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诗句范文

时间:2023-11-03 16:36:50

友情诗句

友情诗句篇1

译文: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3、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送友人》

译文:人与人之间贵在彼此知心友好,相互理解,不必重在金钱交往,不以贫贱富贵作为择友的标准。

4、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齐州送祖三》

译文:才相逢刚刚以一笑相对,又相送变成了阵阵啜泣。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译文: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6、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魏晋】陶渊明《杂诗》

译文: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7、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译文: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

8、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译文: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不认识你呢?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文: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友情诗句篇2

关键词:“五读法”;诗情;诗境

古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的目标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古诗教学的目标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第三学段古诗教学目标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阅读诗歌,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能让学生受到古诗的激励和感染,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由此可见,把握好古诗教学,让学生易学易懂,并有身临其境之感,具有重要意义。

把握好古诗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探索,采用“五读法”教学古诗,可让学生受益匪浅。下面,我以人教版第十二册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为例,浅谈对古诗感情朗读、内容理解、情感体验、意境想象、学法指导的一些理解。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读:读通诗句,读准节奏、语调、韵律

在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诗时,应按照“二二三”的节奏进行,并注意读好韵脚u(吴、孤、壶)。在朗读中体会诗句的音韵美。

二读:读重点词句,领悟诗意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诗,前两句写景,应抓住重点词“孤”(孤独、独自一人);后两句抒情,应抓住重点词“冰心”(比喻心的纯洁),再结合注释、插图、工具书连词成句、连句成诗来理解诗意。

寒冷连绵的雨笼罩了江面,清晨送别了好友,只留下了楚山孤独的影子。洛阳的亲朋好友若有谁问起了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雅、纯洁。

三读:读出画面,体会诗情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诗借景抒情,应从前两句写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中读出画面:苍茫的夜雨、孤峙的楚山,清晨诗人王昌龄依依不舍送别好友辛渐,再领悟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四读:感情诵读,想象诗境

《芙蓉楼送辛渐》全诗构思新颖,淡写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这首古诗后两句抒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在依依惜别之际笔锋一转表达自己的志向,寄托自己的抱负。虽然被贬为江宁县丞,但以晶莹剔透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两句屹立在江天之间的楚山形成照应,表现诗人清廉正直、光明磊落、孤寂傲岸、表里澄澈、永葆高洁的高贵品格。

教学这首诗要通过反复的感情诵读,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以话相送明志的品格。通过本诗的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怀,升华学生对父母、亲人、朋友的美好情感,陶冶心灵,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五读:拓展阅读,比较同类诗的异同,再熟读成诵

教学《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以后,可联系以前所学的同类送别古诗加以拓展,比较异同。如,唐代李白所写《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现的是伟大诗人与普通农民之间纯洁真挚的友谊,本诗汪伦以歌相送,诗人李白运用夸张手法重在抒发依依惜别之情。又如,唐代诗人高适所写《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诗句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鼓舞人心。本诗诗人以话相送,重在劝勉、激励友人。唐代诗人李白所写《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将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于自然景物赏心悦目的春景之中,情景交融,作者以目相送,重在借目送友人孤帆远去,江流天际,歌颂真挚深厚的友谊,充满了诗意送别。此时,我再作进一步要求学生诵读《芙蓉楼送辛渐》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从学生和文本出发,紧扣古诗特点,紧紧抓住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想象诗境,走进古诗教学,开创古诗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孙双金.送别组诗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14(02).

友情诗句篇3

宋诗派的创作理论不仅浸润于莫友芝的诗歌中,也部分的渗透于他的词作中。本文拟通过对莫友芝《蝶恋花•点窜杜诗》一词与杜甫原诗的比较研究中来窥探其词中的宋诗派特色:

江上桃花禁细雨,水影潜句,却更风姨妒。懒困徐来依弱橹,水光风力俱无主。珍重分明偏引去,惹草萦沙,生怕遮怀住。蜂蝶生情迷着处,伯劳避却蜻蜓误。

此类词,若不研读杜甫的原诗,是很难弄懂的。莫友芝能在浩繁的一千四百多首杜诗中,选出一首用词体来加以“点窜”,实属不易。笔者特意搜寻出此首杜诗《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先加以研究鉴赏: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吹花困懒旁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赤憎轻薄遮人怀,珍重分明不来接。湿久飞迟半欲高,萦沙惹草细于毛。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伯劳。

这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大历五年(770年)作于潭州,诗人在舟中看见前面岸上的桃树在风雨中开始落花了,引起感慨而写下了这首诗。关于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是非常值得探究的。清代词学理论家刘体仁在《七颂堂词绎》评曰:“诗之不得不为词也,非独寒夜怨之类,以句之长短拟也。老杜风雨见舟前落花一首,词之神理备具,盖气运所至,老杜亦忍俊不禁耳。观其标题曰‘新句’,曰‘戏为’,其不敢缅背大雅如是”。他认为杜甫这首诗除了不是长短句式之外,其他各方面却很像词,可以区别于一般“大雅”的唐诗。刘体仁称其“词之神理备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鉴赏。

首先是境界的精致细巧。诗中所用诸物都轻灵细小,如“细雨”、“疏篱”、“桃树枝”、“红花”、“蜻蜓”等;描写物情则细腻入微,如“潜句引”、“困懒”、“旁舟楫”、“半欲高”,“萦沙惹草”等;浦起龙《读杜心得》谓之“体物微妙,毫端活泼”。诗中桃花流水,细雨疏篱,沙洲丛草,蜂飞蝶舞,是一幅幅精美的工笔画。

其次是内容上言情,诗中多用比兴手法,说花枝的倩影似乎遭到了居心叵测的“碧水”暗中勾引,生怕自己的花朵被吹入水中,而留下“轻薄桃花逐水流”的嫌疑。这里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出了桃花极为不幸的命运,当她鲜丽芬芳,明艳容光渐渐消歇之时,又遭到风雨的吹打和流水的吞噬,纷飞飘落于荒郊沙洲之际,往日迷恋,喜欢她的朋友则纷纷抛弃她,虽然如此,她仍拼命地想要保持自己洁净美好的本质不被污浊。诗里把桃花比作一个薄命而敢于反抗的女子,以落花喻女子被舍弃流落的悲惨遭遇。这首诗的内容正是通过景物各种微妙细致的比兴,来表述诗人复杂多端的心境意绪,从这一点上看,也包含了词的因素。

再次是表现手法富于浪漫色彩,这首诗虚实相间,但虚写多于实写,除了前两句外,其余都是虚写。王嗣的一段话较好的阐明了这一特色,他说:“此诗摹写物情,一一从舟中静看得之,都是虚景,都是设想,都是巧语,本大家所不屑为者,故云戏为新句”。通过奇特的设想和虚拟,并用纤巧尖新之语描绘而成的一幅幅景物画,是现实世界所不曾真有过的,却有含意丰富,巧妙入微,能引发人们许多深意的联想。这种“虚”的表现手法体现的浪漫色彩特别浓厚,这又是词的本质特征。

最后是语言的婉美绮丽,粗看诗中并没有许多华丽的词藻,说他绮丽,不在表面,而丽在骨子里。这得力于作者对“景语”精心的选择和组织,诗中雨是“细雨”,篱是“疏篱” ,水是“碧水”,花是“红花”,还有彩蝶飞舞、蜻蜓低翔的妙姿,花絮萦沙惹草之轻细……都体现了语言的纤美和绮丽。同时我们还注意到诗中“景语”的“美”和“丽”是和其“冶情”的内容密切相关的,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水的勾引,风的嫉妒,花的困懒与忧虑,蜜蜂蝴蝶的变心和偷眼蜻蜓的躲避,这种种对景物神形情态巧妙描绘的“景语”都被组织进去,成为表达诗中“冶情”内容的“情语”,从而才更显示了语言的妍美和绮丽。所以人们称此诗为:“纤绮丽,遂为后来词曲之祖”,而这种“纤绮丽”则主要是词的语言特色。

现在我们再回过来看莫友芝的《蝶恋花•点窜杜诗》,就内容而言,是把杜诗句略加修改点化入词体中,未另有新意,然而风格上则隐现“宋诗派”的创作特色。莫友芝师从清代宋诗派早期代表人物程恩泽、祁隽藻,过从甚密。程、祁二人都是有名的考据家,主张写诗要有“性情”、“学识”,莫友芝深谙此道。他们都十分推崇宋代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以杜、韩、苏、黄为师法。陈衍《石遗室诗话》评其诗云:“郑莫并称,而子学人之诗,长于考证。”愈陛云《吟边小识》中说:“莫君近体诗颇雄健……语句奇崛。”“把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二而一之”,“以文字为诗,以学问为诗”是宋诗派也即莫友芝诗歌的基本特征。

其一是讲究文字的古奥生僻,把“学问”渗入其中。如词中“水影潜句”,从杜诗“影遭碧水潜勾引”,点化而来。杜诗“勾”,在莫词中则作“句”。《说文•句部》:“句,曲也”。大徐音古侯切,又九遇切,古侯切今字作“勾”,九遇切今字仍作“句”,“勾句”是古今字关系。“勾”, 晋祀后土残碑已见。关于“句、勾”二字在古诗文中使用上的分化,大体在唐宋时期已确定,在此我们稍作考证。

抄写年代与杜甫大约同时(书中避唐中宗李显名讳)的故宫藏唐写本王仁《刊谬补缺切韵》平声侯韵古侯反(gōu):“句,句龙。俗作勾。”去声侯韵古侯反(gòu):“句,检句。亦勾。”去声遇韵俱遇反(jù):“句,词(句)。”显示当时读gōu、gòu时亦作“勾”,读jù则只作“句”。

又中华书局1979年据宋绍兴七十一卷本《白氏长庆集》整理《白居易集》中,读gōu作“勾”,而不作“句”。例如:《自》:“勾检簿书多卤莽”;《酬别周从事》:“眼昏勾押簿书难”;《睡觉》:“世间无境可勾牵”。

此虽不能认定为白氏原用字,但参照《刊谬补缺切韵》,可以认为宋人刻白集之时“句、勾”二字分化已定。同理,杜诗“勾引”虽不能断定为杜氏原用字,但至少宋元以来所刻杜集必如白集作“勾”,不作 “句”。因此仇兆鳌《杜诗详注》中也作“勾”,仇注引常理《薄命篇》“艳花勾引落”、杨德周说“杜云‘影遭碧水潜勾引’,而孟郊云‘南浦花飞亚水红’,得诸家阐明,益见杜诗之妙”,字也作“勾”。仇兆鳌与莫友芝同为清代人,且年代要早于莫友芝,其注杜诗时并未写作“句”。综上所述,可以推断莫友芝不可能有杜诗唐代抄本为据,其词中改“勾”为“句”应属意改,是有意识的用古字,把文字学的“考据”、“学问”之风,引入此词中,使之显得古奥老辣,朴拙厚重。莫友芝的此种作法,实有宋代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之遗风。

其二是褪去了杜诗中鲜丽的色彩和妩媚缠绵的风韵,没有了“碧水”、“红花”、“春寒”、“疏篱”等,也就失去了原作中那迷幽微的浪漫气息,“纤绮丽”的特色被淡化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质朴清劲,浅白简淡的别样格调。

再次是减少了原诗的句数,缩短了句子,没有了杜诗具体细致的描绘。虽是长短句式的词体,读来却反不如原作七言古体诗抒情上的委婉多致,从整体上看,呈现的是一种简约瘦硬的“宋诗派”风格。

其三是淡化了原诗比兴寄托的意蕴,如不参看杜诗原作,仅读此词本身,会觉得内容上隐晦莫测,不太易理解,仿佛有一种哲理隐藏在其中,而似读不出杜甫原有的寄托之意了。

本文所述杜诗与莫友芝词的“奇特”之处在于他们都对传统观念的“反其道而行之”,杜诗明明是七言古体诗,偏“词之神理备具”,“纤绮丽,遂为后来词曲之祖”;而莫氏《蝶恋花•点窜杜诗》虽是词,却偏以“宋诗派”笔法渗入,讲学问,重考据,用古字,对杜诗作“瘦身”性的点窜,粗放了原作细腻入微的精致描绘,减省了绮丽纤的词语,淡化了缠绵多致的情态,变“冶情”为“理趣”,构成一种雅洁古秀、简约清奇的宋诗韵味。

陶渊明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杜诗中,竟有用七古写成风格绮丽纤巧、类似词体的“新句”,本已是一奇;而作为晚清“宋诗派”代表人物的莫友芝,也许是不愿看到他所顶礼膜拜的祖宗“背大雅如是”,很有创意地以《蝶恋花》词体,将这首诗“点窜”。使之重新回归到古意斑斓的诗体范式之中,则更是一奇。他们一把古诗写得颇具丽词风韵,一用词体写就古诗格调,异曲同工,构成奇观。让我们在赏奇析疑中体察他们各自的“反窜”本领,尤其是领悟到莫友芝的“宋诗派”创作特色在其词作中也有相当的体现。

友情诗句篇4

相传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之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七步路的短时间内作一首诗,做不成就要杀头。结果曹植应声而出,作了这首《七步诗》。全诗是用同根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母生的兄弟,用萁豆相煎来比喻曹丕对曹植的迫害,客观上反映了曹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尖锐。

鸟鸣涧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动衬静,寓静于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二句写出了一种静谧恬美的意境: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接下诗人又写出了更有诗意的一幕:“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于山中太幽静了,因此,当一轮明月突然升起,皎洁银辉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竟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王籍曾写过这样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这首小诗与此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细品味,王籍诗句不免给人以说理的感觉,哲理意蕴十足,但缺乏形象生动的描绘,而这首诗却写得形象逼真,生动自然,情趣无限。诗中虽然写的花落、月出、鸟鸣,但是“这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唐诗鉴赏辞典》),可见还是后来居上。

石灰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江畔独步寻花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芙蓉楼送辛渐

友情诗句篇5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开始两句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首先,我们在阅读时,感受到的是诗句所表现出来的清晰自然之美。其中“轻” 、“新”在诗句中表现出轻柔之感;在思维上,注重空间的转换,由“渭城”到“客舍”,由大到小,在纷纷细雨中,“柳色新”。这些都是实写,是我们能够从视角上感受到的。然而,实写处处蕴含着“虚的”情思意蕴。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中送客总是忧思不断,情意绵绵。诗人写“朝雨”,虽是环境描写,但为送友人增添了几分愁思意绪。情从中来。“柳色新”不但表明了雨后自然景物的清新,暗示了季节——初春,而且也表现依依不舍的情怀。因为,朋友远去,到那“春风不度玉门关”去。这里,诗人不但为朋友远去的生活而担忧,蕴含着淡淡忧思,而且顺理成章进入下文,从整体上由实到虚。有助于下文的情感表现。

后两句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友人的离开是不能避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朋友的情感也是真挚。在无奈之下,诗人也只好“劝君更尽一杯酒”。此时此刻,诗人只好劝朋友再饮一杯酒,以表达对朋友真挚的感情,表达对朋友远去的一种想念与祝福。然而,诗人的眼光不是停留在眼前的送别,想到的是朋友远去后而再无朋友了,“西出阳关无故人。”可以说,这是诗歌情感的凝聚,是诗人对朋友到边塞后的无限关切和深切感慨。“无故人”,对朋友来说,到了边塞,就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对我来说,你走了,我这里也没有你这样的好朋友。在此,暗示着朋友远去,我们都将会孤独与孤单。其实,我们都是天涯游子,都感受着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在诗中,诗人没有描绘边塞,没有展示出边塞的恶劣环境和凄风苦雨般的生活,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让读者一下子想到唐代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却引发读者的思绪,让读者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那种离乡背井、孤独苦闷、存亡未卜的感伤之情也油然而生。这种情感的产生直到与诗歌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完全取决于诗人的虚实手法的运用,取决于虚实结合所产生的审美艺术境界。

 

友情诗句篇6

《诗经》人物汇,情景再现

三月的天很美,春水涌动,人们出去踏青,“朋友圈”也异常活跃。大家去野外郊游后,都在晒照片,到处弥漫着春天的气息。这两天朋友们都被美女小李的微信朋友圈吸引了,纷纷在她照片下留言点赞。

原来,小李晒的两张照片与众不同。第一张:在流动的小河岸边,小李侧身挽手站立,彩色的丝巾随微风飘动。照片很普通,但小李在照片中加了加了句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照片和文字互相映衬,就如诗经中的美女重现,美照效果瞬间增强。第二张:小李在宽阔的跑马场上,牵着一匹白马静静地站着,旁边配上文字:“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朋友们纷纷称赞这“白马王子”的照片很有意境。

看到小李的照片,朋友们纷纷开始恶补《诗经》诗词,再从中挑出精美句子选景配照,“朋友圈”瞬间充满了文学韵味,大家点赞的时候也回复两句诗经,看着都是“有文化”的人。

《诗经》风景汇,咏叹风月

同事老张看到公司的帅哥美女纷纷晒“诗经照”,他也坐不住了,说:“你们这些年轻人欺负我岁数大没颜值。”于是,他拿出自己专业拍摄的风景照,上面用楷体字配上《诗经》的诗句,有的还印上用软件制作的专用印章。比如,夜晚皎洁的月光下,一根树枝倾斜而出。他在照片的旁边配上:“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只是简单的照片构思和摄影,配上《诗经》的恰当文字,照片就如名画般美好。老张又去公园拍照,河面的一艘小船上有一对情侣的身影。他给照片配上文字:“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大家纷纷在照片下面留言,说这照片简直可以和某导演的大片媲美,这照片哪叫没颜值?分明姜是老的辣!虽然只是一些风景照,里面的人物也只是配景,但这“诗经照”如画一般美丽。

《诗经》恶搞汇,减压娱乐

看到朋友们这么风雅地拍摄“诗经照”,一向具有娱乐精神的小刘抗议了,说;“你们这么‘高大上’,分明是要把我挤出‘朋友圈’,我要跟你们PK。”

小刘左手拿桃右手拿李,请朋友照了几张照片,还变换姿势并狂发微信朋友圈。他在照片配上手写文字:“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大伙看到小刘的微信朋友圈时,纷纷说小刘是“高人”。能把美好的《诗经》“糟蹋”成这样,真让人刮目相看。

看到大伙这么“好评”,小刘来了精神。他在客厅里抓把面粉P起来让哥们抓拍,面粉扬扬洒洒,小刘变成了只“白头翁”。这张照片配上文字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然后,他还加上注解:“早春无雪,大伙对付看吧。”看了的朋友,差点笑破肚皮,纷纷点赞。小刚夫妻正吵架,看到小刘发的照片,笑成一团,架都吵不下去了,他们给小刘留言,夸他是“奇才”。

小贴士

1.大家拍照注释的时候,一定要透彻理解《诗经》语句含义,哪怕恶搞也要贴切恰当。

友情诗句篇7

论文关键词:诗歌,鉴赏,经典,范例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赏析】这是一首和诗,诗人因物感兴,即景生情,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的感受: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开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也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撩逗得黄莺儿婉啭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蘋草映照得变成了绿色。这四句细腻地写出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蘋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新春的美丽景色,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尾联,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怀念中原故土,点明思归的主题。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之景,历历如画。

范例2:

度大庾岭(唐)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被贬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起句扣题直叙,诗人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将要辞别故国了,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驿车,驻足远望家乡。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但在诗人眼中鸟儿是“南翥”的,花儿是“北枝”的,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颈联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刹那间,将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他希望勤奋修职,争取早日赦归,于是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一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不敢有所怨恨,以直抒胸臆作结。全诗音韵谐婉,属对精密,词藻华美,尤其突出的是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景致优美,又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赦免返京的前途充满信心。

范例3: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赏析】作者离开扬州从长江回洛阳,路上写了这首诗寄给一位姓元的朋友(校书是官名),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首联中的“凄凄”突出了长江烟波浩渺的景象,以一叶小舟泛于浩渺之长江,更令人凄怆。颔联表示了作者对扬州依依不舍的浓情,虽在归去之途,但扬州那听惯了的钟声,却又依稀传来;那看惯了的花草树林,又历历出现在眼前,一种离开与不舍的矛盾心情交织在一起,写出了他对扬州的一往情深。诗人没有说动情的话,而是通过形象来抒情,并且让形象的魅力感染了读者。颈联再写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从分手就想到聚首,足见其对朋友的深情。最后一联富有哲理,指出了人生的遇合,人生的命运是难以预测的,正像漩涡里的船,不是被水带走,就是在水里打旋,是不由自己作主的。诗人借对扬州景物的留恋,表现对扬州的感情,借“世事波上舟”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人生无常的规律。语言朴实自然,这是此诗的特点。

范例4:

访城西友人别墅(唐)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赏析】这首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诗的起笔,就将读者带到了城外的郊野。通过对“桥西小路”的描绘,告诉我们,诗人已经出了城,过了桥,缓步走在向西曲折延伸的乡间小路上。“日高犹未到君家”,紧承上句,表现他访友途中的心情。“日高”两个字,写出旅人的体会,表现了诗人的奔波和焦急。接着又用了“犹未”二字,更把他会友急切的心情突出地刻画了出来。最后两句:“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依然没有提到“君家”,而是一味地表现进入友人居住的村庄后,一边寻访,一边张望的所见、所感。从“多相似”的感叹声中,可以想象出作者穿村走巷、东张西望的模样,和找不到友人别墅时焦急与迷惘的神情。虽然由于寻友心切,首先注意的是“门巷”,可是张望之中,一个新的发现又吸引了他的视线:真美啊!家家户户的篱边屋畔,到处都种植着城里罕见的枳树,洁白而清香的枳树花正在春风的吹拂下,盛开怒放!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以境写人的烘托手法。在这首诗里,被访的友人压根儿没有露面,他的别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直接描写,诗人写到踏进友人村庄寻访就戛然而止,然而,就从这个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中,也能想象到这位友人的风采。这种写法清新别致,更耐人寻味。

范例5: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把景语变成情语。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结末两句,是词人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范例6:

捣练子(南唐)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赏析】这首词是写寒夜闻砧声的。自古以来,砧上捣衣或捣练的声音一直成为夫妇或情人彼此相思回忆的诗料,因之常与离愁别恨相联系,这首诗就是反映这种情感的。开始二句写人所处的环境。院在深处寂静无声,庭又小巧空而无物,前句写静,后句写空的原因。环境描写不仅写出了庭院的寂静,而且也把人物寂寞而无侣的心境衬托出来,并为砧声的传来铺叙了环境。接着写阵阵寒风送来阵阵砧声。“寒”字既表明天气初寒是裁制衣服之时,又以此状砧声,有砧声使人心寒之意。两用“断续”既将砧声之远,需借风力才能送至这深宅小院之中准确地表述出来,又将人物随砧声的断续而心潮起伏,愁思难平的情态描绘出来。最后两句,以景写情,景物凄凉,离情难堪。“无奈”言不堪其苦,以下逐层交代出所以不堪其苦:“夜长”愁也长;“人不寐”愁难排遣;“数声”砧声不止,愁思难平;“月到帘栊”月色朦胧人更凄苦。情和景高度和谐统一。通篇无点题之笔,但处处写离情,情包含在景中,从景中透露出感情,极为含蓄。

范例7:

点绛唇(宋)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赏析】此词是一首咏物词,全词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咏物与抒情熔于一炉,在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谁为主”的叹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以下几句写离情。“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孙”三句,是全词之主旨。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整首词的语言清新柔婉。

范例8:

绝句(金)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赏析】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范例9:

江天暮雪(元)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赏析】本诗的前半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月启》“玉雪开六出之花”意,形容绝妙,“卷”字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长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语简而意象丰富。“雁影”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最妙的是第四句,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瞳瞳眬眬、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后半部分,诗人在画面中安排了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区的渔翁,这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又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全诗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旷。

范例10:

[中吕]满庭芳(元)姚燧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家。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

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僧抬。

【赏析】此曲是作者登镇江金山寺眺望远景时所作,描绘了自己看到的山水相接、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表现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开首三句写景及发思古之幽情,“天风海涛”四字将长江的开阔、浩渺写得淋漓尽致。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陶醉于祖国美丽的山水之中,饮酒作乐,优哉不哉,自得其乐。正为这一点,作者也效法古人,到此欣赏山水风光,“闲”字写出其悠闲自得的神态。“日远天高”是一派开阔景象,后两句用对偶将长江烟波浩渺、两岸山水相接的情景写得很形象,表现了空间的无空无尽,人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最后三句,作者从远眺所见之景中顿悟:“所谓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应该‘了’了。”于是他决定,不用和尚规劝,主动入山为僧。此曲通过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揭示作此曲的目的,画龙点睛。

范例11:

访客舟中(明)陈宪章

船中酒多少,船尾搁春沙。恰到溪穷时,山山枳壳花。

友情诗句篇8

芙蓉楼①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②,

平明③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① 芙蓉楼:一座楼宇的名称。一说在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一说在润州(今江苏镇江)。似乎以后一说为佳。

② 吴:与下一句的“楚”互为补充,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③ 平明:清晨,早晨。

【诗人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陕西太源人,唐开元十一年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考学宏词科,迁汜水县尉,后贬为江宁丞,再贬为龙标尉。

【今译】

昨夜一场寒冷连绵的雨袭来,笼罩了江面,

清晨时送别了好友,只留下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若问起了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赏析】

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明代王世贞曾经评价说,李白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几乎不分高下,都是“神品”。这首绝句就充分证明了这个评价多么准确精当。

首句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描写了这场夜雨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烘托了“送别”的开阔意境。次句的“平明”与首句的“夜”照应,又可以想见诗人因为要和友人分别而一夜未眠,情感深沉。别时已到,诗人没有将别愁寄予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倾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

王昌龄曾因不肯趋附权势,两次被贬。第一次被贬岭南,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所以诗人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既是对亲友们的信任和告慰,又是蔑视谤议的自誉,这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有深意。

就全诗的艺术成就而言,最突出的是移情手法,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外物上去。诗人说楚山的孤独,实则表现自己的孤独,比直接说自己的孤独反而更有效果。其次是委婉含蓄。当时诗人正处在遭受别人毁谤议论的恶劣环境之中,朋友到洛阳,将面对很多亲友对自己的关心与问候,于是诗人要朋友用“一片冰心在玉壶”委婉而含蓄地予以回答,告慰亲友。

【故事链接】

上一篇:国庆诗范文 下一篇:张爱玲名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