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书的家长意见怎么写范文

时间:2023-10-30 10:21:58

通知书的家长意见怎么写

通知书的家长意见怎么写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设计理念: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本课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两重”:重诵读品悟,重内化积淀。即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景描述、对比阅读等策略丰盈诗歌意象,立足“诗言”,理解诗意,体悟诗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的内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演讲: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秋天的诗词。

教学意图:不仅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和已有的知识,更引出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渲染秋天凄涼的氛围。

2、张籍,唐代诗人。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再读课题。

二.初读知意。

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学生反复练读)

[教学意图]:明确读诗要求,引出本堂课的中心问题。

2、(投影出示古诗)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指名朗读)

3、(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

4、(投影出示生字“洛”)你会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生自由回答)

5、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呢?(生观察后回答,师指导书写)

[教学意图]:扫清读诗障碍,识记生字。

6、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7、谁来展示你的朗读?(指名朗读)

[教学意图]:结合本堂课的中心问题,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练习读出诗的韵味。

三.入境悟情。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自读自悟再交流)

[教学意图]: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生自由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

Δ见:

·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

·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

·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

Δ意万重:

·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

·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

Δ恐: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Δ“又开封”

·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

·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指导。)

[教学意图]:在见”与“不见”的对比中,以具体的景来感知内心的情,以有形的物来映衬无形的思。在一遍遍说话、朗读中,将学生带入了古诗的意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把诗人那种千言万语诉之不尽的复杂心情,在反复的阅读中进行揣摩、体会。

四.情感朗读。

1、(播放音乐,课件演示。)秋风瑟瑟,秋意浓浓。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枯黄。花谢了,草枯了,大雁南飞了,老槐树那茂盛的绿叶,也化作片片蝴蝶,飘飘悠悠地往下落。是呀,又到了落叶归根、全家团聚的时间了,可是……诗人心头泛起一阵酸楚,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故乡的亲人啊,你们一切都可安好?诗人提笔要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板书“思乡情”,师范读古诗。)[教学意图]:理解诗意,体会诗魂,创设情境,引导读诗。

2、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并评析)

4、古诗以它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就让我们记住这精美的语言。合上书,看板书提示齐背这首诗。(生齐背)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想像融情入境与诗人进行情感的对接,从诗句中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呢,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5、这首诗作者因见秋风引发了意万重,又复恐说不尽,所以又开封。整个这个过程是一件完整的事,可见这首诗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板书:叙事抒情)

[教学意图]:了解写作特点。

五、对比阅读。

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中。你们看!(课件出示《天净沙·秋思》)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能体会到什么?我们自己读读。(生自由练读)

2、谁来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结合注释想想这首描写了什么。你能体会到什么?

3、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说出大概就可以)你能体会到什么?

4、仔细观察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生回答)

5、异:张籍的秋思是叙事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张籍的秋思是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是小令。(也是一种诗体)

同:都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教学意图]:迁移延伸课文内容,课内外有机结合,通过对比了解诗歌的不同体裁,感悟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6、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总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也许要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你们会觉得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合上书再读一读这首动人的诗篇。

六.积累延伸。

1、默写《秋思》。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当作练笔。

通知书的家长意见怎么写篇2

幼师生病请假条怎么写一尊敬的冯老师:

我儿 因生病需要治疗,所以需请假。从_____年___月___日至_____年___月___日。望您批准!

此致

敬礼!

请假学生 :

家长:

所在班级:小(1)班

请假时间 : 月 日

班主任签名 :

幼师生病请假条怎么写二尊敬的园领导:

您好!我的小孩子因__________________,需请假_____。请假(时间)从_______到_______ ,请假期间有效联系方式:_______。恳求批准,谢谢。

请假人:

年 月 日

园方(园长)意见:

幼师生病请假条怎么写三尊敬的幼儿园老师:

XX班XX小朋友由于生病,需要去医院,特向老师请假XX天(即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待身体康复后反校,望老师批准。

此致

敬礼!

请假人:

20xx年x月x日

幼师生病请假条怎么写四尊敬的园领导:

您好!我家小朋友因__________________,需请假_____。请假(时间)从_______到_______ ,请假期间有效联系方式:_______。恳求批准,谢谢。

请假人:

通知书的家长意见怎么写篇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部级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 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 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出示课件5】(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 “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 “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 “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 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出示课件6】

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 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 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 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教学反思: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探究来理解课文。

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我认为本节课在安排写作练习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议,做好修改。

盼和夏天里的成长语文教学设计二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生自由读文,教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真认真。是啊,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可是夏天的长是(课件出示: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绿蔓,一天就可以长几寸。

师:那你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看,绿蔓生长的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生:竹子林、高粱。

师:竹子真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进入到一段视频中去看一看。果真是长得非常快,那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吗?(指名读)

生:花蕾。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里,作者为了突出植物长的快,用上了夸张的写作方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生:石头。(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生:菜畦:(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生:小猫。

师:“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呢?(一个月左右)如果是你们,一个月能长多少呢?是啊,很难发现,可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却已经有妈妈一般大了,它们的长可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师:在同学们的汇报中说,从“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生物长的快,那么这次也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是啊,作者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那你能不能也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你观察到的身边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是飞快地长呢?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汇报,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现在再来看一看,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生: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文中说的绿蔓、竹子林、高粱、草坪菜畦都是属于植物(板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是动物(板书),植物动物这些有生命的事物在夏天里成长,还有许多没有生命的事物在夏天里也在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这一段课文)

师:这一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呢?

生: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师:山是怎样一天一天变丰满的呢?丰满是什么意思呢?在文中,丰满指的是多而密,那是什么多,什么密呢?草多,树木密,是啊,也就是说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那么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还有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才呢?

生:铁轨怎么也在长?

师:有知道的吗,铁轨会长吗?物体遇热膨胀,体积增大,所以铁轨的缝隙越来越小,柏油路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路面好像高起来了。

师:是啊,不热不大,不热不长,因为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所以什么都在生长。无论是有生命的植物动物,还是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都在长,这也说明了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那么谁愿意再读这一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品读第四自然段

师:的确,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人也是一样。一天天的长大,在人的生长过程中,有些是看得见的长,有些是看不见的长,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我读懂的地方:(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升级、跳班)是啊,每到夏天,暑假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从一个年级进入到高一个年级,这些是我们看得见的长,我们不仅是年级的增长,还是什么在增长呢?(知识、能力、智慧)这些是我们看不见的长。

生:两个谚语的意思我都不懂。

师:(课件出示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六月六是指农历六月初六到处可以看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谷穗吐金后意味着会有好的收成,看到这样的情景农民个个会欣喜不已的。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8月22日、23日左右,也就是代表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到,如果这个时候谷子还没有出穗,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谷喂老牛了)。

师:如果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所以,农民都会在植物生长的最近时期,让植物茁壮成长,这样秋天的时候才会有好的收成。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把你的理解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相互说自己的理解,交流)

师:这里的赶时候赶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说在青少年时期要利用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环境。这句话也是告诉我们,人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在这里,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通知书的家长意见怎么写篇4

欢送会是在一来香宾馆开的。文化馆穷,拿不出钱办一桌酒席,所以馆长李波就想了个苦主意,找企业家洪前仁拉了一个歌手大奖赛的赞助。洪前仁也很爽快地答应了。洪前仁下海经商前是文化馆的职工,而且下海经商成功后,关系还一直挂在文化馆里。洪前仁也乐意出这个钱,为了表示对洪前仁的感谢,又欢送朱军,李波便订了一桌菜请了洪前仁和朱军,让文化馆的全体同志来作陪。所以吃饭的时候,文化馆的人就笑话李波,说他这是屙尿洗簸箕,一打两便。李波笑着说,那是那是。当然钱还是洪前仁出的。就是在这个欢送会上,文学部的新兰就闹了情结,没给朱军敬酒。也就是没有表示欢送的意思。新兰的意思当然很明白,她对朱军的这次提拔调动有意见。因为在她看来。朱军狗屁都算不上。他在这座城市里无依无靠,除了写小说小有名气之外,其他的全是空白。而写小说算个什么事呢。这事要是放在八十年代或许还算个事,放在今天就狗屁也不是,而她新兰则不同了,她老公是官场中人,她的父母和公爹公婆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在这座城市里,他们方方面面都吃得开,从来都没碰上过摆不平的事。可这次为什么就提拔了朱军而没有提拔她呢?两人都在同一个岗位上,如果说要提拔就应该先提拔新兰,而不是提拔朱军呀。尿气包打人不疼,但气死人呀。当然新兰自己也清楚,在文化馆里,她没有业务上的优势。在这座城市里,尽管群众文化馆算不上什么单位,穷得连职工的福利都发不出。每年年终总少不了有架吵。但文化馆里的业务干部个个都身怀绝技。搞音乐的有作品获奖,搞绘画的有作品参展,搞舞蹈的活动不断,搞文学的有作品出版。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一提起文化馆,人们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在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尽管新兰清楚她拿不出什么作品,但她也有她自己的优势呀。这个优势就是她有关系。人弄不来钱,她能弄来钱。别人办不成的事,她能办成。这么些年来,要说对文化馆对群众文化,她是有贡献的。可为什么这次新兰就输给了朱军呢?新兰就是这个原因对朱军产生的意见。也正是因为心里有这么个疙瘩就没给朱军敬酒。当然新兰的这一举动被馆里的人看在了眼里。新兰敬完了一圈刚要回到那边桌上去,馆里的书记田立涛就说新兰,你没给朱军敬酒呢。你们两个都是文学部、的,现在朱军要走了,你得给他敬一杯呀。新兰说哎呀,看我这人,竟然把大作家给忘了。说过,就端来酒和朱军碰了杯说,你别见外,祝贺你。朱军当然没有见外,朱军向来不会应酬,尤其是到喝酒的场合基本上就算是瘫痪的。所以朱军说,见什么外。一开始我就劝你写点东西,你却热衷在外面跑。新兰说听你的,今后写点东西。

一阵闹轰轰之后,欢送会就结束了。欢送会结束后,新兰哪儿也没去,直接回了家。进屋后,见老公正窝在沙发里看电视,新兰的气就上来了,说你就只晓得在屋里图舒服,我的事你一点也不关心。新兰的老公叫周来发,是夷城水电局长。周来发说,你这又是什么事?我哪点惹你了?新兰说,你帮我活动活动,我也要调到文联去。周来发说调到文联去?你调到文联去搞甚事?新兰说我就是想调文联。周来发笑了一下说,调文联,我说你是不是脑子里进水了?文联是机关,你是事业单位,怎么进得了?新兰说为什么进不了?朱军怎么进了?周来发又笑了一下,说我晓得了,你是不想输给朱军。新兰说,我是不想输给朱军。朱军算个什么狗屁。竟然去当了文联副主席。周来发又笑着说,你怎么能和朱军比?人家是作家呢。这一下新兰更火了,说放屁。作家有什么了不起?!见新兰发了大火,周来发就不再说了,只是一个人笑。见老公这么个态度,新兰气坏了,走进卧室,啪地一下就关严门,躺在了床上。躺在床上后,新兰先是生了一会儿气,接着气消了就发了一会儿呆。就是在发呆时,新兰就做出了决定。这个决定就是先出一本书。因为朱军走通这一步,是通过写书写出来的。既然这样,那我也来写。书出了,再找领导去。想到这里,新兰心里就豁然开朗了。然后便爬起来去做晚饭。

做好饭吃饭的时候,周来发说,你刚才说的那个事,我觉得没必要干。你想想,你现在的职称是副高,副高就相当于处长的待遇了。若是你到了机关,即使是你搞了一个副科,你的工资也要下来一大截。新兰说这不是工资不工资的问题。老公说这么说你想当官?新兰说我就想当官你怎么着?周来发说,既然这样,那我还说什么呢。接下来再无话。,

第二天,新兰和老公周来发到楼下早摊点上一人吃了两个包子,喝了一碗稀饭后,老公就去上班了。新兰则往文联走去。因为要出书,首先得打听这方面的消息,而这方面的消息无疑只有文联最清楚了。来到文联,文联里只有《夷城文学》杂志的编辑小钱在上班。其他的文联主席们都不坐班。新兰与小钱很熟,见面后新兰也没转弯,而是直接就说我想出本书,你晓得最近哪里有出书的机会?小钱说有呀,市里正在出一套女作家丛书,其中就有我一本。说过,小钱又说,噢,可能人都齐了。一套丛书是十本,我估计挤不进去了。你想出什么内容?新兰说我有什么内容。我又不写文学作品,只有收集的一些民俗资料,还有一些群众文化论文。小钱说我估计有点难。因为这是一套女作家丛书,出的都是文学作品。新兰说事在人为嘛,你告诉我我该找谁?小钱说找要找市文联马主席,马主席是这套丛书的主编。新兰说我怎么和他联系呢?你有没有他的电话?小钱说有呀。新兰说你报给我。小钱拿出手机翻出市文联马主席的电话号码报给了新兰。新兰把号码存进手机后。对小钱说了声谢谢就下了楼。下楼走了几步,突然想起没问价格的事,就又倒回来问小钱,出这套书个人要拿多少钱?小钱说一万五。新兰又说了声谢谢,然后下楼来先打通了马主席的手机。手机通后,新兰说您是马主席吧?对方说是。新兰说您可能不认识我,我是夷城文化馆的新兰。马主席说你好你好。新兰说您现在在不在家?马主席说在。新兰说我有个事要来求您。马主席说有个事要求我?新兰说电话里说不清楚,我来了当面说。马主席说好。新兰就挂了电话又给她老公打去电话,说中午你就自己想办法吃一顿,我到市里去了。老

公说你到市里去了?到市里搞甚事?新兰说你管,反正我又不做坏事。说过,就到长途汽车站赶了快巴向夷陵市赶去。

从夷城到夷陵市很近,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坐到车上后,新兰又翻了一下包,因为出来仓促,当坐到车上后才想起与马主席见面不能不拿礼物,所以她得在包里翻翻带没带钱。还好,包里有500多块钱。这500多块钱还是她卖保险的钱。钱收上来没有及时交到保险公司去。新兰是个搞架子(喜欢做事),平时除了应付单位上的工作外,还做了一份保险,一份化妆品推销。包里有钱,新兰自然就放心了,然后就抬起头来望着前方想起了老公。老实说,老公对她还是不错的。尽管他有点贪,但他在感情上还好。现在当官的没一个好的,在外面总是有那么一点问题。而到目前为止,新兰还没发现他对她有二心。那么她现在做这件事,之所以不想事前告诉老公,是怕老公打破。在老公眼里,她只是他的一个服务员,他从来都没想过她的前途,自尊,自信。所以一旦和他说了出书的事,怕是话还没说完,他就给否定了。现在她就是要先把事情促成了,然后再找老公。因为这件事最终还是需要老公帮忙的。一万五千块钱她自己不能掏。不是掏不起,而是舍不得。而让老公挖个一万五千块钱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呷碟。这样想着来到夷陵市,新兰先到一个专营高级烟酒的店里买了一堆高级烟和高级酒,一共花去528元,然后再打电话给马主席,问清他的住地后,便来到夷陵三巷586号敲开了马主席的门。

马主席是个年过五旬的人了,秃了顶,可能是熬夜太多,眼睑大得就像两颗核桃。进屋后,新兰说也不晓得您有什么爱好?给您买点烟酒。礼物轻了不好意思,您别嫌少。马主席面无表情地说你给我买这些东西做甚事呢?新兰说您可能不认识我,但您认得朱军吧。马主席说朱军我当然认识,他是有名的小说家。新兰说过去我和他是一个单位的,现在他调文联去当副主席去了。马主席说朱军早就应该调文联,他是个人才,如果我们市里编制没满,我早就把他挖来了。说过,马主席就开始给新兰泡茶。趁马主席泡茶的工夫,新兰说我来找您没别的事,听《夷城文学》杂志编辑小钱说您们最近要出版一套丛书,我想请您把我加进去,我想出一本。马主席说有点难了,十本全弄齐了,只等最后送出版社审查就送印刷厂了。新兰说这个忙您好歹要帮我,我们一回生二回熟。可能我爱人您认识的。马主席说你爱人叫什么?新兰说我爱人叫周来发,是夷城的水电局长。马主席摇摇头说,不认识。新兰说我父亲您可能认识的,他过去是夷城的老教育局长,现在退休了。马主席说你父亲叫什么?新兰说叶好友。马主席说认识认识,我过去也当过教育局长,同你父亲一起开过会。新兰说就看在我父亲的情分上,您好歹要帮我这个忙。再说这对您也没影响,不过是多加一本而已。马主席说你的书稿是些什么内容?新兰说收集的一些民间故事和部分群众文化的调研文章,加起来大概十五六万字左右。马主席说那就更不能出了,我们这套丛书是文学作品集,都是诗歌、小说和散文。把你的这些加进去,就变得不纯粹了。我说你能不能这样,另外找一家出版社――新兰没等马主席说完,就打断他的话说,马主席您好歹帮个忙,这个事情是这样,我要搞职称,评副高,没一本书不行。所以您给我帮忙是积德。事情办得好办不好,我一定不会忘记您。今天我走得仓促,没带什么钱,今后给您加补,一定不亏待您。马主席望了一眼放在地上的高级烟和高级酒,沉吟了片刻,说好吧,看在过去和你父亲是同行的分儿上,我就破这个先例吧。一听这话,新兰激动得满脸潮红。说谢谢您,谢谢您,您的恩德我一定不会忘记,一定不会亏待您。马主席说那你得赶紧回去把书稿弄来,就是最近几天,我们马上就要送了。新兰说没问题。我今天回去,明天,最迟后天就送来。马主席说,送来的时候记得要送钱呢。拿一万五千块钱你没问题吧?新兰说没问题。这样谈妥,新兰就告辞出来赶车回了夷城。当然从迈出马主席家的那一刻起。新兰就没有抑制住自己的兴奋。因为她内心里知道这件事的分量,尽管书的内容不像个什么样子。但这毕竟是与全市最有名的女作家一起出书,这本书出来至少在夷城会让领导们和文化人刮目相看吧。由此看来,一切事情都是事在人为。这个马主席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人物,500多块钱的烟酒就可以打瞎他的眼睛。既然这样,身边的领导就更容易攻破了。最多不出半年,就一定会捞个副主席当当。当然当个副主席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老公是正局级,也就那么回事。问题是不能输给朱军。排在朱军之下,心里的气就顺不了。

回到家,午饭是早过了,老公也去单位上了班。新兰便在楼下快餐店炒了一盒盒饭,然后边吃边整理书稿。书稿也好整理,不过是把过去的收集的一些民间故事、论文合在一起打印出来而已。而这些内容过去都录进了电脑,开机就可打印。这样打印结,看着那厚厚的一叠书稿,新兰则想,如果是请到县委书记写个序那就更好了,到时也更有说服力。想到这一层,新兰便自己动手写序,因为她知道,即使是能请动县委书记,县委书记也不可能给她写,人家那么忙,怎么能坐下来写序呢。所以她想自己写好了,然后再请县委书记落个名字。而这件事自然要老公来做才行。老公因为工作常常与他们走得很近。而对县委书记来说,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想必他会满足吧。

正写着,老公回来了。听见开门声,新兰说来发你来一下。周来发走进来,新兰就把她去市里找马主席出书的事说了。说过了,新兰说,你得给我办两件事,,一是给我弄一万五千块钱来,二是找县委书记写个序。序我自己写,只要他答应落上他的名字。本来周来发听了她的事后心里就老大的不乐意,现在见她又给他派了这么重的任务,就有些火气地说,我也不晓得你哪里作烧?你说你出个什么书呢?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新兰说我就想出,你怎么搞?周来发说你出这样的书不管用。朱军那是小说是创作。而你这是什么?你说你出了这么一本书就可以不输给朱军了?我说你好好地要和朱军比什么呢?他有他的长处,你有你的长处,各过各的。比什么比呢?新兰尤其是听不得这样的话,所以周来发的话一说完,新兰就顺手拿起那一叠书稿向周来发砸去。砸当然没砸着,那些A4纸一出手就像天女散花一样,飞得满书房都是。砸去的同时,新兰眼里涌满了泪,火啧啧说现在我才看清你是这么个家伙。你只把我当成你的奴隶,要我给你做牛做马,我的事你一点也不关心。周来发依旧立在那里没动,说,你说你这样的事我从哪里给你弄一万五千块钱来?我以什么名义弄?新兰说那我不管,反正我只要钱。周来发说我弄不来钱,新兰更加委屈地说,你不弄就是不行。我给你做牛做马这么多年,把你们当皇帝服侍,你连这点小事都不做绝对搞不成。周来发没再说什么,转身出去了。新兰当然是说到做到,晚饭便没再弄,而是把她撒在地上的稿子拾起来,然后坐在电脑前写序。这样写到天黑后,新兰便没再写了,从书房出来就听见厨房里传出了做饭的声

音。很显然,周来发已开始做饭了。新兰便想,你要做你就做吧。既然如此,我们就打持久战,看到底是你能熬过我,还是我能熬过你。这样,周来发做好晚饭后,新兰也吃了。吃饭的时候,新兰又说,你要是不弄,那我就只有动我们的存款了。周来发说随你。新兰便没再说话。

当然新兰说什么也是不会动自己的存款的。从账上划出一万五千块钱对新兰来说根本不成问题,问题是她知道出那种书没有效益,那堆书不会有人要,最多送几本出去而已,变不成钱。既然如此,何必拿那钱打水漂呢。所以新兰还是打定主意和老公打持久战。这样,第二天、第三天,新兰坚持不管家务。衣不洗,饭不做,地不扫。周来发怎么放着,就让它们怎么放着。周来发呢,也自从做了那次晚饭后,就再没做过饭了。第二天中午回来见没做饭,便自己出去吃了。晚饭则根本就不回来,到外面撮饭局。老公没回来,新兰一点也不着急,因为她知道他是不可能长期撮饭局的。对于当官的来说,吃几顿饭不成问题,但长期这样就不行,总有一天他得回家吃饭。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得换衣。自从新兰没洗衣之后,周来发换下来的那些衣服都堆在卫生间里。不出三天,他的衣服就不够换了。所以新兰根本就不着急。现在着急的是送书稿,而送书稿不能空着手去,得给马主席带去礼物。至于一万五千块钱可以先给马主席说几句好话,到时再把钱打到他们的账号上。但再送礼,新兰就舍不得自己掏钱了。想了想,她便在第三天时去找了文化馆洪乐图。洪乐图是书画家,有点名气,现在一幅画可以卖到五千块钱。去之前,新兰先给洪乐图打了电话。问他在不在家?洪乐图说在。新兰说你现在不要出去,我有事来找你,挂了电话赶到洪乐图家。新兰说是这样,北京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来玩,明天要走,走之前我得给他送点什么。但送一般的东西他看不上眼,所以就想到找你求幅字画。但我也不是白求。你帮我画了,到时你办画展的时候,我帮你拉赞助。洪乐图想了想,说那行啊。新兰说那我明天一定要呢。洪乐图说。你晚上来取吧。新兰说了声谢谢,就告辞了。告辞出来,新兰也无事可做。本来以县委书记的名义写的序已经完稿,但她知道她与县委书记搭不上话,再说那么冒冒失失地去找人家,说不定会遭拒绝,或者赴空,这件事惟有周来发去做最合适。所以想了想。新兰便去跑保险。这样跑好二笔业务到晚上回到家,发现老公周来发还是没回来,新兰便知道老公这次也是想打持久战了。想了想,新兰便给洪乐图打了电话,问他的画画好没有。洪乐图说画好了,新兰便去洪乐图家取回画,并顺带在楼下吃了一盒盒饭。吃过盒饭,洗过澡,并把自己的衣服洗好一一晾到阳台上,然后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但电视也没有好看的节目,而且她也心不在焉,心思根本就集中不到电视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公也一直不见回来。看看墙上的钟,都十点过了,新兰再也等不下去,就先睡了。这一睡一直睡到第二天醒来,才发现老公睡在身边,鼾声打得正响。今天是双休天,老公不用上班,这一觉怕是要睡到上午十一点左右才会醒,所以想了想,新兰便起来洗漱好,然后抱着书稿出来去楼下吃过早点,就匆匆忙忙往市里赶。因为今天是第四天,马主席说的送书稿时间已经过了一天,再不送去怕是事情要黄了。

来到马主席家,给马主席送上宇画,递上书稿说,上次来我就发现您是个收藏爱好者。这幅字画是我们夷城的洪乐图画的。洪乐图您认识吧?马主席说认识认识。新兰说洪乐图现在走火,一幅画可以卖到五千块钱呢。马主席说知道知道。说过打开字画看过,就说不错不错,那我也就不客气,笑纳了。其实马主席并不看好洪乐图的画,洪乐图不过是个三流画家而已,一幅画卖五千那得看画的大小。现在画的这幅画是幅山水画,顶多值二千来块。但毕竟这值二千来块,比没有二干好。所以马主席也就笑纳了。趁马主席卷字画的工夫,新兰又解释说,钱这次我没带来。不瞒您说,那一万五千块钱不用我私人出,老公给拉的赞助。但赞助单位的会计不在家。您把您们的账号报给我,到时一弄好我就马上打过来。马主席说行,就给她报了个账号。记下账号,新兰也没有再耽搁,告辞出来就回了夷城。

进屋时,见老公已经起了床,正太平地坐在客厅里看电视。一见他那样,新兰就来气,说周来发我给你说,书稿我已经送去了。这次你不弄钱,你想脱身。其实周来发心里正生着气,新兰这么一说,周来发心里更气,所以听了她的话,他就没好气地说,新兰这次我给你说,你就是要我的命我也不会给你弄这个钱。你以为钱就是那么好弄的?新兰说不弄我们就离婚。周来发说随便。新兰见老公的态度依旧如此强硬,就不再和他说了,进卧室后啪的一声就重重地关上了门。但坐下来冷静之后,新兰觉得刚才的话说得有点仓促了。怎么说她也不会离婚。离婚损失太大了。开过年新兰就三十六岁,已经不再年轻了。而结婚十多年来,为了周来发当更大的官,她鞍前马后地服侍他不知付出了多大代价,若是真这么离了,那她这账怎么算呢?再说即使离了婚,周来发或许还能找到更年轻的女人,而她就难说了。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不能搞得太僵,若为这么点小事影响了夫妻感情,那就更是得不偿失。

还好,冷战了两天后,周来发周一一上班就给新兰打来了电话。手机响时,新兰正在文化馆里和几个人说化妆品的事。电话里周来发的腔调依旧不好。周来发说你到底是要明钱还是转账?一听这话,新兰就知道她胜利了。所以新兰说你在哪里?周来发说我能在哪里?我在单位。新兰说你等一下,我马上到你单位来。说过,那边的周来发就挂了电话。新兰也不迟疑,出来启动摩托就往水电局赶。走进周来发的局长室,屋里只有周来发一个人。一见面,周来发也没有说更多的话,而是说你跟我来。说过就出屋来往楼下走。新兰跟上来笑着说,几个夜工到底还是想转了?周来发说笑,你这好笑啦?新兰说我当然好笑呀,我就知道你会帮我弄这笔钱。周来发说我才见过你这个死脸皮。你知不知道,弄这钱我是担了风险的。新兰说哎呀,担个什么风险?说到底你就是不愿意。周来发说,出这个瞎钱我就是不愿意。新兰说我不和你说了,反正我只要钱。这样打着嘴仗来到财会室,周来发对财会室的小可说,小可,我刚才说的那一万五千块钱,怎么划的你和她商量。小可说好。周来发便没再多说,就出去了。周来发出去后,新兰对小可说,你给我打到这个账号上去。说过,就翻出电话本,找到马主席给她报过的那个账号,报给了小可。小可记下了账号,说我这就去银行办理,大概过半个小时后,你就打电话问到没到。新兰说谢谢你。小可说不用谢。新兰便出来再次来到周来发的办公室,从包里掏出早就打印好的序交给周来发说,还有一个事你得办一下。周来发接过那个序,说还有什么事?新兰说什么时候碰上县委书记,你叫他把序看一下,我已经放到书稿里去了。周来发说你已经放书稿里去了我还和他怎么说?新兰说你是死脑筋呀?他同意我就把他的名字落上去。他不同意我就另外请人。周来发没再说话,

把序放进了办公桌里。新兰也不再多呆,笑着说我不打扰你大局长的公事,就出来上了街并拔通市文联的电话,问账到没有。那边回话说到了。至此,新兰才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二个多月以后,新兰就接到了市文联的电话。说是书出了,定于后天在市夷陵大酒店召开首发式。请了出版社的领导,北京和省里的专家,叫她到时参加会议,并带车把她自己名下的书拖回来。新兰一听这话,兴奋得声音提高了八度,说好好好,我一定准时赶来。说过又问,书是多少册?对方说。九百册。印数是一千,文联留了一百册送相关领导和部门,剩下的就是你自己的。新兰说好好好。说过就又给周来发挂电话,说老公,告诉你个好消息。周来发说什么好消息?新兰说书出了,定于后天在市夷陵大酒店举行首发式,北京和省里的专家要来,到时你派车送我去。周来发说派个什么车。新兰说我还有九百册书要拖回来。周来发没做声。新兰说老公我爱你。周来发笑了一声,说就你多事,然后就挂了电话。新兰则赶到菜市场买了好菜,回去做了一桌丰盛的菜。等老公回来后,新兰端上酒说,我们提前庆祝一下。老公谢谢你!尉来发调侃说,有了你这么个文入老婆,我也感到荣耀。新兰说那是当然。

首发式这天,周来发不仅派了单位的车送了新兰,周来发也一同去了。市里的首发式的确很热闹。北京来了两个评论家,省里来了一帮作家。出版社则派了一名副总编辑。市里的人就更多了,除了作家外,包括宣传部长、团委书记、妇联主席等领导也来了,会上,大家说了许多赞美的话。尽管那些赞美的话里。听不到新兰的名字,也没人提及她的作品。但新兰就是感到无比的光荣。因为她觉得她与这些要人、社会名流坐在一起,就证明了她的价值。更让新兰感到满意的,是书印得很漂亮,装帧设计精美,完全拿得出手。开完后,聚过餐,新兰――与那些名家话。并请他们在方便的时候到夷城玩。然后她就和老公一起拖着书回了家。回家后,新兰也没顾得上喘口气,就着手拟定送书名单:县里的四大家领导是一定要送的。文化人是一定要送的。所有的亲戚是一定要送的。还有过去的老同学、好姐妹也是一定要送的。这样一个长长的名单列下来,九百册书也就送出了大半。第二天,新兰就马不停蹄地开始送书。第一个要送的自然是县委书记。直接找到县委书记办公室,新兰说感谢您给我写序,我的书出了,给您送一本,请您批评。县委书记接过书说,我拜读拜读。新兰说您忙,我就不打扰了。然后就去给另外的人送书。

可是令新兰没有想到的是,送完后又过了半年,她期待的结果并没有出现。不仅如此,更令她感到伤心的,是她的书竟然像石沉大海,再无人提起过。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新兰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经过了几次思想斗争,新兰决定还是鼓足勇气去找一次县委书记。不管怎么说县委书记曾答应写过序,尽管那序不是他的手笔,但毕竟他同意落上了他的名字。县委书记正好在家。找到书记后,新兰也没转弯抹角,而是直接说,书记我有个事要找您。县委书记说你说。新兰说我想调文联。县委书记说你去文联不合适。新兰说不合适我可以学嘛。县委书记说,再说从事业到机关也有点难度。除非是提拔,不是提拔基本上不允许进,政策是逢进必考。新兰说朱军过去也是文化馆的人,组织上凭什么调动了朱军呢?县委书记说,朱军当然应该调。他是我们县的人才。听了这话,新兰说不出话,站起来就走了。回到家,正好周来发也回来了。一见到周来发,新兰就把气出到了周来发身上,锐你像死猪呀?你为什么就不帮我走走后门,拉拉关系?我算是瞎了眼,白跟了你一场!这一次周来发没有抬扛,只是笑了笑,说我知道这一天总会来。出过了气,新兰也冷静下来了,因为县委书记的话说得很明白,他朱军是人才。而你新兰则不是。所以你新兰想进文联当副主席,那你也得和朱军一样成为人才。否则没这个可能性。这样一想,新兰也决定写起小说来。因为他朱军不就是写了几篇小说吗。写小说有什么了不起的。他能写我就能写,我就不相信会输给他朱军。这样,从这天开始新兰就把自己关起来,四门不出,炮制她的小说。大的自然写不了,那就写短的吧,就写身边的日常生活,就宣泄自己的情绪。写好后,新兰不知道投寄地址,就打电话问朱军,说朱主席呀,我有个事要求你一下。朱军在电话里说,你说。新兰说你给我报几个文学杂志的地址。朱军说没问题,我给你打印一份,你自己来拿吧。新兰挂了电话就赶到朱军家拿了杂志地址。然后一趟趟跑邮局,往外寄稿。寄出若干篇后,新兰又开始往文化馆跑,问管收发的伍晓为,说有我的信没有?每一次她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后来说有,接过来一看,又全是退稿。而且退稿并不是原稿。只有一张打印的退稿条。说是要退原稿必须付邮资。这样硬挺了一年,新兰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因为这一年来,不仅是她累得心力交瘁。人整整瘦下去了一圈。而且这一年里,她再没卖过保险和化妆品,一年损失了好几万块钱。再加上这一年里,老公周来发老是不停地抱怨,说我说你就不发什么神经吧。人家那是作家,你这是什么?是坐家,坐了一年没见发表一个字,你说你这是何苦呢?这一次,自然是轮到新兰没了脾气。她再次打开电脑,删除所有的小说作品。然后把键盘一推,说妈的不写了,这不是人搞的事。从此,她就回到过去的生活里,开始卖保险,卖化妆品。有时间就跑到乡下去收集一些民间故事、俗语、歌词等等之类的东西,或是写一些群众文化方面的调研文章在内刊上发表。这样过了几年,朱军就调出夷城,去了省里。自从朱军一走。新兰心里也就彻底踏实了。再加上这时她过了40岁。再没有任何雄心壮志,只想当一个好家庭主妇,把家庭搞稳定,过平安的日子。而且更重要的,是她在这个时候找到了她的自信。这个自信就是,无论她走到哪里人家都叫她新兰老师。而在新兰听来,老师这个称呼无疑很是受用。

通知书的家长意见怎么写篇5

第二点就是要给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如果说我们老师强调每一个点划怎么表现,每一个结体怎么造型,每一个章法怎么布局,那么大家写出来就一模一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概不会有太大的出息,我们让他们有想象力,让他们激发想象力。

第三点:书法没有别的捷径,要想把基本功打好,要想具有创造的能力,还是要从古人那里去淘金,这一点也是我反复强调的。季雪忠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从量变到质变,他开始也是临贴,后来快进入创作的时候,他自己都兴奋,我怎么都写成这样了。没有坚实的基础,没有大量的训练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学员的学习态度,包括他们的作品,我们都认识了很多,对我们又很大得启发,我们说教学相长不是一句官话,确实是这样,从他们思想或者是他们笔下迸发出来的新鲜感,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所以我确实在中间受益匪浅,学到很多。

管峻:非常高兴参加老乡的展览,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在江苏呆了那么多年,我竟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老乡,我认为这个事跟胡老师、曾老师两个人的教学方法、教学观点有关。在这个阶段,季雪忠受老师的影响,甚至于跳出老师的派系搞一些自己的尝试,我认为非常必要也很合适,但是作为一个书法人从长久看来终究要给自己规定一条路子。季雪忠现在的感觉确实很好,语境很好,面貌也很独特,学什么像什么,江苏也终于出来一个大师,但你能否回到江南是否还能保持这样,我们拭目以待。学习古人并不是你非要像他,而是怎么样学习他的精神,技巧是可以学的,精神是很难学的,希望你在这方面要动些脑筋。你现在的感觉很好,但是离开胡老师、曾老师怎么办?这必须在学习当中慢慢去找适合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能够有自己的一种语言,一种主张,而这种语言、主张都在很高的层面上,这个很难,所以要慢慢去做这些事情,我真的希望北京学习能够影响到你,你真正的风格能够到江苏去影响或者带动江苏的一些优秀书家。当然今天大家给你提一点意见是对的,但是心里要清楚,所有再好的书法家或评论家,他们给你的建议也一定是他们个人的观点,这种个人的观点你愿意不愿意去采纳,你还要评判,聪明人一定要写好聪明的字。

齐剑楠:我可能代表一个平民书画者参加这个研讨会,很荣幸,季雪忠我真不熟悉,这之前都没有见过,但是字写的非常好,我很震惊。书法这门艺术我理解基本上是个人心性的产物,当然这需要传统,但不在于传统本身。你的字我觉得有天性在里边,你这个线条和气势,我觉得不一定是胡老师、曾老师教你的,这是你自己的东西,这种东西别人拿不去,但又可能会消失,就像蝌蚪变青蛙一样,那尾巴当时是可爱的,以后要消失,你要怎么保住这个尾巴是很重要的。

李明:刚才听了几位老师对季雪忠的评价深受启发,这次来参加这个展览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对季雪忠我也不是特别熟悉,从展览上我感受到了季雪忠在书法艺术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每件作品都能看到他的用心,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一件好的作品,我想首先能够在读你作品的时候,内心的振动,这种作品不是由于你写的大,也不是因为你有多少种面貌,而是一种历史的东西在打动我,所以他的作品这种能力是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但是他还是有内心本质的东西,通过作品我读到了这些东西,很受启发,他超强的能力和他内心结合的很好,我觉得他还有很大得空间,他可能还在路上,这是我的一种感受。我也不想说更多。

陈曦明:季雪忠是我几年前在江苏参加全国展评审的时候认识的一个好朋友,他学习书法的过程让我很感动,也特别让我吃惊,正如他说的一样,在2011年正式把精力放在书法上来,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让很多书法的人望尘莫及,也感觉到不可思议,这个展览完全是一个书法视觉艺术盛宴,也是表达现代性、传统性和自我的三位一体的展览,我认为一个展览之所以成功主要还是有传统的更新,这一点太重要了,每件作品,都是对传统书法的一种传承,表面看来很夸张很张扬,形式也独特,但是他的语言都是地道的中国味、传统味,这一点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很多学书法的搞不明白,以为在当下就要玩一些当下的东西,这条路在当下已经走不通了,这一点季雪忠看得很准,而且也做的很好,就是在传统这口井中不停地挖,深挖,我没有看到一件离开传统的作品,甚至没有看到一点一画是离开了传统,我还有一种感觉,季雪忠的书法写到今天他只是完成了一半,这一半就是传统的一半,如何把传统的基础夯实,把底蕴打牢,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他应该是个榜样,至于书法未来的创作,他的个性,他未来应该是怎么样,我个人认为他有这么好的传统根基,他的未来一定走的非常灿烂,也能够取得他艺术的一个理想境界,他的艺术人生一定很圆满。

张:天津美院书法专业长期保守和弱势,所以前些日子,我们请曾老师去天津美院做讲座,反响很大。今天进展厅,看到作品非常惊讶,我和张老师是一块看的,都感觉季雪忠的作品气势很大,技巧、动作有新意,而且拿捏的非常好,这点是非常可贵的,而且雪忠兄的这种气势来源于感觉的敏锐和长期的训练。小作品也很精彩。

李相国:今天这个展览,我的第一个感受是季雪忠有比较好的底子,比较好的灵性,同时,也得益于胡老师,在他手下学习,把他的一些理念,一些针对你的路子传授于你 ,而且包括他的形式,你都吸收的很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你两年的学习是卓有成效的,第二点感受是我觉得你的作品是真气弥漫,真理弥漫,就是一个“真”字,没有现在有些人的矫揉造作,这对我们,包括今天的书坛都有所启示,真正把自己性情的东西写出来,把自己从传统中来,加以提炼化,形成自己的东西,写出自己的真性情,我觉得这个东西才有生命力。我想你有这么好的灵性,又有这么好的老师,我很看好你!

张羽翔:刚才看展览的时候杨涛说,感觉作者有点神授的感觉,是不是梦中得到点什么东西,我比较认同,像他这样总体上协调能力这么好,技术语言运用的跨度这么大,很少见,而且他已经能够进入比较自由的创作状态,所以说,同样的老师,但是你就能够把老师晚上叫到梦里边,从另一个角度讲,名师难找,但是实际上做过老师的都知道,好学生才更难找,好学生能够衍生,能够自己继续深入做下去,同样一个学传统,它不是很表面的东西,如果说这些东西现在看感觉像老师,实际上并不是你有意识像老师,恰好是这个形式教学,课程训练本身有这些因素,在他的展览里面我觉得这样的创作中,形式语言运用是非常充分的,而且作为习作展这一点我觉得也是非常合适,因为从我个人,教学教这么多年,我个人觉得我希望代表作应该都具有法的高度,真正的代表作应该成为后代的教科书,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他两个方面做的不错,一个是形式感,对各种风格的把握非常敏感,另外一个要突出的我觉得就是技术的感觉很好,很善于对比关系,协调能力不错,这两个方面在当代年轻人里面是比较突出的。

另外一个,我觉得更加可贵的作为我个人都比较嫉妒恨,就是这个状态,我觉得自己好像应该差不多也有这种能力,但是我没有这个状态,这个状态跟心态有关,这种状态非常可贵。我们总是受乱七八糟的影响太多,没有办法真正进入到自己。

另外从学习的角度,我觉得这样的思路很好,我们的教学很多,而且特别是属于形式构成的教学,其实它最主要的构成是形式构成的视觉张力,表现形式到终极,从形式构成一种科学来讲,应该就是追求极致的探索。我觉得他作为学员,他这一点做的很好,做的很充分,至于后面怎么样,是另外一说,我觉得保持这样的状态就行了,现在状态是对的,以后成为什么风格都不重要。

蔡大礼:作者有这么强的接受能力,非常快的把很多不同的,风格差异很大的,能够结合在一起,同时抓住它的特征,这就是一个聪明人,表现的非常明显。作为两个老师的学生,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技法,再一个是与传统的衔接,第三是对人天性的解放,所以说跟两位老师学习是一种幸运。同时看完展览想到了三个词:视觉、技术、境界,我觉得书法就是这样,从视觉角度来讲是形式构成,特别是你的草书,视觉构成、冲击力,包括摩崖大字是非常强烈的,但是我个人感觉这只是书法的一部分,玩视觉应该是当代书法中表现最强烈的,大家都玩这个,最后看的头都晕,我个人不主张学这种大字,不是说这种东西不艺术,但对书法来讲,写到这么大后,失去的过程太多,更多是一种宣泄的情绪,再一个是为展览做的,在创作过程中很多东西都失真了。

刘彦湖:我今天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其实也在不约而同的尝试,怎么走才更有味道,最后达到一个高度,这其实是很难的事情。我做了这么多年的书法,我也可以说得直截了当一点,给你另外的声音,因为我知道大家说了很多好话,你的能力与才气有目共睹,我觉得给你一点反面的意见也压不垮你,有一次在一个研讨会上,李老师说这个时代很好,我不同意,这个好像跟大家不一样,我这么多年都不知道怎么发挥情感,我是个很无情的人,我就是在体会古代这些我能看得见的东西,我在逐渐知道它们的好,你让我谈一个书法情感的东西我真的不会谈,我也没有真的做一个什么样的作品,怎么样去投入心来,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太难了,我就是去写字。技近于道,其实都是极其专注的,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怎么样努力去做,这个时代的书法才可能不太逊色,不在于大和小,我们有更多可以看的东西,有更多的展示空间,这个时代我们要不断的考虑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做什么,我们其实在有些方面真的还是要很耐心的去做,需要非常耐心的去体会。

马汉跃:我有一种感动,我和作者聊过天,聊的少,没有深入,但他有一种真诚,我觉得这种真诚能打动你,老师讲的东西你已经掌握了很多了,你的这样一种状态,这样一种精神是很难得的。我为你的精神所打动,这种打动来源于心灵深处,所以你今天的习作展,将来一定是大作展,你今天的启程就预示着明天的辉煌,祝你成功。

王祥北:进入展厅,作品很大,作者我也不认识,突然有这样一个震撼的展览出来,非常兴奋。这个展览首先是胡老师曾老师教学的成功,如果他们能够成为一个流派,你可能是离他们最近的一个,我不知道对错与否,你的作品中,狂草有一种高度,但是这种高度在当代里面我觉得它不太有生存的空间。第二,我一直认为书法是形式和内容的一种美丽邂逅,包括情感和形式的一种美丽邂逅,当你的形式和你的情感突然之间偶然碰到一起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种令人有享受的感觉。

冷柏青:我和作者是老朋友了,所以今天的展览我很期待,他虽然是江南人,2011年来北京学习,来之前他的作品的面貌是典型的江南情调,所以我觉得走出来很重要,走出来完全改变的,我觉得兄一年时间,我们现在不是说达到什么高度,这短短的一年能够写出那么多的作品,而且内容很丰富,所以可见他是一个做事情很执着、认真的人,今天的展览,包括布展,都是经过精心准备,他对创作的投入,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我有一个建议,这么大的作品在节奏方面注意一点,感觉太快了,再丰富一点,但是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祝贺你下一步越走越好。

马啸:季雪忠在我们那里学习,但是我和他比较陌生,昨天通知我参加,这是谁,很神秘,就像这个展览神秘,这个展览我特别吃惊,现在很多人是字越写越小,所以他能够写出这样的气势我很震撼,有这样的感觉,一看到你的作品,一是感觉你的身体状态特别好,你的作品从第一个点划到最后一以贯之,但是有很多样式,很多帖偶涉,甚至看到了有中山王那种很细的线条,而且跳跃的程度非常大。学习书法实际上就两样东西,第一个是对毛笔的操控能力,第二个是对空间感的营造能力,你这两个方面在两位导师的训练下很有收获,这个展览基本上是两位老师的结合体,你很好的把它们揉合到一起,你应该是在国家画院不长时间里取得巨大成功的极少数的人。

陆明君: 看到这个展览,非常振撼。从巨幅到小品再到作品风格都很完美。能得到老师们的一致赞叹,证明你确实有很高的才情和天赋。

尹海龙: 最早见到雪忠作品是2000以前在通州的时候,字写得比较传统,今天一进展厅感觉非常震惊!甚至怀疑是不是雪忠的真实想法。可能受两位老师影响很大,在体验不同的书写状态,或许过两年又会向另外的领域拓展。在两位老师的工作室,感觉经脉打通了,下面会做一些收敛的东西,比如说有的手卷写得非常好,一些小楷,这些东西跟雪忠的性情更接近。这是我的感觉。

肖文飞: 相关领域的艺术的互相借鉴和学习,做得成功的书法家都是这样。包括在座的张老师的构成,刘老师的设计,季雪忠的展览应该是两者之间取得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是我的感受!

张德林:我对季雪忠不熟,之前有人提起过,有些印象。这次去成都的时候,曾翔老师跟我说,这个展览有必要看。进了展厅给我的感觉非常的震撼。写这么大的大草我觉得是很出色的。面目众多而不失和谐非常的好。佛教界有一句话叫根性,你的根性到胡老师工作室被激活了。

丁剑:以前听一个人讲书法是告别笔墨的时代,当时心就凉了。今天看到这个展览,觉得书法还是有希望的。

顾柯红:雪忠是我们江苏的,他把家事公司里的事放在一边投身书法,这是很难得的。

通知书的家长意见怎么写篇6

“对不起!对不起!这为同学你没事吧?”

“没事。”秀起身拍拍衣服,头也不抬,继续往家里走去。

“喂!李清秀,等会我!”撞她的男生追上来。

“咦~?高小川?怎么是你?有事吗?”

“没事,你今天怎么了?腿没事吧?要不要去医务室啊?”

“我没怎么啊,只是有点累而已。你快回家吧。”说完秀就走了。小川呆呆的看着秀的背影,过了一会儿才转过神来,不放心的回家了。

秀回到家,一个人也没有,吃过晚饭后,便回屋写作业去了。刚打开书包,又看见了一个粉色的信封。

“这是怎么回事?打开信封,还是那个人的笔迹。

秀:

我每天都会祝福你哦!你一定要快快乐乐的!别问我是谁?以后你会知道的,我只是你一个普通的朋友。

看到落款是“鑫”,秀知道他肯定是男生,可能是那会儿拖地太累了,写完作业,刚刚碰着床就见“周爷爷”(周公)去了。

第二天上课,高小川就一直注意着秀,确定她没事后,才放心听课。秀经过昨天的事情,很认真的听课。下课后,秀像往常一样,抱着一本外国名著坐在班门口前的花池上看,可她心中想着:今天不会又收到粉色的信吧?她便一直盯着她的书包,结果什么人也没有发现。

放学后,秀一个人摇摇晃晃,慢通通的走出校门。

“走吧!可爱丫头,我陪你一程啊!”

“啊~?怎么是你,你又不和我同路。”

“我去我同学家,正好顺路,一起走,不介意吧?”

“随你便吧!”

“好!那就走吧!你能不能教教我怎么写诗啊?”

“你是我学长,我哪里有资格教你哇?哦!你叫什么?”

“我叫‘野蛮酷仔’啊!”

“就不告诉你。”

“你都知道我的名字了,却不告诉我你的名字,这不公平。”

“I'm Zhou jun jie.”

“周俊杰?”

“哥—等会儿我,我也去呢。”高小川在后面追过来。

秀说:“你叫她‘哥’,怎么回事?”

小川:“本来就是啊!我还奇怪呢:你俩认识么?”

杰:“认识啊!昨天刚认识!怎么了?你去哪啊?”

小川:“你去哪?我就去哪喽!”

秀:“你们去吧!我到家了。bye~!”

小川和杰:“bye-bye!”

通知书的家长意见怎么写篇7

让我们回到正题。我们应该收集什么样的材料呢?先来看看余欣老师在日本完成博士后时写的《中古异相》。这本书的题目很难,也不容易读,但任何人都会马上发现,余老师使用了大量稀见史料,表现出深厚的学养。这本书的内容与敦煌相关,他在文章中写道:“我是做敦煌学,中外关系史,但一直醉心于‘方伎’,尤喜欢读本草、医籍、农家、小说、阴阳五行、天文心算之书,神游于十洲三岛、怪术艺绝之间,积岁以来,竞略有所得。”文章涵盖范围很广,要把这些资料组织起来写成一部大书,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我们上面说到的长期积累。

我把这篇文章提出来,是因为一是想请大家注意我们上面说到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并非虚言,现在就有很实在的范例;二是要用这个例子说明,稀见史料的运用要有极深的功力和长期的积累,要有考比权衡史料的能力,而这是不容易达到的一个高度。初学者往往觉得用稀见史料是学问大、资料能力强的表现,因此会不顾实际情形,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稀见史料的收集和使用上。这是一个误区。除了上文强调的、稀见史料运用所要求的深厚的基础和长时间的准备以外,研究课题本身对史料的运用也有一系列的要求。

对于余老师所研究的敦煌学,常规史料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稀见史料当然成为支撑论述的主角。作为还在大学本科学习、初涉历史研究的同学,我想主要还是依靠常规史料。稀见史料存在收集、考证等一系列问题,也存在解读、评估的问题,不能随便地抽取,孤立地解释,任意地使用。苏轼在讲写文章时,提到过他的心得:“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如果我们可以把苏轼对文章的说法移植到对史料的摭取裁剪,就会发现,对于稀见史料,什么时候用,怎样用,该不该用,很难有一个可以清晰划定的标准,而只存在于历史学者的专业直觉之中。这不容易把握。这里介绍余欣老师的作品,可供观摩而不易模仿。就好像米襄阳的草书,看上去“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但不是给初学者临摹的。学当然要学的,但还要有很多年的修炼。如果你一开始就着意学米,你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是鬼画符。

七、再论史料的运用:正史

让我们转过来谈常规史料,例如正史。徐冲老师认为,无视或者不能正视正史,是“十分偏颇的”,但我们也“需要从更多新的角度来对正史文本进行重新解读”。这就提到了常规史料运用的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能舍弃,一是必须出新。

用正史,徐冲老师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他是真正的正途出身,山东省试的榜眼,进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外放到松江府,到了复旦。他的论文题目是明确定义的――“皇帝权力起源”。他的主要史料来源于正史,除了少数几处如北魏李晖仪等人的墓志铭外,他并没有用多少稀见史料,但是他匠心独具地考察了“群雄传”、“外戚皇后传”等,从纪传体书写方式中的“结构性存在”的变化,设立一个新的角度看皇帝的权力。读正史读出新意的最著名的例子,是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用三句话把《史记》中对孟尝君的称赞全部颠倒过来,畅发“得士”的重要,说孟尝君过不了关找人学鸡叫,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但是,这不是治国理政的办法,而“得一士,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孟尝君不能得士,正是因为他和鸡鸣狗盗之徒沆瀣一气,“此士所以不附也”。王安石不愧是“拗相公”,喜欢唱别调。徐冲老师这篇文章不一样,他并不着力旧说,而是在对纪传体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用的是正史,但读出了别人没有读出的东西,这和他清楚地认识到正史自有其“核心地位”有当然的关系。《史记》是我们最重要的看家本领,通读“上三史”曾经是历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结合现在资讯数量激增的情形,有时通读原文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势在难行,因此我想起王伯祥编写的《史记选》,从官职到地名到读音到文化常识全都有,或者陈正宏老师的《史记精读》,如果我们每天读一段,当大部分段子都朗朗上口,小部分段子能够背下来,以《史记》为功底的基本功就扎实了。

八、语境

读书、收集资料,下一步好像就是“为我所用”,殊不知史料并不能用来说明既定的结论,正相反,结论只能从实际拥有的史料中阐发出来。过度解释,牵强附会,这在大家也在所难免,而我们要特别警惕的是,对史料作脱离语境的发挥。

张智老师研究的是一位法国思想家,这本书是对于这位思想家的反思,但是这个思想家在当时法国革命的时候,思想极度地变化。如果你要准确把握当时这些人的想法是怎么来的,你一定要知道当时的背景,一定要注意语境。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就把历史上的事情和现在的事情作横向比较,或是一种很简单的比较。比如说你跑到美国,看到美国天气这么晴朗,污染这么低,中国污染怎么就那么高,这就是个很愚蠢的说法,因为两个国家发展的阶段不一样,美国工业革命的时候,污染也很严重。污染是要想办法治理没有错,但是不值得你大惊小怪。你如果有机会到匹兹堡,别人很快就会告诉你说,这个地方是一九四五年以前建的,那个地方是一九四五年以后建的,有什么道理呢?因为一九四五年之前的建筑表面是黑的,排放的各种废气已经把石头做的墙熏黑了,而且现在洗都洗不干净了。当时,匹兹堡是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你如果读《福尔摩斯探案》,其中有很多篇都讲伦敦雾气沉沉,连马路对面都看不见,就模模糊糊看到一点光线,有一个犯罪的人跑到街上一下就不见了,因为雾太大了,人最多就只能看三米远。你知道《福尔摩斯探案》的创作是在一八九0年,实际的时间背景应该会更早一些,正好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张智的座师李宏图老师说张智“沉静”,这对于领会史料的语境大概特别重要。在研究这位法国的思想家时,在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之后,深思熟虑以后,你才会对他有更准确的认识。这本书所要描述的,就是这么一个看来自相矛盾的转变:起初似乎要摧毁一切的法国人,后来竞开始试图回顾一部分已被遗忘的东西。

我们以为法国革命是很激进、很血腥的,但是后来法国革命一下就转向了,而且完全是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或者说这个就是反动,那反动是怎么发生的呢?这个在书中有具体解释。所以恩格斯说,我们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我们认为历史不是神的启示,而是人的启示,并且只能是人的启示。归根结底,就是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我们要以当时的眼光来看,看当时的人、当时的事。就像提到亚里士多德时,很多人用一种很浅薄的态度看待他,觉得亚里士多德说的真是愚蠢到了极点,居然说地球是绕太阳转的。但是你想,你如果找一个三岁、四岁或者五岁的小孩,你跟他讲地球绕太阳转,他不能理解,你说太阳绕地球转,他完全理解。人类早期的认识就是在进化中发展的。你去试试看,你跟一个小孩讲这些东西,讲亚里士多德,他会有亲切的感受,但如果你跟他讲我们现在的哲学分析,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在分析什么,小孩子就更不能理解,这些告诉我们,你做研究必须回到你所谈论的那个时代,读史料必须把它放到它所生成的语境中分析。

九、以大见小

马建标老师的这本书,是根据他写的博士论文《民初外交事务的政治化》所作的拓展,这是对民国外交史的一个研究。可是尽管民初外交有很多有趣的题目可以做,到了现在,经过史学家七八十年的努力,这种局限于政府文件和重要外交事件的研究遭遇了瓶颈,学界遂转向追求更深刻和更丰富的解释,在大的范围内看小的事件。马老师的研究,诚如他的座师金光耀教授说的,在于把外交史和国内政治结合起来,在于把政府决策行为和社会舆论,包括谣言的研究结合起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此书写了十年。马老师做外交史,做中国的北洋时代,十年一剑,依托的是外国列强入侵的大背景,追踪的是中国社会的反应;书名也突出了以“中国”为一方、以“帝国主义”为一方的对立,反映了他研究史学的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对北洋时期的历史研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深化。将北洋政府的行为放到更大的背景下,可以看到作者对此命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十、以小见大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为帝王讲解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是为皇帝读书受教育而设置的。虽然由来已久,但到宋代始臻完备。程颐说“君德成就责经筵”,就把为皇帝讲解诗书这么一个看来颇像例行公事的宫廷活动,一下子提升到了“格君心之非”,教化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品行作为的高度,赋予其与国家命运人民幸福攸关的重要性,这就为经筵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广更深的背景。姜老师的文章正是通过经筵这一具体的历史现象来考察宋学这么一个大题目的。

第一章“缘起”,讲历史背景,在全文二百三十页的篇幅中占五十二页。要能巧妙地兼顾“小”和“大”,精确地安排详略特别重要,这是写文章的基础。我们现在写文章,电脑技术可以帮很多忙,它会告诉你写了多少字,供你时时留意。你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我这段应该是详还是略,要写多少字。有的时候,控制不了字数。敝帚自珍,就是以自己为主,看过的很多材料,一下子都涌了出来,就会写得很多,造成本末倒置,不知道重点是什么。作者侃侃然,下笔不能自休;读者昏昏然,不知其旨趣所在。所以一定要搞清楚,写这部分到底占了多少页,这二百三十页准备分配到哪些论题上。

第二章和第三章是讲“经筵”本身,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是讲它的影响。所以你看这个问题就复杂了,让我用一个小例子来说明姜老师文章的好处。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写的是江南风景,“水村山郭酒旗风”,是很具体的,很典型的描写,我们现在早晨起来,往窗外面一看,就是这样的景色。但是如果你只看这个小景色,视野就会受局限,也不值得再看下去。而这首诗的下两句就拓宽了意境,扩大到对整个南朝的描写。我们知道,南朝佛教兴盛,诗人不事斧凿,自然地把读者从眼前的风景引到了对前朝的慨叹。

还是看杜牧的这首诗,如果光写“莺啼”、“水村山郭”以及“酒旗”这些意象的话,你可以想象,用电影的特写镜头是看不出什么的。但是如果你从这些景象向外延伸,镜头拉开,马上就能营造出烟雨江南的感觉,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堂寺塔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扑朔迷离。有人说这“四百八十寺”你怎么能够看得见,即便你看见了,那“千里莺啼”你又怎么听得见。但后人认为这两句是佳句,拓宽了意境,读诗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只关注字面上的意思,要深入发掘作者想传达给我们的感觉和理念。

再回到这本书上,如果你专门研究“经筵”这项制度,只介绍皇帝怎么做,老师怎么做,是“坐讲”还是“立讲”,读什么书,书是怎么读,整本书就会变得很枯燥,很单一。但是作者把内容扩大了,扩大到这项制度对宋朝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宋学”以及宋代读书人的自我意识,这本书的优势一下就反映出来了。

十一,小大由之

上文说的“由小见大”“由大见小”有点难。周兵老师的文章提供了一个解决的范例。他要讨论的,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即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洋历史学撰写旨趣的一个大的转向,按他的说法,是“一场国际性的集体运动”。当时欧美的历史学界提出了用文化观念看历史,大量引进了对文化人类学、语言学和其他文化要素的研究,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政治军事研究和以此解释历史进程的做法。从史学史的角度看,周老师要做的,是“二十世纪西方史学史的一幅全景”。

怎么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示这种“全景”,又见树木,又见森林,这不容易。周兵的论文,分上下两篇,上篇谈新文化史的理论和方法,五章,细数这一转向的发生、理论来源、特点,以及稍后形成的流派或做法,确乎有“全景”的气象。下篇取五位在这一转向中领一代风气的历史学者,从彼得・伯克到罗杰・夏蒂埃,逐个分析,既是上文的例子,又是上文的补充;让读者一方面对上文的论述有更具体的领会,另一方面也扩张了视野。其中论娜塔莉・戴维斯,先是简要介绍了她的名著“马丁・盖尔”的故事,分析人物,进而讨论新文化史撰写中常常出现的“史料真实”和“历史真实”,即真假虚实之间的矛盾,最后归到新史观,具体而微;这样就完成了以新文化史的书写方式对新文化史书写方法的介绍。这篇博士论文兼顾大的“全景”和小的“细节”,匠心独具,确乎“小大由之”。他的座师张广智教授说,周老师的这本书同时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确堪称佳构。

结语:史料和结构

通知书的家长意见怎么写篇8

问:你在父母的教育问题上有什么意见、困惑,需要哪些帮助?

只有一点,就是希望爸妈少挑剔一些,注意语言,这样就可以用十全十美来形容了。

妈妈总说我和她可以成为朋友,但我却不知道怎么去做。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总是把我的错误攒到一起,最后暴揍一顿。

每次写作业,都会让我自己完成,这很好。但是沟通方面不怎么样,再就是爸爸总是一吃完饭就躺床上。

妈妈对我的期望太高,我鸭梨山大,怎么办?

妈妈总是唠叨,我明明知道要做什么,可妈妈总是再重复一遍,好像我就是个傻子。

爸妈跟我没啥沟通,一回家,各玩各的。我很无聊,除了看书就是学习。

我妈妈只说我缺点,从来看不到我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且,我犯的错误妈妈还会犯。我犯错时,妈妈就会教育我。

希望我每次犯错之后,您应该先听听我的解释,知道一下我为什么会犯错,犯了什么错,错得严不严重,然后您再说我,教育我。我不喜欢补习英语,因为那里教得太难了。我在那里几乎是“差生”,我很自卑。而且周六周日本来是休息日,却要补习,我很不喜欢。希望您能让我做自己喜欢的事。

周六周日有很多补习班,这两天就跟没休息一样,很累。现在我成绩挺稳定的,为什么要上补习班啊?

我认为家长可以不用让我们上那么多补习班。如果我们不想学,怎么补也学不好,如果我们喜欢学,不补也能学好。

妈妈让我练琴,说是能开通左右脑,可我最讨厌练琴了,周六周日连休息时间都没有,从早上8点练到下午4点,我还不如去学校上课呢。能不能不给我报班啊?

父母总是逼着我们上这个辅导班、那个辅导班,我们根本没有一点玩的时间。

爸妈总是让我写完作业后看一些工具书。我认为学习了一天,应该让我休息一下,看看课外书,这样既可以放松放松,又可以丰富知识。

我认为爸妈不应该给我报那么多补习班,上午有,下午也有,特别忙,回家还要写作业。跟爸妈要求少报几个,他们就说谁谁谁比我的班还多,也没像我这样抱怨。

为什么不可以在玩中学知识呢?

爸爸让我做卷子,我不爱做,可是不做就给我加量,怎么办?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我父母允许我阅读的书籍太少了,每天都是才读了几页书,就让我睡觉了。

我非常怕妈妈,什么话都不敢和妈妈说。

希望父母能心平气和地跟我说话,不要大吼大叫。

把大人未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比,用比大人还严格的标准要求孩子,一不合父母的心意就不高兴,老爱发脾气。

我家有两个孩子,我是姐姐,每次我和妹妹抢东西,妈妈总会向着妹妹,我觉得妈妈很偏心,但是妈妈总是说:“她小,是你妹妹,你要让着她,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可我觉得很委屈,一定要这样吗?

我希望如果我写作业时坐姿不正,父母能不对我大喊大叫,而是温柔地叫我注意坐姿。

上一篇:胀的词语范文 下一篇:朋友的学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