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27 09:52:06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教学课堂导入

巧妙独特的课堂导入,在教学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关注学习内容,迅速地抑制学生课前产生的与课堂无关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把心收到课堂学习中来,引起其对所学课题的关注,产生鲜明而又清晰的学习反应,获得良好的学习开端。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才能达到这样先声夺人的效果呢?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试着探索学生最喜爱的一些课堂导入:

一、新奇

案例:一年级《找规律》导入:

师:同学们好!你们想成为王老师的好朋友吗?作为老师朋友,我亲手为同学们制作了几个小礼物(三只青蛙三只小鸭),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老师故作神秘的拿出一个小鸭,同学们眼前一亮,然后再拿出一只青蛙。

师:别急,还有呢!(又拿出一只小鸭粘在黑板上。)问:接下来会是什么呢?谁来猜一猜?

生1:小乌龟。

生2:小青蛙。

生3:小鸭子。

师:到底猜对了没有呢?(慢慢拿出一只小青蛙粘在黑板上。)没猜对的同学别恢心呀!想想第五个礼物可能是什么呢?

生:小鸭子!

师:确定吗?

生:不太确定。

师:睢!它来了!

生:耶!

师:猜对了的同学对老师挥挥手,你们真聪明。下一个礼物会是什么呢?

学生齐说:小青蛙。

老师拿出第三只小青蛙粘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怎么越猜越准了,是不是有什么窍门儿?

生:有规律!

师:是呀,像这样一只鸭子一只青蛙,又一只鸭子一只青蛙,又是一只鸭子一只青蛙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这个导入可以说是独具匠心,教师亲手为学生制作的小礼物肯定是独一无二的,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送礼物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故作神秘的猜想活动再次激发了学生参入数学活动的强烈欲望,这样的导入,学习能不喜欢吗?同时“猜一猜”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存在,并为后续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真是一举两得。

二、有趣

案例:六年级《圆的认识》导入

师: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播放:四个小动物在进行骑自行车比赛。小兔骑三角形车轮的自行车,小狗长方形车轮,小猫椭圆形车轮,小猴骑圆形车轮的,它们正在起跑线上,你们猜一猜,谁会获胜呢?同学们都能猜到是小猴子。好,带着我们的猜想一起来给它们加油!继续播放画面:小猴轻轻松松地到达了终点。小猫;被车子颠得上下晃动,非常狼狈地骑了一小段。可爱的小兔和小狗虽然卖力地骑,但自行车根本就没有移动。同学们看得捧腹大笑,都在笑小兔,小狗和小猫。师:你们猜对了,为什么小猴骑车的样子最轻松,并且获胜了呢?同学们说因为它的车轮是圆的。老师又问那小猫的车轮也是圆的,怎么没得第一。因为小猫的车轮是椭圆的,车轴没有中间。于是老师抛出: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了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研究。

这是一个比较巧妙的导入。其一,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场面有趣又形象,动画对于六年级学生仍然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其二,老师的追问和学生的正确猜测,为学习新知提出了要思考的问题。虽然学生从感性上能断定自己的猜测是对的,但不能讲清其中的道理,真是呼之不出,欲言又止,说也说不明白,但又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自然就会产生想明白其中道理的愿望。这样的导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外在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思想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好玩

二年级《多与少》的导入:

师:我知道你们今年7岁了,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呀?老师的年龄比你们的年龄多得多。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大了。

生:20岁(不对)

师:比20岁还要多得多。

生:80岁(全班啊了一声)

师:我有那么老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接着提示:比80岁少得多。

生:50岁

师:比50岁少一些。

生:40岁

师:比40岁多一点

生:42岁。

师:猜对了,恭喜你。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要和一名男生、一名女生进行跳小绳比赛,谁愿意来挑战老师?同学们都把小手高高的举起来,于是老师就和自告奋勇的两名学生跳小绳,计时1分钟,三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好表格,画上老师的头像、梳小辫的女生头像、留着三缕头发的男生头像,并在三个头像对应的表格下面写上数据,分别是43个,60个,28个。)

师:谁能根据我们三个刚才跳小绳的个数,任意选两个数据,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说一句话?

猜一猜,玩一玩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天性,特别是事件与老师有关,学生会倍感亲切,特别愿意参与。小学生没有年龄概念,猜错了时,教师与学生的机智对话,不但打破了尴尬的局面,还将体验数感的新知蕴含其中;当老师与学生一起卖力的跳小绳时,其余学生给他们加油,觉得老师在和他们玩,非常开心。这样的导入,不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平和、平等、宽松、安全的心里氛围,不同程度的诱发了学生喜欢数学、喜欢课堂、喜欢老师的情感,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对于教师来说,课堂导入的主要目的是引生入课,即导入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联系旧知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而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才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深入思考。因此课堂导入应将“有效”与“有趣”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

参考文献:

[1]杨瑾.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1年13期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篇2

关键词:小学生;说话训练;壮语

说话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方式。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运用语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说话能力和说话习惯,不仅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广西村镇大部份讲的都是壮语,这就更应该要求学生从低年级起就用普通话进行说话训练。下面我就以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词汇贫乏,虽然记忆中已初步有了词、句的概念,但却不够明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中心和条理,词语搭配不当,掌握的词、句也较简单。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1.在识字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如在教“午”字时,让同学们做猜字游戏。老师把谜语给同学甲,让甲给乙猜:“某某同学,我有个字谜,请你猜一猜,好吗?”等回答“好”后,甲说:“远看像头牛,近看没有头,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乙猜不出时就说:“我猜不出,谁能帮助我?”大家纷纷举手,乙就去向丙请教:“某某同学请你告诉我,这是什么字?”丙回答:“是午字。”乙点头说:“我明白了,谢谢你。”(甲问乙,若乙能猜出来,则另有说法)。如此训练,既记忆了生字,又练习了对话语气,学习了礼貌用语。

2.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的“口语交际”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模块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如我在教一年级《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时,课前布置学生放学回家到房前屋后,到田野去找一找,看一看花草树木怎样了,种下的玉米、甘蔗又怎样了。结果学生想说的话太多了,有的说:“我家门前的桃树开花了。”有的说:“我屋后的果园果树都开花了。”有的说:“我发现地里的玉米长起来了。”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3.利用课文的童话、寓言进行说话训练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小学生喜欢的童话、寓言。教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根据故事的特点,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也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自己编童话故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所讲的内容,把故事继续编下去。小学低年级的诗歌都比较浅显易懂,在了解诗歌意思之后,可以让学生按诗歌的意思说一段话,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把句子说具体。这样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说话训练

学生的说话训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只是说话训练最基本的知识,而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用的时间远远多于课堂,因此,说话训练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进行。如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家里有几口人,都做什么工作,自己生活在这个家庭有何感受,以及家庭住址等。再如让学生谈谈怎么过年,家里做什么好吃的,得了多少压岁钱,你打算怎么花等。还有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会做家务了。教师可根据这一情况进行说话训练。如让学生说说昨晚为家里做了什么?帮爷爷奶奶做了什么?帮爸爸妈妈做了什

么?这样既能进行说话训练又能进行美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三、让学生在“争吵”中发展语言

我们常听说某某吵架最厉害,你刚说一句,她就说三句了。当然我们不赞成谁吵架厉害,但从另一个角度可说这个人思维敏捷,语言丰富。在小学低年级,争吵纠纷是常见的一种现象。面对这种现象,教师不要简单地阻止,而要耐心地听他们陈述理由,让他们按“先怎样,然后怎样,最后怎样”来说,然后指出谁对谁错,错的要向对的道歉,最后让他们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在平时的观察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平时话少和因老师提问而怯场的孩子在与同伴争吵时,往往面无惧色,变得口齿伶俐,思路敏捷,用词丰富,可见,“争吵”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和帮助,孩子们就能够在争吵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自我控制和谦让。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篇3

关键词 日月明;识字;游戏教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识字二课

教学理念:

《日月明》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组教材第识字二课,该组教材围绕“家庭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旨在教育学生从小孝敬长辈,关爱家庭的每一个成员。

本课教学以“爱”为主线,围绕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安排教学环节,教学中以认识会意字为重点,初步知道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生字,使之掌握运用。

教学重点:(1)认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知道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出现学过的生字

(1)师(出示大屏):这些字你还认识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师:你们刚上一年级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仅学会了拼音,还认识了这么多汉字,真了不起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更多非常有意思的生字宝宝好吗?

(3)师:请同学们看大屏,你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4)师:太阳叫日(师板:日),月亮叫月(师板:月),出示大屏:出示日出,出示月升。日和月都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它们组成了一个新的字(师板:明)。请大家齐读三遍,谁会用“明”组词?交流,汇报。

(5)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以生字为基础,巩固练习加深印象,使之运用,出现有意思的生字宝宝――会意字揭示课题,初步知道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的思维。)

二、学文识字

(1)师:赶紧打开书,翻到97页,拿好书,看着书,听我读(配乐师范读)。

(2)师:你们想读吗?自己小声读一读,不会读的生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3)师:在读儿歌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读准这些生字的音,齐读,男、女生读。

(4)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指名读、跟读。

(5)师: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儿歌里,你还认识它们吗?那就放开声音读一读儿歌吧!

(6)师:读得真有精神呀!现在咱们来分组比赛读(评价)。

(7)师:男女生也来比比看,男生先开始,老师给你读题目(评价)。

(8)师:大家一起读(出示大屏),开火车正音;鲜、尖(拼一拼,注意谁变调了),休、灭(拼一拼),森、从(开火车读平舌音),众(读准翘舌音)。

(9)师:读得可真棒!听着你们读这么开心,我也想读,咱们合作读好吗?“日、月”你们读“明”。

……

都会读了!那现在你们还会读吗?出示大屏:隐去前2个生字,生字变红。日和月合起来就是读“明”,鱼和羊合起来就读“鲜”,自己试着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你是怎么读出来的?(熟读成诵,多读也是学习的好方法)(师:你真会动脑筋想办法,看看是哪两个字组成的,就会读了,我们也用这种方法读。)

(14)师:大家一起读。

(15)师:不按顺序会读吗?我指到哪你们就读哪!

(设计意图:本处旨在训练学生认识生字,掌握生字,在进行学习时进行男女生赛读,齐读,分组读,编排儿歌加深识字力度。前后加大识字力度,更深入的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将识字推向纵深)。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意

(1)师:看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的,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猜一猜,看谁猜得对,谁就是识字高手。

(2)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猜出来的?(灭、尘、男、休、林)出示大屏。

(3)师:看到这几个字你想画什么画呢?(鲜、尖、从、森、众)出示大屏。

(4)师:看这个字你会做什么动作呢?

(5)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 “众”和“森”这样的字。

(6)老师读,大家自己(读一读,齐读)

(7)师:了解会意字。

(8)师:生字会读了,儿歌也会读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写写字。

(9)出示“手”生读(2)说笔顺。

(10)师: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写在田字格中,师书:“手”)。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11)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儿歌告诉了我们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让我们把这首儿歌牢牢的记在脑子里好吗?听着你们这么优美的朗读,我都被陶醉了,小猴也听见了,想带你们去看看牵牛花开,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只要你们能正确地读出这些词语:就能过河了,谁来帮小猴子过河(灭火)。

(12)师:牵牛花怎么没有开呢?原来是小猴出了个难题给大家,只要你能读准生字的音,就能看到漂亮的牵牛花开(林)。

四、课外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生字是由熟字加熟字或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以后,我们还要用这样方法来识字。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篇4

这是一本诞生于英国的图画书,更是一本表达爱的绘本,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亲情。文章用简单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急切想要表达对母亲爱的小兔子,它直接、可爱、灵动,它想尽一切办法,用各种身体动作和看得见的事物来描述自己的爱意。可是无论它怎样,都比不过大兔子,因为父母的爱永远比孩子的爱更深更广更远!作品充溢着爱的氛围和快乐的童趣。两只兔子相互较劲的故事构架以及形象新奇的细节描绘,都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节课的根本意图就在于让孩子学会体会爱、表达爱、感恩爱。

活动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在面对绘本读物时,兴趣的激发比较容易,但在阅读方法上容易走进“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的误区。往往只关注情节紧张、画面动人的部分,其余则不太顾及。甚至只看画面,不看文字。这些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增强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帮助不大。因此,在绘本阅读的初始阶段,就要注重教给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

活动阅读方法指导:

在学生通览绘本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深入地看。即使是简单的绘本读物,在文字和图画背后都潜藏着丰富的内涵。指导方法有三:一、图文结合。即指导学生逐幅逐字地仔细看,看出图和文字的联系所在。二、边看边思。即指导学生在看画时,加入自己的思考,发展思维能力。三、展开想象。这是绘本阅读最重要的方面。发挥想象和逻辑推理,使画面从静态变为动态,把平面的图像变成立体的活生生的人和景物,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良好发展。

活动目标:

1.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使学生对于小兔子和大兔子的形象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会初步阅读绘本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教学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在含义,让孩子学会体会爱、表达爱、感恩爱。

活动资源:

1.绘本读物《猜猜我有多爱你》及绘本ppt。

2.相关绘本读物:《我爸爸》、《我妈妈》等。

3.音乐资源:《让爱住我家》。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起兴趣: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猜什么?(学生交流)

2.引出绘本:有一只小兔子,它有一天想让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出示绘本封面,板书题目,学生齐读课题)

3.观察扉页:进入故事:看着书的扉页,你发现了什么?

(在第一张扉页上,作者画了一只小兔子骑在一只大兔子的脖子上。你看,这时的大兔子是静止不动的,而且她和小兔子的头都扭了过来,一双黑点似的眼睛望着书外,也就是故事之外的你,似乎在寻问你:嗨,你准备好了吗?原来他们是在邀请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名叫《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里。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吧!)

二、深入绘本,共读故事:

1.通读绘本,初步感受故事。

(1)师动情读故事。生初步感受故事。

(2)想自己再读读吗?生根据PPT的出示自由阅读故事,同时思考:

A、小兔子想出了哪些办法表达对大兔子的爱?大兔子为什么总能轻而易举超过他?

B、比较一下,大兔子与小兔子,到底是谁爱谁多一些呢?

2.图文结合,细读文本

学生通过刚才的阅读,自主交流感受。师指导阅读。

(1)出示P2图片及文字。

我们看到小兔子紧紧地抓住了大兔子的长耳朵,听到他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兔妈妈能猜出来吗?我们赶快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噢,我大概猜不出来。”栗色的大兔子说。(师模仿大兔子的表情,读给学生听。)

小兔子是怎么做的?谁来照着书上学一学?(生模仿动作:它伸开双臂,拼命往两边张。)

兔妈妈也把手张得不能再开,假如我们就是书里的大兔子,而你们就是我的小兔子,我们一起伸开双臂,比比看谁的爱更多一些。(师生一起模仿书里的情节。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文中对话。)其实他们都想表达自己的爱有很多很多。

现在你知道了,小兔子和大兔子,谁更爱谁多一些?(大兔子)

(2)出示P3图片及文字。

出示:“我爱你,有我够到的那么高。” 栗色的小兔子举起胳膊说。

男女生表演读。

你们的手都举得那么高,说明真的非常爱自己的妈妈。可是――师表演读:“我爱你,也有我够到的那么高。”大兔子也举起胳膊说。

谁的爱更多呢?(大兔子)

(3)出示P4图片及文字

小兔子还有其他办法吗?它是怎么做的?

两位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小兔子此时的表情如何?大兔子呢?通过前几个回合对爱的“比试”,此时此刻它们心里在想些什么?(表情可以流露心声,所以要学会观察画面。)

谁的爱更深厚?(大兔子)

(4)出示P5图片及文字。

小兔子是怎样跳的?大兔子呢?为何要这样用尽全力?

(大兔子跳得多高就有多爱小兔子。这是一只没有具体年龄的大兔子。她可能很年轻,也可能已经很老了。可是为了小兔子,只要需要,她就会这样“跳”。她会用尽全身的力气。你没有读出大兔子的竭尽全力吗?她的眼神和展开的四肢。天下的父母都是这样竭尽了爱竭尽了一切为着孩子的长大和幸福的。 )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篇5

英语也是一种语言,学习语言,练习最为紧要,但练习最容易变成机械练习。小学生的英语课堂练习,一变成机械,就显得呆板无味。在英语课堂,我们巧用游戏方法教学英语,一样的练习,但是可以免去干燥无味,而且小学生做游戏总不愿中间停止,总喜欢连续做下去,因此多设计游戏,小学生练习英语的机会可以增多。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一、充分利用实物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

Guessing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神奇的吸引力,这一游戏对于复习、巩固单词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文具这一单元,课前我把所有学过的文具收到一书包中,课堂上我让一生上前逐一取出文具,放到身后问:“What''''sthis?”然后让其他学生猜:“Isitapencil?”如猜中,全体学生说:“Yes,itisapencil.”猜中的学生可换下,自己出迷让别人猜。如此反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在反复猜的活动中,学生自然记住了单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令全体学生把手放到背后,教师拿出eraserpencilsharpener......等实物,一件一件给他们看,这是eraser,这是ruler,......等等。再令他们全体闭眼,拿出一种物品,送到任何一学生手中,然后问:“Whohasaruler?”由学生猜,没有的学生猜“Johnhasaruler.”或者“Maryhasaruler.”等等。如果John手里有一尺子,他就站起来说“Yes,Ihavearuler.”如果他没有也立即回答:“No,Ihavenoruler.”教师也可以同时对学生说:“DoesJohnhasaruler?”他们回答:“Yes,hehasaruler.”教师可用多种方法变更问语,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二、合理利用角色游戏,增强学生主动性。

儿童最喜欢模仿大人动作,这种模仿动作扩大出来就是表演,所以儿童也是喜欢表演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表演教英语。在角色分配中,对一些总要抢当主要角色的孩子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当配角,而对一些胆小怯弱的孩子应鼓励他们去当主要角色。在角色表演中,既要有利于孩子发挥特长,又要使孩子受到角色的限制,克服某些缺点,在角色中受到教育。如教学family这一单元,我设计了一下介绍家庭成员的表演:John和Tom是同学,John到Tom家玩,Tom向John介绍自己的家人:“Thisismymother.Thatismyfather.”然后有介绍JohnheisJohn.Tom也说:“Iamgladtomeetyou.”正说时,Tom的爷爷奶奶从外面回来了,Tom又介绍说:“Heismygrandfather.Sheismygrandmather.”John则说:“Goodmorning.”Tom的爷爷奶奶也对John说:“Goodmorning.”John离开Tom家时,可说:“Goodbye”游戏结束,在游戏过程中,儿童通过角色扮演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能在角色中练习英语,不发生厌倦心。

三、有效发挥想象游戏,培养学生创造性。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篇6

一、用“猜谜”法开展竞猜活动

三年级作文处于入门阶段,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关键时期,所以,教者必须精心设计,开展相应的愉快活动,使学生能够“一见钟情”。小语第五册习作2要求学生为自己画像。为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带入习作情境,我先画了个简笔画像,让学生猜,学生个个望着我哈哈大笑;接着我又用说谜语的方法,说出自己的外貌,让学生猜是谁,学生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老师!”然后我又让学生模仿我的方法自由地选择观察对象,看谁画得快,描写得准。学生能猜出是谁,大家给予鼓掌;猜不着,大家给予帮助。这一宣布,学生的习作情绪更高了,只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有的画的是同桌的像,有的描写的是好朋友,还有几个人刻画的竟是同一人。整个教室里热闹非凡:“出谜”的、“揭底”的是一对连一对,掌声也是一阵接一阵。大家的刻画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而且体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最后我再让学生打开课本,分析习作要求,揭开老师这次搞活动的“谜底”——写作文《我的自画像》,学生都高兴地说:“噢,这个不费劲!”便迅速地拿起课前准备的小镜子和彩笔,对着“镜头”,先自画像后习作自我介绍,个个都是一挥而就。

二、用“兜圈”法开展比赛活动

五年级学生的习作也往往会出现“咬笔头”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对身边的事熟视无睹。为使学生懂得“察言观色”的重要性,在教学第九册习作2“按要求修改‘一次拔河比赛’作文”时,我并没有按教学参考用书建议先去进行拔河比赛,而是有意先让学生“兜圈”,在“兜圈”中悟出道理,然后再开展活动。我问学生,为何不能生动地叙述出精彩的场面。学生很快地意识到:一是平时不注意观察活动,二是没有留心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宣布第二天五年级几个班进行拔河比赛,看谁观察得细,感受得深。结果比赛后再修改作文时,学生的描述不仅能把比赛中的“两边运动员和拉拉队的表现”等修改具体,而且融入了“赛手”与“观众”比赛时的不同心理。

三、用“搁笔”法开展体验活动

第十一册习作3要求“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美味”。为让学生感受到“体验”的重要性,我先让学生听我有声有色地读书上的例文《鸭血粉丝汤》,我读完后许多学生嘴里还不停地咂动着。我笑着问:“怎么了,同学们还在吃鸭血粉丝汤吗?”学生都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我让学生打开课本要求:请仿照例文,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美味。结果多数学生只能概括地介绍美味的名称、颜色、味道,对于美味的制作过程就哑口无言了。见此,我乘势启发道:“大家说不出没关系,我们可暂且将作文搁在这儿,给大家双休日一个学习制作和仔细品尝自己最喜欢的美味的机会好不好?”大家一个个兴奋极了,连连说道:“好、好、好!”顺此我又提出了相关事宜及习作要求。等到第二周习作课时,学生一个个都已经写好。结果大家的评价多是:不仅制作过程具体,而且色、香、味、形俱全,还让大家一起“品尝”到了各种美味佳肴。

四、用“吊胃口”法开展采访活动

为写好第十一册习作6“调查采访家乡名人”,我决定将学生带出课堂,走向社会。为激发学生的情趣,我先用谈话的方式来“吊胃口”,然后开展活动。在《鞋匠的儿子》一课结束之际,我问学生:“你们羡慕‘鞋匠的儿子’这些名人吗?”“羡慕极了!”“其实我们家乡也有普通人家的儿子成了名人,你们想了解吗?”“想!”“这一周的休息日就让你们当一回记者采访他们怎么样?”“哇——真的?”学生的惊呼几乎是不约而同。“采访什么样的名人呢?采访又有什么要求?请打开课本,……”采访后,我又召开了“‘家乡名人’新闻会”。最后让他们根据的内容,整理成文。

在单元习作训练中,我还用“竞赛”法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用“写信”法开展向地震等灾区小朋友写慰问信等。这些“寓写于乐”的习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习作的欲望,提高了学生习作水平(先后近二十人次获得各级作文竞赛奖或发表于报刊上),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等高尚品质,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位置与顺序;前后;经验;分层体验

2012年,在一次送教活动中,我教授了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这一内容主要是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这既是“图形与位置”的起始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别方向的起点。因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的三个目标。

第一,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前后”位置与顺序的概念,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第二,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第三,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一、课堂回放

镜头一:唤醒生活经验

师:课间的时候,XX老师特意在我面前表扬了一位同学,他前一节课表现特别棒,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你们猜猜是谁?给个小提示:他坐在XX的前面、XX的后面。

生:我知道,是XX同学,因为他坐在XX的前面、XX的后面。

师:你真棒!我们通过对“前与后”的描述能够很快地确定位置,找到受表扬的同学。看来“前与后”这个知识真的很有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课――《前后》。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位置来表扬同学,让大家猜一猜的方式,一方面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整理了课堂的纪律,自然地引入了教学内容。

镜头二:分层分步体验

体验一:我的前面是谁,我的后面是谁。

师:来到了动物园,有很多的小朋友已经在排队买票了。你看到笑笑了吗?她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生:前面是丁丁,后面是小红。

师:你真棒,谁看到淘气了?他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生:前面是小芳,后面是花花。

师:说得真好,你们还想说说哪个小朋友的位置,选一个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互动。

师:你还能用“我的前面是谁,我的后面是谁”来说一说你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生活中排队问题涉及“前后”知识非常多,从发现到巩固,让学生学会描述“我的前面是谁,我的后面是谁”,初步感知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体验二:我的前面有几个人,我的后面有几个人。

师:淘气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生:淘气的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1个人。

师:一共有多少个人?

生:一共有4+1+1=6(人),4、1、1分别表示前面的4个人、淘气自己、后面的1个人。

师:说得真好,那花花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生:花花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没有人。

设计意图:由排队问题引出的人数问题是从生活到数学的最直接体现,让学生通过体验二能够进一步感受“前后”这一知识在数学中的应用。

体验三:我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

师:动物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们来看一看比赛情况。你看到了什么?谁跑在最前面?谁紧跟在它的后面?

生:小松鼠跑在最前面,小兔在小松鼠的后面。

师:既然小兔在小松鼠的后面,那么小松鼠就在小兔的(前面)。

引导学生说完整:小兔在小松鼠的后面,小松鼠在小兔的前面。

师:那谁在小兔的后面呢?

生:小鹿。

引导学生说完整:小鹿在小兔的后面,小兔在小鹿的前面。

师:那么小兔的位置为:小兔在小松鼠的后面,在小鹿的前面。

师:老师都糊涂了,小兔怎么一下子在前面、一下子在后面呢?

生:小兔和小松鼠比的时候,它在小松鼠的后面;和小鹿比的时候,它在小鹿的前面。

师:说得真好,前后是相对的,我们比较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谁和谁比较。

师:你能说一说你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吗?

生:我在XX的前面,XX的后面。

师:同桌来玩一玩猜人游戏,一人用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描述,另一人猜猜是谁。

设计意图:“前后”的相对性问题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学生平时在生活中也经常混淆。通过这个比赛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小兔子的位置不变,但是对于不同的小动物而言,它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从数学语言的角度考虑,联系生活,继而感悟到前后的相对性。

镜头三:从语言到图形,逆向体验

师:卡丁车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咦,怎么突然黑了,信号中断了怎么办?别急,笑笑猜到大家肯定着急了,她发来短信告诉我们最新比赛情况了,我们来看一看:“3号车在最前面,1号车在2号车、4号车的后面,4号车的前面是2号车。”细心的小朋友,你知道最新的比赛状况吗?

同桌合作:用信封里的数字1~4摆一摆,说一说。

生:第一句“3号车在最前面”,所以把3号车摆在最前面;第二句“1号车在2号车、4号车的后面”,所以把1号放在2号和4号后面;第三句“4号车的前面是2号车”,所以2号摆在4号的前面,顺序为3、2、4、1。

师:你说得真棒!那到底什么是前面?什么是后面呢?

生1:前面就是在你的面前的,后面就是在你后面的。

生2:前后是相对的,比如老师在我们的前面,如果我们向后转,那么老师在我们的后面。

师:说得真好,其实脸朝着的方向是前面,后背朝着的方向是后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片段的教学,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不仅能从情境中描述一系列的前后问题,而且还可以从数学问题还原情境,真正了解数学基于生活经验,又能从数学中有所体验。

二、教后反思

对于“前后”的认识,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并转化为数学体验,这个过程很值得研究。所以本课我采用了一个“动物运动会”的情境串,以淘气和笑笑去森林动物园采访为线索展开,从坐公交车―排队买票―动物赛跑―卡丁车比赛,一步步感受新知,并尝试将“前后”的知识分层、分步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前后的相对性。

通过分类、分步学习“前后”的知识点,一个情境解决一种描述的方法,利用“情境串”的形式递进,一边感知新知识,一边巩固,学会综合运用“前后”知识描述物体的位置,感知“前后”的相对性,进一步理解由于参照物不同,描述会不同的情况。实践发现,这样的有序分步教学效果非常理想,学生思路清晰,巩固扎实。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细节,强调描述语言的完整性,利用各种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从语言的描述来还原图形,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整节课所学习内容都是为学生所熟知而常忽略的数学。“情境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比较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是不错的。上完这节课后,我听取了其他老师的点评,同时也进行了反思:教师的语言要更简明、更精确,多给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机会,并及时总结,真正做到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数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韩 梅.《位置与顺序――前后》教学案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6):42―43.

[2]汪丽媛.《前后》教学实录(一)[J].小学教学设计,2014,(23):12―13.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篇8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同学们朝夕相处,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也许是些小事司空见惯,没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本次作文,教师指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小事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感受同学的优秀品质,给予同学表扬与肯定,这样既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又能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观察回忆与同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发现小伙伴有哪些优点。

2.教师准备:(1)将学生的生活点滴拍摄下来制成幻灯片或录制短片。(2)课件。

三、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个谜语,同学们猜猜我说的是谁?他是个帅气的男生;他不太爱讲话,但很讲礼貌,见人总是笑眯眯的;他很爱打乒乓球;他的四颗门牙,两颗已经光荣下岗了,剩下的有一颗特别大;他还是老师的得力助手。(逐条说,中间稍停,给学生猜的时间)学生根据特点猜到是班长伍××。

(2)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就猜准了,从这个谜语你们知道了伍××有哪些优点呢?(学生说优点)优点还真不少呢。我们班有五十五多位同学,你发现了他们身上的优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夸夸同学的优点,(板书课题 夸夸我的同学)读题。

2.指导夸

(1)旧知引入:二年级时我们学过《称赞》,这里有句话,我们读读(课件: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称赞就是夸奖,夸奖能让人增加自信,也能让人消除疲劳。夸奖是一支魔法棒,它有无穷的魔力,孩子们,你们想感受这神奇的力量吗?你们想拥有这神奇的力量吗,我们就来试试吧!

(2)你想夸夸谁,为什么你要夸他(她)?(学生根据自己以前的观察,夸夸小伙伴。也许他们往往就只停留在老师经常夸奖的那些小伙伴身上,因为学习好、因为体育好等)

(3)引导学生发现更多同学的优点。

刚才老师听到你们夸奖了班上的几个同学,他们是我们班的几位小明星,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你们身边还有谁值得你们夸吗?(教师播放短片或视频资料)

这些孩子是谁呀?他们在干什么?(学生叫出这些同学的名字,并猜想他们在干什么?再让当事人说说自己当时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之后是怎么做的?)你想夸夸他们吗?为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小伙伴值得我们夸一夸,就像刚在孩子们看到的那样,虽然他做的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但是我们能从这件小事中看到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3.指导写

(1)阅读片段,领悟写法。

一是大屏幕出示片段,学生阅读(我的同学谭××是一个乐于助人的阳光女孩。有一次上美术课,我忘带水彩笔了,看到别的同学的画都快画完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谭××看见了,关心地问我:“你怎么了?”我小声地回答:“我忘带水彩笔了。”谭××说:“用我的吧。”说着,便把水彩笔给了我。就这样,我用完了她用,她用完了我用,小小的水彩笔在我俩之间传递着。后来,我画的画得了优,这里面也有谭××的一份功劳呢!(能有她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同学,我真高兴呀!)。

二是提问:①故事夸了谁?他有什么优点?用短文的一句话回答。(写在开头总结性的句子叫总起句)②她做了什么事?③是怎么把这件事写清楚的?标出动词,这是什么描写?这些动词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谭××同学帮助“我”的那一刻。除了动作、语言描写,还有什么描写?读“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是神态描写,从神态描写中,我们想到他当时会怎么想?指导写作方法:我们在写人物时,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可使文章更生动具体。④短文还有哪句话写到同桌的优点?(结尾句叫总结句)短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夸同学的。

(2)选择同学,仿照例文口头交流。

刚才我们也夸了夸同学的优点,但是在夸奖时,同学们没有按顺序,而且没有把你要夸奖的那个同学的事情介绍清楚,现在我们学学例文,用一段话夸夸你想夸的同学吧。(四人小组内交流)

(3)指导选材,拟定提纲。

同学们的优点可真多,现在我们就把优点写下来吧,也许有的同学有很多优点,你可以选择它最突出的优点来写!(板书:写优点 要突出)注意要写一件能体现他优点的事例。(大屏幕出示写作提示)

总起句:我的同学( )是一个( )的孩子。

写事情:围绕总起句,把事情经过详细地写下来,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里想的……)

(4)动笔写一写。(可以仿照例文开头总起后总结)

(5)作文交流:读学生的短文,适时修改。(错别字、语句、标点符号等)

4.总结

同学们不但说得好,写得也棒,这也是你们的优点!这堂课老师知道了你们的很多优点,同学们善于夸奖他人是好事,老师希望你们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每个人都会轻轻走向完美,我们整个班级也会轻轻走向完美,老师期待你们今后有更出色的表现。

5.作业

上一篇:小学自我介绍范文 下一篇:致青春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