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审计范文

时间:2023-10-29 12:14:12

舞弊审计

舞弊审计篇1

1.财务事项的鉴定。当法务会计师出现在因控告人、断言、谣言、质问或索赔清单而产生的情况下,很重要的是,他们应尽快地明确辨认对该事件有重大意义的财务事项。他们把这些决定建立在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任何解决的建议都必须反映出明晰和切合商业实际。

2.调查技巧的知识。当事项已被确认,必不可少的要求有进一步的信息和文件资料,以便获得进一步的证据协助证实,或否决某种断言或索赔。这不仅仅是一个要知道相关的财务文件资料应怎样查找的问题,而且还要知道一般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报表披露、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经营中所涉及的人文因素的意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

3.证据的知识。法务会计师必须明白什么能构成证据,“最好的”和“主要的”证据的意思,各种会计摘要可以用来合并成被法院认可的财务证据的形式。

4.财务信息的解释。通常一个会计事项或一系列的事件只有一种解释。法务会计师必须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在解释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全面评价会计事项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保证对现成信息的最终解释符合常识和商业实际的检验考查。对信息的适当解释,才能保证前后上下对有问题的会计事项进行审查而不受任何范围的限制。

5.提出调查结果。法务会计师必须有能力以普通人能明白的方式明确表达其调查结果。可以用口头的或书面的表达方式提出调查结果,包括提出适当的、令人信服的、以起帮助作用的材料。法务会计师在证人席的作用是,在公开的论坛上最后证明他们的调查结果。

我国舞弊审计的几点考虑

舞弊审计业务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目前看,国内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仍然把目光牢牢地锁定在传统的法定业务中,还处于传统的验资业务、报表公允性鉴证业务的竞争中。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考虑:

1.从防范舞弊和注册会计师提高舞弊审计的效率及效果两方面看,企业内部控制都是关键的因素。而我国目前的现状,企业的内部控制环节非常薄弱甚至不存在,这使得在现象日趋复杂的情况下,舞弊审计的进行非常困难,从注册会计师的方面看,亦难以将其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而抑制了我国舞弊审计的。因此,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消除内部人控制等现象,切实建立起有效的内控制度是舞弊审计得以发展的基础。

2.从队伍建设的角度来看,我国舞弊审计及法务会计人材的培养几乎未曾起步。在大学里,很少有舞弊审计方面的学院学位项目。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让学院来培养未来一代的舞弊审计师,教员可以在舞弊审计课程中制定相关的知识领域,如的、组织的、审计调查和风险管理的成果。至少我们应该让会计专业的学生树立这样的观点,即帐簿中的舞弊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当风险高的时候,例如,在高风险公司的组织里(内部控制薄弱),拥有高风险的雇员(冲动的个性)或高风险管理(道德松弛)的情况下,发生舞弊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3.建立起舞弊审计师的专门组织。在舞弊审计领域中,似乎没有初级会计师,那些在这一特殊领域里的会计师都是在财务审计方面具有相当经验的。在国外,有类似国际注册舞弊检查员协会这样的组织来提供业内的互相和交流的机会。我们可以参照国外的一些做法,使得从事这一行业的会计师具有训练有素的技巧,这一点是有别于以鉴证会计报表公允性为目标的审计业务的。

4.在有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设立专司舞弊审计或法务会计方面的合伙人,以对整个事务所的舞弊审计业务进行有效的监管,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业务水平,控制业务质量。

舞弊审计篇2

一、会计舞弊的定义及危害

根据2001年7月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对“舞弊”的定义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它主要包括:

(1)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

(2)侵占资产;

(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

(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

(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舞弊的危害性很大,至少表现在:

(1)舞弊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

(2)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3)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4)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

(5)助长个人行为的滋生;

(6)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二、企业会计舞弊分析

(一)收益与风险分离,股东和经营管理者的目标利益不一致,是导致经营管理者会计舞弊的动因。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的情况下,财产所有者(股东)将其财产交付委托给他人代为管理或代为经营。此时,股东授予经营者管理或经营的权力,而经营者则应对财产所有者担负起代为管理或代为经营的经济责任。这是两权分离所形成的一种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系内部控制中的外部委托关系。公司的利润通常是不确定的,因而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也是公司风险的承担者。正是收益与风险分离,经营管理者在委托与受托的制度安排下,利用其专业技术和组织知识以及其在公司的合法权威,获得了难以制约的权力,从而导致股东(或公司董事会)往往无法控制公司;加上公司在规模扩张中的层级增多,部门分立甚至跨国经营,使某些重要岗位上的管理者的行动得不到应有的考察和监督,这种情况为管理者进行非法操作、会计舞弊、提供了条件。

(二)信息不对称为经营管理者实施并掩饰会计舞弊提供了便利条件。经营管理者实施会计舞弊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富流失”,主要形式是欺骗,而只有在信息不对称时才有可能欺骗。因此,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包括管理者在内都可能实施会计舞弊行为。管理者的会计舞弊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表现为对股东的“欺骗”与直接撒谎。由于股东和经营管理者在行动信息上处于非对称状态,即便股东有可能对经营管理者提出尽可能确切的经营目标,管理者也可以凭借自己对公司的管理权威,拥有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特殊专门知识,从而在有关信息的不对称公布上处于有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管理者具有某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意图时,会计舞弊就会发生。

(三)对经营管理者外在监督的作用有限。经营管理者为了隐藏、转移一部分剩余价值,或者为了粉饰自己本来极差的经营业绩,甚至掩盖经营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或失职,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权威”以强迫会计人员或与会计人员合谋通过实施会计舞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如何实施舞弊审计

(一)有目的的审计调查。由于审计测试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审计人员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并不能保证发现所有的错误或舞弊。由于事前及事后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尤其是股东和经营管理者具有信息上的相对优势,舞弊在事前有可能难以防止或预防,在事后也有可能难以完全明了或察觉。此时,良好通畅的信息及沟通系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审计人员要全面调查并充分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信息及沟通系统。一般而言,一个组织若同时具备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通畅的信息沟通系统及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则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是较健全的,从而产生舞弊的机率较小;即使发生舞弊,其程度也并不十分严重。通过舞弊审计调查,若查明的情况与上述相反,则产生舞弊的可能性较大,且其程度会相当严重。

(二)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从审计角度分析,舞弊的存在与发生,说明被审组织管理上有漏洞,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实施舞弊审计时,需考虑并注意对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审计人员有责任通过有效及相应地检查,来评价经营业务的各个部门可能存在的风险,发现舞弊行为。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标准包括:被审组织是否建立了现实的组织目标;是否有书面政策以说明具体的管理条例及在发现违规行为时应采取的行动;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恰当的授权政策;是否已制定了用以控制一些活动和保护资产的政策与程序及其机制;是否具有为管理层提供足够、可靠信息的通讯渠道;是否具备能保证控制的控制环境;是否需要提出一些协助防止舞弊的建议等。

(三)制订周密的审计计划。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应当明确并切实履行其审计职责,尤其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目的的审查与评价,以便经济有效地完成舞弊审计任务并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既要了解过去有关的事件及被审计组织或被审者的诸多表现,如管理层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及诚实品质等,又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的情况和活动,尤其要重视那些容易产生错弊的资产情况,还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评价。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考虑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存在的可能性,除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外,下列情况会增加舞弊的可能性:

(1)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行或能力存在问题;

(2)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

(3)被审计单位存在异常交易,例如期末发生对盈亏有重大影响的交易,发生重大的关联方交易等;

(4)审计人员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四)实施舞弊审计。一般而言,舞弊审计不同于常规性审计。在舞弊审计中,审计人员应作为信息的收集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业已发生的事件上,寻找与舞弊行为有关的证据,并确定其具体细节、损失的金额及问题的影响范围,而不能事先预计或测算。实施审计时从异常现象中捕捉疑点,搜寻线索。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审查各种货币资金的来龙去脉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是否存在多头开户、截留收益和转移收益现象。

2.审查实物资产是否存在虚列和虚增虚减的现象。

3.审查各种往来账户的真实性、合规合法性、账户使用的正确性,特别是债权债务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转移和调节收益现象。

4.审查财务成本账户、权益账户的正确性,其核算依据、计价和变化的正确性和合理合法性。

5.会计账表上反映的收入与业务部门反映的数据的相关性,审查虚增虚减和截留、转移收益现象。

6.关注会计账户中的异常现象,如反方余额、不正确的对应关系、红字冲销、频繁调账等情况。

7.审计人员实施正常的审计业务时,在怀疑被审计单位有不正当和非法欺骗行为时,必须通知上级主管,建议进行必要的调查或根据需要实施跟踪审计。

舞弊审计篇3

[关键词]管理舞弊;审计策略;舞弊风险评估;舞弊审计程序

揭示错误与舞弊是审计最为基本的职能。在熠熠生辉的审计思想库中蕴涵着舞弊审计的原始思维与策略。但由于大量管理舞弊案的频繁发生,使传统的舞弊审计思路与策略受到巨大挑战。依照传统舞弊审计思路进行审计,不能发现重大错报的审计风险极大。社会公众普遍认为,审计师在发现、揭露重大管理舞弊方面是低效的或是无效的,经审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不值得信任。多年来,审计理论与实务界一直致力于舞弊审计技术与方法的提高,其中也包含审计思路的更新。他们试图从线索证据、书面证据、实物证据的搜集与检查上寻找审计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如何在发展传统舞弊审计思路的基础上创新审计策略,再次成为审计职业界关注的重点。

这并不是对传统舞弊审计思路的完全抛弃,而是在新环境下对传统舞弊审计思路的包容与发展,以便丰富与创新舞弊审计思维与策略,使审计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发展传统舞弊审计思路的必要性

(一)管理舞弊是产生重大错报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

管理舞弊无论从性质的严重程度上,还是从发现的比例上都占到会计报表舞弊的第一位。管理舞弊不仅存在对社会的极端危害,且由于其掩饰性,往往加大审计风险。调查结果表明[1]:导致我国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最主要原因中,“管理舞弊,单位高层领导粉饰会计报表”占75.62%,排序第一。管理舞弊是审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可能存在重大错报的高风险领域。

(二)传统舞弊审计策略面对管理舞弊显得无能为力

传统审计观点认为会计报表舞弊审计不同于常规会计报表审计,系一种发现而非论断性的冒险活动。因此在报表舞弊审计中,审计人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业已发生的事件上,寻找与舞弊行为有关的证据,并确定其具体细节、损失金额及问题的影响范围,而非事先预计或测算。但是,事实上许多舞弊审计失败的案例证明,在有管理层参与组织的会计报表舞弊时,仅通过查找舞弊留下的痕迹来识别报表舞弊显得比较无力。一方面,管理层反侦查能力增强,欲意舞弊的管理层利用所占据的职位便于进行串通舞弊、伪造文件以避免审计师在传统模式中的审计程序查找出舞弊证据。有学者对会计信息自原始数据输入到会计信息成品输出直至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整个流程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形成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主要成因。通过深入透彻的研究,发现基于管理层所处的特殊地位及拥有公司实际控制权,原始凭单证的真假正误及传递的及时性等主要受制于管理当局,管理当局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干扰因素[2].那么,在以依赖内部控制评价为基础的传统审计模式下进行管理舞弊审计,必然存在致命的缺陷,即面对有意舞弊的管理者,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的内部控制都将失去作用,仅仅依靠对内控的评价和测试是无法发现这种串通舞弊的,反而可能陷入管理当局设计好的陷阱中,传统审计模式失灵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为了权衡质量与成本以高效地完成审计工作,审计师通常需要谋求与管理层的合作。但这种合作却存在管理层提供虚假证据误导审计师的风险。这也是传统审计实务中,审计师所无法回避的一种尴尬局面。因为这种合作已经隐含了审计师默认客户管理层是基本可信的前提,这恰恰为管理层操纵会计报表舞弊大开方便之门,使得原本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审计师更加被动。以上两方面使得审计师在传统的舞弊审计策略下,识别和揭露会计报表舞弊有极大的困难。

二、基于管理舞弊环境下的舞弊审计思路与策略

审计策略是审计师锁定审计范围和选择最有效审计程序的基本思路和组织方式等方面的总称。我们试图从管理层“中性”假设变更、舞弊风险评估及舞弊审计程序三方面描述管理舞弊审计策略。

(一)管理层“中性”假设变更

现代与传统舞弊审计策略区别是起点不同、程序不同,更主要的是审计理念的不同。在传统的会计报表审计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关于管理层“中性”假设的基本理念,该理念源自美国反舞弊准则(SAS NO 82)中“审计师既不能假定管理层是不诚实的,也不能假定管理层是诚实的”的这一规定。这一假设具有其合理性,从这种假设前提出发,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关注可能存在的舞弊;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审计的成本效益,可以谋求与管理层的合作。

但是,在管理层“中性”假设指导下的涉及管理层操纵会计报表舞弊的审计实务中,却给审计人员带来了思维上的混乱和行动上的困惑。因为这种合作存在管理层提供虚假证据误导审计师的风险[3].

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舞弊审计的计划阶段、还是在实施阶段都应对已有的“中性假设”进行变更,即假设客户管理层是不可信任的。在这种“管理层不可信任”的假设前提下,无论审计客户有多么诚信的历史,管理层如何承诺,审计师都不能因为信任管理层而缩小审计范围,减少审计证据。正如SAS NO.99所强调的,审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对蓄意隐瞒的舞弊应保持职业谨慎态度,“职业怀疑主义”精神应贯穿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师应克服自身对于客户的信任和以往与该客户的合作经验的依赖,增强查处舞弊的意识与发现舞弊的敏感,以质疑的思维方式对管理层提供的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作批判性评价。审计师在“管理层不可信任”的假设前提下,应质疑客户管理层存在舞弊,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推测客户管理层舞弊的可能。

1.对管理层的态度、品行、声誉的测试

管理层的态度、品行、声誉属于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也是新的《国际风险准则》中重新定义的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测试内容包括:管理层对审计的态度方面,是否表现极不自然,如表示强烈反对,在收费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要求提交报告的时限过紧,对审计范围进行限制,员工被要求尽可能少地与审计人员作交谈,或表现出过分亲热或回避等异乎寻常、前后不一致的态度;品行方面,是否法制观念淡薄,表现出与其收人极不相称的生活标准;声誉方面,是否存在不诚实行为及其他试图进行欺诈的行为、甚至违法行为而受到媒介的批评。

2.关于公司治理结构对管理层约束的测试

管理层操纵下的会计报表舞弊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密切相关,它是管理层的趋利行为与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之一就是保证公司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防止管理层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等相关利益群体。通过特定制度的安排对管理层形成的制衡机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测试内容至少包括:(1)执行董事与独立董事的比例,两者的比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内部约束力量的强弱。独立董事对管理层的制约在整个公司治理结构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然,审计师不能只从独立董事的数量上来考察,独立董事的质量或他们的独立性无疑在这种约束机制中更具说服力。(2)董事会下属的内部审计委员会是否设置,是否保持了应有的独立性,与股东大会、监事会的沟通情况,是否实现了对管理层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督导。(3)监事会作为股东大会授权成立的专门监督实体是否履行了诚实、勤勉义务。(4)公司外部治理方面,审计师必要时应向有关法律界的专家进行咨询,将咨询得到的信息再融入个人的职业判断进而评估管理层舞弊的成本。

(二)实施舞弊风险评估

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2003年了3个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审计证据》,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并规定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为必要(首要)审计程序,这将有利于审计师围绕此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最终实现目标。实施舞弊风险评估不仅是从微观的账户层次,而且从宏

观的内外部环境来分析被审计组织的经营风险、生存能力、管理能力等,并将其与重大错报风险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基于战略系统观的思考,是一种新审计理念。关注和评价舞弊风险为核心的谨慎行为构成现代审计重要内容,它同时也体现一种风险意识而非利益意识的现代审计策略、思维。

1.舞弊风险评估的重心是重大错报风险

传统审计思路以评估控制风险为核心。而审计师最大的敌人是管理层舞弊,管理层舞弊的特点是绕过或逾越内部控制,所以过去的审计方法导致控制风险很低而实际上审计风险很高的问题。控制风险的高低主要与重大错报的员工舞弊有关,而固有风险主要与重大错报的管理层舞弊有关。审计师重点是发现管理层舞弊(欺诈性财务报告),评估重点是固有风险,但固有风险不可直接评估,所以要直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包括固有风险和初步控制风险)[4].

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应关注:一是了解企业发展的背景及经营业务,包括产品、市场、人才、技术、客户,等等。二是分析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如竞争加剧、政策限制等都会增加财务、管理压力。三是分析企业经营者的诚信风险。四是分析企业的战略目标、实施措施及其存在的风险。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固有风险不同于其他审计模式固有风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战略目标风险,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越大,其固有风险评估得也应越大。

2.舞弊风险评估的切入点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

舞弊风险评估从经营风险评估人手,一方面是从持续经营的角度考虑经营失败往往带来审计风险进而导致审计失败。二是基于一种假设,当经营风险越大时,管理舞弊的可能性越大;三、经营风险更能有效发现会计报表潜在的重大错报,因为报表是经营的反映,如果经营风险未能在报表上得到体现,则会计报表很可能失真。也只有从经营风险入手,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经营风险是从经营分析中产生,经营分析过程实际上是咨询发现问题的过程。

3.舞弊风险评估以分析性复核为中心

传统审计对信息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复核主要用在报表分析上。在管理舞弊环境影响下,分析性复核功能扩大,并走向多样化,不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工具充分借鉴现代管理方法,将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常用的分析工具有:战略分析(包括PSET、VCA、SWOT)、绩效分析(BSC、标杆分析)、财务分析、会计分析及前景分析。将分析工具运用到风险评估中去,将使风险因素不再独立,而且风险评估不再是一元评估,而是多元评估。如果有几种方法相互印证,则风险评估的结果更加可靠。总之,风险评估从零散走向结构化,考虑了多方面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有机联系在一起,便于作综合风险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决定下一步的审计程序或直接得出审计结论。整个审计工作应以舞弊风险评估决定审计证据的质量及数量,当评估舞弊风险越高时,所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也越多,证明力越强。另外,由于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审计师必须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实风险评估的恰当性。审计师将更多地依赖业内人士和专业咨询人士,丰富审计专业判断。

(三)实施舞弊审计程序

1.实施个性化审计程序

管理舞弊的特点决定审计师往往无法突破客户预先设置的障碍或防范措施。为此,不能机械照搬独立审计程序准则中规定好的程序,而应当在了解和分析被审计单位基本面、经营面、市场面、行业面、政策面的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专业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重点审计领域和风险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5].美国新舞弊审计准则已要求审计师对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采用出其不意的审计程序,对风险特别显著的领域采用非常规审计程序。目的是克服传统舞弊审计思路带来的缺陷。针对特殊的风险点,特别地实施程序组合策略。

2.实施补充审计程序

在审计中发现了舞弊的迹象时应充分关注并采取补充审计程序:(1)如果有迹象预示舞弊可能存在,并可能对会计报表产生较大影响,审计师就应该执行适当的修改或追加的审计程序。补充程序,应视审计师的专业判断、可能发生舞弊的类型、该种舞弊发生的可能程度及其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而决定。(2)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新评估。如果舞弊是应该由内部控制予以防止或发现的,审计师应该重新考虑其以前对这一内控制度的评价,如有必要,应该修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3)应考虑舞弊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审计师应对舞弊予以足够的重视,将影响判断的结果反映在审计报告中,表述相宜类型的审计意见。如果审计师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仍无法确定舞弊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或审计范围受到被审计单位的限制,以至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或审计范围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有可能得不到审计证据,就要咨询法律顾问,来确定相宜的审计程序和审计策略[6].

3.设计延伸性审计程序

除常规的审计程序之外,舞弊审计中还采用了延伸性的程序,以彻底追查揭露舞弊。常用的延伸性程序包括:(1)在一日之内或近期之内突击盘点两次现金。第一次盘点很容易让舞弊者事先有所准备,而在出其不意的第二次盘点中,就可能发现贪污或挪用行为。(2)对供应商及客户的调查。可以发现虚构的供应商及客户。(3)特别函证支票的二次背书。如被背书人是否属于组织内部的授权人,这就可能形成一条舞弊线索。(4)舞弊审计询问程序(Fraud Audit Questioning,FAQ)。在进行询问时,应做到谨慎,特别注意不要同有可能涉及舞弊的管理人员讨论舞弊的可能性。可以在平常的审计中设计一些针对舞弊的常规问题,让相关人员解答,这样就不会引起舞弊者充分的警觉,而审计师也可以从这些问题的解答中获得线索。(5)跟踪支出分析。这种分析类似于财产净值分析,将正常的收入同所有的支出进行比较,假如支出超越了合法收入,那么超出部分也许就是舞弊所得。

4.特别审计程序

美国舞弊风险准则要求,审计师应对舞弊风险评估结果作出适当反应的三种审计程序,即应考虑舞弊风险评估结果对审计工作的总体影响;考虑已识别舞弊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具体影响;考虑执行下列审计程序(但不限于这些程序),进一步确定有关管理层无视内控的舞弊风险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影响[7]:(1)检查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事项。不少舞弊报表往往是通过编制不当会计分录或其他一些打“球”的调整分录的方式来操纵的,新准则更强调了解会计报表的手工或自动编制过程及有关信息的披露过程,特别关注重大错报可能会怎样发生,明确规定审计师应依据职业判断评价舞弊风险因素,不是先考虑内部控制在有关财务报告的哪个或哪些方面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而是依据会计报表及账户的性质和复杂性,验证各种证据,包括手工或电子证据。(2)复核会计估计。许多公司的报表舞弊通常是通过蓄意利用会计估计差错的方式达到目的。SAS NO.99还要求对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估计实施再复核程序,以发现任何潜在的可能单个出现时却属适当盈余管理行为的舞弊情况。(3)评价重大非经常易的合理性。复杂的经营结构及交易安排,特别是涉及特定目的个体或关联方的恶意交易安排,是近年舞弊会计报表的惯用伎俩,新准则再次强调清楚了解重大非经常易的实质,评价其内在合理性,并将其作为审计重点。这些都为管理舞弊审计带来了新思路、新尝试。

[参考文献]

[1]王泽霞。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审计研究,2004(4):65.

[3]俞杰。会计报表舞弊审计思路战略调整初探。审计月刊,2005 (3):14~15.

[4]飞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十一大特征。审计文摘,2004 (8):12.

[5]高伟,李晓慧。风险导向审计与独立审计准则的运用[J].审计研究,2004(3):46.

[6]黎仁华。确立舞弊审计的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 (1):33.

舞弊审计篇4

舞弊包含政治舞弊、经济舞弊、管理舞弊及其他类型的舞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关于错误与舞弊中将舞弊定义为: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关于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将舞弊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以上两个定义中的舞弊都是指会计舞弊。

二、舞弊的三角理论

舞弊的基本特征是行为人具有不良的动机并采取欺骗性的手段,通过欺骗性的手段获取不当利益,从性质上看是违法违规的。著名的舞弊三角理论认为舞弊产生有三个因素,即压力、机会和借口。压力因素是舞弊者的行为动机;机会因素是舞弊行为能够被掩盖起来不被发现而逃避惩罚的可能性。从客观上来看舞弊的存在是因为内部控制存在漏洞;借口因素是舞弊者舞弊的合适理由。舞弊者的道德、品质、价值观会促使其主动犯错,并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借口,使之合理化。这三种因素之间存在缺一不可的关系。

三、舞弊的防范措施

对于内部审计师来说,发现舞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由于舞弊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及复杂性、舞弊行为的隐蔽性以及管理层舞弊对内部审计人员胁迫等原因所造成的,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所处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实施各种审计策略。

(一)对舞弊环境的关注应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开始着手

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和评价时,以下几个方面应当特别的关注:(1)企业目标的现实性;(2)员工对控制制度认识的正确性以及态度的端正性;(3)员工行为准则的有效性及合理性;(4)各活动授权制度的合理性,没有管理层可以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制度;(5)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等。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固有缺陷所导致的固有风险,内部审计师开展审计工作中应特别关注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态度及能接触资产的雇员的个人状况,其必须了解:哪些流程、哪些账户及哪些业务最有可能发生舞弊;不同层次岗位的人员存在怎么样的舞弊机会;管理层的品质如何,董事会是否给与不正常的经营利润压力;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大量关联交易或异常交易;企业中是否存在员工为谋求个人利益而损害企业的利益。实践证明,具有完善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畅通的沟通环境及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企业发生舞弊的机率相对较小。

(二)执行周密的审计调查

内部审计师应充分发挥常驻企业内部的优势来开展周密的审计调查,在某些机关存在不方便调查的舞弊行为的情况下,应找寻问题的合理突破口和切入点。在工作中,时常会遇见不配合、隐瞒事实、说假话、做假证等的被询问对象,因此内部审计师必须掌握询问技巧。①开门见山法——为人诚恳、性格直率的调查对象或与调查事件没有相关性的调查对象,直接向对方询问需要了解和核实的问题;②论据突破法——企图隐瞒事件真相的调查对象或与调查事件具有相关性的调查对象,利用已掌握的部分证言、证据,避实就虚,围绕莫一方面进行交谈,待其露出破绽时,再进行反驳。③当调查陷入僵局或调查对象提出新的情况时,内部审计师可假装相信,从而进行现场核实,也可设立匿名举报信箱和保护举报者等措施。

(三)分析性复核的重要性

分析性复核是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财务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发现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以此确定审计重点,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分析性复核是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有效途径,是舞弊审计中最重要的技术和手段之一。执行分析性复核可以有助于以下目标的实现:①了解经营活动的完成比率;②意外差异产生的原因;③分析差异额,从而发现现存的或潜在的不合法合规的行为。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时发现意外差异应当采用下面列举的方式对企业进行调查评价:①询问企业的管理层,以获取其对相应问题的解释和答案,并评价其的合理性、可靠性;②当企业管理层没有对意外差异做出恰当的解释时,内部审计师应当扩大审计范围,执行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审查和核实,并得出恰当审计结论。

(四)追踪审计组织的决策环节

组织的各项重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都要经过企业管理层研究、讨论和授权。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师应当重点关注企业发生的所有异常事项和重大事项,并调查查阅企业的各项重要会议记录,如股东大会、董事大会等,详细并清楚的了解每一项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以及出台的相应制度或政策的原因、过程及重大制度、政策的执行情况,在这些过程当中寻求有利信息,发现舞弊的痕迹。内部审计师对于来自企业内部管理层的各种舞弊行为,要敢于坚持自我、坚持客观独立性原则、维护职业操守,但不能盲目行为,要注意方式、方法来揭露舞弊,尽最大的可能取得监督部门或政府领导的支持,来保证审核查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职业谨慎及专业判断

内部审计师在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时,应特别关注以下内容:①具有防范、识别及检查舞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在审计时应当警惕某些方面存在舞弊的可能性;②在审计的成本效益原则下,根据被审计项目或账户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进行合理的检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③运用恰当的审计专业判断,在风险导向的原则下,在确定重要性和审计范围的同时根据审计流程进行审计,从而发现、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④当审计人员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及时向适当的管理层进行报告

(六)关注管理层的法律责任

强化企业管理者的法律责任和内部审计查错防弊职能的实现既能促进企业管理者加强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又可以满足内部审计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从公司法人的角度上看,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外承担全部责任,其中包含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流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强化最后责任承担人的责任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重要条件,这是由内部审计的内部属性所决定的。内部审计的职能包含以下两个方面①代表企业董事会或管理层行使监督职能;②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有效性、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财务报表披露的准确全面性和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目的是帮助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管理决策,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管理层的诚信可靠度。

(七)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及免除偏见地防范内部审计舞弊的重要先决条件。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现代公司组织结构中,将内部审计部门划分于行政系统之中,这就意味着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服从公司管理层的领导和决策。这样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将审计和公司经营管理需要相结合,但是这样的组织结构很容易形成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合谋的局面,这样将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和财务报表不进行认真的评价和审核,一旦此情况发生将会不利于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危害广大股东的利益。因此在董事会下设不受制于公司控股股东及公司管理层的审计委员会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加强监督和制衡公司的管理层;同时审计委员会有对内部审计人员直接聘用、任免的复核和否决权,可以直接向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工作情况,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妥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大力保证审计工作的进行,坚决保证审计作用的发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较好的解决各种冲突的问题,帮助公司实现有效的治理和监督。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舞弊防范措施

舞弊审计篇5

    一、 舞弊审计的特点:

    1、舞弊审计的目标具有局限性与常规审计不同,舞弊审计的目标十分明确而且特别具体,它负责揭露有意歪曲事实记录及非法占用资产的行为的存在、范围及方法。舞弊审计是一种发现性的活动,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要特别注意寻找与具体的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确定舞弊的具体细节,并确定舞弊行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当然,舞弊审计人员也会注意到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和效率问题,但在某种意义上,舞弊审计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论断这一阶段,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已经发生的事件上,因而可以说,舞弊审计的目标具有局限性。

    2、舞弊审计的性质具有重要性不论舞弊涉及的金额有多大,在性质上它都被认为是重要的。这是因为:

    (1)如果舞弊行为不加以制止,就会迅速蔓延,给组织整体带来严重影响,其后果不堪设想;

    (2)舞弊行为的存在,意味着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存在薄弱环节,如不加以改进,将会影响组织经营目标的实现;

    (3)舞弊本身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它严重地伤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如不加以制止,会制约整个社会的正常有序发展,妨碍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

    因此,我们说舞弊审计是重要的。在实施这一部分审计时,不能象常规审计那样,一定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舞弊审计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

    3、舞弊审计的时间具有随机性作为内部审计部门来说,一般的常规审计活动都通过审计计划确定其审计的先后顺序,并以风险评估为主要方法在审计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一般不调整审计活动的先后顺序,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常规审计体现了较强的计划性和有序性。但舞弊审计则不然,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常规审计的每时每刻都以高度的职业警惕性和较强的专业熟练性注意发现舞弊行为的嫌疑,并随时采取恰当的审计方式进行检测与调查,相比而言,舞弊审计确实具有随机性。

    4、舞弊审计的范围具有广泛性受经济利益目标的驱使,在当今注重经济发展的形势下,舞弊行为大有蔓延之势。其具体表现便是舞弊涉及人员众多,从政府部门到企事业单位,舞弊现象无所不在。因此,舞弊审计范围广泛,影响力较大。

    5、舞弊审计的方法具有独特性与常规审计不同,舞弊审计必须执行“风险分析”——即对舞弊暴露的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性含义就是“必须比罪犯更聪明”。使用这种方法有助于编制审计计划,特别是在估计舞弊的可能性时,重点突出那些易受袭击的资产。因此,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常常使用的方法有:发展诚实方案,实施检查特权:“红旗”标志法;制造错误法。上述三种方法在舞弊审计工作中使用得较为普遍,也比较灵活,这是常规审计所不能比拟的。

    6、舞弊审计的过程具有风险性舞弊审计较大的风险性主要表现在审计的执行过程和审计报告两个主要阶段。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很难把握审计的深度和审计的职责范围,容易在审计过程中超越审计职权而触犯有关的法律,从而导致审计风险;在编制审计报告时,也往往会忽视舞弊审计报告与常规审计报告程序上的差别,不去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致使由于措词或定性不当而使审计报告冒有违法的风险。另外,管理当局施加的压力、重要业务审计的难度、关联方面的影响、控制环境的薄弱以及对实物账户的估价等众多因素的存在,也会对审计的独立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给舞弊审计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 舞弊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根据上述舞弊审计的特点,为了保证舞弊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保持一定的审计独立性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公正的和不偏不倚的鉴定或评价。它是一切审计工作质量得以保证的根本前提,因此,实施舞弊审计也不例外,首先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其实,独立性也是常规审计的重要条件,但在舞弊审计中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组织内部舞弊的主体大多为管理者,相对而言,由于他们拥有一定的权力,因而就更有舞弊的条件和可能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舞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组织的领导层。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组矛盾,一方面,内审部门受管理层的领导,另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对上司进行审计,怎样保证审计质量?保持独立性自然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2、具有足够的专业熟练性专业熟练性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鉴别舞弊行为的能力,并有助于保证舞弊审计的工作效率。专业熟练性的确切含义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本着“诚实、客观、勤奋”的原则执行审计任务;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应熟练地运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程序和技术,精通会计原则和技术,了解、熟悉管理原则并懂得与审计有关的会计、经济、商业法,税收、财务、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化资料系统等基本原理;同时具备与人打交道和有效地进行交流的技能,并通过后续教育保持其专业技术胜任能力。足够的专业熟练性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掌握有关舞弊的知识,懂得舞弊的特征和施行舞弊的技术以及与被审计活动有关的舞弊类型。只有这样,内部审计人员才可以提高识别舞弊行为的准确率,保证舞弊审计的恰当性。

    3、体现适当的审慎性职业审慎性是专业熟练性要求的一个方面,但由于它直接影响舞弊审计工作成效,因此,我们把它特别分离出来,以示其重要。应有的职业审慎性要求一个相当谨慎和具有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恰当地运用专业审慎和技巧,并对出现故意做错、疏忽和差错、效率低、浪费、无效的和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有所警惕。同时还应警惕最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的情况和活动。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识别不恰当的控制系统,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遵守适当的程序和惯例。

舞弊审计篇6

关键词:审计心理学;舞弊审计;运用

引言

人的思维受到心理的支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支配,审计是对财政进行审查的过程,审计人员需要对会计的账目进行检查,审计评价等,在整个过程中自然会发生很多的心理交流。通过对审计人员以及被审计人员进行心理观察,能够对最终的审计结果有重大的帮助,通过种种行为让大家对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并且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所以在审计工作中运用心理学,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工作。

1.舞弊审计的原因

1.1舞弊审计的定义

舞弊审计就是一种犯罪行为,通过各种欺诈手段为了得到某种利益,舞弊活动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的流程当中,是人们在通各种各样的影响之下,丧失了本身的道德意识,没有一定的法律常识,或是明知道这样做会出现问题,但是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做。这样的人有很多,在舞弊审计当中案发人员都是提高警惕,并且以为自己会滴水不漏的做到完美无缺,但却不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终仍旧会被法律制裁,而且害人害己,为国家带来很大的损失,我国目前的法律条款对这方面还有待于完善,所以很多人员就会钻法律的空子,有机可乘。

1.2当前企业人员素质不高

在一个企业当中,如果员工之间缺乏交流,互相勾心斗角,而且道德意识不高,个人素质不高,这个企业将会面临很大的危机,所及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之下,必须加强企业员工素质教育,尤其是针对审计人员而言,只有将企业员工的心理素质以及道德素质得以提升最终才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舞弊是员工一时迷失了方向才进行的决策,在正确的心理疏导之后,提升员工的道德素质,最终员工们的素质得以提升之后,企业的审计问题将不会出现。构建舞弊审计理论结构对于舞弊审计理论的完善和舞弊审计实务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舞弊审计理论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但目前人们对舞弊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仍十分匮乏。因此,本文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全面、系统、合理、有效的舞弊审计理论结构,为深入系统的研究舞弊审计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指南,以期进一步指导实践。[1]舞弊审计是在丢失职业信条之下发生的问题,针对其动机进行分析很多人是秉承着好奇的涉猎想法进行的舞弊审计初涉,而也有一部分人是经过某些人的蛊惑,为了蝇头小利而丧失自己的职业道德,最终造成企业的损失和国家的损失。

2.解决审计舞弊的方法

2.1通过心理分析

每个人的心理动向会对其最终的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审计舞弊也是这样,对其心理想法进行仔细的分析,最终确定其心理动态,在其基础上对其绳之以法。犯罪者最初都是会进行谎言欺骗,以达到脱身的目的,但是在执法者这边早已经有部分证据,也可以对其进行紧张压力施加,执法者可以分析当前的情形,选择施加压力的大小,可以在适当的前提下施加适当的压力,或轻或重,最终的目的是让违法人员有所动摇,最终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在设计舞弊问题当中还可以进行情景创建,或者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反复的进行提问,抓住犯罪人员的遗忘或是疲惫状态的时候加以反击,最终达成效果。[2]

2.2提升道德素质

增加每个单位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定期开展教育讲堂,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法律的威严以及道德的重要意义,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活着,那么活下来便毫无意义,审计工作就是这样一个能够体现个人价值的职位。如何能够充分的做好审计工作而不背信弃义是当下最主流的话题,所以定期开展教育讲堂会对审计人员在心灵上有所警醒和熏陶,让其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3]

2.3监督部门的设置

每个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监督部门,而监督部门的工作力度如何是公司前进的是否顺利的主要问题,每个单位当中的监督部门都有自己的意义,很多单位的监督部门形同虚设,因为许多审计工作出现的差错都是跟上级领导有关系。将不合理的一些报表通过转型变成合理的消费,最终审计人员不想得罪自己的领导,做了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危害了大家的利益。所以监督部门的设立是非常必要的,在科学规范的监督之下对于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透明化的认知,让企业做到没有一个死角。

2.4透明化财务公开

当前很多企业都实行了财务公开制度,让企业的财务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做到真正的公开化,没有一点的不可告人的秘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这种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家目前对于不良的经济行为正在大力的打击,而这种透明化的财务公开正能将大家心中的迷雾解开,最终让企业走向正轨,而这种透明化的财务公开也是能够体现企业的任何部门的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企业氛围。[4]

3.审计心理学对舞弊心理学的作用

3.1加快办公效率

在审计工作当中,运用审计心理分析能够充分的对舞弊心理有所对抗,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不殆,明确了舞弊审计者的思想动态就能够充分的认知到其下一步的想法,并针对其想法展开围攻,最终必然落入执法者手中。

3.2心理学给予的启示

通过心理学分析了解到,人的素质不是天生的可以是后天培养的,是从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得以熏陶出来的,而当前的审计心理学也是如此,需要广大执法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只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才能够违法人员面前保持着一个主动权。不断的完善个人的心理素质,并且可以跟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学习,通过不同性格以及生活习性的人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当前时代的要求。

结语

本文通过对心理审计问题在舞弊审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舞弊审计出现的原因加以分析,其次对审计心理学的多方面应用加以分析,最后针对两者的关系加以分析。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家已经将职业道德抛弃在脑后,在不断的进行利益的追寻,在一些人的蛊惑之下就忘记了自身的职责。对于审计心理加以分析,通过对舞弊审计人员的心理认知之后,会对舞弊审计人员有更多的处理办法。调查谈话法、疑点突出法、差异对照法、迂回控测法、规避隐遁法、定向询问法、多向询问法、启动回忆法等等。前三种方法适宜在一般公开的调查活动中使用。要通过信息交流尽快了解对方个性心理,并根据其个性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座谈。这种心理对策的特点是目的明显,能使调查对象很快地明白审计人员调查询问的内容,可以使主客体双方心理迅速接触,进行交往,便于审计人员从正面探明调查对象的心理活动,利于排除心理接触中的干扰。后几种方法适用于秘密调查活动。目的不明显,能对主体的意向和目的起到隐蔽掩饰作用,使审计人员掌握心理主动权,较可靠地测定调查对象的心理变化。其对策常有矫正被审计人员的心理偏差。使其懂得审计工作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客观公正地进行。(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

参考文献:

[1]戴维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审计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孙鹏;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与审计谈判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张旺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舞弊审计篇7

摘要:美国相继报出安然和世界通讯财务丑闻,日本雪印公司舞弊案件以及中国上市公司中“琼民源”、“红光实业”等财务欺诈案件的曝光,使得各国针对会计报表的舞弊审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中笔者分析了舞弊审计的内涵及特征,并按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就如何实施会计报表舞弊审计提出了几点战略构想。

正文:

高科技的进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给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压力,于是各国政治经济领域里的舞弊现象不断发展,并且变得日益国际化,这成为全世界各管理部门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之一。而审计发展史上,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也一直成为困扰审计职业界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公司欺诈和舞弊现象更是有愈演愈烈之势,给资本市场和社会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如何实施会计报表舞弊审计便应运而生,并且成了理论界和实务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舞弊、舞弊审计的内涵及其特征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准则指出,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主要包括:(一)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二)侵占资产:(三)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四)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五)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所谓舞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始终保持高度的执业谨慎,通过一定的程序如信号侦查、舞弊分析等,将隐藏在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中的故意虚假作为揭示出来,呈报给管理当局。它包括对舞弊的预防、检查和报告。与常规的会计报表审计相比,舞弊审计具有如下特征:

1、舞弊审计充分关注舞弊动机与机会

ISA240《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于舞弊的责任》指出,一项舞弊行为通常是如下舞弊风险因子(fraud risk factors)“合力”所产生的结果:策划舞弊的动机或压力(incentive/pressure)、进行舞弊的机会(opportunity)、使舞弊合理化的态度和借口(attitude/rationalization)。一旦面临某种诱惑和压力,客户舞弊的冲动会变得强烈,并通过多种途径去操纵会计信息。因此,审计人员必须从多种思维角度去看待那些数据,尽最大可能去发现其舞弊行为。不仅要推测客户为什么要舞弊,而且要推测舞弊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客户为什么要将这种违规做法作为首选等。对舞弊动机与机会的关注能使审计人员审时度势,战略性地把握审计态势。

2、舞弊审计仅限于审查舞弊行为

审计人员进行常规的会计报表审计是为了确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以及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其重点在于查找会计报表有无重大的错报或漏报,这些错报或漏报包括非故意的行为造成的错报或漏报。而舞弊审计主要目的是查找舞弊的事实证据以及谁是舞弊者,重点在于异于寻常的事,以及会计违规事项和行为结构上;对于非故意的行为造成的错报或漏报并不在其审查范围内。

3、舞弊审计是发现性的而非论断性的

一方面,由于舞弊性质的严重性,舞弊审计必须获得强有力的事实证据,以确定舞弊的具体细节以及舞弊行为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舞弊又是一种故意行为,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审计人员仅逻辑去推断与舞弊有关的事实是不行的。这就决定了舞弊审计不可能像会计报表审计那样仅仅停留在论断阶段,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际已发生的事件上。相反,它应该是一种发现性的审查活动。

4、舞弊审计须恰当运用审计心理学知识

舞弊是一种倾向于包括以动机、机会和利益为结构的理论。与之相应地是,与一般会计报表审计不同,舞弊审计更多地涉及到人的个性、心理素质和思维形式等,而不仅是具体审计方法。因此,恰当地运用审计心理学知识往往能在查清舞弊行为中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例如,舞弊审计人员常常需要从舞弊行为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这一内部控制的链条中,哪里是最薄弱的环节?现行会计制度有哪些缺陷,如何实施舞弊性财务报告行为,而又不易被发现?然后从此处入手进行审查。

5、舞弊审计所需成本较大。

由于舞弊是在企业或组织内部进行,是一种故意行为,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所以舞弊审计相对于其他常规审计而言,成本较大。舞弊中的一个特殊问题是,由于审计人员没有真正的法律权力,因而不能促使被审者认真对待审查。另外,审计人员通常不能用推理作根据,去设想与舞弊有关的其他事项。他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所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舞弊审计的难度,从而加大了舞弊审计的相关成本。

二、我国对舞弊的审计要求

实践中,从我国的深圳原野、红光实业、郑百文和银广夏等近年来被曝光的国内上市股份公司造假案,到最近国外的安然、施乐、世界通信、奎斯特通讯等商业巨头相继震惊全球的财务造假大案,再到五大国际著名会计公司之一的全球最大会计公司安达信,因出假报告毁坏证据而轰然坍塌,证明了舞弊行为的广泛性。面对无处不在的舞弊事件,我国应该提高舞弊审计的要求。

规则上,我国《错误与舞弊》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计,并非专为发现错误、舞弊与违反法规行为。如果委托人要求对可能存在的错误与舞弊行为进行专门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自身能力和审计风险,并另行签定业务约定书。”但它同时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合理确信能够发现和报告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和舞弊。”“注册会计师应以适当方式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告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错误及所有舞弊,并详细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当怀疑最高层管理人员涉及舞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采取适当的措施。必要时,应当征求律师意见或解除业务约定。”

可见,在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充分关注舞弊行为存在的可能性并在发现舞弊行为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纠正或向有关组织报告。

三、我国舞弊审计战略初步构想

2004年2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在综合理论界、实务界众多建议的基础上,颁布了《国际审计准则240号———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考虑的责任》(简称新ISA240),取代了2002年颁布的《国际审计准则240———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错误和舞弊考虑的责任》(简称旧ISA240)。新ISA240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我国舞弊审计应该借鉴国际标准,更快与国际接轨。

另一方面,尽管舞弊审计与一般会计报表审计存在诸多区别,但不宜将二者人为割裂,而是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舞弊审计是一般会计报表审计的特殊形式,是自身思维、策略与一般会计报表审计程序与方法有机结合的产物。进行舞弊审计不必背弃一般会计报表的审计程序与方法,而重新设计一套自身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只要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充分而适当的审计程序,就能够发现并查实舞弊行为,从而借助一般会计报表审计时所依据的独立审计准则而提供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实施舞弊审计。

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优化舞弊审计环境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中防范舞弊最基本的措施,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降低舞弊的机会。因为,一个组织若同时具备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通畅的信息沟通系统及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则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较为健全,各方博弈趋于理性平衡,从而产生舞弊的机率较小。即使发生舞弊,其程度也不十分严重。就舞弊审计而言,要真正达到舞弊审计的最后效果,即杜绝公司的舞弊,就必须在公司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例如,针对舞弊风险三因子中的压力,企业或组织应透视员工处境,帮助员工净化心灵;而要杜绝其进行舞弊的机会,企业或组织须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其能有效地执行。

同时,由于管理层能够通过逾越看来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直接或间接操纵会计数据或呈报虚假财务报告, 管理层舞弊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察觉和防范,所以注册会计师执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时,应特别关注管理层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应警惕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压力、动力和机会,可以通过侦查存货及固定资产、被审计单位的生产能力、关联方交易等来判断有无管理层舞弊迹象,并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识别管理层是否舞弊。

2、引入“舞弊三角”风险评价模式,分析研究舞弊产生的环境因素

一方面,鉴于舞弊行为的故意和舞弊形式的多种多样,如果审计人员还像会计报表审计那样,仅仅通过查找舞弊遗留的痕迹来发现舞弊,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舞弊的产

生与环境有很大关系,当环境形成了舞弊所需的各种条件之后,不被发现的诱惑使企业舞弊的冲动会变得强烈起来。因此,正如《美国审计准则第99号----考虑财务报告中的舞弊》(SAS No.99)提出的“舞弊三角”风险评价模式,审计人员应将足够的注意力放在舞弊产生的风险因子上,即压力、机会和借口。当三个舞弊风险因子同时出现时,就意味着出现舞弊的可能性很大,审计人员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以控制风险。例如,审计人员在舞弊审计的计划阶段就如下因素对客户管理层所处的环境进行评估和测试:管理层应付业绩考核的压力,企业面临的融资压力,以及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财务状况的变化等。

3、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精神,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本身的测试

传统的会计报表审计认为,审计人员应该“中性”地相信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是城市和正直的。这种假设下涉及管理层操纵会计报表舞弊的审计实务中,却给审计人员带来了思维上的混乱和行动上的困惑,因为审计人员为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高效地完成审计工作,通常需要谋求与管理层的合作。但这种合作却存在管理层提供虚假证据误导审计人员的风险。

而SAS No.99提出的“职业怀疑精神”无疑为舞弊审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新ISA240着重强调了职业怀疑,要求审计师要抱着职业怀疑的态度去发现因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舞弊审计篇8

关键词:金融业 内部审计 防范舞弊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177-02

会计舞弊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不正当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故意欺骗、隐瞒事实。导致会计报表产生虚假反映的违法行为。从审计的角度来讲,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通常与隐瞒、篡改、误导会计记录和报告相联系。采取欺骗的手段。有意识地违反既定的会计规则以获取某种私利。因此舞弊对企业来讲,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种违法行为。加强内部审计,发现企业的舞弊行为,做出防范措施,以实现金融业安全运作的目的

一、会计舞弊的严重危害性

会计舞弊如果不加以制止,将会迅速蔓延,使会计舞弊成为公害。会计舞弊不论涉及金额大小,都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对国家、投资者甚至企业本身都造成严重损失:(1)舞弊所制造的金融虚假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错误决策;(2)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3)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经济损失;(4)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5)助长个人行为的滋生。败坏社会风气;(6)使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二、内部审计在防范舞弊中的重要作用

防范舞弊的最有效方法是建立健全组织内部控制制度,而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是实行内部审计。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规定,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的主要责任在组织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承担协助管理层预防、发现、纠正舞弊行为的职能。

内部审计在舞弊防范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与内审部门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和职能密切相关。目前我国银行业内部审计机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组织形式:一是隶属于董事会,在这种条件下,内审机构可以对企业行政机构进行监督和检查,权限较大。二是隶属于行长,是行政职能部门。三是隶属于财政总监。其中较多见的组织形式是行长领导下的内审机构。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内部审计对于管理层舞弊是无能为力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知情舞弊,参与舞弊。本文着重讨论的是对员工舞弊的防范和控制。

防止会计舞弊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协助健全组织内部控制并予以执行是内审预防舞弊的主要手段。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要能使舞弊行为露出马脚,以防范舞弊,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时,应注意下述几方面对可能诱发舞弊的内控缺陷:

1、审查和评价制度的可操作性,目标的可行性。例如制度缺乏检查的可操作性、如果对制度的程序进行频繁检查,员工可能反而会弄虚作假,以蒙混过关,对员工的大额奖赏和与不切实际的业务考核指标挂钩,员工也可能会进行舞弊。

2、审查和评价控制态度的严肃性。如果管理层对人为操纵的错误和记录态度暧昧,没有严厉的惩罚措施,舞弊者被发现后潜在的代价很低,有可能诱导舞弊者犯错,反正被发现了也不过如此,这是舞弊者给自己行为的借口之一。

3、审查和评价员工行为的规范性。如果员工的道德素质较低,企业没有制定合理的薪酬、晋升机制来激励员工,员工在借口和压力的刺激下会舞弊,而部分低收入的关键岗位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格外重要。例如。企业往往不太重视废料处置,也缺乏监督,对于一个职工收入欠佳的企业,如果从事废料外卖的过磅员工素质不高,就有可能在买方的拉拢下牺牲本企业的利益。

4、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授权制度的合理性。合理授权和内部牵制制度能防止权利过份集中,避免职权滥用、职务舞弊,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杜绝舞弊机会,常见的授权漏洞如现金出纳管账,支票两印鉴一人保管,贷款申请和审批由同一人执行,关键财务岗位长时间不轮岗。工资单编制和审核由同一人负责等。内部审计中发现了上述漏洞就应重估审计风险。

5、审查和评价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弥补内部控制的漏洞。堵防舞弊机会。在对内部控制检查中需要关注风险管理中是否存在可能诱发舞弊的漏洞,包括管理层是否识别和分析对经营、财务状况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是否对外部风险因素和内部风险因素如员工素质、企业活动性质、信息系统处理的特点进行检查,倘若银行没有要求信贷部门审核信贷额度的风险性,信贷部门就有了舞弊的机会。又如对库账和财务账没有要求按月及时对账,就会将仓库管理和会计存货管理的漏洞掩盖,仓库管理员和相关财务人员有机会作弊。

6、审查和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为了使职员能执行其职责,企业需要识别、捕捉交流外部和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包括市场份额、法规要求和客户投诉等。内部信息包括会计核算制度,由管理者决定建立的记录、报告和经济业务活动事项、维护资产负债和业益的记录。如果信息系统是完善有效运转的,关于舞弊的信息迹象和痕迹能够迅速地传递到监管部门,从而大大降低舞弊机会,使舞弊能够被及时发现。发生后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7、审查和评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为保证内部审计对舞弊行为的有效监督,必须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首先,在业务条线设置上,内部审计不可参与到具体的经营和内控行为中,保持其完整的独立性;其次,内审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素质,在执行审计行为时达到客观公正。

三、实施内部审计,有效发现和揭露舞弊

内部审计人员接受委托进行舞弊审计时,必须有能力识别舞弊的特征和手法。以及惯用的舞弊伎俩,要警惕那些可能隐藏的舞弊,有效地发现和揭露舞弊。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舞弊的存在与发生,说明被审计单位管理上有漏洞,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审计人员应深入到被审计单位,对其内部机构的设置、人员分工配置、业务运作程序及经营状况等进行调查和了解,分析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检查其内部控制制度。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通过研究不同的业务性质和舞弊行为的关联,并对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进行甄别,提炼出与舞弊高度相关的预警标志,从而抓住管理层或当事人的舞弊心理,发现其潜在的舞弊动机。确定舞弊可能存在的领域,以更有效地预防、发现和纠正舞弊现象的发生。应重点检查以下几项内容:在会计制度的控制链条中,哪些是最薄弱的环节;什么人

能利用这些薄弱环节;是否存在违规处理的会计事项,谁授权处理这类会计事项;管理部门可能超越会计制度的哪些控制环节;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特征等。

2、保持高度职业审慎的思维方式。在舞弊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保持高度的职业审慎和敏锐的洞察力,全面掌握舞弊的表现形式,发现舞弊线索。首先要假设管理层和当事人是不可信任的,不能因为是本单位的领导或职工,对他很熟悉甚至关系也不错,就缩小审计范围或减少审计证据;其次,对业务收入假设存在舞弊现象,因此对收入的确认、有关存货的盘点、会计估计等有关收入的关键点必须给予特别关注;再次,对业务支出、应收账款等都做同样的假设。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查或函询,以确保不存在舞弊现象。舞弊审计不仅要履行常规的审计程序,而且必须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明其不存在重大问题。

3、运用适当的审计职业判断。职业判断能力是审计人员知识、经验、能力的综合反映。内部审计人员要孰悉和掌握审计行业的特点,熟悉和掌握审计单位舞弊的表现形式。在对审计证据的选择,及对其证明力如何辨别都离不开职业判断能力。舞弊行为具有主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比一般错误行为更难发现。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需要通过专业判断来确定舞弊的迹象和风险。确定审计的深度和难度。

4、注重分析性复核。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将现时的财务或业务信息与可比较的前期信息预算或预测,以及其他兄弟单位或其他可比较的标准进行对比;(2)分析各比率之间的内在关系;(3)分析本期与前期有关数据的变化趋势。

5、有效实施实质性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运用穿行性测试,查看各业务条线执行情况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2)执行控制性测试和细节性测试,运用科学系统的抽样方法查看关键结点的执行情况,从而排查舞弊的可能性;(3)调阅查看相关文件的记录,检查内控实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获取相关审计证据。

上一篇:幼儿手工制作范文 下一篇:房产测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