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17 18:43:38

物联网安全技术

物联网安全技术篇1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威胁;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2-0091-02

2009年,物联网作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上升到国家战略实施阶段,受到极大关注。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成熟,物联网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将其与云计算结合“大势所趋”。云计算为物联网提供优质可靠的架构,有利于物联网的大规模扩展,但是由于云计算平台是个完全开放的平台,也会给用户数据带来安全隐患。

文章探讨了应对云计算平台带来的物联网安全问题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1 云计算在物联网应用中的重要性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标识中心于1999年最早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直至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正式确定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技术由此迅猛发展。

物联网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把世界万物进行网络连接”,就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了物物相连的网络体系,达到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功能。物联网的核心是实现便利性和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实现必须具备基础设施和高端技术的双重支持。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云计算平台、传感网和传感器技术等。

而云计算则是指通过新兴的虚拟化技术使得计算分布在分布式计算机上,企业根据需求访问相关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将资源发展到需要的应用上。云计算按照服务方式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而按照服务类型则氛围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三类服务。云计算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格局,成功的应用到各种服务领域中。

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结合“大势所趋”,满足了物联网迅速发展的需要。云计算与传统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相比,在资源的利用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物联网的运营成本。

物联网所构建的智能化网络体系由于功能庞大,其所要求的技术手段也必须是非常先进的,同时物联网的实施必须依靠发达的计算和通信技术,而云计算技术最主要的应用就是分布式技术,很好地满足了上述要求,可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多模式、多源头、多位置的不同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云计算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模式来说具有高速互联网连接近乎无限的存储和计算能力等优势,能够像超级计算机一样对应用进行处理,同时也具有无与伦比的存储能力优势。

2 云计算技术条件下的物联网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安全问题包括信息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功能应有层三方面的安全问题,在感知层中,节点数量众多、硬件结构简单,节点容易被攻击,导致普通加密保护技术很难完美实现,包括外来入侵控制、拒绝安全服务、无法进行安全认证等。在网络传输层面上由于数据传输信息规模庞大,势必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包括中间人攻击、跨网控制攻击、路由攻击等。

而功能应用层则是物联网技术最重要的功能模块,由于结构复杂、数据量大、不确定因素较多等多方面安全问题,成为物联网技术发展需要克服的难点。功能应用层主要是基于云计算平台所搭建,这一层的安全问题也就是云计算下的安全问题。

云计算平台较易受到外来入侵,隐私信息,如健康数据、行为习惯等,可能被入侵者获取,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

①物联网的大数据都存储于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中。而云计算的服务器却分布在世界各地,服务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数据存储在何处,更不知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②云计算主要是通过虚拟化技术来实现数据共享,众多虚拟机共享一个资源,一旦其中一个数据的加密和隔离没有实现,就会使得数据完全透明,就很容易被其他非法用户非法访问。云计算平台也不能保证终端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③终端用户把自己的数据交给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享有对数据的优先访问权,这样就使得终端用户失去了数据的完全控制能力。而在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数据也较容易被泄露,物联网用户数据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3 云计算技术条件下物联网安全措施

物联网技术在融合了云计算之后,发展速度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不仅仅在技术手段上降低了难度,而且有效的发展了物联网技术在应用领域的优势。无论是存储能力还是计算能力,云计算的高效率技术都很好地满足了物联网的需求,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解决或者方便了许多实际问题。

由于云计算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对外界来说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就导致了其安全问题的存在。这就要求在搭建云计算平台上的相关功能操作时,应注重对物联网中不同数据进行高效和严格的保护。

3.1 实时的安全保护策略

云计算平台的开放性决定了物联网中随时随地都可能存在数据泄漏的风险,实时的安全保护策略能够不间断的保护用户数据存储和分析过程的安全,维护系统的稳定运行。

3.2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对于云计算,可以制定虚拟化管理协议,保证云计算内部所有数据都在虚拟资源池进行共享,并建立数据安全保护协议,对每一层进行安全性检测,保证每一层数据的可靠传输。

3.3 保障数据隐私的安全性

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可以采取数据备份的方法保护数据,二是物联网用户也可以采用数据加密的方式,将敏感数据以密文的形式呈现。加大对加密技术的开发和隐私保护技术的研发,确保云计算条件下的物联网安全。

云计算平台条件下的物联网安全仍然存在着隐患和挑战,需要采取措施保障物联网信息的安全,实施实时安全保护策略,保障数据隐私的安全性,防止云计算平台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过程中泄密,加强技术研发力度,保证物联网数据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机密性。

参考文献:

[1] 刘秀.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技术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7).

[2] 孙迪.浅析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与应对措施[J].网络安全,2014,(3).

物联网安全技术篇2

物联网的产生源于计算机的不断发展,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给人类的发展水平也带来了很大的提高。在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物联网安全问题的关注。RFID技术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生活中,物联网中RFID技术的运用仍存在着安全性问题,这也是物联网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从RFID技术探讨物联网相关问题是很重要的。本文将立足于RFID技术对物联网中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RFID技术 物联网 问题

所谓物联网便是能够将所有的事物进行连接的网络,互联网是物联网存在的前提,是对互联网进行拓展的一种网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物联网具有巨大的发展市场,进行物联网的良好发展不仅仅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还与物联网的规划、管理、安全等方面息息相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是最为关注的话题,直接影响到物联网能够长期发展下去,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都是物联网包含的层面。物联网总的来说就是通过RFID技术对物联网进行把控,结合计算机的发展实现物品在全球的运转,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局面。

1 物联网的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步进入信息科技化时代,物联网也在发展中应运而生,物联网能够实现全球信息的相互转换。根据我国科学发展水平,我国的网络发展具有良好的情景,实现物联网不仅是和技术相关,同时与科学的规划管理息息相关,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大对物联网安全性的重视。物联网存在的主要内容是整个数据库的安全性保证,因此,在对物联网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安全性,避免信息数据受到破坏,物联网的安全性比互联网的安全性更为重要。RFID技术用于物联网中,结合定位系统将所有的外界事物进行了结合,与信息网络合为一体,最终实现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的联系,缩短了世界万物存在的距离,实现物联网的良好发展,RFID技术便是主要的核心。以RFID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主要划分为标签层与读写层,这两种层都是通过射频信号的使用实现的,互联网处理了这一系列的问题。物联网将日常生活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物联网的发展越发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相关,关乎着未来国家的发展安全。我国现阶段,物联网不仅存在网络问题,物联网中数据的隐秘性与完整度也是存在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应该受到相应的重视。

2 从RFID技术探讨物联网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RFID系统中的安全性问题

RFID技术与传统的技术不同,是由大量的数据进行组成的,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破坏。RFID技术主要是由标签与读写器二者之间通过电磁波实现的,其中并没有能够通过眼力观察到的事物,因此,这就造成了物联网存在很大的安全性问题。RFID技术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是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完善。首先,标签存在安全问题,标签的成本和工艺之间遭到限制,其本身没有完善的安全措施,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强烈破坏,在对数据的加密保护上只是运用很简单的方式,攻击者很容易就能破解,从而造成数据被删除或者其他的破坏。其次,通信的连接上也存在安全性的问题,RFID技术的通信连接包含前端的标签与读写器的空中接口。在前端的接口上,无线传输自身具有开放的特征,造成数据安全性不高,外界的破坏者能够利用读写器进行数据的拦截,更加严重的便是对原先的数据进行篡改或者删除。传统的信息安全性问题是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物联网发展的相关技术。最后,RFID技术本身存在读写器的安全性问题,读写器收到相应的数据后,会在数据中进行自动的删选。读写器只能够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接口,并不能够向用户保证接口的安全性,总之读写器仍存在安全威胁。

2.2 无线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发的重要,对于隐私的保护是用户在进行资金交易过程中的最为关注的话题。物联网的发展为人类本身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感知节点上存在安全性的保护,数量巨大且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措施,外界的破坏者能够很容易接触到这些存在的设备,从而对设备进行破坏或者擅自更换设备的零件。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给网络漫游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性问题,信息破坏者可以轻松侵入到攻击目标所在的位置,在无形中对相关信息进行篡改。通过无线网络的所有服务可能会受到影响,在不断刷新的过程中也会将病毒引入到计算机中,从而带来巨大的运行风险。物理安全问题也是无线网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无线设备运用的过程中很容易丢失。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无线设备的保护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很容易遭到丢失。一旦设备丢失了,外界拾到的人便能够浏览到相关的信息,造成重要数据的流失。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特定的实体认证便是物理设备管理上的最大问题。最后,网络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无线网络的发展受到了不同地理因素的限制。无线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渠道,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在无线网路通信过程中内容很容易被窃听。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都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的,针对个人的用户,所通信的内容更容易受到外界的窃取,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3 物联网在业务上存在安全问题

物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网络节点没有人进行把控,因此,就造成了物联网设备很难实现远程的信息连接。在物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物联网呈现出多变的状态,对物联网进行信息安全上的管理成为了当前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将会导致新的安全问题的产生。

3 提高物联网发展水平的对策

3.1 对网络访问系统进行控制

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网络访问系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实现科学的管理,防止一些恶意破坏的行为产生。用户在访问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实名认证,设置相应的密码,物联网在后台的管理过程中对用户所访问的信息进行监控,以便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记录调查。用户在通信前将节点与节点之间设置身份认证,即便是受到了外界的破坏,侵入者也很难实现层层的密码解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用户的隐私。网络信息管理者通过对节点的合理设计,从而提高网络感知的安全性。

3.2 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要想在网络发展过程中保证物联网发展的安全性,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减少人为对数据的破坏。用户在进行信息传送的过程中,采用节点感知的加密控制,能够有效解决用户信息遭到窃听的问题。加密的方式能够保证数据不会轻易被外界所窃取,从而保证整个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在物联网发展的现阶段需要不断完善RFID技术,通过对该技术的把控实现物联网安全运行。当前用户网络信息有很强的隐私性,物联网发展需要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可靠的保护,在技术发展受限时,进行数据信息的安全加密,是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进一步要求。

3.3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物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在监管体系上仍然存在不足,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进行科学制度的制定,保证物联网能够长远发展。通过法律的保护,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企业单位的信息进行保护,实施科学的加密管理。在RFID技术的基础之上,运用法律对物联网进行仔细的整顿,完善对信息数据的保护机制。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对隐私进行保护,解决物联网存在的相关问题,促进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相关的措施,保证物联网能够在安全的状态下发展。在RFID技术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没有充分的安全保障,网络信息会被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窃取。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去完善,在RFID技术下制定物联网信息的安全机制。

参考文献

[1]谢磊,殷亚凤,陈曦,陆桑璐,陈道蓄.RFID数据管理:算法、协议与性能评测[J].计算机学报,2013(03):457-470.

[2]章伟聪,戴征武,杨立春.基于RFID技术的消防设备管理系统设计[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01):81-86.

[3]颜波,石平,黄广文.基于RFID和EPC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可追溯平台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13(15):172-183.

[4]陈志辉,王颖纯,刘燕权.基于物联网环境的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现状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5(05):196-201+189.

[5]李小琴,晏伯武,陆垂伟.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4(01):44-47+52.

[6]秦格辉.Zigbee与RFID整合应用研究――智慧图书馆感知网组网设计[J].图书馆论坛,2014(05):86-91+144.

[7]吴亮,邵培基,盛旭东,叶全福.基于改进型技术接受模型的物联网服务采纳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2(03):66-74+131.

作者简介

裴曙光,现为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作者单位

物联网安全技术篇3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层次;物联网安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37

[中图分类号]TP391.44;TN915.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01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和射频识别技术的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互联的网络,已被看作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战略产业。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气体感应器等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目前我国已将物流、电网、交通、医疗、工业控制、绿色农业、安防、家居、环保九大行业纳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物联网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物联网将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融合,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字化、网络化形式表现,从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贯通融汇;狭义物联网是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自动识别和管理的网络,通常说的物联网是狭义上的。

1 物联网三大关键技术

传感器技术:简单的理解物联网就是由各种传感设备构成的能够相互感知信息、传递信息的一个自组织传感器网络。该网络中的每个传感设备都是一个传感节点,能够检测和收集约定范围为的其他传感节点的信息并把此信息传递给另外的传感节点或观察者。由于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信号故传感技术还必须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变。传感技术通常用可采集的数据类型、采集的精度、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来评价,这些指标又依赖于敏感材料、工艺设备和计测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中的识别包括物体、位置、地理识别,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射频电子标签、射频读写器、处理识别信息的信息处理系统三个部分构成。在射频标签中存有让物体区别于其他物体的的身份标识(比如商品的条形码),而射频读写器则负责在一定范围内读出标签中存储的信息,读写器能读取数据的范围大小由读写器的功率、频率、类型决定。目前射频标签和读写器大多是基于EPC协议的。

嵌入式系统技术:综合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把物联网比作人来讲解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则传感器好比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互联网好比神经系统,嵌入式系统相当于大脑(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

2 物联网层次构成

物联网也可按层次划分,从下到上依次是:负责感知、检测和控制的感知层,负责信息传输的网络层,以及负责进行信息处理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物理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由被感知对象、感知器组成。顾名思义,其主要作用就是利用感知器去感知被感知对象或者感知器之间相互感知数据,再传给特定设备进行汇集。对于其上层来说,感知层主要负责感知和检测两项工作,对于其下层来说主要是监控其下层的感知。常见的感知层设备有:各种传感器、感应器、摄像头和RFID读写器(标签)、声音采集和GPS定位等。

网络层又叫传输层,主要任务是负责传输采集到的信息。该层主要由各种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构成,这里的有线和无线网络包括我们的拨号网、专网、私网、局域网、有线电视网、2G\3G\4G、卫星通信网等。可理解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网络都属于该层次。

应用层是使用被采集数据的层次,也就是在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各种行业和没有提到但实际使用着的行业。

采集到的数据不能直接应用于各个行业,在被应用之前还需有支撑平台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成有效数据才能被使用,比如对数据进行编码解码、信息整合、信息接入、信息目录等,被广泛应用于支撑平台的技术有数据库技术、云计算、云存储。

3 物联网的安全

可将物联网的安全划分为四类:一是物联网本身的安全问题,二是物联网引入的安全问题,三是物联网场景下的特定互联网安全问题,最后是互联网固有的安全问题。本文对最后一种安全问题不作介绍。

第一种安全一般是物联网感知层安全问题,大多由物联网的场景、终端设备因素产生,此类问题利用互联网安全防御措施没有解决办法,一般采用设计新安全验证协议解决这类问题。最常见的就是RFID的身份认证安全、密钥协议安全。

第二种安全指物联网应用场景导致已有的互联网安全措施不能使用,只能研究新的协议来解决此类安全问题,与第一类安全问题相比,在设计解决本类问题的安全协议时,不仅需要考虑到物联网的感知层还需要考虑到与现有互联网安全的兼容。此类问题的典型是RFID的寻址安全以及端到端安全。

第三种安全是说互联网原本的安全可以通过某种防御措施来确保,但由于被应用在物联网上,特定的物联网场景使原本的安全防御措施不能达到安全防御的目的,且不能通过其他互联网安全防御措施来消除此安全问题,比如,物联网中DNS和DNSSEC都没对请求者进行身份认证造成的数据泄露就属于此类(互联网中DNS否认攻击可以用DNSSEC解决)。

4 结 语

物联网安全技术篇4

关键词:物联网;安全防护;数据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5-0000-02

一、前言

物联网产业对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意义。物联网为推动国家信息产业从大到强,实现自主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促进信息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保障社会更加有效运行,维护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安全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物联网发展取决于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应用取决于能否解决好物联网安全问题。

二、物联网给社会带来的便利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将上海作为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前排阵地。目前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已在全集团和上海市率先建成了物联网公共统一接入管理平台;实现了公交车、世博邮政车、世博机动通信车的无线视频监控,世博新能源VIP用车的车况实时监控,物联网概念车;在智能公交、智能安防、智能楼宇、市政基础设施智能管理、保健等领域开展应用与示范,对促进公交、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领域的物联网产业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中国移动的物联网在上海已实现规模发展,用户数已超过20万,以世博手机票为代表的手机支付、TD―LTE“天线海宝”机器人等物联网最新应用成果成为世博科技亮点。中国联通在沪展示的农业大棚、电子海报、订奶签到、防伪溯源和远程医疗等技术也已走向成熟。物联网能够给社会带来诸多的便利,我们就此列举一些。

(一)足不出户实现远程专家门诊

市民感到身体不适时,无需出门赶去医院排队预约专家门诊,只要打开心电监测仪贴在胸前,身体数据就会从蓝牙传输到手机、并传至医院的后台服务器,由医疗专家亲自根据数据分析为病人“把脉”,并将医疗建议指导通过短信发回给市民。这种由上海电信推出的“智慧医疗”的物联网技术已经开始试应用,并有望大规模推广。

(二)公交车装上“全球眼”智能监控

今年上海松江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已在首批20辆公交车上将本地监控设备升级为CDMA无线监控。这意味着,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智能公交客户端软件实时查看车辆的运行位置、车内视频、运行状况;车辆内还安装了烟感、侧翻、超速、碰撞探测器和手动报警装置,当异常情况发生时,可以主动向监控中心报告。这样小小一个终端看似简单,实际上却融合应用了全球眼无线视频监控、GPS全球定位、传感数据采集、C+W融合等新技术,应用可在货运、特种车辆、船舶运输等行业中快速复制,有利于推进物联网行业应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远程无线视频保护儿童安全

针对于近日市民所关注的校园安全问题,物联网技术也能大显神威。家长可以划定学校区域为安全区,当孩子携带定位终端离开或进入该安全区时,天翼眼无线位置管理系统即刻会发短信至家长绑定的手机或电子邮箱,通知家长孩子的行踪。

(四)保护财产安全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居民也可以对家中的普通家电进行布线改造,直接用手机进行远程控制。一部3G手机成为了多功能遥控器,不但可以控制煲汤、开关灯光和电视,还能直接接收家中摄像头的监控录像。如果无法时刻紧盯手机也没关系,家里的窗户在装上信号发送器后,一旦被从外部强行打开,也会及时向手机发送警告。据了解,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家电,都能接入这样的物联网。

(五)水电煤费可远程智能抄表

在物联网技术时代,在家等候抄表员上门已毫无必要。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地已部署了超过104万远程抄表,主要应用于办公楼、居民楼的水、电、煤仪表。远程抄表系统主要使用在记录公共事业数据的仪表(如水表、电表等)上集成可记录数据的专用设备,准确及时地收集各种数据,利用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通过设备自动数据回传,具有避免打搅用户、大幅节省人工抄表成本的优点,非常符合政府与事业单位提高用户感受与降低成本的目标。

三、物联网安全问题现状

物联网存在的安全问题较多,我们首先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来看,物联网除了面对移动通信网络、无线网络和TCP/IP网络等传统网络的安全问题之外,物联网自身还有着许多来自感知层的特殊安全问题。众所周知,物联网涉及的终端设备增长极为迅速,分布广泛随机,数量巨大。因此,物联网的自身安全问题与网络规模的大小是成正比的,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物联网存在的安全问题就越严重。

其次,物联网一般都应用于业务关键环节和核心领域,物联网所承载的资产价值巨大,有利益就有犯罪,信息骚扰、数据丢失、黑客攻击威胁等新安全问题逐步增多。针对汽车电子系统、个人娱乐系统、电网设施的攻击也是屡见不鲜。

物联网与互联网不同,物联网连接的是物理世界,而不是网络世界,物联网发展带来的国家政治经济安全、数据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突出。

四、如何有效实现物联网安全防护

(一)数据融合与安全

大量感知节点和汇聚节点一起为物联网提供了搜集、感知、监控的信息。众所周知,互联网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了安全保护能力,这种安全保护能力相对来说较为完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中的节点数量庞大,而且是以集群方式来存在的,所以大量的数据如果同时发送,那么必然会使整个物联网的网络拥塞。另外,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实际上很多海量的信息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大量的冗余。所以,为了有效避免浪费通信能量和通信带宽,我们必须将源信息组合处理成为符合需求的信息,应该抛弃过去那种节点单独传送数据的方法。

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对于数据融合的安全性关注度不够,而大量的精力和财力都放在对节约资源方面的研究,没有深入地去考虑数据是否被污染、融合节点是否被攻击之类的问题。笔者认为,节点必须要验证所接受的数据,保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防止出现有害数据被上传、被融合的现象发生。

(二)数据传送安全

互联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一样会危害到物联网的安全。恶意入侵物联网,会造成用户实际损失,严重侵犯到用户隐私,这是不能容忍的。

目前互联网中原有网络通讯技术对于物联网而言,不能完全适应,这是因为物联网自身的结构体系造成的,由于物联网的节点布置存在着很大的通信的不可靠性、能量的限制、自组性和随机性,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导致物联网拓扑结构发生动态的变化,基础架构不复存在。入侵者可以通过技术措施,利用插入虚假路由信息、虚拟节点等方法来攻击物联网发。

目前在我国互联网上常用的路由协议有SPIN、PEGASIS、LEACH、Flooding等,我们来一一进行分析。SPIN协议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适应资源的变化,进行资源协商,但是确定就在于有些数据不可以被转发,可靠性差。LEACH协议单跳路由网络规模小,簇的变化会给用户带来一笔不小的额外资源开销;PEGASIS协议在LEACH协议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但是这个协议的链头问题依然会成为瓶颈;Flooding协议虽然简单易用,但是它最大的确定就是采用了泛洪技术,导致消耗了大量能量,造成大量信息重复。从上面四个协议我们都可以明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协议很少或根本就完全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有效地改进或者增加物联网的路由安全机制。

路由的设置应该要适应物联网的资源有限性和动态性,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路由的安全:一是切实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和检错能力,这一点可以通过冗余性来提供多条路由路径。二是应该对抗假冒路由,可以通过入侵检测、路由信息认证、点对点加密等途径来完成。

(三)应该针对业务要求来有效制定物联网网络数据库的恢复和备份策略

物联网网络数据库应该具有自我恢复和备份的功能,一旦出现故障性破坏的问题,能够根据利用物联网网络数据库的备份功能来快速有效地恢复系统。同时,为了有效保障物联网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还应该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严格、详细的数据库系统恢复策略和数据库备份策略。

管理员在进行备份数据的同时,为了以免破坏系统数据库的完整性,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应该建立详细的备份数据档案。一般而言,数据备份包括了软件级的备份和硬件级的备份这两个层次级。数据库恢复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多备份的恢复技术、基于运行日志和备份的恢复技术、基于备份的恢复技术。

(四)建立完善的物联网网络安全防范制度

负责物联网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的值班人员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当班人员因故不能值班或者离开值班岗位者,应找本中心人员替代,在替代人员到岗后方可离岗。值班人员必须严守操作规程,密切注视系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同时,在征得领导同意后,迅速果断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硬件故障,则通知硬件维护人员,并与之相配合做好故障处理工作。所有工作人员不得将中心任何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的IP地址及密码公开,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同时,制定《中心机房管理制度》、《门户网站管理规定》、《专线网通信平台运行管理制度》、《局域网管理制度》,《网络保密管理制度》、《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管理规定》等管理规定,明确工作责任和使用程序。设立多道防火墙,经常更换密码,防止外来有害信息进入。安全负责人应随时了解网络运行情况、信息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网上传输的运作情况。经常了解用户使用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各部门要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加强对计算机等载体的管理,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工作到位,确保万无一失。另外,按照“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每台计算机均设置系统登录密码,严格规定访问权限,工作中临时离开计算机或会见客人时,必须将计算机置于锁定状态,局域网内计算机不得通过任何途径接入互联网,严格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

(五)加强物联网应用安全

物联网的关键环节在于要通过识别来有效地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一般来说,是通过交叉进行来完成物联网的连接和部署,物联网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着自身的拓扑结构,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应用终端的输出、输入控制较难的问题。随着我国3G网络的广泛应用和国家进一步加大力度来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凸显了物联网应用的安全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对物联网进行终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使用的不可抵赖性、用户认证、读取控制三个方面来有效地考虑物联网的安全性。

(六)防病毒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对物联网系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病毒也变得越来越高级、越来越复杂。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的防病毒软件一般可以分为单机防病毒软件和网络防病毒软件两大类。单机防病毒软件一般是分析扫描本地和本地工作站链接的资源,通过快速检测来达到清除计算机病毒的目的。而网络防病毒软件则不是侧重于单台电脑的防病毒处理,而是主要注重于网络防病毒,一旦病毒从网络向其它资源传染,那么该软件就会历尽检测,并及时加以删除。

参考文献:

[1]梁国伟,李长武,李文军.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发展浅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4,21(5):123-126

[2]龚俭,陆晟,王倩.计算机网络安全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10-114

[3]唐亮.具有可证明安全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湖南大学,2009:120-135

[4]W.Du et al.A Witness-based Approach for Data FusionAssurance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GLOBECOM,2003:129-134

[5]陈莉.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23:106-109

[6]Bace Rebecca.Intrusion Detection.Macmillan Technical Publishing,2000

[7]蔡洪民,伍乃骇,滕少华.局域网络安全扫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应用,2005,1:45-48

物联网安全技术篇5

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矿山安全管理系统,将矿山重大危险源的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分析[5],然后将采集到的环境与设备的信息及时处理,实现矿山生产、安全信息的实时监控与管理,从而达到矿山安全管控智能化目的。本文提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山安全管理系统主要是由三个层面构成:采矿现场和重大危险源的感知系统层、信息传输层和智能处理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感官,主要利用RFID标签和读写器、M2M终端、传感器、GPS以及其他感知设备感知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与采集各类数据,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它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关键;信息传输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主要实现异构网络之间信息的可靠传递,包括局域网、延伸网、接入网和主干网,可以通过电信网、互联网、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实现传输;智能处理应用层提供物联网和用户之间的接口,它与具体的现实场景相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矿井环境监测及管理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为矿山资源监控运维平台、通风系统监测监控、视频监控、地压监测、系统管理、查询平台、统计分析平台和报表平台等。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矿井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由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通风系统监测监控、地压监测和视频监控等4个部分构成。1)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矿井中通常含有很多有毒有害气体,其中需要监测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02)、瓦斯气等,其中对H2S和S02的监测主要在深部中段。2)通风系统监测监控。对通风系统的监测监控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通风系统环境及其设备运行状态参数的监测,包括井下风速、温湿度、粉尘浓度的监测,主通风机的负压、电机温度、电流、电压监测,主通风机、局扇、辅扇的开停监测;二是对通风系统中主要设备的控制,如主通风机的开停控制、转速控制以及风机的自动轮换控制等。3)地压监测。为保证矿体开采过程的安全可靠,需对深部中段的地压实施监测。4)视频监控。井下视频监控的主要目的是对井下重要区域的可视化直观监视以及对井下工作现场生产情况的图像记录,使值班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为事后分析事故或特定查询提供相关的视频资料。

通过矿山安全管理平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实现智能矿业、数字矿山。本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实时性:矿山安全管理物联网能获取原始的采矿生产过程数据、生产安全信息,实现实时控制与管理;(2)可视化:通过安全管理平台,将生产安全管理有效数据可视化展现;(3)精准化:决策者通过对实时生产、安全信息数据的判断,实现精确化管理[6];(4)自动化:通过物联网功能,实现管理和决策的自动反馈与实施,从而提高矿山生产效率。

应用物联网技术完善矿山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己成为矿山开采者的共识。然而,物联网技术在矿山开采行业方面的成功的案例还比较少,相应的技术研究也较少,概念上研究多,实际应用相对来说较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山开采安全管理系统的感知、传输和智能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希望更多的人来研究和实现这样的系统,为矿山开采的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作者:时强 王国帅 单位:甘肃工程地质研究院

物联网安全技术篇6

1.1系统架构现有“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由云端系统和应用服务构成,是一个典型的基于WEB方式的应用软件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增加了物联网终端系统,形成由智能感知物联网终端系统、云端系统和应用服务的系统架构。

1.2工作原理在社会单位消防设施(或人员)建立“一物(人)一码”RFID标签,在云端系统数据库中“一数一源”(即一个消防设备对应一个数据源)的关联。物联网终端系统通过传感器组、烟感温感实时采集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和报警信息、巡检人员通过手持移动终端读取消防设施的RFID数据完成每日巡查、视频摄像头实时采集消防值班室人员的在岗视频,上述信息或数据接入物联网终端系统,物联网终端系统的3G/4G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发送到“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数据库中,为系统提供了消防设施运行状态情况、每日防火巡检记录、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等信息;消防监管部门的通过客户端电脑或移动APP可实时查询监督各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的动态现状,监督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

1.3系统工作平台由图2所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工作平台由数据采集层、监控层、通讯层和应用层构成。数据采集层:由烟感、温感、压力传感器组、摄像头、RFID等传感知设备组成。监控层:由采集感知设备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和判断嵌入式设备组成。通讯层:按符合国家消防通讯标准的数据通讯协议组成应用层:由基于WEB的“物联网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应用系统组成。

2系统提供的服务

2.1消防设施故障隐患提醒服务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社会单位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当消防设施出现运行异常或发生故障时,实时将异常和故障发送到“户籍化管理系统”中,“户籍化管理系统”将即时向消防责任人或消防监管人员发送消防设施故障提醒短信。

2.2每日防火巡查在线监管服务消防巡检人员利用智能终端按规定的路线进行每日防火巡检,怎能终端实时将防火巡检信息发送到“户籍化管理系统”中。若“户籍化管理系统”每天未接收到智能终端上传的数据,将向消防责任人或消防监管人员发送巡查报警短信。

2.3消防值班人员实时查岗服务由网络摄像机、红外人体探测器实时采集消防值班人员在岗信息,当红外人体探测器探测到消防值班无人值守时,网络摄像机将实时抓拍图片和无人值守信息发送到“户籍化管理系统”中,“户籍化管理系统”主动拨打消防值班室电话,同时向消防责任人或消防监管人员发送无人值守报警短信。

2.4“三色预警”动态监管服务物联网监控系统、智能终端、视频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将社会消防设施运行状态情况、每日防火巡检记录、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等消防日常监管信息发送到“户籍化管理系统”中,系统将对按社会单位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对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出“好(绿色)、一般(黄色)、差(红色)”的三色预警服务。

3结束语

通过实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努力提升单位“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实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档案健全规范,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消防安全自我评估三项报告备案制度全面落实;使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不断增强,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普遍提高,抗御火灾能力明显提升,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物联网安全技术篇7

关键词: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物联网技术;应用;安全;技术问题

近年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有效的带动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中进行应用,其通过构建一个有效的信息工程安全监理架构,及时发现信息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信息工程的顺利进行。在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安全问题,因此将其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中进行应用时,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的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1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的应用

1.1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系统中,物联网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为系统的核心所在,主要是依托于网络平台,利用统一的物品编码手段、射频识别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手段等,可以对广阔范畴内的各类单件产品进行追溯和跟踪。将其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中进行应用时,主要是通过对各处应用设施器具设置EPC标志,并采用无线射频手段,实现对工程各个阶段的信息在网络系统中进行传输,监理人员依据EPC标签即能够获取到产品各阶段包含的信息,从而对生产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判断。即这其中通过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来全面采集有用的信息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汇总,运用移动计算手段来数据库系统来实现对信息工程安全进行监管。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多个领域进行广泛应用,但在具体应有过程中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传统的安全监理系统中由于物联网的某些系统无法直接引入相关信息,因此信息加密方法得以产生。在具体提升信息安全监理过程中,设置密钥管理时要做好节点设备和规划工作,实现对无线感知网络系统的综合应用,构建密钥箱,形成密钥环,应用专用的密钥来解锁每一个节点,从而更好的体现出信息和安全性。

1.2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作为物联网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科学模式,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感知及交互能力。当节点受到破坏时,则会造成融合节点无法对正常信息及恶意数据进行分辨,因此在物联网数据融合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安全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具体的融合管理办法,加强对数据信息的验证,这样即使节点受到破坏,用户也能够分辨出正常信息和恶意信息。同时还要进一步对物联网信息存储机制进行完善,这样就可以通过可信定位,从而使节点能够获取到正确的位置信息,提高物联网感知信息的安全水平,全面提升信息工程安全监理质量。

1.3路由定位协议设置

由于在节点位置存在许多具有较强隐私性的信息,因此需要有效的提升其安全性能,因此在物联网系统中需要应用到科学的安全机制,实现对信息的全面监测和保护,并对重要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要应用到路由定位协议,从而使节点能够准确对信息的真实位置进行确定,并降低由此而产生的不利影响。而且通过设置路由定位协议,能够使信息交互和感知更具高效性,全面提升信息工程的可靠性,并构筑出一个稳定的系统环境,进一步促进系统的完善。

2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中应用的技术问题

2.1信息加密技术

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物联网系统中,由于网络和节点数量有限,如果单纯的采用普通的安全监理方法则会存在数据无法引入物联网系统的现象,因此在实际处理中,通常会采用信息加密、安全路由协议、数据融合和管理存取等手段,进一步优化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物联网技术水平。在具体应用信息加密技术过程中,要对密匙进行有效保管,并对全局方案进行预制,并设计多元化的密匙管理措施。通常情况下会采用预分布工作方案,密匙箱在脱机的环境下生成,而且各个节点随机分配到密匙环。通过合理规划,使每一个节点都与相应的密匙对应,从而形成的一个安全通道。另外,还需要将安全路由协议设置在无线感知网络及物联网系统中,这样当网络攻击并设置了恶意节点,可以利用冗余路由网络协议的方式来应对恶意节点攻击,以此来全面提升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数据融合技术

数据融合技术是物联网系统感知信息和交互信息的一种科学模式,如果有节点受到病毒的俘获,便会生成一些节点令到系统不能够正确的辨别信息是正常的还是带有恶意攻击性的,特别是对融合节点的攻击性更大,它不但会对下游节点数据产生破坏性,还会对传输到汇聚节点的数据信息产生不良的影响作用。因此,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对数据融合技术进行掌握,在数据融合过程中要对信息的安全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衡量,并采用随机抽样并对相互之间的信息进行验证处理,从而有效的提升用户在节点上的捕获水平,对萍聚在节点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辨别。

2.3采用定位协议技术做好信息储存管理

如果一些节点内出现了隐私内容的暴露,监测目标的可靠安全性将会受到不良的影响,所以在设计构造物联网系统的时候要采用合理保护机制,做好信息储存管理、优化全面管控的处理。一般采用的是具体的定位协议技术,保证信息节点能够精准的获取到实际的位置信息,避免由于定位不准确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确保物联网系统交互能力和感知数据信息的整体安全性,促使系统环境的全面优化。因此,必须充分考虑物联网融合过程中的信息安全,要求融合节点须具有分辨数据有效性的机制和措施。

结束语

在信息工程安全监理工作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监理工作的效率,实现以信息工程具体实施进程的全面掌握,实时对整体工程质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信息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为信息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针对其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对信息工程安全监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于能够制定出科学、高效的应对策略,全面提高信息工程安全监理的质量,确保物联网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朱东华.技术监测在技术创新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45.

[2]邓超.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实施模型和技术标准[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10):22.

[3]李梦寻.物联网安全性能分析[J].计算机安全与应用,2011(12):61.

物联网安全技术篇8

【关键词】化肥质量安全 物联网技术 追溯系统的应用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产生于1999年,普及于2005年,在中国,物联网也被称为之“传感网”,2009年物联网被正式列入我国部级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范畴,备受全社会的瞩目,由此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如今,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化肥作为一种基础的农资产品,由于其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小厂加工直销情况普遍,以及受气候变化以及经济形势等不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化肥市场出现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加剧,假化肥充斥等不正常情况,化肥行业处于产业亟待升级的拐点,政府部门也开始加大监管力度,在此背景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被各大正规化肥企业纳入了质量安全的建设中。

1 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

物联网技术是将实质或虚拟的物品信息通过物品编码技术(EPC)、射频识别(RFID)技术、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等传感设备以及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将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信息的智能化识别、传递和管理,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日趋成熟,实时定位追溯、在线监测、调度管理、远程控制等精细动态化管理均已成为了现实,物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生产力,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1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技术

1.1.1 传感器网络技术

传感技术依赖于敏感材料以及工艺计测技术,利用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感知和采集目标对象的信息,是物联网信息的底层及原始信息的来源,其自身的完整性、效率性、安全性等至关重要。传感网络节点包含传感单元、处理单元、通信单元、以及电源,其中传感单元由传感器和具有转换功能的模块组成;处理单元主要由芯片、存储器、嵌入式操作系统组成;通信单元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正是这些传感器网络节点构成了无线网络,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感知、采集、传送和处理。在物联网技术中传感器相关于人的眼睛,同时负责把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字信息,传感器经历了传统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嵌入式传感器的转变,智能化、信息化、微型化、网络化是其发展的趋势,传感器网络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负责信息的传递;嵌入式系统则相当于人的大脑,负责信息的分类和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应用技术。

1.1.2 射频识别技术

物联网标识技术主要是以条形码(一维码)、二维码以及RFID标识为基础,其中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属于无线通信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它通过射频信号器自动识别物体包括高速运动目标,获取物体标签中的相关信息,该过程无需机械或光学接触,无需人工干预,可应用于各种恶劣条件下,日常生活中RFID技术应用很广,大到各类门禁系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小到公交卡、餐卡、水卡、门禁卡、银行卡、身份证都应用了射频识别技术,RFID识别技术主要由标签、阅读器、应答器3部分组成,射频识别标签具有数据存储容量大、识别速度快、可重复使用、寿命长、安全小巧轻便、防水防磁防伪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以及自动识别领域中。条形码、二维码和RFID标签都属于物品信息标示技术,本质上都是赋予物品以一个特殊的编号,经由扫描该编号而获知该物品的相关信息,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条形码(一维码)和二维码是通过光学手段感知印刷的条形粗细或图文来获知编号实现标识作用的,RFID标签可以说是一维码和二维码的电子版本,它采用无线电原理,通过电磁波的载波、调制等过程来获取RFID标签里的编号信息,它的优势在于以嵌入或附着方式来对物体进行定位,无需近距离读取,数据存储所花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

1.1.3 EPC编码技术

EPC又称为产品电子代码,是物联网的重要支撑,它以RFID电子标签为载体,通过传感器进行识别,以互联网为信息传递的媒介,EPC系统充分结合了射频识别技术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点,为全球每一件商品建立起唯一的、开放的标识,解决了以一维码以及二维码只能单次单个识别,以及障碍识别的问题,实现了物品信息在网络中的交换、处理、共享以及透明化管理。

1.2 追溯管理系统介绍

追溯性主要是产品在原料、生产、加工以及流通各个阶段中具有的正向、反向追踪的能力,由于产品特点、供应链特征、技术手段等不同,不同的追溯系统存在着较大差异, 随着编码与标识、信息快速采集、智能决策与预警、数据交换与融合等关键技术的成熟,以及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追溯系统向着深度、广度和精度方向深入发展,因此,从技术角度构建起符合不同需求、集全面感知、实时传输、智能决策为一体的追溯系统已成为可能,正被各行各业所采用。

2 化肥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2.1 化肥生产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上一篇:物联网应用技术范文 下一篇:物联网技术导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