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样子描写范文

时间:2023-12-08 09:51:18

梅花的样子描写

梅花的样子描写篇1

1、梅花分白梅和红梅,最好看的,就要数红梅了。在褐色的枝干间,点缀着朵朵如血一般的红梅,像是繁星点点,又像是无数只红色的蝴蝶停歇在树枝上面。要是远望,满树的红梅一团团,一簇簇。

2、腊梅花有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由于品种各有不同,它们的花型大小、花瓣的数量也各不相同。有的开起来一串串的,就像冰糖葫芦;有的开起来就像盛开的桃花,灿烂无比。然而,它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每到三九严寒,就会迎风怒放,尤如婀娜多姿的仙女,展示出秀美多彩的丽质芳姿,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3、那娇嫩嫩的绿叶衬托着美丽无比的粉红花朵,一缕缕的清香扑鼻而来,让我陶醉在这无与伦比的美景之中,想起我第一次发现它的时候,它那被丢弃摧残的样子,在看看现在这般的美丽,我不得不佩服梅花那不屈不挠,坚强无谓的精神。

4、瞧,屈曲盘旋的枝干,片片鲜红的花瓣,一丛鹅黄的花蕊,组成一朵朵玲珑的梅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它迎着凛冽的寒风,傲然怒放,它浑身充满生机,使惨白的世界也有了生机——它是一种敢于向严寒挑战的花,一种给人以力量,给人深思和勇敢的花,一种使人肃然起敬的花。

5、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千姿百态,有的白里透红,有的洁白典雅,也有些淡淡的粉色。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它的香气虽不如茉莉,玫瑰,百合,郁金香那么浓郁,但它时常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梅花的姿态,苍古而清秀,亭亭玉立。

6、梅花是一种特别的花。每当其它的花枯萎了,凋谢了,它就悄悄地绽放。梅花,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是那么缤纷,每一朵小花就像小姑娘甜甜的微笑。

7、梅花散发出阵阵香味,芬芳扑鼻,远远的都可以闻到。它是一朵小小的、不起眼的的梅花,红的耀眼,红得鲜艳,特别的美丽,在寒风中傲义凛然的站着,经受寒风暴雪的吹打,但却不屈服,仍然坚持的站着。

8、在寒风中,花枝摇摇欲坠犹如一位仙子在跳舞。瞧,它们正竞相开放着呢!花花们的形态各异,有开放的,也有的像一个小灯,有的像燃烧的火焰……花花们三朵一簇,五朵一堆的开放着。就连花骨朵也在寒风的催促下绽开了自己樱红的笑脸,露出淡黄色的花蕾。

9、梅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顶着严寒风雪怒放,为冬天点缀上了鲜艳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了淡雅的幽香,使人们在冬天也能看到无限生机,特别是朱砂梅,近看,坚硬的树干屈曲而上,褐色的老枝,铁铸似的,向四面伸展,老枝上抽出一些挺拔的新枝,缀着一朵朵朱红的花,褐丝、金蕊、宛如无数美丽的红蝴蝶,停歇在嫩绿的新枝上。远看,一团团,一簇簇,十分热烈,十分耀眼。

10、雨终于停了,而梅花展开所有的花朵,露出一丝丝金丝般的花蕊,粉色的花瓣向外撑开,花儿有的展开了全部的花瓣,露出花心昂头微笑。有的才展开一两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儿,似乎饱涨的要破裂似的,带给大家梦幻般的感觉。

11、梅树颇有姿态,像跳舞的美人儿,像挺立不屈的烈士。它的一根根枝条都那么有特点。它的花有五瓣,有红色、粉红色等品种。它的花蕊金黄金黄的,只有一小点儿,真是”万红丛中一点黄“啊。

12、从近处看,朵朵盛开的梅花犹如一个个坚贞玉立的江南少女,一张羞涩的脸颊,一袭柔美的身姿,多么清丽!白梅花不像牡丹花那般华丽;也不像桂花那样十里飘香;它更不像松树那样高大苍翠。它总是在寒冬中默默地开花,在春暖时悄悄地凋谢。

13、你看那梅花,像极了纯白的雪,只是那雪花融化之后,留下的只是一滩污迹,华而不实,虚假的很,而梅花,她是真真正正的纯白,有时还带着一点点粉红,她留下的,是似有似无的芳香。她的朴质与素雅,也不是常人能所及的。

14、火红的花瓣,淡黄的花蕊,那花瓣红里透白,白里透红。我隐隐约约的闻到了一股清香,泌人心脾,心旷神怡。

15、梅花有清香的气息,它洁白如雪,冰清玉洁。它不需要一些庸俗的人们夸奖它颜色怎样鲜艳、怎样美丽,只求能把清香的气息,洁白的花朵为世人贡献就满足了。()

16、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

17、我家里有一盆梅花,它的花朵不大,几片绿叶衬托着可爱的朵朵小花,也许是为了让花朵长的更好,它的绿叶无私的将养分奉献给了花朵。梅花那毫不张扬的个性,让我深感敬佩。

18、寒流一步步紧逼,腊梅却在一步步抽芽。当深冬来临时,腊梅早已带上粉嫩的花骨朵迎接。只见腊梅那嶙峋的身躯被风雨侵成炭黑色,花蕊被未开放的花瓣紧紧包围,仿佛在酿造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洁白的积雪压在树枝上,组成拉一幅色彩鲜明的着作。

19、梅花的品种很多。粉梅像霞;白梅如雪;绿萼梅白中隐青、晶莹淡雅……

20、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

梅花的样子描写篇2

这几天,由于考试的失败,我心里颇不宁静,不知不觉地走近了梅树。漫步在花园中,不时地飘来一阵阵浓郁的芳香。寻觅着幽香的由来,抬头一看,原来是梅花开了。稀疏的枝丫上开满了黄色的小花,不时落下一片枯叶,唯有那一朵朵的梅花,显示出它坚强的生命力。

大家都知道,梅属于蔷薇科的一个乔木树种,它的叶子呈阔卵形,花朵有五片细小的花片。颜色缤纷多彩,有的白,有的红,有的墨红,有的粉红,真是美不胜收。最为独特的是,它的花朵,总是在绽放绿叶之前开放,还带有淡淡的清香。白天,梅树立在角落里,是那么地朴实,那么地默默无闻。晚上,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家,来到这里,闻一闻梅花的香味,疲惫就顿时消失了。它一年四季陪着我,像是一位知心朋友关心着我。

梅花就像一位永不放弃的攀登者,它不和百花争奇斗艳,却愿意在寒冬腊月里独自开放,给寒冷的季节带来了生命的活力。自古以来,梅花和坚毅不拔的苍松,婀娜多姿的竹子,合称为“岁寒三友”,又与兰、竹、菊并称为“花间四君子”。这些足以说明梅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梅花与霜雪战争,它不畏严寒的精神以及高雅的形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象征,一直以来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尊敬。北宋爱国诗人林和靖,就终身不娶,以“梅妻”为伴。通过这一典故,我们更能深刻地理解到梅花的风采。

这时,我的心里似乎有了一些释然。是啊,在严冬里不是一样可以创造奇迹么?在它的身上,我获取了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它的精神给我以启示,激励我在学习道路上不断地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走出花园,我的心里变得轻松多了。慢慢地,我觉得那一缕花香,似乎在引导我前行。

【升格指导】

文章拥有一个漂亮的标题,选择了一种精美的写作对象,写出来的文字却毫无生色,真是令人遗憾。不说文章记叙事件的零乱,也不说文章主体内容的单薄,仅仅在语言表达上,问题便较为突出。对这篇失误文进行升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细细描绘,展示梅花的形态美。这篇记叙文以梅花作为写作对象,从走进花园到走出花园的过程,讲述了自己独特的人生的感悟。不难看出,对花的描写是否成功,决定着文章的成败。这种描写越是细腻,梅花的风采才会越动人;而文章第二自然段却只用一句“稀疏的枝丫上开满了黄色的小花”来表现,这显然不行。如果能够换成“它稀疏的枝丫上攒满鼓绽的花蕾,有几个性急的花蕾已经迫不及待地张开了黄色的笑脸”,效果便会大不一样。又如文章第三自然段对花的描写,若能删去原来简单的说明,而用“团拱成一个圆形的花朵,花芯簇生着一小团花蕊”之类的语言进行表述,更会平添光彩。

梅花的样子描写篇3

这是特级教师顾琴在金陵执教《张开联想的翅膀》时呈现的一段描写文字,配以拍摄的梅花照片,学生读来兴趣盎然,习作指导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经常会这样说:“要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体、形象、生动地描写下来。”可当这些正确的“废话”说了多遍之后,孩子们的作文仍然是“你说你的,我写我的”,不仅习作水平没有得到快速有效地提升,有的甚至连习作兴趣也提不起来了。

特级教师之所以能成为特级教师,自有其“特”于常人之处。细细欣赏顾老师的这段文字描写和整个教学过程,相信对于提高教师的习作指导能力大有裨益。

一、善于观察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春夏秋冬的季节轮回,日月星辰的时空变幻,大自然中的飞禽走兽、梅兰竹菊、江河湖海……只有你学会观察,才会发现其独特的美。学生的习作之所以干瘪乏味,就是因为平时对身边事物的熟视无睹,甚至视而不见,写起来自然是浮光掠影、粗枝大叶了。

顾琴老师是一位优雅的知识女性,这段对梅花的描写条理清晰、观察有序。先闻花香,再观花色,后赏花形。由远而近,由整体到“眼前这一棵梅树的不同一般的花朵”,由表及里,细腻生动的描写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这样的观察之法正是需要我们通过习作指导让学生熟悉并牢固掌握的,学会这样细致地观察生活,学生的习作表达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二、巧于联想

中国的写意山水画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它方寸之地尽显天地之宽。欣赏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孤舟一只,笠翁独钓,整幅画中未见一丝水,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这就是留白的艺术魅力,“留白”能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顾老师的联想丰富而独特。从老远处梅花开得正旺,联想到“红的如火,白的似雪”;从眼前这一棵梅树花朵的不同一般,引发一系列的联想,“像一枚撑开的小伞,像一个旋转的风车,也像一束绽开的烟花”;从梅花可爱迷人的样子,联想到杜甫的诗“可爱深红爱浅红”。颜色、形态、心理三处联想,真是虚实相生、形神俱佳。

联想贵在一个“巧”字,所以当有学生写到“水仙那六片白色的花瓣多像六把锋利的宝剑保护着中间的仙子”时,就有其他学生指出“宝剑”过于锋芒毕露,不能表现出水仙的优雅和灵动之美,不如联想到“裙子”“白蝴蝶”或者“六个小精灵手拉着手守护着凌波仙子”。学生的想象力非比寻常,顾老师的指导之功可见一斑。

三、勤于“下水”

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普遍有畏难情绪。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教师的“下水”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小时候学过《小马过河》,讲述的道理是:河水的深浅,只有我们亲自下河体验过后才更具有发言权。

这段描写梅花的“下水文”生动细腻,颇具功力,是顾老师勤于笔耕的最好见证。教学相长,只有教师真正体验到了习作难在何处,才能有效地转变教学方法,将写作和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习作。

教师要像一位高明的医师,通过望、闻、问、切,找准病症,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行不行?看疗效!从学生的课堂练笔来看,“例文引路”确实是医治语言平淡空洞的一剂好药。

生1:二月份,我去了梅花山,朱砂梅开得最旺,火红火红的,就好像烧旺的火把高举在半空,又好像风中摇曳的小灯笼,它们朝我们笑着,多么可爱啊!

生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有个好听的雅称,叫“水中芙蓉”。它的颜色五彩缤纷,像是在开宴会呢,有的白里透红,有的紫里透粉,有的火红如霞,真让人心旷神怡!

……

从这些习作片段来看,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是多么出色,由花的色、形、味引发的对相关的景、物、诗、事的联想是多么的精彩,是老师的下水示范和有效指导让他们妙笔生花。

教学有法,学生需要的是具体可感的可以借鉴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空泛的指导语言。给孩子们一双“翅膀”,他们就一定能在习作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飞翔。

作者简介

梅花的样子描写篇4

一、品析词句,突出重点

抓住“外公,这不是你最名贵的画吗”一句返顾前文。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公把这幅墨梅图看成宝物的?”引导学生学习“我”弄脏那幅墨梅图使外祖父大发脾气这件事。从“唯独”“特别”“碰也碰不得”这些词语中体会外祖父对这幅墨梅图的爱护。再从外祖父“马上拉下脸来”这神态描写,“这明净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一语言描写以及“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等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而且也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外祖父对这幅墨梅图的珍爱。

二、紧扣“最”字,明确重点

外祖父说:“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这里又是一个“最”字。我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气节”的花?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认识到外祖父用拟人的方法努力赞美梅花精神的真正用意。

2.外祖父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哪些句子说明外祖父是在借花喻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几千年来……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这段话。通过领会“气节”“苦难”“欺凌”“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秉性”等词语的意思,感受到了那些具有梅花精神的人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三、照应课题,把握重点

在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上,我给学生列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1.课文标题是《梅花魂》,梅花象征了什么?“魂”是什么意思?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能领会出来?

2.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请你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他们的“有气节”具体表现在哪里?

3.为什么说“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他们与梅花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堂上我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合作,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学生的自主合作与研读中,孩子们学会了人与人的交往,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四、深化主题,突破难点

文章以梅花为线索,对外祖父具有梅花品格、秉性、骨气的热情赞颂,说明梅花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象征,赞颂了老一代华侨热爱祖国、眷恋祖国的优良品质。

梅花的样子描写篇5

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上语文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上语文一单元知识1我会写:

昼:昼夜 白昼 极昼 昼夜不息

耘:耘田 耕耘 春耕夏耘

桑:桑树 蚕桑 桑叶 沧桑 沧海桑田

晓:拂晓 破晓 报晓 知晓 揭晓

多音字:

解:jiě解释 jiè押解 xiè 浑身解数

供:gòng供品 gōng提供

形近字:

昼(昼夜)尽(尽头) 耘(耕耘)耕(耕地)

晓(报晓)浇(浇水)

问题归纳:

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

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

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唉,太令人失望了!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横”坐不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表现了牧童的天真顽皮之态。如改为“骑”则没有这种效果。

场景: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慢悠悠地走着;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支短笛,有模有样地吹着自己编的小曲,虽不成调但那头老牛似乎听懂了小主人吹奏的曲子,“哞哞”地叫着。从中体会到孩子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

三、小练笔

根据诗歌內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示例:

稚子弄冰

冬天的早晨,凉飕飕的空气迎面扑来,稚子跑到昨晚放铜盆的地方。一夜之间,铜盆里的水已经变成厚厚的冰了。他把盆子倒过来,敲打一番,再慢慢地拿掉铜盆。一块圆圆的、晶莹剔透的冰出现在面前。小孩子在冰块中间钻出一个小窟窿,找来漂亮的五彩线,穿进窟窿,再把五彩线两头打结,提起来就像银钲一样。他一面举起冰块,一面拿起棍子轻轻敲打起来。“当当”,犹如玉磬发出的响声穿林而过,深远高亢。忽然,“叮当”一声,冰块从小孩子的手中滑落,像玻璃落地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他提着手中的五彩线,呆呆地望着地上的碎冰,眼中满是无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正是初夏时节,水稻田里的秧苗都到了该除草的时候了。白天,村子里的男人们就都到水稻田里去除草。妇女白天忙完了家中别的家务活以后,晚上也不闲着,忙着又是搓麻线,又是织布。全村的年轻人都各忙各的,忙得不亦乐乎。那些孩子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织布,可也闲不下来。因为他们从小都对家中父母亲忙农活的事情见多不怪了,也都很喜爱劳动。你看,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他们都在忙着跟父母学习种瓜的方法呢!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译文:

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

注解:

①昼(zhòu):白天

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鉴赏:

①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的前两句用昼和夜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②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五上语文一单元知识2教材分析:

1、“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2、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

第一、二自然段是由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的一幅色彩丰富绚丽而富于生气的画。第十三自然段则是一幅流动的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3、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

4、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

5、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

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

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虹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识。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我会写:

蝴:蝴蝶 蝴蝶结 蝴蝶花

蝶:蝴蝶 蝶泳 彩蝶 招蜂引蝶

蚂:蚂蚱

蚱:蚂蚱 蚱蜢

樱:樱桃 樱花

拔:拔草 拔剑 选拔 拔河 出类拔萃(cuì)

瞎:瞎闹 瞎忙 瞎想 眼瞎 黑灯瞎火

铲:铲地 铲平 铲土 铲菜 铲除 铁铲

割:割草 割掉 割断 割舍 忍痛割爱

承:承认 承担 承载 承重 继承 承包

拴:拴马 拴住 拴牢 拴线 拴束

瓢:水瓢 瓢泼 瓢虫 瓢饮

逛:游逛 闲逛 逛街 逛公园

形近字:

蝴(蝴蝶)湖(湖水)

拔(拔草)拨(拨打)

瓢(水瓢)飘(飘落)

多音字:

晃:huǎng明晃晃 huàng摇晃

结:jiē结果子 jié结束

近义词:

漂亮——美丽 闪烁——闪耀

存心——故意 特别——非常

随意——随便 阴凉——凉爽

反义词:

新鲜——陈腐 漂亮——丑陋

承认——否认 黑暗——光明

随意——拘束 阴凉——炎热

理解词语:

【明晃晃】光亮闪烁。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马马虎虎】形容做事马虎、随便。

【光芒四射】指强光向四处照射。也形容人或事物光彩照人,极具影响力。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

词语扩展:

ABB式:

胖乎乎 圆滚滚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静悄悄 黑沉沉 香喷喷

亮晶晶

课内词语:

蝴蝶 蜻蜓 蚂蚱 樱桃 榆树

锄头 承认 水瓢 随意 阴凉

圆滚滚 明晃晃

句子解析: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样样都有”可见花园里昆虫种类很多,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孩子扳着手指头给人显示她的富有,那种满足、得意、炫耀的神态跃然纸上。

2、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

描写了蝴蝶、蜻蜓、蚂蚱等昆虫的色彩丰富。

3、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运用比喻修辞,把蜜蜂比作小毛球,形象地写出了蜜蜂的形态。“胖乎乎,圆滚滚”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蜜蜂的喜爱和自己满心的快乐。

4、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这句话写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

“明晃晃”一词改为“五颜六色”好不好?

不好。“明晃晃”一词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园中事物的满心喜爱。如果改为“五颜六色”,只是表现色彩的丰富多样,则不能传达出这种感情。

5、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因为……所以……”这一句式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喜欢事物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结果子的喜欢,不结果子的好像不存在。

6、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先呼叫”说明榆树高大,树大招风,只要一刮风,枝叶猛烈摇动发出呼呼声;“先冒烟”是雨点落在纸页上,雨珠成线就像冒烟那样。这里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榆树的高大。

7、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写阳光下的榆树叶子,闪光发亮,充满活力。

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大榆树的高大?

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入手,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描写大榆树的高大和充满活力。

8、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我”跟随祖父在院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我”并非真正地劳动,而是儿童的天性——爱模仿,甚至还很淘气,把菜种踢飞。这些行为表现了“我”的天真幼稚、顽皮可爱。

9、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因为我太小,祖父拔下锄头杆,让“我”单拿着“头”铲地,表现祖父体谅我,不愿让“我”太劳累,表现他对“我”的疼爱。

10、我并不细看,……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这一段中运用“摘、丢、追、采、捉、绑”等动词,从“我”这些动作中,写出了“我”在园子中一刻也不停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对园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

1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运用拟人、排比修辞,写出园子里的花、鸟、虫是自由快乐的,是无拘无束的。

12、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其实也处处表现了“我”的自由自在。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第二部分(4~15):具体叙述“我”和祖父在园子里一起劳动、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16~20):写园子里的动物、植物还有人和谐相处,一切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和成长。

问题归纳:

1、花园里面有什么昆虫?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些昆虫的?

答:花园里有蝴蝶、蜻蜓、蚂蚱、蜜蜂。作者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2、十七段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一段中反复出现的是“愿意”“就”这两个词。作者反复运用这些词语,表面上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其实是作者把自己的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心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面,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借景抒情,清新自然。

3、“我”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呢?

答:(1)园子给了“我”自由。“我”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耍,即使是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

(3) 园子给了“我”快乐。这里有“我”喜欢的昆虫、花鸟、植物,这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活力的,是“我”喜欢的环境。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

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还追蜻蜓、摘吃黄瓜、捉玩蚂蚱等。

特别之处: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园子。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等许多可爱的昆虫,白、黃、红、金、绿,各种颜色一应俱全。

(2)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自在、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a、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感受:园子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太阳的照耀下都显现出美丽的光辉。而且这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灵气的。

b、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感受:园子里的生活是无拘无的,是完全自由的。不光“我”是自由自在的,就连这里的植物、动物仿佛也是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人来干涉。

3、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主要内容:祖父去世后,作者对园子景象的想象与猜测。

新的体会:作者对祖父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无比向往之情。

课外拓展:

《呼兰河传》中的句子:

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冬天一片白雪,夏天则满院蒿草。风来了,蒿草发着声响,雨来了,蒿草梢上冒烟了。没有风,没有雨,则关着大门静静地过着日子。狗有狗窝,鸡有鸡架,鸟有鸟笼,一切各得其所。

五上语文一单元知识3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写下的文章。老先生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8-2009.7),字希逋,又字齐奘,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翻译了大量作品。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朗润园四老”。

多音字:

斗:dǒu星斗 dòu斗争

燕:yān燕国 yàn燕子

近义词:

孤单——孤独 陪衬——衬托

气派——气势 盼望——期望

澄澈——清澈 广阔——辽阔

平凡——平常 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反义词:

容易——困难 澄澈——浑浊

广阔——狭窄 平凡——伟大

不可胜数——屈指可数

理解词语:

【陪衬】①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衬托。②陪衬的事物。本文是第二种意思。

【不可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胜:尽。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十分辽阔。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浩渺;辽阔无边。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显得很有情趣,很有意思。映:映衬。趣:意趣。

【诗兴】作诗的兴致。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萌动】(事物)开始发生。

【晶莹】光亮而透明。

【澄澈】清澈透明。

【离乡背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漂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旖旎】柔和美好。

【无垠】没有边际。

【碧波】碧绿色的水波。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雄奇】雄伟奇特。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耄耋】指老年:高龄。素:七八十岁的年纪。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优美的景色。良辰:美好的时光。

词语扩展:

形容数量多的四字词语:

不可胜数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恒河沙数

句子解析: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开篇点题,点明主旨:爱故乡。开头简洁、自然。

2、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作者的家乡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小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不知道山为何物,所以无法理解诗句描写的景象。

3、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作者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清光四溢,看到水中的月亮与之相映成趣,心中萌动的一定是对明月的赞美,是对家乡的歌颂。

4、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这段话通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的含义。

第二部分(2~4):回忆故乡和童年的生活。

第三部分(5~6):写离开故乡后的生活,表达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第四部分(7):抒发对故乡月亮的思念之情。

问题归纳:

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答: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答: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赏月等都跟月亮有关,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课文主题:

本文以“月亮”为线索,深情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故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看到的无数美景和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五上语文一单元知识4教材分析: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包括无数海外游子无比崇尚的精神。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本课的重点是借外祖父的几件事的描述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

作者介绍: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厦门人》《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等。

多音字:

抹:mā抹布 mǒ涂抹 mò抹墙

折:zhé折扣 zhē折腾 shé折本

近义词:

偶尔——偶然 爱惜——珍惜

训斥——斥责 清白——洁白

慈祥——和蔼 郑重——庄重

欺凌——欺负 眷恋——留恋

反义词:

漂泊——定居 偶尔——经常

训斥——表扬 清白——污浊

慈祥——严厉 郑重——轻率

理解词语:

【冷艳】耐寒而美丽(多形容花)。

【幽芳】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

【漂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文坛】指文学界。

【颇负盛名】形容名气很大。盛名:很大的名望。

【古玩】古代留传下来的可供玩赏的器物。

【玷污】弄脏;使有污点。多用于比喻。

【郑重】严肃认真。

【欺凌】欺负;凌辱。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折节】屈服于别人。

【境遇】境况和遭遇。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严冬。

【凉飕飕】形容有些凉。

【蒙胧】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深切地留恋。

相关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代: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句子解析:

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运用倒叙的写法,先写看见梅花开,闻到梅花的幽芳,再写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巧设悬念,引人思考: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联系呢?

2、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把梅花与其他的花进行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质。三个“最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在梅花的精神。

3、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开头写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写从梅花图想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这样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强烈情感。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2~15):回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春恋之情。

第三部分(16):照应开头,赞扬外祖父的爱国精神。

问题归纳:

1、外祖父为什么珍爱梅花?这表达出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答:梅花魂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梅花的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三是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3、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课文写了外祖父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感,赠墨梅图,送梅花绢等五件事。

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主题:

本文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的深切爱国情,也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

梅花的样子描写篇6

诗歌教学是中学一个重要的板块,也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老师如何教,学生怎么学,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归纳总结得好,能收到“事半倍功”之效,否则,恐怕会“吃力不讨好”,收效甚微。尽管前人在这方面已有很多叙述,但笔者还是想把自己最近几年的教学感想写出来,那就是“诗歌教学中的横向联系”。

那么什么是诗歌中的横向联系呢?所谓“横向联系”意为诗歌中面的联系,即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联想,换言之就是指教学赏析中不要只重本 诗的赏析,要联系其他有关的诗歌(意境相似,题材相似,写法相似)来做比较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大大丰富教学的内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如何做好这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累一定数量诗歌,力求能在赏析时得心应手

诗歌绝不是仅仅分析我们在考试或者教学中所碰到的单独的一首,应该是一个面的赏析,单纯的见招拆招的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今的考试要求了,而应从更多的诗歌中去找一些相应的,包括思想内容,写法等相似或相近的来比较其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例如:

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简析这首试如何利用时间空间来抒写思乡之情的。

要分析这首试的写法,可以联系钱钟书的观点:“诗歌有两种写法:一是天涯虽远,而相望的人更远;二是相望的人虽近,但比天涯还远。”

该题涉及相思,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由此联想到其它的 有关诗歌。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诗中提到了游子,浮云,二者均远在天涯,却都牵挂着故乡,借云写家,借家衬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忆山东兄弟》)借佳节写流浪在外的游子的凄凉与无奈;“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等无不透露出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的思念,借时光的飞逝表达出离家之久远;而张九龄则在《望月怀远》中则以一句话表达这种对故乡亲人和对天下有情人的良好祝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从而成为诗歌千古绝唱,至今读来,犹觉双泪盈眶。

再回头看前面那首诗的写法:借天涯写人,天涯已远,而想见的人却被重山层层阻隔,显属第一重写法。

二、由点到面的联系,不拘一人一事

所谓的点就是手中这首诗,而面则指具有相同情感,相同或相似的主题思想而内容又不尽相同的诗。比如我们学白的咏古诗《越中览古》就可以联系其他的咏古诗,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苏轼的《恋奴娇・赤壁怀古》,它们的题材都不尽相同,但所表现的情感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怀念古人,凭吊古迹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怀。其他咏物也好,边塞也罢,都 大同小异,在此就不赘述。

三、要善于给诗歌的内容归类,最好明白什么样的形象在诗歌中代表什么样的意蕴,这样做有章可寻,有据可托

现在诗歌试题往往是比较阅读,因此我们得有所准备。下面把一些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归纳一下:月、流水(水)、梅、菊、柳。

(一)关于“月”的描写。

月是诗人们喜欢用来表达思乡、离愁别恨、寂寞无聊之情的。如“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谣有此寄》)等等,关于月亮的描写都是表达的上述情感。

(二)关于“流水(水)”的描写。

而流水多则表达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叹。如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煜《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落水流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及“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等都是表达世事沧桑,人生无奈的感慨。

(三)关于“梅”、“菊”的描写。

至于梅、菊通常被诗人们赋予高贵、坚贞的品质,如:“已是悬崖百仗冰,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不爱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旌表》)。“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她们或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或抒写自己坚贞的性格,或展现自己甘愿清贫的志愿。

关于写梅的诗句如“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陆游《卜算子》)、“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刘克庄《菊》)等无不表达生性高傲之态。

(四)关于“杨柳”的描写。

至于杨柳的意象,表达的是留念,思念之意,古人早就论述过“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自《诗经》有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了写柳的先河,而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杨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刘禹锡的《杨柳词》“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杨柳管别离”,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里也写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而描写“关中八景”的李白的《忆秦蛾》诗句“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可谓哀怨动人,把送别人依依不舍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柳永在《雨霖铃》中所写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遂成绝唱。

此外诗歌的各种意象还有山川、虫鱼、落日、马、乌鸦等。

四、归纳总结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教师归纳总结好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每一手法举出一至二个例子,让学生仔细品味,做到举一反三,心中有数。

这些表现手法有渲染烘托、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等。这里以动静结合为例,说说这些手法的好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静的是“大漠”、“落日”,动的是“烟”,而静静的长河暗含了“流动”之意,这样一动一静,却刻画了沙漠上特有的景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冥》),以动的流水衬托静的 明月、青松,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此外如戴叔伦《兰溪棹舟》中“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也是很好的动静结合的典范。至于其他表现手法则大体相似,在此就不再多言。

梅花的样子描写篇7

读朱自清的散文,就像读意境优美的好诗,读者的心灵常常可以得到净化和陶冶。请看《绿》里的一段描写:“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着她,但这是怎样的妄想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在这段精彩的描写里作者通过比喻、拟人、联想等艺术手法,将梅雨潭的色彩、光泽、质地等诸多形态和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主观感情,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当读者面对着如此优美秀丽的景色,感受着作者熔铸于景中的那种强烈而美好的情思时,又有谁的思想不会受到震撼呢?又有谁的心灵不会被深深地打动呢?

读朱自清的散文,如同观赏和品味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荷塘月色》宛如一幅色调朦胧的水墨画;《绿》又仿佛一组颜色明丽的水彩画;而《威尼斯》却又如同一幅颇具西洋风格的油画。几篇散文给人的审美感受又各不相同:《荷塘月色》呈现的是朦胧之美,文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绿》描绘的是艳丽之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勃勃的生机和作者对生命的由衷赞美;《威尼斯》写的是异国风光之美,画中充满了浓浓的欧洲情调和作者对威尼斯古老文明的咏叹。这些都令人心旷神怡、留恋不已。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朱自清散文的又一大特征。《荷塘月色》中,作者描写景物以“淡抹”为主。文章开头,作者这样写月光:“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还是淡淡的。”这就为全文定下了一个色彩的基调。正因为一切都笼罩在“流水一般”的月光下,所以固然景物都是朦胧的、若隐若现的。那“浮起在荷塘里的薄薄的青雾”,那“笼罩着青纱”的“梦一般”的叶子和花,那“一团团的烟雾似”的树色,“树梢上隐隐约约的”一带远山,无不感受着一种淡雅朦胧之美,给人以轻柔、绰约的审美愉悦。在作者笔下,《威尼斯》又仿佛一组油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多以浓墨重彩来描绘威尼斯的风光。读着:“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因花团锦簇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上荡漾,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了。”江南的水乡是什么景象?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浓艳,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澄清。红的火热,绿的醉人,作者以此来比喻威尼斯的风光,不仅使人们领略到威尼斯的明媚艳丽,而且使人们感受到这座古城焕发的勃勃生机。那么《绿》中的景物有何特色呢?作者在梅雨潭所见到的景物是“微微的云”“飞着碎玉的瀑布”“小小的梅雨似的”水花,这里的景物,色泽晶莹,色调淡雅,而梅雨潭呢?却又是“满眼醉人的绿色”,它柔和明亮,纯洁。它绿得“浓淡得宜”,既不像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鹅黄的底子显得太淡,又不像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碧―似乎太浓。这样的描写,不尽使人想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对于美女的描写“东家有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若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绿》中对梅雨潭的描写和《登徒子好色赋》对美女的描写,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吗?他们独具匠心的语言美不都是恰到好处吗?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这一诗句来描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亦不为过,朱自清先生作为一位语言大师的运笔技能也由此可见一斑。

梅花的样子描写篇8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魏大。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2.(2016·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释】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本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下阕写由观塞而引起的悲愤感慨。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阕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解析】“澹烟衰草有无中”,淡淡的轻烟,连天的衰草,隐现于辽阔的蓝天之下,这里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荒凉凋零。同时也是词人面对朝廷孱弱、北伐无期的现实的一种悲凉情绪的流露,而并非表达了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阕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解析】“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这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没有体现触觉角度。

3.(2016·丽水)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寄子由①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归去奈愁何”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

4.(2016·东营)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释】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③钓舟:指行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别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别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示例:构思一:新颖别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别”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构思二:思路严谨。总体由远望写近观,由所见到所思。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话。脉络贯通,水到渠成。__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别写静景动景,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写法三:虚实相生。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

5.(2016·济南)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梦觉流莺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在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淡自在)的心情。

(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透:穿透,石榴花盛开红红如火,艳艳如燃,照理说应该很刺眼,可一个“透”字,加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6.(2016·随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溪①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②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

(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一:相同,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__答案二:不同,《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本诗作者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高的生活与审美追求。_

7.(2016·长沙)阅读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湖①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物象:暮霭、芦苇、田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8.(2016·兰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①轻尘,忙煞看花人。

【注释】①辊(gǔn):像车轮般很快转动。

(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江面绿、柳絮。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常见意象。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飞絮:飞扬的柳絮。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煞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

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鲜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煞”,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根据情境,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春季百花争艳,看花人目不暇接的状态即可。

9.(2016·温州)古诗阅读。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

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A.“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__B.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个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

10.(2016·吉林)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①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期:唐代诗人。②平仲:银杏的别称。③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住宿(住);过夜。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上一篇:讲奉献有作为范文 下一篇:持之以恒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