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贫困证明范文

时间:2023-10-12 08:11:19

大学生贫困证明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1

一、家庭人口x人,家庭成员组成:家庭年收入约000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xx-xxx-xxx-xxx(填写)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比如家庭成员是否有重病医疗开支是否较大,是否有残疾,收入来源是否单一,劳动力是否较少)确属贫困家庭,大学生贫困证明范文。

特此证明。

单位盖章

年月日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2

一、由困难家庭向所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写出家庭贫困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所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进行入户调查了解情况后,对情况属实的,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二、由本人将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加盖公章的个人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送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进行调查审核后,对情况属实的,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由本人将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加盖公章的个人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送到县级民政部门,县级民政部门审核后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级证明只需在一个贫困证明情况说明书上按管辖层级关系层层盖章而已,有村、镇、县开的贫困证明或街道办、区办出具的贫困证明。叫三级证明,主要是用来申请助学贷款的初始依据。

例文如下:

证明

兹证明某学生是我们县某村的学生,其家庭生活非常贫困,父母(把工资收入之类的介绍一下)如常年务农,没有固定收入,或者说下岗之类,年收入不足3000元。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什么的,比如在上学,年龄小,都介绍一下。特此证明。单位地址年月日盖公章。

这两天让大一学生把他们的三级证明、介绍信等贫困证明交上来,没想到有一半多的学生都交上了。还有学生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必须交,让我发现这个三级证明应该很好开具,甚至偷偷地想自己上大学那会儿怎么没开上一份。

学校里的很多评选资格都从贫困生选取,而看一个大学生是否贫困,我们往往看这个同学是否有三级证明。但是,有三级证明的大学生都贫困吗?不然!一张三级证明能说明多少问题?

我们都知道,办一个三级证明需要村、镇、县三级部门签字盖章。论理,三层把关,审核该是严格了,不会有什么问题。其实,如果我们细究一下,不难发现,三级证明很好办,貌似严格,实则松散。先说村里,我们是村里的大学生,办个三级证明又不花村里的钱,且不说我们贫困与否,村里都乐于顺水推舟做个人情,不就是写上“情况属实”之类的字,再盖个章的事么?再说镇里,和村里想的一样,于是照章办理,签字盖章了事。县里的想法和村里、镇里没有什么区别,做法自然没有什么区别了。即便镇里、县里表示怀疑,在考虑调查成本的情况下,它们也就任之。再说了,这是我们村、我们镇、我们县的大学生,是咱家乡的大学生,能不帮一把吗?如此,一张三级证明就办妥了。三级证明是怎样办成的?三级证明就是这样办成的!

学校见了三级证明,自然对持证的大学生以贫困生看待,给予生活照顾。人家村里、镇里、县里都通过了,学校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为什么大家乐于有一张三级证明呢?因为三级证明可以证明我们家庭的贫困,进而获取生活上的照顾。作为贫困大学生,有生活补助,有助学金,有赞助费,有些奖学金还需优先考虑贫困大学生。如此,大家何乐而不为?钱多不烫手,不要白不要。于是,不少假贫困生便挤了进来,以图分一杯羹。

因为对贫困大学生给予的金额帮助是有限的,所以,假贫困大学生会占用真贫困大学生应得的部分金额。真贫困大学生又没有办法,只能被动的接受安排了。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3

尊敬的老师:

我是职业学院20xx级___系____班学生,因家庭生活困难,欲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现将家庭经济情况说明如下,请审核:

我家住在偏僻的农村,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父亲在外打工,这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母亲身体不好,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另外,弟弟现在正在读高中。家里没有能力供我完成学业,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学生:________(签名)

日期:________

xx学校领导:

________ (学生本人姓名)系省(市、自治区) 市(县)______(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人,20xx年考入贵校,其家庭(以下填写申请人家庭经济情况介绍) 生活困难,父母在家务农,以种田养蚕为业,每月收入约300元左右,其哥哥在广州某电脑学校工作,每月收入600元左右。20xx年秋季与其弟弟同时考上大学,家庭经济收入少,无力支持其完成学业,拟申请助学贷款,望贵校予以资助。

特此证明。

经办人:________签字)

________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盖章)

日期: 年 月 日

大学生怎样写贫困证明申请书?

需要写明家庭成员情况及家庭收入、困难的原因和程度等情况,需要你所在的街道或居委会出具。以下四种情况属于生活困难: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扶养人的居民;

2、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或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4、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4

兹有我_______省______市/县_________________区/镇_______________街道/村___________________居/村民____________,其家庭人口共_____人,家庭主要收入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月人均收入_______元。

其子/女____________现在重庆工商大学读大学,因家庭贫困,生活非常困难,实无力交纳学校学费。

特此证明

证明人: (公章)

年 月 日

注:凡需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暑假办好下列手续,9月开学时带到学校办理。

1.家庭经济状况证明(此证明)。由乡(镇)或街道办理处级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门填写空白并加盖公章(如“****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有效,而“******办公室”的公章无效)。

2.父母的身份证复印件。用a4纸复印,要求要清晰无误。

3.父母的户口复印件。用a4纸复印,与各自身份证上的姓名及身份证号完全一致,否则由管辖的派出所出据证明并加盖公章,要求清晰无误。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5

我叫***,是****系****专业****班的学生,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又落后的小山村。家中有四口人,父母文化浅薄,在家务农,由于多年的劳累,父母两人身体状况十分差,农业收入低微,所以全年收入十分微薄,还有一个弟弟正在****中学部读书,家中一年省吃俭用的钱大多都供给了我和弟弟读书。而我从小热爱美术,高中时在学校选择了美术专业。今年我圆满的完成了XX年的学业,光荣的参加了高考。当我得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人都很高兴,但我毕竟是我那个家族里难能可贵的大学生,也是我们村子里多年以后才出的大学生。但是从事美术专业的院校学费都有那么高,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为此家中面临着巨大的学费压力,家中实在是拿不出足够的钱来送我上大学,可是我又不想因为贫困而丧失上大学的机会,我知道这个社会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所以我一定要完成我的学业。故申请有关部门证实学生的家庭情况,定于特困生类型,以便学生能在校获得各种补助及助学贷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 *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6

一、“贫困证明”的作用与现状

一是作用很大。随着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全面实施,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为了让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对贫困生的资助也在不断增加。根据有关规定, 申请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都必须出具三级贫困证明。

二是缺乏规范。目前,“贫困证明”没有规范统一,各式各样的都有,稍微正规一点的,在邮寄录取通知书时,会附一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学生只须要填写完整后到村(居)委会、乡镇(街道)民政办、县(区)民政局这三级部门盖上公章”;还有些学校和学生,自己写一份书面材料,说明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贫困原因,盖上相关部门的公章;另外一些中职学校,要求所有学生都交一份贫困证明。审批要求也不一样,有的学校要求乡镇(街道)民政办盖章,有的学校要求有县、乡、村三级民政部门的公章。

三是出具随意。各地在出具证明时标准不一,把关不严,或是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和乡土人情的缘故,对申请人家庭基本不调查。还有一些学生,并不为了证明贫困而开证明,而是因为学校有要求而开证明,学生和家长很难不照办,而民政部门也不好拒绝,既然不需要本级财政支出,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以免引起群众不满。就这样,一张张没有调查核实“贫困证明”应需而生,造成“伪贫困生”现象也越来越多。

四是造成不公。学校在认定贫困生时,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虽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但也是必不可少的手续,因为开具“贫困证明”的学生多了,给学校甄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在方便真贫困生的同时, 也让“伪贫困生”有了漏洞可钻,部分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和家长,也觊觎国家的助学金,都想从中分一杯羹,让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寒门学子失去了许多得到帮助的机会,甚至个别中职学校为了方便套取国家助学金,利用学生开具的贫困证明,虚报受助学生人数,套取中职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补助资金。近些年,各地都有相关学校被查处,而这些学校之所以能轻易得手,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无疑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的。

二、规范办理“贫困证明”的几点建议

贫困证明是民政部门公信力的担保,是一种能换来经济利益的行政凭证。但由于没有规范和约束,演变成为一种形式,把好“贫困证明”审核关,拒绝“伪贫困证明”流入学校,保护真正贫困学子利益,是各级民政部门应担的责任。如何规范地开具“贫困证明”,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明确贫困标准。贫困生标准的统一界定将增强高校在实施贫困生资助时的准确性,把钱真正用在贫困生身上。中央扶贫办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XX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也就是说,农村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就是国家要扶持的“贫困线”。凭心而论,这一标准仅仅是一个基本的生活标准,民政部门在确定一个高校学生家庭是否贫困时,应该充分考虑支出型贫困家庭,如有些家庭突遇疾病、事故,或是教育等增加了支出,就需要民政部门认真核实。笔者认为,学生贫困家庭的确认,应该按保障该学生就读期间基本支出外,家庭年人均可配收入是否低于2300元来确定这个家庭是否属于贫困家庭。从民政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享受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家庭子女、残疾人家庭子女;烈士子女、孤儿;经低收入家庭认定中心认定的低收入家庭;家庭成员中有人身患重大疾病的;发生重大意外伤亡事故的支出性家庭贫困子女;下岗失业人员子女是民政部门已经认定的贫困家庭,除此之外,民政部门就需要调查核实,慎重办理。

二是要规范办理程序。要坚持从下到上的程序,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是直接面对申请者的,也是最便于调查了解申请者真实情况的,应该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将申请者家庭人口,就业与收入真实情况注明,加盖公章后,报乡、镇(街道办)民政部门;乡镇(街道办)民政部门应将居(村)的调查情况进一步核实,签署意见并盖章。需要县级民政部门盖章的,县级民政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应该根据申请者情况分别找低保、医疗、低收入家庭认定中心、优抚、慈善等相关部门核对,并将“证明”的使用范围进一步审查,根据实际情况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7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认定 道德风险

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从2007年起,新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开始实行,国家每年投入近500亿用于贫困生资助,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境。但是,近年来在高校资助学金评定中的造假现象给贫困生资助体系造成了一定困扰,在真正的贫困生丢失受资助机会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假贫困生相互攀比、钻空子的现象。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程序,成为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

高校贫困生认定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一套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评定方法直接决定了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实效程度。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仍处在完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贫困生信息缺乏动态调整

贫困生评定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动态过程。贫困生在受资助后,家庭情况存在有所好转的可能,先前非贫困的学生可能因家庭突发变故而成为贫困生。鉴于此,贫困生评定不能一劳永逸,必须有动态调整和监督。然而,高校在贫困生的认定和管理过程中缺乏调整环节,或者是调整环节只存在于制度层面,而没有得到贯彻落实,致使资助的有效性降低。

2.贫困生隐私保护不足

贫困生认定一般要在对学生的家庭贫困情况和在校的现实表现情况进行排查摸底的基础上,经过班委会、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学工部门的逐级审查,然后根据贫困的不同程度和指标名额最终确定为贫困生或特困生。班委会一般采取同学上台讲述自身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班级全体同学投票选举的方式确定贫困生人选,再由全体班委和各宿舍同学代表组成评议小组共同表决,最后确定贫困生名单并上报到辅导员和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由于同学之间平时接触比较多,相互了解较为深入,通过全班同学投票、评议小组表决的方式有公平、合理的一面。但这种公开评选的方式,导致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自己家庭秘密,似乎家庭隐私暴露得越多,让全班同学和评议小组知道困难情况越多,也许就能赢得更多同学的同情和怜悯,就能赢得贫困生资格更多的选票,这对自尊心较强的贫困生而言,心理上是不情愿接受的。况且,一些同学贫困的原因比较特殊,如单亲、父母离异、残疾等,公开这些隐私,对贫困生来说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是造成心理伤害。一些自尊心极强的同学,为了避免在今后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惹来老师、同学们异样的眼光,可能宁愿选择不要贫困生资助,也不上台演讲。因此,贫困生认定最好能做到既掌握贫困生家庭真实情况,又确实保护贫困生的个人隐私。

3.贫困生名额分配难协调

院校对于贫困生和特困生的名额基本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院校学工部门没有从学校的大局出发做好各系贫困生比例的协调安排工作,而是采用简单地按学生人数分配贫困生指标的办法,将指标分解到各院(系),院(系)再分解到班,并没有真的按照各系、各班级贫困生的实际人数安排资助名额。每个院(系)、每个班级中无论贫困学生比例的高低,只能按规定比例享受贫困生的资助。直接后果就是有的班级贫困生相对比较集中,贫困生比例大,受名额的限制,真正的贫困生不能认定为贫困生,享受不到贫困生补助待遇;有的班级贫困生实际比例小,贫困生名额还有剩余,为了用完指标,只好放宽贫困生认定的条件,一些家境不差的学生也在享受贫困生的待遇。院校如何进行统筹协调,从各系、各班级学生贫困程度高低、比例大小的具体情况出发,对贫困生、特困生名额进行合理分配,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这种“一刀切”的做法,直接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实质是在占用其他贫困生名额,剥夺其他贫困学生的受助机会,给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阻碍。

二、贫困资助认定中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存在于委托关系中的一种道德现象,指人为最大限度地增强自身效用而采取不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在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委托关系的主体为资助方、受助方、中介,具体为政府、银行、贫困生、学校,也就是道德风险的主体。对于贫困生认定工作主要表现为学生家庭贫困认定的民政行政部门和学校作为学生贫困生认定的实施部门的道德风险。

1.高校作为贫困生认定方的道德风险表现

(1)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方面,高校虽然不是资助方,但是没有高校的支持和配合,这项政策就不能顺利落实。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在高校和银行签订的银校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高校应在国家助学贷款承贷银行开设基本账户,并将主要资金转到承贷银行,保证银行的利益,这是国家助学贷款顺利运行的基础。对资助工作重视和落实不够。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规定:“各学校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工作重点,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立专门的助学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然而高校领导层虽然普遍能够意识到资助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工作中往往还是以学校实际效益为重,更关心学校的教学发展和学科建设,对资助工作重视不够,从而影响落实效果。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但是目前许多高校没有成立学校一级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而是把资助管理中心设置为隶属于学生工作部(处)的一个科室,由于贫困生资助工作需涉及学工、教务、财务、纪检等多个部门,必然导致资助工作在统筹协调管理上困难重重,妨碍其职能的实现和发挥。

(2)贫困生认定不准确。贫困生认定是资助工作的关键和核心所在,认定准确与否关系着能否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关系到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能否落实到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身上。对学生的经济状况进行认定是一项相对比较困难的工作,为此教育部、财政部专门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认定标准、认定工作的原则及程序做了详细规定。但是,有的高校根本没有落实。为了减少麻烦,不少高校仅凭学生持有生源地民政部开具的贫困证明就确定了其贫困学生资格,而这些证明有的学生一用就是4年,甚至部分证明的可信度还有待商榷。有的高校虽然要求通过学生班级民主评议,学院审查、推荐,学校复查确认等程序确认贫困生资格,但是因为一些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不负责任,使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得不到资助,而一些本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却获得了资助。

2.民政部门作为认定方的道德风险

贫困证明是学生经当地村(居)委员、乡镇(街道)政府、县(区)政府等有关部门逐级审核,共同出具的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书面证明材料。贫困证明是贫困生的标识,是贫困生认定和辅导员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认定为贫困生、能否享受到资助和受资助程度的高低。贫困证明开具的第一道证明材料是村(居)委会提供的,而村(居)委会判断是否贫困的主要依据是基于本村范围内的经济总体状况比较的,是在本村内的相对贫困,同时这种为村民做个顺水人情的“善”事,只要是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在当地不属于富裕的,则村(居)委会都乐意做。上级政府民政部门判断是否贫困的主要依据是看村(居)委会的第一手原始证明,一般是不会到各村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因此民政部门的道德风险行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盖章太难。家庭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希望民政部门盖章出示一张贫困证明,以便学校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但是民政部门却以其家庭未交清某项费用,或者影响地区稳定为由拒绝为其盖章。显然把缴纳某项费用作为开具贫困证明的条件,违背最基本的常理,并且这种做法存在任意性,是违法的。

(2)盖章太易。与前面的百般刁难相比,有的地方政府盖章太过随意,有关工作人员根本不加审查核实就加盖公章。

民政部门的此两种道德风险行为,前者使一些符合条件且急需帮助的学生无法及时得到资助,影响资助工作的正常开展,后者给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浑水摸鱼的机会,滋长不良社会风气,也损害政府的公信力,给资助工作带来不可估摸的影响。

三、贫困生认定工作中规避道德风险对策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在全面、准确掌握贫困生信息的基础上,依据合理、可行的标准界定贫困生和非贫困生。

1.建立完善的贫困生认定体系

高校贫困生认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认定程序,包括:个人申请、贫困举证、信誉承诺、资格审查、提出建议名单、班级评议、异议与申诉、公示和建档、动态调档等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共同确保贫困生认定的真实性。加强贫困生认定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专门负责贫困生事务的机构,主要负责国家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宣传,贫困生信息的收集与核实,帮助贫困生选择合适的资助方式,及时发放各种资助,实施资助后期的管理,以及根据高校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贫困生认定标准等工作,使高校的贫困生认定与资助机制更完善,工作更到位。

2.健全生源地贫困认定责任制

完善的贫困生认定机制建立,所在地的证明、管理部门的审批、跟踪调查与逐年调整、追究责任。政府应出台关于生源地贫困生认定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明确认定部门的责任与义务,进一步加大对造假的惩罚与追究力度。实行披露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度、担保与责任追究制度。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学校应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贫困材料的来源由学生生源地地区的民政局、当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村委会出具的联合证明。如果今后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那么除了追究学生的责任外,还要追究出证明的部门责任,保证贫困材料的真实性。明确贫困生调查表和贫困证明的具体责任人;在学生的贫困生调查表和贫困证明中不仅要有相应的公章,而且必须要求出具贫困生调查表和贫困证明的部门相关责任人签字,明确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联系方式,以备核查、否则贫困生调查表视为无效;如此可以使那些弄虚作假者在开具证明材料时有所顾忌,同时使相关责任人树立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贫困生认定效率。

3.建立贫困生信息平台

通过贫困生信息共享平台,院校辅导员可以直接了解到在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首先,由国家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贫困家庭量化指标,其次,由生源地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对符合要求的贫困家庭的家庭成员和经济收入等数据输入、上传,并做动态的更新与维护,系统自动判断贫困等级。院校辅导员只要进入贫困家庭信息共享平台,就可以轻松完成贫困生认定工作。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一些缺乏诚信的学生没有钻空子的机会。辅导员作为贫困生认定的主导,应该大致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更深入地了解特殊学生,完善监督机制。

贫困生认定工作,我们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本项工作,另一方面根据各高校具体情况和以往经验,相互借鉴,切实做好接受新政策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认定工作,为以后的高校资助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保证真正困难的学生获得国家的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安云初.国家助学贷款的道德风险及防范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9.

[2]陈蔚新.政府在高校贫困生中的伦理责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10.

[3]教育部全国贷款管理中心编.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问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教财[2007]8号《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大学生贫困证明篇8

[关键词] 高校 贫困生 认定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加上各省市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再加上处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使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更加突出。在此情况下,国家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2007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仅扩大了资助的范围和比例,还将资助金额大幅度提高,在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贫困生认定工作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因此完善贫困生认定体系迫在眉睫。

一、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的必要性

1.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

一方面,为体现教育的公平,帮扶贫困学生至关重要,保证他们能够与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使他们与其他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帮助他们脱贫并带动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另一方面,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保证高校资助公平的前提。随着当前资助工作力度的加大,一个大学生如果被审核认定为贫困生或特困生,就意味着他(她)将获得更多的获取经济资助的机会,所以贫困生身份的认定成为获取经济资助的前提和资格,因此对于困难学生的身份界定就成了高校有关职能部门的首要任务。

2.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做好助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高校要做好贫困生的助学工作,把国家各项助学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就必须科学界定贫困生的范围,确定助学政策的目标群体。贫困生的认定、评选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最困难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如果这个环节把握不好,就难以保证助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贫困生身份的认定公平和公正,真正为贫困大学生创造一个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高校各种学生工作中,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不仅关系到国家助学计划的全面实施,更直接影响到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和以后的发展。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一方面,可以使贫困学生顺利享受到国家的各项助学政策,摆脱经济困难的困扰,解决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中。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贫困学生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关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互助的温暖,确立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目前贫困生认定体系存在的问题

1.认定标准不统一

教育部门规定,家庭经济困难,月生活费来源(含家庭、亲友及学校提供的各种资助)持平或低于学校所在地政府规定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难以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开支的学生可认定为贫困生。这个看似明朗的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迷雾重重。“贫困”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的概念,因而对于贫困学生的认证也就只能以一定的货币数量来进行科学的、精确的界定。但这个“标准”具有地属性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标准,而“标准”又是一个动态概念,会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如此,用死的标准来衡量“活”的形势显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认定程序不够规范和完善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认定贫困生的程序和方法大致如下:首先必须有当地政府或民政部门开出的贫困证明,然后由所在高校认定。第一,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贫困申请和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来确定;第二,是辅导员或班主任委派班干部对贫困学生进行调查,召开班委会确定;第三,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提出候选人,全体同学投票决定。这几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三种方法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单一、不够规范和完善,认定结果必然会受到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影响其客观性和准确性。比如,辅导员或班主任个人对学生的个人偏好、学生个人的人际关系,等等。

3.被认定对象诚信意识淡薄,证明可信度下降

在现今经济社会,高校中出现了部分学生受到巨大利益的驱动,冒充贫困来获取各种资助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部分学生自身缺乏诚信意识,在金钱面前价值观发生了偏离;一是一些地方政府或民政部门工作态度极其不负责,对贫困证明的审查不够严密,甚至根本不去审查,开具的证明存在很大的“水分”,这其中就存在弄虚作假、不该资助而享受资助的情况,而一些真正贫困学生由于自卑和虚荣心理,往往又得不到资助。

三、健全贫困生认定体系的措施

1.从被认定对象抓起,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文明新风

“贫困假证明”的出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和社会责任的缺失。因此,对贫困生认定工作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在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层层审核的同时,还要在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引导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友善、礼让的传统美德,使真正的贫困生受益,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温暖,营造一个有利于贫困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和心理环境。

2.高校作为具体工作的操作员,需要严格认定程序,提高认定方式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各高校要建立专门的扶困助学中心,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严格认定程序,从贫困生的申请、审核、公示、建档、跟踪调查、违纪查处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和监控,杜绝主观操作和人为因素,对弄虚作假的学生随时取消资助资格,并给予相应纪律惩处。同时,采取每学年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核实,确保认定的客观公正性。

3.国家把握全局,把高校贫困生认定和帮扶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操作

首先,为了准确界定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的程度,我们可以参照现行的教育部给出的有关贫困生认定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相应的贫困线标准,制定相对合理的量化标准,使界定高校贫困生有据可依。其次,为了真正帮到那些急需帮助的贫困学生,通过信息网络建立起有关全国贫困家庭实际情况的网络档案非常必要,并且要努力做到准确、全面、动态管理,给认定工作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林炯捷.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李桂兰.关于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的思考[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李庆杰,刘淑娟.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探析[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8,(12).

上一篇:好习惯伴我行范文 下一篇:有梦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