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绝句陆游范文

时间:2023-11-19 08:56:59

梅花绝句陆游

梅花绝句陆游篇1

陆放翁涂山赏梅

南山腊梅的栽种历史到底有多久?史料查证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唐朝。但是,一个至今还在南山上流传的美丽传说或许能把时间拨到更早。

现在的南山植物园中,一座雕塑于上世纪的花神像立在梅园之内,这位花神,被多数人认为是传说中的梅花仙子……

在传说中,南山在很久以前是一座荒山,道路崎岖,人迹罕至,而且多年干旱,寸草不生,成为了豺狼虎豹的出没地。有一日王母娘娘下界巡游来到南山,走了许久却连一口解渴的泉水也没找到,十分生气。回到天庭后,王母责令梅花仙子下凡调查此地荒芜干旱的原因。调查后的结果是:龙王多年不给南山降雨。玉帝震怒,一边责令龙王速降甘露,一边让王母为南山带去花草。梅花仙子受王母嘱咐,带来万千梅花种子,撒在南山上的各个角落……于是,南山就变作了满山飘满梅香的仙境之地,而腊梅,就从此在山间生根发芽。

传说总归是美好的想象。但南山上腊梅的数量确实众多,据统计,南山上腊梅的种植面积达到五千多亩,占据主城区腊梅种植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这数字真是壮观。能生长出这么多腊梅的原因却在南山本身:从地理环境上看,南山地处高山,早晚温差较大,南山土壤属于冷沙地酸性土壤,如此惬意的生长条件,造就了十里花海的景致。每到冬来春初,腊梅花开,清风远荡,淡雅花香便飘逸在南山之中,引得无数游人前来观赏。

关于南山上腊梅种植的历史,还有一段关于宋代陆游的故事。

陆游1170年随军入蜀,时值腊月天气,陆游趁军中休息独自出游,沿着当年白居易游涂山(即为现今重庆南山)的足迹,顺着黄桷古道攀爬直上,不知不觉来到深山丛中,忽然渐有暗香袭来,陆游随香气寻访,来到一片农舍,看见一颗黄花暗香浮动却少叶子的花树,陆游不禁赞叹:难道这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知访寒梅过野塘”中的腊梅吗?陆游和农舍主人攀谈,一位涂姓老人告诉他:这是涂山,花是祖上传下来的……老人好客,拿出自家用腊梅花配制的茶叶来款待,陆游喜欢腊梅的幽香,赞不绝口,淡淡幽香中畅饮米酒数杯,便已沉醉。第二天,陆游拿出五两银子答谢老人,希望再多种点腊梅。老人收下银两,从此,腊梅就开始在涂山广泛繁殖。

遗憾的是,陆游这一去,由于战乱再没机会入蜀,当然也再没来过涂山,只留下了上百首描写梅花的诗句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南山梅香十里飘

雨中素心显清贵

正所谓“腊梅看南山,天下第一香”,每年春节前后,一拨又一拨的游客被这满山的花香吸引着前来观赏。

山城的冬天多雨,南山较主城来说雨水更多。在山城的雨中,南山的腊梅体现的是南国风光的妩媚。

雨中游荡南山各个腊梅景区,随处可见腊梅黝黑的枝条间夹杂着一抹黄色,淡雾般的雨幕中,那一抹金灿灿的色彩十分显眼。走近一看,全是腊梅花色。这一簇簇的耀眼黄便是腊梅中的名贵品种——素心腊梅,同时也是南山腊梅的主打品种。素心之名以花色来分,若花瓣、花心、花蕊都为黄色,无杂色相混的便叫素心种;外瓣为黄色,内瓣中心泛紫色,花色不纯的为荤心种。

细雨中,南山上的素心腊梅已开始绽放,金黄似蜡的花朵,有纯金之清贵,却无其俗气,且花香浓郁清芳,久放不凋,所以又有香梅、香木之名。元代耶律楚材的诗句“枝横碧玉天然瘦,蕾破黄金分外香”便很好地赞叹了素心腊梅之美。

南山幅员辽阔,腊梅可谓满山遍野,如果你想去寻觅一处腊梅最为集中并便于观赏的地方,那么以下几个地方定是首选,而这些地点却各有特色。

若论南山腊梅壮观之境,非去双龙村不可。其中又集中了杉树湾、双燕、双龙井三个赏花点。雨雾中走在双龙村步道上,淡雅花香随风飘荡,一片片花瓣在摄影师相机灯光之下更显透明,含苞未放的花蕾垂着水滴,远远看去,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况且双龙有口天然泉眼,打一桶泉水回家,就着本地农民自制梅花茶泡水,你可以体会到陆游当年游涂山的闲情雅致。

若为风土人情,去石牛村吧。近二百多户农家中,家家户户的院内和门前种植着腊梅,颇有身在一座巨大的梅花山庄之感。如果没有带伞,避雨在此处的农家乐中,你可以看到立体的腊梅胜景:迷雾、小雨、农家、腊梅,好似一幅山水画卷。生活在南山石牛村的村民们,经常还会自娱自乐地举行一些比赛,比如一到腊梅盛开时节,就会评比谁家的腊梅香,谁家的腊梅多。这里的村民同样热情好客,有人前来不但可以在农家乐享受南山本地的刨猪汤、梅花茶、梅花宴,还可听老人讲述自家的“梅花经”。

想自己动手采梅,那就去放牛村。这里是南山地区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方,被誉为南山“城市肺叶”的核心。你可以沿着观光步道赏梅,也可以在村民的帮助下采摘几枝腊梅回家,说不定到家之时,腊梅花瓣上的水滴还不曾掉落呢。

如果想看到品种最全的梅花,南山植物园的梅园绝对是不二的首选。上百种梅花栽种在70余亩的园区内,素心、腊托、狗爪等十几个品种的腊梅静静在园区内吐露着芳香。腊梅花期长,甚至春节后你也可前来观赏,而红梅区却有“长蕊宫粉”、“红须朱砂”、“紫蒂丹”等70多个品种。坐在园内的小茶馆中,边品茶,边赏梅,风雅闲逸。

曾作为官邸的重庆抗战历史博物馆中腊梅数量虽然不多,但值得去一一品味,其中多株腊梅都有数十个年头,比如孔二小姐别墅前的几株腊梅。此处腊梅星星点点,但却很受摄影爱好者和美术系学生的喜爱,许多人会驻足在老建筑前拍照、写生。而零星的几株腊梅点缀着栋栋老建筑,乍一看没觉得多打动人,但在镜头里、在画板上,又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情。

去年刚打造的涂山湖生态公园也正在努力成为南山的新地标,腊梅自然是园内不可或缺的元素。环湖漫步,湖中白鹭蹁跹,湖面迎风绽放的腊梅倒影清晰可见,阵阵腊梅香气醉了一湖的山色美景。

腊梅文化耍点多

南山美食享不尽

除了沿途欣赏几大景点的腊梅,南山腊梅开放期间还有多种腊梅文化活动可以参加,包括“探梅寻香全城摄影大赛”、“赏腊梅看健身太极拳表演”、“南山腊梅科普知识讲座”、“咏南山腊梅征文大赛”“及书画名家作品交流活动”等。不过,对于普通游客来说,最大的愿望当然是可以将腊梅带回家独享芬芳。

于是,从每年元旦开始,从山脚到山顶,会形成一个最别致的“腊梅市场”。花农们将自己的腊梅砍折下来,精心捆绑后摆在路边销售。而游客们有的乘坐公交、有的开着车,还有的结伴步行,大家一致的目标就是路边的腊梅。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个个心满意足地抱着成捆的腊梅回家。

梅花可赏、可闻,还可食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腊梅,辛,温,无毒。解暑生津。”我国中医认为腊梅花性温,味辛、有解暑、生津等功效,治热病烦渴、胸闷、咳嗽、烫烧伤等病证有很好的效果。而在南山之上,也有地道的重庆美食可以让人大快朵颐:南山泉水熬制的特色火锅、南山泉水鸡、南山江湖菜等。

梅花绝句陆游篇2

漫步沈园的石径,带者放翁的诗意,吟哦神思间,我踱进了典雅秀逸的孤鹤轩,萧挺撰写的一幅楹联才气横溢,夺人眼目:“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于东风飞白絮;六凸阑、几多绮思频抛细雨送黄昏”。这使我想起了戏剧《钗头凤》和电影《风流千古》,想起了周密的《斋东野语》、陈鹄《蓍旧续闻》等古籍的记载:原来陆游结缡的发妻是他的表妹唐琬,婚后琴瑟甚和,情深意笃,但他母亲不喜欢这个媳妇。后来陆游另娶,唐琬也改嫁赵士程。

绍兴乙亥(1155)年,三十岁的陆游春日踏青,与唐琬在沈园巧遇,赵氏夫妇设酒肴殷勤款待,陆游非常伤感,醉酒后在沈园的残壁上题写了一阕《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首词少时背诵过,尚能记得。据闻唐琬读罢情动肝肠,依韵和了一首,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陈鹄在《蓍旧续闻》中说“惜不得全阕,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此园后更许氏(后又为汪之道宅。一笔者注)。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护之,今不复有矣”。

我想,既来沈园,应去看个究底,记得《历代诗余卷118引夸娥斋主人说》中是有明晰记载的,如今我已淡忘,于是便去寻那块残壁。行至园中南隅,见一块青砖墙壁上果有两块黑底白字的勒刻,唐琬的和词与陆游的《钗头凤》比肩并列,历历在目:“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壁上陆词笔势飘逸,唐词娟丽纤秀,虽为后世补壁修葺,倒不失风雅。伫立壁前,细一琢磨,绍兴原是古代越国的都城,宋高宗时一度以此为行都,故有“宫墙”之称。陆游以柳喻琬,乃因此时她已嫁作他人妇,有如宫禁里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即,而“东风恶”句,正是对破坏美满姻缘的封建礼教表示的强烈抗议。唐琬的“雨送黄昏”、“咽泪妆欢”,亦是对棒打鸳鸯、夫妻离散之后旧情缱绻、伤心欲绝的泣诉,读来令人肝肠寸断。若说两阕《钗头凤》是沈园之魂,孤鹤轩的那幅楹联当是沈园的一双凤目了。

在新建的陆游纪念馆里,我意外地发现陆游之于沈园,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缘,而这种沈园情结,几乎困扰了他的大半生。至开禧乙丑(1205)年岁暮,八十三岁的陆游某夜梦游沈园,又写了两首绝句:“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销壁间尘。”

梅花绝句陆游篇3

2、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4、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唐寅《画鸡》

5、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8、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毛泽东《沁园春·雪》

9、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10、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11、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馀雪》

1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1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1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16、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17、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18、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

19、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0、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21、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22、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2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

25、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27、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8、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29、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30、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1、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3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33、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3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5、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青松》

36、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3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8、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3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0、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4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4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4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6、蛾儿雪柳黄金缕。——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47、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48、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49、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崔道融《梅花》

5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1、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5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3、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54、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55、相思一夜梅花发。——房舜卿《忆秦娥·与君别》

56、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7、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8、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59、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6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6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62、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

6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4、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张谓《早梅》

65、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66、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67、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

68、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69、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70、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71、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白头吟》

7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73、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74、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早梅》

7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7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77、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8、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79、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80、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2、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杨载《到京师》

8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渡汉江》

84、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馀雪》

8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86、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87、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8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8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90、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91、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9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3、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94、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9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96、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7、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98、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99、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10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0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03、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104、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105、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06、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梅花绝句陆游篇4

1、《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梅花绝句》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卜算子·咏梅》 现代·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4、《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梅花绝句陆游篇5

1.梅花的第一特征是它的“早”

春节前后,正是冬去春来季节转换的时候。处在冬眠中的大自然刚刚开始复苏,严霜冰雪还在横行,隆冬寒气仍旧袭人,此时“万花取向雪中出?”只有梅花“一树独先天下春”。(元杨维桢梅诗)它傲霜斗雪迎接春天的到来,“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南朝陈谢燮)“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宋五十朋《江梅》)

梅花是报春的信使,是春回大地的象征,故历代诗咏呤不绝。如: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陈亮《梅花》

庭梅对我有娇意,先露枝头一枝春。――宋候夫人《著梅诗》。

冷霜磨练后,忽入几枝新。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清张可度《梅》

王安石则从另一个层面描写梅是春天的信使。

“从教腊雪埋藏得,却不怕春风漏泄香。”――《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其二)

江南岁成多几风雪,也有红梅泄漏春。――《红梅》

“泄漏春”三字形象确切,春天来临信息的机密被梅香、梅花泄漏出去了。王安石首创的这个语汇和意象,为后世诗人不断地模仿,反复地借用。

数花黯读带寒烟,漏浅春光辞屋边。――宋吴龙翰《久客买舟西还》。

漏浅春光洛水旁,紫云名字袭人香。――宋段克已《乞梅》。

是中天趣哪能识,惜被东风漏浅春。――元僧明本《梅花》七之五。

以描写《早梅》而闻名于世的诗作甚多,最早咏《早梅》诗的大概是南朝梁代的何逊。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①

南朝・梁何逊

兔园标物序②,惊进最是梅。

衡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③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④

朝洒长门经⑤,夕驻临邛杯。⑥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⑦

注解:①扬州:今之南京市。齐梁时扬州治所在建康,故称建康为扬州。建康即今南京市(见《谳史方奥纪要》卷二)。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之前,今“扬州”称为“广陵”或称“江都”。法曹:汉代当管邮递正务的官署。隋以后称为“功曹”。

②兔园:即梁园,汉建安王所构筑的园名,是其游乐和接待宾客之所,故地在今河南商全一带。此处或指建安王在扬州(南京)的官部花园标物序,标志时序、节候的变化。

两句意为,而最令人惊异的就是梅花――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③拟:向,对着迎着。两句:梅花凌霜傲雪,在路边迎着寒风开枝。

④枝横:描写梅花枝条横斜的风姿;花绕:喻梅花之繁盛。却月观,凌风台,皆为扬州观(楼上赏月平台)台之名。此用宋徐湛之事。《宋书徐湛之传》广陵城北有被泽水扬丰盛,湛之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翟宝,招集文士尽游说之,适一时之盛也。“此亦为泛指二句为梅花盛开,风姿阿娜,点缀看观台的风景。

⑤长门:汉客名。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谪居于长门寄宫,悲然幽思。曾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献武帝,幸其回心转意。比喻央宠立人。

⑥临邛:汉县名,今为川邛崃县。司马相如在临邛卓王孙家饮酒弹琴,与其女卓君私奔。两句意谓:梅花盛开时,既能引发怨女的悲思,也能拨动钟情男女的情肠。

⑦上春:孟春,指正月,《初学记》卷三果元帝《筹要》“正孟春,亦日上春”。

二句谓:梅花知道自己飘落时间早,所以赶在正月(早春傲寒时)就开花了。

清乾隆江日方《何永部集》刘本在此篇下注云:逊为建安王水曹,王刺扬州,逊府会有梅花一株,日吟其下,赋诗云说。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科傍徨,终日不能去。

此往转引内宋人伪托苏轼之《老杜事实》亦见《分门集往杜工部》卷二《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注引苏轼说。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六:

老杜诗说: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按:逊若无扬州事亦无扬州梅花诗,但有《果梅诗》说:杜公前诗乃逢早梅而作诗,故用何逊事。又意“却月”“凌风”皆扬州合观名尔。近时有安人俘东坡名,作《老杜事实》一编,无一事有据,至谓逊作扬州法曹,解舍有梅一株,逊吟咏其下,岂不误学者。又明扬慎《升庵诗话》卷六亦对此说加以辨析。《临汉诗话》(见《复斋漫录》)引《三辅央录》说:逊在扬州,官梅乱发,赋四言诗,人争传写。可知:一何逊确曾在扬州事,传来载其事乃史缺失耳;二何逊除此梅花外,或另有四言咏梅诗,但已失传耳。

这是一首咏物寄怀诗,通过赞美梅花凌风傲霜的坚贞品质,表达诗人贞洁自恃孤高脱俗的情怀。“惊时”二字,点出一个“早”“衡霜”二句赞扬它傲霜斗雪迎风怒放的品性,是点晴之笔。“枝横”二句描绘了它的风姿远解“朝洒”二句,以典展示梅花对人们具有特殊的情致;“应知”二句与“兔园”二句遥相呼应,揭示其“早”之原因。此篇在南朝咏梅诗中,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至真至美的境界,具有继往开来的作用。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乙见寄》

“平生东阁风流在,何逊而今塘欲丝。”――金・站迎《梅花》

“遨头词伯今何逊,一笑诗成字字香。”――金・李献能《上请官梅》

“扬州一树春多少,殒得何郎瘦不禁。”――金・仇远《梅》二之二

再谈南朝诗人谢燮的诗:

早 梅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紧扣一个“早”字,以拟人化手法,通过“疑”和“畏”两个表现心理状态的词语,生动地刻划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六朝以后,有唐代张僧、柳宗元、齐己、之人的早梅诗多首,明人遂源的一首,近代宁周元的一首,王适的《红滨梅》可算是写早梅代表作。

东亭送客逢早梅

东阁观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逢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然。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文催人自白头。

[说明]裴迪在蜀州东亭送客,正值早梅开放,因而思念杜甫,作诗寄赠杜甫。幽清调,别有风神。诗虽非专咏梅花,却句句是梅,句句是和咏梅,又看不出痕迹,咏物而至此,故前人赞为“古今咏梅第一”。

[解释]①原题为《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裴迪是王维、杜甫的朋友。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蜀州刺史王侍郎幕中与杜甫有唱和之作。裴迪在蜀州东亭送客,见早梅开放,因而思念杜甫,作诗寄赠,杜甫即写了此诗和他。

②东阁:即东产。观梅:亦作官梅。何逊:梁朝诗人。为建安王记宝时正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咏早梅》行。故杜甫将裴迪比作何逊在扬州之咏早梅。

③雪:梅花色白如雪,故喻。赠春:指梅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梅开象征春来,故言赠春。

早 梅

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作者简介]张谓(约公元711―780年)字正言,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少时读书在嵩山,青年时其曾从军十年,稍立边功。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登进士第大历间官礼部侍郎,三典贡举。与李白等交好。他的《早春》诗,收进《唐才子诗》卷四,称其格度严密,语政精深,多有击节之音。《全唐行》录其诗一卷。

时尚的流放礼郎途经此地,故友重逢,兴与李白饮于江城南阳。席间张谓读诗为做命名作诗。见李白《泛两州城南郎官湖》。

[说明]通过对梅花凌寒独开风姿的描写,赞美它倔强的性格。突出其“早”,风格清俊。笔致灵妙,以残雪喻早梅,可谓别出心载。语意隽永,构思颇新。

[解释]①白玉条:梅花盛开的枝条犹如白玉似的。②迥(音炯)临:远临。傍(音蚌):临近。③发:怒放。⑤疑:怀疑。前两句意为,如果不是知道近水的花草先知春的话,人们误认为是冬雪未曾融化,仍然凝结在梅树枝头上呢。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大诗人、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家”。

[说明]此诗作于永州司马会上。后人以梅花自喻。前部分写早梅不畏北风严霜、昂首怒放的英姿;后部分写梅花遭受冷落,寂寞凋谢的处境,以寄寓自己被贬后的若闷心情和坚贞不屈的斗志。

[解释]①楚:春秋战国时国名,在今湖南、湖北等省,这里泛指江南。②朔吹:北风。③滋:益加。④“欲为”句:即南朝宋陆凯《赠花晔》“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之意。万里:指永州距离此地有万里之遥。⑤杳(摇)杳,遥远的梅子。⑥寒英:指梅花。坐:空使,徒然。销落:凋谢。

江滨梅

王 适

忽见寒梅树,开花江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作者简介]王适,幽州(今北京市西南)人。武则天时,与刘宪、司马铂、梁载言糊名考选,相次入第二等。圣历(公元698―700年)中,曾参与修撰《二教珠英》(见《唐会要》卷三十六)。官至雍州司功参军。晚年谪居蜀中。陈子昂未成名时,王适见其《感遇》诗,惊叹说:“此子必为海内文宗矣!”

[说明]早春时节,诗人漫步在汉水之滨,忽然瞥见寒梅正在展枝吐艳,一朵朵晶晶莹洁白的花蕊,怀疑是江滨二妃在摆弄珠玉呢。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梅花捎来了春天的消息。

这是一首吟咏早春寒梅的绝句。首二句点题,说明寒梅生长的地点。三四句联想发挥,因汉水之滨而忆弄珠解佩之神,本地风物,信手拈来,可谓神来之笔。用典叙事,使人不觉,盖增诗情画意。明人杨慎赞其”一首是传“(《升庵诗话》)卷二)当非过誉。

[解释]①汉水:一称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源出陕西宁强县。②弄珠人:指汉水神女。《韩诗外传》:“郑交甫过汉江,遇二女妖服,佩两珠。交甫与之言曰:原请子之佩。二女解佩与交甫而怀离去,十步探之,则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张衡《南都赋》)神女弄珠于汉江之曲,王适的《早梅》引用了此事。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解释]①应律:顺应季节时令。春台:指春天游赏胜地。《老子》有云:众人照之,如享太平,如登春台。杜甫《王十五前阁会》就有“楚岸收新雨,春台引细风”。若说齐己的《早梅》诗是一首富有“唐调”的佳作,倒是十分确当的。这首《早梅》诗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着意描写一个“早”字。它不是孤立的、片断的描写,而是多镜头、多方位、有侧重、有层次地逐步展开的。

[说明]首先从树木本根入手,以同类比照落笔,意在说明梅根复苏之“早”,天寒地冻,季节环境相同,而生态迥异:一面,自然界的动植物还在冬眠沉睡,一面回春的暖气已在地心开始涌动;一边是百草凋零,万木摧折,一边是梅根得风气之先,恢复了生机。“万木摧折”与“孤根独暖”这是多么强烈的比照。它说明丁梅树有与众木不同的特性,表现了梅花耐寒的品格;“孤”“独”二字的点逗,更突出了它的生命力。唯有此花,无遑有他,已暗伏一个“早”字。结构上,它既照名题旨,又开启下联。

领联紧接首联,深层地写出寒凝大地,雪满村野,玉树一枝,凌雪怒放的奇异景象,展现了一幅“梅将雪共春”的美丽画图。此情此景,前人也曾写过类似的诗句,如元稹《赋得春雪映早梅》诗三四句:“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一枝秀”“斗雪开”辞义虽同,而意境迥别。元稹的诗格律谨严,对仗工整;齐己诗则清健质仆,自然流畅。宋诗以叙述议论见长,齐诗以描写比照见意,境界清远,富有美感。清人纪昀说齐诗“起四句极有神力”当非过誉。“一枝开”是此诗独开,诚见其早;“一枝”又先于众枝、群梅更显其早。

颈联承“一枝开”着意写梅花的风姿和神韵以及人们对它的神往。风传送着梅花的清香飘向远处,鸟窥见到梅花的素艳芳洁被吸引而来。诗人从梅花的色、香两个方面加以描写,而从“风递”、“禽窥”这个侧面突出其“早”“禽窥素艳来”令人惊服,叹赏和倾慕偏说禽鸟为之吸引倾倒;对鸟的情态刻划愈细致愈真切,而人情的雅趣和情味也就愈浓烈。宋朝林逋的《山园小梅》颈联亦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情趣与此相似,疑即受齐诗的启迪。

尾联诗人撇开眼前现实,展开想象翅膀,就“幽香”“素艳”期望明春先发,仍然紧扣一个“早”字。赏识“前村”的孤梅,只有“风”与“禽”,已显得孤单和冷落,有负于早梅的一片诚意。于是诗人寄希望于未来,明年若能应时发,梅花与春台必定辉映成趣,供更多的游人观赏。这充分体现了诗人爱梅、慕梅、与人共乐的思想情怀。

全诗处处扣题,句句照应,虚实相间,旨趣盎然。语言清丽、笔触含蓄、梅花的品性和风韵跃然纸上,故为当时禅林诗友所称道:“冰生听瀑句,香发早梅篇。”(唐栖蟾《读齐己上人集》)

据陶谷《五代史补》记载,齐己写了这首《早梅》诗求教于当时著名诗人郑谷。领开头两句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梅开”,郑谷看后说:“数枝”非“早”也,不如改成“一枝”为佳。齐己佩服,称谷为“一字师”,遂传为诗林佳话。

早梅

明・通润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舒人家。

诗人从“色”、“香”、“影”三处着墨,赞扬梅花耐寒、早发的品格。“香闻”二字,意境清幽,饶有韵味。

2.梅花的诱人特色是它的色与香

凡是咏梅花诗,总离不开对它的色、香的描写。

白梅,在梅花中是最可见的,最有光彩的,也是诗人吟咏最多的题材。

金代诗人段克己有《梅花十咏》的第四首为证。

探梅

虢国夫人约素身,不教脂粉天真。

一斑曾向春前见,颜色如今更可人。

以虢国夫人不抹脂粉来形容白梅之洁白。又,第九首《浴梅》以杨玉环在华清池温泉洗澡出水之姿喻梅之洁白。

洗尽铅华见玉环,肌肤冰雪照人寒。

临风脉脉娇无力,轻哀香罗来未开。

而麻九畴《红梅》等喻红梅之俏。范成大的“从来颜色休论似,夹路漫山取次红”,描写梅花的色彩的更是别具风韵。元王冕《墨梅》更是脍炙人口,请看: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不仅写出墨梅之墨色,而且写出墨梅之性格和品质。

还有许多诗描写梅花的香。香是梅花最明显的特征。在诗人的笔下,梅花的香有多种多样。因为,梅花的香是惹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1)幽香:“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唐僧齐己《早梅》“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宋蔡襄《十一月梅花盛开》)“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宋陆游《雪中寻梅》)“不怕幽香妨静观,正须疏影伴仙。”(宋陆游《再赋梅花》)

(2)清香:“引我江头梦,清香忆满衣。”(宋晁端友《探得早梅》)

(3)暗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清香全与江梅似,只欠横斜照水枝。”(宋吴永斋《腊梅》)“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元刘秉忠《江边梅树》)

(4)冷香:“冷香疑到骨,琼艳几堪餐。”(宋王琼《梅花》)“连环骨冷香犹暖,如意痕轻补未光。”(宋萧贞《落梅诗》)“疏影冷香题不到,梦惊烟雨暗西湖。”(金刘仲尹《墨梅》)

其他或则写馨香、凝香、夜香、寒香、残香的诗也不少。如:“雪里吹放香,繁霜滋晓白。”(唐柳宗元《早梅》)“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香。”(北周庚俗《梅花》)“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唐崔道融《咏梅》)以上均写梅花之香,却别有一番情韵。宋代诗人张道治《咏梅》诗尾联有说:“何须问探春消息,自有花香梦里通。”意思是说有什么必要去探听春天几时到来的消息呢?梅花的清香正在梦中与春天幽会,息息相通,呼唤着与春天的到来。这种比喻堪称绝妙。在这里,梅香成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春的信息。

还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可以说是代表作。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本来就是在春天到来之前开放,根本没有与春天斗胜之意,“无意”二字突出,梅花不愿意与百花争芳的高尚品格。纵使梅花凋零,化成尘土,碾成尘埃,它的芳香是永不消失的。“只有香如故”一句它所赞美的不仅是梅花的芬芳,而是升华为梅花的精神、气概和意志。这“香”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崇高永生的精神之美,亦是诗人崇高人格的体现。

3.耐寒是梅花的本质特征。

这是诗人们最乐于歌颂的主题。以雪来形容梅花,这是诗人笔下最常见的手法。

如:梁简文帝《雪里觅梅花》:“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唐刘方平《芳梅》:“莫将辽海雪,来比中。”

这只是一般性的描写,尚未将雪、梅形姿体现出来。而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就写得很有特色,前已分析过了,此仅就雪梅关系解释一下。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在这临村路的不溪桥边,一株早梅凌寒傲立,洁白如玉的花朵盛开一树,初看还以为这是经冬的白雪积压在枝条上,还没有消融呢。疑心怒放的梅花为一树积雪,这“疑”字,不仅真切地写出了诗人这望梅花似雪非雪的恍惚迷离之感,而且也以妙笔再现梅花的形姿,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再看王安石的《梅花》诗,可谓反张谓诗之意而用之。远远望去,知道是梅不是雪,因为有阵阵的幽香飘送而来。这不是以雪喻梅,而是借雪、梅之喻突出梅花之香。

宋代另一诗人卢梅坡写有二首《雪梅》颇负盛名。其第一首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通过对梅、雪的品评、比较,阐明它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有雪无梅哪有春意可言,如果有梅无雪也会索然寡味,只有两者共存共处才能装点成早春的美景。故其第二首即谓:“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写雪,突出其白,绘梅,突出其香。将梅雪都写得极有个性。

南宋陈亮《梅花》诗颈联:“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这两句刻画了梅花为传递春天的信息,不惜被冰天雪地所埋藏,敢于向冰雪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描写“梅格”,即描写梅花的精神、品格,是诗人们共同所求的主题。正如池仁冠所概括的那样:“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宋苏轼《红梅三首》之一:“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元段克己《忆梅》:“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徐谓《王元帝例枝梅画》:“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琼楼傍古岑。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

这里的“梅格”、“标格”、“高格”,都是指梅花的风度、品格和精神。

落 梅

陆 游

雪虐风饕愈桑然,花中节气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白东君更乞怜。

在狂风暴雪的恶劣环境中,梅花却愈显得正气凛然。体现了它的标格和气概。

梅花绝句陆游篇6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需要掌握品味古诗词的技巧。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梅花绝句陆游篇7

“绿叶素荣,分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这是屈原在《九章・橘颂》中所吟颂的橘的形象。此时的屈原因受排挤而遭流放,内心苦闷可坚贞不屈,满腔愤怒却仍心系楚国。你看那橘:碧绿的树叶繁盛茂密,洁白的花朵惹人喜爱,圆满的果实明光灿烂。这样美好的橘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它秉性不移,只生长在南国(楚国),不长于北方;它的根深深地牢固地扎在土中,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这哪里是在写橘树,这简直是作者在以美好的橘树自比,是他“不能变心以从俗”的刚正不阿、矢志不渝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志节的写照啊!

梅花,历来有古雅清逸的名士之誉。你看,万花凋谢,冰封雪飘,“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曾有多少风流雅士对之心仪,为之倾倒。据《梁书・何逊传》载:南朝梁诗人何逊在任扬州法曹时,官署后有梅花一株,他常在梅树下赋诗。后迁居洛阳,思念梅花而不得见,因请求再到扬州任职。到扬州之日,梅花盛开,何逊邀请名士饮酒赏梅。南宋诗人张道洽有梅花诗三百余首,其《吟梅》诗云:“村墅苔为径,茅檐竹作篱。神清和月写,香远隔烟知。老树有余韵,别花无此姿。诗人风味似,梦寐也应思。”诗人对梅花的仰慕之情,何等殷切,连做梦都在思念。更有甚者,曾写下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北宋诗人林逋,一生不趋荣利,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不娶妻,植梅养鹤,因而有“梅妻鹤子”之谓,为古代诗坛留下了一段虔诚而浪漫的佳话。在这里,梅花不仅成为古代名士群体仰慕的对象,而且成为他们个人理想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将梅花与诗人的人格形象融为一体的当推南宋诗人陆游。他一生酷爱梅花,曾作《梅花六绝》,有“小亭终日倚栏杆,树树梅花看到残”和“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之句,诗人对梅花的痴迷之情跃然纸上。尤其是他的《卜算子・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让人感受到诗人在遭遇排挤、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时孤傲清高的情怀,成为托物抒情诗中的极致。

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屈原在《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佳句。究其原因,恐怕在于那耐寒傲霜的品格。“如端人,独立凌冰霜……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陆游)许多诗人从的品格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和价值取向。晋代大诗人陶潜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做彭泽令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解职归田,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怡然自乐。他在一首咏菊诗中写到:“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对傲霜倔强的品格作了高度评价,使后人赏菊,也得到很好的启示。为此,人们便不自觉地将他和联在一起,目睹,则心想陶令。

“芙蓉初出水,桃李忽无言。”荷花,亭亭玉立,高洁脱俗。在它面前,妖桃艳李也会自愧弗如。的确,荷花点染的湖光水色,分外秀丽。盛夏时节,碧叶覆水,红花映日,令人流连忘返。南宋杨万里脍炙人口的诗句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雨后斜阳,花苞湿润晶莹,珍珠似的水滴随着荷盖的摇曳而闪烁滚动,那更是清丽动人了。当秋风萧瑟,荷叶虽已衰败,但诗人李商隐却还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情趣呢!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里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此,荷花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并成为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

“奇花照眼一时红,修竹虚心万年绿。”潇潇翠竹,无牡丹之富丽,也无青松之苍劲,更无桃李之妖艳,可是它刚强正直,宁折不屈。它“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历来被视为中华名族传统美德之化身。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其爱竹之深。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是爱竹,他为人正直,气节刚劲,由于不满政府,鄙视逢迎,而寄情于竹。他画竹苍郁挺拔,“秀劲绝伦”,简直竹如其人。有首《竹石》题画诗,可看作是他为人的真实写照:“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另有《题竹》诗:“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把翠竹写成敢于反抗的英雄,这又何尝不是在写他自己呢?

大自然中能引发诗人情愫涌动、激情勃发之花木比比皆是,在此难以尽述,我们在阅读古诗、体味意蕴时不能仅停留在诗歌的物象上,而应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人格、情感,才能准确理解诗人何以会寄情花木、托物明志。

梅花绝句陆游篇8

[关键词]陆游;抒情主人公;形象

[作者简介]陈洪清,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硕士,湖南衡阳421008

[中图分类号]D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3-0083-03

文学是以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诗词也不例外。概言之,诗词中的形象有两类:一类是诗词所描写的客观形象,如《陌上桑》中的罗敷、《石壕吏》中的小吏等;另一类是诗词中凸现出来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等。粗略比较一下这两类形象,我们不难发现,抒情主人公形象虽很多时候不如客观人物形象那样清晰具体,但却更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性格、抱负、节操以至内心情感世界。别林斯基说得好:“一个诗人的全部作品,尽管在内容和形式上每篇各不相同,却仍有一种共同的面貌,刻印下只有他才有的那种特殊性格,因为这些作品都是从一个人格,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我生发出来的。因此要着手研究一个诗人,首先就要在他的许多不同形式的作品中,抓住他的个人性格的秘密,这就是只有他才有的那种精神特点。”在别林斯基看来,诗人在作品中塑造客观形象的同时。也在塑造着主体形象即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个抒情主人公形象相对客观形象而言,更能够体现诗人的“精神特点”。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我们着手研究某一诗人时,对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行分析,就变得非常必要。鉴于此,我们在研究陆游的词作时,也不应放弃对其作品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探讨。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词人。在其八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共为后人留下一百四十余首词。客观公正地说,这一百四十余首词在陆游的全部创作中,只占极少的一部分,其成就也不能与其诗相提并论,但这些词与他的诗歌创作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内涵。它们或表达作者抗敌救国的热情,或倾诉作者对爱人、朋友和故乡的无尽思念,或抒写作者刚正不阿的品格,或图描作者与尘无染、超然自得的村居生活……总而言之,陆游把自己思想、性格、抱负、节操以至内心情感世界等,都深深刻印在了自己的词作之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形神并茂的立体抒情主人公形象。对于陆游词作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本文拟择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一心报国的志士

陆游出生在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其父陆宰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北宋首都汴京,还在襁褓之中的陆游,便随着父母向南逃难,在九年“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中,陆游看到的是金人兵马的肆虐践踏,听到的是父亲及长辈们的慷慨陈辞。父辈们宁死救国的精神给他种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国破家亡的耻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少年时代的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伟志向。登上仕途后,陆游“泪溅龙床请北征”,慷慨陈辞,力主对金用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朝廷不但没采纳他的正确主张,反而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把他罢职。1169年,陆游重新被起用任夔州通判,任满后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人其幕府投身军旅生活,终于走上了心仪已久的军事前线。他积极向王炎提出战略意见,同时身着戎装,横戈跃马,甚至夜渡渭水侦察敌情。但南郑前线的生活是短暂的,不久王炎奉召调离成都,幕府解散,陆游的报国理想也终成泡影。作为呼唤时代最强音的诗人。也必然在其词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报国之情,如《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粱州。关何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此词是词人晚年闲居家乡山阴时所作,词中塑造了一个年人迟暮、壮心不已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其真挚沉郁的爱国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二、“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缠绵哀怨的情种

陆游的一生都在为抗击外敌、恢复统一不遗余力地呐喊。读他的《放翁词》,我们能看到的是许多忧国复忧民、雄豪爽朗的爱国志士形象,但这并不是陆游词作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全部。他对唐婉的爱恋同样执著,因此我们读他的词还可以领略他的思想感情的另一面。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可谓千古绝唱,多少人曾被他们的爱情打动。十九岁时陆游与表妹唐婉结婚,这本来是“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无奈陆母不喜欢唐婉,逼迫陆游休弃唐婉,陆游苦谏无效,只能和唐婉分手。但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迭,陆游心中对唐婉的思恋却始终挥之不去、抹之不掉,以至几十年后,陆游已人花甲之年时还吟唱“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四十三年前的那段情是忘不掉的,以至如今“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绍熙三年,陆游又来到沈园,故地重游,怅然赋诗“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对唐婉的相思在苦苦折磨着他,只是这种相思无人诉说,他只能将对唐婉的思恋用诗句来表达。也正是这份思恋之情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哀念唐婉的诗作,如《沈园》二首、《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城南》《禹祠》《春游》等。这些诗作都是他晚年所作,可见陆游对唐婉的感情还是丝毫没有减少,唐婉始终是陆游心中的至爱,这份对爱情的坚贞绝非常人能比。从这些创作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对感情始终如一、坚贞不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钗头凤》是陆游描写对唐婉之爱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词人是这样抒写对前妻的爱恋之情的:

红酥手,黄膝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与陆游分手后改嫁赵士程,绍兴二十五年,陆游在山阴城南的沈园邂逅偕夫同游的唐婉,唐婉以酒馔殷勤款待,陆游伤感万分,在园壁上写下了这首《钗头凤》。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被迫与爱人离异后的巨大哀痛。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此中情韵,回肠千转,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三、“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

清赵翼说:“南宋之际,‘逢朝庭之上,无不以

画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陆游‘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正是在主和派当权、邀媚逢迎者得势的污浊现实中,陆游对名利始终保持一个淡泊的心态。他在《居家自戒》中这样说:“淡泊以养寿,亦非慕名高。”古人云:“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陆游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必然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因此在陆游的词中我们还能看到有着刚正不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词,表面上是写梅花,实际上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的梅花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破败不堪的“断桥”边,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备受冷落了。作为一株既非官府中的梅,又非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已经是日暮黄昏了,它好像在暗暗地独自伤感,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无人肯顾。尽管环境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梅花无意去争占春光,可还是惹来了百花的嫉恨、骤雨狂风的摧残。尽管梅花最终纷纷凋落,被践踏成泥土,被碾成尘灰,但是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词中的梅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化身,梅的品格,正是抒情主人公的品格。通过梅花我们似乎看到一个身处在黑暗腐败政治环境中,而且还经常受到迫害和打击的抒隋主人公,但他不为所动,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不改操守、不变志节的品质也显现了出来。

四、“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疏放超然的闲人

陆游一生中多次遭贬黜,淳熙三年(1176年)夏初被免官至淳熙五年(1178年)在成都,淳熙七年(1180年)至淳熙十三年(1186年)、绍熙元年(1190年)至嘉定二年(1209年)在山阴,基本上赋闲,在如此长的赋闲时间里,陆游诚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他或“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或“懒向青门学种瓜”,或“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这种闲适疏放、超然自得的心态也很好地体现在了他的诗词创作之中。在《放翁词》众多描写闲居生活的作品中,《鹊桥仙》(一竿风月)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词人是这样抒写随意适情、悠闲潇洒的闲居生活的: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词人把家安在了富春江滨的于陵钓台西边,以打鱼为生。无论“晓风残月”还是“烟雨蒙蒙”都一样去打鱼。与严光不同的是:词人真正摆脱了名利的羁束。他虽要靠卖鱼来维持生计,但他“卖鱼生怕近城门”,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用说到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一个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的闲人形象跃然纸上。

上一篇:老师我错了范文 下一篇:赞美春天的句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