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13 02:21:13

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1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物图

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六、总结全文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思维品质;思维触发点;思维训练;诱导激发;拓展创新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维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根本所在。语文教学又是启蒙教学,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发挥学生各自差异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从理解别人运用语言的表现力量中得到启示,受到影响,进而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开启学生智慧,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展示精彩,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始终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一、解题入手,引导形象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品质的锤炼。形象思维主要鼓励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在无边的想象空间遨游。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文本中“课题”作为思维训练点,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广阔性。因为课题是文章的“眼睛”、“窗口”,对文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审题,打开思维,然后找出重点词,再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思维是怎样展开?例如:教学《梅花魂》一课,在引导学生回答了课前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己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再引导学生抠重点词,学生发现了“魂”字,“魂”是什么意思呢?怎样才是真正梅花“魂”?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学生的形象思维被激发了,“魂”的意思是“灵魂”“精神”“品格”,接着我适当地启发:“赞美梅花的诗句数不胜数,那梅花的精神有什么呢?”学生丰富的思维能力喷发出来了:“梅花不怕严寒,有顽强的生命力”;“做人做事要像梅花一样,愈是困难重重,愈要迎刃而上”;“梅花魂指要像梅花一样历经磨难却从来顶天立地,不肯向严寒低头屈服……”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准确地理解学习了课文语言,突破了教材的难点,也很好地发展了形象思维。

二、分析课文,深化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既要强调思维的准确性,又要培养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使学生思维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因此,教师在分析讲解课文时,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直观可感的特点,精心设计重点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事物的特点,了解到事物的本质,深化学生的思维。如教学《长征》一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红军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更要让学生认识到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本质,在教学诗句时,学生通过读、议、小组合作、画简笔画感受出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红军把“五岭”比作“腾细浪”体现了什么?“暖”“寒”字说明了什么?诗中此处都是空白,由于学生阅历浅较难以体会出红军的精神品质,分析课文时若能配上红军的一些简要事迹或在多媒体上出示“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等简单录像,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学生便会豁然开朗,诗中体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藐视困难,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认识到这一点,学生对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思想认识就比较深刻。

三、运用想象,激发创新思维

时代在呼唤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培养思维的求新立异,鼓励那独特的思维凌空翱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而想象的依据是语言,想象的目的是正确理解语言。因此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将这些创造性因素加以提示,使之成为活跃思维的触发点。如教学《新型玻璃》一文中的结尾段:“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的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这是一段寓意深刻,想象丰富的句子,我顺势问学生:“你们将会创造出更多奇迹,你们能否创造出一个奇迹来填补玻璃发展史上的空白?”“有”。我趁机鼓励学生放飞想象,发挥创造潜能,大胆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学生思考后纷纷举起了自信的小手,有的说:“我想发明一种‘纸玻璃’,超薄型,坚固耐用”;有的说:“我想设计出一种‘传音玻璃’,当街上的噪音经过传声玻璃时,就会被吸收,传到一种机器里就变成了音乐,再从窗户传进室内”;还有的说:“我想发明一种‘消毒玻璃’,这种玻璃安装在厕所,可以在厕所内自动清除臭气,再散发出一种人体特别喜欢的香味”……多么独特的想象,多么可喜的创新思维的火花。看,通过这样的设疑激发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扩大了他们想象的空间,同时还锻炼了他们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训练过程融合,诱发思维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语言、文字、思维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功训练。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机械地进行单一训练。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感情朗读,这是“读”的训练,我们要有机地把“读”、“词句”训练与“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的训练联系起来,诱导学生“情景交融”。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描写五壮士语言、动作、表情的关键词语,然后引导学生读出五壮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的表情,继而引导学生读出班长的坚决果断和其他战士的激动、自豪的情感;在教学6―9段时,通过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录像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蔑视,读出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激动,读出五壮士高呼口号时的壮烈豪迈。通过体会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情感共鸣,在读中体会出五壮士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品质,在读中激发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这样通过“读”与“训练”的融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课内课外结合,拓展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中,每组新课之前都有安排一个训练重点――导语,讲读课文正是体现了这一训练重点,这就为教师的“导”学生学习知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供非常有利的空间,教材在每课讲读课文后又安排独立阅读课文及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等学习内容,这就要教师引导学生读好教材中的独立、半独立阅读及有关课外读物或让学生到实际中去接受知识。如教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六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教学课例《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可先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体现主题,再引导学生根据学法自己完成独立阅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让学生加深对精讲课文的理解,又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真是令人震憾,让人感动,发人深思。继而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正确认识自己父母的爱,最后指导习作《妈妈的味道》《严厉的背后》《爱的QQ》……这样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化了认识。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己成为广大教师孜孜不倦探索的课题,思维训练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正如恩格斯说:“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优势,不断探索,不断挖掘,时时浇灌学生的思维之花,就能让思维之花开遍课堂,开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张隆华主编:《语文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7年7月.

[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3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工具课,孩子们从降生便开始接触语文知识。在入学以前,父母便是第一任教师,他们直接传授和让孩子亲身去体验。而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有限,如何让他们保持学习的新鲜感,以得到更多的知识呢?巴甫洛夫曾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有感情。小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不稳定的,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兴趣,没有受内心稳定的需要支配,不论是其形成,还是其变化,都同某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有关,特别是来自授课教师的直接影响。为了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我认为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是根本的途经。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喜欢学这门功课的前提。假如学生跟教师的关系紧张,不要说喜欢学,恐怕一听到教师的名字就从内心生出抗拒的情感。无心向学,厌学情绪产生,在一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去学习,怎么可能把学习学好呢?

二、让学生自设“问题情境”,寻找学习兴趣的支点

教学时要求学生学会质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田忌赛马》这个题目,要学生根据中心词“赛”来设疑。学生设的问题是:①田忌是谁?②田忌是怎样的人?③他是什么时候的人?④田忌跟谁赛马?⑤田忌怎样赛马?⑥赛马的结果怎样?⑦田忌为什么要赛马?问题一提出,学生便按照这个思路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一开始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甘柚》一课,我先要学生找出中心句,并把这个中心句变化成问题:为什么说:“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呢?”带着这个问题回头来学课文。这样让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调动起来。

三、根据课文特点选择教法

常规的教学步骤一般为字、词、句、段、篇。如果每课都这样按部就班,刚开始学生还有热情,可这种热情不能持久,这不利于教与学。常言道: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像《蔬菜》采用直观演示法;《田忌赛马》采用设疑铺展法;《苦柚》采用直奔中心教学法;《颐和园》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教学法;《凡卡》采用内容分类教学法;作文教学中采用创设情景教学法、演示法、导评法、评析法等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有的放矢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使用多种媒体手段配合教学

传统的教学媒体为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这已不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更不能满足学生那已被万花筒般的世界浸染的心灵。因此,要积极运用多媒体体现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创设能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知识海洋中尽情吸收,探求问题。《梅花魂》这篇课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我在开课前让学生看《我的中国心》卡拉OK录相,注意歌词,从而引入课文,理解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感情。老华侨因年纪太大不能回国,可祖国的山山水水令他魂牵梦系,不禁不住痛哭。随后又播放了《我爱你,中国》的卡拉OK录相,要学生从歌词、从画面去体会老华侨对祖国的日思夜想的深情。老华侨把浓浓的爱国热情寄托在梅花身上,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让学生说了华侨老人为什么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我让学生说,从古到今哪些炎黄子孙具有这种梅花精神。最后我又播放《红梅赞》使学生从革命烈士江姐的光辉形象中感受到老华侨虽然身处异国,却永葆中国人的气节,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由于使用了卡拉OK录相这样的教学手段,学生自始至终对课文的学习抱着浓厚的兴趣。

又如教学古诗,学生手上有不少参考资料,照本宣科实在乏味,我把学古诗的一般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学,然后采用给古诗配画,做模型,学古人吟诵全诗并配乐,或让学生当导演,把古诗画编成一组电视镜头等方法来巩固对内容意境的理解。这样,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都想一试为快。学生一旦有了学习上的激情,他们就会把繁重的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内心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并产生一种巨大的内部推动力来学好功课。

五、运用恰当的竞赛也能提高学习兴趣

竞赛能激起孩子争上游的欲望,这种欲望会无形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上课时结合课题练习与学生个人之间、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把基础训练的内容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来完成,一单元课文学完了,根据这个单元的知识点设计语文综合知识兴趣课,作为课文学习的延伸;学习阶段的课避免“炒冷饭”,以“夺红旗”、“登山比赛”“海边看日出”等专题,设计成学习知识的兴趣课。学生兴趣勃勃,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学得轻松愉快,正如古代一位教育家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少布置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多布置动脑、动口的作业,根据学生情况设A、B类作业,有的作业可做可不做,乐于做的人加分,或奖励“红星”,“鲜花”;节假日,也尽量不布置书面作业;期末语文考得好的学生可以获得免写寒暑假语文作业的奖励,其他也按分数档次来布置作业……以这样的形式来激励学生努力上进,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让学生有空余的时间自己支配,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第一课堂服务。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4

丰富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声像资料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信息的情感,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中一些稍纵即逝的细节。如我在教授《找春天》时,先呈现大量春景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再学习课文,最后,激发学生想象,同时配以声像资料“春天的公园、山林、田野、校园”等等,图像与声音的结合顿时激活学生的想象,他们阅读所体验到的就不单局限在课文里,而是延伸到生活中去了。

创新看图写话,激发写话热情。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动物、任务、背景等的小图片提供给学生。由学生从电脑上自由选择图片,组合成图,编成故事,然后写下来;或以自己在电脑中完成的绘画作业为元素,看图写话,把自己的想法和想象用文字表达出来,激发出写话兴趣及热情。

延伸课堂教学,培养综合素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各种信息。鉴于此,我开展了一次做手抄报“我来当导游”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一张手抄报介绍一个省的风景名胜及特产。很多学生借助网络,收集到大量的诗歌、文章、新闻、图片,以此充实自己的小报。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编辑;既是设计师,又是美术师。不知不觉中,整合信息的能力获得了很大提高,语文素养也大幅提升。

儿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对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若采用编写好的儿歌、口诀,在课堂上用媒体播放,学生学后会印象深刻。例如:上两点的省写规则可以编成:“小鱼真骄傲,两眼往上翘,j、q、x,来帮助,摘掉了骄傲帽”;或者:“小鱼见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再如:“b b b听广播,p p p把水泼,小马快跑d d d,气球上升q q q,拐棍加横f f f,伞把撑开t t t,小鸽子g g g,小草蝌蚪k k k,像把椅子h h h”等。这些儿歌突出了字母形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学生便于记忆。教学实践证明,当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时,学习才更为有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情、激情,将师生情感融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全过程,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促其较快地掌握汉语拼音。苏联着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基于这种认识,针对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拼音教学于儿歌、故事、音乐、游戏、表演之中,让儿童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培养语言能力。作文无话可说,无从说起,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我们家的猫》之后,要学生仿例文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首先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片;然后让学生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猫的;接着运用课件:笨拙可爱的小鸭,美丽轻盈的小鸟,蹦来跳去的小松鼠,鲜活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他们纷纷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用在例文中学到的方法将这篇作文写得十分成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借助CAI课件,创造特定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能促使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如以“我们身边的垃圾”为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可以通过CAI课件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垃圾及其来源,去向等展现出来,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想法。还可将各自的想法进行设计,在电脑里画出来,或制成模型,有价值的设想甚至向有关部门建议,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快乐。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5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认识画图软件及“曲线”“几何图形”与“用颜色填充”的基础上学习另外一种画图工具--“刷子”工具。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刷子” 工具,及调动学生学习创作的积极性,为以后熟练掌握运用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是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多变的刷子工具》,是学生在欣赏了《山园小梅》后,学会初步用颜色填充工具给图画填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刷子”工具的使用。在本节课中,主要让学生以喜欢梅花为契机,学会使用“刷子”工具,用自己掌握的画图工具描绘出美丽的“暗香图”,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并为学生今后利用画图工具绘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设计思想及教学策略 

本课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本自主学习,进行教学。以“自主、 探索、协作、创新”的教学理念,即利用“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 “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重点通过任务的设计,反复练习解决,教学难点通过师生评比、作品展示突破。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刷子”工具画出图形图案

(2)会选择合适的“刷子”样式 

【过程与方法】

(1)懂得“刷子”工具的操作方法 

(2)能选择合适“刷子”工具作画,并提交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刷子”工具在电脑绘画中的作用

(2)养成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运用画图中“刷子”工具画出想象中的美丽暗香图。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将语言文字信息转化成图画信息,并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美丽 “暗香图”。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导入新课

1、孩子们,在寒冷、白雪皑皑的冬天什么花还会开放?生回答并喜欢梅花。

2、老师也喜欢梅花,今天老师带来了关于写梅花的一首古诗的视频,我们一起欣赏吧!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播放微视频)

【设计意图】播放微视频,让学生熟悉的《山园小梅》图,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积极性。

3、短片欣赏完了,你们有没有想说点什么的?

生1:

生2:

师:相信大家对于梅花还有更多的词汇来描述,但是今天我们不用语言表达,用画图软件绘制一幅梅花。上课前老师把同学们分为了四个学习小组,在后面的课堂上对表现好的同学,老师会给他所在的小组加一颗五角星,最后那一小组得到的五角星多,那一小组就是绘画小能手,老师现在都迫不及待想知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看哪一组能成为绘画小能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1、刚才我们播放的视频《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现在我们就用一种新的绘画工具“刷子”来画这千古咏梅绝唱吧。

2、自学绘画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72,参考做一做,试着画出梅花的枝干。遇到问题请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参考书本大胆尝试“刷子”工具的用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个别指导学生要用刷子工具画出粗细不同的感觉、

选出两幅作品进行对比(手机拍照)

请同学说说这两幅图那一副好,画的好的同学说说他画的方法。

(看来你已经掌握了这种画法)

给相应的小组添加。

(通过Ctrl++和Ctrl+-调节“刷子”的粗细,画出梅花粗细不同的枝干。)回答问题的小组添加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掌握怎样运用“刷子”工具画出不同的梅花来,比教师的说教效果更佳。

3、学习重点的讲解

刷子工具画出的更像生活中的树干,使我们的树干更自然,我们来认识一下刷子工具。

(打开画图软件)请同学找出刷子

提问:刷子有几种样式(9种)出示一张各种样式的效果图,

【设计意图】进行刷着效果图的对比看,能体会各种刷子画出效果的不同。

4、巩固训练

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刷子”工具,还学会了“刷子”工具可以调节粗细,其实“刷子”工具的功能还很多,让我们继续学习吧,现在我们就来继续枝干上的梅花吧。

教师巡视(及时的对学生们的任何一点成功的操作给予极大的肯定和鼓励、赞扬。让他们感到成功感,增强学习信心,带动旁边的同学主动学习。)

【设计意图】“刷子”的神奇功能不仅只有一种,通过试试看让同学们了解“刷子”更多的神奇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探究学习

大家都已经画好梅花了,那就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

给与表扬并给本小组加。

(有问题)请其他同学改正。

(如果有不同的画法,也展示出来并加)熟练或者喜欢那个用那个

提问:树枝上有许多梅花,你是怎么画的?

回答并加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不同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学习不同的绘画方式,并让孩子把绘画方式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7完善作品

好了,大家让花开满枝头了,在给你的画面增加一些灵动的气息。

巡视:(学生遇到困难,给与提示或请求小组组长或其他同学解决)

注:A、复制粘贴过程中调整透明、大小

B、注意选定工具、点击选定内容外后就不能修改了

C、ctrl的快捷使用

【设计意图】计算机必然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工具,再加上学生接触的时间不算很长,教师的指导及提醒也是非常必要的。

8、展示并评价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来展示(各组组长可以安排不同的评选方式进行优秀作品的评选)

从速度上评出优胜的一组,奖励;

从态度上评出优胜的一组,奖励;

   从画的好上评出优胜的一组,奖励;

【设计意图】将作品进行展示并配乐,形式新颖,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一部分同学的好胜心。

(三)、总结: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评价。

评选出今天的一组绘画小能手,上台发表感言。

我们同学今天用画笔描绘了梅花,希望以后能描绘出多姿多彩的世界,也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多姿多彩的未来。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6

本人从事教育管理和语文教研教学工作20多年。通过实践调研,深感语文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大、心累,较多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用于从现成的甚至唯一的教案集中抄写教案,以应付课堂教学或工作检查,更甚者以此作为完成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标致,教学课文缺少了对教学研究和教材熟悉的重要程序,思考课堂过程的时间没有保障,难以保证日常的语文课堂质量和教学质量。但在具备充足时间如一周备好一课,有丰富资源支撑的条件下,可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探索一种新型的备课模式,既可克服前述备课工作中和课堂效益存在的问题,又可优化备课工作,更可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并能朝着备课的终极目前发展――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学质量,这就是改进备齐模式,提升备课质量的研究宗旨。

我们在参加英特尔信息技术培训时,学习了运用英特尔《单元计划》备课,并以此方式完成教案,比^传统的备课方式都显现优化和有效。

一、单元作者:备课教师个人信息的填写。

二、单元概览:

单元标题:教学课文题目。

框架问题: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在问题链中是最抽象的问题。可作为一组课程或者整个学年学习的大概念框架。基本问题聚焦课程核心和主题。单元问题――对一个单元的学习而言是具体的。单元问题的特征:[1]、与单元具体情境直接相关。单元问题将框定在某个具体的课程单元中,因此单元问题的提出是以单元为背景的。[2]、旨在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设计这些问题目的是为了超越内容问题,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并通过具体主题和学科的“透镜”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内容问题――它不同于基本问题与单元问题,[1]、在大多数情况下内容问题涉及的是事实,而不是对内容的解释。[2]、内容问题具有明确的答案或者具体的“正确”答案。属于封闭性问题。[3]、需要知识和理解技能去回答这类问题。(引用百度搜索,有改动)

三、学科领域:英特尔设计《单元计划》中,提供选择学科领域中相关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充分考虑和准备课文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其它学科知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必备的知识夸度。

四、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下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熟悉所教学年段的课程标准和要求。对某一课文备课时,一定要浏览课程标准并选择相关内容粘贴在框架中,以此作为指引确立教学目标、要求的依据。

五、学习目标和筛选教案:根据单元课文学习要求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利用网络资源,探索相关课文的电子教案和教学资料,确定适合自己的、最可行的教案,并根据自己实际进行修补以形成自己的教案。

六、预计时间: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和时间的预计,课堂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的预计,都纳入备课时应考虑和安排的。

七、课前准备:相关资料、辅助材料、网络资源等。

八、学生情况:备课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哪些方面需要帮助他们,预见他们学习时会出现的难处,教师应怎样提供帮助。面对同一内容或课后知识的延伸,高材生还有哪些空间发展。

九、实践后的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

十、小学中高年段的语文教材,每单元的课文一般为4篇课文。本校各年级一般都是4―5个教学班,每班配一名语文教师,同年级的语文教师4―5人。由年科组长主持单元的备课分工,一人精备一课,所用时间一般在一周时间或多些。人人都完成了备课后,将自己所负的任务教案打印成人手一份,年科组长组织年级语文教师在每周校定的业务学习时间里进行集体备课和交流。自己精备的一课在课堂教学方面应是熟练和优质的,至少较自己而言是提升和保证的。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张家界之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张家界,没有深切地感受到张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张家界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好路。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特别适用于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如在教授《梅花魂》一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屏幕上展示几幅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梅花,同时播放歌曲《红梅赞》。这时,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因声情并茂的画面而生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抓住这一契机, 继而提问“: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爱梅花?”我们如何能尽快地找到答案? 当时就有学生建议:能否组织我们上网收集资料?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在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梅花魂》专题栏目网站中学习,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完全被调动了起来。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7

一、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塑造党员干部的灵魂

抓不住党员干部的思想,就不能从灵魂深处实施领导。同志曾经说,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精神决定一切,强调的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去塑造灵魂,确保他们思想先进、道德纯洁、作风过硬。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管理党员干部队伍上具有非常鲜明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最重要的就是党的创新理论。用这些理论武装头脑,才能确保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纯洁和理想信念上的坚定。如果把人生比做船,那么思想就是帆,解决党员干部的行为问题首先就要解决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这种先导作用,是任何行政手段都无法替代的。二是激励作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党员干部在行为之前催生战斗力,在行为之中保持战斗力。三是启发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这个从“觉”到“悟”的过程,就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把“不自觉”变成“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启发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有三种:一是结合。结合,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优势的相互融入。管理学认为,人是管理的主要对象。管理手段由刚性手段和弹性手段组成。刚性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弹性手段主要是思想手段。刚性手段威严而强烈,虽然坚持了原则性,却容易给人造成心理伤害;弹性手段柔软细腻,虽然具有亲和力,却容易反复,也难以立竿见影。因此,刚柔相济才是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管理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二是移情。移情,是一种态度,是把健康的审美情趣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使之达到仁者见美、智者也见美的境界。其本质是要善于在党员干部身上发现闪光点。就如同面对梅花,审美情趣健康的人都会移情于梅花特殊的美,为之喝彩、为之赞美。比如,陆游在梅花身上看见的是英雄气概,夸它“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冕在梅花身上看到的是大度君子,崇拜它“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气度;触景生情,在梅花身上看到的是共产党的使命责任,一语双关地说它“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三是疏导。“疏导”一词源于“大禹治水”这个典故,把其原理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就是倡导用民主方式教育人。“疏”,就是从民主出发,允许党员干部表达自己的意愿;“导”,就是从原则出发,对正确诉求加以肯定、对错误诉求进行纠正、对把握不住的问题进行深入辩论,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以能位相称的用人原则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

人们经常用“善于用兵”来评价指挥员的组织能力。面对用人失误造成的思想问题,任何教育管理都是苍白的。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关键在于以能位相称的用人原则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党的十特别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使各方面的优秀干部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其落脚点就是能位相称。把人用对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刘邦有过一段自我评价,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用人,使各方面人才各尽其能、才尽其用。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党员干部区分为“人才”和“庸才”两类,人人都是才,个个都有用,人才无贵贱之分,却有高低之别。清朝文人顾嗣协的《杂论》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其实就是在讲用人当其时、用才当其位的道理。当前,最主要的就是把战斗力标准作为用人的根本标准。坚持以战斗力标准辨是非、判优劣,使党员干部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战斗队思想,坚定舍身报国的信念,培育敢打必胜的血性,形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三、以明确严肃的党性原则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

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品格,也是党员干部的最高行为准则。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党性原则,关键是要立好规矩、讲清规矩、严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的规矩是党性原则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党中央制定的规矩是顶层设计。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形成了严明党的纪律的基本规范,目前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般情况下,坚持这些规矩,就等于提起了党纪的“纲”,党员干部就有了自我考量的准绳,就能守住党性原则的底线。但是,由于各级党组织的发展基础、担当任务和成员素质不尽相同,仅有顶层的规矩还不够,还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针对自身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一些具体规矩作为补充,明确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哪些是明令禁止的,时刻告诫党员干部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党的规矩落在纸上是枯燥的,但贯穿于行动之中却是鲜活的、生动的,这就需要我们为党员干部讲清规矩。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一到选拔骨干、提职晋级、评功评奖等敏感事项时总会出现争议?关键就是没有把住规矩,被各种干扰搞乱了阵脚,作出了误判,导致结果有失公允、难以服众。因此,各级党组织不仅要引导党员干部学好规矩,更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践行规矩,通过开展积极的党内思想交锋和思想互动,确保规矩有效落实,使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始终做到心有所惧、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严守规矩离不开必要的惩戒,主要是通过对违纪违规者的惩罚,使其他人产生畏惧,自觉防患于未然,不去触犯相关规矩的底线。规矩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再严格的规矩落实不下去都会变成一张废纸。一些单位的党员干部形象不好,在群众中威望不高,大都与执行规矩不力有直接关系。因为在他们眼里,党的规矩就如同“稻草人”“泥菩萨”和没有带电的“高压线”。特别是面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矩的时候,抹不开情面,不是留“暗门”、就是开“天窗”。长此以往,必然失去规矩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8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深受师生的喜爱,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一、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团队为中心,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地有效解决学习中的困扰和迷惑,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相互之间的学习信息与资源共享,完善知识的全面性,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个性思维,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而且还培养了小学生的团队精神,懂得关心他人,拥有集体荣誉感。同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适时的点拨与启迪,使学生快速地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也恰到好处,师生的距离日益拉近。

二、当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角色定位还不到位,转换的意识还没有真正地接受,仍然认为持续的灌输才能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多的思想。没有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时间,探究和交流都没有在宝贵的教学时间内实施。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太强,对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过于干涉,时常打断小组成员的发言,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小组讨论的课题中,变相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小组合作学习也因为教师已定型的观点流于形式,使小组合作学习受到阻碍。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小组学生的合作分工、内容不明确。在小组分配的实施过程中,按座位就近的原则,势必会造成小组之间,有的十分活跃,有的却非常沉闷;有的一部分学生只充当聆听者,而不参与小组的讨论和思考,有的因为小组成员的意见不一致而无法进行知识的交流碰撞,陷入表面“浮华”的状态;对于基础差些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反倒会产生自卑心态,无法融入到小组学习氛围中,也没有办法表述、分享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坐在旁边默不出声,这样的小组学习无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引起小学生不良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落。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策略实施探讨

1. 教师角色定位,转换理念。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他们为中心,进行精心地、有预设地设计和组织。对小组合作学习分工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指导,因势利导地做好学生的学习发展程序,给出一个具体的、适宜的指导方案,引导学生在一个积极互赖、同舟共济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具备荣辱与共的思想。如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学生去讨论,而是要担负着管理与调控的责任,对合作学习的设计、目标设置以及任务选择等策略性过程进行监控,对小组进行顺利并取得成效的要及时给予赞扬,对小组任务完成不理想的,教师要充当合作者去耐心地引导和鼓励,对出现问题的小组,教师要充当管理者适时地进行干预和阻止,最终使小组的任务顺利完成。

2. 发挥小学生的个人责任心,不当旁观者。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差异,使在学习观察的角度也各有不同,因此,要保证小组的每位成员各抒己见,就要对学生的个人责任心要强化,渲染小组合作的学习气氛,让每名成员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他们努力地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建立成员之间的互教、互助、互学的体系,培养学生在意识形态上具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睦共处地开展小组合作,掌握所需要知晓的理论知识,体会到与他人合作可以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相融合,使学习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从此养成团结互助的好习惯。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梅花魂》一课时,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提出合作学习的主题“在本课中讲的五件事当中,你们都读懂了哪些意思?领悟到哪些情感?先小组讨论,等会儿在班上交流时,选出小组代表进行朗诵、讲解”。于是,学生们热烈讨论起来,表达他们对梅花的理解,梅花魂所表达的含义,学生们认真地做着笔记,畅所欲言,并选派出小组代表作为朗诵者和讲解者向班级汇报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一缕梅花魂,悠悠中国心。整个教学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3. 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小学生们富于想象,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情境实践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小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机,创造小组成员精诚团结的机会,鼓励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促进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认知,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思考,并在小组讨论中据理力争,对观点的阐述才会更加有说服力;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学习到其他同学的长处,以此提高自身的能力,有效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观。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语文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出团队合作精神,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小学语文教学氛围活跃而轻松,促进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登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平群.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J]. 学周刊2013(26).

[2] 张桂霖. 浅议合作学习――课改调研随笔[J]. 黑河学刊,2013(3).

[3] 吉标.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策略三题[J]. 教育导刊,2013(2).

上一篇:学雷锋的手抄报范文 下一篇:家有老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