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素描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8 22:29:47

高校素描教学

高校素描教学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素描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161-01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担负着重要使命。而美术专业往往又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应用型专业之一,搞好美术专业教育意义十分重大。素描教学是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更是美术专业教学的基础。素描既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手段和绘画样式,同时也是相关艺术教育的基本训练手段,为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画稿、收集素材、创作草图做准备。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素描教学,创新素描教学方法,强化高职院校素描教学,对提升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创新素描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由于其独特的学生来源、独特的教学任务,决定了高职院校素描教学必须要立足高职院校学生及学校实际,以打牢素描基础为目标,以提高能力素质为根本目的,积极创新素描教学理念。要转变过去那种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思路,积极向“能力型”方向培育。素描课对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对外界感知的能力,对客观世界进行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动手表达、表现的能力等。因此,创新高职院校素描教学理念要重点围绕以上四种能力的培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素描教学与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耗时长,需要反复训练,长时间容易产生枯燥乏味情绪,导致学生缺乏耐心与兴趣。因此,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兴趣度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素描教学之中,用对艺术的崇高追求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与训练,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创新指导方式

绘画技能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指导与点拨,说明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高职院校美术教师要注重创新指导方式,提高学生对素描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为学生学好素描课、提高绘画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绘画是画作作者思维、心智、道德的升华与再创造,这也是绘画的几个关键所在,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搞好专业指导。有的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在训练时往往满足于完成任务,对模型认识不清,了解不透,更缺乏整体性的把握,习惯于以自己的习惯思维和习惯进行素描的学习与训练,缺乏对生活的提炼与加工;有时甚至是主观臆造,机械式表现对象,有时候是一直延续错误的方法,来表现所描绘的对象。而对这些情况和问题,美术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仅仅不能单纯采用的“就画论画”的纠正和修改画面的方法,在给予学生相应的画面方法上微观指导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并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要采取有效的方法,由外到内科学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绘画思维方式、正确的思维方法,自觉处理好绘画的各个环节,合理把握好思维的每一个关键,以科学、高效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三、创新训练手段

绘画是一门专业技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培养,才能够达到较高的境界。因此,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教师要不断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的实效,以更短的时间培养学生更加过硬的素描基本功。积极采取素描因素分析法。要强化学生的素描训练,使学生首先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如基本概念逐一进行理论的讲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因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在教学中采取素描因素分析法,可以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素描意识,把握好对象的形体与结构的特征,增强形体感、质感和空间感。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全新的视角、全方位地让学生对物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具有可回放性,便于不同层次学生根据个人学习掌握情况,灵活安排学习进度,提高自身学习的实效。学生根据所看、所感,在思维中形成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这将会充满个性,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艺术体验,在激发学生素描学习兴趣的同时,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

四、创新评价方式

高校素描教学篇2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基础;素描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素描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一般包括通过素描的基本理论和写生两个板块,以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对象的能力。

一、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一)传统教学的影响

传统基础教学的实施重在“以技入道”,往往用统一的方法步骤要求学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其结果是花了很大精力训练出来的学生,虽然能“画得准画得像,有立体感,并有一定的技术”,但是却普遍缺乏艺术的表现力,面对客观物象,不会提取和选择、不会抽象和变化,画出的东西总是停留在模拟对象、再现对象的层次,没有创造和创新。

(二)教学大纲的陈旧

教学大纲的陈旧是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在这一体系下,教师只是兜售正确答案的工具。没能通过提出问题的角度、探讨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途径的变换,促进学生对艺术方方面面问题的理解、思考和各种潜在能力协调发展,而学生也不敢正视个人的感受,导致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范围狭窄,最终导致创造力的丧失。

二、实践中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观念明确学生研究方向

素描教学的基本要求无论是传统的素描教学,还是现代的多元化素描教学,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关于素描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不变的。首先是对形体结构的研究。如果我们不了解结构,就不可能正确地表现出形体。其次是体积空间的塑造。俄国画家赫拉柏科夫斯基认为:“要善于在两度平面上把三度空间的物体再现得突出,有体积感和空间感。这也就是整个造型艺术的基础。”各种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感,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再次是特征的表现。在作画时,要捕捉对象的形体特征。画人像必须抓住每个人的特征,画谁像谁,关键在于把握住对象各部分的形置关系、大小比例关系。无论画什么,必须表现出此种物质所特有的质感。

(二)通过课题辅助大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时间都在进行综合性训练,单位课程内解决的问题太多,学生反而不明白自己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再加上片面追求作业的完整,使学生常常陷入麻木、盲目的惯性的状态,课程与课程之间只不过是量的重复。而单位课程内,课题明确,阶段性课程教学内容呈递进关系的教学方式,通过课题的转换,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通过教学时间的限制,促使学生的感官进入高度积极主动、敏感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不同的训练过程的体验中去,以求得智能、体能、技能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方式应推陈出新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明确方法。首先分阶段、分目标实行基础教学。即:明确教学总目标,设计课程阶段目标,大胆调整素描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结构体系,把技法和题材内容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素描训练目标设置内容次序,在每个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不同的课题,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实行素描教学。其次是传统和现代表现技法相结合施行基础教学。教师在实施传统的写实画法教学的同时,必须大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提倡学生对物象进行变化和重组,鼓励他们积极而主动地运用构成中的重构原理,从多方位提高学生的素描潜能,从而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的观察方法决定正确的表现。具体可分为三个方式:一是变局部观察为整体观察。整体观察应包括两部分,即观察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过程是观察的角度从何处着眼,结果是形成对形象的认识,产生艺术表现的构思、设想和追求目标。二是变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观察为形体、结构的观察。这样说也不是在教学中反对利用明暗变化来表现对象。因为明暗光影的变化是为结构形体所决定的,常常在表现结构、形体时才能显现出它本身的光彩。三是变平面观察为立体观察。立体观察的特点是以几何形的观念概括认识对象,构思立体的形象和画面,以形体的空间位置来认识人体动态和画面深度。

3.教学模式切忌“拼凑”。 所谓的“渐进式”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无异于“拼凑式”教学,对整个素描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作为老师,必须要明确学生阶段人物素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抒发作者情感、传达对象精神,技术是为艺术而存在,手段是为目的而备。由此使学生在追求目的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且我们可以尝试改变原有的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渐进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将人体与动态练习列为人物素描教学的第一阶段,让学生一开始就对人有一个整体的多方位的认识。这一变化看似简单,但实富挑战性,若能如此去做,学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尽会大变,创作也会出现新的面貌。

4.加强慢写训练。在表现对象形态方面,慢写所致力的是客观对象最具本质特征的东西,它的表现相对显得更凝炼概括,而长期作业对对象的表现则更完整、丰富。二者相比较,慢写的画面效果是保持并强调了客观对象的生动可感性,不像长期作业易于出现自然主义倾向。慢写挖掘得比较深入、具体,而速写则相对显得更简略、明快。当然,慢写不仅是作为一种有别于长期作业与速写的表现方法来进行练习的,用以提高感觉的敏锐性和艺术概括能力的,同时它在训练形象记忆力、想象创造力等方面也都起着相当独特的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优秀的素描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凡是优秀的教师,都很注意教育学生在“求格”、“立品”方面用心,并一心为着绘画艺术的发展着想,教育学生把修业与进德结合起来,为将来他们各自更好地选择自己的绘画道路而为。所以,基础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在理解、学习和借鉴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发现自己,并去创造艺术,不是简单地模仿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基础教学与创作结合起来,才能沿着传统文化的方向最终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高校素描教学篇3

1.教学目的有待矫正

以往素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描绘事物外形的能力,这就造成了学生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真实对象上,因而缺少了对事物的理解、想象以及再创造。现代社会要求素描教学将焦点集中在对事物形态的把握,然后透过事物表面观看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的素描教学往往强调讲解素描理论知识、技能,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学过程显得单调。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往往忽略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形成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素描课程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

3.缺少适当的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体系无疑能极大地促进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对学生的合理定位。但以往的评价体系只是教育者单方面给出评分,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主观性和偶然性。在评价的过程中,部分教育者只关注到作业的表面效果,而忽略了学生在创意上的创新,这样的评价体系具有局限性。

二、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一直都是“育人”,素描教学也是如此。谈及素描教学改革的目的,更应从人的视角上审视。首先,素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感悟事物的能力。在对事物不断的临摹和写生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对自然形体的解构和重组,从而全方位地认识事物。进行素描教育改革,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图解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本质,收获新的体验。其次,素描教学改革是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于艺术的创新思维能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比以往更高,单纯的技术已然不能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进行素描教学改革,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这与现代教育的精神和理念是一致的。最后,与其说进行素描教学改革是一场人的因素所主导的活动,倒不如说这是一场自发的革新。以往的素描教学培养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既定的素描教学目标无法满足社会对素描人才的需求。为了与承担的社会责任相适应,素描教学亟待改革。

三、素描教学改革的方法

1.教学系统的优化

教学系统具有开放性才会有生命力。这就要求素描教学的改革需要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在开放的教学系统中实现多种艺术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加强其他学科与专业课程的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形成具有包容性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也更加科学。

2.提升师资力量

在进行素描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强化师资队伍对于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教学改革的开展都十分重要。因为教师是素描教学的起点,师资力量决定了教学改革开展的深度以及完成的质量。

3.施教合理

由于学生的艺术素养及艺术鉴赏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以创造符合不同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求异的思维。如此才能称得上是合理的教学。

4.注重与实际相联系

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开展,如果失去了与生活的联系空谈改革,相信这样的改革创新只是纸上谈兵,不具有任何的感染力。而将素描教学与现实相连,就是要求学生多观察现实中的事物,能够用素描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结语

高校素描教学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将素描教学融合其他一些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随着素描教学的不断完善,相信素描教学会更加适应我们的现实生活。总之,对高校素描教学改革的探究总会有所收获,这些收获将会使素描教学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迈进,改革后的素描教学一定是与时展的步伐相一致的,其培养的素描人才能够与社会适应,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高校素描教学篇4

关键词:高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方式

素描体现的是绘画基础语言,很多学生在接触绘画时最先接触素描。素描需要长期的阶段性学习,每一阶段都有不同深度的素描表达,从线条表达、形体塑造、明暗意识再到投影等阶段,体现了素描的不同层次。高校美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美术综合技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艺术类人才。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美术教育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目标教学,保证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高校美术专业有效开展素描教学的要点

(一)提高学生素描学习的兴趣

高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加强在基本的构图、空间、质感、投影等方面的训练。素描课需要持久地训练,课程时间较长,训练内容较为枯燥,很多学生在长期的素描训练中容易产生浮躁感和厌烦情绪。此外,在进行素描练习时,学生需投入真情实感,感受素描创作的真正要领,从中感受素描艺术的境界。所以,在素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提高大学生对素描的兴趣尤为关键。在素描教学中,欣赏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素描作品,让他们从中感受素描作品的成功之处,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在素描欣赏过程中,很多学生能从简单的勾勾画画的线条中感受素描的生命力,感受艺术的力量。素描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加上自身对素描的感悟,从而激发自身的素描学习兴趣。

(二)运用不同的教学训练方式

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涉及的素描教学方式很多,都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素描意识,让大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提高自身的素描专业水平。虽然训练方式有多种,但应正确运用训练方式,让学生从中学到正确的绘画语言。首先,教师可通过组合、移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观察物体,通过物体进行触摸、感受及移位、平面切割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最为直观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获得最为真切的感受,还能打破传统的素描教学方式。其次,素描因素法分析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学训练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在素描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如明暗、色调、透视等各种因素进行讲解,让学生理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对这些因素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而深入理解素描,在思维上获得较大提升。

二、素描教学的正确方式

素描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其方式的正确与否,正确的素描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素描水平的提高,而错误的方式则会阻碍学生的专业水平发展。素描不是模仿和照搬照抄,其表达的是一种意识。无论是何种意识掺杂在素描绘画中,都是素描方式的开展。为此,教师应正确开展素描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意识和绘画行为。素描绘画阶段,其实是体现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阶段。一些大学生在素描教学活动中,通常会根据自身的思维形式进行素描学习,各种模糊不清、混乱的素描现象时常存在。这种现象的产生通常是由于学生缺乏对素描的认识和理解,不能整体地把握素描关系和素描意识。鉴于此,教师应让学生准确把握素描关系,提高素描意识。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学生的素描形不准,很多教师在发现这一问题时,都会急着指出来。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教师不应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应慢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作画过程,即作画时如何思考、如何看待,引导学生形成作画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还应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作画过程,帮助学生找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并在画法上进行各种技术性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形式。即使在思维过程中有错误,教师也要先以学生的意见为主,而后再指出正确的观点,慢慢引导学生理解正确的素描作画方式。

三、结语

素描不仅是美术专业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的美术水平得以提升的关键。在高校美术专业开展素描教学,教师要摒弃落后、错误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素描教学,提升对素描的情感意识,在正确的素描环境下进行素描学习,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素描语言,为美术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磊.高师基础素描教学研究与探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0.

[2]塔林夫.试论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J].大观周刊,2012(28):303.

[3]段庆.浅谈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6):68-69.

[4]王强.谈高职美术课的双语教学:以素描教学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4):28-29.

[5]韩超.对素描和色彩的再认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7):30.

高校素描教学篇5

关键词 素描 教学现状 问题 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素描是一种以朴素的方式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艺术形式,是高校绘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课程虽然在高校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其具体的发展方向还具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与调整,而素描专业也就同样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手段都需要全面调整,最终达到既使学生掌握素描专业知识,又能不断激发他们进行实践探索兴趣,提高艺术教学水平的总目标。

1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分析

就一般院校所设专业而言,服装、环境、设计艺术、工业造型等等都涵盖于其中,不过大部分专业的拓展性都很强,甚至涉及到了边缘科学的内容。而其中的设计艺术可以说是与艺术类教学课程最为相近相联的课程,是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一种视觉表现形式,专业性强、趣味性强。它综合了绘画创作的基本元素、手段,并巧妙的运用科技来打造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艺术作品,因此对于制作者的美术绘画功底及科技运用能力都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2素描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有助于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全面发展。而素描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培养大学生艺术绘画功底的基础课程,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探索艺术的魅力,找寻艺术的审美规律,从而增强他们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深对素描基础知识的认识。对于素描专业的课程改革应当具有针对性,应从素描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出发,创造性的融入现代化理念。

2.1增强艺术思想认知

艺术的欣赏水平不是一时一刻就能提高或者养成的,素描教学也并非是突击就能达到一定效果的,它需要用时间与经历来积淀、感受。另外,社会发展迅速,时代潮流更新变幻莫测,绘画艺术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找到最佳的发展路径,是文化艺术得延续。再有,素描作为绘画的一种,从属于艺术形式之中,将艺术思想集中体现在素描创作之中,体现着独有的艺术魅力。深入研究素描绘画的艺术特色,探索其艺术价值方向将是我国高校艺术教学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2.2完善教学体系

素描教学作为高校艺术课程的基础与重点内容,一直以来都对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起着极大推动作用。深入探究素描教学的内涵,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绘画艺术的了解与把握,找到最适宜的学习方法。素描教学集中传达着先进的艺术思想,通过社会传播与交流,形成独有的文化内容,也被人们广泛关注,这就在发展的同时将素描绘画艺术的社会地位及思想内涵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就目前来看,素描教学体系过于传统化,缺乏时代要素,教学方式也或许单一,因此高校可适当尝试因素或平行式教学,以充实素描教学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3精简教学内容

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关系到中华文化的稳定与发展,素描绘画作为艺术的传承同样面对着很多困难与挑战。在高校的素描教学活动中,应当适当改变传统枯燥、脱离实践的理论化教学,可以合理精简内容,将占据大部分教学内容的石膏画与真人写生适当缩减,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专业发展领域以及教学目标的调整来适当添加教学内容。艺术创作的成功不是靠机械的练习与反复就可以达到的,而且需要创作者内心的体会与感受,灵感是创作的源泉,创作者的生活经验与感触将为艺术创作注入生命的活力。而将智慧的思想与丰富的创意融入素描创作之中,将迸发出最耀眼的火花,极大提高艺术水平。

2.4教学形式转换

根据教学环境使用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将基础与专业教学间的差异与联系凸显出来,做到自然过渡,达到有机结合与统一。现今高校的“素描教学”体现出了绘画艺术丰富内涵,其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具有深刻且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譬如,绘画能够陶冶情操,为社会传递真善美的情感,传递正能量,塑造良好社会氛围;绘画传达的创作的完成需要的就是创作者的真情实感,流露出的美好总是能够直达人们的内心,找到情感的共鸣。可见,素描教学的影响力贯穿着人类的整个生产与生活,推动着美术事业的进步与革新。

2.5融合专业课程

高校教学课程是根据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状况而选择确定的,而专业课程之间并不是互相割裂、独立存在的,因此,高校应当将素描基础教学与其他专业有效相联,建立统一体系,自然的融入到各艺术教学之中,实现共同发展,无缝对接。经过实践证明,确立“专业融合”的先进观念,能够为素描教学的全面进行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上文已经提到过,个人情感与体验对于创作的重要性,而情感的表达在一定情况下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此时,教师就应当担任起充分的职责,在绘画的选材与构思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提高他们对素描艺术的见解。

3结语

高校素描教学篇6

关键词:基础素描 思维 理解 技能提高

1前言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素描基础训练,是造型艺术学习的基础。在我们的高职美术教学的开始阶段,学生在素描训练时都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很着急老师也会感到困惑。这就是高职生在素描基础训练开始阶段会产生一些俗称的“瓶颈”问题,原因是由于个人的基础、观察和理解的差异,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度过这段“瓶颈”时光,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尽快地解决困难至关重要。下面从高职学生的基础素描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一些科学的行这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快地掌握素描造型基础和专业基本技能。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正确的认识方法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的是,人们认识世界,了解的窗口,是获得所有的知识的门户网站,只有通过敏锐,细致,准确,深入观察,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学生的观察能力愈强,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就愈强。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提高造型的“观察与比较”方法能力。

2.1观察任务要明确

高职学生由于缺乏关注,然后观察目的的事情时的目的是不明确的,往往只在细节和忽略的整体,不能把握主次,这是初始学生学习绘画的一个普遍问题。因此,在美术课上,笔者要明确提出任务的观察,使学生的视力盲目选择成为一种有目的的选择。

2.2观察方法要正确

不管什么事情,在观察中不能盲目地去看,它应该是正确的观察的目的。如在教画《正方体》时,笔者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让他们看一看真实生活的立方体,并且什么对象都是从肯定的形式,最后展现出这些种类,让学生观察到的效果会有明显的改善,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而且提高了他们观察到的能力。阅读后,学生对绘画感兴趣很强,由于加强了艺术活动的学习目的,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也随之产生,能力得到了提高。2.3学会比较地观察在美术绘画中,提高造型的“观察与比较”方法能力是基础。首先要求我们不但要学会整体地观察造型,还要学会分析比较造型的比例特征,这是学习素描写生的关键的第一步,只有在准确的观察和分析比较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认识和提高,同时要求学生在素描写生绘画中的方法也要正确。对实物写生时,看一眼画一笔观察得不整体。绘画当中的认识的提高是随着自己的鉴赏能力的提高而提高的。因此在我们学习素描的过程中经常要看看优秀的素描范例或大师作品。这样才能使我们成熟得更快,进步的更快些。平时在我们的观察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先整体、后局部”做到“四多”多分析、多比较、多研究、多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作品的“精髓”之处,时间长了看得多了,我们的眼界就会高了。因此说提高“观察与比较”的造型能力是美术教育中素描写生教学的首要方法。,在素描写生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步观察与比较,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能不断地解决它,进而不断完善,这个只有做到越细致、越深入,得出的画面就会越完美。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提高正确的“判断与理解”造型的方法能力

在传统的素描理论学习中,学习素描绘画写生关键的第二步就是判断与理解造型的能力,在我们的教学当中,不是所有的理论和规则都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研究对象的比例与眼睛和判断对象,除了直观和判断的对象的测量,但也可以用在其他方式,是一个铅笔测量线和线段之间的距离来区分。用铅笔测量距离的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测量草图的草图。这是一个比较对象的各个部分的长度的方法。由于手动测量的精度,使线的长度可以判断不可能实现准确的比例。因此,学生使用这种方法在图像中显示物体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在形象思维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这些差距只能在平时的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有能力观察和理解的提高会不断提高。

4培养学生绘画的整体意识,提高学生绘画的基本技能

第一,一个良好的整体意识的建立是学生未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整体是相对于局部的,局部的是依赖于整体的,局部服从于整体,而整个的局部只能通过局部的充分体现。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方面是加强对整体意识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把重点放在整体关系上的观察与表现,来克服和避免在一个点上注意坏习惯。培养全意识可以从观察事物,更从整体的观察和部分比较,从而明确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保持整体的团结与协调,才能更好地把握整体。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这个过程必须贯穿于绘画,因此,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良好的整体意识第二,建立形体的体积意识和表现体积感和空间感的能力,是基础素描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不但要明确物体的形状、比例、大小,同时还要对形体透视关系的要有理解和掌握。没有体积空间意识,更不能表现好空间关系。对空间的表现是绘画的基本能力。建立了整体意识和体积空间意识,要实现这些还需要具有充分表现的能力。素描是表现或再现对象的最基本的绘画形式。因此素描作为学习绘画的方法和手段,必须掌握形体构成因素和结构,理解光影色调。用理性指导观察,用观察丰富理性,用理性指导实践。以上就素描教学中的一些较为突出的要点进行分析理解。绘画是一门技巧课,必须从实践中获得飞跃。所以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量的积累,才能得到质的飞跃。打好坚实的素描基础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廖开着.基础素描,静物部分[M].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高校素描教学篇7

素描是高职院校美术专业中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后续的理论学习和创作实践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从当下的实际来看,高职院校素描教学仍然处于一种传统和落后的状态中,表现为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缺失和教学辅助不足等多个方面,既不利于学生素描学习,又对后续的专业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素描教学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唯有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才能使素描特有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培养出的美术人才真正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素描教学改革的宏观思考

1.树立正确观念

长期以来,受到前苏联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的影响,素描技术性的一面被无限放大。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同时这也是一个观念的误区,其只认识到了素描技术性的一面,而忽视了素描艺术性的一面,即素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真正的素描其实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这一点在古今中外多位大师的创作中都有着明确的体现。如欧洲的达芬奇、安格尔、米勒和中国的靳尚谊、杨飞云等,他们的素描作品中,各种技术表现十分扎实和精湛,并且给人以极大的艺术美感。而对应到当下的高职院校素描教学来说,就是教师仅仅将素描看成了一项基础练习,没有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创作,这种在教学理念上的片面性,直接导致了教学内容的枯燥和乏味,自然也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要想进行课程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真正将素描视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将技术训练和艺术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鉴赏方面。前文中提到,很多名家的素描作品都具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之所以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原因就在于教师仅仅是从技术方面来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作品。所以,应该将这些名作视为真正独立的作品。比如,达芬奇的素描手稿,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涂抹,其实都包含了作者深入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作品中的每一根线条和每一块颜色,都是经过认真推敲的,所以其作品才能给以健康、美好的感受。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时,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作品的内容方面,而不是以形式为主,从而转变学生对素描的认识。其次,创作方面。要改变那种过去在画室里画静物、画石膏像的旧模式,而是真正将创作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他们将目光投向生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用素描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技术练习建立在这种自主创作的基础上。长此以往,素描就真正成为了学生观察、感悟和记录的最佳帮手,技术的提高和丰富也自然水到渠成。

2.革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不是符合课程的特点,对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接受程度有着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高职院校素描教学仍然延续了“满堂灌”或“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当做了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性。所以,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结合素描教学的实际,对一些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予以积极的运用。如对话式教学法,这是一种尤其适用于艺术创作学科的教学方法,主张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热烈而坦诚的讨论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并得到了众多的关注,由此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释放和快乐;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聆听别人想法和意见的过程,也就是丰富自己知识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则可以通过众多学生的发言,对当下的教学状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比如,在对梵高的风景素描进行鉴赏时,有的学生认为梵高的素描功底十分扎实,且有着多元化的表现技法;有的同学则认为所谓的技法其实是内心炽热情感的具体表现。这些由讨论所引发的学习热情,一改往日素描课堂中那种呆板和枯燥的氛围,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又如,帮教式教学法。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素描基础水平都是不尽相同的,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使用帮教式教学法。首先由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将步骤和过程向学生进行展示。然后委派一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帮助那些水平较差的学生。这样一来,就将一位教师变成了多位教师,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而且教师作为总指导,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保证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和方向发展。无论是“小老师”,还是被帮助的学生,都十分喜欢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全新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拉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素描学习。

3.重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引导、诊断、反馈等多种独特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其在教学中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殊不知及时、有效、客观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有着直接影响的,理应得到及时的变革与完善。首先,变革传统的评价标准。传统的素描评价中,教师所关注的多是学生在技术层面的表现,比如结构是不是合理、阴暗是不是真实、造型是不是准确等。这种只关注技术层面的认识,使学生将素描视为了一种机械的复制,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既没有情感投入,也没有创造性思维的激发,长期如此自然会感到疲惫和厌倦。所以,教师应该适当、暂时地放松学生在技术层面的表现,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构思,并将情感充分融入到作品中,以此来体现出素描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变革传统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量化评价为主,其全面性和客观性都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对此教师应该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档案袋评价法,其主张为每一个学生都建立一份学习档案,并定期进行填充和完善,包括学生该时期的理论学习情况、创作情况等,并形成阶段性评价,包括在哪些方面获得了进步、哪些方面存有不足等。这样,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进。最后,评价主体的变革。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因此难免会有不及时、不公正之处,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自信心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引入更多的评价主体。如学生互评,让学生评价学生的作品,为素描评价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能够给创作者和教师以多方面的启发和借鉴。又如学生自评,让学生自我评价,就等于给了学生一个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能够让教师对学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所以说,应该改变过去那种轻视的错误认识,要重视教学评价,并使其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完善教学辅助

所谓教学辅助,是指能够对教学产生间接影响的各种元素的集合。传统的教学中,各种改革和创新都局限于教学本体的各个环节中,而整个教学过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整个社会、学生的个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则势必会陷入闭门造车的误区,将素描和学生人为地疏远。所以,要想充分提升素描教学质量,除了对教学中诸环节的更新,也应该对教学辅助环节有充分的重视。其就像是一座座桥梁,连接着学生和素描,引领着学生通向成功的彼岸。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素描大赛,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然后效仿当前电视选秀节目的模式,设置月冠军、季冠军和年冠军等,在经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评比后选出获奖者。除了给获奖者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外,还可以举办一些颁奖仪式,让学生发表获奖感言等。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对各种新鲜实物都充满了热情,通过这种灵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乐趣,继而进行主动的学习。又如,在具体创作中,传统的素描创作都是以炭笔和白纸为主要的创作手段,不但没有体现出素描和时代的接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在多媒体时代的今天,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各种电脑手段进行创作,给他们以充分的想象和发挥空间,引导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素描的巨大魅力。所以说,要用一种更为广博的视角来看待素描,从多个角度和渠道入手,激发起学生的间接兴趣。这与教学本体方面的变革可谓是殊途同归的。综上所述,近年来,高职院校素描教学获得了长足发展,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美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作为美术教育基础课程的素描来说,绝不能安于现状,而是要以正确的方向为引导,进行主动的变革和完善,使整个教学始终处于一个常变常新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本文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就高职院校素描教学多个方面的变革进行了宏观思考,相信在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职院校素描教学一定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学生也会迎来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就业和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素描教学篇8

关键词:和而不同;素描教学;民族化;区域化

基于“和而不同”的理念,传承地域民族艺术,推进特色文化的快速发展,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一些高校的艺术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教育模式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现状并不理想。该文针对这一问题,以渝西地区石刻造像图式的素描教学转化为例,探讨如何从素描学理与民族传统艺术中找到合适的介入点,以“和而不同”的文化视野,构建一套既能呈现区域视觉特色,又能传承先进文化的素描教学体系。从宏观来看,地方性高校素描教学对区域性民间艺术的吸纳不足,一些地方性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与一线高校的美术基础教学相比存在一定的不足,地方性高校要想在发展中逐步赶上不是时间问题,而是必须走一条区域化创新发展的特色教学道路,从区域化角度研究地方性高校的美术基础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植入本土民间美术的造型元素,并通过“民俗文化艺术+基础教学”的方式,构建一套适合地方性高校的、与区域资源相匹配的特色教学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也可以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认同感。

一、国内外、市内外同类研究现状

对于传统石刻造像图式如何介入现代素描教学的同类研究状况,由于涉及多个交叉学科,国内外的此类研究尚属空白。而从渝西石刻造像的艺术学、美术学方向研究来看,近年成果丰盛。谈及此类研究必然绕不过“大足学”。兴于20世纪40年代的“大足学”,以大足地区为中心,覆盖周边的渝西地区,以石刻、摩崖造像为主体,兼及该地区丰富的文化遗存与历史文化。那么何为“渝西”?据《乾隆府厅州县图志》卷三十五记载,永川、昌元、大足为合州巴川县。民国时期成立川东地区公署,新中国成立后设江八县地区公署,重庆直辖后该区域从方位上看属渝西地区。1945年到1956年是渝西石刻造像研究史上的春天,石窟艺术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中国美术家协会考察团来渝西地区考察,编辑出版《大足石刻》图册图录4本。1954年起,四川美院雕塑系师生考察渝西地区石刻造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大足石刻研究》收载目录近30篇,从雕塑、美术角度论述其特色。在这一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研究中,有了艺术学、美术学方面的论述。林树中在《四川大足的古代雕刻》一文中进一步提出,巴川地区宋代的石刻作品在艺术的表现能力上达到很高造诣,这说明中国的雕塑艺术如同绘画和瓷器工艺一样,经过了唐代的高潮,至宋展到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渝西石刻造像研究于1980至1990年间向着纵深发展。1980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发行《大足石刻》32开中、英、日文版图册,同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先后发行16开本《大足石刻》图册等。以大足为中心的渝西石刻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一个有组织研究的历史阶段。1982年10月,大足石刻学会成立,学会成立后编辑出版刊物《大足石刻研究通讯》。此外,从美学、艺术角度论述大足及周边石刻摩崖造像的著述颇丰。1990年至今,以大足为中心的渝西石刻造像研究虽然又有新发展,但是就石刻造像形态的当代转换研究方面而言,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其中有李耘燕的《虚实观与中国石窟——以大足石刻为例》、刘春尧的《四川雕塑传统的当代启示》、王红的《大足石刻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等。从图文方面看,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丰富,内容多元,这为开发区域石刻造像的视觉资源.为今天的艺术教育、文化产业推广服务提供了极好的活化标本,进而为课题的深层次开发改造并接上地气提供了无限可能。从另一个侧面看,此类研究在当下崇尚民族品格与文化精神的时代极具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从历史来看,“老江八县”的石刻造像遗迹众多,资源丰富,其中大足被称为石刻之乡,现有石刻造像、摩崖造像遗址四处,分布在宝山乡、转洞乡、季水乡、石桌乡。其中宝山石刻造像较为集中,历史悠久,人文性深厚,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足石刻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石窟之一、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另外,还有永川陈食佛崖寺摩崖造像、潼南五硐复兴岩摩崖造像等。渝西地区石刻造像作为重要的传统宗教道场,历史积淀深厚,其石刻、摩崖造像本身就极具东方美学价值,是区域性传统视觉图式研究的典型代表。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艺术瑰宝融入当下高校的造型艺术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也是一个可以重点打造的特色教学品牌。从地理方位角度来说,大足、永川、璧山、潼南、荣昌属于成渝走廊的中间地带渝西地区,毗邻四川的安岳、自贡、乐山一带。从学术研究角度来说,川渝石刻造像艺术同根同源,本是一家,作为西南石刻造像的上下册关系,渝西区域地处接点,其石刻造像艺术精华颇丰,极具艺术研究价值。通过高校的高精尖创研团队对传统石刻造像图式进行当下艺术视觉语言改造,直接推动造型研究成果转化为能代表区域民族文化形象的品牌。同时,通过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共建同创,双管齐下,互助共赢。

三、“传统+现代”:素描教学“三部曲”的新思考

当下的高校艺术教育应当思考如何突破西方文化的“中心主义”,使区域的文化观念、精神价值得到尊重与最大限度的认同。一方面,在全球化语境下,现代艺术教育观念如何介入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另一方面,渝西石刻的视觉图式语言如何转化为素描教学形态,这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双向运动,也是传统文化精神的自我更新。文章立足于本土文化特色,着力探讨当下素描教学语境下传统精神的植入与应用。具体教学实践内容有三个支点:1.“互换式”介入——改造素描传统写生通过“互换式”参照模本的形式,置换东西方石刻石雕艺术复制品,在石膏像写生中引入渝西石刻造像的石膏复制品进行写生。通过置换模本教具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东方造型元素、自发研究传统文化精神。2.“三段式”渐入——设计素描的文化形态元素研究其一,是以实物写生为基础的“结构分析素描”;其二,是以打散、解构、重构为基础的“解构素描”;其三,是更为宽泛的“构成素描”,这种提取构成形态、置换空间结构的“构成素描”更接面构成设计。3.“一步式”进入——超写实素描中东方造型元素的应用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渝西石刻造像是我国传统雕塑的经典之作,其形象极具传统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又能比肩欧洲雕塑艺术。通过“一步式”进入方式嫁接经典的传统图像为超写实创作提供了绝佳的图片资源,对渝西地区石刻图片有目的地选择与制作,使其直接进入超写实素描教学。在教育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本土地方性艺术资源,通过教学过程加以运用和消化,诠释他们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一次次思考。传统石刻造像的视觉图式在素描教学中的转化研究分为“三部曲”,以教学实践为主,配合艺术人类学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归纳,具体案例理论结合实践进行分析,每部分的教学方法侧重点不同。首先,“互换式”介入——基础素描的传统写生训练,以教学实践为主,配合石刻文献分析。然后,“三段式”渐入——设计素描的文化形态元素研究,是以田野调查采集为基础的复合型发散式教学实践。最后,“一步式”进入——超写实素描中东方造型元素的应用,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主并配合艺术学理论进行分析。

结语

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渝西石刻造像位于重庆的西部,该区域位于成渝中段安岳、乐山、潼南、永川、大足、江津一线,石刻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深厚,其中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石窟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渝西地区作为重要的传统宗教道场,历史积淀深厚,其石刻造像本身就极具东方美学价值,是区域性传统视觉图式研究的典型代表,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如何融入当下的造型艺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也是这片土地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历史财富。大足石刻作为重庆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坐落于毗邻重庆的渝西地区,车程40分钟内,由于地理位置近,交通方便,为现场教学观摩提供了地利条件。加之研究团队成员有来自高校的专业教师与相关科研人员,这为教学理论支撑朝传统文化纵深的引入提供了活化参考。在全球化语境下,强调“和而不同”的理念,可以让区域性民族文化传统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突破西方的“文化中心主义”,使自身的文化精神观念得到尊重与最大限度的认同。此外,大学要走包容之路,借助西学,中西融合,既要立足于先进的传统民族文化,又要去其糟粕,改造旧学观念,更新思维,与时代接轨,正视这一传统与现代的双向运动,也要坚守自身的文化特色,走民族化道路。强调“和而不同”,这也是传统文化精神的自我更新。

上一篇:高校教师教学范文 下一篇:高校武术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