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15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篇1

一、 舞弊审计的特点:

1、舞弊审计的目标具有局限性与常规审计不同,舞弊审计的目标十分明确而且特别具体,它负责揭露有意歪曲事实记录及非法占用资产的行为的存在、范围及方法。舞弊审计是一种发现性的活动,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要特别注意寻找与具体的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确定舞弊的具体细节,并确定舞弊行为带来的损失和。当然,舞弊审计人员也会注意到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和效率,但在某种意义上,舞弊审计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论断这一阶段,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已经发生的事件上,因而可以说,舞弊审计的目标具有局限性。

2、舞弊审计的性质具有重要性不论舞弊涉及的金额有多大,在性质上它都被认为是重要的。这是因为:

(1)如果舞弊行为不加以制止,就会迅速蔓延,给组织整体带来严重影响,其后果不堪设想;

(2)舞弊行为的存在,意味着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存在薄弱环节,如不加以改进,将会影响组织经营目标的实现;

(3)舞弊本身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它严重地伤害公众的利益,如不加以制止,会制约整个社会的正常有序,妨碍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

因此,我们说舞弊审计是重要的。在实施这一部分审计时,不能象常规审计那样,一定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舞弊审计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

3、舞弊审计的时间具有随机性作为内部审计部门来说,一般的常规审计活动都通过审计计划确定其审计的先后顺序,并以风险评估为主要方法在审计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一般不调整审计活动的先后顺序,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常规审计体现了较强的计划性和有序性。但舞弊审计则不然,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常规审计的每时每刻都以高度的职业警惕性和较强的专业熟练性注意发现舞弊行为的嫌疑,并随时采取恰当的审计方式进行检测与调查,相比而言,舞弊审计确实具有随机性。

4、舞弊审计的范围具有广泛性受利益目标的驱使,在当今注重经济发展的形势下,舞弊行为大有蔓延之势。其具体表现便是舞弊涉及人员众多,从政府部门到企事业单位,舞弊现象无所不在。因此,舞弊审计范围广泛,影响力较大。

5、舞弊审计的方法具有独特性与常规审计不同,舞弊审计必须执行“风险”——即对舞弊暴露的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性含义就是“必须比罪犯更聪明”。使用这种方法有助于编制审计计划,特别是在估计舞弊的可能性时,重点突出那些易受袭击的资产。因此,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常常使用的方法有:发展诚实方案,实施检查特权:“红旗”标志法;制造错误法。上述三种方法在舞弊审计工作中使用得较为普遍,也比较灵活,这是常规审计所不能比拟的。

6、舞弊审计的过程具有风险性舞弊审计较大的风险性主要表现在审计的执行过程和审计报告两个主要阶段。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很难把握审计的深度和审计的职责范围,容易在审计过程中超越审计职权而触犯有关的,从而导致审计风险;在编制审计报告时,也往往会忽视舞弊审计报告与常规审计报告程序上的差别,不去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致使由于措词或定性不当而使审计报告冒有违法的风险。另外,管理当局施加的压力、重要业务审计的难度、关联方面的影响、控制环境的薄弱以及对实物账户的估价等众多因素的存在,也会对审计的独立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给舞弊审计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 舞弊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根据上述舞弊审计的特点,为了保证舞弊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保持一定的审计独立性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公正的和不偏不倚的鉴定或评价。它是一切审计工作质量得以保证的根本前提,因此,实施舞弊审计也不例外,首先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其实,独立性也是常规审计的重要条件,但在舞弊审计中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组织内部舞弊的主体大多为管理者,相对而言,由于他们拥有一定的权力,因而就更有舞弊的条件和可能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舞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组织的领导层。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组矛盾,一方面,内审部门受管理层的领导,另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对上司进行审计,怎样保证审计质量?保持独立性就成为一个重要的。

2、具有足够的专业熟练性专业熟练性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鉴别舞弊行为的能力,并有助于保证舞弊审计的工作效率。专业熟练性的确切含义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本着“诚实、客观、勤奋”的原则执行审计任务;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应熟练地运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程序和技术,精通原则和技术,了解、熟悉管理原则并懂得与审计有关的会计、、商业法,税收、财务、定量和机化资料系统等基本原理;同时具备与人打交道和有效地进行交流的技能,并通过后续保持其专业技术胜任能力。足够的专业熟练性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掌握有关舞弊的知识,懂得舞弊的特征和施行舞弊的技术以及与被审计活动有关的舞弊类型。只有这样,内部审计人员才可以提高识别舞弊行为的准确率,保证舞弊审计的恰当性。

3、体现适当的审慎性职业审慎性是专业熟练性要求的一个方面,但由于它直接舞弊审计工作成效,因此,我们把它特别分离出来,以示其重要。应有的职业审慎性要求一个相当谨慎和具有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恰当地运用专业审慎和技巧,并对出现故意做错、疏忽和差错、效率低、浪费、无效的和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有所警惕。同时还应警惕最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行为的情况和活动。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识别不恰当的控制系统,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遵守适当的程序和惯例。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篇2

加强对上市公司在后股权分置时代报表舞弊新动向的研究,对于提高证券监管水平,防范审计失败极具现实意义。特别是,当非流通股东成为流通股股东之后,伴随着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机制转变,上市公司报表舞弊的动机将更加强烈。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舞弊的惯用手段,然后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应对提出一些合理的总结和建议。

【关键词】

财务舞弊;舞弊手段;审计方法

1.相关文献回顾

财务报表舞弊是为了欺骗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或财务报表附注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它包括:对财务报告据以编制的会计记录或凭证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更改;对财务报告的交易、事项或其余重要信息的错误提供或有意忽略;与数量、分类、提供方式或披露方式有关的会计原则的有意误用。注册会计师关注舞弊行为的着眼点在于,这种故意行为是否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企业中存在的财务舞弊行为又可分为财务报表舞弊、资产舞弊。

李芸达(2011)从舞弊的方式上把财务舞弊分为四种类型:初犯;屡犯;团伙舞弊;集体舞弊。叶淑林(2011)从会计信息反映角度把财务舞弊定义为两种主要类型:侵占资产和财务报告舞弊。提出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资产重组;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信息不对称等方法进行舞弊。王晶(2012)也指出企业主要通过关联交易、虚假确认收入、虚假确认资产、虚假确认负债和费用、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关于舞弊审计的研究也有一些成果。由于舞弊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的舞弊审计有着和常规审计不同的特点。胡强(2005)提出舞弊审计的特点有对象的局限性,性质的重要性,时间的随机性,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对于应对财务舞弊的审计策略,贾适(2011)通过舞弊审计的诸多不足提出要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建立健全市场经济制度和体系,通过立法提高失信造假的成本,同时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要严格治理审计中介机构,要不断改进审计方法,把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很好的结合。

本文第二部分将介绍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财务造假的主要方法,第三部分介绍舞弊审计的特点和难点,最后对财务舞弊的应对提出合理建议。

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常用手段

通过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舞弊案例,发现了一些典型传统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法,以下是最常见手段。

2.1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舞弊

通过设立空壳公司或皮包公司,通过资金运作虚增收入、资产或虚减费用、债务;这些空壳公司实为同一控制人所控制,是实质意义上的关联方。企业通常将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等相关费用向关联单位进行转嫁,达到公司经营费用及成本降低、经营利润虚增的目的。或者向关联企业转让不良资产或收购其优质资产。如利用关联交易方式,通过非公允购销业务,违背市场价格规律为关联企业提供原材料或服务或者从关联企业购入产品或服务。例如,湖北宜化于1998年采取非公允购销方式获取7215万元利益,占其净利润的3/4。

2.2循环交易和阴阳交易

一些上市公司为经常通过多方交易进行循环交易,如上市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给B,B又卖给C,C再卖回到上市公司,这样的财务安排,可以达到既增加营收规模,又可以节税,因为可以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上市公司为了将交易做得有模有样,还有虚假的出库单、入库单以及进账单等。

一些上市公司开具阴阳发票、订立阴阳合同粉饰交易的真相,*ST源药就是这方面造假的典范,他在出售子公司股权时,签订了阴阳协议,使名义的出售价格低于实际的出售价格,差额部分作为收入入账;在收购子公司股权时,又通过阴阳协议,使名义的收购价格大于实际的收购价格,差额部分也作为收入入账。

2.3填塞渠道和不断并购

在期末时通过调节经销商库存以调节收入确认金额,科龙就在这方面的典范,最近披露的长征电器主要财务舞弊手法也是填塞渠道,这种会计数字游戏在实务中广泛运用,很多人不认为是一种财务舞弊,但事实上他可能提前或者推迟确认收入。

2.4其他常用的舞弊手段

会计差错: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前期会计差错追溯调整的规定,将亏损往前移,最典型的就是大冶特钢和海王生物,在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之间,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了会计差错,因为会计估计变更导致的损益要直接进入当期损益。

报表重组:不少上市公司通过置出不良资产、置入优质资产等方式对财务报表进行清洗,以降低巨额潜亏带来的资产减值或财务造假的压力,但实际上,所谓的优质资产往往是虚假的优质资产;此外,一些上市公司通过托管、承包、租赁等方式账面冻结不良资产,这也只能是临时过渡手法,实质上也严重违反了会计准则规定。

隐瞒炒股:炒股并不是上市公司的主业,而且风险也比较高;在牛市时,一些上市公司通过与庄家合作、配合提供炒作素材等方式,投入巨额资金炒作自己的股票,于是通过财务手法粉饰为主营业务收入,东方电子就是这种手法典范;而在熊市时,这些巨额资金在股市时灰飞烟灭,这时上市公司高管可能要承担挪用资金刑事责任,于是上市公司又费尽心思将这些亏损变成主营业务亏损或者是担保引发的亏损等,如去年安徽一家上市公司总资产只有十几个亿,暴出近十亿元的窟窿,事后认定主要是虚构存货。

现金陷阱:不少上市公司账面巨额现金不实,夏草指控近三十家上市公司虚构现金、隐瞒现金受限事实,结果例无虚发,有十来来公司很快就在年报或临时报告中承认作假。“2006年是清欠年,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不还将承担刑事责任,一些责任人也被公安机关法办,在这种压力下,不少公司玩隐瞒占资、占资假还的游戏,我们发现了不少隐瞒占资行为。”

3.上市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的特点公司和局限性

3.1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的特点

作为审计的一个分支,舞弊审计体现着审计揭露财务舞弊这一永恒职责,这是对财务审计的传承,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决定了其有如下几个特点。(1)舞弊审计目的的限定性:财务审计是为了判断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表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是否存在重大错误和漏报,而舞弊审计目的限于查找舞弊事实证据与相关人员,是否有意扭曲记录和会计违规的行为。(2)发现性而非判断性审计工作。基于舞弊隐藏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舞弊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运用职业怀疑积极进行资料收集风险评估,明确舞弊可能发生的范围,寻找舞弊证据,积极探寻可能发生的财务舞弊。区别于财务审计停留在判断公司报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的工作性质,舞弊审计常常伴随着偶然的发现性工作。(3)要求对多种知识的应用。如今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已从简单的违规发展到有组织和预谋的集团型舞弊,同时舞弊者也会采取反侦察行动。这些特征要求舞弊审计人员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分析环境中的可疑因数并寻找可能的财务舞弊,如心理学、刑侦手段、内部控制管理等。所以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一般会计规范,更要了解常见舞弊手段和侦查措施,从多层次人手以提高财务舞弊的辨识率。

3.2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的局限性

审计活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要受到诸多客观和主观的因素的影响。首先就是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收入都是来源于被审计单位,这必然会影响审计的质量。其次审计活动具有相对滞后性,会计信息主要反映历史与已发生的事件,财务舞弊审计往往只能在舞弊事件发生之后才能对其稽查。这样的滞后性,使得财务舞弊审计难以从根本上达到保护市场的目的。再次,审计方法与技术有局限性。会计准则应当是以具体规则为基础,还是以基本原则为基础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思考。从具体的审计方法来看,虽然常见的例如分析性复核、期后分析法等可以侦查出财务舞弊,但审计方法依旧有其局限性和有待提高的地方。最后,审计人员专业技能限制与职业操守问题。审计方法与技术的局限性不得不联系到审计人员本身的素质,训练有素的审计人员能更好地运用相关方法,提高对舞弊的侦查。不仅如此,安达信在安然舞弊案件中的不良作法,又引起社会对审计人员本身职业操守的质疑和责问。审计合谋成为更高一级别的财务舞弊,侦讯审计人员的舞弊也成为财务舞弊审计所要考虑的因数。

4.注册会计师如何应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财务舞弊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获取上市资格、避免被摘牌或退市等都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而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结构失效、外部监管与处罚不力等因素则为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同时职业道德缺失使舞弊者找到了自我合理化的借口。因此,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需要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文主要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角度分析如何应对财务舞弊。

4.1 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识别有助于评估舞弊风险

舞弊产生的根源在于压力和动机,因此,对企业经营风险的识别有助于评估舞弊风险。如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情况的分析,有助于发现企业资产状况及经营结果的异常变化或发现某些管理问题。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打破财务会计资料的局限,从账内信息扩展到账外信息。审计人员只有对企业内外部环境有了深入和广泛的了解后,才能从战略与系统的角度评估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舞弊风险。

4.2 了解内部控制有助于评估舞弊风险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有效实现其目标而设计的内部制度安排,舞弊的发生往往说明公司治理存在严重缺陷,内部控制失效或形同虚设。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重视对公司治理的调查研究,了解管理层为防止或发现舞弊而设计、实施的内部控制。如果内部控制可以被处于关键管理职位人员所逾越,那么就存在着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或挪用资产的机会,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管理层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

4.3 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一旦发现存在需要彻底揭露的舞弊因素,如串通舞弊、伪造证据、管理人员蓄意欺诈、精心隐瞒的贪污行为等,则审计项目组在人员配合和组织上都应随审计难度的加大而变动,在收集审计证据时必须扩大审计程序、增加审计费用。按第1141号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基本思路,应是通过适当调整或改变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增强审计程序的效果和审计证据的说服力。

改变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主要是指调整拟实施审计程序的类别及组合。改变实质性程序的时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为了更有效地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考虑在期末或接近期末时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实施实质性程序。因为在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往往很难将本期较早时候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结果合理延伸至期末。二是调整拟获取审计证据对应的期间或时点,针对本期较早时间发生的交易事项或贯穿于整个本期的交易事项实施测试。

改变审计程序的范围,包括扩大样本规模,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等。拟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应当能够反映注册会计师评估的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评估的舞弊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越有必要考虑扩大样本规模或从更细致的数据层次实施分析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应当有意识地避免被企业内部人员预见或事先了解,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避免因进一步审计程序被预见或事先了解而导致的掩盖真相或毁灭证据等行为,从而保证拟执行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效果。

其他关于舞弊审计的方法:舞弊审计程序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程序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只是执行程序的着眼点和执行时间不同。如,王月(2011)提出,关注舞弊风险预警信号,评估舞弊风险,证实舞弊;舞弊审计中实施延伸性的程序,以彻底追查揭露舞弊;揭露舞弊后的附加程序审计等。还有杨明增提出的头脑风暴审计法;还有部分学者主张加大对管理层舞弊的惩罚力度,都对如何进行舞弊审计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总之,应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舞弊,首先应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上,完善治理机制,优化股权结构,做好内部控制,从舞弊的源头抓起。其次就要在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技巧上努力,让舞弊无处藏身。

参考文献:

[1]王晶.财务报表舞弊之手段分析经管空间.2012(3).8387

[2]郑朝晖.会计魔术揭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经管.2010.56

[3]胡强;钟雨静.企业舞弊审计方法的探讨[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4]张丽华.舞弊审计的方法与技巧[J].商业会计.2010(4).4546

[5]贾适.关于财务舞弊审计的若干思考[J].经济监督.2011(18).4648

[6]叶淑林.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其治理对策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4).7580

[7]王志敏.独立董事制度对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1(11).5455

[8]魏红领.舞弊审计质量提高的策略[J].财会通讯.2011(2).103104

[9]王月.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段及审计程序分析[J].商业会计.2008(5)4748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篇3

舞弊者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对其负面影响,达到其所追求的目标,往往采取一系列的舞弊手段。对通过舞弊手段编制的虚假报表进行审计,则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手段的表现形式和规律性,这样审计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知彼知己”。

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通常由管理层指令财务部门实施,与此相关的舞弊手法主要包括:

1.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的操纵、伪造和篡改。有些企业对管理层实行浮动年薪制,企业老总们为了粉饰业绩和多得年薪,指令下级编制虚假销售记录或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特别是在年终期末,管理层的预期目标未能实现时,故意多报、少报、瞒报收入或成本费用的舞弊事项最易发生。

2.滥用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滥用会计政策,是指未按国家统一规定正确运用会计政策,从而不能恰当、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再者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也是滥用会计政策的一种表现,企业没有充分、合理的依据而变更会计政策,或者未经相应程序变更会计政策,或者反复、多次地擅自变更会计政策,都构成了对会计政策的滥用。比如因为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亏损,作为投资企业为了减少亏损而将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改为成本法核算。

3.不恰当地调整会计估计所依据的假设及随意改变原先作出的判断。具体表现为随意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或折旧方法,随意改变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摊销期限,以及对于已大幅跌价、减值的资产不提或少提跌价、减值准备,对长期合同按完工百分比确认的收入远高于实际完工比例,等等。

管理层通过财务部门实施舞弊的手段还有许多,例如:(1)故意漏记、提前确认或摊迟确认报告期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2)隐瞒可能影响财务报表金额的重要事实;(3)构造复杂的交易以粉饰财务状况和拨高经营成果;(4)篡改与重大或异常交易相关的会计记录和交易条款。

而且,上述财务舞弊行为通常伴随着虚假和误导性的文件记录,其目的在于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

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一)审计的固有限制和舞弊的故意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报告中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可能性。

1.内因。由于存在固有限制,即使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恰当地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审计人员也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绝对保证。《企业会计准则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列举了选择性测试方法(即抽样审计)的运用等五项审计的固有限制。

2.外因。舞弊者可能通过精心策划、“全方位包装”以掩盖其舞弊行为。由于舞弊往往具有狡诈、隐蔽、串通、伪装等特点,致使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多数情况下很难被发现、识别和认定。

由于以上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审计风险远大于非故意错误导致重大错报的审计风险。

(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审计人员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并计划和实施询问等审计程序,以获取用于识别和认定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所需的信息和证据。

1.询问。

审计人员应当就涉及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相关事项询问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和企业内部其他人员。实施询问程序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如果被审计单位已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应询问其内部审计人员,比如:①对本单位舞弊风险的认识;②内审机构在本期是否已就财务舞弊实施审计程序;③管理层是否对内审中发现的舞弊采取了适当的应对措施;④内审人员了解的其他舞弊事实、舞弊嫌疑和舞弊指控。

(2)审计人员还应向不参与财务报告过程的业务人员、向负责生成、处理或记录复杂、异常交易的人员询问,了解形成重大错报事项的动因和过程。

(3)在取得一定信息和相应证据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应就已初步识别的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事项询问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直至治理层,并就重大错报事项的处理与管理层或治理层沟通。

(4)询问得到答复时,如果管理层答复与其他信息或其他人员答复不一致,或者治理层的答复与管理层的答复不一致,审计人员应当采取措施获取进一步的审计证据予以解决。

2.考虑舞弊风险因素和其他信息。

(1)审计人员应结合金融危机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考虑获取的信息是否表明存在舞弊风险因素,以及这些舞弊风险因素对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运用职业判断,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复杂程度、所有权结构及所处行业等,分析舞弊的真实动机,以确定舞弊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和重要程度。

(2)审计人员还应当考虑在审计过程获取的其他信息,从另外角度观测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其他涉及财务舞弊风险的因素。

3.考虑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关系。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考虑可能表明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关系,如果发现这样的关系,审计人员还应考虑以下因素:①异常的交易或事项;②这些交易或事项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还可以通过参加相关会议,阅读会议文件等审计程序了解有关情况。

(三)评价审计证据

1.审计人员应根据已实施的程序和已获取的审计证据,评价原来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否仍然适当。如认为不适当,应考虑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修改审计程序;在作出评价前和评价时,还应组织项目组内部就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信息和情况,进行充分、适当的讨论、交流和沟通。

2.如果发现某项错报,审计人员应当考虑该项错报是否表明存在舞弊,并考虑其对审计工作整体的影响。

3.如果认为错报是舞弊或可能是舞弊导致的,应考虑该项舞弊可能链接更隐蔽的方面,审计人员应就此采取应对措施:(1)重新评估舞弊导致或可能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并考虑重新评估结果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2)重新考虑此前获得的证据的可靠性和全面性。

4.如果认为财务报表存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或认为存在舞弊但无法确定其对财务报表具体项目的影响,审计人员应当考虑该事项对审计整体的影响。

(四)识别、评估和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1.识别和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1)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在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等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当充分关注特别风险。

(2)审计人员应当了解管理层为了防止或发现舞弊而设计和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进一步了解舞弊风险因素及管理层应对舞弊风险的措施及对本次发现的舞弊事项的态度。

(3)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导致的重大错报通常源于多计、少计收入或成本费用,审计人员应当以职业怀疑态度,并假定被审计单位在收入或成本费用确认方面存在舞弊风险,考虑哪些收入或成本费用类别、以及与收入或成本费用有关的交易或认定可能涉及舞弊风险。

2.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时,应当针对的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为此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属于特别风险,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

(1)确定总体上的应对措施,比如:①考虑人员的适当分派和监督;②考虑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③设计、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应适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为被审计单位预见或事先了解,特别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包括运用不同的抽样样本、以不预先通知方式实施审计程序等方法,有意识地避免进一步审计程序被单位预见或事先了解。

(2)重点关注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也分为报表层次的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风险两大类。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并就此实施下列进一步程序:①改变常规审计程序的性质,以获取更为可靠、更为相关的审计证据,或获取其他佐证性信息,包括更加重视实地观察或检查,在实施函证程序时改变常规函证内容,询问被审计单位的非财务人员等。②改变实质性程序的时间,包括把审计重点放在对期末或接近期末,或针对本期较早期间或贯穿于整个本期的交易事项实施测试。③改变审计程序的范围,如扩大样本规模、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等。

三、与被审计单位、委托方沟通,对审计工作作出最后结论

审计中如果发现舞弊或获取的信息表明可能存在舞弊,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

1.尽早将此类事项与治理层沟通,并就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事项的纠正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征询管理层的意见;如果管理层同意审计方面的建议,审计人员应协助被审计单位通过调账、调表等方法纠正重大错报;如果管理层不同意纠正错误且错报对财务报表整体而言是重大的,审计人员则应通过其他途径寻求解决问题和终结审计。

2.如果被审计管理层和治理层是分设的,经评估认为治理层是诚信的,应尽早就已发现的舞弊及处理意见与管理层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与治理层沟通协商。

3.如果审计另有委托方,且委托方是被审计单位的控股公司或“主管部门”,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尽早就未能与被审计单位达成共识的舞弊事项的处理,与委托方沟通,征询委托方的意见。

4.如果经沟通仍未排除审计风险亦未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向会计师事务所报告,由事务所研究确定最后处理意见。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篇4

[关键词]管理层舞弊;审计风险;审计失败

一、管理层舞弊的概念及现状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2006)》对“管理层舞弊”做了明确界定,指出:所谓管理层舞弊,即是由被审计公司的一个或多个管理层或治理层人员主导的,通过重大错误性财务报告方式进行的蓄意欺诈行为,以此谋取非正当利益。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管理层舞弊是一个法律概念,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人员并不具备管理层舞弊与否的判定资格,注册会计师所要判定的仅仅是这种舞弊行为对财务审计的影响和关联。

我国公司审计中的财务报告舞弊现象频发,不仅影响审计结果,导致审计失败,从长远角度审视,财务报告舞弊更影响了投资者收益,影响了社会稳定以及我国经济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并研究解决。目前我国财务报告舞弊现象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管理层舞弊。

二、审计失败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对于“审计失败”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笔者研究了各种论断,结合笔者自己的观点,认为审计失败应该包括以下两层含义:其一,从注册会计师角度而言,审计失败即是指由于注册会计师个人在审计工作中的失误,未能严格遵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从而对审计结果得出不当结论或意见;其二,从企业角度而言,审计失败是指企业无意失误或者为了某种目的故意采取舞弊行为,导致公司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对审计结果做出正确论断。

从以上对审计失败的定义阐释可以看出,审计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第一个层面是对会计师的审计能力提出要求,即要求审计负责人需要具备专业的能力,并履行必要的准则,由此能够完全解读企业财务报表并具备发现重大差错的能力;第二个层面是对企业提出要求,即由于企业故意舞弊并可以掩盖此种舞弊行为,而注册会计师凭借自身的财务知识和审计流程无法发现。这两层含义的最终结果都是导致审计失败,但显然应该由不同主体承担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能力”和“企业管理层舞弊”也是目前导致审计失败的两个主体影响因素。

三、管理层舞弊情况下避免审计失败的方法

针对以上论述,以及结合现有管理层舞弊的形式、现状及特征提出管理层舞弊情况下避免审计失败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改善审查方法,加强审查力度

首先,企业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防范财务报表错误和财务报表舞弊的重要一环,如果一个企业存在舞弊现象,首先说明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存在漏洞。同理,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不规范,甚至漏洞百出,就有理由怀疑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合规性以及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因此在审计工作实践中,首先要核查企业内控制度,是否有严格的流程体系,是否有明确的权责划分,是否制订了风险预警和错误预防纠正机制,等等。

其次,审计人员应对于企业重大资产结构变动保持必要的警觉,对在会计期间的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资产抵押,审计人员应充分调查其必要性,合法性,对资产结构变化的整个流程、目的、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从而核实其中是否存在利用资产结构调整调节利润、逃避税收等的管理层舞弊行为的发生,尤其对于资产抵押、资产抵债、资产投资等行为,要认真核实资产实际价值和置换价值间的一致性。

再次,企业管理层为融资需求,或者为逃避税费,常常会人为操纵利润报表,以达到个人和企业不当得利的目的。针对此种情况,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针对不合理和不合规的利润变动应重点关注,时刻保持怀疑态度和审慎态度,本着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逐一核实,追本溯源,找出此种异常的真正原因。这里的“异常利润”包括利润过高、利润过低、其他账目表述不清的利润来源等等,通过确认异常利润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来防范管理层舞弊的发生。

(二)全面掌控企业经济活动

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核时,要从生成机制和表现结果等方面全面分析和把握企业经济活动,发现管理层舞弊行为,避免审计失败。首先,要明确管理层财务舞弊行为并非偶然因素和随机产生,而一定是通过多种因素作用的有动机、有预谋、有目的的行为;其次,管理层舞弊也不是独立的财务报表造假行为,而一定是同企业操作实际相关联,同企业存货、采购、营销、现金流、组织管理等有着必然联系。现有对管理层舞弊导致审计失败的实践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舞弊行为实则都能通过对企业的全面了解和分析而预测出来,如从企业经营表现、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员工的日常行为,以及企业披露的财务报表、会计信息中找到财务舞弊的蛛丝马迹。由于企业管理层舞弊必然源于特定的利益动机,而这些动机都是通过人为操纵企业账面价值来实现的,要么是提升企业账面价值,要么掩盖企业真实价值。而现代会计制度作为记录和反应企业真实价值的管理体系,具有严谨的逻辑关系和承接关系,亦即任何舞弊行为原则上都能通过企业会计信息反映出来。

(三)健全法律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建立健全法制体系是有效预防和避免管理层舞弊的制度保障,现有的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实施的法律规定及审计规定,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等在现代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之下,已显现出滞后的一面,因此相关管理者和从业者应该从现实需求出发,从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制定更为细化、更为明确法律法规,尤其针对管理层舞弊应作出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惩罚措施,加大检查力度和惩罚力度,对于蓄意造假者应给与足够惩戒,由此规避某些企业和管理者个人为了超过代价的更大利益驱使而铤而走险。既要追究企业责任,更要追究个人责任,追究管理责任,追究企业法人责任,对造成他人或公众利益损失的重大事件要从严从重处罚,追究相应民事和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李芸达.企业财务舞弊识别及审计对策[J].财会月刊,2011.(14).

[2]王晓敏.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

[3]赵剑楠.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应对策略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吉慧慧.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5]章铁生,林钟高,秦娜.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能否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04).

[6]韩美妮.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界定的相关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作者简介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篇5

【关键词】 关联方交易 舞弊 审计策略

一、关于关联方交易

不同的准则以及相关法规对关联方、关联关系以及关联交易的界定都不尽相同,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第三条规定: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第四条进一步明确关联方的具体范围包括:母公司;子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对企业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投资方;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

任何单独的个体不能构成关联方关系。比如说,单独一个企业无法构成关联方;关联方以各方之间的影响为前提,这种影响包括控制或被控制、共同控制或被共同控制、施加重大影响或被施加重大影响。也就是说,控制、共同控制和施加重大影响是关联方存在的主要特征。而关联方交易则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交易或者事项,而不论该交易或事项是否收取价款。关联方交易在上市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中是一种常态行为。

本文界定的关联方交易就包含了上述企业在购买或销售商品、购买或销售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提供或接受劳务、担保、提供资金(贷款或股权投资)、租赁、、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许可协议、代表企业或由企业代表另一方进行债务结算、关键管理人员薪酬等在内的所有交易事项。

二、关于舞弊的分析

舞弊是社会经济中的毒瘤,对经济的良性发展危害重大。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舞弊协会的资料显示:美国各类组织由于舞弊导致的损失每年逾4000亿美元,舞弊行为的实施者80%都是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如安然事件、施乐事件、世通公司舞弊案,对会计界与审计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我国近年来的系列舞弊丑闻,如绿大地、紫鑫药业等舞弊事件,也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国内外学者和机构对舞弊的表述各有不同,其中受众面比较广的有以下几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审计准则公告》中将舞弊定义为:舞弊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通常涉及到故意掩藏事实;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内部审计实务》中给出的定义是:舞弊是有目的的欺骗或故意谎报重大财务事实的不诚实行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对舞弊的定义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舞弊是一个宽泛的法律概念,但本准则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舞弊是否已经发生作出法律意义上的判定,只要求关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舞弊。

美国著名的反舞弊专家Albrecht在1995年提出了舞弊三角理论,他认为舞弊行为的发生必然要同时具备三种因素:压力或动机、机会以及合理化解释。对这三种行为的具体解释为:当舞弊者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时,正好又发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可以规避内部控制的检查,或者舞弊者就是管理层,可以控制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而且舞弊者本身又不具有较高的忠诚度或没有强烈的普世价值观,这些情况同时存在时,舞弊就发生了。比如,根据我国证券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公司必须连续3年盈利才能满足IPO条件,于是,一些没有满足相关条件而又热衷于上市“圈钱”的企业就采取“包装”上市手段。发行人为了顺利IPO或取得高发行价,常用的手法是通过关联交易由控股股东、大股东或其他关联方向发行人进行利益输送,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典型的绿大地上市就是利用现行审批制度的缺陷,于上市前的2004―2007年虚假注册关联公司,通过和这些“皮包公司”疯狂倒账来虚构交易,虚增资产7011万元、虚增收入2.96亿元等多种手段,将本是连续3年亏损的企业包装成一家业绩优良的公司,并骗过发审委的审核,从市场中圈得资金3.46亿元并成功登陆深市中小板。

虽然不同的人对舞弊有不同的理解,但对于财务报表舞弊而言,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即在面对压力,同时又有机可乘,加上自己合理化的解释,然后再通过故意的非法的手段或者行为使财务报表发生错报,以及在披露中隐瞒或虚构事实,以使自己获得一定的利益。

三、利用关联方交易舞弊的手段

关联方交易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合法的商业交易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如果关联方交易过程缺乏公平竞争,就会使得交易性质不公允,从而影响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并严重危害投资者利益。虽然关联方交易具有隐蔽性和多样性特征,但是鉴于财务报表相互勾稽关系,利用关联方交易舞弊的落脚点不外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要素以及财务报表披露方面。具体来看,关联方交易舞弊的手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以不公允的价格进行资产交易。具体做法就是进行资产打包,即一方面关联方将优质资产以高价转让给上市公司,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高价出售给关联方,或者将不良资产承包给母公司经营来获取一定的利润,从而上市公司既可以避免不良资产经营产生亏损的风险,又能获得一笔可观的资产转让收益。另外,上市公司利用在不同控股程度的子公司间安排销售的手段来调节利润或者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产品或劳务形成固定资产,从而提高当期利润。

2、虚构经济业务,抬高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签订虚假销售合同,将商品高价出售给关联方,如此一来对销售方来说,销售收入会因此增加,同时应收账款和利润也会增加,虽然未对外实现真正的销售,但账面利润大幅度提升;二是直接设立与上市公司形式上没有关联、实质上却由上市公司控制的“傀儡”公司,利用该关联企业虚构大量的业务和交易事项,比如通过低买高卖形成高额利润,绿大地就是采取这一手段,直接注册若干“皮包公司”并与之进行大量交易。

3、隐瞒关联方以及关联方交易。《关联方披露(2006)》第二条规定“企业财务报表中应当披露所有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相关信息”。第十条规定“企业与关联方发生关联方交易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应当披露两年期的比较数据”。审计准则也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性质可能导致关联方交易比非关联方交易具有更高的财务报表错报风险。但目前几乎没有上市公司披露关联方之间交易的具体细节,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四、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审计策略

关联方交易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中重点关注的领域,《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23号――关联方》中强调了风险导向审计在应对关联方舞弊审计中的重要作用,注册会计师应对可能导致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对现行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而言,审计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风险评估阶段、进一步审计程序阶段(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以及审计终结阶段。针对可能的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在审计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应对。

1、在风险评估阶段对关联方舞弊的特别考虑。在风险评估阶段,注册会计师要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投资活动,并着重考虑是否已经获取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所有关联方信息,并考虑关联方关系是否已经得到识别,关联方交易是否得到恰当记录和充分披露。这一阶段,可以复核以前的工作底稿,确认已经识别的关联方名称,并确认是否有关联关系的变动;审查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新增的重大投资活动,判断是否有新的关联关系产生;向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查询关联企业的名称及详细信息;了解公司重要职员的主要家庭关系等,初步判断出关联关系。

2、进一步审计程序中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存在舞弊风险因素并不一定会产生舞弊,但是一旦发生舞弊了必然存在舞弊风险因素。舞弊风险因素即前文中提到的动机或压力、机会以及合理化解释。一般而言,财务舞弊的动机或压力来自于不利经济环境或者行业状况对财务稳定性和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管理层或治理层为满足内外部预期承受压力,管理层或治理层的个人利益受到被审计单位业绩影响等。关联交易的复杂程度等内部控制缺陷无疑为利用关联方交易舞弊提供了机会。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以及进行内部控制测试的时候,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与关联方交易授权和记录相关的控制活动的适当性,比如,是否建立了针对关联方交易的行为守则,相关人员是否普遍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行为守则;是否存在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以识别、披露管理层和治理层在关联方交易中所得到的利益;对于存在利益冲突的关联方交易,是否存在明确的指导方案和解决办法;治理层是否建立了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以减轻管理层凌驾于与关联方和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等。

3、针对关联方交易的实质性程序。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审查异常的交易,比如,价格、利率、担保和付款等条件异常的交易,商业理由明显不合乎逻辑的交易,处理方式异常的交易;考虑是否存在之前尚未识别出的关联方。此外,注册会计师应通过函证、质询、委托协查、实质性分析程序等手段,重点关注下列事项:购销价格异常的交易;无担保的借款事项;异常的投资、租金和利息收入;以及其他非常时期发生的非常交易和事项。

4、审计意见阶段对关联方的总体性分析复核。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性复核。因此,在审计意见阶段,注册会计师应结合审计过程已获取的关联方交易事项,并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对关联方以及关联方交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充分、适当的披露,并综合考虑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

只有在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考虑到利用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对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审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并提出恰当的审计意见,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郝玉贵、刘李晓: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内部控制与审计――基于紫鑫药业案例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4).

[2] 肖虹:我国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规范研究[J].会计研究,2000(7).

[3] 汪永兰: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舞弊问题及其审计策略[J].财会通讯,2007(10).

[4] 王晓敏: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审计失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篇6

[论文摘要] 会计报表审计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在会计报表一般审计程序中,了解程序、分析程序、询问程序、实地调查程序和向专家咨询等,在查找舞弊事项中都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应该针对管理层逾越内控行为执行专门测试程序。

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公司管理舞弊案的发生,使会计报表审计中审计师查找舞弊事项的责任越来越大,舞弊及其审计问题受到了审计职业界的普遍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计人员应当如何查找舞弊事项呢?笔者认为,应当在做好有关工作的同时,注重以下3方面。

一、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舞弊审计中审计师的重点不是重大错弊的查找和公允性的判断,而应该放在例外的、异常的,以及会计违规事项的舞弊行为上。有资料显示,90%以上的财务舞弊是偶然被发现的,而不是通过一般会计报表审计发现的。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是舞弊审计最基本的要求。

1. 要有审计职业怀疑倾向。职业怀疑态度是审计师的一种倾向,即不相信管理当局认定并要求管理当局对认定加以证实的倾向。一直以来,审计职业界对职业怀疑态度的理解都是中性的。但在舞弊审计中,对职业怀疑态度的这种中性理解显然不利于舞弊的查找。舞弊审计中的职业怀疑态度应该是激进的,为此审计师应该首先考虑是否存在舞弊的嫌疑(而不能推测管理当局是诚实可信的),并且要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怀疑精神。

2. 要进行职业判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离不开职业判断的运用。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小组成员应该就客户会计报表存在重大舞弊,公司可能以何种方式进行会计报表舞弊,管理当局正在遭受的舞弊压力,管理当局越过内控风险的考虑,是否需要利用专家工作等作出职业判断。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师要利用职业判断能力捕捉重大舞弊的蛛丝马迹、分析重大舞弊的可能性,不能过分依赖管理层的陈述和声明,专门针对管理当局没有料到会被检查的子公司、工作场所和账户进行审计;防止管理当局“吃透”了审计师惯用的审计方法并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如果审计师就重要问题难以搜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当推定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嫌疑。在审计完成阶段,审计师还应关注管理当局不披露或不诚实披露重大期后事项与或有事项的可能性。

3. 评价审计证据也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对通过常规审计程序获取的证据特别是内部证据,甚至是具有独立来源的文件,审计师都应该考虑设计额外或追加的审计程序来获得可靠信息,以互相印证。比如,获取银行对账单是审查银行存款的一项标准取证程序,但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被审计单位有可能利用高科技手段篡改、编造和伪造银行对账单,对于重要和异常的银行账户,审计师应当亲自前往银行询证。

二、坚持有效的审计程序

1. 深入执行了解程序。公司的经济状况不佳,管理当局可能产生舞弊的动机或压力,公司的经营风险会转化为会计报表舞弊的风险,审计师必须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以评估其经营风险。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和经营风险情况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内部因素包括业务类型、经营特点、管理状况、财务结构、经营绩效等,外部因素包括行业特点、竞争状况、经济环境、与供应商的关系等。深入了解客户的经济状况能够使审计师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发现潜在的舞弊动机,评估会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从而更有效地发现舞弊。而且,深入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有助于分析性程序的执行,分析性程序中分析的对象和方法,特别是期望值的确定,都离不开对公司经济状况的确定。

2. 充分运用分析性程序。分析性程序是指依据财务资料以及非财务资料之间的表面关系或可预测关系,评估财务信息并分析财务信息的合理性。分析性程序是揭露舞弊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管理舞弊的识别上具有明显的作用。由于不同信息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效的分析性程序有助于审计师识别影响财务报表的异常交易、事项、金额、比例、趋势以及在详细测试中不易察觉的舞弊迹象。分析性程序可以是比率分析或趋势分析、绝对数分析或相对数分析,将财务信息与前期信息、同行业信息、非财务信息、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性程序的运用更多地依赖于审计师的经验与想象力。

3. 执行询问程序。舞弊从其本性上看是易于隐藏而难以发现。尽管隐藏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还是会存在蛛丝马迹。查找舞弊的最佳线索不是账面资料而是相关人员,审计师对企业管理体制层和雇员的询问是发现舞弊行为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舞弊询问的对象包括管理当局、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内部审计师及其他对审计对象产生影响的人员。审计师必须注意询问的内容和方式,掌握询问的技巧,避免单刀直入而使有关人员无法接受,还要运用心理战术。询问的内容诸如:是否知道已经发生的任何指控或怀疑存在舞弊行为;管理当局对企业内部舞弊风险的认识,以及对会计记录、分类、交易中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的判断;管理层用以减少舞弊风险的计划和控制措施;是否存在某个特定经营场所或业务部门更容易发生舞弊的情形等。此外,审计师还应该向财务报告过程以外的人员询问企业是否存在舞弊或具有值得怀疑的舞弊迹象,如不直接涉及财务报告过程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内部法律顾问,他们可能为审计师提供独特的视角,从非财务角度印证管理层提供的信息,或提供管理层逾越内部控制的信息。

4. 重视实地调查和请求专家协助程序。重大财务报告舞弊常常涉及虚构经济业务,企业往往会伪造合同、出口报关单、金融票据甚至发票等业务凭证。审计师扩大实地调查程序必然能够为发现舞弊提供有意义的线索。审计师的调查范围包括内外两方面。内部调查如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观察生产经营过程,并询问相关工作人员如采购员、销售员、保管员、生产工人等,可以获得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的重要信息。外部调查如对供货商、商、消费者甚至同行业企业的调查。又如,对于虚构收入的舞弊审计,观察销过程、函证供货商及客户可以为审计师提供更多线索。当然,审计师要真正实施广泛的内查外调还需要法律法规赋予相应的权限,并需要执业环境的整体改善。在调查以及审计中,还应该积极利用专家的工作,特别是对一些自己没有把握的又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一定要向专家请教或聘请专家协助工作。

三、关注管理层逾越内控的行为

由于管理当局的特殊地位,他们能够通过越过内部控制进行会计记录或编制舞弊财务报告。特别是上市公司,由于投资者始终关注其经营形势、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管理当局达到某种财务绩效的压力或动机始终存在。管理当局的地位使其便于逾越内部控制、串通舞弊、伪造文件。与此相应,审计人员必须关注此种越位行为。但这些舞弊行为依靠审计师执行传统的审计程序是很难察觉的,因此审计师必须针对管理当局逾越内控风险执行专门的实质性测试。

1. 检查特殊分录及其他调整。舞弊财务报告常涉及对财务报告过程的操纵,如作不恰当或未经批准的账簿记录;对报表项目进行调整(如合并抵消、报表重分类等)。为了有效地执行这个程序,审计师需要很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报告过程,以选择和确认需要测试的账簿记录和调整业务。比如,了解明细账记录和调整业务需要哪些授权程序,以发现未经授权的业务;了解谁有条件和资格接触账簿以操纵账簿记录和调整业务,确认哪些人有舞弊的机会,然后再分析这些人是否有舞弊的动机和自我合理化的能力。审计理由需要通过检查账簿记录来确认要测试的特殊分录和调整业务,并进一步审核支持这些业务的相关资料,即使在控制测试认为内部控制执行有效的情况下,特殊分录和调整业务的检查也是必要的。

2. 复核重大会计估计。舞弊财务报告常通过重大会计估计的故意错报而实现。管理当局的会计估计常涉及诸多的判断或假设,这些判断或假设对资产价值、具体交易的认定(如收购、重组或处置)、重要应记负债等会计估计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审计师应该关注管理当局判断或假设的合理性及其对会计估计的影响,考虑会计估计与其支持证据的差异,利用审计理由自行做出的独立估计或从其他渠道获取的独立估计期后事项,分析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下列各项属于常见的需要进行估计的项目:坏账、存货陈旧过时或遭受毁损、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与净产值、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递延资产的分摊期间、或有损失、收入确认中的估计等。此外,审计师应对以前期间会计报表中反映的重大会计估计进行追溯复核,利用事后优势确定与之相关的管理层假设和决断是否存在倾向性,判断管理当局是否存在故意操纵行为。这种复核可能向审计师提供额外信息,预示管理当局本年是否存在类似的操纵。

3. 评估重大非经常易的合理性。复杂的经营结构及交易安排,是会计报表舞弊的常用手法。如果审计师注意到重大交易与正常经营不符,或者与审计师对企业及其经营环境的了解不符,审计师就应该了解重大非经常易的实质,评价它的内在合理性,分析它是否符合商业常规,并分析交易是否预示着存在财务报告舞弊。应当特别注意是否涉及未曾了解的关联方。就本身而论,关联方交易并不构成财务报表舞弊,但如果这些交易没有经过适当的授权,或管理当局没有向审计师确认这些交易,那么这些交易就是管理当局掩饰财务报表舞弊的迹象。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汉文等.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 宋常.舞弊及其审计问题的基本思考[j].审计研究,2001,(4).

[3] 郑韩晖.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分析及侦查研究[j].审计研究,2001,(6).

[4] 李雪颖,陆颖丰,李若山.查找舞弊是注册会计师的天职[j].财务与会计,2002,(3).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 舞弊审计 难点 对策

一、商业银行舞弊审计

舞弊审计是一种发现舞弊的先发制人的方法,即运用会计记录和其他信息,进行分析性复核,识别出舞弊行为及其隐瞒方法。它不仅包括在舞弊发生之后的审计调查,还包括针对舞弊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整个防范和监督活动。

1、舞弊审计的目标

舞弊审计作为风险审计的一种,其目标具有局限性。与常规审计不同,舞弊审计目标明确而具体,它负责揭露有意歪曲事实记录及非法占用资产的行为的存在、范围及方法。因此舞弊审计是一种发现性的活动,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审计人员要特别注意寻找与具体的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确定舞弊的具体细节,并确定舞弊行为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2、舞弊审计的原则

舞弊审计的首要原则是重要性原则,而不是成本效益原则。即舞弊行为本身就是重大风险,只要发现有舞弊的行为就应实施舞弊审计。舞弊审计体现了很强的无计划性和偶然性,它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时刻以高度的职业谨慎性关注是否有舞弊行为,随时做好准备实施舞弊审计。

二、商业银行舞弊审计的难点

1、商业银行舞弊新趋势

商业银行舞弊朝着“高职务、高科技、高案值,发案数量基层多、内外勾结作案多、作案手法多”的“三高三多”趋势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舞弊行为人高素质化。舞弊行为人的高职位、高智力、高学历化趋势明显。二是舞弊技术高科技化。三是手段更加隐蔽。四是形式更加多样化。采取高新科技技术,创造和发明了许多新的舞弊手法和舞弊形式。五是领域更加广泛、复杂化。各类不同性质的法人、自然人相互勾结,针对银行实施舞弊,而与银行内部人员合谋舞弊的现象也日渐增多,使得舞弊情况更为复杂化。

2、商业银行舞弊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舞弊审计虽已开展数年,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审计模式,多数是在各项业务的专项审计中对舞弊行为有所揭示,且其效果差,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舞弊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防范舞弊的内外部环境亟待优化。二是相应的法律规章尚不健全,在审计章程和审计准则方面对舞弊及舞弊审计进行法规上的界定,未提供详尽的审计实务、审计方法指导。三是理论研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同行业。四是审计方法较落后,影响审计质量。五是起诉舞弊者的法律程序不够规范。六是信用档案尚不完善。

三、商业银行舞弊审计的对策

1、运用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在进行分析性复核之后,审计人员的职业怀疑有所增加,舞弊疑点很可能被发现。

2、评价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制度是控制舞弊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建立、完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减少舞弊的发生机会。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银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审计人员通过评估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有效以及相应的评估经营业务的各个部门可能暴露的问题和存在的风险来识别舞弊。 在对内部控制评估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格外关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结构,董事会和管理控制方法等。

3、关注容易引发舞弊的业务环节和因素。

根据银行业务的特点和以往发生的舞弊案例,可以确定舞弊的高发地带作为审查的重点。一般应重点关注的业务环节包括:第一,防止外部诈骗,即借款人使用虚假资料,或者内外勾结诈骗银行资金。第二,防止内部盗用,即内部员工利用银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盗用客户资金,特别要警惕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盗用挪用银行资金的问题。第三,防止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等方面的重大违规经营和不正当竞争。

4、运用审计心理学知识。

审计人员在追踪舞弊迹象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推测舞弊行为人的心理活动,获得有价值的审计证据。

5、运用调查询问技巧。

在调查和揭露舞弊时,往往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审计技术—“询问”。舞弊易于掩盖,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线索。而通过调查询问有关可疑人员,很可能发现线索。询问策略,主要包括创造适宜的询问气氛,恰当地提出问题和注意询问技巧等。询问时可根据需要采用先发制人、侧面暗示、迁回进攻、攻心、巧设问等技巧。

四、 小结

商业银行舞弊案件的频发、高发,已引起了国务院、银监会和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加强商业银行舞弊审计对策的研究,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内审机构预防、识别和查处舞弊案件的能力,是商业银行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商业银行审计过程中,明确商业银行舞弊的特点,将对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曲爱群:试论商业银行反舞弊与舞弊审计.河北金融,2009(7).

[2]辛焕云:借鉴舞弊三角理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舞弊审计质量.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2).

[3]芦联合:商业银行舞弊审计策略及方法.中国内部审计,2007(2).

[4]吴青川 鄢志娟:商业银行舞弊特点与审计方法探析.财会通讯,2006(8).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篇8

    发票舞弊的方式

    假发票。假发票是指通过伪造而形成的发票。发票本身不具合法性,主要表现为:套用真发票的信息(如真发票代码、真发票密码)伪造假发票号码,发票纸张不符或发票颜色不符。

    票面填制不合规发票。这类发票舞弊是指发票本身具有合法性,但是由于票面填制不合规导致发票不符合要求而产生的舞弊。常见的票面填制不合规发票形式有:抬头填制不合规,经手人签名或印章加盖不合规,发票的基本要素填写不齐全,发票号码不连续与开具的日期自相矛盾,发票各联次金额不一致的“大头小尾”行为。

    虚假经济行为取得或开具的发票。经济行为舞弊的发票,即发票是合法的,但是记录与发票上面的经济内容却是虚假的,这类发票舞弊往往是企业故意为之的,一旦发现便应作为舞弊风险评估和应对的关键点。使用记录虚假经济行为的发票,报销餐费,虚列支出。此类“假发票”报销问题,引申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漏洞。使用记录虚假经济行为的发票,虚列项目,骗取巨额资金,挪作他用或私设“小金库”。此类通过“假发票”套取巨额资金的行为,往往与管理层凌驾于企业内部控制之上有密切关系。

    针对发票舞弊的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程序

    风险导向审计是建立在审计风险模型基础上的一种审计方法,是以审计风险控制作为审计的主要目标,其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在采用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要求审计人员首先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进一步识别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领域与重大错报项目。然后,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具体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一)发票舞弊的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导向审计是建立在审计风险模型基础上的一种审计方法。以审计风险控制作为审计的主要目标,要求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审计程序。

    关注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审计人员可以关注企业发票取得和开具过程,具体包括发票的种类、数量、开具时间、大额发票的交易单位等内容,对比企业的主营业务,初步了解企业是否有不按主营业务内容开票的舞弊潜在风险。现在,一般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都会安装税控装置,自行打印、开具发票,审计人员应注意企业电子开票行为的合规性,是否存在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的代开票行为,是否存在滞后或提前开票行为。

    关注被审计单位发票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从整体层面和具体业务流程层面,把握被审计单位对于重大错报的防范措施是否设计和执行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企业是否建立了对发票舞弊控制活动的设计和执行程序,这是审计人员了解发票管理的关键点。在了解企业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时,审计人员应着重了解企业对发票开具、取得、审核和报销方面的内部规定、监督规定、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

    (二)控制测试程序

    在执行控制测试程序时,针对发票舞弊的测试主要采用属性估计抽样的方法。

    样本设计阶段。将同一性质的所有发票作为抽样的总体,如将当期企业所有业务招待费的餐饮业、娱乐业、住宿业等服务业发票作为总体,测试报销所有业务招待费是否经过适当的人员批准授权。

    选取样本阶段。审计人员选取占总体一定百分比的发票作为样本,如随机选取当期所有业务招待费报销发票的10%作为测试样本,在这10%的样本发票中,审计人员将有可能发现三种情况:根本就无效的伪造发票;没有适当的授权或超过授权金额而未处理的发票;没有使用其他单据与发票一起入账的发票等。这些都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票舞弊的发生,所以此时审计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评价抽样结果。根据上例抽取的发票样本中发现的可能有舞弊风险的数量,估计所有业务招待费中不合规发票的数量。如果被审计单位不能有效控制业务招待费报销发票的舞弊,在开展实质性程序时,审计人员对发票应着重审计。

    (三)实质性审计程序

    实质性程序审计发票舞弊时,审计人员一般先进行实质性分析程序,再做细节测试。首先,在实质性分析程序中,审计人员需要分析某类发票舞弊最可能发生的几种方式,如大小写、笔迹不一致、用于福利支出与实有人员情况不符等。其次,细节测试是实质性程序中发现发票舞弊最重要的程序,此时审计人员一般借助于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详细测试,发现舞弊行为。

    (四)要求企业调整或与治理层沟通

    在做完以上一系列程序或者在某程序发现了发票舞弊行为时,审计人员应判断发票舞弊是采购员或记账员舞弊还是从上至下的整体舞弊。若只是单纯的某一岗位人员篡改、伪造发票,审计人员可以告知管理层,要求调整或将此类发票作废。若发现了从管理层到财务采购、销售人员整体串通的发票舞弊,审计人员应与治理层沟通,沿着一系列的发票舞弊经手人员的链条分析,这可能是企业财务舞弊的线索,也是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的有力证据。

    对发票舞弊审计策略的建议

    制订发票舞弊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在对发票审计之前,审计人员应制订相关审计计划,包括审计发票舞弊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安排、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人员的安排等内容。

    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发票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了解被审计单位发票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的首要工作,也是对审计风险的总体认识。

    提高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不可预知性。发票舞弊已经成为审计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如果被审计单位熟知审计的程序和做法,那么被审计单位极有可能会利用这种了解刻意躲避,将发票舞弊掩藏在审计人员关注较少的地方。

    如企业知道截止测试时审计人员往往会选取会计年度终了前后几日的发票审计,企业就将发票舞弊悄悄地做到审计人员不经常审查的月份或时间段。

    将发票舞弊审计与货币资金审计相结合。发票舞弊通常涉及企业货币资金的流出,所以审计过程中应结合货币资金审计进行,将货币流转行为和发票舞弊行为加以统筹考虑,寻找舞弊的动因。

    总之,发票舞弊行为已成为企业财务信息舞弊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将发票舞弊作为审计的一项重要事项,将发票舞弊风险作为审计过程中的一项重大错报风险加以重视。^

上一篇:节约粮食专题教育范文 下一篇:保护视力的教案范文