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别人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10-17 03:37:32

鼓励别人的名言

鼓励别人的名言篇1

2、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雨果

3、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有岛武信

4、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哥伦布

5、走自己的路,叫别人去说吧。——但丁《神曲》

鼓励别人的名言篇2

一、教师的运用顾励性语言要做到自然、亲切

其实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自然、亲切的激励性语言。根据平时教学的体会和听课的经验,许多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相当单一的,而且是极不自然的。他们虽然已经注意到了激励性语言的重要性,也想在数学课堂上多用一些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评价学生,但一使用起来就是很别扭,有时就象背天书一样,极不自然,学生听后不仅没有被表扬的感觉,反而心理直犯嘀咕。如我正在给学生讲用几种方法解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也不知何故,有一种方法我一下子不知如何来讲了,这时课堂上的学生都在看着我,我也觉得很没面子,这时我放下教师的架子,把真实情况告诉学生:“我现在不知怎样讲此题了,同学们能不能帮帮老师?”在我真诚的请求下,学生的热情得到了激发,许多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此题,不久就有一名女学生做出了此题,这时,我就对全班学生说:“在这道题的思维上她比我强,你看她一会功夫就想到了,而我没有。”而且我还借这个事告诉学生,教师并不一定在各个方面都强于学生,也不是学生就一定不如教师,只要我们自己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我们就能将问题解决好,甚至有的时候比教师解决得还好,此后,我发现这个女学生对数学更加喜爱了,也更勤于思考了。

二、运用激励性语言要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我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的问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教师不妨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等。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正确地解题,新课标指出:“教师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师积极的评价语言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评语不仅要反映学生解题的正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开发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使学生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灵活地解答问题。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有其独特见解的学生。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要适时、适度

(一)学生回答问题精彩时教师要鼓励

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无误而且非常精彩,声音响亮,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予以表扬和鼓励。如“你真棒,真善于动脑。”“你是未来的科学家……”“老师有你这样的学生而自豪。”“你真棒,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真是好样的。”“你真聪明,回答的很准确。”此时课堂上的学生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积极性会越来越高,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同时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掘了学生的灵气,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远。

(二)在学生回答出现问题时也要鼓励

教师提出富于思考性的问题,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但仍有困难,答不上来,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用亲切温和的语言鼓励学生,如“我们班学生都是最棒的”“回答得不错,再想想,一定会更好”“如果回答得条理些就更好了”“动脑想想看,老师相信你”“只要你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成功一定会属于你的”。再者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能回答出一部分,但不全面,或条理不清。这时,教师投以信任的眼光,鼓励学生说下去,如“答得不错,继续说下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答完整”,如果声音小,教师还可以说,“如果你的声音大一些就更好了、更棒了”等。这样给学生找回信心与勇气,让他们下定了解决这个难题的决心。教师还可能通过这些信任鼓励性语言,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亢奋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思维得到充分锻炼。

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要有技巧

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使用鼓励性语言的频率。“你真能干!”“你真棒!”等,其作用已显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大家都知道,孩子是需要鼓励的,正面的鼓励可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保护与满足,同时激发其上进心,但像这样的鼓励重复使用或使用得太滥,将失去激励的本意与效果。

2.在课堂教学中,鼓励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避免制定不明确的或是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目标。绝不要追求完美,那只会让教师和学生都遭受挫折。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能够回答对,就已经了不起了,而有的学生能够回答得更精彩,所以要因材而鼓励,因材选择鼓励的话语。

五、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后进生多鼓励

后进生是由于成绩长期跟不上丧失了自信心,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爱与帮助,自暴自弃,对教师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因此首先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赞扬的话,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自信心是后进生转化的基石,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这就要对后进生进行鼓励。例如,我班有一名学生纪律很差,平时对学生蛮不讲理,对教师的批评拒不接受,我抓住这一点,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鼓励他只要学习有了进步,团结同学,能多为班级做好事,没过多久该生真的改变了,他心中有了集体,开始为班里多做好事,同学的桌、凳坏了,他主动帮助修好,劳动的时候总拣重活干,学习也进步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渐渐地,他变得更听话了,守纪律了,学习更加认真了,在期中考试还进入前十名。所以我们要给后进生多一点关爱,多一些鼓励,因为这些迟开的花朵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要求减压,减压意味着要向课堂要质量,于是开始关注孩子的“灵性”……在哪一个黑夜滋养?在哪一个凌晨萌发?又在哪一个时刻开花?作为教育他们的教师,我深深地思考: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要发掘孩子的优点,那怕只有一点点,也请我们不要吝啬,特别是不要吝啬我们的鼓励。也许就只是一句:“你很棒!孩子,你了不起!”就能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鼓励别人的名言篇3

关键词:学生;物质;精神;奖励

何为名利?名,是精神的,声名远扬;利,是物质的,得到好处。提到名利,人们总是荣于“淡泊名利”,耻于“追名逐利”。其实,追逐名利是人之本性。鲁迅在谈到人的本性时说:“人的本性一要吃饱,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因此,人们追逐名利乃正当要求。人连名利都不需要了,不追求了,那么他的心就死了。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可以说,不追求名利的人是难以想象的。世上很少有不为名利的超人,更多的是善待名利的智者。

过去在经济建设中出现诸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没有正视人们对“名利”的合理要求所造成的。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你好我好大家好,结果一潭死水。经济工作是这样,教书育人也如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追逐正当的名利,给他们确定追求的目标,他们才会不断涌现学习的激情和催人奋进的

动力。

一、给学生“名”——赏识激励

“被人赏识”是每个人内在的、深层的需要。“士为知己者死”之所以士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就是因为被人赏识。赏识可表现为肯定、鼓励、信任,最直接的表现是表扬,那就是“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使其持久地保存下去。

给学生“名”没错,但也得讲方法和技巧。不以一个标准衡量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独到之处,多角度立体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并细心观察,多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对学生应当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激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总希望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

绩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进了多少,退了多少;总希望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要给予公平、真实、及时的赏识激励。一位平时不认真的学生,某一节课特别认真,思考发言很积极,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及时给予评价。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应该先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给予学生鼓励,有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每次作业和单元考试中,不能简单地把作业发到学生手上,也不能只是把考试的卷子发还给学生,必须要认真对待作业和考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对于考的理想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考的不理想的学生也要帮助分析考的不理想的原因,并肯定学生在学习中值的肯定的地方。对于学生中的一些表现,教师在课外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也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进行积极的评价。甚至可以通过别人的口来表扬学生,向家长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从同学、老师、家长中获取信息,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

二、给学生“利”——物质激励

物质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手段,确实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起码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成功激励,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激励,学生一旦有成功的体验,就容易产生兴趣,就可以产生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原动力。从他人的激励过渡到自我激励,这正是教师想要看到的理想的激励效果,也是激励的最终目的和出发点。

给学生“利”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如,在中低年级的教学中,可以用彩色纸做“小红花”,用卡纸做“OK牌”“大拇指”“笑脸牌”奖励学生。贴花纸也可作为物质奖品,随手贴在学生的脸上、衣服上,深受学生喜爱。零食、笔、本子等也是不错的选择。而高年级的学生更注重价值。比如,奖励书本、书券,能让学生为自己的智慧“充值”,既传递了知识,又传递了感情,更是给了学生一种品质;奖励书签,并在背面写上一句自创的名言;奖励贺卡,在恰逢节日时奖励,并送上祝福语,既受用又实用;还可以与学生分享与你所教科目有关的光盘、小玩意的乐趣,注意把所教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地环境或当前事件中去。

发放物质奖品既要把握一个度,也要掌握一个量。如果课堂上确实表现突出的,能起模范作用的,发给奖品也能使其他学生心悦诚服的,对这样的学生应大张旗鼓地进行奖励,使物质奖品的激励效应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当然,对于后进生微小的进步也可进行小奖励,避免奖品发放有失公正。

三、“名利”结合——奖励方式要多样化

诚然,奖励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物品,实际上,物品只是载体,绝不是奖励本身,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更在乎的是其内在所包含的源自教师的那份信任和关爱。学校的奖品,就其本身价格而言,多数是低廉的,微不足道的,但其价值却不容小视。把这些富有积极意义的物品作为奖品,是对学习本身最好的激励,它把物质奖励同精神熏陶结合起来,注重内在,富含情趣和意义。这样,奖品既是奖励物品,又是奖励目标;既是奖励载体,又是实现奖励目标的通道;既与学生喜新心理挂钩,又与学习本身挂钩;既是获奖目标,又是获奖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教师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而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启迪者;不应是学习结果的裁判员,而是摇旗呐喊的鼓动者。好的奖品应该是能让学生对其备感珍惜的,满足其成功感,也满足学习的原始动机即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所以,最好还是围绕学习范围进行奖励,不要过多的物质化。

好的外在的奖励形式谁都可以效仿,而内在的奖励时机、方式、分寸等的把握都是一门艺术。名利结合形式多样,因人的运用而效果各异,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总之,奖励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能正视学生追求名利的欲望,趁势点燃学生的欲望之火,让学生大胆地去追名求利,并且设置名利让他们去追求。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有好处的,我们就要,也应该理直气壮地鼓励学生去追求。用它来追求能力、追求成绩,也就是人生和社会的价值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李茂.西方教师学生管理策略精选.中国教师报,2008-01-02.

[2]万玮.班主任兵法.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3]屠延素.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20).

鼓励别人的名言篇4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语言发展;对策

一、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是统领语言教育整个过程的“纲领”,它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教育结果的评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目标分为四大块:

1.培养倾听行为。

2.发展表述行为。

3.欣赏文学作品行为。

4.早期阅读行为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语言领域划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层面。

倾听与表达:

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阅读与书写准备:

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二、留守儿童语言发展现状

以我所在的幼儿园为例。我所在的幼儿园是一个乡镇幼儿园,刚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我来到幼儿园后慢慢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以我所带班级为例,我带大班,班上共有21名幼儿,6名女孩,15名男孩。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是最天真、最活泼可爱的,而接触后我才发现,大多数的孩子一开始并不愿意与不认识的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耍,甚至一些男孩子的性格比较腼腆,与人说一句话就会脸红。还有的孩子说话不清楚,听上去像是在喉咙里哼哼一样,或者表达不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今年开学我们班转来了一名女孩叫王××,开始问她问题的时候经常低下头,不回答问题,活动期间也是独来独往。于是,从活动中,在户外游戏中,我从各个方面去鼓励她、帮助她,慢慢地我发现她开朗了很多,也自信了很多。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存在我所带的班级,在整个幼儿园,通过接触,很多幼儿都有不爱与人交流、理解能力差的问题。我知道,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三、留守儿童语言发展现状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只能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而老人们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又要种地、做家务等,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极其简单,要么过于溺爱、随其发展,要么动手打骂,教育方式过于极端,很少能与孩子交流和正确引导。而父母平时也很少与孩子联系,无法正面给孩子加以指导和树立正确的榜样,因此,农村留守幼儿的言语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低下。

四、留守儿童语言问题的建议

1.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多与幼儿一起讨论他喜欢的东西,或者让幼儿讲一讲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主动与人交流,大胆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发展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父母增加与孩子联系的频率,尽量多回家探望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4.为幼儿创造自由、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的交谈,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5.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例如,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或者可以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们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们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综上所述,语言的发展对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留守儿童的言语发展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教育在语言发展、能力发展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多一点关爱、鼓励和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加大胆、天真、可爱。

参考文献:

鼓励别人的名言篇5

【关键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我园是一个乡镇小学附设幼儿园,全园幼儿70%以上为农村留守幼儿,跟着爷爷p奶奶生活。育儿知识的溃泛及严重的隔代溺爱等导致相当一部分幼儿入园后语言表达能力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一部分孩子语言严重成人化,丢失了童真的儿童语言;一部分孩子语言出现偏激化,唯我独尊;还有一部分孩子语言很少,不会表达,不善交流等现象极为严重。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普遍采取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这种“注入式”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现状,我园有针对性调整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纠正幼儿成人化语言倾向

语言是幼儿交流的重要工具,而语言能力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能发展起来。我们认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给孩子们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能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幼儿语言的发展营建良好的氛围。如在生活环境中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一只小兔、一朵祥云、一只蝴蝶、一片树叶……都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去观察、去体会、用心来讲述,鼓励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在自己观察体会的基础上大胆的说出来,一次次的反复训练,孩子们对所见事物的描述就会越来越准确,孩子们的语言也越来越丰富。童真的儿童语言又回到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我班有个杨某,每次他拿了材料以后,就选择在活动室的一角玩,而且都能较快地根据材料的意思完成操作,有时他也会自己轻声地说说玩的过程。为了让他能更大胆地说,我就经常有意地靠近他,鼓励他去讲一讲,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地表扬,多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抚摸、都将成为让幼儿说话的一把金钥匙。几次下来,他慢慢地会主动地跟我说。于是,我又让他试着说给旁边的同伴听,几周下来,我发现原来他并不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只是一直以来不敢说。

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对于一个出生不久的幼儿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们要给幼儿一个说的机会。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与教师、同伴及家长进行着语言的交往。这种自然的交往情境,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言语交往机会,使孩子们能通过实践,练习和发展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为家长、教师对幼儿语言教育提供了良好机会。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就是教师(家长)充分地利用孩子的一日生活环境,全方位、多角度地为他们提供丰富而宽松的语言交际环境,鼓励幼儿主动地进行集体、小组或个别交流,以形成积极的语言交往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去表达心里想说的,上课时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要让幼儿说,让幼儿做。讲故事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想象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幼儿听,倾听多,互动少,方法呆板,索然无味,压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幼儿兴趣大打折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大胆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调动孩子们自己探索的兴趣,充分利用一些孩子们熟知的童话故事等,教师讲到故事高潮时突然停住,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补充,完善整个故事,甚至编出新的故事,在七嘴八舌的讲故事过程中,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激励性语言及时对孩子们的表述给与指点和肯定,增加幼儿语言表达的信心,培养锻炼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克服孩子语言少不敢说的现象。激励性语言表达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幼儿来说由于受自身认知和思维的限制,对客观事物的语言表述常常会不够准确,不够完整。教师首先鼓励孩子们多说,让孩子们把看到的,想到的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教师要多肯定,多表扬,让孩子们想说,敢说,放开了说,自信的说。从不断的说中得到锻炼,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精心选择倾听的内容,以引起孩子的倾听兴趣。如对小班的孩子,选择一些简短、有趣、易懂易记的儿歌、故事;对中班的孩子则选择一些稍长、形象生动、有一定表演性的内容;对大班的孩子,选择一些相对较长、情节曲折、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倾听习惯的培养。例如:每日的点名就是培养孩子倾听习惯的良好机会。在点名时教师要求孩子仔细听,比比谁的耳朵灵,能一次就听清自己的姓名。开始时是有规律地点名,然后把点名册上的学号颠乱了点名:今天从第一个跳跃到最后一个,明天从最后一个跳跃到第一个,后天则是颠乱了无规则的点名,孩子们对这种点名方式很感d趣,每次都会安静地倾听是否叫到自己的名字,几次下来,也便在点名时形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纠正幼儿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工作的工具就是“语言”,我们用语言教孩子们学本领,学做人,用语言和他们沟通。然而我们的孩子们由于受公婆,父母的溺爱,多数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优势,说话高声大叫,甚至大吵大闹,难以沟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上课时用轻柔的声音吸引孩子,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下课时用轻柔的语言和孩子们拉近距离,他们会围着你畅所欲言,说出一道道心声,讲出一件件有趣的事情。在孩子们出错时,轻柔的语言使他们减少了心理的紧张,有勇气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轻柔巧妙的语言艺术,让孩子们不断受到感染,得到陶冶,使孩子们偏激化的语言逐步得到纠正,孩子们语言表达的亲和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如在“分家家”的活动中让孩子们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作肯定与否定的分类时,孩子们都很愿意说出自己分的理由:“有尖尖嘴的和没有尖尖嘴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有尾巴的和没有尾巴的”等等。这些语言的源泉来自于主题中,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说的过程中,都能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来说,有了内容,孩子们就会很乐意去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幼儿能正确发音、吐字清楚、有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的运用。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练地机会,创造多练地环境。如果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地纠正。这样,幼儿才能进步地快、说得好。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就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好适宜的语言环境,积极鼓励,幼儿语言表达才能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鼓励别人的名言篇6

2009至2010学年对我来说是很幸运的一年,因为刚踏上工作岗位半年,我就有机会参加北师大的课题研究。当我接到课题的时候其实并无太多感觉,也没想到它对我及我的工作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可是慢慢地,一点一滴,课题渗透在了我的工作中,影响着我的工作,也在我的工作中发挥着作用。现在回忆这些经历,我才发现并感受到了课题带给我的变化与力量。

一、认识课题,转变了我们的观念

刚当教师时,我总觉得管学生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任务,科任教师只要上好自己的课,学生取得好成绩就可以了。可是,当我踏上了班主任的岗位,我才发现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根本不能促进所有的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

这时,“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告诉我这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联手努力,共同打造,这样才尊重了学生,并给予学生发展的机会,给他们创造发展的途径。每一个学生都是活泼可爱的,也许他的语文、数学、英语都不好,但他跑得快,表演节目从不怯场,总是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模式”让学生的特长得到肯定,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课上多受关注,多得表扬。让所有教师和学生都发现他身上的优点进行激励,让他在激励中感受认可,从而变得开朗和快乐。

下半学期,在专家的指导下,依据我班学生平日说话声音小、怯场等问题开展了“提升低年级学生自信心的干预策略研究”。

二、实施课题,转变了我们的行为

首先我们通过问卷对学生自信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虽有进步的愿望,但自信心不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团队一起制定了干预方案,其中包括群体干预、个案干预和队会交流。

1.群体干预

针对二年级2班学生自信心不足,我们从班级开展了激励干预方案。

(1)学校激励。在学校集体活动时,请校长表扬我们班的优点。我们也会抓住每一个公开展示的机会,把一些有班级特色的活动向学校其他师生展示交流,创造受表扬的机会。

(2)班主任激励。作为班主任,我会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做到及时表扬,做到语言激励;在作业、考卷等地方写上一些鼓励语言,在书面形式的交流中进行评语激励;也会在课上为回答问题的学生贴贴纸奖励,给活动中的优秀者颁发小奖品进行物质激励等;当然还有专家们提醒我们的,就是行为激励,通过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热情的拥抱来让学生有被接受、被认可的感觉。

(3)科任教师激励。所有科任教师也是干预的成员,他们会依据自己所教学科有针对地给学生布置任务作业等,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发展特长,提升成绩。如美术课上,教师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4)学生激励。我们要求每人准备一本个人进步日志本,在上面写出自己每一天的点滴进步,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此外,我们还通过班级日志本、个人进步日志、称赞语言等方法让学生之间做到互相激励。

(5)家长激励。除了学校和教师的激励,家长的鼓励必不可少。我们也让家长参与到其中,鼓励家长发现孩子的进步与优点,及时写在孩子的成长日志中。教师通过面谈、短信、电话等多种形式向家长表扬孩子,在班级活动时,邀请家长一起参加,与学生共同参与。同时建立班级博客,让家长了解学生多方面的在校情况,发现孩子更多的好的方面。

此外,我们还将所学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运用到此项课题中来,带领学生开展团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突破自我、悦纳自我,最终建立自信,发展自我。

2.个案干预

在对班级进行群体干预的基础上,我们还对两名学生进行了个案干预,一位是学习特别困难的小旋,另一位是成绩优异,但胆小、不敢做公开展示的小航。

作为班主任的我利用班级激励方式配合团体活动给予两名学生更多关注,让他们在其中承担部分任务,为他们创建更多的展示机会,帮助他们获得自信。比如小航美术很好,又爱手工制作,所以在国学诵读展示活动中我就让她帮助班里制作表演道具,在班里大大地表扬了她,同学们也都对她的画作赞不绝口。从中小航感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愿意把制作心得和同学交流分享了。

此外,我们的科任教师也努力发现两位学生的优点给予鼓励。小航画画漂亮也深受美术教师的喜爱,所以在美术课上教师就发挥其优势,给她多分配工作并及时当着全班的面点评鼓励,为她多创造展示的机会,鼓励其成长。小旋呢,学习真是特别困难,语数英教师对他都很发愁,美术、体育的成绩又不突出,怎么办呢?运用基于学生发展模式,我们所有任课教师一起静下心来寻找他的优点。科任教师都觉得他非常可爱,最后我们就把他交给音乐教师负责,所以在音乐课上教师就对他投入更多的关注,发扬其好动、可爱的一面,带动全班学生一起快乐学习音乐。果真,一段时间下来,小旋变得更加开朗了,也喜欢上学了,其他课上也能稍微静下心来学习了,数学成绩也有了提高。我想这就是课题带来的成效吧。

3.队会交流

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自信,学校还抓住一切机会来进行实践、展示成果,比如国旗下风采展示、主题中队会等。队会中队员分小队进行表演,我依据孩子们的自信问题,帮助他们编排了《自卑、自信与自大》的小品,让存在该问题的学生担任演员,从中帮助他们真正认识自己的问题并改正。

此外,学校特意设计了一个TOP10自信队员排行榜,通过队员自荐、推荐等方式征求意见,大家投票选取了10名自信队员。我将他们自信的成果拍成视频,然后找来懂得剪辑、特效制作的朋友帮忙,一起制作了《TOP10自信队员排行榜》的视频短片。在队会上播放这一段录像的时候,全体学生果然兴奋起来,把队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特别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想到他们会出现在屏幕上。有位学生告诉我,当她看见自己出现在屏幕上讲话还得了名次的时候,大家都冲她笑、给她鼓掌,她幸福得都要昏过去了。而在那之后,这位学生更是自信心倍增,所有展示活动都积极参与,课上发言的声音也洪亮了很多。

当然,除了队会我们还抓住每一次活动鼓励学生,让他们不断在鼓励中积累自信,敢于展示。一年中,我班在14次比赛或评选中获得了13次第一名和1次第二名的好成绩;在37名学生参加兴趣班优秀学员的评选中,有21人均被所在小组评为了优秀学员。

本学期我们再次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了调查,学生自信分数有所上升,尤其是高分学生人数增多。这都是源于“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今后工作中我将在课题理念的指导下发挥教师团队力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带着自信,扬帆起航!

鼓励别人的名言篇7

一、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我控制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地给予鼓励,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我带中班时,有一个孩子既调皮又好动,正常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常常被他搅乱。每次活动时,他不是到处乱跑,就是将别人推倒,批评教育对他一点效果也没有。就在我对他失去信心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他的优点。有一次户外活动,他站在一根木桩上挥动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得真好,真像一个小警察。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鼓励他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断给他以鼓励,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渐渐地变了,他不仅改掉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还经常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器材,主动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摆放桌椅,等等。由此可见,教师细致的观察,不失时机的鼓励,是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因素。

二、激发幼儿的情感,真挚鼓励,是促进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催化剂。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眼睛望着别处,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更应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如热情的微笑、点头、主动打招呼,手势性鼓励,如伸出大拇指、鼓掌,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如摸摸小脸蛋、擦擦泪、抱一抱等,另外帮孩子梳头、整理衣服、擦去鼻涕等,使幼儿真正感受和强烈体验到自己被教师所喜爱。从而才能深深地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三、在幼儿中树立榜样,积极鼓励,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对幼儿关心、鼓励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充满了自信、上进、愉快的情绪情感,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无形中为幼儿树立了榜样。

例如我班有一名幼儿,有一次摔倒在地上大哭起来,旁边的幼儿有的旁观,有的愣着,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大声说:“好哭,不害羞,活该。”还有的正准备压在这个孩子身上。我走过去轻声问他:“摔疼了吗?勇敢的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来,老师替你揉揉。”这个孩子在我的鼓励下站了起来。安慰好这个孩子,我又对其他孩子说:“小朋友在一起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要取笑别人,我相信,你们都是些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有的给这个孩子搬来椅子,有的牵着他的手让他坐下。几天后,一次上楼梯,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了,走在旁边的幼儿马上去扶他,并对他说:“老师说过勇敢的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孩子之间的相互鼓励成了良好表现的纽带。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和鼓励,不仅温暖和激励了一个孩子,而且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它影响和带动了其他幼儿的行为,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样是一个摔跤的孩子,我因心情不佳,随口说了一句:“你就知道哭,不会自己爬起来,一点用也没有。”这孩子听了我的话,哭得更厉害了。周围的孩子则用手指着脸说:“没用,只知道哭,老师不喜欢你,羞羞脸。”没想到,我不经意的一句话,竟产生了如此想不到的后果。由此说明,教师粗暴、冷漠、训导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情绪紧张、恐惧,而且幼儿会耳濡目染,从而产生消极的模仿,其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鼓励别人的名言篇8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孩子都需要不断地激励。

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它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赏识――成功教育”就是父母本能地使用过,又无意中忘却的方法,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做父母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我们知道,人的需要除生理需要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社会需要,比如交往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这些社会性需要从婴儿期就开始陆续产生和发展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需要的内容与层次就会更加发展,成为伴随人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赏识教育正是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

赏识可以说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在此基础上,因人施教,配合其它教育方法和手段,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赏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当孩子取得成绩或受挫失败时,家长和教师都会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进行赏识,如:“你真棒”、“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等。但当孩子犯错误时,采用批评性言语也要有一定艺术性,如孩子画儿画得很脏,老师就不能直言不讳地说:“画得太脏,重画。”而应婉转地启发孩子说:“如果这幅画再干净点就好了”,这样既帮助孩子找到了不足,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再者当孩子取得成绩或遇到困难时,也可采用一些体态语进行赏识。如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拉拉孩子的手,对孩子报以会心的微笑,送去一个赞赏的目光。这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教师也可采用一些贴红花、插红旗、鲤鱼跳龙门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赏识,让孩子感到成人对他的尊重、信任,会让他充满信心。

2.赏识要持之以恒,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

一般情况下,教师、家长都会注意鼓励孩子,但有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成人行为失控,在情急生气时忘了鼓励反倒讥讽,大声地指责,“这么笨,别上学了”、“你真没记性,真是死不改悔”等,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降低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且孩子误以为大声呵斥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而去模仿。所以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要宽容、和善、耐心,时刻不忘去赏识孩子,给孩子以希望。

3.赏识与随机教育结合

赏识教育主张对孩子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不等于孩子犯了错误就不去批评,依然不断地赏识。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怕失败。对有错误行为的孩子更要及时指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动机原因进行随机教育。如当孩子犯了错误不愿承认时,你可暂时回避五分钟并告诉他们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给他们留下反省的余地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赏识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孩子在学会怎样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在成人的鼓励下继续努力。

4.赏识要注意因人施教

某女孩聪明乖巧,不仅故事讲得栩栩如生,还会背很多唐诗、儿歌,写好多汉字;某男孩好奇心强,凡事都想探究个明白,因此好多新买的玩具、家具等经常遭他“毒手”。于是一些家长就经常夸这个女孩如何聪明并预言将来会成就非凡,而对这个男孩常横加指责,说他“不学无术,长大准没出息”。久而久之这男孩对上学失去了信心,自卑心重,郁郁寡欢;而这个女孩则骄傲自大,不堪承受挫折。像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幼儿个体的差异,扼杀了幼儿个体的发展。众所周知,爱迪生小时候就很淘气,他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家,关键在于他的母亲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要看着人家的孩子学钢琴,就叫自己的孩子也去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应当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强化,避免用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

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如有一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很让家长和老师头痛,但偶然间他的图画画得比以前进步了,老师马上抓住时机在同学们面前表扬鼓励他,以后只要他稍有进步都及时鼓励,以此来改变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而不是当孩子兴冲冲地说“老师说我进步了”时,家长却说“你得意什么,离好孩子的标准还差远了”;或当孩子兴冲冲地说“我考100分了”, 而家长说“某某考了双百分”等。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对做好孩子和考100 分没了兴趣,缺乏信心。而教师多说一句“你进步了”,“希望下次考双百”,将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很好的效应。

6.赏识不能过度

不但要欣赏孩子,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若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现懦弱或攻击行为,破罐破摔。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较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上一篇:形容初夏的诗句范文 下一篇:李贺的雅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