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怎么写三年级范文

时间:2023-10-14 15:57:35

通知怎么写三年级

通知怎么写三年级篇1

一、目标定位,指向课程核心

在细读这篇课文时,我深深感到,确定本文的语用价值,不是一件易事。其一,因为语言简单,表达形式简单,读者一接触文本就很容易把握“爱”这一主题;其二,一封信,五句话,道明一个易懂的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此外既没特别优美的句段值得体味,也没独特的篇章结构值得效仿。反复苦读了若干遍,捕捉到散落文本中的这些知识点:在第三自然段中“只有”“还没有”两个词语的准确运用值得玩味;第四自然段对春天美景的描写;文中仅有的一个比喻句;一组关联词“无论……都……”;一个双关语“美好的东西”;因果关系的篇章结构;回信。

这么多知识当中哪一个才具有核心价值的呢?前面四项知识偏向于中低年级的语文任务,显然不宜列为五年级语文核心目标。因果关系的篇章结构知识可以纳入高学段的教学目标,但因内容简单,在初读环节学生轻易就能读懂。最后,我的目光落在文本之外的课后练习“回信”上。纵观整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仅在四年级安排一次“写信”练习,所以,我以为,“回信”应是编者的刻意安排,其意图不仅仅是检查对文中哲理的理解,而在于训练写信,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所以我确定“学习写回信”为本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二、逐级铺设,丰满回信素材

目标一确定,一切预设、一切课堂活动都应围绕写“回信”展开。但是对于写回信,课后仅有这样的表述:“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至于写些什么,如何写,哪些情感需要激发,那些感受需要表达,没做任何提示。如不加以指导,学生写出来的“回信”内容肯定单调空洞。要规避这一问题,就应解决“回信可以写哪些内容”。为此,我以双关语“美好的东西”切入,大肆铺设,搭起三级阶梯——

第一,抓第一个“美好的东西”,想象儿子“怎么想”的。

出示信的第一段文字。教师说:“高尔基望着鲜花是这样想的,那么他的儿子是怎么想的呢?当他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时,他可能怎么想的?你替他想一下?”这一问,学生的目光从高尔基转向儿子,揣测儿子的内心。教师再推进想象:“他没想到自己曾经栽种的鲜花在爸爸的眼里是——(生:美好的东西)在岛上居民的眼里也是——(生:美好的东西)今天他知道了这一切,你能想象他的心情吗?你还能想象高尔基儿子读着爸爸的话语,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呢?”学生的想象有“心情”和“情景”这两个抓手,表达就会很生动。通过想象“怎么想”的,把手捧着“信”的孩子读活了,触摸到孩子的内心——种花的想法、“看花”的心情、读信的感受,等等,冰冷的文字逐渐变得立体,变得感性,变得温情。

第二,抓第二个“美好的东西”,想象儿子“怎么做”的。

出示信的第二自然段。教师引:“又是一个‘美好的东西’,短语完全相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吗?”将学生的思维带到“双关语”的深层面,教师及时点拨提升:“的确,这里的‘美好的东西’不再只是有形的鲜花,也许是——(生:一个眼神)也许是——(生:一句话语)也许是——(生:一次帮助)”然后加以小结,“说到底,这美好的东西,是博大的胸怀,是无形的爱呀!”教师接着铺垫:“对照你的生活,你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是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潜藏心底“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感被唤醒。教师趁热打铁:“在你的眼里,在高尔基儿子的眼里,高尔基有没有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孩子目光被牵引到课后作家卡片,联系作家卡片孩子们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博爱。至此,孩子们对爱的内涵理解就更为深刻。教师再引导诵读,“所以高尔基深有感触,他对儿子说——(生接读:要是你无论……)”教师:“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殷切的期望,应该怎样读出一个父亲拳拳的爱子之心?”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与高尔基、与他的儿子又进行一次次灵魂的对话。此时教师推出直指核心的一问:“现在你能想象,高尔基儿子读了爸爸的这句充满期待、饱含深情的话,从今往后他会怎么做吗?”让学生想象高尔基儿子的行为后再回扣文本,“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当儿子会这样做了,那时候——(生接读: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啊!”)

第三,抓“‘给’,永远比‘拿’愉快”,想象儿子“怎么说”的。

出示:信的第三段话。读这段话,每一个读者的目光都会落在那句话上——“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由于语言浅显,学生会比较轻松地理解这个深刻的道理。不过,对道理的理解不是我的单纯追求:“这是一个至理名言,让我们一起铭记它,请工整地书写在笔记本上。”待学生记住话语,我问:“可是有位读者想改写它,提议改为——‘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因为用‘给’和‘拿’太平凡了,不符合一个大作家的语言风格,你怎么认为?”学生通过对词语难易的比较,对读者年龄的比较,发现高尔基用字的讲究,发现他用心的良苦,我再推波助澜:“细微之处见真情!一位伟大的作家,却以10岁孩子能够读懂的语言来表达如此深刻的道理,这是怎样细腻的爱啊!这不正照应了开头的一句话——(学生接: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来,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这无声的爱,把这深刻的道理传递给他的儿子——读!”这一番渲染,学生自然激动起来,我就紧接着问:“今天,当儿子知道了这个理,明白了这份爱,一定会有很多话语要对爸爸说,现在请你想象一下,他会怎么对爸爸说?”

通过层层挖掘,逐级铺垫,回信的内容逐渐丰满起来。这样,孩子们“”时,自然就容易做到有灵有肉,有情有趣了。

三、造境蓄势,引发表达冲动

课文读到这里,一纸“信文”,不只是冰冷的文字,不只是单薄的道理,更是感人至深的内心活动,更是一触即发的挂在唇边的暖人话语。此时,教师就要思索如何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因为这是为他人,宛如隔岸观火,隔山望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有抒发的冲动呢?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手捧爸爸的来信,高尔基儿子跟你们一样一遍一遍地读着,一遍一遍想着,一股真情在他心中涌动,他情不自禁地提笔给爸爸写起了回信。(出示:亲爱的爸爸:您好!我可想念您了!近来,您的身体好吗?您的信我收到了,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内心也感动了一次又一次……)这封回信写到这里戛然停住了,应该给爸爸写什么内容呢?”起初,学生可能会一阵茫然,没想到“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可以写入回信,教师略作提示,“如果我是高尔基儿子,我会把在岛上留下鲜花时可能怎么想的、读信的心情怎样?一股脑儿告诉我的爸爸。那么如果现在你就是高尔基儿子的话,你最想在回信中告诉爸爸什么?请你接着往下想,往下写。”这样学生豁然开朗,在乐声中文思泉涌,笔下挥洒自如。当然别忘了提醒:“请注意行款正确工整,尽量少涂改,保持页面整洁。”

一番练笔之后,我依然把孩子们引至高尔基父子对话的情境中:“又是一个晚霞灿烂的傍晚,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望着满院姹紫嫣红的鲜花,动情地读起了儿子的回信我们去听听——(音乐响起)”最后,指名学生读所写的回信,师生共同评点。

通知怎么写三年级篇2

现状一放任自流式又到习作课,老师犯难了。三年级写关注环境的,没调查、没参与,学生怎么写?算了吧,让他们自己去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个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学生回家后,有的抄、有的家长教、有的胡乱写、有的一筹莫展,只好交“白卷”,沉重的包袱从此就背上了。

现状二揠苗组长式这是什么文章?你这还是什么水平?这是经常听到的老师批评学生的话。三年级作文明明只要求能写一件完整的事。老师硬要拔高要求,开头如何,结尾怎样,外加小孩子难懂的习作技巧。学生们云里雾里,摸不着头绪,慢慢的,畏难情绪就在孩子的心中系上结。

现状三统一雕刻式写校园的一处景物,那就写学校的小花园吧。老师花了一番心思,亲自带着学生来到小花园,引导他们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迎春花、小松柏、六角亭等景物各具特色,学生们兴趣盎然。可回到教室,绝大多数学生写的顺序基本相同,景物的特点,就连打比方的句子也一模一样。创新的表达少之又少。老师批改下来,篇篇都基本相同了。

我们在探讨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时,不得不重温课标对习作的教学要求: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反思我们的教学,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我认为应该从教学方法的大胆改革、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珍惜亮点的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努力。

对策一:适度指导,带领学生关注生活

习作教学如果长期放任自流,“靠天收”,必然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整体滑坡。这就要求教师适度引导学生弄清三年级习作教学的难点,指导一定的方法。如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的“环境保护”专题,这个话题学生不能信手拈来,对于“写什么”有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教者采用活动教学法,师生、生生在活动中弄清写的内容。一是指导分组,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搜集资料组、实地考察组、采访组。二是商定活动计划,各组同学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家乡的环境怎么样?人们为环境保护做了些什么?三是引导具体开展活动。资料组以上网查询为主,并把收集到的资料在教室醒目位置张贴,做到资源共享;实地考察组由老师带队,前往污染较严重的涵闸河进行实地调查:观察污染现状、分析污染原因、查看整治情况;采访组校外依托家长,前往环保部门。校内借助科学课,拓展教材内容,采访科学课教师,整合课程资源。四是现场展示。各小组分组汇报活动所得。有的出示涵闸河污染的照片,有的情境再现“采访我最棒”,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交流信息、感受、启发,为学生解决了不知写什么的困惑,推动了学生表达的需求,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愿望。

对策二:放缓坡度,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作为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牢牢把握本阶段的训练重点,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上来。课标明确指出:不作写作知识的要求,淡化文体要求,在条理性方面适当降低要求,只是提出“能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达”。因此,教者要抓住习作教学的两个环节强化这一观念。习作前,不必对篇章结构提出要求,尽量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结构方面要做到“放胆”。习作批改时,对于能把人、事写清楚的,都应给予合格评价。纵观三年级的16篇教材习作,体现习作要求的少之又少。如介绍的地方要吸引人,编的童话故事要有趣,属于隐性标准。直到三年级下学期,才出现了显性的直接的习作要求,而且应该是个训练的渐进目标,而不是一个必须达到的目标。四单元“我学会了__”,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七单元的自由习作提出“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不难看出,三年级是由一二年级说话、写话训练向高年级过渡的年级,习作训练应以“片断训练”为主,写通顺连贯的话,写正确的字,学习把事情写清楚,把内容写具体。

对策三:鼓励创新,珍惜学生表达亮点

三年级的孩子尝试写作文,期待的是老师的赞赏与肯定,积极的心态才会保持长久。课标提出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强调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一是习作批改要尊重原文。批改中需要提出的是错字、不合适的词、不通顺的句子而已,不要对结构和表达技巧作过多要求。二是要做好习作评讲课的备课。这是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环节。一般只重批改,不重记录。其实习作评讲备课是一个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对于个体而言,要找出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对于整体而言,要分层分类做好精彩词句、真情文章、创新题目的归类, 捕捉学生习作修改所需的生成性资源。三是上好习作评讲备课。要打破以往教师一讲到底枯燥无味的评讲方式,灵活多样展示学生的亮点。如猜猜这是哪位小作家写的;师生合作读好文;这个精彩的句子我怎么也忘不了,请他的创作者上台;好词连连看,精彩不容错过;比一比,谁的题目最有创意等。在这样分享互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习作成功的信心和习作表达交流的快乐。

通知怎么写三年级篇3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写话又为以后的命题作准备,所以说话、写话需要下一番工夫去训练培养。

我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从了解儿童的语言规律入手的。我常常留心听儿童说话,学习儿童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合乎儿童的口味;我也注意儿童语言中的毛病、缺陷,下工夫帮助他们把话说好。

儿童语言中比较普遍的毛病是语言不完整、不连贯。初入学的儿童更不善于把要说的意思组织成完整的话,常凭自己小脑袋的天真想法、直接感觉。还有的儿童说话,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条理。

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把话说得清楚一些,完善一些。我觉得,儿童平时往往有说话不清楚,不完善的地方,他们也不知道怎样的话是完整的。课堂教学中要求他们说得清楚、说的完善,就是使他们懂得一句完整的话要表达出谁——是什么,谁——做什么,谁——怎么样。那么,以后他们写话作文,就有可能写的有头有脑,连贯通顺。再说,日常生活中大家还不甚注意到儿童语言中的种种毛病,教学中再不给以必要的训练,又怎能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每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么讲,我觉得也都要认真考虑,反复推敲。每堂课的最初一段时间,儿童注意力最集中,教学语言更要组织的严密。我常常在备好课以后,还要试讲,自己讲,自己听,哪儿不合适,哪儿要修改。教师的语言完整、准确、精炼、通俗、易懂、形象,其示范作用,就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语言习惯。教师每句话既要让儿童听得懂,又要让儿童听起来有趣,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非下苦功夫不行。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认真学习书面语言,而且特别要注意学习儿童语言。

教儿童说话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是很重要的。这主要表现在教学的词语运用上,应随着年级的递升,逐步丰富和提高教学语言。例如,待人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各种词语来表达:一年级用客气、和气、和好,二年级用和蔼、亲切、忠实,三年级用慈祥、慈爱、友好,四年级则可用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谦逊、虚心诚恳……这些词语是根据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分别在不同的年级使用的。我在说话使用上这些词语,学生听多了,听习惯了,就会在口头表达、书面表达时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有些词语,刚出现在口头语言中,学生听不大懂,我就在说了以后,再做些解释。

为了培养学生连贯,有条理,教学重要尽量做到提问有系统性。如看图说话,不加以指导,儿童就会看见什么,说什么。一幅描绘春天景色的图,上面有杨柳、桃花、燕子、房子……我考虑一下,提了这几个有连贯性的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天气怎么样?有些什么花草树木?它们都怎么样了?由什么东西飞来了?它们来做什么?这一问,儿童就能说出:春天来了,天气很暖和。杨柳发芽了(发出嫩绿色的芽),桃树开花了(开出粉红色的花朵)。有一对燕子飞来了,飞到小红家来做窝。

利用阅读教材、朗读课文,正确地找出课文中的词语回答问题,概括段落大意,复述课文内容,都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以复述来说,可以有简单的复述,详细的复述;可以列提纲复述;可以照原课文复述,也可以改变人称、改变顺序复述……

教儿童说话,需要长期的课内课外的种种培养。话说得好,不是一年半载的事,也不是仅在某些场合说得清楚明白就算了。我班上的学生,现在在课堂上一般都能说得清楚明白,语句完整,也比较流畅。可是日常还会说出“老师,今天写不写毛笔(字)?”这样的语病。所以,留心听儿童说的话,随时给他们指出说话中的优点缺点,是始终应该重视的。但这绝不是提倡吹毛求疵,指责儿童这也说的不对,那也说的不对,以至于吓的儿童不敢说话。主要是培养它们说话完整、有条理,为将来作文打下基础。

在儿童说话基础上完整、正确、清楚,并认识了二百个以上的汉字和经过口头造句的锻炼以后,我就指导他们进行书面练习。从几句话到一段话再到小短文。

刚进行书面造句,可选择儿童容易说的和容易写的词语,先让他们说一说,再让他们把所说的写下来。这样造句,就是最简单地写话。要尽量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培养它们的兴趣。

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口头提出简单的问题,要儿童笔答,这是培养儿童写话的一种好方法。然而每一个问题,前后必须有一定的联系。等问题全部问完,就可以成为有系统的、完整的短文。

还要注意结合相关活动来丰富写话内容,通过参观,扩大儿童眼界,丰富儿童词汇,并尽量把课文上学过的词语运用到口头语言上来。由于通过实地观察和教学中重视了字词的透彻理解,因此儿童用词比较丰富,写的也有内容。大多数儿童都能写两三百字,好的能够写到五、六百字,还能正确地划分段落。

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应用语书上的插图或有关的挂图,指导儿童看图,系统地讲出图上完整的故事,然后写下来成为短文,这也是我常用的一种方法。儿童都比较有兴趣去做。需注意的是一定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有个别生字、 词不会写的,我就预先在黑板上,或叫他们用拼音字母代替。儿童在写话时,能完整的写出故事的内容,也往往能充分发挥想象力。

为了使儿童有练习写话的机会,我还利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鼓励他们写请假条、便条、信和各种活动。有时我把有的通知或信息写到黑板上,例如:“由于下雨,间操取消,自由活动”“下午13:00体检,同学们请准时”……他们看到我这么写,就摸索到告诉人家意见时应该怎么写,当自己需要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拿起笔来写了。我还告诉同学们会说、会读、会识,就要用。用它写,用它读老师写的通知,以后还可以读报纸杂志、看有趣的故事。我表扬会写请假条、简单书信的孩子,鼓励大家学着写。

通知怎么写三年级篇4

但是做了几年的老师,我还没发现有一个十分爱写日记的学生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写日记,乐于写日记呢,现在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 从写一句话入手。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循序渐进,写日记也是一样,不能操之过急,要学生一开始就长篇大论是不现实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始只能要求他写完整的一句话。从写一句话入手,学生也不会觉得很难,就不会排斥它。当学生的一句话中有一两个好词时也应给予表扬,让他们觉得写日记不难,很容易写好,这样下去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它了。

二、 先说后写。

老师们都知道有的学生说起来嘴巴叽叽喳喳、没完没了的,但是如果要他写可就麻烦了,好不容易写的两句话还语句不通。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就让他们“先说后写”。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学期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我先让学生们说一说春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有的学生说春天草绿了,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有的学生说雪融化了,河水哗哗地流;还有的学生说小朋友们脱掉了厚厚的棉衣,开心地在公园里玩耍……听到学生们说得那么好,我就鼓励他们把刚刚说的话写下来,写完后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看看谁写的春天最美。学生们的兴趣很高,很快写完了,赶紧找好朋友读给他听。为了使自己写的春天最美,小朋友们吸取别人的优点,把一些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描写中,这样一来学生写日记也不再觉得枯燥,说、写、读、比结合在一起让他们感到很有意思。

三、 写身边的景、事。

有的学生不是不想写日记,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针对

这种情况,我让学生们写自己见到的景或事:早上上学时看到了谁,他在干什么;进了校门后其他的同学在干什么;校园里有什么变化等等。有了写日记的素材,学生们也就不再怕日记了。

四、 仿写。

在批改学生日记时,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写得语句不通顺,还有

的学生根本是在记流水账。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日记语句通顺又有实质内容呢?我通过平常的教学发现,有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例,如果在教学时结合作文进行课文的学习,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如教学《精彩的马戏》一文,课文第二、三、四段分别介绍了猴子爬杆、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学完了课文以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三段有什么共同点,有的学生说每一段第一句都是告诉我们是什么表演;有的学生说最后一句都是写观众的;有学生说中间的句子写的是小动物是怎样表演的。然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说一说小狗做算术、熊猫骑车、马钻火圈。有了课文作为参考,学生们很快说出了这些马戏是什么样的。互相进行补充后就让他们写下来,效果不错。

五、 绘画、剪贴日记。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不喜欢写日记,但是他对画画剪贴却很感兴趣,既然这样,我就让他们在日记里画上与日记内容相近的画或剪一些喜欢的图片贴上,写、画或贴都好的日记就贴上“学习园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写日记的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学生写的是早上上学路上看到的花和树,他就在日记下画上几朵小花几棵小树;有的学生写的是在车上发生的一件小事,他就在日记边贴一辆小汽车;有的学生写的是春天的校园,那他的日记里画了许多粉红的桃花、茁壮的小树……对于一些写得不太好的学生,我就在评语中写到“画得真不错,但是如果写的和画的一样好,那该多棒呀!”对于写得还不错而画得不认真的学生,我也会写“看到你的日记写的这么好,老师真高兴,要是你能把画也画得漂漂亮亮那老师就更高兴了!”多用一些语言鼓劲学生,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一直高涨下去,写好日记也就不难了。

六、 老师也拿起笔来,和孩子们一块儿写。

我们总是认为写日记是学生的事,老师只要及时批改就可以了,其实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写,写一写自己看到的景或事,写一写班上发生的事等等,并把写好的日记贴出来,让学生们看一看,这样既可以当作范文,让学生可以仿照它来写,又是班级的小窗口,让学生了解同学做的好人好事,向他们学习。当学生发现原来老师也写日记时,他们就会觉得老师都认真写日记,我也要和他一样,写起日记来也就认真多了。

通知怎么写三年级篇5

课前谈话,渗透学习策略

师:以前见过我没有?

生:没有!

师:怎样才能了解我呢?

生1:问老师的一些情况。

师:太好了!

生2: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师:本人姓刘,单字名松,怎么称呼我?

生3:刘松老师。

师:哎,刘松就好,好的,谢谢。

生4:您教学几年啦?

师:来,握握手,这个人有点像领导。

(生笑)

师:你估一下?

生4:大概有10年了吧?

师:谢谢你,超乎你的想象,我工作已经22年啦。好啦,是不是又了解我一点点啦?

生5:您几岁啦?

师:哦,这个人关心我的年龄,你说一下吧。

生5:30。

师:谢谢你,30岁是我10年前的年龄,我今年多大?

生5:40。

师:谢谢,好啦,同学们看,你们现在了解我一点点啦吗?

生:了解。

师:你们是怎样了解我的?

生:问问题。

师:问问题,好极啦,同学们。问问题是一种非常好的了解新事物的办法。不仅对陌生人是这样,我们在学习当中尤其如此。

看上去很随意,形如简短地拉家常,亲和中有鼓励,鼓励中有平等,平等中有幽默。然而“飘”中寓“矫”,“问问题,好极啦,同学们。问问题是一种非常好的了解新事物的办法。不仅对陌生人是这样,我们在学习当中尤其如此。 ”才短短几句话就很自然地道出了学好数学概念的真谛,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渗透了学习策略,还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自我提问,落实教学目标

师:今天,在这里,我们要认识一位数学世界当中的一个非常重量级的人物,此人姓“方”,名“程”,叫作“方程”。

(师相机将课题“方程”用黑水笔板书在白板正中上方)

师:你认识“他”吗?

生:不认识。

师:你肯定不认识,这是五年级的内容,咱们几年级?

生:四年级。

师:按照刚才几位同学的指示,你觉得我们通过提哪几个问题就可以把“方程”这个人物从不熟悉变得熟悉起来?

生1:老师,方程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师: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说得简单一点,方程究竟是什么?或者反过来说,什么是方程?多么好的问题,那我把它写在这里。

(师相机将“1.是什么?”板书在白板最左上角)

生2:方程有什么作用?

(师相机在“1.是什么?”下,空一行后,板书:3.干什么?)

师:方程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用?细心的同学看我的板书,可能觉得奇怪,老师怎么写1、3,中间还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有没有人想到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师相机在第1、3题中间板书:2)

生3:为什么它叫“方程”?

师:哦,这个人太会提问题了,握握手,宝贝,哦,他一下就想到位了,他说啥?

生:为什么要有方程?

师:对呀,就是为什么,请坐,宝贝,为什么,非常重要。好的,那我就把它写在这里。

(师相机在“2”后板书:为什么?)

师:好,3个问题已经在白板上,那我们看吧,这3个问题如果我们今天解决了,对“方程”的认识也就――

生:了解了。

师:了解了,第一个问题是什么?第二个问题――

生:为什么?

师:为什么?第三个问题――

生:干什么?

师:问题已经齐了,接下来怎么办?

生:解决问题。

师:谁解决?

生(部分小声回答):我们。

师:说得对。“祸”是你们自己惹的,你们自己解决。

(听课者笑)

师:我为你们提供帮助,我带来了苏版教材五年级《数学》第1页、第2页,现在给你们3分钟时间自学课本第1页,去寻找白板上3个问题的答案,好吗?

生:好。

师:注意,静静地独立自学,开始。

(学生边看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刘老师引领学生像了解陌生人一样去了解“非常重量级人物――‘方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先后提出“方程是什么?方程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有方程?”同时,他在幽默、调侃和一声声“宝贝”的亲切呼唤中将这三个问题总结为:“1.是什么?2.为什么?3.干什么?”与此同时,并相机板书于白板左上角,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言简意赅、层次清晰地呈现出来。

接着,师生将以上3个问题一起重申一遍,又一次引领全体学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加以准确把握。问题齐了,由谁来解决?许多教师往往是和学生共同解决,而刘老师却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说了这样一句幽默的话:“‘祸’是你们自己惹的,你们自己解决。”这样既使学生学会了对知识点单一、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要在自我提问、自我寻解中获取知识的方法,又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此时,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第1页,做到了有的放矢;丹尼斯研究指出,当学习中行为目标十分突出时,对学生后面的学习能发挥最佳的作用。这也正应了刘老师所说:“蜂蜜是蜜蜂自己酿的,老师要学养蜂人,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他的事让他自己做就好了。”

猜想实践,共享学习过程

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有“方程”?这个问题教材上是没有的,但是同学们可以去猜想一下,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听听我们海口的同学们的猜想,没有对错,你怎么想就怎么说,有没有?

生1:为了让计算更简便。

生2:“方程”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难题。

生3:用来表示两边天平的两个物体的质量关系。

师:哦,这个人又进一步啦,太厉害啦,你早生几千年,伟大的数学家有可能就是你啦!请坐。同学们的想法虽然是自己的本能想法,但是都有一定的道理。为什么会有“方程”这个东西呢?真是因为需要,哪里需要?请注意看大屏幕。

(屏显:一个平衡的天平,左边托盘有5克砝码和一颗x克的药丸,右边托盘有10克砝码。)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表达此时此刻这里面包含的相等关系吗?能不能?

生:能。

师:别吹,写。

(约半分钟后,师找生4到前台板演,并让他写在紧挨着课题“方程”的下方,为:x+5=10)

师:好,拿着话筒,请问怎么称呼你?

生4:彭昭。

师:哦,彭老师已经写好了。彭老师,那就给我们读一下,你写的是什么?

生4:x加5等于10。

师:有问题吗?

生:没有。

师:你们没有,我有。请问彭老师,等号从哪里来?你怎么知道是相等的?

生4:因为天平上它是平衡的。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等号相连,真不错,谢谢彭老师,请回。我们再来看。

(屏显:用台秤称得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克)

师:你还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达此时此刻这里面包含的等量关系吗?

…………

这时生5被请到前台板演:4x=380。

师:朱老师,读读你写的是什么?

生5:4x等于380。

师:这个式子简明地表达出这里面包含的等量关系吗?

生:是。

师:有问题吗?

生:没有。

师:你们没有,我有哎。朱老师,你怎么知道用等号相连?

生5:因为4块月饼的质量一共是380克。

师:就是说4块月饼的质量就等于380克。看来,咱们的孩子很厉害,难不住你们呀。再来一个。

(屏显:盛有2 000毫升的水壶,刚好倒满2个热水瓶和一口杯,杯子的容积是200毫升)

师:你还能用一个式子表达这里面包含的等量关系吗?写!

…………

这时生6被请到前台板演:2x+200= 2000。

师:好啦,李老师,你写的是什么?

生6:2x加200等于2 000。

师:有问题吗?

生:没有。

师:你们没有,我有。李老师,你怎么知道用等号相连的?

生6:因为水壶有2 000毫升,再减去200就等于1 800,1 800再除以2,就等于900。

师:妈呀,这个人不是凡人哎,他都算出来了,我问他为什么相等,其实咱一句话就怎么样?

生:说出来了。

师:这句话怎么说呢?

生6:刚好倒满2个热水瓶和一口杯。

师:那就说明这个热水壶的容量和两个热水瓶、一个口杯有怎么样的关系?

生:正好相等。

师:对,李老师,你是一个高人,请回。同学们,看我们白板上三个式子,它们来自于刚才三个不同的什么?

生:高人。

师(笑):请来的高人。来自于三个不同的问题情境,是不是?都很简明地表达出了情境当中包含的相等关系,是不是?

生:是。

师:看这三个式子,告诉我,它们都含有未知数吗?

生:有。

师:大声一点。

生:有。

师:再大声一点。

生:有。

师:对呀。它们有等号吗?

生:有。

师:是等式吗?

生:是。

师:哪它们三个是方程吗?

生:是。

师:一定是,肯定是,绝对是,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是。

为什么会有“方程”?“方程”产生于对数量关系表达的需要。刘老师是借班又是跨年级上课(四年级学生学习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对于比较抽象的“方程”产生的原因,学生大都比较模糊,一般人会直接告诉学生原因,若那样,学生则容易形成不劳而获的心理,被动地接受,也只是一知半解,正如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一样。而刘老师在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猜想,在“了不起、高人和数学家”的赞扬声中,几位同学兴趣盎然地道出了自己的本能想法,从而使“需要”水到渠成。

现代课程理念提出:“课堂不应是教师的‘讲堂’,而应是学生的‘学堂’。”而接下来,为学习“方程来自‘需要’”而齐看大屏幕及其下面的学习过程,刘老师通过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不仅把课堂变成了学生的“学堂”,而且变成了学生的“讲堂”。学生有在下面写数学式子的,有到前台板书的,教师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学生无拘无束地读出自己所写的式子,解释“等号从哪里来”。在他三次问学生“有问题吗?”时,学生均齐答“没有”,此时,大多数教师很可能会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对“方程”概念两要素之一“等式”的认识,往往就比较淡。

但刘老师不是这样,他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刘老师则说“你们没有,我有”,三次均提出“请问某某老师,等号从哪里来?你怎么知道相等的?”用这样的问题,让小老师回答,反复突出方程概念中的核心要素之一:“等式”;然后步步紧逼又三次问学生:“看这三个式子,告诉我,它们都含有未知数吗?”学生的回答一浪高过一浪,这样就反复突出了方程概念中的核心要素之二是:“含有未知数”的。最后刘老师幽默地说,“一定是,肯定是,绝对是”,遂将学生对方程的清晰认识推向了高潮。这样,由于较多的形象辅助,学生脑子里的概念图式和模型就比较清晰,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县砀城第一小学老校区)

通知怎么写三年级篇6

一、通过典型事迹的叙述,实现读写结合。六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课文是通过典型的事件和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领会和学习这一写作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完本课之后我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要求学生选择身边有意义的事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二、通过典型场面的描写,实现读写结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在写人们等候总理灵车到来之时选择了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抱着孩子的青年夫妇、泪流满面的红领巾,他们都是怎么站着、怎么望着、怎么等着。这三种人物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但却代表着亿万人民当时的心情。在学完第一课时就可以安排一次以《课间十分钟》为题的小练笔,使学生通过课间丰富多彩的活动反应他们快乐无比的心情。

三、通过动态静态描写,实现读写结合。五年级课文《鸟的天堂》文笔优美,又涉及祖国风景名胜,结合这两点,设计了“我是小导游”练习,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用上导游的语言将风景名胜介绍清楚,在写作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学生积累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在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后,要求学生动态观察一样攀爬类的植物写一写;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之后,要求学生静态观察一种水果或蔬菜,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仔细地观察,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外观、颜色、手感、气味、口感等,用上一定的修辞手法观察自己熟知的苹果、南瓜之类的东西。这样就给学生结合现有条件进行观察提供了选择余地。

四、通过课文的典型结构,实现读写结合。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它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在学完本课后,教师借助这种总分总的段式,让学生仿写一种熟悉的小动物。教师还得有甄别能力,从而对学生的仿写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再如学完了课文《火烧云》之后,让学生重点仿写第三段到第六段,一是学分的写法,二是仿写三个想象的段落,并在三个并列段之间像课文中一样用上简单的过渡词。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

通知怎么写三年级篇7

关键词:说什么;怎么说;教学价值

一、由“说什么”到“怎么说”

文章进入语文教材,成为课文,它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和变化。它们保留了原本所有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原生价值”,即“说什么”。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这种“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就是我们所谓的“教学价值”,即“怎么说”。也就是说语文课,不但要关注“说什么”,更要关注“怎么说”。

二、为何要更关注“怎么说”

更关注教材“怎么说”,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和任务决定的。

(一)从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来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只有学会“怎么说”,学会运用和表达,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往来,让交际变得更流畅自如。

(二)从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来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明确:“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要“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同志在听完小学的语文课以后也一语中的地说:“不但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会表达。”

所以,在“怎么说”上下功夫,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语文教学价值,让语文课真正担负起其独有的课程特性。

三、如何研选“怎么说”的教学内容

(一)何为“怎么说”

如上文所述:“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就是“怎么说”,甘国祥语:“‘怎么说’即文本的言语形式,包括文章或段落结构分析、景物或事物介绍方法等。”

(二)如何研选

1.研读出教材中的语文要素

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为例,很多课堂总是把这篇美文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生认识生字、理解生词;欣赏荷花的美,感受作者的情。这样的教学其实只关注了教材中的“说什么”,而“怎么说”这个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却被忽略了。

若沿着思考“怎么说”的思路重新审视文本就会发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详写荷花)是状物的一个典型范例,其中包含着总分的构段方式、列举同类事物的方法(有的……有的……)、比喻的修辞手法等,这些内容极具“语文特性”,又“便于上升为类概念”,都是属于“怎么说”的范畴,“语文要素”在经过教师的研读后从内容里凸显了出来。

2.选取与学生能力、学段教学目标相符的教学内容

当研选出的语文要素确定后,是不是可以一股脑地全部纳入我们的教学中呢?当然不行。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理解能力,进一步选取出符合当下学生的教学内容。还是以《荷花》教学为例,三年级学生对于文本的一些简单的表现手法已有了初步的接触,作文刚刚起步,以段落写作训练为重点,上述中教者研选出来的内容对于他们的水平和能力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是符合此年级段的训练目标的,是便于学生迁移运用的。

3.组织板块式、递进式教学,优选教学策略

在《荷花》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学习:(1)欣赏颜色美;(2)发现姿态美;(3)美读欣赏;(4)品析用词美;(5)体会写作顺序美。这五个层次由浅到深、层层深入,不仅让学生扎实地深入到文本内容里,更注重从文本中走出来,领会作者“怎么说”的规律和志趣,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表达”服务。

4.用生活资源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提升审美意味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开发一些适当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做一做,可以帮助他们把学习内容真正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引入生活情境,不但让学生有倾吐的欲望,而且使他们有审美的意味。课堂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去写一写学校里的太阳花。实际运用时,教师梳理出如下写作建议,在方法上再作一个清晰的引领:

(1)可采用先总后分的顺序来写。

(2)详细描写花和叶的色彩、样子。

(3)仔细观察花和叶的样子,描写时也用上打比方的句子。

(4)恰当地运用一些好的词语,如“挨挨挤挤”“冒”等。

四、教学内容的转变提升教学价值,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学习“怎样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说什么”,进而明了“怎样说”的过程。语文课的最终目的和终极价值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和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意义集合,进而更好地为我所用,表达自我。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耗低能的现象,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语文本体和语文构成.语文学习,2004(04).

[2]陈国安.文本现象和语文问题.小学语文教师,2010(05).

[3]吴忠豪.教课文 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2010(04).

通知怎么写三年级篇8

关键词:阅读;作文;小学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因此,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阅读为写作提供积累,写作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使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呢?

一、多读书——开阔视野

关于多读书,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顾炎武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读书对增长知识对写作是多么的重要!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累计应不少于145万字。可是,受电视、电影和网络等多种媒体影响现代学生普遍课外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严重不够,而导致阅读能力低下,写作水平不高。许多孩子尤其喜欢看电视很少读书,虽然经常买书,但往往买回不读东书。有关研究调查发现:99%的孩子喜欢看电视,而喜欢看书的孩子不足50%。[1]

我国多个机构调查得出人均每年读书1.6本、2本、4本,而前苏联人均每年读书55本;美国从克林顿总统开始实施每人每年读50本书阅读计划。[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对多读书是多么重视。高尔基曾说过:“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

兴趣是小学生能够主动阅读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小学生才能积极地去投入,才能在读书中体验到快乐和情趣。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教师示范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激发小学生读书兴趣,语文教师起着举足轻重典范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阶段,易产生模仿,教师爱好什么,学生会模仿爱好什么。所以教师要从我做起,首先对阅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课题教学中,项学生表露自己怎样爱好阅读以及阅读的好处,并且把自己读过的适合小学生的书推荐给他们,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办公室,让学生知道原来教师也会读许多书。作为语文教师每天晨读的时候,一定要率先朗读。在课堂上要时常采撷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断,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让学生陶醉在美的感受中,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的魅力。这样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去尝试读书的乐趣。

(二)结合课文

在讲解教材中的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名著名篇,使读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例如当学到《草船借箭》时,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感受到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和神机妙算。教师不仅仅向学生推荐课外相关作品,还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课外阅读的心得和感受。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就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一讲自己都阅读了什么书籍,并用语言描述其中的精彩部分(越详细越好)。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写读书笔记书写心得,或者采摘其中精彩文笔,或者分析故事中的人和物是怎么描写的等。针对某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课外书中去搜集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然后全班同学汇报交流,相互学习,既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增进了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课文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该文的主人公,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他们懂得了怎样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二、勤日记——日积月累

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写作学理论家、南京大学新闻学科创始人裴显生教授,在回答小朋友来信问他是怎样开始练笔时写道:“我从小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着”。关于写日记好处,他说:“学会坚持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积累自己文化和人生经验,提高思想修养和工作能力。”正是因为裴显生教授从小学三年级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才造就了他在写作方面的成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读书的时候兴致高,记忆好,但忘得也快。因此,要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读书笔记习惯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日记和读书笔记的要求不能太高,应该因人而异。但不管怎样要养成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语文教师在这个方面应该给学生指导。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在于“勤”。教师要鼓励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一草一木,观察学校、家庭和社会场所发生变化,鼓励他们把自己所看的情景写下来。在日记中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或记录趣事、或提出疑问、或是自己的烦恼等等,只要是自己感受到的、观察到的,哪怕一句话、一个段落,一次感动或一个新鲜事都是可以的。

教师要倡导在阅读中“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们既要多读书又要勤动笔。动笔,既可以是在书上画线,做标记符号,也可以是写一写自己的看法、见解和感受。通过鼓励学生们勤动笔,促进他们对知识思考、理解和加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锻炼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的记笔记和日记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学习如何写日记,交流读书笔记,鼓励他们互相借鉴,比一比哪位同学积累的日记和读书笔记多,哪一位同学的日记写的最好,读书笔记做的最好。

三、精习作——妙笔生花

小学生的一举一动是天真的可爱的,他们的想的问题也是天真可爱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心理怎么想就怎么写,写自己的真情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只要写出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感悟就行。习作中不要求学生有多少妙笔连珠的语句,凡是发自内心的作文,都会感人的。

教师要告诉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方法,例如运用比喻、类比和夸张等手法,放大内心世界。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一定要细心呵护,无论是课堂随笔还是课外习作,凡是他们写出来的文字都要尊重,无论是多么幼稚,多么笨拙,教师都不要随意扼杀和嘲笑。

学生的生活在一 个有限的空间中,他们所能观察到的事物有限,爸爸、妈妈、小朋友、老师、同学和校园往往成为笔下的题材。一个题材可能写多次,但是每次都会有所不同,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发现每次作文的闪光点。将其中优美的句子标记下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学生写的作文往往存在“跑题”现象,教师要耐心地告诉他们,作文主要表达的是什么,哪些文字哪些段落脱离了作文的主题。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写好作文,同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习作,发现闪光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上一篇:植树节卡片范文 下一篇:哪天是清明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