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怎么样范文

时间:2023-11-24 08:27:59

重庆交通大学怎么样

重庆交通大学怎么样篇1

主持: 施琰、姜波

嘉宾:

沈铁梅著名川剧演员、重庆市川剧院院长

茅善玉上海沪剧院院长

张礼慧重庆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杨小勇上海歌剧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

刘光宇重庆歌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奏员

闵惠芬著名二胡表演艺术家

秦怡著名表演艺术家

(排名按谈话顺序)

领军人物的交流:传承与创新

施琰(以下简称施):刚才几位艺术家见面,大家能感受得出来,很多都是可能相识已久了。我知道沈铁梅老师和茅善玉老师两位现在都是地方戏剧院的院长,两位私底下关于艺术,包括地方戏曲有过业务上的探讨和交流吗?

沈铁梅(以下简称沈):那天我们在北京我还在讨教她在管理方面有些什么好的经验,因为我们俩有共同的地方,都是演员出身,都是挑大梁的,然后都是院里的法人代表。

姜波(以下简称姜):沪剧最大的特点和川剧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二位是不是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茅善玉(以下简称茅):沪剧当然是比较柔美的,它和这个城市一样,就像水一样地流淌,像江南小调一样,很朴素但是非常真切,所以它的情感表达,应该说不是很夸张,但是每个情感都能打动人。它和观众是比较近距离的,大家都是可以互动的。因为我们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剧种,到现在也就两百年历史。它和整个上海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我们演的戏大多都是身边的人和事,都是耳熟能详的。所以我们的这些情感的表达方式和川剧有很大不同。另外你看上海那些演员的嗓音都不是高亢嘹亮的那种。所以我有时候去听川剧看川剧的时候,第一印象,川剧的演员嗓子是怎么得来的,他们一大早就嗓子亮得好厉害,我们都很目瞪口呆。

施:这和饮食也有关系,上海这边吃甜的吃糯的,但是重庆吃火锅。

茅:吃辣的,一上来给人家很辣的感觉,很爽,所以我觉得其实川剧非常有特点。虽然我们看得不多,但是我们知道它的那些腔也是帮腔的,除了川剧,好像没有其他的剧种是这样帮腔的。

姜:沈老师解释一下,帮腔是什么?

沈:川剧的帮腔是非常有特色的。帮腔有几重含义,第一个是表情达意,就是剧中人物通过帮腔来表达而不是通过剧中的主角来表达。还有一层就是可以表达作者的意图。最后一种就是可以代表观众来评论这时候的情节。

施:川剧的表现形式非常多元。

姜:其实川剧我听说好像有五个腔派。

沈:对,刚才善玉说,像我感觉你们这个剧种,我感觉是大家在说悄悄话。我觉得川剧有这种精髓,但是有高亢的东西。川剧的帮腔就像船工号子,一人领唱,多人合唱以打击乐伴奏,一个人领唱就像纤夫,旁边合腔的人就唱,因此我觉得川剧有长江文化的精髓,而且川剧应该是在江河在山地里。因此我们的唱腔非常高亢,八度音特别多。

施:我觉得就像刚才介绍的,地方剧种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是与时俱进的。我不知道两位艺术家,现在同时又是院团的领导者,有没有考虑过合作或者互相借鉴的可能性。

茅:我们倒是有这个机会去学了一下川剧,因为之前演过一部戏《江姐》,那个年代《江姐》是非常流行的,很多剧种都去移植来演。沪剧也有《江姐》,但是沪剧的《江姐》其实非常有特色,很多的唱腔到现在还流传。因为是讲四川的,人物都是活动在那个地方的革命者,包括像杨二嫂那种,完全是地方特色非常浓的,所以我们在演这部戏的时候,吸收了很多川剧里面的腔,包括所谓帮腔。

沈:我觉得沪剧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剧种,非常解放,在台上很生活。我们川剧,有自己的程式,因此在表现现代人物的时候,捆绑自己在表演上的这种,我觉得这是古老剧种要突破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我就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解放,他们在台上的潇洒自如,和现代人接近的这种表现,因此我觉得善玉也给我很多启发。

“小勇哥哥”和“小慧妹妹”

施:刚才我看到您上台之后,直接就冲到了张老师跟前,来了一个大拥抱。谈一下你们相识的过程吧。

张礼慧(以下简称张):其实我认识杨老师,最早是从我哥哥那儿认识的,他和我哥哥是多年的朋友。我哥哥在四川音乐学院读书的时候,小勇刚好也在音乐学院学习,后来我哥哥毕业以后,到了重庆市歌舞团,当演员队的队长,小勇老师也在歌舞团工作过。但是后来他很努力,非常敬业,先从基层地方,从永川到了重庆,然后又从重庆发奋到上海。我哥哥经常用他努力的故事来激励我,所以从小在我心中小勇大哥就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施:也是属于亦师亦友。这次是带着剧目来上海的,在这之前有没有征求一下小勇哥哥的意见?

杨小勇(以下简称杨):那部戏我其实很想去演的。

姜:是吗?后来为什么没有去呢?

杨:一个是时间的关系,我又在上海,不是特别方便。虽然很遗憾,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合作的,我也期盼这一天。

施:小勇和慧慧,你们关于业务方面经常会交流吗?

张:实际上我们不止一次地交流过,虽然他离开重庆到上海来发展,但是我们歌剧院在培养年轻人方面,有什么重要的演出,都会邀请他回来。所以我们一块儿参加过重庆市的新年音乐会,他也来给我们年轻的演员上课,非常敬业。虽说现在分隔两地,但彼此的沟通交流从来就没有断过。

姜:看来我们的沈老师和茅老师之间,要向他们俩学习了,经常有互动,经常有互相的演出邀请。

施:这有一个关联性,因为他们二位从事的都是歌剧。

姜:没关系,演不了,可以经常坐在一起吃吃饭,交流一下未来怎么发展。

施:姜波强行给你们提出了一个愿景,茅老师说了,她们是经常吃饭的。

姜:说到吃饭,还真是有点问题了,我们都知道唱歌,特别是唱歌剧,对嗓子的要求也是特别高的。作为重庆人很多人老问我这个问题,说你辣椒吃不吃,你酒喝不喝等等,对嗓子有没有影响。

杨:我觉得这是因人而宜。比如说我吧,我喜欢吃,但是我不过量。有一次我记得我就出过事,回重庆演出,一到重庆,当天合乐,合得很好,很开心。接下来两天什么事没干,还没演出,天天去吃火锅,和朋友一起说话。吃火锅的地方都是很热闹的地方,说话很费嗓子。结果再上台一唱,不对了。给火锅害的,吃太多了也有问题。

施:我们听听张老师吧,关于吃辣椒,您认为对嗓子有影响吗?

张:最主要是他没有经常吃,经常吃就没事,要我们吃就没事,吃完上去照唱不误,觉得吃完了嗓子还更好。

施:小勇同志,你吃得太少了。

杨:我锻炼太少了。

张:因为他不常吃,虽然他是重庆出去的,但毕竟很久没吃,而上海人都吃得很清淡很甜,所以猛一吃就会有影响。

杨:我以后经常在上海操练。

师生情,骨肉亲

施:闵老师是一个特别坚持原则的人,你要想成为她的学生,那是真的要过五关斩六将。但是我知道,坐在您身边的这位刘老师,他居然成了您的关门弟子。你有什么样的本事,让闵老师把您给招入门下的。

刘光宇(以下简称刘):说来话长了,在1984年的时候,闵老师患了重症,到重庆去治病,那时候重庆条件不好,闵老师举目无亲,闵老师早已是我心中敬仰的人,能够为她做点事情,是我的荣幸,所以在重庆的大半年时间,我和闵老师就建立了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深厚的友谊。

闵惠芬(以下简称闵):我一直对人说,我和重庆有永远割不断的情缘。我和刘光宇的认识都是无巧不成书,当时我病得几乎是走投无路了,怎么平地冒出来这样一个人,他才19岁,一口就说我来照顾闵老师。同时重庆很多的领导,还有很普通的群众对我都非常关心。(后来)我发现了,刘光宇在演奏上很有天赋,其实他18岁才开始拉二胡,他的老师夏元龙老师把他教导得很好,拉得挺像模像样,使我听了大吃一惊。我就一直说我帮你上课,其实一开始他死也不肯来,他说你病好了,我再来上,他怕我累。

施:我真觉得对于闵老师来说,那时候19岁的刘光宇,就像上帝派来的天使。

闵:是是是。后来我听到一个消息,他被选去美国演奏《江河水》,我一下就跳起来,我一定要在他走之前,帮他锦上添花,使他能在美国一展才华。我就不顾三七二十一,从一号桥跑到他们曲艺团。我到那里,气都喘不过来了,一头躺在他竹席铺的床上。我就说,刘光宇,我今天说什么也要听你拉《江河水》,在你走之前帮你准备。后来非但教了他《江河水》,甚至于他穿什么衣服,怎样出台走台步,从头到底管了一通。结果后来他到美国去演奏《江河水》,第一次演奏返场九次,我一下子病都好了一大半。我心里感动得不得了,甚至于感激他。刘光宇怎么会在我病得最重走投无路的时候,既帮助了我,同时还给我无限的信心。后来我就坚决对团里讲,刘光宇,我们院团大家来帮助他,使他成为出色的演奏家。于是在结束了重庆的治疗以后,我就带着刘光宇和他的小爱人李玉林一起到上海。

施:刘老师也有事情要汇报了,在旁边聆听了半天。

刘:我在上海学习之前,这两本都是我的学习笔记,闵老师在扉页上是这么写的:“这里面记载着我们的友谊,也记载着我在你们中间的欢乐,将来当你们翻开它的时候,希望你们想起你们忠实的朋友,在重庆的日日夜夜,这仅作为我献给你们的礼物。闵惠芬。1984年5月8日。”当我在上海结束学习以后,闵老师又在我的笔记本上这样题:“刘光宇同志,师生情,骨肉亲,天长地久,重继承,勇开拓,同一目标。”当时闵老师癌细胞又复发了,住在肿瘤医院,每天40度,我又要去参加全国比赛,闵老师拼命地让我来跟她学琴。我就用那时候的小录音机,在琴房里头录下了以后,拿着小录音机又到病房里头,然后闵老师带着耳机听我的录音,完了以后我的耳朵凑在她的嘴边,听她就这样说。

闵:我当时甚至于唱歌也唱不出来,因为在病房里拉琴是违规的,我就对着录音机来唱,最严重的时候,的确简直都要唱不出来了。我当时病得没指望,已经到病危,没想到现在我们又重逢了。

施:闵老师今天如此健康在我们面前,当然离不开我们所有重庆人民对她的关怀,而刘老师是所有重庆人当中的一个代表。

秦怡在重庆的抗战岁月

姜:下面登场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那就是秦怡老师,她和重庆也有着不解之缘。

秦怡(以下简称秦):我成长的那个年龄都在重庆过的,1938年开始,有八年的时间就在重庆。

施:我知道您在重庆有特别多难忘的回忆,首先想到的是在那儿居然都见到了,是吗?

秦:应该是1940年,过年的时候在一个朋友家里,(当时)17岁。

施:那时什么印象,第一次见?

秦:很简单,我不知道他是。但是我看到这个人怎么那么面熟,在哪里见过,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来,我的同事以为我认识,就没介绍。我们就坐下来吃饭。吃饭的时候,很客气和我们一个一个说话,他就问我:“小妹妹,你在什么地方念书还是工作?”我说我在中国电影制片厂当个演员,他们有合唱团,我在合唱团里混混。他说你唱的都是什么歌。我就理直气壮说,那当然都是抗战歌曲。他说那怎么是混混,那是很重要的。他说你知道吗,我们有千千万万个人都在你们的歌声鼓舞下,走上了前线浴血奋战,最后取得了胜利。我被他这么一说,心想怎么会有一个人讲得这么好,因为那时候和现在是不一样的,不会说这种话的。很多人看见就是吃饭了吗?身体好不好?所以我觉得这个人很特殊,回去了以后又想,这个人一定是特别的人,可是我想不出来,结果后来我就去问我那个朋友。他就说你连他都不认识,他是胡公,因为留胡子。我说糟糕了,我怎么胡说八道说混混。

施:其实秦怡老师在重庆的那些年收获特别大,除了精神上的收获,包括自己艺术生涯上的收获之外,我觉得在身体上对您应该也有帮助吧?重庆是山城,平时其实就是一种爬山的状态。

秦:一出门就得爬,而我一开始进中国电影制片厂的时候,在重阳洞的地方,记得当时是重庆的最高点,要爬坡的。

施:您说您现在腰板笔直,身体这么硬朗,和那时候老爬山有没有关系?

秦:也许有关系,但是和我从小喜欢运动也有关系。

施:现在和重庆的联系还多吗?那边老朋友多吗?

秦:不多了,一个一个地走了,因为我是什么年龄了。

施:重庆对于秦怡老师来说有一段特别难以割舍的记忆,所以今天我们给您请了这么多重庆的朋友,您的老朋友一个个地走了,但是新朋友都在这儿。下一次去重庆的时候,他们都是您的亲人,都是您的儿女,是不是?

秦:谢谢,很高兴看到你们,我那时候的年龄可能和你们也差不多。可是在那里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除了刚才讲的这些,还有在四川学了副总理的讲话,一直记忆犹新。另外我觉得我们那时候演戏非常苦,因为一年到头就是轰炸,雾季只有四五个月的时间赶着要排、要演,排戏是日日夜夜非常苦。但是在工作当中感觉还是很幸福的。

重庆交通大学怎么样篇2

作者:李闪莉 刘汉伟 单位:重庆荣昌安富中学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下一个定义的基本方法是“属+种差”。属即指邻近的属概念,种差指被定义项与其所在属中其他种概念的本质区别。政治学中的很多概念,都由属和种差构成,那我们在理解这类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先找到该概念邻近的属及它的种差,把一个复杂的概念分解成几个部分进行理解。下面就政治学中常用的概念举例说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首先要确定该概念的属,即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但是不是所有的经济组织都是企业呢,显然不是,故还应掌握什么样的经济组织才是企业,即有什么样的限制和要求,也就是要找到该概念的种差,以盈利为目的并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该概念分成三成意思:首先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其次它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最后,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目的是盈利。高中政治有很多概念,都可以遵循从该概念的中心语,即……的后面,先找到该概念的属,再逐步往前面分析,即找出该概念的种差,把一个概念分成几个小部分进行分析。再如: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首先银行是金融机构,其次它是专门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最后还应依法成立。又如,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首先要明确法人是一个组织,其次要明确它是什么样的组织即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再如一般等价物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首先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是一般等价物,这种商品要能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这些概念都遵守从该概念的后面到前面,即先找到该概念的属,再分析它的种差。把一个概念分成几个层次,然后逐一理解。高中政治学科中很多概念都要遵守这一规律。一个概念要告知我们是什么,而任何一个概念都指出了该事物的特征和要求,从这些特征和要求中可以找到怎么做的方法,正因如此,如果说一个概念指的是是什么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是什么”中找到“怎么做”。

高中哲学生活中讲到实事求是,概念是这样的,“实事”指一切存在的客观事物,“求”指探求,“是”指规律,联系起来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个概念指明了事实求是的特征和要求,那怎样才能做到事实求是呢,根据这些特征和要求,答案至少有这样几个要点:1、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按客观规律办事。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我总结出一个规律,从一些概念中可以找出该事物的特征和要求,那我们在回答怎样做这类主观题时,就可以从概念的要求和特征出发,把语言适当转化即可。当然这只是答案中的一部分,还应考虑实际和其它要求。又如:哲学生活中讲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概念是这样的,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该概念强调了两点:1、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2、具体分析矛盾的特征再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这些要求无疑给我们指出了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答案是这样的: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这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2、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3、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及其矛盾。从这里我们仍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概念的特征和要求中找到怎样做的方法。如果教材只提到是什么,但考试却涉及到怎么办,这是不算超纲的。再如:经济生活中讲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即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耗费低、坏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如果设问,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答案是这样的:重视科技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正确处理好经济与资源、人口与坏境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实现充分就业。答案基本上是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中提炼。这个方法可以归纳成为:从是什么中找到怎么做。同样,我们可以把这个方法推广。2010年重庆市高三文综政治试模拟试题38题是这样的。材料:要把重庆建设成“森林重庆”,应该把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人民增收致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放活林权经营,盘活国有林权资源,稳妥推进林地资源化,大力发展山地绿色食品、林业科教、林下经济、林竹加工、苗木花卉、中药材、森林旅游,促进兴林致富。该题的第一个问是这样的,运用经济常识,结合材料,为重庆市建设“森林重庆”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认真审题和分析材料,该题要求我们回答的方向是结合相关知识和材料回答怎样建设森林重庆,而材料向我们解释了建设森林重庆的一些要求,要建设森林重庆,离不开这些要求。因此,同学们在回答的时候应该参照材料,回答该题至少应该有以下要求:1、建设森林重庆要保护生态坏境。2、在建设生态坏境中应该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3、在建设森林重庆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人民致富增收。4、进一步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依靠科技建设森林重庆。该题的答案基本是从材料对森林重庆的诠释中提炼中来的。

总之,高中学生在学习政治这门学科中,理解概念时可以用逻辑学中的“属+种差”这一方法,而在做涉及概念而又问怎么办这类主观题时,就可以用从该概念的要求中总结出怎么办的答案要点。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庆交通大学怎么样篇3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曾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现任重庆大学校长的林建华。他曾先后在德国Stuttgart的Max-Plank固体研究所、美国Iowa州立大学化学系和Ames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无机固体化学和无机材料化学。获得过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殊荣。

本期,林建华校长做客《高端访谈》栏目,将结合自己的求学历程,讲述求学故事,传递成长经验,并以他到重大后的切身体验,为大家解读他对重大饱含的别样情愫和对重大的“试验变革”之路。

重庆,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高校招生》:林校长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2010年之前,您在北京大学求学,然后深造读研,最后留校工作,而且还担任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在您来到重庆大学任职之前,您对重庆大学。以及重庆这个城市有着怎样的印象?

林建华:实事求是地讲,来之前我对重庆大学的了解真的很少(笑)。北京大学和重庆大学的学科不一样,而且差别很大。但对于今日重庆的印象,我觉得她是一个很活跃、很有活力的城市。我看过许多有关重庆的史料,抗战期间,她是国家的大后方,那时候还是国民政府的陪都,在历史上也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觉得重庆不仅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对外开放的姿态、多方文化交融的一种历史遗存让她身上体现着不俗的气质,我觉得这是一个城市难能可贵的品质。

《高校招生》:重庆的夏天特别炎热,许多北方的家长和考生比较担心这里的气候会影响到他们来重庆求学,您怎么看?

林建华:我自己是北方人,在北京也待过很多年。在人们印象中,夏天的重庆被称为“火炉”,重庆的确很热,但我感觉还可以适应吧。我来重庆后,就着力改善学生的住宿、食堂和教室的环境和条件,现在重庆大学所有的学生宿舍都安装上了空调。当学校具备了这些优良的条件之后,也就不那么热了,所以请大家不必为之担心。

重大,绝非一所工科大学那么简单

《高校招生》:就职重庆大学两年来,您对重庆大学的认识有了哪些变化?

林建华:来重庆大学工作后,才逐渐发觉这所大学也是一所很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学。我特别震撼的是,1929年建校伊始就有三名国内大师和三名海外学者当年共创重庆大学,他们几乎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指了指身后墙上悬挂的六位大师的照片)。为了振兴当时川东的高等教育,他们在重庆大学建校宣言里面对未来的重庆大学做了很好的描述: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报导社会。这16个字的大致意思是国家和地方的发展都需要人才,而重庆大学的任务就是培养这些人才,这也是重庆大学早期的办学思想,现在我们称之为办学理念。对比现在一些皮毛化、表面化、功利性的办学思想,那时候的办学思想就呈现得更加深邃。当时的这些教授已经知道高等教育对国家、民族发展的意义,以及对学校的定位和学校在社会中将会起到的作用。

重庆大学从1929年建校,仅仅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到1942年时就被确定为“国立重庆大学”,已然是一方学术和人才培养的重镇。而且当时重庆大学的学科规模和布局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中,都是最齐全的。实现了重庆大学成立时宣称“以西南交通最便之域,文化输入首当之冲,货殖素号殷邦,冠盖夸于列郡,当有完备弘深之大学一所。”这个目标。上世纪40代初期的重庆大学,就有了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商学、医学等6个学院,23个系的完备规模布局。与此同时,学校还汇聚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学者,所以说重庆大学所具备的深厚、优秀的底蕴使她具备了独特的竞争力。

我认为一所大学的学科数量可以很快建立起来,而文化底蕴是不可能短期就可以建立的,所以这也是重庆大学的特别之处。

《高校招生》:据悉,重庆大学专门筹建了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这在国内以工科为主打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并不多见。

林建华:要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文科不能少。一般而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发展基础人文社会科学比较困难,而重庆大学目前的文科学院主要以应用文科为主,包括法学学院、新闻学院、商学院、艺术学院等,在基础文科方面几乎为零。因此,我们的发展方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是调整现有学院的学科结构,明确和界定学院内专业的方向和领域;另一个则是聘请了一批顶级的文科学者来组建跨学科、综合性的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在这个研究院的前期筹备阶段,我们就聘请了纽约大学东亚系的系主任张旭东来担任院长,也有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文科学者作为兼职教授。一方面希望用这个高水准的学术平台来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汇聚于此,最终的目标就是建成基础的文科体系;另一方面就是做学术研究,为服务、活跃地方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在这方面的效果已经开始呈现,比如校园里每天都有很多名家讲座,有时候讲座现场听众爆满到连坐的地方都没了。

在依托这支团队的基础上,我们也开始积极探索在传统工科大学里推进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探索高水平文科基础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博士生训练的路径。最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秋天,重庆大学的文科实验班――博雅学院,将招收首届本科学生。

《高校招生》:在重庆大学BBS论坛上,有网友称您是重庆大学自1982年以来,30年的时间里,第一次由非重大校友担任校长。他们说您的到来将开启重庆大学发展的新篇章,迎来新的春天。对此,您怎么看?

林建华:学生和老师们对一所大学的校长给予很高期望是可以理解的。我觉得各种文化的交融对办好一所大学非常重要。我被任命为重庆大学校长,我想这应该是学校的主管部门――教育部,基于重庆大学的发展,以及让不同学科的大学领导能够在不同大学互通交流的考虑。不同学科类型的大学领导交叉治校,就会有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学校的发展,也能使学校的发展思路和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宽,这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化学给予的,是受益终身的思维习惯和方法

《高校招生》:大学本科您学习的是化学专业,不管是后来选择读研深造还是在担任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期间,您都在跟“化学”打交道,是什么力量激发着您对这个专业的持续热情?

林建华:高考志愿填报时,化学专业是我自己选择的,因为中学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这门学科了。

1972年我上中学的时候,整个年级的学生也不多,就七八十个人,大家和老师的关系也特别好,因为离家远就住校,中午吃完饭我就去老师的办公室聊天。那时候,化学这门学科大家都觉得难,因为和物理、数学的学科特点和体系不同。所以第一次测试的时候,大家都没及格,我就去请教化学老师,他说你得背化学,至少周期表、元素得掌握透彻。听完老师的建议后,我对化学的领悟力开始强起来,化学成绩也越来越好,后来我就被推举为化学科代表。因为和化学老师关系好,有一次,老师就叫我跟他一起把火药枪和步枪改造成一支新的猎枪,然后我就跟着老师做火药、枪膛引火……弄完之后,就跟老师骑着车子跑了很远去打猎。当发现目标,于是瞄准射击,只听“轰”地的一声,子弹却在目标前十几米就停下了,根本没打着猎物,辛辛苦苦捣腾猎枪就这样“完”了,很遗憾,只能作罢!正是通过这些经历,让我对化学产生了最原始的、浓厚的兴趣。还有一个例子,我在中学教书的时候,由于教的是化学,当时学校有一些化学实验仪器,但没人知道怎么操作,我就想办法找到相关书本,一个人就按照书本上说的开始琢磨。于是尝试着用仪器制氯气,当时实验室也没什么通风设备,当那个氯气产生后,由于强烈的刺激气味,把同学们一个个都熏得跑出了教室(大笑)。由于氯气本身有毒,所以我当时也是冒着险在做,而支撑自己敢于去冒险的也是对化学的好奇和兴趣。

《高校招生》:现在有人说化学是基础学科里面的专业,就业不好,在您看来,化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怎样?

林建华: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它是构建许多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内容,比如材料、生命科学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另外,它在整个理工类学科中,还处于核心的地位。

化学是研究分子的一门学问,也是唯一一门可以创造、发现新的物质、新的分子的一门学科。我们许多学科要用到的材料物质、生命体,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去研究、发现、创造。化学还体现在它很强的基础性,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影响很大。对此,我有个建议,对一个要做生命科学研究的学生,必须要打好化学基础;对那些想要做材料、应用药物领域研究的学生,必须要打好化学基础。其他学科就其实际的应用性来讲,往往找不到直接的途径来实现,但化学却表现出了很强的、广泛的应用渠道,所以,当学好了化学这门专业后,其实可以进入到很多不同工作领域。

《高校招生》:对于可能会选择类似于“化学”这样基础学科专业的考生,您有哪些建议?

林建华:我觉得,这要根据考生自己对今后个人发展的规划和预期来进行选择,目前一些考生在选择专业方面,主要会有两个方面的考虑,比如一些想尽早进入社会,想毕业后直接就业的考生,你可以去选择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比如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室内设计、财务、会计之类的专业;对于那些想在基础领域,或者是应用型学科领域想要做得比较好,比较高端的话,就可以选择诸如物理、化学、数学、历史、政治等专业。如果考生进入大学后能把物理、化学、生物这几门课的基础打好,一方面学习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一种科学思维的习惯和方法,当掌握好了这些科学习惯和方法,就可以很好地转移到其他领域。

社会总在变革,大学的宗旨却抱定不变

《高校招生》:“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是重庆大学的校训,相比国内的其他大学,其用词显得十分朴素。怎么去理解这12个字对于重庆大学的特别寓意?

林建华:前段时间,有不少人说重庆大学的校训已经很老套了,得改,这样才能和现在社会发展的节奏和潮流合拍。现在好多大学的校训都在使用“团结、创新、求实、奋进”,但我始终认为学校的“十二字校训”所体现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它所包含的内涵也是十分深厚的。前不久我曾在学校庆典上阐述过我对这12个字校训精神的理解,当我们提到“耐劳苦、尚俭朴”这6个字时,大家可能会说这跟大学搭不上边啊,分明讲的是有关消费观的事情,但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观念和文化。

比如说,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不太好的潮流――铺张浪费,有些人喜欢投机取巧,以为这样就能达到某种目标。而我们的校训就针对这样的现象提出来一种有关人的发展,人的成长的一种内在要求和约束,等我们的学生将来发展了,有钱了,更有必要把这种尚俭朴,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坚持下去。越是在我们社会发展比较快、各种思潮变得纷繁复杂的时候,这种校训精神越是变得越珍贵。

大胆的尝试,把“学院”统筹到“学部”之中

《高校招生》:对于重庆大学,很多人觉得她的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有名,但并不知道其实重庆大学还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林建华:考生和家长对于重庆大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建筑学”“土木工程”这些专业上,可能是受到房地产、工民建筑这个行业的影响比较大,对这些专业很亲睐,这可以理解,但有些狭隘。

说到重庆大学的建筑学类专业,的确非常好。但是,因为院系划分过细,彼此之间合作不畅,人才培养与实际脱节。为此,我们成立了建筑学部,在学术事务和人才培养方面把建筑城规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全部划归到“建筑学部”下统一管理,以前不同学院就成为了“一家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打破了早先学院间存在的壁垒,实现了不同学院下跨专业的学习和跨专业间的课程设置,而在建筑学部下的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在学习上可以互相交流沟通,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专业知识面很有好处。在最近的两年的时间内,学校经过了大量院系调整和整合,形成了“四部两院”的架构格局。

除了建筑和土木工程专业以外,重庆大学的其他工程类专业也非常不错,这些工程类专业和制造行业是紧密联系的,而且现在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也是非常旺盛的,在机械、材料、电气等大类专业实力也比较强势,它们属于比较传统的一些专业,所以并没有成为热门专业。比如采矿工程、软件工程、车辆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管理、城市规划、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理工科专业都是部级特色专业,而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文科类专业也非常有特色,实力不错。

《高校招生》:重庆大学历年的就业情况怎样?

林建华:作为全国高校中较早实行产学研结合、教育部直属高校第一个成立大学校董会的大学,重庆大学拥有包括中建总公司、五粮液集团、长安集团、东方电气、柳工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32家校董会成员单位,同日寸与微软、IBM、罗克韦尔、西门子、中国核物理研究院等国内外著名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学实验室40余个学生实习基地200余个,为学生买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多年来各专业的供需比平均在1:5左右,部分专业达到1:10以上。近年来在全国就业异常严峻的形势下,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每年毕业生中有近30%直接升入本校或国内外名校就读研究生,70%左右直接就业进入国内知名企业如中石化、国家电网、华为、中兴、长安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如IBM、HP、APP等,以及银行证券如国内各大银行、渣打银行等等。

主动走出去,做好“大学联盟”文章

《高校招生》:2011年,由重庆市内的6所大学共同构成的大学联盟成功组建,作为此联盟的发起者,重庆大学为何要发起并出力组建这支大学联盟?

林建华:我到重庆大学工作后不久。就有了要建立这个联盟(编者注:该联盟全称为重庆市大学联盟,由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等六所高校联合组成)的想法,经过半年多的论证和多方的支持和协助,2011年6月这个联盟得以正式成立,重庆大学是这个联盟的发起者。当时之所以要发起并建立这个联盟有几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想怎么去共同提升重庆地区高校的教育水准和质量,我发现在重庆市除了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外,其他多数高校都是专业性、行业性比较强的高校。即便是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这两所综合性大学,两校之间不少学科也是欠缺的,所以彼此互补性很强。

想要提高重庆的高等教育和重庆大学的办学水平,大家就必须联合起来,比如说重庆大学非常想发展生物医学方面的、比较前沿性的学科领域,但苦于重庆大学没有医学学科。巧的是,在重庆的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在这方面有很强优势,我们就可以和他们一道来做成这个事。目前重庆大学已和第三军医大学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院,这个学院的定位很高,预计在3-5年之内,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国内最好的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学科之一,在10―15年之内,建设成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国内最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我觉得,中国的高等教育要提升到一个高度,不能仅仅在自己的大学里做文章,要主动走出去,联合其他高校合作办学,意义也很重大。当然现在许多高校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比如重庆不少高校隶属于重庆市教委,我们则隶属于教育部,这些部门对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做了很多事情,但有些事情则是靠大学主动去做,主动去承担起对社会育人的责任。我们学校主动去把这个事情做了,对我们本身的发展也是大有好处的。

虽身处西部,办学却很国际化

《高校招生》:随着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的进一步深化,目前不少考生和家长也十分关注大学学生的深造和留学情况,请您介绍下贵校在这些方面的政策。

林建华:重庆大学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并为学生提供短期访学、交流学习及海外实习等机会,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学习。目前,已与美、英、法、德、俄等30多个国家的116所知名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目前主要有“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由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CEAIE)、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CCIEE)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AASCU)于2001年3月共同建立并管理的新型中美高等教育双向交流与合作项目。该计划包括了美国特洛伊大学、美国鲍尔州立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美国东华盛顿大学等近20所高校。还有与美国密苏里大学的“2+2、3+2”培养模式。

重庆交通大学怎么样篇4

惜才,男子心系助寒门学子

2005年2月初的一天,齐齐哈尔市的建材商店老板房庆林偶然中登陆了一个爱心助学网站。在论坛里,他看到一个名为“梦想”的21岁男孩发的帖子。大意是说,酷爱音乐的他上一年9月,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因为家境贫困,第二学期上万元的学费、路费、生活费还没着落。如果筹措不到钱,他将难逃辍学的命运,所有的梦想都将成为泡影。

房庆林心里涌上一股酸楚。时年49岁的他出生贫寒,高中没毕业就辍学打工,2003年凭着努力,开了一家建材商店。因为他缺乏管理经验,文化又不高,生意一直勉强维持。

但房庆林是个有着菩萨心肠的人,看到“梦想”由于没有钱而面临辍学,不由得替“梦想”惋惜。善良的本性促使房庆林做出了决定:主动联系“梦想”,尽自己所能帮他把大学读下去。

房庆林在发帖人资料里找到了“梦想”的QQ号,互相加了QQ后,两人聊了起来。“梦想”告诉房庆林,他真名叫徐鹏,家住齐齐哈尔市龙沙区,父母都是下岗工人,无力供他读书。现在学校放假,他正在家中照顾生病的父亲,等到3月下学期开学,他不打算回学校了,准备找地方打工,赚足学费后再返校读书。

房庆林感慨万端。现在,在贫困大学生群体中,像徐鹏这样不向父母和社会伸手、要靠自身努力赚学费的人不是很多,这就是勇气和骨气啊。这样的贫困大学生值得帮助。想着,房庆林以长辈的口吻说:“孩子,我很钦佩你,你来我这里一下,我们见面谈吧。”徐鹏勉强答应了。

见面后,徐鹏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房庆林。房庆林接过一看,是一张中国音乐学院的“缴费通知书”,上面说明如果再不交学费,徐鹏将被勒令退学。

攥着那张“缴费通知书”,房庆林向徐鹏讲述了自己因家贫而辍学的事情,并表达了想要资助他读书的愿望。徐鹏连连摆手说:“房叔,你赚点钱不容易,我怎能向您伸手呢?”房庆林正欲说服他,忽然来了个客户要买水泥,只好起身忙起来。看见房庆林和一个伙计扛着水泥袋给客户装车,徐鹏急忙走上前说:“房叔,让我来替你吧。”随即他从房庆林肩上将水泥袋接了过去……

客户走后,看着徐鹏累得气喘吁吁的样子,房庆林的眼眶湿了:“你是个好孩子,我心甘情愿帮你,你就别推辞了。我这也是为社会献爱心嘛。”徐鹏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给房庆林鞠躬说:“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我会好好读书,将来一定报答您……”

其实,在决定资助徐鹏读书这件事情上,房庆林还是比较慎重的。为了查看徐鹏家是否真的贫困,房庆林打听到了他家的住址,在几天后突然造访。那是一间很破旧的平房,敲开门,房庆林看见徐鹏正坐在床头,给躺在床上的一个瘦弱的男人喂饭。环视四周,家里只有几样简单的家具,一台破旧的电视机。

看见房庆林,徐鹏有些尴尬地向他介绍了自己的父母。原来,他的父亲由于脑溢血的后遗症已经偏瘫在了床上,母亲也下岗了。听说房庆林是想要资助儿子上学,徐鹏的父亲用含混不清的声音说着谢谢,母亲则抹起了眼泪……

房庆林心里有些酸涩,这样的家、这样的孩子多么需要帮助啊。从徐鹏家出来,房庆林直接去银行取出1万元,然后又返回徐鹏家,把钱交给徐鹏:“孩子,这些钱你先交学费,剩下的给你爸妈买点好吃的,以后我会继续帮助你。”

“恩人啊……”,徐鹏的母亲要给房庆林跪下,房庆林急忙搀扶起她,说:“只要孩子将来能有出息,我花点钱,高兴。”

贪婪,学子摒弃梦想索善款

2005年,徐鹏到了北京。他先是在一家小旅店租了个床铺安顿下来,然后每星期三次,去中国音乐学院听大课。

其实,徐鹏没有跟房庆林说实话:他并不是中国音乐学院的正式学生。1984年出生的徐鹏从小就热爱声乐。2004年,他报考了中国音乐学院,结果名落孙山。向往音乐殿堂的他为了得到父母的赞同,干脆跟他们说自己被录取了,跑到北京成了“北漂”一族。由于家贫,徐鹏不忍心向父母伸手要钱,在北京期间,他除了去音乐学院“走读”听课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为生存奔波上面。他在水站帮人送过水,在市场帮人卖过货,还在建筑工地上当过小工。然而赚到的钱去掉听课费,也只够住地下室和买方便面用的。即使生活这么艰苦,徐鹏仍旧没有放弃追求音乐的梦想。

一晃,徐鹏到北京将近一年了,可无论他怎样吃苦耐劳,日子过得仍是捉襟见肘,常常连听课的学费都交不上。回到齐齐哈尔后的徐鹏在上网时,偶然进入了一个爱心助学网站,发现里面有许多热心人士助学的事迹。于是他以“梦想”的名字发了个帖子,内容中干脆把自己说成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大学生……他做梦都没想到,看到帖子的房庆林会主动联系他。起初,徐鹏既不敢相信真的有这么善良的人可以帮助自己,又不好意思平白无故地接收人家的资助,于是他对房庆林说了许多推辞的话语。后来发现房庆林资助意愿非常真诚,感觉这是自己追求音乐梦想的一个机会。所以,他花钱伪造了中国音乐学院的“缴费通知书”。果然,房庆林不但相信了他,而且出手大方,一次就给他1万元。

有了钱,徐鹏赶紧交上了听课的学费。剩下的钱,他游览了一直没有去过的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五个月后,房庆林资助他上学的1万元所剩无几了。

钱花光了,徐鹏又想到了房庆林。于是他多次给房庆林打电话,向“房叔”汇报学业。每接到徐鹏的电话,热心的房庆林都要问到他的生活,徐鹏忍不住婉转地说起自己的困难。心底善良的房庆林赶紧安慰他:“没问题,有困难我们一起面对。”随后,又一笔1万元就打进了徐鹏的银行卡里……

之后,房庆林每月都往徐鹏的银行卡里打款,算是供给他的学费和生活费。最初拿到房庆林资助的钱时,徐鹏还能按时去上课,也比较注意花销上的节俭。可时间长了,房庆林的资助款源源不断,他的心变得浮躁了,甚至感觉心安理得了。他对房庆林也不再客气,经常向房庆林念叨自己某某方面还需要花销。而房庆林也不含糊,平时500元或1000元地给他,最大的一次给了他4万元。不劳而获的境遇,不但改变了徐鹏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信念。他索性不再听课,也不再打工,而是开始游山玩水。此时,徐鹏身上已经不见了为音乐梦想而刻苦奋发的影子,相反的,享乐贪婪的私欲在他身上不断地滋生和泛滥。

2007年初,徐鹏认识了一个生意人张胜,听说他资金短缺,徐鹏便以有钱人的姿态提出来入股。得到张胜许诺后,徐鹏马上给房庆林打电话,说他要去某文工团实习,需要一笔资金。不久,房庆林给他的银行卡里打进来7万元。徐鹏将这笔钱投到张胜的店里,成了这家店的股东。

几个月后,徐鹏该“大学毕业”了。他想,如果就这么回到家乡,不但脸面无光,无法向家人交代,而且房庆林也会中断对自己的资助。此时,房庆林简直成了徐鹏便捷的提款机,而徐鹏则变成了一个不择手段榨取善款的大骗子。

徐鹏先是给房庆林打电话“报喜”:“房叔,我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了,现在被中国武警文工团录用了,刚刚报到,不能回齐齐哈尔看你了。您老要多保重啊。”房庆林高兴地说:“在部队文工团好好干,你有了好前程,我的心血也就没有白费。”

过了几天,徐鹏在一家文艺用品商店买了一套军装式的演出服,然后穿着它到照相馆拍了几张彩照,把照片寄给了房庆林。手捧徐鹏穿着“军装”的照片,房庆林感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为自己的捐助行为深感骄傲。

见房庆林对自己深信不疑,徐鹏又开始实施更大的计划。7月的一天,他给房庆林打电话说:“我现在成了团里的优秀演员,准备在厦门大剧院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只要我的专场音乐会能够举办,一场演出就会收回100多万元,到时候,投入的资金完全可以收回来。这也可以算作商业行为,你看看帮我拉点赞助吧。”房庆林沉吟片刻,说:“赞助我是拉不来了,我没有那些关系,不过我可以想法帮你借点钱,你的专场音乐会结束后,把钱还给我就行了。”

变味,亲如父子的两人对簿公堂

房庆林并不是富有的人,他把做生意赚的钱一半都资助给了徐鹏。本来,房庆林雇了三个帮工装卸货物,为节省开资,他辞掉了两个,把自己当小工使唤,每天肩扛背驮地忙活,累得筋疲力尽。而且,自己资助贫困生读大学的事,他从未向妻子和儿子讲过。眼下,为了帮徐鹏举办专场音乐会,手头拮据的他只得以进货为名,向妻子求援。

房庆林的妻子汪秀莲是个家庭妇女,没有多少文化,平时从不过问丈夫生意上的事情。以往,房庆林赚到钱都交给汪秀莲,由她保管。这次,听说丈夫进货没钱了,汪秀莲感到奇怪,丈夫好长时间没有拿钱给家了,怎么还向自己要钱呢?虽心存疑惑,但汪秀莲还是拿出10万元积蓄交给了丈夫。

房庆林当天就把这10万元汇到了徐鹏的银行卡里。徐鹏拿到钱后,一部分投到了他和张胜合伙开的商店里,一部分被他挥霍掉了。

过了一段时间,房庆林忽然接到了徐鹏的电话:“房叔,音乐会的事情还得往后拖,现在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但厦门那边剧场又重新装修了,把计划打乱了。而且人家还要追加8万元的租场费。我前期已经投入那么多钱了,如果半途而废,不但我的前途完了,原来投进去的钱也得打水漂。房叔,怎么办啊?”

房庆林也没想到情况会是这样,他安慰徐鹏说:“别急,事情既然到了这一步,就得咬牙挺着,不能前功尽弃。钱的事咱们再想想办法,音乐会一定要办。”随后,房庆林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元,又将自己刚收回的货款拿出来,凑够了8万元,给徐鹏汇了过去。

然而,令房庆林没想到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徐鹏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说音乐会要延后,而且不断地向他要钱。从2007年到2009年末,徐鹏所说的个人专场音乐会一直没有举办。

2010年1月初,房庆林发现徐鹏已经快一个月没给他打电话了,不觉有些纳闷:这孩子在忙什么呢?怎么不联系我了呢?房庆林心里有些挂念,便主动给徐鹏打电话。谁知,徐鹏的手机已经停机了。房庆林去徐鹏家里打听,徐鹏的母亲说,儿子已经很长时间没和家里联系了,他们也正在找儿子呢。

徐鹏突然失踪,让房庆林心里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他粗略地算了一下,在五年时间里,他资助徐鹏的爱心款存根有百余张,款额高达67万元,其中仅为徐鹏所谓的音乐会投入就达20多万元。房庆林自己都吃惊了,徐鹏向自己要这么多钱干什么用了?

为了查清徐鹏的真实情况,房庆林一路风尘来到北京,直接去了武警文工团。文工团负责人告诉房庆林:“这里根本没有徐鹏这个人,也没有演员要在厦门举办音乐会。”面对这意外的结果,房庆林并不死心,随后又来到中国音乐学院。然而,中国音乐学院学生处的老师翻遍2004年以来的所有学生名册,也没有徐鹏的名字。房庆林这才确信自己上当受骗了。

房庆林从北京赶回齐齐哈尔后,立即向公安局报案。不久,徐鹏就因涉嫌诈骗被捕,他对诈骗房庆林67万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房庆林得知徐鹏一直是在欺骗自己后气愤不已:“我不奢求他对我有什么回报,只希望他有个好的将来,哪想到他竟利用我的善良诈骗了我那么多钱,这太让我寒心了。以后再献爱心,可得把眼睛睁大了。”房庆林的妻子听说这个实情后,气得生病住进了医院,逢人就说:“老房真是个傻子,不调查清楚就随便给人钱。做好事我不反对,可他怎么做了这么糊涂的事呢?”

2010年10月,法院对此案开庭审理。庭上,徐鹏对自己的诈骗行为表示深深的忏悔,然而法不容情,等待徐鹏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

编后语:做慈善被人骗是一件挺让人伤心的事,因为它动摇了我们“好人有好报”的传统信念。如今的社会,慈善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帮助,还多了很多的形式,所以,做慈善不仅要一颗善良的心,也要多一份智慧。无论怎样,心安理得地生活仍然是我们普通大众的追求。

重庆交通大学怎么样篇5

同学们又来报告了,“庆杰用水喷我的头。”“庆杰踩到我的桌子上去了。”“庆杰又买零食吃了。”|……

同学们的报告声不绝于耳。在班上,庆杰确实是个“人物”,班上无时不有他的事。今天,在献爱心活动中,他捐献了6.1元,我写上了7.1元,他在旁边看见了,说:“老师,我是捐6.1元。”我边改过来边笑着说:“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喜形于色。

不一会儿,有同学说:“庆杰又捐一元了。”这时,我把这份工作转交给班长梅清和副班长红丽,我对她们说:“给他记上。”不一会儿,又有同学报告说:“庆杰又交一元了。”我心里纳闷着。旁边的同学像看透我的心思似的,说:“庆杰身上有二十多块,他说他要一块一块地交。”

“是吗?这是为什么?”我奇怪了。

“不知道。”同学们都摇摇头。

放学之际,班长又跑来说:“老师,庆杰又捐五元了。”

“把钱拿给我。”我说。

梅清把钱递给我。

下午,我上第一节课。我一走进教室,把钱放在庆杰面前,郑重对他说:“好好地想一下,你早上是怎样捐款的?捐这些钱是献爱心,还是向同学炫耀你多有钱。”他先是一怔,随后不好意思地笑了,揉捏着桌子上的五元钱。

我对他说:“如果你是真诚地想帮助同学,老师接受你的捐款。如果你是在向同学炫耀你很有钱,下课后,你就把你捐助的这些钱拿回去。你好好想想,下课后来找我。”

说完后,我开始上课。

下课后,庆杰悄悄地来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交钱。”说着从口袋摸出20元钱。我问他:“真的想帮助人?”

他点点头。我看着他,他那虎溜溜的眼睛微含着笑,那如用神刀雕刻出来的天使般的脸庞红润、白晰,露出歉意而又友好的表情。

我拉他过来,摸着他的头,对他说:“老师就知道你是一个善良、很有爱心的孩子,可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露出腼腆的神情,咧嘴一笑,说:“我要捉弄他们。”

“为什么要捉弄他们,他们怎样得罪你啦?”我故作惊讶。

他扭过身子,忸怩作态,半天不吭声。

我紧追不舍:“是怎么回事?”

他嘴角嗫嚅着,半天才低声说:“他们总是报告我的坏话。”

我作释然状,大声说:“报告你的坏话是他们的错。可在这事上就是你的不对啦,堂堂男子汉,胸怀宽广,怎么能把这些小事搁在心里,然后找机会来报复人家。再说,报告你坏话,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错,你可以找老师理论,这下你总该相信老师吧,是不是?”

他看着我,不吭声。

我继续说:“在这件事上,你好好想一想,在捐资的过程中,我们班有五十几个同学,老师让梅清和红丽负责。她们俩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要收钱、记录、汇总,已经够忙的,如果班上五十多个同学都像你这样,三番五次地交钱,那她们什么时候才能做好这件事呢?”

他的头压得低低的,一句话也不说。

我又说:“我们捐资是为了帮助人家,是在做一件善良的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那边人家生病了,等着钱用,像你这样做,能把钱很快地送过去吗?不能把钱很快送过去,病人就得不到及时治疗,说不定还会延误病情。这样,不是把好事变成坏事了吗?”

他低垂着头,脸上明显地写着悔意。

我停了一下,扶起他的头,以和缓的语气对他说:“这一次你捐献了二十几块钱,班上就数你捐的钱最多,这说明你是一个大方又富有爱心的孩子。以前的事我们是做错了,但是能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今后我们就拿出实际行动,好好表现,证明咱们庆杰不但有爱心,而且是一个有能力、明事理的孩子,好不好?”

他笑了,使劲地点着头。

我说:“如果老师让你帮红丽登记捐款的名单,有信心做好吗?”他忙不迭地点着头,连声说有。

我说好了,去上课了。他便像小鸟似的轻快地跑出办公室。不一会儿,又很快地跑回来,从兜里掏出早上交的五元钱,欢快地对我说:“老师,这一次我全交了。”

[案例感悟]

一、宽容和理解,缩短师生的距离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你若爱孩子,你就应该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因为理解和宽容之间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在捐款的过程中,庆杰恶作剧般地捐了四次,我心中虽然气恼,也批评了他的做法,但并不是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他,而是严肃地让他反思自己的行为。当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带着悔意来到我的身边时,我耐心地通过假设、分析、比喻等方法,通过语言、表情、动作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信任,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效果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唤醒、发现,树立学生的信心

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教师的使命是唤醒和长期维持孩子的这种愿望。在班级中,庆杰是一个好动、调皮的孩子,但仍不失为一个好孩子,诚实、大方、富有爱心,而且知错能改。当他犯错时,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事论事帮助他从自身内部寻找原因,让他明白做错事的危害性,但这一些都是建立在老师相信他是一个“善良、富有爱心”的孩子的基础上,尽量从心灵上去触动他,依循着他的本性,引导他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激发他的自信心,让他拥有更多做事和改正自身缺点的热情。

三、提出、指正,确定前进的方向

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禅师和他的弟子来到一片荒野上,问有什么办法能除掉这里的杂草?有的说用铲子铲,有的说洒上石灰,有的说连根拔起,有的说用火烧。禅师没有评论,只说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只见昔日的荒地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禅师告诉弟子,除掉旷野中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同样,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一个坏习惯,最好的办法是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本案例中,当庆杰知错想悔改时,我对他“委以重任”,帮忙登记捐款名单,让他再次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同时,对他的行为也起着督促引导的作用。

[结语]

重庆交通大学怎么样篇6

这位领导的感触,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目前,全市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开放是重庆的短板。但这块短板究竟短在何处?表面上看,是短在经济上,特别是短在外贸和利用外资这些指标上。其实,真正的短板是我们的思想。

仔细梳理,在开放方面,我们至少有三块思想短板。

一是无知。尽管改革开放30年了,重庆开埠的历史也有100多年了,但依然有不少干部不能睁眼看世界,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丝毫感受不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他们以为开放只是沿海的事,是特区的事,在本地最多是领导的事,是外经委的事,与自己的工作没什么关系。特别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于世界贸易规则和经济全球化等基本知识,连ABC都还不太清楚。无知便无为。因此,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首先要在全市各级干部中深入开展开放知识大普及活动――甚至可以说是“启蒙活动”,从ABC学起。只有对当今的世界有深入认识,对世界贸易的基本规则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等有深刻认识,才能睁眼看世界,才能真正看清世界。

二是畏难。也有一些干部,他们能够睁眼看世界,甚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有着深入的了解,写文章、讲道理、提建议头头是道,但就是在行动上前怕狼后怕虎。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波涛再怎么汹涌,也涌不进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重庆离大海远着哩。招商引资,特别是招外商、引外资,尤其是世界500强那些大个儿,怎么可能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落脚呀?他们认为,重庆地处内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功能等比较差,目前还无条件大规模引资。其实,基础差一点,说明成本低,发展晚一点,说明前景广,这些,精明的外商怎会看不清楚?再说,经过直辖10年的发展,重庆的基础设施早已今非昔比,我们完全可以挺直了腰杆,向任何世界一流企业的老板招手:“Welcome to Chongqing!”那些看得清世界却看不清自己的干部,在“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中,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好好找找自己的比较优势,壮壮胆。

三是盲目。还有一些干部,他们熟悉世界贸易规则,思想很解放,但在招商引资上存在好高骛远、崇洋“美”外的思想,非外商不招、非外资不引。他们不是不能睁眼看世界,而是眼睛只盯着世界看,对内商、内资视而不见。这说明他们对开放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开放既是对外开放,也是对内开放。对这些干部来说,很有必要树立两个观念:“重庆以外都是外”――凡是重庆以外的商人,都是外商;“财资以外都是外”――凡是财政资金以外的钱,都是外资。不管外商内商、外资内资,凡是有利于重庆科学发展的,来者不拒,一视同仁。有了这样的胸襟和气魄,“开放重庆”方能名副其实。

重庆交通大学怎么样篇7

一、设置生活型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数学内容,学生会觉得数学原来并不神秘,甚至有一种亲切感,数学学习的兴趣就一下子激发起来了。

比如,在学习《矩形的判别》一节时,可以提问:我们教室门是什么特殊形状的?木匠师傅一般只用卷尺来测量,他怎么就能保证做出来的门就是矩形呢?要是只有一根够长的绳子,能判断出来吗?这时,知道方法的同学也就知道了矩形的判别,不知道方法的同学就急着想知道,教师的目的就达到了。9月30日数学课,我说今年国庆节是星期四,你知道明年国庆节是星期几吗?同学们有的在猜,有的在谈论,但是得不出答案。我说还是让数学告诉你们吧!一个星期七天,2011年2月平,从今年国庆节到明年国庆节有365天,

365÷7=52……1

所以明年国庆节是星期五。接着因势利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真是太有用了,必须学好数学!

二、设置故事型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的提出的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识。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商末尾有零的除法》时,运用媒体创设情境,讲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一天,猪八戒带着20只小猴子到果园去摘了90个桃子,然后对小猴子们说:“90个桃子你们20只来分,每只分4个,剩下一个就给俺老猪吧”。他怕小猴子们不相信,就列了一道算式(9÷2=4……1),小猴子们信以为真,就各自拿了自己的桃子高兴地吃开了。直到孙悟空赶来,才戳穿了八戒的骗局。同学们,你们知道聪明的孙悟空是怎样发现八戒的骗局的吗?这样引入新课,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童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非常集中的主动去研究商末尾是0的除法计算方法。

三、设置实践型情境

华应龙老师有一节经典的课“分数的再认识”,他是这样设置情境的:

播放动画――大头儿子的难题。

(旁白:天热了,小头爸爸到商场买凉席。到了卖凉席的柜台,他遇到麻烦了……于是给他的大头儿子打电话。)

小头爸爸:儿子,我忘了量床的长了,你找把尺子量一量床有多长。

(旁白:大头儿子在家里找来找去,就是没找到一把尺子,怎么办呢?(停顿)突然大头儿子想到了个好主意。)

大头儿子:爸爸,你今天打领带了吗?

小头爸爸:打领带?哦,真是个聪明的大头,快量吧!

(旁白:大头儿子拿来一根爸爸的领带。他用领带一量……嘿,巧啦!床正好是两个领带长。)

大头儿子:爸爸,床是两个领带长。

小头爸爸:儿子真有办法!我知道了。儿子,再量一下沙发的长吧!

(旁白:大头儿子再用这根领带去量沙发。唉,沙发没有一个领带长。怎么办呢?)

师:沙发没有一个领带长,怎么办呢?你有办法吗?

生:用分数来表示。

师:好主意!怎样创造出分数呢?继续听――

(旁白:大头儿子把领带对折来量,唉,沙发比对折后的领带长一些。大头儿子再想办法,他将领带再对折,量了三次,还是多一些。大头儿子把领带再对折,一量,巧啦,沙发正好有7个这么长。大头儿子真高兴啊!可是,他再一次碰上难题了。)

大头儿子:(自言自语)床是2个领带长,现在我怎么跟爸爸说沙发是多少个领带长呢?

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设置问题型情境

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100万有多大》一节时,设置以下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比较大的数,多媒体展示,

1.200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数已达12.3亿。

2.据统计全世界有3亿多球迷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了中国与巴西的比赛。

3.某大学的总面积约为17.4万平方米。

4.世界首富的总资产有540亿美元。

5.据统计,某年蝗灾中估计有上亿只蝗虫。

这些生活中的数据实例包含了很多很大的数字。为什么我们称他们为大数字?具体的100万有多大呢?今天我们将通过活动来体会这些大数到底有多大和他们所表示的意义。

当然,设置情境的方法远不止这么几种,再说课堂引入也并不是都要设置情境,比如复习旧知的方法。但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2]《上好课应知应会》

重庆交通大学怎么样篇8

四川音乐学院院长,作曲教授,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四川省政协文体医卫委员会副主任。

“川音出了个李宇春。”

“李宇春得了超女总冠军对于川音意味着什么?”我问敖昌群第一个问题就非常敏感。

“不管别人怎么议论,我认为李宇春拿总冠军是好事。这毕竟是四川音乐学院教学成果的具体体现。当初成立通俗音乐专业,就希望10年内能诞生一个明星,不敢说是巨星。但提前6年实现了。”敖昌群的高兴劲溢于言表。

“李宇春不仅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在全世界都有影响,这就等于扩大了四川音乐学院的知名度。说实在点的,现在每年有七万人报考我们川音,光报名费收入就过千万。最主要的是我们可以从35个考生中择优选拨一个人入学。”

还有,我到英国访问,开展校际交流合作,跟对方介绍四川音乐学院,人家礼貌客气,但一提及是李宇春就读的学校时,人家反应非常强烈,合作的事很快就谈妥了。我院党委书记到联合国访问,接待的宫员得知这些人来自李宇春的学校,高兴得马上要与书记合影。在日本,我们提及川音的‘二李’,一个李云迪,一个李宇春,一下就和人关系近了,事也好办了。”

我问:“你刚才提到李云迪,你们还出过陈萨、宁峰(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第一名),通俗和高雅,占全了,做为院长,两个行当你怎么平衡的?”

敖昌群说:“很简单,按照各自的规律,用科学,系统的方式来培养人才。像钢琴小提琴历史长了,有一套严谨的培养人才的路子,而对通俗音乐,我们首先明确一个观念,通俗音乐的受众就是人民群众。作为专业音乐院校不应对这个领域熟视无睹,不应该把自己和大众的需求对立起来,应该积极地参与进去,发挥专业音乐院校的作用。事实证明,我们开办通俗音乐这样一个专业,后又提升为通俗为音乐学院,提高了通俗音乐从业人员的素质,又使得我们人才的培养有一个连续性。去年,国家金钟大奖,首次搞通俗歌手比赛,我们又拿了两个金奖,加上王铮亮、谭维维、何洁、魏晨等等,我们年年都能出人才。当李宇春刚夺冠时,有人预言昙花一现。但五年过去了,李宇春仍很火,她的出场费仍是国内最高,且没有负面新闻。而且据说演电影《十月围城》还不错。因为她在川音读书时,除了演唱的技能外,她还学了视唱练耳、和声、乐理、舞蹈、戏剧等课程。我们通俗专业舞蹈课戏剧表演所占比例不大,李宇春就自己跟舞蹈,戏剧专业的同学上课。所以她在舞台上,银幕上的表演都是通过学习而来的。我院系统科学的专业教学对于大众艺术人才尤其明星的培养发挥了作用。”

“刘晓庆演女一号,我演男一号。”

我问:“你们还有舞蹈戏剧专业?”

敖昌群说:“何止,我们还有影视、传媒、美术专业,艺术主要门类我们川音都有。我们现在具有的优势是各学科可以互相渗透,教育资源共享。不同的专业在一个校园里,在一个共同的艺术氛围里。比如美术专业搞展览,音乐、舞蹈、戏剧专业的学生可以去看看,歌手参加选秀活动,传媒专业可策划推广,这个过程就是学习和融会的过程。这种氛围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单科院校不可能具备的优势。

其实我们川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出过大名星―――刘晓庆。我跟刘晓庆都是1963年考入川音附中,我们是同一个专业,扬琴。我们的辅导员老师闵侦,常带我们搞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我嗓子不错,几乎独唱、领唱的活我包了。刘晓庆那时就爱演戏。那时我们还自己编剧本、自导自读,一般是刘晓庆演女一号,我演男一号。刘晓庆、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在川音打下的综合艺术素养基础是分不开的。艺术是相通的嘛。我觉得我们国家的高等艺术教育,怎样使学生在一个综合的基础之上去发展自己的专业,可能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学科太单一,太钻牛角尖以后,创造力和想象力就受到了约束。”

管理与创作

我问:“这么一个多层次多机制的万人大学,你怎么管理?”

敖昌群:“我更多的是受到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影响,现在办大学和办一个企业有很多相同之处,因为大学面临的很多问题已经和经济社会的很多规律性的东西一致了。过去的教育体制,国家给钱,没风险。现在风险很大。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发展的项目不能单一,不能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寻求多方面发展项目,取长补短,相互照应。既有拳头产品,又多种经营,这样才能禁得住市场的变化。当然,我们不能忘了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

比如说,我们出台的新政策,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年度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有奖金,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差的离岗进修。”

我问:“奖金有多少?”

“凡是考核优秀的,博士学位奖20万元,硕士奖15万元。对于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重奖,学院一次性给宁峰奖励20万元,给文薇奖励10万元,他们的指导老师也分别获得10万元、5万元的奖励。这样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使很多老师愿意留在川音。我们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返校率达到100%。学院给宁峰、文薇及指导教师的奖励对教师产生了震撼作用,很多老师增强了把学生培养得更多的积极性,这对学院教学水平整体提高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我们还加大艺术实践科研的比重,现在学校每年举办的演出很多,三、四百场,差不多每天都有一场演出。艺术教学,课堂只是教学的一部分,舞台实践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抓了教材的系统建设、学风、教风建设,包括实行公开课、示范课、双选制度等措施。我还提出一个要求:每专业每年起码请一个专家讲学,上不封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让师受益。”

我问:“管理万人大学和创作是矛盾的,你怎样处理?”

敖昌群说:“这个事情从我的角度来讲是非常痛苦的。作为作曲家,最想做的事就是写作品。但我管理的是个万人大学,加上教职工,是近二万人的学校,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而且必须用全部精力,这样创作的时间就挤掉了,我非常羡慕那些专职作曲家,他们有充分的创作时间。我相信自己能写出一些好作品,但现在没时间,也只好把这个梦想留到退休以后吧!”他夫人张莉娟说他是“专业的业余作曲家。”

上一篇:重阳节的祝福语范文 下一篇:乡村小混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