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20 21:18:04

高校教师教学

高校教师教学篇1

教育乃立国之本,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对前人研究的综述,探讨教学能力的内涵、教学能力的构成、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困境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以期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通道,探讨其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能力的内涵

有关教学能力的定义,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外国学者认为,教学能力是个体的综合特质,是进行有效教学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总和[1]。《教育大辞典》将教学能力定义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构成。”[2]尽管学者们对教学能力的界定不同,但都认同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能力的结构

RonaldD.Simpson等人认为,教学能力包括学术能力、计划能力、管理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评估和反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3]。L.DeeFink则认为,教学能力包括专业技术知识、课程设计能力、教学实施及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4]。国内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对教学能力的构成有不同的认识。教育学学者认同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社会学学者认为,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心理辅导及国际化适应能力、信息化能力是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心理学学者认为,教学能力由教学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监控能力三个因素构成[5]。部分学者认同教师教学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教师的认知能力,特殊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独特的能力。李旷认为,教师教学能力是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综合,一般能力指智力、操作能力、言语能力;特殊能力指教育教学能力、管理学生的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自我意识能力[6]。此外,研究者强调教学中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如李晓静等认为,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更新能力、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7]。张建敏认为,观念革新能力、学习提升能力、指导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双语运用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8]。对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界定,虽然国内外学者、不同学科领域有不同的看法,但有其共性。首先,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实现培养人才的教学目标、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所表现出的个人能力;其次,教学能力是由多个维度、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能力;再次,教学能力还包括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及教学研究能力。

三、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困境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研究是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一些研究者认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组织能力不强、教学研究能力欠缺等方面。佘远富认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模式单一、过分依靠多媒体且使用不当、教学研究不深入等方面[9]。赖富强等人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组织技巧、课堂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同时缺乏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磨炼,教学业务能力不足[10]。智安然通过调查发现,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不平衡,在驾驭教学内容、因材施教、脱稿讲课、教学创新、反思以及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11]。

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研究者多从个人因素和学校因素探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而个人因素包括受教龄、从业态度、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等。袭雅楠调查发现,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包括择业心态与教学热情、教师道德与责任心、知识结构与转化能力、教学反思与自我发展动机[12]。此外,身份角色意识、专业文化素养、教学实践经验、教学反思等个人因素是制约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13]。学校因素包括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政策制度两方面。学校的文化氛围指学校的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校园建筑、绿化、校风、学风、学校的文化底蕴、人际氛围等。学校的政策制度包括学校的职称评审制度、教学科研制度、考核制度、师资培训制度、激励机制等。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原因包括:学校考核评价方式不完善、轻视内部培养、欠缺能力助长机制[14]。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等校园文化,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13]。

五、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旨在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讨。西方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如美国发起了“未来师资培训计划”,旨在对博士研究生进行教学能力培训[15]。北美高校建立了“教学研究中心”,如加州高校为新教师开设了“教学和资料中心”、美国科罗拉多州高校建立“终身学习中心”等,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16]。国内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多以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提升路径多从教师、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三位统一体的方案。束仁龙认为,需要改革教师培训模式,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方能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17]。张宇庆提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地位;搭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成长体系,构建有效的教师考核制度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倡导教学学术,加强教学研究[16]。

作者:马定松 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参考文献: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8.

[5]张大良,纪志成,周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和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9,(9).

[6]李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7]李晓静,刘劲.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素质[J].现代教育科学,2006,(1).

[8]张建敏.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2).

[9]佘远富.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考察与对策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10]赖富强,罗永红,夏敏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2,(3).

[11]智安然.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12]袭雅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13]金利.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14]童靖.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现状透视[D].长沙:中南大学,2007.

[15]汪泽贤.美国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与博士生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3).

[16]张宇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4.

高校教师教学篇2

教师评价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多注重的是评价分数和相关利益,评价结果只是作为管理部门对教师进行职称评聘、晋升等的依据,偏离了评价的初衷。而且,评价结果不反馈或不能及时、全面反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二、改进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对策

1.树立全新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

许多高校的教学评价只是一种管理教师的手段,强调为管理部门进行决策、对教师进行留任、职称评聘与奖惩提供依据,评价结果没有得到合理使用,评价效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中明确指出:“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人特色的需要。”一些高校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的发展进行评估和规划。树立发展的观念,建立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面向未来的评价,是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提供服务,强调对教师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教师参与评价过程,评价双方通过沟通和交流,对教师教学进行诊断,确定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措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教师的个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发展性教师评价并不是对奖惩性教师评价的完全否定,而是针对奖惩评价的弊端对其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以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优化绩效评价,在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无法取消的情况下,应该研究如何将发展性教师评价与奖惩挂钩。高校进行教学评价的功能是多重的。其一是以评促进。通过评价查摆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整改的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其二是以评促改。激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模式。其三是评优推优促优。通过评价树标杆,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其四是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作为管理部门对教师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奖惩的依据。本课题组认为,教学评价必须是既能保持教师的绩效压力,又能激发对教师的内在积极性,在促进专业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同时,发挥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因此,教学评价既不能只关注奖惩,也不能只关注发展,应该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相互补充,真正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推动教学改革和改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多主体参与,提高教学评价的信度

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认知和层次来选定评价内容,科学设定评价权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参与主体应该多元化,学生、同行、专家、领导、企业(用人单位)共同参与,但在评价指标、观测点上有所侧重。教学态度、教学成长、教学效果由学生和领导评价,专业水平、教学内容主要由同行评价,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创新主要由专家评价;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主要由领导和企业评价。同时,科学合理赋予不同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的权重,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权重的分配是个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3.科学设计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评价的公正性

如何设计评价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重点和难点。其一,在评价方式上,需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优势互补,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其二,在评价指标上,针对新入职教师、中青年教师、年长教师需有不同的标准。其三,对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课程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基础课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的传输,而专业课和专业实习实训课以技能为主,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其评价标准和观测点应有区别。其四,在评价指标如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方面,不仅要看教师怎么“教”,更多的要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说“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其五,在评价体系上需体现高职特色。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必须有企业参与,评价指标需体现实践指导能力方面的考量等。

4.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实现有效控制

建立能及时、全面地进行信息反馈的机制,确保反馈信息迅速、准确。能通过有效沟通,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和制定改进的措施和实施方案,对教师及教师队伍的发展实现有效调节和控制。

高校教师教学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术失范;师德建设

学术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之外,学术研究亦是其主要的职责之一。近几年高校知名教师学术失范的现象屡屡发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作为高校教师,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高校教师在学术方面的严谨性亦会对将来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乃至高校教育的学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有一部分高校教师为了评职称、赚取科研经费,致使其在学术研究方面懈怠甚至严重失范,不仅对社会发展研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同时也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当今物质横流的社会中,如何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减少和杜绝学术失范已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

一、高校教师学术失范的表现

学术失范,主要是指个人或者团体,为了自身利益而违反相关的学术道德、法规和国家法律的行为。当今高校学术失范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学术剽窃,学术抄袭和学术造假。学术剽窃主要是指,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个人或者团体为了自身利益,以隐秘的方式窃取对他人的学术成果或者学术观点当作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或学术观点。当前高校的部分教师,为了评职称而大量的参与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当时为了能够更快的发表学术作品,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评上职称,部分教师铤而走险,采用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不道德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学术抄袭主要是指,个人或者团体为了自身利益,大段引用他人的学术成果并不加引用,不表明文章来源的行为。目前在学术界学术抄袭现象比较严重,部分教师为了避免被检测出来,而大量抄袭外国文献。由于语种不同的关系,翻译抄袭国外文献难以被检测出来,加上部分学者抱着不一定会有人查看到外文文献的侥幸心理,更加大胆的抄袭外文文献。学术造假是笔者认为当前学术界较为严重的行为。学术造假主要是指,个人或者团里为了自身利益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蓄意捏造研究数据、研究记录、研究结果等违规行为。目前我国人文科学类的研究,大部分采用的是定性和定量两种。众所周知,很多学术研究是要根据不同研究方法,消耗大量的时间收集和整理访谈资料。而部分教师在做科研的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而缩短调研时间,捏造数据、编造访谈内容等,甚至出现调研没有完成,而研究报告已经形成的现象。在大学中,这类学术造假事件不易被发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科研时间,从而可以很快进入另一个科研项目。

二、导致学术失范的原因

如果学术失范仅仅是出现在个别的高校教师中,我们可以去批判教师个人的师德问题,但是当学术失范在高校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就不得不引发人们去思考各种的原因。

(一)制度因素

1.缺乏相应的惩罚制度

目前针对高校教师学术失范问题并没有相关的惩罚制度。近几年曝光的学术失范的教师,并没有因为学术失范问题对其职位等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大部分的曝光,也没有谈及该高校老师的应受到的相应惩罚。没有相应的严惩制度,导致部分高校教师铤而走险。

2.量化科研考核体系的弊端

作为高校教师而言,不仅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一定的科研指标。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项目评审、年度考核绩效等等,与学术科研有着莫大的联系。而在没有相应惩罚制度的情况下,为了能尽快的获得较高的职称评定,或在年度考核出彩等,高校老师铤而走险,走上学术失范的道路。

3.教师的薪酬福利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并没有一套规范教师薪酬福利的制度。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老师之间的薪资差异亦越来越大。据有关研究,“大学教授收入最高的10%与收入最低的10%,差距达到5.9倍,副教授为4.5倍。若不做分组,就同一职称个人收入差距更大,教授最高者是最低收入者的15倍,副教授之间是23倍,讲师是25倍。”①有的教师将科研项目看成是赚钱的一种手段,一方面科研可以带来一定的收入,一方面科研对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奖项评定等都有一定的益处,利益的诱惑让部分高校教师走上了学术失范的道路。

(二)社会因素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贫富差距激增,高校教师虽然在社会上的地位很高,但是收入却不乐观。市场导向,让人们在更重视物质的追求了渐渐淡化了对求真的渴望。受“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整个社会风气都在向物质利益看齐。加上房价居高不下,这让很多高校教师望而却步,尤其对于刚刚步入高校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而言更是如此。为了能够增加收入,并获得相应的支撑,不停的申报和承接科研项目成了为最好的途径。由于承接的科研项目过多,很多老师忙不过来,因此在科研研究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学术失范的问题。包括数据造假、编造访谈资料等等。

(三)教育因素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并没有专门针对学术失范的问题对是对本科或研究生进行教育。甚至部分高校硕博导师本身对学术科研就不严谨,而这种行为又会对研究生和博士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致部分研究生和博士生也在无形中参与到一些学术科研造假的项目中去。这种学术不严谨的态度和学术失范的行为对研究生和博士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以至于他们对学术失范本身视而不见,对科研态度不严谨。

(四)个人因素

学术失范虽然与制度、社会、教育有着莫大的联系,但归结到个人层面,与当今学术界道德异化有着莫大的联系。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教育下一代的伟大角色而言,历史赋予了其莫大的使命,也意味着教师将承担较大的责任。受“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当代教师与传统教师相较,前者可能更加注重个人利益、个人头衔等,而忽略了传统的师道———“传道、授业、解惑”。即导致部分高校教师为了追求物质和名利,而不择手段,重视科研学术为其带来的名与利却不重视科学和学术的严谨性,给社会和学术界带来严重的损失,同时也无形中对下一代学生散播了不良的学术风气。

三、如何加强当代教师学术道德建设

(一)制度方面

1.建立健全当代教师学术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学术管理制度,严惩学术剽窃、学术抄袭、学术造假等学术失范的高校教师,并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只有严格的制度规范,才能警醒高校教师,要严守教师学术规范,严守教师的师德,不能越过学术道德底线。

2.建立健全学术评审机制

当前我国并没有一套严格的学术评审机制,对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评审,正因为这方面的漏洞让不少高校教师钻了空子。只有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科研评审机制,在科研成果展示上进行严格把关,才能减少或杜绝教师学术剽窃和造假的问题。

3.完善教师薪酬管理制度

大部分教师走上学术失范的道路,与生活所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香港,各所高校中大学教师年薪过百万,属于“高薪族”。而我国内地教师的工资较之却相差甚远,甚至很多高校教师还要为生计而奔波。这也说明我国对于高级知识分子并不重视。当前我国应当针对大学教师制定一套完善的薪酬体系,让高校教师可以安心生活。当高校教师不再为生计奔波,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后,才会将更多的时间专心于科研之上。

(二)教育方面

1.加强道德教育

在完善学术管理体制的同时,要加强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教育。高校教师所培育的学生,在日后会走向各个不同的岗位,其中不乏会从事高校教师职业的。笔者认为,在高校教育中除了要加强高校教师本身的学术道德教育外,还应该加强高校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要一代人传一代人,将学术道德的风尚传承下去。

2.加强学术规范教育

在本科院校中,对于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是比较缺乏的。很多学生在读完本科后甚至读完研究生后,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写论文,对学术规范更是不甚了解。而对将来可能还会走上高校教师岗位的他们而言,不了解学术规范,就可能会走上学术失范的道路。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教师学术规范教育,让高校教师切身明白科研对社会,对社会群体的重要性,从而让教师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遵守教师道德规范,严谨科研。

(三)个人方面

从个人方面来讲,教师自身应当要清醒的认识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当要真正能做到克己复礼,注重自我道德修养建设。在不断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个人的师德建设和修养,更多地将正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作者:韩潇霏 单位:三亚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2]朱力.失范范畴的理论演化[J].南京大学学报,2007(4).

[3]陈小平.学术不端行为辨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1(3).

[4]庾光蓉,徐燕刚.我国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缺陷与改进思路[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4).

[5]王又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刍论[J].中国高校科技,2011,(6):19.

高校教师教学篇4

教学理论在教育科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认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视角不同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表述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Snelbecker认为,所谓教学理论指的是,为更加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旨在实现学校教学目标而构建的一整套具有类似处方作用的系统理论。E.D.Gagne认为,教学理论需要致力于外部教学事件、最终学习结果的有机联系。国内学者金一鸣提出“,教学理论的关键之处在于对教学内在规律进行探究,要提出教师应如何教,同时指出学生应如何学”。由上述观点可知,教学理论的实质是借助教学概念、分析以及命题等,对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师如何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问题予以研究,同时予以提炼和升华,构建一种具有理想适用性的解释框架,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指导。教学理论具有描述性、处方性以及规范性的特点。通常而言,教学理论至少需要对教学目的的明确、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营造等问题予以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作为教学理论体系,其指导教学实践的本质属性,要求其必须坚定不移地以“教学”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揭示和总结其内在规律,指出并发扬“有效教学”情境下的教师行为,有效促进高校教学活动。

二、高校教学理论和教师教学评价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教师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教学理论研究的必然性

实践的实质是主观之于客观的外在表现,是基于认识这一前提,以改造世界或者相关事物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教学实践属于一种基于某些特定教学观念之上且以人的培养为目标的一系列行为以及活动方式的总称。所以,高校教学活动并非单纯意义上的、纯感性属性的实践活动,而应该属于建立在教学活动诸多内在要素基础之上的具有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组织性较强等特点的理性活动。由此可见,教师教学工作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高校教学理论研究的必然性。

(二)研究教学理论是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理性选择

教学活动属于一种目的明确且极具价值的实践活动,为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检测,需要针对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给出客观而公正的判断和评价,这是高校教学引入和应用教学评价的初衷所在,同时也表明了教学评价存在的现实需要和积极意义。行动需要理念予以指导,建立在教学实践活动这一基础之上的教学评价同样离不开科学教学理念的引导和支撑,因而加深对教学活动本质的认知便显得尤为必要。总而言之,研究教学理论是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是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理想选择。

三、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一)明确价值观念

随着对教学本质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教学评价价值的认知发生了巨大转变。教学评价价值一直是研究重点,经过不断总结,提出了三种价值认识:一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二是有利于教学质量改进;三是有利于学校管理决策的制定。上述价值对应着不同的利益主体,所以,在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价值矛盾将常可见。下文基于教学理论要求以及规律,对该项工作的价值观念予以进一步明确。

1.促进大学生有效学习是外在动力。

教师教学评价的核心在于评价其有效性,然而什么是“有效”在学术界仍旧存在一定的争论,可以确认的是,所谓有效性表征的是实际和目标的契合程度,对于高校教学而言,其目标主要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诸多方面获得全面发展。高校教学理论所涉及的诸多研究,其目的在于充分揭示教学活动之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教学属性定位,揭示其发展规律,从而更加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是高等教育追求的崇高目标,同时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唯一合法依据。在国民经济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越发凸显,促进大学生的有效学习便成了教学评价得以可持续实施的一大外在动力。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内在需求。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然而,在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将教学职能转变成一种习惯和观念,是对教职员工及其绩效的认可和重视。如果缺少高质量教师资源的有效保障,便很难甚至无法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在教育改革大潮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若想真正提高教学水平,首要的工作便是积极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必要和坚实的人力支持。

(二)重建指标体系

在所有教育评价活动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都是最难解决但又是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之一。如果没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活动根本没有办法正常展开,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师教学评价得以正常实施的关键方面。

1.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

指标体系将会对评价工作起到一个导向性作用。考虑到教学评价评什么,教师便会以什么为重点,所以,在设计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应积极而透彻地把握教学所包含的诸多关键环节,切忌有所偏颇。现阶段,教学评价大多暴露出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所以,在建立教师教学评价指标的过程中,需要适当提高教学过程因素所占的比重,从而真正发挥教学评价所具有的导向作用,并使其贯穿教学活动的始末。

2.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高等教育创造性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深入了解学生,基于此实施后续内容,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营造积极学习的氛围等。现阶段的教师教学评价更加强调发掘评价本身具有的发展,使其从过去终结性的评价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对教学本质的回归。为达成上述效果,则应彻底改变基于奖惩这一导向的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具有发展性内涵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3.重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随着“有效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侧重点慢慢转向对学习结果的关注。如同建构主义教学评价理论所提倡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机会,促进高效的师生互动,形成对知识的积极求索以及深刻理解,从而获得学习的高层次情感体验,这为重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改进方法体系

所谓评价方法体系指的在教学评价活动中,基于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实效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以及技术的总和。下文将针对多元主体评价法(基于教师职业特点)进行深入探讨。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关系教师自身,而且关系特定的学生群体,还关系学校其他各个方面,因而一个理想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建立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借助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实现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判断,使该体系成为一个相关方广泛参与且具有良性互动特点的网络系统。

1.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指学生结合相关信息(如教师课堂表现等)对教师教学予以相应评价的一种活动。可建立一个“公约式”学生评教体系,由师生双方协商的方式来确定课程对应的一系列教学目标,得到一个相对完善的指标体系。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基于既定的指标体系展开相应评价,从而帮助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趋于统一,最大程度地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2.同行评价。

在同行评价中,亟待解决由于人情因素而导致的评价结果失真问题。所以,在同行评价中,需要不断提高评价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清楚了解评价的意义以及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只有做到公正评价,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和优势,从中汲取经验,进而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教师自评。

积极落实教师自评,能够便于教师本人及时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使教师形成积极的反思习惯,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革新管理体制

对国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发现,现阶段的教学评价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科学管理理念严重缺失,由于过度依赖相关的行政监督,弱化甚至完全忽视教师这一专业群体的自主意识,因而大大打击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导致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无法对教学过程功能的改进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教师教学评价能否得以正常和高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管理体制是否完善,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所以,革新管理体制刻不容缓。若想实现对该体制的有效改进,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是建立健全发展性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三是健全绩效评估以及激励机制;四是完善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制度;五是设置专门的教师教学评价机构。

四、结束语

教师教学评价工作带有明显的综合效应特点。无论该项工作的主观意图是什么,均会产生以交往、反馈、导向等为代表的诸多效能,将会给教师带来一系列影响,包括心态、工作目标、教学行为的影响等。教学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多维性以及动态性等特点,提高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的难度系数,因而如何实现对高校教师教学更为有效的评价,仍需要业内人士积极求索。

高校教师教学篇5

摘要:近年,随着高校招生扩招,高校引进青年教师数黄也随之增加很多,这给保证教学质蚤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与教师自身的角度,提出了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1的方法和途径。

近年,随着高校扩招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全国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数量也相继增加很多。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如何培养新增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一个急迫而艰巨的任务。他们整体水平的高低,也就决定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青年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进青年教师大都是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高学位人才,但是具有高学位未必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从业者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水准,还需要一定的教育知识和教学实践。尽管青年教师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是一般在成为教师之前,基本都没有教学经历和教学实践,欠缺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不完善,尤其是备课不充分。备课是教师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控能力,导致教师不能按照进度完成课堂教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驾驭课堂能力差,组织能力较薄弱,节奏快慢把握不好;缺乏教学技巧,致使教学内容空洞无趣甚至出现漏洞,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些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能力控制授课的节奏,语言不分轻重缓急,没有应付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而且讲课过程中,没有起伏,使得学生听起来感觉索然无味,导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说话等等,不能很好的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局。

(3)教学基本功较差。主要表现为板书较乱、书写质量较差;语言表达不够严谨,重复较多,口头语多而乱;语速过快或过慢;课堂前后知识的衔接不够好,前面知识的传授不能很好的为后面知识的讲解做好铺垫。作为教师,欠缺这些基本能力,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无法很好的掌握书本知识,影响教学质量。

(4)教学手段过分强调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每门课程、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忽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黑板作为载体的教学方式,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导致课堂应变能力差;过分依赖课件授课,完全放弃了直观的形态教学模具、板书,使得课堂教学太过机械而缺少新意,甚至少数教师把老教师以前做好的课件拿来使用,课前不再认真备课,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学错误;课堂口头表达能力下降,教师多是对多煤体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充当解说员的角色,课堂气氛死板,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师生之间的沟通减少,、学生被动,教学效果非常差。

2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措施

为了保证高校教学质量,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自身在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提出了以下措施:

(1)青年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青年教师首先要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人格,以身作则,在为人处事、仪容、举止、语言、礼仪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要具有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自觉的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劳动过程必须遵循的,对青年教师而言,更是要提高其政治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2)青年教师要清醒的认识自身不足,不断反思,勤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青年教师平时要针对自身在授课过程存在的欠缺和不足,积极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不断反思,勤于总结。同时,还可以主动去听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授课,虚心向他们请教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开展岗前培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如果青年教师进人高校后直接去授课,很难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学校可以在新进教师在上岗之前,通过开展一系列岗位培训活动,对新进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青年教师熟悉高等学校教师职责、教育法律法规、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掌握高等教育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基本技能,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使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同时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学管理文件,并为每位新进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发挥他们的优势,加强对他们的指导与扶持,使这部分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带动青年教师积极成才,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同时,学校还要积极组织新进青年教师试讲和教学观摩等活动。在培训过程中,通过试讲考察青年教师是否具备授课能力,只有合格者才能正式参与教学,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4)抓好教师基本功的训练,科学利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学校要经常有计划的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普通话、板书、教具制作与使用、组织教学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培训和提高,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安排好青年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检测,并力争在检测中人人合格。对于基本功较差的教师,应重点督促,加强辅导与训练,切实提高教学技能。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就会使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变得丰富多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5)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动力系统,制约着教育的进程,影响着教育的成果。和谐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教师献身事业的激励因素,也是学生奋发向上的重要因素,还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因素,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教学相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青年教师刚走出校门,与学生沟通相对容易,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3结语

高校教师教学篇6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学能力 有效办法

1999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急速推进。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到2000年时达220万人,两年总量翻了近一番。时隔十年之后的2009年,这一数字又一路飙升至629万人。《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高校专任教师123.75万人,比上年增加6.92万人。生师比为17.23∶1,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省市的毛入学率已达到或超过15%。在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加之社会需求的拉动效应,高校大力扩招已成必然之势。

扩招的同时,对高校的办学能力提出了考验,近年来很多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纷纷引进人才充实教师队伍,高校教师呈年轻化趋势。教育部人事司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7年青年教师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我国30岁和35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略有下降,分别占全国专任教师总数的28.9%和47.8%,见表1。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要承担者和骨干力量。他们往往具有学历高、科研能力强的优势,但教学经验不足,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因此,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高校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表1 2000-2008年我国普通专任青年教师统计数据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现代教育理念是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要求建立厚基础、宽口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自主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往教师为中心,将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给学生,实施“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与当前“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不相符。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学生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学的消费者,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为学生提供服务,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成为帮助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学生思维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给予积极的赞赏和鼓励,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把教学过程逐渐转变成探求真理的交流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指导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成长,关心学生的需求,解决学生的困难,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同时要深刻体会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要求,用“授人以渔”的现代教学理念代替传统“授人以鱼”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以及获取所学学科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本领,激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稳定、健康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教育质量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利用教学手段

我国教育已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建立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高校自身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技术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的整体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目前,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要求,广大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业务素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投影仪、电视机、摄像机等高科技教学多媒体设备如今已普遍出现在大学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同时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了解、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自学或参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首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方法,如计算机、投影仪等最常用的教学多媒体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其次,应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当代信息技术,如视听媒体教学技术、网络媒体教学技术,以及对各种媒体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用和开发等相关技术,并加以综合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大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板书直观、形象、针对性强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使用何种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有机组合,实现传统与现代两种教学方式的优质整合与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转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边式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师生互动,秉承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营造一个既丰富多彩又切实有效的教学氛围。

三、发挥学生评教的作用,提升教学水平

评教结果来自教学第一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参与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评价能力,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感情,有助于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评教成绩虽然不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唯一依据,但可以基本反映该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效果和学识水平。学校应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评教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消除因非评测因素引起的误差,分别统计教师平均分、学院平均分、全校平均分,在保证评教结果真实、有效、可信的前提下,将评教成绩与教师聘任制、职称晋级、评优评奖、考核评定挂钩,避免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重科研轻教学、顾此失彼,发挥评教结果指挥棒的作用,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将连续几个学期的评教成绩与督导评教、同行评教的数据结合起来,能综合地反映一名教师的真实水平。对评教成绩排名靠后的教师,学校应组织教学督导重点抽查、听课,对在多次评教中被认为教学态度不认真、不负责、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坚决请下讲台。对于确有困难的年轻教师或新任教师,结合具体情况,通过组织教学名师介绍经验,采取校内“师徒结对”等方式,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行有针对性的基本功培训,共同帮助其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培养教师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学习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培养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等。学校也可以举办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如举办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定期培训考核、组织有资深教学名师参与的交流研讨会等,并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鼓励教师开拓创新,激发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普通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尤其是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专门高级人才的重任,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全面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打造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素质优良、充满活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稳定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林永柏.浅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养成[J].教育与职业,2008,(9):121-122.

[2]赵颂梅,丁国钰.高校学生评教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23):158-160.

[3]夏喜利.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62-64.

[4]高宏.试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之养成[J].当代教育论坛,2008,(6):66-68.

高校教师教学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 教学能力 培养 提高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综合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高质的持续的教师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

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相当广泛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使用。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大多倾向于把能力与活动联系起来,并从能力在活动中的作用以及构成个性心理特征的方面提示能力的概念。如学者罗树华等则认为,“所谓能力,是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动力量。”

综合这些定义,我们把能力看作是个体在一定活动情境中,基于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活动目标达成及其成效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教育领域,教学能力是大家经常使用的、比较熟悉的一个词,但关于教学能力是什么的看法却不尽一致,一直没有统一的界定。有人认为:教学能力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本领”。也有人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条件。教师应当具备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能力。本文中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是指高职院校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高效达成,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二、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结构,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既有普遍性,也应该有它的特色性。其普遍性就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具有的教学能力,主要有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调控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那么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特殊性又表现在哪里呢?本人认为,特殊性与高职教师的基本任务密切相关。高职教师的基本任务为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说,对高职教师来说,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让学生知识够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某一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有技术运用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相对应的,高职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具备职业技术教育能力,这也就是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特殊性所在。

职业技术教学能力是指专业教师培养学生技术(含管理)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教育能力。对专业教师来说,职业技术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实训课程与实践课程)开发能力、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技能教学能力。其中技能教学能力在职业技术教学能力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升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法,高职教师只有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技术教育能力,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生产需要的劳动者,才能完成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国家振兴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能力直接反映在教学现状上。据笔者调查,随着教改的深入,随着内涵建设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通过了解调查,我们不难看到,高职院校教学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教育理念落后。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照搬本科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本科的“压缩饼干”,并没有从高职生的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教学。许多的教学计划从形式上看符合高职教育理念,但是深入到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就会有许多内容是与高职教学教学规律向悖的。

2、高职生自身基础待提高,厌学情绪严重。高职学生很多都是文化分数较低,本身就不是很喜欢读书。调查几所高职院校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占44.6%)。②少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占16.4%)。③有些学生对某些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是很接受。(占21.7%)。④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足。(占30.5%)。⑤学生无学习动力。(占37.3%)。⑥住宿生晚自习无事可做。(占78.6%)。这样的一种状况就是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教学也有抵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高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单一,学历偏低。这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并最终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但从高职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与普通高校教师必须是研究生的要求相距甚远,与《教师法》要求全部达到本科学历的任职资格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职业技术院校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据资料统计,在高职教育比较发达的江苏省,高职教师中本科生才达到68.67%。大多数教师的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

4、缺乏实践锻炼经验、动手能力不强。无论是“三改一补”转型的高职院校,还是民办高校、甚至重点大学所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由于传统的“精英教育”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教师无实践工作经历,有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无从谈及。据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北京地区14所高职办学点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曾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9%。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和岗位实用人才和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及提高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8年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中,将课程改革贯穿于其多项指标中。这种课程改革,不仅要求高职教师熟悉相关职业领域里的工作过程知识,而且必须有能力在遵循职业教学论要求的前提下,将其融入课程开发之中并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由此,职业教育师资的资格就具备了双重的实践特征:“一是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实践,它存在于教学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二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它存在于生产劳动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职业教育师资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师资的教学实践必须与不断变化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实践相适应”。因此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考虑。

(一)形成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

作为教育实践主体的教师,其教育观念与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否吻合,直接决定着他们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效率。所以对高职教师的先进教育观念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高职教师不断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努力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在推广先进高职理念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循序渐原则和内化原则,所选择的内容也必须从高职教师自身的现实需要、改革需要、继承需要和发展需要出发,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

(二)大力提倡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师教学水平培训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知识、理论的应用能力,所以各项教改都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贯彻“知识必须、够用为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量”的教学要求。这种要求首要任务就是培训教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大力实施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师教学水平培训。

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开展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师水平提升培训,首先就是要确立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标准。就是要培养教师学会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找准每门课程的能力目标,学会依据岗位活动来设计教学项目,以实现能力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会围绕职业能力训练来设计教学方法,进而按照这些设计标准来实施教学,有效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

开展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师水平提升培训,就是要开展教学设计实践为主要载体的教学培训。这种培训的目标首先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的项目任务以每位教师完成自己所承担的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作为载体,可展示、可监测、可检验的成果就是每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一次课的“单元教学设计”,让教师在培训实践中亲身感受和领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适合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我本人参加的也是这种培训模式。通过培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了教学管理水平,学院的内涵建设也就自然而然的促进了。

(三)建立合理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师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能力、教学成果、人际互动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能否胜任教学任务的参与依据,也是学院人事聘任的依据之一。因此,学院必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定期反馈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建立由系领导挂帅的系部二级质量监控队伍,通过随机听课、教学常规检查和实践环节检查,从而形成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学生三级评教制度,从而保证教师教学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有效性。合理和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教师,使教师自我提升专业教学及实践能力,从而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陆锋锐,甘承凯.浅谈新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及提高[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2]杨晓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探析―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D].暨南大学2008届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教师教学篇8

1.1爱国守法、敬业爱生

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热爱祖国,拥护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严格遵守宪法及法律法规,自觉贯彻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把依法执教作为自己的职业义务,坚决不做出任何有损于国家利益的言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其基本要求就是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安心于教育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所有的光和热。同时,我们要真心关爱学生。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而高校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主要就体现在了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2教书育人、严谨治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教师敬业的首要表现就是做好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是艰苦的、严肃的事情,需要严谨的精神和态度。但是在教师中也出现了求名争利、心态浮躁、治学不严谨等问题,突出表现形式就是科研成果的粗制滥造,重量不重质,甚至出现了伪造数据、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等现象。南京大学韩儒林教授有一副对联: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作为高校教师要要摒弃浮躁情绪,有耐心下苦功夫去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规范,要坚决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

1.3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所谓服务社会强调要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而为人师表则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措模。说过“: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当代高校教师,要用自身的良好行为,从政治思想、道德水平、治学态度、行为举止等多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们通过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的处事态度,教给学生怎么做人、如何做学事。正是这种示范作用,一直以来“为人师表”都是学生们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往往“胜于言教”。

2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2.1提高高校教师法律素质

高校教师作为学生们在校期间最为密切的人,他们在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所体现出的法律素质,会对学生们产生直接的影响。老师们应积极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法治的思维习惯,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法律专业的书籍、参加法律讲座、关注与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来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树立法治意识。

2.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学习

品德高尚的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来的努力,尤其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自我修炼与自我完善而逐步积累形成的。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不会在提升道德修养中迷失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高尚的师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主要是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和相关部门组织集中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不会受时间、地点得限制,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但是受个人水平和自控力等方面的影响,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组织集中学习,就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职业道德学习,能够克服自主学习的不利因素,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

2.3加强高校教师的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最终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道德实践,才能真正对自身塑造良好的师德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做法有三点:一是钻研业务。二是科学研究。三是关心爱护学生。

2.4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

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改变为业务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要求,建立规章制度,形成制度保障。在这个考核评价中,要将教师各个方面的评价相结合,得出公平、公正的评价结果,并应将结果告知教师本人,以便改进其工作方法、优化自身行为。同时,应把考核评价结果和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薪酬待遇、先进评选等利益相结合,把师德建设工作常态化,这样既能鼓励优秀教师,又能对道德低下的教师给予警告和教育,保持高校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培养人才的优劣,因此高校教师不能仅关注专业知识的多少、专业能力水平的高低,更多的应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以良好的道德风范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上一篇:高校保险学教学范文 下一篇:高校素描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