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原创文学范文

时间:2023-09-17 12:04:27

好心情原创文学

好心情原创文学篇1

《母子健康》:保老师,您好!首先非常高兴,能与您聊聊“中国原创图画书”这个主题。我们都知道您不仅是一位创作能手,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秀童书,而且还是家长们、孩子们喜爱的“知心姐姐”“知心阿姨”。从您自身创作的丰富经验来看,中国原创图画书,对我们中国孩子的启蒙阅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结合中国当地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养成问题,比如,大型水墨绘本――《小萝卜浇浇》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孩子在幼儿园前后的社会性发展问题。这些绘本,不仅在亲子阅读实践中起到了快乐陪伴、审美熏陶、培养趣味的作用,而且更深刻地帮助家长学到了教育的理念。让孩子去感受认知自己的生活,独立地自觉地自我成长。

保冬妮 中国原创图画书对于中国孩子来说,其意义与母乳喂养的意义相同。牛奶再好,也无法与母乳相比;外国经典作品意蕴深厚,然而原创作品那缘于当地文化的亲和力与滋养力,在婴儿早期启蒙阅读阶段,其意义是深远的。

母语音韵的刺激,帮助婴儿大脑建立神经元突触的链接,尤其是语言区的良好刺激,对婴儿学习母语、熟悉母语的韵律和发音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比如,我所创作的《水墨婴儿视觉启蒙绘本》《馒头宝宝婴儿绘本》,都是以发展心理学为原理,根据婴儿脑发育、视觉发育、前庭发育的特点,采用了中国传统水墨,专为0~3岁宝宝制作的;中国水墨画绘本――《点点》《变变》《染染》《涂涂》,在阅读实践中,深受妈妈宝宝的欢迎,因为大家看到了0岁宝宝伴随阅读在生活中的点滴进步;《馒头宝宝》系列用中国形象和中国宝宝日常生活的故事,帮助宝宝建立行为模式,促进运动神经的发育和母语语言发育,这也是中国原创图画书独有的魅力所在。

再如,大型安全绘本――《幸运的米拉》也是这样具有中国特点的功能性教育绘本,中国的国情与外国不同,特别是在环境安全、行为安全、心理安全方面,与国外有着不小的差距,中国原创图画书能更好地帮助中国孩子实现全面的安全防范,并且能够帮助中国儿童解决在生活中所碰到的具体的安全问题。

《母子健康》:童年的故事,可以说是每个人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这些编织着一个个故事的图画书,可以说是孩子们童年故事的开始。那么,应该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看的中国原创图画书呢?

保冬妮 童年的故事总是深深地连接着故乡和故土,外国作家、画家不了解中国,讲述和描绘中国故事的成分比较多一些。我在写作中国故事的时候,与他们写的不一样,我写的是当下孩子真实的故事,无论《冰糖葫芦,谁买》《牡丹小仙人》还是《跟着姥姥去遛弯》《小金鱼儿》《吃饺子喽――》《滑冰车喽――》《小青花》《小鱼的春天》,这些带着童年气息的美丽故事,带着生活烙印的记忆故事,中国作家写给中国孩子的总是独具风采的。

这些故事,我从孩子眼睛里看到的细节写起,它们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带着故里人文的情怀,让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们深受感染。这样的原创作品,我们做得扎实、写得动情、画得有味儿、读着亲切。只要家长们了解自己孩子的语言、心理发展水平,给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选择其能接纳的作品,孩子们没有阅读隔膜和文化障碍,走进故事就像走进了家园,那份自在,是不言而喻的。

保冬妮老师作为创作者,作为中国原创作家,推荐的这些中国原创图画书让我们看到了真真切切的故事,比如小孩子都爱吃的冰糖葫芦,比如小孩子都爱凑热闹与家人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跟着最爱自己的姥姥遛弯儿听曲儿……这一切就在身边。

《“小时候”中国图画书精选系列》

《母子健康》推荐物语

用图画书形式,展现了一个在北京长大的小孩的如水记忆。昔日的北京,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令人好心情的,尽数在作家和画家的手底潺潺流出。

《牡丹小仙人》

原创图画书的魅力之作,深深的皇城根情结,深深的四合院情结,可爱的牡丹小仙人。一本关于搬迁的书,一本关于失去和拥有的书。治愈怀乡的孤寂,为离开故土的孩子留下想念。

《冰糖葫芦,谁买》

耐人寻味的京味故事,百年皇城不灭的记忆。一本关于流浪猫的书,一本关于给予和感恩的书。相信童话里有爱,为不图回报的付出留下感念。

《“最美中国”系列图画书》

好心情原创文学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284-01

语文作为高中的重要学科,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基础学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将文本语言进一步形象化,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到学习当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做了几点简要探讨。

一、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的概述

所谓的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者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及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兴趣和感情体验的产生,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此场景中更好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理解,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从知识传授的角度看,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把单调的文字知识变为饱含着浓烈情感的场景,以形象或情感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顺利地进行,并且富于形象性和诱惑力。从学科特点角度看,情境教学离不开形象,而语文教材从不同角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上看,情境教学中,因为情与境互为因果,两相依存,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总体来说,情境教学法就是以关心学生情感为前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情境创设,促使学生在情境当中更好地掌握、运用知识。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分析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是课程改革中大力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具有其独特的性质,使用得当,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情境教学,首先,学生在教师使用图像的引导下,对文字的感性认识会逐渐转化为理性认识,而且记忆的深入是非常理想的。另外,情境教学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每位教师的概念论述都注重情境的创设,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使教学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课堂更具灵活性,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意义重大。最后,由于情境教学注重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发现,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课程改革的实施都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措施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运用就是导入新课,如果教师能在教学的一开始时就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烘托出特异氛围,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课文情境中去,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实的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一开始就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氛围中。由于高中生都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先给学生讲述一个与本篇课文相关的精彩故事,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并开拓思路,还能帮助他们理解新课文。

2、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学源于思,起于疑。”问题是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关键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情境教学法,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适当地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专注、有目的性,使教材紧紧扣住学生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实的把握好教学内容,积极的根据教学的需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马丁・路德・金的这场演说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他的梦想具体是什么?为什么这场演说影响力如此巨大?他的演说带给你什么启示?这样,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异常的认真,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四、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是由教师“随心所欲”的开展,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讲究一定的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走进语文情境化教学的误区,才能发挥出情境教学的教学意义。为此,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好以下几个原则:①主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自身对课堂活动的反应直接关系到教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必须要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原则。②情境激发原则:语文情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让学生在体验中激感。③目标既定原则:在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之前,一定要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围绕目标来创设情境,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④情境合拍原则:语文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合拍,这种合拍主要是指意境上、氛围上、内容上适应教学的需要,这样的情境才是有效情境。

总结: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其开展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运用最佳的方法来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最大价值,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荣伟. 激活课堂DD情境教学探微[J]. 语文学刊,2005

好心情原创文学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体激励 心理期待 情感体验

策略一: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生动、精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具有童趣的情节故事和游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即使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不乏有许多教师也在强调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但是,这种强调由于缺少了一定原则的指导和约束,许多教师的授课往往还是不知不觉地在为考试而服务,或者满堂灌,或者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为了考试而学,结果许多学校的师生都进入了题海战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成了考试的牺牲品,语文教学也逐渐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由于过分强调考试内容,很多教师不去认真准备符合学生特点、符合本班特色的教案,而是死扣参考书和练习册;学生为了考试课业负担加重,不但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忽视了全面发展。故此,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才能科学发展。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1)推敲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语文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2)深入性原则。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学只有深入到学生情感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3)体验性原则。根据教学活动进展的需要,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角色,扮演角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从而全面地投人学习。(4)鼓励性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学习评估,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保持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

策略二:语文教学中教师流露出的心理期待

教学实践表明,真诚、友善的课堂心理期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适时体现对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期待,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抱有期待,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行动和智力越来越接近于教师对他们的期待。教师的这种期待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深信每个学生的大脑都有巨大的潜在能力,期待每个学生都能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且坚持按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始终如一追求期望的目标,这是实现期待的前提。同时,要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爆发出思维的火花,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而在期待支配下的教师的各种活动,诸如鼓励质疑、启发联想、肯定发现、表扬创新等,无一不是造成学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条件。尤其是当学生指出教师的失误,教师应承认自己的错误,肯定他们的思维成果,作出自变更新的表率。一旦学生心灵上有了自由感、安全感,课堂就变成了一潭活水,就会激荡起思维的浪花。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良好的心理期待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营造和谐氛围。在教学中要建立一种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情理的问题和作出的回答,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要生硬地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我完善,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许多奇思妙想,要用积极的态度加以保护和扶持,并鼓励他们去想象、去创造。这样,不但可以形成教学中的民主和谐氛围,也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欲望。(2)主动接近学生。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存在这样的心理:即对某一老师感兴趣时,对它的课也可能产生兴趣,当厌烦某一老师的某一方面行为时,就可能对她的课也产生逆反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及时改正不足,赢得学生的尊敬与欢迎。教师与学生的谈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单独面谈,可以集中解答,可以通过生活札记的批阅进行交流。

策略三:语文教学中主体情感的积极体验

情感体验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保证。有积极情感的体验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语言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的课程标准同时要求培养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积极情感体验。为此,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创设语言交际情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成就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关注怎样通过发挥激励性评价策略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如在朗读教学中,多名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教师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作文教学中进行的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日群.语文学习法.2001.

[2]王新.特级教师.2002.

好心情原创文学篇4

【关键词】文学作品 舞蹈作品 转化 先决条件 问题和环节

古往今来,常常有文学作品被搬上舞蹈表演的舞台,那些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更是舞蹈编导乐于改编的对象,因为人们对这样的文学作品十分了解和熟悉,很容易与改编后的舞蹈作品产生共鸣。如根据曹禺名著《雷雨》改编的舞蹈作品――芭蕾舞剧《雷雨》(图1)和现代舞剧《繁漪》(图2)都取得了成功。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所涉及的艺术领域非常广泛,类型与题材多种多样。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也给舞蹈编导的艺术构思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创作空间。如取材于神话文学作品的舞剧《神猴调扇》《凤鸣岐山》等,取材于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舞蹈作品《鸣凤之死》《曾经有过的日子》等。很多改编自文学作品的舞蹈作品之所以能够长久保存下来并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原著的影响力是重要原因。既然众多文学作品给舞蹈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哪些文学作品可以改编成舞蹈作品?改编条件具备是否就能够成为好的舞蹈作品?本文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文学作品改编成舞蹈作品需具备的条件

(一)文学作品的情感性

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同样具有对生活的表现,是创作者向读者传递其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舞蹈作品则是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将编导的艺术构思传递给观众。因此,文学作品改编成舞蹈作品的前提,即文学作品是否具有强烈的情感,能够让人感动,使舞蹈编导对文学作品产生共鸣,继而产生改编的意图和以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表达的冲动。因为反映生活各个方面的文学作品非常多,舞蹈编导又有其情感、情趣、审美、关注领域等多方面的个性化特点,所以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会产生不同的视角。但无论如何,文学作品改编成舞蹈作品的先决条件就是其具有丰富的情感,能够深深地打动舞蹈编导。以舞蹈作品《雷雨》为例,编导的创作源泉来源于同名话剧,正是文学作品中周家的悲欢命运使编导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继而产生了创作冲动。如果没有编导对《雷雨》的情感认同,就不会产生创作的欲望,也就谈不上改编为舞蹈作品了。古语云:“感物而动、物使之然也。”如果没有文学作品感动着舞蹈编导,那么文学作品改编成舞蹈作品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文学作品的情感性是改编成舞蹈作品的先决条件。

(二)文学作品的情节性

许多文学作品都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如《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巴金的《家》中觉慧与丫鬟鸣凤之间的爱情悲欢等。舞蹈是以形体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一般来说应取材于文学作品中为人熟知的情节来反映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文学作品是否可选择引人入胜的情节,更是决定舞蹈作品能否成功的必备条件。以现代舞剧《繁漪》为例,舞蹈编导以繁漪受到周家两代人这一情节作为题材,着重表现受封建势力迫害的妇女内心的无奈与悲愤。正是这一巧妙安排的情节,给舞蹈编导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用心理展现的结构方式,使得作品发人深省,充分展开了原著的创作意图,从而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共鸣。因此,文学作品的情节性是改编的必备条件。

(三)文学作品的可舞性

过去舞蹈界的一些人在舞蹈表现和反映生活的内容上存在这样的认识――远离当代现实生活的神话、历史传说和花鸟鱼虫是舞蹈表现的天地,当代人复杂的情感却由于舞蹈的局限性只好让位给其他艺术形式。这种论断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绝对正确,舞蹈表现的范围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如过去“开会”被舞蹈界视为,但随着20世纪30年代德国现代舞蹈家科特・尤斯创作的《绿色的桌子》问世而被打破;再如家庭伦理道德、残疾形象等过去的舞蹈都相继被打破。这样看来舞蹈作品似乎并不存在不可舞性。其实不然,当代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基本不具有可舞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代表将来也不具有可舞性。此外,改编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如果选中的题材或情节不具有较好地反映原著的结构,也是不具有可舞性的体现。

二、文学作品改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尊重原著

一般情况下,舞蹈改编中对文学作品的选择很重要,应该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的作品,这样观众在欣赏改编后的舞蹈作品时,不需要对背景、情节及舞蹈意境再投入精力去理解,很容易进入剧情。这对于观众理解与把握舞蹈编导的艺术构思有很大帮助。如取材于巴金文学作品《家》的舞剧《鸣凤之死》之所以产生很大的轰动,不仅因为舞剧编导在众多情节中将视角独特地定位在生活于社会底层的丫鬟鸣凤身上,以其命运的变化作为主线,给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艺术理解平台。同时也得益于巴金的文学作品《家》早已家喻户晓,其精彩的情节也为人们所熟知,所以观众在欣赏舞剧时很容易跟随编导的艺术构思,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果舞蹈编导在改编中擅自脱离甚至更改原著,只考虑自身的情感,那么毋庸质疑,不仅舞蹈作品谈不上改编自文学作品,而且观众在欣赏时会对舞蹈作品产生歧义,对编导的艺术构思不理解甚至产生反向欣赏趣向,这就很难产生艺术共鸣。所以说,充分尊重原著的创作思想是改编的重要原则,应该切实加以注意。否则,失去原著的文学依据,舞蹈作品很难为观众所理解并产生共鸣,也就谈不上成为好作品了。

(二)加入编导的艺术创新

充分尊重原著并不是说与原著丝毫不差,如果那样就谈不上艺术的创新了。虽然舞蹈作品来源于文学作品已经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了,但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合舞蹈审美规律的创新也是编导艺术构思的重要任务。如根据曹禺名著《雷雨》改编的舞蹈作品有芭蕾舞剧《雷雨》和现代舞剧《繁漪》,前者较忠实于原著,后者则根据编导对原著的理解及审美观点,着重以繁漪的心理变化来表现原著中以繁漪为代表的受封建势力迫害的妇女内心的悲凉与愤恨,将原著的内涵情感再度升华,从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作品,这是既充分尊重原著又加入编导艺术创新的成功典范。因此,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加入编导的艺术创新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符合舞蹈创作规律的。

(三)选取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情节

艺术作品的最终目的是引起观众的艺术共鸣,而文学作品中不是所有的情节都具有这样的功能。因此,选取文学作品中合适的素材作为舞蹈作品的主题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舞蹈作品成功与否。以舞剧《鸣凤之死》为例,原著《家》中有众多情节可作为改编舞蹈的题材,编导却以丫鬟鸣凤的命运作为舞剧的主题。不仅因为鸣凤的命运变化带给观众一个审视原著内涵的全新视觉平台,更重要的是编导要通过鸣凤的命运来抨击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从而引起观众深刻地反思,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这也是原著深层次的内涵,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因此,从创作审美的角度来看,对于文学作品的选择应注意是否能够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从而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这是艺术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文学作品改编成舞蹈作品的关键性问题。

(四)注意采取恰当的体裁和结构方式

舞蹈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选取恰当的舞蹈体裁和结构方式也很重要。一旦从文学作品众多的素材中确定了舞蹈作品的主题,就应该考虑以什么样的体裁和结构能恰当地体现原著的内涵与编导独特的艺术创新。以舞剧《繁漪》为例,如果编导以常用的顺时空结构方式,通过发生在繁漪身上的事件来表述作者的创作意图,那么观众的欣赏思路很容易偏离舞蹈编导的创作意图,很难对繁漪的心理变化产生反思,作品容易落入平庸。正是编导采取时空交错的结构方式,使观众自然地跟随繁漪的心理变化来把握其内心的呐喊,从而很顺畅地循着编导的艺术构思去理解作品,从而领悟到编导独特的艺术创新视角,以及恰当的叙述方式。因此,在进行文学作品的改编时,选择什么样的体裁和结构方式进行诠释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是好作品与平庸作品的分水岭。至于体裁,可根据剧情的需要而定,在此不加以论述。

结语

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是舞蹈编导常用的创作手段,因为如果文学作品广为流传,改编成舞蹈作品很容易被观众所接受,而且文学作品中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发人深省的内涵是舞蹈艺术构思的重要基础,辅以恰当的体裁和结构方式很容易使舞蹈作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具体的改编过程中需要注意充分尊重原著,加入编导的艺术创新,选取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情节和恰当的体裁与结构方式,从而改编出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鸣的舞蹈杰作。

参考文献:

[1]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好心情原创文学篇5

1、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蒙牛企业运营成功的核心,所谓企业依赖文化发展与生存,企业文化改变一个企业。

2、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1)团队共同认知的价值观

2)总结出来的行为准则

3)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

3、企业文化组成

1)vi视觉识别:企业的脸。

2)bi活动识别:企业的手

3)mi理念识别:企业的心

4、企业文化意义

1)文化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源泉,企业文化反映一种致力于物质生产的精神气质。

2)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关系企业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做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很难营造企业家成长的环境,没有优秀企业家成长,很难获得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

4)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只有精神力量生生不息,

5)建设企业文化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统一企业的思想、观念、态度、行为、价值观的导向。

6)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凝聚在一起,引导大家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培训员工理解公司政策,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

5、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

1)营造创新的氛围,吸引凝聚人心,激发团队潜能,建设百年基业。

2)企业文化是所有团队成员共享传承给新成员的一种价值观、共同远景、使命、思维方式,它代表了组织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行为准则。

3)企业文化体现的价值:体现自我价值,追求团队价值

4)个人职业生涯与自我改造紧密相连

5)个人职业生涯与企业的发展远景紧密相连

6)个人职业生涯与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

二、蒙牛企业文化的基本架构

1、特征

1)两高:目标高:全球乳业的领先者

境界高:百年蒙牛,强乳兴农

2)两强:企业文化的核心创新力强

企业文化核心竞争能力强

3)三型:学习型,

尊重型,竞争型

2、蒙牛人的价值观

只有变化才是宇宙的真理,所以要适应企业变化,并主动地去创造机会,在不断的变化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3、蒙牛的工作观

把工作理解成一个学习、创新、创造意义的过程。

4、蒙牛企业文化的三个氛围

1)制度氛围是保证

2)物质氛围是基础

3)情感氛围是核心。

5、蒙牛文化的综合表述

以诚信构筑的核心,以强乳兴农为使命,用学习沟通与自我超越的企业精神打造百年蒙牛品牌,用5—1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业的领先品牌。

6、蒙牛文化的核心内容

1)经营理念:百年蒙牛,强乳兴农

2)企业精神:学习沟通,自我超越,每一位蒙牛人都要致力于在团队中减少相互之间的误解与被误解,同时勇于跟自己较劲儿,把每一件小事情都要作完整、做到位。

3)管理理念:科学化、市场化、系统化;

4)人才理念: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

5)质量理念:产品人性化,标准全球化。

7、蒙牛文化的使命

为国家创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企业;为民族创建一个具有百年发展力的世界品牌;为提升消费者的健康品质服务,为员工搭建人生价值的实现平台。

8、蒙牛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以成功经营人心为终极目标,以双赢利益机制和学习创新的方法,整合全球有效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

9、蒙牛文化的具体表现力

诚信:百德诚为先,百事信为本,诚信是核心。

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报恩是蒙牛做人的原则。

尊重:建立相互尊重的蒙牛拇指文化,让人人都感受到伟大与崇高,在工作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合作:二人为仁,三人为众,人字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在合作中共赢是蒙牛做事的原则。

分享:一个人的最大智慧就是与别人分享的智慧,只有分享的思想才有力量,没有分享就没有团队的成长。

创新:创新是旧的资源的整合,创新是蒙牛事业发展的灵魂,与时俱进是不断创新的灵魂。

三、蒙牛企业文化的内涵

1、蒙牛是什么:诚信蒙牛、绿色蒙牛、科技蒙牛、蒙牛是草原

2、什么是草原: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草原英雄;以草原歌舞为代表的蒙古风情‘以牛奶食品为代表的健康饮食;以绿色天然为主题的草原生态。

3、什么蒙牛是的特征:有胸怀、有远见、有思维、有品格

4、胸怀:草原一样辽阔(胸怀多宽,事业多宽)

5、远见:雄鹰一样高远(登高望远,举重若轻)

6、思维:骏马一样驰骋(思维超前,观念创新)

7、品格:哈达一样高尚(洁白无暇,坦荡真诚)

8、蒙牛座右铭: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以事业为己任,不以利益为己有

当今社会,观念与思维方式的革命,远比技术、软件和速度的革命更重要

做正确的事情,再把事情做正确,有所为有所不为

大道行简,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做完善。

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注和聚焦的力量。

广告定位:草原、时尚、健康的倡导者

企业广告语:自然好味道

百年蒙牛,强乳兴农。

蒙牛是草原、诚信蒙牛、绿色蒙牛、科技蒙牛

9、蒙牛文化的绿色文化

绿色是大自然的本色,健康生活第一色,以统一的草原绿为蒙牛的基本色。绿色承诺、绿色责任、绿色关爱,蒙牛是草原。

10、蒙牛文化的四大管理思想

1)98%法则:

品牌的98%是文化。经营的98%是人性,资源的98%是整合。矛盾的98%是误会

2)三个三原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个三原则意味做百年蒙牛。

三子:孔子:克己复礼;孙子:不战而胜;老子:上善若水;

三洗:洗面-----时尚形象;洗脑----全球观念;洗手----两袖清风。

三力:体力----产品经营;财力----资本经营;智力----品牌经营。

3)奥运精神:是一种让全世界60亿人口为之振奋的精神;原则:公开公平公开。主题参与竞争合作,更高更快更好。育才观点:把用人工作变成为育人工作,在竞争中成长,在合作中双赢。木匠观点:走进大森林,无材不能用,经历了挫折与磨难的树,树纹更加美丽,因而更具有独特珍贵的价值。

四、蒙牛企业文化的无形资产

1、正确的战略,独特的品牌,科学的模式,卓越的客户,学习的团队,创新的文化,科学的模式,超高速持续发展,必须有规划,有步骤地不断进行无形资产的建设。

2、蒙牛文化的价值链:为股东创造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

3、蒙牛文化的自我超越的持续过程:系统思考,团队学习,共同远景。战略创新,与时俱进,自我超越。

五、蒙牛企业亚文化的解析

1、战略文化:专注乳品事业,打造核心能力,强化危机意识,实施百年创业

2、人才文化:搭建成长平台,强化学习培训,实施大师计划,成就员工价值。

3、经营文化:以需求为导向,以双赢为目的,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手段

4、竞争文化:倡导宏观联合,坚持协同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在合作中双赢。

5、产品文化:以品质取得信任,以品牌提升价值,以创新制造差异,以成本赢得竞争。

市场文化:客户就是市场,人心就是市场,家门口就是市场,企业价值链之间竞争本质是文化力的竞争。

营销文化:80%的是营,20%的是销,营造一种文化概念,率先深入人心,便是市场营销的一切,营销不仅是要深入,而且要“神”入。

好心情原创文学篇6

摘 要: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网络文学不断发展。随着快餐文化的强势来袭,网络热点IP改编已经成为一股热潮。文章从当代网络热点IP改编的现象中分析改编剧备受好评的原因,从网络文学的群众基础、文本和改编特色出发,总结归纳出网络IP影视的特点,并且针对当下改变难、改编未忠实原作、影视演员选定难等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热点IP 影视改编 网络文学

一、网络热点IP再生产――影视改编

1.关于当下改编热点现象简评。

在现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无处不在,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主要平台。网络文学作为一支主力军,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纸质传媒,加之网络文学众多,题材宽泛,成本低,发展空间大,更是成为网络媒介下大众文化的重要聚集地。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剧作为网络文学和影视二者结合的产儿,许多方面同时具备二者的优点,成为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产品。

近年来的电视剧市场,网络热点IP剧霸屏态势依旧。从题材上分,大致分为青春校园小说,如《微微一笑很倾城》、《最好的我们》、《左耳》等,讲懵懂时期情窦初开的爱情;都市职场小说,如《最美的时光》、《杜拉拉升职记》等,讲如何在职场上摸爬滚打,步步高升;穿越小说,如《宫》、《步步惊心》、《太子妃升职记》,从现代穿越至古代,从古代穿越至现代,不一样的体验;言情小说,《何以笙箫默》、《杉杉来了》,现代职场爱情大戏,霸道总裁的恋爱之旅;宫斗小说,《甄执》、《美人心计》等,后宫女人之间的钩心斗角。种种现象表明,目前网络文学改编剧仍存在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影视业熠熠生辉。

2.当下网络IP改变热的原因分析。

(1)网络文学时尚新颖,能够迎合受众口味,群众基础夯实。

网络如今进入千家万户,大家对纸质传媒的需求越来越少,相反,更多的青少年、大学生甚至一些中年人都采取便捷的网络阅读,在零碎的时间阅读,网络文学网站的众多更是为该文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优势。绝大多数的网络创作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作者的随写随发,许多是跟帖型。读者会在贴吧等网站发表或者留言自己的看法和对之后剧情的构想,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经验时时更新创作观念。这样看来,网络文学的作者不仅仅是作者,还有读者。正如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中提到的读者对于作品的再创造理论。这样,网络文学的群众基础就远远在传统文学之上。

除此之外,与小说相比,影视剧更加具有娱乐、时尚和大众气息,其审美特点和传播数段更容易吸引观众目光。改编热点IP受到欢迎,很大的原因在于网络文学本身。网络文学的作者更多的是业余爱好者,他们的写作素材来源于自己的真实生活,更易与受众产生共鸣。网络是普通人生活的另外一个空间,这个时代不缺有才华的人,只缺发现才华的眼睛。他们有感而写,情节都独具一新、惊心动魄,塑造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语言自然活泼,符合当下潮流。由于他们的非职业作家身份,写作更可以不拘束于条条框框,更直观地捕捉到受众的喜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材于生活。因此,近年来,影视热点IP改编剧收视率较高。

(2)文学网站新媒体的催化作用,促进网络小说改编产业化营销。

网络文学与影视业联姻,其中重要的推动力来自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是国内第一家跻身于世界百强的原创文学门户网站,其曾在上海召开“原文学之旅”,创国内网络文学年会盛况,并且上海盛大网络曾多次向起点中文网增加投资。资本的投入,使起点中文网将许多优秀的作品成功改编为影视剧,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例如一些与影视剧相关的手游、玩偶等衍生产业。而且主要的华语原创网站都走上了网络文学创作到网游再到影视制作的产业链发展模式,相互关联,协同发展,为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提供了契机。

(3)网络文学题材宽泛,改善影视业“剧本荒”难题,新机遇出现。

好的故事情节,会让读者和观众耳目一新。我国影视业遇到瓶颈,问题主要来自内容。很多网友甚至嘲讽似地编出了中国大陆电视剧的老套剧情榜:男女主角相爱一定会有狠心使坏的婆婆、高富帅必定找了草根女、后宫钩心斗角、女主先弱后强,等等。好的剧本和创意是电视剧成功的灵魂之一。网络文学所拥有的数量庞大、题材广泛的素材库,从其中挑选出优质的文本改变了影视剧业的“剧本荒”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影视业原创力不足、选材重复、情节老套的现状,是对优质剧本内容的深刻挖掘、发现和推广的重要来源。

以青春纯爱偶像剧《微微一笑很倾城》为例。该剧根据顾漫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美女学霸贝微微,与学长肖奈在游戏中结为侠侣,在现实生活中相恋的故事。贝微微和肖奈在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学院,女主是大二系花,男主是即将毕业的大四校草。两个人的爱情与家室门第、社会地位等毫无瓜葛,一起在图书馆学习,一起组队打游戏,一起在食堂吃饭。没有传统剧中的堕胎、车祸、出国、恶婆婆情节,这样简单的爱情却让观众耳目一新。连情敌女二孟逸然的手段也只是羡慕嫉妒恨。整个故事都是校园爱情本来的模样,清新、自然、甜蜜、动人、欢乐,更让观众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此外,该剧与众不同的是加入了大量网游情节,以网络游戏作为剧情主要元素在国产剧中是较为少见的,也让大家看到了网游世界的美好的一面。

(4)网络文学高人气保证了影视改编的收视率。

收视率是决定一部影片价值的首要因素。信息时代,观众逐渐有了审美疲劳,对影视剧的要求越来越多。同时丰富的网络文学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知名作家或者网络所拥有的良好口碑和强大的读者群超人气为影视剧的收视率提供了保障。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由唐七公子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唐七公子以文风温暖清丽著称,她擅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述说令人心伤的故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开播不到一个月就爆红,网络播放量超过186亿,平均每天点击量为8.08亿,更有一天之间点击量猛增14亿的惊人成绩,创历史新高。唐七公子本人的微博粉丝也有115万多。网络文学的高人气为影视改编剧保驾护航。

二、网络热点IP影视改编的特点

1.明确市场受众需求,网络小说改编呈现个性化特色。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受众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各种信息。编剧、导演及影视制作商想让一部影视作品获得好的收视率,就必须发掘网络小说中的个性特色,并将之与受众需求进行对接。在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的过程中,一些主体发生了变化。首先,受众的身份由读者变成了观众,其次,传播媒体由网络变成了影视传媒,传播方式也由阅读变成了观看。目前,许多网络热点小说的改编,不仅是简单地将作品以影视动画的方式呈现,而且根据受众的个性需求和特点,对网络文学进行影视影视剧转化和改编,以不同媒体的协同创新对原作进行拓展深化,从而达到最佳影视效果。

2.重视音乐、特效等多媒体协同创新,影视业视听效果好。

将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一定程度上将自身对原著内容、风格等重新定义,如果要更真实地还原小说的场景等就要做到多媒体协同创新。与网络小说相比,改编的影视剧视觉效果更佳。因此,能否通过声音、影像等方式将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容艺术式地呈现给观众成为影视改编的关键。为了达到更好的改编效果,通常更加注重背景、音乐、服装、旁白等因素,拓展影视剧的艺术想象空间。影视改编的作品中,比较重视科技等多媒体加入的就是魔幻鬼神类的小说,如《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类。《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故事发生地经历了多地转换,在凡间、仙界、妖族有多处情感纠葛,不仅有情感铺陈开来的场景需求,剧中还有荡气回肠的战争场景大戏,属于对美术有着极高要求的仙幻题材。除此之外,剧组在道具细节也是极尽所能,抚琴姿势、礼仪动作乃至桌上一碟小菜都做到精益求精,以求达到最好的视听效果。

3.改编热门IP题材多元化,改编方法多样化。

网络文学题材广泛,包括都市家庭、情感青春、偶像校园、历史穿越、悬疑魔幻、惊悚恐怖等。网络小说的多元题材为影视剧改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近年来,成功的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都市情感类,以都市生活为背景,以都市男女之间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反映爱情心理和社会生活,如《失恋三十三天》、《何以笙箫默》等;家庭伦理剧,以家庭为单位,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成员中的矛盾冲突、感情变化等问题,《蜗居》、《婆婆来了》都是这一类的代表;历史古装剧,以某一历史时期的人物为叙事对象,包括历史正剧、历史古装剧、穿越剧,《芈月传》是其中的佼佼者;魔幻神话类,诸如《盗墓笔记》、《寻龙诀》等。

随着改编剧的增多,改编方法也有变化。完全符合原著的作品越来越少,更多的影视作品借用了原著的精神内涵,增添了许多新的人物,有些甚至为了获得收视率改编了故事情节。《花千骨》中的大结局与原著的大结局不符,也增添了一些反派角色更好地烘托主人公。历史剧《美人心计》也类似,在思想内涵和情节构建与原著相符,但在局部细节上如同再创作。

三、目前网络IP改编出现的问题

1.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未做到忠实原作。

一些热点小说改编为电视剧之后会遭到许多观众的吐槽,原因之一是制作商在改编过程中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使影视剧的剧情、场景、演员等与原作相差甚远,引发受众的心理落差。每一位观众的自身成长阅历、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文化心理等都有独特性,众口难调。但从影视剧和制作商的角度分析,则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网络小说在写的过程中很注重和读者的互动,或者许多情节和内容是网络作家和读共同的智慧结晶。但改编成影视剧之后,为了减少拍摄的额外支出,降低影视剧制作成本,对原版小说会做很多改变。改编缩小了原版著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精华。很多为了节约资金,都采用电脑合成等技术,虽然大大增强了影视的效果,但是未能实现和原版著作的接洽,甚至有的过于夸张,漏洞百出,穿帮镜头屡见不鲜。

2.为了降低版权成本,作者参与度低。

我国许多影视剧在改编过程中,一些场景、人物形象、情节经不起仔细推敲,对白和情节烦冗拖沓,语言风格脱离现实。有些影视剧似乎哗众取宠,集数很多,主题内容少,情节演进慢,尤其在一些后宫戏、穿越剧、魔幻剧中明显。夏衍先生曾经对改编有这样的见解,改编必须要求在不伤害原作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的原则下增添更多的动作形象,有时候通过扩大,有时候则通过稀释和填补。目前我国影视剧改编质量良莠不齐,改编思想文化与作者作品想要突出的内容有所差距,改编后的作品或多或少地受到制作商价值观的影响,带上了改编者的影子。应当将网络文学的作者作为改编主体之一,加以重视和利用,以保障改编剧本的文学性。

3.W络文学影视改编演员选定难。

演员是一部影视剧的担当和门面,演员阵容是否强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影视作品是否受欢迎。一部好的剧加上一个实力强大的演员阵容,必能使该剧火爆。网络文学本身就具有了超高的人气,拥有强大的粉丝团。读者对文学中设定的主人公形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读者在心中已经先入为主地描绘出了剧中的人物。改编为影视剧后,观众脑海中对小说中涉及的人物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演员,但演员一般很难符合读者心中所想。这就导致很多网络文学被改编为影视剧后,会受到读者的批评。

四、网络热点IP影视改编的趋势

1.提升网络作家对影视改编参与度。

对面对故事荒、编剧难的影视制作商来说,有改编潜力的好故事是关键。在华视影视签约江南、唐家三少之前,已经有众多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的大项目宣布,D如万达影业、华谊兄弟、光线影业三家联手投资1.5亿拍摄根据《鬼吹灯》改编的《寻龙诀》,上影集团、欢瑞世纪、星皓电影、光线传媒则宣布了《盗墓笔记》的改编计划。各个影视商只是购买了IP版权,并未让网络作家参与其中,这样使改编剧和原版著作有较大差距。未来影视改编再创亮点,则需要网络作家参与其中。将自己写作时的所思所想运用到改编剧中。同时网络作家的参与,可以解决目前我国网络热点IP改编的一些问题,在选择演员、完善剧情方面,作家对作品能够提出更加深入的见解和建议,帮助影视还原文学。

2.努力遵循原著精神内核。

网络文学改编过程中,因为经济利益的关系,对原著删改较多,甚至有些则只是借用男女主的名字和主要情节,使观众感到突兀。影视改编,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更好地呼应热点IP的广大读者和粉丝团,努力做到遵循原著精神内核。网络文学本身靠语言和事件推动故事情节,在改编的影视剧中加入了动作之后,情节应该更加紧凑和丰富。对于一些青春校园偶像小说,在改编过程中,要根据小说设定的人物进行演员、场景等的选择,贴近事实,不宜过于夸张。对于文本想要突出的人物性格和形象,除了演员演技外,情节塑造也是尤为重要的,要根据小说文本进行改编,更符合作者原本的写作意图,更好地突出小说和影视剧共同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取向。

3.建立健全多媒体协同发展机制。

大数据时代下,多媒体协同发展是获得收益的保证。网络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从文本到电视剧,从阅读到观看。除了网站网络文学的推广外,还可以借助传统纸质传媒推广。加之网络应用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很多以改编影视剧为主题的手游也备受欢迎,如《花千骨》和它的同名手游,一起提高了影视剧的影响力。还有一些以影视作品人物形象为参照的服装、配饰、玩偶等文化衍生品也受到大众喜欢。在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的同时,可以带动传统纸质传媒、动漫、游戏、服装等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平.试论当下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中的问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6):97-104.

[2]冯云超.关于网络文学影视改编潮流的思考[J].天中学刊,2013(10):62-64.

[3]王瑞.全媒体时代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特点及对策[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5(6):13-17.

项目名称:新媒体环境下小说改编剧的特点与趋势研究。

项目编号:201610300105。

好心情原创文学篇7

[关键词]有效问题;情景;创设

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运用、发展。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动力,学生的思维才有方向。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亲身体验数学的情趣与活力,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的、快乐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主动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有关文献资料,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及其创设的依据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否得到新的信息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部分新知都是建立在前期的知识基础之上。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持久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最终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2、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情绪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佳。学生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针对这些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不能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教学效果。因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进行心理活动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意志磨练、个性心理形成的过程。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问题情境的内容、形式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而有所变化。对低年级儿童而言,颜色、声音、动画等有极大的吸引力,教师可运用故事、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侧重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因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 、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中的原则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因此,数学教学中只有以问题为载体,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这个“魂”,才算抓住课堂教学的根本。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快速引发学生主动动脑思考,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说问题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实效性原则 。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小学数学知识绝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应用。创设问题情境的实效性原则的主要内容

(1)改进数学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效益。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

(3)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教师根据所教授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特点,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思考。

2、启发性原则 。

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要最大程度的考虑怎样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思考问题,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要有一部分人能够回答,至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反应过来。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的连接,以及知识自身的规律,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印象。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特色是长足发展的土壤 。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把握准知识目标和学生的知识起点,创设有趣、有用、易操作的问题情境,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如,有的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能短(语言文字少)、快(花时少)、准(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高(高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切记“特色往往是长足发展的土壤”这一真理。

3、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吸取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4、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操作实践是手、眼与脑的密切协作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质疑,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好心情原创文学篇8

首先,我们应该区分开两种不同性质的翻译,即非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对于非文学翻译而言,一旦某一译本将原文中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出来,翻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那么也就极有可能成为定本。而文学翻译则截然不同,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要传达原作的基本信息,还要传达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审美信息。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信息简直就像一座开采不尽的宝藏,需要多个译者从各自的立场对它进行“开采”,这也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有多种不同译本的原因。然而,文学翻译似乎永远是一个难以穷尽的课题。对文本的艺术审美,转换中的艺术再现,都有着复杂而丰富的特点与规律。

文学作品最丰富的内涵是艺术意境,文学翻译最突出的特征便是艺术审美与艺术再现。毫无疑问,任何语言翻译首先是语言结构的转换,语义内容的传达,然而文学翻译并不仅停留于此,它要求更高层次的体现。而文学翻译中美的实现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过程,它包含有译者理解阶段的审美,以及转换阶段的艺术再现。文学翻译既然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实践,那就不能像制作手工一样,随意拿来,对号入座,译者的根本依据应当是作者独有的个人风格。不研究歌德而翻译歌德,是不会译出作者个人风格来的,这样只能是以他传己,以讹传讹。因此,译者在对译文的把握上,应总体上保留原文的结构,无论是句式抑或风格,即便是词语的选择也总力图与原文对应,这是文学翻译的特定要求,同时也是译者主体思维的心理定式。但另一方面,为了艺术意象的转换,译者应尽可能脱离原文的形式框架进行艺术再造。

文学翻译有其非常特别的一面,那就是翻译的对象既是一个有形可见的文学版本,又是一个意蕴深邃而模糊的艺术整体。当在一种语言环境中产生的文字作品被“移植”到另一种语言环境中去时,为了使接受者能产生与原作同样的艺术效果,译者就必须在译语环境里找到能调动和激发接受者产生相同或相似联想的语言手段。这样,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就取得了相同的意义,文学翻译也已显而易见不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转换,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正如我国的文学大师郭沫若所说:“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但对于译者来说,因为其艺术创造有“信”度的要求,如果原文是淡妆,译文则不能用重彩,像是“戴着脚镣的舞者”。

如何在译文中生动地体现原文展现给读者的艺术画面呢?首先,译者对原作品进行艺术特质的感知,通过审美心理要素的作用,使作品的物象与心意交融一体,形成意中之境或象外之境。“得于心”,便可“应于手”。译者从原文中获得审美意向后,用另一种语言再造“象外之意”的艺术意象,方能达到这一转换过程中的艺术神似,这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手法在文学翻译中的最好体现。

文学翻译中感情移植的前提是“化为我有”,重点强调译者对原作的反复阅读与体验,化他人作品之实为自我体验之虚———思想、情感、气氛、情调等等,也就是克服译者与作者、译者与作品之间的时空差、智能差、风格差以及情感差。进行移情感受是个复杂、反复的过程,绝不可能读一遍原文就能完成。傅雷曾说:“事先熟读原著,不厌其详,尤为要著,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并不是任何译者都能出色地完成这种移情体验。只有那种珍视文学、有较高文学修养、有灵感悟性、有热忱感情和美的追求,有丰富社会经验和鉴别能力的人才有可能完成这种移情体验,才能化他作为我所有。

那么什么是一个文学翻译者所表现的“爱”呢?应该是他在和经典名著朝夕相处,悉心揣摩的过程中,进入角色,进入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体会,他的翻译成为他对于原作的阐释及一份热爱。一部成功的译作,在未来的岁月里,它可以被后人超越,但不会被淘汰。

上一篇:哥哥打棒球范文 下一篇:七夕情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