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句范文

时间:2023-12-06 16:53:34

清明诗句

清明诗句篇1

关于清明的经典诗句

1、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出自于: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出自于: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出自于: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4、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出自于: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5、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出自于:高翥《清明日对酒》

6、清明时节雨声哗。——出自于: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7、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自于:温庭筠《清明日》

8、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出自于:孟浩然《清明即事》

9、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出自于:杨万里《寒食上冢》

10、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出自于:孟浩然《清明即事》

11、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出自于:王安石《壬辰寒食》

12、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出自于:孟浩然《清明即事》

13、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出自于:王安石《壬辰寒食》

14、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出自于:李冠《蝶恋花·春暮》

15、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出自于:杨万里《寒食上冢》

16、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出自于:王安石《壬辰寒食》

1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于:杜牧《清明》

18、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出自于:韩偓《夜深》

1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于:韩翃《寒食》

2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于:杜牧《清明》

21、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出自于:韩偓《夜深》

2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于:韩翃《寒食》

23、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出自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4、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出自于:王禹偁《清明》

25、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出自于:黄庭坚《清明》

26、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出自于: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27、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出自于:孟云卿《寒食》

28、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出自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9、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出自于:孟云卿《寒食》

30、舞烟眠雨过清明。——出自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31、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出自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2、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出自于:程颢《郊行即事》

33、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出自于:白居易《清明夜》

34、西园日日扫林亭。——出自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5、黄昏疏雨湿秋千。——出自于: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6、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出自于: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37、绿柳朱轮走钿车。——出自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8、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出自于:白居易《清明夜》

39、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出自于:张继《闾门即事》

清明诗句篇2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清明诗句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即事》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3、《清明日》唐代: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诗句篇4

1、《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夜》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3、《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4、《长安清明》韦庄,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来源:文章屋网 )

清明诗句篇5

古代中国作为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所留下的优秀诗篇、经典名句灿如星海,名篇名句在语文课本中所占的份量有增无减。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古典诗词名句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对名句的深刻内涵了解并不深,学生难免感觉到古代诗歌的枯燥,加之翻译过程中的不当处理,诗句的教学始终是一个难点。“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课标明确作出的规定。为拉近现实与要求的距离,我认为,可从三个大方面入手,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广泛的传播。

一、点明诗意之美

诗词名句,常常以意境美、意象美给人艺术上的美感享受。从古到今,很多古诗文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老师可应用生动的语言勾勒文中绝妙的图景,让学生脑海中有鲜明可感的景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常言道“诗如画”,这是确定无疑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清幽静谧、令人遐想的美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又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气势又是何等壮阔!他的《静野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朝辞白帝彩云间”、“孤帆远影碧空尽”、“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名句,意境意象多姿多色,更是流传千古而不衰。根据古诗词的这一大特点,我在教学中也常让学生画画,让他们根据理解,发挥想象,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图景用他们的笔表现出来。此时,学生们都会异常地兴奋、异常地投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二、点明诗意之情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写道:“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远在江南,送友人返洛阳,以自己的心如冰洁玉莹作比,表示自己的气节清廉,比喻是多么生动啊!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呢?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

三、 点明诗之志

清明诗句篇6

关键词:曹丕 丽 丽而不淫

“丽”在诗文中可以理解为语言的华丽甚至是华靡。《文心雕龙・情采》中“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这里的“丽”是指委婉华美的辞藻和文采。此外,《小尔雅・广言》解释为“丽,两也”,通“俪”。在诗文中指句子的对偶或词语的对称,《文心雕龙・丽辞》“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丽辞,就是讲求对偶的句子。

曹丕诗“欲丽”的追求,不仅表现在华丽辞藻,而且在内容上表现了“丽”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不仅表现在骈俪对偶,而且在形式技巧方面致力于用韵的对称和和谐。清词丽句的语言、纤丽细腻的情感、绮丽和谐的音韵、骈俪整齐的句式,使曹丕的诗歌呈现出“便娟婉约”[1]的风格。

一、清词丽句的语言

选词、造句和修辞的选用是曹丕诗歌历来备受推崇的重要依据。《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认为曹丕诗“蓄盛藻”,《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评》评价“文帝天资文藻”,明代诗评家胡应麟推崇曹丕诗歌的语言是“丽语错出”、“华辞既盛”。相对于汉大赋的富丽、齐梁诗歌的艳丽以及南朝诗歌的靡丽,曹丕诗歌的“丽”可以形容成“清丽”。正如吴云认为曹丕的五言诗“语言精醇,又能保有民歌化的特点,具有一种‘清丽’的特色。”[2]

“清丽”诗风的形成,一方面在于曹丕的诗歌多是从质朴自然的汉乐府发展而来,其中一半以上是沿用了乐府古题(据郭茂倩《乐府诗集》及丁福保所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所收,约三十三题四十五首,其中乐府诗十七题二十四首)。另一方面,“清丽”的特色体现在清词丽句的辞采之中。《芙蓉池作》的诗句最具有代表性――“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作者以“卑枝”二句具体写嘉木的生长姿态:卑枝和修条通过“拂羽盖”和“摩苍天”,一下一上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环渠而生,茂密葱茏。“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作者仅用十个字,把丹霞褪去、明月初升、华星璀璨、在云层间时隐时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呈现出来。语言运用中的清丽特点,正如《文心雕龙・才略》的评价:“魏文之才,洋洋清绮”。

二、纤丽细腻的情感

“怜风月、狎池苑”的诗歌内容在曹丕的诗作占一半以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者纤丽细腻的情感,言情诗可以算是最佳的代表。曹丕的言情诗内容单一浅显,风格缠绵悱恻,“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燕歌行》其二)、“佳人不来,何得斯须”(《秋胡行》)、“音声入君怀,凄怆伤人心。心伤安所念,但愿恩情深”(《清河作》)等等,几乎代表了曹丕言情诗的全部意境。

作者多写男女之间的相恋、相别,并且善于拟之情写思夫之苦,写被丈夫离弃的眷恋之苦,感情真挚、细腻、含蓄、纤丽。其中,《燕歌行(其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是言情诗中顶峰之作。整首诗写了一位在秋夜里思念远方的丈夫,抒发了无限的相思和哀怨。秋风落木,摇撼心怀;群燕翔雁,念君情切;明月琴诗,派遣别恨;牵牛织女,触动情思。作者把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情景交融,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意境凄楚,王夫之赞为“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

三、绮丽和谐的音韵

曹丕的诗歌在用韵的方面受到楚辞押韵的影响,注重韵部韵字的选择和使用,有些诗句合乎律诗的平仄和对仗。他的诗作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其中四言诗“都是偶句韵,虽然有转韵和合韵现象,但是四言诗中没有不入韵的句子”[3];五言诗“二十三首是偶句韵,其中一韵到底的有十九首”[3];六言诗有四首,“《黎阳作诗》、《令诗》和《董逃行》三首是句句押韵,《寡妇行》是偶句押韵”[3]。

此外,曹丕的诗出现了转句换韵的新尝试,五言杂诗《西北有浮云》就是换韵的典型。“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首先,这首诗隔句押韵,在形式上形成叠韵,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其次,这首五言诗打破了偶句押韵、一韵到底的固定模式,“前面八句都用入声月韵,最后两句转真韵”[3],范文在《对床夜雨》中认为此诗正是“转句换韵之始”。

更为肯定的是,曹丕在诗中喜欢选用阳韵,情感的丰富多彩与韵字的选择和词语的搭配是有关系的。如他的代表作《燕歌行(其一)》采用阳韵,韵字的色彩也偏向悲凉之情,并且选用了带有秋天和孤独意象的韵字组合,如“天气凉”、“雁南翔”、“多思肠”、遥相望”、“守空房”等等,读后有缠绵悱恻之感。总体来说,和谐流畅的音节形成连贯而起的诗意,层层渲染,一唱三叹。

四、骈俪整齐的句式

曹丕有意识地注重词语的对称与句式的协调,有些诗句还符合律诗的平仄与对仗。如《芙蓉池作》中“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杂诗》中“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于玄武陂作》中“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丹霞蔽日行》中“丹霞蔽日,彩虹垂天,谷水潺潺,木落翩翩”等,呈现出和谐对称的美感。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评价到“魏文帝‘梧桐攀凰翼,云雨散洪池’……以上虽为律句,全篇高古”。虽然对仗是南朝之后规范起来的,但不能否认曹丕已经认识到对称的美在诗歌中的作用。

清明诗句篇7

一、顶针式

例1(常德)班级举办诗歌朗诵活动,其中有一项内容是“诗词拉力”。要求同学们将所给诗词上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下句的第一个字。请你完成下面的拉力。

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___________

【解析】这里就像修辞中的顶针一样,用前一句诗的最后一个字作后一句诗的字首。这里前一空可以填:“半卷红旗临易水;郁孤台下清江水;白毛浮绿水”;后一空“风正一帆悬;风雨不动安如山;风烟望五津;风掣红旗冻不翻”。

二、主题串联式

例2(三明)根据语境默写。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 ”的坚贞不渝;奉献是龚自珍“_____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奉献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是范仲淹“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今,奉献就是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成为美好的人间。

【解析】这里都是围绕“奉献”这个主题来串联诗句内容,所填的内容是围绕诗句的语境来填。答案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

三、仿写式

例3(金昌)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仍以“幸福是”开头,恰当引用古诗词名句,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___________。

【解析】一般的古诗文默写都是只要填写即可,这里还与仿写互相掺合形成一种新的形式,可以说既是仿写又是默写。答案示例: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幸福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四、联想式

例4(咸宁)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

例5(黄石)游子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元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___________ ,___________”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唐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暮色四合时登高远眺所引发的乡愁。

例6(黄石)《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解析】这里的默写是一种联想式的,是一种相似的联想。答案示例:例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例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例6.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五、时政式

例7(丽水)从今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

例8(达州)请根据提示和上下文用诗文原句填空 。

(1)大灾之后,有的亲朋离散,至今仍无音讯,让我们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来为他们祝福吧。

(2)只要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就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再建美好家园,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解析】这里的默写是与时政紧密联系的。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与政令,时事新闻等都是语文试题的设题材料。答案示例:例7.清明节可以填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或“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黄庭坚) 端午节可以填写“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宋・文天祥) 或“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唐・李隆基) 中秋节可以填写“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例8.(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专题式

例9(临沂)古诗文默写。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而他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却只了了十字:“汝果欲作诗,工夫在诗外。”后学者普遍认为,这诗外“工夫”主要体现为伟大的爱国思想、宽博的恤民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明晰的责任意识和坚强的民族气节等。也正是有了这种种诗外的“工夫”,才有了无数启人智慧、教人向善、催人奋进

的妙文佳句。上面画横线的短语分别代表了诗外“工夫”的6个不同角度,请你任选其中5个角度,各默写出一个与其内容相符或相关的古诗文名句。

①爱国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

②恤民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道德情操:___________________

④理想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

⑤责任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

⑥民族气节: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就是针对一个诗人的专题性默写,都是要求写陆游的诗。爱国思想可以填写“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等,恤民情怀的可以填写“铁骑无声望似水。”,道德情操的可以填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理想信念的可以填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责任意识的可以填写“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民族气节的可以填写“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七、整段、整篇式

例10(赤峰) 默写课文选段。

(1)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知臣谨慎”至“则攸之、、允之任也。”

(2)郦道元《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至“良多趣味。”

例11(安徽)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般我们接触的试题都是只要求写句子,这里要求写一段或一首诗。答案:例10略。例11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八、关联式

例12(苏州)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

② 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③ 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__________________》)

例13(长沙)王勃在《__________________》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慰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例14(盐城)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诗句中的“国”指当时的国都 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以往的默写都是局限在古诗词与现代诗歌中的名句,现在还要求填写古诗词的作者、题目与诗中的词语的意思等。例12与例13在填写诗句时还要求写出相应的作家与篇名,例13在填写诗句的同时还要求写出诗句中的词语的意思。答案:例12中①填写“一览众山小”与“ 杜甫”,②填写“但愿人长久”,③填写“长风破浪会有时”与“行路难”。 例13填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例14填写“城春草木深 ”与“长安”或“西安”。

九、修辞式

例15(河南)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这里所涉及的内容是诗的修辞方法,可以填写“千树万树梨花开、 家书抵万金、化作春泥更护花”即可。

十、综合式

例16(长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代先贤有这样风范的人不胜枚举,请写出初中课本内学习过的古诗词中能表现坚定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的连续两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或出处: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个题目既有所围绕的主题“表现坚定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又要写诗句,还要写出作者或标题等,综合性很强。示例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④烈士幕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⑤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十一、图文式

例17(来宾)默写填空。

①请据右图图文提示写出该诗的最后一句:________________。

清明诗句篇8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考点的具体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句。2.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诵准确无误,默写要求无错漏字、词、句,培养识记能力。3.能够理解和运用古诗文名句。考查的内容有: 1.默写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3.背诵默写教材中的经典课文、精彩段落及名句4.记诵比较熟悉的课外古诗文名句。

【原题再现】

4.古诗文默写(8分)(2011年山东省临沂市)

⑴《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

⑵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⑶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鸟儿快乐忙碌的生活来展现早春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

⑷成都杜甫草堂有副对联:“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已住草堂,愿民栖广厦,甫心乃赤心。”其下联中所蕴含的杜甫诗句是:_______,_______。

⑸读诗既可陶冶情操,启人智慧,又可感悟哲理,引人深思。请你默写出四句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解析】

2011年临沂中考古诗文默写真可谓异彩纷呈,注重积累能力的考查,纵观这五道小题,⑴和⑶题是理解型的默写,根据题干的要求,在理解诗文含义的基础上填写诗文原句;⑵和⑷属于运用型默写,结合具体语境和课文篇目甚至相关提示,准确填写诗文原句;⑸题属于主题型默写,要求根据同一主题,在具体语境中连续默写几句诗文名句。这一形式具有运用性、整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屡屡出现,应该引起注意。做好⑴至⑷题首先要认真思考每到题目中的题干要求,仔细思考题干要求的默写的诗文中的哪一句话,看看与题干的要求相符合,在草纸上默写出该诗句,注意默写时不要出现错、漏、倒字的现象,书写时要规范工整美观即可。要想做好第⑸道题目,需要打开自己的古诗文积累库,从中提炼出自己积累的古诗文名句中,含有“哲理”的诗句,按照有课内到课外,有短的到长的(每句字数)这样的原则去默写,同时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写完正确的诗句后,一定要正确的写出作者即可。

【参考答案】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⑸示例:①问渠哪得清如?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④神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⑤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方法指津】

从复习来讲,应做到以下几点: 1.端正认识,保持良好心态。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要保持兴趣,做到持久而准确地记忆,一旦面临试题,便能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地写下来。2.巧学妙记,提高识记效果。重复记忆是复习名句名篇的生命线。一要逐步缩小范围,集中精力搞定难以记忆的;二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分散重复记忆;三要采用分组分类、互相提问和反复复习等方法;四要加强理解记忆,特别是对那些表现积极进取意义的治国治家、志向追求、友谊亲情等中国人民传统美德的名句名篇,要认真理解,促进深刻记忆;五要及时检查,借助运用进行巩固。经常运用是抵制遗忘的好办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3.书写规范,避免书写错误。记忆名句名篇,除古诗文外,还应该注意教材中出现过的名句,如现当代作品、知识短文、注释中的引语等,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都应作一番系统梳理。

从考试来讲:古诗文默写试题考查的是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和默写诗文的能力。解答古诗文默写题时要做到:1.正确理解具体题型的要求,按要求默写,特别是要看清题干提示的篇目和作者。2.准确记忆古诗文名句的关键字词,默写古诗文名句尤须注意不能写错字。特别要注意分清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区分形近异义字,突破生僻难写字。3.明确语句出处、理清语句顺序。

【试题演练】

1.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也许你经历过离别吧!请你默写出四句“送别”的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2.诗人写诗作词时,往往只用简短的字句描述所用典故,却能将典故的原意较完整地托出,从而大大增加了诗歌内容的含量. 总的来说典故使诗词更有可读性,你在初中阶段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含“典故”的诗句吧!请你默写出四句“用典”的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注明作者(课内外均可)。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岳阳楼记》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杜牧《赤壁》中蕴涵机遇造人,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上一篇:如何写读后感范文 下一篇:品味生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