又好又快发展。

1、优先发展知识型生产性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知识型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继续实施聚焦五角场战略,重点发展创意产业,积极引进品牌培训机构,知识型生产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增加。

——研发与技术服务。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和中小企业研发外包服务中心为有效抓手,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研发机构,培育发展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服务市场,承接国内外研发外包业务。以市开展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为契机,鼓励、支持大学、科研院所对外开放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施,为企业提供研发技术服务。

——创意设计。充分运用滨江地区近代工业遗产和大学周边区域资源,积极推进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推进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发展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软件设计、传媒设计、时尚设计等领域,整合区域、企业和产品品牌,把建设成为规模最大、能级最强的创意设计中心之一。

——教育服务。依托区域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教育资源集聚优势,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做实教育服务园区的平台功能,引进扶持中外著名教育集团和职业培训、中介服务等机构,重点发展教育培训、教育中介服务、教育信息咨询服务,逐步扩大留学生服务规模和服务层次,力争成为的品牌教育服务集聚地。

——科教商务。以江湾-五角场市级副中心、大连路-控江路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技术、人才、创业资本、信息等要素的集聚共享,重点发展商务办公、知识产权服务、专业技术服务、风险投资服务和中介服务等,努力建成全市乃至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科教特色中心商务区。

2、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充分发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功能,全面推进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体系建设,以研发设计为引领,打造电子信息、环保节能、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电子信息。扶持一批重点项目与核心企业,建立若干行业技术支撑服务体系,重点发展数字音视频、计算机及网络产品、软件和信息服务,形成从设备研发设计到内容开发应用的产业链。

——环保节能。依托区域高校在水环境、大气环境、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强势学科,以及污染控制、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的科研优势,围绕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等循环经济重点环节,重点发展水净化及循环利用研发技术、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研发技术、节能与绿色建筑、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技术等领域,加快建设环保节能产业载体和技术服务平台,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环保节能科技产业集聚地和服务中心。

——新材料。依托复旦、同济与中科院、上科院等国内外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在材料研究领域的优势,建设新材料科技园。重点发展以纳米材料、光电材料、新型建材、生物医用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聚乳酸(玉米塑料)、芳砜纶纤维技术等为突破口,形成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产业。

——光机电一体化。整合滨江产业布局,引进和发展内外资研发机构,重点发展数字医疗、先进光学器件、新能源等光机电一体化产业。支持理工大学国家级科技园整合有关都市型产业园,打造光机电一体化研发基地。

三、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凸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简化科技型企业认定手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国家和市火炬计划、创新基金以及各类创新支持项目;支持企业联合大学和科研院所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通过政府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降低科技型企业研发成本,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加快企业创新步伐。

2、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市重大科技项目。按照国家和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积极组织优势企业申报国家和市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国家和市重大科技项目在优先布局,力争每年有1-2个国家级科技项目或市的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落户,对落户的国家级科技项目和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3、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建立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和技术供给,技术成果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科研人员主动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切实加强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全面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以科技招商的形式促成区与外省市的产学研合作。“”期间,争取建立3-5个不同领域的产学研成功合作模式。

(二)打造“创新的空间”,加速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集聚

1、依托张江,建设知识创新基地。以知识创新基地纳入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小组协调管理范围为契机,充分发挥区域内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财经大学、理工大学等高校科教人才、资源集聚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知识创新基地开发建设,加快知识商务中心的开发建设,加速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产学研一体化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重点打造新材料研发基地和创意传媒产业基地,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使知识创新基地成为开放、集聚、辐射的自主创新高地。“十”期间,完成知识创新基地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有关工作。

2、大力推进科技园区建设,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按照“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区功能凸现、内涵深化,形成各自的品牌、特色和产业集群。支持复旦大学科技园、同济大学科技园、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国家大学科技园做大做强,加大对财大科技园(财大财经服务产业园)、电力科技园等大学科技园和复旦软件园等专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争取把科技创业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火炬”创新创业园。

(三)以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建设为抓手,推动创新高地建设

1、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力度。以战略性产品(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载体,引进和培养对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具有关键作用的科技领军人才。设立知识创新区人才发展专项基金(鼎元资金),用于资助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科研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创业、紧缺人才和海外人才引进开发等。

2、积极培育高技能人才。以区域内中职、高职和成人教育资源为基础,以市级开放实训中心建设为支撑,以中国()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构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培训和公共实训体系,培养出一大批中、高级技能人才。

(四)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创新合力机制

1、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提升。以知识产权园建设为依托,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类企业,夯实服务平台的基础,提高其综合服务功能,将其建设成为集专利、商标、版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展示和交易中心,同时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2、推进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抓住国家新一轮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建设,以及区域内部分科研院所改制和国有企业调整转移的契机,结合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以纺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为抓手,推进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积极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环保和现代设计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到年,基本建成现代纺织、软件、环保和现代设计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3、推进研发服务支撑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园(创业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的开发建设,促进高校先进适用技术向企业转移,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积极探索中小企业研发外包服务中心的运作机制,推动其与大学科技园(创业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发展。

4、建立科技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体、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补充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通过实施统借统还、扩大政策性担保机构融资担保规模、设立专项融资担保基金等模式,每年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设立1亿元规模的政府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引导和扶持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支持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争取到年有3家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五)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1、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一是要以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和科普进社区为重要抓手,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形式,继续开展面向青少年和社区居民的科普教育活动,不断增强科普工作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提高青少年和居民的科学素质。二是以院士风采馆为基地,充分发挥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两院院士的丰富资源,举办院士科普讲座,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通过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增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三是在高校中开展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科普活动,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敢为人先,敢担风险”的创业意识。四是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促进职工发明创造、技术革新走向产业化和市场化。五是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科普志愿者队伍的综合素质。

2、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鼓励大学师生开展创新创业,制定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财政扶持办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继续办好“知识”创业投资论坛、创业大赛和创意大赛等活动,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精神;继续拓展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融资渠道,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投资服务,提供项目推荐、融资路演的通道,创造与风险资本实现对接的机会,帮助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实现快速发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合作承担国家和市的重大科研项目,推动各方创新资源的相互交融和渗透,形成新思想迸发、新创造层出不穷、新企业繁衍生息的创新型生态环境。

(六)制订完善相关政策,规范引导创新活动

按法定程序,制订和修订与科技规划纲要实施密切相关的地方性规定以及产业政策,通过规章、政策规范科技行为,为知识竞争力的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与法制环境。

1、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法规的落实。认真落实国家和市的有关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服务、政府资助科技创新、科技资源共享、人才市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信用担保、科学普及等法规。同时结合区情,制订相关的实施细则。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7

关键词:小学科学 校外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整个组织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等教学资源的总和,包括所有能够支持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各类资源。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版)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课程资源,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机构、校长、教师都应努力建设、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包含存在于学生家庭、生活社区乃至整个大自然中,有利于课程实施的一切教学资源。根据课程资源的出处,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分为资料类课程资源、生活类课程资源以及实践类课程资源等。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需要我们确定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主题、制定资源开发利用的渠道途径和选定资源开发利用的呈现方式。

一、资料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们把那些通过身体感官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资源,称为资料类课程资源,此类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络、书籍、科技场所等特定载体。

1.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网站、科学软件而呈现的综合类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学《登上月球》一课,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途径搜集了有关月球和人们探索月球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整合与分析。事实证明,开发利用网络资源能够促使学生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2.书籍资源。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科学书籍具有趣味性,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具有知识性,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具有文学性,能够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

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书籍专柜,着力丰富学生的科普类读物,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采取量。首先,要精心选择书籍,甄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科学读物;其次,要细心组织阅读,并对学生的读书成果进行展示、评价;最后,悉心指导应用,利用读书获取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改善我们的生活。

例如,教学《人的一生》一课之前,我们引导学生阅读了《走进科学:人的一生》这本书,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人类生命孕育、生命经历时期以及生命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阐述。通过读书,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了他们感恩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3.场馆资源。科技馆、博物院、动植物园等都属于场馆资源,它们以科学教育为目的,以科技实物、模型、图片为载体,创设了学校难以提供的学习空间。科技场馆在对学生的科技教育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它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展示手段,强有力地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启发学生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

例如,教学《生活中的机械》这一单元,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科技馆里面的斜面、杠杆、滑轮和齿轮等有关机械方面的科技展区。学生被科技馆浓厚的科技氛围感染了,他们对机械中的科学充满了好奇心及探究欲望。

二、生活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所以,我们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中感受科学的存在,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逐步体会“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科学发展规律。

1.生活用品资源。日常生活离不开生活用品,生活用品离不开制作材料,制作材料的不同特点,造就了生活用品的不同用途。无论是材料特点还是生活用途,都具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及道理。

例如,教学《生活中的材料》这一单元时,我们首先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小用品,并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在课堂上分别探究木材、陶瓷、金属、玻璃、塑料等材料的特点;最后我们调查、分析、研究了“如何利用材料的特点进行生活应用与创新”这一课题。开发利用生活用品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材料的特点,了解材料特点与用品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生活谚语资源。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到许多具有科学性的民间谚语,如秤砣虽小压千斤(杠杆平衡原理)、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加快蒸发吸热)、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重力竖直向下)等。如果我们把这些民间谚语转化成科学,并进行深化、活化,会对我们的科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例如,教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这一单元,我们让学生收集了许多生活中关于风、雾、雨等天气的民间谚语,如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等。这些谚语不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三、实践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实际的考察、种植、饲养等活动而获得的课程资源,称之为实践类课程资源。通过开发利用此类课程资源,不仅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经验、积淀知识,还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1.实地考察。《标准》指出:“科学是针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探索。”在学生身边的自然环境中,还存在着许多被教师忽视的课程教育资源。为了开发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拓宽课程资源的摄取面,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到校园以外的环境中进行研究与实践。

例如,教学《岩石》这一单元时,我们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了岩石采集活动,并对采集到的岩石进行了分类、整理、研究。通过实地考察,补充完善了科学课程的内容,培养提升了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2.种植饲养。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到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种植饲养活动。

例如,教学《植物与土壤》,由于本课中需要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所以我们组织了一次“一串红对比种植”研究活动。通过科学种植活动,既探究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又培养了学生长期进行观察的能力。

《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我们要在强化课程资源意识的同时,树立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想和观念,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家庭、社会以及大自然之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一定能够构建“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校外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汪霞.小学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篇8

关键词: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提出策略

云南省地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储备量大。为贯彻“十二五”提出的“节能环保”战略,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将在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将有色金属新材料打造成云南新兴产业集群。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而基于CAS理论的技术创新则是推动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元素。因此,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要想发展为云南省新的经济支柱,就必须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一、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现状

云南有色金属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发展迅速。云南有色金属产业上市公司已达8家,云南贵研铂业、云南锡业集团、云铜锌业及云南铜业集团等都是有色金属领域中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代表了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的技术创新水平,对了解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现状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到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的多家企业进行了实地的调研。下面,我们以云南贵研铂业、昆明钢铁集团及云南铜业等企业来分析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现状。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贵金属系列功能材料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际五大知名贵金属公司之一。现阶段,贵研铂业的产业布局分为三类:产品、资源及贸易。产品和资源涉及到的项目开发包括新材料贵金属的开发及新技术二次资源的回收。其创新流程为:在内部,根据市场对新材料的需求对贵金属进行延伸开发;在外部,主要是对国外进口的产品进行研发替代。贵研铂业设有一个情报中心,直接搜集市场信息,将有效信息交由科技部门,进行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同时,还与高校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研发相关项目。贵研铂业拥有专利约200多项,其中授权专利拥有100项,约有98%的专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贵研铂业面临专利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大多数专利无法转化成经济成果,研发的产品大部分只能满足国内市场,一些高新技术往往依靠国外的企业。相比较之下,昆明钢铁集团现状非常相似。20世纪90年代末,昆钢成立了钢铁研究所,后期响应国家的要求,合并成立了技术中心;2007年,设立了独立开发机构——科技创新部;到2016年,昆钢共设有7个技术中心。昆钢的技术创新体系可以总结为:三个层次,五个系统。三个层次包括控股公司把控整个昆钢的战略走向,产业板块负责新工艺及新产品的改进,生产单位负责工艺的具体实施。五个系统具体是:管理体系,负责技术创新的规划;研究开发体系,昆钢拥有4个院士流动站及自己的研发平台;咨询体系,邀请了国内外的专家定期举行最新技术创新方面的讲座;激励体系,昆钢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众创体系,激励员工人人创新。昆钢集团拥有的专利每年高达500多项,在云南省企业中排名第一,企业核心专利约占10%。昆钢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建立了先进的产品生产线,但是研发力度远远不够,存在第二代的产品开发后劲不足的状况。同时,昆钢各个钢铁品种都涉及,没有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也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同样,云南铜业集团也面临着相似的情况。云南铜业是集贵金属、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生产加工、销售及科研于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云铜集团在技术创新投入机制上,由集团母公司制定计划及分配经费,由母公司与子公司合作研发新工艺及产品。云铜集团拥有国家专利89件,其中发明专利22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云铜集团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昆明冶金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在最近的新材料研发项目中,云铜集团负责矿山开采、云南冶金集团负责初加工、昆钢集团负责新材料的精炼与加工,三家有色金属龙头企业组成了技术上的战略联盟。云铜集团在技术创新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是自主研发能力不强,集团内部课题组没有固定的团队,往往不能及时解决集团内部技术创新的紧急状况。综上所述,以云南贵研铂业、昆明钢铁集团及云南铜业集团为代表的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技术创新整体水平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但是与国际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存在这些问题最关键的因素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找到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成为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典型企业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了其技术创新管理过程中存在技术创新封闭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产业化水平低,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型企业虽然设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但研发部门往往与市场脱离,研发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导致了企业的尖端产业不多,普通产业的市场过于饱和,企业无法在高端领域中找到突破;而小型企业新产品技术研发能力过于薄弱,高新技术只能依靠大型企业甚至国外企业购买专利,这样耗费的时间过长,错过了将生产出的产品投入市场的最佳时机。另外,云南有色金属行业中,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企业间技术创新信息交流较少,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其特点是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倘若整个产业没有合理的产业化结构,技术创新将无法顺利的运行,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阻碍。

(二)企业内部缺乏科研人员

企业科技人才层次偏低,数量偏少。由于有色金属新材料是新兴的高技术产业,优秀科技人员大部分任职于高校和科研所,企业缺乏从事新兴产业科研的大量人才。现阶段,企业内部从事研发的人员一部分是从基层选调的员工,缺乏前沿信息的获取能力,研究技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另一部分是企业从外部聘请的专家,对企业的具体状况了解较少,不能及时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中。这些问题造成了企业内部科技成果偏少,技术创新水平偏低。

(三)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专利成果转化率不高

由于有色金属新材料属于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不高,一些企业没有设立相应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或者设立的办公室附属于企业的行政部门,对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较为松懈,专利的管理制度处于初级阶段,容易造成专利技术的外泄。同时,由于新材料的特殊性,专利成果转化率较低,根据调研,目前企业的许多研发成果都止于取得的研究成果,没有实际的应用,无法达到产业化。另外,大部分企业都是国有企业,闲置的专利转让和交易程序复杂,既浪费了资源,又得不到相应的经济收益。

(四)产学研合作关系不稳固

在调研中,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所合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一些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所建立的关系并不稳固,有些是因为某个项目需要联合申报国家基金,因而,企业和高校往往只负责自己的部分,相互信息交流较少,这种合租关系缺乏保障性,造成了技术力量的分散与资源的重复及浪费;其次,有色金属新材料属于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由于缺乏经验,在企业与高校合作后期,存在着利益分配及技术专利归属等分歧,容易导致合作关系的破裂;另外,高校及科研所不直接面对市场,研究方向与企业的科研课题缺乏相关性,研究出的产品无法直接投入市场,致使高校及科研所无法发挥出自身的科研优势。以上问题属于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有色金属新材料面临的比较重大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合理地解决,才能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三、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问题的解决对策

为了给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我们从技术创新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优化产业研发体系,推动产业技术联盟

技术创新不仅仅属于科技范畴,更多的归属于经济、企业管理范畴,没有经济利益,企业将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应用于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发。许多科技创新成果长期得不到转化,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转化模式。因此,只有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以采用矩阵式集成的研发模式,即将技术创新方面的专家分配到研究部门和开发部门领导工作,使两个部门更好的联合起来,共同关注客户的需求和价值链。与此同时,企业应针对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对市场进行细分,有效地利用一切有利资源,提高自主研发效率,改善生产工艺,及时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整个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来说,政府应推动产业技术联盟。企业间合作规模过小,无法形成合力,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难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抗衡,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无法得到提升。这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技术创新整合平台。在技术联盟中,企业间不再只是竞争关系,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在技术上相互合作,产业联盟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将云南优势资源最大化整合,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二)健全激励机制,提倡全员创新理念

领军人才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保障。技术创新能持续的进行,依靠的是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因此,企业应建立一系列的人才激励管理体系,例如: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机制,员工重大的创新意见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利润,都应给予相应的职称;完善分配激励政策和奖励机制,企业每年应评选突出贡献及科技成果奖,给予获奖者相应的奖金补贴;企业还可以利用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吸引技术创新人才到企业创业,吸引更多科技人员为企业所用。同时,企业还应营造全员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动员研发人员、销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财务人员等,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提出创新的观点,成为出色的创新者,调动每个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使员工人人都成为创新者,成为具有技术创新精神的员工。

(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研发成果转化率

企业应增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企业应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保障掌握专利的技术人员切实享受技术创新的利益,使其长久地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转让与交易体系,在开发式创新的环境中,研发所创造的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的专利可以通过由政府监督的正规的转让平台进行交易或赠与,这样既减少了资源和研发成果的浪费,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将资金投入更需要的地方获取更大的收益。研发成果没有实际的应用,就不能称其为技术创新,只能称为科技创新。因此,企业必须提高研发成果转化率。企业可以改革创新体制,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大数据平台,获取有效信息,预测行业发展状况,将研发的项目制定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引进先进技术,缩短研发时间,及时将创新技术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提高研发成果的转化率,保障研发技术能够长期稳定的为企业带来效益。

(四)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在产学研合作中,政府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应积极完善产学研合作相关条例规范,为产学研合作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政府还应充当引导作用,对已形成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中,积极发挥监督、协调和推动作用,保障企业与高校合作真实有效地进行。另一方面,企业应主动改善更高效的合作模式:由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所共建科研室,有色金属行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共建科研所可以保障企业与高校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将在市场搜集到的信息先在内部进行有效整合,将信息转化为实际的项目交由科研室进行研发,确保研发出的产品可直接投入市场。高校及科研所接触到的信息是国际最前沿的,这也为企业对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预测信息。这样,高校及科研所获得了资金及资源支持,企业收获了产品及科研成果,双方达到了共赢,确保产学研长效稳定的进行。

四、结论

通过对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企业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产业在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阻碍了产业持续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技术创新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能提高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形成技术扩散。一个企业倘若长期没有技术的新构思,就不可能有所发展;一个企业没有技术创新活动,企业的发展就会停滞。因此,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要想长远稳固的发展,就必须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我们也将不断地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毛凯军,技术创新.理论回顾与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0).

[2]吴贵生,谢伟.我国技术管理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J].科研管理,2005,(6).

[3]邵云飞,唐小我.我国技术创新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蔡文娟,陈莉平.社会资本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联接机制及效应[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72-175.

[5]李岱素.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6):19-22.

[6]李林,肖玉超,王永宁.基于产业集群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构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2):11-15.

[7]胡争光,南剑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战略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74-77.

[8]杨继涛.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52-153.

[9]曹素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企业联盟能力的构建:个多层面互动的模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37-41.

[10]刑乐斌,王旭,徐洪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风险补偿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4):63-64.

[11]王玉丽,于成学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绩效机制及实证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11):31-35.

上一篇:讲一讲自己的第一次的感受范文 下一篇:申请吧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