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反思范文

时间:2023-09-27 14:36:00

听课反思篇1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无私奉献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李老师用生动的话语,创设情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了让学生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内容,李老师让学生看了视频,感受在汹涌的洪水面前,人类的渺小和无奈。在这种情感的渲染之下,说说此时的心情怎样?进而理解“无家可归”甚至失去生命的痛苦。自然而然地引出禹为了治理洪水是“下定了决心”,李老师又质疑:大禹是怎样治水的?从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学习禹治理洪水的工作中,为了加深理解其中的艰辛。李老师对“开凿”、“挖通”、“垒起”这些词语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将词语的深层含义用文本本身进行了解释。

在感知了禹所经历的辛苦之后,便是感知禹的“智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禹的做法。大禹的父辈用“堵”失败,禹用“引”成功,这一对比很容易体现禹的智慧。

此时,大禹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丰满。于是,李老师讲了成语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让学生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从学生的话中,我们看到大禹的形象永远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对于我来说,今天真是受益匪浅。李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非常重要。虽然我课前设计时,往往把自己整个课堂的语言完完整整地写好详案,尤其是创设情境的引导语,但是在课堂上的表现总是欠缺真情。今天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好的体现了孩子们边读边质疑,边读边想象的教学理念。设计严谨,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保持学习的兴趣,很好地发展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

听课反思篇2

    纵观这些课,在教学中都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具体表现在:

    一、课前准备充分,有效地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纵观这几节课,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从备课深挖教材、准备资料、教学方面等方面还是从课件的制作方面都能看出作了精心的准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到好处,课堂容量都很大。例如:奚菊华老师的美术课《适合纹样》,课前,奚老师收集了好多生活中看得到的纹样,既用媒体出示,又出示实物,让学生从感官上有了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在课堂上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富有激情。

    有情潭面千层浪,无情海水无涟漪。“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携情进入课堂,自然大方而不矫揉造作,以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课堂上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参与,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张方燕老师的音乐课就是很好的体现。她用她的激情带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在她的带动下学音乐常识,品音乐经典。

    三、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提问巧妙,启发得当。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们都能善于巧设问题,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合适学生的口味的,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对于提出的问题稍有难度的,学生实在不能解答的,教师又能引导启发,稍加点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很活跃。例如:顾敏捷老师上的《单价、数量、总价的两步计算》一课,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的问题都是围绕学生的生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顾老师的提问,做练习,真正做到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师生互享、互进,共创有活力的课堂。

    师生互动,师生共勉,教师完全放下自己的姿态,和学生一道成为这节课的学习者,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情景交融,给人一种和谐而有活力的感觉。这一点在顾伟峰老师的烹饪课上表现的尤其突出。在教学中,顾老师拿出一盘自己做的姜丝,让学生评价,指出好的地方和不够之处,同学们通过看、评,进一步领会了切姜丝的要领,也明白了自己在操作时要注意的地方。结束时,顾老师又让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和同学的作品进行打分活动,这又是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也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当然金无足赤,尽管学生学习的方式多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大了,思维更活跃了,教师比较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了,正面的鼓励也多了,但有些课堂还是“活”不起来,学生的表现还是不够精彩,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有以下几点:

    一、 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性。

    少数学生侃侃而谈,其他人无所事事,匆匆讨论一阵儿,教师便示意停下来开始汇报交流,结果可想而知,哪有精彩可言呢?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性。 

    二、尊重、表扬学生的极端化。

    课堂上学生的答案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多种多样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吗?教师为了能体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不打击学生,就说“你说得真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之类的话,而极少说“不”。那么否定学生的回答是否就是不尊重学生呢?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帮助才是真正尊重学生的表现。而过于频繁的表扬也助长学生的傲慢情绪,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马丁·斯利曼在《乐观儿童》一书中曾说过“孩子要想成功,必须要学会接受失败,感觉痛苦”,所以,我们应掌握好表扬的“度”。

听课反思篇3

关键词 中职英语听力 小组合作 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中职生英语听力学习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生的英语听力基础较差,掌握的词汇量不够,语音、语调本身不标准,音变知识掌握不足,对英语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理解听力对话里面的内容,难以真正听懂其中的内容。同时不少中职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动力,对英语听力学习没兴趣,上课精力不集中。本来中职英语听力课时就不多,学生本应加强课后听力练习,却少有学生能坚持课后听磁带、进行模仿和复述练习,这样要提高听力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方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往死板的听力教学模式,在英语听力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模式,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愿意听、愿意学,帮助学生改变学习听力的现状,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2 中职英语听力课堂中小组合作模式

小组合作教学是面向中等职业教育又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的教学形式。笔者在中职英语听力《乐聆英语听力》1的Unit1First day教学中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具体的操作如下:

首先将学生分组。全班共有28位学生,将他们分成7组,每组有4个组员(组员太多不方便讨论问题,4个最为合适)。让组员之间先将要学习的内容先练习一下,用2分钟去完成Unit中的Activity1 What’s going on ?这部分是看图片完成表格,让学生先熟悉单元新词。

其次,开始听力练习。Activity2是听六个小的独白选择正确的答案。材料让学生听三遍,要求每个组员尽量写下所听到的内容,听完之后,给学生2分钟讨论一下各自听到的内容,要求每组派一个代表复述听到的内容并说出题目的答案。接着,进行Activity3到Activity6的对话练习。难度较大的材料可以让学生听四遍,听对话的时候可以叫组员之间分任务,两个组员负责听写A部分的内容,另外两个组员负责听写B部分的内容,听完之后有3分钟给4个组员将自己听的内容重新组合,并设法较好地将对话复述出来。回答教师问题时需要两个组员合作复述对话并回答课本的问题。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堂上所听过的录音文本。

笔者原以为以上的课堂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留给了学生更多自由讨论的空间:既不脱离教材,又不局限于沉闷又死板的听力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课本内容,还使他们同时提高了听力能力与语言表达。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中职英语听力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也存在着有待提高之处。

3 中职英语听力课堂中小组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3.1 中职英语听力课堂中小组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1)小组组员在活动中表现机会不均等。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水平不一致,各个小组中英语水平较好的、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就成为了主角,其它的组员练习的机会就较少。这使得大部分同学缺乏足够的语言训练量,导致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分化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长期以来习惯了做学习活动的旁观者,另外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怕说错怕丢脸,这些都会导致他们不大愿意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而少数的优秀学生则在教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百增,他们就十分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导致每次都是那几个优秀的学生在唱“独角戏”。因此教师要经常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鼓励并及时帮助解决小组中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碰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尽量多地提问这些学生,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帮助其消除自卑的心理。

(2)学生对听力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存在抵触心理。在听力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对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是个挑战。除了要听到相关的答案,还要求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复述,这不但要求他们听力要过关,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把握得不够到位,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固有的英语听力水平,没能设计出有一定层次,难易适度的任务:另外,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了解不深,活动之前没有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相关知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听力内容,无法顺利进行小组讨论。

3.2 中职英语听力课堂小组合作模式的完善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的反思,笔者对听力课堂作了适当的调整。在课堂上尽量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上课期间可以加入一些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或喜爱看的外语节目,如美国之音(Voice)等等;这些课外内容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放松,又可以提高他们上听力课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有快乐的体验。另外,笔者对听力课堂的小组合作模式也作了适当的调整:

首先,合理安排和组织学习小组,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对各组内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每次回答问题的组员不能是同一个人,要求每个组员都要有锻炼的机会。其次,加强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上网、查字典等方式预先搜集与将要学习的单元相关的内容。再次,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的水平,还要对教材要十分熟悉,对一些比较难的听力教材事先要进行一些详细的解说,比如可能碰到的生词,如学习《乐聆英语听力1》的Unit11 Let’s eat的Activity 6时, side dish是指正菜以外的配菜; side salad是指与正菜搭配的小份的沙拉,或者一些文化背景如在中国是没给小费的习惯的,有些美国餐厅在账单中加入了小费,称之为service charge;而在另一些美国餐厅,顾客会在离开前把小费留在餐桌上。小费通常用于表示对于餐厅服务的满意度,但现在很多美国餐厅都需要给小费,因为这是餐厅服务人员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了解不多,导致听不明白service charge是什么意思,令他们无法很好地理解对话的内容。通过讲解就可以大大降低听力难度,学生就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成功的体验。

最后,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调动学习困难生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对他们应坚持引导、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信心,逐渐接受小组合作模式,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改变他们当“听众”的角色;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明确对学生指出合作要求,如讨论时应相互尊重,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殷莉.对中职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的反思.职教创新,2012.2.

[2] 陈艳玲.中职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分析.职教创新,2012.4.

听课反思篇4

    9月29日,区教研室领导带领直属小学教师来我乡送课,我有幸听到了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周景瑞老师的《荷叶伞》一课,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周老师的这节课以随文识字、朗读指导为重点。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上,周老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如在教学“伞”字时,让学生分析字形,加强了生字的记忆;在学习“翠绿”一词时,让学生体会词语的好处,并引导学生还可以说翠绿的什么,这样不但加深了孩子对词语的理解,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有猜谜语、做动作等多种识字的方法。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都很高。

    其次,周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孩子的朗读训练。由于农村的孩子从小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说话、朗读时夹带着许多口语。在这时,周老师一一给孩子指正,帮孩子正确朗读。

    此外,本节课从始至终,课堂气氛都很活跃,这一点离不开周老师和蔼可亲的笑脸,无论孩子回答的是否正确,发言是否积极,勇敢还是胆怯的孩子,周老师总是微笑地面对,耐心地指导,热情地鼓励,接近了与孩子的距离,让孩子们感到亲切,慢慢地孩子的胆怯消失了,积极性高了,课堂气氛越来越高涨。

    总之,听了周老师的课,使我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向周老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听课反思篇5

关键词:听课;听数学课

听课、评课是教师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成长的重要方法途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听课是前提、基础,听课、评课不仅对授课教师是一次锻炼提高,同样若能做好听课的各种事项,对听课教师也是受益匪浅。尤其听同学科数学教师授课,作为内行,要听出学生思维的跳跃,能力的提升,要听出授课教师的知识面、驾驭课堂能力等。听好一节数学课,应做到一记、二听、三交流、四反思。

一、选择记

写听课笔记,切忌流水账。既不要整节课埋头做笔记,也不要完整不漏地记课件和板书内容,而是有选择性地记录,留出充分思考思索的时间。一要记授课内容的脉络提纲;二要记重难点内容的分析解决;三要记学生思维的困惑和应用能力的障碍点及其解决突破方法途径;四记教师授课闪光点和听课教师即兴所思所想。

二、善于听

听课,核心是听,要会听,善于听,边听边分析思考。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听门道”,数学逻辑思维强,动手动脑能力强,这些要能听出来、看出来。

1.要听出执教者授课功夫

首先,数学课型不同,其架构不同,如理论新课,能力培养习题课,专题讲解课,章节小结课,阶段复习课等。有了架构,教学内容的顺序板块就清晰了,往往教师通过板书来体现架构。其次,听出教师的基本功,如徒手画一个基础几何图形――显示治学严谨;板书美观整齐――追求完美;与学生互动充满爱心――显现鼓励教育;肢体语言丰富彰显正能量――潜移默化教育等。这两方面都是数学教师应备的基本功。

2.要听出教学重难点

数学重点内容突出强调学生掌握牢固,难点内容突破,学生理解透彻、没有疑惑。重难点内容是一节数学课的核心灵魂,处理得是否恰如其分,决定一节数学课的成败。一要听执教者分析讲解是否到位,语言是否准确幽默,难点突破是否恰如其分;二要听学生回答是否理解掌握,学生的疑惑是否得到解决,看板演了解学生能力的提升;三要听重点内容脉络的板书,难点突破表述的板书,例题讲解启发思路的板书。

3.要听出驾驭课堂能力

一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风格各异,总能在知识内容上、师德师风上、应变能力上、课堂氛围调节上、语言运用上等方面流露出独特的亮点。这些亮点可以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哪怕星火微弱,但也有燎原之势,是教学值得发扬光大之处。尤其数学教学,本身枯燥乏味,逻辑语言严谨,思维又严密,更需要执教者的教学亮点――语言幽默,课堂氛围轻松;应变能力强可较好把握课堂局势;得体言行举止能温暖学生心灵;精彩讲授艺术能激起求知欲望,这些都能给课堂锦上添花,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4.要听出思维的跳跃,能力的提升

在例题讲解、习题板演及辅导答题中,一方面要通过执教者的语言表达和简要板书听出思维的跳跃,能清晰的捕捉到解题思路,另一方面通过板演练习和辅导听出学生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障碍,执教者是否能及时弥补解答,这两方面都关系到教学效果优劣。当然,不同班级学生整体能力不同,各个学生之间能力水平也不相同,这就需要执教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组织实施教学,也需要听课教师主动走入学生中,言简意赅地交流检查和辅导。了解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以偏概全,被个别板演学生的良好表现所误导,不能全面真实掌握多数学生学习的真状况。

5.要“听”中有“思”

(1)在“教学导入”“教学环节的过渡”“师生的问答”“指导学生学习用语”“评价学生用语”等做到边听边思考,思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还要把相关的语句记下来。

(2)要把自己转换到执教者的角色,去思考与观察,敏感于课堂上出现的意外细节,由此判断执教者地应变能力,思自己的应变能力。

(3)执教者能否及时准确捕捉到学生发出的有效信息――言语、表情、举止等,并思考执教者的处理方法、效果,确定自己学习努力方向,思自身驾驭教学能力。

(4)自己如何才能更好地讲授本节课内容,思学生学习效果可能如何,并及时记录。

三、主动交流

1.主动和学生交流,听课前后以及过程中,找机会主动和学生交流,问一些简单的知识问题,查看笔记和答题,倾听学生的建议和疑惑,从而了解教学效果。

2.主动和执教老师交流,了解本班学生整体水平能力,沟通教学设计意图,进而理解、把握执教者的教学思想,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应用,为评课和反思作准备。

四、及时反思

反思是听课最后一环,是决定听课有所收获的关键一步。交流是前提基础,反思是结果提升,缺乏交流的反思就好比空中楼阁,虚幻缥缈,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缺乏根基支撑,毫无实际价值意义。反思是自我收获,要做到哪些优点长处应值得借鉴;哪些思想做法应值得学习;要克服自身哪些不足;做到取长补短,使自身更好地成长进步。

听课反思篇6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课前反思;“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83-02

一、关于反思性教学的发展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它既能促进课堂教学,又能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John Dewey在一百多年前最早提出“反思”这一术语。然而杜威第一个把教师看作反思性实践者,并提出了著名的“思维五步法”,即暗示、产生问题、假设、推演假设、检验假设。首次明确提出“反思性实践”的是萧恩,他强调反思的效果在于背后问题的展开解决。很多学者在杜威反思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和探究反思性教学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反思性教学理论在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兴起。其中Winter(1989),Parkinson & Richardson(1989),Brocketa(1993),Fanitini(1993),Pineino(1993)和Woodward(1991),以及Thomas S.C. Farrell(2005)等提出了“反思”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Wallace(1991)在他的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 Reflective Approach一书中提出了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的反思模式和反思手段。Thomas S.C. Farrell(2001)在他的Reawakening Your Passion for Teaching一书中结合实例,解析了反思性实践的重要性,提出了反思的手段和方法。

然而在国内反思性教学应用于第二语言课堂的研究停留在理论上,并未应用于实践课堂。听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旨在将反思性教学理论引进大学课堂教学中,并提出如何运用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不断反思教学过程,积累教学心得体会。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师生课堂上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听说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反思性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教师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并且从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以便更好地应用教学工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反思性教学

1.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反思性教学不同人给予不同的定义。本文认为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有系统的反思过程。强调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结合自身和学生反馈意见,进行系统地评价、思考、规划和实践寻求教学新的理念和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反思性教学具有反馈性、可检测性、阶段性、有效性和持久性的特征。

2.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前反思是教学过程的前一阶段,是规划教学过程和明确教学目标的反思;中反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手段,做出符合教学效果的调整阶段反思;后反思是指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与思考,从而采取下一步教学计划的过程。

Thomas S.C.Farrell(2013)指出反思性实践的类型:在行动中反思、关于行动的反思、为了行动的反思和行动研究。一般来说对于新教师而言在行动中反思比较困难。本文结合重点关注“为了行动的反思”以及“关于行动的反思”。

3.反思性实践的工具。反思性教学有许多形式和手段来实现:记日记、听课与观察、教师评价、录像和教学行为研究。(Winter(1989),Parkinson & Richardson(1989))。其中记日记是教师以形式对教学过程的讨论和反馈,教师评价是课后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的分析;录像是为了观察和分析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教学行为研究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积极地分析反思的过程。

根据Thomas S.C.Farrell(2013)开展反思性教学可以借助多种反思工具比如教学日志、课堂观察、以及关键事件分析、教学档案袋等。

三、反思性教学下的二语课堂研究

教师在第二语言课堂中对所面临的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作者以听说课为实例,提出可运用的反思性教学手段和应用方法,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和自己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二语课堂上的反思类型。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过程,作者针对反思类型进行了划分:课前反思,课上反思和课后反思。每位老师都以上好每一堂为目标,因此作者突出“课”这一词,也是反思的重点。

课前反思不仅是教师针对所教授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的研究,而且是对教授对象的研究。教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因此在课前反思一定把学生这一中心纳入其中。一直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应该未雨绸缪在课前。在课前,除了反思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之外,要反思教学对象这一关键群体,才能赋予课前反思意义。

课上反思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课上出现的个别事件和个别环节的案例反思。课上反思要求教师有敏锐的思考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并针对个案做出相应的对策,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这一反思强调教师这一主体必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

课后反思是教师的一个总结的过程,此过程起到决定性意义。课后反思,赋予教师和课程新的生命力和意义,重新规划和制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目的,给予课程注入新的能量和开拓更好的视野,是整个反思过程的归宿和启程方向,做好这一步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二语课堂上的反思方法。针对二语课堂上的反思类型,提出了不同的反思方法。课前反思,也可以定义为互动反思。强调学生这一主体的介入。书本、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这一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课前反思可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形式进行互动反思。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调查,设置一系列与本课程有关的话题,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参与进来如何看待课程目标,包括教材和学习取向。以大学英语听说课为例,在课前可以进行问卷调查学生们的看法,让学生们参与这一反思过程。比如可以设计如下问卷调查问题:

①是否喜欢听说课?

②你想从听说课上学到什么?

③你认为这门课的难点是什么?

④通过学习听说课程,自己达到什么水平?

通过对学生们的调查,教师可以更好地结合课程目标和教授对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更好地进一步反思。另外课前反思还包括对其他老师的问卷调查,比如:

①您打算怎么设定听说课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②您打算如何上好第一堂课?

③您打算如何教授课外知识?

通过对其他老师们的诸如此类问题的调查,可以了解其他老师的教学动态,在课前分享和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以便进行更好地反思。课前反思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授课教师不可以忽视的部分,也是这门课能否吸引学生们注意力和兴趣点的关键一步,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反思的跟进。课前反思是课上反思和课后反思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们应该做好这第一步。

课前反思中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对学生熟练程度的测试。以听说课为例,在开始授课前运用测试软件对学生英语听说熟练程度加以测试,可以附加一些问题,比如是否喜欢这门课或性别等,这一测试为课后反思打下坚实的基础,前后对比研究学生熟练程度,进而观察反思效果,已达到反思三个过程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课上反思是一种即时的反思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堂教学情境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的主题根据课堂情境而定,并且依赖教师的教学经验解决教学困境的过程。课上反思是短暂的,即时的。另外,课上反思的方法也可借助录像来完成。录制课上的教学内容,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互动,确定反思主题,从而解决教学问题,并且作出相应的对策改善教学效果。这一方法也可适用于课后反思。课上反思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观摩教学。通过互相听课,互相交流,共同分析教学案例,观察其他教师的授课过程和学习教学活动,以便提出更好的改进措施,互相提高,共同进步。

课后反思是反思过程的核心,也是下一步反思的前提,因此做好课后反思是重之重。课后反思主要的方法是日志和小组谈话。

四、结论

作者以学生是主体,是中心,以听说课为例,重新诠释和定义了反思的类型、反思方法以及反思工具。诠释了课前反思的概念和意义,强调课前反思是前提和基础。针对反思类型,对应反思方法。以听说课为实例,提出对应的反思方法和反思工具,以便于探索更好的反思性实践。课前反思、课上反思和课后反思,这三个反思过程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不可或缺的。课前反思是基础和前提,课上反思是基石和资本,课后反思具有决定性意义。三个反思过程又是互为前提,是一个反复循环,周而复始的过程。反思具有阶段性,前提性和循环性的特征。教师坚持不断的运用课前反思,课上反思以及课后反思的方法和工具,以学生为中心,以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为基准,周而复始的反思教学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听课反思篇7

笔者经常看到一些听课的教师,不辞辛苦地把教学过程和所有PPT内容、板书等全程“复制”下来,听课记录本上却很少有自己主动思考而生发的问题和感悟,评课也只是流于形式,偏爱使用“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等无关痛痒的结论性语言。更有甚者,占据教室一隅,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听完课后,未见其与执教者交流,在评课阶段也常常处于“失语”状态。此举种种,让我感叹教师又失去了一次成长的机会。

那如何使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听课,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思考者和反省者呢?这需要教师审视自己的听课动机、行为和方法,不断提高听课的智慧和能力,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为自己创建良好的听课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听课效益的最大化。现在,我以听课者的身份落座,对听课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两点认识,并总结为简化版“听课六字诀”供大家讨论。

认识一:在听课过程中主动思考,把他人的课堂当成问题生发和思想迸发的场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执教者就会有一千种课堂,一千个听课者也会有一千种认识。正是在万千不同的思想认识交汇中,才能碰撞出教学的智慧、能力和勇气。要形成有价值的认识必须以主动思考为前提,否则,你的认识就是肤浅的、冰冷的,所以,任何一个听课者都承担着思考的责任。在听课中,要激活自己的眼睛和心灵,积极捕捉课堂的每个细节,记录与教学内容碰撞后生发的问题和迸发的每一个思想火花,解读教学过程背后承载的设计思想,在他人的课堂里寻求自我成长与发展。

翻看我的听课记录本,上面大多没有记录详细的上课过程,密密麻麻写下的是我在听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想法和认识。现摘录笔者最近听的两节课的笔记供大家分析讨论。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比课《PPT综合课》听课问题和感想摘录

1.自我介绍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这位教师很年轻,能不能在介绍时更有时代感呢?

2.开头说了那么多,为什么吸引不了学生?学生好像没有学习的欲望和冲动!

3.为什么选择教材上已过时的主题?设计时为什么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呢?要充分挖掘PPT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功能,技术要承载文化才有价值和魅力!

4.学生保持沉默,要么他们在思考,要么他们在抗拒。显而易见,此时他们是在抗拒教师,因为课堂有点无趣。

5.为什么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课堂的问题呢?也许是“不识课堂真面目,只怨身在自我中”。

6.“谁能回答老师的顺序?”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有错。你没有铺垫,学生怎么知道你的顺序呢?看来,教师如何提问也要好好研究!

7.最后一张幻灯片上的标志挺有趣。(下课请教执教者是怎么做出来的。)

8.结束课堂前,教师问:“学会了吗?”学生有气无力地说:“学会了。”这是教师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

9.这是一节评比课,一个半小时内准备这样一节课是不容易的,但也凸显了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魅力,教师责无旁贷!

高中信息技术随堂课《冒泡排序》听课问题和感想摘录

1.让学生先看书这个方法不错,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进入上课状态。

2.“遍”、“比较次数”、“交换次数”一定要在开头讲清楚。

3.用一步步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编,思路不错,但教师讲得太多,对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有帮助值得讨论。

4.j这个变量是课堂的关键,也是学生思考的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j的变化,讲得不是很清楚。这也是冒泡排序教学的难点,我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还要深入研究。

5.程序变成10000个数的时候,学生出现一些错误,教师最好不要直接点出错误原因,让学生自己找会更好。

6.为什么最后没有总结比较次数的计算?这对引出下一节课的选择排序有好处啊,况且时间还来得及,下课后问一下。

要说明的是,记录本上记录的是笔者在听课过程中的即时想法,是自己与课堂的真实对话,用语上会略显直白、尖锐甚至不近人情,但目的是促进自我思考,与评课的用语还是有区别的。也许有些教师会说:我不知道如何思考,也很难找出课堂的问题。要解决这个困惑,教师必须经历一个实践积累的过程。笔者整理了一些促进思考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1.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怎么样?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教师是否被预设过多地牵累?

3.教学设计考虑学生的需要了吗?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怎么样?什么时候学生的学习状态最佳?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得到发展了吗?

4.PPT的有效性、语言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怎么样?

5.有哪些细节需要改进和完善?

6.课堂的难点是被“无痕”地突破了还是依旧存在?

7.有些关键环节,如果让我来处理,我会怎么办?两者相比较哪个更合理?与自身的课相比,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8.哪些地方体现了教师的机智?

9.这节课最终解决了什么问题?

10.这节课最触动我的是什么?有哪些有效的设计亮点?

11.这节课中有什么问题要警醒自己?

如果一个听课者自始至终带着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思考的头脑驻扎在别人的课堂上,这样的听课才是有效的。记得有一次我听一位语文老师的《论语》课,在他讲到某个点时,我想,如果让我来上,这里可以安排学生表演来落实论点,以增加学生的认同感。我的思考刚结束,这位教师开口说:“好,下面请同学来表演一个生活片段。”此时的我,内心是一种丰富的满足。

认识二:以他人之课为鉴,把每次听课都当成一次学习、反思、提升的机会

一节优秀的课固然能给听课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一节所谓“失败”的课也许更有学习和反思的价值。笔者每年要听很多的课,无论是随堂课、公开课、评比课或职称评审课,我都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参与到课堂中去,而课堂就像一面明净的镜子,映照出自己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促使自己去反思,更好地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相信教师们应该在别人的课堂上遇到过这样一些现象,但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呢?

当你看到课堂上有些学生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时,你是否想到你的课堂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学生的跟进学习呢?

当你看到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因拼音拼错打不出字或打字很慢,学生窃窃私语时,你有什么感触?

当你发觉教师语言生硬、枯燥无味,学生昏昏欲睡时,你内心是无动于衷还是反观自己的教学语言呢?

当你听到教师在说一些不准确的专业术语,你是一笑了之还是警醒自己要加强技术修养呢?

当你看到教师一个独特的设计在课堂上收获了学生的肯定和掌声时,你是否想过这背后的付出,而你是否也为此而执着努力过?

当你看到教师上课思路清晰,学生自始至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你是否静下心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呢?

记得有一天,我一共听了七节课,其中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听课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你看,这位教师,据说是一年前从物理学科转过来的,但各个学科的教法是相通的。难能可贵的是,她的课思路清晰,语言不多,但每句话都很有效率,而且学生自始至终都很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的课是成功的,值得我学习。其他几位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把教学活动当成一个可以精确预设的标准流程,课堂基本围绕预设走,很少观察学生的感受,因而不会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语言的有效性也不够,说得越多,越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最遗憾的是,这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这应当引起自己足够的反思。

“不识课堂真面目,只缘身在自我中”。其实,所有这些你看到的别人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很有可能是你存在的问题或是你努力的方向。旁观者清,当你以听课者的身份落座于课堂的时候,你其实是在听自己的课,是在把听课变成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自我认识的过程。

行文至此,我的脑子里突然迸出一个词――“听商”。对,一个有较高“听商”的教师,不仅应有听课的热情,还应听出门道、看出问题、悟出道理来,这样才能收获听课的效益,也能在评课时言之有物、有理、有味。希望我们能在别人的课堂里,在自己创建的听课生态环境中,静静地听,细细地品,深深地思,有选择地记。相信,在有效的观察、思考、记录与反思中,随思考所沉淀的必将内化成一种独特的教学智慧,成为我们教学旅途上坚实行进和成长的力量。

附:听课过程六字诀

预:充分熟悉或了解上课内容,明确课堂的重点和难点。如有可能,与执教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做好各种准备,进入听课状态。

礼:注重听课礼节,尊重上课的教师,尽量不迟到。在听课过程中,尽量避免与学生或其他听课教师交流或窃窃私语,至少不应在执教教师讲解内容时讨论或交流,以免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

察: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情绪状态,观察课堂的每个细节,观察教师的个性特征、语言特色及其教学有效性,观察PPT和板书设计的有效性。

记:记主要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反应,重点记问题、记认识、记自己思考的过程和体会。

省:听课一定要有一个自省的过程。听然后知己不足,知不足然能自省。对照别人课堂的问题,要在听课过程中即时反省自己的不足并记录下来。

诊:诊断课堂问题的原因所在,消化听课产生的问题,以进一步校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听课反思篇8

关键词:青年教师;听课;教师职业成长

作者简介:秦娟(1981-),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第五批重点立项项目“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9A0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77-02

据统计,自1998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校教师队伍呈现逐年壮大的趋势,其中青年教师比重也随之逐年增长,作为承担大学教学和科研双重重任的中坚力量,其成长问题备受学校和社会关注。面对传统助教制度的消亡,急剧增加的扩招生源,职前教师技能培训的不到位,教研室有效交流的缺失,相关制度的不成熟等现实问题,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充满困惑且障碍重重。如何克服障碍实现成长?是每个青年教师职业起步阶段为之努力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寻找到答案,不妨回归最为原始、传统甚至如今已被忽视与淡忘的方式——听课,需要说明的是听课本身虽是一种陈旧方式,但可以通过提升听课意义、改变传统听课方法、有针对性地获取听课内容、积极进行自我反思等策略,获取青年教师实现成长的助推力。

一、基于教师职业成长的需要,积极转变听课观念

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均有由教务处制定的相关听课制度,即从制度层面明确不同职称教师听课的类别及数量要求。然而,大多数教师都将其视为行政命令或硬性要求,敷衍听课、被动听课、完成任务式听课成为普遍现象,如此,严重偏离了听课制度的良好初衷,使听课流于形式且收效甚微。很多青年教师刚完成本科—硕士—博士(或本科—硕士)的求学生涯,进入工作岗位,直接聘任为助教或讲师,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很多茫然、困惑接踵而至,首要的问题是期望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但是却不知如何做教师,更不知如何做好教师。而且青年教师普遍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上进心,在职业成长中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急需寻找可以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的学习平台,而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习平台的多种需求。因此,青年教师理应将听课作为职业成长的需要。通过带着问题听课,抱着向前辈或同事学习的积极心态,深入到活生生的课堂中寻找答案。

二、结合自身特点,不断调整听课方法

树立了听课动机之后,随之面临的考验便是如何提升听课效率,这涉及到听课方法问题,青年教师应学会听课、善于听课。据了解,部分青年教师遭遇教学困难时,也会有意识的通过听课来提升自我,但多数教师普遍停留于盲目性的模仿,导致随意听课,泛泛听课,收效甚微,这是由于听课之前没有做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充分准备。首先,青年教师应基于现状分析自我存在的具体问题:是专业基础不牢还是拓展知识储备不够?是教学方法不对还是教学经验不足?是不够努力还是教学技能不扎实?是教师职业倦怠还是职业认同感不强?只有明确了问题之后,听课才会具有针对性。其次,教师应根据自身问题进行选择性、技巧性听课,在听课教师、时间、内容上做出不同的安排和选择。如果问题在于专业基础不牢,建议完整地选择本专业学科带头人的课程持续听上一个学期;如果问题在于教学方法方面,建议多听那些在教学上比较成熟且倍受学生欢迎的课;如果课堂气氛沉默呆板,建议向教学新秀、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的课堂学习;如果问题在于拓展性知识不够丰厚,听课的范围则不一定局限于本专业之内,可突破至专业之外的课堂;等等。当然,除了内容需要选择,听课时间也需要选择,如果是为了学习教师课程的逻辑设计,需要持续听课;如果为了感受教师教学智慧和魅力,一两次课足矣;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专题讲座则是最好的选择。另外,作为处在不同阶段的青年教师,听课时间也应有所选择,对于刚进入岗位的青年教师而言,应习惯性、持续性、常态性听课;对于工作2~3年的青年教师而言,应定位于解决自身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听课;对于工作3年以上的青年教师而言,应设定更高层次的定位进行听课。当然,这只是针对新教师职业初级阶段成长的普遍规律而言,如何有选择性的听课,需因人而异。此外,青年教师还可充分向精品课程的网络课堂学习。听课方法应坚持灵活、多样、有选择性的原则。

三、针对听课目的,灵活选择听课内容

当听课成为青年教师的一种能动、自觉行为时,青年教师就会带着问题和目的进行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倾听者、观察者和思考者,切忌面面俱到、毫无重点地听课,最好带着明确的听课目的去关注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课堂关注的要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听教学设计。即主要关注教师如何处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如何化解教学难点,如何强化教学重点。

二是听教学技能。即主要关注教师的仪态、表达、板书、课件、课堂调控与组织等表现。

三是听教学方法。即主要关注教师如何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和学生特点使用不同的方法,将深奥的知识讲解通俗,将枯燥的知识讲解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是听教学经验。即主要关注教师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缄默性教学智慧。

五是听教学魅力。即主要关注教师所展现的学识、思维品质及人格等。

六是听师生交流。即主要关注教师与学生如何实现知识的互动与情感的交流。

总而言之,不同的教师拥有不同的授课风格及教学优势,青年教师应在听课的过程中,本着取长补短的原则,结合自身基础及需求,关注特定的听课内容,有针对性地倾听、观察和思考,使自己在不断地模仿、借鉴及反思中,摸索到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策略。

四、做好听课记录,强化听课反思

青年教师应将听课视为学习和启发思维的过程,听课记录则为记录思维轨迹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课堂记录还应与课后反思相结合,当记录与反思积累到一定程度,青年教师已经能将听课收获内化为改变自我教学的思考力,这种思考力会逐渐转变为教学执行力,如此,青年教师便会在反思与行动中成长起来。如:在听课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将教材处理得娴熟而巧妙,作为听课者就会思考要拥有如此成熟的教材处理技能,应具备哪些知识储备和思维素养?在听课过程中认为聆听教师说话是一种享受,作为听课者就会思考要达到如此或优雅或知性或洒脱或幽默或严谨的语言表达,应如何训练自己?在听课过程中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让人钦佩,作为听课者自然会受到感染,从而对自身道德作出更高要求。在听课过程发现教师信手拈来一个个鲜活案例,极好地拓展了书本的理论知识,作为听课者就会深刻感受到教学需要从实践中吸收素材,等等。青年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听课目的,将听课记录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如可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特色、教学智慧、教学技能等),当一个个亮点素材有层次、较清晰地呈现在听课记录中时,也就展现出一个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上进青年教师形象。除了自我反思之外,青年教师还可将听课感悟与授课教师、授课学生或同事进行交流,如此一方面可以通过思维的碰撞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与同事的情感,增强自我归属感与职业成就感。

面对教学成长的烦恼,青年教师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主动求变,求变不需标新立异,回归到最原始的起点——课堂,从听课中吸收智慧,积累自我提升的能量。不要把听课看做是一种任务,而是把其视为自我职业成长的需要。不要被动听课,要有自觉性;不要泛泛听课,要有选择性;不要粗糙听课,要有反思性。总而言之,要善于听课、巧于听课,并养成记录与反思的好习惯,逐渐形成自我成长的助推力,帮助青年教师由职业初期阶段向适应阶段甚至成熟阶段进行成功过渡。同时,建议学校应在青年教师导师制、听课制度、课程安排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相对自由、更具指导意义的听课空间。

参考文献:

[1]吕昕,徐红.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听课开始[J].新课程研究,2012,(2).

[2]林存华,孙菊萍.听课的几点要求[J].教学管理,2007,(7).

[3]张艳.新教师如何听课[J].天津教育,2011,(12).

上一篇:小学数学应用题范文 下一篇:人事主管岗位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